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2024-06-19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精选8篇)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1篇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提要:英语教学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它的进行必然也必须符合教育学的原理,作为英语教师要善于将教育学的原理与英语教学的客观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树立威信、组织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掌握教学节奏、实施情景教学、贯彻教学原则、科学利用多媒体、通过实践等,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点,谈谈我在实习期间所得的心得。

关键词: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唱歌、朗读、对话、游戏、表演、鼓励。

众所周知,活跃的英语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可是,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同样是上课,有的老师上课时,课堂上趣味横生,高潮迭起,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并存,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师生双方均有满意、愉快的情绪,彼此配合默契。而有的老师上课时,课堂气氛沉闷单调,索然无味,课堂情境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关系冷漠,学生意志消沉,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无精打采,反应迟钝,有不满、压抑、恐惧、紧张、焦虑等情感。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是否切实从英语教学的特点出发,遵循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灵活的运用各种办法和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

无疑,于其他别的任何课程的课堂教学一样,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同样也离不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组织好教学,维持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心理状态,采用生动、形象、幽默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但这些都是活跃任何课程的课堂气氛都可以采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我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为基础和指导,同时也要切实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途径、方法,以使英语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而课堂秩序却井然有序。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是从以下几方那个面入手的。了解学生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不只限于战场,也体现在对受教育者的尊重与关注上。作为第一步,教师应试图记住学生姓名。接着,尽可能了解不同学生的背景、原有英语水平,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期待。运用我所知道的教育心理学,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风格,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我实习的班上,有几个学生不喜欢上英语课,我通过课后与他们的交流中知道,有的学生是觉得英语课无聊,而有的是觉得单调的讲授很枯燥,所以,我在上英语课时经常运用多媒体教具来呈现所教内容,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形象,让他们乐于学习英语。

2听、唱英语歌曲

结合对学生的了解,课程安排难度适当、张弛有度,活动多重而平衡。学生不论年龄大小,歌曲几乎人人都爱听、爱唱。就英语歌曲对英语教学而言,有些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节日的标识,有些歌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和句型,有些歌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某些情绪,其作用不一而足。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唱英语歌曲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如:我实习的是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若他们上一节课是语文或数学,通常他们会比较疲累,所以我会在上课前让学生听听、唱一首曲调愉快的歌,这样可以振奋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我会鼓励他们在课间唱唱一些轻快的歌,并配合一些动作,他们驱除学习的疲劳,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些大多是精选的儿童歌曲,内容健康、有趣,去掉轻快、明亮,都是适合学生学唱的。我作为英语实习老师,不仅自己要学会唱,并适当、适时地运用在教学中。

3适当朗读

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绘声绘色地、入情入理地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形式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有声语言的活动。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切用口与耳才好。”叶先生所说的“用口与耳”,指的是在语言的学习及教学过程中,要多进行朗读。朗读用之于英语教学,可以营造浓厚和活跃的英语学习气氛,弥补英语学习缺乏语言环境的不足。正因为如此,只要是英语课,除了特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外,一般情况下,只要有时间,我会尽量使教室里书声朗朗,以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体会到英语本身和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克服英语学习的胆怯感、紧张感,培养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此,我经常通过零度、齐读、轮流度、分角色读和自由读等方式将朗读用之于英语教学之中。“对话”而非“说教”

提问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以及复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作为教师要善于提问,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并非单向灌输信息的方式,在学生发言时我都回认真倾听,谨记不要只顾自己说。既然是“对话”,就是双向的;包括的不仅是“说”,还有“问”和“听”。但很多人却不重视后两者,所谓交流并不单纯是指课堂上的轮流“出声”。事实上,我认为,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课堂上恰当的“问”和“听”比“说”更难。“问”应该是能引发交流欲望的开放性提问,“听”应该是真诚的、专注的、积极的倾听。下面就是我曾看过的两个例子: 例1: 师:What is this text about? 生:The text is about… 师:Do you like it? 生:Yes, I do.(No, I don not.)师:Why? 生: Because it is very interesting(Why? There is no why!).例2 师:Tell m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生:OK.I think the text is about …

