肖邦生平简介范文

2024-07-27

肖邦生平简介范文(精选14篇)

肖邦生平简介 第1篇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1-2]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1810年,肖邦生于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热亚佐瓦沃拉,同年举家搬迁至华沙。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学习钢琴。1817年,肖邦创作出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Józef Elsner),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的作品。

1826年,中学毕业后,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尔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1829年后,肖邦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举行多场音乐会。

1830年,因波兰起义,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

1837年,肖邦拒绝“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于巴黎的家中去世。[1]

练习曲

肖邦创作的练习曲完全突破克莱门蒂、车尔尼、莫谢莱兹以来纯技术性练习曲的创作手法,不刻意突出华丽的炫技性,让音乐传递出更深刻的感情。

如《C大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12“革命”)是肖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在得知俄军入侵华沙后悲愤之余写下的。从技巧上看,这是一首左手跑动练习曲,但从右手壮烈的八度音旋律和左手狂风暴雨般的倾泻中却都不难看出作曲家当时内心情绪的极度激动。[4]

圆舞曲

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

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如《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 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升c小调圆舞曲》。[5]

肖邦生平简介 第2篇

显考某公讳某某,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卒于一九九四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享年六十一岁。

先父在家排行老三,幼入乡完小,聪颖好学,貌恭志强。一xx四年在某某县官道供销社参加工作,此后四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奋发上进。历任公社、县委、地区部门领导,官至县处级。职位渐高,然亲仁谨信、爱众孝悌、豁达宽宏、恩泽乡里,深得同僚、乡亲称颂。在家孝敬长辈,与母亲相濡以沫,对子女既严且慈,言传身教。及至九四年退休后回故里修葺房屋,突发心脏病,未及抢救便撒手人寰。呜呼哀哉! 一生鞠躬尽瘁却晚福未享,儿女沐恩却未及回报!如此憾事痛煞亲人!

先妣某氏讳某某,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卒于二零零六年农历十月七日,享年七十三岁。

慈母幼时聪慧善良,初识文字。一xx三年由某某县某某乡伏家村嫁入本乡某某村某家。孝敬公婆,和睦亲邻,兼做农活,含辛茹苦抚育儿女。及至四十八岁携子随夫迁入某某县城,相夫教子照顾家庭,夫贵妻荣,子孝女贤。九四年先父突逝,母亲强忍悲伤,与儿女相互携持自舔疗伤。孙辈渐长,母亲力所能及,帮抚幼孙,心系子女。慈母一生恭谨明理、勤俭持家、慈悲为怀、贞敬孝贤、名传乡里。祸福旦夕,慈母罹恙,数月之间,阴阳两隔。嗟乎!母子亲情难割舍,梦里血泪沾巾百喊不闻断肝肠!

二老嫡出两男三女,生养哺育,善诲严教,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如斯春晖,难报万一。

为感怀父母恩德,寄托儿女思念,激励后世子孙,值母三周年祭日,子女拭泪执笔,拂涕铭文,勒石慰痛,纪吾双亲!

艾森克生平及其人格理论简介 第3篇

艾森克 (Hans J.Eysenck, 1916—1997) ,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 主要从事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主张心理学应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研究, 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结合起来的有机体。

艾森克1916年出生于德国柏林, 父母都是演员。2岁时, 父母离婚, 他由祖母抚养长大。18岁去法国第戎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 翌年去了伦敦大学, 接触到了心理学, 从此他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5年开始在伦敦大学师从C.E.斯皮尔曼学习心理学。1940年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因患脑肿瘤, 1997年病逝于英国伦敦。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事业中, 他写了60多本专著和数千篇研究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种族、智力、人格、精神治疗, 心临床心理学, 理学, 遗传学, 社会学等。

二、艾森克的主要理论

1、人格结构层理理论

艾森克把人格结构按照由低到高分为四个水平: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和类型[1]。第一层为特殊反应, 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最基本的“个别反应”。第二层为习惯反应, 当出现我们熟悉的情景时, 个体会做出和以往相似的反应。特质水平, 是个体的日常习惯反应组成的人格特质, 属群因素。最上层为类型水平, 是基于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而显示的类型, 例如, 内倾型和外倾型。

2、人格维度理论

艾森克通过实验、问卷与观察得到的大量的人的特质的因素分析, 发现决定人格的有三个彼此独立的基本因素:内外倾性 (extraversion) 、神经质 (neuroticism) 和心理变态倾向 (psychoticism) 。这三个因素相互垂直构成了人格的三维。个体在这三个维度上的不同倾向和表现的不同程度, 构成了他们各异而独特的人格特征。

