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平等的小学作文

2024-06-04

描写平等的小学作文(精选10篇)

描写平等的小学作文 第1篇

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般动物为什么总是会受人的奴役?

同样都是由蛋白质和水构成,同样都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NA,同样都是以碳水化合物为食料,可两者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我不知道。

当然,撇开生命的本质这类因素不谈,细究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专家学者一定会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我还是趋向于将根本原因归结为人类的种族自大感。

因为有种族自大感的存在,所以人类社会才会有奴隶制度、三角贸易、种族歧视,以及种族灭绝、部族仇杀之类恐怖的现象存在。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类的愚蠢是无止境的。”人类的自大亦然。如今,上述人类之间的奴役、歧视和杀戮现象虽然已不多见,但人类对其他物种的奴役和虐杀却依然在进行着,甚至呈变本加厉之势。

我既不是素食主义者,也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者,我在这里只想探讨一下人类对待动物的正确态度。虽然可能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但我还是想说:当我们把猪肉搁进嘴里享受着它的美味的时候,心怀歉疚与感那样双手合十来上一句“感谢上帝”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态度。如果与之相反,甚至存有“我吃你是你的荣幸”之类的想法实在不大妥当。我相信,没有一种动物会觉得自己被吃掉是一种荣幸。我说这些只是想表明一种观点,那就是人还是不要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所应当。

偏偏绝大多数的人都乐于把自己安放在那样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这便要说到人类之所以能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优越条件,那就是人在物种上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我以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无耻。比如在一般情况下,畜生是干不了人干的事的,可人却常常会干出一些畜生干不了的事。众所周知,人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一些超越常规的事。比如说下棋,你在觉得自己要输的时候,便可以把棋盘一掀,然后便万事皆空,一了百了。

再有一点,就是人的智商会比一般动物高出一大截,这就成了他们奴役动物的本钱。常常有人被骂“笨得像猪一样”,但事实上,再笨的人智商也不会和猪一个水平。所以,即使你被这么骂了,也不用担心你在喂猪的时候,会被它们骗得连家都找不到。

我常常听到不少人高喊着“众生平等”的口号,可是他们也不想想,连人类自身都还没平等呢,就考虑“众生平等”,你着的哪门子急?

描写平等的小学作文 第2篇

我们都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每个人都追求平等的事物,但平等只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向往,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

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人人平等列为首项,这恰恰表现了平等的重要性。对每个人来说,时间是平等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都拥有着共同的东西---时间。人们常说:时间老人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关键看你怎么用。机会是平等的,同为一个职位,对每个人来说被招聘的机会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你自身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起点也是平等的,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婴幼儿到成年人,是靠我们从零点逐步学习得到的,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公平的。只有人人追求平等,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平等,有时只是我们的一种追求,并不是绝对的。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是绝对平等的,那些先天性疾病患者,在刚出生不久便被判“有期死刑”,那些夭折婴儿,那些后天性疾病患者,哪一个不是因为时间的不平等而面临死亡?难道他们得到的极少时间也是平等的体现?当然不是。像霍金、哥白尼、史铁生等,他们没有一个能逃出命运的枷锁,这对他们而言没有绝对的平等。机会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不平等的,伟大的钢琴家刘伟,他没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用双手写字、作画、奏曲的机会,这对他来说是残酷的,不平等的。起点对每个有些人来说也是不平等的,富贵人家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很富有,可贫穷人家的孩子这一出生就是贫穷,想要成为富有人,贫穷孩子得付出多少努力啊!而富二代却不用丝毫劳动就可以得到。起点不同,我们的一生也就很难说平等了。因此,平等只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美好,它并非绝对。

描写平等的小学作文 第3篇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在教育公平日益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的今天,师生平等、教育民主的话题越来越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然而,在这些关注之中,涉及到教师之间的不平等现象的论述,除了个别的不成体统的牢骚怪话之外,竟然极难发现系统的描述与分析。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说:“我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第二种不平等包括某一些人由于损害别人而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譬如:比别人更富足、更光荣、更有权势,或者甚至叫别人服从他们。”

在我们的教育领导与管理实践中,是否存在着教师之间的不平等现象?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稍微有一点认知能力的人都可以给出肯定的答复。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这句话里就蕴含着这样的观点:老师是有区别的,影响力是不同的,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校长也是老师,但不是普通老师,他们发挥的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他们也是不平等的。小学教师之间的不平等现象有哪些存在形式,或者说存在于哪些方面?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把握问题解决的脉搏?笔者置身于小学校长角色之外,来客观审视与分析这些问题。

