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2024-07-24

政法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精选6篇)

政法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第1篇

当前法庭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当前打造公正公平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维护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认识。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看,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必须着力提高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分析判断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管理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注重拓展维护稳定工作的视野,创新维护稳定工作的思路。要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任务、职能有新的思考、新的认识,自觉地把政法工作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总要求中来思考和部署,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履行打击与保护、管理与服务、专政与民主的职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形成党委和政府总揽全局、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扩大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案件不断增加,加之案件办案程序多,办案难度大,经费紧张,人员量少质弱,严重地制约了法庭办案的速度。

二、信访工作中做得不够,在转变思维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执法观做得不够

人民法庭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彻底抛弃陈旧的执法思维定式,从权力来源于官的观念向权力来源于民的观念转变,从政府权利本位向公民权利本位的观念转变,从无限政府的观念向有限政府的观念转变,进一步加快依法行政的步伐。

对于信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坚持疏堵结合,着重在疏导上下功夫、在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去引导和规范。坚持说服教育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思路。对新形势下大量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要靠说服教育更要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三、落实从优侍警保障做得不够

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政法机关的保障力度,要切实增加对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一是要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工资资金的管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优先保证政法机关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补贴的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一项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机关业务建设。通讯、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是政法机关履行职能必需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安排资金逐步改善政法机关的装备条件,实施科技强警战略,要为政法队伍公正执法提供有利条件,逐步提高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水平。

四、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着重在提高以下四项能力上下功夫。

1、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现阶段产生的大量社会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利益关系失衡造成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一些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维护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妥善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关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

2、分析判断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从国际形势看,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际因素对我国国内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敌对势力不断变换策略和手法,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动机和行为,对敌斗争的难度在加大。从国内形势看,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常常表现为群众合理的诉求和行为方式的违法性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现实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从而导致问题越来越复杂,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分析判断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3、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管理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表面上看是社会稳定、社会秩序问题,实质上是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维护稳定工作来看,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还不善于充分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来进行社会管理。目前,要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的缓冲器作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规范和管理,发挥它们在反映各阶层、各群体的诉求,规范各阶层、各群体的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

4、做好群众工作、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在新形势下,光有做好群众工作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时代特点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应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以及涉法涉诉上访等突出问题。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的方法,多策并举。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建立健全预警机制。疏导民意,首先必须疏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发挥社团、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确保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渠道的畅通。对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社情民意,应定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及时了解和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

五、加强和改进司法工作,通过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正 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确保司法公正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不懈的努力。从自身工作看,必须从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司法队伍素质;从外部保障看,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在全社会树立司法权威,排除对司法的各种干扰,支持和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从长远目标看,必须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六、努力推进法制建设,依法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针对当前稳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应急处置、妥善处理群体性上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在全社会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维护法律权威、坚持依法行政,引导群众自觉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良好秩序;建立公共危机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根基

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集中在基层、暴露在基层,维护稳定工作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促进基层稳定,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筑群防群治网络;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把一些工作薄弱、问题较多的社区和村镇作为重点来抓,及时消除管理空白和不稳定因素。

八、加强业务培训

我庭辖区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点多、线长、面广,办案条件落后,管辖任务繁重,疑难复杂案件比重不断加大,政法工作中科技含量在不断增加,政法队伍需要更新业务知识,提升能力素质。

九、建议 当前我庭办案经费缺口大,装备落后,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办案经费都得不到保障。

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法庭经费困难的问题,保障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办案经费,逐步改善政法干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00九年四月三日二

政法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第2篇

为深入推进教育整顿工作,按照交警党支部安排部署,*月*日,第四党小组组织全体在岗民(辅)警开展教育整顿自查自纠剖析会,会议由第四党小组组长主持。会上,全体民(辅)警结合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党小组组长要求全体民(辅)警要对照教育整顿方案深入剖析自身问题,敢于直面问题,深入查找不足,切实开展自查自纠。通过此次自查自纠会议,为大队下一步工作落实和整改工作开展理清了思路,起到了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作用,为下一步教育整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个人学习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

1.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方面。对新时代新思想的学习有所放松,学习时常浅尝辄止,没有深入,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帮助自身提高;理论水平不高,没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学习还存在抄笔记、死记硬背等形式主义。

2.关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和履职践诺方面。有时候大局意识不够强,比如在工作中,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认为做完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从整体来通盘考虑。政治意识不够,工作之余,有时候对于身边人提出的一些不利于党的言论、有损党的形象的行为,不能及时予以制止。

3.关于担当作为、真抓实干、遵规守纪等方面。担当意识不强,面对一些比较复杂棘手的工作,不敢直接面对,对基层群众或基层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使是自身的问题,也存在不敢担责、不愿担责的心理。工作中还存在浮躁心理。有时候上级部署下来的工作较多,容易烦躁。对于一些对员工的工作部署,有时候只是停留在发了通知,做了提醒,没有对落实情况严格把关,有时候真实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向领导汇报时心里没底,一问三不知。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政治觉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反思不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敢面对,不去改进,学习和运用理论方面欠缺很大,特别是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差距。虽然在思想上也注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但学习得不自觉,不主动,不系统,不扎实,浅尝辄止,零打碎敲。

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对有些自认为不太重要的工作存在应付现象,不深入实际探究,使一些工作不能扎实开展。