(1) 内外倾性

艾森克曾这样解释内外倾的含义:“具典型外倾性的人, 善于交际, 喜欢参加聚会, 朋友很多, 喜欢热闹, 健谈, 喜欢刺激, 善于捕追机会, 爱出风头, 易冲动, 喜欢开玩笑, 不假思索;典型内倾性的人, 表现为喜欢安静, 善于自我省察, 喜欢读书, 做事先计划再行动, 瞻前顾后, 不爱激动, 生活有规律, 善于控制情绪, 很少攻击, 可一旦激怒很难平复。”

(2) 神经质

也称“情感稳定性”, 其两极是情感稳定和神经过敏, 关于这一维度, 艾森克曾解释:“情感不稳定的人, 表现出高焦虑, 易激动, 喜怒无常, 经常忧心忡忡, 睡眠不好, 常表现出各种身心障碍, 情绪冲动后很难平复。因此, 他们的行为有时显得不合常理, 有时出现刻板的、偏执的行为。相反, 情绪稳定的人, 情绪反应缓慢且轻微, 很容易恢复平静, 他们常常性情温和, 稳重, 善于自我控制, 不易焦虑。”

(3) 精神质也称“心理变态倾向”, 艾森克解释道:“心理变态倾向强烈的人, 性格孤僻, 处事冷漠, 常令人讨厌, 总与周围处不好关系, 缺乏感情和同情心, 有破坏性, 对人有恶意, 有时对自己的亲人也会表现出攻击性, 他往往有些怪癖, 不怕危险, 喜欢捉弄别人, 使别人难堪。”总之, 精神质的人倔强固执, 粗暴强横, 铁石心肠, 攻击性强。

3、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编制于1975年, 现已被很多国家翻译或修订, 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医疗、教育、司法、人才测评与选拔等领域。中国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由陈仲庚教授等人于1981年修订。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EPQ的测量结果可以已经得到了多种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验证。EPQ目前有成人问卷和儿童问卷两种格式。EPQ属于自陈式人格问卷, 含三个维度和四个分量表, E量表:21个题, 主要测量内倾和外倾性;N量表:24个题, 测量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P量表:20题, 测量心理变态倾向;L量表:20题, 为效度量表, 测受试者的掩饰性 (也即测谎) 。EPQ问卷的每一题都有“是”或“否”两个备选答案, 被试可进行选择, 主试对照计分卡, 分别计算出被试在各个分量表上的原始分数, 然后可以将其转化为各个分量表的标准分数, 进而可以解释被试的人格特征。

4、评价

艾森克对人格心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创立了人格理论生物学流派, 并以其人格理论和行为疗法而闻名, 他设计的EPQ的是当前最流行的人格测量工具之一[3]。有人评价他是20世纪后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4]。而正如历史上其他伟大的人物一样, 他的一些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主要贡献

(1) 对人格结构的研究。对人格的研究贯穿了他的整个学术生涯, 他提出了人格维度理论, 主张从三个基本的维度来解释人格, 此理论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对人格维度的解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研究方法主要使用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量表修订等科学方法, 而且开创性地使用了因素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人格的维度。

(3) 经过多次修订编制出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此问卷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人格测量中最常用的问卷之一, 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司法、临床等领域。

(4) 艾森克对心理治疗领域的巨大贡献是他开创了行为疗法之厌恶疗法。这种疗法后来被广泛用于治疗强迫症, 恐怖症等心理疾病。

2、局限性

艾森克过分强调生物遗传因素在人的智力和人格方面的作用, 这是由于艾森克受当时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生物决定论的影响。艾森克主张人的智力和人格主要是由遗传所决定, 而不太看重人的成长经历和人所处的情景对人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也小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带来的改变。

参考文献

陈云生平简介 第4篇

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上海市青浦县练塘镇。

1919年高小毕业,因家贫无法升学,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后当店员。

早期革命时期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8月,领导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取得胜利。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作为劳工组织者从事共产党的活动。历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淞浦特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沪宁巡视员、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中共上海闸北、法南区委书记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等职。

1930年和1931年先后在中共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

1932年,担任临时中央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年,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并任白区工作部部长。

长征时期

1934年参加长征,在担负全军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任中央代表,后任军委纵队政委。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5年6月,奉命秘密离开长征队伍,到达上海,从事恢复共产党的秘密工作,随后又抵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报告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撰写最早宣传红军长征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4月回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11月回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干部工作有重要建树。

