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进步和提升

2024-09-04

工作中进步和提升(精选6篇)

工作中进步和提升 第1篇

在学习中进步在交流中提升

学习体会与工作心得交流沙龙第1期

2011年3月11日,在9科长和9科长的主持下,党委办公室学习体会与工作心得交流沙龙第1期于党委办公室阅览室成功举办。此次沙龙主要由9科长分享他在青干班的学习体会,通过邹科长向我们交流他的体会和感悟,使各位成员深刻的了解“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含义;同时,邹科长用三年时间执着研发管理局信息化办公平台,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沙龙自由交流时间大家互相分享了对学习、工作的一些深入理解;期间邹科长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来到22办对个人意味着什么?”就这个问题,我结合自身工作、学习以及工作中的不足浅谈几点的体会。

一、工作实践,“悟”化于心

“来到局党办对个人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来到党办是我人生一个转折点,是新生活的开始。在来党办的第一天,兴奋和忐忑无法用语言表达。既高兴自己能到局党办这样高素质的处室工作,又为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忐忑不安。为了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把握好自己人生历程的转折点,我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珍惜这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办公室领导的关心和文书科长的悉心指导、以及各科室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使我很快融入办公室这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大家庭,逐渐熟悉了业务,进入了工作角色,通过参与、协助、独立完成等方式,顺利

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我也被办公室领导和办公室全体同志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工作环境,我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一是熟悉并掌握业务流程,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也为了方便对以后的人员有个明确的指导,绘制了文书科业务流程图(包括:办文、办会、印信管理、批件督查、公文档案工作流程图)。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熟练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各项工作才能更快、更好、更圆满出色地完成。

二是学会静下心来阅读,自从7总、7主任在办公室学习会上反复强调要“深读书”,为了丰富知识面,提升政治敏感度,我认真研读集团公司下发的文件、学习局党委领导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了解相关政策,努力做到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经常读《瞭望》《求是》《胜利日报》等报纸文摘扩大知识面,把那些认识深刻、分析精辟的句子剪抄下来,仔细琢磨他人的写作角度和措词的使用。

三是加强自身办文、办事能力,在审核文件时,通过严把“四关”,“行文规范关、政策运用关、内容精准关、部门会签关”。变核对为核审,从单纯从格式、字眼儿挑错到为内容挑错,从形式到内容全面把关。在办事上,积极协助科长做好对内、对外的协调、沟通工作,严把用印审批关,确保党委组织印章的权威性、严肃性;办公室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件领导交办或同事托付办理的事,我都会努力去把它做好。

四是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与忠诚意识,文书科工作非常重要,而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强烈的忠诚意识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文书科担负着局党委、局党办文件的办文、印章的保管和使用、重要文件的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筹备会议、批件督查、服务领导等各项具体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正因如此,文书工作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差错,否则就可能给全局整体工作带来影响和损失。这就要求我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忠诚敬业意识。

五是用心向领导学习,身处领导周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一本很受用的无形的教科书,领导的处事能力、协调能力我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时日一久便会有所提高。有句话说的好,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二、培训学习,活泛心灵

在办公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两期高培中心党校举办的精品培训班,通过这两次培训班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不但使自己对政工工作的本质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让自己的心灵活泛起来。

张开嘴,因工作关系有可能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但往往有时感觉无话可说,或者是说出来的话逻辑性不强。通过两期培训班,李慧珍老师从突破敢说、达到会说、步入巧说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使我明白了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通过上台讲话锻炼(现场作自我介绍),我大大克服了不良心结和怯场心理,讲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拿起笔,以前的我对材料的认识非常贫乏,通过培训班的几位老师从常用公文写作、新闻稿件的编写等方面讲解,我有种豁

然开朗的感觉,参加文秘调研研修班调研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写调研报告,对调研报告(调查结果、不足之处、建议和结论)、领导讲话等格式的规范、文体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过对于写作始终没有树立信心,坐在办工作前有时不知该如何下笔,有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自己平时的积累还是不足。能办事,在政工干部学习班中,7总讲课引发最大共鸣的是他所讲的“度”,就是工作的分寸,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油田大局中为我们分析了工作的“度”,让我深受启发,进一步明确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服从上级但不盲从上级的原则。两次学习班还使我懂得了在工作中多和领导沟通、交流思想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和同事多沟通,可以促进了解、增进团结;和兄弟单位多沟通,经常交流工作经验、工作信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思考,梳理近期工作不足,做什么事回头看。这是赵科长分享给我们的体会,对此,我是这么理解的,平时无论办文、办事用心去悟,把“悟”到的东西会内化于心,运用到工作中去,工作要超前谋划,始终做到心中有数、工作不乱。提前制定好筹备方案,确保会议有条不紊地运行。

