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数字校园

2024-07-25

清华附中数字校园(精选6篇)

清华附中数字校园 第1篇

参观人大附中校园

走进人大附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标语。让人无不联想到它在中学届的威力,我现在就要探索这所学校的秘密。

校园内十分安静,大家都在认真的上课,当看到路旁生机勃勃的树木,棕红色的教学楼让人无不想起这里复古幽静的环境,校园的长廊挂满了他们的的历史和学生的作品。这里的文化体育设施和教学设施都是十分一流,包括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校园生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园里的中心花园,茂盛美丽的植物,和它植物位置的摆放都的十分美观。上午和下午的中心花园的一圈摆满了他们的学习各国语言的图展„„一到中午便摆满了各国的食物和穿上那国的衣服,非常热闹!令人流连忘返,记忆犹新啊!这样一个学校它的知识无处不在,它总在提醒你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开阔、更广。就是因为老师用心去教学生,关爱、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共进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厉害的学生。

清华附中数字校园 第2篇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园参观学生专业讲解员、讲师快速预约通道!

主办:北大清华凯旋游学中心(长期接待团体和个人校园参观);

预约电话:010-5846一4563(认准网站预约电话,谨防假冒)

主营:提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园学生及专业讲解员接待服务

服务简介:“胸怀壮志梦,走进北大清华”,青少年的发展需要拿最积极的文化来引导,名校文化感受中思想、理念的激烈碰撞,是普通学校教学中最不该缺少的一课。为满足各地学生、家长朋友希望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参观感受立竿见影励志效果的愿望;也为协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院系单位研修班、总裁班、EMBA等各行业精英团体提高校园文化参观感受效果,由北大清华部分校友和在校学生组成北大清华校园参观讲解团,以独特的视角介绍校园一个个经典文化,内容的典型性和励志讲解的高强度是我们现场讲解的特点。

服务目的:

1、大中小学生现场励志(系统了解北大清华文化精髓,用经典的人和事刺激上进欲望,用状元经验方法协助缩短与名校的距离);

2、协助提高校园参观感受效果(北大清华文化始终引领民族的发展,这里高密度的文化积淀,将带给您罕有的心灵感受)。

接待对象:

1、个人参观;

2、校外团体校园参观(包括地方中小学、培训机构、旅行社、其他社会团体);

3、校内研修班、总裁班、EMBA校园参观。

(注:可安排教室场地、教授讲座、学子交流、食堂用餐等。)

参观路线:

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图书馆、振兴中华碑、博雅塔、未名湖、斯诺墓、钟亭、翻尾石鱼、蔡元培先生像、李大钊先生像、北大静园六院、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塞万提斯像、西南联大纪念碑、原燕京大学建筑群、北京大学校友门;

清华大学数字建筑设计教学 第3篇

计算机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绝非仅仅是为设计提供辅助工具 (C A A D) 。20世纪末以来, 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与建筑设计的深度结合, 正在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着建筑设计。

首先, 在设计层面, 各种三维软件、内嵌语言及插件、算法与编程等大大拓展了建筑形体的创造以及对形体变形的控制。程序可以生成人所想象不到的形体, 人又可以通过分析程序的生形逻辑认识形体的内在规则, 从而有目标地改变形体。[1]如果把程序的生形逻辑与建筑设计的要求相联系, 通过程序生形, 便可获得建筑设计方案, 由此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将根本改变, 方案设计再也不是建筑师通过灵感的形式创造的过程, 而变成了基于设计需求、通过构筑生形逻辑 (规则系统、算法) 、通过程序反复求解的形式搜寻及优化的过程。[2]这种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的特点, 产生了新的设计立意构思的渠道, 如何从各种条件及影响因素中找寻合适的“关系”, 并进而设定或运用“规则系统或算法”成为设计的出发点。[3,4]

其次, 在建造层面, 建筑生形的几何规则可发展成建造的结构关系, 并进而发展出可承受各种外力作用的结构系统。同时, 生形几何规则也是材料构造的基本参照, 可以指导大尺度建筑体量的构件分形分块, 从根本上造就了建筑构造与建筑结构的逻辑对应, 保证了建筑整体的连续与层级的清晰。此外, 设计与加工、施工之间的联系方式以数据及软件参数模型为媒介进行传递, 建筑师对加工及施工的控制程度将极大地提高。[5,6]比如, 以建筑信息模型 (B I M) 及协同设计为基础的设计组织方式使得设计团队里不同建筑师的局部工作得到整体统合, 不同专业的矛盾可以在设计阶段被及时发现并消灭, 这些变化使得建筑设计及建筑产业更加科学化。