延安整风期间,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提出领导者指导工作应该采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

1944年3月,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主持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

1945年6月中共七屆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领导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北解放战争。转战北满和南满,为东北全境的解放和东北经济的恢复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8年,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0年10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先后兼任商业部部长、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

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957年1月,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5人小组组长。

文革时期

在党内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名义,被下放到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

1972年4月回到北京,按照周恩来的意见,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和发展对外贸易问题。

1975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改革开放后

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应该让邓小平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率先提出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央纪检委第一书记。此后,他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的主要决策人之一。

中共十三大以后,退出中央领导工作,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中共十四大以后,开始离休生活。

1995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曾巩的生平简介 第5篇

曾巩的学术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降及南宋,盛誉不衰。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膺曾巩。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时,只取曾巩,不取王安石,可见当时风尚。元末明初朱右编选《八先生文集》,开始将曾巩与韩、柳、欧、王及三苏并列。明代唐宋派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作文都推尊曾巩。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抄》,把曾巩正式列为八大家之一,这更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桐城派的宗祖方苞,以及刘大櫆、姚鼐等,将欧阳修、曾巩的文章作为楷模,从学曾入手学欧文。这种风气在从方苞到方东树的几代桐城派作家中都没有多大改变。从宋到清,虽也有个别贬抑曾巩的言论,但不是主流。

曾巩强调六经为本源,借圣人之学加强文章底蕴,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布局完整严谨,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思致明晰。文章平易理醇,且其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的法度,显得规矩严密,故唐宋八大家中最便于学习。明清唐宋文派和桐城派散文作者,学“古文”多由模仿曾文入手,这当是一个重要原因。

曾巩一生用功读书,家里藏书二万余卷,他一一加以校勘,至老不倦。收集古今篆刻500卷,编为《金石录》。所著文集《元丰类稿》50卷现存于世,有《四部丛刊》影元本。曾编校过《梁书》、《陈书》、《南齐书》、《列女传》,整理过《战国策》、《说苑》,另有《续稿》40卷、《外集》10卷,宋后亡佚。

曾巩还十分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推动抚州学风。在南丰“子固公园”,有曾巩幼时读书处──读书岩、曾文定公祠、仰风亭、思贤堂,县博物馆亦建在其内。南昌市有一条子固路,也是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而命名的。

雷锋生平简介 第6篇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农历11月20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雷锋他乐以助人,大公无私,对工作精益求精,被推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将他生前所在班命名为“雷锋班”。1963 年的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党和国家领导人为 他亲笔题词后,祖国大地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如今,每年的3月5日自然而然地成为 学习雷锋纪念日了。

雷锋的名言: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3、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锋精神

一、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 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二:“钉子”精神

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 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

三:“螺丝钉”精神

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四:艰苦奋斗精神

雷锋出身贫苦,在旧社会,哥哥、弟弟都因负伤、饥饿,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 的边缘,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雷锋的小故事: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杜甫生平简介1 第7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出生在襄阳(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7岁学诗,15岁扬名,但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其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肖邦生平简介 第8篇

巴洛克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在当时具有贬义, 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 但如今, 人们已经公认, 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由于欧洲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与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相对交织复杂, 而各有个自的特点。在这个特定的音乐历史发展阶段, 音乐技法与风格的共同点也是相互存在的。如大小调体系取代了中世纪的教会调式体系, 转调普遍, 数字低音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不协和音处理的很自由;二部结构的音乐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部织体间在运动上浑然一体, 体现单一的情感色彩;旋律性非常的流动, 一对位的手法不断地发展, 持续不停地节奏运动, 在各段落之间已形成强弱刚柔的对比关系;康塔塔、清唱剧已具备经典形式, 歌剧、组曲、奏鸣曲、协奏曲等初步形成。

巴赫的音乐, 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非常重要的支柱, 对于整个的巴罗克时期音乐来说, 巴赫的音乐成就, 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欧洲音乐发展来说, 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 但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 便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巴赫的权威, 著名管风琴家施魏策尔认为, 巴赫的音乐是一种像宇宙本身一样不可思议的本体现象。

德国宗教是德国音乐的土壤, 当时的德国宗教管风琴音乐也是很发展的, 所以在巴赫的创作中, 仍然保持着复调音乐的典型性, 并且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这种复调音乐思维的方式, 恰恰是在主调和声音乐发展到相当水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复调音乐思维方式, 它并不同于过去带有教会调式痕迹的复调音乐。若仔细分析, 其中有清晰的和声结构与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可能正是巴赫在复调音乐领域集大成的做法, 终将其发展到完美的地步。

