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抑郁症的家庭护理方法

2024-07-28

老年人抑郁症的家庭护理方法(精选15篇)

老年人抑郁症的家庭护理方法 第1篇

一、掌握老年抑郁症病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此种病人易早醒,在清晨是抑郁情绪最严重的时刻,因此清晨破晓最易发生意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掌握病人情绪变化规律。

二、识别隐瞒病情的表现

老年抑郁症病人常伴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的躯体症状,临床上常把饮食改变,体重增加作为抑郁好转的标志。当病人食欲、体重尚未改善时,突然出现情感活跃,一反常态,此时护士要警惕,仔细观察病人言行,并收集其他病人的反映,警惕病人有自杀的倾向。

三、要密切掌握老年抑郁症病人的自杀的规律

病人往往可从各方面寻找自杀机会,故在每个环节上加强观察,使工作有的放矢。

老年人抑郁症的家庭护理方法 第2篇

可求助于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或医疗机构,在心理咨询师的辅导和帮助下,改变不适当的认知或思考习惯、行为习惯;调整生活内容,如足够的睡眠、运动锻炼、解决好家庭矛盾等。

专家强调,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因而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终结。专家建议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继续服药1年,并坚持定期复诊。此外,多参加健身、文娱活动,多交朋友,尽量使老年生活丰富多彩,学会排解烦恼,对防止复发会起到积极作用。

老年人抑郁症的家庭护理方法 第3篇

1 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分析

1.1 生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 各种疾病接踵而至, 如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胃肠道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会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困扰。并且老年人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单胺氧化酶等神经递质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也会诱发抑郁症。老年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也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诱因之一, 王祖新[2]提出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削弱、睡眠和生物周期紊乱有关。

1.2 遗传因素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一些较早发病的患者大多都有抑郁症的家庭遗传病史。而且假如抑郁症在一个家庭中有多个患病者, 那么血缘越近, 发病率就会越高, 假如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抑郁症, 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就会增加10%~13%, 假如双方都患有抑郁症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会高达50%[3]。

1.3 社会心理因素

老年人在年老后渐渐退出熟悉的工作岗位时, 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紧张有序的生活环境, 一下子变得空闲老人会觉得突然无所是从, 进而产生焦虑不安, 恐惧等心理。同时, 由于大多儿女又出门在外, 老人在家无法得到家人充分的陪伴和安慰, 在精神上感到空虚, 容易产生被丢弃的感觉使其心情极度郁闷, 久而久之得不到疏解就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再者, 老年人的心理防御功能变差, 老年期间的生活重大突发事件也会诱发抑郁症, 如, 老年丧子, 丧偶, 患病等。Brown[4]等研究发现, 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92﹪有应激生活事件, 其中丧失性和羞辱性更易促发抑郁症发生, 并提出应激-易感模式认为易患性因素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相互作用促发抑郁。国内林氏[5]在对住院病人的回顾分析中, 发现老年情感障碍发病前生活事件发生率为83.3﹪。

1.4 药物作用因素

大部分老年人都多多少少有受到疾病的困扰, 特别是那些无法治愈但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用药的慢性疾病。而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并且长期的用药也会使老人的心理负担加重, 增加了抑郁症发生的机率。

2 抑郁症的家庭护理

2.1 休息与活动

嘱咐患者劳逸结合,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不可过度劳累, 熬夜等, 抑郁症患者的卧房等布置应该采用暖色调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也要适当运动, 张怀春[6]通过成功的案例证实了运动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可以有效的治愈抑郁症病人, 并认为对于抑郁症病人而言, 应当将体育锻炼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2.2 饮食与营养

抑郁症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营养, 注意清淡饮食, 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摄入。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 平时督促患者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7]。

2.3 用药护理

患者应该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者换药。老年抑郁症容易复发, 需要长期用药, 一般在2年左右。家属应密切监督患者的从医行为, 按医嘱坚持服药。

2.4 注意安全防止自杀

患有抑郁症而有自杀倾向的老人一般都会对自杀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不惜一切代价, 需密切注意, 格外谨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自杀的倾向, 如老人本来抗拒治疗, 情绪激动、突然情况好转, 常在危险地带徘徊等, 家属因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 加强陪护。老人所处环境中应该避免放置危险物品, 如易燃物、刀具等, 居住楼层较高时应该在窗口加上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坠楼。各类药物应该妥善放置, 服药时应严防其偷藏, 避免病人利用药物自杀。

2.5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抑郁症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项, 可以有效的改善抑郁症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人对身边的事物、世界观、人生观有错误的认识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此时, 家属要注意纠正老人的这种错误认识, 减轻或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其中认知行为干预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让老人知道自己的这些看法是错误的, 并使其有意识的去改变这种看法。另外, 抑郁症老人通常郁郁寡欢, 不愿将自己的心事讲述出来, 或者没有倾诉对象, 因此, 我们应鼓励家属多陪伴老人与其谈心及时了解老人的心情及时疏导, 这样有利于老人心情的好转。

2.6 中医方面的护理

中医辨证施护在护理抑郁障碍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 如情志护理、饮食护理、针灸疗法等有利于抑郁症状的改善[8]。

2.7 健康宣教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 多交朋友, 多出去走动和朋友交往联系, 不应经常蜗居在家, 要保持心境开朗平和。子女家人应多陪伴在老年人身边, 当发现老人身体或精神的异常应及时正确就医,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重视和尊重。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 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此, 本文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旨在为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71-74.

[2]郑兰.老年抑郁症护理干预新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 (16) .

[3]姚丽雯.浅谈老年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科技资讯, 2011 (4) .

