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散文:雪中的思念

2024-09-16

情感散文:雪中的思念(精选12篇)

情感散文:雪中的思念 第1篇

下雪的日子,偶得一会闲暇,躺在床上将两手交叉叠在脑后当作枕头,思绪便像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了。

北方的冬天,下雪是常有的事,尤在晋北的老家,更是司空见惯。记得小时候,刚入冬母亲便将缝得厚实的棉衣棉裤强迫穿在我与弟妹的身上,再到县城买上一顶棉帽、一双棉鞋,这个冬天,父亲母亲心中便踏实了。老家的冬季较长,有时秋末便会降一些零星小雪,而到了冬天,山尖深谷的积雪会终季不化。尽管如此,却丝毫没有淡化儿时对雪的兴趣,尤其漫天飞舞的雪花在枯枝败叶少有生气的冬天更是一道爽心悦目的风景。

小时候,往往一场大雪过后,便不顾大人的阻拦,跑出门外,和谐那种鞋底踩在雪上咯吱咯吱的节拍,并将两脚交叉缓缓前行,踩成两道似车轮碾过的痕迹。或者找一块干净的地方,用手拂去雪上的浮尘,攥上一只雪球填到嘴里。那种滋润比吃冰淇淋有过之而无不及。倘若此时被大人看见,便会大声制止,担心吃坏肚子。于是不情愿地扔下雪球搓搓红扑扑的小手,索性操起铁锹,堆个雪堆,称作雪人的身子,再用脸盆盛盆雪,踩扎实,轻轻倒出来,便是一个圆圆的雪人头了,拣几块煤渣按上去,做个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形象的雪人便问世了。到了这时,手也便冻得红肿了,棉鞋湿得也差不多了,在大人的死拉硬拖下方可回家,坐在火炉旁暖手暖脚,母亲便会一边埋怨一边给我烤鞋,等到双手的肤色逐渐恢复正常时,便在母亲的催促下坐在挨灶的炕头,隔窗欣赏自己的杰作,还巴望着太阳别出来化掉自己的雪人。而母亲扫扫那双被雪浸湿的棉鞋翻过来翻过去在火炉旁要蹲上好大一会工夫。

如今长大了,离家快八年了,不但没机会再回家玩雪,而且也没机会让母亲为我烤鞋了。尽管现在常穿的是皮鞋,却没有烤过的鞋穿上那么热乎,甚至巴望着雪早些化掉,好去干那些由于下雪没有干完的事。

外面的雪依然在下,北京离家不算远,估计老家现在也在下雪吧,此刻,父亲母亲的炉火一定也烧得旺旺的。

情感散文:雪中的思念 第2篇

你的思念,可曾来到了我的路上,与我相遇?

我不知道,你那里是否下雪,

是否有一个雪天使,在妆点你的美丽?

不去追问,我只穿过寒冷的.风,

用心为你,搜寻初雪的乐音。

我知道,你也会揉醒,雪天使的梦,

留着淡淡的惆怅,在雪中沉思。

只是,我们梦中的春天,还在风雪中飘摇,

没有找到,我们的怀抱。

我明了,你的目光,已经高过了珠穆朗玛峰,

我站在我的云贵高原,仍然未能牵住,你的双手;

但是,在你的雪中,你每一次摊开手掌,

都会有一片思念,我的思念,落下来,

情感散文:雪中的思念 第3篇

(1) 现实主义创作特色。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 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他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重要成员, 文学研究会那种“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 跟他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是十分契合的。所以他的早期散文创作的活动, 全部是在现实主义原则指导下进行的, 并且结合他个人的写作修养、审美观点, 联系当时文艺界情况, 提出了不少关于散文创作的见解, 同时, 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 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他对散文创作的基本主张是:提倡写实, 要求深入观察生活, 崇尚革新。他在好多篇作品里都主张“‘以文载道’, 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这个基础上, 他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在《论无话可说》 (1931年) 中, 他根据十年来的写作体会, 将这种写实精神作了形象的阐发:“这时候眼前没有雾, 顶上没有云彩, 有的只是自己的路。他负着经验的担子, 一步步踏上这条无尽的然而实在的路……他不愿远远地捉摸, 而愿剥开来细细地看。也知道剥开后便没了那跳跃着的力量, 但他不在乎这个, 他明白在冷静中有他所需要的。这时候他若偶然说话, 决不会是感伤的或印象的, 他要告诉你怎样走着他的路, 不然就是, 所剥开的是些什么玩意。”为了贯彻写实的主张, 他要求深入观察生活, 体验现实。在《山野掇拾》 (1925年) 中, 他谈到“于一言一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都不轻轻放过”, 并且进一步说明:“他们所以于每事每物, 必要拆开来看, 拆穿来看;无论锱铢之别, 淄渑之辨, 总要看出而后已, 正如显微镜一样。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 乃是他们独得的秘密!”

