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奖评审意见

2024-06-20

科技成果奖评审意见(精选8篇)

科技成果奖评审意见 第1篇

附件2: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本市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安全监管局)设立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授予向市安全监管局申报的,且在北京市安全生产技术发明,促进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分为一、二、三等奖三个等级,每2年评审一次。

第四条 获得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市安全监管局推荐申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成果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第五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申报、推荐、评审、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 市安全监管局设立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评委会委员由安全生产相关专业的专家、学

—1— 者组成。

评委会下设评委会办公室负责评审组织和管理等日常工作。第七条 评委会办公室下设专业评审组,负责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评审工作。评审结果由评委会办公室报市安全监管局局长办公会议审定。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推荐条件

第八条 申报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项目(课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完成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创新、工程应用以及安全管理软科学研究等);

(二)已通过科技成果验收或评审;

(三)应用于安全生产业务实践一年以上,有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在知识产权、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等方面没有争议的。第九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分为四个奖类:

(一)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类:在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成就,丰富或拓展了学科理论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成果。

(二)技术研究开发类:在促进安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技术发明,并取得了显著经

—2— 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效果)的成果。

(三)技术推广与应用创新类:在重大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或引进、吸收)中,创新性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促进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成果;通过推广和产业化,在安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成果。

(四)软科学类:促进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安全管理现代化,并经实施在安全生产理论、战略、政策、管理、评价、标准、信息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的技术法规、标准、著作及软科学成果。

第十条 向市安全生产局推荐科技成果奖项目条件:

(一)推荐奖励项目,必须属于安全生产科技领域。

(二)基础与应用基础类成果必须在该领域有创新性发现,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或国外公认。

(三)技术开发类和技术推广与创新类成果须在近三年内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技术评审、验收、评审或取得专利授权,并已推广应用一年以上,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软科学类成果必须是国家或部门发布的法规、标准,正式出版机构出版的著作,有关部门进行评价的软科学成果等,并在推动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已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科技奖励的项目课题不得重复申报。

—3—

第三章 推荐单位(个人)和申报要求

第十一条 申报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由下列单位(个人)推荐:

(一)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二)市政府有关部门;

(三)各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市属企业(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和中央在京企业(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设在本市的分公司、子公司);

(四)各类生产经营企业、事业单位;

(五)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可由三名教授或研究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但需分别独立写出推荐意见。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每项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完成单位实行限额管理。申报一等奖不超过15人、10个单位;二等奖不超过10人、7个单位;三等奖不超过5人,3个单位。

第十三条 推荐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填写•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励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并提供必要的相关材料,推荐书及有关材料应完整、真实、可靠。

申报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单位应分类向推荐单位提交申报

—4— 推荐书和以下附件材料:

1.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1)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论著;

(2)论文(论著)被收录和被他人论文(论著)正面引用证明;

(3)检索报告书。

2.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与应用创新类项目:(1)知识产权证明文件;

(2)技术评价证明(验收报告、科技成果评估报告等);

(3)完整的技术资料和试验总结报告;

(4)产品的技术标准;

(5)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

(6)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审批文件;

(7)缴纳国税、地税的税务证明或推广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证明;

(8)有关用户出具的成果应用证明材料。

3.软科学研究类项目:

(1)软科学项目立项和结题验收的相关证明;(2)完整的软科学成果研究报告;

(3)实际应用或采纳单位出具的证明。

4.科学技术普及类项目:

(1)图书及电子出版物样本(最新版本);

—5—

(2)由出版社出具的作品发行数量、再版次数的证明;

(3)公开引用或应用证明;

(4)科普作品质量的证明;

(5)有助于科普作品评审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项目完成单位将上述材料上报至相关推荐单位。

(三)推荐单位(个人)负责审查候选成果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申报范围和条件,审查候选成果的真实性,并提出推荐理由和奖励等级。

(四)推荐书及有关材料一式四份,装订成册,报送至市安全监管局。

第十四条 由两个以上单位(人)共同完成的成果,由第一完成单位(人)与其他完成单位(人)协商后,由第一完成单位(人)组织申报,按贡献大小排列顺序,并经所有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签字盖章。

第四章 评审标准

第十五条 评奖标准:主要从学术水平、技术创新程度、技术难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推广应用效果、创造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对候选成果进行综合评定:

(一)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技术和产品进行改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大,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领

