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2024-09-05

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精选6篇)

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第1篇

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赴武宁宁达中学学习有感

付垅中学欧阳波

身为老师,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或许是基于这些考虑,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谢校长和付中领导班子,这次不惜重金分两批把学校的中青年教师都送到武宁宁达中学去学习取经,为学校酝酿已久的导学稿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我有幸成为第二批赴武宁学习班主任团队中的一员,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虽然由于一些意外的客观原因,我们此次出行有点来去匆匆,但身负学校重托的我们岂能过宝山空手而回。所以从进校门开始,我就以一个班主任的身份审视这所颇负盛名的民办学校是如何成功的管理学生的。下面我将从班主任管理的角度,谈谈我在宁达短短一天的感受。

首先,走进宁达,两条标语吸引了我。“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多么豪迈的话语,也许这就是宁达人能够乘风破浪,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传统教育中,教师、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学校是被管理和管理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所谓的良好习惯,学校、老师“毅然”挑起育人的“重担”。于是学生就在老师家长式的教育模式下“健康”成长,老师也因此获得“桃李满天下”美誉,学校也成为人们心目中育人的“沃土”。可是,如今看看学校里的孩子,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下,多少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多少人变得叛逆;多少人泯灭了个性,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并呼吁改革创新。也许宁达正是响应这一呼声,身体力行的进行教育改革。正如该校校长在一篇论文中说道:“我要把传统教育这堵墙轰然推到”,好一个气势磅礴的改革宣言,宁达人正是从教育理念入手,开始了他们教育改革的长征之路。“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并非一个新鲜的词,但要落到实处又谈何容易。学生一旦主宰了学校,老师是否会丧失存在的价值而身价暴跌,学校是否会疏于管理而教学质量下降,这是悬在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可是宁达人用行动证明了学生主宰学校,只会让学校更祥和,更有朝气,这是我在宁达亲眼看到的。学生以校为家,师生亲如一家,到处是欢声笑语的海洋,到处是求知探索的热潮。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这里成了学生的天堂。

其次,走进教室,班级文化吸引了我。宁可涂鸦四壁,不留一堵白墙。宁达人的魄力再一次让我震撼。好好的雪白的墙壁,到处是宣传标语,学习箴言。更有甚者,教室里外的墙壁上挂满了黑板,白板,上面有学生演板的内容,也有学生信手涂鸦的大作。这哪里是老师心目中“圣洁”的教室,分明是广告牌林立的闹市。这地方能教书育人吗?我心中充满了疑问。

直到我走访了几个不同年级的教室,亲眼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活跃的表现,我才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明白了这一看似放纵的放手,实则是大智慧的表现。试想,传统教育中的教室,学生有几分发言权,除了老师点名发言外,学生几乎没有表现的机会。可是学生时代的孩子,充满了个性,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仅有的课堂被点名发言的机会根本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要。宁达人为了张扬个性,给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宁可不要传统教室的规矩,也要让学生成为教室的主角,把墙壁很好的利用起来。没有一堵白墙,看似凌乱,实则有章可循。墙壁、墙壁,成为学习的天地;白板、黑板,见证学生的成长。墙壁上是师生共同精心设计的班级宣言、班训、班规以及各种学习活动展示专栏。虽然贴的到处都是,可是和整个班级氛围配合起来,又是那样的和谐。每个所贴的内容不尽相同,却彰显了他们不同班级老师和学生的个性风采。课堂、课外,他们在白板、黑板上每一次演板,每一次涂鸦,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信。所以,在课堂上,他们从来都那样坦然,大方。纵然是我们这些陌生人的到访,也不能引起他们丝毫的拘谨。多么让人羡慕的一个个身影,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只有学生对班级,对学校,对老师有足够的感情时,才会有这样的表情,这样的表现。我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拥有这样的学生,那么,我真就可以做到“无为而治”了,因为学校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天堂。

再次,走进师生,宁达精神吸引了我。一个没有个性精神的学校就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样,缺乏生命力。宁达中学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与她的建校精神是分不开的。参观学习之余,我抽空与宁达的班主任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一些简短的交流。他们言语中对于学校的热爱让我这个平时颇具叛逆个性的外校老师着实汗颜。其中一位六年级的男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他的姐姐也在这个学校就读,而他正是在姐姐的影响下放弃武宁一中,选择宁达这所民办中学的。是什么让这姐弟二人如此着迷这所学校呢?论资历,论设施,论师资,武宁一中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输给这个只有初中部的农村民办学校的。带着这个疑问,我询问了那个小男孩,他的回答更让我吃惊。他说,姐姐带他来学校玩了几次,就让他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因为,这里的老师像亲人,学校就像自己的家。学生多数情况下能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太开心了。是呀,学生充满了个性,如果能找到一个能充分张扬他们个性的地方,那里自然就成为人人向往的天堂。