[4]李凌, 李建明.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 (4) .

[5]吴新龙, 林美华, 李长明, 等.老年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 5 (5) .

[6]画妍, 化前珍, 徐莎莎, 等.老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21) .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 第4篇

1.要照顾好老人生活起居。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天都应安排一段时间的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积极预防躯体并发症。

2.饮食方面,既注意营养成分的摄取,又保持食物清淡。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水果、蔬菜等,少吃糖类、淀粉食物。

3.注意精神心理卫生。要善于观察,从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发现其心理的矛盾、冲突等,有针对性地做心理说服、解释、劝慰、鼓励工作。给老人选看一些电视风光片、音乐片和喜剧片。有条件的可参加一些老年社会活动,结交朋友,调节情绪。

4.坚持服药,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既要耐心又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老年人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第5篇

①肝气郁结型:此类患者面色清癯,精神抑郁,表情愁苦,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悲观厌世,沉默寡言,少与人语,消极孤独,喜静恶声,心绪不宁,时或心烦易怒,胸部胀满,胁肋,小腹胀痛,脘闷嗳气,食少纳差,大便失调,女性可见月经不调,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弦。

治法为疏肝理气,解郁和中,常用方剂有柴胡舒肝散等。

②气郁化火型:此类患者面色微红,性情急躁,易怒,见人强装笑脸,背人则悲泣厌世,终日长吁短叹,懊恼难解,胸胁胀满疼痛,口苦咽干,心烦躁扰,坐卧不宁,夜不安寐或噩梦频现,或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为疏肝解郁,泄火安神,常用方剂有柴胡清肝汤等。

③血行郁滞型:此类患者面色晦暗不泽,精神紧张,抑郁不伸,长吁短叹,急躁易怒,烦闷欲死,时时号啕大哭,坐卧不宁,头痛如刺,目眩眼花,健忘,夜不能寐或合目多梦,记忆减退,胸肋疼痛,或身体时有发冷发热,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多弦细而涩。

治法为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等。

④痰气郁结型: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低落,表情呆板,悲伤恐惧,少言寡语,胸胁胀痛,胸部闷塞;咽中梗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或见头晕目眩,神识不清,舌苔白腻,脉沉弦滑。

治法为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常用方剂有半夏厚朴汤等。

⑤心阴亏虚型:患者面色潮红,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反应迟钝,孤僻离群,情绪低落,悲喜不定,懊恼欲死,辗转不宁;或见五心烦热,心烦意乱,手心出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为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等。

⑥心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的患者面色萎黄,多思善虑,神思恍惚,语声低怯,多喜独处,善悲欲哭,心悸怔忡,头昏头晕,失眠善忘,饮食减少,倦怠无力,腹胀腹痛,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细弱。

治法为健脾益气,补心安神,常用方剂有归脾汤等。

⑦肝肾阴虚型:患者面色潮红,两目红赤,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目涩畏光,视物昏花,急躁易怒,喜怒无常,头痛且胀,胸胁作痛,肢体麻木,或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老年人抑郁症的家庭护理方法 第6篇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比重日渐加大,老年性疾病以及由其诱发的老年人心理问题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以例证的方式阐述了疾病导致老年心理问题的存在状态,说明了老年人精神护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必要的精神护理策略。

7月1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有关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信息来源:新华网)。

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标志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1  老年性疾病诱发抑郁倾向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口的高发病症。与此同时,气候变更、环境恶化导致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一旦染病将伴随终身,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上述顽疾;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发症也经常困扰这些病人。

常年承受老年病侵袭的人,临床当中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比例很高。严重的因此而多愁善感,并最终形成抑郁症。针对这类状况所发生的比例,国内许多同行均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邱忠霞和王涤非等对入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抑郁状态评价,抑郁严重指数>0.5的诊断为抑郁,结果表明抑郁患者56名,占入选病例的43.1%,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李娟和刘伟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200例恶性肿瘤和150例良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显示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2.5%,SDS平均(52.0±10.4)分;老年良性疾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6.7%,SDS平均(44.9±7.7)分;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15.1%-22.5%的比例[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袁瑾选择5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患者年龄范围65-82岁,结果表明,焦虑性障碍21例,占38.8%;抑郁性障碍17例,占31.4%;焦虑合并抑郁性障碍14例,占18.9%[3]。

除了上述临床样本分析以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陈翠玲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唐丹等对北京3个社区170位60-8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间隔为20个月的追踪研究,进行了觉知日常环境控制感、领悟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状况、抑郁状态的测查。通过抑郁与各变量的.交叉滞后分析表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对抑郁的发生和抑郁程度的增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

由上述研究结果不难看出,自身疾病已成为诱发老年性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我院的诊断实践来看,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我们主要面向上万名师生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在每天接诊的病人中,退休教职工占绝对多数,其中,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心理恐慌、精神忧郁的老年患者比例超过50%。

因此,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除了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精神护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例如,Taiwan的Shu-Ling Chen和Hui-Chuan Lin等在老年休养所研究了音乐疗法对于老年人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整体音乐疗法可以使老人们从集体活动中获得力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建议应该把这种音乐疗法与日常护理融合在一起。

2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护理策略

2.1 探求根源、因势利导

焦虑、抑郁情绪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类型、病人病史、性格类型等。一般而言,患有严重疾病、发病多年、性格内向的人产生抑郁倾向的几率很高。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首先找到“病源”。多年患病、病情较重的病人,因需要长期协助、常年用药,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欠缺对自身状态的客观评价。这类病人一旦感觉不适,很容易与自身疾病建立主观联系,陷入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进而加剧身体不适感,影响到疾病治疗。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应当循循善诱,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助其建立客观的病情识别方法。还有一类病人,病情不重,但病程较长,性格较为敏感、抑郁倾向明显。入院后对陌生环境,如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甚至气味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期望通过医护人员的反应判断自己病情,从而处于疑虑、烦躁、焦虑的状态之中。对于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与病患加强沟通,除了正常的病情交流,还可以谈天说地,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消除其心理阴影。