三是自律意识不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行动没有经常开展。

四是涵养不高,我行我素,没有打算和付诸实际行动去解决自己的领导艺术和水平,性格急躁,包容心、尊重别人方面做得不够,有骄傲自满情绪存在。

三、今后改进的措施

通过自我剖析和深挖思想根源,既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积极改进的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1、学习要务求实效。牢固树立“学习孕育观念,观念引导行动,行动促进工作”的理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力度和深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本领。即向书本学习,也想实践学习,还应注意学习身边每位领导和同事的优良品德,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思考中提高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坚持科学态度,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与遵纪守法相结合,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大局出发,坦坦荡荡做人,勇于承担责任,恪尽职守依靠智慧创造性开展工作。

3、要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与上级党组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的落实好单位各项决策和安排,严格按照 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行动。

4、要树立诚信履职的理念。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大事着眼,从小处入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以上自我剖析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一定会诚恳接受,并切实整改。

2021年政法队伍突出问题整治活动查摆整改材料三篇【二】

一、主要做法汇报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训词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省委政法委和省司法厅党委关于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部署,深入开展政治学习、党史学习、警示教育及英模教育,自觉筑牢政治忠诚,夯实忠诚纯洁可靠的思想根基,始终在思想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时刻警钟长鸣,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觉传承党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时刻向英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和道德境界。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学习知识的精神还不够。没有主动挤出时间来开展自学,系统的学习创先争优理论。对新的政治思想学习不足。有时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能应付过得去、差不多。二是工作艺术性不够。不成熟、不稳重、做事不认真、不细致。日常工作安于表面,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缺少灵活性和艺术性,对问题深层次思考不够,对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我的工作带来动力认识不深刻。粗心大意,毛毛草草。

三、分析原因

一是学习态度问题,对待新的政治思想学习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学习的黄金年龄了,记忆力不行了,不是学习的时候了。在态度上就已经懈怠了很多。二是自我的性格缺陷导致。自我性格对待事情毛毛草草,不够用心,不注重细节,对待问题得过且过。还有自我满足,自我安慰的思想存在。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项警示个人对照检查材料2为深入推进教育整顿工作,按照交警党支部安排部署,X月X日,第四党小组组织全体在岗民(辅)警开展教育整顿自查自纠剖析会,会议由第四党小组组长主持。会上,全体民(辅)警结合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党小组组长要求全体民(辅)警要对照教育整顿方案深入剖析自身问题,敢于直面问题,深入查找不足,切实开展自查自纠。通过此次自查自纠会议,为大队下一步工作落实和整改工作开展理清了思路,起到了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作用,为下一步教育整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个人学习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

1.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方面。对新时代新思想的学习有所放松,学习时常浅尝辄止,没有深入,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帮助自身提高;理论水平不高,没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学习还存在抄笔记、死记硬背等形式主义。

2.关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和履职践诺方面。有时候大局意识不够强,比如在工作中,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认为做完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从整体来通盘考虑。政治意识不够,工作之余,有时候对于身边人提出的一些不利于党的言论、有损党的形象的行为,不能及时予以制止。

3.关于担当作为、真抓实干、遵规守纪等方面。担当意识不强,面对一些比较复杂棘手的工作,不敢直接面对,对基层群众或基层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使是自身的问题,也存在不敢担责、不愿担责的心理。工作中还存在浮躁心理。有时候上级部署下来的工作较多,容易烦躁。对于一些对员工的工作部署,有时候只是停留在发了通知,做了提醒,没有对落实情况严格把关,有时候真实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向领导汇报时心里没底,一问三不知。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政治觉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反思不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敢面对,不去改进,学习和运用理论方面欠缺很大,特别是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差距。虽然在思想上也注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但学习得不自觉,不主动,不系统,不扎实,浅尝辄止,零打碎敲。

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对有些自认为不太重要的工作存在应付现象,不深入实际探究,使一些工作不能扎实开展。

三是自律意识不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行动没有经常开展。

四是涵养不高,我行我素,没有打算和付诸实际行动去解决自己的领导艺术和水平,性格急躁,包容心、尊重别人方面做得不够,有骄傲自满情绪存在。

三、今后改进的措施

通过自我剖析和深挖思想根源,既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积极改进的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1、学习要务求实效。牢固树立“学习孕育观念,观念引导行动,行动促进工作”的理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力度和深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本领。即向书本学习,也想实践学习,还应注意学习身边每位领导和同事的优良品德,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思考中提高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坚持科学态度,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与遵纪守法相结合,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大局出发,坦坦荡荡做人,勇于承担责任,恪尽职守依靠智慧创造性开展工作。

3、要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与上级党组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的落实好单位各项决策和安排,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行动。

4、要树立诚信履职的理念。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大事着眼,从小处入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以上自我剖析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一定会诚恳接受,并切实整改到位。

2021年政法队伍突出问题整治活动查摆整改材料三篇【三】

为深入推进教育整顿工作,按照交警党支部安排部署,X月X日,第四党小组组织全体在岗民(辅)警开展教育整顿自查自纠剖析会,会议由第四党小组组长主持。会上,全体民(辅)警结合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党小组组长要求全体民(辅)警要对照教育整顿方案深入剖析自身问题,敢于直面问题,深入查找不足,切实开展自查自纠。通过此次自查自纠会议,为大队下一步工作落实和整改工作开展理清了思路,起到了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作用,为下一步教育整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个人学习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

1.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方面。对新时代新思想的学习有所放松,学习时常浅尝辄止,没有深入,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帮助自身提高;理论水平不高,没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学习还存在抄笔记、死记硬背等形式主义。