三、总结自身工作中不足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深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控制不好情绪,性格急燥,易粗心,有些公文时间短、时效强,在办理过程中容易受到来文单位的督促,或者不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容易粗枝大叶、疲于应付。

二是综合协调欠缺经验,处理一些工作关系时显得束手无策,应急处变能力欠丰富。

三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无法准确地把好公文内容政策法规关。

四是不习惯于思考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习惯,致使工作中不够大胆,总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而不能在创新中去实践,去推广。

本期沙龙使各位成员受益非浅,邹科长的学习体会与工作心得以及成员互相分享的体会,对各位成员以后的学习或工作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工作中进步和提升 第2篇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黎明在2010年度机床工具行业标准化

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2010-12-23中国机床工具报

2010年即将过去,2011年向我们走来。在展望未来的时候,通过我们的总结,全面地、系统地了解目前整个行业标准化工作情况,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研究下一步开展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为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

一、2010年机床工具行业标准化工作情况

2010年,我们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委提出的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十六字工作方针,在行业中大力开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水平,强化企业产品标准管理,着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的技术进步。

1.标准制修订工作

标准制修订工作历来是我们各标委会的工作重点,在国家标准委狠抓标准制修订质量的方针指导下,机床工具行业今年完成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68项;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274项。

2.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情况

在过去几年的不断努力下,各标委会加强了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了解,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拓标准化工作新思路。

(1)精心组织,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2010年,各标委会把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作为标委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拓展了视野,提高了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认识。

(2)勇于开拓,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提出国际标准提案。

各标委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并提交了两项国际标准提案,为中国标准提案纳入国际标准创造了条件。

3.标准信息咨询服务及宣贯工作

为企业和技术创新提供标准服务是标准化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协会网站的标准化工作专栏及时传达国家有关标准化的工作要求,深入了解跟踪企业标准化工作动态和技术进步对标准需求,为促进行业技术创新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

(1)开拓标准宣贯工作。

2010年是国家标准委贯彻实施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重要的一年,协会配合中机联标准部及中机联标协,组织行业内标准化人员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参与标准制修订人员及时、准确掌握标准内容,切实保证和提高机床工具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质量。

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委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新版GB5226.1标准宣贯教材-《机械电气设备安全常用标准手册》(已出版),为下一步开展标准贯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标准信息咨询工作。

各标委会非常重视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有关标准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协助行业单位起草企业标准5项;为企业收集、翻译了多项国际及国外先进国家标准,致力于提高企业的标准化能力和水平;定期出版《机床标准与信息》季刊、《刀具展望》、《刀具量具量仪标准和质量信息》网刊,报道标准化工作进展,宣传、解释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化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现状等。另外,组织行业内螺纹刀具专家编写的《常用螺纹刀具》和《常用螺纹刀具生产图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10年6月已经出版发行。两本专业书对螺纹刀具的生产和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同和好评。4.标委会的组织建设工作

通过标委会换届和委员调整工作,优化了标委会的组织结构,调动了标准化技术组织的积极性,提高了标准工作效率、能力和水平。

在组织结构调整过程中,各标委会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既有政策水平、又有组织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事行业标准化工作,壮大标准化队伍,满足新形势下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

5.标准化科研工作

机床工具行业标准化人员不仅服务于产业、产品,还为政府制定有关标准化方面的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因此标准化科研工作也是各标委会的一项重头工作。

通过开展重大专项等标准化科研项目的研究及制订行业“十二五”标准规划,分析了目前行业标准体系和标准现状,提出了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科技创新技术内容的标准制修订项目规划,进一步完善了行业标准化体系,提升了机床工具行业标准化工作水平,起到了促进行业发展的基础作用。

二、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行业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机床工具行业的标准体系建立很早,但是近年来国际技术创新的步伐逐步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机床工具行业不断地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我们的标准体系结构和布局出现空缺,标准滞后于技术进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行业标准化体系,真正能够让标准引