二、现象

同是小学,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显然是存在的:除地域不同、城乡差别、学校硬件环境差异外,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多的则是社区文化、学校文化、教师群体、儿童生源等软件环境的差异,而在一所学校内部的教师之间,也是存在着差异的,这些差异直接带来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参照卢梭的分类方法,这种不平等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进入这所学校之初所带来的不平等,是基于教师原先状态的,由年龄、性别、健康、体力、身份、已经获得的教育专业技能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产生的。在当前的教师聘任、校长任用制度下,这种方式带来的教师之间不平等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另一种则是教师进入该小学之后,在新的群体内所获得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因学校文化差异而异的,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如考核与评优、岗位聘用、职务升迁、办公条件、话语权、荣誉称号的获得、绩效工资的分配、其它资源的分配等。通常,只要这种不平等的存在是被大家所认可的、在一定的“度”之内的产生的,那么,这种不平等就是公平的、正义的,而一旦超过了“度”,或者获得这种不平等的过程是不公平的,则这种不平等的继续存在必然发生危机,产生不平等的机制必然受到严峻挑战。各校的“度”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校“尚同”———爱吃大锅饭,有的学校“求异”———讲究公平竞争。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一些学校的教师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破坏了原先学校存在的“度”,校内各种矛盾随时暴露出来。

教师群体追求与其他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往往源于学校追求发展高目标、高效能、高声誉,即源于学校的逐利行为,因为在不平等的发展中先行一步的学校可以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中赢得更大份额。在校内资源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群体的努力,教师才能占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与资源配给。

教师个体追求不平等源于社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在教师经济待遇大幅提高的今天,广大教师秉承“享受人民供给、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亦即最朴实的“端人碗,受人管”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按照教育主管者的思路去争先创优。与此同时,这种个体不平等的追求也预示着荣誉,以及荣誉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利益诱惑。这些诱惑可以是动机,也可以是奖励,总之,都可以引发教师个体或主动或被动地追求,这种追求造成了更大的个体间不平等。

校长个体的卓越也是教师追求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人人皆知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是二战中美国仍有大量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巴顿将军的军营中,并以孩子在巴顿军中为荣。同样,优秀的校长在自身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必然影响到一大批追随者,从而引起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对不平等的不懈追求。

学生与家长群体对教师追求不平等的行为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优秀教师总能得到学生与家长的更多尊重,这种尊重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场合表现出来,反复强化了教师心目中的价值追求,造成了优秀教师“越好越想好”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部分落后教师自暴自弃、主动“被”边缘化的现象,成为教师群体中的落后分子,不自觉地拉大了教师群体内部不平等的差距。

三、发展

教师群体内的不平等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教师们都被称为“臭老九”的年代里,教师们之间没有政府的干预,声望和权威的不平等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断制造不平等、激励教师追求不平等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良方。在师资紧缺的20世纪80年代,政府通过考试将素质较好的一部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此举在民办教师中制造了不平等,却促进了师资整体质量的提升;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在教师之间制造了等级差异,引发了教师之间的众多不平等,但是通过学习与竞争大大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持续提高;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评聘引发了教师荣誉上的不平等,人为地将教师分为不同层次,明显地制造了彼此之间的不平等,但是此举却持续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尽管古语“众不患寡患不均”不断警醒管理者,但他们总是能够巧妙地寻找到其中的临界点,利用物理学上的“物体受力不平衡产生加速度”的简单道理,将“不均”的促进作用尽量发挥出来。

优秀教师追求彼此之间的不平等。卢梭说过,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的时候起,自从人们觉察到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洛克说过,在没有私有制的地方是不会有不公正的。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教师的智慧的进步,随着优秀的教师越来越期望通过自己的优秀“据有两个人的食粮”,不平等成为优秀教师的强烈要求。有了制度的支持,优秀教师们可以在有限的总体资源内合法地占有更多的份额,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利益,而这一切都在管理者的激励之下不断发展起来,并转而成为整个教师群体的一种主流价值观。马太效应在教师之间不平等的制造上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不平等是校内管理者捍卫自我利益的潜在后盾。通常,校级干部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命的,而中层领导多出自校内优秀教师群体,他们被聘任后,与校级领导共同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以某小学2009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为例,管理者群体平均比普通教师多拿约23%的奖金(带头人比普通教师高出19.5%)。

