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哲理励志故事

2024-06-03

三个哲理励志故事(精选9篇)

三个哲理励志故事 第1篇

有一次,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遇到了一位评论家。这位评论家不喜欢歌德的诗,在报上把歌德的作品说得一钱不值。

评论家看到对面走来的是歌德,先是一愣,随后挺起胸膛,露出很傲慢的神气,高声喊到:“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的!”

歌德却摘下头上的帽子,满面笑容地闪在一旁让开了路说:“我恰恰相反!”。

老 太 太、天 堂 与 双 面 神

1、老太太看电视

有位山村老太太一辈子几乎没出过村,邻居买了电视,从来没有看过电视的她也去看新鲜,电视上正放着奥运会的百米赛,老太太看得非常认真,别人问她看懂了吗,她说看懂了,不就是警察枪毙小偷嘛,警察刚把枪一举,吓得小偷扑通就跪下了,枪响了,没打着,小偷爬起来就跑,两边的人光喊也不帮忙去抓,只弄根绳在前面拦着,能拦得住吗,小偷一下子就跑过去了。听别人说我们能看上电视,过上好生活,多亏了邓小平,她喃喃地说:“邓小平真厉害,他还不得天天吃油条,出门就坐拖拉机!”(世界观与方法论)

正象有人把“0”看成一无所有,有人把“0”看成虚无空洞,有人把“0”看成一个可以填满的空间,老太太看电视这一事例也生动的揭示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人们对“0”的看法不同;由于知识构成不同,人生阅历、生活经验不同,老太太把百米赛看成了警察抓小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在一个封闭、落后的环境中,老太太的实践经验是天下最好吃的莫过于油条,最高档的交通工具是拖拉机。

2、天堂与地狱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的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异地问他:“这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

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

“地狱。”

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

对守门人来说,可谓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对欢呼者来说,可谓是“不经历风雨难得见彩虹”。事物是一分为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天堂与地狱正是对立统一的两极,你若是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是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是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失去了,拥有便是天堂。没有地狱,就没有天堂,不懂得地狱,也就不会珍惜天堂。

3、双面神

一位哲学家途经荒漠,看到一座很久以前的城池的废墟,在一个“双面神”石雕上坐下来休息,仔细地辨析这座城池辉煌时的风采,想象着曾发生过的故事,不由得感叹了一声。忽然,双面神说话了:“先生,你感叹什么呀?”

哲学家非常奇怪:“你为什么会两副面孔呢?”

双面神回答说:“有了两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过去,牢牢的记取曾经的教训。另一面又可以瞻望未来,去憧憬无限美好的蓝图啊。”

哲学家说:“过去的只能是现在的逝去,再也无法留住,而未来又是现在的延续,是你现在无法得到的。你却不把现在放在眼里,即使你能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知,又有什么具体实在意义呢?”

双面神听了哲学家的话,不由得痛哭起来,他说:“先生啊,听了你话,我至今才明白,我今天落得如此下场的根源。”

哲学家问:“为什么?”

双面神说:“很久以前,我驻守这座城时,自诩能够一面察看过去,一面能瞻望未来,却惟独没有好好的把握住现在,结果,这座城池被敌人攻陷了,美丽的辉煌却都成了过眼烟云,我也被人们唾弃而弃于废墟中了。”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三个哲理励志故事 第2篇

我有三个杯子,一个放花,一个泡茶,一个盛白开水。一个是透明洁净的玻璃,一个是白色纯厚的陶瓷,一个是烟火味十足的青苹果杯子。一个放优雅,一个放品味,一个放生活。

今日清闲,拿起白色的陶瓷杯随意的泡了杯绿茶,没想到居然泡出了好茶,色泽淡绿,清香扑鼻。抿一下口齿生香,淡淡的苦涩萦绕舌尖,吞咽下去,甘甜一下子溢满唇间,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细品慢饮起来。捧起茶杯,慢慢的品尝,细细的回味,那份甘甜久久停留在胃里,喉咙里,唇舌上。那份绿茶特有的清香充斥着鼻息,每呼吸一次入鼻的皆是淡淡的清茶香。在配上袅袅升起的云雾,勾勒出一种似真非真的似幻非幻的美景里,有些雨里雾里找不着理由的舒服漫延开来,索性闭上眼惬意的徜徉在美如碧画的幻境里。原来,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是如此的美好与奇妙,那份飘渺与神秘是如此的不真切,如此美好的不可言说。

周末似乎可以放肆的纵容自己,不去想太多有关学业的问题,不用管几点入睡几时起床,懒洋洋的把自己装进慢时光的布袋里,生活在悠扬的时光过的有滋有味。偶尔难得惬意睡到自然醒,自然是赶不早上第一缕阳光的,慢腾腾的起床,梳洗,喝早茶,吃早饭。清晨的时光也打发的所剩无几了,泡一杯茶,翻开书堆里杂七杂八的书本,挑选其中喜爱的那册,择一靠窗的位子,一坐便是一下午。这样的时光是属于周末的,也只属于大学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这样的日子清淡而平凡,也许多年后回忆里,是可以取暖的存在。

这样悠闲的时光适合用来品味的,一杯清茗,一本诗书,一抹花香,一个下午。寂静的房间,温柔的阳光透过纱窗,稀稀落落的泄漏在房间的每个角落,温柔的抚摸着面颊,缓缓的抬起头沿着倾斜阳光的,嘴角扬起好看的弧度。如此甚美。

