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的英雄故事

2024-09-19

抗疫一线的英雄故事(精选8篇)

抗疫一线的英雄故事 第1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重新明白爱的珍贵,拾起平淡生活中忽略的美好。这一“疫”,地矿人齐心协力,为爱而战!

“最珍贵的礼物”

这些天,紧缺的防护物资是副队长__心里时刻牵挂的事。电话响了,是妻子,“老胡,今年的情人节礼物?”正想着筹措防护物资的__爽朗地答道“口罩!”电话那头的妻子会心地笑了。对于疫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__来说,口罩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也许是受最亲密的人影响和鼓舞,他的妻子带着闺女积极加入志愿服务,为单位、社区值守防疫“第一道门”。虽然俩人不在同一条战“疫”线,但爱相连、心相连。

“希望下个节日,能一家人一起过”

春节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地质六队驻沽源县大苟营村脱贫攻坚工作队第一书记__,却舍下妻儿老小,毅然启程前往沽源,投身扶贫战“疫”第一线。

临行前,妻子为他整理行装“张家口那边冷,注意防寒保暖,特殊时期,千万照顾好自己,平安回来,我们在家等你。”

“等疫情结束,再‘赔’你们一次旅行”

凌晨,微信“叮“的一声响,综合管理科张毅拿起手机,是还在医院的丈夫发来的讯息“今年的情人节礼物不能如期兑现了,等到战疫胜利,一起去看海。”

她忍住心酸赶紧回复“说话算数!这次错过了没事,以后机会还多着呢。你好好医治病人,家里不用担心,有我呢。孩子都好,睡着了。”

“她伏案疾书,我为她洗衣做饭”

深夜十点,地勘二处王刚推开房门,为仍在校改战疫文稿的妻子端上凉了又热的饭菜,“快吃饭,一会儿你又该胃疼了。”

“快了快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及时宣传,让职工群众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放心吧,这走了一辈子的路啊,摔不着”

家属院里,退休老党员__正准备出门,和队里的年轻同志一起去志愿服务,给腿脚不方便的老同志送生活物资。

老伴儿叮嘱地说:“知道你是老党员,防疫战少了谁也缺不了你,只是老胳膊老腿儿了,别磕了、碰了,给组织添麻烦。”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里,这一对对平凡的地质人是夫妻、更是战友,特殊时期,他们把思念和牵挂转化成力量,演绎着别样的爱情。我们相信,爱与希望,生生不息,以爱之名,必将战胜疫情。

待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我们要和爱的人,三餐四季,携手一生……

一线英雄抗疫故事2

疫情肆虐,开工在即,零部件厂热处理党支部迅速响应各级号召,以疫情为号角,拉开新冠疫情防疫阻击战大幕。作为刚刚履新的支部书记__,第一时间召开视频会议,研究布置如何做好疫情防护工作。支部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团结一心,充分发挥团队强大的疫情防疫力量。

会上__提出三个快速:一是快速识别出所有防疫重点位置,特别是重中之重防控位置;二是快速针对每一个重点拿出针对性预防方案。三是快速演练、落地。除正常重点防控落地之外,经识别男更衣室和口罩废弃是防疫管理重中之重。

热处理车间男更衣室仅有一个入口门,交接班时人员流动较大,两班人员交叉换衣,无法判断屋内人员数量,容易发生聚集情况。大家集思广益,最终形成疫情期间更衣室人员控制小招法:1、设置磁贴式换衣牌4枚,持牌入室,离开归还,有效控制更衣室人数不超过四人;2、设置各个班组交接班换衣时间,避免人员集中。

废弃口罩是重点污染源管理,对于废弃口罩管理,热处理党支部,想到的不仅仅是车间的、工厂的管理,还想到了自己身担的社会责任:目前有不法分子回收废弃口罩,清洗贩卖!为避免这种现象,__要求口罩在丢弃前必须破坏。车间在废弃口罩处张贴提醒标语,设置专用剪刀,在车间各个群内进行传达,专项传达到每个人员。

正是这样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热处理党支部拼尽全力的努力,事无巨细深研细究,把每一项防疫工作都按照要求做细做实,无一处危险源遗漏,无一处重点防区无防护,为零部件厂全厂及大传动战疫提供了具有热处理特色的有效支撑。

抗疫一线的英雄故事 第2篇

一线抗疫英雄事迹故事一

致敬,致敬所有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在内的各行各业工作者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谱写着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勇士们最好的致敬,就是同他们心连心、在一起,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疫情发生后,__社区工作人员全体上岗,社区书记__同志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起为进行自我隔离的居民送菜送药的任务。无论白天黑夜,只要隔离人员一通电话,书记都会马上送到。

社区工作人员实时掌握数据动态并做好报送。社区联合物业挨家挨户发放《给居民的一封信》。利用微信群、电子屏每天滚动播放最新疫情动态和健康防护知识,一段时间下来,一些有武汉史的居民都会自觉上报,接受社区安排的身体检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减轻一线救治的压力,共同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

一些居民通过居委会电话、网格微信群、社区微邻里等渠道,也向社区表达了“忙不过来就跟我说,我来帮忙”的想法和决心。愿者征集通知发布后,最先报名的党员、楼门、居民群众已经开始了志愿服务,对小区进出车辆逐一进行询问、登记、并提醒过往居民佩戴口罩,引导居民在疫情期间不聚餐、不聚会,多居家、少走动,严格把好小区出入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最近,这句歌词广为流传,被很多网友用来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勇毅笃定,战无不胜。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一定行!中国人民一定能!

