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诗一般的初三

2024-06-01

作文 诗一般的初三(精选6篇)

作文 诗一般的初三 第1篇

诗一般的江南作文

小时候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白居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给我留下了美妙的憧憬!它就如诗一般。

江南,我从未去过,但从诗人们的诗句中,它的一切便可悉知,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入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给人留下的美都被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女诗人皇甫松“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它被千古诗人所传诵。

江南是美的,它背后的文化更美。江南文化是诗性文化;它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超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如果说北方文化是中国现实世界最强有力的支柱,那么江南文化则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背景。在陈望衡《江南文化的美好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它如诗一般有它的韵美。

长大了,我与戴望舒携手相邀在《雨苍》中,那般惬意。被雾笼罩得朦朦胧胧的早晨,飘着细雨,一条遥不见尽头的小巷,路边墙壁有着星星点点的青苔和微微裂痕,一个身着白旗袍,撑着一把淡紫色的纸伞的女生在雾的笼罩中优雅地消失在小巷……我翱翔在这迷人、令人向往的江南小巷当中,游着,我仿佛就是那个优雅的女生。

江南又给了我另一个感受,它给我的不仅是它的美和它的文化,而是另一种无法言形的升华,文化的升华,价值观的升华……江南的神秘、江南的美、江南的文化将永远在我心中荡漾,滴破海面平静,荡起层层波纹……

对江南的爱,发源于内心,根深蒂固,不可磨灭,永远有熊熊烈火在心中燃烧。它给予我另一种超越常然的感受与喜悦,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如同我的影子,不可分割也分隔不开,将伴我到老去。

诗一般的江南,美一般的江南文化永远流传,我心所爱也。

作文 诗一般的初三 第2篇

冬天是寒冷的。每当寒冷的雪花落下来,你走出家门,都会有一种冰凉的感觉,我们应该多穿点,以防感冒。

冬天是美丽的。每当寒风一吹,洁白的雪花就会在空中翩翩起舞,雪花落到了大地上,形成了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雪花还落到屋顶上,好像给房子穿上了白白的绒衣,可舒适了!

冬天是有趣的。每当小孩上雪场,我就情不自禁地地想起以前玩雪球、堆雪人的情景。还记得那次,我和我的好朋友——罗艺一起打雪仗,我们高高兴兴地捏雪球作“子弹”,我们左一发,右一发,玩得可开心了!

冬天是悠闲的。可以吃到美味的烤红薯,好吃极了!冬天睡觉的时候格外温暖,我总是躺在被子里不愿出门。出了门我的`脸就红彤彤的,像喝醉了酒一样,我想我是迷醉在冬天的雪花之中了吧!

作文 诗一般的初三 第3篇

一、读出诗一般的画卷

透过亲切平和、新鲜活泼的语言, 我们不经意间就可以捕捉到诗一般的画面。开篇聚焦“荷兰”, 让“水之国”“花之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突出“牧场之国”, 奠定了全文田园生活的基调。“极目远眺”, 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这时“黑白两色的奶牛”尽收眼底, 那“低头吃草”的牛、“站立不动”的牛、“活泼顽皮”的牛、“仪态端庄”的牛在大背景“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和“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的映衬下令人心驰神往。空间转换, 将镜头拉近后对准“骠悍强壮”的骏马群, 那如桩的粗腿和随风飞扬的鬃毛在作者的笔下如细细描摹的工笔画。这样的描写让读者头脑中立刻就会浮现“它们自由驰骋”释放心情的场景。局部特写后将视角转向群像描写, 那“悠然自得”的绵羊、不停呼噜的猪群、安闲自在的小鸡和长毛山羊与“自由驰骋”的骏马相映成趣, 构成了自由幸福的生命画卷。

随着时间的推移, 作者“意脉”出现变化。傍晚时分, 牧民出现, 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可丝毫没有咱们生活经验中那种杂乱、喧闹的感觉。“驾着小船过来, 坐上小板凳”, 挤奶“不叫喊吆喝”“默默无言”。“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 不停地开往城市”, 牧民们在静默中井然有序地忙碌, 是冷漠无情还是不愿叨扰这诗一样的环境、天堂般的和谐?“严肃沉默”的奶牛连“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其实已经作出了最美的解答。

