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2024-05-10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第1篇

一年级拼音教学的反思

这个学期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刚刚踏上教师岗位,我就遇到了一只拦路虎--拼音教学。拼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小学生打开语文世界的大门的钥匙,然而它又是小学教学中最乏味、最枯燥、最抽象的内容之一,而且一年级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差很大,面对那群刚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如何使他们兴致浓厚地去把这几个字母学会成了我这一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认为拼音教学最大的秘诀在于把死的字母变为活的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想学、爱学。基于此,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谈自己在拼音教学上的收获。

(一)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世界的是个童话世界,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将拼音当成活的字母。用韵母宝宝、声母妈妈、生气、开心、打招呼等一系列拟人化的语句来将拼音知识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上插图很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自己编故事,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二)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小学生非常天真,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比较少,所以非常学识渊博的老师,所以可以让会读的学生当小老师的机会,让他尝尝当老师的幸福滋味,这种幸福滋味可以让学生上瘾,所以可以激发学生要更加认真地学习。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他们对这位小老师是万分地羡慕,内心非常渴望自己也能成为小老师,因此这位小老师就成了其他学生的榜样,是他们的模仿对象,起到了一种激励的作用。

(三)小恩小惠

小学生非常骄傲,老师的一个表扬可以让他们高兴半天,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奖励可以让他们炫耀一整天,所以我准备了刻有五角星、小花等各种图样的印章,那个学生表现出色就在他的语文书扉页上盖一个印章,这么一个小小的奖励措施居然可以使这群小学生拼了命一样地去读,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处:

然而,作为一名新教师,刚刚踏上岗位的我难免有些心浮气躁,经过这一段时期的教学,我充分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上什么课,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切忌急躁,要踏踏实实地上好每节课,讲好每个知识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多请教取经,使自己在实践中成长。教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此借屈原的诗句以自勉!

[一年级拼音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第2篇

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 “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如;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学小闹钟和小松树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有一天,忽然听到有一位老师说了一句:音乐老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我的心弦被拨动了。我马上记下了这句话。又有一天,我偶然从朋友处借到了一本书《我的爱我的自由》(美国现代舞开创者伊莎多拉.邓肯自传)。细细阅读后,我被深深感动了。在她的一颗心里,不仅装着对艺术的热爱和信仰,对自身舞蹈艺术的执著追求,对传播舞蹈精神的不懈努力,更装着对生命、死亡、永恒的无限思考,装着对人类的博大宽广的爱。在读完书后,我对‘音乐是一种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邓肯曾说了一段话:‚世界上最是我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教育儿童。如果一切事情从孩子做起,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是呀,孩子就象一张白纸,你给什么就留下什么。而音乐,美妙的音乐,蕴涵着真、善、美的音乐,有着无尽文化内涵的音乐,从小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这不是很伟大的工作吗?这一刻,我豁然开朗:我爱音乐,我爱孩子。我要做一名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把爱和音乐给予孩子,只要我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人文修养,总有一天,孩子们一定会爱上音乐。一年级 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疑惑,感染性和模仿力特别强,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现在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心得,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演唱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本身具有一种‚教化‛功能,这种功能在教育上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谓‚教化‛实为教育感化的过程,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乐‛能对人的品格产生影响,从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宁的作用。‚寓教于乐‛,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教化‛作用从歌曲教学、欣赏教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及品质教育。每学会一首歌曲或新学一段音乐作品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谈一谈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例如:我在教唱国歌是,先向学生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以及歌词的含义,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和演唱,掌握歌曲雄壮、有力的情绪,并去理解、体会、表现。在歌曲讨论会上,有的同学说通过学唱《国歌》,仿佛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进而想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正以无比坚定的步伐阔步前进。通过一堂音乐课,学生们不仅受到音乐的熏陶,而且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的教育。

其次,音乐教育可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音乐更有它独具特色的一面。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对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建立起具体的感念和深厚的感情。特别是现在一些‚流行音乐‛在校园中占有很大的市场,大部分学生盲目崇拜模仿,很明显,流行音乐的侵入对学生审美和鉴别美的能力的培养都是一种不利的干扰,特别是影响了学校正常的音乐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因材施教,把一些中外优秀的音乐曲目介绍给学生,特别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我国民族、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而要通过长期的、具体的措施来完成。音乐教育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精萃,还要发掘他们潜意识具备的由来已久的民族文化意识,并利用这种意识去看问题,想事情,辨美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三是,加强音乐教育,还可以防止社会上不健康音乐对学生思想品质的侵蚀。音乐教师应该以教学生学好歌、唱好歌为己任,多教一些健康向上的歌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音乐课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和接受教育的‚乐园‛。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而且还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育人育才的双重目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一、二年级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一年级语文课上主要从识字,写字,阅读三个方面进行。