再者, 在思想理论层面, 复杂性科学理论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可有效指导及应用于建筑设计, 如集群、分形、进化等理论可演化发展出各种规则或算法用于复杂建筑形体的生成, 蚁群、遗传等规律可用于建筑形体优化, 自组织、自适应、混沌等理论可用于行为或形态模拟, 人工智能可用于建筑构件的机器人数控加工……[7,8]同时, 一些哲学思想对数字建筑设计也具有重要影响, 如德勒兹提出的“褶子”“图解”“条纹与平滑”等哲学概念、过程哲学及生成思想、新唯物主义思想及其非线性材料观……另外, 数字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使得一些既有建筑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如场所理论追求建筑、人、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及其特殊的场所感, 互动建筑设计可以真正实现三者的互动, 并使人具有个性化的归属感, 从而为场所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再如建构理论推崇建筑形式忠实表现建筑的结构及构造逻辑, 而算法生形及数控加工可以最高程度地实现形式与结构系统和材料构造逻辑之间的对应。[9]

二、清华大学数字建筑设计系列课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筑课程是由传统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类课程、本科生及研究生设计课程发展而来, 经过多年的探索, 目前包括本科二年级理论课、二年级暑期实习课、三年级设计专题、本科毕业设计、研究生设计课这5个部分, 内容包括了理论教学、方法学习、算法与生形、数字建造、综合运用等一系列环节。

1.从计算机辅助设计 (CAAD) 到计算设计 (CD)

数字建筑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基础是当代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智能, 这些技术的思维方式与传统建筑学教育并不一致, 因此需要从本科低年级起就开始培养。

“C A A D方法”是二年级本科生春季学期的必修课 (为期8周, 每周2学时) , 希望能够以较宽的视角展现与建筑行业相关的数字技术, 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因此, 课程安排上采用了数字技术专题、设计实践专题、小论文讨论课相结合的方式。

数字技术专题的内容不仅包括当前快速发展并得到较广泛应用的“参数化设计”“B I M与协同设计”“数控建造”等, 也包括作为C A A D基础的“计算机图形学”、在研究领域常用的“人工智能方法”, 以及交叉学科议题“交互式与响应式建筑”等。与此同时, 为了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到设计实践的最新动向, 邀请校外专家在“设计实践专题”中为学生介绍他们最新的工作成果, 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课程作业则是让学生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字技术查阅资料后撰写小论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课上进行介绍和交流, 加深对技术的理解以及对建筑未来的思考。

2.三三维维参参数数化化软软件件的的学学习习与与运运用用

本科二年级暑期的“C A A D实习”力求促进学生就某个专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在学习数字设计常用软件的同时, 完成简单的设计, 并在这个过程中初步训练数字设计思维。

参数化设计是当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数字设计方法, 并且常被用于建筑方案的创作阶段, 因此可以很好地与低年级建筑学教学相结合。参数化设计工具Grasshopper是一个将建筑设计与数字技术思维相结合的理想平台, 从普及的速度以及大量涌现的插件来看, 已成为建筑设计常用甚至是必备的工具之一。因此我们将Grasshopper作为普及型的内容面向大部分学生,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则尝试教授难度较大的Rhinoscript参数化编程工具。

3.非线性建筑设计

本科三年级的非线性建筑设计是清华开展最早的数字设计课程, 采用了以下两种设计方法和教学过程。

(1) 基于现场调研和算法研究的生成式设计

第一, 开展场地调查与设计条件分析, 通过场地调查及对人的行为、活动等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一种或几种关键因素, 作为参数化模型中生成建筑雏形的输入条件。

第二, 深入形体生成思想及法则研究, 对物体的某种构成思想或法则, 如块茎 (r h i z o m e) 、集群 (s w a r m) 、泡状物 (b l o b s) 、分形 (fractal) 、折叠包裹 (folding envelop) 、聚合 (aggregation) 等进行研究, 并基于某种法则得到形体生成的算法。

第三, 找形 (form-finding) , 根据影响设计的关键因素和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寻找适当的算法或规则系统, 构建参数化模型, 以反映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 并生成建筑的基本形体。

