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学名著读后感

2024-06-12

欧美文学名著读后感(精选13篇)

欧美文学名著读后感 第1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鹦鹉螺号”潜水艇艇长尼摩及两位同伴周游海底的故事,展现出一幅幅惊险刺激画面: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4]”这是鹦鹉螺号艇长尼摩的肺腑之言。尼摩艇长是个极其神秘而又复杂的人物。他看似是个暴躁的人,但遇事却极其镇静,他身世不明,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貌似冷酷无情,但 当自己的艇员被海浪,被章鱼卷走时,他会悄然的落泪,而且他还可以把财富送给受到压迫的可怜人;他拥有让人难以置信的智慧和能力,他运建造的鹦鹉螺号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而最后随之故事的深入,尼摩船长的身份被逐步揭开,原来他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作者凡尔纳 正是通过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他 塑造的尼摩船长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着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透过他的个性,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这部作品凭借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欧美文学名著读后感 第2篇

20世纪部分

美国作家

1,Tony Morrison.The Beloved;Song of Solomon 2,Kurt Vonnegut, Jr.Cat’s Cradle

3,John Updike.Rabbit at Rest

4,Donald Barthelme.Forties Stories

5,John Barth.The Floating Opera

6,Thomas Pynchon.Grravity’s Rainbow

7,Arthur Miller.Death of a Saleman

8,Tennessee Williams.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9,Norman Miller.The Executioner’s Song 10,J.D.Salinger.The Catcher in the Rye 11,V, Nabokov.Lolita

12,Flannery O’ Connor.Complete Stories 13,C, McCullers.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14,Ralph Ellison.Invisible Man

15,Saul Bellow.Herzog

16,Henry Ross.Call it a Sleep

17,Richard Wright.Narive Son

18,John Steinbeck.The Grapes of Wrath 19,Ernest Hemingway.A Fairwell to Arms

20,William Faulkner.The Sound and Fury;Sanctuary 21,F.S.Fitzgrald.The Great Gatsby

22,Eugene O’ Neill.Long Day’s Journey into the Night 23,John Dos Passos.U.S.A.24,Katherine Anne Porter.Collected Stories1

25,Ezra Pound.The Cantos

26,Sherwood Anderson.Winesburg, Ohio

27,Gertrude Stein.Three Lives

澳大利亚

28,Thomas Keneally.Schindler’s List

加拿大

29,Margaret Atwood.Surfacing

30,Northrop Frye.Fables of Identity

俄罗斯

31,Boris Pasternak.Doctor Zhivago

32,Aleksandr Solzhenitsyn.The Gulog Archipelago

德国

33,Gunter Grass.The Tin Drum

34,Thomas Mann.Joseph and His Brothers

35,Franz Kafka.The Castle

英国

36,George Orwell.1984

37,Doris Lesssing.The Golden Notebook

38,Willam Golding.Pincher Martin

39,Graham Greene.The Heart of the Matter

40,Samuel Beckett.Waiting for Godot

41,James Joyce.Ulysses;Dubliners

42,Virginia Woolf.To the Lighthouse

43,D.H.Lawrence.Sons and Lovers

44,E.M.Forster.A Passage to India

45,H.G.Wells.The Science Fiction Novels

46,Joseph Conrad.Lord Jim

47,Thomas Hardy.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48,W.S.Maugham.The Moon and Sixpence

49,Arnold Bennett.The Old Wives’ Tales

法国

50,51,52,53,Marguerite Duras.The Lover Claude Simon.The Flander Road Alain Robbe-Grillet.The Voyeur Eugene Ionesco.The Bald Soprano

54,Jean-Paul Sartre.The Family Idiot: Gustave Flaubert 55,Andre Gide.The Counterfeiters

56,Anatole France.Penguin Island

意大利

57,Italo Calvino.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

19世纪部分

美国

58,Frank Norris.The Octopus

59,Henry James.The Portrait of a Lady

60,Henry David Thoreau.Walden

61,Edgar Allan Poe.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62,Herman Melville.Billy Budd

63,Nathaniel Haethorne.The Scarlet Letter

英国

64,George Eliot.The Mill on the Floss

65,Oscar Wilde.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66,George Meredith.The Egoist

