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主要工作配档

2024-07-27

年主要工作配档(精选13篇)

年主要工作配档 第1篇

高区教研中心2013年主要工作配档

一月份

1.组织期末质量检测 2.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及配档 3.组织参加省理化生创新实验设计比赛

4.协助统计2012年教育装备数据、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二月份

1.各学科进行期末质量分析 2.分学段分学科制定教学计划

3.组织2010年、2011年毕业的教师(教学未满三年)进行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摸拟讲课比赛

4.指导、协助学校布置寒假作业

5.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假期开展专业读书活动 6.上报2012年条件装备数据

7.组织2013年中小学电脑作品评选及机器人竞赛活动,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级竞赛

8.各实验学校制定各学科“基于生命化课堂理念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研究”实施方案 三月份

1.召开全区教学工作会议 2.召开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工作会议 3.组织初中各学科中考研讨会

4.开展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情况跟进调研活动,听课对象重点关注毕业未满三年或转岗教师,进行一对一跟进式听课指导

5.下发《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组织各校自行学习6.核对中考会考学生信息

7.组织开展幼儿园半日活动观察与指导活动

8.组织参加威海市“区域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创新的实施机制和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研讨会

9.组织参加威海市“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研讨会 10.组织参加全市骨干教师网络教科研平台操作使用培训工作 11.组织参加威海市初中文化学科网络教研课例打磨活动 12.迎接威海市城区初中办学水平评估,做好区级审查工作 13.组织全区小学心理优质课评选 14.组织参加市心理优质课评选 15.组织参加威海市全纳教育课题研讨会 16.组织参加威海市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17.组织全区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优秀成果(课件)评选 18.组织参加市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优秀成果(课件)评选 19.组织全区小学语文课程实施优秀成果评选 20.组织参加市小学语文课程实施优秀成果评选 21.组织参加威海市小学英语教材培训 22.组织全区小学美术优质课评选 23.组织参加威海市小学美术优质课评选 24.组织参加威海市小学体育教学备课研讨会

18.组织参加威海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19.组织全区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 20.组织参加全市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 21.组织参加全市小学英语名师课堂教学展示 22.组织参加全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23.组织参加省小学音乐教学备课会 五月份

1.组织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之“综合素养笔试”、“师德问卷调查”活动

2.组织参加威海市学年度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申报 3.组织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 4.组织新教师集中培训活动

5.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评选活动

6.组织学前教师参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培训 7.组织参加威海市小学段“质量下乡百校行”活动

8.做好2013年省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采集及网上报名工作 9.组织参加威海市小学数学学具优质课评选

10.组织参加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及校本化实施研讨会 11.组织参加威海市小学美术教学研讨会 12.组织参加威海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展示

13.组织参加威海市“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研究课题”研讨会 14.组织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 15.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

4.做好暑期各学段省远程教师培训的技术服务工作 5.组织参加全省普通中小学和学前教师暑期远程研修活动 6.组织学前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培训

7.组织中小学教师必读教育理论书目全员考核 8.组织全区分学段分学科引领培训活动

9.组织参加威海市第二届“四名工程”人选评选活动 10.组织参加全市骨干网管员培训 11.组织参加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赛 九月份

1.组织2010年毕业的教师(满三年)课堂教学能力达标 2.组织开展小学学科联片教研活动 3.整理招生资料

4.组织学前教师参加园本教研培训

5.组织参加威海市“游戏在幼儿园一日课程实施中运用与探索”观摩研讨会 6.组织参加威海市初中乡土教育研讨会

7.组织参加威海市中小学校校长特色学校主题培训活动 8.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申报威海市“十二五”滚动课题 9.组织参加威海市年度教育科研创新成果部分成果展示现场会 10.组织全区初中心理优质课评选 11.组织参加全市初中心理优质课评选

12.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讨会

13.迎接市“初中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视导及“质量下乡百校行”活动 14.组织参加省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开题会

15.组织参加威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 16.组织参加省幼儿教师综合基本功比赛 17.组织参加威海市小学科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

18.组织参加全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指导教师和裁判员培训;组织参加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班

19.组织参加威海市小学各学科网络教研课例打磨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第六届高区中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展示活动 2.对毕业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跟进式听课指导 3.组织参加威海市初中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培训研讨会 4.组织开展小学学科联片教研活动

5.组织参加威海市“十三大课题”年度优秀成果评选与交流活动 6.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评选活动

7.组织参加威海市“全纳理念下的小学优质化教学课题”成果展示会 8.组织参加威海市中小学歌唱教学研讨会 十二月份

1.做好全年工作总结,2014年工作计划 2.期末质量检测命题

3.配合区教育局做好教育督导工作

4.组织参加威海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评选活动 注:所有活动的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

年主要工作配档 第2篇

序号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工作事项

工作要求

责任单位

9月初

开展回头看

对前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看学习教育是否扎实、看查摆问题是否聚焦、看自我剖析是否深刻、看谈心交心是否充分、看开展批评是否认真、看边查边改是否见效,真正看出问题、找到差距。

各部门单位负责

9月初

集中学习教育

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组织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整改落实、简章立制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各部门单位负责

9月初

确定第二批

整改事项

在听取意见、查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出的突出问题,根据自身工作实际,确定各部门单位第二批整改事项。

各部门单位负责

序号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工作事项

工作要求

责任单位

9月10日前

制定领导班子

整改方案

各部门单位以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为基础,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领导班子整改方案。

要按照时间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改方案制定工作,9月10日前报区委各督导组、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区大班子整改方案要报省市赴**区联合督导组、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

各部门单位负责,区委各督导组审核把关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整改方案分别由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负责

9月10日前

制定专项

整治方案

对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的专项整治任务进行认真研究部署,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逐项抓好落实。

要按照时间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专项整治方案制定工作,9月10日前报区委各督导组、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区大班子专项整治方案要报省市赴**区联合督导组、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

各部门单位负责,区委各督导组审核把关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专项整治方案分别由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负责

9月10日前

制定领导班子

整改问题清单

针对领导班子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制定可操作、可监督、可检查的具体整改措施,针对整改措施逐一明确完成时间。

要按照时间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领导班子整改问题清单制定工作,9月10日前报区委各督导组、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区大班子整改问题清单要报省市赴**区联合督导组、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

各部门单位负责,区委各督导组审核把关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整改问题清单分别由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负责

序号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工作事项

工作要求

责任单位

9月10日前

制定制度

建设计划

对本部门本单位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制度建设计划,确保可操作、可执行、可监督、可问责。

要按照时间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制度建设计划制定工作,9月10日前报区委各督导组、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区大班子制度建设计划要报省市赴**区联合督导组、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

各部门单位负责,区委各督导组审核把关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制度建设计划分别由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负责

9月10日前

制定领导干部

个人整改措施

领导干部以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为基础,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制定个人整改措施,对群众提出的意见、个人查摆的问题、同志之间相互批评的意见、上级和督导组反馈的问题逐一回应。

要坚持个人亲自起草,按照时间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个人整改措施制定工作,9月10日前报区委各督导组、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其中,市管干部个人整改措施要报省市赴**区联合督导组、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

各部门单位负责,区委各督导组审核把关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措施分别由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负责

9月10日前

制定领导干部

个人整改问题清单

针对个人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列出领导干部个人整改问题清单,制定可操作、可监督、可检查的具体整改措施,针对整改措施逐一明确完成时间。

要坚持个人亲自起草,按照时间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个人整改问题清单制定工作,9月10日前报区委各督导组、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其中,市管干部个人整改问题清单要报省市赴**区联合督导组、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

各部门单位负责,区委各督导组审核把关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干部整改问题清单分别由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负责

序号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工作事项

工作要求

责任单位

9月15日前

对有关事项

进行公示

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要求,各镇(街道、开发区)制定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和班子成员个人整改问题清单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镇(街道、开发区)领导班子的重点整改事项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开;区直属机关单位制定领导班子的整改方案和班子成员的个人整改问题清单,并在本单位内部公示。

各部门单位负责,区委各督导组督促指导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及班子成员个人有关事项公示分别由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负责

9月15日前

指导基层党组织制定班子和班子成员整改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指导所属基层党组织以班子及班子成员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为基础,立足实际,制定班子和班子成员整改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各部门单位负责

抓好整改落实

2014年经济工作6大主要任务 第3篇

2014年经济工作的6大主要任务是: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加强源头规范, 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 严格政府举债程序。

◆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 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

◆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 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年主要工作配档 第4篇

保定畜牧水产局副局长刘学军首先对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运行2年来保定中华鳖和冷水鱼综合试验推广站创造的辉煌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广开思路,将团队工作做好,将推广工作促好。特别是各县的同志们对基层渔民的需求比较了解,多提宝贵意见,共同促进保定渔业的繁荣。

张耀红站长向大家介绍了团队年终考核情况。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重点分析了与其他站的差距,比如,石家庄的专利申报、宣传报道做得很突出;邯郸和承德的休闲渔业、城郊假日渔业经济基本培育;唐山的生态养殖(鱼菜共生)、南美白对虾养殖风生水起;衡水的鱼虾混养效果显著,宣传、推介跟进及时,这些都值得学习、借鉴。

最后张耀红站长分别对2015年产业体系、技术推广项目、疫病防治项目、病害测报工作进行了部署,大家对分工进行了讨论,根据修改意见对涉及的42项内容逐项分解到县、到人。团队成员及课题组成员纷纷表示马上进入角色,立即落实试验场地,制定实施方案,有信心再创佳绩。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存歧教授、市局渔业处袁贺英处长、渔政站周占江站长受邀到会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张耀红 保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071051)

