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交流范文

2024-05-28

备课组交流范文(精选8篇)

备课组交流 第1篇

八语备课组交流材料

语文“读议讲练”翻转课堂的改革在我们备课组8位老师不断的共同探索中成长着。我们以导学案为引领进行语文教学。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语文学科的课前自主学习,应给学生展示的是比较基础的题目,而课堂则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拔高和拓展。绝非简单的随意性布置自主学习题目,反之则会和课堂教学环节出现重复,导致学生课堂没有兴趣,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平日备课的工作量就非常大,虽说是集体备课,可因是新教材理念的创新,所以具体到个人,要根据班级以及学生的实情随时调整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二次备课。

自从实施“读议讲练”课改来,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最大的好处就是从课堂上解放出来,有效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主动内化知识,教师也走下讲台,指导小组学习,甚至进行个别辅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是大有益处。最明显的体现在文言文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已经掌握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而且效果远大于教师纯粹的讲解。单元活动课,写作课的开展,也很好地践行了课改模式,多方面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素养。

虽说课改课堂上解放了教师,可这一切少不了课外超负荷的准备工作,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写备课,找资料,做课件等,这无疑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足够的学识和经验把握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存在困惑,要及时形成解决方案。但是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很难监管。学生是否认真进行了自主学习?学案上留的思考题是否认真完成了,真正达到预习的效果,还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再就是课堂的合作探究环节,有时留给学生多点的时间去探讨交流,却也往往容易造成课堂的拖沓,任务的滞留,这也是课改中我们的困惑。语文课改目前仍然处于探索期,依然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去完善。

我们知道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上学期,我们备课组8人团队精诚协作,锐意进取,在期末抽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备课组在教学常规管理中主要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始,依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们制定本备课组的教学计划,实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表现在:1.坚持每周的组内议课活动,我提前安排议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听后大家畅所欲言,取长补短,设计切合学情的教案,真正为教学服务。2.定期开展组内听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备课组做到四统一:进度,作业,写作阅读,单元过关考试统一。4.坚持备课组长周审阅制度。5.单元活动课,组内统一有计划方案,实施过程,随时交流提升。6.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注重课外学生阅读写作的培养,教会学生多角度学语文。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较差,在各科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存在着忽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同时,面对新课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将成为我们今后探索和努力解决的大方向。备课组人人争做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尤其抓好各班尖子生的语文科培优工作,提升优秀比率,督促各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及论文,争取备课组课题研究申报。我们相信,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备课组交流 第2篇

王 秀 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晚上好!

上周五解主任告诉我,由于七年级数学考了第一,让我讲“我的备课组的故事”。当时一听就犯了愁,讲什么呢?其实成绩的取得是学校领导的督促以及我们备课组每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提到故事,就自然与“形象的、生动的、甚至是轰轰烈烈的”等词语联系起来,可想了半天,没有。曾经,也有过上网上搜一篇的念头,但觉得那样没有什么意义,这个念头最终被我打消了。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来说一说我们备课组两个真实的、普通的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的名字叫“精诚合作”

不论是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还是在集备是遇到的问题,只要问题一提出,备课组的每位成员都畅所欲言,有什么就说什么,谁有好的做法,从不保留。例如,我们在备“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这节内容时,有一个关于油菜种植的问题,这个问题题目长,题目中涉及到的数量也很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当时我们几个老师都提出来说这个问题不好讲,是个难点。问题一提出,何主任首先给我们讲解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接着郇主任又教了我们一招,那就是用列表的方式来分析这道题。也就是把题目中涉及到的量归为亩产量、含油率、种植面积、总产油量、每亩种植成本、收购单价六类填到表格中,然后再根据去、今两年的总产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很不错,并且共同感叹:集备就是好!

除了备课之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组的成员也相互协作、相互帮助。比如遇到三四节课考试的时候,他们几个班主任到操场跟操去了,我们几个非班主任老师就把试卷数好放到他们的桌子上;同样,如果第二天准备用的试卷或学案在我们下班前还没抱来,而到第二天来上班时办公桌上就整齐摆放着他们帮助数好的试卷。看到这种情景,心里真的很感动,让我在此对我们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与你们的合作既是幸运的,也是开心的!

第二个故事的名字叫“寓教于乐”

备课组长如何抓好备课组工作 第3篇

加强教研, 创新有为, 提高业务素质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 教师们相互学习, 努力实施创新教学, 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每个老师努力转变教学观念, 变教堂为学堂, 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2 有效利用“集体备课”平台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 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教学常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集体备课中我们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备中考, 通过相互间的教学交流, 不断地改善教法, 努力使自己的教法适合自己的学生, 从而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 少走弯路。每次测试命题时都共同商量, 统一把握考点, 紧紧围绕《课标》, 及近几年的中考方向, 全面考查。

3 抓团队落实, 促共同进步

3.1 落实教学常规

从集体备课、教案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教学反思等都体现了老师们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

