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告

2024-09-22

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告(精选8篇)

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告 第1篇

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 告

公司财务部:

根据《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和国家三部委局财建[2004]119号文件《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规定》的规定,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按实际产量在生产成本中列支,不得低于15元/吨,且必须专户储存,自提自用并有专户资金证明。结合我矿的实际生产能力6万吨/年,这样,我矿应提取安措资金90万元/年,希公司领导按此标准给予出示专户资金证明。

特此申请

陈家湾乡煤矿

2004年12月17日

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告 第2篇

按照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监控分站电源必须使用专用电源供电,现急需购买BGP-6高压开关3台,4万元/台,KBZ2-400/1140(660)馈电开关10台,1.65万元/台,3×6+1×6mm2橡套电缆3500m,28元/m,BHC-45/3电缆接线盒30件,150元/件,共计38.75万元。请公司领导批准以上设备为安措费用一通三防增补计划。

机电科2012-4-15

关于安措费用增补计划的申请报告 公司领导: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我公司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先急需购买3套掘进机机组前探支护,23.5万元/套,共计70.5万元。请公司领导批准以上设备为安措费用增补计划。

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告 第3篇

太原市阳曲县城晋驿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 也是多年的先进村, 现有361户, 人口1280人, 现耕地面积3984.9亩, 荒沟550亩, 林地620亩。集体资产总额573.7万元, 账存固定资产29处387件, 各类资源24处。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 更加摸清了家底, 促进了村级“三务”公开, 使集体“三资”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和更加有效的保护。

1 管护集体“三资”是党支部村委会的重要职责

该村历届党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三资”管理, 几十年如一日, 把村集体的“三资”当作全村人民的利益看待, 管理“三资”坚定不移, 制度建设常抓不懈, 落实制度毫不动摇。

1.1 领导原则始终不变

该村历届党支部、村委会都始终认为, “三资”是村集体经济物质基础, 维护“三资”安全完整, 实现“三资”保值增值是村两委班子的重要责任。集体“三资”是村两委会代表全体村民实施管理的, 务必对村集体负责。几十年来, 虽然几经沧桑, 村两委会也几经更换, 但该村管理“三资”的方针一直没有变, 始终坚持集体的资产集体管、集体的利益大家定。同时, 两委会要求村民做到的, 首先要求全体班子成员做到, 班子成员个人不能擅自决定资产的处置, 更不能把集体资产作为送人情的工具或者据为己有。1996年, 因交售公粮任务完成好, 上级奖励了该村集体一辆自行车, 当时的村委主任就先用了一段时间, 后提出要按市场价购买自行车, 在党员大会讨论时, 大家一致要求其将自行车归还集体。第二天, 他主动把这辆自行车推回村委, 这辆自行车至今保存完好。2000年村委换届, 新旧主任进行交接, 发现前任主任外借铺膜机、切割机, 有借条, 但东西没有回来, 经两委班子研究, 按两样资产购买价扣住本人的工资, 什么时候归还集体, 什么时候付给工资。事后, 该主任要回这两件东西, 村委才照数发给他工资。该村一直把农业合作社时期, 办食堂时期以及人民公社时期用过的大量财产完好的保存至今。

1.2 管理主张始终不变

该村一直受革命历史传统影响, 两委会成员以及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视管理集体“三资”为坚持党性原则, 始终主张集体“三资”就是集体的, 不是哪个干部可以独享占有的, 也不能随便让其他个人侵占, 该村多年来在“三资”管理方面, 一直实行“不给、不拿、不借、不低价处理”的“四不”主张:不给, 即不把集体资产白给人送人;不拿, 即村级干部与管理人员不得白拿集体资产;不借, 即不准擅自出借集体资产, 出借集体资产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并办理借用手续;不低价处理, 即不能廉价处置集体资产, 处置集体资产的价格由集体评议确定。不论哪届两委会, 管理“三资”的制度只有强化, 没有削弱。经过历届村委逐步完善修订, 形成了截止目前该村现行有效的27项“三资”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库存现金管理制度》、《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库存物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加强了集体“三资”管理内部控制, 保证了集体“三资”管理秩序。土地管理混乱是目前村集体最头疼的问题, 也是最易引发上访的问题, 但该村不存在, 该村现耕地面积3984.9亩, 被国家征用465亩, 各类工商户租用73.37亩, 与实行第一轮土地承包经营时的土地面积数字相等, 土地流转过程记载也很清晰, 村集体掌握的账面发包土地面积和农户实际持有的承包经营土地面积完全吻合, 村民各户对土地台账记录没有任何异议。

1.3 手续制度始终不变

多年来, 该村“三资”管理特别是实物资产管理的手续制度始终保持不变。一是无论更换村委主任还是会计、保管, 都必须编制详细的资产移交表, 所有会计资料和资产资源台账一律移交, 并认真加以核对, 确认无误后才能办理交接手续, 所以, 该村自1965年以来的财务会计档案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没有出现包包账、断线账。二是保管人员必须经过党员大会集体推选, 不能由书记主任个人决定人选, 并且没有特殊情况不能更换, 绝不因村主干变动而调整保管人员。该村保管员王三林从1968年一直干到2009年因病去世, 在任四十一年没有更换, 王三林去世后, 该村经过发布选聘公告、报告审查、面试、考察、两委会审议等程序, 才又选定了一名保管人员。三是严格出入库手续。实物资产入库必须办理入库手续, 出库必须办理出库手续。四是库房采用两锁制管理, 实行严格的互相制约制度。一个库房设两把锁, 监督组长和保管人员各管一把锁, 实物资产出入库必须由这两人同时开锁才能打开库房门。五是实行出借责任追究制度。本村村民借用集体物资, 必须由本人打借条并由村支部书记或主任签字确认, 保管员方可办理, 如该物资不归还, 由签字责任人负责追回, 如不能追还, 由签字责任人负责赔偿。2002年村委一名副主任和村委主任打了招呼, 出具借条从村集体库房借走水利喷灌柴油机一套让县里某局的主要领导使用, 借走两年一直未还。在第八届村委换届前, 两委会要求他赶快把借出的水利设备要回来, 如果要不回来, 他当年的工资一分不发。直到他追要回来, 该设备基本完好入库, 撤走借条, 他才领上工资。六是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一律按市场价登记实物资产台账。七是对出售、处置的固定资产必须及时办理核销账务。

1.4 决策权力始终不变

多年来, 该村实物资产处置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决定, 资产处置的决定权不在书记主任手里, 书记主任只有提议权, 资产处置由党员代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同时资产处置必须经过该村评价领导小组评估, 任何个人无权确定资产处置价值。2008年, 该村出售了三十间房屋, 党员代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持有该村户口并且在城晋驿居住满三十年的住房困难户才能购买房屋, 其他人一律不能购买, 出售价格也在会议上作了确定。有一名不够三十年村龄的原租房户提出要购买, 并且多次找书记主任求情, 多次到镇里找人说情, 并且多次上访要求购买, 两委会还是没有批准他的购买申请, 最终维持了党员代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意见。

2 维护“三资”安全是全村人民群众的一贯要求

2.1 加强领导, 准备充分

清产核资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内容复杂, 为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领导, 该村党员成立了清产核资小组。村委主任曹广元任组长, 成员由村支部副书记、村委委员、理财组长、村民代表、村民等八人组成, 为使清产核资有条不紊地进行, 该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严密的清产核资实施方案。清产核资下设文书档案组、会计档案组、库存物资组、林木资产组、固定资产组、资源组、综合组、评价组、这些工作组共计37名工作人员, 于清查前认真学习了实施方案, 熟练掌握了清查方法。