依法治校配档表 第5篇

九月,学校组织专人走上街头,在新建中路设立宣传站点,开展法律法规宣传,采取悬挂标语、广播、展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十月,学校聘请“警官宣讲团”的楚云中教导员为全体同学作了题为《提高法制意识,做文明中学生》的专题报告,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教育。

十一月,举行“法律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学校在全体学生中举行了“法律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同学们积极参与,制作了1000余份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手抄报。

学习实践活动总配档表 第6篇

(一)恩城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配档表

(二)恩城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配档表

16-17一学期配档表 第7篇

配档表:

(一)9月10月

养成教育和爱国为主要内容

1、第一周

工作:班级领卫生工具,大扫除;学生制订本学期学习计划;班级制订本学期学习工作计划。

2、第二周

工作:开学典礼 ①“浓浓敬师意,款款爱师情!”(第32个教师节尊师活动9月10日),②“使用规范文明礼貌用语,保持良好仪表仪容”,③检查仪表仪容,检查学生穿校服,检查课间不文明现象。④班级礼仪训练,背诵班级礼仪导入词“修内涵、塑形象、努力学习;学礼仪、讲文明、从我做起。”

班会:①初一至初四年级主题班会“致敬,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尊师活动),②每个学生写新学期学习计划。

3、第三周

工作:①勿忘国耻,振兴中华(9月18日九一八事变)②倡议“创全国卫生城市” 活动(即衣着整洁、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生活俭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③检查初一至初四穿校服情况,检查迟到情况。④响应创卫生城倡议;各班级出一期以养成教育、创建卫生城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初二、一班献词。

班会:初一年级“当我迈进新校园时”(新生谈代表进校体会)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个人写21天行为规范达标养成好习惯计划。①初

一、初

二、初

三、初四年级“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创作”活动。②创卫生城主题班会。

4、第四周

工作:①布置全校新学期第一次文化建设创作。②创行为规范达标班。通知初一年级“创作优秀班徽、班歌、班级格言”活动。

班会:①落实教育处工作计划,②布置班级工作。

5、第五周

工作:①为中华腾飞而学习。②开展 “五提倡、五杜绝”(即提倡文明礼貌、提倡遵章守纪、提倡助人为乐、提倡勤奋学习、提倡艰苦朴素;杜绝吵嘴斗殴、杜绝乱涂乱抛、杜绝偷窃赌博、杜绝 1

看黄打牌、杜绝抽烟喝酒)③“国庆节” ④表彰行为规范优秀的班级。⑤检查仪表仪容。初二、二班献词。

班会:

初一年级主题班会“我在祖国怀抱里成长”(诗歌朗诵会)。初二年级“沿着历史的足迹前进”(参观历史古迹或博物馆)初三年级“路在我们脚下”(班级演讲比赛)初四年级“把困难踩在脚下”(学困生谈学习转优的体会)

6、第六周

工作:国庆长假(1——7日)①文化建设评比(初一年级班徽、班训、班级格言及班歌评比)。②评选21天养成好习惯个人。

班会:各班自拟班会主题。

7、第七周

工作:①做生活中的强者。②卫生委员经验交流会。③检查不文明现象。初二、三班献词

班会:

初一年级难忘啊!“黄金时代”(家长回忆中学生活)初二年级“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劳动模范报告)初三年级“不朽的英名壮丽的人生”(讲故事比赛)初四年级“怎样使你更聪明”(学习方法指导)

8、第八周

工作:①国旗常识。②学生会学习。③班长经验交流会。班会:各班自拟班会主题。初二、四班献词

9、第九周

工作:①考试五提倡、五杜绝。②学生会总结9月10月工作。③学生会经验交流会。

班会:各班自拟班会主题。

(二)11月关爱生命安全为主要内容

10、第十周

工作:①怎样培养健康情趣。②检查仪表仪容、检查迟到情况。③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④全校举行逃生演练活动。初二、五班献词

班会:各班自查不安全隐患。学习《安全常识》,班级制订安全月计划。

11、第十一周

工作:①期中考试动员。②检查违纪情况,③班级查找不安全隐患。

班会:请交警作交通法规报告。

12、第十二周期中考试

工作:(空)班会:(空)

13、第十三周

工作:①如何建立同学间真正的友谊。②检查仪表仪容、检查学校不安全隐患。初二、六班献词

班会:

初一年级“我和ABC交朋友”(英语学习),总结安全月工作。初二年级“伟大的时代召唤着青年”(家长与学生座谈),总结安全月工作。

初三年级“我将这样对待生活”(答辩),总结安全月工作。初四年级“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班级微型室内运动会),总结安全月工作。

(三)12月1月孝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

14、第十四周

工作:①小知识济宁的来源。②学会感恩(11月26日感恩节)。③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初三、一班献词

班会:各班主题班会学会感恩

15、第十五周

工作:①“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纪念”(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日)。②检查卫生死角,检查仪表仪容。初三、二班献词

班会:各班主题班会“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纪念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日),初一年级参观济宁博物馆。

16、第十六周

工作:①“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②找问题学生谈心。③各班表扬孝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好的学生。初三、三班献词

班会:

初一年级“欢快的十分钟”(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初二年级“在建设祖国的行列中”(访工厂青年突击队或农村青年专业户)

初三年级“笔下走龙蛇,丹青绘宏图”(书画作品比赛)“ 初四年级我向教师进一言”(与任课老师通信)

17、第十七周

工作:①当我遇到挫折怎样办。②“文娱委员经验交流会”。初三、四班献词

班会:各班自拟主题班会

18、第十八周

工作:①元旦来历。②孝亲故事。③象棋、跳棋比赛。初三、五班献词

班会:各班以“孝亲”为主题班会

19、第十九周

工作:①我们是敬老爱老好少年。②收集敬老爱老典型材料。③象棋、跳起比赛。初三、六班献词

班会:各班自拟主题。20、第二十周

工作:①一颗红心献祖国。②期末考试动员。③教育处表彰孝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好的优秀学生。

班会:

初一年级“学海初航品甘苦”(学习心得交流)初二年级“十四岁,新的高度”(14岁集体生日庆典)初三年级“高歌新生活立志献四化”(看画赛歌)初四年级“警钟在这里长鸣”(模拟法庭辩论)

21、第二十一周期末考试

工作:检查各班级填写综合素质档案,班主任交工作总结,评五好学生(25%)、优干(2名)、进步生(3名)文明生(3名)等。

教育处

年主要工作配档 第8篇

“三大目标”为:(1)实现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新增长。(2)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有新改善。(3)贫困农户和移民家庭自我发展能力有新提高。

“四个重点”为:(1)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2)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移民集中安置区为重点。(3)以农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重点。(4)以扶贫和移民“民生工程”为重点。

“五个创新”为:(1)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开发、移民扶持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路子。(2)积极探索创新贫困地区、移民安置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相结合的路子。(3)积极探索创新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社会救助有效衔接的路子。(4)积极探索创新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路子。(5)积极探索创新公共项目资金使用成效与进一步构筑严密高效监管体系相结合的路子。

2013年教育督导主要工作任务 第9篇

一、继续做好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工作,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从今年起,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决定每年的10至11月完成对当年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抽查工作。为此,请各县(市、区)根据建设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务于2013年8月31日前,完成今年全市创建9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任务。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于上半年对今年申报的标准化合格学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过程性督导检查,2013年9月1日至9月30日进行终结性评估验收,对于当年不能完成的要转至下年。今年还要对2012年评估认定的标准化合格学校所提出的整改问题进行复查。

按省文件要求,今年还要对全市2009年首批验收认定的13所标准化学校(认定三年以上)进行“回头看”复检。按照省里要求,“如整改不明显、不彻底、不扩展,甚至降至标准化标准以下的,各级督导部门有权按照评估机制的职能,实施降等或取消标准化建设合格资格”。市教育督导室已经下发了复检文件。

结合对标准化学校的督评,今年继续开展省级一类学校评估验收工作。

二、继续开展全市公办幼儿园建设等项工作的专项督导

2013年是实施国家学前教育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今年上半年市教育督导室要对全市公办园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过程性督导,年末将进行终结性督评,同时还要对幼儿园内涵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督导。根据督评结果,对于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今年还要配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对职业教育、学校体卫艺、特殊教育工作等专项督导检查。

三、继续对三级课程开设和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阶段终结性督导评估

建立与实施中小学三级课程开设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督导评估机制,现已连续进行了两年。今年要以农村中小学为督评重点,对三级课程开设及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阶段终结性专项督导评估。通过督评,全面促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开齐开全开足三级课程。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督导评估结果,评选表彰新课程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校本课程开发与开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继续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奖励工作

按照《黑河市教育质量评价奖励办法(试行)》,今年将进行2012至2013学年度以全市普通高中为重点的,涵括标准化学校、省级一类学校、市级以上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规模独立幼儿园等类别的第三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奖励工作,8月份完成。

五、继续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提高督学效益

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督导责任区建设工作,认真实施省、市及本地的督学责任区制度及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督学责任区机制,进一步发挥教育督导在学校工作中的监督保障作用。一是要科学划分督学责任区,明确责任区督学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规范责任区督学的工作流程;二是要加强督学队伍专业化建设,配强配足政治、业务素质高的督学人员;三是要加强督导责任区的工作考核和评价,提高督导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要为督导责任区开展工作提供组织和财力保障,保障其工作条件。督学责任区每年要选择几个重点督导内容,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定期和随访督查,并抓好督导结果的运用,促进中小学健康发展。