3.2 落实目标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及措施

老师们根据各自班级的具体情况确立各班的具体目标。每次考试后都及时分析学生成绩, 根据学生的成绩, 确立了培优补差的对象, 制定具体措施。

3.3 学法指导

各科任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解题技巧指导, 如:如何对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材料进行理解、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等, 老师们都给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学生受益不小。

3.4 从质量分析中找出提升空间

质量分析的目的是总结好的经验, 并找出提升的空间.每次考试后, 都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分析考试的得与失, 每次都对各题型的得失情况进行详尽的分析, 明白教学的差距在哪, 教师本身的教学策略是否需要调整、怎么调整、学生的潜力在哪等, 从而找到师生提升的空间, 实现整体进步。

4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真正是老师累死了, 学生睡死了, 吃力却不见成绩。我们备课组教师积极响应学校教研教改的倡导, 使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不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 老师们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环节, 由易到难设置层次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兵教兵, 兵帮兵, 自主学习, 激烈讨论,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 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 要求他们认真阅读课文, 利用拼音把课文读熟。常与家长联系, 及时交换信息, 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5 做好辅优培困工作

教学的同时做好辅优培困工作, 在辅优补困的过程中, 具体措施:

(1) 培优重在拔尖, 补差重在提高。

(2) 课外辅导, 利用课余的时间, 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3) 发挥优生的优势, 让他当小老师, 指名让他带一名学困生, 介绍方法让学困生懂得怎样学, 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对于学困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 多重复, 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5) 鼓励优生多读课外书。

(6) 排座位时坚持“一对一”帮扶方式。

6 备课组长要做一个有心人

备课组长要做个有心人, 要靠智慧点燃智慧, 引领教师主动地参与。因此, 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注意观察、收集、总结、思考教师教和学生学习中的普遍性问题, 在备课组活动过程进行交流、探讨。每到开学初, 以学校教研计划为指导,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 结合《新课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备课组活动计划, 从内容的确定、人员的安排、活动形式的组织进行周密的安排布置, 确保计划得以落实。

作为备课组组长我能严格要求自己, 规范自己的言行, 处处起表率作用, 团结同志, 助人为乐, 以身作责, 从不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 协调组员间的关系。不放弃任何一个和老师交流机会:充分利用教研时间和小备课组的老师认真探讨每一节课的教法、预设问题;利用下课时间、中午休息时间, 聊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担任备课组长要考虑别人不曾想到的问题, 要做别人不曾做的事, 从同伴的教学中学到了自己不曾想到的好的教学方法。

“备课组”是一个教研小团队。我们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只有诚心诚意地合作, 才能创造出优良的成绩。备课组要务实开拓, 不断创新, 使“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摘要:备课组要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 团结一致,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关注每位学生, 努力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始于备课组的变革 第4篇

“青葵园”,一个充满诗意的团队名称,主要由来自苏州的一群中小学语文教师组成。吴樱花、孙志平、董劲、高桂萍、郭萍、乔德霞、陈汉珍,这些普通的名字背后,都站着一个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的中国教师。自2010年正式成立以来,他们出版作品,开展课题研究,以QQ群的方式每天聚首,采用“箴言感悟”分享接力的形式共读《教学勇气》等理论专著,受到朱永新、黄建初、吴国珍、张文质等专家的关注。在“让实践和理论零距离”的探索中,“青葵园”还在艰苦并快乐地行走着……

啊,别分离,

亲密无间,

与繁星相聚在天际。

何为心,

若非与繁星聚一起?

与众鸟齐飞,

乘风,驾云,

齐归。

——里尔克《啊,别分离》

2013年8月,由吴国珍、张文质、王丽琴三位老师发起的第一届“勇气更新”公益培训活动在上海举行,“青葵园”团队受邀参加。活动的《研修手册》封面上就印着里尔克的这首小诗,发人深省。当我们在追求分数、职称、荣誉等身外之物越走越远时,却发现自己身心分离,教学越来越脱离心灵,一种恐惧文化把我们紧紧包围。

是的,面对这个日益浮躁、紧张的世界,我们需要不断穿越恐惧,唤醒心灵,让教育和师生的灵性共舞,让彼此不再分离。这恰恰是“青葵园”的价值所在。

缘起——建设一个纯粹的备课组

如果不是内心深处的恐惧,我想自己不会离开付出过4年心血的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2006年8月,我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担任七年级的语文备课组长。在我的印象中,备课组长往往是虚设的头衔,完成上传下达的事务而已;现实中又有很多老师包括优秀老师,可以远距离地悦纳欣赏全国各地的同仁,却对身边的老师漠视、指责或诋毁,组内老师经常为了分数的高低、荣誉的多少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

我想建设一个纯粹的备课组,营造无恐惧的教研环境。组内成员相互坦诚,教育教学经验无私分享,彼此欣赏鼓励,实现观点碰撞和共同成长。

备课组当时共有5个人,两男三女,各具个性。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敞开自己,同时发现组内每位老师的优点,扬长避短,以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作风。年级里的学困生,组内老师一起辅导,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级的,轮流集中无偿补习,大家都毫无怨言。