这种见解当然跟他早期的“万花筒”思想有着共同的局限性, 但那种观察、体验现实生活的严肃态度, 无疑是十分可贵的。只要看一看他对《荷塘月色》中月夜有无蝉声问题作了多少次的观察和反复的推敲, 就足以证明“‘尊重生活, 尊重现实’这条原则, 是他一贯身体力行, 既用以教人, 也用以律己的”。在表现手法上, 则相应地提倡精雕细琢, 工笔和细针密线, 灵活多变的技巧运用。

(3) 从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现实主义艺术特征, 应该看到, 他在创作态度上的不自我掩饰, 使他的散文作品独具一种艺术真实与风趣相统一的特色。他在提倡写实, 深入观察、革新的同时, 又一再强调真挚和亲切:“虽只一言一动之微, 却包蕴着全个人的性格, 最要紧的, 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在它们里, 我见着活活泼泼的真实的人。”所以在他各篇作品中, 都可以看到一个“活脱脱的朱自清”。如《荷塘月色》里的“爱群居, 也爱独处”, “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论无话可说》里的“我的颜色永远是灰的……”等等, 使人感觉得到, 他是在跟你促膝谈心, 既显得娓娓动听, 真气照人, 又往往妙语解颐, 横生逸趣, 真是文如其人, “包蕴着全个人的性格”。当然, 朱自清先生早期所追求的风趣是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阶级局限性的。如他在《“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里所倾心的“不露咬牙切齿的样子, 便更加亲切, 不知不觉将人招了入内”这种境界, 便是根植于他的“中和主义”人生观, 又秉承了中国文人“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形成了他特有的审美趣味, 使他的早期散文大部分保持着那么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老是迷恋于笔底的“余香”和“回味”。朱自清先生散文是这些现实主义特征, 加上他创作态度上的不自我掩饰, “郅看过《旅行杂记》来信说, 他不喜欢我做这种文章, 因为是在模仿什么人, 而模仿是要不得的。这其实有些冤枉, 我实在没有一点意思要模仿什么人。”使我们今天看来, 就其“写真实”“真挚亲切”这方面来看, 无疑是应该我们继续学习和发扬的。

(4) 在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抒发情感真实的篇章, 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 以真挚的情感做骨子, 加以观察的细致准确, 描写精工传神, 想象的五彩缤纷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在写景抒情散文上。朱自清最擅长浓书彩墨、精工细描水光山色, 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彩神韵。这类散文文笔优美、绮丽纤浓、雍容典雅, 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 尤其可贵的是, 这些散文无不深蕴着作者生命中的人生体味和感情色彩, 表达出作者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复杂的思想内涵。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 朱自清都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 作出细腻和深入的描写。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写与好友俞平伯一起泛舟郊游六朝金粉胜地的秦淮河, 备极朦胧奇诡的美, 作者在涂抹丰富浓郁的色彩来描绘秦淮河的灯影、水色、月光和歌声时, 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进去, 让人深味作者心中隐藏的“幻灭的情思”。作者产生这样的心境, 是可以理解的, 当时, “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高潮已过去, 他在文化思想界处于暂时沉寂的苦闷氛围中, 不免有些“寂寞”和“惆怅”, 但他依旧踏踏实实地进行着探索和思考;又如《荷塘月色》, 文章一开头就将“我”的一时心情告诉读者, 接着用简笔勾勒荷塘四周的轮廓, 再以浓墨描绘荷叶、荷花和月色、蝉鸣、蛙叫, 其中直写荷塘独处的妙处, 曲写荷塘的清幽静谧, 从而一起一伏地道出“我”由于夜游荷塘而牵引起一缕乡愁, 折射出动乱的现实在知识分子精神上引起的时代忧思;即使像《绿》、《春》这种似乎纯粹写景状物的散文, 也流露出作者执着现实、向往光明与美好未来的乐观情绪。此外, 还有诸如《南京》、《重庆一瞥》、《潭柘寺戒坛寺》、《扬州的夏日》、《白马湖》、《松堂游记》等写景记游篇章, 也都抒发了作者对山水和乡土的真实的热爱之情。总之, 在朱自清的笔下, 自然已是人格化的自然, 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 是真实的情感。朱自清的此类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积极探求, 也记录了作者当时真实情感的流露与再现。使这些篇章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

(5) 真实的情感流露。可以说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没有真实情感的散文是干瘪的。“无论写景叙事议论, 还是写景抒情。都须有作家真挚浓厚的情感作灵魂, 否则技巧再高明, 语言再漂亮, 也不过是蜡制美人。”

朱自清主张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他是求真求实的。不造作、不掩饰, 他无论写个人、友人、家庭、景观、时政, 都倾注了深厚的情感, 且率直细腻, 朴素自然, 或温厚、或幽默、或感伤、或激愤, 概因题材不同而强弱相宜、浓淡得度, 以情动人。真正做到了情从肺腑而出。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 秦淮河的灯月交辉, 画舫凌波, 与游览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谐调, 而由歌妓卖唱引起的张惶、矛盾、怅惘、幻灭等情思, 意使“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 “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 “森林的水影, 如黑暗张着巨口, 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那烟一般轻、梦一般美的荷塘月色, 则浸透着作家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疏朗的荷花、清幽的香气与淡淡的月色, 同作家意欲摆脱人世烦恼而偷得片刻逍遥的情怀融洽无间。写景则融情于景, 叙事则化意入事, 这正是朱自清白话美文的动人力量之所在。

在《荷塘月色》中, 描写作者在一个夏夜独自到荷塘赏月的情景。透过人化、情感化的景物,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及自然美的向往, 又寄托着在黑暗现实中寻求暂时的超脱、安宁而终不可得的苦闷情怀。幽静的小路、风致的荷叶、洁白的荷花、飘香的荷塘、脉脉的流水, 不能朗照的月光与作者内心的愁绪, 相交织组成一曲和谐的旋律。不仅显示了艺术构思的缜密精巧, 而且表现出写景抒情的工妙技巧。结构凝练, 意境幽美, 语言清丽, 文采斐然, 唤起读者无限联想。以清幽、淡雅的画幅衬出“颇不宁静”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好情操, 真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了。

