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浅谈

2024-06-21

初中数学新课标浅谈(精选11篇)

初中数学新课标浅谈 第1篇

初中数学新课标浅谈

安塞县化子坪镇初级中学曹勇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厌学或不想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而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标浅谈 第2篇

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

第二章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 几何图行初步认识

七年级下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八年级上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对称轴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八年级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九年级上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第二十三章旋转

第二十四章圆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认识

九年级下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第二十七章相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初中数学新课标浅谈 第3篇

一、处理好教育改革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学习新教材、教法, 树立新观念, 对教师的心理产生的冲击是很大的.这缘于新课标的教学观念、教材、教法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材、教法大相径庭.传统教育模式的定式思维与新课标下的新的教学方式的冲突是必然的, 使一线的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茫然与畏惧心理.认为落实新课改的状况是一“老”对三“新”, 一张老的教师面孔迎对新课标、新教材、新学生谈何容易.这种把新课改与传统教育完全割裂开来的意识是不对的, 会给教育实践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例如, 一部分教师对待新课标的实施持有这样一个观点:“要落实新课标就必须禁止书面考试”.在他们的意识中, 考试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其实, 考试作为教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 本身是无辜的.错就错在我们传统教学将考试奉若神明, 将它作为衡量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尺度, 视为“教师的法宝”, 无限放大了它的作用.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非此即彼”, 走极端的教育改革的做法终究是要吃苦头的.我们承认, 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 而新课标也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但是,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教育绝对不是一无是处.因此, 对于新课标, 我们不要人为地给它添上神秘的色彩, 一句话, 对于传统教育教学, 我们不要一味抛弃, 而是要扬弃, 要务实, 要发展.

二、处理好角色转换中主导者与引导者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更多的是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学习者等;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都是教学的主体.例如, 有的教师在新课开始, 面对新的数学知识点或概念, 未作任何铺垫, 就提出新的问题, 让学生探究思考, 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多次尝试失败后, 教师始终袖手旁观, 直至即将下课时, 才匆忙地讲解, 然后草草收场.

三、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标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把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生活化色彩是新课标的主色调.正可谓:生活离不开数学, 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 生活中的图形 (对称、镶嵌、剪、折、平移、旋转) 的变化、设计和应用;长度、宽度、面积、体积、路程、速度、时间、效率等的测量与计算;各种活动 (分配、节能、节俭、环保、商业、预测、统计等) 的最佳方案的设计与选取等, 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事例, 他们是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生活经验的, 像这样把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数学教学, 学生会积极参与, 会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活化, 常常为生活而生活, 而恰恰忽视了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所固有的知识连贯性和科学性.因此, 我们要处理好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认识到数学中学习材料的生活要自然, 千万不要牵强, 否则将会泯灭了学生的生活乐趣与学习数学的乐趣, 导致与新课标的初衷相反.

四、处理好学习方式上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它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 同时也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的机会, 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 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但是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 许多合作已经变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式单调.如今的合作还停留在同做、小组合作等几种形式上.

2. 效率低下.

在学生合作中, 我们经常能感受到那种华而不实的热烈气氛, 虽说学生开始变得敢讲能讲了, 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普遍现象是学生只说不做, 看似把问题说清楚了, 实际上缺乏思维的严密性;教师只表扬不引导, 给学生留下疑惑甚至误导;小组合作交流形式, 往往没有具体的分工与讨论目标;学生讨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没有对各种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3. 忽视思考.

有些课堂从一开始就合作, 一直到下课, 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少之又少, 人为地导致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

针对以上合作的弊端, 我认为可采取以下三个对策:一是丰富合作的形式.除了采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之外, 还可以采取学生与教师合作、学生与电脑合作等, 总之, 只要双方能形成互动就是有意义的合作.二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提高合作的效率.要把独立思考与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要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 可单独运用, 也可结合起来运用, 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五、处理好教学手段中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体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现代媒体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 现代媒体只是一种媒体, 它的运用与否和教学效果是不成正比关系的.眼下一种时髦的观点认为:用传统媒体 (包括粉笔、黑板、模型等) 教学就不是一节新课标下的好课;用现代媒体的课就一定是一节好课.这种观点片面地夸大了现代媒体的作用, 也是不利于教学的.例如, 现代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 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三维动画、复杂的背景图案、不谐调的音乐, 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注意在课件的变化上, 而忽视对知识的掌握, 喧宾夺主, 冲淡主题, 学生成了多媒体的观众.因此, 应从实际的教学效果出发, 适当地处理好教学手段中的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关系.