六、加强教育督导机制建设,提高督导工作效益

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和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充分发挥督导作用。一是今年各县(市、区)要在探索实施教育督导“三独立”方面有突破,即建立和完善独立机构编制和人员、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独立预算教育督导经费及管理。二是要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按照《条例》规定,教育督导机构实施督导工作需“成立督导小组,督导小组由3名以上督学组成”。为此,各地要配强配齐专职督学队伍,真正把热爱督导事业的教育名家、学科专家、教育管理和教育督导的行家里手引入到督学队伍中来。同时,强化督学人员培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三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在督学职级、办公条件、工作经费、公务用车等方面给予教育督导必要的待遇和支持,确保教育督导工作顺利开展。

中心组学习规划及配档表 第10篇

按照上级党委“三创五争”创先争优考核办法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特制等本学习规划。

一、学习组织。

由支部书记负责审定学习计划、主持集中学习交流,督促、检查、落实学习内容,支部书记因故不能参加学习时可委托区长或支部委员组织学习。

二、学习内容。

一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区队班子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二是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区队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是学xxx省、集团公司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培养区队班子分析和人情当前我矿面临的各种新形势的能力。

四是学习集团公司“天地人和”企业文化精神,努力提高区队班子工作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学习形式。

学习形式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组织调研、交流经验等形式进行。以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为主。个人自学按照统一布置的学习内容和必读篇目分专题进行自学,并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撰写自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交流发言材料和学习总结。集中学习由支部书记根据年初计划和各个时期的需要确定学习内容和形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

四、时间安排。

自学时间全年在30天以上。每月组织两次集中学习讨论,每次集中学习讨论时间不少于2小时,全年集中学习时间在24天以上。

五、考试安排:

为提高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支部将采取“以考促学”的方式,本着切实服务区队安全生产的原则,确保学习效果。

(一)考试人员范围:

区队班子成员、技术员、工班长、质量验收员。

(二)考试内容范围:

1、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集团公司以及矿一系列会议精神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

2、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

3、区队管理制度。

(三)考试时间安排:

每周四上午9:30分在区队学习室,采取闭卷考试。

(四)考试要求:

1、所有参考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缺考,缺考一次罚款50元,不及格罚款50元。

2、为确保考试效果,奖优罚劣。对取得前三名的同志按照奖励100元、50元、30元。对后三名按照罚款30元、50元、100元。

学习要求

1、区队班子全体成员要提高对理论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认真落实学习计划,自觉完成自学任务,积极参加集中学习。每次学习要实行考勤制度,凡不能按时参加学习的,须事先向主持会议的领导请假,并在事后自觉补课。

2、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习理论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公司和矿党政的重大决策,解决构建和谐矿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跟当前的安全生产结合起来。学习要有针对性,注重提高学习效果。

3、区队主要领导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要认真指导和督促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

4、集中学习按照矿和区队提供学习的资料,学习资料由技术组负责提供,区队班子学习时要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好心得体会。

年主要工作配档 第11篇

工作思路:构筑“五·三”,工作新格局

1、提高三个新认识。即:(1)在贯彻落实扶贫和移民政策怎么想上有新认识;(2)在努力提高扶贫和移民工作水平怎么办上有新认识;(3)在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民生怎么干上有新认识。

2、完善三个新机制。即:(1)强化专项政策扶持、行业部门支持、社会力量帮扶新格局;(2)健全扶贫和移民工作绩效考评、监督管理和工作考核新机制;(3)加快扶贫和移民工作法制化进程。

3、掀起三个新高潮。即:(1)掀起舆论宣传新高潮;(2)掀起政策培训新高潮;(3)掀起深入调研新高潮。

4、树立三个新形象。即:(1)在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扶贫和移民干部队伍上树立新形象;(2)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上树立新形象;(3)在坚持廉洁自律、反腐倡廉上树立新形象。

5、开创三个新局面。即:(1)开创推进新阶段扶贫和移民工作科学发展新局面;(2)开创落实新阶段扶贫和移民惠民政策新局面;(3)开创促进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新局面。

主要任务:

一、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1、打响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攻坚战。2、打响加快贫困地区“三农”发展攻坚战。3、打响扶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攻坚战。4、打响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攻坚战。5、打响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攻坚战

二、水库移民工作任务。

1、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2、推进移民后扶资金使用探索创新。3、提高移民示范村建设水平。4、做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5、加大三峡移民扶持力度。6、稳妥开展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7、扎实做好移民稳定工作。

三、自身建设工作任务。

年主要工作配档 第12篇

针对这八项任务,结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知识点,笔者进行了以下理论思考:

一、经济学思考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2008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2008年的八项经济工作任务中,“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这些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们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2008年经济工作的任务二中“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创新‘三农工作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这些要求正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四)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经济常识》第四课提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供给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任何时候都应把粮食生产抓得很紧很紧”。在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二中提到:“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发挥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力争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的重视。

(五)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三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必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体现了以上观点。

(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四中“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迎难而上,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体现了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平等互利的原则

根据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七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要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个任务的提出恰恰体现了上述观点。

二、哲学思考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具有特殊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08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形势提出的,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有利于完成2008年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008年经济工作第五项任务指出:“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要按照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一内容体现了上述哲学观点。

(二)联系的观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二中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任务之五中“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以及任务之六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也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

(三)发展的观点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六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改革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各方面体制创新”,任务之七中提出的“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都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四)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善于抓主要矛盾。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一中提出的“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任务之二中提出的“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任务之八中提出的“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对各类民生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扎实加以解决”,以上表述都体现了这一观点。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一“继续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优化支出结构”,任务之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之七“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开放结构、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都体现了这一道理。

(六)内外因的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应该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强调了内因的作用,任务之七“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则强调了外因的作用。

三、政治学思考

(一)我国的国家职能

我国的国家职能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并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2008年经济工作八大任务的提出,表明我国在行使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等对内职能和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对外职能,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二)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

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2008年的经济工作任务之二“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和任务之八“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体现了这一原则。

(三)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方式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方式有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党的政治领导方式。

(四)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中央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提出“做好‘三农工作,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体现了上述观点。

(五)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三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正是我国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表现。

(六)我国的外交政策

年主要工作配档 第13篇

(1)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优化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环境。

高质量完成“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园区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及13个专业子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组织调度, 抓好煤电油气运生产要素保障工作, 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确保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平稳安全运行。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和运作机制, 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入园发展。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 技术中心企业新产品销售比率力争达到36%以上。抓好优惠和减负政策落实, 扩大增值税转型政策、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的覆盖面, 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浪潮科技园、重汽配套项目等95个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抓好52项过亿元项目的投产达产工作。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突出抓好新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 力争尽快形成规模。做大做强交通装备、机械装备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 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延伸产业链条, 三大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力争超过60%。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伐, 以冶金、石化、食品、建材等产业为重点, 进一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全力争取工信部“中国软件名城”挂牌, 并以此为新起点, 规划实施“中国软件名城”二期工程建设, 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再上新台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推进三大物流园区和四个物流中心建设, 加大物流品牌和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3)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大力推进光纤主干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和城市无线宽带网建设, 建立完善信息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抓好无线电行业监管工作, 提升城市通信保障能力。深入实施“数字泉城”工程,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社会事业信息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健全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突出抓好省级两化融合试验示范区建设, 以交通装备、机械制造、建材、冶金、电力等10大行业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点 (企业) 、线 (行业) 、面 (区域) ”两化融合推进模式和机制, 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决策、研发创新信息化应用水平。

(4) 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 搭建中小企业服务支撑平台,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网工程, 提升中小企社会化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研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以科技型、农产品加工型、配套服务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重点, 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进行扶持,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引导中小企业入园进区集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 拓宽中小企业和微创企业融资渠道。

(5) 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强化源头控制, 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验收工作, 大力推进结构节能。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培育节能服务市场,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集中抓好钢铁、水泥、电力、化工等行业以及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耗,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 加快减量化、再制造、资源化、新资源和环保产业等循环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加快清洁生产项目实施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 建立健全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公报制度, 加强考核与监管, 推进依法节能。强化宣传培训, 以“九大行动十创建”和“齐鲁资源节约行”为抓手, 推进全社会节能行动, 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三条主线。

改造提升制造业。坚持改造存量、优化增量、提高技术含量,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品牌经济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围绕5个新兴产业17个重点领域, 协调推动16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定向招商力度, 引进和培育一批产品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和骨干企业, 逐步成为支撑工业的新生力量。

提高信息化水平。抓住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和“三网融合”试点机遇, 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融合渗透, 突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 提高工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2) 六项措施。

抓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抓好“四个一批”工程:抓好一批自主创新型大企业, 支持建立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 实施1000项技术创新项目, 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抓好一批投资1000万元技改项目, 重建和规范技术改造管理体系, 出台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50%以上;抓好一批标志性产品培育, 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等标志性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工业设计机构, 扶持30项设计创新成果产业化, 举办工业设计大奖赛, 提高工业设计水平。

大力推进工业定向招商。加强定向招商, 瞄准世界500强、123户央企和国内外科研大院大所, 开展央企定向招商, 争取在我市进行生产力产业布局, 力争年内100个定向招商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定向招商项目, 建立项目档案, 实施定期调度和成效评估。突出抓好项目建设, 产业振兴项目不少于300项, 年内100个产业振兴项目竣工投产。