一年之后,备课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家真心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力量。我趁机加码,提倡师生共写随笔,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此时,我开始接管年级组,备课组长由郭萍老师担任,她发展了原备课组的优良作风,2009年的中考我们获得了全面丰收。

在教育行政组织中,备课组应该是最小的组织细胞。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经常被归因于体制,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每位老师都是这个最小细胞的组织成分,如果我们每人都能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进行自我反省,冲破“小我”束缚,拓宽心胸和视野,真诚地和同伴协作共进,备课组这个细胞就能健康生长。如果每一个细胞都能自我净化,我想中国教育的种种顽疾也就有了攻克的希望。

杜威曾说:“所谓适应,既是我们的活动对环境的适应,也是环境对我们活动的适应。”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经常习惯于把教育的种种弊端归罪于体制,叹息自己只能适应大环境。其实,适应本就是双向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醒告诉我们:不要指望每一场变革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是有变革空间的,哪怕是在一间教室里。我则想说,哪怕在一个小小的备课组里,我们也是有变革空间的。

成立——“青葵园”内共筑梦想

2009-2010学年是我们最郁闷的一年。原备课组被打散,我和董劲老师留守九年级,其他成员回到七年级。这一年经历种种不如意,大家与新备课组的磨合也都不够理想。特别是我在应聘中层失败之后,恐惧再次笼罩心头——我开始感受到自我分离所带来的痛苦。

恰在此时,我的好友,上海浦东教发院的王丽琴来学校做报告。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在她的引导下,仅用一周时间,原备课组的核心力量就再次以团队的名义凝聚到了一起。

我们建立了一个QQ群,作为交流共享的平台。我们首先对团队名称进行了热烈探讨,希望以此成为今后课题的抓手。最终,团队名称确定为“青葵园”,并赋予如下意象:“青”,象征青涩、青春、清纯;“葵”,象征向师、向日、向善。一个炎热的中午,我特地请专业设计师免费为我们设计了一个logo,抽象的图案,黄绿两种色彩,非常大气。

我们也对团队今后课题的选题进行了讨论。由于都是初中阶段和小学高段的老师,我们选择了“中小学生‘青春期症候群及其家教干预研究”这个主题,开始积极进行省级课题申报。

“青葵园”最初的规则是,每个成员每周要完成不少于一千字的随笔在群内分享,每个月要还原一个完整案例上传共享,这也是当初备课组建设时“师生共写随笔”的基本要求。

2011年,“青葵园”迎来一个契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吴红编辑希望我编写《遭遇学困生——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技巧》一书。我觉得团队的力量更强大,就在群内征集意见,获得了大家支持。于是,2011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整理之前的所有随笔,在王丽琴的鼎力相助下,梳理其中有关学困生的材料,分解书稿的撰写任务。通过大家的努力,加上众多外援的支持,2012年1月,这本凝聚一线老师和理论团队心血的书正式出版了;与此同时,我们申报的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也获立项,“青葵园”可谓双喜临门。

那一刻,对“青葵园”的成长而言具有里程牌意义。在这一次次任务完成和话题讨论中,团队成员逐渐实现了价值观的认同:我们发现了自己心中的“伟大事物”,而且愿意为之不断地付出。

行思——穿越恐惧更新勇气

“青葵园”已经正式走过4个年头,加上早期的备课组建设,核心成员已经并肩行走了8年。这些年的且行且思中,团队成员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除80后陈汉珍以外,其余都早已评上中学高级教师,人到中年,正是恐惧改变的年龄,身边不少人已是等退休、混日子的状态。然而,不再年轻的我们依然怀揣教育的梦想,激情高涨,在“青葵园”这个精神家园里,悄悄地蜕变着自己,实现教育生命的第二次成长。endprint

“青葵园”的内部规则堪称严厉:申请加入的每一位新成员,要经过“青葵园”核心成员讨论通过;凡进入“青葵园”的成员,都要按时完成读写作业,定期参加课题组研讨活动(非本校成员除外)。连续两次不交作业或一个月内不能补交作业的,视作自动退出。这些年,进出“青葵园”的老师有不少,目前新加入的河南杨风利老师和山东唐薇薇老师,刚刚跟上“青葵园”的节奏,相信也会带给我们很多的精彩。这种动态的平衡过程,让“青葵园”在保证纯粹性的基础上,也更具开放性。

作为“青葵园”的创始人,我参加过很多读书、交流的团队,如王丽琴发起的杜威读书小组,师傅张万祥老师的弟子交流群等,而我最钟爱的还是“青葵园”。这里没有喧嚣,喜欢热闹的人不太适合长呆;这里没有客套,喜欢互相吹捧的人会找不到想要的感觉;这里不喜欢急功近利,喜欢一夜成名的人肯定忍受不了我们的慢节奏。“青葵园”里,只有一群凭着一颗良心和一腔热血默默耕耘的人,坦诚而质朴。我们不拒绝体制,有顺便的荣誉给我们就安心地拿着;没有,就算了,可谓淡泊从容,起落自如。