我是极爱花花草草的,但无论怎么努力也学不到半点照顾和侍弄花草的本事,所以只能常常无助的望花兴叹。

偶尔经过花园草铺,看着娇滴滴的花绿苒苒的草木,我都会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深情脉脉的看他们半晌。奢想着要是自家的院子也可以栽种些就好了,可惜我不擅长弄花栽草。想想又有些不甘心,四下看看没人就飞快的采摘几朵霎时开得最艳的,本来还骄傲的盛放在枝头的花朵,下一刻就进了手掌心。低头嗅嗅,满鼻翼的芬芳扑面而来,这时我一定志得意满的仰着头哼着小曲儿猴急儿似的赶回宿舍,小心谨慎的把花纸插在透明玻璃杯里,在灌上水。捧起盛满鲜花的杯子,闻一闻,亲一亲,受挫的.心灵得以抚慰。

我把花插在透明玻璃杯里,满杯,满屋子的香气充盈着每一处空间,奇异的芳香抚摸着每一寸肌肤,惬意的想让人入睡。我想整个春天都在我房间了,它们在也逃跑不了吧。

谁说:赠人玫瑰,手才有余香的?看,我满杯生香,满心生香,满屋子都生香了呢。有时,身旁有好友,批评我爱花就不该摘花,我立马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给顶回去。所以嘛,你看中国文字是很好玩的,前一篇才大义凛然的说要爱护花草树木,下一篇就之乎者也的论道摘花采草要乘早。

时光大好,偶尔兴起,采撷鲜花,妆点生活。岁月如梭,优雅着淘气着生活也就过下去了。无论生活里遇见了怎样的困苦,只要保持纯真的心积极优雅的生活。生活依然美好,日子依然精致。

说了周末,也不能错过了其它时日。大学的时光不该以忙碌来代替,因为上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个星期也就那么几节不痛不痒的课程。其余的时间就看自己如何分配了,有人睡觉,有人打游戏,有人做兼职,有人谈恋爱,有考研,有人考证,总之每个人都好像在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我不是其一,我只是做着全部。周一至周五,忙得只剩下赶,如有事寻我,只能抓着影子说事了。大清早被闹钟吼醒,晚上疲惫的被周公唤走,总之生活忙得一团糟。忙碌里只能用青苹果玻璃杯接一杯白开水狠吞慢咽的喝完,急急忙忙得赶着看书,做题,上课,兼职等等,都来不及欣赏透明玻璃杯里怒放点点蔷薇。清茗不品了,鲜花不看了,生命里忙得只剩白开水。忙碌是生活中的必修课,就如同白开水是生命延续的必需品。因此,在忙的日子也有它的价值,在淡的白开水都有它的味道。

三个哲理励志故事 第3篇

现在用喜剧重要的表现形式来分析一下影片。喜剧主要的表现形式由三种, 分为是幽默、滑稽、讽刺。

一、幽默

幽默内含着人与自我的矛盾, 是人运用自己的智慧而实现的对与人与客体的反思与观照, 其形式包含着淡淡的自嘲或者对与矛盾机智的化解, 更加现实出主体的自信与深邃1。在影片中, 幽默因素多数在三个好友兰彻、法汉和拉朱身上体现。法汉的第一次回忆, 用一段有趣的动画和诙谐的旁白把时光带回到10年前, 他初次见到兰彻的场景。做为新生的他们在受到高年级学生的作弄时, 只有兰彻不合作。高年级学生因为兰彻的不合作要在他们宿舍的门口小便, 而被兰彻用简单的物理知识做的导电装置所作弄。当观众看到高年级学生被电的那一幕之后, 会觉得好笑, 但笑过之后都会对当时法汉的旁白产生共鸣, “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 初二的物理知识, 我们都学过, 但是只有他会应用”。是啊, 这个知识只要是上过初中的人都会学过, 但是只有兰彻能够灵活的运用。

如果说兰彻所代表的是不墨守成规、坚持灵活学习、具有怀疑创新意识的学生, 那么他们三人的另一个同学“沉默者”则代表了传统教育用填鸭式方法所培养出来的学生, 只会死记硬背, 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学习。在院长对新生讲话的时候, “沉默者”只会对院长的讲话表示附和, 兰彻却对院长的航天专用笔提出质疑、在课堂上用幽默的语言对书进行名词解释以示对老师僵化式不变通的教学方法的不满。尽管兰彻在老师的眼里是离经叛道的学生, 他还是每年都考第一名, 他不拘泥于死板的学习方法, 他用他的智慧和幽默嘲讽了当下的教学方式。

影片的幽默元素除了在主角人物身上体现, 在拍摄手法上也同样。当介绍到拉朱的家庭时, 随着法汉的旁白:“拉朱的家就是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 一间狭小昏暗的房间, 瘫痪在床的父亲, 咳嗽不止的母亲以及嫁不出去的姐姐, 露出弹簧的沙发, 全天自来水供应, 其实就是屋顶漏下来的水。”一辆从拉朱家门口经过的三轮车把影片明快的画面过度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的画面。并且往后的剧情只要是演到拉朱的家, 影片画面就会自动切换成黑白。本该是值得人同情的场景, 但是在这令人心酸的场景, 导演还是不忘记幽上一默:兰彻和法汉在吃烤饼的时候看到拉朱母亲用擀面杖给拉朱父亲挠痒, 接着继续擀面烤饼, 他们的表情如同吃了苍蝇, 再也吃不下烤饼, 这一幕让人还没来得及为拉朱家的窘况所伤神, 忧伤的情绪就被带脱离了, 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二、滑稽