加快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立足搬迁企业升级改造、腾出地开发和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片区开发为主要推进形式, 推动化工企业和大企业搬迁, 年内新启动15户企业搬迁;推进董家口等6个工业功能区建设, 研究制定全市工业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工业项目用地管理办法, 统筹新增工业用地计划和项目用地管理, 规划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 组织认定15个市级产业集聚区。

着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深入贯彻改善中小企业环境和鼓励小企业创业创新“双20条”, 开展“送政策进万企”和小企业评议政府部门活动;抓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项目, 三年培育100户标杆企业, 推广应用1000项新技术, 创造1000种“专精特新”产品;完善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功能, 力争40多家知名担保、创投、财务顾问等机构入驻, 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12区市全面完成平台建设, 培育专业化示范平台30家。

创新推进“三网融合”试点。搭建三网融合主要业务支撑与管控平台, 完成市区重点区域网络升级改造, 实现广电与电信运营企业双向接入;推进12大领域的无线应用, 加快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加强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 推广嵌入式软件发展模式;发布实施《青岛市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1~2015) 》, 推进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

科学调控经济运行。加大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监测力度, 加强企业融资协调服务,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统借统还平台建设, 拓展过桥资金等融资渠道;制定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培训100名企业家、500名中高层管理者和1000名创业者;深化“工商联手拓市场”行动, 推动时装周向品牌展示、产品展销、技术对接等综合平台转型, 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青岛制造”展销平台;强化煤电油保障, 做好大企业直通车服务,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着力抓好经济运行。

加强运行分析和预警预测。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全过程的跟踪分析, 加大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测力度。同时, 继续抓好对百强企业、高耗能企业、亏损企业和百项重点项目的调度分析。

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召开银企对接会, 加大金融信贷政策宣传力度, 加快企业信用评估及担保、再担保体系建设, 切实解决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困难。

千方百计缓解要素制约。对煤炭、原油、天然气、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定期调度, 搞好分析预测, 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 着力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分类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全力支持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和机电装备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引导企业发挥新兴产业引领作用, 加大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

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在生物医药、先进陶瓷、功能玻璃等部分特色产业领域打造国家、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3) 着力抓好技术改造。

实施“技术改造行动计划”。研究出台《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和《淄博市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进一步加强对技改工作的扶持和管理。

加快提升技术标准和工艺装备水平。鼓励企业用好国家增值税转型、首 (台) 套等政策。抓好“五年1500亿”技改计划, 2011年力争完成企业技术改造投资600亿元以上。

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对百项重点工业项目的管理进行调整优化, 整合政策资源, 集中力量, 重点扶持。同时, 加强重点项目策划, 力争更多的关键项目、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财政扶持范围。

抓好产业链发展。从企业及产品本身出发, 进行产业链条研究、筛选、打造。2011年重点围绕超级电容电池、磁悬浮电机、地源热泵、导电膜玻璃等一系列产业链开展工作。

(4) 着力抓好自主创新。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 培植、提升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 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比达到3%以上, 省级达到5%以上, 国家级达到6%以上。

集中突破一批对产业发展关联性强、带动性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核心和配套技术。重点抓好鲁泰纺织“超高支纯棉面料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唐骏欧铃“汽车用稀土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流稳压技术”等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建设。

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加强与同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解放军二十九基地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抓好我市电机企业与北航在大功率磁悬浮电动机、我市与周国泰院士在超级电容电池等方面的合作。

(5) 着力抓好节能降耗。

扎实抓好管理节能。严格执行新增能源消费总量预告预警和调控制度, 区县能源消费总量预警控制告知制度, 控制能耗总量。

积极推进结构节能。出台电力、化工、冶金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意见, 认真落实铸造行业节能减排意见。

继续抓好技术节能。继续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和“三个节能30项”。加快淘汰改造落后电动机、锅炉、工业炉窑、风机、泵等高耗能设备。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做好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纺织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为转方式、调结构腾出空间。

有序引导产业转移。建立完善淘汰落后与产业转移联动机制。重点抓好石嘴山万亩工业园的建设, 加快推进产业梯次转移进程。

(6) 着力抓好“两化”融合。

全力推进《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的落实。进一步加大两化融合的力度, 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2011年在化工、医药、陶瓷、机械等重点行业中扶持30个信息化改造项目。

推进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扶持和培育企业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编制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推荐目录, 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计划及推广方案。2011年重点扶持5家示范企业。

抓好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大力应用企业资源计划 (ERP) 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 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同时, 把握好“物联网”的发展机遇, 推进射频识别 (RFID) 在物流、防伪、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7) 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制定出台工业设计发展指导意见, 鼓励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依托淄博研发与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建设, 吸引工业设计创意领军人物和团队, 形成我市工业设计聚集地, 建立起集创新成果、设计中心和产业聚集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力争2011年, 建成3家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功能聚集区。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以张店区为物流主体核心区, 发展4个物流园区、5个物流中心的综合物流配套体系。重点抓好汇丰物流工程、山东贝尔华韵医药物流园、淄博保税物流中心、正本物流储运等项目的建设, 打造全国知名的物流“旱码头”。

抓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实施主辅业分离, 引导集团企业内部的技术中心、研究所 (院) 分离发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研发等业务。同时积极吸引国字号、省字号的研发机构来我市落户或建立分支机构, 促进我市整体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产业聚集。

(8) 着力抓好行业龙头企业发展。

实施扶优扶强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培育我市大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 制定相应政策, 集中优势资源和发展要素, 着力培育地域和行业标志性企业。

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设立“淄博市企业管理奖”, 制定出台《淄博市企业管理奖管理办法》, 对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及企业经营管理者适时进行表彰。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抓好现场管理为突破口, 积极引进、推广六西格玛管理、6S现场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开展“创建淄博市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活动, 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协作配套, 不断延伸产业链, 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 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促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枣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提升产业层次, 努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

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 调整存量。拉长煤化工产业链, 发展专业化数控机床制造基地, 进一步提升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化增量。首先在新型电池、玻璃深加工、高性能纤维、高效照明材料等行业上有所突破。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激活变量。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 加快新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数据库,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新信息技术应用投入, 努力促进“两化融合”。

(2) 加大企业管理力度, 努力在企业集团和企业集群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实施重点企业集团“6635”工程, 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 组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努力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拓宽融资渠道, 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创新管理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从规模扩张向品牌建设和质量效益提升转型。

(3) 继续抓好节能降耗, 努力在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进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 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积极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加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发, 促进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 以节能重点工程项目和示范技术带动节能目标完成;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 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减排, 完善能源管理体系, 确保节能目标的完成。

(4) 加强综合协调, 努力在经济运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抓好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新增长点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 高度关注企业资金链条、煤电油运和大宗原材料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 协调电力生产稳定增长和电网安全运行, 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引导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和营销力度, 开拓省外、国外市场份额,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东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强化结构调整, 着力在高端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落实好工业调整振兴意见,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四个一工程”实施, 加大技改投入, 加快产业产品转型升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通过产业招商、传统企业转型、小企业培育, 发展高端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光伏产业四个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

(2) 强化项目建设, 着力在增量提质上取得新突破。

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 在工业技改、技术创新、节能、两化融合、物流、中小企业等方面各筛选10个重点项目, 重点调度, 实施直通车服务。抓好总投资799亿元的107个亿元以上新上项目, 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入550亿元。拓宽融资渠道, 组织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 抓好已进入上市程序的7家企业的境内外上市工作, 争取3家以上企业上市。

(3) 强化科技创新, 着力在创新驱动上取得新突破。

组织开展技术中心建设年活动, 实施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积极争取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和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专项, 争取省级技术中心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落实好《关于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 重点打造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行业技术中心三个平台。

(4) 强化节能降耗, 着力在绿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制定“十二五”节能任务分解规划, 严格目标责任管理, 加强统计监测和督查考核。加快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 突出抓好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的重大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完善石油化工、造纸等8大产业链条, 加快推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 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 争取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节能技术改造的项目占到全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10%以上。

(5) 强化企业管理, 着力在大企业带动上取得新突破。

抓好50家重点工业企业扶持, 评选十大功勋企业, 支持企业开展兼并联合重组。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650家。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四项计划,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 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推广全省首批橡胶轮胎产业集群的经验, 加强政策扶持, 深入培育六大产业集群。深化企业管理创新年活动, 全面推进30户重点调度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开展校企合作, 订单式培养特需专业人才。

(6) 强化两化融合, 着力在一体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等环节和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 深入开展融合示范。大力发展新型电力电子产业, 建设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产业基地。扎实推进无线城市、农村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 加快与国家卫星导航信息服务中心合作, 重点推进东营北斗卫星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 培育卫星产业集群。

(7) 强化监测调度, 着力在运行保障上取得新突破。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 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快速反应协调机制, 抓好经济工作督查, 组织好工业生产。强化煤电运综合平衡和调控, 抓好成品油市场治理,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 筹备好石油装备、轮胎等大型展会, 开展工业企业 “四个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和办事机构。下大力气治理涉企“三乱”和公路“三乱”,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烟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突出结构调整, 提升产业集聚优势。

调整产业结构。在提升壮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等支柱产业的同时,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

调整企业结构。重点实施以做强20户领军企业、做大50户重点企业、培优100户成长性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抓大培优工程, 力争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30户以上, 其中过百亿企业13户。

调整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汽车、船舶、食品、黄金、聚氨酯、新型铝材、核电、葡萄酒、特种化纤、电子通讯10大产业链条, 力争2011年过千亿元产业链达到3个以上, 到2015年过千亿元产业链达到6个以上。