一、识字教学 一年级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在识字教学课上,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1、看图识字 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如果通过生动而有趣的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将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教到‚舟、竹、燕、川‛等字时,以多媒体显示一副有舟、竹、燕、川的美丽山水图让学生认识到教学法的生字,并在图下依次写上舟、竹、燕、川的演变过程,这样借助图画,学生加深对学生字的印象和理解。

2、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形近的,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把形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

3、游戏识字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设计丰富多彩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4、结合生活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的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我让学生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鼓励学生自己去识记,不认识的字主动回家问家长,达到识字目的。

5、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字义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汉字字义方面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用具体事例加注明,我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等,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方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写字教学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有些难的生字要个别示范,在当众示范以后,有些 学生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教师就得个别辅导,由于是面对面,学生对老师的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当然对于一些孩子还得手把手示范,这种方法是针对初步写字的小学生,通过手把手,教师直接牵动学生手指,使其能较快地形成正确的书写动作。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示范方法,但学生们在作业中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批改时,在原字的旁边给以示范或修改,并要及时地总结,使学生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阅读教学 进入一年级,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读书,这个问题表现在:朗读时拖腔,唱数而不是读书,句子读得不连贯语气没有抑扬顿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对话,不能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上种种读书现象,使得在语文教学中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某些教学效果。课外之余我也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朗读不流畅原因一:没有牢记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识字量根本不够。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每课的生字数量增多,难记,特别是这学期,识字任务更大,字行复杂,有些很难找到好的识记方法,没有识字经验,只能死记,所以处理这个问题,除了多给学生提供识字方法外,再就是让学生多读,让家长给孩子读童话故事,提高孩子的阅读欲望,读完后家长签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文章感受情,读起句子来会断句,不会停顿,不会换语气,我想这和学生的理解有关,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每一句话,特别要指导学生读通长句子。学生一遇到长句子往往不知道从哪个地方断句,有时候还出现把一个词分开读的情况。这时候老师要注意领读或范读,还要讲明这样读的理由。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句子,知道句子的几种构成形式,最后要让学生理解句子讲的是什么意思。一年级是一个人的学习的起点,我们一年级的老师责任重大,我们既要让学生喜欢学习,还要给学生一个欢乐的童年。

读书心得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 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

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

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

由此可见,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象亚克敦,他徒有万卷图书,而不会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其实他一本书也没有读完。

现在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历历在目,也就是不会读书。就说语文课本,大家都认为没什么看头;这样一来,掌握的知识也相对于较为肤浅。因此更何况是其他书呢?我们读书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面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善读。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第3篇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教材内容是利用“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表述5个小动物赛跑的情境,说一说每两只小动物的前后关系,所以,我不仅制作了电脑课件,还画了一些小动物图片辅助教学。用故事激趣交谈入课后,通过多次对动态和静态的画面观察并描述小动物之间的前后关系,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前后位置关系。

二、联系生活,玩中学,学中乐,突破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就是要学生学会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要学生体会出前后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生变化。难点是方向变化、前后位置变化,不能仅靠自己的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我将学生“自己表述,鼓励加油”的这一环节删去了,原本以为这样应该无伤大雅,反正我也用一句话草草引入下一个环节了。但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投入程度明显没有先前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够深入有效。我想,是我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阻止了学生的表达。为了追求课堂时间把握完美的结果,反而使我的课堂与“名师”课堂渐行渐远。

三、课堂内容安排要少而精,浑然一体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原本在第二个环节,把我省去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完成就行了。但是我总感觉,数学课应该具有数学味,我便拿出课前画好的10只小螃蟹,让学生给螃蟹身上的算式结果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队。结果,由于时间问题,学生玩得也不尽兴。其实,这两个环节的设置有点雷同,应该学会取舍,上精一个环节,效果会大不相同。记得数学名师黄爱华曾经说过:“好的教学应当崇尚简单,拒绝肤浅,为学生留下生命的刻痕。”只有这样,学生封存的记忆才能被激活,沉睡的潜能才能被唤醒,幽闭的心智才能被开启,囚禁的情愫才能被放飞!

只有学生精彩不断,课堂才能闪光不断!我将继续不断地通过网络向名师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有备有思。我在以后的课堂设计中,一定要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中,犹如风筝在空中自由翱翔,却又始终不离开每节课的目标难点这根主线,从而让自己的课堂与名师课堂渐行渐近。

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愿意同广大师生一路同行,简单刻痕!

附:《前后》教学设计

班级:一(2)班授课教师:沈景云

教学内容: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前后》

教学目标:1.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与体验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3.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渗透“五步教学法”。

教学重点:1.准确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的前面有哪些动物,谁的后面有哪些动物?

教学难点:体会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前后”

1.师:首先请同学们来个自我介绍,说说自己前后位置的同学是谁?