为了进一步了解宁达魅力的来源,我接着走访了几名班主任老师,由于当时学校的一些意外情况,班主任都行色匆匆,只能草草聊几句就匆忙的地走开了。其中皮雯静这位女班主任的一席话给我感触颇深,她郑重的告诉我,在这个学校,他们每天也很辛苦,但是他们很快乐的工作着,因为他们深知没有孩子就没有他们的一切。在这个信念的影响下,他们认为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只要为了孩子的成长,再苦再累也是应该的。是呀,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老师们正是秉承这个精神,努力把学校变成孩子们的天堂,让学生喜欢学校,依恋学校。与此同时,在天堂里工作的老师也变成了学生们心中的天使,受到孩子们的爱戴,拥护。只是多么让人感动的师生关系呀。

其实,何止学生在这里学习有天堂般的感觉,老师在这里工作同样如同天堂一般,除了孩子们的爱戴外,学校领导班子对老师的重视,也是老师工作幸福感的来源。正如该校校长所言,在我们学校,老师心目中,学生就是一切,而我们心中,老师就是一切呀。没有吃苦耐劳的老师,没有拼命肯干的老师,纵然校长有三头六臂,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良好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了领导爱老师,老师爱学生,学生爱学校的良好精神氛围。宁达正是在这种成功的为人的工作中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的。

最后,离开宁达,付中的明天振奋了我。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宁达确实有其独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同时,我也认识到我们付中也有自己的成功之处。付中从来不缺少关心老师的领导,从来都不缺乏关爱学生的老师,从来都不缺少吃苦肯干的老师,从来都不缺少爱校恋校的学生。宁达有的,我们都有,我们只是没有把这些变成一种学校的特色,变成学校的精神。让付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名校,让付中成为孩子们的天堂,让付中的老师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天使,我们行动

起来吧。付中拥有湖口农村中学最多的生源,最优秀的师资,最团结的领导班子,最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每天清晨在全体班主任和值日行政的带领下迎着朝阳,孩子们开始最热烈的晨读;中午时分,在学生会的督促和班主任的监管下,孩子们安静的进入午休;傍晚的时候,在广播站的歌声中,全体同学自觉地开始了晚自习。就这样,付中的每天都那样祥和,那样充实。晨昏交替中,付中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每年的中考,在以谢校长为龙头的全体付中人的努力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然而,付中人,从来都不满足于现状。如今,付中人,在谢校长的亲自参与和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澎湃的激情,开始了新的一轮教学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付中人相信只要勇于进取,敢于向他人学习,定能更好的激发付中的活力。推动付中走向另一个更高的巅峰,走出湖口,走出九江,向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学校奋进。有了信念,有了梦想,有了行动,相信明天的付中会更加辉煌。想到这些,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第2篇

——旗口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新思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益一辈子。

我校在语文课堂中努力做到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交流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组运动着的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去掉教的“包办”,学的“放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儿童的语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围绕儿童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法和指导学法。教法设计要体现一个“诱”字,学法指导要体现一个“主”字。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

(1)教法——“诱导”。引导出学习目标——引导学习兴趣——辅导点拨——引导听说读写训练——引导形成能力。

(2)学法——“自主”。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分析理解课文结构——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评价听、说、读、写能力,自我评价——熟读课文,知识内化。

(3)能力——“形成”。感知——理解——推理——深化——迁移。

我校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强调日积月累、长期修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要求立竿见影。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表达中学会表达,不能急功近利。

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第3篇

一、影响思想品德课堂快乐学习的因素分析

关于学习快乐的来源, 57.5%的学生认为是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57.5%的学生认为是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 44.4%的学生认为是得到老师同学积极的肯定, 37.5%的学生认为是学有所获, 53%的学生认为是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55.6%的学生喜欢教师创设的多种学习情境。在课堂活动形式方面, 68.1%的学生喜欢辩论、故事, 喜欢图像、视频;68.8%的学生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54.4%的学生喜欢学识渊博的老师。

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来源。这就要求教师要改进教法, 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 用激励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