(2) 突出项目投入, 提升企业规模实力。

狠抓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按技改项目生产性设备投资给予贴息补助, 单个项目补助最高1000万元, 扎实推进技改项目建设。

狠抓特色工业园区。充分发挥特色园区对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聚集优势, 加快推进万华、张裕、东岳汽车等工业园区项目的实施和生物、航空航天等高端园区规划建设, 力争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产业等产业高端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狠抓技术创新项目。突出抓好10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2011年力争再创建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研制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80个。

(3) 突出信息化建设,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深入开展电子政务应用。突出抓好“中国烟台”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数据中心建设, 争取门户网站在全国地级城市排名进入前25位。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以建设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为契机, 重点推进“4151”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即建设4个示范县 (市区) 、100个示范企业、50家示范中心和10项示范工程。

启动投资25亿元的“无线城市”试点工程。“无线城市”建设工作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扎实推进便民服务工程。继续扩大市民卡服务功能,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息亭、社区信息服务网站等信息服务平台, 年内争取发卡量达到15万张。

(4) 突出节能降耗, 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调控总量、限制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 进一步加强执法和考核, 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管理, 全力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改造项目, 力争11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24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降低率达到80%以上, 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5) 突出调控服务,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协调。重点搞好对100户重点企业、20种大宗原材料和30种重点产品的监测分析, 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保障生产要素供应, 确保电煤储备15天以上。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经贸展洽活动, 鼓励有条件企业并购国外品牌、营销网络。筹备建设烟台网上工业展览馆, 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高起点编制烟台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启动建设西港区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制定实施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在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减免规费、优先安排土地供应、建设信息平台等方面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推动物流业加快发展。

强化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系统总结推广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管理模式, 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实施“百千万经管人才创富工程” (“十二五”期间, 引进培养100名优秀企业家, 1000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10000名新型创业者) ,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驾驭能力强、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和创业激情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潍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1年在工作着力点上, 着力把握好“一个目标”、“三个突破”、“六个关键”、“三个支撑”。

“一个目标”:力争各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个突破”: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新突破。几大传统支柱产业中, 机械装备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配套能力和机电液一体化水平;纺织服装业尽快突破高档服装面料织造、后整理技术和品牌;食品加工业重点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造纸包装业在现有能力基础上, 差异化发展,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化学产业以石化盐化一体化为突破口, 加快发展精细化工, 进一步发展高分子等新型化工原材料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实现新突破。以汽车整车制造、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等15个优势高新技术行业业为重点, 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传统产业高新化改造、园区带动等关键措施, 加快产业集群和规模膨胀, 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依托现有新兴产业基础和优势, 重点抓好孚日光伏科技、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歌尔声学LED背光模组产业化等新能源、新信息项目, 尽快形成新能源汽车、新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链条。力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实现新突破。以汽车、装备、石化、特钢、新能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八个产业为重点, 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 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竞争力, 打造千亿级产业链条或产业集群, 培育千亿级企业集团。抓住我市列入“三区”规划的重大机遇, 以北部沿海地区为重点, 全力抓好潍柴滨海船舶动力产业园等总投资555亿元的190个重点在建项目, 积极创造条件, 尽快开工建设海化集团石化盐化一体化总投资734亿元的18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 推动工业重心北移。在抓好企业本土发展壮大的同时,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市场、资源富集的地区发展。

“六个关键”:

工业投入。把投资的重点放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搞好“两化”深度融合等关键领域。在全力抓好结转续建的总投资1359亿元的610个项目建设的同时, 落实好新开工项目, 全年力争完成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 其中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85%左右。

自主创新。全年争取完成技术开发费投入75亿元, 增长15%, 争取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350项,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以上, 争取建成3家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打造3个工业设计创新品牌, 工业设计新产品投产率达到85%以上。

节能降耗。进一步完善重大耗能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和高耗能项目等量淘汰制度, 严控新上“两高”项目。大力推广节能技术, 深入开展“对标降耗”活动。加快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升级步伐, 推进短流程铸造、电机变频改造、太阳能光热、地源热泵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

企业改革管理。做好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确保试点企业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加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及六西格玛精细化管理培训力度, 力争全市推行六西格玛的企业达到500户。

市场开拓。抓住“十二五”期间国家延续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 发挥我市工业品销售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的优势, 着力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文章, 促进工商联手, 开拓城乡市场。重点组织好2011 (齐鲁) 印刷包装技术展览会和中国 (山东) 名优食品展示交易会, 争取将以上两个展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名牌展会。

经济运行调控。加快全市工业企业调度分析系统的建设, 将调度范围扩大到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 使调度量占到总量的80%以上。加快工业经济运行预警系统的工程建设, 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的适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根据国家、省安排部署, 制定并分解落实好我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加大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

“三个支撑”:

生产要素支撑。用足用好国家、省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 做好项目提炼、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争取融资额达到12亿元以上。调整工业用地结构, 按照项目投资强度、实现税收以及低碳、环保等指标确定供地数量和土地优惠幅度;鼓励园区、企业建造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 向空中要土地, 对重大项目用地实行点对点的支持。

人才支撑。以素质提升为目标, 分层分类系统展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工作, 对全市工业100强企业和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50000余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开展“全覆盖”式轮训;全面推行企业培训师、管理咨询师培训认证, 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鸢都学者”建设工程的实施, 大力培育以创新型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一流创新团队。加快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引进产业发展短缺、急需人才和自带资金来潍创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对现有人才提供更多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事业发展的机会, 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信息化支撑。按照“数字潍坊”统一规划, 充分利用全市统一的“数字潍坊”城域网、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等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智慧潍坊政府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监测系统”、 “居民卡服务便民工程”、“无线城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等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 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充分利用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有利契机, 集中在打造先进制造业、构建数字农业、提升现代服务业、促进节能环保等方面实现两化融合新的突破, 重点实施龙头企业信息化示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电子商务推广、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公共服务支撑等“六大工程”, 推进信息化在各行业的渗透融合, 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

济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在深入推进工业调整振兴, 完善落实“十二五”制造业规划的基础上, 制定传统产业“十二五”改造提升计划, 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力争五年内, 煤化工、食品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纺织服装、造纸超过800亿元、建材等其它行业均过500亿元。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 2011年技改投资达到500亿元。着力打造一批传统产业“大”园区, 引导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

培植壮大新兴产业, 增强低碳发展竞争力。突出规划引领, 制定出台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重点细化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四个单项产业发展规划, 凝练生成一批重大项目, 集聚优势资源加快推进。突出政策扶持,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 建设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公司, 放大“台联电”效应, 集聚社会资金进入新兴产业领域。突出重点领域, 依托台联电、润峰科技、英克莱等企业既有技术优势和产业配套基础, 完善LED、光伏两大产业链条, 突破电动汽车整车的开发和引进, 着力打造台联电科技园、微山新能源产业基地、嘉祥光电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新兴产业集聚区。

突出重大项目建设, 增强跨越发展驱动力。抓好项目开工。对列入省、市规划但尚未开工建设的689个调整振兴项目, 逐项排查分析, 积极协调推进。抓好在建项目。重点抓好国家、省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台联电70MW薄膜电池、润峰2亿安时锂离子电池、意可曼7.5万吨高分子材料、英特力光通信工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大项目, 加紧实施太阳纸业30万吨高松厚纯质纸、华勤300万套摩托车子午胎、小松制作所动力总成、山推股份2万台推土机扩能、“如意纺”产业化示范等一批扩能改造大项目。抓好项目凝练。指导组织企业凝练规划一批体现低碳特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库。抓好项目服务。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保、分类管理、专班跟进、零讯通报等制度。组织力量包装一批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大项目, 积极对接、争取挤入国家、省资金扶持计划。

着力抓好自主创新, 增强科学发展内生力。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 引领和带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的提升。召开全市工业设计大会, 筛选实施20个重点工业设计创新项目, 重点培育10个工业设计优秀产品, 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工业设计中心。制定《“十二五”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计划》, 组织开展光伏、LED、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 引导企业紧盯行业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 抓好创新项目的遴选和储备, 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资源, 集中力量实施推进。

持续深化节能降耗, 增强绿色发展推动力。按照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 科学合理确定“十二五”、2011年节能目标, 并制定落后产能淘汰计划, 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继续实行节能“双目标”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加大节能执法和宣传力度, 强化节能评估审查, 广泛开展能源审计和用能定额管理, 用好惩罚性差别电价和超标准耗能加价政策。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重点实施好10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出台“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完善提升既有的8个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5个循环经济产业链。

大力培育强企群体, 增强产业发展带动力。实施制造业“3481”强企方阵工程, 力争5年内, 培植3家销售收入过500亿元“旗舰”企业、4家过200亿元“领军”企业、8家过100亿元“龙头”企业、100家过10亿元“骨干”企业。研究出台《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制定并实施企业成长“双50”计划, 重点培育50家传统产业企业、50家新兴产业企业, 力争太阳纸业销售收入过300亿元、华勤集团过200亿元, 润峰集团过100亿元。巩固和扩大中国矿山机械博览会、济宁食品上海推广周等品牌展销活动影响力,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海内外专业性展览和展销活动, 拓展市场空间。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六西格玛”精细化管理, 集中力量培育30家“管理创新样板企业”。鼓励大企业通过“联强、联外、联高”膨胀规模实力。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 增强转型发展助推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优选培育20家信息化改造先导示范企业, 着力打造高新区装备制造、邹城煤矿管理、兖州造纸、梁山专用车、任城物流和中区服务业六个两化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城市一卡通”、“三网融合”等重点工程建设, 打造特色软件园区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教卫生、安全生产、社区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增强经济运行保障力。建立定期信息发布制度, 及时跟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向、国内外市场变化、大宗原材物料价格趋势等情况, 指导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超前应对。完善“上联横扩下延”调度体系, 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 及时掌控和化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制约问题。进一步完善煤电油运供需协调机制, 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大企业和物流园区, 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和运行保障能力。