—6— 域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成果转化程度高,得到广泛应用,创造了重大的社会效益的(如在处置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中有特别显著作用),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在技术上有创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较大,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在较大范围应用,取得较大安全效益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成果实用性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内领先水平,技术难度较大,成果得到转化,可在同行业或多领域中推广应用的,可评为三等奖。

第十六条 安全生产应用软科学奖评审标准:

(一)在理论上有重大创新,理论、观点正确,有独到见解,数据来源可靠,对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有显著的作用和影响,或在本系统刊物发表,成果采用率高,社会效益显著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在理论上有较大创新,理论、观点正确,对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有较大的作用和影响,取得较大社会效益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在理论上有创新,理论、观点正确,被本部门采用,对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五章 评审办法

—7— 第十七条 申报、推荐安全成果一等奖的成果,评审组将进行实地考察。在评审会上,被评项目应派1—2名技术负责人到会进行答辩。

第十八条 评委会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含三分之二)委员到会。

第十九条 评委会委员依奖励等级进行三次投票产生评奖结果。获得一等奖项目得票数应超过到会评审委员三分之二(含)以上;二等奖、三等奖项目应达到二分之一以上(不含)票数。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申报、推荐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及项目完成人不得作为评审委员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

第二十一条 评审工作结束后,评委会办公室向市安全监管局局长办公会议报告并在30日内将评审结果公示。

第六章 异议及其处理

第二十二条 对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有异议的,应当在评审结果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评委会办公室提出书面材料。单位提出的应加盖公章,个人提出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提供个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第二十三条 评委会办公室接到异议材料后,应对异议内容进行审查,并分别按下列情况处理:

—8—

(一)凡涉及获奖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等,以及申报书填写不实的异议,应及时通知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应在接到通知后10日内向评委会办公室提交有关情况证明。逾期视为放弃获奖资格。

评委会办公室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评委会委员及专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二)凡对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应及时通知所有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推荐单位(人),由所有相关单位、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在公告期内,共同协商,提出统一书面意见,并签章同意后报办公室审核。逾期视为对异议的默认。

第二十四条 评委会办公室将提出异议的书面材料及异议核实情况和处理意见送评委会,集体讨论后由评委会办公室答复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五条 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第七章 奖励及其它

第二十六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由市安全监管局颁发证书。并根据实际情况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

第二十七条 获得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证明材料应记入个人档案,作为立功、晋升考核的依据之一。获奖单位也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成果完成人酌情给予奖励。

—9— 第二十八条 市安全监管局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宣传获奖成果,促进获奖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对获得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项目组织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有关部门推荐申报省、部级奖励。

第二十九条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审工作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市安全监管局维护其评审的严肃性。剽窃、侵犯他人的发现、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的个人或单位,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个人或单位,一经查证属实,由市安全监管局撤销奖励,追回奖状、证书等,并可以通过媒体公开曝光以示惩戒。

第三十条 评委会、评审组所有成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候选成果的技术内容和评审情况严格保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三项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安监政法字„2006‟168号)印发的•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废止。

—10—

—11—

科技成果奖评审意见 第2篇

科技成果鉴定及进步奖申报评审程序(一)材料准备阶段 由申请鉴定(验收)单位准备以下材料:(1)科技成果鉴定证书;(2)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审批表;(3)项目计划任务书或实施方案;(4)项目实施技术总结(按科技局提供的提纲);(5)成果应用的有关证明材料。

(二)鉴定申请阶段(1)申报单位将按照要求组织好的材料报送县科技局;(2)由科技局对申请鉴定(验收)的项目材料进行审查,需进一步补充完善的,返回申报单位对材料进行补正;(3)材料审查合格后准备进行鉴定(验收)。(三)鉴定阶段(1)由科技局聘请同行专家组成鉴定(验收)委员会(小组),并提前15天将全套材料送交鉴定(验收)成员审查;(2)召开鉴定(验收)会议,对申请鉴定(验收)项目进行鉴定(验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鉴定(验收)意见;(四)公告、授奖阶段 通过评审的获奖项目报经县政府批准后,由政府发出公告,公告时间为30天。公告期满后对获奖项目予以授奖

科技成果奖励评审系统设计与实现 第3篇

传统的的项目申报与评审工作方式中存在项目申报周期长、过程繁杂、评审专家易受客观因素干扰等缺点,不利于评审过程公平公正的进行。对科技项目进行网络申报与评审,将科研管理的繁重劳动简化成网络化、智能化工作,已经成为大多用户的首要选择[1]。拥有科技项目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可以解决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提高评审工作的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增强项目评审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客观性,同时评审过程不再需要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中评审,给专家带来较大的便利与自主权。