2.2 提高日常护理质量,多管齐下

精神护理的效果如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理护理基础上的。人在得病之后,整体期望是:尽快获得治疗,并且获得最好的治疗。因此,敏感、脆弱是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心态平和,并要尽快、准确地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并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2.3 为患者自护

与家庭护理提供指导

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与医疗需求之间尚存在巨大缺口。高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高效、可靠的社会保障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老年病患者多数时间均在家中活动。因此,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家庭的精神护理尤为重要。

3  结论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的方法 第7篇

1、黄昏心理

因丧偶、子女离家工作或自身疾病等,老年人心理会感觉生活失去意义,对未来丧失信心,对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2、焦虑紧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3、孤独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若子女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顺,不关心,不注重与老人交往,也会使老人感到孤独。此外,若老伴病逝,时间一长则容易产生“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

4、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

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的方法:

第一,帮助其培养爱好,积极与外界联系。

适宜老年人兴趣爱好的活动有很多,如练习书法、钓鱼、养花、打太极拳等。退休后也要坚持参加社会活动,重新建立人际关系,互相帮助。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理解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好奇心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有些老人感到晚年生活并不愉快,不得不默默地承受着孤独、苦闷、压抑的折磨。很多事情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告知其要学会积极地接受生活中的变化。比如空巢老人,会因为无法依赖子女而伤心难过,可以指导其试着接受和面对这种事实,转而依赖自己和老伴,或其他可以依赖的人。并且坚信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决心理的痛苦。

第三,与家庭成员沟通,嘱其保持家庭和睦,让老人安心治疗。

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期间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共收治老年抑郁症患者42例, 其中男30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69.7岁。

1.2 分组

将患者随即分为两组, 观察组22例采用现代心理干预方法治疗, 并根据患者抑郁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对照组20例, 采用传统方式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及抑郁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

1.4 方法

心理干预又被称作危机干预, 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2]。心理干预方法主要包括:

1.4.1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目前被公认为是治疗抑郁症最好的方法。认知重建技术的逐渐应用, 不但从根本上提高了康复效果, 而且能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巩固用药时间、减少复发等。

1.4.2 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支持性心理干预能长期地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1.4.3 家庭和社会支持干预

以和善、真诚的态度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使其感到更有安全感;引导患者自我安慰;要陪伴和鼓励患者多参与户外集体活动;使之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向上的心理;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上, 应从一级预防着手, 加强心理护理, 从而减少发病率, 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结果

通过对4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其中观察组15例显效, 6例有效, 1例无效, 有效率95.5%;对照组9例显效, 6例有效, 5例无效, 有效率75%, 两组总有效率85.7%。由以上数据可知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且观察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疾病, 其发病原因错综复杂, 其主要原因如下[5]。

3.1.1 生理因素

老年人容易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 这些都可能继发产生抑郁症。临床资料表明, 脑卒中及帕金森病也可能导致抑郁症。

3.1.2 社会与心理因素

老年人退休后, 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社会活动范围逐渐缩小, 同事间交往逐渐中断, 邻里之间来往又少产生了孤独感。另外, 老年人生活周围的负性事件不断出现, 如丧偶、家庭矛盾及意外事件等诸多因素都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的情绪[5]。

3.1.3 性格因素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5]。患者在身体出现不适或疾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 担心成为家人累赘。而形成一种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

3.1.4 药物因素

不少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如甲氰咪胍、利血平、可乐宁、普萘洛尔、左旋多巴、金刚烷胺、地西泮、胍乙啶、胰岛素、类固醇等也会引起抑郁。故治疗时应把握给药时机与计量, 将药物因素影响减小到最低。

3.2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3.2.1 精神状态方面

主要表现为精力减退, 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等症状[1]。

3.2.2 情感方面

主要表现为言行减少、悲观绝望、愁眉不展、自责自罪, 病情严重的甚至有自伤、自杀的企图。

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消除其顾虑增加其安全感。将环境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培养其乐观向上的性格, 提高病患者自尊心和对生活的信心,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 老年抑郁症是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对生活的自主能力减弱, 引起抑郁情绪。及时识别并采取积极地心理干预治疗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可有效防止抑郁症对其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适宜的心理护理方法, 并逐渐扩大其社会影响, 不但使老年抑郁症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而且使全社会老年人都学会自我心理保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4]。

参考文献

[1]贾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 2009, 17 (11) :58.

[2]鲁谨, 张桂青, 张萍华.老年抑郁症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 2008, 29 (8) :66-68.

[3]李海燕.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疗效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9 (18) :89.

[4]于继兰.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病人康复的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4) :659-660.