67,Emily Bronte.Wurthering Herghts

68,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

69,Charles Dickens.A Tale of Two Cities

70,Mary W.Shelley.Frankenstein

71,Elizabeth Gaskell.Mary Barton

72,Jane Austen.Mansfield Park

73,法国

74,75,Sir Walter Scott.Waverley Charles Baudelaire.Flowers of Evil Gustave Flaubert.Madame Bovary

16世纪至19世纪末部分

德国

76,Erasmus.In Praise of Folly

法国

77,Voltaire.Candide

78,Michel de Montaigne.Essays

英国

79,L.Stern.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 Gentleman80,H.Fielding.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ing 81,Samuel Richardson.Pamela

82,Daniel Defoe.Robinson Crusoe

83,Oliver Goldsmith.The Vicar of Wakefield

84,Jonathan Swift.Gulliver’s Travels

85,John Bunyan.The Prigrim’s Progress

86,John Donne.Poems

87,Edmund Spenser.The Faerie Queene

88,Geoffrey Chaucer.The Canterbury Tales

西班牙

89,Miguel de Cervantes.Don Quixote

意大利

90,Dante.The Divine Comedy

16世纪以前

古代罗马

91,Virgil.The Aeneid

92,Ovid.Metamorphoses

93,Seneca.Tragedies

希腊化时期

94,Plutarch.Lives

古代希腊

95,Aristophanes.The Clouds

96,Sophocles.Oedipus the King

97,Aeschylus.The Oresteia

98,Hesiod.The Works and Days

99,Homer.The Odyssey

100,Homer.The Illiad

主要作品选

101,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Literature.Vol.A: Beginnings to A.D.100;

Vol.B: A D.100-1500

Vol.C: 1500-1600

Vol.D: 1650-1800

Vol.E: 1800-1900

Vol.F: The Twentith Century

浅析圣经对欧美文学主题的影响 第3篇

在解读欧美文学作品时, 我们会发现其中出现的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 是很多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各种不同形式, 不同的叙事手法, 不同的情节, 重复强调的。而这些主题, 几乎跟西方主要的宗教情怀——基督教精神有着共同的思考模式。

1 圣经对欧美文化主题影响的表现形式

1.1 善与恶

这一主题在哥德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圣经》和基督教传说是哥德小说的重要源泉。《圣经》里面有许多极为恐怖的场面, 而基督教传说也一直在极力渲染地狱的恐怖。这方面最突出的当数《启示录》里面描写了人使同撒旦的战争, 地上的屠杀、瘟疫、灾难和饥荒, 以及其它关于世界末日审判的神秘而可怕的征兆。《启示录》因其生动的语言、奇异的想象、丰富的象征、鲜明的意象和震撼人心的气势, 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对西方文学产生了重人影响。从弥尔顿的《失乐园》到今人的许多恐怖电影都直接取材于《启示录》或者一度受到它的启示。哥德小说中的许多典型人物类型, 比如魔鬼、恶棍英雄、流浪的犹太人等, 都能在《圣经》中找到他们的原型 (撒旦、该隐等) , 而兄弟相残、夺人之妻、仇杀、强奸、乱伦、同性恋等等哥特小说中的通常主题, 都无不在《圣经》中反复出现。至于哥德小说里最突出、最普遍、最持久的主题:善与恶之间水恒的冲突, 那就更是一部《圣经》从头到尾的主线。知识理性带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可能, 却也使堕落邪恶与人类历史共生, 因此善与恶的非逻辑性的矛盾冲突, 就成为西方文学中的水恒主题。

1.2 罪与赎

欧美文学作品中, 有大量的作品是在描述罪与罪的后果的承担。罪与赎的主题, 很显然是跟西方文化隐含近两千年的宗教情怀有关。因为罪与救赎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主题。正因为罪与罪的后果, 促使上帝展开救赎的工作, 所以罪与救赎, 是互相依附的。因此文学作品表达罪时, 也都涵盖救赎的渴望。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简爱》亦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影响, 在罗切斯特身上, 体现了一个富有宗教意寓的命运。罗切斯特早年婚姻不幸, 使之放荡形骸, 玩世不恭, 像一个迷途的羔羊, 脑子里充满异教的精神。当他第一次与简·爱相遇, 便扭伤了脚, 在简·爱的帮助下才走上了妇途。这象征着罗切斯特以前的迷失, 预示着他必然要在简·爱的帮助下获得救赎。第一次火灾, 是一个对罗切斯特执迷不悟的警告, 这是针对他企图隐去已婚事实的警告, 当他一意孤行, 无视上帝的威严, 妄图违犯戒律时, 他受到了严酷无情的惩罚, 第一次大火吞没了他的家产, 使之伤残, 历经考验和磨难。罗切斯特火中再生, 对上帝充满了敬畏。此时, 基督教中上帝救赎与施恩的意志再一次出现, 让历尽磨难而赎罪获救的新人重逢结成幸福家庭。许多英国文学作品将基督精神赋予了那些沉溺于罪恶中的灵魂, 使他们在罪恶中挣扎, 不断的弃恶从善, 最终达到灵魂的救赎。