科技成果奖励项目申报与评审系统包括项目申报和专家评审两部分。作为一个项目申报与评审的网络平台,涵盖了项目的申报、审核、评分、奖励统计等阶段,能够建立评审专家库,技术中心管理员可以打印查看汇总各个申报项目的详细信息,超级管理员查看督促评审进度,将项目评审结果进行汇总排序导出奖励结果等过程管理。使得评审工作更具科学便捷。系统中由上级单位的管理员为不同类型项目按学科及方向分配评审专家,自动生成汇总网评结果,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网上评审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系统解决方案

2.1 系统分析

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过程分为项目申报管理和专家评审两个模块,项目评审前,申报人根据不同项目类型的选择填写相关的项目推荐书以及项目基本信息,部分内容允许上传文档和图片。申报人完成填写后,推荐单位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项目进行审核,由推荐单位管理人员审核通过的项目提交给技术中心,再由技术中心管理人员按照学科领域进行分类。按照不同领域将项目分成若干项目类型组以后,分类后的项目按类别分配给评审专家。分配原则是同一个类别有若干个专家;同一个项目由不同的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是指建立科技成果奖励项目评审专家信息库,制定评审表,专家登录评审系统后,首先阅读项目评审规则和要求,然后进入评审项目列表,点击查看项目详细信息,最后根据评分标准为项目评审打分,所有项目评审完成后,提交评审结果。

因为同一个项目由不同的专家评分,所以专家评分结束后,由技术中心管理人员对每个项目的得分按照专家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加权平均值即为该项目的最终得分。分数统计完成后,将每个类别的项目按照所得分数进行由大到小的排序,最终取排名最靠前的若干项目作为获奖项目,所取名次的数量可由管理员自行设置,按设置要求打印成该年度评审奖励结果。评审过程的管理工作还包括查看各个领域的项目评审进度、专家的评审进度,督促项目评审工作按时完成。评审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系统管理员还可以按要求进行更换专家、延期评审和汇总评审结果等操作,可按需求生成多种格式的统计、汇总报表并进行打印,易于操作和扩展且界面友好,可满足多种类型的网络评审需要网络评审系统。

2.2 设计思路

数据库表主要包括:专家表、项目类型表、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申报模板及子表、评分标准表、项目评审结果表。主要操作有:按不同权限提供不同的项目检索功能,系统用户的权限管理、系统参数的维护、项目专家的分配与调整、数据的提交与保护。

数据库按功能模块分组设计,包括项目基本信息、评审专家、评分标准、项目类型分组信息、项目评审结果、评审结果统计等。其中,项目详细信息包括项目简介、立项背景、详细科学技术内容、发明发现的创新点、保密要点、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技术的比较、对本项目做出创造性质主要情况表、附件目录、应用证明等。

系统基于三层结构设计的思想,将程序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分别封装了功能相近的代码,各层之间通过配置文件进行组织和调用[2]。表示层接收用户的输入,将结果输出呈现给用户,并进行安全验证,表示层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调用业务逻辑层的接口,接收用户输入提交给业务逻辑层处理,然后将系统执行结果反馈呈现给用户使用。业务逻辑层是中间层,系统获得用户请求后由表示层将请求参数封装后传递给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它是表述层和数据层之间的桥梁,主要负责逻辑性数据的处理转换,并将数据交给数据层来存储到数据库中,也可以将数据查询结果返回给表示层呈现到用户界面。数据层负责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另外建立一个实体类模块,它是一组实体类的集合,将系统中涉及到的数据封装成类,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库操作。一个类对应一个存储模型即一个表,类的一个对象对应表的一条记录[3]。

3 系统流程及功能

3.1 系统流程

系统主要由项目申报、网络评审两部分,以及评审结果处理、统计分析、各级用户权限与分工、安全验证等辅助功能构成,系统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项目各项信息的填写是根据申报项目类型采用z_Tree技术动态生成项目说明书的模版。填写项目说明书的界面如图2所示。

