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解读

2024-08-10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解读(精选9篇)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解读 第1篇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解读

内涵解读

“双向”是指课堂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边,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既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育人效果。

“五环”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五个相连的基本环节。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双向五环”是一种把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内在精神,作用于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上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模式呈现

“双向”是沿着教与学的发展方向设计内容的。学的一方是: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教的一方是: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

“五环”是按照教学过程对内容进行构建的。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如果说“双向”是按纵向构建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其核心是发展;那么“五环”就是按照横向构建设计内容,其核心是结构。“双向五环”组合在一起,就使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纵成线横成面的网络化结构。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学生预习: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温故而知新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预习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问题标注法、温故知新法、尝试练习法。

教师导学:教师课前要依据教材和“学情”,认真研制编写融教案与学案为一体的导学案,构成“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等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另一方面教也要沿着“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的方向研制一条与学法相应的导学线。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学生合作:首先关注小组建设,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其次要研制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对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异质“对学”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

教师参与:教师首先参与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培训和小组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其次,要观察了解与指导各学科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再其次,教师要注重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及学生中去,细心观察、认真听取、准确了解信息,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同时,也要及时发现有独特、新颖见解的学生,并给以鼓励。

第三环节: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学生展示: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而不是统一答案。展示要突出“三性”,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展示分两种,一种是组内展示(小展示),另一种是组间展示(大展示)。

教师激励: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鼓励”等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学生探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形成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在三环的基础上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探究问题。3.重视独立探究,倡导合作交流。4.探究过程中要大胆设想,提出问题。5.多向交流,有效探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教师引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不断鼓励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向深层次问题迈进,产生质疑对抗。3.鼓励学生拥有独特见解,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4.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5.教师要及时点拨与小结,在学生探究的疑难点问题上做出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学生达标:这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验收与评估,即学生自行整理导学案并完成当堂的达标检测。导学案整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改错修订批注法,二是总结反思提炼法。检测达标必须遵循“分层测评,人人达标”,让最后一名也过关。

教师测评: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重点问题分层设计达标检测题。其次,在测评过程中巡视、观察、个别指导做到“三关注”——关注A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型点,关注B类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关注C类(潜能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再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评价,让潜能生也能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解读 第2篇

“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幸福地工作。”这是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也是该区整体推进课改后的真实写照。在“科教兴区”战略的统筹下,殷都区举全区之力,以“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大气魄,成立教改“高端智囊团”,引智强兵,推行主体多元教育新理念,刮起思想改革的“头脑风暴”,继而打造出了具有殷都特色的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

内涵解读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结合全区推进主体多元教育,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初期阶段的需要,设计了具有区域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模式——殷都区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基本模式。

“双向”是指课堂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边,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既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育人效果。

“五环”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五个相连的基本环节。

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双向五环”是一种把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内在精神,作用于 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上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

模式呈现

“双向”是沿着教与学的发展方向设计内容的。学的一方是: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教的一方是: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

“五环”是按照教学过程对内容进行构建的。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如果说“双向”是按纵向构建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其核心是发展;那么“五环”就是按照横向构建设计内容,其核心是结构。“双向五环”组合在一起,就使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纵成线横成面的网络化结构。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学生预习: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温故而知新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预习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问题标注法、温故知新法、尝试练习法。

教师导学:教师课前要依据教材和“学情”,认真研制编写融教案与学案为一体的导学案,构成“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等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另一方面教也要沿着“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的方向研制一条与学法相应的导学线。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学生合作:首先关注小组建设,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其次要研制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对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异质“对学”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

教师参与:教师首先参与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培训和小组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其次,要观察了解与指导各学科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再其次,教师要注重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及学生中去,细心观察、认真听取、准确了解信息,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同时,也要及时发现有独特、新颖见解的学生,并给以鼓励。

第三环节: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学生展示: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而不是统一答案。展示要突出“三性”,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展示分两种,一种是组内展示(小展示),另一种是组间展示(大展示)。