2.2 清理财务, 账目正确

清产核资最重要的依据是会计账簿, 是不是盘盈?是不是盘亏?有没有坏账?是以会计账簿为依据衡量确定的。所以, 必须保证会计账簿的记录是正确无误的。而要保证会计账簿记录正确无误, 必须首先清理账务, 账务清理时先列出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往来账户等各相关账户明细余额, 再与总分类账户、与会计报表核对, 看是否相符, 不相符要查明原因, 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最后分析各明细资料, 确定有没有错误, 如果有错误, 进行账务调整。通过清理账务, 清除了会计技术性差错给清产核资带来的不良影响, 保证了账账相符, 账证相符, 账表相符, 这也是正确确定盈亏的重要前提。

2.3 全面清查, 认真公示

清理账务以后, 紧接着进行资产清查, 根据该村实际, 重点对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应付款项、资源等项目进行盘点清查。对库存现金主要通过盘点进行清查。对银行存款主要通过与信用社对账单核对,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方式进行清查。对应收款项、应付款项主要通过发函询证方式清查, 如果应收款项成为坏账, 可以提出核销意见, 但要账销案存, 另行登记, 继续严格管理。对库存物资、固定资产的清查全面清点品种、规格、型号、数量, 采取“以物对账”与“以账查物”相结合, 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 对账物不清的资产要进行追忆、查找, 做到不留死角, 不打埋伏, 不重不漏。通过“查来源, 定去向”填制《阳曲县农村清产核资租赁、承包、出借资产登记表》, 对资源性资产, 按照只要所有权属于本村的一律进行登记的原则清查, 查清资源的用途与使用人, 填制《阳曲县农村清产核资资源登记表》、《阳曲县农村清产核资租赁、承包、拍卖资源登记表》。所有资产清查登记完毕后, 分门别类向全体村民公示七天。

2.4 分类整理, 确定盈亏

清查登记结束后, 对清查登记结果要反复核对, 确保准确无误, 对发生的盈亏要进行分类整理, 对盘盈盘亏的态度, 敢于承认盈亏, 勇于应对盈亏。盈就盈了, 亏就亏了, 基本事实必须承认, 清产核资该增加就增加, 该减少就减少, 决不为了反映两委会政绩而执意保留不良资产, 但是要查明盈亏原因, 取得证据, 该外调的外调, 该内部制表的内部制表, 该由经手人写出书面说明的写出书面说明, 这样便于明确责任, 便于提交集体审议, 也便于报请审批。所有盈亏项一一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和报批程序后, 该由责任人承担责任的责任人承担责任, 该由村集体承担损失核销的承担损失核销。这样该村账面资产基本保持着有效、优良状态, 并且账实相符, 有利于盘活集体资产, 发展集体经济。

2.5 如实报批, 登记入账

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后, 该村按照资产流动性排序, 将报损材料装订成册, 报请镇里审批。根据镇里的审核批准意见, 分别进行账务处理。该记入会计账簿的记入会计账簿, 该登记台账的登记台账。

3 强化“三资”管理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

通过强化“三资”管理, 组织清产核资, 进一步推进了该村党风廉政建设。

3.1 澄清了集体家底, 促进了村级“三务”公开

经过清产核资, 该村截止2013年5月31日资产总额573.7万元, 其中货币资金207.02万元, 应收款项71.52万元, 库存物资9.73万元, 长期投资56.51万元, 固定资产229.52万元 (包括农具类资产49件、农机类资产113件、机电类资产121件、房屋建筑物构筑物29处、办公家具用具100件、交通运输设备4台) ;负债总额351.6万元, 其中短期借款44万元, 应付款项307.6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22.1万元, 其中资本155.3万元, 公积公益金56.4万元, 未分配收益10.4万元。清产核资待处理款项27.6万元拟报请审批处理, 均为固定资产盘亏。在清查过程中, 该村大量地应用了“四议两公开”程序和“三务”公开程序, 特别是将清查登记结果和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公示, 给了全体村民一个明白, 促进了村级“三务”公开。

3.2 盘活了集体“三资”, 维护了“三资”安全完整

该村不但在管护集体“三资”上做文章, 而且在用好集体“三资”上下功夫。1985年该村办了一座焦化厂, 经济效益一直不好, 2005年经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从三种盘活方案中选择实行对外租赁经营, 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由于注重盘活集体“三资”, 村集体资产得以不断增值。该村1984年末土地下户时资产总额135.8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28.95万元, 目前所有者权益增值到222.1万元, 增值93.15万元, 平均每年增值2.14%;资产总额增加到573.7万元, 增加437.9万元, 平均每年递增10.01%。截止目前, 该村对村民与外单位出租土地、房屋12宗, 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13.7万元。

3.3 保存了重要物件, 留存了宝贵历史文物

该村长期坚持不懈的“三资”管理, 使得一批重要物品文件完好的保存下来, 这些物品文件经济价值虽然不大, 但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在该村盘存的资产中, 有原任县委常委、老支部书记杨拴富乘坐过的212吉普车, 这也是我县第一部村级购置的212吉普车, 购置于1985年, 购置价3.68万元;有1969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和1977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当时全套定价只有2.78元;有办食堂时期用过的河捞床子, 有该村种大米用过的打稻机, 有农业学大赛时期的工地现场标语牌, 有夜战时期用过的发电机, 有三献时期地主老财捐献出的躺柜, 有上世纪70年代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购置的放映机等。这些物件作为村集体资产完好保存下来的同时, 也记载着该村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 折射了部分历史事件的痕迹, 在我县实属难得的宝贵历史文物。特别是1955年以来的各类文书档案和1968年以来的财务会计档案, 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现实的利用价值, 许多事件的历史情况都可以从文书档案中查实, 以前的“三资”处置情况都可从会计档案中查明。

3.4 教育了两委干部, 培育了村民集体意识

该村多年的“三资”管理制度和做法, 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城晋驿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顾全大局意识就是在严格并且持之以恒的“三资”管理实践中培育成熟的。特别是通过这次清产核资, 发现了“三资”管理中的一些不足, 使两委干部接受了一堂生动的集体“三资”管理完善课。某些村民和个别干部以前认为集体资产“卖了算了, 留着没用”, 这次清产核资结果一公示, 他们顿时提高了思想认识, 强烈感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多年以来一直苦心经营集体“三资”的理念, 再次增强了集体主义意识。

3.5 增强了廉洁观念, 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在盘点一件件集体实物资产过程中, 现任两委干部再次从中感受了老一辈两委干部当年带领城晋驿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精神, 重温了老一辈两委干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严格管理集体“三资”的历史, 大家纷纷自觉表示要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丰富集体主义思想, 管好用好集体“三资”, 团结一致共谋全村发展。年轻的村委主任曹广元由衷地说:“老一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数量可观的物质财富, 而且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年轻一代一定要向前辈学习, 热爱集体, 讲求奉献, 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奋斗”。并且, 该村严格管理“三资”的做法与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村级“三务”公开一脉相承, 村民、党员、村级干部多层次相互监督, 增强了村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

摘要:农村集体资金和资产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 农村集体资源是国家赋予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 (以下简称“三资”) 的管理和监督, 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 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三资管理,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石兴军.清产核资关键环节[J].农村财务会计.2012 (5) .