第四, 设计进化, 即修正和完善建筑雏形。

第五, 生成结构和表皮系统, 进一步研究建筑的结构体系及表皮材料构造逻辑, 寻找构件生产及建筑建造的有效途径。

(2) 基于物质实验的生成式设计

要求学生从一个实验开始, 实验结果要能展现动态的复杂形态现象;在实验的基础上, 应对实验所产生的动态的复杂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并发现其特征或规律, 然后以某种规则或规则系统 (算法) 近似地描述形态特征或规律, 并用计算机语言将规则或规则系统写入计算机形成软件程序, 这一程序可以模拟实验的结果。课程目的在于应用这一程序生成建筑方案雏形, 并在得到方案初步形态之后, 根据其他影响因素进一步深化设计, 把雏形发展成设计方案。此外, 在生成雏形之前, 还要求用程序先设计一个艺术装置。

4.算法设计与机器人建造

这是五年级毕业设计中的专题, 作为在当今数字建造成为国际研究热点的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探索, 希望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数字设计思想、基本掌握数字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如何将专业课同机器人自主建造技术相结合, 将数字设计技术同数字建造技术相结合。课程的最终成果为实体装置。

数控建造是建筑工业数字化升级的重要环节, 也是当代数字建筑领域探索的热点。本专题选择了灵活性高、最具潜力的数控六轴机器臂作为建造工具, 在为期15周的课程中, 师生一同探讨不同的形态生成思路和建造途径 (后文有案例详述) 。在硬件上, 使用了一台桌面级的K U K A小型六轴机器臂 (K R6 R900) 和一台A B B中型六轴机器臂 (I R B 4600) ;在软件端, 采用了Rhinoceros及Grasshopper的参数化工作平台, 它们对于KUKA及ABB等工业级的精密设备都有很好的支持, 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地缩短了设计与硬件之间的磨合期。

5.数字建筑设计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针对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开设, 为期16周, 旨在锻炼和培养学生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课程以社会、环境等问题为背景, 在对既定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寻找适宜的数字技术, 综合运用到建筑设计中。

比如在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联合教学的设计课题“快速机场”中, 以日本茨城机场为例, 研究小型、快速的支线机场中丰富的功能和空间组织关系, 探讨了未来新技术支持下人们的出行和机场航站楼设计的新的可能模式。

又如在“颐和园外团城湖片区规划及建筑设计”课题中, 探讨生物系统形态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自然界的生物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 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都存在着丰富的形态结构, 是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形式。生物形态结构取决于遗传基因以及外部影响, 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因而是最合理的存在。课题要求设计者对生物形态结构进行研究, 从而发现某些形态结构的规则, 进而运用计算机语言及算法编写程序进行描述, 所得到的程序不仅能再现这种生物形态结构, 也能生成新的形态原型。城市系统及建筑形态将可以从这些原型中发展而来。

三、清华大学数字建筑设计课程案例

1.CAAD实习课设计案例

CAAD实习课中, 要求学生结合Grasshopper数字设计平台的学习, 使用参数化方法设计一个景观亭。在作品“H y d r a n g e a”中, 学生以平面circle packing为基础, 将具有花朵形态的单元体赋予三维曲面,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空间形态 (图1) 。在作品“时间胶囊”中, 学生尝试将场地人员活动的热力图转化为空间体量, 并进一步发展成用直纹曲面围合的空间小品 (图2) 。虽然这些作品在功能和技术上尚待进一步完善, 但低年级的同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理解Grasshopper的数字化思维方式, 并创造性地应用在数字设计中, 说明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参数数化化非非线线性性建建筑筑设设计计案案例例

(1) 五道口信息中心

本设计以北京五道口地区为分析研究对象, 针对现场的人流聚集、场地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以速度空间与零速空间的边界、人们获得加速度的方式及其含义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将速度作为描述人行为的变量, 研究人的活动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控制不同速度之间的交融与分离和不同速度之间的柔软的变化, 希望界定一种符合人的行为的全新的空间模式。

在设计过程中, 利用Realflow对场地的人流聚集情况进行模拟, 对速度属性进行线性插值, 使速度作用于整个场地之中 (在这里, 速度代表了人流到达的可能性) ;进一步通过Landscape将其转化为对建筑的控制, 得出建筑基本的轮廓控制线;利用外部空间的流线模拟, 以所得速度空间对场地中的零速空间进行“冲刷腐蚀”, 获得简单的零速空间的布局, 并在基本的零速空间中均布引力场, 得到外部流线;利用流体试验, 以加强现有交通混杂、有活力的状态为出发点, 生成多种混合流线, 从中选出合适的内部流线;利用功能球在表皮软体中扩散的形式, 生成初步的功能布局, 并分析流体边界的空隙与速度关系, 利用变形与扰动对表皮进行形态变形, 生成最终形态 (图3) 。