老年人抑郁症的家庭护理方法 第9篇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症;临床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96-02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在老年精神障碍中,抑郁症占25%。老年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分为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1]。通过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能减轻抑郁症状,减少复发的危险,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和死亡率。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18例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8~68岁,平均6.5年。患者病程为5~20年。主要表现为头晕9例,头痛2例,失眠2例,纳差1例,肢体麻木无力1例,心烦及情绪低落2例,胸闷1例。

1.2 方法 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临床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一般1~2周内加至治疗量。用药后2~4周见效,若用治疗剂量4~6周仍无明显效果应考虑换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副作用较少,使用方便。治疗剂量每日氟西汀20 mg、帕罗西汀20 mg、舍曲林50 mg、氟伏沙明100 mg、西酞普兰20 mg。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大,在需要时应使用电抽搐治疗,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抑郁症患者也可用电抽搐,一个疗程6~12次。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运用心理治疗。临床上多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倾听、指导、保证、安慰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所患疾病,主动配合治疗。

1.3 结果 老年人抑郁症经临床治疗,痊愈10例,显进4例,进步3例,无效1例,有效率94.44%。

2 护理措施

2.1日常生活护理 睡眠障碍是患抑郁症的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早醒最多见。护理人员白天应安排或陪伴老年人从事多次短暂的活动,尽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睡前不做剧烈活动,不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节目和不阅读刺激性的书籍,晚上入睡前给予温热的牛奶,洗温水澡,温水泡脚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清晨应加强巡视,对早醒者给予安抚,延长睡眠时间[2]。抑郁常导致老年人食欲减退,有些因畏食或自罪观念而拒食,加之老年患者体质较差,睡眠不好,容易出现营养缺乏,故应保证营养摄入。对于进食少或违拗的老年人要耐心规劝、喂食,督促进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营养,特别注意补充钠盐,可服用加盐的牛奶,以维持适当的水分及营养。抑郁者常无力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护理人员应督促、协助完成自理,并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危重、木僵、生活不能自理者,要悉心照料,做好老年人的清洁卫生工作。长期卧床不动者,需防止压疮的发生。

2.2安全护理 患抑郁症的老年人,易出现自杀观念与行为。尤其是病情较重,情绪消极,悲观失望,有厌世观念者,往往会事先计划,行动隐蔽,甚至伪装病情好转来逃避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注意,并采取各种方法,来达到自杀目的,故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防自杀。老年人住处应光线明亮、陈设安全[3]。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病房设施要加强安全检查,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一切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等锐器、药物和各种绳索、有毒物品等均不能带入病房,杜绝不安全因素。发药时应仔细检查口腔,严防患者藏药或囤积后一次吞服。试体温时,严防咬吞体温表。鼓励企图自杀者多参加利他活动,使其从受助者的感激反应中体会其中之乐。成立包括配偶、子女、邻居、亲朋好友和职业咨询者等在内的自杀者监护小组,以便给予企图自杀者重新生活下去的动力。

2.3用药护理

2.3.1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使用抗抑郁症的药物,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其禁忌证是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癫痫、急性窄角型青光眼。同时要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服用抗抑郁药后出现如头晕、乏力、恶心、双手颤动、视物模糊等,甚至出现心悸、呕吐和腹痛、双手粗大震颤、嗜睡或昏迷等,警惕药物中毒,及时通知医生。

2.3.2用药指导 因抑郁症治疗用药时间长,有些药物有不良反应,患者往往对治疗信心不足或不愿治疗,可表现为拒药、藏药或随意增减药物。要耐心说服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另外,由于老年抑郁症容易复发,因此强调长期服药,对于大多数患者应持续服药2年,而对于有数次复发的患者,服药时间应该更长。另外,清晨给药可避免因药物兴奋所引起的失眠。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和具有危险性的运动。由于抗抑郁药可增加酒精的作用,故用药期间应忌酒。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分为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以情緒低落、焦虑易激惹、记忆力下降等为常见。病人每天大部分时间,心情都是沮丧、低调、哀伤的,终日唉声叹气,心烦意乱,经常在家中走来走去,有的老人表现对事情丧失兴趣,周围一片暗淡,对未来悲观失望,有的老人睡眠不安,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觉得对不起子女,生不如死,因此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行为。躯体症状以失眠、嗜睡、食欲增加或减少、便秘、疲乏、胸闷、心悸为主,其中最常见是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等。因此,在临床上应注意两者的鉴别。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首先应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利定下适当的医疗计划,常用心理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坚持用药、定期门诊复查的重要性。当病情好转后,应鼓励其主动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克服性格弱点。指导家属帮助老年人管理药物并监护其按时服药,对老年人的进步给予正向的肯定。认识长期巩固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复查,预防复发。指导家庭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如子女重视父母的身体、心理状况,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经常与父母聊天,主动慰藉老年人,可避免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和尽可能早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防止老年抑郁症的出现。同时帮助老年人重新安排生活,扩大活动范围,尤其是文娱、体育、劳动等社会活动。有条件者,还可外出旅游,以使老年人赏心悦目,心胸开阔。

参考文献

[1] 中国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2] 刘菊香.老年抑郁症的康复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5):472-473.

老年人得抑郁症的原因 第10篇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因素也很有关系。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或害怕绝症、或 恐惧死亡,或担心成为家人累赘,从而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

二、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还有许多患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易引起抑郁症。此外,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三、社会与心理因素。

老年抑郁症的表现是什么 第11篇

1.情感低落

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患者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度日如年;既往有的兴趣爱好也变得没意思,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甚至会感到绝望,对前途无比的失望,无助与无用感明显,自责自罪。半数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有焦虑和激越,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有时躯体性焦虑会完全掩盖抑郁症状。

2.思维迟缓

抑郁症患者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自觉“脑子比以前明显的不好使了”。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功能(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损害的表现,比较明显的为记忆力下降,需与老年期痴呆相鉴别。痴呆多为不可逆的,而抑郁则可随着情感症状的改善会有所改善,预后较好。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可表现行动缓慢,生活懒散,不想说话(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不想做事,不愿与周围人交往。总是感到精力不够,全身乏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不但既往对生活的热情、乐趣减退或丧失,越来越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

