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范文

2024-06-04

厦门市教育局范文(精选6篇)

厦门市教育局 第1篇

厦 门 市 教 育 局

文件

厦门市总工会

厦教人„2011‟8号

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总工会

关于举办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市教育局各直属中小学、幼儿园,市教育工会:

为深化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市中小学(含特殊教育)、中职学校、幼儿园在岗教师(含民办)。

二、比赛项目及要求

(一)中小学学段 1.教学设计(60分钟); 2.课件制作(60分钟); 3.片断教学(15分钟);

4.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一项或从我市2007年以来开展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项目中选择一项(见附件3)。

(二)幼儿园学段

1.玩具教具制作(60分钟); 2.教学设计(60分钟); 3.片断教学(10分钟); 4.歌唱(8分钟)。

(三)比赛项目规则 见附件2

三、比赛分组

比赛设幼儿园组、小学组(含特殊教育)、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其中:

(一)幼儿园组不分学科;

(二)小学组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特殊教育等10个学科组;

(三)初中组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3个学科组;

(四)高中组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5个学科组。

(五)中职组单独组队,有关比赛方式、时间安排等另文通知,奖项设定参照本文执行。

四、组队和参赛方式

(一)以各区教育局、各直属校为单位组队,其中: 1.幼儿园:每区各4名;直属英才学校幼儿园1名。2.小学:每区语文、数学各3名,其他七个学科各2名;每个直属校每科各1名。

特殊教育学校: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各3名,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每区各1名。

3.初中:每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每科各3名,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每科各2名。直属校:厦门一中、厦门五中、厦门六中、双十中学、集美中学、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同安一中每科各1名,其他学校每校总额各7名、但一个学科不得超过1名。

4.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九个学科,思明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每科各3名;湖里区、海沧区每科各2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每区各2名。直属校:厦门一中、厦门二中、厦门六中、双十中学、集美中学、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同安一中、英才学校每科各1名,其他学校每校总额7名、但一个学科不得超过1名。

(二)每名选手均须参加本学段四个项目的比赛。

五、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一、二、三等奖,特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获奖选手和单位由主办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一)每个学科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分别按各学科参赛选手数的10%、15%、25%确定获奖名额。获奖名次按同一学科选手四个比赛项目的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

(二)每组设特等奖1名,从本组各学科一等奖的第一名获得者中产生。幼儿园组一等奖的最高分即为特等奖获得者;小学、初中和高中组各学科一等奖的第一名按组参加综合素质项目比赛,得分最高者为该组特等奖获得者。特等奖获得者按规定程序申报“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三)优秀组织奖5名,以区教育局和直属学校为单位,根据组织竞赛活动以及参赛选手获奖情况取前5名,授予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六、组织领导

(一)本次大赛由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总工会主办,承办单位为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育局和市总工会设立厦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组委会。

组委会主任:赖 菡(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

局长)副 主 任:郭庆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杨中华(市总工会副主席)

任 勇(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赵家明(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

李燕娜(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

苏宜尹(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曾惠珍(市总工会经济部部长)

林彬尧(市教育工会主席)

江福生(市教育局体卫处处长)

周振墉(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

陈伟民(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郑 强(市教育局职成处副处长)

王志鸿(市教育工会副调研员)

许保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傅兴春(市教科院办公室主任)潘世锋(市教科院基教室主任)

陈振源(市教科院职教室主任)

(二)要高度重视本次大赛,认真做好参赛选手的组织选拔工作。要根据我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原有各项大练兵活动的基础上,经过校内选拔,组织区级竞赛,推荐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三)要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竞赛和评比活动,进一步掀起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高潮,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要加大舆论宣传,总结推广教师岗位 5

大练兵活动经验和优秀教学能手的事迹,形成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良好氛围。

七、报名和比赛时间

(一)报名截止时间为2011年4月10日。请于报名截止时间前将《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报名汇总表》(见附件1)报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逾期未报视为放弃。联系人:蔡彬彬,联系电话:2665051,***,邮箱:caibinbin@xmedu.cn

(二)比赛时间初定2011年4月中旬。具体比赛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附件1.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报名汇总表

2.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学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规则 3.选择比赛项目表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教育 教师教学技能 比赛 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