“青葵园”最想实现的目标是让团队成员有真正的心灵成长、强大自身的生命能量,以面对外界的种种干扰。用《教学勇气》一书的说法就是,穿越恐惧,更新勇气,用我们绵薄的力量去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青葵园”一直坚持在做的有以下六大板块内容:

“青葵”案例积累。“青葵园”的案例积累是当初备课组建设时就提出的要求,材料来自师生随笔,成员每个月要还原一个完整案例。随笔有多种形式,有学生个人随笔,也有班级流动随笔,即一组一本、一人一天、一周一循环。通过随笔再还原成完整的案例不仅仅是提升了写作能力,也为后期总结研究成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青葵”课堂教学。“青葵园”的课堂教学遵循一个宗旨: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对话,贯彻的方法则是倡导经典阅读。班级建立“流动书屋”,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陪伴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让孩子们把点燃的阅读火种带出校门,传播延续。如高桂萍从七年级起带着学生背诵《菜根谭》,一周一则,坚持不懈。当每个老师以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带领学生徜徉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丰厚的文学积淀自然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改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明显提高。

“青葵”班级建设。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的几位成员,在班级建设方面已很成熟并各有特色。还以高桂萍为例,她把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机融为一体,建设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班级共同体模式:学生“见习班主任”、家长的“叙事分享会”、教师的“家教干预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的进行,无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成长。

“青葵”课题研究。遵循“做中学”的原则,我们的省级课题《中小学生“青春期症候群”及其家教干预研究》是在6年实践基础和大量的随笔中提炼出来的,与现在流行的先申报课题再进行研究不一样,属于自下而上的路径。除此之外,“青葵园”核心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课题:高桂萍和孙志平主持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随笔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郭萍主持市级课题《初中生经典阅读导学策略研究》,董劲主持的市级课题《初中语文教材有效解读与设计的研究》已经结题。

“青葵”共读接力。共读接力是“青葵园”最有特色也是最有影响的传统:一周内每人选择一天接力,选择名著里一段有感觉的话,附上不少于200字的感悟,上传到QQ群里分享。三年中我们共读了《教学勇气》《每个孩子都爱学》《教学机智》《教育的目的》《自卑与超越》等理论专著,积累阅读心得达百万字,下学期准备共读《明日之学校》。

“青葵”培训研修。在王丽琴的引荐下,华东师大鞠玉翠博士、北京师大吴国珍教授、上海浦东教发院黄建初等专家先后来到“青葵园”开展研修交流。其中鞠玉翠和吴国珍教授带着研究生来与团队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叙事交流,黄建初老师也带领浦东中小学教师的团队两次来开展交流和指导,让我们的核心成员深受鼓舞,也在交流中得到成长。“青葵园”的老师自己也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研修,郑州的全国班主任高峰论坛活动以及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勇气更新”公益活动,“青葵园”就受邀出席,全程参与;我们还集体自费组织去扬州文津中学取经学习;董劲、高桂萍、郭萍等老师则多次在市、区以及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回归——繁星相伴众鸟齐飞

我们共读过的《教学勇气》一书中,有一段话让“青葵园”成员非常喜欢,仿佛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

高三语文备课组总结交流 第5篇

——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小结

风送冬寒,柳迎日暖,荷心渐圆,蛙鸣再现,弹指之间,又一届高三生活结束了。回首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我们是紧张、充实同时也是快乐的。作为一个集体,我们7位老师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学习新的课改理念,研究新课标的新动向,一学年来,面对眼前繁重的工作和教学压力,我们努力去适应, 去创新,去发展充实自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做个简单的总结。

一、深入研究考纲与教材,注重复习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我们全体备课组老师仔细研读讨论新教材,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逐一研究考纲和手中能掌握的试题,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我们还关注当前最新形势,设计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对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努力提高备考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构造和谐团队

在平时的教学中,备课组内的老师也经常沟通,资源共享,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出谋划策。学年开初,备课组老师共同商讨制定了详细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及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教育教学计划,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工作指导方案来贯彻实施。坚持每周二下午一、二节课集体备课制度,做好分工合作和交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从开学至今,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各种大型的教学活动,大家都表现出强烈的团队意识,集众人智慧,展个人才华,也深刻的感觉到“教学相长”的韵味,大家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在这一段共同工作的日子里,大家毫无保留,彼此取长补短,赵运海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丁正双老师超前的创新意识、王丽萍老师扎实稳妥的教学作风以及孙卉老师的好学上进精神都 在组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融合。

三、教学常规规范,不断追求教学创新

教学上我们能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工作,大到每一节上课,小到一分钟到位,时刻都严格要求自己。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及新高考的要求,在作业处理上,我们认真及时,做到精讲精批精练,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每次考试后,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统计,尽可能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改进,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除此以外,备课组7位老师还积极参与了本学期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共,并及时组织老师进行评课和总结。备课组还走出校门,积极参与淮北市其他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教学研讨会,吸取兄弟学校优秀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不断地在教学上追求卓越与完美。

针对2009年高考新的变动,我们尽力克服手头资料杂,外面信息乱等困难,继续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苦下工夫。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对他们作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和训练,努力使这届首批参加安徽省新高考的学生都能在2009 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与效果。