教师激励: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鼓励”等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 励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学生探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形成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在三环的基础上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探究问题。3.重视独立探究,倡导合作交流。4.探究过程中要大胆设想,提出问题。5.多向交流,有效探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教师引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不断鼓励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向深层次问题迈进,产生质疑对抗。3.鼓励学生拥有独特见解,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4.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5.教师要及时点拨与小结,在学生探究的疑难点问题上做出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学生达标:这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验收与评估,即学生自行整理导学案并完成当堂的达标检测。导学案整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改错修订批注法,二是总结反思提炼法。检测达标必须遵循“分层测评,人人达标”,让最后一名也过关。

教师测评: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重点问题分层设计达标检测题。其次,在测评过程中巡视、观察、个别指导做到“三关注”——关注A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型点,关注B类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关注C类(潜能生)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再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评价,让潜能生也能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创新点

殷都区探索出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关系和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具有殷都特色,彰显了主体多元教育思想,是激发学生主体性和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相融合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这样焕发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成为殷都教育的一道风景。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解读 第3篇

一、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反对“一言堂”“满堂灌”等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落后教法,避免披着“新课改”的外衣,实际仍进行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坚决杜绝“穿新鞋,走旧路”现象的出现。

二、采用“双向五环”教学法

可通过采用“双向五环”教学法,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益。“双向五环”即指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分为五大环节,以主体多元为“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双向五环”为基本内容,把促进学生的“主体多元”发展渗透在“双向五环”教学之中。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教师在每一节上课前要设计好导学案,导学案能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以问题的形式由易到难分层设计,能清楚展现学生学习的“路线”, 学生能按照导学案要求,以良好的状态进行自主、有效学习。预习有内容、有方法、不走过场。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白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

比如,在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时,在导学案里,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6个情景创设、6个问题、1个材料分析题、1个合作探究活动,从宏观上展示本节知识线索,使学生们在课前预习中,基本上把握本课知识。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5名成员,人数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挑选责任心较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组长。每个小组有分工、有评价,采用对学、群学的形式,围绕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下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学习,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一些疑难、困惑问题,及时作出点拨、指导。

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当学生们的自主质疑、讨论学习收到一定成效后,通过提问、学生小组推选代表回答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有重点。要求学生走位要迅速、站位要合理、姿态要大方、语言要简练、聚焦要迅速、分工要合理、展示的欲望要强烈。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爱问、会听、敢议、能评,教师点拨和追问到位。

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导

本教学法的高潮、精彩部分,就是在通过前面的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已获得一定知识、能力已初步得到提高的基础上,把本课的重点问题精心设计成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合作探究,注意质疑问难,注重知识拓展,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引导,能创造性地回答问题,促进知识生成。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每堂课都必须有当堂测评环节,以多种方式(如课堂检测练习、课堂小测验等)跟进、监测、反馈、检测学习效果,使三维目标达成度更高。检测题应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当了解到全班的检测情况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环节结束时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

“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法,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很好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注重知识拓展,使学生能提出有创见的问题,能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知识生成。

运用此教学模式,我参加了广东省连山县第三届高效课堂大赛(县级),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所创设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有关专家、学校领导、同事、学生的高度评价;2014年4月1日,清远市教研室来本校调研,听了我的课后,对我的这种教学模式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环教学法初探 第4篇

“五环教学”法分为: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这五个环节,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又环环相扣,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根据课堂情况的不同灵活运用。

一、导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道理,课堂教学要顺利展开,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关键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首曲的前奏,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二、自学

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满堂灌、一刀切的现象,而现在的教学模式是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根据已提出的问题探讨,遇到疑难问题,本组可以商讨,同时在学生自学这段时间中,教师不停巡视,查看掌握情况,对能独立解决与不能独立解决的同学,做到了如指掌。这样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向学生的主体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展示

展示是学生创造自我的表现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对前两步的具体问题,展示不是重复,不是浪费时间,更多的是知识的巩固和规范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展示互评能力的提高,以展示代替教师的命题讲解,更有助于学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大胆积极,让课堂形成一个竞争态势,把学生兴趣激发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探究