2.师:刚才我们一直在说关于什么的话题?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课题:《前后》。

二、森林运动会

活动一:百米赛跑

1.认识“运动员”

师:森林运动会中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课件出示图1,图1略)

2.运动员在赛跑途中的位置顺序。

师:激烈的跑步比赛继续进行,说一说小动物们现在的位置。

3.说一说“运动员”之间的前后位置。

师: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说一说它的位置在哪儿?

让学生自由发言。根据自己的喜好说一说其中一个小动物,它的前面是谁?它的后面是谁或它在谁的前面,它在谁的后面。它的前面有哪些动物,后面有哪些动物?

活动二:师生互动体验

1.师:看完紧张的百米赛跑,我们再来亲身体验一下吧。师生参与游戏。

2.师:同学们能帮老师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说一说我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排一排。(按一定的顺序给螃蟹排队)

2.猜谜游戏:找到它。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给自己的文具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队,并和家人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反思

【中国分类号】G623.2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一味的约束学习的行为,甚至会约束学生的个性特色的发展,限制学生“动”的基本能力,强制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认真”听课,“认真”笔记,往往这样却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最新的课标改革和课程要求,教师在对小学一年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反思总结,及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色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程的学习中,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1.1课程教学方式死板

鉴于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接触过语文的学习,所以当前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的进度较慢,每天的课程要求较简单,基本上是要求煤炭识记四至五个生字左右。然而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生字的时候仍然较为困难,教师的教学灵活度不够,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的熟记生字的笔画和拼音。学生在课本中不能单独读出生字,也存在会读生字而不会写生字的现象,默写生字时会写错的问题,长此以往的生字学习会影响了学生日后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无助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2 家长忽视了一年级语文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家长往往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关注学生语文生字的学习效果和朗读的基本功底,没有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问题,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介入而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1.3写字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而且学生语文学习初期握笔写字姿势最为重要,然而家长和部分教师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上却忽视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只是一味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只是注重写字教学的表面结果。

1.4家长在学生学习一年级语文课程之前就根据自身学习语文的经验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学前教育,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家长的教育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所以对學生的学习教育没有一定的规范性。这样,对于仍是一张白纸的小学生,在进入一年级语文的学习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很难将其之前的固定的知识点改正,影响了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

2.教师在一年级语文教中的要点

2.1教师需要学习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色,从根本上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要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加强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服务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展示其特点并感受到一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乐趣。

2.2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不稳定,有意而无意的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会受自身情绪和兴趣的支配而发生改变,教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具有耐心,不断的鼓舞学生并督促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分心,通过小组活动和分析讨论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整个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方法的反思

3.1识字课程加强纠错

一年级课程中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识字的课程,所以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每个课程的识字量的增多也会影响学生一年级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

(1)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学生的思维模式,根据大纲要求的自主学习方法,在识字教学之前让学生掌握明白学生自学生字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发散思维,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借助顺口的拼音帮助学生识字,要求家长在课外和学生一起拼读生字词,加强学生的记忆性。

(2)在语文实践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检验学生生字学习的掌握情况,要不断的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态。采取各种指导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通过小组分组讨论、自由发挥组词、认识拼读同学的名字等方法加强学生识字拼读的能力。

3.2朗读课堂上要泛读、熟读课文

(1)课堂上要求每篇课文进行仔细朗读,课外要求学生尽量多的熟读,告诉学生正确的朗读标准后要求全部98%的学生可以熟读课文,甚至重要的文章学会背诵。

(2)教师必须要每篇课文范读,学生跟读,以便让学生领悟正确的朗读方式,尤其是难懂的文章教师必须要解释。教师必须要随时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要让学生理解老是朗读时的语调、重读的词句,理解朗读课文的意义,学会通过朗读课文来正确的感悟文字信息,表达文字的中心思想。

3.3 教学方式多元化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师必须要使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对于刚涉及语文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接触几百字的文章稍微有些难度,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读文方式,比如说:师生对话,同学间对话、背诵诗词、,男女同学间交换读、小组间分段读,甚至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氛围和朗读兴趣。加强学生富有感情特色的朗读方式,提高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自身生活经验的体验。

3.4 写话

写话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尚不能较为灵活的通过写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课堂上要求学生先多读多说,其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学过的字词写出来。让学生课上课下都要经常阅读,丰富其写作内容,加强期写话的基础。另外,教师可以带动学生经常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让学生针对其参与的活动利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总结: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天性,其自身的学习自制力和约束性较差,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注意力容易受周围环境而分散,影响了其学习效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相对比较重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牢固其语文基础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充分的落实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大纲,以契合现阶段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利用多样的教学模式、灵活创立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参考资料

【1】王威威.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王乐微.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反思性教学的体会及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7期

【3】梁为丽.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第5篇

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我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及情境创设,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通过听(欣赏歌曲)和说(交流感受)来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动物之间的颠倒现象,从而揭示歌名。

接下来是让学生听歌创编,在学歌之前就创编是让学生多听,这样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容易很多,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对歌曲的多种形式的体验时,不仅留给了学生自主体验的大量空间,驱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愉悦。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第6篇