巴赫所创作的乐曲, 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和变化, 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样的均衡关系而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 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他的音乐, 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 是最基本的点、线、面的复杂变化, 接近于数学与逻辑。他把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够超越的、完美的顶峰。巴赫的音乐之美,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格和均衡之美, 主要体现在对曲式完美的应用上, 对这个方面的领悟要结合相关的曲式学知识;二是深刻的抒情美, 这个方面你只要用心聆听就不难领会, 哪一首都是充盈着无比的深情!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比如他的无伴奏小提琴, 平均律, 勃兰登堡, 哥德堡变奏曲等等。

音乐家石夫生平简介 第9篇

1957年,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师从杜鸣心教授,为日后创作上的进一步腾飞,打下了坚实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1963年毕业后,曾任教于西安音乐学院,新时期以来活跃于我国乐坛的赵季平、韩南魁、韩万斋等作曲家和教育家都曾受业于他门下。

1964年至1965年,他一度借调来京为中央歌剧院的大型歌剧《阿依古丽》谱曲,首演后被首都音乐界公认为新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之作。1972年他再次借调来京,参加中央芭蕾舞团舞剧《草原儿女》等的音乐创作,并于1974年正式调入该团任专职作曲。80年代初期还一度兼任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教席,张丽达、马剑平等作曲家就是他这个时期的学生。

以1976年为起点,石夫迎来了他一生中在创作上的第二个丰收季节。

他在这个阶段的创作以舞剧音乐为主,兼及其他方面:共创作了芭蕾舞剧和民族舞剧10部、大型歌剧4部,交响音乐15部(包括交响曲、协奏曲、交响叙事曲、交响组曲和交响诗、音诗等),电影、电视片音乐和话剧配乐9部,交响合唱3部以及大量的钢琴独奏、艺术歌曲、民歌和民族器乐改编曲等。创作数量之多和涉及体裁领域之广,为同辈作曲家所罕见。其中:芭蕾舞剧《林黛玉》曾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以及台湾地区演出,受到广泛好评;民族舞剧《文成公主》获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剧目创作二等奖和“20世纪华人舞剧经典”提名奖;《幽魂梦》获1988年羊城国际舞蹈节音乐一等奖;《南越王》获文化部音乐文华奖及广东鲁迅文艺一等奖;歌剧《阿美姑娘》获1997年文化部音乐文华奖、第5届中国戏剧节音乐奖及福建省文艺创作奖;为曹禺话剧《王昭君》配乐的唱段《长相知》曾广为流传,后来将配乐改编为同名民族乐队组曲,也曾作为独立的器乐作品演出;1991年受文化部委约为建党70周年创作的交响合唱《黄河·太阳》,当年7月1日即人民大会堂演出;钢琴作品中的《第二新疆组曲》和《第三新疆组曲》分别获“86上海‘中西杯’国际钢琴创作与演奏比赛”中型作品三等奖和1989年北京“星海杯”钢琴比赛二等奖;钢琴组曲《数》入选为1995年日本“九洲国际音乐节”的中国入选曲,两次在日本演出都获得好评;交响音乐作品中的《a小调小号协奏曲》曾在台湾首演,2007年11月24日举行的“石夫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上演出的交响组曲《恰哈尔卡木卡姆间奏曲》和《第二交响曲》,更显示出他在这一体裁领域的娴熟技巧和创作才华,在25日举行的“石夫交响乐作品研讨会”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其中《第二交响曲》曾由瑞士广播电台播出,《恰哈尔卡木卡姆间奏曲》和《帕米尔之歌》曾分别被新加坡风格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他创作和并在济南首演的第一吉他协奏曲《我在罗马》和第二吉他双协奏曲《畅想西班牙》,更是迄今为止出自我国作曲家之手的仅有的两部吉他协奏曲,不仅填补了我国专业音乐创作在这一体裁领域的空白,同时也显示出他在创作上敢为人先的独创精神。此外,作为对我国各民族的传统乐曲和民间音乐一往情深的作曲家,近十余年来,石夫还创作、改编了含五个乐章的《先民的歌》和《逆顺曲》《旱天雷》《步步高》《山涧流水》《瑶池清音》等数十首(部)民乐合奏曲和室内乐,且均已录制出版。