《绿》描写了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循着游踪, 先写山岩、瀑布和梅雨亭, 一路写来, 层次井然。作者坐在梅雨亭上, 景色尽收眼底, 云在头上流着, 草丛透着绿意, 瀑布冲下, 撞击在岩石之上, 飞花碎玉船落下, 恰如朵朵白梅, 又如点点杨花, 如此描绘静观景物, 真如工笔画一般, 读来如见其景, 如闻其声。接着写梅雨潭的“绿波”。朱自清采用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段, 将潭水的颜色、涟漪、光泽以及柔嫩、纯洁诸种形态, 活脱脱地描绘了出来, 使人感到它有醉人的绿、迷人的美。作者将倾慕、欢欣、眷恋之情融会在这一片绿色中, 以声情并茂、赏心悦目之景, 表现了大自然勃勃的生机和心头无限向往之情。文笔从容有致, 情调逸雅婉曲, 颇显清秀之美。

《春》以极其自然活泼的笔调, 运用生动的拟人和新鲜的比喻, 细腻地描绘了烂漫无尽的春色。作者观察细致, 体味独到, 融情入景, 着笔工妙, 以完整的构思与优美的意境, 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气韵生动, 惟妙惟肖, 堪称绘春、颂春的佳作。

思念中的那道风景(散文) 第4篇

春天几个儿时伙伴相约上山放牛割草,山坡是牛的食粮,也成了我们伙伴天然乐园;夏天的门前那条小河清澈见底,伙伴们赤裸着身子与牛在水里同乐;秋天与大人们一起上山收获庄稼,开始感受劳动的乐趣;冬天与伙伴们一起玩拍烟盒、打豆腐块、藏猫猫、伴家家游戏,过着浪漫无邪的童年生活。

我家旁边还有一棵大黄桷树。听大人们说这棵树有几百年历史,树的主干四个大人都不能围抱,主干之上分成几个大的分枝,伸向四面八方,形成一把巨大的伞,高宽均在十多丈,远远都能看见。这棵树成了远近人们问路的一个地标,也是附近村院人们生活中的一道风景。春天树发芽打苞时,苞折下来可以吃,酸酸的。树枝顶端住着喜鹊,每当听到喜鹊清脆欢快地闹枝声时,附近的人家猜测着谁家又会有喜事了。夏天夜里大人们在这树下乘凉,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家事国事天下事,邻里关系象亲姊妹弟兄一样和谐,小孩子不懂得这么多,就尽情地围着大人们转圈圈、嬉笑打闹着,一旦打扰了大人们谈论兴致时,被大人们吼到一边去玩去了,不然扫兴地倒在簸箕里睡着了。白天,伙伴们在这棵树上比谁爬得高,还在树上鸟巢中取鸟蛋,被大人们看到,又会遭到一阵痛斥,有时还会挨打。七六年前后,这棵树被砍来建设学校和公社礼堂后,我们这帮伙伴就象失去了乐园一样失意,大人们也叹息着,“多好、多可惜的一棵树啊”。

雖然过去几十年,今天的老人们和我的同龄人每每话题中都要谈起这棵树。自从没有这棵树,夏日邻里集中乘凉的时候少了,孩子们的乐趣也少了。

母亲一生就生活在我儿时快乐的这道风景之中。不到一米五的小小个子,他承担着男劳动力所有的大集体劳动,还要忙着家务,照顾重病的丈夫和四个年幼的儿女。附近的邻里有困难时,她还会伸出援助的手。发生天灾人祸的人们上门求助时,她也会从不够一家人生活的仅有的粮中送上一碗粮食救济落难路人。作为妇女的她善不欺恶不怕,为邻里伸张正义。她不知道劳累,只知道她应该这样做。

我们兄妹长大成家后,逢年过节、假日也经常回去。母亲见到儿女成家立业、孙子辈出生,她在享受天伦之乐中更不知道疲倦,忙里忙外为一大家准备着丰盛的家宴,从她饱经风霜的笑脸上我感受到沉浸在母亲心中的那份满足的幸福。儿女们、孙子辈们都常想回到这个快乐温馨的家,每次走出这个家门,心里不断倒计时计算着下次回到这个家的时间。

当母亲离开我们后,十多年来,我们直到今天心里依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叹息,好似生活缺少了什么。一大家人只有春节团聚一次,平时假日都很少大团圆,各忙各的事。

今天想来,母亲不正似那棵给家人带来欢乐和温馨的黄桷树,她在家人天伦之乐的风景在,她不在风景消失。

虽然家人的这道风景不在了,但她老人家留给后人精神上的风景永存,心里有了这道思念的风景,我们在艰难前行中的空虚与恐惧、孤独与寂寞荡然无存,步履更加踏实。

思绪在雪中飞扬-情感散文 第5篇

窗外的雪,窗前的我,雪人的旋律在萦绕。

情景很美,感觉惬意,思念与遐想、回忆与伤感在雪中深情的涅槃。

雪映白了屋内,一切都靓丽温馨。沏一杯红茶,独享这静好时光。

隔窗望去,屋后的田园、草木、屋舍都铺盖着、披挂着、裹包着厚厚的洁白的狐裘,雍容华贵,又秀美典雅。

在没有形成雾凇之前,老树枯枝用灰色的手臂托着雪绒,保持着国画风格。园地边,篱笆墙与藤蔓已经被雪淹没,顺势而下,流泻成静态的雪瀑布,蔚为壮观。

在静静流失的光阴中,这一刻做了短暂的停留。记忆的浅滩上,那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意境搁浅,悠然自得间,静谧与孤独顿时升华......