[2]郑应辉.清产核资重实效[J].农村财务会计.2012 (7) .

[3]董先瑞, 周立银.“三资”全代管百姓心亮堂[J].农村经济管理.2009 (12) .

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告 第4篇

一、继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增加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向,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加大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引进,优化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

二、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统筹整合。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新预算法要求,依法科学规范编制财政科技资金,认真梳理资金的类别和结构,加大对市县的指导和检查,规范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范围和统计口径。科学界定各主管部门在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职责,明确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的功能定位,统筹安排科技计划预算。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好行政经费占用科技经费过多的问题。严格按国家要求,将科技专项资金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和人才等方面,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三、完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分配、因素法分配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着力解决好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碎片化”问题。综合运用风险补偿、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创投引导等方式,优化科技资金的配置。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逐步实现由无偿直接资助向有带动放大作用的间接资助转变,由单纯资助项目向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发展质量转变,由单一评价项目技术水平向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转变。

四、切实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办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项目实施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强化监管责任,重视科技资金专项审计成果,对查出的虚报冒领、违规骗取财政科技资金等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对项目立项、编制预算、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绩效评估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相关政策、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加强科技中介管理,建立对科技中介的监督评估和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告 第5篇

关键词:信贷,支持,三农

广西基层农村信用部门根据国家的资金投向政策, 积极扶持农民承包种植经济山林, 绿化美化荒山, 力争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信贷调查报告如下:

现有个体种植经营户李某, 因经营承包经济山林, 需购买树苗资金55多万元, 自筹有资金17多万元, 资金出现缺口, 特向我社申请抵押贷款38万元支持。经我社审核研究, 同意受理该户借款申请。

一、基本情况

李某, 男, 已婚, 现年45岁, 从事个体经营种植业, 身份证号码为45xxxxxxxxxxxxxxxx, 系广西桂平市xx镇xx北路114号人, 家庭人口四人, 其中劳动力三人。

鉴于目前经济林木价格不断提升, 为增加收入, 借款申请人李某于2013年06月25日投资接手承包位于桂平市xx镇xx村鱼乍屯附近山林, 预测年纯收入可达25多万元。李某承包经营的山林, 经营场所位于广西桂平市xx村鱼乍屯附近, 种植总面积约800亩 (其中:黄樟树350亩, 黄樟树苗约2000株, 多杆黄樟树约2500株, 全冠香樟1500株;桂树约450亩, 桂树苗约3000株, 一米高以上小桂树约3000株) 。现因扩大经营购买一批树苗, 需资金55万元, 借款人李某自筹资金17多万元, 尚欠转让费38万元的资金缺口, 故向我社申请抵押贷款38万元。

二、项目市场前景分析

黄樟树是生产樟脑、樟油的著名经济树种, 木材也有广泛的用途, 其生态适应性强, 是广西重要的造林树种;桂树是我国中医药材主要原料之一, 也是美化环境、园林绿化速生经济林的理想树种。该项目投资符合国家资金投向政策, 从市场需求看前景十分广阔, 是农村信用社应当支持的“三农”项目。

三、收入情况分析

借款申请人李某从事个体经营, 经营项目涉及多个方面, 家庭收入较为可观:李某和妻子唐某现在桂平市xx镇xx街开设一间卫生诊所, 经营状况稳定, 收入颇丰, 每年在该诊所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目前借款申请人李某投资承包山林, 该项目预测年纯收入可达25万元。李某家庭的以上各项投资经营年纯收入预测可达45万元, 第一还款来源有保证。

四、信用情况分析

借款申请人李某在各种社会经营活动中, 从没有拖欠款项行为, 经过其个人信用报告查询, 没有显示任何不良记录, 个人信用良好, 社会信誉较高, 经过本社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 是符合信用社贷款支持的对象。

五、抵押物评估

李某申请该笔贷款提供的抵押物为其夫妻权属所有的土地一宗, 该土地座落于桂平市xx镇镇门垌, 该土地使用面积78.4平方米, 使用权类型:出让,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号:浔国用 (2006) 第xxxx号;并办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门面向西街道30米, 北面街道16米, 东面7米街道, 属三面光户型, 交通十分便利, 可做商铺, 经我社信贷人员对该房屋进行实地评估, 土地按10000元/m2计算, 价值78.4万元。作为李某向我社申请38万元贷款的抵押物, 抵押率48.47%, 没有超出上级要求比例上限。抵押物合法、有效、足值, 变现能力强。第二还款来源有保证。

六、贷款合理性与支付

李某向我社申请抵押贷款38万元, 用于支付购买树苗费用。该户所申请贷款, 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借款用途合理。

李某所借贷款用于支付购买树苗资金费用, 金额共需55万元。尚欠费用17万元的资金缺口, 贷款将使用委托支付方式发放, 信贷资金将由委托支付方式直按划转到该户的交易对手冯某账户。

根据该户提供的交易对手资料, 李某与冯某签订有购销合同。所以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符合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

七、综合评价

经调查该户所述情况属实, 该户具有: (1) 个人信誉好, 经评定属A信用等级, 风险度为0.24。 (2) 自有资金真实, 所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发展前景广阔。 (3) 项目预期效益可观, 年利达25万元以上。 (4) 借款申请人家庭收入可观, 家庭年收入达45万元, 还款来源有保障。 (5) 贷款抵押物权属清楚无争议, 合法有效足值, 变现能力强, 第二还款来源有保证。

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告 第6篇

一、情况

(一)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德惠市开展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是把握三个环节、强化三个保障、 完善三种机制 。

1.把握三个环节 。

(1)信息通达是基础。在信息通达上,德惠市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专人负责。财政局相关科室指定1人为信息传递员,负责本科室相关信息的归集和传递。二是坚持统一管理。对乡镇的信息传递统一由乡财科负责,财政局直接拨付到乡镇和财政局拨付到同级业务主管部门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由局内相关科室负责,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乡财科,并履行传递手续。三是坚持网上传输。利用财政内网,乡财科及时将收到的各类信息传递到各财政所,财政所对各类信息进行下载、分项目装订成册。财政所通过财政内网把资金监管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建议等,及时向市财政局反馈,确保了信息畅通。

(2)公开公示是关键。未实施监管前,乡镇财政资金在拨付和发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规、不合理、不透明、不公正现象,甚至被虚报冒领。究其原因,主要是暗箱操作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德惠市十分注重抓好公开公示这一环节。实践证明,公开公示是确保资金拨付和发放到位的关键环节,是防止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按照规定进行公开公示,能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就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否则,群众就会提出异议。在实际工作中,德惠市制定并认真执行公开公示制度,明确公示主体、公示内容、公示方式、公示时间。总的原则是“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监管时,重点监管公示主体落实执行公开公示制度的情况,对公开公示内容不完整、公开公示时间不足等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其重新进行公开公示。市乡两级都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专人负责接受举报并认真处理,把握住了关键环节,有效防止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3)抽查巡查是手段。德惠市始终把抽查巡查作为资金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抽查巡查的具体内容是:对补助性资金,主要是查发放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补助对象是否符合补助条件,补助标准是否符合上级规定。对项目资金,主要是看是否具有可行性,工程招投标是否全程公开,完工后是否及时组织验收,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及时拨付到位。对乡本级安排的资金,主要看是否执行计划,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是否按规定使用。抽查巡查面不低于5~10%。