(一) 优化教学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

1.改进教法

不同学生, 学习风格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 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擅长某一种学习类型。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 多倡导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 其中又以视觉学习为主、听觉学习为辅, 至于动觉学习则受到压制乃至“惩罚”, 这无疑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缺陷的弥补, 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快乐。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能采取统一不变的教学策略, 而忽视了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视觉型、听觉型与动觉型的不同风格, 主要体现在“看、读、听、说、动”。通过利用学生不同学习风格, 挖掘学生“看、听、说、读、做”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教学手段组合时有所变化、有所侧重, 变教师的“因材施教”为学生主动“因材适教”, 达到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

2.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

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把多种形式引进课堂, 将“苦学”变为“乐学”。

(1) 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 吸引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 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 营造科学探究氛围, 对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具有很大益处。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创设真实经验的情境, 创设学生模拟的情境等。例如, 在学习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内容时, 可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某初中生小麦, 家境宽裕, 父母每月给他500元钱作为生活费。可是小麦总会在前二十天就把生活费用光, 后半月就靠向同学借钱过日子了。你对小麦的消费怎样看待?学生在思考时发现, 小麦的消费就发生在他们自己的身上或身边, 那么, 对于这个问题该如何看待呢?学生对这种消费探究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师选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作为课堂情境, 让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激发探究的热情,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 利用幽默的语言、直观的漫画,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曾经, 人们认为思想品德课是枯燥的、空洞的、没有趣味的。现在的教材, 趣味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 与生活实际联系也非常密切, 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教师的语言幽默, 会为课堂增添不少的色彩。如在学习“珍爱生命”一节, 借用了一句小品台词“冲动是魔鬼”, 使学生在笑中明白了遇事不可莽撞, 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终身的遗憾。学习“学会拒绝”一节, 可借助漫画《一夜光》并对其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赌博的危害。利用漫画《网络时代的猫咪》, 让学生在笑中认识到网络的虚假性和欺骗性, 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角色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热情和快乐。角色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使其如身临其境, 获得真实感受, 它有助于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如“非公有制经济”是九年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的教学内容, 如果纯粹靠老师分析或举例, 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师以“走入寻常百姓家”为主题, 设计了一家三兄弟的角色:老大在某民营企业担任部门主管, 老二开了一家个体饮食店, 老三是中美合资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这样的情境虽然是虚拟的, 但由于材料都来自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觉真实可信, 学生跟着角色体验, 很快就会理解和感悟这三种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作用及异同。

(4)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让学生感受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保证。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快乐学习, 除了具备科学的教学方法外, 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学习九年级“科教兴国战略”对国家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展示我国城市的优雅和整洁的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齐全的教学设施;相反, 我国有些农村学校的校舍陈旧, 教学设备缺乏, 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这样形成强烈的反差, 学生一目了然, 了解我国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现状问题。

(5) 在课堂上融入与本课相关的音乐。当今孩子对音乐都是情有独钟。适时的音乐融入不仅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而且对本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七年级“新学校, 新同学”时, 播放音乐《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你会懂, 还有伤还有痛, 还要走还有我……”接着让学生思考:“在新的学校里, 我们要如何交朋友, 如何面对新的学校生活?”这些导入形式新颖, 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如:在讲完“学会调控情绪”这一课时, 播放《快乐崇拜》作为结束语:“忘记了姓名的请跟我来, 现在让我们向快乐崇拜, 放下了包袱的请跟我来, 传开去建立个快乐的时代……”歌词感情真挚, 优美动听, 感染力强, 学生在快乐中结束课堂学习。不仅激发学生对调控情绪重要性的理解, 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调控情绪。

(二) 师生之间情感的和谐是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条件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快乐课堂, 不仅有法, 更有爱。感情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学实践证明:师生之间情感和谐, 可以唤醒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就是说, 要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 教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教学活动中, 放开手脚, 发挥独立思考的潜能, 才敢于无顾忌地质疑问题, 才乐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重要条件。反之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产生冷漠、厌恶的情感倾向, 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 作为教师应该多接触、多了解学生, 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把学生当作朋友;用真诚的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最关心自己的, 尤其是学生成绩下降或者犯错误的时候, 不要横加指责, 而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树立信心, 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 为学生快乐学习创造条件。

2.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 所以在教学中,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 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评价, 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 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 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聪明的教师, 在设置课堂提问时, 不仅要考虑到问题的引人入胜, 更会考虑到问题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相当, 使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圆满解决,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对于同一问题, 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回答, 但不管是何种答案, 教师那恰到好处的点拨, 或者教师那肯定的点头、那赞许的眼光、那轻微的掌声、那鼓励的微笑, 无疑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美国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赞美犹如“阳光”, 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 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 一旦得到成功和满足, 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三、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 适度原则