空气仿佛静止,除过纤细的呼吸便是雪落的声音。就像顾城写的那样:听/山的那边/雪花叮叮咚咚......

雪片在天空飞旋碰撞、滑翔落下,发出细微凌乱的声音,像金属细末一般,噌噌噌.....又像万箭迸发,嗖嗖嗖......并没有噗噗哧哧的声响。

雪花天使般的端庄清纯征服了我的双眸,我的心。

心澜起了沸点:这雪若是场爱情该多好啊!没有奔突泉涌却异常壮丽;没有冲刷洗涤却洁白无暇;没有软体流躯却绵柔可人。她无骨的胴体与风霜抗衡,与水火较劲。这是雪的品格,没有傲气却有骨气。

读她不易,懂她感人。

站在檐下,放眼缤纷迷乱雪的世界,看着她流星雨般的降落,产生一种快速上升的错觉。自己似乎就是一朵雪花,俯瞰着无垠的大地,刹那间,有种超脱凡俗的`快慰。心身轻如鸿毛,不染尘垢,忘却情苦,没有烦忧......

“天若有情天亦老”多么深刻精辟啊,一语道破清路艰辛。人为情而生,我宁愿老去。众里寻她千百度,管她在不在灯火阑珊处!

冥冥之中感觉心中少了些什么,隐隐的痛化作一首歌:尘封的往事和着眼眶的泪水/今夜再一次为你醉......

有一个女孩,她有雪一般的名字,雪一般的颜值,雪一般的性情......有人说她便是白雪公主。

思念如花情感散文 第6篇

世上最繁杂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它玄幻多端,就像五彩缤纷的花儿,心灵上的每一朵小花,都代表着一种心情,或淡雅,或浓烈;或清幽,或繁杂。思念是片片美丽的花瓣,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绽放。

对故人的.思念是朵菊花。菊花寄哀思。又是清明节,你看那扫墓的人们,手中淡黄色菊花,那是对故人的追思和怀念,这思念,是无语的深爱,是无声的心语,是最深,最痛,最无奈的苦楚,思念成殇。

对亲人的思念是朵康乃馨。康乃馨,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却有无私与永恒的寓意,是母爱的象征,她是那样的博大无私、绵长厚重。“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是游子对家的思念,是一种心底的呼唤,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但家是港湾,父母是一艘船,永远为你遮风挡雨。

对恋人的思念是朵玫瑰花。“我早已把爱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玫瑰花热烈而充满激情,象征着人们对纯真永恒的爱情之神往,这种思念,缠绵悱恻,是一种唯美的瑰丽情怀。

对朋友的思念是一朵百日草花,长期保持鲜艳的色彩,象征友谊天长地久,耐寒耐暑,观其花朵,一朵更比一朵高,会激发人们的上进心。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匆匆过客,但趣味相投、情意相通的知心好友并不多,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对朋友的思念却永远散发着芬芳。

思念还是一朵洁白的雪花,纯净化水,涤荡尘垢,自然绝美。它,飘飘洒洒,用执着渲染了一个干净的世界,它,无言无语,用挚爱缤纷了一次旷美的遇见,是大地丰收的喜悦。

微思念情感散文 第7篇

心海里,总是有一些人让你思念。这思念,无关风月。在某个阴雨绵绵的夜晚,在听见一声声归鸿声时,总是会闪现出那似曾相识的背影,即熟悉又陌生,此时,心,会不自觉的轻轻一沉,这一沉,是感叹岁月蹉跎,沧海桑田?还是感叹往事如风,风过无痕?那丝丝缕缕的风影,为何,却依然能暖我今生的梦。

人生,本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逢,一个回眸,一次驻足,都是一种机缘。有缘人会从相逢开始,接着相识,相赏,相知,相扶,相伴,一直到老。而有人,不知会在人生的哪个路口,会寂然失踪,悄悄然,消失在你的生活中。再好的朋友,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人生际遇不同,会渐行渐远,甚至由于某种误会,会产生恨,产生怨,然而,即便是恨,是怨,由于彼此融入对方的灵魂,此人,依然在心上,温暖独好。

“于万千的人群中,于无涯际的时光里,一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巧奔赴到你的人生中来,有几分运命,也有几分注定”

还记得那渐行渐远的人儿吗?还记得这人叫什么名字吗?还能记起对方的音容笑貌吗?也许,有时甚至都不记得和对方说过什么话。然而这份微思念,却依然还在心里,云淡风清的夜晚,心里会涌现出丝丝柔情,这柔情,提醒对方曾在你的生活中出现,曾让你感动过,此时此刻,心会生出无限的柔情,尽管物是人非,尽管渐行渐远。

情感散文:雪中的思念 第8篇

在现行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叙事散文”类课文占了较大比重, 所选的作品多为回忆性散文。面对许多优秀的叙事散文类作品,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感觉很美, 却无从言说。正所谓“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于是, 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难以将作品中的精彩之处、独到之处, 清晰地剖析给学生。“满堂灌”固然是一种诟病, 但苍白无力的让学生“满堂读”“满堂悟”, 难道不是一种语文教学“低效高耗”的顽症?作为语文教师, 准确而透彻地解读作品, 透过言语现象把握言语表达的规律与艺术, 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 也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