浅谈新课标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 学习热情 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0)7(C)-0000-00

经过笔者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了解分析,先就其来分析自己的一些体会:

第一、摒弃旧观念,采用新观念,促使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能力是贯穿我国新课标教材的两个方面。所以,如果我们仍然只是沿袭传统观念中的那种“尖子生的培养才是硬道理”的教学模式,而不注重对全班同学的数学能力的整体提高,那么,将会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传授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一方面将会极大的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这也将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新教材所要求的各种能力也很难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对整个教材进行深入钻研、不断的学习新课标、彻底的转变原有的观念,而且要定期的对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一切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中心。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在考虑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是要培养出各行各業所需要的、合格的并且具备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纵观目前的数学新教材的内容,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数学理论相结合是其一大特色。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以及交流等一系列的经验和体验,充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归纳等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另外,要对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进行有意识地培养,让“数学有趣”、“我非常喜欢数学”的数学观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通过实践,笔者了解到:现在很多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出现所谓的心里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法缺乏科学性,学法不正确所导致的。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于自身的教法要不断地加以改进,指导学法,促使教与学达到高度的统一。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诱导的作用,实现学生由“苦学”向“乐学”的彻底转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还要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的产生进行诱导,保持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其次,要将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学习,不仅要强调学生学会通过一些问题来学习,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自觉的将数学的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现在使用的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意图,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和陈旧的倾向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体系具有综合性、均衡性以及选择性。“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经常让学生学会理论用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促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边的事物,思考身边发生的事情,将数学学习的领域加以拓展。例如:现在的数学教材每章中都会有“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对这些题目的解决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此外,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第三、加强自主探索的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现在我国使用的数学实验教材中,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必须改变以前的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通过学生自己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相关的数学活动,来独立解决问题,比如:在教科书中有一章是阐述“相似三角形”的,其中有一个这样的例题:“已知,在Rt△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求证:△ACD∽△CBD∽△ABC”。很多老师在解决这一题目时,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来按照题目的要求来证明,毫无疑问,这个过程是非常的枯燥的,但是如果老师把这问题更改为“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时,课堂的气氛会立刻变得活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后,将会出现很多的结论,如:(1)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2)∠ACD=∠B,∠BCD=∠A;(3)△ACD∽△CBD,△CBD∽△ABC,△ACD∽△ABC,(例题要求的结论)等等。并且还可以继续的深入,如果将条件和结论互换一下,命题又是否能够成立呢?此时,在新一轮的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又能够得到很多的命题。如:(1)已知CA⊥BC,AC2=AD×AB,求证:CD⊥AB,CD2=AD×BD(成立);(2)已知∠ACD=∠B,AC2=AD×AB,求证:CA⊥BC,CD⊥AB(不成立);(3)已知BC2=BD×AB,AC2=AD×AB,求证:CD⊥AB,CA⊥BC(成立);(4)已知∠BCD=∠A,AC2=AD×AB,求证:CA⊥BC,CD⊥AB(成立);(5)已知∠ACD=∠B,∠BCD=∠A,求证:CA⊥BC,CD⊥AB(成立)经过这样的反复演变和探索,不但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热情,而且达到了学生自主探究与举一反三的目的。所以说,学生有效驾驭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的前提就是其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第5篇

李金秀

在实施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有以下体会:.一、学案设计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授课结果有时会与备课时预想的结果相差很大,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必要性。对教材要深钻细研,对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现在的学习状态,要明白教学过程中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差生,又要想到优生。可见备课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授课结果有时会与备课时预想的结果相差很大,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必要性。对教材要深钻细研,对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现在的学习状态,要明白教学过程中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差生,又要想到优生。可见备课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

初中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 第6篇

那罗中学代英燕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 “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 ” 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在一个长 16 米、宽 12 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 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 字母表示数 ” 中的第一课 “a 能表示什么 ” 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 “ 代数式 ” 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 “ 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 ”,“ 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 “ 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 ” 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

平。例如,我曾经布置这样的作业,“ 用一张正方形纸片,你能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的盒子吗?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在学生交的作业中,我发现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做盒子时非常认真,也很漂亮,尽管在所编的问题中有些错误。可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虽然解题正确,可是做出的盒子却是敷衍了事。为此,我及时表扬了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也暗示制作不认真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第7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这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学习课改,学习新课标,听专家讲座,教研组教研听课,还听了学校课改示范课。经过这一学期的课改学习,谈一下我的心得:

一、课改的目标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来看,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发展,所以这次课改的核心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课改就是让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

二、课改的内容

1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2改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3改课程陈旧偏、难、烦

4改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

5改过于注重选拔功能

6改课程管理

三、课改下的师生

1、新课改的教学中师生应相互沟通和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缺乏主动和创造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交往也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

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2、新课改下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道理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叶圣陶先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这就是说教师是指导者就不能“代庖”,教师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课堂上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四、新课改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新课改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而是组织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扩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的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的目的。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五、新课改的教学形式

在新课改下,咱们学校提倡的教学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2.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3.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即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