那么第二个环节我呢运用了动画片《龟兔赛跑》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先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再通过学学乌龟和兔子走路让学生根据音乐形象来挑选小乐器,跟着鼓点和琴声走一走,反复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情绪,同时也很好的复习和巩固音的强弱、快慢,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故事表演,让小朋友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收到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第三个环节也是一个拓展部分,让小朋友把三段音乐和三段影片配对,提高他们对电影音乐的理解。授课中,我用“音乐编辑遇到了麻烦”的假设,让小朋友帮助音乐编辑找一找的表现形式,既发挥了小朋友乐于助人的精神,又调动了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让小朋友融于此景、此音乐,很好的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较好的巩固了前面学过知识。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第7篇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标中也深刻地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就连古人也强烈地认识到“兴趣”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因而留下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至理名言。

在歌曲《小蚂蚁》教学中,一年级小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思维比较活跃,为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利用各种方法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喜欢和热爱音乐,开始让同学们猜猜谜语: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学生在议论声中找到了答案,接下来讲小蚂蚁的故事,故事内容主要是根据歌词内容来编,通过故事把同学们带入蚂蚁世界,同学们入神的听着,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对蚂蚁特殊的情感,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让他们随着音乐读读歌词,按童谣形式读一读,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再按歌曲节奏读一读,使其掌握歌曲的节奏,通过这些训练后,同学们随着歌曲开心的哼唱,时间不长就学会了,如果单纯的演唱是枯燥乏味的,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要提倡学科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文学、美术等姊妹艺术综合。因而,在教学中融入了歌表演创作,让学生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放在头上方,来表示蚂蚁的触角,大家围成一个圈,全盲学生站在原地表演,低视学生可以做各种动作来表现小蚂蚁的生活常态,然后他们一起合作表演,除了融入体态律动,还让学生用诗朗诵形式进行表演,丰富学生的感官、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但在音乐活动中,由于全盲生的视力缺陷,他们的肢体动作不那么协调,我想只要他们理解了音乐,即使他们表达的不那么完美,也是值得尊重和欣赏的,我想通过练习,他们的动作会更加完美,他们会一样唱的好,跳的好,相信他们明天会做的更好。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第8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一对一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在一对一网络环境下, 语文教学在积极探索着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最佳模式, 但一直蹒跚前进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是, “语文教学难以构建简明易学的可操作性知识和能力体系, 首先是因为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体系作支撑。学生最基本的概念不明, 是语文教学的硬伤”。[1]所以积极探索一对一网络教学环境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是提高语文教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构建一对一网络教学平台

我校实行一对一网络教学, 是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推动下进行的, 我校参与网络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使用的是e Class网络平台。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作用与价值

1.有利于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训练

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形式, 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提示, 不同的学生可以做出形式不一的思维导图, 这样, 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一对一环境下的思维导图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平台、提供媒介。学生们针对某思维导图作品进行欣赏、评价, 对作品中出现的缺少知识点或知识层次等问题, 及时提出建议, 作品的作者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或订正, 实现了作品时时交流, 打破了传统教学条件下, 学生作品只能由教师评改的限制。

3.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的开放空间

登录e Class平台的“互动课堂”, 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后, 点击“提交”, 教师的网络平台就会呈现每位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想查看哪位学生的作品, 只需点开通过“投射”, 全班即能欣赏到这位学生的作品, 大家可以对其作品进行点评、补充。这样, 教学空间实现了开放, 也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4.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e Class网络平台是个性化学习平台, 特别是思维导图功能区, 不仅有文字叙述, 还兼带画板、画笔、橡皮擦、各种颜色、符号、小装饰等功能。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 可以随心所欲, 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语, 如读后感、体会等;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贴图装饰, 满足自己的视觉。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1.教师的设计策略

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 (单元整合) 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 以思维导图为线, 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 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 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 唤起学生热爱动物, 保护动物, 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笔者的班级从五年级上学期便开始充分利用一对一网络平台进行常态教学,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 笔者又开始尝试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列习作提纲, 升入六年级后, 一直在尝试单元整合教学, 即把整个单元的课文用思维导图贯穿起来, 有了前面几个单元做铺垫, 笔者认为在本单元 (整合) 用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可行性很强。

导学目标:1继续练习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2学习作者将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3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引起人们自觉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制作网络教学“互动课堂”:利用网络平台“互动课堂”, 笔者设计了“本单元学习目标、思维导图理解本组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感、学习内容及时检测、欣赏图片说故事、谈感受、及时上网找相关新闻与故事并交流分享”等学习活动。尤其是针对课文用思维导图理解, 笔者依托e Class网络平台的思维导图功能给出了学习支架。

2.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前, 笔者提前进入“互动课堂”, 学生用自己的账号也登录进入。