随着“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 牧场进入夜幕。“漆黑的夜晚”向来伴随着孤独、寂寞与思念, 但在作者笔下却是一种让人羡慕的温馨与安详———“狗不叫了, 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 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二、辨出诗一般的言说

作者笔下的荷兰似有一种强磁魔力, 让读者魂为之所牵、梦为之所绕。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文本诗一般的言语表现魅力。层次分明的结构和寓情于景的描述自不必说, 单是那活泼、超越常规的言语表达就足以让我们破译作者心灵, 探寻作者深层潜在的情感世界。

“极目远眺, 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一句中的“碧绿”指鲜艳的青绿色, “丝绒般”指丝织品的质感柔软、平整、光亮。“碧绿如丝绒般”就形成一种错位搭配, 其精妙在于跨越空间发现不同事物间隐蔽的一致性, 凸显了作者对草原的惊叹与喜爱。

荷兰是著名的低地之国, 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于中, 按事实逻辑应该是一条条运河镶嵌在碧绿色的低地上, 而作者说成“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细细品读这种逻辑变异的句子, 就可以悟出语义的微妙之处。一方面, 这样写更突出运河之多, 与前文“水之国”和下文牧民“驾着小船过来”挤奶的事实本然趋于一致;另一方面, 自由奔腾是骏马的天性, 但是有了运河的阻隔, 骏马群的奔驰范围就有所限制, 草原就始终保持相对的宁静, 与作者的情感逻辑又趋于一致。

傍晚时分, 牧民挤奶本是繁忙的景象, 作者却极力铺陈寂静。奶牛“严肃沉默”“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 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为何有这种化“忙”为“静”的诗意效果?其根本在于作者把自己的主体情感投射在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客体———“奶牛”和“挤奶的人”身上, 有了形态的感觉变异。同时, 这样的感觉变异又赋予精神层面的东西———“奶牛”将挤奶看做神圣的使命而“严肃沉默”地对待;“挤奶的人”与奶牛内心默契, 无需“叫喊吆喝”, 只有“默默无言”才是对默默奉献的“奶牛”乃至宁静悠远的绿色草原最为人性化的尊重。

三、教出诗一般的滋味

基于以上解读, 笔者觉得教学此文本可以确定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内容:多维诵读, 想象一幅幅静美的场景, 感受“牧场之国”的诗画韵味;品味语言, 凭借一处处“不讲理”的表达, 探秘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蕴情思;迁移写作, 模仿第二节的结构层次和句式写法, 描写某一特定场合中的人或物。根据以上教学内容, 笔者设计了大致的教学流程。

板块一:整体把握, 找准起点

1. 读了《田园诗情》一文后, 荷兰的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2. 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荷兰的田园风光? (画画、朗读、拍专题片……)

3. 原文的作者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

如果哪位小导演能把《田园诗情》拍成一部专题片, 对作者来说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板块二:品读诗意, 立体感受

1.大家都有“聪明牌摄像机”吧?各位小导演一边读课文, 一边用你那“聪明牌摄像机”拍摄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镜头。

2.描述拍摄到的镜头内容, 抓关键处点拨引导。

情形预设如下:

▲奶牛群镜头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拍摄是有顺序的,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镜头中的背景是草原和郁金香, 文中是怎么写的? (抓住“碧绿如丝绒般”感受草原之美及作者之惊喜;抓住郁金香描写感受花之多、之美, 体会“花之国”所指)

○由镜头中的主角你能联想到什么?

○这样的镜头如果能配上声情并茂的解说就更好了, 导演可以挑选一个同学为你拍摄到的镜头解说。 (毛遂自荐也可以)

▲骏马群镜头

○你是个奇怪的导演, 把镜头偏偏对准骏马的腿和鬃毛, 有什么意图呢?