2.关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和履职践诺方面。有时候大局意识不够强,比如在工作中,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认为做完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从整体来通盘考虑。政治意识不够,工作之余,有时候对于身边人提出的一些不利于党的言论、有损党的形象的行为,不能及时予以制止。

3.关于担当作为、真抓实干、遵规守纪等方面。担当意识不强,面对一些比较复杂棘手的工作,不敢直接面对,对基层群众或基层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使是自身的问题,也存在不敢担责、不愿担责的心理。工作中还存在浮躁心理。有时候上级部署下来的工作较多,容易烦躁。对于一些对员工的工作部署,有时候只是停留在发了通知,做了提醒,没有对落实情况严格把关,有时候真实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向领导汇报时心里没底,一问三不知。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政治觉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反思不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敢面对,不去改进,学习和运用理论方面欠缺很大,特别是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差距。虽然在思想上也注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但学习得不自觉,不主动,不系统,不扎实,浅尝辄止,零打碎敲。

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对有些自认为不太重要的工作存在应付现象,不深入实际探究,使一些工作不能扎实开展。

三是自律意识不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行动没有经常开展。

四是涵养不高,我行我素,没有打算和付诸实际行动去解决自己的领导艺术和水平,性格急躁,包容心、尊重别人方面做得不够,有骄傲自满情绪存在。

三、今后改进的措施

通过自我剖析和深挖思想根源,既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积极改进的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1、学习要务求实效。牢固树立“学习孕育观念,观念引导行动,行动促进工作”的理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力度和深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本领。即向书本学习,也想实践学习,还应注意学习身边每位领导和同事的优良品德,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思考中提高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坚持科学态度,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与遵纪守法相结合,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大局出发,坦坦荡荡做人,勇于承担责任,恪尽职守依靠智慧创造性开展工作。

3、要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与上级党组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的落实好单位各项决策和安排,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行动。

政法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第3篇

一、高校行政权力存在的问题

( 一) 权力归属不清晰, 责任缺失

任何高校, 不管你拥有多么大的办学自主权, 都会受到政府的控制与监督, 这是政府行使控制权的表现。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大学法, 关于高校的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在《高等教育法》中规定得比较含糊, 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 在很多事务决策大多数都是由行政力量主导, 决定人事、资源分配、学术评价等。由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没有高校教师流动和变动得那么频繁, 行政管理人员建立起一整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 由他们一批批的有意或无意概括承受, 由他们一批批的有意或无意概括承受, 使得高校行政权力常常占据高校权力的支配、主导地位。高校作为事业单位, 比照行政机关给予相应的行政级别, 行政权力在高校很多事务决策中往往占主导地位, 决定人事任免、资源分配、学术评价等。但是由于高校行政权力并不具备行政机关意义上的权力和控制的特征, 只能归属于特别行政法, 导致了高校法律地位不明确、高校行使的权力属性不清晰,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学术权力的弱化、行政级别分明、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 容易导致教学科研秩序失去规范和保证。

( 二) 内设机构膨胀, 人浮于事

在公办大学中, 《高等教育法》虽然规定了党委和校长的职责范围, 党委作为高校政治权力的代表, 在大学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统一领导高校的工作, 具有决定权、裁量权和监督权。校长是行政负责人, 是高校的法人代表, 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决定, 全面负责本校的各项行政工作。但在当前高校治理环境下,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职责和权力划分难免出现重叠和交叉, 这显然是不符合科层制的领导原则。在高校内部治理机构中, 尽管当前很多高校的采取了通过定岗定编来改变目前高校行政内设机构膨胀的局面, 但这只是对行政权力进行重新拼装组合。很多高校把原来的教学系部变成二级学院, 系部主任成为二级学院院长, 属于正处级干部, 这反而造成高校内部有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只会不断增多, 这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 年) 提出“去行政化”, 消除官僚主义, 淡化高校的行政级别意识和大学自治的理念背驰而道。

( 三)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矛盾冲突突出

法律法规所赋予高等学校的权力, 诸如规章制度的制定权,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力。在行政权力扩张与监督权力弱化的同时, 高校的学术权力与学术权力博弈中也极度萎缩。现代社会中行政权力大为扩张, 最为突出就是集中于自由裁量的机会日益增多, 滥用权力的可能性也与日俱增。这出现了自由裁量与法治之间的严峻关系, 在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始终是难以避免的矛盾体, 行政权力强调统一性、层次性和服从性, 主要通过行政命令将工作布置下去并逐级贯彻落实, 学校各类资源大多由行政管理部门掌控, 行政权力往往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 学校组织在行政权力的下行使各项权利。在机构建制上, 学校组织比如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往往没有具体的建制, 大多数归口或挂靠管理部门以行政管理部门意志和安排行使学术规范、学术评价以及学术资源配置的职能, 学术权力行使缺乏自主权, 显现出行政化的倾向, 造成部分专家学者价值追求错位 ( 不安心教学科研而热衷行政官职) , 也带来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有时更滋生腐败, 破坏社会风气, 阻碍高校的发展。

( 四) 高校行政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管理制度, 属于学校治理构中的内部管理规定, 效力层次不高, 强制力也相对较弱。高校内部目前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 特别是根据上级文件制定实施细则的过于粗糙, 可能会使学校某项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另外, 在高校人事管理方面, 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只重视人才引进和管理, 轻视培养, 近几年来, 随着高校大众化的基本普及, 有大量的硕士生、博士生涌入高校, 可是在维系人才稳定、使用和人才资源的配置上却不引起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高度重视, 因此, 在一些高校中, 每年都花巨资引进的人才或费尽周折培训出来的人才大量闲置的现象常有发生, 高校教师流动性和变动性也不断上升, 不利于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