4.自杀观念和行为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观念和行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性比其他年龄组患者大得多,尤其抑郁与躯体疾病共病的情况下,自杀的成功率较高。因此患者家属需加强关注,严密防备。

5.躯体症状

此类症状很常见,主要表现为:疼痛综合征,如头痛、颈部痛、腰酸背痛、腹痛和全身的慢性疼痛;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嗳气、腹泻或便秘等;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如胸闷和心悸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面红、潮热出汗、手抖等。

老年卧床患者服药问题及护理方法 第12篇

一、概述

患者安全已经成为医院认证与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卫生部提出的十大安全目标中有一项就是用药安全。

我们之所以要 关注老年病人用药,首先是因为老年人用药复杂,多种药物并用,其次老年人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率高,常可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 10 %-20%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80 岁以上老年人有 25%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012 年 5 月国家食药监局提出需要警惕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2011 年中国官方共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65 岁以上老年人占 14.0% 以上,而在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病例报告中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 20.0%,与以往相比,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升高。

二、老化对药物使用的影响

(一)生理功能衰退

1.老年人 感官及认知功能的衰退

老年人 感官及认知功能的衰退,导致病人在接受信息时容易发生错误。2.药物吸收能力的改变

老年人唾液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胃肠血流量减少、胃排空时间增加及胃PH增高,影响药物的溶解,增加药物停留在胃肠道的时间,干扰药物的吸收,达不到使用药物的预期效果。如老年人胃排空时间延迟,可能增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吸收和可能会导致到胃溃疡的发生。而且老年人多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会影响药物间的吸收。

3.药物分布的改变

老年人药物的分布不同于一般的成年人,主要表现在 心输出量减少,使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减少;全身体液量(脂肪、口渴感觉、饮水量)减少,药物在体内堆积增加;老年人肌肉组织、脂肪组织 减少,导致脂溶性药物沉积,排出体外的时间延长;血脑屏障效果 下降,药物的通透性增加;血中白蛋白减少,高蛋白结合型的药物游离型态增多,药效增强,如华法令等。

4.药物代谢的改变

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减慢,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时间。5.药物排泄的改变

老年人的肾小球有效滤过表面减少,肾小球率过滤降低,肌酐清除率下降,药物无法迅速排出,容易蓄积体内,造成药物中毒。

6.体内药物受体敏感度的改变

老年人的细胞及组织对药物的敏感度增加,容易引起过敏。

(二)心理方面的依赖

容易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形。最常见的老年人滥用的药物有安眠药、缓泻剂。

(三)社会支持不足

缺乏家人的协助,导致无法配合应有的治疗,如不能持续用药、无法执行胰岛素注射等。

三、老年人用药五大原则

(一)受益原则

首先要求老年人用药要有明确的适应证,用药的受益与风险的比值需要大于 1。如果 有适应证但用药的受益 / 风险比值 <1,不用药,同时选择疗效确切而毒作用小的药物。

联合用药品种愈多,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愈高,用药品种要少,最好 5 种以下,治疗时分轻重缓急。

(二)5 种药物原则

执行 5 种药物原则时应注意:了解药物的局限性;抓主要矛盾,选主要药物治疗;选 用具有兼顾治疗作用的药物;重视非药物治疗;减少和控制服用补药。

(三)小剂量原则

1.老年人用药量在中国药典规定为成人量的 3/4,一般开始用成人量的 1/4-1/3,然后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直至疗效满意而无 ADR 为止。

2.剂量要准确适宜,老年人用药要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适宜于个体的最佳剂量。3.只有把药量掌握在最低有效量,才是老年人的最佳用药剂量。4.老年人用药剂量的确定要遵守剂量个体化原则。

(四)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指根据疾病的发作要带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昼夜体验率变化来确定最佳的用药时间。

(五)暂停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新的症状,应考虑为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是病情的加重,前者应停药,后者应加药。

2.停药受益多于加药受益。

3.暂停用药是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

四、老年卧床病人服药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

(一)老年卧床患者服药的常见问题

1.药物使用不当,主要是表现为重复使用、错误使用。2.药物储存问题。3.药物的不良反应多。

4.用药知识缺乏,如不重视药物的副作用,在非正规医疗机构用药,多科就诊多处方用药、剂量不准确,服药方法和方式不当或未完全按服药要求用药。5.依从性差。6.错误的服药观念。

例如 药越补越好,药越新越好,药越贵越好;症状控制不佳随意加药、换药;症状缓解即停药;自行随机购药,不分处方、非处方;看广告买药;用药前不看说明书(凭经验服药);过分迷信抗生素、中药;频繁更换药品、模仿他人服药;隐瞒、漏报药品不良反应或用药错误。

(二)老年卧床病人服药的评估

1.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病史及基本资料,了解既往史及用药史,包括:疾病诊断、病情评估、目前是否用药(含中药和保健食品)、过敏史、药物反应及副作用等,作为后续处理方式的参考。

2.了解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对当前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和满意度,家庭的支持情况,对药物有无依赖、期望、恐惧等心理。

3.评估各脏器的功能情况,如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4.评估服药能力。

(1)视力:药品形状相似、颜色相似和药瓶标签与内容不符合以及服用过期药物等。(2)听力与理解能力:多服药或少服药 , 或者将服药时间混淆。(3)记忆力:由于老年人近期记忆减退,易导致漏服药或重复服药现象。(4)阅读能力。