当然,平时工作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其中最重要的应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对策性课题,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现状和高三教学任务的总体把握上,必须既有针对性,又有时效性。

1.毋庸讳言,一直以来,总有些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目的方法不甚了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亟待提高。教学前研究分析学生情况,以期有效地展开教学是第一步要做的。考究起来之所以部分学生求知欲不强,课内外学习兴致不高,与他们自身缺少积累,未能深入领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及语文学科在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性有关。因此开拓眼界、加强积累,即便在教时相当紧张的高三年级也是必要的。或许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大量的史籍、经典,但结合教学见缝插针地穿插介绍名家名作及文化历史背景,既是文学鉴赏知人论世所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些老师的课,一直颇受欢迎,与他们满腹经纶,出语幽默,不无关系。这是值得总结保留的经验之一。另外,借助于专家的讲座和老师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追踪,使学生养成运用语文能力,解剖社会问题的习惯,辅之以必要的表达技巧的介绍指点,也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2.此外,语文学习的效益不明显,也将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尤其是高三年级面临高考,学生对成绩的关注普遍较高。为此,备课组要形成人人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命题的气氛,尤其是熟悉近年来安徽语文高考命题指导原则、考核内容、题型等的变化,揣摩可能会有的改革方向,并加强与市内外优秀学校及时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对高考卷面要过细地研究,如现代文“六种能力”的考核,诗歌鉴赏的要求,文言文考点的分布,作文要求的变化等,都要由专人负责研究,整理出心得,供组内同仁交流。专题的确定可以是依知识点联系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网络专题、以思维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认知专题、以答卷策略为研究对象的对策专题等。如文言文近三年的基础题型与创新题型(读写结合、文学鉴赏)的设置情况已有专门的整理,今后针对高考作文向新材料作文转变的情况,预设相关内容,布置搜集资料,进行适当开掘(包括寻找突破口,理出常见的思维方法),也应提上备课日程。而且每一专题的研究也将作为当时测验考试的参考原则。希望通过组内老师的合力,使高考复习尽量做到有的放矢。高三的教学离不开一定量的测验考试。集中精力研究命题,提高每一次考试的命题质量,及继之而来的试卷分析,也是备课组要好好研究的一个专题。不仅要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解决命题,提高题目质量,而且要把试卷讲评 列入集体备课的内容,提高讲评质量。

3.当然我们也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反思。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式的教学教学方式无疑已经落后于教学技术的发展了。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无论是信息呈现的密度还是直观性,都要远胜于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及网上资源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活泼高效的课堂中进入情境,是值得注意的。为此也有必要提倡组内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而这又必须建立在人人都主动探索利用媒体技术的基础上。

4.高三语文教学整体水准的提升,离不开对两头学生的分析和指导,尤其是对后进学生的补缺补差工作,除了要准确把握原因外,还要舍得牺牲时间精力,做有针对性的个别交流;既扫除其心理障碍,又制定相应方法,力争将掉队的人数压缩最少。当然,也要避免老师包办代替学生的主动体味的情况,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为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语感的养成,语文领悟能力的提高,无法完全依赖教师的传授来完成。一味地灌输丝毫无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当今高考语文试题的灵活性,语言答案的开放性,更是要求学生“活学”语文,依靠学生自己的探究、体悟。

总而言之,借助组内合力,分析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研究高考命题,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对于《考纲》对高中毕业生的要求的水准心中有数、对一个时期以来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和研究的信息及历届高考语文试卷演变和发展的实质心中有数、对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心中有数——是保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的要件。

高三英语备课组教学交流 第6篇

陈洁

非常荣幸代表我们田家炳中学09届英语备课组,在这里与八中老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向八中老师学习取经。

09届为我校转民办的第一届,生源比较差。但我们全体备课组老师,没有受此影响,一如既往地,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共同奋斗,最终的成绩体现了我们精诚合作的结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 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看过一篇对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睡眠需求的报道,早晨是他们最需睡眠的时候,最好睡至9:00以后,这可能也是国外的学生为什么上午9;00以后才上学的原因吧,可见在9;00之前,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那就要求我们策略地安排好教授的内容。很多英语老师喜欢把听力训练放在早读进行,有时老师也不在场,但我们觉得这并不合适。高三晚上学生学得很晚,早晨处在昏昏欲睡的状态,放听力其实在催眠,效率不高。因此,听力训练我们总是放在课上做的,听之前,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进行预测,绝对不可以流于形式,短对话就那么几种题型,听懂对话的情景和内容,方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短文题,我经常要求学生根据三题的四个选项,去判断这篇文章的体裁和推测大体内容,久而久之学生有了这种能力,这样,学生在听之前即做到心中有数,消除了怕听不懂而一晃而过的恐惧感,对此类听力有了信心。长对话填词当然少不了之前的推测,我会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来写,一来锻炼他们听力时的心里承受力,二来,老师可以发现学生这部分的问题。高三听力训练我练得少而精,我只做过两套一模卷和两套二模卷上的听力,但效果非常好,在一模、二模的区统考中,这部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二. 教师吃透词汇手册,把词汇的讲解和测试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