领产业与产品的发展。

2.标准化组织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待加强

标准化组织建设是搞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一环,仍有一些企业和领导对标准化组织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标委会开展工作困难重重。尤其是在选择培养从事标准化工作人员时,一定要认识到标准化工作人员的重要性,要从产业技术前沿优秀的专家中推选,突破以往狭窄的专业分工。只有通晓产业技术的诸多方面,并深谙产业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才能胜任标准化工作。

现有的标准化组织在绩效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等,均有待认真研究制订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则。

3.标准制修订质量有待提高

标准制修订质量参差不齐;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衔接不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不适应市场变化、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需要的标准依然存在。标准实施反馈机制不健全,标准可行性差、可操作性差的问题依然存在。

4.标准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机床工具行业的标准应该说是比较多的了,但是究竟有多少标准是企业了解的?正在使用的?企业急需的?有多少标准从制订出来就高高挂起至今不为人知的?行业企业和产品发展最需要哪些标准?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标准化工作者经常深入企业调研了解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建立有效的标准服务体系,真正让标准引领产业技术进步和发展。

5.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们虽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中有了突破,但是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通晓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专家还很少,国际标准制修订的水平还不高,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三、2011年行业标准化工作建议

实现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需要全行业标准化人员努力工作。机床工具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基础产业,在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中跟上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标准化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标准化工作应围绕“结构调整、创新升级”这一主线,在新的一年里着重做好如下几件事。

1.完善机床工具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分析机床工具行业标准现状,研究产业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新需求,构建、完善趋于合理的行业标准化体系。

2.标准的制订要适应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增强标准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重要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强制性标准和重点领域标准的研究力度,使所制定的标准能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水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起到标准引领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

围绕行业“十二五”规划,优先安排行业急需的标准制修订项目、标准化研究项目。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着力加强机床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标准的研究和制订;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强安全、健康、检测方法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开拓市场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着力加强机床工具产品服务性标准、国际贸易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加快更新和完善标准体系,不断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3.注重以人为本,加强机床安全标准的制修订

进一步加强机床工具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制订和完善各小行业生产和安全技术标准,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

机床工具行业的设备安全、人身安全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目前已经制定了一批有关机床设备安全及电气设备安全的通用标准,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相对于具体的产品安全标准比较少,特别是操作类安全标准还严重缺失,补上这些空白是标准化工作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安全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做。

4.加强采标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提高标准技术水平

紧密结合机床工具行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快采标步伐,推进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将我们的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5.加强标准的宣贯与实施力度

根据机床工具行业调整和振兴要求,加强相关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和服务。

工作中进步和提升 第3篇

一、对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重要性的思考

思政课教师在高等院校教师系统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职能包括“教书育人”及“科学研究”。其有别于专业教师 (更多地专注于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 , 亦有别于其他的行政管理人员 (包括经常与学生接触的辅导员) 。思政教师除了知识的教授以外, 还注重于对学生人文精神理念、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看待事物和事件, 为其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做好思想品格上的准备;而且, 思政教师还需要在本专业领域的科研上有所发展和进步。

刚刚完成高考而步入大学殿堂的学生, 都希望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拥有一个快乐、健康、向上的思想精神氛围, 希望可以获得些“什么” (知识、技能、素养等等) , 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自如、更从容, 并可以有所成就。因此学生走进大学校园, 走入课堂是有着诸多期待的。而思想教师完全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学生提供一个美好的知识和精神课堂, 愉悦视听的同时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心灵智慧。优良的思政教育课蕴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注, “实质上是一种人文教化”, [2]思政老师的教学活动即是将这种人文情怀传递予莘莘学子。亚当.斯密曾言:“一般情况下, 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似乎牵涉到两条不同的原则:对实际上已经确立的政治体制的结构或组织的一定程度的尊重和尊敬;第二, 尽可能使同胞们的处境趋于安全、体面和幸福的愿望”[3]。思政教师的目的之一是使学子产生对人类、对国家发展、对民族命运的热爱和关怀情感,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转化成积极有益的行动;那么就需要在平时培养学生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恩, 对当今现存体制的认可和尊崇, 才能在内心自发升腾这中情愫。