凡事均有度, 如果快乐无度, 不注意对快乐的及时引导, 结果快乐就会演变成一场灾难, 导致教学失控。

(二) 适用性原则

快乐教学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有些老师不注意对快乐素材的适用性把握, 全凭心血来潮, 不管与本课内容有无关联, 想到什么有趣就讲什么。结果学生是乐了个前俯后仰, 但却感觉与本课知识无任何关系。这样的快乐, 只会被证明是一种哗众取宠而无聊的败笔。

(三) 及时引导原则

教师必须注意快乐后的引导, 防止学生乐不思学。有时候, 快乐的案例是举了, 但老师只是“点到为止”, 没有对此加以恰当引导和延伸, 结果学生乐不思学, 没能及时把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总之, 生活中不缺少快乐, 缺少的是发现和制造。让我们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 去做快乐的制造者吧!制造更多的快乐给别人、给你的学生, 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下, 教师被认为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者, 如何使教师与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同时进入各自的教学角色,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改进教法, 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快乐学习,遵循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小琴.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杨青松.让语文课堂融入音乐语言[J].作文周刊 (教师版) , 2011 (23) .

[3]王太兴.将音乐融入思想品德课堂, 增强教学效果的尝试[J].大学教育, 2012 (1) .

[4]陆秀芬.这样上课也精彩——新课程思品课教学方法点滴谈[J].考试周刊, 2009 (26) .

[5]王美丽.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3) .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堂 第4篇

关键词:课堂;学生;自由活动;天堂

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是积极自主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接收知识的容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者。”课堂则是学生开拓智慧的发源地,是老师放飞希望、播撒智慧的田野。老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与发展的状况来尽力创造适宜学生学习的民主、开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积极参与、自觉训练的情境下,才会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愉快的享受,从而乐于参与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课堂教学经验。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心理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广大老师应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为广大学生的学习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以便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不断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长久保持。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相信自己,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能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精神。实践证明,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才能勇于参加、乐于参加课堂教学。课堂上,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说错,不讽刺、挖苦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课本;鼓励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不断发现新问题,鼓励学生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中产生想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心理,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二、设计好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氛围,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枯燥无味的,而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好玩、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设计好导语。上课伊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理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学习“二等分”时,我首先用故事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熊妈妈要出远门,临走时给两只小熊留下一张圆圆的肉饼和一块巧克力(边讲故事边出示圆形和长方形的教具),让两只小熊分着吃。中午两只小熊玩饿了,它们想吃这张饼和巧克力,怎么分呢?可把小熊难坏了。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好吗?”这下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争着要帮忙。于是,我便把圆形和长方形分给学生,他们都动手分起来,分法各异,很快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同学们可高兴了。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了学生主动性的平衡发展,对知识的掌握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观念,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社会生活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将生活纳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强调“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会新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技能。比如在讲5的减法时,我便运用与生活有关的情境,为学生设计了教学游戏《小超市》。在“货架”上每件物品,摆放5个,请同学们分别来超市买东西,任意取物品后,请他们说一说自己手里拿了几个,货架上还剩几个。学生非常高兴,排着队伍纷纷到“小超市”买东西。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讨论,学生兴致很高,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想象和快乐体验中发展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这样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实现了质的飞跃,使我们的教育由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教学手段从传统的教学媒介物(黑板、粉笔)演变到多媒体,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集文字、声音、色彩、图形于一体,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学生更有兴趣参与教学,对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以上这些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第5篇

1975年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国际图联明确地赋予图书馆四种社会职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总体而言,就是通过图书馆收藏文献资源,并将资源与信息加以利用,整合成为可提高公众文化素养、推动相关机构信息建设与发展的二次有用资源。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图书馆也进一步被赋予了活跃与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娱乐功能。

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尤其是近一到两年来,随着公共文化体系的不断完善、文化共享工程的大力发展等等,一切有利杠杆似乎都在向图书馆倾斜,它们跷起了一幢幢漂亮的新馆、一个个便民的社区图书室、一项项前沿的信息建设项目,图书馆走到了社会文化生活的最前台。

然而,能被杠杆跷起多高,完全取决于支点的选择。支撑图书馆向前的各个元素,是否坚实地构成了跷起杠杆的支点?图书馆的发展前途,真如表象上的这般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吗?进行居安思危的前瞻和预警,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由此人们也观察到面朝阳光的图书馆背后的一些阴影。