作为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这促使我不断的学习,研究和探索。多年教高三的经历,我已对词汇手册比较了解,哪些词是阅读中该认识的词,哪些是翻译所用到的词,哪些是听力所要求会写的词,我都非常熟悉。因此,我就把学生词汇的教学和检测,贯穿在教学中,每天听写前一天上课划出的词组和句子,学生已习惯了回去自己整理复习老师要求掌握的词汇,这种记忆

是在有情景刺激下的记忆,比较容易记住,也可帮助回忆。我不失时机地在教学中以旧带新,由新翻旧,通过形近、义近、同义、反义、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联起大量有用的词汇,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将词汇的雪球滚大。当然,需要反复让学生记忆默写这些词,不断地见面,久而久之即变为自己词库里的词。连续三年高三的教学中,我从没帮学生复习过词汇手册,他们只是在平时学习中,把它当作字典在查阅,效果也不错,单词的压力分散到了每天学习英语和做题中。

三. 大量的阅读和翻译训练,为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保证。

针对高考语法的不断简化,全卷语篇的理解和考察增加到9篇,我们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每天要求学生限时阅读至少两篇文章,简单的回家做,难度大的,课堂上帮其分析文体,根据四种题型:细节题、猜词题、主旨题和推理题,分别采用跳读、略读和精读的方法进行,一篇文章做题时,由易及难,逐渐积聚自信。每天做六句翻译,同高考六句一样,难度递增,不必死背成语和谚语,弄懂中文意思,用最简单的词和句,也可解决,翻译时不求好,只求稳。

此外,每次考完后,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要求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对于写作,在写得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1)繁简适度2)有闪光点,要有较高级词汇和较复杂语言结构3)层次分明,承上启下4)细读提示,写全要点

6)书面干净、整齐、规范。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遵循“粗批,快改,及时发”的原则。否则,失去了时间意义,效果就不大了。每种题材的作文,学生写作,老师讲解后,找出范文,让学生认真阅读,划出写得精彩的部分,每次大考前,翻阅一下,起到指导作用。

初中数学备课组经验交流 第7篇

富顺县代寺镇初级中学校李彬

尊敬的朱老师、各位同仁:

你们好!非常感谢教研室朱老师给了我这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说实在的,我坐在这里感到底气不足,因为我面对的是这么多有经验的教师和备课组长,我只想把我们备课组现在的一些做法讲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提高备课组成绩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备课组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谈备课组的建设,第二个方面是谈以试题为核心,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一、高度重视备课组团结,做到统一行动无杂音,相互支持无保留。具体做法如下:

1.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要求,资源共享,体现团队性。

统一资料主要是指所用的课本、同步习题、单元题等备课组共同拥有的资料;比如:(1)有段时间,资料的使用有问题,老师们有两套资料,周练试题的编制都有了很大的问题;(2)不便于交流合作讨论问题,各自为战,很被动。

统一进度是指每一章所用的时间,而不是细致到每一节。比如现在讲的第28章,备课组经过讨论后,我会把课本和资料上所用的总的时间提前告诉老师,其它的章节的安排也是这样,老师们根据总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教学,任何一个老师也不能与备课组安排的时间相差1周以上。

统一要求是指讲课的深度和广度,资料的使用,什么样的试题重点讲,需要删掉什么,讲到什么程度等,作业的批改要求等。比如:我们现在用的《课时作业达标训练》这本资料,里面有个别题目需要删掉,而资料上没有的题目类型又需要老师们补充上去。

2.组织好集体备课,体现合作性。

备课组活动采用“四定”:定时间(我校统一在双周星期一下午),定地点(便于教导处考查),定内容(本次发言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并形成书面材料交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都对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处理方式等进行固定。集体备课的形式不完全拘泥于一个老师讲其它老师听的模式,我认为平时对学生作业的反馈,一个题目的比较好的解法,资料中错误的修改、老师对某个问题的多种理解等都是集体备课的具体表现,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比如:经常就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我觉得这也算是小的集体备课吧,通过集体备课,加强组风建设,把学校对备课组的要求及时传达给所有的老师,并在平时工作中加以提醒和关注。

3.合理安排备课组的工作,体现公平性。

备课组目前最困难的工作就是出题,试题的数量比较多、备课组老师的年龄差别比较大。采用新老结合的方式联合出题,年轻教师必须要承担平时打题的任务,而老教师主要负责试题的审核和把关,特别是在关键时候对试题的把关。备课组长要基本上保证工作安排的公平性,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多干活,在此基础上保证一切工作提前安排,备课组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非常支持备课组长的安排,对所安排的工作都能够及时完成,没有推辞不干的。

4.备课组长多付出、体现示范性。

学校的试题安排除了周练之外,还有每周的“堂堂清”、平时的一些单元测试题、各种考试之前的模拟试题、放假时带答案的试题等需要出的试题非常多,只要我感觉到是不好安排的活或者是时间比较紧的活,我一定自己干,保证我出题的数量是其他任何一个老师的2倍以上。这样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平衡每一位老师的工作量,也可以保证备课组长安排的工作能够及时得到落实。