一线抗疫英雄事迹故事二

本来,明天该是我们节后上班第一天,因为这一场疫情。同样因为这一场疫情,我们乡镇工作人员从大年初二到今天已经上了八天班。今天开始为避免人群聚集,我们的晨会也从室内转移到了室外。早上九点的院外,天气还冷,我们佩戴口罩,严阵以待,颇有将士出征的气势。领导通报了目前疫情进展情况,并安排布置了近期工作,最后用略带沙哑的声音给大家鼓了鼓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连日来的忙碌,我看到他的头发白了不少,神情也有些疲惫。

晨会过后,我们包片包村人员开始下乡。督查道路卡口、摸排返襄人员、加大宣传力度等,疫情面前,工作变得具体而实在。来到我所包的村,和卡口执勤的党员干部交谈了几句,看了看进出村登记册,记录并不算多。通过前期的宣传和动员,广大村民已经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除上下班和购置生活必需品,外出人员少了许多,而外来车辆和人员经过几次碰壁,已不敢到处乱窜,基本做到了“各回各乡、各回各村、各回各家”。防疫工作的第一个关口开始发挥作用。

最大的顾虑还是武汉返乡人员,经核查,我所包的村就有一名从武汉返乡的大学生,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按照上级安排也出于工作需要,我们对武汉返乡人员实行了包片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医务人员、派出所民警“五包一”责任制,看到卡口问题不大,我和我的包片领导相互对视了一眼,都心领神会,决定亲自去返乡人员家中一趟。走到门口,我有些迟疑,下意识把口罩戴紧了些,脚步也慢了下来,看到同行人员坚决的脚步,我深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跟了进去。其实这名19岁的大学生20**年*月*日从武汉回来,回来后身体状况正常,按照14天潜伏期的说法,似乎已经可以解除隔离。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劝导他们一家人自行居家隔离,并每天由医务人员测量体温,好在他们很配合,总是笑脸相迎,主动告知返乡后的行程,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多少让我们欣慰。

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了,我们准备返回乡镇,临走前,支书看了看我们,语重心长地说,“这个时候,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我的心暖了一下,有这样的干部和群众,我们没有理由懈怠。

回到单位,已近午饭时间,在单位食堂简单吃了口饭,这段时间同事们都自觉遵守规定,尽量少聚集,往日热闹的食堂有些冷清。而此时,我们乡镇卫计站站长却成了食堂的常客,自从启动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卫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任务繁重可想而知。“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这根针就落在了我面前这个瘦弱的女子身上,这几天,要向上级各个部门报送情况,要和公安部门核实返襄人员信息,要与各村及时沟通掌握详情等等,我们乡镇卫计站站长几乎是连轴转。按照惯例,吃完饭我们同事之间会说笑一会放松一下,等我去办公室找她,发现她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嘴上还戴着口罩。我有些疑惑,疫情期间戴口罩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我们一般都佩戴,但是有时憋得难受,也会偷偷摘下来透口气,当然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却从未见她摘下过。突然我意识到了什么,去年她才做过手术,年前还听她说去太原复查了,这种时候,病后初愈的她本该以此为借口在家休假,她却没有向领导和同事提一个“不”字,毅然奋战在防疫一线。她还是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和一个才两岁多孩子的母亲,我悄悄关上了门,眼睛有些湿润,就让她好好睡一觉吧!

趁着中午的时间,我也想睡一觉,好能精力充沛投入到下午的工作。掏出手机一看,有好几个未接电话都是妈妈打来的,打开微信视频聊天我拨了过去,接通后,我妈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不戴口罩”,语气认真而严厉,我赶紧解释说是准备睡觉了才摘下。隔着手机屏幕,我能感受到她的担忧,此时为了避免感染,多数人都呆在家里,她的孩子却每天跑来跑去,我有些后悔告诉她我们每天的工作。因娘家在外县,因初二就上了班,也因这场疫情,我今年正月初三头一次没回娘家,等疫情过后,我要回去住几天好好陪陪她。

这时,孩子们的视频通话发了过来,刚接通,两个可爱的宝贝就抢着跟我说话,看着孩子们,我心里有些愧疚,一年忙到头,也就过年能陪陪她们,可是今年情况特殊,初二就上了班,每天下乡奔波在村里,我也算是“高危人群”了。

现在一下班,进了家门,不等孩子们扑过来,我就告诫她们离我远点,然后脱了外套,换了拖鞋,先冲进卫生间,里里外外洗干净了才出来。老大问:“妈妈,你每天在外面,不会有病毒吧?”说完就忘到了脑后,不一会功夫,两个孩子就一个趴在了我的肩上,一个钻进了我的怀里。我有时想,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我应该在消毒液中“洗个澡”再回来。

下午没有下乡,在办公室里写信息。上级部门要求要挖掘先进事迹和典型,也许有人要说这样的工作有些形式主义。其实不然,疫情面前,每天面对疫情报告冰冷而残酷的数据,普通群众难免恐慌,这时候带有温度的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宣传报道,让广大群众知道,疫情来临,我们的党中央、我们的各级部门、我们的医务人员、我们的乡镇干部,许许多多的我们……凝聚共识、并肩作战,从而给群众以信心和勇气,给民族以希望和力量。

这几天一起工作,反而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自然而然说起了20**年非典时期,大家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刚入单位的农村工作者们,都是90后的小姑娘,甚至还有95后的,说她们那时还在上小学、上幼儿园;作为80后的我当时正赶上高考,一些70后的老乡镇人员说,他们参加过那场抗击非典的战役。17年过去了,70后、80后、90后的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乡镇干部,有了一个共同的责任——抗击疫情。职责所在,使命所在,让我们做本次疫情最坚定的逆行者,共同守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

一线抗疫英雄事迹故事三

“做好防护工作,期待着大家胜利凯旋平安归来!”程院长嘱咐道。“一定不辱使命,平安归来!”6名医护人员齐声道。

在“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__友好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战,董事长__成立防疫防控专班领导小组,以__副院长为组长,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组成一支“巾帼娘子军”,投入疫情阻击战中,发挥好民营医院在疫情防疫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为早日战胜疫情竭能尽力。

*月*日,__副院长带领6名医护人员到__区人民医院接受防冠状病毒具体任务。为配合__区疫情防控工作,B超室__自愿参与到__区人民医院防疫作战中。得知__区人民医院车辆运转困难,__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院领导,友好医院将一台七座商务车移交区医院用于接送病人等,因司机不在,她自告奋勇又承担起了司机的工作,随时待命,帮助接送病人,同时在彩超室帮忙,接诊前来就诊的非新冠状肺炎病人。

*月*日,护理部主任朱华,检验技师郑艳赴东方汉宫酒店隔离观察点报到,投入紧张工作,进行区域划分,准备物资,详细学习工作流程。她们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留观区,开始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步行从二楼到五楼,挨个房间送早餐,测体温,送完早餐已差不多十点了,接着又给每个人送中药,递送他们需要的物品,如垃圾袋、牙刷牙膏、服皂洗衣粉等等,收走他们放在门口的垃圾,这些做完也到中午了,又接着送午餐等,很多时候自己忙到都忘记了吃饭。因留观人数较多,有些细节工作人手不够,工作人员自己还要随时做好防护,利用休息时间到工作区协助帮忙做一些消毒传递物品等工作。紧张有序工作,再苦再累她们也毫无怨言,希望自己多做一分疫情就能早一点结束。