(5)其他:如获取药物的能力、打开药瓶的能力、吞咽能力、发现不良反应的能力。5.评估服药依从性

(1)是否达到治疗的目标,如 INR 是否达标。

(2)可以检查病人剩余的药物数量,推断病人服药是否正确。(3)自我评定(家人评定)。(4)可以通过血药浓度水平来判断。

(5)如果是住院病人,可以通过 发药记录来判断。6.心理及社会支持评估。

包括对健康状况的认知、态度以及有无药物依赖和滥用的情形,评估老年患者的社会知识系统是否完整。

(三)老年卧床病人服药后的评估

主动评估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药物未见预期疗效时,应先考虑病人有无遵医嘱、服药方法是否错误、有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未按时服药,或是产生药物交互作用而减低药效。

(四)老年卧床病人服药的护理 1.药物不良反应(1)定义

1999 年 11 月 25 日,国家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明确界定: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为药品不良反应,简称 ADR。

随着老化,药物不良反应危险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疾病较重和服药较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与用药的数目呈指数地上升,多种药物治疗反映了存在多种疾病,而且具备药物疾病之间互相作用的机会。大约 1/3 的与药物相关的住院和 1/2 的与药物相关的死亡发生在〉 60 岁的人中间;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 51-60 岁 14.4%,61-70 岁 15.7%,71-80 岁 18.3%,81 岁以上 24.9%。

PPT23 显示的是我院 2013 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可以看到,一共出现 15 例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大于 60 岁的老年人占 66.7%, 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60 岁以上老年人占 46%。(2)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

①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反应。②副作用:药物产生的与治疗的目的无关的作用。③变态反应:皮疹、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

④老年病五联症:精神症状、跌倒、大小便失禁、不想活动、生活能力丧失。(3)老年卧床病人服药的护理措施

在临床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矛盾反应,及时停药;用药要从小剂量开始; 用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对吞咽困难的老年人选用液体剂型,必要时注射给药;规定适当的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注意药物之间特别是中、西药的相互作用在不了解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中、西药服用时间应间隔 4 小时;根据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其他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2.用药不当

(1)规定适当的服药间隔及服药时间,应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作息,如清醒、休息、进食时间。

(2)家属给予协助。

(3)指导老年人勿自行购买或服用自存药物,需按医生处方用药,以免造成错误或重复用药。

(4)如果能以其他方式缓解症状,暂时不用药物。

(5)在不影响用药的作用与目的下,减少服药的次数与自行分割药物的机会,如选用合适的制剂,避免要求病人服用 1/3 或 1/2 颗,以减少老年人因视觉或记忆等因素造成的错用药物。(6)鼓励老年人选择就近可信赖的医生,固定就医,减少至多家医院就诊不同疾病诊断的情形,以免造成不同医生开相同药物而重复给药。

3.用药时间

(1)需空腹、饭时、饭前、饭后、睡前服用的药物需按要求服用。(2)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等需饭前服。

(3)消化药盐酸、胃蛋白酶等需饭时服用;阿卡波糖饭时服,能降低餐后血糖升高。(4)硝酸甘油片,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大便前吞服,可预防发作。(5)对胃有刺激性药物需饭后服。(6)催眠药如巴比妥类需睡前服。4.用药剂量

(1)药量过大或偏小

正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效果,若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然而有的人随意加大剂量,这样十分危险。同样,小剂量不仅可能没有疗效,反而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

(2)时断时续

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可能无法控制疾病发展。

5.服药的方式

(1)内服药片或胶囊时,约用 250ml 温开水送服,水量过少药易粘在食管壁上。(2)补铁剂不要用茶送服,胶体次枸橼酸铋不能用牛奶来送服。

(3)磺胺类药物易在尿道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痛等,服用时需大量喝水,或同服等量的碳酸氢钠。(4)心绞痛患者将硝酸甘油片嚼碎舌下含服、不可吞服。(5)控释片、缓释片以及肠溶片不宜掰碎后服。

(6)可嚼碎后服用的药物有:钙剂、乳酸菌素和干酵母、抗酸药和治疗消化道溃疡病的药物、心痛定治疗高血压时嚼碎后舌下含服。

(7)不宜咬碎服用的药物 ①药物造成消化道黏膜损伤

红霉素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有口舌疼痛、食欲减退、胃绞痛、恶心呕吐及腹泻,多制成肠溶片整片服用。

氯化钾: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如嚼碎后服用可发生消化道溃疡、坏死或狭窄等症。比沙可啶肠溶片:由于其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不能嚼碎后服用,同时不得与制酸药一起服用。

普罗帕酮:有局部麻醉作用,嚼碎后服用可引起口干、唇舌麻木。

阿司匹林、复方乙酰水杨酸(APC)、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解热镇痛药:嚼碎后服用刺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丙戊酸钠:因刺激口腔和胃黏膜不宜嚼碎服用。

②药物被胃液破坏而失效

如多酶片、胰酶片、康彼申片: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此类药物是消化酶制剂,如果嚼碎后服用一方面可消化口腔黏膜引起严重的口腔溃疡,另一方面药物本身可被胃酸分解,失去疗效。

③特殊固体制剂的要求

如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胶囊剂 都不能嚼碎后服用。6.服药依从性 老年患者缺乏护理和自我保健的意识,对医嘱的理解不充分,记忆力和视力的下降,以及用药复杂,需要长期治疗,或病人认为药物可引起中毒或不相信需要这个药物,或认知能力下降,导致病人的依从性下降,出现错服、漏服或剂量不准确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首先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让患者明确有关用药的目的,让患者与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可以使用药物日程表和备忘卡或日历;或使用分药盒,或使用药物一粒装包装;进行依从性指导。

7.老年痴呆病人服药的护理

(1)住院期间:定时定量发药、服药到口; 发放药物的时候最好有 三人在场;床头或服药治疗单上应有所提示,比如在床头贴上一个“服药需要帮助”或在服药单上注明 ;保留口服药袋;查房、交接班时检查服药情况;加强对安眠镇静类药物的监管。