○如果你是这镜头里的一匹骏马, 请把最幸福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骏马奔腾应该是热闹的情形, 从你的镜头里似乎没有这种感觉, 这是为什么呢? (抓住“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感受草原相对宁静功在运河之多以及“水之国”所指)

○指名学生为镜头解说。

▲群畜镜头

○如果你是镜头里的绵羊、小鸡或者长毛山羊, 请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告诉观众。

○指名学生解说镜头。

▲傍晚镜头

○挤奶、装奶、运奶应是一番繁忙的景象, 你的镜头里似乎没有这种感觉, 作为导演, 你想通过这样的镜头向大家传递什么呢? (相机抓住“偶尔传来汽笛声”“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体会在镜头里的作用)

○出示采访问题, 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稍作准备接受采访。

(尊敬的奶牛女士, 您为什么这么严肃沉默, 连脖子上的铃铛也不发出响声?尊敬的牧民朋友, 您为什么总是这么默默无言?亲爱的狗先生, 您可是总喜欢叫的, 怎么晚上不叫了呢?亲爱的马先生, 您的蹄子可是最有力的, 为什么忘记踢马房的挡板呢?)

○挑选学生 (或自荐) 后解说镜头。

板块三:从读到写, 模仿迁移

最近学校也要拍摄一个专题片, 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展现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形。你觉得应该用刚才哪个镜头的拍摄方法比较合适?请再次打开你的“聪明牌摄像机”, 把以前拍摄到的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情形用笔描述一下。

纳米比亚诗一般的旅行 第4篇

纳米比亚旅行贴士:

交通:南非航空开通了北京到约堡的直航,从约堡转机到温得和克。

旅行安排:纳米比亚狮子王旅行社(Lion King Travel)具有丰富的行程策划经验,可以安排全程交通食宿和游览,联系方式:00264(61) 309888。

签证:纳米比亚签证只能在北京办理。地址:北京朝阳区塔园外交人员办公楼1单元13楼2号;电话:010-65324810。需提供申请表、身份证明、护照、行程单和机票复印件,一般10天左右可办好。

语言:官方语言为英语。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寒冷但太阳出来之后非常温暖。沙漠地区紫外线很强,记着带保暖的外套及防晒油、帽子、太阳眼镜等。

沙海狂想曲

纳米比亚旅行中最惊险的一幕,是通往三明治湾的路上。沙海交界处,涨潮了,越野车快速通过即将被海水淹没的沙滩,波涛汹涌的海浪不停向岸边推进,高大的沙丘下只留下窄窄的一条路,雾气弥漫,这个世界变得迷离不确定。

纳米比亚是一块令人望而生畏的荒芜之地,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触怒上帝的土地”,这一次,我们踏上了其中一个部分——纳米布-诺克卢福国家公园的沙海交界处,领略了大自然的威力。这里有处名为“三明治湾”的地方,是一个完全被沙丘包围的巨型天然潮汐泻湖,只能靠四驱越野车进入。

前往三明治湾途中,我注意到沙丘上有不少稀稀拉拉的低矮植被,一问才知道,干旱沙漠的地下竟然还储存着淡水,依靠这些耐旱植物,豺狗、鸵鸟等动物便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虽然这些植物的果实酸涩难咽。岸边一头刚死去三四天的座头鲸尸体,孤零零地躺在阳光下,像一条巨大的目斗鱼,身上站满了鸥鸟,这顿意外的“大餐”估计够鸥鸟们吃上一两个星期。

三明治湾突然出现在眼前,这处孤寂的泻湖曾是捕鲸船隐蔽的停泊处,现在则成了鸟类的天堂。海湾泻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潮汐,潮水和风的作用使这里的景观每天都在改变。因为担心涨潮断路,我们不敢多停留,然而回程十分惊险,沙滩跟海形成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寸土必争。越野车快速通过即将被海水淹没的沙滩,波涛汹涌的海浪不停地向岸边推进,高大的沙丘下只留下窄窄的一条路,雾气弥漫,眼前的整个世界变得迷离而不确定。于是我们开始惊心动魄地狂奔,向导一脸严肃,猛踩油门,紧盯前方,我们也屏住呼吸,一起一伏冲过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狭窄空间。

眼看黄昏将至,暖暖的光线下,视野中出现了两只鸵鸟,昂着高高的头,行走在这个荒寂的世界上,在沙丘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我有些恍惚,以为是幻象,直到它们消失在地平线上。这就是非洲,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神奇。