师:That is a good summary!You must read the text very careful.So, what do you like most about the text? 生:Well, I suppose it is the setting of the story that attracts me most.师:The setting ? That sounds interesting!So, what is the setting like? 生:…

显然例2更有助于推动交流,创造活跃气氛。例1中的教师似乎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回答并不关心,学生的反应是被动的甚至是不合作的。例2中的教师提问更开放、灵活,反应及时并且很好地把鼓励融入其中,从而推动学生进行更积极的交流。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把游戏广泛的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不仅能为英语学习创造出逼真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学习形式,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训练学生的发音、巩固他们对单词、句型的掌握,而且可以缓和课堂上紧张的气氛,消除学生的疲劳,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游戏是:词汇游戏(用语言描述或课件等呈现,让学生猜)、句型游戏(给出上句或下句,由学生答出下句或上句)、拼写游戏、记忆游戏等等。我会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分别加以运用。进行角色表演

英语表演是一种带有很强积极性的言语实践活动。由教育学心理学使我了解到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和喜欢交际积极的心理特征。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施展他们的表演才能,满足他们的表演欲,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让他们领悟所学内容情境,去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作用,去实践和锻炼自己运用所学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一些对话式的课文,我会请学生来表演,自己从旁指导他们通过表情、动作、语调,把对话模拟的接近生活。例如,在教 《Asking the way 》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以课堂为基地,请学生A用英语问学生B如何到达学生C的座位,以两个或三个人为一组进行对话,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此外,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教材中有很多单调、枯燥的句型需要不断的操练,所以我会适当设计一些符合情景课件、动画等,让学生模拟或引导他们编写角色对话,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7多进行针对性鼓励

鼓励对于学生的影响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往往就是教师的鼓励,而最重要的则是具有个人针对性的鼓励。鼓励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但是过度或者泛泛的表扬,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要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值得鼓励的地方。不同学生对鼓励的期待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我实习的那个班有几位学生的英语成绩很好,也有几位成绩不好但很努力认真学习的人,对于这两种学生即使在我的课上表现相当,但我也会不同的对待。对于前者我不会大加表扬,这有可能会使他们骄傲自满,而对后者的鼓励、表扬地定会增强他们的信心。

总之,活跃课堂气氛对英语教学至关重要,而如何调动英语课堂气氛的反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所述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作为英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自身特点等,以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加以灵活运用,真正做到“乐学”“乐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辉、陈亚平、邓小文 等安徽教育出版社

2、陈平文

《英语教育新论》

《北外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2篇

如何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气氛

四川省广元市零八一中学 赵小芳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一定要使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灵活度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活跃气氛 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发挥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学生的学则一定要基于主动的基础上思考。质疑是学习永恒的动力,培养质疑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两个方面共同营造活跃的气氛,才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是否能对全体学生都表现出热情与爱,是否能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再加上现在班级规模较大,成员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较少,这样势必造成少数学生感到被老师和班集体冷落,产生消极的情绪而导致冲突,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教师掌握一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技巧是必要的。

二、做好每节课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设疑导入或趣味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可一开始就设下悬念,问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应用题时,可将市场经济中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三、做到教无定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换,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意向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助于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能以积极、欢快的情绪去从事学习。虽然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却是相当的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教学论文 )有趣的举例,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情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持久性。

四、寓教于游戏

数学游戏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益处,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整个学习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活动的需要,初中生也不例外,并且他们更喜欢对抗性、竞争性的游戏,对智力游戏日益感兴趣。游戏具有趣味性,易吸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教育与指导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游戏,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随着各种游戏的进行,学生从感觉到认识,从智能到体能,从语言表达到情感交流,都会得到极大的促进,从中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与品德,意志与才能;有利于活跃学生学习的气氛。学生在无压力的.和谐气氛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积极动手、动眼、动脑探究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与一般的体验不同,因为在游戏中,输赢、胜负是马上就有结果的,每个学生都是游戏者,他们都有好胜好赢的心理,因此情感体验很直接,在这种体验中他们可以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原理,感受数学思想。