滑稽是由人们不切实际、不符合事物本质的非分之想以及不合时宜、不得体的言语行为产生的2。如果说兰彻在影片中表现的是幽默, 那“沉默者”表现出来的就是滑稽。在一向以分数为第一位的皇家工程学院里, “沉默者”也把分数当做以后能成为成功人士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一天看18个小时的书, 向江湖郎中买增强记忆力的药来吃, 由于药的副作用导致他经常放屁, 他诬赖是拉朱放的, 考试前在别的宿舍门口放一些色情杂志给同学看, 分散同学复习的精力, 这种种行为都具有滑稽的鲜明特点:一、内容和形式的相勃。“沉默者”一直把兰彻当做竞争的对手, 每当兰彻挑战老师们的权威的时候, “沉默者”总会适时做为好学生的代表出现, 可是私下却做作出种种的小动作来防止别的同学考试成绩超越他。二、行为及其目的的自炫和否定。“沉默者”喜欢在老师面前出风头。他做为教师节大会的发言人, 为了讨好院长, 把发言稿写成自己不擅长的印度语, 以至于兰彻把他发言稿的几个关键词替换了他也没发觉, 在教师节大会上洋相百出, 正是他的自我炫耀、急功近利使其自我暴露, 给人滑稽可笑的感觉。三、行为的可笑与丑的淡化。滑稽的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丑, 滑稽的丑有丑而不恶的特质, 表现为某种失误、不合时宜、不得体、但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和痛苦。就如“沉默者”, 从教师节大会后就把兰彻三人当成死对头, 三人犯错被批评时他会幸灾乐祸, 表情猥琐, 但是从始至终他没有对别人造成伤害, 只是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三、讽刺

讽刺体现了积极正义和进取的人们对丑陋、低劣的事物进行尖锐深刻的嘲弄、讽刺, 以达到揭露、痛斥这些事物本质的目的。影片里有三段学生自杀的情节。第一段是一个大五学生乔伊, 因为毕业设计不能通过, 向院长求情不成觉得人生失去希望而上吊自杀。表现这一段情节的时候, 影片从欢快的宝莱坞歌舞直接转向乔伊半吊在空中的场景, 不远处的墙上有乔伊写下的几个大字“我放弃”。第二段是拉朱夜闯院长家, 被勒令退学, 在院长的办公室跳楼自杀。虽然拉朱被抢救过来, 退学令也撤销了, 但是院长并不觉得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为了为难拉朱, 院长增加毕业考试的难度, 在知道这个事情后, 院长女儿和院长大吵一架, 说出了让院长震惊的事情。原来院长儿子的死不是以外, 而是自杀。院长儿子的志愿是当一个作家, 却因为自己父亲想要自己当工程师, 而不得不连着3年都往皇家工程学院考。三年的连续落榜, 来自父亲的压力, 让他对人生失去了希望, 从火车上跳下, 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乔伊的葬礼上兰彻对着院长说了一段话“好消息, 院长, 警察和乔伊的爸爸都没有线索, 都认为乔伊是自杀, 验尸报告死因:气管气压过大, 导致窒息。都认为他死于颈静脉脉压过大, 大学四年的心理压力呢?报告里没有提, 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 他们没有自造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 如果造了大家都将知道, 这不是自杀, 是谋杀”, 院长女儿和院长争执的时候, 院长女儿也说出了“这不是自杀, 是谋杀”的话。影片利用这些讽刺的语言辛辣的批判了印度高校自杀现象。这些现象不是偶然, 是陈腐的教育体制下的产物。该片用不同于批判性电影的手法, 只是用淡淡的嘲讽的言语将残酷的事实叙述出来, 寓庄于谐, 不加重观众的思想负担, 做到间接的批判和反思。

总得来说, 喜剧不像悲剧来的那么慷慨激扬、牵动人心, 也不像批判性电影那么直白的阐述。而是通过笑让人们受到启示, 去反思那些被掩盖在欢乐下的残酷事实。既是说, 喜剧能使得一些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用诙谐可笑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美”写“丑”, 让观众在美与丑的落差对比中去体会, 增强其批判性, 该片也是如此。影片把印度高校自杀率居高不下、社

《忐忑》为什么“红”

——由“神曲”《忐忑》所引发的文化思考

王冬冬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昆明650101)

摘要:本文通过对《忐忑》这首歌曲的曲式特点以及龚琳娜的演唱等方面的探索, 不但可以了解到《忐忑》这首歌曲走红的依据和解读其文化属性, 还可以在解读当代歌曲音乐文化背景层面上, 从中获得属于当代歌曲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忐忑;龚琳娜;创新;音乐文化;文化思考