5.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体现传承性。

备课组向来有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传统,年轻教师主动向老教师请教,而老教师也愿意把自己的一些东西传递给年轻教师。记得刚来的时候,一直跟着陶安校长学习,后来跟着胡宏校长学习,再后来跟着胡国辉、张家勇老师学习,对我的成长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每次期末考试,年轻教师的成绩很不错,年轻教师的拼搏和善于学习与老教师的指导形成了合力。

我始终认为只有备课组全体老师的团结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备课组下大力气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要求、步调一致。老教师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必须要充分使用,在每次大型的考试的备考中,我一定会让老教师在最后的关头对所做的备考试题做一个评估,看看漏掉了哪些比较重要的题目的类型。每次期末考试的前两周,我组胡国辉、张家勇老师就审查我们所出的试题中,有的试题类型练得比较少,马上就让两位老师重新弄了几套这方面的试题,在这个时候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学经验在最关键的时候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以试题为核心,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通过大家的努力,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题库有:中考试题库、中考模拟试题库、单元试题库(章节复习用)、选择题填空题试题库(测试用)、专题试题库(有共同特点的试题)。这些试题库都是电子文档,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出题,下面讲的东西都是以这些试题库为基础进行构建的。

1.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谈课本和资料的使用方式,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方式,小步走,勤回头,大穿插模式的落实。

(1)对课本和资料的使用方式确定为:课堂教学先讲课本,然后再讲随堂同步资料,讲课本时穿插对课本重点题目的延伸和拓展,教学中根据需要灵活应用课堂教学的“三个策略”。

①.课本上的不少的题目只是轻轻一点,但是课本所涉及到的所有的题目类型我们要强化,要拓展,要归类总结。比如同一个题目的类型在习题上和复习参考题上都出现,一定是重点的重点。

②.随堂用资料的征订原则,要求是有品牌影响力的,新出的资料一律不用,老牌子的书经过多年的应用,错误率低,结构和试题比较稳定,重点把握比较好,书的设计要符合备课组的教学思路和模式,结构简化,题量合适,重点突出,题目所留的空间合理。

③.单元试题的编辑一律是备课组自己编辑,这是我们备课组的一个特点,自己编辑单元试题的好处是:可以对同步资料中没有设计到的题目类型进行补充,也可以对某些重点的题目类型加以强化和巩固。

(2)认真落实“小步走,勤回头”模式:数学组“小步走,勤回头,大穿插”模式对于提高数学组的成绩是有效的模式,基本模式是课本或资料上的错题——周练――月考――以后的考试。

整理课本上和所用随堂同步资料的好题和错题,投入精力,每天整理,这些题目在周练时使用,周练上错的比较多题目一定会在月考试题中出现,月考中出现错误比较多的题目,经变形后在以后考试中出现。我们现在主要使用“小步走,勤回头”,要想勤回头,必须有试题,也就是必须要有材料,没有试题不可能做到这一模式,组织高质量的试题又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只有建立了电子文档的试题,才能够根据需要组织试题,传统的粘帖方式已经落后,不可能把好题保存下来。

我们以前也都是采用粘帖的方式出题,粘帖出来的试题字体的大小不一致,排版也不整齐,更重要的是错题和好题不容易被保留,一次粘帖还可以做到,二次粘帖就不容易保留了,教了很多年的老师做过的很多好的试题只是在脑子里留下一部分,其余的都流失了,很可惜。

没有好题保存下来也逼着我们的教学跟着资料走,资料有什么就讲什么,比较被动,现在我们备课组基本上已经从传统的粘帖方式中走了出来。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模式:根据年级的要求,学生的作业全交,老师有针对性检查和批改作业。作业的批改要超过学校要求的量,及时发现作业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老师们经常遇到某些题目看起来非常简单不用讲,而学生却做得比较差,通过检查作业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然后采用比较合适的方法进行落实。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是针对性备课和讲课的前提,没有对作业的批改,实际上就是讲课没有根据,只能凭借经验,备课组的老师们花了比较多的精力批改作业,比学校要求批改的数量要多得多,这样就提高了讲课的针对性,学生需要的就是我们要重点讲解的,有了针对性自然就会有高效率。

2.复习备考模式

(1)根据复习的时间,对每次大型考试之前的试题作出规范,进行合理的分工,一般情况下大型考试备考的模拟试题的试卷数量不低于4份,并且统一为一张试卷,学生容易交,老师容易批改。经过我自己仔细的考虑,发现一张试卷对我们备课组来讲是符合实际的,而且效率也高。

(2)备考前的模拟试题的组成一般是当年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上选编下来的,试题的质量比较高,也比较新,学生做起来比较感兴趣。

(3)每次考试的前几天组织老师们共同研究期末前的复习试题有什么漏洞,然后用1-2份试卷体现没有设计到的题目类型和错题,纳入到4份试卷里面,保证复习的全面性,同时也兼有猜题的意思。自贡市出的试题自己编写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我们尽可能选一些比较好的题目,也可能会碰到他们出的题目,这些试题对提高备课组的成绩起了很大的作用。