五、使用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

让幽默语言进入数学课堂教学,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激发学生的兴致,提高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七、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主体性教育,课堂气氛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 主要是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倘若在英语教学中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授课。教师的讲解就会占去课堂的主要时间, 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 其教学过程只是单向交往, 教与学的关系成了听与讲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不能发生真正教学意义上的相互活动, 从而使学生的活动人为地局限于面向课业的“自然活动”, 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 学习不主动, 兴趣不浓厚, 气氛不活跃, 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聋子”就是“哑巴”, 这样的教学事倍功半, 而教师也是束手无策。如果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任其发展下去, 就会严重制约人才的培养。因此, 这就向全体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一言堂”“一只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 改革英语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 势在必行。

一、精心设计开头, 紧扣学生心弦

一堂课, 一个环节开始得好, 把学生吸引住, 继续下去才会顺利, 所以在英语课开始时, 老师要营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 使之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调节剂。这就要求开头必须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快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 进入积极主动的、精力集中的、精神振作的学习状态中,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基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师生感情产生共鸣, 才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期望上英语课;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拘束的心理, 可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使学生学得专心, 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 也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真心实意地相信学生能学好英语, 特别要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要信任。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信任往往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 督促他们大幅度地进步。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发扬民主, 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因为, 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 学生也要尊重和信赖老师。作为老师, 他当然特别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 希望学生能认真听他的课。

三、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前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在讲语法“现在完成时”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的用法时, 可以叫一名学生到教室外后, 问教室里的学生“Where is Du Li?”然后回答“He has gone to the office.”这时将那个学生叫回来, 并问道“Where was he just now?”“He has been to the teachers’office.”学生根据情景明白了大概意思。这时再具体分析两者的用法, 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种用法。

四、合理地使用多媒体, 把音乐带进课堂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以它的科学性、先进性、生动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展现有声有色、身临其境的真实画面, 多方位刺激学生思维,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于多媒体的辅助, 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展现出来, 使师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 再现了生活实际, 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优化, 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五、课堂上应做到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

在课堂上, 老师要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练中学, 学中练,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教学,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运用精练的、有选择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 避免满堂灌, 避免一言堂, 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应该认识到,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只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容器, 他们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教学活动不仅是认知过程, 也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个好分数, 而是要努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 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大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充分体现主体性的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2]张会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途径[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05) .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主体性教育;课堂气氛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倘若在英语教学中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授课。教师的讲解就会占去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其教学过程只是单向交往,教与学的关系成了听与讲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不能发生真正教学意义上的相互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活动人为地局限于面向课业的“自然活动”,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习不主动,兴趣不浓厚,气氛不活跃,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聋子”就是“哑巴”,这样的教学事倍功半,而教师也是束手无策。如果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制约人才的培养。因此,这就向全体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一言堂”“一只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势在必行。

一、精心设计开头,紧扣学生心弦

一堂课,一个环节开始得好,把学生吸引住,继续下去才会顺利,所以在英语课开始时,老师要营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使之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调节剂。这就要求开头必须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进入积极主动的、精力集中的、精神振作的学习状态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基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期望上英语课;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拘束的心理,可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学生学得专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真心实意地相信学生能学好英语,特别要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要信任。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信任往往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督促他们大幅度地进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学生也要尊重和信赖老师。作为老师,他当然特别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希望学生能认真听他的课。

三、采用靈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前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在讲语法“现在完成时”have been to 与have gone to 的用法时,可以叫一名学生到教室外后,问教室里的学生“Where is Du Li?” 然后回答“He has gone to the office.” 这时将那个学生叫回来,并问道“Where was he just now?”“He has been to the teachers’ office.” 学生根据情景明白了大概意思。这时再具体分析两者的用法,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种用法。

四、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把音乐带进课堂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以它的科学性、先进性、生动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展现有声有色、身临其境的真实画面,多方位刺激学生思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于多媒体的辅助,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展现出来,使师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优化,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五、课堂上应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在课堂上,老师要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运用精练的、有选择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避免满堂灌,避免一言堂,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只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容器,他们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教学活动不仅是认知过程,也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个好分数,而是要努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大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体现主体性的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张会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途径[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05).