这个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对前几个环节内容和问题进行共同探究和研究,纠偏改错,达到规范,拓展延伸。比如,给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通过学生评论说理,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表现自我中交流,有效地避免学生课堂走神、听课效率低等问题。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在关键时刻,突破重点,激发悬念,提高学习兴趣。

五、总结

这一环节就是用1-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或亮点进行概括,对学生在前几个环节中,解答不正确的问题,进行补充纠正、深化升华。

双向五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5篇

第一步 师生互动,引入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使学生进入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这里的互动交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认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在互动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自由、和谐、民主的交流,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情景中去,教师要依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第二步 质疑引导,明确目标。

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不能嘲笑讥讽,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

1 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在质疑过程中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就会逐渐形成。具体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预习找“疑”;第二步有意设“疑”;第三步相互质“疑”。只要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步 自主探究,经历感知。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这种能动性表现为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行为。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因此要多改编一些开放性、存在性、探索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做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第四步 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有了初步的体会、感知,解决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合作交流环节,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创新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必须做到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合作伙伴,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以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同时,思维的交流也体现了资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

2 找启迪、丰富自己;然后对大家的想法、观点进行评价、修改、整合,形成一个正确的、富有创新的答案,这就是学习观点的整合。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张扬。

第五步 体验感悟,延伸发展。

体验与体会不同,感悟与感知不同,从思维品质讲,体验感悟比体会感知更深刻,是在亲自经历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悟”完全有一种蓦然回首、豁然开朗的感受,个体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整合、互补,学在课堂,用在课外,相辅相承,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探究性、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以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解读 第6篇

“双向”是沿着教与学的发展方向设计内容的。学的一方是: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教的一方是: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五环”是按照教学过程对内容进行构建的。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双向五环”,是殷都教育改革的核心经验,在两节展示课上,具体呈现,充分体现。它如一股劲风,吹进课堂,唤醒了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意,鼓舞了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呵护了学生宝贵的自尊自信心。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教堂变成学堂,这里,是孩子们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沃土。

让我们一起回顾那让我们为之振奋的课堂:学生们分成五六个小组,在小主持人的引领下,以小组长为核心有条不紊开展学习。有的写词,有的画画,有的声情并茂朗诵,有的忘我表演,还有的现场创作。孩子们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努力完成自己组的学习任务上,甚至忘掉自己是在几百位教师领导的注视下学习。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没有拘谨,没有保守,感受到的是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启迪。知识,思想,情感,精神,在课堂上,交织成一张硕大的网,罩住了每个人的心——学生的,老师的,听课的。老师不再滔滔不绝讲哑了喉咙,学生不再规规矩矩坐在位子上听讲,而是或看或读,或听或思,或问或答,生成的课堂灵动多元,快节奏,高效率!

一: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和颠覆”。它让我们看到了课改的希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它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智商又重情商、教育内容丰富多元、各个细节尽量有效;它不追求外表热闹、实实在在探求知识、合作探究忘我投入、体现多维目标、快速有序有质量。

二、教育是唤醒人的生命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应维护学生生命的尊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让学生在开放、向上、活泼、温馨的课堂中得到知识与人格的双丰收,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这样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没有拘谨,没有保守,感受到的是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启迪。知识,思想,情感,精神,在课堂上,交织成一张硕大的网,罩住了每个人的心——学生的,老师的,听课的。老师不再滔滔不绝讲哑了喉咙,学生不再规规矩矩坐在位子上听讲,而是或看或读,或听或思,或问或答,生成的课堂灵动多元,快节奏,高效率!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追求、所希望看到的。

三、校园处处是文化,处处是教育,安阳殷都区实验学校及洹滨小学大至校园,小至走道,处处皆有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人文精神、养成习惯等方面的标语牌,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不留死角,教育处处在。我认为,学校就应该是这样的,让墙壁会说话,从墙壁看教育。