如今, 随着我国国力地不断增强, 群众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 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里也取得了数不胜数的令人骄傲的成绩, 人们在享受这些骄人的变化的同时也享受着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音乐作品, 享受着音乐的更新。这些新时代的音乐作品在大众中传播广泛, 不单给人们带来了新鲜感, 并以它神奇的艺术感染力, 给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寄托和心灵深处的归属。2010年, 3分45秒的歌曲《忐忑》在网上大红特红, 被网友们称为“神人、神曲、神表情”, 这是大众从娱乐角度对《忐忑》的感性概括称谓。有记者粗略统计, 到目前为止, 《忐忑》在网上已播放不下10万次。初次视听完《忐忑》, 确实耳目一新, 也很震撼, 震撼的是民歌也可以这样唱, 但更为震惊的是作曲者并非中国人, 而是德国作曲家老罗 (Robert Zollitsch) 。神曲《忐忑》的走红, 反映出的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艺术现象, 而透过现象看其本质, 则更使得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今天的音乐文化展现给大众的是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统一、音乐创作以及表演方式的创新, 这应和了我们时代的要求, 与时俱进。业内人士是这样评价《忐忑》的:深圳声乐教育家常青认为, 虽然她自己并不喜欢《忐忑》的表现形式, 但这种唱法确实代表了一种多元化创新:“当代人压力过大, 需要这样的形式来释放感情, 来平复那种不安的心情”。“龚琳娜的演唱是非常有新意的, 目前国内正需要这样的音乐。”歌唱家王昆评价说。

从文化学角度分析,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 它的音响文本的后面总是与它的时代, 民族的灵魂精神和它所处的时代的文化沉思和哲学思考紧密联系, 音乐家的创作历程、方法技巧, 必然受到现实社会的观念的侵染。《忐忑》所演绎的是我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但它的作者竟然是一位德国人, 竟可以如此精通中国民族音乐的灵魂。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多方查阅资料发现, 龚琳娜的老公老锣之所以能娴熟的把中国音乐文化神韵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 并非一日之功。老锣一直致力于中国新音乐创作, 他希望中国音乐能够从根基上发展创新, 他一直在研究创作具有中国韵味、意境和艺术精神的作品, 为中国民族音乐开拓一条新路。龚琳娜嫁到德国之后, 与老锣组建了五行乐队, 立足于展现中国民族音乐, 并将中国民族音乐和德国巴伐利亚民族文化的现代音乐元素在碰撞中实现了统一, 形成他们独特的音乐风格——中国特色的世界音乐。他们希望让更多的朋友在世界音乐领域里能多听到一些来自亚洲的、中国的声音, 更加了解中国的现代民族音乐。俗话说, 艺术必须提倡创新, 音乐文化更应该提倡创新, 失去了创新, 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据老锣自己讲:其实在写作《忐忑》时, 并没有过多考虑, 只是想要突破传统的概会阶级问题、印度教育体制等具有强烈批判性的题材拍得如此轻松, 但是在观看的时候又让人笑中带泪, 为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揪心, 过后又有所思考, 这也是喜剧的美之所在。

一部喜剧电影能做到引人们发笑, 并力求让人们在笑中体会人生哲理, 那么它就是成功的, 就像兰彻所说的:“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念, 要不同于以往的民乐只是想给人听着, 有一种灵活的感受。只是这个简单的想法使得老锣将中国民乐与德国巴伐利亚民族文化的现代音乐元素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伴随世界格局的变化, 当代音乐已由过去全球化背景下对音乐统一性的追求, 转向对音乐文化差异性的关注, 在提倡文化多样性共识的背景下, 我们的音乐以审美特征最适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与心理特点最擅长表现中华各民族音乐特有韵味, 而成为世界音乐文化关注的文化现象。

被称为“神曲”的《忐忑》, 演绎的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它其实是一首带有浓厚中国韵味的艺术歌曲, 它将中国传统戏曲、民歌和西洋唱法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这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众所周知, 声音的美可以是专业学院教出来的“千人一声”——宽广的、饱满的、甜美的。但是, 美的声音不该是只有一种。声音是不是美, 要根据作品, 看它的诠释是不是合适, 比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我们用美声唱出来, 跟我们用原生态唱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 每个人也有不同的音色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人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也是不一样的。龚琳娜对民族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和舞台表现大胆尝试冲破了“千人一声”的局面。笔者认为,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忐忑》可以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创新之作。

我们说, 一部成功的作品, 一定是作曲家表层意识对听众深层心理的诱发, 一定是有生命意义的音响, 这种以生命形式特征体现的音响, 是美的乐响, 两者完美的结合, 才能构成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从艺术的角度感受与分析, 《忐忑》是以中国新艺术歌曲的形式出现, 以五声音阶的复杂重叠, 中国传统声乐技巧的夸张变形来创作的。伴奏用的是扬琴、提琴、笙、笛等乐器, 融合老生、老旦、花旦、黑头等多种音色, 难度大、音域广, 旋律和唱腔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 歌者丰富而夸张的表情独具新意, 极具力量的深厚的唱功胜似一个生命的灵魂的迸发。它区别于民歌、流行歌曲等, 虽无具体歌词, 却为演唱者和听众很大的创作和想像空间, 龚琳娜每一次可能会唱得不一样, 听众每听一次也可以有不一样的感受。它是生命力的呼唤, 是激发人内心的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审美习惯在发生变化, 对音乐也有新的要求, 人们渴望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 这就需要我们音乐工作者对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在一定程度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忐忑》只是音乐生活中的一个尝试, 相信只有在以后的音乐文化生活中不断“继承、借鉴、融合、创新”, 我们的音乐才会成为时代的精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无数“忐忑”诞生。

导师:申波

王冬冬,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硕士。

参考文献

[1].田川流.《艺术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一版.2007年7月1日.第八章.第三节.