[3]李赋宁,陶洁,胡壮麟.英语学习指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第5篇

四川省简阳市施家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朱天洲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课堂上死气沉沉,我问了半天,竟然没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就连不少知道我的问题答案的学生也不举手回答。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认明白了,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时是因为我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是因为我的评价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学生对我本人有抵触情绪。那么,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我们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所以,我现在告诉学生:“你们不要把我看成高高在上的老师,就把

我当着你们的一个大朋友吧!”有了我这样的承诺,学生和我亲近多了。以前畏惧我的学生开始亲近我;以前胆子大一点的学生,碰见我不叫“老师好!”了,而是喊:“嗨!帅哥好!”由于有了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也融洽活跃多了,我有理由相信课堂效果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准备充分,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使学生乐于学习。

关于准备充分,我想主要是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学生的准备,也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习,学生准备充分,在课堂上才有充足的底气,发言的资本。二是我们教师的准备。上课之前老师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还要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教师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不会出现老师不知所措,学生不知所学的现象。

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这是“锦上添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我常常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使他们明白回答错误也能够增长知识,也告诉学生不要嘲笑回答错误的同学,再对他说一句“下次还请你回答,老师相信你能成功”这是“雪中送炭”。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课下及时谈心,主要找课上参与有进步和参与性不强的两类学生谈心,让学生明白老师心中对他们的鼓励和期待,要养成“课上不拖堂,下课也交流”的教学习惯。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及时总结

利用下课前的一分钟,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这节课觉得自己在参与交流,主动探索方面做的还可以的请举手(或站起来)”。这不仅引导学生对一节课的参与状态进行总结,还是对学生自信心的考验,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参与课堂的那份成功的自豪感。

3、我常常选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担任值日生,因为值日生是学生特别愿意做的一个职务。另外,对于回答问题进步的同学,可以设担任值日生。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解读 第6篇

【摘要】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及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发兴趣 调动积极性 激活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的某些偏误,语文教育似乎始终戴着“应试”的枷锁,课堂教学的模式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激活。老师只顾赶进度,只在乎能不能尽快地把大量的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根本不重视主体的意识、不抓主体活动。因而老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念越呆。在那些机械、单

一、沉闷的“填鸭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老师架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所束缚;他们的才智和创造性被老师“大包大揽”的“热情”所扼杀。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式:语文课不过是一本书、一支笔,上课抄笔记,下课抄作业,考试时再临时抱佛脚,背一下老师画的重点就保准拿60分了。学生形成一种毫无兴趣的被动的学习心态,不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试问,如果一个学生的心根本就不在课堂中,那么就算老师上课讲哑了嗓子,板书累酸了腕子,又有什么用呢?只有老师唱独角戏而没有观众的课堂根本就没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率和质量,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会有所提高。

诚然,学生对语文的不重视、“‘厌学’情绪是有诸多因素造成的,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因素不可忽视;单从教育本身来说,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则是最根本的。”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老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能力,抓好学生的主体活动,引发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激情,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师生双方配合协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语文教学多年来沉闷的局面,使课堂变活。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深感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老师决不可等闲视之。教与学双方总有一些主观和客观的消极关系,经常导致教学信息交流严重受阻,从而使交流活动进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在此,我想就教与学的关系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打破课堂教学中的僵局。

老师是课堂的策划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健康身心的必要条件。”②

①因而,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看老师是否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学中老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及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对象和教材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法,使语文课堂教学洋溢着活力。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需要老师激发。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十分常重要的。它可使学生对学习全神

贯注、孜孜以求并乐此不疲,成为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由此看来,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作为老师必须要在改革教法、丰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如一个好的导语、形象的设喻,又如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等等,如果这些方法、手段运用恰当的话,就很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利用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对整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导语的设计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状态,轻松愉快的导语可以马上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传统的课堂结构的开场白常常是:“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新的课文,请大家翻开……”等模式。这种千篇一律的导语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经常变化的,生动活泼的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下一步教学做一个铺垫,虽然只需三两分钟时间,却起着穿针引线的功效。我在上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在黑板上写着一个斗大的“春”字。我说:“人们热爱春天,描写春天。古往今来,文人笔下的春天令人神往。大家想想看,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他的一首七言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同学们脱口而出。“北宋诗人王安石在他的《泊船瓜州》里又是怎样描绘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同学们对答如流。“那么,苏舜欣的《淮中晚泊犊头》又是怎样来描绘春雨春潮的?”我和同学们一起吟起了咏春的佳句。