专家点击评审打分,系统自动将该项目按学科领域分类关联成不同格式的评分表,项目的评分表如图3所示。

3.2 功能实现

评审准备阶段主要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审核、专家库建设[4]。科技成果项目由公司下属单位向公司技术中心推荐。推荐单位信息由技术中心设置。申报人注册成功登录系统后,首先选择项目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录入不同内容的项目基本信息、立项背景、主要成员、应用情等信息。申报人完成填写推荐表后,推荐单位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项目进行审核。推荐单位管理人员的账号和密码由技术中心分配。由推荐单位管理人员审核通过的项目,再由技术中心管理人员按照学科领域进行分类。分类后的项目按学科领域类别分配给评审专家,为了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性,将按照既定原则进行筛选。

建立科技成果奖励项目评审专家信息库,制定评审表,评审专家征集也是评审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对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进行信息登记,为每个专家分配一个登录系统的账号和密码,提供对专家信息库的维护功能。专家登录网络评审系统后,通过查看项目详细信息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意见并提交评审结果。系统管理员可以查看评审进度,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督促调整,直到所有项目评审结果都得以提交,评审结束。管理员统计汇总专家评审结果和意见,并按照学科领域分组对项目进行排序,并根据需要生成多种报表。根据专家评审的结果和记录,通过统计评审记录和分析比较专家的评分,对不按时按量完成评审工作,打分偏离度大,不按标准打分填写评审意见的专家记入黑名单,保证评审打分过程的公正性。

4 系统应用

科技项目网络申报与评审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潞安矿业集团科技奖励项目网络申报与评审工作,系统主要面完成了科技项目申报、评审专家库建设、系统参数设置、项目分类、评审打分、评审进度查看、评审结果统计、水晶报表打印等主要功能。通过本系统的实际应用,实现了该集团包括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技术标准和专利发明4大类科技项目的科技奖励的网络评审工作的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保证了评审竞争择优。

5 结语

对科技成果奖励项目申报与网络评审系统主要功能做了简单的介绍,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讨论了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在科技奖励评审系统开发中的设计与运用,能够兼容多种数据库,技术成熟,业务流程完善。系统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得到了客户的普遍肯定,后期将完善系统功能,使评审结果更加科学、系统更易扩展,为其他行业提供服务。

摘要:分析了传统项目评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科技成果奖励项目网络评审系统的开发,提出了适用于项目申报、奖励评定阶段的网络评审方案,为相关单位提供高效、成本低廉的科技成果奖励评审的网络平台。研究了科技项目网络申报与评审系统的流程结构与主要功能,介绍了网络评审系统的技术要点。该系统简化了申报的流程,整合了现有的资源,加强了评审过程管理,提高了评审效率。

关键词:项目申报,评审,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唐卫宁.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9):21-23.

[2]印签.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3):214-216.

[3]吴洁明.软件工程应用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Mayumi Itakura Kamata,Tetsuo Tamai.How does requirements quality relate to project success or failure[C].Proceeding of15th IEEE International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Conference,2007.

[5]李志强,沈洁.通用科研网上申报系统的关键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25):139-141.

科技成果奖评审意见 第4篇

8月14日,由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进军、副秘书长谢立仁,天津工业大学副院长齐庆祝、教授王亚超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在大连服装纺织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广茂陪同下走进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

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副总经理车美华首先介绍了大连瑞光追求品质零缺陷的六西格玛管理的创新点。她介绍,大连瑞光自2008年下半年与韩国知名六西格玛咨询公司进行合作,开始引进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并为此成立了以董事长牵头的六西格玛事务局,专项负责六西格玛导入的全面工作。六西格玛通过DMAIC和DFSS方法帮助企业进行工作流程再造和流程改善的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量化方法来分析企业业务流程中所有关键因素,并通过对最关键因素的改进从而达到突破,获得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提高的效果。“六西格玛项目实施六年半时间,累计实现了4500万元的经济效益,培育了大量的绿带、黑带、大黑带人才,形成了严谨求实、科学的决策体系。”车美华说。

专家组在实地走访听取企业管理创新介绍后一致认为,大连瑞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非常先进,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值得在行业推广。同时专家组还建议企业未来要引进数据在线采集系统,建立专业数据库,使得原料、生产、物流等环节的管理能够更加现代化,减少用工;希望企业加快引进ERP信息化管理,使得原料、生产、物流、财务等供应链实现远程监控。(郭春花 文/摄)

科技成果鉴定意见 第5篇

一、鉴定申请

需要鉴定的科技成果,由市辖范围内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一完成单位向市科技局自愿申请,科技成果鉴定意见范文。

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已完成科技计划合同指标或自选科研任务;