英雄传奇小说独特的故事情节模式 第3篇

关键词:英雄传奇小说,英雄获罪,临阵收妻,家族性延续,故事情节模式

一、英雄获罪故事模式

从《水浒传》开始, 出现了一种史诗性和悲剧性兼备的人生形态, 可以称之为“义士———罪人或流放的好汉”模式。这种“义士———罪人”的发配和逃难历程成了《水浒传》最有特色的叙事模式。林冲发配、武松刺配均属此种情形, 而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则是宋江的逃难和刺配经历。宋江怒杀阎婆惜后, 逃难江湖, 路遇清风山王英、郑天寿、燕顺, 接着又遇清风寨小李广花荣, 后有白虎庄孔明、孔亮。在刺配江州的过程中更是结识戴宗、李逵及一班好汉, 后又智破无为军, 大闹江州城。这种逃难与刺配不仅实现了宋江从书吏到梁山好汉的性格转变, 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串联人物的作用。如果说《三国演义》走的是史诗化写作路线的话, 那么《水浒传》走的其实是一条景观化历史的道路, 而正是这种“义士———罪人”的故事模式巧妙地完成了这一景观化历史描写的创作意图。推而广之, 在后世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 这种模式被广泛吸收和借鉴并有所发挥, 如《说唐》系列和《杨家将》系列等, 不见了这种“义士———罪人”的平面故事模式而代之更完美的“英雄获罪”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构成是英雄遭奸谗害———获罪贬职, 退居乡里或远戍边关———外敌入侵再受起用———克敌制胜, 冤情澄清皆大欢喜。这种故事模式在《杨家将》以后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可以说比比皆是, 几乎部部小说中都存在这一模式, 这也是传统英雄成长历程的必然。孟子讲“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而且这一模式也是忠奸斗争得以展现的有利途径, 通过这一模式封建社会忠奸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得以体现。同时, 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和悬念感, 往往在英雄获罪后会出现一段英雄空白状态, 这时的边关告急和群臣束手无策, 迫使皇帝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 为英雄的体面复出和日后的惩奸锄奸埋下了伏笔。然而这种模式的泛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作品的雷同化、程式化倾向, 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以至于人们在读到英雄获罪时, 心中已有先验的预期。某种程度上又化解了作品的悬念性, 当然这种模式从民众接受心理讲也是一种预期, 是民众愿意看到的故事模式。封建时代的民众总是抱着一种忠臣良将终会冤情昭雪的心理期待。而最后的冤情澄清, 英雄重新被起用封赏, 也给展现君主的英明和良臣的辅弼提供了因由, 因而这种故事模式在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屡屡出现且长盛不衰。

二、英雄临阵收妻故事模式

在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中, 从杨家将系列开始, 出现了另一种故事模式, 称之为英难临阵收妻故事模式。这种故事模式的基本构成大致是:少年英雄 (多为将门后代, 容貌俊美, 武力超群, 却不识法术) , 战阵遇番女战败或遭擒, 临阵收妻 (妻者貌美艺高, 多会法术, 法力无边) , 后破敌制胜, 妻助夫翁, 回朝封诰, 夫显妻荣。这种故事模式自杨家将系列开始出现以后, 屡屡出现在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 在隋唐系列英雄传奇小说中更是普遍。但它也有一定的规律, 就是多出现于将门英雄小说传奇中。它的出现是故事情节深入发展的需要, 往往英雄征战受挫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模式, 从而故事情节得到延深。另外, 也反映了战争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单靠男性英雄已不足以平定边乱, 抗敌卫国。女性英雄以特有的女性光辉出现在英雄阵营, 不仅丰富了英雄形象类型, 还打破了男性英雄一统天下的单调局面, 使英雄传奇小说异彩纷呈。这种故事模式中包含这样一个亚模式:英雄临阵收妻过程中, 女性英雄与男性英雄的结合有这样一个规律, 即女方往往是一见钟情, 不仅爱慕英雄俊美的外表、卓绝的武艺, 更看重英雄的将门血统, 往往女方会这样预期, 成为将门一族是她们的美好追求。这里多少可以看出封建文人们的主体创作意图, 即追求功利、渴望得到将门血统的愿望在作祟。而一见钟情后就是大胆热情又异常执著的追求, 然而却屡遭拒绝、戏弄甚至伤害, 但仍痴心不改。而且, 最大的问题是她们为了追求爱情, 往往要背叛自己的家庭和民族, 这种超越民族、违背人伦的爱欲, 看似失去理性, 实质上是对理性的另一种诠释与把握, 因为它最后又归结到忠义这一伦理层面上。对家庭的背叛, 对民族的背叛是为了汉族的忠, 是对天朝的义, 是投向光明之举。这种模式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伦理教化意义, 而显得顺理成章、天经地义。这种在汉民族内部被看成大逆不道的行为却在汉夷相战过程中得到了汉民族上至君主将相下至臣民的一致理解与宽容, 甚或认同。但这种认同建立在女性英雄看似追求自我、实质失去自我的痛苦基础上, 是在汉民族中心思想意识掩盖下的宽容。同样的“礼”在对待本民族和异族的时候,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版本, 可以看出这种“礼”的局限性和虚伪性。

这种故事模式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浸润下的文人创作心理和民众接受心理双重作用的结果, 是建立在泯灭女性英雄人性和性格扭曲基础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种女性英雄对爱情执著追求的近乎心理变态, 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以至于从某些层面加重了对女性的束缚, 从更广层面是对妇女的伦理教化, 是封建思想文化中的糟粕。笔者钦佩女性英雄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但对这种变态心理及无思想的盲目表示哀叹与愤慨。