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3月29日印发

厦门市教育局 第2篇

厦门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

厦门银监局 关于印发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意见的通知 厦教局办[2006]56号

市各有关金融机构、在厦各高等院校:

为促进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根据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现将新的《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请及时向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小组、厦门市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反映。特此通知。

附件1.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协调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2.厦门市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成员名单

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财政局

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

厦门银监局

二ΟΟ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意见

为促进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帮助我市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 人民银行 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银监会关于印发〈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福建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有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一)为保证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重新调整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协调小组及办公室,成立厦门市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协调小组由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厦门银监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组成,组长由厦门市教育局分管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挂靠厦门市教育局高教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协调有关单位,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办公室为协调小组日常办事机构(见附件1)。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由厦门市教育局财务处、高教处有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定期报告国家助学贷款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为管理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见附件2)。

(二)各高等院校必须指定一名主要党政领导负责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迅速落实并设立独立的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配备充足的专职人员,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各有关商业银行要指定和授权基层分支机构及部门负责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三)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协调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协调教育、财政、银行等部门及学校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市属、省属、部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年度指导性计划;厦门市学生贷款管理中心负责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四定”工作,并配合人民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考核工作;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三考核”工作,并配合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申请贷款学校落实国家助学贷款的“四定”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有关国家助学贷款贴息资金使用及拨付办法,审核审批财政安排的国家助学贷款贴息资金,按时办理拨付手续,监督贴息经费使用情况;申请贷款学校要接受厦门市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的指导和督促,认真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宣传,负责选定经办银行和对申请贷款学生的资格初审,协助经办银行组织发放和催收贷款,收集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的有关信息,接受经办银行对贷款学生个人情况的查询,并主动及时反馈学生变动情况及统计国家助学贷款情况;经办银行要按照“方便贷款、防范风险”的要求,负责贷款的审批、发放与回收。

(四)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沟通,及时协调解决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推动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发展。

二、落实“四定”工作

(一)定学校。市教育行政部门按属地原则负责确定本市有资格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普通高等院校名单,每学年公布一次。

(二)定银行。各普通高校应选定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作为本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已签订银校合作协议、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的高校,可以继续保持原有合作关系;目前还没有达成协议,学校无法在新学年开学一个月内落实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的高校,应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确定经办银行,或由有关机构组织招投标。

(三)定范围。国家助学贷款的范围限于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位学生的学杂费、住宿费和生活费。

(四)定额度。高等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贷款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20%,贷款限额每人每年不超过6000元,其中学费和住宿费贷款金额不超过签约学校收费标准;生活费贷款金额不超过学校基本生活费标准。

(五)厦门市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新学年应组织各高校开展学生贷款需求调查测算工作,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6月30日前会同财政部门核准下达各高校年度国家助学贷款计划额度,并抄送有关商业银行分行和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商业银行分行负责下达计划额度并监督其分支机构执行国家助学贷款计划。

三、落实“三考核”工作

(一)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与厦门市教育局按照“三考核”要求按月考核经办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和发放情况,具体填报表式和要求根据人民银行总行通知另行下发。

(二)各商业银行要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工作责任制,建立对基层分支机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考核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在资金与贷款限额方面优先予以保证,助学贷款经营状况暂不纳入综合效益考核范围。

(三)厦门银监局要联合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督促检查。厦门银监局、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要不定期会同市教育行政等部门对商业银行和高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跟踪调查工作,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商业银行以及不配合经办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不履行义务的高等院校将予以警告,并直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对警告后仍不落实的,将向省、市政府报告并在有关媒体上公开曝光。

(四)推广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探索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确保我市贫困家庭新生顺利入学。

四、贷款管理

(一)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持学生证(或入学通知书)和有效居民身份证;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无刑事犯罪记录、学校严重警告以上处分记录及不良信用记录;

4.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

5.学习认真,品德优良,诚实守信;

6.已接受所在学校组织的有关信用教育,并承诺向贷款人提供毕业以后的工作单位、经济收入、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变动情况;

7.符合国家助学贷款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国家助学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100%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全部自付。借款学生毕业或终止学业前,应当与经办银行确认还款计划,还款期限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自付利息的开始时间为取得毕业证书或办理有关手续之日的下月1日起。借款学生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要及时向经办银行提供继续攻读学位的书面证明,财政部门继续按在校学生实施贴息,毕业后6年内还清。