师: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 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细心呵护, 怕人的珍珠鸟能和他和谐相处, 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生命, 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 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就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走进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阅读。 (生齐读课题, 默读并知晓本组课文学习要求)

(1) 自主学习提素质

要想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特别对于小学生,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慢慢形成, 给学生的导学案不能过难, 也不能过于简单, 并且要求一定要具体。目标要能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组课文学生根据教师给的导学案, 自己在书上或本子上提前圈点标注, 写体会;有的小组做成了简单的PPT。课堂上, 根据本组课文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给出了做思维导图的三点提示:每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每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每篇课文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2) 小组合作促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笔者从四年级接班始, 就积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现有39人, 6~7人为一组, 每组都有从1~6 (7) 号的编号。这样笔者的班级按异质分为六组, 每组有学习组长、纪律组长、作业组长及成员。针对本组课文,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了思维导图。因为“概念图是实现课堂互动、开展协作学习的有力工具”。[2]所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从1~6 (7) 号逐个交流, 大家对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 笔者来回巡视, 给予指导与补充。最后各组向全班推荐做得比较好的思维导图, 和全班学生交流、讨论、修正, 在互相质疑中达到学习效果。

(3) 学习效果——迁移学习拓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全班质疑、讨论修正, 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组课文的基本结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写作特色。这样, 使用一对一教学平台,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达到了目前各个地方提倡的高效教学。当然, 学生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迁移到了其他学科、其他领域, 如习作、英语课、复习课等, 学生也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提纲、理解概念、梳理课文, 这就大大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力。

3.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整合的一节课。课前学生充分预习, 组长分配任务, 组员各司其职进行找句子、说体会、诵感情、制作PPT等。课中, 制作思维导图的环节充分显示出一对一网络教学作品共享的特色。

一对一网络环境下, 思维导图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帮助学习者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工具, 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或其他学科的课, 最终都能促使学生快乐、高效、有创造、个性化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迎春.概念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改教学·课堂, 2011, (12) :62-64.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第9篇

明确认字任务

一年级教师的工作量大,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一年级的课业负担也非常重。如:一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就第二学期而言,要求学生认会500个汉字,写会250个汉字,800个汉字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难道容易吗?虽说二类字只要求认,不要求写,但是怎样才能记牢这些面孔各异的汉字呢?恐怕还是要写才能记住吧?所以一节课40分钟要认会写会十几个字,任务是很繁重的。再加上8个识字,8个语文园地,34篇课文,要在一学期四个多月一百多天(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对老师和孩子们都是一种挑战。我常想,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地接受这些汉字而不觉得枯燥呢?如何让他们尽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灵魂?首先要从挖掘教材做起,利用教材吸引他们,把他们引进一个有声有色,有泪有笑的情感世界。

形象生动的认字方式

开学初,走进教室,我拥抱每个孩子,第二节课,孩子们不再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们已经对我有了亲近感,我告诉孩子们我的喜怒哀乐,要他们也能说出心里话,我帮他们解决,有了这份亲密的师生关系,我的课堂一定会吸引他们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这些故事呀,是由一个个字宝宝‘手拉手讲出来的,他们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还有感情,你们相信吗?”孩子们眼神流露出好奇。我说:“你们听到‘小雨沙沙和‘瓜果飘香这两个词有什么感受没有呢?”学生纷纷举手:“我好像听到了下雨的声音”,“我好像感受到下雨的清凉。”“我想尝尝雨水甜甜的味道”,“我看到好多果树”,“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多好啊,这就说明我们中国的汉字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字宝宝,看到他,你就好像能听到声音,看到颜色,闻到气味!他们各有各的家族和名字,你要认准他,记住它,他才会领着你走进知识的大门,你们喜欢上他们了吗?”就这样,我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汉字是有趣的,我常常带领他们一边认字一边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孩子们能根据字的偏旁部首记住很多字,不再混淆形近字,同音字。