“Desert Safari(沙漠巡游),比我想象中的要有意思许多 。”

“大猫基地”也温馨

环境相对自然的纳米比亚目前是野生猎豹最大的希望之地,为了让这些非洲“大猫”可以自由奔跑在属于它们的大地上,“大猫基地”Okonjima AfriCat Foundation担负起了拯救它们和将它们放归野外的任务。

“大猫基地”Okonjima AfriCat Foundation,这个保护中心与野生动物园和国家公园不同,目前已经成为纳米比亚生态旅行的成功典范之一。大门缓缓打开,我们进入了猎豹的世界。不知道还有哪种猫科动物能像猎豹一样让人如此着迷,身形纤细的它外表美丽,虽也是大型食肉动物,却没有狮子老虎那般凶猛张扬,天性害羞孤僻,还是唯一不会吼叫的大型猫科动物。

四周非常安静,偶尔有秃鹫在天空盘旋。原来除了保护“非洲大猫”外,工作人员还设置了一个秃鹫喂食处,因为附近私人农场的农夫为了驱赶猛兽,经常投掷毒诱饵,第一个受害者往往是眼力最佳的“天空之王”,结果必然是中毒死亡。有了固定又安全的喂食点,这一带的秃鹫便可以幸存下来。杀戮与拯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来都是这样交错盘结。

向导开车带我们进入猎豹保育区。这里目前有五头失去父母的幼年猎豹,是被附近的农场主发现后送过来的,三公两母,四岁半左右,已经到了即将被放归野外的年龄。我们先来到母豹的区域,好像知道栅栏外便是自由的世界,两头猎豹一直不停地沿着铁栅栏来回走动。

至于它们的兄弟们,正在另一个区域的树荫下伸着懒腰,百无聊赖地注视着周围,只觉得“小小少年”眼中闪烁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危机重重。“为什么猎豹不属于‘非洲五大’(Big Five,指的是非洲象、狮子、野牛、花豹和犀牛)?”我问向导。向导说:“猎豹和它们相比,更加柔弱,攻击性也小。”原来在顶级食物链中,猎豹竟然处于底层,狮子、豹子,甚至鬣狗都可以袭击它,难怪数量也最少。

“大猫基地”这个1991年由德国人Hanssen三兄妹创立的非营利动物保护机构,已成功拯救了上千只受伤或者遭遗弃的“非洲大猫”——猎豹、花豹、非洲狮等大型猫科动物,并尽可能让它们回归大自然。向导介绍了“模拟自然区”的情况,基地将那些经过基地一年左右照顾和饲养的具有捕食能力的刚成年猎豹放到该区域散养,学习捕食技巧,在这片仿自然野生环境中进行适应。区域里有各种食草动物,长颈鹿、角马、剑羚、疣猪、羚羊等,因此猎豹有机会证明自己是否具有猎杀并能够回到自然的能力,如果它们能够成功捕食且生存下来,“大猫基地”观察员将会进一步判断决定是否将它们完全放回大自然。

短暂的拜访,让我对于人与野生动物之间这场永久的博弈有了更加直观与深入的了解。行走是一个课堂,了解风土人情,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处境艰难的“非洲大猫”,希望你们的未来更好!

“‘非洲大猫’,这些天生杀手,在人类的贪婪与残酷面前却都不堪一击,成为牺牲品,希望更多人了解它们的故事,那是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魔幻现实中的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的旅途中经常会产生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如同在读着《百年孤独》,有着另一种魔幻现实主义吧。

一个阳光炙热的午后,南部通往鱼峡谷途中的一间客栈里,刚刚用过午餐,我看着屋里屋外主人收集的不少老爷车,仿佛一段被遗忘的时光。从窗户向外望去,花園里,一头剑羚不知道什么时候闯了进来,在树荫下站着,一动不动,犹如雕塑。一只小猫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或许那些花丛中的太阳鸟吸引了它的全部注意力,以至于对我轻轻的摩挲都不在意。我很享受这种安静,还有阳光,这个场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成为一种符号,当我回忆起这次旅行的时候。