阴影表现一国家图书馆到馆人次跌破400万大关

据统计,即将在2009年迎来百年诞辰的国家图书馆,在2002年达到有史以来接待读者人次的高峰,共计498万人次。

2003年除“非典”期间的45天国图闭门谢客外,这一年累计接待读者人次448万。这一数字到了2005年,下降至445万,2006年则无力叩开400万大门,实为390万人次。国图业务处处长汪东波曾无奈地表示,不仅国图,国内其他图书馆也都普遍存在到馆读者数下降的问题,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都面临这一局面。

阴影表现二上海拥有公共图书馆之人均水平与国外差距大

《2007上海文化蓝皮书》显示,上海公共图书馆的人均拥有水平,仅为6.15万人拥有1所公共图书馆,与平均2万人拥有1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去甚远。而且,在上海最新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中,许多地方的街道或乡镇图书馆被归于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馆名下,图书馆的垂直管理体系被打散打乱。

阴影表现三“图书馆之城”深圳图书馆面临尴尬沈阳持图书馆借阅证市民仅占全市人口的1.71%

2006年,有“图书馆之城”之称的深圳市顺利实现517家社区图书馆达标,社区图书馆普及率达到80%。然而,在深圳文化界人士对社区图书馆建设及作用与政府投入是否相符的争执与暗访中,有人质疑社区图书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管理落后,很多社区居民并不知道身边有个免费的图书馆,以致一些社区图书馆门可罗雀,甚至沦为“活动室”、“棋牌室”,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无从发挥。

作为东北三省的工业、经济重镇,沈阳人口众多,约达700余万。据统计,辽宁目前拥有各级图书馆128个,其中省会沈阳拥有至少5家公共图书馆,即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及各区图书馆。

但在人口众多的沈阳,真正走进图书馆、成为持证读者的人却仅有不到12万,其中辽宁省图书馆持证读者约为4万人,沈阳市图书馆4万人,沈阳少儿馆2万人,其他区馆约为2万人,持证读者仅占全市人口的1.71%。

阴影表现四图书馆学教育优势减弱、规模萎缩

2007年初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年峰会上,陈传夫、范并思、于良芝、李超平等图书馆学教育大腕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敲响警钟,并一致提出图书馆学教育面临规模萎缩、地位下降的危机趋势。

据悉,自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重新调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开始,全国范围内原先开设的40余个图书馆学本科专业下降到20个,其中还有很多学校招生规模持续萎缩,甚至已停止招生。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为例,每年图书馆学本科专业仅招收7、8个学生。而在这所全国信息管理专业的最高学府当中,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走向也令人堪忧,该系毕业生当中50%以上选择读研,其他分布于各个企业,真正进入图书馆工作的学生并不占多数。于良芝与李超平两位老师曾向一同开会的图书馆馆长们抱怨为什么不要他们的学生。

结合世界范围内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有人质疑,图书馆会否走向“边缘化”?其实,有关图书馆走向边缘化的讨论,在Google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兴起的2004年前后,就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甚至追溯到更早的1982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就曾预言,进入电子媒介高度发展的21世纪,传统图书馆将逐渐消亡,这就是著名的“图书馆消亡论”。作为图书馆界的“第三只眼”,通过采访记者发现,面对“边缘化”甚至“消亡论”,馆界人士并不认可,但却冷静地面对并分析着图书馆背后的种种阴影。

阴影分析一互联网的便利让读者远离图书馆

面对国图到馆读者数量下降,业务处处长汪东波坦言,网络的普及对国图乃至整个图书馆业颇有冲击。有网友曾在他的博客中道明“边缘化”的原因所在:电子技术的全面挤压,当今图书馆在社会(信息)知识传递中的地位从中心滑向边缘之势有目共睹,电脑、网络乃至手机越来越成为公众传递和了解公开信息的主要渠道。

美国近期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利用Google检索信息或文献已经超过发电邮而成为人们上网时的最重要活动。可想而知,在仅次于美国(2.11亿)而拥有1.62亿网民的中国,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阅读免费的电子图书也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活动。

作为专业信息咨询机构,民族图书馆拥有目前全国最为完整的55个少数民族的多种文献,但馆长吴贵飙也无奈地表示,曾经,图书馆是学者、学生在研究工作中极为依赖的组成部分,但网络信息无孔不入的今天,图书馆却退居二线,成了可有可无的辅助,“很多时候,民族文献的研究者只有在相关资料在网上搜索不到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图书馆。相比较网络而言,到图书馆查资料,的确是更耗费时间与精力。比如,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检索的效率等等。”由此,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构建方向和服务模式也悄然变化,从单一的纸质资源而更多转向电子数据库、网络平台的构建及网上查询的提供。

阴影分析二国家给的钱,够用了吗?