四、影响

不平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个体的成长。话说乾隆皇帝游江南,登上镇江金山寺,远望长江有点点风帆,就问金山寺长老:“江上有多少只船?”长老回答:“只有两艘,一艘为名、一艘为利。”在强国必先强教育的治国方略指引下,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强教育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管理部门巧妙使用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两个标杆,引导教师个体朝向不平等努力奋进。在奋进的过程中,终身学习、公平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是积极有效的一面,但同时也为心理失衡、师德缺失、学术不端、滋生腐败的负面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不平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群体的成长。有这样一种现象:优秀教师总是群体性出现、扎堆出现,这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这种现象源于教师群体中已经形成了群众领袖与追随者,而在整个团队中形成了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学习型氛围。但是,教师群体成长也意味着形成了共同的利益集团,容易导致群体霸占话语权、打压同行成长的负面可能。

不平等现象也极可能导致校长权力膨胀,容易引发校长领导道德的偏颇。这样的反面典型不算少。

不平等现象直接导致择师择校风日盛。在社会资源仍然不足的今天,择校已成常事,择师行为则暗流涌动。择师择校必然导致利益的定向移动,从而导致不平等在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不断扩大。

在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的情况下,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一方面引发了学校、教师积极进取、奋勇争先,另一方面也往往容易引发社会的众多争议,引发社会矛盾的激化,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教育事业的受损,有时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线。

五、调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温家宝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将学校削峰填谷显然是弱智行为,通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来达到共同发展、均衡发展的观点已经广为接受。而这些发展方式都改变不了学校间的不平等、教师间的不平等。

目前社会广为热议的是教师流动机制。这种机制的目的是促进校际教师均衡,希望借此推动校际均衡。但是,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教师流动促进的是个体的均衡还是学校规模的教师群体的均衡?教师流动是否能够促进学校之间文化的均衡?为教师流动机制预先铺垫的是教师岗位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竞聘制度,可以预见的是流动机制将对逐渐缩小学校之间的不平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宏观上看,实现校际均衡要优先于缩小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差距。

校长流动机制也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常流常动是否会对学校的均衡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还是各地慎重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一些地方,例如上海,已经开始实施校长职级制,不同职级的校长之间,差距有时是很大的。一个巨人和一个矮人,在同一道路上行走,二人每走一步,彼此之间的距离都会增大。因此,在校长们不断追求更高职级的不平等之时,教育管理部门还需要慎重考虑校长流动的利弊,毕竟,社会不能容忍一所学校因为调换了校长的缘故而越办越差。

校内教师间的不平等必须可控、可接受。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可称作正义即公平的理论,他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第一,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权利去享有与人人享有的类似的自由权体系相一致的最广泛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总体系;第二,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它们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符合正义的储蓄原则,以及在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官职和职务联系起来。领导者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两个原则,也就同时把握住了教师队伍中的不平等现象的脉搏。正义原则应当可以给教育领导者提供良好的解决思路。

摘要:教师之间不平等现象显然存在。在小学中, 教师之间不平等现象有哪些存在形式, 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并把握问题解决的脉搏?作者置身于小学校长角色之外, 对此进行了审视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师,不平等现象,发展,影响,调控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平等对话 第4篇

教育是一种对话,是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与学生个体的对话。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与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一、平等对话需要安全与自由的氛围

人在安全与自由的空间里,才能放飞自己的思维与想象。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当学生有了安全感,就能与同伴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接纳别人的观点,从而达成共识,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老师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一半。于是有的孩子用“一半”两字表示;有的用树叶的一半表示;有的画一个苹果并把它分成两半;有的用“江”字中的三点水来表示;有的画了一个桃子旁边还有一把刀把桃子分成两等份……学生各自用喜欢的方式加以展示。此时老师就自然地在黑板上写出1/2,并说明这就是生活中孩子们见到的一半,也是孩子们心中的一半,同时指出:对自己的表示方法,愿意擦的可以擦,愿保留的也可保留,结果有两个不愿擦去。老师就用红笔把他们的表示方法圈起来,以示对孩子们的创造加以尊重。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1/3、1/4……的出现,一个孩子也擦去了自己的图画,但另一个特爱画画的孩子,仍用自己喜欢的画来表示。当老师出现1/100时,这个孩子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画笔说:“不画了,这样画起来太麻烦了!”此时老师握着他的手说:感谢你,你终于接受了这个分数!”因为安全与自由,也因教师的尊重与耐心,让他从心底里接纳了这个简明的符号,感受到数学的美和力量。