朗朗诗音收住,我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爱我们家乡的春天吗?同学们能不能把家乡的春天描绘出来?”同学们静静地听着,随即小声议论起来,但没有人马上举手。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语锋一转:“好,让我们先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春天的。”三首古诗的回味和吟诵已使同学们心驰神往美丽的春天,诗的艺术已经一次一次掀起了同学们情感的波澜,学习的兴趣随咏春、爱春之情的起伏而逐渐高涨。这时,我趁势将同学们的思维引导到朱自清的《春》的教学上来,既圆满地推进教学的主旋律,又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再一次推向了新的高潮。当然导语的设计必须根据不同内容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真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积极性高涨且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之时转入正式的学习。

2、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巧妙的利用电教手段,可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CAI教学也步入语文课堂,这无疑为改革语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我们知道利用CAI教学可以浓缩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密度,并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直观形象、生动的状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幻灯、电影、电视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演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高大宏伟的建筑图像,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场面。所有这些材料都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把安塞腰鼓的有关录像放给学生看,黄土高原上雄伟壮丽的腰鼓引起了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也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上起课来事半功倍。从这我们可以看到,把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直观的作用 2

于学生,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需要老师调动。

1、老师要善于做引导者。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育实践性很强,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感受、理解、揣摩、咀嚼、体验、感悟。因而,要学语文,学好语文,必须亲历语文境内,眼看、耳听、心想,与课文及其他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然而,现在的语文课中,很多老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一味的往学生的头脑里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或热衷于让学生死记硬背,更有甚者只是为应试,截取某个段落、某个语句让学生进行操练,把一篇优美的文章糟蹋得七零八落。就这样,老师经意或不经意地,在“人”与“文”之间作了“阻隔”,学生也未能真正地去感受、理解、揣摩,更别说咀嚼、体验、感悟了,学生也就没有真正地走进语文课堂,参与课堂教学了。教学原理认为:“语文教学不该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应该使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也就是要求老师不要单纯做一个传授者,更要做一个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老师不能单纯传授自己的学习体会及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身临其境地去理解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中铿锵的音韵、优美的文字、规范的结构,领悟作品的意境,咀嚼隐藏于文中的深邃的哲理……而老师在诱思引导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善引博喻、条理清晰、要言不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采用启发式手段。”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漫无方向,注意力分散,积极性消退。如我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教学中,我就抓住作者的游踪,引导学生驰骋想象,跟着作者一起去游览杭州西湖,从孤山寺一直游到贾公亭西,看到了早来的黄莺和新到的小燕子,还有路旁含苞欲放的野花和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领略了西湖生机勃勃的春景,体会到了作者当时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总之,老师宜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文学鉴赏的较高层次,使之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受到艺术的熏陶。

2、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老师可以尝试只当“总设计师”,让学生走上讲台过把“老师瘾”,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主讲,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由学生当老师,既消除了教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方多向交流,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就自然多了一份亲近和默契,双方无拘无束,密切配合,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我在教学的实践中,曾经让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上过几篇自读课文,从导语到讲解,再到分析、体温、总结、布置作业等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课后老师点评,找出不足。在备课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空前的,而在讲台上表现出来的对课文的那种理解及教学方法,还有在课堂上同学的积极配合,取得的教学效果都是我始料未及的。当然,作为一名老师,这时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重点放在课后对学生

④ 3 的点评上。首先,要肯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其次,要肯定学生在讲课中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其不足;最后是弥补知识的遗漏点或婉转地纠正学生讲解时所出现的错误。

当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演讲、演练、演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并且愿意身体力行的内容。当然,以上所有的这些实践活动都应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以语文的教学目标为准绳,不能一味的求新猎奇,以免弄巧成拙。