泰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1年,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 把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 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转变;由“两高一资”产业为主向节能环保产业引领发展转变;由重化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转变。

在工作抓手上, 继续抓好“四个一百”项目, 使“四大工程”落到实处。尽快调度落实2011年重点抓的100个重点企业, 100个技改项目, 100个技术创新项目, 100个节能、管理、质量奖项目。在目标摆布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要达到13%以上, 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增幅要达到15%以上。

(1) 抓项目。

实行委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 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一个科室, 具体联系一个重点项目, 帮助企业开展立项、土地、环评、安评、能评以及上报审批等工作,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 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各级财政支持的盘子。加强政银企联谊, 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 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努力搞好项目储备, 重点围绕发展高端高质高效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筛选、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纳税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

(2) 抓创新。

重点抓好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企业培植、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联合、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重点工作, 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培植100家创新型企业。

(3) 抓企业。

推动企业大力实施管理创新、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帮助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推动企业由大变强。大力实施“双百”企业培植工程, 重点策划、扶持、培植1家千亿企业, 20家百亿企业, 打造一批百年企业。

(4) 抓产品。

把品牌建设紧紧抓在手上, 高起点培育品牌, 高水平创造品牌, 高速度发展品牌, 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泰安制造”向“泰安创造”转变。紧紧围绕主导产业, 积极为企业申报产品研发专项支持资金, 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 争取在产品开发上实现大突破。

(5) 抓节能。

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工作的经验教训, 从战略高度审视、策划好“十二五”期间的工作, 做到科学确定目标任务;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把节能降耗工作转向更加依靠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在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同时,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威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创新体系。重点推进创新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行业技术中心和行业设计中心建设, 全年新增市级以上技术中心6家, 其中省级技术中心3家。

积极推进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交流合作长效机制, 提高企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大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组织企业参加山东省产学研20周年成果展, 争取签订一批新项目。

实施“千项技术创新工程”。抓好功能性船舶开发与设计、大型多功能数控机床、基于3.5G的WIMAX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全年开发新产品1400项以上;四是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实施标准化战略, 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及国际标准的制定。引导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创新成果, 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中心, 创建一批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2) 以结构升级为主攻方向, 打造高端产业体系。

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全年在建项目达到800项, 年内完成投资460亿元。重点推进三角集团工业新区一期工程、威海船厂整体搬迁扩建工程、华东数控核电风电重型设备等一批重大结构调整项目;大力推进威高集团血液透析机及骨科材料、山东新北洋专用打印机及相关产品、山东华力电机集团风力发电机、山东威达集团船用压载水净化设备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山东华鹏高档玻璃包装器皿、山东万得集团高档家纺面料等一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聚散地建设。抓好地毯、家纺、海产品3个产业集散基地试点, 逐步启动渔具、医疗器械产业集散地建设,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由“加工基地型”向“产业聚散型”转变, 形成一批立足威海、覆盖全国、辐射海外的产业集群。

(3) 以节能降耗为重要着力点,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逐步完善考评机制。明确“十二五”节能目标, 逐级分解落实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进一步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调整, 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 积极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工作。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重点推广威海锅炉厂等22项节能技术产品;以广泰环保、海王旋流器、桑尼斯太阳能等为依托,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争取创建1-2处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积极推进节能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三角集团、蓝星玻璃等3个光电项目和荣成锻压机床振动时效代替热时效节能改造、山东华力超高效电机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改造和高效节能产品产业化项目。

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以旧轮胎翻新为重点, 推动再制造业发展;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和管理, 抓好荣成泰祥食品、山东威达机械等1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加强节能执法监察监测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监察执法行动, 完成20家以上企业的能源审计。

(4) 以两化融合为战略导向,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全力推进软件服务业发展。以6个国家和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 加强与武汉、大连等地区的交流合作, 吸引更多电子信息项目落户威海;抓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双软”认证工作, 进一步壮大软件服务业。

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认真开展“企业信息化助推年”活动, 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力争使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企业占制造业企业的比例达到75%以上。

抓好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文登南海新区“云计算和虚拟化科技园”项目、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RFID读写设备研制、威海新佳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IGBT模块等重点项目的协调调度和服务, 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信息化项目。

(5) 以信息化建设为重要引擎, 加快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进程。

完善信息化考评机制。加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立信息化规划执行调度跟踪制度, 加强信息化工作专项考核。

加快信息化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市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城市管理资源, 加快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

建立无线城市和物联网推进机制。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探索无线城市和物联网建设新模式, 努力争取通信运营商进行基础网络和部分基础平台的投入和建设, 打造无线城市和物联网新兴产业链。

加强信息安全和通讯保障应急管理。抓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做好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通讯保障。

(6) 以管理创新为重要抓手, 切实做好行业和企业管理工作。

加强对重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研究制订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并抓好组织实施;抓好重点行业及产品的质量安全及行业准入工作。

抓好安全生产和禁化武履约工作。配合市安监局抓好食品、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及未改制企业的安全生产;积极开展禁化武履约工作, 随时准备迎接国际组织的核查。

深入开展管理增效活动。加快现代管理成果的推广, 重点做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大中型企业中的应用, 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开展诚信管理示范企业活动。整合各部门企业信用资源, 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7) 以开拓国内市场为战略重点, 协调开拓“两个市场”。

多元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 大力开拓东南亚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展览活动, 巩固日韩等传统市场, 努力开拓俄罗斯、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深度开发国内市场。加强市场营销“三大工程”建设, 强化营销队伍、完善销售政策、创新销售业态和营销手段, 为开拓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抢抓国家启动内需机遇, 积极搭建市场营销平台, 组织好国内外重大经贸展洽活动, 进一步提高我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8) 把加强运行调控作为基础工程, 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健全行业调度统计体系和重点企业动态监控机制。做好煤电油运供求衔接。健全能源供应保障工作机制, 抓好电力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工作。协调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 , 培育一批省、市级重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管理中心及示范项目。加强和规范铁路道口管理。加强对铁路道口的日常监管, 规范道口管理秩序;加大监护设施设备的投入, 进一步改善监护设施, 提高安全监护能力。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的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治乱减负”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 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日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精心组织工业经济运行。

切实抓好煤、电、油、运、气、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协调保障, 确保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2) 持续壮大临港支柱产业。

围绕百项重点工业项目, 加快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威亚发动机及配套、派沃泰变速箱、亚太森博浆纸三期、五征轻卡汽车以及岚桥、晨曦石化、森达美棕榈油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 力争在钢铁、石化、汽车、粮油加工等支柱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3)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新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2011年计划组织实施47个新兴产业项目, 完成投资60亿元, 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5%, 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4)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11年计划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00项, 同比增加20项;完成创新投入14亿元, 同比增长17%;再创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2家, 培植名牌产品13个。

(5) 加快培植大企业集团。

充分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 以60户骨干企业为重点, 加快培植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过50亿元、过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6) 切实抓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

加快园区建设, 围绕电子元器件、通讯终端和蓄电池等主导产品, 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 吸引光电子与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电池、数字动漫、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落户, 推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着力抓好政务协同办公、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机构建设以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7) 扎实推进节能降耗。

全面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水利、电力等重点领域节能, 确保完成节能任务目标。

莱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通过压小上大、汰劣扶优, 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

认真筛选并加快实施40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技改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钢铁产业, 膨胀壮大非钢产业, 着力提高非钢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继续落实节能降耗预警调控, 强化监测分析, 加强执法监察。制定并实施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

(2) 通过招商引资, 进一步膨胀经济总量。

充分依托莱钢、鲁矿等省以上企业, 围绕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等产业来招商引资, 突出抓好上汽工业园和鲁矿集团矿用设备项目, 进一步拉长钢铁产业链条。紧盯央企和“中”字号大企业, 重点推进与华能集团、五矿集团等企业的合作, 促使项目尽快落地。

(3)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 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30项。围绕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技术领域, 支持莱钢粉末冶金、爱地高分子、朗进科技等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产学研联合, 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上海汽车工业园、金石粉末冶金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 通过培植产业集群, 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坚持立足区位和资源特点, 合理定位, 重点发展, 努力培育富有特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认真抓好七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重点支持能够尽快形成产业链的大项目、好项目。