2.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人员名次排列异议和权属方面的争议;

3.技术资料齐全,符合鉴定要求;

4.一年期内的科技查新报告。

违反国家和省法律、法规规定,对社会公共利益、国家资源有破坏作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项目不予鉴定。

二、鉴定受理

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鉴定的,由市科技局成果科受理审查,报主管领导审定,鉴定意见《科技成果鉴定意见范文》。收到鉴定申请之日起五天内明确答复: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通知申请单位;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向申请单位说明理由。

科技计划外(自选)项目及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申请鉴定的,由市科技局先初审,后报省科技厅。收到鉴定申请之日起三天内答复:同意上报的,经主管领导同意后,由申请单位报送省科技厅受理;不同意上报的,向申请单位说明理由。

三、组织鉴定

受理部门同意鉴定的,应按照确定的鉴定形式组织鉴定。会议鉴定规定如下:

1、时间地点:时间由组织鉴定部门确定,地点由成果完成单位自定。

2、聘请专家:市科技局组织鉴定的项目,按照《市科技专家技术委员会专家使用管理办法》,由成果科提出所需专家申请、计划科和纪检监察室从市专家库中抽取,报局主管领导或纪检组长审核确定;省科技厅委托鉴定的项目,市科技局提出专家名单,报省科技厅确定。

专家咨询费应在鉴定意见形成后,由组织鉴定部门人员按500元/人天发给,经费由成果完成单位支付。

3、鉴定议程:一是成果单位以ppT电子文件形式进行技术研究汇报;二是现场考察或观看演示;三是专家质疑与完成人解答;四是成果单位人员回避,专家讨论鉴定意见、五是鉴定委员会主任宣读鉴定意见。

四、颁发证书

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市科技局组织鉴定的直接颁发鉴定证书,省科技厅委托鉴定的,市科技局审核签批上报,由省科技厅颁发鉴定证书。

五、登记归档

科技成果鉴定意见书 第6篇

科技成果鉴定意见书

关于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需要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意见书的通知

鉴于科委集中受理在3月底已结束,且通过专家评审、提交局长办公会讨论、公示等程序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需鉴定的企业,按照京科发〔〕115号(见附件)第五条要求提交研究开发项目所需鉴定材料。请未在3月31日提交科委的企业,在4月21日(周四)下午上班前,将统一收集的.企业上报材料报到税务所。

企业申请研究开发项目鉴定需提交如下材料:

(一)《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意见书》。企业应如实填写《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意见书》的各项内容,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见附件)

(二)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复印件)及税务登记证书(副本复印件);

(三)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复印件);

(四)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五)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六)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复印件);

(七)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复印件);

(八)研究开发项目的效应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九)专利证书(复印件)、技术查新报告、成果获奖证书(复印件)等其他与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相关的证明材料。以上材料一式五份,A4纸打印或复印,左侧胶装成册,在右侧骑缝处加盖企业公章。

由于网络原因《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意见书》可到海税通告知中下载。

关于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需要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意见书的通知

鉴于科委集中受理在3月底已结束,且通过专家评审、提交局长办公会讨论、公示等程序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需鉴定的企业,按照京科发〔2011〕115号(见附件)第五条要求提交研究开发项目所需鉴定材料。请未在3月31日提交科委的企业,在4月21日(周四)下午上班前,将统一收集的企业上报材料报到税务所。

企业申请研究开发项目鉴定需提交如下材料:

(一)《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意见书》。企业应如实填写《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意见书》的各项内容,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见附件)

(二)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复印件)及税务登记证书(副本复印件);

(三)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复印件);

(四)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五)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六)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复印件);

(七)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复印件);

(八)研究开发项目的效应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九)专利证书(复印件)、技术查新报告、成果获奖证书(复印件)等其他与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相关的证明材料。以上材料一式五份,A4纸打印或复印,左侧胶装成册,在右侧骑缝处加盖企业公章。

科技成果奖评审意见 第7篇

2016-08-25 教技[201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科技厅(科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推动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认识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引导科研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 为支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有效成果。高校要改革完善科技评价考核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既要注重以技术交易、作价入股等形式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又要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支持科技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还要创新科研组织方式,组织科技人员面向国家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承担各类科研计划项目,积极参与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建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要引导、激励科研人员教书育人,注重知识扩散和转移,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发展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简政放权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要审批或备案。高校有权依法以持有的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确认股权和出资比例,通过发起人协议、投资协议或者公司章程等形式对科技成果的权属、作价、折股数量或出资比例等事项明确约定、明晰产权,并指定所属专业部门统一管理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所形成的企业股份或出资比例。高校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参加人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学校规定与学校签订协议,进行该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享有相应权益。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学校,纳入单位预算,不上缴国库;在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