1.3 死亡与再生

自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之后, “死亡”在西方文学中有了全新的含义, 如何将人从在死中救赎出来, 成了西方文学探讨的一个恒久主题。西方文学表现出的相信上帝能使人从死中再生的观念基于基督教“要与基督同死同生”这样一个信条。我们从受到基督精神浸润的英国文学中到处可见对死亡的歌唱, 如济兹在《夜莺颂》里打发对死亡的向往:“我暗中倾听:唉, 有好多次/我差点儿爱上了安闲的死神, /我在构诗时多次轻唤起他的名字, /要把我宁静的气息带进空中……”。欧美文学史是认识、探索人类生存处境的历史, 是记录人类精神追求与精神困境的历史, 而基督教对其的影响一直贯穿始终。在当今的许多欧美文学作品中, 基督教对题材、主题精神的影响体现也比比皆是。未来的文学发展方向没人能预测,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圣经》自从出现的那一刻起, 就已经成为文学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2 圣经对欧美各种体裁文学主题的影响

欧美文学一向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希伯来文学思潮在欧美文学国土上占有半壁江山。希腊文学以《荷马史诗》和沙弗克尔的悲剧为主要代表作品;希伯来文学则以圣经为唯一的代表作品。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 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 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 它们的感情来源于圣经, 它们引证或借用了许多圣经中的语句或典故。读者若没有一些圣经的知识, 就不可能深刻理解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难以领会欣赏这些作品的精意和艺术特点。

2.1 对欧美文学中诗歌、戏剧的影响

但丁的《神曲》, 歌德的《浮士德》, 弥尔顿的《失乐园》和《复乐园》, 这些世界著名诗章, 都是从圣经中汲取主题和题材, 字里行间处处都交织着圣经的人物及典故。德国歌德 (1749-1832) 的《浮士德》, 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一万二千余行的诗剧。浮士德在德国民间传说中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术士。歌德借用这个题材, 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位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作品写他一生从书房, 市民社会的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的大世界的过程, 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 爱情生活, 政治生活, 艺术生活和改造大自然五个阶段。由于他有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 最后找到了人生真理的答案, 并被天使接到天堂, 会见了他理想中的爱人和圣母马利亚。《浮士德》的主题是:人不该满足现状, 沉迷于享受现世的幸福, 而应追求真理, 追求更高的理想, 战胜魔鬼的各种引诱试探, 为人类为社会从事有益的活动, 这就必能在精神上获得最终的安慰。很明显, 这个主题是和圣经内容密切关联的。

2.2 对欧美文学中小说的影响

不知你们读过本仁·约翰 (英国小说家, 1628-1688) 的小说《天路历程》没有?这书自1678年出版以来,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两万种左右不同语文的译本, 拥有仅次于圣经的广大读者。这部作品完全是从圣经的题材中孕育出来的。它叙述一位基督徒怎样从将亡城出来, 奔往天堂的曲折坎坷的经历, 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 粉碎魔鬼的种种阴谋诡计, 克服自己内心的傍徨软弱, 终于到达天城, 得享永生。这部寓言体小说, 从头到尾, 完全是穿插圣经的内容而组成的。例如, 他给书中人物所起的名字, 即与他们本人性格相符, 又可从圣经找到他们的出处, 对读者教育意义很大, 宣传圣经真理的用心极为明显。

正面的人物:基督徒, 美徒, 恩助, 谨守, 诚实, 儆醒, 仁慈, 智仁勇等。反面的人物:固执, 易迁, 狂妄, 自欺, 耻善, 钓誉, 傲慢, 巧言, 懦志, 趋时等。虚华市的司法官员:审判官恶善, 陪审员盲心, 弃善, 匿恶, 嗜欲, 恣肆, 急悍, 高傲, 嫉妒, 说谎等。