纳米比亚,神奇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幽灵马”,这些游离在卡拉哈里沙漠边缘的野马,是二战结束后被德国人遗弃在沙漠中的战马的后代,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沙漠中存活下来,成为游荡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的新主人。

干旱的半沙漠地区,酷热难耐,却有种植物在此不屈地生长——箭袋树(又名二歧芦荟),当地居民常将树干挖空制成箭袋,因此得名。箭袋树用了许多办法来贮存水分:叶片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外皮,皮孔数目极少,可以将水分蒸发减到最少;同时又在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用来反射阳光。然而箭袋树要生存,就得呼吸,呼吸就不可避免产生水蒸气,水分一旦蒸发,必然会干枯而死,它们的秘诀是“舍弃”。每到干渴欲枯、生死攸关之际,箭袋树就会突然自断肢体,无数正在生长的枝叶,纷纷断离树干,这些伤口会被立刻牢牢封闭,只留下刀削般平滑的疤痕,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坚强与壮美。这就是纳米比亚,一个魔幻的国度,一段令人难忘的旅行。

诗一般的画舫作文 第5篇

画舫是西湖中最别具一格的船。西湖是人工湖,湖面与河道蜿蜒曲折,画舫成了外来游人赏西湖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水上的“汽车”。西湖的画舫有十多米长,又宽又高,有点儿像屹立于湖中的楼阁,而且画舫都是电动的非常安静,行驶轻快平稳,很适合游人选乘。

我们一家坐在船舱里,实木椅子让人坐上去感觉很凉爽。画舫穿过一座座雕刻中华纹饰的石桥。我们拉起窗帘,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那如诗如画的景色:翠绿的杨柳,艳丽的花儿。一切都是那么有情趣。

船夫的驾船技术超级赞!开船的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但是非常平稳。尽管西湖中行驶的游船非常多,但我们的船总能左右轻易的避开,丝毫没有手忙脚乱。遇到有水蛭的区域,他还提醒我们小心,不要把手和脚伸到水里。我们的船快速行驶在西湖里,以至于我们的相机“忙极了”,只能马不停蹄的拍摄。

前来乘坐画舫的人很多,还有的到对岸和湖心岛上班的工作人员,还有像我们一家这样慕名而来参观的游客。许多孩子在画舫中兴奋地蹦来蹦去。也有年轻人坐在画舫中,人手一卷书,借着灿烂的阳光,静静地翻阅着书本,仿佛谁也不能打破着宁静的画面。

黄昏,太阳缓缓落入山坡。许多游客都从西湖里涌出来,回去各自的家。此时的.画舫不再运作,西湖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岸边树林传来一片鸟儿的鸣叫。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了遥远的天际。几棵高大的垂柳矗立在湖边,布满岁月痕迹的石桥横在水面上,大大小小的游船都停泊在湖边。

云朵诗一般的絮语优秀作文 第6篇

云,一个多么有诗意的名字。

它们如天使般活泼,如花儿般可爱,如露珠般清纯,如鸟儿般自由。它们翱翔在天空,虽然我们不能与它们握手言欢,可总能一睹它飘逸洒脱的风姿。白色的浪花相互簇拥着,追逐着,随着风的呼吸轻轻抽动着。或许是被风轻轻拍了几下,紧紧依偎在一起的云散开了,弥漫在空中,织成一片薄纱,柔软轻盈而可爱。调皮的风把整片的轻纱扯开,碎片好似片片巨大的花瓣;有几片轻轻飘落在天河中,被卷走了,第三片又落了下来……它们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没有一刻保持着相同的模样。又不想在溃散崩离中,一瞬间,一瞬间变化着的云朵,在深蓝的天空中,以各式各样的姿态漂流而过。哦,云是多变而缥缈的`。

当风儿在空中奏响圆舞曲时,云朵门跃跃欲试,它们手牵着手,转着圈,踏着缠绵的舞步,前进,后退,似乎还在哼唱着,逐渐隐入背后瓦蓝的天空。它们时而弯腰点头,像一匹谦逊的白马俯身饮水;时而昂首挺胸,像一头威武的雄狮仰天长啸……哦,云是位出色的舞者。

上一篇: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下一篇: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闭幕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