马朝虎的《饿水》编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后, 题为《水》, 我们感觉“好读却不好教”, 无从下手。一次公开课活动中, 我执教了马朝虎的散文《水》。专家老师的点评带给我很多收益, 我颇受启发, 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如何教好叙事类散文。或许症结就在于对作品的解读, 尚未直抵其中的“言语秘密”。我试图从某一方面, 揭示这一作品的“言语秘密”。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

古人云“读得好, 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教学这类课文, 让学生尽快入情, 我们不妨读好这些类句段。在苏教版第十册《水》的教学中, 从“童年经验”入手, 引读、品味两个学过的课文片段, 从文本的语言特点入手, 打开学生的语言感觉。

师:每个人的童年经历是非常珍贵的, 它是写作的宝库。萧红在祖父园中的发现——

生读:园子中的一切都活了, 花儿全睡醒了, 鸟儿上天了, 虫子在说话, 倭瓜、黄瓜、玉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这段话传递出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了作者对祖父的爱, 对那段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怀念。

师:孙友田在夏夜月光下感受到了——

生读:像三月的和风,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母亲的声音怎么会闻到香气呢?

生:是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爱, 让月光下一切都变得那么美!

在本册教材中, 写“童年经历”的文章很多。比如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的自由引发了感觉的变异, 园子中的一切都活了。于是我从这类文本的语言现象入手, 引导学生体验那种独特的“文学的感觉”, 把阅读教材时产生的专业直觉转化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课堂氛围。

三、“冗繁销尽留清瘦”

《水》写的是童年经历。“童年经历”并非是原本的童年生活的记录, 而是一个心理印象, 一种审美的、文学的感觉。文本仿佛带我们走进了一幕电影, 不断地朗读, 画面的印象更强烈, 由远而近出现了三个场景。

师:作者为了说明水是最珍贵的东西, 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生动的场面。课文是通过哪三个场景描写出水的“珍贵”?

生1:百里路挑水

生2:下雨天洗澡

生3:一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很有典型性。挑一担水来回跑20公里。等一个小时才挑上一担回家。这根本不能解决吃水问题。一场雨很大却很少有淋雨的机会, 所以全村老少都出来洗澡;一勺水很少却流了那么长时间, 让兄弟四个从头到脚都舒服与满足了。苦与乐巧妙的对比, 能看出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文本最美的特质就在于给了我们生活的哲思。生动的文笔穿越艰苦的环境而喷涌出的一股暖暖的痛快的幸福的气息, 对艰苦环境下苦与乐的追问, 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对生活的意义仔细掂量。

四、“一枝一叶总关情”

有人说课文《水》是个水蜜桃, 里面就有一个内核。但我觉得这篇课文更像一个洋葱头, 我们一层层往里剥, 有人读到了乐, 有人读到了苦, 有人读到了乐观, 有人从母亲的一勺水中读到了一种爱心, 一种渴望, 一种希望。文本的中心就在“感觉”中, 在有意味的语言中。

师: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那里的人对水的感觉和我们是不一样的。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水, 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1:在作者的印象中, 下雨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痛快:“全身脱得光溜溜的, 在雨中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 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 还仰起头, 张大嘴巴, 去吃来自天空的水。”我们江南多雨, 尤其是春秋季节, 绵绵细雨下个不停, 给出行带来许多不便, 对雨天的感觉常常是讨厌的、郁闷的, 丝毫没有那种“过节”时的热闹、欢喜与期盼。

生2:“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 像一条小溪流, 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 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作者将一勺水浇下来的过程写“长”了。

学生喜欢读这篇文章, 缺水带来的特殊生活, 让学生觉着好奇。但学生的体验是浅显层次的, 读到的感觉是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此时我们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形式进入文本语境中的心灵。利用“还原”“比较”等解读方式生成矛盾, 有意识地关注特别的表达方式, 探寻特定语境下的言语生成, 进入文本的深层情感结构。那种对水的渴望, 尽管一字不着, 但尽在言语之中。阅读的快感, 也正是在这种静静的阅读与品味中, 悄然入心。

情感在诗歌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9篇

“诗情画意”——显示了语言艺术的诗歌与空间艺术的绘画它们的形象思维的共同规律与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写诗要缘物寄情,以景寓情,以求达到情景交融和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作为“诗化”的散文也同样如此。本文拟就情感在诗歌、散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谈些粗浅的体会。

一、充分参与是情感沟通的前提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即:“多向互动”过程。但是互动课堂教学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什么情感状态氛围下去参与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教学全程的参与。这就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合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种氛围创造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从心理学格式塔流派研究成果给我们的启示角度,谈谈教师在诗歌、散文教学设计时的主导作用发挥。格式塔流派认为:“残缺、空白的东西,容易使人产生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从而引发一种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据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安排“让学生去发现和补充,去丰富和发展些什么”,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富于张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举一反三,联想些什么。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在读到最后一句“周—总—理—”时,教师可以通过寂静休止的手段,来延伸和扩展课堂的高潮。让学生的思维插上诗人情感的翅膀飞出课堂,飞跃高山、大海、森林,跟随作者寻觅总理的足迹。这种思维活动的填补,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言尽而意无穷,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激流在内心汹涌翻腾,向更广阔、更高昂的境地奔涌。不但可以使学生在人生况味的体验中,展开丰富的联想,而且可以使学生的积极肯定性情感注入新的时代活水,从而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努力形成“三情交融”的情绪氛围是保障