照耀在俄国小说史上的两大巨星——托尔斯泰 (1828-1910) 和陀斯退盖夫斯基 (1821-1881) , 他们的著名作品《复活》和《罪与罚》, 从书名看, 可以说是明显宣传基督教义的作品。它们的主题不外乎“爱”, “宽恕”, “跟邻人和好”, “悔改归主”等福音书上主耶稣所宣传并身体力行的种种美德。

2.3 对欧美文学散文的影响

这里得先说明, “文学的散文”, 不是指一切不是韵文的散文, 乃是指文学的散文, 当以小品文为主, 包括论文, 随笔, 杂谈, 日记, 书信等短篇杂文。有文学价值的长篇论文, 也可包括在内。古代希伯来文学中有极美丽的小品文, 旧约圣经的《传道书》就是若干篇极有情趣的哲学散文。普通哲学书往往摆起庄严的面孔进行冗长枯燥的道教, 容易使读者厌倦反感。《传道书》却以抒情诗的笔法来写, 叫人爱读, 回味无穷。例如《传道书》11:9-12:1, 这段话的中心是说:“少年时, 应当记念主”, 但说起来很有波澜, 开头针对少年人的心理特点, 喜欢追求快乐, 表示理解和支持, 使听者听得顺耳, 引为知音;然后笔锋一转, 提出劝告, 说明原因, 提出正确的观点, 情真语切, 娓娓动人, 有强大的说服力。旧约的“智慧书”在古代文学的散文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弗兰西斯·培根 (1561-1626) 是英国哲学家, 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知识就是力量”, 是他提出的名言。他也是散文大师, 他的论文范围很广, 关于基督教的有《宗教默思录》, 推陈出新, 开人眼界。文笔特色是字句洗练, 清新隽永, 很有点旧约智慧书的韵味。

任何人, 包括对圣经怀有偏见的人, 也不得不承认圣经对欧美文学, 不管哪种文学体裁, 不论哪一种流派的作家, 其影响是极其广泛巨大的。我们说圣经是文学的源泉, 是推动文学发展的动力, 对欧美文学来说, 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毫不夸大的。

摘要:《圣经》的许多篇章目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作品, 圣经有积极的情调, 又富于宗教的感化力。它让人认识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兼有黑暗和光明两方面。在同一页经文里, 甚至在一句话中, 光辉和阴影相共, 失望与希望并存。基督教的叙事还直接构成了一些文学作品的主题, 而基督教的善与恶、罪与赎等概念对许多作家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同的叙事手法, 不同的情节, 重复的强调, 这些主题, 几乎跟西方主要的宗教情怀-基督教精神有着共同的思考模式。本文将从圣经对欧美文学主题的表现形式及对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影响谈起。

关键词:基督教,圣经,欧美文学,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陈嘉.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6, (10) .

[2]李志峰.《简爱》作者宗教意识的体现[J].空谷, 2005, (2) .

浅谈骑士精神与欧美文学 第4篇

关键词:骑士精神;《堂吉诃德》;欧美文学

一、引言

文学也是有关人的学问,任何文学形式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都或明显或隐晦地反映着该时代的精神特质。

中世纪是欧洲的封建时代——基督教和封建贵族统治欧洲社会的时代,而骑士就是其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之一,骑士制度也随之产生。而随着骑士阶层地位的不断提高,在欧洲文学史上反映骑士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骑士文学也逐渐增多。根据题材的不同,骑士文学可以分为抒情诗、传奇、小说三种类型。骑士精神中崇武好斗的精神特点迎合当时的审美需求,也曾一度流行于欧洲,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依然受到大家的欢迎,因此骑士小说是西班牙文学史上一朵灿烂的瑰宝。

《堂吉诃德》正是由西班牙人文主义作家塞万提斯所著,表现了骑士制度衰落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具有现代意义,超越时空限制的经典形象,既有风车斗士的滑稽、又有绅士的风度、还有幻想家的奇思妙想、近乎疯癫的骑士游侠形象。他希望借由堂吉诃德这一荒诞的人物形象和他的奇怪行为和结果消除骑士小说一直以来的社会地位和人们心中的形象,替换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学形式。