(三)对毕业后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的借款学生,经批准可以奖学金方式代偿其贷款本息。

(四)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执行。国家助学贷款还本付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具体方式由经办银行与借款学生商定并列入贷款合同,可以一次或分次提前还贷。提前还贷的,经办银行要按贷款的实际期限计算利息。

(五)高校在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下达的贷款额度内,负责组织本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贷款申请,对申请借款学生的资格和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查,监督学生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应按期向厦门市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报送本校年度贷款申请报告与国家助学贷款进展情况,协助经办银行做好贷款的变更、终止及毕业生债务确认等贷后管理工作,并为学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咨询和有关信用宣传教育服务。借款学生在校期间被宣告失踪、死亡或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劳动能力,以及被学校开除、经学校同意休学或自行离校的借款学生,申请贷款学校应立即通知银行停止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并协助银行督促学生或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偿还贷款本息。在借款期间,学生出国(境)留学或定居者,必须在出国(境)前一次还清贷款本息,有关部门方可办理出国手续;对需转学的学生,必须在其所在学校和经办银行与待转入学校和相应经办银行办理该学生的债务划转后,或者在该学生还清所借贷款本息后,所在学校方可办理其转学手续。

(六)经办银行应及时审核借款学生申请资料,一般应在收到经高校初审合格的借款申请资料15日内完成贷款的审核工作,对审核合格的应及时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并按合同规定发放贷款;对审核不合格的应通过高校专设机构(或部门)告之其理由。要简化办理贷款程序,制定统一的贷款合同文本,规范办理贷款的周期,及时向普通高校和市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提供学生还款情况。国家助学贷款合同中应写明以下两项内容:一是借款学生家庭地址、父母姓名及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真实信息:二是借款学生毕业后每年至少与经办银行联系一次,提供最新通信方式的承诺。

(七)借款学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认真履行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和还款协议,承担偿还贷款的全部责任。

五、建立和完善贷款偿还的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

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经办银行、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及各高等学校,要各负其责,共同建立还款约束机制。

(一)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息系统,采集有关贷款学生的相关信息;强化对学生的贷后跟踪管理,及时向上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和经办银行提供贷款学生信息。

(二)经办银行要建立有效的还贷监测系统,加强日常还贷催收工作并做好催收记录,建立借款学生违约记录通报制度。按期将拖欠贷款超过一年且不与经办银行主动联系的借款学生姓名及公民身份证号码、毕业学校、违约行为等提供给厦门市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并将按国家助学贷款有关管理规定在相关媒体上予以公布。

(三)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按隶属关系,由财政和高校按贷款当年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财政和高校各承担50%;每所高校承担的部分与该校毕业学生的还款情况挂钩。

六、财政贴息资金管理、申报与拨付

(一)各普通高校承担的资金,按照普通高校隶属关系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在每年向普通高校返还按“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学费收入时,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教育主管部门。

(二)市财政部门应按照规定将所属高校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不含非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贴息资金列入预算,并根据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际发生额结算,结余资金可结转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各经办银行应按季准确填报《福建省(厦门市)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核对汇总表》,并经签约高校核对后,于每季结息日后的7日内逐级汇总上报至省、市分行。市属高校由市分行汇总。高校由各经办银行基层行报所属省分行汇总填报《福建省(厦门市)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汇总申报表》,并按贴息资金来源隶属关系分别向市教育局或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申报。市教育局根据学校和经办银行市分行提供的报表核实无误后,并经财政审核,将财政贴息资金通过学校划入由市分行提供的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专用账户。

(四)各经办银行必须如实准确填报贴息资金情况,对弄虚作假骗取贴息资金的银行,一经认定,停止拨付下一季度贴息资金,并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七、其他有关规定

(一)本意见所指的借款学生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二)此前已签订贷款合同的贷款发放、贴息、还款等办法按原规定执行。

(三)本意见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实行,由市教育局、财政局、人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厦门银监局负责解释。此前下发的《关于印发〈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意见〉的通知(银监字266号)》同时废止。

附件1:

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协调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一、厦门市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协调小组

组长:赖

(厦门市教育局局长)

成员:王妃嫣

(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陈马宝

(厦门银监局副局长)