三、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机制。高校要加强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组织和协调,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统筹成果管理、技术转移、资产经营管理、法律等事务,建立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平台;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机构和职能,落实科技成果报告、知识产权保护、资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责任主体,优化并公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

高校应根据国家规定和学校实际建立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的程序与规则。在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时,可以通过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也可以通过协议定价。协议定价的,应当通过网站、办公系统、公示栏等方式在校内公示科技成果名称、简介等基本要素和拟交易价格、价格形成过程等,公示时间不少于15日。高校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在校内实行公示制度,同时明确并公开异议处理程序和办法。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的,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挂牌、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的,或者通过协议定价并按规定在校内公示的,高校领导在履行勤勉尽职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

四、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鼓励高校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建立负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专业化机构或者委托独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培训、市场聘任等多种方式建立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队伍。发挥大学科技园、区域(专业)研究院、行业组织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依托其构建技术交易、投融资等支撑服务平台,开展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对接、科技成果和风险投资对接,形成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体系,培育打造运行机制灵活、专业人才集聚、服务能力突出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建立的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加强成果的宣传和展览展示;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横向合作,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五、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政策。高校要根据国家规定和学校实际,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并在校内公开。在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时,要充分听取学校科技人员的意见,兼顾学校、院系、成果完成人和专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等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各方利益。

高校依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时,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应当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实施转化的,应当从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总额的50%。成果转移转化收益扣除对上述人员的奖励和报酬后,应当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移转化等相关工作,并支持技术转移机构的运行和发展。

担任高校正职领导以及高校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单位的正职领导,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为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学校制定的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给予现金奖励,原则上不得给予股权激励;其他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为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学校制定的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给予现金、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奖励和报酬。对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实行公示和报告制度,明确公示其在成果完成或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贡献情况及拟分配的奖励、占比情况等。

高校科技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横向合作活动,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其管理应依据合同法和科技成果转化法;高校应与合作单位依法签订合同或协议,约定任务分工、资金投入和使用、知识产权归属、权益分配等事项,经费支出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执行,净收入可按照学校制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对完成项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对科技人员承担横向科研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中同等对待。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奖励和报酬的支出,计入单位当年工资总额,不受单位当年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六、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人事管理制度。高校科技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征得学校同意,可以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者离岗创业在不超过三年时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期间,科技人员所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和基金项目原则上不得中止,确需中止的应当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办理手续。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在岗兼职、离岗创业和返岗任职制度,对在岗兼职的兼职时间和取酬方式、离岗创业期间和期满后的权利和义务及返岗条件作出规定并在校内公示。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的兼职管理,按中央有关规定执行。鼓励高校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并建立相应的评聘制度。鼓励高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聘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教育部将组织高校开展将企业任职经历作为新聘工程类教师必要条件的试点,加大对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校企之间的交流力度。

七、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支持高校与企业、研究院所联合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和研究生科研实践等教学科研基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场地、信息网络和商事、法律服务,建立微创新实验室、创新创业俱乐部等,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等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国家大学科技园组织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校科技人员和天使投资人开展志愿者行动,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业辅导以及技术开发合作援助,编写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辅材料,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强知识产权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对学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鼓励高校通过无偿许可专利的方式,向学生授权使用科技成果,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八、推进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鼓励高校与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及其他组织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支持高校和地方、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快推进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在保障本校教学科研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向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共享。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各类研发平台,要按功能定位,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加大向社会开放的力度,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服务支撑。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有偿开放的,严格按国家工商、价格管理等规定办理,收入、支出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

九、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年度报告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按照国家科技成果年度报告制度的要求,高校要按期以规定格式向主管部门报送年度科技成果许可、转让、作价投资以及推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和奖励等情况,并对全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的总体成效、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高校要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价机制,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业绩突出的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高校主管部门要根据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年度报告情况,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高校给予支持的重要依据之一。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省级教育、科技行政部门,各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深刻内涵,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廉政风险和法律风险;加强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问责,对借机谋取私利、搞利益输送的违纪违法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育部将组织实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引导高校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科技成果奖评审意见 第8篇