在创作的同时,石夫对西部各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研究也多有建树,先后发表的就有维吾尔和柯尔克孜等两篇民间音乐专题调查报告以及《论哈萨克民间音乐》《论柯尔克孜民间音乐》《论塔吉克、塔塔尔民间音乐》《论多郎木卡姆的音乐特色》《新疆乐器考》《浅谈丝路音乐的起始、断代和现今》等专题论文。

他在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汇成专集出版的已有《石夫独唱歌曲集》《石夫钢琴曲集》《娃哈哈儿童歌曲集》《石夫歌剧音乐选集》《〈阿依古丽〉选曲集》、三卷本的《中国西部歌谣与创作》和《新疆民歌综合卷》《哈萨克民歌集》《维吾尔民歌集》《牧马之歌选集》以及小提琴《我心中的歌》和《叠断桥》等。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第一代有代表性的音乐家,石夫还曾率中国音乐家代表团出访摩洛哥和突尼斯、赴日本参加国际音乐节、代表中国音协出席在罗马举行的国际音理会,并多次担任文化部举办的“文华奖”评委及国家级的歌剧、舞剧、交响乐、合唱、钢琴等赛事的评委,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和活跃国内音乐创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成就已被收入美国版的《世界名人传略》。

石夫本来打算继这次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之后再举行他的协奏曲音乐会和歌剧、舞剧选曲专场音乐会;并拟根据赛福鼎老人生前嘱托,继续将木卡姆逐一改变为乐队作品,而且这一切都已在积极筹划和酝酿之中。然而天不假年,虽已近八秩但壮心不已的他却于“交响音乐研讨会”开过还不满四天的2007年11月29日上午8时50分,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连一句话都没有来得及向家人交待,就在北京友谊医院,猝不及防地被病魔吞噬了生命,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遗憾!

他的去世,给我国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事业所带来的重大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谨以沉痛的心情表示难以言表的哀悼。

同庚、同乡戴鹏海敬撰

百年老人生平简介 第10篇

白老大人生于1933古历五月初二吉时,因病经治疗无效于6月30日13时30分逝世,享年80岁。老人家一生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勤奋学习,勤俭持家,乐于助人,严格教育子女,在同志及乡亲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白老大人系中共党员,多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工作认真负责,艰苦奋斗,一心忠于党的事业,先后任******计财股长、*****学校校长、********主任、会计师等职,并多次被评为市县供销系统先进个人。

白**老大人生平简介

白老大人生于1933古历五月初二吉时,因病经治疗无效于206月30日13时30分逝世,享年80岁。老人家一生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勤奋学习,勤俭持家,乐于助人,严格教育子女,在同志及乡亲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白老大人系中共党员,多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工作认真负责,艰苦奋斗,一心忠于党的事业,先后任******计财股长、*****学校校长、********主任、会计师等职,并多次被评为市县供销系统先进个人。

白老大人幼年在家就读,因家境贫困,于1946年7月份经他的爷爷介绍到*************杂货店做伙计。指导白老大人在弥留之际还为儿女反复念叨当时的艰辛生活“清水河七十二道脚不干,弯弯曲曲九头山”,生活的艰辛和吃苦精神可见一斑!那时他才13岁,由于为人忠厚,善于学习,于1956年当选市政协代表,并出席了宝鸡市政协代表大会。同年在党对私有制的改造中,企业走向合作化道路,他老人家又任通洞镇杂货店经理,1958年企业又由公私合营过渡到国营,他本人又随之调到*****任会计员;在大跃进的年代里,由于工作繁重,老人家积劳成疾,后经多方医治病情得到缓解。1965年5月又调任*****任会计,并经受了“”的洗礼。1974年4月调到*****任会计工作,1976年元月调*****任会计工作,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市、县先进个人,1980年3月调县*****联社任会计股长,*****校长等职,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会计人才,他本人晋升为会计师职称。

1988年任*****主任,将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变成了一个盈利企业,被市*****评为先进单位,并向全市*****系统介绍了经验。1989年退休,1990年至先后被聘在县属农副公司、工业品公司、生产资料等单位工作,发挥了自己的余热。后,回到家乡,曾参与********家族族案、族谱的完善和整理等公益事业,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完成了本家三房分十三世、十四世的家谱续写任务。闲余时间,仍不断学习,总结一生的所感所悟,传于后人!