二、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

欧洲的骑士制度始于加洛林朝的法兰克王朝,在中世纪达到巅峰时期。骑士们英勇善战,忠心耿耿,是欧洲社会的重要一员。由于冷兵器时代的逐渐没落和封建社会的灭亡,骑士制度也随之消亡。13世纪,骑士由战士向绅士的转变使得骑士精神在欧洲逐渐形成。骑士在军队战争中的地位逐渐衰落,而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社会地位和精神代表存在与欧洲社会,并且得到追崇和提倡。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骑士文学与它背后的骑士精神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结果之一,也会随着它们的社会基础崩塌而消亡,遵循社会规律再重新由新的社会制度和文学形式和社会精神所替代。《堂吉诃德》是骑士文学末期的缩影,是骑士文学在中世纪的集中表现,给中世纪的文学和骑士文化带来了终结,画上了句号。

堂吉诃德先生的生活背景是中世纪后期,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走到后期的时段,他所代表的骑士精神的消亡是时代所趋。因此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也将同它们的经济社会基础一样成为历史。[1]

三、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他自身的经历为他写《堂吉诃德》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灵感,人物刻画之细腻,情节描述之生动都体现了他与他所在时期的特点。

塞万提斯的父亲是一位落魄的外科医生,为了生计举家迁往西班牙,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他还去过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感受过那里辉煌而灿烂的文化。领略了那里的人文主义思想,因此头脑里形成了非常狂热的为国献身的想法。塞万提斯曾做过宫廷侍卫,战队士兵,还参加了著名的雷邦多战役。战争中,他被敌军抓去成为俘虏,而后五年的俘虏的生活以及策划出逃给他性格的塑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到国家把他接回。

四、骑士精神在《堂吉诃德》中的体现

故事中那位面容悲伤、憔悴,身体瘦削乏力的乡下老叟,由于受到骑士小说的荼毒,堂吉诃德行为怪诞,不断地学習骑士小说中的骑士行为方式。但堂吉诃德也不是完全遵循骑士制度里腐朽虚伪的一面,在游侠阶段,他捍卫作为骑士的尊严,努力践行作为骑士的职责,同时也行侠仗义,为民打抱不平。他同情那些受压迫的社会底层人民,表达了对弱者的关怀。

在《堂吉诃德》中,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看法,而且其中不乏深刻见解,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火花。例如堂吉诃德教导即将上任的桑丘,要关心民间疾苦,而且教导他为官方正,文能治廉,武可抗敌,爱国勇敢,宁死不屈等骑士精神。正如堂吉诃德说“鄙夫不指地位卑微的人,王公贵族而没有知识都是凡夫俗子”。[2]

塞万提斯将堂·吉诃德的骑士道德夸张化,显示出他符合骑士道德的最高理想,把他和他的崇高理想道德推入尴尬的境地,与冷酷贪婪的外部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中世纪社会终结之后,文艺复兴可以使人性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堂吉诃德》之所以引人深思在于它不仅在于它反封建的指向,而且在于通过堂·吉诃德表达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和面对现实而发自内心的悲哀。塞万提斯认为骑士道德虽然落后陈旧,可是提倡了一种理想的价值观念,一种充满诱惑力的道德精神,体现了人类的某种共同愿望和理想。屠格涅夫曾评价道“我们应当承认在堂·吉诃德的性格中有着崇高的自我牺牲的因素,只不过是从滑稽的方面来理解罢了。”[3]

【参考文献】

[1]倪世光.中世纪骑十制度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95

[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下)[M].杨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226一230

文学名著读后感 第5篇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本文主要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精彩,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默默无闻的沙僧。沙僧老实本分,吃苦耐劳,与悟空等人相比,沙僧态度温和,不急不躁。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三调芭蕉扇。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来灭掉火焰山中的大火,可是铁扇公主不肯借给孙悟空,孙悟空想尽办法,最后凭自己的聪明耍了点花样,终于把芭蕉扇拿到手。芭蕉扇的威力可真大啊!扇几下火焰山中的火可就没有了,师徒四人最终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孙悟空的聪明机智,有勇有谋。

还有一个精彩的片段就是大闹天宫。主要讲述了:孙悟空被招安管理蟠桃园,因蟠桃宴不被邀请,就偷吃蟠桃,偷喝御酒,又盗吃仙丹。最后被二郎神擒获,关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最终炼得了火眼金睛。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虽然胆大包天,是个泼猴,但是在跟唐僧西天取经的路途中,却对师傅非常的忠诚。而且一路降妖除魔,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取得真经。这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孙悟空也非常的厉害,这赢得许多人对它的喜爱。