二、行政法视角下高校行政权力的支配与限制

基于行政法视角来看, 行政法就是规范行政机关、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高校法律地位的不明确, 行政机关与高校行政权力的配置的失衡, 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失范, 导致行政机关权力扩张和学校自主权的萎缩,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控制高校行政权力, 使之能够走良性化的监督制约的道路呢?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 一) 减少政府对高校的控制和干预, 让高校拥有更多自主的权力

有行政权力的存在, 那就必然就应该控制这种行政权力, 这既是一种学说或者一种理念, 同时又没有外在控制这种权力的力量, 那么就必然到最后会出现滥用权力的问题。高校行政权力也不例外, 高校拥有的管理权都是依法授权并经相关的审批程序而获得的。当前我国高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行政监管, 缺少一个相对自由的内部管理环境, 学校事务时常受到行政权力机关的过多干预, 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高校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有着其独特的教育规律和运作方式。因此,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时代要求出发, 依法确定和保障高校的相对独立性, 不断扩大高校的自主权利。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要求, 政府要从制约型向服务型转变, 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不要大大小小事情都要亲自操控, 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一方面, 可以考虑加快对《高等教育法》的修订步伐, 确定部分权力的行政性, 对高校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 在赋予高校管理权的同时, 也要对其行政权力进行约束。

( 二) 精简机构, 提高人员素质, 使行政权力行使具有正当性

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对于目前庞大繁琐的高校行政机构来说, 精简机构是必由之路, 要想改变解决机构臃肿的局面, 就必须在将业务相近、管理职能相似的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 进行按岗定编, 建立相应健全的竞争机制,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首先, 要对高校的行政管理进行了规范, 让高校在完善内部治理机构中必须做到有法必依。其次, 对高校行政权力要明晰, 对因定岗定编受到调整的人员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相应的救济途径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降到最低。第三, 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行政权力行使的正当性, 包括事先告知相对人、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和理由, 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以及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第四, 加强对行政决策权力的制约, 明确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运作机制和范围, 加快行政权力法治化的进程。

( 三) 强化高校行政权力司法监督的作用

行政行为接受法院的审查监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司法审查和正当程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成为有效的监控行政权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国内外法学界一直对司法能否介入高校的话题争议不断。尽管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相比, 对行政行为的控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预防性等特点与优势, 但是司法不能代替行政, 相对于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控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大学章程中, 高等教育法中可以明确规定, 当高校学术组织不服从高校的重大行政决策时, 经过一定的前置复议程序仍不服从行政决策时, 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让法院成为最终的裁决者。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自主权不断扩大, 高校能够有权支配的各种资源不断增多, 高校腐败问题时有显现。[2]根据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高校腐败问题的分析, 近年来高校腐败问题主要发生在招生、基建、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等领域, 这些领域无一不是行政权力主导的领域。笔者认为, 建议将高校在招生、基建、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等这些领域列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也要可以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把高校行政权力司法监督纳入特别行政法的诉讼范畴, 保证司法对高校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

( 四) 坚持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的原则, 使行政权力行使做到有依据

高校既要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外部宏观管理, 又要建立和完善保证学校各项具体事务正常运行的内部微观管理体制。在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中, 程序性和规范性的较少, 而原则性和宣言性的条文较多, 法律可诉性和操作性不强。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规章, 规章相对于法律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 高校往往都是直接依据规章行使行政权力的, 因此, 依据部门规章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校行政权力运行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和完全可行的。高校明确规定定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及各自在高校权力中地位, 进一步完善部门规章, 高校在实施过程中, 必然就“依法自主管理”事宜制定内部的规范性文件时不能有太多的随意生, 出台的有关实施办法不得与上位法和部门规章相冲突, 必须坚持法律保留的原则, 尽管这些规章制度对高校成员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但要具有法定的效力, 还必须经过走相关的程序取得的。坚持法律优先原则就是对高校内部规范性文件进行及时清理。这些高校内部规范性文件体现了高校的自治的规则, 也是对法律规范进行完善和补充的过程。

摘要:行政法是控权法, 控权是行政法的基础和手段, 权力控制是法治的起点和归缩。针对当前高校行政权力存在责任缺失、行政机构膨胀、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矛盾和挤压、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本文分析当前高校行政权力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高校优化资源配置、简政放权、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强化行政管理的服务效能、政权力的监督职能等途径加以解决, 使高校行政权力真正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 保证行政权力运行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关键词:行政权力,控制,高校

参考文献

[1]李斯令.行政法视角下高校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J].高教探索, 2012 (3) .