三、英雄故事的家族性延续

在英雄传奇小说, 尤其是将门系列中, 家族意识或者家族情结得到了全面深刻的展现。中国人普遍重视家族性, 是家族观念或者血亲意识相当浓重的民族。中国古代聚族而居, 谱牒制度更是这种情结的体现。在现代相对封闭的地方, 仍有聚族而居的情况存在, 南方的客家人即是如此。这种家族观念、血亲意识不仅维系了整个家族的完整性, 更使家族血统得以延续并严格保证血统的纯正。在英雄传奇小说中这种家族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对英雄血统的关注有时甚至超越对英雄自身的关注。中国民众更希望英雄代代相传, 保持血统的纯正与延续, 实际上也就是保证抗敌斗争的连贯性与持续性。这种家族故事模式的出现, 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 自然而然形成了故事的连续性, 于是一大批各自成书又相互联系的英雄传奇之作得以出现, 联系这些作品的纽带正是家族情结, 于是, 出现以描写一门英雄为主的系列作品, 杨家将系列就属于此。前部作品描写上代英雄, 那么下部作品则以英雄的后代为主。为此, 小说创作者出于故事情节的考虑, 一定程度上也是迎合民众的期待心理, 有意无意间为英雄杜撰出诸多后代, 形成了英雄世家系列, 如杨家将, 从杨令公杨业第一代开始, 杨延昭第二代, 杨宗保第三代, 杨文广第四代, 杨怀玉第五代。然而, 英雄后代往往是子虚乌有的。

张默 让人动容的一线故事 第4篇

突发事件直播报道,是最考验主持人、记者综合能力的,也是所有新闻从业者最想往上冲的时候。从7·21特大自然灾害直播,到北京市卫生局H7N9首次发布会直播,张默说:“不知道怎么了,过去一年的突发事件都赶上了,不过不确定性最多的直播报道,就是芦山70级强烈地震直播。”

当叫还在上海做上海国际车展直播的张默,得知芦山强烈地震后,直接向他的领导——新闻直播科科长胡阳请示,直接去前线。一个小时后,胡阳、张默和摄像龚飞立即回住处收拾东西,就这样,三人直接带着直播设备奔赴震中芦山。 在不确定性最多的地震报道中“催熟”

作为80后的主持人,张默没有经历过灾难,也没有地震的概念,他只知道灾区肯定会余震不断,也深知一切都不确定,更来不及给在北欧旅游的父母报个信。下了飞机,张默就开始出镜连线报道,不经意间成为北京电视台传回视频画面报道的第一路记者,而这只是张默采制的近60篇稿件和连线中的第一个。当天晚上10点多,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到达震中芦山县城,顾不上感受灾区的境况,直接是一段接一段的出镜报道,张默回忆,当晚他们采制了十多条报道,几乎一夜未眠,只是在车上闭了会儿眼,就算是闭眼,几个人也在嘟囔着下面的报道安排,就像是攒HP值以备第二天采访用。因为刚刚发生地震的灾区处处、时时都是新闻点、信息点,谁也舍不得闭眼,谁都想下车再多采几条,让外面的观众多了解一点灾区。张默说,在震中很多同事像范奕、颜葵、涂艳是经历过汶川特大地震报道的资深职业记者,面对灾难报道,自己几乎是一张白纸,一切都“蒙”着来,更没奢望自己能做得怎样,可能正是这样的平常心,最后得到领导的表扬,同事的认可,而更多的是在灾难中得到成长和锻炼。因为一切都不确定,你不确定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不确定你马上会接到何种任务,不确定采制的片子是否能成功传回,不确定灾难怎样发展,不确定……

一个都不能少

不确定的,还有感动。地震报道第四天,震中下起了小到中雨,这对灾区救援极其不利。于是,张默和摄像龚飞穿过因山体滑坡而采取交通管制的道路,回到受灾严重的清仁乡采访,看看降雨对山区的影响,采访中,无意遇到了七一仁嘉学校的老师,挨家挨户统计学生。于是,张默跟随这位老师采访,老师说:“我们班有位同学已经遇难了……”接着老师哽咽了,抽泣着说:“这个孩子特别可爱,学习成绩特别好……”由此泪水不止,采访也暂停了。面对灾难,这些感动是一样的,当时第一感觉是一定要把这种感动传递出去,于是张默把这篇报道命名为《一个都不能少》,在当天《北京新闻》播发了。

善良的芦山受灾群众

4月20日从上海飞往成都的航班上,一位叫张康燕的乘客在默默流泪,了解得知她是芦山县清仁乡的受灾群众家属,她的侄子在地震中被砸死了。当时,灾区已经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于是她搭着我们的采访车从成都回到了家里。第四天,张默回访受灾群众张康燕家时,张康燕指着已经垮塌的二层位置说:“我的侄子就是早上八点睡觉时,在这里被砸死的,孩子本来就没有妈妈,很可冷……”张康燕,搭车回家后第一晚是在“坟墓”里睡着的,地震刚刚发生还没来得及搬运尸体,遇难的小侄子就“睡”她身边。张默说,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是光是听到就足以感受到灾难的残酷,也决心为受灾群众多做点事情。然而,整下、采访过程中,这位雅安姑娘一直在说:“谢谢你们。再往山上走,受灾更严重,不过很危险,你们一定要保重,要小心!”姑娘及家人担心记者安全,还执意带记者上山,知道记者几天都在吃饼干度日,还打算把家里的鸭肉送给记者。之后,他们把车上的所有食品送给了张康燕一家,摄像龚飞把自己的羽绒服也捐给她。现在,张康燕已经回到上海继续工作,而他们已经成为了朋友。张默说,地震报道的第二天、第三天,就不断有受灾群众给武警官兵、救援人员、媒体记者送煮鸡蛋、矿泉水,是那种使劲往你手里塞,到最后真的不好意思拒绝。得到台里命令撤回成都,山路上,不断有小朋友和群众举着“谢谢你们”的牌子,见到路过的车辆就齐声喊:“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张默说,每当这时都会减慢车速、招手,说实话,舍不得离开芦山,也舍不得离开这些受灾群众,他们的家园没有了,亲人也可能没有了,一切要从头来,但是他们懂得感恩,更让人有一种特别的感动,这种情感交流是最宝贵的。