三、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根本,需要老师激发。

课堂气氛的“活”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也不是形式上的简单变化。不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活”,不是真正的“活”。我们所说的“活”,实质上是指学生思维的敏捷、灵活,激活课堂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1、老师要善于设疑。

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掌握真知、提高能力。如果教师一味地包办,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的。所谓“问则疑,疑则思。”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池水。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设疑,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像迷途问路,如饥渴求食一样去探究新知。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我们非常清楚,在中学教材中,其内容还是包括很多基础知识的,如同义词的辨析,词的界定、运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但是由于这些知识屡见不鲜,或异常分散,这就使学生对其不重视,疏忽了。如果老师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依然是采用单调、呆板的讲解,那么学生就很难提起兴趣去学,甚至根本不愿意去听、去学。要改变这一教学状况,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传授这些知识时,老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容易产生的疑惑,或者是为加深理解设一些难点,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如学习李白的诗,介绍作者时,如果老师还只是一再强调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听不听都没有关系,因为这些知识可能早就学过了。但是如果老师便一个讲法,问一下学生:“同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为什么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又如讲授连词“何况”、“况且”、“而且”时,设置“同是表递进的连词,‘何况’、‘况且’、‘而且’它们有何差异?”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一听就会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来,兴味浓烈之际,已进入了思维的境界。同时,问题的设置也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对一些看起来是旧的知识有了全新感知。

2、激发学生质疑。

上面我们讲的是由老师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惑,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好途径。但是,这种传统的提问法,提问的自主权完全由较师主宰,学生处在一种“待问”的学习状态;问题也不能集思广益,总难免过深或过浅;又或是学生不善于思考,一句“不知道”,就很容易造成教学僵局。如果改变一下提问方式——变老师向学 4

生提问为学生向老师提问,即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实际领会范围有目的的设计问题,进而向老师提问,再由学生和老师予以解答。”这样就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必须独立思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听课或读书时只是眼到、口到、耳到,而心不到,其结果或是上课走神,听而未闻;或是一目十行,过目皆忘。原因是学而不“思”,没有可“疑”。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有所“思”,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务长米凯莱·马林科维齐博士曾说:“亚洲一些国家,如中国至今仍缺乏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这也点破了中国“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老师没有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而是自己“满堂灌”,阻滞了学生的思维。“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求知欲最强烈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整个社会、全世界以及种种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和急于探索的心理。这种心理无疑对开发智力、培养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这个时期,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探索的心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宁鸿彬老师在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一书中,就提到了要“欢迎质疑”,也就是欢迎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如他在教授《七根火柴》一文时,学生就提出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课文有“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学生认为,既然并排就不能成堆,那课文的说法是否自相矛盾;第二个问题是课文说到那个无名的红军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以后,卢进勇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象舒展开来。”学生认为,脸色就是脸上的颜色,颜色只能说深浅,而课文说脸色“舒展”是不是用词不当?从这个教学实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学生的问题没有完全提对,但是由于老师鼓励学生质疑,他们在对课文的钻研中进行了独立思考,从而提出了老师事先没有想到过的问题。那老师应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呢?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有目的的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逐渐摸到精思质疑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其次,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激起学生的疑问,善于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引入峰回路转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第三,当学生苦于思路受阻,思维发生障碍时,老师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矛盾,巧妙激疑,才能促使他们的思维运动向纵深发展。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生提问也是促使老师不断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教学综合能力的一个动力源。因为学生发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与教师的角度,与教学参考资料不相一致,这就要求老师具有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知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理论认识上把握分寸,对课文的钻研更深更细,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娴熟从容的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科学艺术地组织教学。所以说,把提问权还给学生,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使语文课堂出现师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气氛。

结语

以上我主要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及激活学生思维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当然,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老师积极乐观的心理,流利的普通话,简洁易

⑦ 5

懂的板书,课堂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等等,这些都是营造课堂活跃气氛的好方法。

注释:①、《新语文》,1996年第12期,第5页,贺军《抓好主体活动,搞好语文教学——语文学科“双轨”式教学模式初探》。

②、《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二版,第215页。

③、《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第191页。

④、《语文教学通信》,2003年第1期,第1页,于漪《走进语文》。

⑤、⑦、⑨、《新语文》1996年第7期,第12页,赵雅文、贾尚恩《语文课逆向提问法浅论》。⑥、《北京教育》,2003年第1-2期,第5页,张学立《“诱思式五步课堂教学法”的实践》。