“三情交融”即三种情感的交流与融通。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情感,教学内容体现的思想感情,学生的情绪产生共鸣,形成“情感共振”。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导演,是关键,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表情、态度的变化,把诗歌、散文讲得生动、形象、传神入微,把自己的情感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影响学生外,还应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地找到教材本身体现的思想感情与学生思想感情的焊接点,使学生能够在体会教师感情,领悟教材感情与自己感情的交织网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刺激大脑中枢并使其迅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这种“三情交融”情境的创设,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准“三情”共振点,即教材情感的凝结点,教师对教材情感的着意点,学生对教材情感的认同点。其次创设“三情”共振的动情点。即三种情感的充分唤醒与激发,使三种情感处于动态的交流与融通,以求引发共鸣升华情感。第三,则是求得情感的转化。即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认识去认识教材中的情感状态,并注入新的时代活水,使“三情”在师生的共同观照下转化升华为一种有力于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情绪氛围。如《背影》中父子之间真挚感情的表达是通过“背影”在特定家境、心境中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体现的。尤其是父亲为儿子买桔子一段细节描写,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对这篇散文的学习,教师只需抓住“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细节描写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品味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感情,在情感血液的流动中,使学生领悟到“父亲”慈爱而又坚毅的神态,善良及善良厚道中蕴寓着的伟大,进而生发开去品味到劳动人民的伟大。

三、巧妙地运用语言媒体,是实现情感教学的方法

既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那么,在诗歌、散文教学中采用何种方法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需要,产生积极肯定情感呢?语文教学要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师就不能不带领学生去领悟作者的审美过程,在领悟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受到作者审美情趣的着染,逐步唤起自己的审美意识,明确自己的审美观点,形成自己的审美情感,只有这样,学习的内容才能转化成为学生的需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绘声绘色的语言是强有力的情感手段和方法。小学生情感丰富,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幻想,而诗歌、散文更容易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更容易在语言的激发下积极开展表象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带有强烈情感的语言媒体把文章内容艺术地传达给学生的听觉器官,使学生受到教师健康、昂奋情感着染,在情感的陶冶中,在美的激荡中,诱发出良好的心境。进入情动而发状态,从而使其在美的体验中从整体上感悟诗歌、散文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基调,然后去想象美,创造美。当然,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调,“因情制宜”,该亢奋时要亢奋,当低沉时要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浸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语速、语调等的变化和结合。

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采用低沉、缓慢的朗读能渲染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传送给学生,使学生更能准确地理解课文。又如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习这首诗,教师首先应该将自己的感情融化在诗中所描绘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的物象之中,使自己的感情与诗人借助物象表达的“别离之愁,思归之渴”的感情发生共振,产生共鸣。在这一物化过程中,实现“诗人、物、我、情、意”统一,使自己的内心活动在诗人所创设的物象上面,并由此而升腾起越来越浓重的悲绪。带着这种感受,再用炽烈、深沉、缓慢的悲愁语调,将诗人溶注在物象上的感情与自己内心活动在物象中的愁绪艺术,通过语言媒体传达出来,使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受教师情感的着染而走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之中,学生在回环往复的品读中,通过“幼时恋母,以书信寄相思;青年念妻,购船票奔爱之鹊桥;中年母子死别,未了坟前尽孝之愿;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盼望归一母体之志”的想象,构画,创境操作而使情感逐步向诗人寄寓的情感移动并逐步延伸、扩展诗人情感。这种注入自己情感的操作,会使其对诗中物象寄寓的情感理解更深刻、更丰富、更富于时代气息。整个教与学的活动,通过教师的情—注情—传情;学生的入情—移情—创情来完成。达到教与学的情感升华,使学生不仅对诗人思乡的愁绪有所感,而且对诗人所表达的“游子思归之渴,盼望早日穿过已经变得‘浅浅的海峡归一母体的情怀”有所悟。学生在整个诵读,品析,创造过程中情感始终活动在诗人通过物象寄寓的情感之中。这种“物、我、情”的昂奋状态,是我们进行诗歌、散文情感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巧妙地运用非语言媒体,是实现情感教学的手段

在教读一些经典散文或诗歌作品时,特别对那些抒情性极浓的,教师还可以运用表情、目光、手势、身势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这些非语言的手段可以增强情感表达的形象性,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激情的爆发。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文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可以借助音乐作为朗读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尝试以音乐作为媒体进行散文、诗歌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情景交融、境与情合、人景合一的完美境界,我预先剪辑了三段经典民乐(一为《二泉映月》、一为《春江花月夜》、一为《渔舟唱晚》)作为披文入情的触发点,在概括完文段的景物特点后,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要求学生用心去听,把握音乐旋律的感情基调,选择一段旋律作为课文文段的配乐朗读的音乐。其目的是希望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来唤醒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对节奏、旋律、音响等听觉表现进行分解和综合等心智加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思念情感散文 第10篇