记者在行动

在一线,张默和他的同事不仅时刻记录着,也在参与救助。4月21日凌晨两点,在受灾安置点采访时,他们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原来是受灾群众的孩子没奶粉吃正在哭闹,孩子的母亲只能在帐篷外哄孩子。于是,张默、龚飞马上播发了这条信息并持续追踪。之后,北京电视台协调爱心企业从成都等地调配奶粉,送至芦山体育馆受灾群众的安置点,成都前线指挥部的王毅还协调购买了婴幼儿奶粉,托同事送到芦山。张默说,其实在一线采访最耗体力的,出镜报道是一方面,还有一部分是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比如从成都来的奶粉车不认路,他就必须在电话里耐心指引,并且引导受灾群众根据轻重缓急逐一领取,等到开机准备报道了,嗓子已经喊哑了。

团队的力量

一线抗疫党员英雄事迹故事 第5篇

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应该合家祥和快乐非常,大都温馨幸福溢于言表,或外出游玩,或走亲访友……。然而今年的春节假期,对于_同志来说,这些“乐事”都与他无缘。因为“疫事”连绵,期间他几乎没有安稳地放松、休息过一个完整的“24小时”。为及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和上级组织、住建等有关部门及本局党组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在“战疫”中他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受到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彻夜促建“暖心房”

设立于国道319线长汀县古城段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检查点因搭建的帐篷式办公场所容易透风漏雨等问题,给防疫工作带来不利因素。在农历正月初六接到上级和局党组要求_同志全力组织解决这一存在的有关问题时,他正准备带年迈80多岁、身体欠佳的母亲去治病,但在大局面前,他二话不说先舍小家顾大家,在第一时间就带领党员先锋队积极联系对接长汀瑞祥装配式建筑公司,紧急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千方百计从深圳调集有关材料,彻夜加班加点地建设了4幢钢结构房,用于该疫情防控检查点应急防疫工作。为这个检查点的疫情防控一线办公工作及时送上了“暖心房”,为全县的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供了较好的后勤保障,得到有关各方的好评。承建的瑞祥公司被他的言行感染,逐自愿捐赠这4幢办公房给政府用于疫情防控。

逐点织造“防疫网”

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中,_同志积极组织开展房产中介经营网点的疫情防控工作排查,在春节假期,他带领局房管股工作人员起早摸黑地与时间赛跑,对县内63家房产中介经营网点开展了逐一排查,同时发放疫情防控宣传督导材料100多份,对10多家存在消毒工作不够到位、口罩等防护用品保障不足等问题的经营网点,当场提出了有关的整改意见。并认真严格督促各房产中介门店、商品房售楼部(案场)在未接到上级有关通知之前暂缓进行营业、销售活动等有关工作。

组织协导“联管控”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虽然物业管理的职能在去年就已移交给城市管理部门了,但当_同志接到上级和局党组要求由他牵头组织汀州、大同、城管等有关单位人员对物业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督导工作时,他依然“责无可推”毫不犹豫地接受这一“额外”任务,奋力为全县的疫情防控工作作贡献。在高质量完成这一工作任务中,他积极会同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对物业小区的电梯间、楼梯扶手、停车场、物业管理房等公共场所地带的防控消毒和进出人员的排查以及物业管理人员、小区居民个人、家庭有关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督促指导。对当场发现的不戴口罩外出上街、扎堆闲聊等防控意识较差的居民群众,及时进行了宣传劝导工作,杜绝防疫漏点。通过组织对物业小区的宣传督导工作,各物业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服务企业“无二心”

一线抗疫英雄事迹故事精选 第6篇

1月23日,__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全院率先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培训,打响了防疫阻击战“第一枪”。会上,__主任根据年前武汉疫情蔓延和春节期间湖北人员返乡的情况评估,他凭借流行病学知识敏锐地意识到“疫情返乡”的可能,在科内做出重要布署:提醒医务人员加强防护,并要求主管医生严格落实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确认工作,并在科内号召大家积极请战支援抗击疫情一线。

我院作为__定点首诊医疗机构,战斗已经打响,疫情就是命令。科室__医师在除夕前夕主动请缨,逆行而上,自愿申请在我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线——发热门诊值班。__医师在危急时刻,义无反顾的奔向疫情最前线,他说,“患者需要我们,我们不去,谁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勇挑大梁”的崇高奉献精神。

大年三十晚上,一位患者突发动脉瘤破裂,生命垂危。在这命悬一线之际,__主任亲自带领全体医护人员通宵奋力抢救,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终于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等手术成功,患者转危为安,已经是大年初一早上八点。患者家属说,“在大年三十凌晨,医护人员依然值守在医院,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你们默默地付出,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值得我们尊敬。”

初一早上,刚脱下防护服的__医生和刚换下手术衣的__主任在医院门诊大厅不期而遇,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相互一句“新年快乐,辛苦了。”竟成了此刻最温暖的话语。

一夜未休的__主任得知大年三十晚上我院已经留置有疫区返乡发热患者时,他意识到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再三叮嘱神经外科所有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防护,严格排查患者流行病学史。

大年初二,新冠疫情在全国持续蔓延,医院通知取消春节假期,号召全员参与抗击疫情。魏主任在全科号召,“如果疫情在__出现,共产党员先上。”,并确定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感染”的保底目标,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发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的专业特长,只要疫情需要,随时做好支援兄弟科室的准备,抽调的同志,一个都不能少,全部必须平安回来。

大年初三,__出现第一例疑似病例后,神经外科主任和护士长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及时采取各项应急措施,降低全科医护人员和患者及陪护感染风险,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一是加强住院患者家属的宣传工作,发放新冠防护宣传单;二是升级诊疗操作防护,所有临床操作必须带手套,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操作必须带防护镜;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率先做到疏散家属并落实“一床一陪”制;四是严格要求进入病房的家属佩戴口罩;五是严格新冠流行病学问诊制。通过上述严控措施,实现整个春节期间至今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及患者零感染的目标。

危难面前,最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担当,最能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我是共产党员,我志愿到抗击疫情一线去,我马上回来随时等候医院召唤。”这是医院安排后备疫情一线排班人员时外一科__主治医师打给科主任的电话,__医生刚值完夜班返回南充老家团年,当得知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第一时间打电话向主任申请上一线。初四,__第一例新冠病例确诊,外一科__主治医师和袁云仙护师第一时间参加一线新冠确诊病例诊疗工作。