我在课余还编了许多字谜,在游戏中识字。容易写错的字,把它们编成一句话,一边说一边写,比如,许多孩子容易把“春”下面的“日”写成“目”,我叫他们记住这句话,“三人同日去春游”,他们边说边写,就不会写错“春”这个字了。有的字蕴含着一些道理,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懂得道理,他们会记得比较牢固。比如,我教值得的“值”,我说“直”字加单人旁,就说明做人要正直才是值得人们去称赞。有一次,一个同学问“臭”字怎么写,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自”,又在下面写了一个“大”,我说你们把这俩字组成一个词叫什么?孩子说是“自大”,我说自大是什么意思,自大的人会怎么样呢?孩子們说:自大的人让人讨厌。我又在“大”上加一点,说“这就是‘臭字”,你明白这个字的含义了吗?孩子们知道做人一点也不能自高自大,不然就“臭”了,没人喜欢了。只要多钻研,每个字都能让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我再谈一谈阅读教学。课堂上常常是“乱哄哄”,孩子们不是静静地坐着听课,而是“动”的,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会给自己做好不同的头饰戴进课堂,让孩子们先根据我的头饰来编一段故事,训练他们的表达和想像能力,然后,我再把课文内容边表演边朗诵,孩子们模仿能力很强,他们能准确地模仿老师的发音,语气和动作表情很快把课文读下来,有的甚至都能背诵下来,阅读教学变得轻松了。掌握了老师教学的特点,孩子们也会在课下让家长做好头饰的,所以,语文课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有一次,要学习《棉花姑娘》一文,我戴着棉花头饰走进课堂,看到教室有“蚜虫”、有“青蛙”、有“啄木鸟”、还有“七星瓢虫”,我说:“棉花姑娘生病了,身上有许多小蚜虫。”只见那些小“蚜虫”在“棉花姑娘”身上蠕动,“棉花姑娘”很痛苦,然后,“棉花姑娘”请“蚜虫,青蛙和啄木鸟”帮忙捉牙虫,他们都因为帮不了“棉花姑娘”而惋惜。看到孩子们投入的表演,真诚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小小的心里装满了善良,这样的课堂“乱”得值。

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真情投入,是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标准。真情投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抑一扬,眉目之间,语调之中,包含着的爱憎,喜恶,褒贬之情。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努力发掘语文教科书中的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等。要渲染这些美,表现这些美,主要是教师的语言艺术,要声情并茂的去感染学生,做好示范。让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接受教育的场所。而这些,更能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挥。

一年级教学反思 第10篇

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是所有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起始阶段,每一个教师都知道新教材实验中备课工作的重要性。随着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新的世纪,根据教育教学和学生的现状,根据中国教育目前所处的大的背景,《课标》所提出的理念显然是正确和恰当的,目前我们起始年级(一年级)能使用到新的实验教材,新教材实验中怎样备课才能达到《课标》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很显然,我们使用原有的备课思路和备课方法已无法适应《课标》的要求,所以我们提出了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理念。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刻苦的钻研,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教法和学法(特别是学法)进行认真的探讨,下面就从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编创基础、题材选择、容量简析、编创要求、作业设计、感觉要求、民族风格、继承创新八个方面谈谈本人对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一些思考。

一、知己知彼——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编创基础。

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在“研究型备课”中我们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主线,以孩子的眼界去看待和设计我们的教学思路,设计学法,在课堂上我们就能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设计出一堂好课。

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全面调查和了解:这种调查和了解必须是整体和综合的,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考察本班学生的学习素养,这种学习素养的调查和了解又侧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能力;这种调查和了解必须是定期和随时的,更应加强随机的机会,平时可以及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爱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学习小结、同行和家长的反馈信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的宝贵资源;这种调查和了解必须是定性和定量,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学生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广泛性;学生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的独立性;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运用时的综合性;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的积极性„„这些资料教师既要有量的分析同时也要客观地描述。

在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我们必须吸取目前正风靡世界各国的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师生相互沟道后教师要仔细揣摸学生的内心动向,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目前学生们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并且让学生能够了解此学习行为的结果,针对学习中的问题与学生讨论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出现或少出现偏差,从而高效益地完成教育教学的计划。

二、博采众长——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题材选择。

记得冯友兰曾在《“宗璞散文小说选”佚序》一文中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教师讲一本教科书,最好的教师对这门课的知识,必须比教科书多许多倍,才能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识只和教科书一样多,讲来就难免结结巴巴,看来好像是不能畅所欲言,实际是没有什么可以言。如果他的知识少于教科书,他就只好照本宣科,在学生面前唱催眠曲了。”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辽阔的视野。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用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理念来破译这句话的现代内涵有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的已不能只是一桶水,而是一河水,一江水、天上水、天外水;第二个层面是教师要给学生的不是一杯水,而是喝一桶水、一河水,一江水、天上水、天外水,甚至将水蒸汽变成所喝之水的方法。在现代社会面前,已设有永远的老师,只有永远的学生,教师必须以这种心态去对待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才能有所获,有所得,教师必须以这种学习型的工作方式去对待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才能有所思索、有所长进。

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只能将新教材作为切入点,从新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引发开去,向其他学科开放和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突破传统教学的有限空间。《课标》指引下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必须东张西望、顾前瞻后、左顾右盼、上下求索。

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要求我们师生必须能与各种文本对话和交流:一是与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文学文本对话与交流;二是与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视窗文本的对话与交流;三是与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调查研究等活动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四是与图书馆、博物馆、科技官、纪念馆、展览馆、布公栏、报廊、各种校牌广告等社区文本的对话与交流。总之,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大事、国际形势、社区活动、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等都是我们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我们老师只要高度重视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的博采众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酌取精要——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容量简析。