四、高效课堂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集体无私奋斗精神的感染与传承。无论是与殷都区的领导、老师座谈,还是网上与他们交流,我们不难看到,殷都教改,至上而下,众志成城。殷都教改的成功是集体无私奋斗的辛苦结晶,很多领导、专家、教师,牺牲了休息日,加班加点钻研,再苦再累,无怨无悔。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团队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五﹑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和颠覆”。它让我们看到了课改的希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它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智商又重情商、教育内容丰富多元、各个细节尽量有效;它不追求外表热闹、实实在在探求知识、合作探究忘我投入、体现多维目标、快速有序有质量。

六、教育是唤醒人的生命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应维护学生生命的尊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让学生在开放、向上、活泼、温馨的课堂中得到知识与人格的双丰收,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这样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没有拘谨,没有保守,感受到的是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启迪。知识,思想,情感,精神,在课堂上,交织成一张硕大的网,罩住了每个人的心——学生的,老师的,听课的。老师不再滔滔不绝讲哑了喉咙,学生不再规规矩矩坐在位子上听讲,而是或看或读,或听或思,或问或答,生成的课堂灵动多元,快节奏,高效率!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追求、所希望看到的。

七、校园处处是文化,处处是教育,安阳殷都区实验学校及洹滨小学大至校园,小至走道,处处皆有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人文精神、养成习惯等方面的标语牌,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不留死角,教育处处在。我认为,学校就应该是这样的,让墙壁会说话,从墙壁看教育。

八、高效课堂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集体无私奋斗精神的感染与传承。无论是与殷都区的领导、老师座谈,还是网上与他们交流,我们不难看到,殷都教改,至上而下,众志成城。殷都教改的成功是集体无私奋斗的辛苦结晶,很多领导、专家、教师,牺牲了休息日,加班加点钻研,再苦再累,无怨无悔。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团队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结合自己一个学期的跌、打、滚、爬,还是感觉自己有些“忙活活”、“乱糟糟”的,到底“忙”了些什么,回过头来又似乎一无所留,又“空落落”的。于是,利用假期,我认真学习了“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悉心地寻找,反观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原来,差距在这里!我的“高效课堂”还需要 在备课上要下足功夫!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按照高效课堂的要求,这个“准备充分”就意味着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学习目标明确无误,这也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而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最大着力点。编制导学案,巧妙灵活地预设问题,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是,在上个学期,开始着手准备导学案时比较仓促,一是不知道“导学案”是个什么样子,二是不知道需要“导”什么,三是时间上很紧张。当自己还没有真正搞清楚这样的课该怎样上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使用这个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新的教学模式,之后,既要忙于训练学生掌握新的课堂模式和学习流程,忙于搞好学生的考评,忙于整理、批改作业,而备课的时间全被挤了出去,在时间的分配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原来是按照要求每一篇课文用五个环节覆盖。语文的一篇课文,在过去我们一般分三个课时讲完,一个课时完成练习,基本上两天就可以过完。可是,实施了新的课堂模式后,我们吃惊地发现:课上不完了!赶不上计划的进度了!这可怎么办呢?尤其上个学期只有四个月,是最短的一个学期。所以,一时慌了手脚,把重点放在了赶进度上,而忽视了“备课”,这真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却忘记了其实按照高效课堂的模式走,学生掌握了讲读、重点的课文的学法后,自读课文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来做了!自读的时间可以浓缩一下,精读的时间就会充足些,学生有了学习的能力之后就不怕面对任何课文了!后来我们又换了模式,就是把语文每一节课当成一个环节,每篇课文按照每节课的要求制定下具体目标。这样的课到是每节课上五个环节都能完成了,但是无形中增加了打字的负担!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像打字员那样敲字速度极快,所以导学案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有的时候是学校的印刷跟不上。如果我们这样扎扎实实地走一年之后,能够把导学案有效地集中起来,那速度就快一些,我们的任务会轻一点,感觉时间上就会多一些。