政法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第4篇

一、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断层面继续扩大。

档案管理人才断层面,在新世纪不仅没有得到愈合反而继续扩大,影响到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发展。直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还比较重视“老中青三结合”,保证了档案干部队伍梯次递进、自然轮换、有机衔接的发展态势。而当前许多单位的档案干部队伍,早已是老者无、中者少、青者多的非正常年龄结构。其原因是企业减员增效,裁撤档案部门,大幅度压缩档案人员定编。本世纪初期,又在职工内退中大搞“一刀切”政策,使大多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同志提前退出工作岗位。如笔者在某铁路系统企业中调查得知,6个处级档案馆、28个科(或股)级档案室全部撤销,档案工作并人相关部门;各单位档案干部按照男50岁、女45岁“一刀切”内退,档案人员定编由上个世纪末期的152人压缩到目前的57人(现岗只有兼职人员37人)。

2、档案干部流动过于频繁。

过去,从事档案工作十几年的人比比皆是,许多人是几十年,甚至终生与档案工作相伴。而现在,许多人只干三五年,有的甚至是一年或几个月,七八年以上的档案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一些大型企业档案馆中,竟然没有超过五年档案工作年限的人。由此可见,档案干部流动非常频繁。据笔者从铁路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得知,从事档案工作的现岗人员平均年限(加权计算)已由上个世纪末期的15年锐减到2007年的不足3年。其客观原因是某些单位配置档案干部不经过任何考察评估,随意更换,还有一些单位将难以搭配出去的“三无”(无学历、无专业、无聘用部门)的干部安置在档案部门,在不引人注目的档案部门干上一年或几个月,然后再堂而皇之地进入公司重要部门。其主观原因是价值观多元化和价值导向问题,世界观的虚无化和自私自利狭隘观念的扩大化使得一些人不甘心档案部门“三等科室”、“四等公民”地位,纷纷“跳槽”、“下海”,其间的负面效应在档案干部队伍中的影响是非常普遍与深刻的。

3、档案干部培训困难。

过去老中青三代人承上启下,即使不培训也能在日常工作中逐渐熟悉业务,适应工作需要。而人才断层与人才流失,使得档案干部新老自然交替的机制荡然无存,管理经验传递的链条中断。过去按部委、按行业定期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班几近消失。档案业务培训社会化、效益化,由追求培训效果的急功近利演变到培训收费的急功近利,最后变成了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的“短平快”的炒鱿鱼式的培训。培训办班方为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盈利性培训,往往将培训班举办在旅游风景点,以档案培训为幌子,行公费旅游之实。变了味道的档案业务培训班使得缺乏管理经验和基本业务技能的新上岗人员如嗷嗷待哺的婴儿无人顾及。

二、改善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总之,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是严重的、普遍的并迅速扩大着的,许多问题盘根错节、积重难返,应当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举措予以解决。

1、千方百计弥合人才断层面,度过困难时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问题,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四五十岁的业务骨干提前退休,对档案工作都是一种损失。档案工作对于管理经验依赖性很强,缺乏经验而想搞好档案工作只是一厢情愿。首先是吸收老同志。在许多企事业档案管理水平严重下降势态难以遏制之时,返聘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利用三五年时间带出一批年富力强的接班人,对档案工作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其次是稳定中年人。这些人虽然经验比老同志少一些,但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人,有些已经成为本单位业务骨干。想方设法稳定中年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将青年人团结在自己周围,以增强档案工作凝聚力,度过人才断裂层造成的困难时期,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档案事业。再次是努力培养年轻人,让他们早成才,快成才,顶起档案事业一片蓝天,是本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

2、想方设法稳定档案干部队伍,把人才留住。人心浮动、见异思迁,是当前一些单位档案管理干部思想的现状。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价值导向之下,谁不想借着宽松政策,在青春年华时多挣钱呢?以清冷寂寞贫寒著称的档案部门,要稳定档案干部队伍谈何容易,要留住人才困难重重。但是,为了档案事业长远发展,为了本单位档案工作大局需要,创造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得发展的局部环境,应当采取相应举措:一是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档案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立志为档案工作贡献出自己的才华。二是组织政策向人才倾斜,如破格提拔青年人才,使他们早日走上领导岗位,觉得在档案部门有奔头。三是尽快使符合条件的人获得中高级职称,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四是奖励政策向人才倾斜,缩小部门之间的收入鸿沟,让人才得到实惠,使得档案干部队伍逐步稳定下来。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第5篇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篇一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年来,嘉荫县虽然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素质较高,作风扎实,是一支靠得住、过得硬的队伍,但是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不合理,缺乏干事创业的朝气。

现有农民党员中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三偏“现象。据20xx年年底统计,全县农村共有党员1150人,其中35岁以下的372人,仅占32.35%;农民党员平均年龄为46.87岁,55岁以上农民党员285人。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的660人,占57.39%。从数量上看,农民党员仅占全县党员总数的28.94%,而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比例就显得更低了,仅为2.77%。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存在,使农民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党性观念淡薄,政治素质不高。

主要反映在:(1)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农民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理想失落了,信念动摇了,不管“主义“,只管利益;不相信唯物主义,而信奉宗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政治信仰荡然无存。(2)思想道德滑坡。个别农民党员在脑子里完全淡忘

了党员意识,基本上成了“党员不像党员“,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3)责任感、使命感衰退。有的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丧失了以强村富民为己任的责任感,只要照顾,不履行党员义务,行动上的先进性日益减退,甚至在执行政策方面起反作用,造成坏影响。(4)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个别农民党员,不愿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甚至参加组织活动讲价钱,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对国家、集体和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

三是“双带“能力差,缺乏致富本领。

不少农民党员与农村市场经济很不适应,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老一套,满足于“三餐一宿“,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安贫守穷;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苦于无门路,显得无能为力;有的面对农业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无所适从。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农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0%左右,相当一部分党员仍处于不前不后状态,甚至有的还是“扶贫“对象。有些偏僻的山区小村党员因受年龄、文化、自然条件等的制约,经济生活普遍不如当地非党群众,根本谈不上“带“的问题,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成了空谈,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