(2)居家期间: 可以 使用分药盒;由家人协助或监督 病人的服药;可以 使用闹钟、定时器、提示牌等进行提示。

浅谈老年抑郁症的护理措施 第13篇

1 临床表现

1.1 情绪低落

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我评价过低, 情绪悲观失落, 心境抑郁, 在此基础上出现焦虑, 对生活失去信心, 觉得老而无用, 产生绝望、无助、无价值感等想法。

1.2 情感淡漠

由于老年患者精神活动抑制, 表现为反应迟钝, 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对亲情冷淡, 疏远家人或朋友, 整日闷闷不乐, 独居老人症状尤为明显。

1.3 躯体症状

老年抑郁症患者主要有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 容易早醒;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为胸部憋闷, 气短, 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 体重下降, 疲乏无力, 身体不适。

1.4 意志活动减退

老年抑郁症患者年龄较大, 主动性活动减少, 表现为行动迟缓, 话语减少, 不愿与人交流, 回避社交。对事物缺乏兴趣, 不想做事, 不愿外出, 严重者不语不动, 卧床不起、拒食, 并伴发躯体并发症。

1.5 自杀企图和行为

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焦虑、紧张, 疑心家人把自己当成负担, 讨厌自己, 产生自卑感, 整日痛苦不堪, 压力不断增强, 易产生自杀企图和行为。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2.1.1 生活方面

防止消极观念引起自伤或自杀行为是护理中的要点和重点。因此,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室环境要安静舒适, 避免刺激与干扰, 排除危险物品。日常起居有规律, 早睡早起, 在身体情况允许下, 每天到户外活动, 预防躯体并发症。抑郁症状严重者需由专人护理, 24 h看护。

2.1.2 饮食方面

安排合理的膳食, 既要保证食物的营养成分, 又要保持食品的清淡。对拒食的患者要劝说喂食, 必要时鼻饲饮食。

2.1.3 坚持服药

药物护理的关键是细心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按医嘱严格掌握和控制药量, 嘱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反映, 不能自行加药和停药, 坚持药物的足剂量和足疗程使用, 才能够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2.1.4 防止意外发生

老年抑郁症患者消极悲观的思想可使其萌生绝望的念头继而发展成自杀行为, 故不可疏忽大意。严格监管和查对药物, 看患者服下药物, 仔细检查口腔, 以免患者藏药并一次性大量吞服, 造成药物中毒。病室中凡能成为自伤或自杀的工具如:筷子、牙刷、小刀、鞋带等物品一律收回, 妥善保管。

2.2 心理护理

2.2.1 沟通

运用护理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尊重和关心患者, 耐心倾听患者讲述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及时发现微小的变化和暴露出的精神问题, 进行心理疏导, 做好解释和劝慰工作。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结交朋友, 调节情绪, 树立信心, 达到康复的目的。

2.2.2 鼓励

避免患者长时间隔离于房间中, 引导和鼓励患者加强自理能力, 做一些简单的劳动, 注意劳逸结合。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帮助患者消除自卑和对家庭对社会无用的心理状态, 面对自身的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

2.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前提与保证, 护士必须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护理技术与患者建立起积极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护理过程中和患者接触要和蔼近人, 热情为患者服务, 使之消除陌生感;耐心介绍病室环境, 安排床位, 介绍认识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宣讲探视制度等。进行安全检查时, 要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 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 解除对立和不安全感。对郁郁寡欢的患者要诱导和启发其倾诉内心的想法, 耐心倾听, 使其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以取得信任与合作。

2.2.4 转移患者注意力

对处于逆境的患者, 要态度友好, 情绪乐观, 使患者感受到正面的刺激和影响, 促使其宣泄内心的积郁, 使消极的情绪转为积极因素。利用语言技巧, 化解其内心矛盾, 鼓励患者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 如听音乐、下棋、折纸、打乒乓球等, 转移注意力, 消除压抑, 摆脱困惑, 使患者的情绪向平稳过渡, 面对现实, 提高生活质量。

2.2.5 保持良好的情绪

患者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 护士要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让患者充分了解和认识到自身病情, 配合治疗, 使悲观、恐惧、失望的情绪得到改善。保持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 培养正面积极的情绪,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身心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小结

浅谈老年抑郁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第14篇

现今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高龄老年人的比例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大于60岁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比较高。患者的心理会长期表现为抑郁的表现。对高于75岁患者进行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此疾病的发生几率为0.3%,占高龄人口的3.4%左右。调查还显示男性明显低于女性患者。高于65岁的患者中有10%的患者曾出现自杀的想法。现今已有资料明确证明抑郁症疾病对患者的各项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应给予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和相关地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疾病情况。高龄患者易于发生抑郁症疾病,其也为现今高龄患者比较常见的疾病,但对高龄患者进行护理措施的研究现今还很少,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对高龄患者进行护理,应首先对其习惯、信仰等给予尊重,并重视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心理干预,这样才可促进患者康复。

1 临床症状

1.1 精神状态方面 患者有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反应迟钝、思维迟缓等临床表现。一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疑病、人格解体、幻觉等精神方面的表现。

1.2 情感方面 患者可有杞人忧天、疑神疑鬼、紧张不安、丧失自信、消极厌世、愁眉不展、忧心忡忡、悲观绝望、感情淡漠等临床表现。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自杀、自残等想法。

1.3 躯体状况方面 患者可表现为少言寡语、行动迟缓等临床表现,一些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的表现。