而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则深刻地影响着思政授课的效果, 其素质的提升肩负着学生思想、品格的发展趋向, 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一种直观化的教育, 一种潜移默化的模范影响, 对学生良好性情的塑造、高尚人格的形成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反之, 不合格的言语行为会起到反面作用。外界往往简单地把思政教育等于政治教育, 实则不同。人们通常的理解中, 政治教育关乎受教人政治立场的塑造, 政治信仰和政治认知的形成。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受教人体特定的政治倾向, 并会做出可能的政治行为。僵化、呆板的政治说教令学生反感和讨厌, 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有时候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思政教育则包括思想的培养, 人文精神的传递, 以及积极、向上的情感的熏陶, 包含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心灵的沟通、交流, 也蕴含着对受教人的尊重和关爱, 在这一点上与强制性的政治命令或政治意识的灌输是截然不同的。好的思政课和思政活动需要优秀的老师来主持和引导, 老师的主观意识、情感倾向、知识储备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决定授课和活动的表现和效果。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的尝试做法

外在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思政教师素质的改善和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各地政府和教育机构,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教学辅导活动、教学大赛等, 努力提升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而对于思政教师本身而言, 如何发挥自觉能动性, 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素养, 也是一个颇为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 思政教师个人主观努力方面, 应注重教师本身思想理念的更新、学术研究中的创新、实践教学中的推陈出新, 这些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有效做法。

(一) 思想理念的更新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思政教师也应在社会大环境的变迁中, 不断地完成思想理念的更新。思政教师平时应多注重关注国内外大时事、大热点, 大众关注的焦点, 多倾听媒体舆论的声音, 适应思想潮流的变迁,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走向。当然, 这种政治理念的敏锐度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好, 而是需要长时间地自觉训练, 久而久之地积累才会形成。这就需要思政教师有着热爱本职工作的热忱和决心, 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当这种更新成为一种习惯, 就能使自己的思想理念及时有效地新陈代谢, 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二) 学术研究中的创新

思政教师在教书育人之外, 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思政教师在自己本专业的学术领域, 应不断地进行开拓进取, 以获得更大的进步。而创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创新是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 对于思政教师而言, 亦是同然。一方面, 思政教师应保证相当数量的图书阅读量, 专业书籍固然处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其他领域的书籍也需涉及, 只有扩大阅读的量和面, 才能更好地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即广博的知识存储成为创新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 思政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读书会、学术会等活动, 使自己常常处于与别人的交流状态, 观景听言, 提出问题, 发现不足, 及时改正, 即通过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反应, 才能够激发自己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性。因此创新也不是凭空而来的, 需要一个广阔的学术眼界, 更需要持续地积累和努力。

(三) 实践教学中的推陈出新

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 高校思政课在内容、课时、考核等方面都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同时也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改讨论和实验中, 实践教学中的创新问题一直成为商讨中的热点。毋庸置疑, 课堂中多种方式的教学, 包括展开学生讨论、播放音频、视频, 或者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问等普遍认为比起传统的口头讲解更能让学生增加兴趣, 并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而课堂外, 更是蕴藏着更为广阔的教授空间, 包括学校内的社团活动、文体联谊、知识竞赛等, 以及学校外社会上的劳动实践、参观、访问、公益活动 (帮助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等) 。思政老师要在实践教学中推陈出新, 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走出传统讲课的局限, , 贴近学生心理, 接近学生情感, 想学生所想, 有针对性地丰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使其更具吸引力、触动力。其次, 努力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入社会”, 让学生接受社会大熔炉的砺炼。习近平同志曾在高校调研中勉励大学生们“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增强本领, 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砥砺品质、陶冶情操, 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4]。因此, 社会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政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学生实践活动的种种经验, 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具体条件, 探索出恰当的形式和内容来。其“新”在于有别于旧, 突破局限、突破常规, 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 创造大众喜欢参与、乐于参与的可能性。

综而言之, 追求“新”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的关键点之一。在个人的思想理念、学术研究、实践教学中的推新弃旧, 不断促使自己进步, 真正做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做一个更好更符合要求的思政课教师。