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4.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5.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讨论和展示中,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6.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它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课 改 学习心 得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 第8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初中数学教学树立了崭新的理念, 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笔者在近几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 深深地体会到了新教材的灵活性、适用性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新教材让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 走进了生动活泼、积极参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下面, 笔者结合一些具体案例, 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谈一谈课改的体会.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知识目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以学生亲身经历为依托,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理解与应用.因此, 在设立教学目标时, 应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 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树立.所以, 数学课程教学既要关注知识技能, 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 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他们一起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比如在讲“平面图形的平移”这一节时, 新教材就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同学们, 你在电视机上看过奥运赛场上的颁奖仪式吗?当我国运动员夺冠后, 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 国旗做了怎样的移动?国旗的大小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很快就回答出了国旗向上做了平移运动, 这样从生活实际出发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还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数学的应用很广, 基本概念并不需要死记硬背.

三、动手实验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初中数学的几何知识比较多, 几何图形的作法、性质和图形的证明, 对同学们来说是难点.为了让同学更好地学好数学, 我们必须让他们多观察、多动手, 从中发现图形的性质新教材就给同学们创造了这一条件.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节时, 就让同学们在课下动手做了两个全等三角形, 并且提出要求:把两个三角形相等的边重合, 拼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 让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图形的性质.同学们经过拼图、观察、分析、讨论, 很快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上完这节课后, 笔者感到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学得很快, 记得也很牢固, 感觉很成功、很理想, 切实体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四、建立小组合作, 交流, 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平台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传统的教学以社会化为重, 旨在改变学生, 促进学习, 形成态度, 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 学生的目标离不开规定的学习任务, 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不利.在新课程理念下, 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转变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 它还要求我们摒弃师道尊严, 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讲台已不能再成为师生的分水岭, 要让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 教室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 要弯下腰来, 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和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能动性, 敢于思考, 勇于质疑.

五、选用开放性教学内容, 拓展教学外延

新课标强调, 数学学习已不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 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也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指的是开放题的应用.开放性题目作为学习的载体, 可以拓展课堂容量, 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某中学搞绿化, 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 现征集设计方案, 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 (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他图形组成) , 如何设计?

这道结论开放题, 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不过, 在使用开放性题目时, 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事件应该为学生所熟悉, 内容应有趣味性, 不然, 就起不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有效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 并给予有效指导和恰如其分的鼓励.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把学生从繁琐、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为初中教学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为学生“做”数学提供了必要工具与手段,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及动态感方面的不足.比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 以前都是用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 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由于实际操作会出现误差, 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现在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 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 然后拖动三角形怎么变, 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

初中数学新课标浅谈 第9篇

关键词 新课标 理念 初中数学 应用

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变革和影响是深刻的。新课标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有根本上的区别,要求教师转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价上需要转变传统评价观,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评价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施当中,新课标的理念往往需要结合课堂实际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因地制宜。但是,他们体现出的理念和想法都是相同的,都體现出了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理念之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里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数学课程的普众性,这是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也是各门课程开展的基本点,所有学生都应该平等的享有课程教育的权利,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更是如此。但是学科的教学不仅仅需要停留在课程本身所突出的内容上,更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三维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理念之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课程目标的设立要注重整体性,因为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基本课程之一,课程的设置会贯穿整个义务教育时期,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其他学科也会与数学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数学学科的目标需要有整体设计的概念。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数学课程的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解决问题目标”和“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有总体设计的意识,同时也要注意在平时进行教学设计时融入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涉及到每一节课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所学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合理的设置课时目标,使目标的实施更为现实,方便,高效。

理念之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不仅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受益者,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反馈者,监督者。学生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课堂能够真正融入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受益。教师开展教学,不仅要注重班级整体的情况,更要从细节处把握学生独有的特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进度,学习程度等。数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实情,注重个别指导,使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理念之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数学学习应该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活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各类活动当中,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应用者。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要把活动的精髓表现在课堂当中,让学生乐于学习,快乐学习。

理念之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总结 第10篇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把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惟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换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知道了作为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守新课标,上好每节课。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换,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进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惟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进步,数学思想方法的构成,成绩感的喜悦,创新思惟活花的迸射。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熟悉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公道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进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熟悉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一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往,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顺手推船,要通过量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节课,使得我的每个学生在每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进步,思惟的发展,数学思想的构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新课标浅谈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创新 实践 协作 未来的教育是在以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还学生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一、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能力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如:已知 a≥0,b≥0,且 a+b=1,求证(a+2)(a+2)+(b+2)(b+2)≥25/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1(a≥0,b≥0)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a+2)(a+2)+(b+2)(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2-2-1|)/2=25/2,所以(a+2)(a+2)+(b+2)(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nm=cnm-1+cn-1m-1,一般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上一篇:食堂消防演习报告下一篇:体育教学德育渗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