再就是针对性地练习。我看书上一直在强调老师要跳进“题海”,捞有价值的题对学生进行练习,为的是让学生能够脱离题海,可是我却没有做到。一是手头的资料有限。二是感觉题目的变量太大,如果把这些题目汇集起来进行练习,那真是“浩海无边”啊!再就是打字的速度跟不上。在过去的模式下,可能把这些题目读给全体学生听,然后让他们思考着做,现在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的实施思路是:先用模式规范,最后超越模式。要模式是为了今后不要模式。“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教学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初始阶段,我们把“模式”比作婴儿“学步车”,当学会了走路,“学步车”的学步功能就完成了。另外,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不断生成、完善的过程,我们借鉴共同体的模式也好,临帖某种高效课堂模式也好,创建具有殷都特色的模式也好,关键是“神似”而不是“形似”,要“学其形、得其神、行其真”。这也是我们将“模式”称为“基本模式”的初衷。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解读 第7篇

西一小学 李小威

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推行以来,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主体多元发展性教学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全面铺开主体多元教育实验的突破口。

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双向”是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而“五环”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环节。其中至关重要的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我认为有效充分的预习可以说是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山斧。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单方传递,而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师生相互参与、双向提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指导思想,以激活教学过程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教学论文,师生形成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预习,是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家庭、伙伴、互联网、图书馆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一种主体性表现。

所以有效充分的预习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引导学生“先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学,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学生只有充分预习,才能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生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学生预习的环节可以根据学习。摘要加入复习,这样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在巩固中引出新知,在预习新知中运用双色笔依据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梳理知识树,以达到掌握部分新知,明确重、难点问题的目的,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而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不解之处不一定花大气力去解决,而贵在发现问题正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我们指导学生预习通常有以下五种方法:①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运用双色笔,把重点问题、疑点问题、难点问题标注出来;②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小学教学论文,一方面先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另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③扫除障碍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学生能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④尝试解题法:通过预习,先进行尝试练习,试解教材后的思考练习题,以达到初步理解内容的预习方法论文范文。通过试解,哪些已知已会,哪些难懂不会,一下子就检验出来了。这样做可使预习更具有针对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及本节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预习形式。例如语文预习可以是“听听、读读、写写、想想、说说、背背、批划„„”;艺术、科学学科可以是“唱唱、演演、做做、画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是“调查、访问、写写„„”。

双向五环高效课堂的心得 第8篇

第一、自主探究学习教会我思考。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杰斯曾说:“自由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教学中,老师们比以前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引导我们自主学习。我也能在深入思考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从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以前我的学习习惯更多的是吸收老师所讲的东西,而现在的学习,让我的思维天地更加广阔。

第二、探究学习刺激我更加努力地学习。

“五环”高效学习模式专门针对同学们的学习设立了几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考查内容,有的环节要求同学们要在小组中自主学习,讨论解决。这就更加激起我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各抒己见,不但自己的知识正确性得到了大家的认证,使得我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且同学们还有很多很好的点子可以共同分享,感觉学习提高地很快。

第三、创设的学习情境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以前的学习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有时可能会觉得枯燥。现在采取这种高效的学习模式,老师更加注重为同学们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感觉知识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兴趣也浓了,效率也提高了。

第四、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大了

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以来,老师讲课的时间少了,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多了,使我们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同学们共同来进行合作、自主学习,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些简单的东西我们自己通过讨论就可以学会了,有深度的东西有了更多思考的余地,可以展开更加广泛的讨论,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拓展我们的知识空间,同学们也逐渐地敢问,好问、善问了,好学、好问的习惯逐渐养成,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双向五环高效课堂的心得 第9篇

兴趣是一种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既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下再大的气力,学生也不一定能学会。而“双向五环”的课堂模式,把学生能做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去做,一切学生还不能做的事情教会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求知,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其实只要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那么他们便会由原来的厌学变为现在的乐学。这样做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有了这样的欲望和热情,没有学生做不到的事情。

语文学习本来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可是现在的语文课堂却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语文训练本来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但写作时却往往思路滞塞,言之无物。原因是以往我们把语文训练视为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语文成了一种单纯的应用工具。上课时把整片的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死记硬背一些单纯的知识性问题成为了课堂的主旋律,一节课下来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学生们产生厌学的情绪便成为了一种正常的事情。