三、教师良好素质在思政授课中的体现

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会以自身丰富的知识存储为依托, 并会巧妙而成功地将这种知识积累转化为充足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设备和条件, 增强思政授课的效果和功用。在此以两门思政课为例稍作分析。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该课程跨越160多年的历史, 讲述中华民族不断探索, 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历程。历史的教授过程中难免有枯燥的知识难点, 以及一些不易消化、不易记忆的部分, 如何有效地传授, 成为考验思政教师素质的关键问题。优秀的思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知识储备, 将故事性和历史性相结合, 将知识点讲透, 讲深, 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 通过对国内的专制统治者和国外的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地斗争, 排除万难, 最终建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课堂教学中引用案例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富于教育意义的案例可以使用。优秀的思政教师会利用案例的引申性和扩展性, 启发学生自觉思考, 自觉提问并寻求答案。例如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中, 在讲授三大战役时, 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和清晰可信的图片、数据, 向学生表明三大战役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离不开数百万人民群众的后勤支持, 体现了共产党为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中构筑的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于此激发学生爱党、爱国家的内心情感。教师可以时不时在授课中播放党史纪录片, 声像结合, 情趣盎然而不失教育意义。课后, 在有时间和有条件的情况下, 也会做一些实践活动计划;带领学生去观览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采访老红军的后代, 观摩大型老工厂 (像鞍山钢铁厂、长春第一汽车厂) , 参观烈士故居、革命胜地, 让学生们倾听祖辈的革命事迹、老工业厂发展轨迹;学生们会切身体验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工业的振兴和发展, 会进一步提升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愫。这些教育要素会在学生日久的视听中渐渐深入内心, 自觉的升华为种种行动。

以“思想道德修养”为例, 该课着重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把握未来的合格型人才。大一新生们都是刚刚结束高考, 开始踏入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 新生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都未成熟定型。优秀的思政教师会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通过循循善诱的讲授和引导, 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并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教授, 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基本道德理念, 还可引领学生去进行道德实践。例如可以布置作业, 让学生们去观察城市市民的公德遵守情况, 然后撰写报告, 学生们会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增强社会公德心, 并会自觉执行和遵守, 内化为日常习惯。教师还可以让家长们也参与到实践中, 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互动, 双向促进, 起到更为显著的效果。老师鼓励学生们在家里参加家务劳动, 体会父母养儿育女之艰辛, 并形成实践成果;父母与老师可以经常交流, 商讨更适合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方面, 可以带学生们去城市的一些公司和企业进行参观和访问, 了解公司和企业的具体运行:他们如何作业、如何运转起来的?在有条件和可能的情况下, 安排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在公司实习。在亲身观看和倾听甚至亲身经历后, 学生对职业精神的体现方式和途径会得到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为以后走入社会做好心理的基础准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门课程也是如此。因此, 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于思政授课的实际效用十分关键。如今, 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 教育设备器材的不断进步, 思政授课环境的改善, 这一切为思政教师素质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更多的思政教师也更注重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乐于将知识和技能、热情奉献于思政事业中, 为培养更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

摘要:在众多的高等院校中, 思想政治课老师比专业课老师承担着更重份量的“德育”职能, 因此思政老师素质的提升, 关系着学生思想的方向, 国家未来人才的价值观取向。本文认为, 有效地提升思政课教师之素质, 对教师自身而言, 关键在于思想理念的更新, 学术研究中的创新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推陈出新。优秀的思政教师, 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方式, 和学生、社会、家庭多向互动, 取得辅助学习主体 (学生) 的良好教育效果, 最终成就合格优秀之人才。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质

参考文献

[1][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 徐辉, 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2页.

[2]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第151页.

[3][英]亚当斯密著, 蒋自强等译.《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 2003, 第299页.

工作中进步和提升 第4篇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在素有“人间天堂”盛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参加由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世界语言大会。本次大会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为主题,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会聚一堂,交流共享促进语言能力提升、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经验,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博科娃总干事和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

女士们、先生们,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从原始社会到农耕社会,从工业革命到知识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村,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语言的异彩纷呈,折射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共通性。在这同一时空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的伟大创造,语言在推动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语言是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载体。语言蕴含着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基因,与人类文明进程相伴而生、共同发展。正是不同语言的存在,才使不同文化得以继承、传播和发展,人类文明由此多彩而灿烂。

语言是打开沟通理解之门的钥匙。语言文字是人类表达思想、获取知识、相互沟通的基本工具。误解和偏见源于隔阂与陌生,掌握不同语言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使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在感受不同文明深刻内涵的过程中相识相知、相互理解,从而拉近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世界文明彼此包容、和谐共生。