思念是诗,一首伤感的诗。当夜深人静,当南风吹来花的香浓,当夜雨蒙蒙,当片片落叶拍打窗棂,当朵朵雪花飘零,当棵棵杜鹃火红、、、、、、你可知道,远方牵念你的人,每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梦;你可知道,你心爱的她(他)每天在你离去的路口,痴痴地等;你可知道,谁在灯下用心、用情写出一行行诗句?高得超过了思念的墙,那是谁的心情?是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苦衷?是谁为了那份情,独守着无法言说的痛?这样的诗句,字里行间一定是满满的深情,也许在旁人的眼里,不是那么的动听,那被思念的泪水打湿的印痕你可曾懂?难忘春风送走寒冬,萌动的枝桠上,那一道绿光浮动,那是爱的希望在滋生;在花开的日子里,每一抹色彩都是一种心情,也许你就会在花丛中把我等;难忘那一树花开的玫红,如初遇时你眼眸深藏的温情,是暖,是爱,难忘在花前月下的你浓我浓;难忘雨水打落花瓣的情景,那一片片凋落的花瓣上,晶莹的不是雨水,而是思念的眼泪在涌动;有时候,你就是暖暖的一缕春风,当我只想感受一种色彩的时候,你却给我五彩斑斓,丰盈着我的人生;有时候,你给了我无限的关心和疼爱,你就像夏日里那一抹绿荫,为我遮住骄阳,送来凉爽;有时候,你给我无限的情趣和快乐,你就像冬季的一片雪花,陪我在野地玩耍,笑语欢声回荡在上空、、、、、、想起你,心中就会是甜甜的,暖暖的,酸酸的,还有一种隐隐的痛,我好想把我唱给你听,包括我的心情,我的思念,我的一切一切,那是我心中的诗歌啊,亲爱的人,你可愿听?

思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那一种孤寂的心情,如何来形容?问落叶,问繁星,问雨滴,问清风,问你,问我,有谁能说得清。思念一个人的滋味,有时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有时又如啜饮一杯苦苦的咖啡,伴着涩涩的眼泪,伴着寂寞的孤灯,伴着你爱听的情歌,伴着无边的寒冷、、、、、、那种落寞,那种如针扎的痛,又说与谁听?想起是迷茫,不想是惆怅,拾起是痛,放下也是痛,那种感伤,那种彷徨,如何思量?宛如黑夜里迷失方向的孤雁,又像一只蝴蝶满是沧桑,在沙漠里看不到希望;在寂静的夜里,孤单的你,是不是如一匹受了惊吓的狼,面对漫长的夜,不知何处躲藏,那几乎绝望的哀嚎有谁能懂?多么渴望,有一双关注的眼光;反复中,紧握的双手,只想留住美好的回忆,哪怕指尖的缝隙,都不想让其溜走。滴落的泪滴,折射出你的身影,斟满酒的酒杯里,有我对你说的所有想说的话。望着天边飘逝的云,真想,让它带上我的祝福给远方的你,吹过的风里,是否有你的消息?其中的感觉,只有你懂,只有我懂,只有爱过的人才懂。

思念如陈酿的酒,那一缕沉香在心的最深处久藏,每一个想你的日子里,会默默为你祈祷,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思念如汩汩的清泉,细水长流,地久天长;思念如那棵常青树,每一片闪亮的叶子上,都有我的衷肠,你的期望。

凌晨的思念情感散文 第11篇

此时凌晨,梦中惊醒后辗转难眠!

日日思君不见君的心情折磨的我苦不堪言,这是第几天了?!

朋友圈发的消息你会看吗?你知道我所谓那个八年的梦是在说你吗?

是的,八年了,你说我们认识八年了,这八年,断断续续的,到底还是没有彻底断的开!

嗯,我爱了你八年!

我不在乎以什么样的.身份去爱你,因为身份这东西早已是命中注定,你我都无力改变的,但我就是爱你,这种爱似乎已成为一种信念,无所欲无所求,就只是心里装着你这么个人,装了八年!

八年,久不久?人生有多少个八年可活?我还能爱你多少个八年?!

记得以前不知道在哪里写过我们老了以后的生活,或者只是某个场景,你捋着花白胡子坐在摇摇椅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而我从你门前经过,也已是满脸褶皱的我眯着眼睛盯着眼前这个我爱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你,你似乎毫无察觉,我虽然不知道该怎么跟你打个招呼,但我一点儿也不局促,因为我很享受默默的关注你,事实上,我默默的关注了你很多年,每次路过你家门前,习惯性的抬头看看你家窗子,你不知道,我却习以为常!

然后我想说,这都第几天了,我不敢给你发消息,不敢联系你,我不知道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我只知道想你的心情没有一时半刻离开过我,你有没有同样在想我?还是……

思念的味道情感散文 第12篇

牵挂,也是一张无形的网,日里,夜里,喧闹的街头,宁静的独处,被牵挂的那个人,都会忽然地来到你的面前,不能设防。

常常凌晨二、三点醒来,望着窗外,夜色朦胧。夜空大多时候是寂寞的,只有在有月亮的晚上,才会引起多情的仰慕,更多的时光里,它静默,寂寥。可是我们亦会想念它圆月的样子,那是一种向往,一种心愿。那是对一个人牵挂时的美好祝愿!生活的一切,情感的世界,均如圆月那般圆满。

然,尘世多坎坷,哪有尽善美?

被牵挂的一方,稍有蹙眉,稍微瘦弱,都会牵扯另一方的神经。那一刻,心会疼,泪会流,恨不能用全部的温暖,抚慰他(她)心内的忧伤!

可世间许多事,并不是你想做,就可以的。有些祝愿与牵挂,注定只能埋在心里,默默祈祷!轻轻地来,安静地去,不留一点痕迹。

可是牵挂啊!真如丝线,丝丝绕绕,绕在你的心口,疼着,却心甘情愿。是啊,只要对方一切安好,疼一点又有何不可呢?人世的美,不就是在牵挂与被牵挂中幸福快乐么?

遥遥星空,不着边际。我们的牵挂,又何尝不是一样无有尽头呢?因了牵挂,我们寂寞的心田有了陪伴,因了牵挂,我们的心灵少有尘埃。

牵挂,是温暖的传递。在人生低谷的时候,知道有份牵挂,会倍添力量。在前行的路上,知道有双牵挂的眼眸时刻盯着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有一首歌曲叫《牵挂》,近日常常唱起,那是远方的你,在同吟一支曲吗?哪是心与心遥相挂牵吗?