关键词:医疗科技成果,评审系统,评分细则,Oracle数据库,数据表

0 引言

科技成果评审鉴定是目前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科技成果自身必备的条件之一[1]。对科技成果实行评审鉴定、登记及奖励, 已成为我国目前肯定、保护、鼓励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的成绩与权益的主要手段[2]。我院的医疗科技成果评审工作历年都是以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的。由于参评的项目多, 完全依靠纯手工操作, 工作量大, 操作繁琐, 工作效率难以提高;评审结果依靠手工统计, 效率低, 且不能达到实时公开[3], 对评审公正性的质疑也始终难以消除;组织人员要准备大量相关的纸质材料, 牵涉精力过多, 资源耗费巨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设计、编写并应用了医疗科技成果评审系统, 将我院的评审工作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

1 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

以Power Buider9.0为开发工具编写医疗科技成果评审系统, 利用Photoshop CS完成登录界面以及图标图像的平面设计。系统设计采用多用户 (网络版) 形式, 数据库客户端支持软件为Oracle7.3及以上版本, 运行此系统前要加载pb9动态库文件, 语言环境采用英文字符集。

首先, 配置一台服务器计算机, 利用Oracle创建一个独立的数据库来运行评审系统, 将数据库名设为“MATCH”, SID设为“ORCL”。创建好数据库后再进行建表操作, 在表空间SCOTT下为该系统创建8张数据表, 数据表详细说明见表1。

2 登录窗口的设计和主菜单结构介绍

在数据表“USER_DICT”中存储使用者的用户名和密码, 登录校验成功后, 系统会依据表中“SUPERUSER”字段的设置来显示可用模块。“SUPERUSER”字段的意义为高级用户标志, 如果该字段值为“1”表示用户拥有管理员的权限, 如果为“0”表示用户只是评委用户的身份, 只能进行评分而没有管理评分和维护系统的权限。

该评审系统一共设计了6个菜单选项, 分别是“评委评分界面”、“管理员查分界面”、“评分系统维护”、“系统参数设置”、“窗口”、“退出”。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3 主窗口和子模块的功能设计

主窗口的设计应用的是MDI (multiple document interface) 形式, 如图2所示。在这样的应用系统中, 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窗口, 每个窗口都被作为一个document处理。同时打开多个窗口, 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其间切换, 以便获取关于当前工作更多的参考信息, 更符合现实中的工作情况[4]。

3.1“评委评分界面”的模块设计

利用菜单打开“评委评分界面”, 在左侧列表框中按人员编号列出所有参加评审的候选人信息, 双击单条记录右侧窗口, 可调出该候选人的个人介绍以及参评项目介绍, 评委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查阅候选人全部的参评资料。以往我院进行评审都是采用纸张化的形式, 评审组织部门要收集参评资料, 整理好后复印多份, 提前分发给评委审阅。这种传统的评审形式牵涉精力过多, 资源耗费巨大。医疗科技成果评审系统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 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评分界面的最下方有一个“为当前选手评分”按键, 单击该按键后系统会弹出“评分窗口”界面, 如图3所示。我们将评分细则按大分类设计成了TAB控件的多个标签页, TAB控件的优势是可以在很有限的空间安排更多的控件, 并且在逻辑上提供清楚的功能划分[4]。我院历年的评分细则都是不一样的, 在评分界面的设计方面, 考虑到评分标准有可能会经常变动, 于是将标签页上的控件都设计成动态的, 令其显示的信息都来自于数据库。管理员用户可使用“评分系统维护”模块来设置“初始化参数表”, 系统会根据数据表中的字段内容来变换评分细则。

评委通过点选完成所有的评分操作后, 在下方的单行编辑框中会自动计算出评分结果, 确定无误后单击“提交评分结果”按键向数据库提交数据。如果评委想修改已经提交的评分结果, 可以通过再次单击“为当前选手评分”按键, 这时系统会弹出一个提示框, 显示“您已经为当前选手完成了评分, 如果重新打分, 之前的评分结果将被替换!”, 确定后系统将清除之前的评分记录, 再次进入“评分界面”重新进行打分。在评分过程中, 每个评委的操作都是平行的, 评委只能查看和作废自己的评分记录。这样的评分流程设计与传统的评分方式相比更方便、更科学、更公正。

3.2“管理员查分界面”的模块设计

本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评审组织部门进行评分结果的整理汇总, 它提供了评分数据的汇总、整合、导出以及打印等功能。在其下拉菜单中设计了“详细评分结果”和“总成绩汇总”2个选项。