(2) 798艺术馆

本设计以揉纸实验为开端, 通过对同类纸张多次揉折后的折痕进行分析, 以及对不同纸张揉折的折痕进行比较, 发现揉纸具有的分层级、小面互相支撑、近似分形等规律, 并对这些规律进行研究, 探讨其生成建筑的潜力;进一步, 从折痕的划分、外部受力、内部受力三方面, 利用G r a s shopper等编程软件对折痕的规律进行模拟, 生成具有相近机理的形态, 得到“硬纸”“软纸”两种典型算法;而后, 结合艺术画廊的实际功能, 考虑798艺术区内的旺盛人气和频繁交通等因素, 利用得到的算法, 通过不同层级的细分生成功能分区、主骨架、局部功能区、细微边角、地面连接等多重尺度, 进而生成不同的建筑雏形并进行筛选, 最终深化形成建筑设计方案 (图4) 。

3.算法设计与机器人建造案例

(1) 互动的数据与机器建造

课题目标是将人的身体姿态采集下来, 转换成空间点坐标数据库, 并通过一系列算法转换成为一种艺术化的视觉表现形式。

第一步, 使用微软的Kinect动作识别器将一个人5 s内的身体动作通过关节点的空间坐标录制下来, 并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点阵数据库;第二步, 通过对数据库的梳理和算法的转换, 在计算机内生成空间模型;第三步, 将空间模型转换成为机器臂的加工路径, 并根据加工的要求设计相对应的机器手, 然后完成最终模型的成型。

最终模型探讨了两个具体的方向。

其一, 根据对各个关节点的行为关系的研究, 将它们定义为磁力源的南极和北极。在人体运动过程中, 由于各个关节点的空间关系发生了改变, 各个磁力源的磁场就产生了密度和强度的变化。将磁力线的轨迹转换为机器臂的运动轨迹代码, 并使用长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将机器臂在空间中扫过的轨迹描绘出来。

其二, 将一个连续时间间隔的关节坐标点拓扑为一系列二维的断剖面, 然后将这些剖面的轮廓线以人的运动轨迹为路径进行放样, 生成三维模型。本方案之所以采用高密度聚苯泡沫作为材料, 是因为其具有易于加工、快速成型的特点。学生自己研发了镍铬合金片的高温刮刀, 通过对切割模式的多次实验, 可以在材料表面生成丰富的肌理, 达到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最终将模块组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进深接近6 m的雕塑。

(2) 机器蚕茧

蚕茧的丝状结构貌似无序, 但其实遵循着某种编织规则, 具有普遍的相似性。机器臂的运动具有严谨的规律性, 我们可以依据蚕茧的编织规则形成算法, 通过程序操控机器臂, 让它通过吐丝再现编织过程, 从而加工出具有蚕茧形态特点的构件。课题的主要概念就是在采用熔融三维打印技术的支持下, 创造出由“编织的模块”拼接而成的空间结构。

机器臂在这个不规则多单元的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学们只需要在Grasshopper中导入每个模板的文件就可自动生成加工路径。经过简单的原点对位工作后, 机器人就可独立地自动完成编织工作。六边形编织单元的路径是经过多次推敲的, 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内外层的下垂曲面能够恰好扣合在一起。最后, 将内层单元体和外层单元体分别缝合成片状, 通过简单搭接就可以形成稳定且富有“天然”纹理结构的壳体。

(3) 植入的韵律

这一课题研究基于线切割技术。由于机器臂能够灵活而准确地控制空间位置及角度, 将其与线切割技术相结合, 就能得到光滑的直纹空间曲面,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掏切出多种复杂的形态。

课题组希望在建筑学院的教学空间中植入一个构筑物, 通过其重新定义教学空间中的关系。经过对人流量及其行为特点的概括和分析, 使用算法生成了一个具有韵律孔隙的壳状结构, 该结构通过三个空间支点与原有建筑相连接。数字模型被沿着每个开孔中心点的连线分成若干块, 然后求出每个单元块各个面的空间扫描路径, 并将路径转换成为机器臂可识别的代码, 最后将切割好的单元块积聚成为一个整体。