四是优秀青年数量少,后备资源短缺。

从调查的情况看,不少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不高,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热情更为锐减,一些边远山区、经济落后的情况更差。就全县的情况看,农民要求入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有下滑的趋势。部分村达不到小村5名、大村10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求,发展青年农民党员选人难的情况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要求入党人数减少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活力。另外发展不太平衡,分布尤显不均。党员发展普遍存在城郊农村好于边远山区,强村好于弱村,在一些“老、少、边、山、穷“的地区,几乎成了党员发展的“沼泽地“。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客观环境的因素。

一是历史原因所致。据统计,全县农民党员中,“文革“前入党的有227名,占20%,而现在这批党员正趋于高龄化。解放后至“文革“前这一时期,发展党员主要看重成份好、政治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文革“期间入党,则过分强调思想挂帅,政治领先,“知识越多越反动“,“越穷越革命“,致使这一时期入党的农民党员年龄老化和文化低有着明显“先天不足“的历史痕迹。

二是大量人才外流。

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守业务农,不少农村基层领导反映,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外流严重,读书升学考出去一批,外出打工走出去一批,投亲靠友挂出去一批,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发展党员后继乏人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改善。三是集体经济薄弱。这些地方的党组织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致使不少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

四是不良风气的影响。

个别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讲实惠,不讲政治,想赚钱,不想入党,在政治追求上存在一些消极心态,认为“入党吃亏“,“入党无用“,“入党不自由“等。五是发展党员优化结构的影响。在农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入党积极分子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部分优秀积极分子受发展党员优化结构的影响,形成长期列为积极分子不能发展局面,申请退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人员占有相当比例。

(二)组织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偏差。

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加强农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村以农为主,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从而重农轻党,对农民党员的工作很少过问,无暇顾及。二是教育和管理滞后。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地方无论是对农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对普通群众的教育引导,普遍存在层次不分、方式方法单调、内容缺乏针对性的状况。

在教育对象的层次上,男女老少、亦工亦农亦商“一锅煮“。在方式方法上,习惯于“集中上大课,开大会听报告“,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或者套用听课——讨论——总结“老三步曲“。在内容上,大都是“统一食谱“,千篇一律,不因人、因时、因需施教,出现供求不对路,学用脱节。管理上对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研究制订新的、分层分类的管理措施十分欠缺,比如:对流动农民党员、老党员、中青年党员、贫困党员等不同类型的党员管理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流于形式。三是个别人为设阻。

一些村党组织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嫉贤妒能,故意压制人才,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民入党,有意设置重重障碍,采取“拖、卡、压“等手段,将优秀青年农民拒之门外。如保兴乡共荣村要发展一名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但支部开会总是通不过,也提不出不能的发展原因。这种人为设“卡“,堵塞了农民党员队伍的源头,制约了整个队伍的优化。

(三)党员自身的因素。

一些农民党员放松或忽视理论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有的认为,农民天生就是种田打工,学习既学不来粮食,又学不来经济,更学不饱肚子,视学习无用。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又认为年龄大,“修成庙来和尚老了“。有的对学农业科技知识还有点兴趣,而对政治理论根本打不起精神,长期“失学“。据调查,相当部分农民党员不知道“三个代表“是什么,分不清楚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区别。由于不重视学习,致使农民党员队伍“低、老、少、缺“的状况普遍存在,即“觉悟低、观念老、知识少、技术缺“,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步履维艰,甚至行为失范。

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农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改进队伍状况已刻不容缓。从当前的情况看,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第一,改善结构,建立健全严格的吐故纳新机制。严格党员入口关,拓宽视野和渠道,把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吸收到党内来。制定规划,通过开展农民党员中专学历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高中文化补习,利用挥职教中心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参加自学考试等方式解决农民党员文化偏低问题。同时,强化年底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不走形式,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作出严肃的处置,疏通出口将其淘汰出党,使农民党员队伍始终保持肌体健康。

第二,提高素质,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教育。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内容上,着力解决好部分农民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愚味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问题;着力解决好一些农民党员政策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领问题。要丰富学习教育载体,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员学习日制度,使农民党员学习制度化;二是利用党校阵地,大规模、分期、分批地对农民党员进行轮训;三是发挥党员电化教育作用,购进、制作实用技术片,把好的实用技术片送到农民手中。

建立党员电教科技示范点,通过辐射周边,带动农民致富、快富;四是延身教育载体到互联网,精选党课、实用技术资料挂到党建网上,农民党员可足不出户上网浏览、查询、下载所需信息。建立农村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视频专栏,使农民党员网上观看实用技术片,不断提高农民党员致富本领;五是强化“科普之冬“活动和科技“三下乡“活动,不断为农民党员送科技,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使农民党员不断提高科技致富能力。第三,激励与约束手段并举,塑造农民党员的新形象。在激励方面,建立奉献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

努力提高农民党员的政治地位,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给予老党员和贫困党员更多的帮助和关怀。约束方面,要建立以制度约束为基础、管理约束为重点、监督约束为保障的约束机制。要明确“两级组织、三个责任人“的职责,即明确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和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和村支书在党员队伍建设中的职责;建立定期督查考核制度,并纳入党建“三进一“工程目标考核中,实行每半年对乡镇党委党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作为评定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和支部书记是否称职的主要依据。

第四,构筑党支部坚强的堡垒,增强优化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原动力。一要建设一个好的支部班子;二要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模范作用;三要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第五,建设高素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下降问题。一是强力实施党建带团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经常指导同级团组织开展工作,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吸引优秀青年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