2 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2.1 生活照顾 高龄患者应配有专人对其进行护理,故应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可以亲自照顾患者,并不离开患者的身边。患者的生活应保持规律性,睡眠应充足,进行可行的身体锻炼。

2.2 饮食 患者的饮食应保障营养,并应注意不可食用有刺激的物品,患者应多喝水,多食用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畅通,避免出现便秘。

2.3 用药 患者应用药物应严格根据医嘱执行,不可随意滥用药物,也不可肆意停止用药。如服用药物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调整。

2.4 防止发生意外 因这种病人往往有自杀企图,故不可疏忽大意。事故多发生在一刹那,凡能成为病人自伤的工具都应管理起来。妥善保管好药物,以免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药物中毒。

3 给予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3.1 应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在沟通中了解患者的各项情况,从患者自身的微小动作中了解患者真实心理想法。在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干预方案实施。应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多和其他人进行沟通,调节自身的情绪。

3.2 引导和鼓励患者与现实接触和起床活动,并指导其参加集体活动及简单的劳动。其在完成之后应给予其鼓励,让其对自身有价值认同感,从而逐渐恢复自信心。交代的任务可逐渐地增加,让其有完成任务的热情,逐渐改变自身的心理。患者应多出外进行活动,不可老在病室中自我封闭。

3.3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开展治疗护理的关键,良好的关系才可让患者更加信任医务人员。故在沟通中护理人员应和蔼地对其关心,对其进行环境的介绍,让其消除陌生感,对患者应给予尊重,让其在治疗中给予配合。

3.4 对于面临逆境的患者,应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还可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淡忘烦恼,心境好转。

3.5 进入老年后,各种生理功能都进入了衰退阶段,如形态的老化、感觉器官功能下降、神经运动功能缓慢、记忆力减退等,而对衰老的症状的自我感受和认识,反过来又会影响衰老的进程。有的老年人察觉或意识到衰老,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健康,就容易焦虑多疑,心情沮丧、颓废,从而加速衰老。对这些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

3.5.1 适时倾诉 随时注意老人的心理动态,多关心,多问候,耐心倾听老人的叙述,掌握其症状、思维、信念、情绪和行为,让老人最大限度倾诉内心的痛苦,起到情感宣泄的作用。

3.5.2 鼓励自助 充分发挥老人的内在潜能,鼓励其单独完成某件事情。庭成员关爱是病情转归的根本。有资料显示,生活事件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对缓解心理應激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有良好功能的家庭,能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增强情感上相互支持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困难,同时证明家庭心理干预具有长期的有效性。

总之,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应重视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促进其勇敢地面对社会,重新投入到社会中,多参加各项活动,并进行身体方面的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郭晋武,李琼,等.老年人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比较研究[J].老年学杂志,2003,27(7):3760—3761.

[2] 吴文源,俞勤奋,张明圆.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1):10.

[3] 钱梦珠.老年期抑郁症的社区心理 因素分析初探[J].上海精神 医学,2001,36(7):560.

[4] 金鼎,邵新月.家庭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家庭环境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27(4):25—28.

老年抑郁症要做好防御 第15篇

轻度情绪障碍据调查,在失业、生活困难或患有各种躯体疾病的 老人 中有48%的人表现精神抑郁。这些老人很少与他人接触交谈,生活寂寞,加上亲友、同事、熟人久别或离世,更容易出现抑郁。身患疾病或经济困难的老人心情抑郁者较多,轻者表现为悲观、消沉、自卑,重者可发展到想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疑病性抑郁症 常从某一种不太严重的躯体疾病开始,整日忧心忡忡。有一位老人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他怀疑是癌症。尽管用药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他仍然心情不畅,焦虑不安。后来又发生便秘,更加重了思想负担。只要一日不解大便,就惶惶不安,犹如死期临头。其实大便秘结、胃肠不适是疑病性抑郁症最常见的表现,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由于疑病情绪日趋严重,病人的焦虑、烦躁、自杀等念头更为严重。

反应性抑郁症也叫外因性抑郁症。大部分老年抑郁症是由于某种生活事件而发病的,如身患重病、配偶死亡以及发生不幸等。这类病人没有自责自罪,谈话内容与其现实遭遇密切相符,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抑郁不安之中,有时还伴有强迫和恐怖的倾向,在情绪激动时有自杀念头,有的人可出现与精神创伤有关的片断妄想和幻觉。

隐匿性抑郁症这种病是在神经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老人的情绪障碍容易被家人忽视,直到老人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时,才被送往医院治疗。老人在主诉中常会流露出消极、不安、焦虑、悲观的情绪变化。

内因性抑郁症主要表现有动作迟缓、自责、自卑、疑病妄想和躯体方面的各种叙述。可见日渐消瘦、胃纳减少、失眠严重,尤其早醒。严重者无法接触,甚至有痴呆表现,但如能积极治疗,症状可很快消失。

老年抑郁症预后良好,很多病人可自行缓解。对于抑郁情绪严重的,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心理疏导为了更好地度过晚年,避免孤独、寂寞,老人尽可能和儿女们住在一起。如因条件所限不能住在一起,儿女们要常常看望老人。老年人也应体贴儿女,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此外,多参加一些社会工作和娱乐活动,把晚年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这样不仅增加了生活乐趣,还能保持智力不衰。

2、药物治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抗抑郁药种类很多,如三环类多虑平、阿米替林以及四环类麦普林等等。但这些抗抑郁药必须由医师根据病人的情况选用,患者应按医嘱服用,不可随意增减药量。

上一篇:独爱秋色作文500字下一篇:莫泊桑中篇小说《羊脂球》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