⑧、《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第133页,第四章《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艺术》。

参考资料:

1、《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

2、《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戴汝潜主编。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如何让课堂气氛更活跃论文 第7篇

从教二十余年,经常听公开课,总感觉一些老师上课课堂气氛不活跃,有时甚至是老师唱“独角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上课时像放电影一样播放着多媒体课件,自己却像解说员似的在那里讲,全然不顾学生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实践新课标中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于课堂,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

记得“新课标”还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把课堂教学当做一个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才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教师的教学目的才能达到。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学生之底,设适中之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学生,设置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不因问题过于简单而厌烦,也不因问题过于深奥而心灰意冷。设置难度适中的题目才能让学生获得探究后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强烈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犟龟》(七年级语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犟龟的“犟”,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乌龟这一路上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了哪些困难?它又是怎样面对的?2、小乌龟赶上了婚礼吗?这是谁的婚礼?3、小乌龟的“犟”值得吗?4、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种“犟”?这篇文章是童话,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就有兴趣,再加上这四个问题不但不难,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只要学生认真读课文,动脑思考,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很好回答的;而且第二个问题在文中就可直接找到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就是有话可说,学生的表现欲不就被激发出来了吗?表现欲越强,学生学习兴趣不就越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了,课堂气氛还会不活跃?

二、学科间要相互渗透

语文科不是一座孤岛,让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也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做到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多彩,不单调而更加有有兴趣。

记得十年前我在教《木兰诗》时,就大胆地把音乐课的内容渗透到语文课中去了。《木兰诗》这篇课文较长,当时要求学生背诵,感觉确实有点难度,为了减轻学生的背诵压力,我就想到如能把《木兰诗》唱出来。因为中学生都喜欢唱歌,如把课文内容当歌词唱出来学生不但记得快,而且还记得牢。但我不会谱曲呀?怎么办?当时社会上正流行唱琼瑶的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的主题歌――青青河边草。那调子用来改唱《木兰诗》正合适。讲完这篇课文后,当学生听说要背诵,全叫苦了。于是我就问:你们会唱“青青河边草”这首歌吗?同学们边回答边开始唱了,我没打断他们,等唱完了,我便说:“这首歌的调子很好听,也好唱,看看谁最聪明,能把《木兰诗》这篇文章用“青青河边草”的调子唱出来。同学们一听,可兴奋了,顿时教室像炸开了锅,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在那里唱了起来。估计同学们都唱了一遍后,叫同学们一起唱。真不错!除了两个换气的地方没有换好外,别的地方唱得还不赖呢!再让同学们唱了两遍后,学生们基本上都能背全文了。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这样的课堂气氛会不活跃吗?

三、把讲台让给学生

教学教学,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讲台下学。从古到今,讲台天经地义就是教师的专利。其实不然,我认为,如今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好奇心、好胜心、自我表现欲都特强,教师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现的机会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我表现欲的激发和展示是一个人一生成功的`起步。因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产生并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自己种的瓜分外甜,自己捕的鱼分外鲜。抽时间把讲台留给学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是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手段之一。

记得我在上《诗词五首》(七年级语文)时,第一节课时我上了前两首后,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选一名组长,让每组学生共同“备”一首诗或词,然后由每组选派代表去讲台上当一回小老师,其余学生当代表的“军师”,按教师讲前两首时的方法、步骤进行讲解。没想到,第二天上课时,这三位代表讲课还真有模有样的,有点“小老师”的味道。特别让我高兴的是,因为“备课”人不止一个,“小老师”讲授的内容比我讲课时还全面。台下的学生不知是兴奋还是也作了更认真的预习,发言学生比我上课时还多。整个课堂热闹极了,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有反驳对方观点的;有提出新的见解的……这哪里是课堂,这就是一个讨论激烈、有序的大讲堂。留给老师我的只有强调重点的份了……