面对上海地区图书馆人均拥有量与国际标准的巨大差距,人们不禁感叹,跻身国际化大都市行列的上海,物质生活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但文化生活平均值何以差之千里?上海已是全国范围内公益资金投入文化建设最多的地区之一,但国家给的钱就足够用了吗?上海虹口区图书馆馆长李果表示,只是“十一五”期间虹口区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才得以大幅增加,在2002、2003年前后,图书馆曾面临工作人员工资都发不出来的窘境。

大而话之,尤其是对于散布于全国2000多个区县的基层图书馆,钱这“阿堵物”更是堵住图书馆发展的一块巨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李国新教授曾在广泛调研后表示,县级图书馆只要每年有5万元购书经费,就能够保证正常发展。然而,这“5万元”也并非馆馆都有,很多县级图书馆2006、2007年的购书经费还停留在3、4万元的水平。更令人堪忧的是,在临近朝鲜的延边地区,由于当地政府对该地区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延边图书馆多年发展无门,从而接受了大量来自韩国民间组织的图书捐赠,中文读物与韩文读物比例悬殊(韩国读物占优),吸引了大量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来此阅读,这种有意无意的“文化渗透”,极大违背了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的文化普及功能。

公共图书馆如此,专业图书馆会好一些吗?吴贵飙表示,民族图书馆近两年来不断上马大项目、馆舍条件也极大改善,“但是图书这一块,从资金投入来讲,还是面临很大缺口。”吴贵飙介绍,如果民族图书馆实现全面建设、达到预期标准,仅业务费开支(包括建立数据库、提供网上服务)就需要1000余万元,而今年业务经费国家拨发仅有100万元――这远不是差之毫厘的问题。“图书馆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数量比较少,没有足够的资金建立数据库、打造网上平台。”吴馆长说。或许民族图书馆的例子有些极端(吴馆长也承认由于专业性强、覆盖面窄,整个民族文献研究事业的资金拨发力度相对较小,处于中下水平),但资金的短缺的确是很多馆长面临的最为普遍的问题。

目前,虽然图书馆界不遗余力地向有关部门呼吁,通过法律法规保障图书馆业务经费的到位,但却总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无可奈何花落去”。

阴影分析三公共阅读氛围尚未形成面对深圳与沈阳这一南一北的尴尬,沈阳市图书馆馆长杨学义认为,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对图书馆的认识比较模糊,对图书馆的功能作用还没有太清楚的认识,社会风气浮躁,也使许多人不能静下心来捧起书本。国家图书馆采编部的何文波表示,图书馆面临的功能减弱、吸引力有限等诸多问题,根源在于整个中国社会还未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和有效利用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图书馆的特长在于提供专业化的一对一信息服务,读者与科研人员需要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当大家都积极地利用图书馆、发现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和必要性的时候,无论大馆小馆,就都会有比较良好的发展空间了。”

采访中,馆界人士特别提出图书馆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全民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公共图书馆作为与其他公共设施相配套的文化机构,国家需要出台明确政策,从立法、体制等角度上,确立其中心地位。图书馆如无体制保障,就无法在物质条件和收藏文献上满足读者需求,从而丧失吸引力,造成到馆读者数量下降,图书馆影响范围缩小,地位受到质疑,无为亦无位,图书馆无法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发展得不到保障,由此形成一个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链。

阴影分析四图书馆学教育发展迅速但实践性不强

身兼图书馆学系主任及副馆长职位的南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柯平表示,图书馆学科“濒危”及就业堪忧的讨论并不客观。“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图书馆学教育发展非常快,教学已经在引领图书馆学的发展,因此教育并不落后,图书馆也已经意识到图书馆学教育的重要性。但有些人单纯从就业难的角度批评馆长不要图书馆学系毕业的学生,这是一种悲哀。我们要理解馆长,图书馆在上世纪90年代招聘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是必要的,比如计算机、统计专业等等,这是符合图书馆自身发展规律的。相对于其他一些专业,图书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算是比较好的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图书馆专业的毕业生都进图书馆或者都能够顺利就业,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不认为这是图书馆学教育的失败。”