语言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平等的,都在人类历史上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都值得珍惜和尊重。只有架设起更多的语言桥梁,实现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才能持续推动文明发展。

语言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的生活须臾离不开语言。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越来越密切,国民的语言能力对维持社会协调运转、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语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语言能力是认知发展、终身学习的基础。特别是信息化时代,人类交际空间不断扩大,海量信息的即时便捷与不同语言的沟通障碍并存,语言与科技的融合越来越深,对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替代的要素之一,提升语言能力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命题。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先哲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绵延至今、不曾中断,语言文字功不可没。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家们就有“言意之辩”和“名实之论”,开始了对语言与意义、语言与世界等关系的探讨。到了秦代,“书同文”作为法令在全国推行。纵观中国辉煌灿烂的语言文化,既有“仓颉造字”这样神奇的传说,也有《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世代相传的语言文字经典,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首创象形文字,上苍为之感动而降下谷子雨,从此“谷雨”成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2010年,联合国正式将每年中国农历的“谷雨”定为“联合国中文日”,以纪念仓颉造字对人类的贡献,促进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的平等使用,推动世界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并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和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全面促进语言文字应用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之路。60多年来,中国语言文字事业与经济社会同发展、与时代共进步,取得了显著成就,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一是语言文字事业的地位逐步提升。语言文字相关内容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语言文字被列入历次国家文化、教育战略规划。建立了从国家到地方分层级的工作机构,为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语言文字教育不断加强。中国全面普及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校学生达1.4亿人,文盲率从65年前的80%下降到4.08%,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学习使用语言文字的需求。现在,中国民众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越来越重视。去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有6亿多人次收看。

三是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中国方言众多,过去有些地区“十里不同音”,翻过一座山、跨过一条河,人与人的交流就可能存在障碍。多年来,中国坚持不懈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普及率提高到70%以上,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

四是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健康发展。中国有56个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语言。我们尊重并依法保护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的权利。我们还妥善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与外语、普通话与方言、简化汉字与繁体汉字的关系,使之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同时,扎实开展国家通用手语、盲文研制和推广工作,提高了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能力。

总之,经过不懈努力,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稳步发展,国民语言能力大幅提升,促进了人际沟通、知识传播与文化繁荣,为生产要素流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支撑,极大增进了亿万人民的福祉。

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实现这一梦想,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殷实富足,更要为国民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成为时代的紧迫需求。我们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尊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进一步发挥语言文字事业的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作用;我们将更加重视教育发展与语言能力的双向互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加强语言文字教育,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我们将更好发挥语言文字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独特优势,开展经典诵读、书法艺术、戏曲歌谣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围绕语言能力的科学研究,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我们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提高全社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水平,营造和谐语言生活环境。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样文明交流融汇的时代。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已势不可挡。中国始终坚持与各国平等相待、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扩大人文交流与文化往来。我们鼓励中国民众学习外国语言,如今有3亿多人学习外语,涉及65个语种,其中大中小学生就有2.6亿人。我们还响应各国学习中文的需求,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支持中外合作举办了445所孔子学院和665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学习汉语人数已超过1亿人。我们期待,通过人文交流的不断深化,促进语言能力的共同提升,搭建起沟通理解的桥梁,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使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更坚实。

面向未来,人类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对待语言能力提升,对世界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在此,我愿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促进人类语言文化成果交流互鉴。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文明都需要从其他文明汲取养分、择善而从。我们应尊重各国语言文字的特色和优势,更加重视语言能力在文明对话、人文交流中的独特地位,促进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享人类语言文化的成果。

第二,重视和加强语言文化教育。教育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必由之路。各国应把发展教育、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人人享有接受语言教育的机会。创新教育理念,在改进完善传统语言教育的基础上,关注人的语言能力、机器的语言能力,开发创造性的语言教学方法,构建优质语言教育体系。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网络语言”等对语言生活的影响,探索提高语言能力的科学途径。

第三,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性研究。我们应将语言文字视为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在全球范围倡导对语言能力重要性的理解和认同。大力开展语言文字领域的科学研究,深入探讨不同语言文字在人类多样文明发展的独特作用,为语言文字的开发、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语言文字的法律保障。各国基本国情、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应从各自实际出发,不断完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和规范标准体系,使语言文字事业有法可依。同时,推动规范与服务并重,增强民众语言文字法治意识和规范意识,使社会语言生活更加和谐。