抗疫一线逆行者英雄先进事迹故事 第7篇

在春节之前,__还没有足够的准备想到,可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疯似传播,转眼间竟演变成了一场全民族的伟大“战疫”。此时此刻,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疫情,已容不得她有丝毫犹豫与“商量”的回旋余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春节以来,__同志主动放弃一年一度与家人相聚欢度春节的美好时光,及时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住建、组织等有关部门以及局党组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制定有关疫情防控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用心带领所在股室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疫情宣传、排查、防控的第一线。

“战疫”在行业工作的“责任田”

上级和局党组安排部署有关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__同志迅速做出反应,在第一时间传达贯彻到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督促暂时关闭所有售楼部(案场)和中介门店,避免人员聚集杜绝传播“染疫”。带领股室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不定期对全县售楼部(案场)、中介门店开展拉网式宣传督导,指导企业做好现场消毒和卫生防疫及防疫物品的到位落实工作。当她发现个别房产中介机构门店存在“当面关门、背后开门”的“打游击”式的营业现象时,立刻劝退当事门店内聚集的人员,督促门店负责人即刻关闭,在未接到上级有关复业的通知前暂缓营业。并将存在该现象的房产中介门店列为重点督导对象,采用“突击式”“回头看”等巡查方式督促有关门店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以确保此类情况不再发生。截止2月13日,已组织对全县15处售楼部(案场)、63家房产中介机构门店落实防疫情况开展了宣传督导,发放疫情防控宣传材料260多份,对10多家存在消毒工作不够到位、口罩等防护用品保障不足等问题的经营网点,当场提出了有关的整改意见。

在开展宣传督导中,她按照局党组工作要求,带领股室人员坚持每天对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外地返汀工作人员进行排查登记,特别是往来疫情重点地区员工动态信息。主动联系温州、泉州等外地在汀企业家,上门跟踪落实企业工作人员返汀情况,并及时将排查到的有关信息汇报给所在地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居委会做好排查隔离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基础。至2月13日止,共组织排查企业从业人员234人,其中有30人从长汀县外地区返汀,目前没有从湖北(武汉)地区返汀的房地产领域从业人员。

与此同时,__同志带领股室人员认真落实局党组“一手抓防疫工作、一手抓日常业务”的“两手抓”要求,主动服务企业,简化办事流程。积极探索“非接触式”的服务方式,调整包括商品房公共维修资金缴存审核等业务的办理流程,减少疫情防控期间非必要人员接触。并积极落实企业开工报备制度,带头做好复工企业员工信息登记。目前共有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交了复工申请,复工人员94人。此外,在组织做好本股室干部职工自身防疫工作中,她将本来预留给家人的口罩赠送给同事使用,并自备了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物品用于办公场所。

“战疫”在紧急赋予的“防控岗”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局党组在疫情防控期间临时应急赋予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__同志积极牵头组织参与做好城区范围内各物业小区的疫情防控有关工作,会同县城市管理局、汀州镇、大同镇等单位,督促指导全县53个物业小区做好各小区内有关公共场所的消毒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督促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主动协助属地政府履行职责,配合做好对外来人员的询问了解、健康排查、登记备案等防疫基本工作。在此期间,及时参与劝阻小区居民“群聊”活动9起次,劝阻小区居民不戴口罩外出上街20多人次,劝阻小区居民聚众“烟茶会”5起次等。

“战疫”在街头巷尾的“劝导区”

论《故事新编》对英雄形象的解构 第8篇

本文将总结鲁迅在《故事新编》中解构英雄圣贤的方法, 并进一步探寻解构圣贤、重写历史小说的现代意义。

一、《故事新编》解构英雄圣贤形象举例

还原英雄圣贤的凡俗本相, 是《故事新编》的基本叙事立场。“英雄圣贤的‘神化’表达的是文明起源时代的想象, 而鲁迅对传统文明的末日危机有着高度自觉的洞察, 因此《故事新编》必然会以对英雄圣贤荒诞性存在的再叙事改变故事的原初意义。” (1)

《故事新编》的第一篇《补天》描写传说中的人类母亲女娲的形象, 她虽然依旧极富神力, 却苦闷无聊至极, 补天也显得辛勤而狼狈, 更是被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小东西缠得不胜其烦。作者甚至让“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 让女娲从自己所繁衍的人类中感到一种悲凉, 她的造人也只是为了排遣无聊、消磨时间的近乎娱乐工作。女娲造人的传统等级制度、伦理文化的母题消失, 神话的外衣被剥尽。

《奔月》中的射日英雄已经沦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碌、身心交瘁的小市民, 为不吃乌鸦做的炸酱面而努力又焦灼。更可悲的是一个射九日而享美名的英雄没有了“对手”, 没有了可以射击的对象, 遭遇的只有妻子、弟子的冷遇、背叛。

又如《采薇》凸显了伯夷、叔齐用各种烹调方法烧作薇菜的行动, 以凡俗的食欲消解了他们“不食周粟”的神话誓言, 故事不再是对高洁志士的歌颂, 取而代之的是保持名节的窘迫和名士操守的虚无;《起死》中被庄子起死回生的汉子所要衣物包袱的现实需求, 嘲弄了庄子“齐生死”“无是非”的超凡脱俗性;《理水》中的大禹为民奔波, 却被人说成是一条虫子, 而治水成功后也被称为“禹爷”, 讲究起祭祀法事、上朝拜客, 成为人人效仿的榜样……

《故事新编》将圣贤英雄“还俗”, 不是简简单单的翻案, 而是深刻包含了鲁迅所把握的时代精神和他个人的生命体验, 这也是历史小说的现实意义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故事新编》解构英雄圣贤的方式

翻看鲁迅先生所留世的大量古典文化研究著作, 我们就不难看出, 在这部小说集中, 鲁迅要使英雄、圣贤走下文化神坛, 他选择了偏离话语权威中心的方法, 以现代眼光去诠释传统文化, 极力洗尽这些人物身上的铅华, 显现他们的本真一面, 而并非臆造的文化神话。总体说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来达到其解构的目的。

1、形象平凡化

传统故事中, 英雄圣贤的形象都是伟岸的, 他们或强大、或高洁、或勇敢、或智慧。他们积极正面的形象几千年来已经深入人心, 而要去掉他们的光环, 还原他们的人的面貌,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英雄圣贤的形象平凡化, 让他们同普通人有着一样的忧虑、苦闷、凡俗甚至是某些人性的缺点。