(5) 通过抓好要素供应, 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

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企业调度机制, 继续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 着力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引导社会融资, 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加快推进朗进科技、生态洁等企业上市步伐。搞好煤电油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 为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临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实施“四大工程”, 推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十二五”期间, 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 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骨干企业培植、产业集群壮大、传统产业提升”四大工程, 不断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及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车、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实施一批投资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 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力争到2015年, 七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 五年翻两番, 年均增长30%以上,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2%以上, 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 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千亿元。二是实施骨干企业培植工程。集中优势资源, 在资金、项目、土地、上市等方面对重点企业给予倾斜, 促其做大做强。力争到2015年, 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6家, 其中过500亿元企业2家, 过300亿元的3家, 过200亿元的1家, 过百亿元的10家。同时, 再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0家左右。三是实施产业集群壮大工程。重点发展板材、有色金属、工程机械、食品等二十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加大资金扶持, 建设服务体系, 培育特色产业镇, 壮大龙头企业, 促进集群发展壮大。力争到2015年, 工程机械、板材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 食品、复合肥产业集群过500亿元, 有色金属、陶瓷、五金、蔬菜加工、电动车、园林植保机械等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四是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食品、冶金、木业、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调整振兴, 打造国内、省内重要的食品生产加工、民用不锈钢和优质钢管、优质人造板、肥料和精细化工、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等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2) 加大技改投入,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 加快食品、建材、木业、冶金、纺织、化工等产业改造提升步伐, 拉长产业链条。多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 推动银企合作, 积极扩展民间融资、招商引资、上市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方法。突出抓好全市百项重点技改项目, 落实包扶责任制。完善重点项目库, 精心筛选和储备一批技术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大项目, 积极申报争取列入中央、省有关政策支持。

(3) 强化技术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抓好创新平台建设, 力争全年新增省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中心20个。切实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 分行业、有重点地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发挥扶持资金导向作用, 对典型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突出抓好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力争全年实施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130个, 总投资15亿元。努力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 力争培育工业设计中心1家, 工业设计优秀产品达到3个。

(4) 加强监测分析, 科学组织经济运行。

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原材料、两项资金占用等数据的监测分析, 搞好预测、预警。做好资金供应协调, 定期调度企业资金需求情况, 加强银企供需衔接, 同时, 发挥过桥贷款、风险补偿、绿色通道等方面的融资政策, 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切实加强煤电运综合协调, 拓展煤电运供应渠道,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引导企业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5) 强化培训管理, 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加快制定推广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意见, 力争三年左右时间, 百户重点企业基本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 积极研究消费需求变化, 面向需求调整出口结构。依托临沂批发市场, 大力发展地产品加工业。

(6) 推进两化融合, 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

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等环节的融合。积极推广CAD、CAM 、虚拟设计、仿真实验、平台集成、协同研发等研发模式。推广应用电子商务, 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 促进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的整合。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大力推广以网络和无线射频识别 (RFID) 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7) 推进节能降耗,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抓好节能降耗预警调控, 把控制高耗低效工业企业用电作为预警调控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 抓好有计划限电工作。严格执行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制度, 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 对新开工、新投产工业项目严格实行节能评估审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制定下达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 在钢铁、建材、纺织等行业实现大的突破。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规定, 坚决停止审批、核准、备案“两高”项目。

德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突出重点项目, 全力抓好技改投入。

积极申报省重点技改项目, 抓好市级重点工业项目、百家骨干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和投资过亿元技改项目的跟踪调度, 以项目建设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2011年技改投入超500亿元, “十二五”期间安排技改投入3500亿元。

(2) 突出改造提升, 狠抓传统产业升级发展。

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工程, 以现有企业为依托, 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 以重点项目为载体, 将每个产业的改造提升都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通过连续加大投入, 以增量带动和优化存量。近期化工行业重点抓好实华搬迁改造、恒升尿素产品多元化、恒源石化产品深加工、金能三期等一批投资超20亿元的重点项目。装备制造业重点抓好通裕大型铸锻件国产化、普利森重型机床、金麒麟环保型刹车片等一批投资超5亿元的重点项目。纺织服装业重点抓好华乐纺织、富华生态科技、神龙毯业等企业项目的实施。食品工业重点抓好汇源集团、永乐食品、飞达等企业项目的实施。

(3) 突出聚集发展, 促进新兴产业快速膨胀。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 依托生物技术、新能源、体育用品三大国家级、省级产业基地及第四届太阳城大会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比较优势, 用好市财政每年5000万元的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 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

(4) 突出培大培强, 狠抓骨干企业膨胀。

认真落实《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 加快培植15家大企业、30家强企业和60家新特企业, 尽快形成一支大企业率先发展、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新特企业快速膨胀的骨干企业梯队。2015年, 骨干企业中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 过50亿元企业达到15家, 纳税过亿元企业超过50家。

(5) 突出技术创新, 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自主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中心环节, 大力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提高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 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0%以上。

(6) 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把转方式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着力点, 从整体上提高工业经济的层次和水平,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紧紧抓住“两大产业基地”的机遇, 进一步谋划好生物技术和新能源两大特色产业发展, 培植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行资源节约,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管理, 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全面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确保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7) 突出政策引导, 全力推进两化融合。

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与工业化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 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 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项目纳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重点, 积极引导企业把信息化建设与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聊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加快战略支柱产业发展,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有色金属、化工、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根据规划和发展形势, 确定年度目标, 层层分解到有关县市区, 落实责任, 重点建设信发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祥光生态工业园区、鲁西化工产业园、中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基地等七大园区, 力争2011年七大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

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鲁西化工集团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40万吨阴极铜二期工程、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阿胶工业园建设项目等10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住国家、省鼓励技术改造的机遇, 加快对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 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 全年力争技改投入420亿元。

(2) 破解发展瓶颈因素, 保证原材料供应。

努力解决资金、土地等瓶颈因素, 继续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议, 组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大项目, 与银行对接, 积极争取银行的大力支持。继续加强与大企业的合资合作, 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聊投资兴业, 同时, 做好发挥产业优势招商工作。继续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建设, 激发民间投资。做好土地集约利用工作, 同时, 尽可能多地争取土地“点供”。加强对煤炭、原棉、钢材等原材料供求变化的监测, 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大宗原料的供应保障, 千方百计保障电厂储煤, 稳定全市电力供应。

(3) 坚持抓好节能降耗,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战略产业。认真落实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 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作为县市区考核指标。积极培植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 通过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规模,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降低单位GDP能耗。

继续抓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继续控制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控高耗能项目上马, 加大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我市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力度, 提高生产率, 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对全市50户重点用能企业加强监管, 严控用能量。

总结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快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落实《聊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 对我市主导产业十种循环经济模式, 作为示范在全市重点推广。加快实施循环经济“2320”工程, 着力抓好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建设。

滨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突出投入拉动, 促进转型升级。

加快技术改造和传统产业升级。编制好2011年技术改造、调整振兴导向计划, 重点抓好340个投资过千万元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 引导督促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 积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纺织、化工、机械、食品加工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入400亿元, 增长20%。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不断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倾斜, 加快新兴产业的膨胀发展。

狠抓产业链延伸。突出抓好电解铝、钢铁等高耗能产业不断向下游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利用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的“倒逼”机制, 运用多种手段, 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2) 突出管理创新, 提高整体素质。

推行精益管理。通过推行精益管理, 改造企业组织模式, 改善企业管理方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先进企业文化, 推进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加快企业人才建设。探索成立滨州市企业家俱乐部, 强化成功企业家的本土意识, 支持在当地扩张做强。强化后备企业家队伍建设, 壮大企业家群体。参照美国“天使投资”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做法, 制定全民创业行动计划, 除政府资金给予支持外, 鼓励大企业为初始创业人才成长发展提供资金等方面帮助。

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设立市级企业管理奖, 引导企业强管理, 提素质, 增效益。

(3) 突出技术进步, 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在培育新的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 狠抓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的提升, 努力打造一批滨州工业核心竞争力之源。

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建立研发机构, 共同承担各级重大科技专项, 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搭建合作创新平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全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500项以上。

加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创新、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4) 突出“两化”融合, 推进信息化进程。

抓住我市列入全省“两化”融合试点区的机遇, 做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的立项工作, 积极做好“4个100工程 (即建立100家行业信息技术推广中心、100家装备制造加工中心、100家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和100家能源监测控制中心) ”的申报, 争取更大支持, 同时新增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和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中心10家以上,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 制定“无线城市”总体规划, 加快3G通信网络建设, 大力推进无线信息化应用。

加快培植软件产业, 力争认定省级双软企业1-2家, 认定省级系统集成企业4家。

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 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认定一批不同类型的农村信息化示范点, 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 突出中小企业,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抓好产业集群发展。结合中心城镇改造和新农村建设, 规划一批中小企业园区, 促进集群式发展。

推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认真做好市级创业辅导基地的培育, 争取有2家列入省级创业辅导基地。

搞好融资服务。规范发展担保公司, 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力争2011年3-5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发行成功, 实现捆绑融资。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长25%以上。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在2010年完成2个的基础上, 新建设3个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6) 突出节能降耗, 发展低碳经济。

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把住能耗增长源头关口,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强化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终端产品设备能效标准及工业、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执法和监察行动, 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能降耗关键技术攻关力度, 加快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广应用, 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系统集成性质的循环经济技术。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确保全面完成2011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为做好“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奠定坚实基础。

菏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精心组织经济运行保增长。

建立银企合作网和经信·金融沟通例会制度, 继续推进银企合作,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搞好资金协调服务。

加强煤电油监测监控, 做好重要生产要素供应保障。

突出抓好1655骨干企业发展。制定完善扶持政策, 把1655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 进一步加大对1655企业发展的扶持、推动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和工作计划按月推进, 按年完成。

全力夺取首季开门红。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专门召开会议, 动员各县区、各企业在继续抓好节能降耗的同时, 抓住市场有利时机, 扩大生产销售,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首季开门红, 为全年发展打好基础。