抽查巡查时以上级相关政策、资金文件、管理办法为依据,选派熟悉和掌握政策的工作人员,由2人或2人以上组成工作小组,深入村屯,进家入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抽查、巡查工作。并将抽查、巡查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填写监管记录表,定期整理、装订成册,按要求上报并妥善保管。

乡镇财政资金项目多、额度大、范围广、变动频;而乡镇财政所人员少、任务重,矛盾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德惠市的做法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主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项目,把新实施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作为重点进行监管。二是重点人群,将负责登记补贴资金名册或发放补贴资金的部门和责任人,作为重点监管目标。三是重点区域,把虚报、冒领、骗取补贴资金易发村屯和站所作为监管的重点。四是重点环节,把容易发生虚报、冒领、骗取补贴的工作环节作为风险点,进行重点监管。

2.强化三个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德惠市市、乡两级政府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乡镇财政所增设资金监管员职位,分为专职和兼职资金监管员,总共2—3人,并聘请各村文书作为协助监管员。明确岗位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对监管员进行资金监管业务培训,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

(2)强化制度保障。三年来,德惠市制定和完善各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制定下发了《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监管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抽查巡查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等,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制度,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强化经费保障。财政所是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经费不单独核算。为了解决财政所的经费问题,德惠市自2009年起,在乡镇年度财政预算中每年为每个财政所单列经费3万元,年中和年末还根据各乡镇财政所存在的实际困难给予不同数额的追加。由于市财政财力有限,经过努力,向市政府争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费20万元,从2011年起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

3.完善三个机制 。

(1)部门联动机制。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来自上级多个部门,在乡镇由各站办所发放,单靠财政一家是管不了、管不好的,必须相关部门联动,紧密配合。在县级,一是财政局与相关部门联动。如,为了创新公开公示手段,2011年10月,财政局与市纪检委、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惠农政策及资金的通知》(德纪发[2011] 3号),明确规定了公开内容和具体工作要求,并要求各乡镇把落实情况和公开公示内容的电子版分别报市纪委纠风室、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财科)。二是财政局内各科室联动。乡财科与局内各相关业务科室经常沟通,紧密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如,对乡镇在监管中反馈的问题,涉及局内其他科室或市直业务主管部门需要协调解决的,乡财科及时协调主管业务科室或业务主管部门拿出意见后,再反馈给乡镇财政。财政局各业务科室都把拨付到乡镇的专项资金监管作为科室工作内容之一,坚持跟踪问效。三是上下联动。县级处在省县乡三级的中间位置,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在监管工作中,德惠市一方面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协调,勤请示勤汇报,求得上级的指导,吃透上情;另一方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吃透下情,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加强检查指导。通过努力,形成了上下齐动的良好局面。在乡级,一是财政所与相关站所联动。如,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惠农政策及资金,各乡镇都是由纪委书记牵头,财政所长协助纪委书记做好协调督查工作,拨付、发放资金的站所负责提供依据文件、政策规定和发放名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验收,乡镇农经中心负责输入微机和传送到电子显示屏上。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公开公示不到位问题,也解决了“都是邻里乡亲、不好意思搞监管”问题。二是主动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联系。乡镇各站所都掌握着大量与惠农资金有关的信息,财政所主动与这些站所或经办人员联系,取得信息,为开展监管奠定基础。如岔路口镇财政所,事前从派出所取得全镇农业人口的户籍信息,在监管发放到户、到人的各种补助时,核对起来非常方便。

(2)点面结合机制。监管工作一开始,德惠市岔路口镇财政所就被确定为财政部资金监管工作联系点。三年来,监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在岔路口镇先行一步,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及时总结点上的做法和经验,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经过面上的实践,总结升华为基本路数和工作制度。随着监管工作的深入,继岔路口镇之后,德惠市又抓了大房身、米沙子、天台等典型,形成了巩固老点,提高水平;培育新点,梯次跟上;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3)奖补激励机制。德惠市根据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确定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每年考核一次。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德惠市把本级安排的监管工作经费和省厅的专项补助统筹使用,作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以奖代补资金,通过年度考核进行奖补。2011和2012两年,分别进行考核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奖励经费多的在4万元以上,中等2—4万元,最少2万元以下。乡镇聘请村会计协助搞监管,一般平均每人每年给500元补助,也实行以奖代补。如岔路口镇聘请19个村文书,镇政府每年拿出1万元,根据工作实绩,分三个档次发放。监管经费实行以奖代补,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能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开展资金监管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工作干得不好,则既没面子又没钱。

(二)主要成效。

1.确保了惠农政策落实。一是资金监管工作把原来的事后检查监督前移,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不仅加大资金拨付后的抽查巡查,尤其注重资金发放前的审查把关,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些偏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追回了违纪资金。到2012年末,德惠市共追缴骗取、挪用惠农政策资金86.2万元。三是监管工作抓住典型违纪案件公开曝光,广泛宣传,起到了警示、威慑作用,使个别想搞歪门斜道的人不敢搞。

2.带动了党风政风好转。一是把公开公示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把惠农政策落实置于社会各界监督之下,减少或杜绝了暗箱操作。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乡村两级的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扩大了村民的知情权,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是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处惠农政策违纪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查处力度,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到2012年末,德惠市共查处违反惠农政策案件46件,处理违纪党员干部58人,遏制了监管前违反惠农政策案件频发高发势头。三是乡镇财政干部职工把服务农民寓于监管工作之中,深入村屯,走家串户,在开展抽查巡查的同时,倾听群众呼声,为村民排忧解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村民的称赞。

3.促进了干部素质提升。一是观念转变工作转型。通过学习教育,乡镇财政干部转变了思想观念,对资金监管从不自觉到自觉;乡镇财政所工作由管理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二是业务素质提高。通过以会代训、办班讲课、平时自学,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懂监管、会监管、善监管的人越来越多,资金监管工作质量越来越好。三是事业心责任心增强。乡镇财政干部职工不负财政部重托和广大农民期望,以搞好资金监管、服务广大农民为己任,认真履职尽责,经常加班加点,发现疑点紧盯不放,抓住问题穷追不舍,不愧为财政一线的尖兵。

二、问题

回顾总结德惠市三年的监管实践,主要问题是五个不适应 、三个不协调 、两个不配套 。

(一)“五个不适应” 。

1.思想认识与监管职能不适应。一是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业务工作忙、没有时间搞监管”,“信息不掌握、没有办法搞监管”,“业务素质低、没有能力搞监管”,“都是邻里乡亲、不好意思搞监管”,“没有处罚权,不愿较真儿搞监管(犯不上得罪人)”等模糊认识。二是在乡镇领导和干部职工中,存在着监管限制了乡镇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特权”,触及了个别人的既得利益,这些人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的说:“都是一样的乡镇政府人员,你为啥监管我。”

2.管理体制与监管责任不适应。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吉发[2005]20号)确定:“乡镇党政机构原则上设‘三室一所’ ,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 。财政所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县乡共管、以县财政管理为主变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这种管理体制对乡镇财政行使监管职权十分不利,监管职能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如,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前要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有的乡镇领导说情,有的乡镇领导反对,有的乡镇领导向财政所施压。