尤其是农村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农村青年的思想实际,利用党员活动阵地,集中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二是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积极分子在农村工作中的典型示范和引路作用,在工作中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进行培养锻炼,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党的先进性,加强对党的宗旨、党员标准的认识。三是各基层党组织要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状况,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把35岁以下一线青年农民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当作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开展教育培训。同时党组织要指派素质高、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与他们结对子,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特别要主动与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交朋友,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早日加入党组织,壮大农村“双带“党员队伍。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篇二

几年来,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的实施,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基层组织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创业带富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服务意识不强,社会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民生手段不多,服务成效不明显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1.村级组织社会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意识不强。随着农村党建工作形势和任务的不断调整,农村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方式的不断变化,部分村级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服务新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一是强化服务群众意识。

发挥好乡(镇)党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不断巩固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堡垒地位,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选好配强村“两委“干部,特别是选好村“两委“负责人,逐步实现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由松散型、数量型向服务型、质量型转变。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按照建设一支顺民心、集民意、带民富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的目标,提高党务、村务公开质量,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健全和完善服务广大群众制度,实现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规范化、常态化和亲情化。三是有效解决民生问题。要以转变服务群众工作态度、方式和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基层干部素质不断提升,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政策理解不透、致富信息不灵、致富技能贫乏等难题。

2.通过“三项工程“的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得到有效提升,但任然存在结构不优、“双带“能力不强等问题。目前,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结构偏低的问题。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6.9岁,45岁以上的占60.01%,而35岁以下只有16人,占总数的6.8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党组织书记只占20.6%。全县“项目支书“虽然已达221名,占总数的94.8%,但大多数创业项目规模比较小,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仍需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建设,一是立足当地,发展培养年轻有为的村“两委“成员,积极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把他们锻炼成为村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支中坚力量。二是大力推行学历教育,坚持教育培训,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的整体素质。有计划地进行党性教育和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要把农村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务工经商人员、种养大户、入党积极分子、退伍军人、知识青年广泛纳入入党组织,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力量,为村党组织书记岗位提供更多的合适人选。

3.农村党员队伍中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全县一万多名农村党员中,36岁以上党员占77.5%

;35岁以下占22.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占17.59%;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党员占总数的56.2%。要有效提升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发展教育党员工作机制,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工作做法,保证党员队伍的培养质量,使农村党的组织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是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源头工程“来抓。

重点在35岁以下,有文化、有经济头脑、有上进心、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非党村组干部、后备干部、退伍军人和农村妇女中发展党员,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三是加强农村党员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建立相关培训制度,以县委党校、青年农民学校、涉农中职班等机构为主要阵地,常年制、连续性举办集中培训、骨干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党员干部自助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文化教育水平和科技致富能力。

4.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目前,我县建制村共有村级后备干部1130多人,平均每村近5名。但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高学历人才、致富能人少,缺少发挥作用平台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推选、培养、管理和使用等几个重点环节。一是强化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每年筛选部分优秀农村青年进行培训,夯实后备干部理论功底。同时,由乡(镇)村领导、驻村干部担任后备干部培养人,通过言传身教,帮其尽快提高。

二是放手压担。

合理设置村“两委“负责人助理岗位、村级管理岗位,或尝试让村后备干部到乡(镇)企事业机关短期学习,对后备人才进行实践锻炼,增强其参加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主动性与责任心。三是健全和完善后备人才库。村级党组织每半年根据班子建设状况和拟任职位要求,对后备干部表现情况进行考察,并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年终工作述职内容之一。同时,考察材料送乡(镇)党委备案,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后备人才储备体系。四是完善后备人才使用制度。乡(镇)党委在提拔村干部人选时必须坚持在后备干部中产生,及时启用成熟的后备人才,提高后备人才的上岗率,努力实现后备干部使用的高效益。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篇三

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细胞,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几年来,全党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使广大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次理想信念的再教育,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党员队伍管理教育存在两个“难适应“问题

1、教育水平难适应。一是教育方式单调,通常是开个会、讲个课、读文件、念报纸,缺乏吸引力,党员人到心不到,学习教育流于形式;二是教育内容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党员的思想实际要求差别较大,很多是就理论谈理论,教育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三是教育对象不分层次,只管硬输硬灌的“大呼隆“式、“赶鸭子式“的低效或无效教育,方法简单,效果差。

2、管理水平难适应。一是习惯于粗放管理,仅仅停滞在浅层次的管理上,对管理中出现的随意性、草率性和盲目性,见怪不怪,往往凭经验,简单地看开了多少会,发展了多少党员,开展了多少活动,建立了多少本、薄、册。二是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党务干部存在着“抓经济实惠多、抓党务麻烦多“的心态,出现管理地位不明找准位臵难,应付差事做好工作难,人心不稳提高素质难的现象,加上党建经费投入不足,先进的管理硬件不配套,运行机制跟不上,党员教育管理显得力不从心。

二、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存有“四个化“倾向

一是理想信念弱化。

主要表现在:有些党员没能把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放到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正确位臵上去看待,个人主义严重,对个人有利的事抢着干,对有困难的事等等看,对有风险的事躲和让;有的党员正义感和责任感明显消退,对身边发生的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漠然视之,不敢大胆批评指正。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深层次矛盾加剧,有些党员感到迷茫、困惑和难以适应,工作处事往往随大流,追求没目标,努力没方向。