二、平等对话需要宽容与接纳的心态

小孩的“天职”是什么?是玩耍,是犯错。因此,玩耍、犯错是小孩的权利,我们教师不能剥夺小孩玩耍、犯错的权利,要让孩子们到玩耍中找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在犯错误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如果一个孩子生下来后就不知道玩耍、不知道犯错,也许这个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或者说是无所作为。

从建构主义的立场出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种观念,都是他们依据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产物。即使是“错误观念”,也很可能是由于不同的认识方式所造成的。此时的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和创新热情。不能只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结果,而要更多地保护和调动学生建构知识的程血◇和主动性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的错误,让其在与别人的交流中修正自己的错误,接纳别人的观点。在“平均数”一节课上,当面对“一个身高135厘米的小朋友,来到平均水深只有110厘米的河里,会不会有危险?”的问题时,有的学生认为没有危险,理由是他的身高已经超过了水的深度。此时的老师没有急于下结论,只是请出另一位认为有危险的小朋友,向没危险的小朋友发问:“平均水深110厘米是什么意思?”在他的追问中,认为没危险的同学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接纳了有危险的观点。此时的老师在表扬答案正确的同学时,更赞扬了答案错误同学的勇气,并告诉他能在交流中接纳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意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我们不但要关注成功的孩子,更要关注暂时出现问题的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所以我们的教师不能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不能不让孩子有自己幼稚的想法,更不能不允许孩子犯错。给他们以真诚的期待和重新跃起的机会,让他们找到自信。

三、平等对话需要欣赏与认可的眼光

欣赏是对学生最高层次的肯定,认可是对学生独立探索的赞同,它倾注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文关怀,儿童具有得天独厚的纯真和奇思妙想,他们不像成人那样,为常情、常理、常事所束缚。从这点讲,每个学生都是小小的数学家,因此对学生的欣赏和认可,首先要还给学生表述他们想法的时空,让他们畅所欲言。在学习“46+47”时,学生们自己探究算法,有的用小棒;有的用计数器;有的用竖式笔算;有的用口算,而且方法还很多:

(1) 40+40=80,6+7=13,80+13=93;(2)把46看作50,50+47=97,97-4=93;(3)把47看作50,46+50=96,96-3=93;(4)46+40=86,86+7=93;(5)46+7=53,53+40=93;(6)40+47=87,87+6=93;(7)46+7=53,53+47=93;(8)把47看作50,40+50=90,6-3=3,90+3=93;(9)把46看作50,50+40=90,7-4=3,90+3=93。

在学生的交流中,用他们自己的名字命名,让他们得到欣赏的同时,更得到了认可,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长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低差生),对学生的优点要多激励,对他们的缺点要善意地提出批评意见,并给学生指明改正缺点的路径和方法,不能学生一旦有了一点缺点就进行严厉的批评,或者请家长,或者诸出学校等过急的行为,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当然,激励和表扬应该把握好一个度,要先心后智,心智结合。“心”,就是要适合学生心态,让学生想干、想说、愿意干、愿意学,对学习或所做的事情有热情,有积极性,只要学生达到了这一境界,不光是学习,可能什么事情都好办了。“智”,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让学生会干、会学、有能力干、有能力学、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学生做起来或学起来就有信心、有决心,目标也就容易实现。否则,好高骛远,学生可能会伤失自信心和勇气,到头来什么也不愿意学,什么也不愿意做,久而久之,将会一事无成。

话题平等作文小学生 第5篇

曾经有一次在看关于杂文的杂志时,看到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校园里的平等。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去年,我随父母来到了法国的图卢兹市生活,进人了乔利蒙特中学读书。法国的老师们通常都没有架子,和学生们之间完全没有隔阂,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受到学生们的监督呢!有一天,汉克老师带着我们上体育课,打了一阵篮球之后,汉克老师去了球场另一侧。几分钟后,我的同桌艾德文忽然问大家说汉克老师去哪儿了?我说我们哪儿管得着老师,自己玩儿自己的`吧,不料同学们都不赞同我的话。最终,大家在球场的另一侧找到了汉克老师,他正坐在椅子上看着一本与教学无关的书。艾德文走过去说:“汉克老师,你在工作时间跑到这里来看与工作无关的书,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是失职的表现!”汉克老师面带愧色地站起来,跟着我们返回球场。可是同学们并没有因此而原谅他,他们向校长做了汇报,校长在当天就对汉克老师做出了严厉的批评和处罚。几天后,我们的语文老师科兹莫正在给我们上课,后来他的手机响了起来,他就叫我们自由学习,然后走了出去。几分钟后,有两位“好事”的同学竟然走出课堂去“监督”,他们发现科兹莫老师正在校门口和一位朋友聊天。很快,又有同学走进了校长办公室,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校长。结果,科兹莫老师因为“严重违规”而受到了严厉处罚。可是同学们依旧觉得他的职业操守让大家失去了信任,科兹莫老师只好当着全班同学进行检讨,总算得到了同学的原谅,躲过了“弹劾之劫”。