[2].田川流.《艺术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一版.2007年7月1日.第八章.第三节.

[1]田川流.《艺术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一版.2007年7月1日.

三个故事解读母亲 第4篇

母亲的勇气

母爱的对峙

肖萧

那个冬天的周末,我和母亲遇见了狼。在那次惊心动魄的搏斗后,我对母亲的看法全然改写。

那年我9岁,同母亲住在川南那座叫茶子山的山脚下。母亲长着一副高大结实的身材和一双像男人一样打着厚茧的手。除了在这双手抚着我入睡时,我很难认同母亲是个纯粹的女人。

那个周末的下午,放学后,我因玩耍而忘记了时间,直到母亲找到了学校,把我和几个同学从草垛里揪出来,我才发现天色已晚。

伴着月光,在走过乌托岭时,我们真的碰到了狼。那是一只母狼和一只狼崽。母亲拔出了刀,高高举过了头顶。终于,母狼和狼崽向母亲发动了攻击。母狼躲过了母亲的砍刀;狼崽却被孔武有力的母亲牢牢抓住了头部,难以动弹。正当母亲举刀准备抹向狼崽的脖子时,最可怕的一幕发生了——

母狼猛地向我扑了过来,我惊恐地大叫一声倒在地上,紧闭双眼,头脑里一片空白。我只感到母狼有力的前爪按在我的胸口和肩上,口里喷出热热的腥味。

突然,奇迹发生了,母狼的口猛地离开了我的颈窝,它没有向我下口。我慢慢睁开双眼,看到母狼用喷着绿火的眼睛紧盯着母亲和狼崽,母亲也用一种绝望的眼神盯着我和母狼。母亲手中的砍刀紧贴着狼崽的后颈,在砍刀露出的部分,有一条像墨线一样细细的东西缓慢流动着,那是狼崽的血!这是一场动物与人之间母性的较量,无论谁先动手,迎来的都将是失子的惨烈代价。对峙足足持续了五分钟。终于,母狼放开了我,原先高耸的狼毛趴了下去。它一边大口大口地喘气,一边用一种奇特的眼光看着母亲。母亲慢慢地撤了刀,把狼崽向远处一抛,马上把我揽入怀中。母狼没有再次进攻,它长嚎一声,带着狼崽消失在丛林中。

母亲背着我飞快地朝家里跑去,刚入家门,便腿一软摔倒在地昏了过去,她那打着老茧的手还死死地搂着背上的我……

原来动物与人一样,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母亲最先想到的总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在这纷繁芜杂的世界上,有哪种感情比得上这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要求回报的母爱呢?

阅读感悟:

像烛光一样微弱,却依然放射出光芒,哪怕让自己化为一滴泪——这就是母亲。文章的情节曲折动人,对峙的场面惊心动魄,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母亲和母狼都表现出了最伟大的母性。

读后一思:

1.文章开篇说:“我对母亲的看法全然改写。”读完本文,请说一说“我”在遇到狼之前和遇到狼之后对母亲的看法各是怎样的?

2.母狼为什么没有对“我”下口?这说明了什么?

3.母亲和母狼足足对峙了五分钟,请你发挥想象,说说母亲和母狼当时分别在想些什么?

4.请以“母爱像……”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最好能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

母亲的怪事

母亲练习喝咖啡

易利霞

母亲近来有些奇怪,每天嚷着要喝咖啡。我虽然满腹狐疑,但还是会为她冲上一杯。母亲总是先端起杯子,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一闭眼,仰起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灌下去。看她那样子,比别人喝中药还痛苦。

“您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嘀咕道。母亲将一颗糖含进嘴里“冲苦”,然后不服气地说:“怎么?就兴你们年轻人喝这洋玩意儿,我们老家伙就没资格吗?”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真是老小老小,一点没错!”

如此折腾几次后,母亲这“赶新潮”的举动引起了身体的反抗:她的老胃病又犯了。持续的胃痛让母亲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把她强拉到医院看了,医生说可能与摄入刺激性的饮食有关。那不就是咖啡惹的祸吗?

回家后,我毫不客气地“训斥”了母亲一顿:“您都这把年纪了,还赶什么时髦!不知道有胃病的人要少喝咖啡吗?怎么越老越不懂事呢?”

母亲满脸惭愧,嗫嚅地说:“都怪我这身体不争气,尽给你们添麻烦。本来我想练习喝点咖啡,免得每次送苗苗去舞蹈训练班的时候,都在车上打瞌睡,万一发生什么事,我连外孙女都保护不了!”

我呆住了,想起不久前,单位的一位同事带着孩子回老家,在一个拐弯处,车子转得太急,一下子发生侧翻,滚进旁边十几米的深沟里。幸亏当天上车前同事喝了一杯咖啡,车子出事的时候她很清醒,一把将孩子牢牢地搂进怀里。在那场事故中,有很多人在睡梦中被甩出车外,或死或重伤,只有同事的孩子,由于有母亲的怀抱保护,连一点擦伤都没有!