文学名著读后感 第6篇

孙悟空,是代表唐僧的心,心猿意马,72变,人心浮动,闭上眼睛到天边,睁开眼睛到天涯,这不就是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本事嘛。

所以心动就行动,唐僧还是得走着去取经。

若说孙悟空是唐僧的心,那不得不提一下孙悟空的结拜兄弟牛魔王了,说的就是佛魔一念间,猜猜牛魔王的老婆铁扇公主的铁扇为何是藏在舌头底下,铁扇一面煽风一面点火,与魔为伴的舌头是不是那种“舌毒”,煽风点火的那种。

猪八戒,代表唐僧的贪嗔痴,猪八戒犯再多的错,唐僧从不责骂,为什么?人性总是容易原谅自己的过失。

沙僧,就两句台词,第一句:“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第二句:“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他代表唐僧的理性和务实,担子从不离身。

讲完了,还没,还差白龙马,对,白龙马代表唐僧的意志力,所有人都不去西天取经了,白龙马也要独自一人去完成。

文学名著读后感 第7篇

有许多寓言,有些我不知道,我今天读了其中一篇寓言,名叫山震。

内容是这样的:有一次,一座大山发生了大震动,震动发出的声音就像大声的呻吟和喧闹。许多人云集在山下观看,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当他们焦急地聚集在那里,担心看到什么不祥之兆时,仅看见从山里跑出一只老鼠。

我读了这篇寓言的其中之一,我明白这是说庸人多自忧。

欧美文学与科普作品的比较 第8篇

【关键词】欧美文学作品 欧美科普作品 比较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多样化进程的有序推进,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在我国深受欢迎,两种风格的艺术作品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欧美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的特征来看,各自具有着独特的表现风格,带给广大读者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对两种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作品本质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认识,使我们更进一步的去把握欧美文化的特色。

一、从传统视角看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

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在创作初期都受到艺术作品本身的主旨影响,科普作品源于文学作品,是在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了文学的创作要素,进行文学艺术的加工而形成的艺术作品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普作品在传统意义上说属于文学作品的大范畴,或者说是对文学艺术作品的丰富与发展。不同之处莫过于文学作品更多的侧重于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而科普作品更侧重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发展。

一方面,从传统视角看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是艺术型与知识型的关系。传统的欧美文学作品更加侧重对艺术风格的表述,属于比较典型的艺术作品,通过欧美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到比较浓厚的艺术色彩,在欧美文学作品中能够看出欧美文学艺术独到的表现手法,把欧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读者弄个通过阅读欧美文学作品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认同,从而在唯美的艺术表现中体会到独特的欧美风情,这也正是欧美文学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从传统视角来看欧美的科普作品能够发现,科普作品沿袭了传统欧美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更加侧重知识型的表现形式,使科普作品在兼具艺术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把知识的内涵表现出来,让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欧美的科普作品来感受欧美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对下一步科学技术发展的构想,从欧美科普作品中,作者能够感受到相对浓厚的知识符号,对科学技术前沿的知识形成客观的把握,同时,在欧美的科普作品中又带有一定的文学艺术风格,使科普作品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技术专业类书籍,能够更容易被读者所认可和接受。

另一方面,从传统视角看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是内涵提升与视野拓展的关系。传统的欧美文学作品能够有利于读者的内涵提升,使读者通过阅读欧美文学作品来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带有一定浪漫主义色彩的欧美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读出相对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使欧美独具特色的人本主义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让人能够感受到欧美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美。同时,欧美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传统的自然观,把作为自然界的主体人与自然界的客体自然界本身之间的关系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得以突出,从而为广大读者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文学艺术特色,在阅读欧美文学作品时,读者的精神得到洗礼,内涵修养显著提升。从传统视角看欧美的科普作品能够发现,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比较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人们的视野因为阅读而实现有效的拓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正是因为人类的实践才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当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产生之后,就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来让广大民众接受这些成果,欧美的科普作品恰恰发挥了提升民众对于科学技术理解和认知的作用,使人们的视野得到拓展。