实际上私底下,这两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很好。但是并不会因为这样而无视他们的错误,而是不留情面的指出错误,让他们记住,不会再犯。在法国,每一个人都努力把法国构建成一个更加公平和平等的国家。这都是源于法国的教育。他们把这看成是一种最基本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描写平等的小学作文 第6篇

自古以来,王朝的兴起以及衰亡,政权的兴亡更替也与平等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国家严格规定社会的等级,制订和实施保护“贵族”的宪法和法律,毫无疑问,这一定是个短命的政权。

就拿近代历史上的中华民国来说吧,国民政府确实废除了一些有损人格尊严的封建礼仪,规定了一些比较文明、体现平等的礼仪,但这有什么用呢?显然,国民政府这一做法是为了掩饰它极为不合理、不平等的政策。它的政策都是为了保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土地者的土地延绵数十里,而贫农因为没有土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地为他们干,收获之后要缴纳大部分粮食,到最后连吃饭都成问题。那些大地主、大资本家享受特权,而贫农的权利却得不到保障,遭受兵、匪、官、绅的迫害。“贵族”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贫民过着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这些难道平等吗?这个政权最终还是被人民群众赶到东南小岛去了。

反观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那才是真正给予人们平等权利的政权,比如建国以后的土地改革,就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从此,耕者有其田,岂不美哉!还有,我们新中国的宪法、法律、刑法、民法通则等,都是为了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这最终也预示着中国共产党政权的长久。

小学诗歌赏析:追求平等 第7篇

滴答滴答,走得很准。

没想到,一天

它们竞闹起了矛盾。

时针很愤怒:

“排行我最大,为什么个子小得跟地位不相称?”

分针不舒服:

“为什么最漂亮的红衣衫给了最小的秒针?”

秒针挺委屈:

“没看到,最小的我要跑最多的路程?”

于是,它们要追求平等——

一样长短、一样颜色、快慢不分。

理想实现了,

可是,时问被搅得一片混沌。

主人十分恼火,

啪——把破钟往垃圾箱一扔!

点评

这首诗是小作者根据一则寓言改写的,作为学写一种不常练习的体裁,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读了这首诗,你也许会笑出声来,诗中“时针、分针、秒针闹矛盾”,斤斤计较,互不相让,结果因搅乱时间被主人丢弃于垃圾箱。短小的叙事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是一种稚拙活泼的趣味,而且是来自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真好!

小作者在诗中还非常讲究炼字,如:“时针很愤怒”“分针不舒服”“秒针挺委屈”,这样的语言读起来很有味道。

描写平等的小学作文 第8篇

一、探究与实践

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 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不断探究和实践,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用真心和爱心浇灌心灵

爱是教育的源泉。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平等的爱, 才会亲近老师, 也才会乐于听老师的教诲。“亲其师, 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学生的爱, 一定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美国著名电影《热血教师》中, 主人公克拉克老师将一个最差的班级教成最好的班级, 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最重要的秘诀就是真心关爱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从不偏袒, 激发了学生的动力和活力。

做好德育工作, 行动比说教更重要。对学生的真心、爱心, 并不是要整天挂在嘴上, 而是要融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体现到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学生做操时, 微笑地注视他们, 会给学生信心; 学生文具掉到地上, 路过时轻轻拾起放好, 学生会心存感激;学生病了, 做个家访、给家长打个电话, 学生会倍感温暖……只要老师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 以朋友的身份去亲近学生, 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 保护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德育工作就能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 用激励和赏识温暖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各有各的优势和特长, 也各有其缺点和不足。而现实中, 往往优秀生得到赞扬和赏识多, 其他学生则易被忽视。其实, 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 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激励和赏识。尤其是看似爱调皮捣蛋的学生, 他们不时违反班纪班规、惹是生非, 其实一方面是在表达心中的情感, 另一方面也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 对待这类学生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更要倾注爱心和耐心, 善于找准他们的长处、发挥好“闪光点”效应,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赶超先进。有时候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扬的手势, 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褒奖, 足以让他们找回自信, 甚至影响和成就他们一生。