我记得回家后和母亲说过此事,哪知道竟被母亲记在心里了!以前总听母亲唠叨:年纪大了,晚上睡不着,白天只要坐下来就爱打瞌睡,特别是在车上,有好几次送苗苗都差点坐过站。

原来母亲自从听我讲了那件事后,想到每天、每分钟都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感到害怕不已。为了让自己能时时清醒地守护在外孙女的身边,她不顾多年的胃病和不喜欢的咖啡苦味,决定练习喝咖啡。

“我想总有一天会喝习惯的,哪知道反倒给你们添了麻烦!”母亲反复地忏悔。我把脸埋进母亲的怀里,流下了惭愧和感动的泪水。

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总是时时刻刻永不疲倦地睁着警惕的眼睛,因为要保护她们的孩子。

阅读感悟:

如同向日葵一样执着,为了心中的太阳,不断地调整着站立的角度与方向——这就是母亲。文中的母亲并不喜欢喝咖啡,可为了能睁着警惕的眼睛保护外孙女,她不顾有病的身体练习喝咖啡。其实,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为了孩子的成长,她们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作为子女,我们要理解并尊重母亲的一些看似奇怪的改变,并感激她们无私的奉献。

读后一思:

1.文中的“我”在对待母亲喝咖啡这件事上的态度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2.简要分析第一段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3.“我”最后明白了母亲的心。以后的日子,“我”将如何做呢?请至少设想3点做法。

4.为了子女,我们的母亲总是作着这样或那样的改变,请叙述一件母亲为你而改变生活方式的事。

母亲的卑微

卑微母亲的眼泪

雪小禅

他有一个卑微的母亲。

母亲穷,所以,供他上学费了劲。那时,他是家中的老三,两个哥哥已经成了家,可因为媳妇的原因,与母亲的关系很紧张。

像所有农村的家庭一样,母亲在万般无奈之下,向两个哥哥张了口,她说:“你们供弟弟上大学吧。 ”

他那时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为了学费,整个暑假都在煤矿上当小工,整个人累得脱了形,可是有什么用呢?昂贵的学费让他的大学梦就要破灭了。

他听到过母亲哭,呜呜咽咽地压抑着,父亲则在旁边抽着烟。

两个哥哥为他的学费吵了起来,他们只上到小学毕业,他们说:“凭什么让小弟去上大学?凭什么要我们供他? ”

他听得心如刀割,都说亲情如水,在他这里,却感觉到刺骨的冰冷。他的两个嫂子也跳出来嚷着:“自己没有能耐就不要供孩子上学了,凭什么向我们要?我们也有孩子!”

母亲忽然做出了一个举动,她踉跄着扑过来,跪在了两个哥哥和嫂子的面前,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他冲上去:“妈,我不上学了,不上了!”他哭着,声嘶力竭地嚷着,这一幕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他终于去上学了,算是两个哥哥供他吧。

母亲认识几个字,写信来说,家里都好。

他明白那“好”里是什么,短短几个字,足以使他泪沾襟。他在大学里是最艰苦的学生,吃咸菜,做义工……别人休闲娱乐过生日的时候,他拼命地挣钱。

甚至,他拾过同学们丢掉的馒头吃,这算丢人吗?不,想起母亲下跪的一幕,这又算什么?

大四的时候,他听到同乡告诉他,他的两个哥哥又去找母亲闹事了,母亲气得一病不起,在床上躺了好多天。

他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又转。大学几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不是不想念母亲,是怕来回费钱,更怕回去看到母亲的眼泪。他忘记不了母亲的眼泪,那是一个卑微母亲的眼泪,为了自己的儿子而流,所以,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不让母亲再流泪。

那次,他果断地把哥哥们寄来的钱退了回去,当然,他没有告诉母亲。大学的最后一年,他是如何过的呢——自己打工,靠同学和老师的周济,吃了一年的咸菜,穿了一年别人的旧衣服,甚至在夏天,他还穿着冬天的那件外罩!

终于大学毕业了,他分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第一个月的工资,他一分不剩地寄给了母亲。

母亲是含着眼泪收到钱的,写信跟他说:“儿子,妈是不要回报的,只要你好就行。”后来的几年,他挣来的钱全寄给了两个哥哥,他要还他们,以求母亲的心理平衡,以偿还母亲当年的那一跪!他把母亲从乡下接了出来,两个哥哥见了他讪讪的。母亲劝他说,算了吧,到底是亲哥哥。他买了大米和牛羊肉,给母亲带回家,却看到两个哥哥家摆着他买的东西。他的心头一阵哽咽,他一直对两个哥哥耿耿于怀,倒是母亲,咬哪个指头都疼,她早已经忘记了从前的不快,把小儿子的东西全给了两个大儿子。

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和两个哥哥的关系才逐渐缓和的。卑微的母亲,给他上了人生最好的一课,以最仁慈的心来对待人和事。而母亲的眼泪告诉他,一切都可以过去,苦难或者仇恨。

阅读感悟:

似江河一样流淌,接纳滚滚而来的泥沙,也滋润着贫瘠的大地,无怨无悔——这就是母亲。她卑微,筹不到小儿子的学费,她哭过,甚至在两个大儿子和儿媳面前下过跪。可她是伟大的,她用宽容和仁慈使一家人变得融洽起来。文章真挚感人,结尾一段更是富含哲理,细细品之,余味悠长。

读后一思:

1.母亲的“卑微”表现在哪些地方?