学生之所以没有兴趣,是因为老师没有用心的去设计课堂问题。据此,我在每节课前一定备好课,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学生浏览全文,要求掌握字词,并从文中描述中认识阿长,教师给出了三个提示:A、阿长的真实姓名;B、阿长的外貌;C、阿长的家庭情况。(给出一定范围,又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文章较长时,提高效率。)

2、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阿长为什么没有名字?这说明了什么?与鲁迅的哪篇文章的人物相似?(启发思维,过渡自然,问题设计能让学生走进课文。)

3、假设你聘请保姆,会不会请阿长?抛出问题,学生讨论。

A、会或不会的原因。学生发言积极、热烈。(情境创设开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并能明确学生的思路。)

B、教师因势利导,让愿意的学生谈理由,学生很自然的说到“买书”一事,教师就事说事,让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提出问题:阿长是怎样买到书的?师生几人再现当年买书的情形:“三哼经有没有?”“没有”……辗转几次后,“人面兽头,九头怪的图画有没有?”“是不是三海经?有啊”……(认真读才回答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C、老师读22段,故意拉掉几个词(连、太、终于)让学生说这几个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有兴趣的去认识阿长。既能调动学生听读的积极性,又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交流,这样一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前唯唯诺诺、语言枯竭的学生,现在竟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佳句层出不穷。学生以课本为依据联系生活,体味社会,关注人生。在新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不断发展。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这种信念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有效地调控、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为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座位方式,具体做法是:根据性别、能力、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同学分成相对稳定的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围坐。小组之间力求均衡,没有明显差异,保证成员之间的多样性、互补性,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小组长由学习好的又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保证各小组之间的竞赛能公平的开展。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平等交流。实行组长责任制,展开“兵帮兵”“兵教兵”“兵强兵”工程,考试、课堂活动只排小组在班内的名次。这样,受激励的面扩大,学生之间便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学生作为小组内的一员与别的小组竞争,这样每个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提高本组的成绩。这种方式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了起来,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许多。

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有个别同学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交流,只是静静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干脆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交流;老师提出问题后,这些同学好像没有自己的事似的做旁观者。为调动学习成绩差,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组内所有组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我针对这些学生设计问题,设计活动,比如问题指定由每组的3号、4号或者5号、6号回答,1号、2号同学负责指导他们,然后抽签决定由哪个组来回答,让他们有展示、竞争的机会,用活动性的学习来达到调控课堂的目的。教师也必须及时评价、积极评价,评价的内容也应该广泛:举手发言、课堂展示、解题正确、质疑提问、个人参与小组合作等各个方面。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合作技能和品质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交往机会,加强生生、师生的沟通,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三、教师要讲究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双向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是结合学案导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模式,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如何高效的利用课堂。我在一则材料中看到这样一个比喻:如果高效课堂是“汽车”,那评价体系就相当于“高速公路”。没有高速公路,仍然显现不出“汽车”较之传统课堂那架“旧马车”的优势。因此开展课堂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课改的重中之重。

怎样去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呢?开始新课堂模式的时候,评分很多时候是我一个人掌控,评价的内容多是从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出发,一不小心就让它变成了一种惩罚的措施,受罚的学生往往是我们眼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受罚的次数多了,这些学生心里一定有一种挫败感,他们的学习激情会受到抑制,进而厌学、弃学,而真正的高效课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孩子”。通过学习反思,现在我更多的时候是采用分层提问的方法,课前展示和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交给每组的六号、五号同学来回答,让基础差的同学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并且适当的提高奖励的分值,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成功的快乐,帮他们树立起语文学习的信心。我在课堂评价时也不再只是单纯的语言评价,适当的加上了自己的肢体动作评价,如:竖起大拇指、拍拍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等等。课堂上,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让学生感到自己是最棒的,只有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敢说、会说。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都是以欣赏、赞许、鼓励学生为出发点,老师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那么学生将会给你一个惊喜。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确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已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真正的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问题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语文,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还应该努力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自评,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通过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上一篇:在中文期刊发表论文下一篇:计划生育药具质量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