常听人说, 现在的孩子赏识教育太多, 缺乏挫折教育。但作为老师, 还是应以赏识教育和正面引导为主, 善于用好激励“棒棒糖”, 提升正面引导力, 传递强大正能量, 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 用理解和尊重感染心灵

爱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老师对学生的爱一定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前提。工作中, 我一直特别注重理解和尊重学生, 乐于与学生用心灵来沟通和交流, 也收获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和理解, 师生关系也比较亲密和融洽。

记得有一年, 我时任班级连续出现学生丢钱现象, 反响比较大。后来, 我暗自排摸, 弄清了可疑学生, 于是放学后独自私下找他谈心, 一番交谈, 孩子低头认错。当时我们约定“这件事永远只能我俩知道”, 孩子满眼泪花、低头答应, 从此班上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气。此后, 孩子也活泼开朗起来, 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这件事让我深受感触, 庆幸自己采取了正确的方式, 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并用“约定”的形式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让孩子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老师的爱。德育工作就是如此, 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尊重和机会, 他会还你一片蓝天。

二、思考和感悟

正人者, 必先正己。做好德育工作,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树好标杆,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在此基础上, 要讲求正确的方式方法,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注重让学生思想受到熏陶、心灵受到震撼, 才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要把爱的种子平等地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精心呵护, 假以时日, 就会开出希望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描写平等的小学作文 第9篇

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注重师生间双向的情感交流,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能使阅读教学课堂涌动生命的动感,充满和谐,充满活力,充满精彩。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平等对话策略,让阅读教学课堂涌动生命的动感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平等对话的“前提”

《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确定一个思维容量较大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主导。要让阅读教学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教师先要蹲下身来看学生,从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具有平等的地位。使他们时时、处处都能体验到自己身处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有一种安全感,敢于敞开心扉与老师对话,从而实现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融会、爱与爱的交流。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读了两三遍课文,问:“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何感想?”

生1:“我十分恨英法联军。”(板书:恨)

生2:“我十分伤心。”(板书:伤心)

生3:“对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十分惋惜。”

声4:“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十分难过。”

师:每一个人读了都很难过,请你告诉我们,你恨谁?

生1:我恨强盗似的英法联军。

生2:我恨落后腐败的清政府。

师:告诉我们,你读了哪段最恨?

生:读了第5自然段感到最恨。

师:看书再读读,看谁能把恨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如果没有读两三遍课文,没有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是很难个性化地走进文本的。

二、构建师生与文本对话平台——平等对话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首先应当是基于文本的对话。“文本是学生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走进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只有在文本的浸染中,学生才能从语言的品味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精神追求和生命关怀。

1.教师与文本对话要多元解读。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发现。自己能力有限,所见有限,便和同事讨论,主动求教于众家,或者听听别人的课——这也是“对话”。

2.学生与文本对话要个性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只有熟读文本,领悟某些东西了,才能和教师、同学进行平等对话。

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

师:小燕子、麻雀、小黄莺,他们争论春雨的颜色时是这样说的。

出示课件: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瞧,春雨(怎么样),(什么)就(怎么样了)。请你们学习这种说法,说说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请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等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生: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柳枝上,柳树就更绿了。

生:春雨是粉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粉红色的玫瑰上,玫瑰就更漂亮了。

生:春雨是土黄色的。你们瞧,春雨洒落在泥土里,泥土就更黄了。

……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学生联系生活,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进行想象。这个对话过程充满着生成与创造的色彩。

三、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的“关键”

“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教学对话是互动的、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情感在互动、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

1.师生对话要和谐宽容。《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平等的首席”,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对话氛围。

在《詹天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开凿隧道”部分,我采用了“图示法”,问学生:“谁能画示意图说明八达岭和居庸关两条隧道的开凿方法?”前几位同学都画错了,我问:“同学们,他画得对吗?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段话。”他们个个捧起书认真读了起来,结合文本,学生最终找出了画错的原因。教师就应该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

2.生生对话要合作创新。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交往中才有相互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且最易激发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自己去品味、讨论、交流,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张思德,并讨论他的死有无价值。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互相阐述、互相倾听,在与别人的思想碰撞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感悟,从而促使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浅显的感悟走向深刻,片面的感悟走向全面,错误的感悟走向正确,达到思维的创新境界。