4.数字建筑设计案例

(1) 快速机场

本设计以日本茨城机场为例, 尝试将吉尔·德勒兹的“游牧空间”这一重要哲学概念转译为生形算法, 生成建筑形体。茨城机场是一座位于东京首都圈内的小型机场, 设计尝试将智能汽车系统及购物、餐饮、社交等功能引入机场, 提出新的乘机模式:乘客在智能汽车的引导下可在机场中自由穿梭, 完成登机手续并使用机场的其他功能, 从而带来丰富的候机体验。为了最大化乘客的自由度, 建筑空间设计避免传统机场中固化的“条纹空间”, 而是通过算法生成自由的“游牧空间”:首先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各功能组团的位置及属性, 使系统具有最佳的可达性;进而使用寻路算法模拟人驾驶智能汽车的行为, 确定建筑的主要流线及功能组团的使用频率;而后根据流线划分地块、确定建筑组团的规模及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 生成形体雏形;最后使用Maya的Subdiv算法将功能组团融为一体, 获得平滑流畅的建筑形体与空间, 并进一步完成表皮、景观、光影等内容的深化设计 (图5) 。

(2) 向生物形态学习

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 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 对于人体的创伤修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伤口愈合过程中, 成纤维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大量增殖, 从细胞核伸出纤维, 逐步与其他细胞连接, 为表皮细胞的覆盖创造条件。“颐和园外团城湖片区规划”即借鉴成纤维细胞的机制, 进行修复性景观规划。在3 km2的区域上, 一系列具有特征的关键地点被选择出来, 作为成纤维细胞核的位置;然后通过计算机算法模拟纤维的生长过程, 形成两个相互交错的纤维网络;而后, 两个纤维网络被分别发展成由山丘和蜿蜒河道组成的景观系统以及环绕其间的道路系统;最终, 通过算法规则将纤维网络转换而成的三维景观设计呈现出了“山水相连”的丰富自然形态 (图6) 。

参考文献

[1]LEACH N.Digital Morphogenesis[J].Architectural Design, 2009 (1) :32-37.

[2]李飚, 韩冬青.建筑生成设计的技术理解及其前景[J].建筑学报, 2011 (6) :96-100.

[3]SCHUMACHER P.Parametricism:A New Global Style for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J].Architectural Design, 2009 (4) :14-23.

[4]JANSSEN P.Design Method an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for Generating and Evolving Building Designs[D].Hong Kong: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4.

[5]BURRY M.Scripting Cultures: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Programming[M].Chichester:John Wiley&Sons Ltd., 2011.

[6]袁烽.从数字化编程到数字化建造[J].时代建筑, 2012 (5) :10-21.

[7]LYNN G.Folds, Bodies&Blobs:Collected Essays[M].Bruxelles:La lettre volée, 1998.

[8]JENCKS C.The Architecture of the Jumping Universe[M].London:Academy Editions, 1997.

清华附中数字校园 第4篇

与会专家分析了同方的整体实力,认为清华同方的成长性很好,今年液晶电视的零售量保持在100%以上增长。同方沈阳数字电视产业园投产后,产能已经达到国内主流厂商水平并将有所赶超;渠道建设上更是顺利实现了“千店销售”卖场铺设,覆盖了全国。如今,同方不仅形成了从“技术、渠道、内容”多点同时出击的全线产业链态势,而且其国际,国内双迈进的步调已初见成效。

同方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王良海表示,作为自主创新的民族领军企业,同方数字电视始终以全球化的战略眼光看待产业的发展。目前。同方在澳大利亚、欧洲、美洲、东南亚及港澳市场上都有良好的表现。明年1月,同方数字电视将参与美国a强大展,并将以同方十年的IT领先应用技术与传统电视生产技术相结合,随着颠覆传统电视概念的新品亮相,届时,电视的应用将被全新解析。

参与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制定的清华同方,承担了从模拟转数字的重任,无论是在产能还是销售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形成了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全面突破。业内分析人士称,同方连获大奖和不断中标国内外大单,证明了市场对同方进入消费电子产业的认可,有传统IT产业背景的同方有望成长为未来3C融合时代的领航者。