2.小儿子在得知“母亲气得一病不起”后,“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又转”,请分析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3.小儿子工作后的几年,将挣来的钱全寄给了两个哥哥,“以偿还母亲当年的那一跪!”对此,某班同学进行了讨论。张同学认为既然是一家人就没有必要偿还;陈同学则认为尊严是最重要的,偿还是为了保护尊严。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谈一谈。

参考答案:

《母爱的对峙》

1.在遇到狼之前,“我”很难认同母亲是一个“纯粹的女人”,认为母亲身上缺乏温柔的母爱;在遇到狼之后,“我”则认为母亲是勇敢的,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表现出真正意义上的母爱。2.因为母亲手中的砍刀正紧贴着狼崽的后颈,母狼也不想失去自己的孩子。说明母狼也有母性。3.合情合理即可。4.略。

《母亲练习喝咖啡》

1.先是责问,再是训斥,最后是惭愧和感动。2.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咖啡的难喝,为后文作铺垫。3.略。4.略。

《卑微母亲的眼泪》

三个忠告的哲理故事 第5篇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会回来。我只求你一件事,我不在的时候要对我忠诚,我也会对你忠诚的。”

很多天之后,他被一个庄园录用了。他要老板答应他一个请求:“请允许我在这里想干多久就干多久,当我觉得应该离开时,您要放我走。我离开那天,您再把我赚的钱给我。”双方达成了协议年轻人在那里整整工作了20年,中间没有休假。

一天,他对老板说:“我要回家了。”

老板说:“我会照协议办事的。不过我有个建议,要么我给你钱,要么我给你3条忠告,你好好想想再给我答复。”

他想了两天,然后找到老板,说:“我想要那3条忠告。”

老板提醒他说:“如果给了你忠告,我就不会给你钱了。”

他还是说:“我想要忠告。”

老板对他说:

第一,永远不要走快捷方式。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第二,永远不要对可能是坏事的事情好奇,否则也可能要了你的命。

第三,永远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时候做决定,否则你以后一定会后悔。

老板接着说:“这里有3个面包,两个给你路上吃,另一个等你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吃吧。”

在远离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家乡20年之后,男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天后,他遇到了一个人,那人说:“这条路太远了,我认识一条快捷方式,几天就能到。”他高兴极了,正准备走快捷方式的时候,想起了老板的第一条忠告,于是他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后来,他得知那人让他走的所谓的快捷方式完全是一个圈套。

几天之后,他走累了,发现路边有家旅馆,他打算住一夜,付过房钱之后,他躺下睡了。睡梦中,他被一声惨叫惊醒,他跳了起来,走到门口,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刚刚打开门,他想起了第二条忠告,于是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起床后,喝完咖啡,店主问他是否听到了叫声,他说听到了,店主说:“您不好奇吗?”他回答说不好奇。店主说:“您是第一个活着从这里出去的客人。我的独子有疯病,他昨晚大叫着引客人出来,然后将他们杀死埋了。”

年轻人接着赶路,终于在一天的黄昏时分,他远远地望见了自己的小屋,屋子的烟囱正冒着炊烟,还依稀可见妻子的身影,虽然天色昏暗,但他仍然看清了妻子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男子伏在她的膝头,她抚摸着他的.头发。看到这—幕,他的内心充满了仇恨和痛苦,他想跑过去杀了他们,他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了过去,这时他想起了第三条忠告,于是停了下来。

天亮后,已恢复冷静的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杀死我的妻子,我要回到老板那里,求他收留我,在这之前,我想告诉我的妻子我始终忠于她。”

他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妻子打开门,认出了他,扑到他怀里紧紧地抱住了他。他想把妻子推开,但没有做到。他眼含泪水,对妻子说:“我对你是忠诚的,可你背叛了我…”妻子吃惊地说:“什么?我从未背叛过你,我等了你20年。”他说:“那么昨天下午那个男人是谁?”

妻子说:“那是我们的儿子。你走时我刚孕,今年他刚好二十岁丈夫走进家门,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在妻子忙做着晚饭的时候,他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接着,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面包,他把老板送的面包掰开,发现里面有一笔钱——那是他20年辛苦劳动赚来的工钱。

生活、工作的哲理:三个小故事 第6篇

火 柴 棒

的 威 力 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元..但是一根火柴棒却可以摧毁一栋房子.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 一旦发作起来, 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要叠一百万张骨牌,需费时一个月, 但倒骨牌却只消十几秒钟.要累积成功的实业,需耗时数十载, 但要倒闭,却只需一个错误决策.要修养被尊敬的人格, 需经过长时间的被信任, 但要人格破产却只需要做错一件事.一根火柴棒,是什么东西呢? 它就是下列四项: 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顽固不冥的个性.狭隘无情的心胸.检查看看,我们随身携带几根火柴棒? 闹 钟 的 启 示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3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作些什么,明天我该作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象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消 气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 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他时,他便会消散了。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 * *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以茶释禅的三个哲理故事 第7篇

空茶(一)

做歌剧《茶》,印象最深的是去南方的一个尼姑庵里,尼姑师父就请喝茶,把石斛和石杯都放好了,我们三个人坐在那儿准备喝茶,结果尼姑师父半天也没有来。

后来她来了,坐下来说:“请啊,请啊,喝吧!”然后她自己慢慢就拿起石杯喝起来。

我们不知该怎么喝,问道:“师傅,茶碗里边没有东西,没有茶,怎么喝呢?”

她再说一句:“请喝。”说着又喝了一口空茶。

我们继续问道:“师傅,杯子里是空的,怎么喝呀?”