3.干部队伍与监管任务不适应。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政策条文多、基础数据多、监管对象多、监管任务重,而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现实状况是:一是人手少,德惠市平均每个财政所4.5人,有的所只有两个人,只能维持正常工作,顾不上资金监管工作。二是年龄大,德惠市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6.7岁,50岁以上的33人,占36.3%;三是素质低,德惠市乡镇财政干部中,财会专业毕业的41人,占45.1%,专业知识欠缺,不胜任资金监管工作的人占一定比例;四是没资质,德惠市乡镇财政队伍中,事业编占42%,这些人不能取得行政执法证,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

4.制度安排与监管要求不适应。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要求:“乡镇财政要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而现实的情况是,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有些不由财政所经办,资金分散在主管业务部门;项目种类过多、过细,增加监管工作量,增大了工作难度。

5.监管手段与繁重任务不适应。资金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相对于繁重的监管任务,监管手段显得落后,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三个不协调” 。

1.上级财政部门内部机构之间不协调。有些财政资金本应该由财政所直接发放,而中央和省财政在制发文件时,不从方便资金监管考虑,把财政资金发放权给了业务主管部门。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原来是村提留,农村税费改革中改为农业税附加,取消农业税后变成政府转移支付,纯是财政资金,却从财政拨到综改办、再拨到乡镇农经中心发放,乡镇财政所不掌握;再如农机具购置补贴,原来在县级兑现奖补,后来一律上收到省里结算,不仅乡镇财政所不知道,县级财政也不知情。

2.财政系统上下级之间不协调。一是管理机构不统一。全省乡镇财政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有的市(州)、县(市、区)设有专门机构,有的则由某个处、科(室)兼管。二是职责范围不统一。财政部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乡镇财政……要加强对村级组织财务的管理,积极探索村账乡代管等管理模式。要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工作经费进行专账核算。要加强对乡村资产的管理……” 。而在吉林省,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一直在农业部门管理,由乡镇农经中心经办,乡镇财政无权管理,何谈“加强”。三是资金渠道不统一。用在同一项目上的资金,上下级来源渠道不一致。如农户科学储粮补助,中央财政在基建投资中列支,走经济建设司,省财政走粮贸处,县级没有粮贸科则由企业科负责;而县级配套资金,有的在预算科直接列支,有的走农财专户。再如机械深松整地补助资金,分别来自农财、经济建设、农发三个部门。

3.同级部门之间不协调。一是在县(市、区)级,财政部门与其他业务主管部门,对资金监管工作在思想认识上不统一,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具体行动上不一致,有的积极支持、密切配合,有的则消极怠工、推诿搪塞,甚至不接受监管,德惠县就曾发生农业部下达的专项资金违纪不接受财政处罚的案例。二是在乡(镇、街)级,站办所之间不协调表现得更加突出。有的站办所认为是财政所多事,说风凉话、挑拨离间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两个不配套” 。

1.法规与职能不配套。乡镇财政履行资金监管职责属行政执法,需要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确定。以前凭的是《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自2012年5月1日施行的《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第69号令)第二十八条规定:“乡镇财政机构在规定职权范围内,或受上级政府财政部门委托,依法实施监督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并未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对象、范围、手段、程序、方式等内容予以全面规范,乡镇财政行使资金监管职能缺少法规制度依据和规范。

2.权利与责任不配套。财政部赋予乡镇财政监管财政资金的责任很大,而乡镇财政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却没有处罚权,只能报给上级相关部门。责任大,权利小,有的问题查实后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弄得财政所及监管人员里外不是人。

三、建议

(一)努力构建“大监管”工作格局。

1.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财政部令颁布《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把资金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及其他文件提升到法规层面,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对象、范围、手段、程序、方式等内容予以全面规范,为乡镇财政行使资金监管职能提供法规制度依据。

2.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都要牢固树立大监管理念,把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与履行财政资金分配职能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切实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贯穿于财政中心工作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形成财政部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联动”的同步监管机制,彻底改变“重分配、轻监管”,“重投入、轻绩效”的情况。如,出台惠农政策要考虑便于监管,与其他部门会签文件要有利于监管等。

3.创造资金监管良好环境。资金监管舆论氛围不浓、社会环境不优,是乡镇财政开展监管工作一大障碍。建议采取内外同步的举措,大力扫除各种障碍。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造成一种声势,形成一种舆论,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重视,不断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支持监管工作,为资金监管打造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对财政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对资金监管工作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站在维护强农惠农政策、维护财经纪律、惩治打击腐败的高度,准确定位自身的监管职责,切实履职尽责。

(二)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乡镇财政所机构设置不适应、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编制偏少、人员素质高低不齐、办公条件差、监管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大力加强标准化财政所建设。

1.理顺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乡镇政府内设机构改为“三权”上划,至少也要双重管理以县财政管理为主。

2.增加乡镇财政所编制。应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乡镇规模(耕地面积、村数、人口)、财政收支规模等,按系数计算方法配备和充实。同时,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和流动政策。增加和吸纳新人,重点考虑财税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兼顾虽不是大学学历但有多年财会工作经历的人员;杜绝和尽量减少既无专业又无实践的“关系户”进入。否则,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就不能进入更高层次。

3.健全完善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培训机制。紧紧围绕乡镇财政工作中心任务和资金监管工作,以财政业务培训、岗位培训、知识更新培训、骨干人才培训为重点内容,分层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实行轮训。省级负责培训县(市、区)乡财科科长、乡镇财政所所长,市(州)级负责培训县(市、区)乡财科除科长以外的其他人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员,县(市、区)级负责培训乡镇财政所未接受上级培训的人员。建议省财政协调相关部门,对事业编制身份的财政所人员举办资金监管业务专题培训,经过考试合格,颁发行政执法证件,做到持证上岗。

4.为乡镇财政所配备指纹采集认证系统。德惠市2012年高龄老人(1257人,年领取补贴142.9万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对象(4230人,投入455.9万元)、不缴费直接领取新农保基本养老金村民(91622人,领取金额6246万元)、革命伤残军人(4986人、领取金额1399.3万元),合计达102095人,年补助资金达8244.1万元。经常发生老人去世后家属不主动及时报告,继续领取补贴补助现象。配备指纹采集认证系统后,至少每年采集核对一次指纹,发现人员死亡即停发补助,减少多领补贴问题的发生。

5.加快资金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搭建全省统一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平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开发涵盖面广、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信息管理软件,把各项惠农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申报审批手续、资金分配文件、项目建设进度、拨付领取情况、监管工作记录等信息全部纳入,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

(三)着力解决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问题。目前,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多个部门对“三农”“撒胡椒面”式地投入,既不能集中资金办大事、投资效益不佳,又加大了监管工作难度。建议搞好支农补贴制度顶层设计和整体、长远规划,稳步增加惠农补贴总量,优化财政支农补贴品种结构。中央和省级财政应明确规定,对分配到乡镇的财政资金实行相对集中管理,逐步实现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由县或乡镇财政一个“漏斗”向下。如,把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高龄老人补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等补助资金收回,由乡镇财政所“一折通”发放。再如,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合并为一项补贴,把农财、经建、农发的深松整地补贴整合发放。

(课题组成员:李建国、王沛才、曲祥仁)