图书馆是专业信息服务的集大成之地,因而需要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人才,同时,图书馆编目工作的专业性也对图书馆学教育提出了在实践性上的高要求。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执行副馆长孙继林曾介绍,近两年该馆引进的13名员工中,只有3名图书馆情报学的毕业生,其他都是生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从工作情况看,图情专业与其他专业毕业生并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在应聘时,图情专业确实没有优势,”孙继林说,“对于图情专业的毕业生,我们会提编目、检索方面的问题,图情专业毕业生大多答不出,因为基本没有编目实践。应聘时技不如人就可能被淘汰。”

另一种情况是,图书馆还是有来自上级安排的“空降兵”。比如,吴贵飙就表示目前存在图书馆需要的人员进不来的尴尬现象。图书馆基于综合因素考虑,每年都会申报上级领导部门,吸纳所需专业人才,但上级部门在权衡资金支出等非业务因素后,往往制定出有别于图书馆需求的进人标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常说的“空降兵”,虽然也是学历相符,但专业却差之千里。

同时,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待遇不高、条件有限,也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吸引力。即使在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应届毕业生频繁跳槽现象也层出不穷。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原馆长姜建成就曾表示,毕业生到图书馆就业有感于待遇不高、机制老旧,在拿到北京户籍不久便匆匆离开,这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与人才培养十分不利。

让师生成为朋友,让学校成为校园 第6篇

---浅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的“四同”“两变”“双活”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根本是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必须依靠教育。传统教育显然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这个国家,如果是现代世界的一个国家,那么他的教育,便不能不顺应着时代和世界的教育趋势,而伴随着竞进。”(1)时代呼唤新型的教育,新型的教育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新型师生关系必然体现民主、和谐和融洽。所以本文结合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就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的“四同”“两变”“双活”做一简要论述。

一、四同--同学、同玩、同乐、同忧

记得陶行知先生的《谈心集》中有这样一段话“平时的教师一下了课,便你是你,我是我,与学生毫无关系。白君乃抛弃了教师的尊严,先生的架子,以哥自居,看小学生如弟妹,发挥他的爱的教育。”(2)读来发人深省,这段话的第一句照出了当今有些教师的影子,这些教师仅仅把教师职业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上课和下课、上班和下班,泾渭分明。更有个别者。,有禁不止,课后忙与第二职业,或搞有偿家教,或在股海中拼搏。还有些教师墨守师道尊严之陈规,追求所谓的“严师”效果,兑学生总是板着脸,不苟言笑,使学生望而生畏。不可否认,这样的行为只会在师生的心灵间筑起鸿沟。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工厂中死的产品,而是充满生命活力智慧的人,是最需要用爱心去滋养的学生。所以陶行知先生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3)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终身为之奋斗。陶行知说得好:“男师范生应以教育为妻,女师范生应以教育为之夫,则赴汤蹈火,有所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4)是的,有了献身教育的伟大精神,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就能填平师生心灵间的鸿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富有爱心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保持着“四同”,即同学、同玩、同乐、同忧。这也正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陶先生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知趣》中指出“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杀融洽的,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但我们却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见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5)“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6)“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之乐而乐,以学生之忧而忧;学生之休戚,学生之苦即我之苦恼是也。”(7)我想,读了先生的这些话,我们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与学生保持“四同”,改善并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效应。另外,由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教师在与学生同学、同乐、同玩、同忧中“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8)可见“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9)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也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

二、“两变”--变个孙悟空、变个小孩子

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实现“两变”--变个孙悟空、变个小孩子。陶先生在《师范生第一变--变个孙悟空》中指出“师范生的唐僧是小朋友。师范生应拜小朋友为师傅,如同孙行者的本领比唐僧大倒要做唐僧的徒弟。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能指导小朋友。”(10)在《怎样做大众的教师》中写得更为透彻“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才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他要吃白米饭,你则老是弄些面条给他吃,事情会两不讨好,不但为着学生而且为着你自己,你也得跟你的学生学。”(11)如何向学生学?关键是要实现“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忘记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快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您立刻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不能做的事。……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12)由此可见,如果变成孙悟空,变成小孩子,你就回体验到学生那份丰富的内心世界,就会感受到学生那份天生的无穷的创造力,就会明白学生会那份美好的期待哈不朽的渴望,自然而然的师生间的心心相印,在师生间飞架起一座友谊的彩虹桥,文化知识便可以通过这座桥进入学生的脑海里,良好的道德观念也可以通过它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双活”--活教、教活

陶行知先生曾经批判应试教育是“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13)的死教育,这种死教育导致了僵死的师生关系。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摒弃死教育,推行活教育,进行“活教和教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此,陶先生也早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1、活教--用或的方法教学生