李建发

(厦门大学副校长)

邱元拔

(集美大学副校长)

朱文章

(厦门理工学院副院长)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副书记)

二、办公室成员

苏水发

(厦门市教育局财务处处长)

廖河树

(厦门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

王南榕

(厦门市财政局教科文处处长)

李世荣

(人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

王福明

(厦门银监局统计信息处副处长)

林东伟

(厦门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王益丁

(集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陈集寒

(工行个人金融业务处副处长)

羊荔忠

(农行个人业务处处长)

(建行住房与个人信贷部总经理助理)

林虹葆

(中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

杨丽芳

(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处处长)

王育培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

附件2:

厦门市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成员名单

苏水发

(厦门市教育局财务处处长)

廖河树

(厦门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

刘文岗

(厦门市教育局高教处)

办公室电话:2135625

厦门市教育局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厦门38所初中学校, 其中城市学校17所, 农村学校21所。以班级为单位抽取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5 242份, 回收有效问卷5 233份, 有效回收率为99.8%。其中男生2 789名, 女生2 444名;城市学生2 405名, 农村学生2 828名;初一学生2 803名, 初二学生2 430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1]的要求, 并参考相关的文献[2], 自编“厦门市初中学生健康知识行为调查问卷”, 用以调查初中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对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态度。健康知识主要指学生对于健康知识点的正确理解程度, 设计20题测试健康知识知晓率;8题测试健康行为养成率, 并调查学生使用计算机时间以及睡眠时间。以班级为单位, 调查实施前, 对调查员 (班主任) 进行培训, 说明现场调查要求, 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不讨论, 不提示, 答完立即回收。并自编“厦门市学校卫生工作相关情况调查表”, 由学校相关卫生人员填写, 调查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

1.3 统计分析

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 采用EpiData 3.0平行双录入数据, 经逻辑核查后转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u检验。

健康知识知晓率 (%) =答对健康知识题目总数/调查健康知识总题数 (即每份问卷健康知识题目数×调查人数) ×100%。

健康行为形成率 (%) =答对健康行为题目总数/调查健康行为总题数 (即每份问卷健康行为题目数×调查人数) ×100%。

2 结果

2.1 健康知识与行为现状

表1显示, 初中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1.51%, 健康行为养成率为74.00%。2个指标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女生均高于男生;城市学生健康知识水平高于农村学生, 而在健康行为方面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二学生健康知识水平高于初一学生, 而在健康行为方面表现则差于为初一学生。每天使用计算机时间≤1 h的应答率为42.4%, 1~3 h的为37.9%, ≥3 h的为19.8%;每天在22:00之前休息的学生占61.3%, 有38.7%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9 h。

注:**P<0.01。

2.2 对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态度

86.7%的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持接受态度, 希望通过学校系统教育课途径获取健康教育知识;75.8%的学生喜欢上健康教育相关课程;82.0%的学生认为健康教育相关课对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2.3 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现状

现阶段健康教育知识通过班会课、体育课、生物课传播, 大部分以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课、红十字活动等形式进行。学校均无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 没有统一的健康教育教材。

3 讨论

调查显示, 初中生整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1.51%, 低于已报道的平均水平[2,3]。可能是因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测评缺乏全国或全省、全市统一的评估量表, 因此结果的可比性有限[4,5,6]。本次调查中学生整体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 与国内的其他研究相一致[2]。提示学校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预防策略, 应制定针对性的学校健康教育政策, 重点强化。城市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高于农村学生, 但健康行为养成率在城乡上无明显差别, 其原因可能为虽然城市的学生有更优越的条件获取健康知识, 但城市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上受父母过分溺爱, 动手能力差, 并未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 再加上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来源均有改善;但初中生健康行为在整体水平上仍不容乐观。近年来, 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7], 长时间上网和睡眠时间不足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8]。健康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健康行为, 更要使学生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并融入到学习和生活方式中去, 才会使其受益一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协同教育引导。

调查还显示, 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具有潜在的影响。显然绝大多数的学生愿意了解掌握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但对目前健康教育课现状不甚满意[9], 反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健康知识理念正在不断深入, 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和需求也在逐步提高。