(2)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促调整。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 坚持竣工项目抓投产、在建项目抓进度、储备项目抓开工, 全力推进东明石化120万吨重油综合利用、洪业化工16万吨己内酰胺、玉皇化工20万吨聚丙稀、铁雄新沙二期、舜亦新能源、富海焦化、步长制药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确保工业技改投入完成240亿元, 比上年增长20%。实施技术中心提升计划, 重点培育3家省级企业中心, 建立2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紧盯产业政策, 立足资源优势, 策划一批重点创新项目, 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对接, 重点推动50家企业产学研联合。突出抓好10个重点产学研联合项目, 10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 力争完成100项创新成果。

(3) 着力推动企业管理增效益。

完善企业管理工作考核奖励政策, 引导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加快管理创新。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 加强基础管理, 实现挖潜增效。强化工业产品设计, 加快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整合市内优秀企业管理人才资源, 组织开展以推广现代管理技术和生产应用技术为主题的咨询服务活动, 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

(4)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扩空间。

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 做好2011年节能任务测算和分解落实, 积极推动节能降耗, 为工业发展争取能源空间。

抓好重点节能项目的实施, 加快工业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高耗能设备的改造淘汰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 推进技术节能。

重点抓好生物质能发电、垃圾发电、生物柴油、光伏电池、绿色照明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的建设, 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加快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推进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建立公共机构能耗监测体系与考核体系,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加强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夯实节能管理基础, 推进重点企业节能。

山东省召开第七次、第八次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

3月22日、29日和4月1日, 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主持召开第七次、第八次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 听取济南、东营等16市政府2010年工业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技改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研究2011年重点技改和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王军民充分肯定各市工业调整振兴和项目推进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业要突出科学发展、突出结构调整、突出市场导向、突出提升工业竞争力,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把自主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 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生产要素、区域协调等因素, 优化产业布局, 促进产业集聚。要高度重视产品深加工, 依托当地优势资源, 延伸产业链条, 培植产业集群, 提高产品附加值。搞好节能评估, 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凝练一批重点项目, 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山东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行业协会要继续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凝练项目, 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水平, 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2011年第四届中国 (济南)

太阳能利用大会开幕

由山东省政府主办, 省经信委承办的2011第四届中国 (济南) 太阳能利用大会暨展览会3月4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承敏出席开幕式。

本届展会以“金色阳光 绿色能源”为主题, 吸引参展企业近400家, 合计1082个国际标准展位, 展览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 创历届之最。会上, 力诺、皇明、桑乐等省内外知名企业悉数亮相, 充分展示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展览现场共设置3大功能展区, 分别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展区、光电建筑及光伏发电展区、太阳能中高温应用展区, 来自国内外的观众人数预计超过7万名。

据统计, 2010年,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产量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 热水器产量占全国热水器产能34.7%, 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太阳能光热行业销售收入360亿元, 光伏行业销售收入270亿元。山东省太阳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0亿元, 同比增长33.4%;利税74.8亿元, 增长34.2%。

两化融合助企行动拉开帷幕

3月18日, 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 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等单位承办的山东省两化融合助企行动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 同时举办济南站首场技术培训报告会, 标志着山东省两化融合助企行动拉开帷幕,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又添新举措。

2010年, 山东省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1亿元,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超过25%, 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两化融合助企行动系列活动作为山东省实施两化融合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有效载体, 未来3年,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采用政策宣讲、技术培训和定点服务等形式, 安排200场以上专题活动, 为全省不少于2000家骨干企业提供定点服务和技术支持, 帮助企业培训不少于500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力争促成省内1000项重大信息化项目对接, 形成一批优秀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引导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趋势, 推动企业两化融合, 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3月13日, 来自工信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山东省科学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 在济南对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论证。与会专家研读和听取了《规划》报告, 经过充分讨论后认为:《规划》基于国内外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提出了“十二五”山东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蓝图, 以及2020年远景目标, 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内容全面, 重点突出, 充分体现了山东实际需求和时代要求。《规划》遵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部署, 以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 从国际视野和战略高度, 提出了完善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经济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七方面信息化发展主要任务,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有利于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和信息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致同意通过《规划》。专家们还建议, 要尽快将《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将其作为山东今后五年信息化事业发展的纲要性文件, 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根据《规划》 , 到2015年, 以构筑“智慧山东”为目标, 山东省信息化总体水平将跃居全国领先行列, 部分地区和行业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信息化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率超过45%, 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 (IICI) 达到0.8, 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万亿元, 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的区位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基本实现由信息经济大省向信息经济强省的跨越。

山东省经信委召开2010年度政务信息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3月18日, 山东省经信委召开2010年度政务信息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总结2010年政务信息工作, 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 隆重表彰政务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党组书记、主任郭述禹做重要讲话。

郭述禹强调, 要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工作。政务信息在政府部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的重要环节, 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加强领导。政务信息工作处长是第一责任人, 分管处长和信息员要抓好落实, 正确处理政务信息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关系, 切实落实制度和任务。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让能干会干的人做信息工作, 为信息员创造良好环境, 发扬成绩, 继续努力, 不断开创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会上, 山东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资源节约处、电力处、装备产业处、省中小办等单位介绍了经验。

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会议在淄博召开

3月22日, 山东省经信委、省公安厅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淄博联合召开全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会议, 进一步贯彻实施《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 研究部署2011年全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要求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 切实提高做好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 加强电力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全力做好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 确保全省电力生产安全稳定和可靠有序供应。

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郭述禹、省公安厅副厅长任学增、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同智分别在会上作了讲话, 潍坊市经信委、淄博市公安局和淄博供电公司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表彰了2010年度全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个人。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

3月21-2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广州召开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座谈会, 杨学山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讲话, 广东省人民政府佟星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税务总局等相关部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的软件服务业主管部门, 部直属单位、协会、学会共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201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及“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成就, 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 部署了2011年工作任务。

杨学山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 要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端软件、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经济社会的“大脑”,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作用。发展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杨学山副部长强调, 要冷静分析研究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的新形势, 把握产业发展规律, 凝聚力量, 形成合力, 务求实效, 不断提升产业的支撑引领能力, 为新型工业化、两化融合、经济社会提供支撑服务, 逐步健全行业规范, 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需求, 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软件服务业司陈伟司长在工作报告中部署了2011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转变发展思路, 结合全球网络通信业发展趋势,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营造良好环境, 培育大企业,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产学研用结合, 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为“两化”深度融合服务。陈伟司长强调, 要做好国发[2011]4号文的贯彻落实, 编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 完善行业规范, 研究解决软件价值低估、招标中不合实际的“最低价格中标”、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保护、软件正版化、安全可控软硬件推广应用、软件资产管理等重大问题, 加速推动济南、成都、广州、深圳做好“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 启动“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围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方向、需求和任务分析, 结合山东实际, 作了题为“创新驱动, 融合发展, 走有山东特色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之路”的大会典型发言。

2011年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延续去年发展势头, 规模效益继续较快增长, 情况如下:

(1) 规模效益同比较快增长, 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1420家, 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28.87亿元, 同比增长37.3%,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0.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7.48亿元, 同比增长18.4%;利税合计13.24亿元, 同比增长19.18%。

(2) 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主导产品增势明显, 信息服务类产品比重提高。软件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软件产品收入、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及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仍占主导地位, 四类产品收入共完成114.8亿元, 分别占软件业务收入的28.94%、20.89%、21.1%和18.2%, 分别同比增长28.2%、41%、38.7%和34.2%, 对全省软件业贡献率为89.1%, 拉动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1.42个百分点。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及IC设计收入所占软件业务收入比重比去年同期平均提高5.6个百分点。

(3) 出口增势平稳, 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势突出。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务出口5256.24万美元, 同比增长16.6%, 其中, 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026.24万美元, 同比增长31.7%, 高于去年同期8.9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3211万美元, 同比增长8.8%, 低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

(4) 软件产业发展集中度同比提高, 多市地快速发展。从市地绝对额来看, 济南、青岛占据全省软件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分别完成80亿元、41.2亿元,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5%、79.2%, 占全省的94%, 占全省比重高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 两市分别拉动全行业增长15.9和19.5个百分点。

除青岛之外, 软件业务收入高于全省增速的地市分别为济宁、东营、日照、临沂、泰安、潍坊和滨州, 分别增长112.5%、100.1%、95.8%、92.2、91.9、60.1和53.3%。

李长春参观浪潮CCBN展馆

3月23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国家广电局局长蔡赴朝等中央领导一行莅临浪潮CCBN展馆视察指导, 山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山东广电领导陪同参观。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汇报了浪潮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的情况, 以及浪潮在云计算时代的技术能力, 并着重汇报了浪潮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互动电视系统。

参观最后, 李长春等中央领导饶有兴趣的观看了中国网络电视台节目和在线高清电影, 并鼓励浪潮“浪潮三网融合做的好, 是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你们要继续努力!”

山东省首款“高安全性双界面智能卡芯片”问世

日前, 首款由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产业化专家闵昊博士领导的山东省本地化团队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双界面智能卡芯片”通过测试进入量产阶段。产品型号“HY1208/1216安全芯片”, 该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芯片支持国产算法SM1密码算法、SSF33密码算法和DES、3DES、RSA密码算法, 存储容量为16K/32KKbyte EEPROM, 遵循PBOC2.0规范, 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较同类产品大大提高;支持双界面 (接触/非接触) 应用, 也可以单独支持非接触式界面应用或单独支持接触式界面应用, 可应用于公共交通、高速交通、商业支付、一卡多用、银行金融、医疗社保、电子门票等高安全应用领域。

上一篇: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化下一篇:邀请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