通过上面的“博采众长”环节,我们能把不长的一课内容、一个单元的内容、一本书的教学内容变得厚了,教学内容变得多了,但是到具体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根据课时的安排、目标的设定、学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权衡,然后决定何者当弃,何者当留,把厚书再变薄,把长文再变短,留下来的东西,那就是“操千曲而后晓声”的那个和悦的“声”,就是“观千剑而后识器”的那个利剑的“锋”。

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的“披沙拣金”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和能力的条理化、系统化、领域化,把握当代教学的特点,突出教学的难点、突破学习的难点、克服师生的弱点,攻其“锚链”上的一点,为学生的学习打造一个科学的阶梯,为学生的学习赋予一个理想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培养 一个良好的习惯。

“任你弱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撷取的应是怎样的“一瓢饮”?我认为,出现在我们课堂上的应是一条金光大道,要能引导学生 去懂得做人的由衷、正直、善良、独立和自主;要能让我们的学生从一个新角度,认识和创造一代独立的人,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发现成功、发现喜悦,发现每个人都能挺起胸膛做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从人出发,从生出发,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有希望;教学内容中要让学生们拥有优秀的个人力量,一种人类的最真实而最本质的力量,一种人类最基本精神的传扬,不靠外在的提示和启蒙,能够在强大而严厉之中完成他自身。激发普通孩子身上所藏匿滋生着的那种精神和力量;我们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所涉及到的内容决不短视,我们不仅要想到从我们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要想到一种教学行为的实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形成会产生波及一生的深远影响。

所以,我认为,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决不亚于撰写研究论文,甚至,前者更需要创造性,因为前者需要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学生心灵深处发芽、生根、开花和结果。

四、别开生面——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编创要求。

经过我们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从获奖的层次和数量,从随机抽测的水平和能力已达到了我校近年来最高的水平。现在随着办学水平和管理内涵的不断提升,要求我们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质量,其中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方法的独特、教学风格的个性已是迫在眉睫地需要研究的课题。

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最具特色 的应该是尊重学生学习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保护学生学习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习时的求异与质疑。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个性特色就在于她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前提是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即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不能让学生自愿投入其中的激情、幻想,没有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其他的任何发展都是废话和空言。

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必须让学生在师生创编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尝试、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决不是知识点,教学目标中学生会背诵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说得明明白白并不等于学生就已掌握了这个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必须设计不断地尝试、运用的过程,只有安排不断地反思、调整的节奏才能起到实效。

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学习的过程都应时时处处蕴涵、渗透学会学习的理念,依靠讲解、灌输、背知识点的方法是不能够实现的、必须让学生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着痕迹地形成学会学习的素质。

五、画龙点睛——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作业设计。

在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我借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规律——“画龙点睛”来比拟我们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的作业设计。教学内容中那些表现蕴意、揭示本质的特别精彩的精华部分需要我们老师独具慧眼、恰如其分地把她“提炼”出来。同样,考察我们前面许多获奖和获好评的课,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全书成竹在胸,高屋建邻地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作业活动后,使我们的整堂课“画龙点睛”、“流光溢彩”,好比下棋,“一子敲定”,使“全盘皆活”,她好比行船,“一篙着力”,使“船行如飞”;更像谈话,“一语中的”,使“举座皆惊”。

长期以来,在强调甄别与选拔的激烈竞争中,我们的作业设计日趋精密化、技术化、机械化,原来有血有肉、有头有脚的文化和科学被人为地肢解为支离破碎的知识条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和民主底蕴逐渐流失,更多的时候,我们的作业设计是想验证一下到底哪个学生更按部就班,到底哪个学生对僵化的模式掌握得更好。这些都与孩子的本性是相差甚远。

儿童们常常无视规则,兴之所至,而且天真烂漫、童趣盎然,他们的自由作业活动中常常很自然地体现着成人社会所刻意追求的新颖奇怪。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如能给孩子们纯粹的自我的感觉,绝无依傍和模仿的痕迹,作为一个儿童,学生当然不会想到深奥的哲学、微妙的心理学、高深的逻辑学,但是他会自发地作出朴素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这好比人类早期的某些哲学、文学、数学、医学的创造,都是这样原始而又粗糙的,但是又充满着当代所谓的精致的作品所缺乏的原创性。我们的作业设计中需要的好比民原始的歌谣、早期的陶画、汉朝的砖刻似的原创性。所以我认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原创力,推进了学生的创造力的作业实践活动,才是好的教学环节。

另外,活跃的作业设计能带来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而感染和促进全体学生开展活跃的思维活动。所以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的作业活动必须是诗意化的、升华性的,并且要有不同的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有开阔的幻想空间,让我们的孩子多一些天真,少一些暮气;让他们在作业活动时有一种轻松、自由、纯净与快乐的玩的心理与情绪,咱们所苦苦追求的也就是那份感觉。