荆门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第4篇

【关键词】 荆门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6-02

实践证明,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今天还是未来,社区健康教育将显示其优越性。我们在人口相对集中的金虾河社区,进行了城市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现将我们的做法与设想与同行作一汇报。

1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选题模式

社区健康教育的选题至关重要,以往我们习惯于针对某一疾病本身的问题作健教研究,忽略了其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效果甚微或不能持久。实践证明,只有把健教活动与社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社区健康教育才具有生命力。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抽样调查等形式,了解到社区比较突出的卫生问题,如:肝炎、高血压等传染病和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其中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0%左右。在与当地卫生部门、干部群众代表协商基础上,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决定卫生服务站创建为锲机,紧紧围绕社区整体卫生状况,选择切实可行的突破口,进而带动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开展。

2 组织模式

社区组织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首要条件。课题开始,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行政方面的领导与协调工作。成员有:市健教所有关人员,有威望的居民等,负责本课题计划设计、人员培训、材料制作、知识传播、活动组织、效果评价等工作。这两个机构的建立为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行政和业务上的组织保证。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健全的三级预防保健网资源,一网多用,层层展开培训,初步改变了健康教育人力缺乏的状况,使健教工作层层有人抓,步步有人管,真正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干预模式

针对城市社区特点,我们在干预实施过程中注重五个结合:

3.1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 实践证明,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干预中,以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将会极大增强传播效果。实践中,我们针对干预对象充分利用黑板报、有线广播、图文并茂小画册、张贴标语等形式,不失时机配合宣传,使干预对象能有效地接受宣传教育。

3.2 知识传播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在宣传高血压病危害的同时,还教会受教育者不仅知道为什么做,而且知道怎样做,增加了干预力度。

3.3 专业干预与行政干预相结合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离不开领导重视与支持,干预活动中更离不开行政手段的参与。活动过程中,我们及时将每次活动的重要性及工作进展情况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并请他们支持干预活动。同时,结合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健康教育作为评比文明家庭、文明个人的考核内容之一。

3.4 平时教育与集中竞赛相结合 在日常干预活动基础上,为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在试点开展预防高血压有奖知识竞赛,奖励当场兑现,并将现场摄制的录像在电视台反复播放,从而将干预活动推向高潮。

4 评价模式

监测与评价应贯穿健康教育活动的始终,社区健教也不例外。针对城市社区特点,我们認识到:监测评价应与改进提高相结合,监测评价是手段,改进提高是目的。在入户调查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比较盲目,不懂日常的保健,我们发给相关资料。

在评价工作中,我们做到了:①平常监测与集中调查相结合;②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③群众评价与专业评价相结合;④软件评价与硬件评价相结合。

通过研究与探索,金虾河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据效果调查,干预对象防治知识认知正确率、对照人群有显著提高,且统计学意义显著,涌现出大批文明家庭及个人,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不得疾病是福”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成为全市社区健康教育的典型。

5 总结与思考

通过实践与探索,以金虾河社区为代表的荆门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已初步确立,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着以下几个问题:

5.1 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一方面,对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讲,如何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工资待遇与活动经费问题,关系到基层健教组织的稳定与发展,始终制约着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认为,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性福利事业,政府预算拔款应是健康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将健康教育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不足部分可通过有偿服务或社会赞助解决。另一方面,针对社区居民来讲,在提高他们健康素质的同时,如果使之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无疑将会极大调动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这需要健康教育工作者今后努力去探索,去实践。

5.2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加的同时,商品经济意识也在同步提高,如时间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等,使得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商品经济活动中去,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们参与社区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如何适应当前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势,解决好这些矛盾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5.3 人在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文化品位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这要求健康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受众心理,在成本-效益原则前提下,尽可能改善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果,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

5.4 建立一套完整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是社区健康教育蓬勃开展持之以恒的重要保证。这其中包括人才培养、经费来源等方面。根据实际,如果没有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健康教育工作很可能象一阵风一吹而过。因此,我们呼吁自上而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规范及管理制度,使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富有实效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蔡迅,陶士军.从“格林模式”谈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策略.中国健康教育,1995,11(7):12-13.