总是在最冷的冬季更加挂念江南的你,想着亲爱的你,仿佛春天的枝头,点点新绿在对我低眉含笑,你,是否也感觉到,春天就在窗外,吐露着芳菲。

今夜,再把《牵挂》放在枕头边,一遍遍唱着永恒的怀念!

二.思念的味道

人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我这里刚刚念叨你,眼泪也哗哗地流,为啥很久很久不见你?

然后你就来了,那么晚那么晚,在我睡着的时候,籍着夜幕轻轻巧巧地来了!思念一个人真的很苦很苦!这滋味太难受了,因为思念,愿意忍受着寂寞与孤独!因为思念,我心疼就联想到你!

如果有来生,我们要么做邻居,要么做兄弟姊妹,甚至夫妻吧!如若不能那样,我们就不要相识了,我不要思念到心疼,到流泪还看不见你,也听不到你啰嗦!

有人说我是极端型的女人,我觉得这话很对。我就是这样,要么不上心,上心了就下不来。我也知这样不好,可我是那么无助,我根本做不到云淡风轻,装作喜欢或者不喜欢!我的欢喜与忧愁全在眉心,你一瞧就很分明。这样的我,曾经让你很忧虑,你怕我被人骗,交代很多很多,才放心的离开。可是我不懂,既然那么在乎,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分开?为什么没有更好的办法?我难受,我心疼,我不理解啊!

如果有来生,如果你还记得我,我们一定近些近些再近些,不要总是那么沉默,不要让我总行在迷雾中,再不要山阔水遥日日思念了!

如果有来生,你一定还要叫我秋儿,叫我小笨……这些都是我熟悉的,你一定要那样叫,否则我会不习惯的。我喜欢被你宠,也愿意被你骂,只要是出自你口,我都喜欢!

可是也有很多,你不说出口。当我知道的时候,我也骂你笨!你的所做所为,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可是你做到了!做得让我那么那么的心痛!因为从前至后,你始终是一个人在完成那艰巨的选择,你为何要哪么的坚强?为何要哪么的理智?为何不能偶尔脆弱一点,让你在乎的人为你分担,为你解忧?

我常常不禁感叹,我们是如此两个不同的个体,你那么理性,我又那么感性。有时想,把我的感性分些你,也把你的理性给一半我,那样互补该多好,多完美啊!哎!性情天定,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你走后,我反思了很多,许多许多,也许真的我错了!

我错不该爱上文字,可我想,如若不爱上文字,我们会遇见吗?为什么不问问,那看文字的人,用龌龊变态心,曲解事实难道没错吗?你把这莫须有的错来惩罚自己和我,你不觉得这是懦弱和不公平吗?你不认为这是助长他人的嚣张与狂妄甚至无理吗?

都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对吗?如今,除却思念你的好,我是很平淡述说这些的,尽管在述说这些的时候有泪轻轻落下来。但能轻轻的,不是波涛汹涌,也是好事对吗?

不过我想问:思念的滋味,你有吗?你也有对吗?你在人静无眠时,你也叹息过对吗?许多的路,走到今日,你也遗憾的对吗?

但我想说,走过了,就忘掉该忘记的吧!时间不能倒流,人也必须向前。向着温暖,追着美好,继续向前好吗?

思念的滋味,如淡淡花香,我们不要那么浓烈,浓了太过伤怀,还是浅一点、浅一点比较好!

三.好久不见

做梦了,一个勇敢而酸楚的梦,而我,却是佩服梦中的自己的。

终于,坐上列车去了你住的城市。列车停靠后,环顾周遭,陌生的面孔,听不懂的语言,我拖着箱子孤独地行走在有你的城市。

手机拿出来,看着你的号码,我最不会记的是数字,但,我却背得来你的电话。我终于相信,什么叫用心,多难,多无聊的事,只要用心了,总是做得好的。

可,电话在手心里发热,你的号码也在我的触摸下闪动着,我却,始终不敢按那个“呼叫”二字。我怕,亦终于明白什么是懦弱,我怕拨出去了,是失望,会让你为难。

手机拿出来又塞进兜里,我坐在大概你常去的地方。看三三两两陌生的人走过来,走过去,看一湖碧水在微风中荡漾,看人群渐渐散去,看夕阳染成金黄色照在湖面上,我的心是分不出颜色的。没有激动,没有惆怅,有的,竟是空前的平静。

太阳完全落下去了。晚风袭来,有些凉,但是,捂着你的号码,慢慢的就觉着温暖了。

想起陈奕迅的歌曲,好久不见。感受那种心情,是爱是无奈……诸多情愫,谁能猜得透?个中滋味,唯有自己体会吧。而我想,自己也未必说得明白。

天这样黑了白,白了黑,如此循环,心情始终平静如常。不是没有期盼,是期盼了也没有结果。有些事,结果又如何?是重复之前的无奈罢。很多事,只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至于结局,仿佛人生永远找不到答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情感散文:雪中的思念】相关文章:

思绪在雪中飞扬-情感散文07-04

理解散文中的情感07-22

情感散文:调整情绪培养生活情感08-02

当兵情感散文05-12

香烟情感散文07-14

撞车情感散文08-06

七夕情感散文08-17

爱他-情感散文08-29

失忆情感散文09-01

情感散文范文05-19

上一篇:如何搞好学生的早锻炼论文下一篇:幼儿园辞职个人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