描写平等的小学作文 第10篇

今天学习了高谦民老师的《班主任角色定位和操作系统》的讲座,他说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是精神关怀者。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制定班级目标、建设班集体、组织班级活动、优化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文化、整合班级教育力量和进行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就组成了班主任的特殊操作系统。班集体建设的4个关键词:1.关爱、2.民主、3.平等、4.自主。讲座里谈的这些系统理论,对我们具体的班主任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我们一天天做着班级管理工作,做着班级琐碎的事请。真正要回答班主任角色定位是什么和操作系统有哪些?这些问题,答案应该是也是具体的、琐碎的。高老师的讲座给我们做什么样的班主任和如何具体操作班级工作做了全面指导。下面我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来谈谈班集体建设的关键词--关爱、民主、平等和自主。

关 爱

爱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是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纽带。我们要用深情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去温暖他们的心田,使他们感受到有一个温馨的家。(1)多和孩子在一起,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同学们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出现错误,我会折出印记,下课了一个一个找他们更正。课间休息,我们有时在绿树成荫的大操场散散步。有时在小操场高大的梧桐树下跳绳,有时在绿油油的种植园里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渐渐养成了一些小习惯如: 每节课带着微笑进课堂。每天至少让孩子开怀笑一回。每天表扬三个孩子。每天找一个孩子谈心。每周和孩子玩一次。

就是这些细小的习惯,让我一步一步慢慢走近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也在其间因为爱享受着快乐。

(2)学生犯错时我淡化处理。睁一只眼看学生的优点,表扬鼓励他们。闭一只眼看学生的缺点,帮助关心他们。我一直记得我们校长说过:这个社会有开飞机 岳阳市洞氮小学 彭胜群 的,也有拉黄包车的。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我们只需让他当个好的飞机师与好的车夫。有一天,同学们在音乐教室上音乐课,我进到教室一看,教室里脏兮兮的,地上到处是纸屑,桌椅东倒西歪。我看雅和洁的座位底下垃圾最多。我把她俩找回教室,让她们整理教室。一起打扫时,我发现几张桌子上有同学用红勾线笔写了不文雅的字。我很生气的问:“这是谁画的?

雅说:“是军画的。” “把他找来。”

军一进教室我就说:“赶紧把桌子擦干净,不然老师就打电话找你爸爸来赔桌子。”

军有些害怕了,连忙拿起湿毛巾使劲擦。可是怎么也擦不干净。他又换橡皮擦,终于擦干净了。看他知错了。我语气柔和了许多,说:“下次还这样吗?” “再也不了。”

“那老师就不喊你爸爸来学校了。”

后来我常常关注发现他的优点,表扬他的进步,也促进了他学习上的兴趣。现在,他爱上朗读了,课上也会举手发言。在学习上我降低了对他的要求,反让他渐渐爱上了学习。这是教育的快乐收获。班主任就得在忙碌烦琐的工作中,学会取舍,痛并快乐着。

下班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前面的的小朋友会返回,后面的小朋友会悄悄地跟上,围在我的周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上车,透过玻璃,看见他们一边挥手一边说;“彭老师,再见!”同事调侃说:“你有一帮小粉丝。”我想,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喜欢和我在一起,这就是爱。宽容地对待他们犯的错误,淡化处理,这也是爱。

民 主

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个个都是班级的主人,在班集体中没有配角。我们班每周的值日由表现好的两名学生担任,人人都有值日的机会,参与班级管理。语文、数学小组长也是轮流当。班级自治,自我管理。在班级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长和个人要求,给每一名同学安排一至二项为集体服务的工作,基本上做到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就是自己的“家”,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与班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就会自然形成。

(1)抓住班级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开学初的一个月,是班级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段,我一般在每天的晨会课,会提前十到二十分钟来到班上,让孩子们在这一个月养成一进班级就拿起书,自主阅读的习惯。开学初的作业批改,我也会把要求放松,字迹工整我就奖个“花”,周记通顺我就给高分,班级有一点好的现象我就大肆表扬。因为我觉得开学初是调整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期,多给孩子点阳光,他就开得很灿烂了,表现欲望会推动他越来越优秀,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重视班干部的作用。我们班主任要为班干部的威信添砖加瓦,当着全班同学面多表扬班干部,这样就给其他同学一个心理暗示:他真的很棒。这样,其他同学就会服他,他就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管好班级了。当然,这个班干部不是全体的,是核心的几个,如班长、纪律委员、晨会领读者等。班上的晨会课,同学们都能做到我在与不在,表现都一样。晨会领读者,还能给晨会课自主安排内容,如一些重点词、句、段或优美的文章片段,或课文要点,她都会领着班上的孩子多读,多记。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合作,更不会有随意走动或大声喧闹的现象了。同时,注意多给班干部一些权利。班上有个奖励的机制,那就是十颗“星”换个礼物。练习册上,习字册上的“星”统计起来都可以得到礼物。我给学生加“星”的机会很多。如:只要是家庭作业每次及时完成的小老师就会给加星,晨会课认真的领读员加,眼保健操认真的纪律委员加,当然他们也不是无限制的加,每天全班三颗的权利。这些花累积十颗了,来我这换个小礼物,一本本子,一块橡皮擦,一个棒棒糖,一小包饼干„„学生们都很愿意要。当然,我们在开班干部会议时,要强调得公正而且要及时检查。这样子,营造一个公平、及时、准确的评价氛围。