厦门市教育局2008年工作要点 第5篇

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这三个重点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活动,积极开展奥运主题宣传教育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活动,积极参与我市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这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两大主题,抓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进一步拓展对台教育交流合作等三个重点,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破解就学难,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意见》,以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改革来克服改革中的困难,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和家长服务,推动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思明区和湖里区义务教育建设24个未完工项目的进展,确保完成4.5万个学位的任务。加快五大工业园区配套学校17个项目建设,推进五缘实验学校、集美中学高中部、华厦学院新校区、同安一中高中部和厦门理工学院二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二期建设,做好集美文教区学生公寓的回购工作。建设竹坝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二)加大财政投入。逐年提高教育投入占GDP比例,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免除课本费工作;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除学杂费和农民工子女免交借读费工作;继续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落实民办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金标准,免除农村学校住宿费;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今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2007年全市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平均值。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进行调研,进一步完善小学招生工作,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子 女以及外来人员子女接受公办义务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防流控辍工作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双高普九”和“对县督导”为契机,制订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方案;采取基地校辐射、挂钩、片区协作等方式,扶持带动一般高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提高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入学率,落实市区两级特殊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方案,确保特教学生的入学不受布局调整工作影响,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按时接受教育;加强民族教育,认真做好新疆内高班教学管理。

(五)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从2008年-2010年,合理安排每年6000万元的扶持农村学校专项资金,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设施,主要是学校运动场、消防安全设施、宿舍、食堂、校园绿化等项目。落实教育部门领导挂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制度,落实高职高专、二级以上达标中学、国家级重点中等职校挂钩农村中小学制度,从资金、师资、师训、教研等方面开展帮扶,在教学视导、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观摩和研讨、校本专题研究等方面支持农村学校。

(六)加快中职学校发展。力争厦门工商旅游学校进入1000所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行列,集美区职校申报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海沧区和同安区职校申报省级重点中职学校;针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形势,抓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防流控辍工作,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市属高校和民办高校新增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善我市工科院校实训实习基地严重不足的局面,指导有关高职学院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召开厦门优秀企业与高校专业对接研讨会,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自学助考机构的初审和管理,规范民办自学助考机构办学。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克服民办高校产权虚置现象,保护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维护民办高校稳定运行。

(八)加强对台教育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台湾学生就学办法,做好台湾学生的入学服务工作,密切海峡两岸建立校际协作关系学校之间的联系,在艺术、体育、科技、闽南文化等方面加强两岸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全力推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小学(职业学校)校长论坛在台湾如期举行,组织以厦门音乐学校师生为骨干的音乐艺术团赴台交流,召开对台教育交流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一批在对台教育交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九)拓展华文教育渠道。选派更多的教师赴国外任教,招收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学生来厦就读,尽力促成国外教育机构来厦办学,与加拿大温哥华市教育局开展学生互派活动,推动与美国(巴尔的摩市)和新加坡的教育交流,进一步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创新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十)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制订并实施《厦门市中小学(中职)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校长聘任、任期、权责和考核等制度;理顺市区两级校长培训职责,创新培训形式,重点提高农村校长素质;建立校级领导后备人才库,在省一级达标学校和省示范小学增设一名校级领导和两名中层干部职数,加强干部挂职交流力度;试行校级副职公开竞聘上岗和校级领导异校提拔,改革校长、书记的考核办法。

(十一)推进三项主题活动。进一步推进“教师岗位大练兵”、“师德建设”和“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等三项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要全员参与,尖子和骨干要引领、带动和示范。集中时间进行各类市级比赛和汇报展示,及时做好三项主题活动的总结、表彰和再动员。将三项主题活动与教师业务考核、岗位聘任和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健全考核管理机制和激励办法,促进三项主题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开展。

(十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全面实行竞聘上岗。完善学校分配、教师社保等配套措施。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首评工作,推行教师职称评审和业务考核的网络化管理。

(十三)创新教师培训交流新机制。选派定级达标中学和示范小学骨干教师到新办学校、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挂职任教,分流学校富余教师到新办学校、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任教,促进教师资源均衡化配置。组建“厦门市名师讲学团”,定期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巡回讲学。落实城乡教师统一编 制标准和高校学生支教工作的新政策,有计划地为农村学校补充高素质的教师。积极落实专家型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任务如期完成,争取用3-5年的时间,使全市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有整体的显著的提高。