其次,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可以打破常规,在学生最有勇气发表见解的时候不压制学生的表达欲,在最有可能培养他们自我表达能力的时候充分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作业设计时,我们的老师都确实抛开师道尊严的架子,在学生自己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过程中将“我说你做”式的训练变成朋友式平等的交往,将师生互动“内化”为自己所备教案的优势,将自己认同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理念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并且和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价值体系,从而在作业设计等各个层面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创造性的学习氛围,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必将能真正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六、五彩缤纷——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感觉要求。

“五彩缤纷”既是学生感官要求,同样也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在这里我想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板书的设计和课件设计的一些想法。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设计出富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俱佳的板书样式,是使所备教案愈臻完善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从我们所听到的好课中,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中的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眉目清晰、工整条理、色彩鲜艳的板书,是教师在研究型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中的生动的艺术结晶。在赋予学生感官的审美要求的同时,板书必须成为沟通教学内容的内在思路、编创教材专家的设计思路、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思路的统一体。板书的完成,可以打破教师一以贯之的常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多写多画多评。我们渴望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的板书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既闪闪发光,又匀称晶莹。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对象学习方式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仪为核心的多媒体系统综合处理各类媒体的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及声音等等,随机编辑控制教学中所需的信息,完成交互式操作,将我们的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和声音等课件方式在4×2.5的投影幕上呈现出来,在各台计算机上互动起来。这些是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不可或缺的时代内容。

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应该说还是比较年轻的,但它是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电视、网络这与广大艺术的结晶,在教育教学中显示着她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表现功能、显示着她入情入境的独特的教育功能所带来的旺盛的生命力。勿用置疑的是: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教学软件使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益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我觉得要达到以下的要求:①利用多媒体演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利用课件把教学内容中静止的语言变成可视的画面语言,将教学内容演绎成活跃的、发展的、立体的、流动的形象,在声、乐、画、文的同步渲染中,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②教师的教学思路辅以课件演示,点化孩子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的环节中课件演示的整个过程和谐、优美,节奏明快、流畅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件要成为教师的点拨、引导的“魔棒”,使学生在真切地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要能明了自己的学习方式;③设计的课件要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学生创造的思维。在多媒体创设的大背影下,学生在多动脑、动眼、动手、动口,主动驱使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催化”学生活跃的创造思维。

学生是非常灵动的,他们比我们成人想像的要机敏得多,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活跃他们的思维之源,开启他们想像的大门,把内心和个性完全释放出来,把自我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

七、叶落归根——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民族风格。

张骏祥有这样一句名言:“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必须是民族的,不能外国人来代替”。还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孔子的“教学相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世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瑰宝。陶行知的、竺可桢的、叶圣陶的,他们教育教学思想因为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所以才广为流传。

在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我们要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能与民族的、古代的和当代的思想、语言、教育、数学等各类大师进行精神对话,心灵的沟通,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生命与学习的起点就占据了精神制高点,这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是较为远的。

同时在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要有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人类的多元、开放的眼光,让学生接触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内容和思想,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并在比较撞击中培养学生思考判断的能力,从而保持本民族思想和个人人格的独立。

目前,值得我们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关注的是,我国已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学理念是:在教学中让孩子们不断地感受童心、童贞这人世间最纯贞的情和爱的熏陶,这是一种幸福。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驱动力;情感因素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了情感,就没什么素质可言了。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要能带着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

国内外有各种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流派,我们在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必须采名家之长,最终形成具有民族风格、个性特色的教学思路,国情、省情、市情、校情决定了只有具有民族和个人风格的教学思想才有生命力,墙头草,东风东倒,西风西倒,是永远没有发展壮大的可能的。

教育教学艺术是富于国际性的艺术,世界各国都在创新,我们更不能固步自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他国、他校、他人的长处,吸取其精华,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适合本民族、本地区本学校、本班和本人的教育教学风格是我们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宗旨。

我们身边的这些学生,不可能静止等待《课标》施行后成熟的教学设计出现,他们时时要有美好的太阳去照耀,生命是不能承受之轻和之重的,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如能给学生做人的起码道理和奋斗的精神,他们每一个生命都会自然而然地发出自己灿烂的光芒。天才不是300年才能出现一个、两个的,天才是每个人都存在的,关键的是看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是否教会学生去发现自己身上的天才。

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要有一种平等的概念、尊重和看重我们的学生的主体和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必须歌颂一种民族精神,它并不产生于成熟的人群之中,他是在一代又一代孩子们血液里永恒涌动着的那种民族精神。

八、继往开来——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继承创新。

我们的教育教学艺术有悠久的传统,在先辈的开拓与创造中留下不少好的传统,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也同样是精华与糟粕同存,成就与局限相间,需要我们在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去芜存菁,吸收其精华;扬弃其糟粕。

目前,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要引起注意与以往有所区别的是: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以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促进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提高。每个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整体和综合,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除了正常的学习活动之外,还要进行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查阅资料等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运用,在活动中用各种方式不断呈现学习、探究的结果。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形成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等。每个学习版块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上一篇:书香·同路下一篇:的优秀寒假安全教育个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