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告 第7篇

目前,采用10 k V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数量多, 部分光伏发电采用多点接入, 且大多未纳入电力调度部门的实时监控,在配电设备检修时,存在倒送电引发检修安全可能。 目前,分布式光伏并网开关采用常规开关设备,缺乏有效的保护检测环节,防“孤岛”及“检有压合闸”等功能主要由并网逆变器实现,配电网侧缺乏保护措施[3,4,5]。 因此有必要开展光伏电站10 k V并网点倒送电反措技术研究, 解决光伏倒送电可能产生的检修人员人身安全隐患,提升分布式光伏运行安全水平。

1光伏并网点倒送电解决方案

1.1解决思路

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可能出现的倒送电问题,提出一种在10 k V并网开关处电网侧实现合闸闭锁的反孤岛技术措施, 并研发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网侧反孤岛系统, 该系统具备在配电网停电后及时切断分布式光伏电站与配电网之间的连接,并进行合闸闭锁控制,重新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需要配电网侧直接解锁或者授权于用户侧对合闸闭锁触点进行解锁,能够有效防止配网检修时分布式光伏倒送电可能引发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等事故,确保检查人员安全和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

1.2系统功能

本文提出并研发的适用于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的电网侧反孤岛系统,具备在配电网停电后及时切断分布式光伏电站与配电网之间的连接,并进行合闸闭锁控制功能;重新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时,需要配电网侧直接解锁或者授权于用户侧对合闸闭锁触点进行解锁。系统主要功能:(1) 系统应当具有良好的易用性, 将繁琐复杂的通信过程用通俗易读、 符合习惯的方式进行展示,测试诊断以及操作控制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应给予清晰的解释;(2) 利用合闸线圈、分闸线圈、触点等常用元器件设计成简单巧妙的合闸、分闸控制回路,达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合闸、 分闸可靠控制;(3) 用户侧对分闸、合闸操作,可由手动或按键输入等方式操作,指令也可通过服务器远程传输给微处理器,并通过微处理器接受并控制相应的触点、线圈;(4) 在服务器、微处理器和客户端通讯中断后再次建立联系时,微处理器实时将开关柜内的监测状态同步至服务器和客户端,保证了状态监测的准确性。

2系统设计与实现

2.1并网开关柜改造

为尽量减少对并网开关柜本体及面板的改动,提高该安措技术的广泛适用性[6],考虑对开关柜的分合闸控制回路进行改造,如图1所示。

改造方案:第一常开触点HJ1与第一常闭触点FJ2串联后分别与遥控合闸触点K1和手动合闸按钮AH并联,并且一端接第一电源端KM+,合闸闭锁触点BS与第三常开触点FJ1串联后并联在第二常开触点HJ2的两端,并且一端与第一常闭触点FJ2、手动合闸按钮AH和遥控合闸触点K1的另外一端连接,合闸线圈HJ的线圈两端分别与第二常开触点HJ2和第三常开触点FJ1的另外一端和第二电源端KM-连接, 从而形成合闸控制回路; 第二常闭触点HJ3分别与遥控分闸触点K2和手动分 闸按钮AF并联后一 端接第一 电源端KM+,另外一端与分闸线圈FJ线圈一端连接 ,分闸线圈FJ线圈另一端接第二电源端KM-,从而形成分闸控制回路;第一电源端KM+、合闸提示灯HD、第四常开触点HJ4和第二电源端KM-依次串联形成合闸提示回路,第一电源端KM+、分闸提示灯LD、第五常开触点FJ3和第二电源端KM-依次串联形成分闸提示回路。

常闭接点BS,用于对光伏电站处于“孤岛”运行状态下闭锁并网开关合闸操作,即不允许并网开关合闸。

2.2控制箱的设计

2.2.1微处理器

控制箱内设置有内置系统程序的微处理器, 对合闸闭锁触点BS的闭合操作进行了加密,在同时获得操作口令和合闸解锁指令时控制合闸闭锁触点BS失电闭合,如此合闸闭锁触点BS的闭合控制权完全掌握在配电网侧,用户的解锁意图受到了限制,进一步确保了在配电网停电时光伏发电站始终处于分闸状态, 杜绝了因为用户侧的误操作或误判而进行合闸动作, 造成电流倒送至检修线路, 严重威胁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情况,操作口令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随机密码,利用随机密码在增加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控制合闸闭锁触点BS的灵活性,当配电网侧的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合闸解锁操作时只要将掌握的随机密码告知用户, 授权用户进行合闸解锁操作,微处理器与合闸控制回路、分闸控制回路和分闸提示回路连接, 微处理器具有:(1) 合闸输入端。 连接遥控合闸触点K1,微处理器接收合闸指令,控制遥控合闸触点K1闭合;(2) 分闸输入端。 连接遥控分闸触点K2,微处理器接收分闸指令,控制遥控分闸触点K2闭合;(3) 合闸闭锁输入端。 连接合闸闭锁触点BS,微处理器接收合闸闭锁指令或合闸解锁指令,控制合闸闭锁触点BS断开或闭合。

2.2.2显示模块与按键电路的设置

为方便用户对合闸控制回路、分闸控制回路、分闸提示回路和合闸闭锁触点BS的实时状态的掌握以及对它们进行操作,微处理器还连接有: (1) 显示模块 。 显示合闸控制回路、分闸控制回路、分闸提示回路和合闸闭锁触点BS的实时状态,显示合闸、分闸和合闸闭锁的操作界面,在进行合闸操作时,显示操作口令输入界面;(2) 按键电路。用于在合闸控制回路、分闸控制回路、分闸提示回路、合闸闭锁触点BS的实时状态的显示界面、合闸、分闸和合闸闭锁的操作界面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和将合闸、分闸、合闸解锁和合闸闭锁指令键入到微处理器中,在进行合闸解锁操作时,用于向微处理器输入操作口令。

2.2.3模块设置

微处理器连接USB通讯模块,用于在微处理器中录入或者更新系统程序,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修改系统程序,提高装置的性能和稳定性。 微处理器连接GPRS通讯模块,用于远程获取合闸、分闸、合闸解锁、合闸闭锁指令和操作口令,并将合闸状态、分闸状态和合闸闭锁状态发出,GPSR网络覆盖面广, 相关配套设备技术成熟,使用率高,数据传输可靠,也便于实施和设置,当然也不局限于GPRS网络,只要能达到远程传输的目的,均可用于此,例如Wi Fi无线网络或者工业中常用的WIA无线网络。 微处理器连接用于供电的不间断电源。

2.3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设计

服务器和与服务器联网客户端, 服务器与微处理器远程通讯,客户端内置控制软件,用于通过访问服务器将合闸、分闸、合闸解锁、合闸闭锁指令和操作口令远程传输于微处理器以及获取合闸状态、 分闸状态和合闸闭锁状态并显示。 系统框架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

3系统控制步骤及方法

基于本文研发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的电网侧反孤岛系统,且可以通过手动 / 远程分合闸方式来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倒送电问题,进而可以提升分布式光伏检修安全。

3.1分闸操作

3.1.1用户侧通过手动分闸按钮进行分闸操作

(1) 按下手动分闸按钮后松开, 分闸线圈FJ的线圈得电进行分闸动作,第一常闭触点FJ1断开,从而使合闸控制回路断开,合闸线圈HJ的线圈失电,第一常开触点HJ1、第二常开触点HJ2均断开,合闸控制回路断电,第二常闭触点HJ2闭合,分闸线圈FJ的线圈持续得电,第四常开触点HJ4断开,合闸提示灯HD熄灭,第五常开触点FJ3闭合,分闸提示灯LD亮起;