三、加强科学管理,深化素质教育

(十四)改进德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制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同课改紧密结合起来,把德育课程建设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之中,落实从校长、书记到教职工的全员德育职责,组织学校的德育主任、保卫干部、年段长、班主任、政治老师形成德育骨干队伍。通过“迎奥运、促和谐”等主题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法制纪律、行为规范、网络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市中小学德育网站和心理教育网站,成立心理教育讲师团,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构建中小学分层递进、纵向衔接、全员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力争用1—2年时间,使全市中小学的校风学风和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有新的面貌。

(十五)加强学校体育。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将加强青少年体育同课改紧密结合起来,开足上好体育课,组织好中考体育考试。落实大课间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落实新规定的小学和初中体育课课时 数。修订《厦门市学校体育竞赛总则》,全面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市中小学生的体质有明显提高。以竞赛、汇演为载体,培植体卫艺工作示范校。

(十六)深化课程改革和实验。在对我市小学和初中六年课程改革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促使课改成果转化为常态教学,促进课改向纵深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抓好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完善初中招生电脑派位,探索并促进中招工作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深入总结高中新课程实验一年多来的工作经验,健全和完善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十七)坚持统筹兼顾。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计划地推进全市普通高中都办成省二级以上达标学校,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都办成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两个宏伟目标的实现,促进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十八)规范教学管理。根据省教育厅新修订的学籍管理办法和新课程理念,修订现行学籍管理制度。整合教研资源,强化备课组和教研组建设,强化联片教研、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将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和教学常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以扎 实的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科学的试卷、测试题设计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作业、考试等源头上抓学生减负,保证学生必要的休息和活动时间。

(十九)深入实施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中小学师生的评价改革,完善“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逐步建立起我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科学地开展第七轮文明学校暨素质教育先进校创建和评估活动,建立对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

四、建设和谐校园,维护安定稳定

(二十)维护师生安全。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做好预防学生意外伤害的宣传教育,开展校车安全管理、校园消防安全和体育器材安全等专项治理,编制《厦门市校园安全二十防》,努力形成安全教育地方教材体系。

(二十一)严格执行报告和督查制度。强化有关安全稳定和对台涉外工作信息的报送和管理制度,集体外出和正职领导外出必须报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好学期(半年)和学年(全年)工作总结并报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厦门市教育局 第6篇

集美区杏林中心幼儿园高雪蓉

一、案例背景:

教师作为孩子探索、学习的共同合作者,就应懂得观察孩子的需要,聆听童声、透视童真,学习着与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学习的机会,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去自由地表现、表达,去主动建构知识和人格。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观察孩子的需要。为孩子提供适合、有层次、有创造性的活动材料,给孩子适时、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满足幼儿的需求与兴趣,让幼儿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二、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区域进行活动,我发现语言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轻轻地说:“语言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应答,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没有听见吧,于是我声调提高一点又说:“孩子们,今天谁愿意去当故事大王啊?”这时,张骏宇在操作区中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去语言区玩。

刚开始,张骏宇等几名幼儿都各自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有板有眼地看着,嘴里不停地讲述着“故事”,可是一会儿他们就开始随意地乱翻书,有的甚至躺在泡沫垫上翻滚起来。我轻轻地走过去热情地问:“张骏宇,你讲的故事真好听,老师很想听一听。”听老师这么一说,他赶紧拿了一本图书,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起故事来,“哦,讲得真好听,我也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听到我要讲故事,其他的小朋友很快地端坐在老师身旁,我开始边翻阅图书边富有感情地讲起故事来,在旁的张骏宇静静地听着,讲完后,他要向我炫耀:“高老师,这个我也会的讲,我来给你讲一次好吗?”说完,他很快速从我手上拿过图书,绘声绘色地

讲起了故事。在一番鼓励以后,我发现其他的小朋友也拿起图书尝试着讲故事给大家听。我看大家挺认真地,就观察别的去区了。

过了一会儿,我又听到语言区喧哗声音,过去一看,他们有的在聊天:“老师放的东西不好玩,没劲死了,要是能放些别的就好了”,“我喜欢表演木偶,不喜欢看书。”“我喜欢会动的小动物,可以边玩边讲故事,多好啊!”有的在翻跟斗,看到我走过来,小朋友赶紧每人拿起一本书装模做样地看起来。有的一边拿着书一边嘴里不停地说:“只有图书,太不好玩了 ”,“无聊死了”。