女娲是人类的始祖, 其造人、补天的行为被人们视为开天辟地的壮举。而在《补天》中, 女娲造人完全是出于偶然, 她“只是很懊恼, 觉得有什么不足, 又觉得有什么太多了”, 她那无聊至极的心态成了促成人类诞生因素。一段时间后她疲惫了, 并且被她创造出来的人来搅得不胜其烦。她一边撑着疲倦的身躯补着天, 一边几次抱怨无聊。女娲的不辞劳苦的创世行为逐渐变淡, 无聊疲倦渐渐笼罩女娲的整个心理。更为滑稽的是, 女娲两腿之间出现了个满口讲着德、礼的古衣冠小丈夫, 让女娲和淫秽也沾了边。这也是鲁迅塑造人物时“油滑”的开端。

《奔月》中的后羿不再是往昔射日的威武形象, 而只能为嫦娥捕来一只只小麻雀黑乌鸦, 嫦娥因忍受不了生活的乏味与单调偷吃灵药奔月球。文章中唯一表现后羿射箭雄姿的只有两处, 一处是后羿与暗算他的弟子逢蒙的决斗, 一次是后羿愤恨嫦娥飞天连发三箭射月亮, 二者都是为背叛做出的反击, 射日的弓再也无处可击。如此形象, 只让人感到“英雄”的平庸与虚无。

又如伯夷叔齐, 自古以忠君、孝悌的形象成为后人的榜样, 而《采薇》抓住他们笃信先王之道的特点, 刻画了两位迂腐而软弱的先人。叔齐因伯夷泄露身份而流露出“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 可也不能不说很有眼力”的想法, 丑化了当年主动让位的美行。二人对薇菜的各种吃法的研究及叔齐想偷吃鹿肉的内心, 都暴露出他们和凡人一样的贪婪。常风在评论鲁迅创作的《出关》和《采薇》时也说道:“鲁迅先生是想将过去的圣贤还俺们一个具有血肉和我们犯人一样的本来面目”, 他“给了他们生命。显现在我们面前的古人, 我们不觉得他们是高不可仰的圣哲”。 (2)

圣贤的嘴中也说出了粗鄙甚至是污秽的言语, 插科打诨、降格以求、亵渎、冒犯等话语也就不时出现。如干瘪的少年喋喋不休, “你压坏了贵重的丹田”, 正襟危坐的老子和孔子也会讨论“亲个嘴”“生弟弟”。在对这些圣贤形象的描写上, 也采用漫画式的手法, 通过夸张变形扭曲到令人发笑的地步。代表中国文化的老子“好像一段呆呆木头”, 庄子是一个有“黑瘦面皮, 花白的络腮胡子”的“糊涂虫”, 全然没有了飘逸超脱的形象。

当然, 形象平凡化不只是刻画英雄圣贤的平庸与消极, 同样也包含对其正面形象的朴素表现。如《理水》中大禹“面目黧黑, 衣服破旧”, “不穿袜子, 满脚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这俨然是一位平民实干家的形象, 打破了帝王的辉煌;《非攻》中的墨子有着更多的农民气质, 而他完成了止楚伐宋的历史功绩义后, 遭遇了募捐等一串晦气的事, 他狼狈不堪的样子让人哭笑不得, 原有的崇高感也荡然无存, 反让我们感到亲切、质朴还有发自内心的尊重。

2、叙事语言驳杂

构筑历史文本, 首先要求在文本中形成一个规范性的历史语境, 以显示历史与人物的严肃性。但是, 在《故事新编》的历史语境中, 言语系统是驳杂的, 甚至出现了多种言语系统的并存。这就使历史语境变得纷繁复杂, 体现出对历史严肃性的怀疑与嘲弄。置于这种繁杂的语境中的圣贤英雄具有一定的荒诞性, 从而实现了对他们神圣形象的解构。

《出关》历史语境中言语系统就极为驳杂。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中使用的语言与叙述语言是属于同一言语系统, 基本上是古籍的现代汉语翻译。但是老子在函谷关讲学时, 讲述内容却是《道德经》的原文, 造成听众的厌倦。道家的精华《道德经》俨然成了一部闹剧的导火索。另外, 讲课之后账房和书记先生请老子补发讲义时竟讲起了方言, 但从后文看两人是会讲“国语”的, 可见他们使用方言与老子对话是有意为之, 其中包含着对老子及其道学的嘲弄。这样, 在不同言语系统的多声部交织中, 老子及其代表的道家学说的权威性与神圣性被消解得当然无存了。

又如《补天》中女娲平实的言语与她造出的人类口中古奥的言语形成的鲜明对比, 凸显出造人的无意义。《理水》中官员学者的“ok”、“古貌林”等中西杂糅的语言, 大禹妻子泼妇般的骂夏禹“杀千刀”, 这些也都使原本崇高的治水行为变成大禹一个人的孤独表演。

当一件件原本严肃、崇高的历史故事被作者用驳杂的言语系统叙述出来时, 其崇高性就被一点一点消解了, 英雄圣贤的光辉形象也能被这驳杂的言语系统消融。

3、加入现实生活情节

鲁迅说《故事新编》中有很多油滑之处, 但他认为“油滑是创作的大敌, 我对于自己很不满”, 但后来他对此又不无得意, “不过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 却也许暂时还有存在的余地的罢”。 (3) 这里提到的油滑之处, 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大量的现实生活情节的加入。

首先, 从对现实生活情节的处理方式来看, 作者把其粉碎成一个个小细节分散到完整的历史文本中, 并且这些细节多是庸俗的、非理性的, 就和圣神、崇高的历史文本形成了对照。如《铸剑》中眉间尺遇到一群麻木的看客, 《非攻》中墨子遭遇募捐救国队。前者的崇高意义就成了后者庸俗性嘲弄的对象。通过这种方式, 作者消解了历史文本的完整性, 改变了英雄圣贤的神圣性和崇高意义, 一切被现实嘲弄着, 形成了一个极强烈的反讽。