她说:“小兄弟,如果你心里边有物,杯子里边就有茶。杯子里面有茶,如果你没有心,也什么都没有。”

爱情是这样的,同事般的情谊也是这样的,朋友般的情谊都是这样的。所以,禅宗的这种感觉,当时跟尼姑师傅一块儿喝这个空茶的时候,一下子觉得家庭、同事、恋友,其实我们之间的生活都是这样的`,就像一杯空茶一样。

桥(二)

京都这个城市是在七世纪造的,完全模仿西安。现在我们看不到西安七世纪的遗迹了,但是在京都这个城市,作为中国人,我闻到了七世纪中国的芳香。所以,我一定要在这里感受京都的茶道,因为京都的茶道就是从西安学来的。

而我们的故事就是从唐代的时候,日本的王子来到中国的首都——西安学茶道,结果发现无可比拟的美丽的中国的公主,一见钟情,就从那一瞬间开始了。

他们两个人的爱是如何形成的?中间就有一座桥,这座桥就是茶。

洗心(三)

到了京都,我们怎么学茶道呢?先是来到一个茶屋,这个草庵没有窗,也没有洞,只有一个茶门,每个人都得爬进去。

进这个茶屋之前,所有的人都要去听一下水的声音,就是把水泼在手上洗洗手,手就掉在石头上面,水顺着石头就一直流下去,流到地底下,就有不同大小的缸接住你流下去的石头,水通过石头流下去至少需要五到十秒钟左右,流下去发出丁丁咚咚水琴的声音。主人就是要你在开始喝茶的时候,先把你的心洗一次。

三个高官的故事 第8篇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哲理故事 第9篇

回忆母亲

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这一点莫言不止一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演讲一开始,莫言就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莫言说,去年因为要修铁路,自己无奈迁移了母亲的坟墓。开馆时,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从那一刻起,莫言觉得母亲已经成为了大地的一部分,他站在这片大地上的诉说便是对母亲的诉说。

莫言关于母亲最初的记忆是他失手打碎了家里唯一一个暖水瓶,当时他害怕地躲了起来,母亲最后并没有责罚他,而是发出长长一声叹息。而对于莫言来讲,最为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看到母亲被打,他从母亲眼里看到了绝望的眼神。多年之后,莫言与当年那个打母亲的人再度相逢,莫言想替母亲报仇,但最后还是被母亲劝住了。让莫言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母亲对贫苦人群的悲悯之心,有一年中秋莫言家吃饺子,每人只有一碗,一个老乞丐前来乞讨,母亲给了这个老人半碗饺子。让莫言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当年跟母亲去卖白菜多算了老人一毛钱,莫言的母亲觉得儿子给自己丢了脸。

忆儿时往事

莫言说,因为相貌丑陋,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很多人都嘲笑他甚至因此打过他。莫言因此苦恼过,最后还是母亲开导莫言,让他多做善事,这样丑也能变成美。

童年时的莫言非常喜欢听说书,听到后来自己也能说上一段,家人最后都成了他的听众。母亲很担心他将来靠耍贫嘴吃饭,于是提醒他少说话,笔名“莫言”由此而来。实际上,莫言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这更像是一种讽刺。

莫言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在乡下放牛时,他常常幻想着有狐仙化作人形与他一起放牛,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见到了一只狐狸,他完全被吓到了。

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莫言仍然相信这个世界有鬼神存在,晚上回家时为了给自己壮胆,莫言会大声地唱歌。那时的他还处在变声期,对于乡亲们来说,这种歌声简直是一种折磨。

创作起源

莫言说,自己的故事起初都是他个人经历,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在诸多小说之中,最贴近他自己的是《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

除了自己,莫言的亲人和乡亲都在小说中登过台。在小说《蛙》中就出现过姑姑的形象,不过,现实中的姑姑与小说中的姑姑完全相反,莫言做了文字化的处理,小说中的人物超越了现实。

《丰乳肥臀》是写给母亲的书,莫言仅用53天就完成了80万字的初稿。在这本书中,莫言“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在卷首语位置莫言也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

谈作品

《天堂蒜薹之歌》:莫言让一个真正的说书人在这部小说中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莫言使用了这个说书人真实姓名,当然,他在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虚构。从这部小说开始,莫言从后台跳到前台。他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

《生死疲劳》:莫言透露,书名来自佛教经典。为翻译这个书名,各国的翻译家都很头痛。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莫言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莫言心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起初他不知道怎么写,当2005年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莫言找到了灵感。

三个故事结束演讲

莫言的演讲始终围绕故事展开,最后以三个故事收尾。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莫言小时候去参加一个苦难展览,莫言哭了,而当时有一个孩子没有哭,为此莫言还向老师打了“小报告”。多年之后,莫言深表愧疚,他悟出一个道理: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第二个故事讲是的莫言当兵时逞口舌之快,让自已的老长官面红耳赤,回忆起这件事来,莫言深表愧疚。

第三个故事说的是泥瓦匠的故事,一群人以近乎占卜的方式决定将要接受上天惩罚的那个人,结果最后活下来的恰恰是这个本来要被上天惩罚的人。

名言警句

莫言说,他起初的创作之路并不平坦,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

莫言的创作受到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启发,对此莫言的体会是:“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莫言表示,“不管小说起源于梦境或是发端于现实生活,但最终都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有的小说起源于梦境,譬如《透明的红萝卜》,有的小说则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

上一篇:物流服务协议单下一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