①、活的方法应该体现民主、解放、激趣。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受教育的主体,离开了儿童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教师的任何愿望都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这一内因的潜能。教师应该“运用民主作风教学生,……教育方法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之惯以克服短命教育。”(14)“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15)必须“要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要学的学问;

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16)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17)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做到民主教学、解放教学、激发兴趣,定会让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情充满我们的校园。

②活的方法应该授之于渔。陶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世上有多少迷惑金子而忘了点金的指头。”(18)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教给学生点金之术。如何教给学生点金术呢?他在《教学合一》中写得很明确“对于一个问题,不是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不尽,用之无穷了。”从学生的学习看,有了“渔”的本领,学生学的轻松,学得牢固。而教师也教得轻松,教学效果又好。这样自然帮助学生脱离了“题海”,这样的教师学生能不喜欢吗?

③、活的方法应该因材施教,随事寓教。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写道“需要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花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当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容,否则不难免于枯萎。”(20)在这里,他形象的说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因材施教。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善于因材施教,还能随事寓教。正如先生在《美国活动教授之一段》中讲的柏格罗女士分蛋糕的故事,从中他得出的要点之一是“善教的人,遇事寓教,不但是教书就算了。同一生辰送糕,如果遇了不好的先生,他便会反驳说:”学校重地,不准吃糕。“遇了平常的教员,也不过是一饱口福就罢了。但是到了好先生的手里,就是教育的一段好的材料。”(21)这种好材料需要我们善于寻找,善于发现,善于利用。正如陶先生在《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中所言“好的教育者,应当具有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并且要带千里镜去找机会,机会找着了,就要用手去抓它,不断地抓住它,还要尽力地发展它。”(22)为了每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教育贴近生活,我们要善于因材施教、抓住机会、随事寓教。到那时,你一定能感受到每位学生对你的尊敬与喜爱。

2、教活--把学生教活

①、改革考试制度后,将学生救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还很严重。对此,陶先生早就进行过尖锐的批判“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做了,┅┅赶了一考又一考。毕业考过了接着就是会考,会考考过了,接着就是升学考。一连三个考赶下来,是会把肉儿赶跑了,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把生命赶跑了。┅┅换句话说,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因此,他提出要“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试。创造的考试所要考成的是生活的实质,不是纸上的空谈。”(23)他还举例说明了考成的内容,如身体强健了多少。如手脚并用的程度如何、多少人获得求知欲、改造物质及社会环境的程度怎样,都有何证据。他还指出“民主教育也是要考,但不要赶考,而是要考。也不鼓励个人的等第,只注重集体的成绩。而成绩也不以分数定高下。”(24)这些话告诉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了将学生救活,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以重能力、重素质的考试,引导教育改革,真正推进素质教育。这样的改革,必将使老师和学生改进教法和学法,使学生的素质提高,由死气沉沉变得充满活力;也自然而然的把老师和学生从知识堆中解放出来,师生关系的改善也就成为必然。

②、面向全体,关爱学生,教活每个学生。陶先生在《学习阿尔》一文中写道“当一名教师,切莫轻于断定小朋友的品格,我们看他是坏蛋,他未必是坏蛋,容或教师眼中的坏蛋,倒是一个真的爱迪生。千万不要把你的阿尔逼跑了。只要先生少骂几句坏蛋,社会、家庭、政府多给一些自由空气,少用一些齐一手段,阿尔,是,爱迪生,便如雨后春笋一发而不可遏了。”(25)我更希望中国的男教师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学做爱迪生的母亲。“(26)因此,为了笔下没有冤魂,为了不把瓦特、牛顿、爱迪生赶跑,为了中国早出诺贝尔奖得主,我们千万不能当糊涂的先生,必须象富兰克林的父亲和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包括所谓的差生。这样,原来可能被教死的学生被救活,所有的孩子被教活。这样充满爱心的老师必定是学生所喜爱的,还用担心师生关系紧张吗?

③、培养好的习惯,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使学生的知识常新、常活。曾有人统计发现:20世纪,人类知识总量每隔30年翻一番:到了60年代,每隔10年翻一番;进入80年代,每隔3年翻一番。进入新世纪,知识的更新将越来越快,今天的新知识,明天也许就已被淘汰。所以,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长生不老之保证。“(27)”终身教育。培养求知欲。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身进步不断。“(28)”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引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29)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必须”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30)好学的学生知识常活、终身进步不断;好学的老师知识渊博、观念常新、教法先进,这正是学生所渴望的好老师。好学的先生教好学的学生,师生之情将愈久愈浓。

上一篇:高中家人生日英语作文下一篇:拍案叫绝的近义词是什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