3.2.1“详细评分结果”选项的设计

单击“详细评分结果”子菜单进入程序界面, 左侧列有全部参评选手的信息, 双击单条记录, 系统自动将已经生成的评分记录保存到“分数记录表”中, 同时在右侧窗口列出全部记录。在程序窗口下方有“整理并提交成绩单”、“查看原始成绩”、“打印成绩单”、“导出成绩单”、“关闭界面”5个按键。

“整理并提交成绩单”主要完成自动筛选评分记录的操作, 这主要满足我院评审工作的具体要求, 将评分结果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去掉, 然后再进行平均分的计算。以前的评分计算没有数字化的手段, 只能靠评审组织部门通过手工统计来完成, 既耗时费力又容易产生差错。通过编程我们可以批量地整合评分记录, 自动计算出最终得分, 提交数据库存储在“总分数记录表”中。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原始成绩”来调取“分数记录表”中选手的原始评分记录, 这项功能主要是方便用户对比评分结果、查询原始评分情况。“打印成绩单”可实现当前数据窗口中的数据按成绩单的格式打印的功能。“关闭界面”完成关闭当前窗口的操作。

3.2.2“总成绩汇总”选项的设计

该模块主要提供信息输出功能, 即将本次所有参评人员的原始成绩单和最终成绩单数据导出, 以Excel文件形式保存在程序的根目录下, 供评审组织部门备案使用。

3.3“评分系统维护”的模块设计

“评分系统维护”下拉菜单中包括“评委信息维护”和“选手信息维护”2个选项。“评委信息维护”主要是对登录用户信息的管理与维护, “选手信息维护”实现对参评人员信息及其项目资料的采集录入。我们要求参评人员按规定的格式提交个人信息及参评资料的电子文件, 由管理员提前导入到评审系统的数据库中。

3.4“系统参数设置”的模块设计

“系统参数设置”下设置了“初始化参数”和“版本信息”2个子菜单。在“初始化参数”菜单下有“数据库连接参数设置”、“评审系统信息设置”、“评分细则参数设置”3项内容, 只有管理员用户才可以设置这些参数。其能够根据具体的评审要求变换参数, 使评审系统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版本信息”中包括本系统的帮助文档、系统版本介绍、版权信息以及研发人员联系方式等内容。

3.5 窗口

“窗口”的功能是显示正在活动的窗口名称, 在下拉菜单中可方便地切换工作区中的活动窗口。

3.6 退出

“退出”主要是执行正常退出系统的操作。

4 系统的优点

4.1 流程严谨, 数据安全

该系统对登录用户的授权采用了分级的方式, 只有高级用户才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选手的评审信息。评委用户只能查看和修改自己录入的评审信息, 并在各自屏蔽的状态下完成评分, 这将大大有助于杜绝舞弊行为, 保证评审的公平与公正。

4.2 界面直观, 操作简单

系统的操作每一步都有工具栏的帮助或窗口提示,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要录入一些简单的文字信息外, 其他的操作几乎靠轻点鼠标或利用快捷面板选择就能轻松完成。

4.3 兼容性强, 便于推广

将系统参数改变后可以变换为多种性质的评审系统, 在其他单位或部门都可以方便使用。因此, 医疗科技成果评审系统有着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4.4 成本低, 效益高

系统的设计和编写基于我院现有的软硬件资源, 没有投入大量的经费, 今后的维护也是由信息部门来进行, 维护成本低。同时, 它可以被封装为独立的软件进行销售, 为院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5 结语

医疗科技成果评审系统已成功应用到我院科研评审工作当中, 受到了评审部门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是我院数字化建设的又一创新应用。该系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了技术、观念上的革命, 它绝不是简单的模拟和代替过去的手工劳动, 而是通过完善管理流程来克服过去手工分散管理下的种种弊端, 逐步更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传统观念, 使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5]。

参考文献

[1]刘海林, 姚树印.医学科研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717-735.

[2]宋哲民, 苑淑玲.关于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评审工作建议[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1, 14 (4) :224-227.

[3]刘同波, 王冬.基于Web的科研评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10) :82-83, 87.

[4]郭宝利.PowerBuilder 11.0内部培训材料实验手册与编程规范[M].北京:北京军卫星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8.

上一篇:京都集团2012经销商发展峰会圆满闭幕下一篇:单位关于增加人员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