第五,积极推进语言文字的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多语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鼓励和推动各国民众互学语言,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鼓励更多的学校、社会组织开展务实合作,搭建更多交流平台,使合作机制化、常态化,为世界范围语言能力的整体提升增添不竭动力。

长期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仅非常关心语言的保护、使用与发展,而且着力推动各国文化交流合作,近年来更是致力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此高度赞赏。我们在文化、教育、科学等诸多领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工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化领域的合作水平。

女士们、先生们,

提升语言能力,将为人类开启智慧之门,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课改心得在比较中成长和进步 第5篇

【原创】课改心得(36)在比较中成长和进步

2月26日

开学才一个星期,仅仅为了上课导学案的事情,我就经历了一番复杂的视觉争锋。

七八年级的课改班,学校实行了两套导学案方式,七年级所有文化科全部采用岳阳教科所统一编制的“新课程导学案”,八年级仍然采取集体备课制的自制导学案,而自己也已经为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有限公司编制了一本完整的已经出版发行的导学案,三种形式的导学案放在自己面前,自然会对他们来一番比较和选择,然后在比较中找到导学案设计和应用的最佳方案,以此促进自己的教学。

三者比较,发现自己一年来自制的用于实际教学的导学案在很多方面是很粗糙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自学部分,只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简单地用填空挖坑式让学生机械自学,没有注意题型的多样化,忽略了同样的试题会引起视觉的疲劳,还有就是忽略了对学生自学方式的引导,没有帮助学生出示自学的指引方向,如通过阅读某一页文字或看某一幅图片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有就是基础的分层和框架显示不清楚,没有把教材的知识结构显示清晰;

第二,探讨展示的题目,过多地注重开放性,难度设置较大,和教材结合不够紧密,再者忽略了学生学法的指导,使探讨变得有些没有章法,对还没有养成思维定势的学生有些不利,探讨会变得有些盲目,从而效果大打折扣;

其三,反馈部分也有需要进行改进的地方。过去由于学案篇幅的原因,几乎很少用具体的题目显示来进行反馈,课堂里面也几乎没有时间来反馈,以至于这一个环节操作不是很到位,学生实际训练很少,金太阳导学案给了自己很大的启示,让自己在以后的编制学案中有了改进的启发。

当然,反思和比较岳阳教科所的导学案,就我自己所教七年级的地理和政治科目来说,结合我们自己的课改模式和课堂实际,发现其制作也有好几个不能完全照搬的地方,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做适当的修改和增删。

如,地理科和政治科,岳阳来的“新课程导学案”在自学和展示板块仅仅拘泥于教材本身,探讨和活动题都是从教材原版搬下来,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引申。比方说,地理里面“亚洲的自然环境”的学习,旨在通过亚洲的范例学习,进而掌握其他各大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本节的内容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需要教师在亚洲的教学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大洲学习的方法,这就应该在导学案的设计方面体现出来,从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意图;

岳阳版的政治科的导学案就更不符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了。首先岳阳版的导学案在设计中全部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没有体现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缺乏了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初步把握知识整体框架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忽略了自学部分针对全体学生的基础夯实这一重要目的,有些游离和松散;第二,导学案的探讨题目全部搬自教材,没有体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整合以及这些活动题需要达到的目的。这些部分占用导学案的篇幅很大,没有起到“导”和“引”的作用,再者这些活动题完全不用照搬,只要在导学案里面写明页码和活动梯次就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编者的粗糙之处,还需要我们自己大量做一些增删,导学案起不到借鉴作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每一科的导学案在反馈和迁移方面没有用心编制习题,更没有注意反馈的层次和对学生知识的考查了,都是一些简单的笼统的问答形式,因而达不到真正反馈和检测的目的。

相对而言,对已经出版的,并在全国教辅市场占有雄踞实力的金太阳导学案,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编排,还是在质量方面都稍胜一筹。这些导学案的编排是在充分考察市场和经过多方意见的征询采纳后才最终制定方案,其内容更是调用全国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拥有一定教学思想的优秀教师来编写的。每一位待定编写的教师在编写前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迎检,合格之后才确定编写的资格,尔后,每一道题,每一句话都要经过编辑层层把关,最后才能定稿出炉。我通过参考学习,觉得从中受益很多。总体上来说,金太阳导学案有这么一些优点,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给我们提供了一般学案制定的宗旨和方向:

1、学习目标的制定:既注意了三维,同时也做到了实用和具体,要求教师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和操作方法达到学习目标,这样对学生和老师都有具体的指向性,而不是原来笼统的“了解”“掌握”等这些老套的没有多少意义的目标套语。

2、自学板块方面:注重知识框架的构建,按照教材的`顺序编排自学内容;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每一个自学部分都有页码的方向指引,这样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注重题型的多变,避免挖坑填空,不同知识点采用丰富的题型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也防止了视觉审美疲劳,自学部分也注意了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这一部分可以完全不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就能够找到学习的答案。

3、探讨展示部分:要求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体现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同时也不拘泥于教材,要尽量开放式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这点和课改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

4、达标检测部分:导学案要求从三个层次达到检测的目的。基础题,要求100%的学生可以达标;能力题,要求80%的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标;拓展题也要60%的学生可以完成题目的要求。总体上是从低到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以太偏太难的方式马虎应付。

5、导学案还在增强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法指导方面也做了充分能努力,同时还采用“旁页”和补白为学生和老师留下了个性和拓展的空间。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论语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三个导学案的比较,确实从中获得了不少,让自己在以后的设计导学案方面获得不少经验和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会让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更大的改进。

工作中进步和提升 第6篇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把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由干部拓宽到各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由乡村干部拓宽到阿訇、乡佬和场所负责人,由成人拓宽到青少年,并将学习政策法律法规与开展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

一是把民族宗教工作内容列入县委党校定期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教学课程。每年举办一至两次全县乡(镇)、村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使基层干部全面掌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会处理涉及民族宗教的矛盾和纠纷。

二是协助县伊协连续20年每年举办一期全县清真寺阿訇、寺管会主任培训班。邀请县、乡(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关部门领导或专职人员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当前形势政策;基督教、佛道教则采取定期培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引导教育本教骨干信徒学习宗教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情况,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基督教每年定期召开全县传道员学习培训班,佛、道教每双月召开一次场所负责人和教务主持人培训例会。

强化制度建设 健全完善民族宗教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们始终把民族宗教工作制度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常抓不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民族宗教工作制度。如对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培训制度、不安定因素排查制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县领导与民族宗教上层人士交友联系制度、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制度、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例会等10多项工作制度。

从2003年起,叶县实行了民族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县政府都与各乡(镇)签订“民族宗教工作目标责任书”,把民族宗教工作任务具体到各个乡(镇),明确属地管理责任。

2005年,叶县又进一步把民族宗教工作列入“2005社会事业及社会稳定目标”;始终把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建立了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和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坚持周排查和月汇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深入现场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各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为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全面情况,印制了《民族宗教工作不稳定因素排查表》,通过排查,切实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以开展大型活动为载体,营造民族宗教良好工作格局

为切实提高全县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人士及广大信教群众的政策理论素质、法制观念、科技水平和形象意识,自2002年以来,我们在宗教界深入开展了“三学一树”(学政策、学法律、学科技、树立新形象)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信教群众消除了思想上存在的“只管信教修行,不涉俗世”的糊涂认识,思想觉悟明显提高,进一步知法、懂法、用法,形成了一种比学习、比致富、比守法、比贡献的良好社会风气,涌现出了一大批勤劳致富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先进典型,达到了信教群众思想受教育、经济得实惠、社会保稳定的目的。

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全县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五比五争”活动,即:比协作服务,争做支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比稳定发展,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镇);比团结合作,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比文明守法,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比互助友爱,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形成了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民族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民族界上层人士的作用 妥善处理民族纠纷事件

县伊协成员、清真寺阿訇、乡佬及回族知名人士在回族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回族群众,在引导教育回族群众、处理涉及民族纠纷等问题时方法灵活,措施得当,能够起到党委、政府和穆斯林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是我们民族工作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因此,我们平时注重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沟通,每逢春节、节假日和回族群众的节日,都会到他们那里表示祝贺,向他们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时刻关心他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治上给荣誉(如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树立先进典型等),经济上给实惠,使他们经常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一旦党和政府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在回族群众中的影响力、感召力,愿意站出来为党委、政府说话。比如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他们往往能够发挥出党和政府有时难以替代的作用。

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化管理,依法抵御宗教渗透

上一篇:2022年贵州省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数据下一篇:监狱民警执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