平等

每一个人都受到他人的尊重,都享有和别人同等的权利。学生虽有个性的差异,能力的强弱和水平的高低,但作为人,他们是平等的。尊重学生平等的权利,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是形成班集体的重要前提。(1)教师要德高为师,率先垂范

师德的内容有诸多方面,“平等待生”的教育理念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说:不管学生家庭背景是权贵富豪还是布衣平民,老师都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充分地发展,从而掌握一定水平的科技文化知识,走向社会后真正能够实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多年来,我始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个性不同的学生。因为成绩差的学生未必人品也差,他们将来的事业成功率未必也低。而且现实是很多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事业都不错,有的还相当成功,他们对待老师大都也能持弟子之礼,特别是那些调皮捣蛋,经常挨“训”的学生,见了老师都特别亲切;而那些我高眼看待的成绩好的学生呢?有的在路上相遇很是平淡。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以人为本?我个人认为最起码的就是教师应该具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思想。(2)不歧视每一位学生

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当然,学生犯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育人与教学并重。我长期担任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学生素质有诸多差异,我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去进行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去合理教育引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始终实实在在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没有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就对学生进行简单、粗暴地处理。不管学习成绩是好是差,不管家庭是贫是富,不管学生长相是美是丑„„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3)挖掘学生的潜能

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不能单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水平。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身为教师,就要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优点,挖掘孩子的潜能。不能歧视成绩落后的学生,不给他们过早地下定论,一棒子打死。对待后进生,不能以过激的语言训斥、责骂,侮辱。帮助自卑的孩子树立信心,哪怕只是简单的鼓励,或者每一次进步的及时肯定。

平等对待,还要注意到那些“默默无闻”的角落。教师对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成绩突出,或者就是小捣蛋们。班级里面,有一部分人成绩平平,上课也是安安分分地坐着,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每一个同学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让爱的阳光笼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绝不留下阴影。平等对待,得将心比心,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尊重和理解孩子,急他们之所急,忧他们之所忧,乐他们之所乐。人都是感性的,经常是说得容易做得难。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真心对待学生,遇事能够换位思考,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就会收获和谐的爱的阳光。

自 主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在学生时期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成年后他们才会成为国家的主人。

(1)我们班的黑板报,图书角,班级卫生都是学生自己管理。每月初,宣传委员会根据这月的黑板报主题,组织人员收集资料,利用课余时间排版,写字,画画。昨天家长会,家长看见图文并茂的黑板连连称赞。

教室靠窗户的桌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书籍,那是我们的图书角,下课了,同学们在这儿拿上一本喜欢的书,开心地读起来。上课了,同学们把书放回图书角。坐在旁边的同学,看见书本有些乱了,会及时摆放整齐。

班级卫生打扫,一年级时,我天天和他们一起打扫,一边打扫一边教:“扫把在前,人在后,推着扫.””前面四徘往前扫,后面四排往后扫。”二年级了,一到星期五,打扫卫生的同学会自觉地把教室打扫干净,桌椅摆整齐,黑板、窗户擦干净。

(2)学习上自主独立

课前预习习惯:包括明确预习内容,一篇课文预习时要求读三遍,认识课文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标出自然段,圈出带生的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养成预习习惯,促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预习,是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先行求知,预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增进他们的求知欲,上课会更认真、更主动地参与到上课的讨论与学习中去。

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地做好练习。

为学生自我展示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生字时设计小老师环节,让同学们自己教学生字。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课堂练习用同学们自己的作业在投影仪上展示,让大家一起批改。

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生时期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成年后他们才会成为国家的主人。

上一篇:普惠性幼儿园办学条件下一篇:工程部职责与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