(2) 微处理器将分闸状态和合闸闭锁状态在显示模块上实时显示,如果合闸闭锁触点BS仍然处于闭合状态,则通过按键电路输入合闸闭锁指令,微处理器接到合闸闭锁指令后控制合闸闭锁触点BS得电断开,成功合闸闭锁时按键电路无法输入合闸闭锁指令;

(3) 微处理器通过GPRS通讯模块将分闸状态和合闸闭锁状态远程传输给服务器,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来获得分闸状态和合闸闭锁状态,如合闸闭锁触点BS仍处于闭合状态,客户端将合闸闭锁指令通过服务器远程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合闸闭锁触点BS得电断开,成功合闸闭锁时客户端无法输入合闸闭锁指令。

3.1.2用户侧通过按键电路进行分闸操作

(1) 处于合闸状态时,无法通过按键电路键入合闸指令、合闸闭锁指令和进行合闸解锁操作,根据分闸和合闸闭锁的操作界面,通过按键电路向微处理器键入分闸指令,微处理器控制遥控分闸触点K2短暂闭合后断开,成功分闸后按键电路再输入合闸闭锁指令,微处理器控制合闸闭锁触点BS得电断开,成功合闸闭锁后按键电路无法再次输入合闸闭锁指令, 分闸线圈FJ的线圈得电进行分闸动作,第一常闭触点FJ1断开,从而使合闸控制回路断开,合闸线圈HJ的线圈失电,第一常开触点HJ1、第二常开触点HJ2均断开,合闸控制回路断电,第二常闭触点HJ2闭合,分闸线圈FJ的线圈持续得电,第四常开触点HJ4断开,合闸提示灯HD熄灭,第五常开触点FJ3闭合,分闸提示灯LD亮起。

(2) 与用户侧通过手动分闸按钮进行分闸操作的第(3)步一样。

3.1.3远程分闸操作

处于合闸状态时,客户端无法输入合闸指令、合闸闭锁指令和合闸解锁指令,客户端将分闸指令通过服务器远程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GPRS通讯模块接收并控制遥控分闸触点K2短暂闭合后断开,成功分闸后客户端再将合闸闭锁指令传输给微处理器,合闸闭锁触点BS得电断开,成功合闸闭锁后客户端无法再次输入合闸闭锁指令, 分闸线圈FJ的线圈得电进行分闸动作,第一常闭触点FJ1断开,从而使合闸控制回路断电,合闸线圈HJ的线圈失电,第一常开触点HJ1、第二常开触点HJ2均断开,合闸控制回路断电,第二常闭触点HJ2闭合,分闸线圈FJ的线圈持续得电,第四常开触点HJ4断开,合闸提示灯HD熄灭,第五常开触点FJ3闭合,分闸提示灯LD亮起。

3.2合闸操作

3.2.1用户侧通过按键电路进行合闸操作

(1) 处于分闸状态时,无法通过按键电路键入分闸指令,用户获取操作口令后,显示模块弹出操作口令输入界面,根据操作口令输入界面通过按键电路输入操作口令进行解锁, 微处理器控制合闸闭锁触点BS失电闭合,成功解锁后按键电路无法再次进行合闸解锁操作。

(2) 通过按键电路键入合闸指令,微处理器控制遥控合闸触点K1闭合后断开, 或者按下手动合闸按钮AH后松开,第三常开触点FJ1处于闭合状态,合闸控制回路导通,合闸线圈HJ的线圈得电进行合闸动作,第二常闭触点HJ3断开,分闸线圈FJ的线圈失电,第一常闭触点FJ2闭合,第一常开触点HJ1和第二常开触点HJ2闭合并自保持,使合闸控制回路持续导通,而合闸提示灯HD亮起,分闸提示灯LD熄灭。

3.2.2远程合闸操作

处于分闸状态时,客户端无法输入分闸指令,客户端上弹出操作口令输入对话框,用户将操作口令输入客户端,客户端将操作口令、合闸解锁指令和合闸指令通过服务器远程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接收并控制合闸闭锁触点BS失电闭合以及遥控合闸触点K1短暂闭合后断开,成功解锁后客户端无法再次进行合闸解锁操作,第三常开触点FJ1处于闭合状态,合闸控制回路导通,合闸线圈HJ的线圈得电进行合闸动作,第二常闭触点HJ3断开, 分闸线圈FJ的线圈失电, 第一常闭触点FJ2闭合,第一常开触点HJ1和第二常开触点HJ2闭合并自保持, 使合闸控制回路持续导通, 而合闸提示灯HD亮起,分闸提示灯LD熄灭。

在分合闸操作过程中,服务器与微处理器和 / 或客户端之间通讯中断后在此建立连接时,微处理器立即将合闸状态、 分闸状态和合闸闭锁状态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实时将合闸状态、分闸状态和合闸闭锁状态同步至客户端。

4现场安装案例

常州天成钢管厂10 k V光伏系统于2014年7月13日并网投运, 该系统配置光伏并网发电的电网侧反孤岛系统。 为验证开关柜分合闸系统有效性,开展了现场试验工作,主要试验设备包括:待测开关柜、测试台、 笔记本电脑(内装监控后台软件)、GPRS串口卡、并网控制器等,通过测试开关柜的手动分合闸回路,结果表明开关柜能有效分合闸。

分布式光伏并网反孤岛系统通过并网控制器接收监控后台通过GPRS无线方式传输过来的控制命令, 控制串入开关合闸回路中的闭锁节点, 实现反孤岛功能。在常州天成钢管厂10 k V光伏并网反孤岛现场试验中,通过后台下发控制命令。 系统工作流程为:

(1) 10:54:39下发分闸指令;

(2) 10:54:44发送分闸指令成功(控制器接收到后台发送的分闸指令);

(3) 10:54:54分闸成功(后台收到控制器上传的开关分闸成功的状态信息,现场开关在44~54 s分闸);

(4) 10:55:01下发合闸闭锁指令;

(5) 10:55:05发送合闸闭锁指令成功;

(6) 10:55:11合闸闭锁成功(后台收到控制器上传的开关合闸回路闭锁成功的状态信息, 此时按下开关柜的合闸按钮,开关无法合闸);

(7) 10:55:19下发合闸解锁指令;

(8) 10:55:24发送合闸解锁指令成功;

(9) 10:55:46合闸解锁成功(后台收到控制器上传的开关合闸回路解锁成功的状态信息, 此时按下开关柜的合闸按钮,开关顺利合闸)。

2014年7月13日天成钢管厂10 k V光伏并网点倒送电安措系统现场测试和试运行正常, 上述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分布式光伏电网侧反孤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5结束语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的电网侧反孤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利用合闸线圈、分闸线圈、 触点等常用元器件设计成简单巧妙的合闸、 分闸控制回路,达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合闸、分闸可靠控制在配电网停电后,光伏并网开关原则上应拉开,电网侧工作人员可以及时通过客户端远程闭锁合闸控制回路, 防止并网开关再次合闸切断分布式光伏电站与配电网之间的连接,确保不会有电流倒送至停电线路中, 保证了检修人员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由于合闸闭锁触点的存在,用户侧如要进行合闸,必须得到配电网侧工作人员的授权才能对合闸闭锁触点进行解锁, 这样使得在配电网重新供电之前, 合闸控制完全由配电网工作人员掌控,防止用户侧的误操作,分闸状态得到可靠维持,从而进一步保证电流不会倒送至检修线路。

摘要:10 kV分布式光伏接入工程已普遍铺开,量大面广,且大多未纳入电力调度部门实时监控。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防"孤岛"措施仍然基于用户侧的并网逆变器实现,电网侧缺乏受控的防孤岛措施。基于对并网开关柜进行改造,增加合闸闭锁环节,并通过GPRS方式使其受控于远方监控后台,从而有效地防止分布式光伏10 kV并网点倒送电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并网点,倒送电

参考文献

[1]江林.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国内外政策分析与启示[J].江苏电机工程,2013,32(3):66-68.