二、从现代主义视角看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

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在各种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能够读出现代主义的味道,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现代主义的思想推动了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的发展,使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在现代主义思想的作用下蓬勃发展。

1.从现代主义视角看欧美文学作品。到20世纪左右,欧美文学作品的发展在现代主义思潮的作用下取得了令人震惊的发展速度,几乎所有的欧美文学作品都能够在作者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些许现代主义的元素,使整个的作品创作过程遵循着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对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特点进行丰富和发展,使一种新的文学创作主流在人们的文学艺术神经中扎根,并逐渐的成长起来。现代主义之所以成为推动欧美文学作品飞速发展的关键动力源之一,主要原因就在于文学作品本身需要依托一定的社会现实,而这些社会现实恰恰是欧美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的,只有立足于这样的客观现实,才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真切的感受到作品的生命价值,才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仿佛相关的故事情节就真切的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能够从中找到现实的缩影,这也正是欧美文学作品创作的一大亮点。当然,现实的文学作品创作过程需要经过一定的文学艺术加工,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在现实的事件基础之上,对于已经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艺术性的表现,现代主义的理念一直贯穿于整个文学艺术作品中,使文学艺术作品中融入了现代主义的民族特色和历史色彩,创作了非常丰富的欧美文学作品,为世界的文学艺术库增添了力量。

2.从现代主义视角看欧美科普作品。在现代主义思想的作用下所创作出的欧美科普作品不但包括科学技术类的知识性读物,也包括科学技术思想方面的内涵型读物,这种科普作品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创新。现代主义主导下的欧美科普作品在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广大读者的科学技术精神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毕竟科学技术类书籍不同于科普类的作品,科普类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一些创作者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文学的创作方法融入到了相对生硬的科学技术类的纯理论知识中,赋予了纯粹科学技术理论知识新的生命,能够大大吸引读者的兴趣,使科普类读物在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欧美科普作品创作带有独特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认识论,相比纯粹的文学作品而言,科普类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整个创作过程能够发现相对严密的逻辑特点,这也是现代主义者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欧美科普作品不仅是建立在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基础上的创作,而且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知识基础上的文学作品的创新与发展。

三、从后现代主义视角看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思潮异化的表现,对于欧美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而言,在现代主义思潮的作用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现代主义思潮出现异化的表现,使得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创造思路,推动了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出现了新的转机。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对于欧美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创作而言是淡漠的,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精神的转向,是对禁锢的人们艺术精神的一种解放,使人们能够在新的欧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作用下创作出让人们认可和接受的作品,可以说,后现代主义造就了文学艺术的新发展。

从后现代主义看欧美文学作品不难发现,在作品中能够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转向特征,由于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作者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融入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倾向,使一些宗教的味道融入到具体的创作中,后现代主义欧美文学作品成为很多读者寻找心灵依托的载体,通过对这些欧美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达到心灵升华的目的,借助于文学作品对于读者内心世界的影响,来排解读者对于社会的众多不瞒,让人们学会通过接受文学作品中的事物来接受客观世界中的事物,达到社会世界与心灵世界相通的作用。

从后现代主义看欧美科普作品能够看到,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作用下,科普作品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对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科学技术思想的传播和延续,文学艺术的气息能够在科普作品的创作中得到体现,使读者能够发现在科普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文学艺术的特征被有效的融入其中,并实现艺术特征的升华,让欧美的科普作用更有吸引力,能够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和科学技术思想的传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另外,对于科普类作品而言,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模式更适合于科普类作品的发展,使现实的社会发展产生更为合理的转向,推动了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人们价值观的进步。

综上所述,欧美科普作品是建立在文学作品基础上的新的文学作品类型,立足于传统视角、现代主义视角、后现代主义视角对于科普作品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能够推动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的双丰收,使欧美的文化创作在人类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的若干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2]王一鸣.科学与影视娱乐交融的科普模式——以美国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为案例[J].科普研究,2012(1).

[3]叶子.《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百科》出版[J].出版参考, 2011(1).

[4]曹再兴,谢华.新形势下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几点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2).