3.题库建设模式

(1)平时注意总结每章节各种类型的试题,每一章所设计到的所有的题目类型,都让它进入题库系统。比如:二次函数,在中考试题类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有关三角函数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其它章节也按照这个模式运行,时间长了,试题库也就建好了,以后出题的工作也就相对容易了。

(2)合理安排试题的应用,把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各种试卷中分批次让学生做,中考之前做完所有的题目类型。比如:第一次做三个类型的题,下一次做另外三个类型,通过几次训练,所有的类型都可以训练完毕。

(3)中考试题永远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要在复习时间里,统筹规划,以比较合理的方式,把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全部让学生做一遍,当然不少的试题可能要做好几遍。

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建立题库的巨大作用,没有试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几乎无法进行,没有试题,学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题库可以让我们工作的效率极大的提高,可以随意按照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需要出题,题库可以做到需要哪一个知识点就能够马上把这个知识点所涉及的题目弄一份试卷来强化练习。所以我们备课组加强对试题的研究和组织,当然更重视对课本上的试题的研究。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们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团队作用,以比较有效的作业检查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复习备考模式、题库建设模式来规范我们的教学,这只是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实际做法,不保证所有做法的正确性,也不保证适用于其他备课组。

谢谢大家!

探寻农村小学备课组发展之路 第8篇

一、农村小学备课组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1. 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缺乏后期检查

调查显示, 92%的备课组开展过研修活动, 而8%的备课组一直都没有组织过。更多的是虎头蛇尾, 开学初开展一次后就杳无音讯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教师自身对于备课组工作的认识不够是主要原因, 他们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机会少, 长期的实践与理论脱节, 以及现行评价体系的存在, 使得他们不愿接受新理念, 从而缺少专业发展的意识。集体备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课方式还不为广大教师从理念上真正接受。因此, 缺乏个人主动意愿上的参与是集体备课低效的重要原因。

此外, 空间的局限也是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一个镇的学校多则十余所, 少则五六所, 特别是山区小学, 相互之间跨度过大, 道路不畅, 这种分布造成教师难以集中。

2. 集体备课制度完善, 缺乏监督管理

集体备课在江苏省赣榆县已实行多年, 从制度层面上看已比较完善, 教育部门每学期下发相应的资料, 在各种视导中进行检查。但从调查结果显示的数据看, 备课组并没有向教育部门要求的方向发展, 8%的备课组本学期一直都没有组织过研修活动就是最好的说明。有关的领导在检查中只查《××年级备课组》这本册子的填写, 并不要求提供相关的过程性材料,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备课组“无用论”的说法。

3. 集体备课形式单一, 缺乏创新精神

调查显示, 96份问卷中有94份选择研讨教材, 有22份选择听评课, 其他总共才24份。由此可以看出, 江苏省赣榆县备课组研修活动形式单一。我们应该拓展思维、广开途径, 让教师走出去、引进来。

从教师结构上看, 农村小学教师结构老龄化, 他们对于新教育理念的接受能力有限。很多老教师是从民办转正或从中师毕业的, 他们总认为把学生成绩提上去就算完成任务。这种想法的存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备课组工作的开展。

从备课组长来看, 备课组长是备课组工作的组织者, 他的组织领导能力决定了这个备课组工作状况好坏。组长要拓展集体备课的形式, 不要局限于教材研讨和听评课。

二、农村小学备课组工作出路

1. 完善集体备课的机制

调查发现, 很多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则, 但是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监管是从外部环境促进教师参加教研, 而激励机制则是从内因解决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过程性材料的检查, 学校对备课组长的任用采用竞选的方式, 从学校经费中增加备课组长的待遇。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理论告诉我们,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促进集体备课的良性发展。

2. 加强培训与指导

在问卷调查中, 很多教师反映应该加强教师培训, 包括校级、镇级和更高等级的培训交流活动。目前, 全县境内大多数的教师只能参加校级培训, 而高等级的培训则长期由领导、骨干教师等占据。这是全县各学校的通病, 有关部门应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让培训成为全体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的途径。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 教师应转变观念, 利用电脑、网络等高科技产品, 开展优秀网络教学视频、名校课堂等学习。

3.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改善大环境

有的备课组长在调查问卷上写, 开展有效的备课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 他们也希望有效开展备课组活动。拿最平常的集体备课来说, 各位教师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 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教学设计的完善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有益无害。可有人认真组织教研活动, 反而受到别的教师的讥讽。更有教师认为, 备课组的活动是学校在完善材料应付上级检查。鉴于备课组的整体教研氛围, 有关部门必须进行整风运动, 端正教师研修意识。

4. 建立科学发展的研修模式

许多备课组活动只注重实施的过程和表面, 缺乏研究思考之后的认识和提高, 忽视共识的形成和后续教学行为的改善。备课组的活动应确定合适的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阶段性、连续性的研究, 使这一主题深化延伸。在教研中应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上升模式。

上一篇:敬老爱老作文:我的奶奶下一篇: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