[2]孙李平,李琼慧,黄碧斌.分布式光伏发电现状及走势[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3(6):11-13.

[3]胡海安,张纳川,陈兆骅.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网运行和管理制度的影响及思考[J].江苏电机工程,2013,32(S2):87-90.

[4]赵波.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J].浙江电力,2010(6):5-8.

[5]卢志刚,董玉香.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1):89-92.

关于提取安措资金的报告 第8篇

一、黑龙江省涉农资金投入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央、省和市县各级政府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对“三农”工作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一)涉农资金投入增长快、占比高。据统计,2010—2012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涉农专项资金1645.2亿元(中央1395.3亿元,省级249.9亿元)。涉农资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2.7%,高于同期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1个百分点。2010年,涉农资金投入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17.2%,2012年已提升到20.7%。

(二)支持范围广泛。近年来,各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理念和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完善,逐步由过去重点支持农业生产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公共财政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以2012年涉农资金为例,中央和省共投入135项专项资金,在农业生产、政策补贴、财力补偿、流通加工、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建设等7个方面对“三农”工作予以支持。

(三)使用管理情况。按资金支持方式分类,主要有直接补贴、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支持三种方式。直接补贴方式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以及汽车(家电)下乡等补贴类资金;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生态、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专项资金;政策支持方式主要包括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按资金管理模式分类,主要有两种模式: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分配的资金,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等专项资金;相关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分配的资金。按资金投入方式分类。主要包括直接补助、“以奖代补”、“以奖代投”、“先建后补”、“民办公助”、财政担保、贷款贴息等多元化投入方式。

二、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总量仍然不足。黑龙江省是转移支付大省,自身财力有限。近年来,尽管该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把各种资源要素重点向“三农”领域配置,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虽然中央财政近年来加大了对黑龙江省涉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总量仍然不足,与黑龙江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还不相匹配。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到115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11791亿斤的9.8%。中央财政当年用于涉农方面的投入达到12287亿元,其中安排黑龙江省565.9亿元,仅占中央财政涉农投入总量的4.6%。同时,由于黑龙江省绝大部分县市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各市县对“三农”的投入十分有限。全省除哈尔滨、大庆和十强县等少数市县外,其他市县基本无力投入。

(二)资金投入尚未形成合力。按照分类统计,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共有7大类135项,分属近20个政府部门管理,资金投入呈现点多面广、交叉重复和分配零散的特征。表面看照顾了各个方面的需求,实际上由于没有形成合力,很多涉农项目都投入不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由于相关部门对各项涉农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落实和资金使用要求存在差异甚至抵触,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衔接,导致各涉农项目之间难以有机融合,制约了涉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作用的发挥。

(三)项目安排过于分散。按照现行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由于各项涉农项目缺少统一的总体规划,资金管理部门只能根据自身职能和建设需求,确定本级分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市县难以根据当地实际发展需求去选择合适项目,其结果导致各涉农项目各自为战,缺乏关联机制,不能与各项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加之部分单位还存在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现象,造成涉农项目重复申报、多头管理、交叉安排、分散实施,导致涉农项目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四)政策支持存在缺位。虽然国家现行的涉农政策已经覆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但由于黑龙江省各地资源禀赋、主导产业不同,特别是按照“两大平原”总体方案确定的10个方面38项建设任务要求相比,国家的现行政策还不能满足全面推进落实“两大平原”各项改革试验任务的需求。比如在黑土保护和治理、创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深松整地、农业产业化、良种研发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存在政策“空白”。

三、整合涉农资金的初步思路

鉴于黑龙江省涉农资金使用管理现状,迫切需要以整合资金为抓手,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进一步突破部门条框、专项规划以及资金管理办法限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资金整合工作开展的组织机构、总体规划、工作机制以及政策支撑体系,从而保障“两大平原”改革试验各项任务顺利开展。

(一)总体思路。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统领,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机制、集中投入。着力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机制,创新涉农资金投入方式,完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体系。搞好整合资金与各类专项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实现涉农资金“投入科学、安排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目标,保障“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各项任务顺利开展,为在全国率先实现涉农资金有效整合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二)整合原则。一是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建立各级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组织领导,结合部门职能分工,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相互协调、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二是分类施策、稳步推进。对现有的各类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清理统计,并结合资金性质和特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对不能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仍按原政策规定和渠道下达;对能够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整合统筹下达,并允许在同类别资金之间适当调剂。三是突出重点、统筹使用。以“两大平原”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统领,分别制订详细具体的专项实施方案,并与现有的各类专项建设规划进行衔接,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完善机制、封闭运行。对于纳入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进一步完善整合后的资金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确保整合后的各项资金封闭运行和集中规范使用。

nlc202309031654

(三)整合范围。

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为了统一政策、便于操作,除了对“两大平原”覆盖的51个县(市、区)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外,将全省其他县(市、区)也一并纳入整合范围。资金整合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13年至2015年;第二阶段,从2016年至2020年。

整合工作要将目前中央、省和市县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进行梳理,对其中现代农业发展类、农村社会事业类和扶贫开发类3方面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类。主要包括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保护、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节水增粮行动、重大水利工程、大型灌区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畜牧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森林生态培育与保护、农村环保等方面专项资金。二是农村社会事业类。主要包括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建设、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危房改造、以工代赈、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等方面专项资金。三是扶贫开发类。主要包括财政扶贫专项和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等专项资金。

四、有关建议

涉农资金项目多头管理、分散投入的现状已经形成固化的部门利益,而整合资金势必触及部门利益。因此,在现行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体制下推进资金整合,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议省级层面成立由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各涉农部门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也相应成立各级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组织领导。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议建立省级层面涉农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资金整合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在资金整合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资金整合工作顺利实施。

(三)明确职责任务。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整合资金使用方向,下达年度具体工作方案编制指导性意见,审批各市县年度具体工作方案;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两大平原”改革试验资金整合总体方案以及整合后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加强涉农资金使用日常监管。其他成员单位按照领导小组批复的市县具体工作方案,对本部门负责的实施项目进行检查指导,推进项目落实。

(四)强化资金监管。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有关要求,坚持推进整合与加强管理并重,对涉及资金整合的各专项规划、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调整,制定涉农资金整合后的相关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整合后的涉农资金封闭运行,安全规范使用。

(五)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涉农资金整合分配绩效考核机制和通报制度。科学合理制定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切块分配各市县(市、区)的涉农资金指标挂钩。加强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和考评,严格奖惩措施,及时总结推广涉农资金整合的典型经验,确保涉农资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 洪峰

上一篇: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总结下一篇:新形势下紧急信息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