文学名著读后感 第9篇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使我受益匪浅。书上一幕幕使人感叹、催人进奋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想想自己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里条件如此优越,学习像小猫掉鱼似的三心二意,还怕苦怕累,不能持之以恒发奋学习,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要感谢保尔・柯察金,他使挖我懂得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正含义,激励我奋发向上,并不断攀登学习上的高峰。

文学名著读后感 第10篇

以南北战争,解放黑奴为基调,但从一个城市,一个家庭,一个人(斯佳丽)的爱恨情仇角度入手,战争渗透到平常生活中,突出战争的凄凉,尤其是战后的重建,萧条的街道,心灰意冷的人们,难拾的信心,苦难的挣扎……

主人公斯佳丽让人又爱又恨,前期的勇敢,热情,自信,后期的自私,现实,刻薄……这时,斯佳丽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物,更是一种潮流趋势,骨子里勇敢,不随波逐流于女人就得是家庭主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风俗。她与玫兰妮形成鲜明对比,一个热情勇敢,机灵自由(现实主义),一个温柔忠诚,善良传统(理想主义)。两个人都散发着自己的强大独特魅力,都喜欢她俩,其实并不矛盾。斯佳丽特别幸运的是有玫兰妮这样一个挚友,直到兰妮临死,玫兰妮的爱都围绕着她……

但斯佳丽有一点很笨的是,她对阿希礼的执念,以至于没看清瑞特的爱……即使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也是最后才完全看清瑞特对斯佳丽那深沉,热烈的爱。瑞特是那么地爱她啊,即使最后斯佳丽明白了真爱是瑞特,但却经历了太多,再多的爱也消磨,最终瑞特对斯佳丽只剩下怜悯,慈悲。其实最后我对斯佳丽也只剩下了怜悯,悲哀……

啊,这个结局真是要哭死了……注定是个悲剧嘛?这个开放式结局,斯佳丽又拿出了她的法宝,回塔拉庄园,“明天再想吧,明天就会好的”,我希望她会成功……对斯佳丽褒贬不一的人,对于之后她们的生活,也会有不同的联想吧……

文学名著读后感 第11篇

拜读这部小说后,我不仅对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大为赞叹,更对鲁滨逊这一人物在坎坷经历中表现出的刚毅、坚强不屈的品格钦佩至极。

我深刻体会到,鲁滨逊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经历,与他的实干精神和坚强性格是分不开的。而我正是缺乏这种精神和品格。

我早已习惯了父母为我创造的优越条件。像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没爱过生活的磨励,根本无法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成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会空谈理想,缺乏认真扎实的奋斗精神。

文学名著读后感 第12篇

这本书包含了十个故事,它们分别是《格列佛游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记》、《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丛林奇事》、《彼得.潘》、《柳林风声》、《小王子》。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丛林记事》。它是在英国作家吉卜林的笔下诞生的。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名叫莫里格的小狼崽子,它在独自外出散步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猎人,猎人看它可怜把它带回了家。谁知,随着莫里格慢慢长大,最后长成了一个小孩子。它懂狼语,更明白人类的语言。它常常在外和狼群一起玩耍。狼王退役后,狼群推举莫里格为新一届的狼王。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年,一群毒蛇前来侵略。莫里格带领狼群殊死抵抗,经过三天三夜的顽强拼搏,终于打败了蛇群。可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毁于一旦。莫里格只好带领狼群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建设新家园......

莫里格带领狼群,靠着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打败了蛇群。同样,我们在学习中也会经常碰到类似的困难,我们要像莫里格和狼群一样,不怕困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把困难击败。

文学名著读后感 第13篇

这两人的命运如果交换了(就是王子变乞丐,乞丐变王子),会怎么样?

先从王子是乞丐说起:王子出去城堡后,依然觉得自己很尊贵,受不惯别人的不服从,更受不得汤姆的爸爸的打骂,除非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变低了,是要服从别人的使唤,就算是乞讨也不能觉得很不好意思的才行,不然会怎样……我不说您也知道。

再说说乞丐变王子:一向做事莽莽撞撞,做事不雅观的乞丐来到宫廷会怎样呢?吃饭时狼吞虎咽,而不是细嚼慢咽,糗大了。诚实,承认自己不是王子,却没人相信……宫廷里的上一代,王子做继承人,快要死了的,靠他拉丁语,汤姆会拉丁语的,所以能流利对答。你要装不会一种技能很简单,但你要在短时间内学会是不可能的。本来汤姆想用这个“误区”来证明自己不是王子,谁知他说,一个穷人怎么可能会拉丁语?又遭到质疑。

上一篇:编辑团队招聘原则下一篇:旅游销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