IPS硬屏液晶电视领跑元旦市场小文

元旦期间,来自全国各大卖场的销售数据显示,各彩电品牌的液晶电视的畅销。迎来了08彩电市场开门红。其中装备了IPS硬屏技术的液晶电视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硬屏风”,凭借其优异画质表现和优人一等的性能,销售呈现出强劲势头,领跑元旦市场。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能力切割40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厂商不超过5家,包括专业的LG-飞利浦合资的IPS硬屏,夏普屏,三星屏以及友达、奇美等台湾液晶屏等,后四种一般通称为VA软屏。

IPS硬屏液晶电视何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要从软硬屏的根本区别说起。据专家介绍,传统的VA软屏液晶分子采用垂直配向结构,受到挤压容易变形;IPS硬屏采用平面转换技术,分子转换稳定,画质表现优于VA软屏。

商场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区分硬屏软屏的方法很简单,只需用手指轻轻一碰,VA软屏就会出现模糊及水纹扩散现象。而采用IPS硬屏技术的液晶面板则没有影响,可以减少来自外界的压力干扰,有效地保护屏幕。

据了解,IPS硬屏除了能抗压外,其画质处理比VA软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因为硬屏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式不同于软屏,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透光性能和散热性能,同时还保证了画质显示的稳定性。

在液晶电视分辨率,亮度、对比度等均已达到国家高清标准的今天,可视角度的高低成为了影响面板显示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IPS面板和VA面板目前已采用广视角技术,IPS硬屏的可视角达到178度,VA软屏也达到170度,大幅提高了可视角度。从上也可以看出,IPS硬屏的可视角比VA软屏要大,从侧面看电视画面不变色。

相对于等离子而言,画面拖尾现象是液晶电视的—个劣势。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晶电视的拖尾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专家介绍,从响应时间上来看,IPS硬屏比VA软屏好,能显示动态画面中更清晰的影像。另外电视内增加了软件处理,也可以进一步消除拖尾现象,例如创维的屏稳技术,能有效解决运动画面模糊、抖动、拖尾等问题。

深大附中校园卡管理规则 第5篇

1、网上订餐的网址:内网:http://11.35.98.55,外网:

http://121.35.251.512、校园卡充值时间:每周一上午8:30-12:30;下午14:55-16:00;每周三中午12:05-12:30;节假日放假返校第二天上午8:30-12:30;下午14:55-16:00。不允许在上课时间过来充值。为了减少同学们排队的时间,建议各班指定专人负责,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进行充值。

3、领餐时间:早餐6:25-7:15;中餐11:55-12:45;晚餐5:20-6:45。

4、校园卡丢了怎么办?

答:可通过校园内的圈存机(学生事务中心门口)凭卡号和密码登录进行挂失(挂失后,再使用此卡消费就需要输入设定的密码),然后在下课时间(课间操和眼操时间除外)到学生事务中心赵老师处进行补办新卡(工本费15元)。若忘记卡号,请到教师事务中心找汪老师或到学生事务中心找赵老师进行查询。

5、卡坏了怎么办?

答:请带上校园卡到教师事务中心(教学楼一楼学生事务中心旁)找汪智老师进行咨询,若汪智老师不在办公室,请进行登记并将卡留在办公桌上。校园卡内置电子芯片,在卡片上涂写张贴影响卡片使用,不得在卡片上乱涂写、刻画、粘贴杂物。

6、就餐时发现卡无法使用或丢失怎么办?

答:先到食堂办公室(食堂一楼)找陈丽老师协助解决,然后按丢失和损坏程序办理。

7、由于请假不就餐,怎么办?

答:因故请假,不在食堂就餐的,要及时登录订餐系统,自行将订餐取消;未能取消的,在请假离校前,凭请假条到教师事务中心找汪智老师进行取消,若汪老师不在,请进行登记。

8、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答:订餐系统忘记密码:登录订餐网站点忘记密码进行操作。消费密码和查询密码忘记到教师事务中心找汪智老师查询。

9、转学了,如何退校园卡?

清华大学校园开放日 第6篇

清华大学

时间:4月15日上午

乘车路线:

1、东门:355支、355路、375支、375支区、628路、749路、运通110到清华东门或双清路下车,向西步行三分种即可

2、西门:特6路 319路 320路 331路 432路 438路 498路 628路 664路 690路 696路 697路 801路 826路

3、南门:375路、438路、365路、743路、331路、307路、319路

网址:www.join-tsinghua.edu.cn

上一篇:三非专项整治下一篇:社区街道无偿献血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