另外, 从叙述现实生活情节的语调上来说, 作者也多使用戏谑嘲弄的语言来叙述。特别是对正面人物和正义行为的嘲弄性叙述, 形成了一种不和谐的艺术效果。《奔月》中后羿和嫦娥每天吃乌鸦炸酱面, 后羿自责的心理和养家糊口的男人毫无区别, 出行前还要带上五个炊饼, 五株葱和一包辣酱;《非攻》中墨子在阻止了楚伐宋之后, 遭遇大雨, “淋得一身湿, 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4) ;《大禹》中的夏禹治水不入家门, 却被老婆骂作“杀千刀的”“奔你的丧”“掉在池子里变大忘八” (5) ;在《采薇》《出关》中, 嘲弄性的叙述更是自始至终伴随着主人公的一言一行。在本应庄严的历史文本中杂入嘲弄性的细节, 运用嘲弄性的叙述语调, 实现了对英雄圣贤的解构。

4、结尾的翻转

不少研究者注意到《故事新编》存在一个有趣的文本现象, 即小说的后半部分往往出现情节的“翻转”, 《理水》《非攻》《铸剑》等等, 莫不如此。钱理群早年就提出了“翻转”式结构的问题, 他说:“鲁迅的每一篇小说都有两种‘调子’:崇高的与嘲讽、荒诞的, 悲壮的与悲凉的。两种调子互相校长, 形成内在的紧张关系, 而且小说后半部分情节都忽然翻转, 把前面的情节颠覆。” (6)

最为典型的要算《铸剑》。这是《故事新编》中最有肃穆英雄色彩的, 然而也倾注了鲁迅最严苛的质疑、拷问。文章前一部分铺排渲染了复仇的气氛, 而眉间尺的自刎更是将复仇的内核指向了向自身复仇。至三个人头落入沸水, 消灭了肉体的界限而上升至一种纯精神的境界。当复仇最终完成, 眉间尺和宴之敖“仰面向天, 沉到水底里去了” (7) 。但是文章并没有就此而结束, 结尾处, 叙事情节、语调都发生了翻转, 王后、弄臣想尽各种可笑又徒劳的办法分辨三个头骨, 复仇者和被复仇者共同下葬, 百姓忙着观看丧礼, 就这围观之中, “复仇者与被复仇者, 连同复仇本身, 也就同时被遗忘和遗弃”, “小说前三节复仇的神圣、崇高与诗意, 此时已被消解为无”。 (8)

同样的, 《理水》后部文字, 人们谈论大禹治水的功绩, 英雄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享乐的话料。特别是结尾一段文字:“但幸禹爷自从回京以后, 态度也改变了一点了:吃喝补考就, 但做起祭祀和法事来, 是阔绰的;衣服很随便, 但上朝和拜客的时候的穿着, 是要漂亮的。” (9) 这段换叙述突出了禹及其行为正面意义的危机性, 使大禹的形象陷入了混乱与庸俗, 使得其神圣意味与崇高意义变得支离破碎。《补天》中女娲壮美的补天行动之后, 是人类的战争, 消解了女娲创世的崇高意义;《采薇》结尾, 伯夷叔齐死了, 阿金姐讲述的两人喝鹿奶馋鹿肉的故事留在人们心中, 使听故事的人“肩膀也轻松了不少”;《出关》中, 老子终于出关了, 小说最后却结束在关尹喜和账房先生等人关于关外没有吃的、老子还会回来的对话, 更具有隐喻意味的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充公的盐、胡麻、饽饽等放在了架子上。

这种结尾的“翻转”, 在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模式下, 被描述为一种“解构叙事”, 鲁迅当年不一定知道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叙事, 但他很多文章结尾的翻转, 的确起到了消解历史文本、解构英雄圣贤的作用。

三、解构的现代意义

鲁迅颠覆崇高、消解神圣, 彻底地还原神与圣人以世俗的人的面目, 第一次使我们去凝视世俗化了的英雄和圣人, 凝视历史、文化与生命的最本质最幽深的层次, 揭开崇高与卑下、庄严与滑稽、生命与文化的秘密。其本质是鲁迅人的观念的体现, 是鲁迅对个体独立和自由的一种追求和努力。在这个解构的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历史的清醒的、独立的认识, 看到了他对权威的反抗和主体人格的张扬, 这对于当时反对封建传统专制文化、建构新的价值观念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

而今天重读《故事新编》, 我们应该汲取更多的时代意义。当今的时代, 人们已不再轻易迷信权威, 对于历史也逐渐有了客观的认识, 国民的思想意识朝着更加主体化、个人化方向发展。那么《故事新编》解构英雄圣贤的意义今日何在呢?《故事新编》中的英雄圣贤尽管被一层一层地解构, 但他们依旧是英雄、依旧是圣贤, 只不过他们的平凡之处、尴尬之境让我们读了更觉其悲凉与孤独。这种悲凉与孤独感, 或许就是鲁迅当年作为一个先觉者在黑暗中挣扎又掉入虚空之中的独战的悲哀。他把英雄圣贤光环的背面展示给我们看, 把英雄的末路闹剧般地呈现出来, 一切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俯察世界、先知先觉、献身理想到最后都演变成“无聊”的结果, 唯有无意义和虚无才是真实的。古来的英雄圣贤尚且如此, 又何况是我们今日这些平凡之辈?无论是追求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 还是向着头顶仰望的那片天空踽踽独行, 我们都需明白, 一切的行为最终都会消解为虚无。但《故事新编》要建构的并非是一个虚无荒诞无英雄的世界, 而是一个明知虚无是结局, 依旧有英雄圣贤在奔波的世界。虚无不是目的, 只是终结时的一种状态。解构英雄圣贤, 以一种和他们平行的眼光审视他们, 就会发现人生中的辉煌也好, 平俗也罢, 都将陷入最后的虚无, 但人生的意义并不因终结时的虚无而消失, 却是在于以怎样的一种姿态面对这种虚无。英雄之所以为英雄, 恐怕就是在于他们以一种平凡而不平庸的姿态面对虚无的人生结局。

参考文献

[1]黄万华:《中国现当代文学》,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 第93页.

[2]常风:《故事新编》, 天津《大公报?文艺》, 1936年2月21日.

[3]鲁迅:《故事新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2页.

[4][5][7][9]鲁迅:《故事新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127、43、96、48页.

[6]钱理群:《<故事新编>漫谈》, 《钱理群讲学录》,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第92、99页.

上一篇:举行冬季活动的总结下一篇:小城镇排水设施现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