白*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历经了新旧两个社会,经历了缺吃少穿的低标准年代,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谱写了一名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工作中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生活中勤劳简朴,为人和善。他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平凡中却彰显出他勤恳敬业、无私奉献、团结邻里、助人为乐和善良朴实。

1988年任*****主任,将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变成了一个盈利企业,被市*****评为先进单位,并向全市*****系统介绍了经验。1989年退休,1990年至19先后被聘在县属农副公司、工业品公司、生产资料等单位工作,发挥了自己的余热。19后,回到家乡,曾参与********家族族案、族谱的完善和整理等公益事业,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完成了本家三房分十三世、十四世的家谱续写任务。闲余时间,仍不断学习,总结一生的所感所悟,传于后人!

白*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历经了新旧两个社会,经历了缺吃少穿的低标准年代,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谱写了一名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工作中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生活中勤劳简朴,为人和善。他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平凡中却彰显出他勤恳敬业、无私奉献、团结邻里、助人为乐和善良朴实。

值得欣慰的是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白老大人晚年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太平盛世,也享受到了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白老大人的逝世,使白氏家族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长辈,使邻里乡亲失去了一位好邻居,使子女们失去了一位好父亲。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常昭子孙,白老大人虽与世长辞了,但他的精神长存周围的人们和儿女、子孙永远不会忘记他。

我们要学习他老人家乐观积极的为人处事方式,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学习他老人家宽容、高尚的品格;学习他艰苦朴素、永不言弃的作风。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遗志谱新章。

望岳作者生平简介 第11篇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晋大将、著名学者杜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修文馆学士;父亲杜闲,做过朝议大夫、奉天令。 唐肃宗时,杜甫官左拾遗。后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有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的伟大抱负。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烈士生平简介悼词 第12篇

同时,向在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吊之以文曰:

纪念英烈,慎终追远。

饮水思源,缅怀先贤。

兰州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心系家国、报效祖国的英才。

1949年7月,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中共兰州市学委和兰州大学教工党支部等,相继遭到了严重破坏。

7月21日,我校共产党员兰大附中军事教官程万里、兰大附中教员杨怀仁两位同志不幸被捕;6天后,兰州市学委书记我校俄文系学生陈仙洲,我校教工党支部书记、历史系助教魏郁也被捕入狱。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他们坚贞不屈,百折不挠。

8月份,程万里、杨怀仁、陈仙洲、魏郁4位烈士相继被残酷杀害,英勇就义。

9月18日,被捕入狱的我校俄文系二年级学生焦洁如、植物系二年级学生陈敬宇、法律系二年级学生李承安,也被反动军警押解至张掖杀害。

皋兰含悲,黄河呜咽,以陈仙洲为首的兰州大学七位革命烈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英风得天地,壮气作山河。

兰大七烈士矢志弥坚、忠贞不渝的共产主义信仰,值得我们学习;兰大七烈士拳拳报国、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兰大七烈士不畏强暴、铁骨铮铮的革命意志,值得我们学习;兰大七烈士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兰大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英名传万古,正气浩千秋。

革命先烈披荆斩棘,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中华民族解放独立的光辉道路;革命先烈勇于探索,排除万难,用智慧和汗水赢得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契机。

我们应该继承先烈遗志,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自觉营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壮志未酬身先死,碧血长流润后生。

兰大七烈士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英雄壮举,根植于兰州大学“自强不息,至公天下”的历史文脉之中,历经时代洗礼和风雨淬炼,熔铸为百年兰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兰大人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动力源泉。

“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大时代的使命奔临在眼前。”今天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就是要弘扬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

葬礼用生平简介 第13篇

父亲 卜强 1936年参加地下党并进入抗大学习1939年入党 在62军先后担任 决战一纵队游一团侦查排长 十五纵队通讯队长 军部通讯队长等职务 1950年任康定军分区通讯科科长一职 父亲转战南北 两次负伤 英勇作战 荣记功勋 被授予解放华北奖章2枚 《人民功臣奖章》1枚 《一等功臣奖章》1枚 于1952年转业 转业后继续在地方单位担任重要职务 并荣获政府颁发的 中央慰问团奖章 共和国创立者奖章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母亲 范淑爱 淡心若水 柔情如虹 年幼随父 操劳无怨 持家有成 上奉而下养 内贤而外明 育四女两男 乐以德教 爱以仁导 继之人兴 她的一生没有自己只为家人

南征北战功不朽 仁厚慈爱传家风

李白 生平简介 第14篇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古风》之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襄阳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他的《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写失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诗中出现的黄河、太行、海上、日边等意象,以及拔剑四顾的雄姿,扬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着壮美的情采。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他初出蜀时写的《渡荆门送别》:

上一篇:采购求职个人简历下一篇:柔道教练员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