二是服务意识淡化。

缺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工作不深入、不具体,与群众的感情疏远。有的党员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群众的事情漠不关心,臵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有的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工作浮在表面,有时下基层也是蜻蜓点水,雾里看花,很少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对群众的冷暖知之甚少;有的党员群众观念不强,想最多的是个人如何发家致富,没有处理好先富与共同致富的关系,凡事为个人着想,不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三是纪律观念退化。

有的党员不能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不愿接受组织约束,游离于组织之外,我行我素,党员不象党员;有的党员只要权利,不要义务,不做党组织分配交给的任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及时按标准缴纳党费;有的甚至违法违纪,造成不良影响。

四是进取精神软化。

集中表现为缺乏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的党员发展欲望不强,精神不振作,思路不开阔,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干事创业的气魄、胆识和谋略;有的党员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保守思想,创业精神不足,工作萎靡不振,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有的党员信心不足,一味强调客观困难、落后有因,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向上缴,缺乏克服困难、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和干劲;有的党员观念陈旧落后,按老眼光看事,按老经验管事,按老规矩办事,怕负责任,怕担风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和魄力。

三、不同类型党员存在各自不同的薄弱环节

农村党员:突出表现为带创能力不强,因循守旧,小农意识浓厚。一些农村党员贪图小利,有时小恩小惠就能改变他们的政治立场。农村老党员中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思想僵化,常用老眼光看新问题,许多人还是需要救助的贫特困党员,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村干部中有的私心杂念较为严重,想小家的多,顾大家的少,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机关党员:总体素质明显好于农村党员,但仍存在衙门习气、作风飘浮、工作拖拉等问题。有的遇事互相推诿扯皮,一些该办的事找碴推拖,一些急需办的事不能及时办理,影响了工作的进展;一些非领导职务尤其是年过四十的党员干部,觉得提拔升迁无望,工作应付了事,得过且过;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正视职务的调整,工作带有情绪,不能很好履行职责;有的党员滥用手中权力,腐化堕落,以身试法,损坏了党员的形象。

非公组织党员:大部分受业主影响很大,作用发挥有限;有的组织观念不强,思想消极,认为现在的党员与非党员一个样,都是为老板打工,只是老板的雇工,体现不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还有一大部分特别是在台资企业就业的党员怕暴露党员身份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想、不愿公开党员身份。

社区党员:大多为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复员转业军人党员。这类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离退休党员、复员转业军人党员在转入社区后,先锋模范作用减退,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不强;有的下岗失业党员不能正确看待改革与发展,满腹牢骚怨气,对党组织的活动漠不关心。

流动党员:一部分是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党员,到了城市未找到党组织,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处于失控状态;另一部分是外出务工的党员,这些党员基本上未过组织生活,也不向组织报告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使他们游离于组织之外。

离退休党员:大部分认为只要听党的话、不说落后的话、不干不该干的事,就符合党员标准,存在着“离职离岗、思想下岗“的现象;极个别偏激看问题,发牢骚、讲怪话。一些退休安臵在农村的党员,存在着年老不怕组织处分的思想,加上视野的局限性,往往以偏概全看问题,在群众中散布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忘记了自己党员的身份。

四、党员队伍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偏差。一些党组织对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把党建工作当作软指标,多抓少抓关系不大,往往用完成业务工作来代替党建工作。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对支部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不主动带头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在党员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一些农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只停留在“发展经济能带头,遵纪守法不犯罪,计划生育不违反“的低标准上,降低了政治性的要求,新党员入党后又不注意跟踪教育管理,造成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下降。

2、社会因素影响。一是市场经济负面冲击,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剧烈震荡,竞争机制的推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很容易使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价值取向异化、社会行为失范。二是对市场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准备不足,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模糊认识研究不够,对社会上流传的错误观点反击不力,造成党员认识模糊、思想困惑。

3、管理监督不严。一是从严管理力度不够,党员的监督乏力。有的党组织怕麻烦、怕得罪人,常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按标准处臵不合格党员,党员出口不畅。有的党组织找不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党员管理和中心工作形成“两张皮“,有的党务干部找不准管理症结,拿不出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到位,号召力不强。有的党支部活动不正常,制度不健全,缺乏活力和向心力。有的党支部就活动抓活动,对党员的实际生活困难解决、关心不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

职工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思考 第6篇

一、存在问题

按照铁路跨越式发的要求,目前职工队伍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推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需求,职工队伍素质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1、思想观念不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种心态上:一是依赖思想严重;二是观望心理作崇;三是消极观念存在。

2、职工的业务技术不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我放弃;二是盲目乐观;三是明知故犯。

二、对策建议

要建设一支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找准差距,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不断创新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体制,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转变思想观念,为队伍建设筑牢基础。首先要讲清当前形势和我们所处的困难期,引导、激发、凝聚职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开展职工思想摸底调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等形式来摸清职工在想什么,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完善各项制度,为队伍建设提供保障。遵循“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机制、优化资源”的原则,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做到长远规划,循序渐进。

3、讲究工作方法,为队伍建设丰富载体。一是要坚持“以情感人”,尊重职工、信任职工、关心职工;二是要坚持启发职工的创造力,通过合理化建议、意见箱、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职工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

4、抓好职工培训,为队伍建设提供动力。一是强化业务技能,提高职工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能力;二是提高综合素质,开展学科技知识活动;三是培养创新能力,让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四是发展网络教育,为职工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上一篇:项目资金管理系统下一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形近字组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