三、案例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语言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玩的。孩子是真实的、自然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原因分析:

(一)材料的投放

区域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幼儿需求,选择设计多种活动内容,以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而幼儿就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程,从而逐步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1、没有及时地调整材料。

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在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成的教育,是孩子真正的学习动机。而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比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因为探究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人探究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我们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找准时机不断地贯穿下去,力求让孩子在多层次、多方位的操作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相关经

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一种丰富的、适宜的物质、心理和有情感的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的大量的自主活动与探索的机会。

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当幼儿对某样事物已经不觉得好奇、有趣时,就如象张骏宇等小朋友对基本翻了好几遍的图书没有什么新鲜感,失去活动的兴趣,所以大家就不愿意再玩了。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捕捉信息,了解孩子的要求,孩子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点、关注点是什么,及时地调整区域材料。

2、没有因人而异地投放材料。

语言区,教师只投放了一样材料——图书,非常单调统一。对于每个独立的个体——幼儿,他们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他们对于单调统一的材料幼儿是不感兴趣的,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对待生活,对待明天。聆听幼儿的声音和观察幼儿的行为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因为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都隐含于其中,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推测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愿,思虑分析幼儿的所思所想。在此基础上,顺应幼儿的所想,投放不同的材料,为幼儿创设不同的探索环境,从而启发幼儿开阔思路,让幼儿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因此语言区投放的材料不能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需要等,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

3、没有提供富有创造性的材料。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喜欢有探究性的,富有挑战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百玩不厌的材料,而语言区提供的材料只有图书,材料太单一,这对于幼儿来说太缺乏挑战性了,对于创造性方面根本就得不到多大的提高,因而就不感兴趣。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兴趣,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四、思考与对策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投放不同层次材料。

语言区的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语言区中,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使学习活动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在语言区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同时将图书分为童话、儿歌、社会、自然科学等几大类。让幼儿更加自由、明确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此外,老师还可以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像张骏宇等小朋友这样无聊乱翻书的现象了。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随着幼儿学习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在语言区里,除了图书以外,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添置了丰富的用于表演的头饰、指偶、录音等材料让幼儿听了录音故事后自己去小舞台表演;放上剪刀、旧图书、卡通图案、胶水、双面胶、透明胶、纸、笔等材料,设置由原有的几本图书,改为剪剪、贴贴、说说,由单纯的讲故事改为“娃娃家”,妈妈给娃娃讲故事。如果语言区书破了怎么办呢?老师就设置 “图书美容中心”,让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大家一起动手修补弄破的图书,让幼儿懂得图书的来之不易以及珍惜之感。除此之外,根据幼儿的兴趣有目的地投放一些与近期主题用有关科技书籍(图书色彩鲜艳、文字少),如结合《会发光的物体》围绕“让幼儿初步了解灯的种类和发展历史;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这一活动目标,在区域里投放一些书籍或者图片,从而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幼儿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这样孩子的兴趣就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

(二)在活动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我们注意为幼儿准备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口,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如,借看到过的卡通形象,幼儿对“奥特曼” “蓝皮鼠和大脸猫” “黑猫警长”“猫和老鼠”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黑猫警长”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黑猫警长”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服装、特点„„提高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这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己根据故事再来创编故事,然后请小朋友结合故事情节配上图画,然后装订成册,再让其他小朋友欣赏并参与表演,这不仅丰富了语言区又替小舞台增添内容,增强了活动的游戏性和创造性。还可鼓励幼儿通过电视主持人、小记者等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社会性、创造性的发展。

(三)指导要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教师对幼儿活动区的指导,应放在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上。这也检验教师预先投放的材料和制定的计划是否符合班级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对能力特别强或特别弱的幼儿,应留意他们活动的动机、目标和困难,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教师对幼儿的兴趣、需要及表现,要作出适宜的、及时的反映,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并对活动区进行调整、补充、支持和扩展幼儿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区的游戏中探索与认识周围世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调节与表现自己的情绪。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从整体上了解全班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活动中幼儿的情绪等。从局部上要观察个别幼儿玩什么、怎样玩、和谁玩等。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下一篇:英语演讲比赛 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