所以,老师大胆地把讲台让给学生,才会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不足,才会更好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且,这样的课堂不但不单调,还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这样的课堂不但活跃,而且师生也难以忘怀。相信那节课学生讲的知识点,同学们一定也会铭记于心。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主体性,参与性,课堂气氛

一、前言: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沿袭已久, 教师一味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学生被动地接受, 几乎失去了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成为语言的消极接受者。

二、研究背景: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 我担任八年级两个教学班, 男生五十一人, 女生四十二人, 使用教材为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试用。自从新学期伊始, 接手了这两个班级, 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接触, 我发现这两个班的英语基础很差, 字母认不清;单词不会发音,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老师教学生的教学形式,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所以我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 为此我们作了真实的探究。

三、提出假设:

1. 学生基础差, 缺乏实践机会;对参与课堂活动失去兴趣。

2. 语言障碍:表达能力差;对自己没信心, 学生可能怕出错

3. 应试教育下的高分低能;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四、初步调查及结果:

采用访谈交流和请学生做学习日志的方式, 以便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调查结果表明:基础差, 单词量贫乏, 不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部分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会及时复习。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 有畏难情绪, 不敢开口进行表达。教师的英语授课, 他们有时听不懂。

五、行动方案设计: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 首先我在今后授课时适当增加汉语提示, 然后将采取以下措施:我国古代得伟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 学生因个性差异, 在课堂上的表现会各不相同。因此,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 站在不同学生原有知识的起点上, 使每位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中均有发现和突破。总之, 对不同学生, 特别是因心理障碍造成在课堂上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 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学起, 如:

1. 用实物和简笔画学习单词:

如thin与fat我就找来一个瘦瘦的学生站在我旁边, 一目了然, 这样既学习了生词,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辨析介词in, on, to:

B:in the east of A. (in表示B在A的内部) C:on the east of A.on表示C于A接壤) D:to the east of A. (to表示D于A不接壤) 运用这个简笔画就把in, on, to三个介词的区别清晰、准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节省了教师用言语来解释的时间。

2、分学习小组, 开展小组竞赛

在讲Unit 7时, 我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 采取了“分小组学习讨论, 开展小组间竞赛”的方法。

首先, 将两个班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两大组, 然后每个班按学习成绩, 个人能力, 性别比例合理分配, 6至7人一组, 形成A、B、C、D (即优、良、中、差) 四个层次, 每层次2组共8个小型的合作体。而C层和D层的每个小组中要包含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其次, 按层次给定学习讨论的内容。比如, D层的同学讨论简单且易于掌握的正确拼读识记单词的内容。C层的同学要讨论的内容是对话部分, 有固定的结构, 生词少。B层的同学要讨论的是结构复杂短文部分。A层的同学要讨论的是课后的阅读部分生词略多。接下来, 老师提出具体要求, 限定各小组准备时间15分钟, 上台讲解, 时间为5分钟。要求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 分工合作。

然后, 各小组推举一名评委, 开始竞赛。8位评委按老师要求以及评分标准对各小组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打分。根据评判结果, 评出4个优胜小组和4个优胜个人 (每层次评出一名) 。成绩与平时成绩挂钩。优胜者加分。

最后, 根据学生表现老师作综合评价。通过这些活动来看, 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充分利用创设情景、游戏、角色表演等教学手段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语言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role play, 也是一种交际方式, 初中生可以用编对话、记者采访、接待客人、小短剧等方式。学生也可以模拟“打电话”、“在朋友家做客”、“借东西”、“买东西”、“看病”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把讲台当做舞台, 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运用语言。在讲What’s the matter?这一单元时, 学生有的模仿医生“看病”, 穿着白大褂, 胸前挂着听诊器, 流利地说着:“What’s the matter? (或What’s your trouble?) Open your mouth and say ahh…Is that all?…Thank you”…学生对这种形式授课很喜环, 通过表演, 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评价效果

这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英语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们乐于参与,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把学生由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旁观者, 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七、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 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 让学生在练中学, 学中练,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活跃课堂气氛。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如:在运用英语游戏和角色扮演时, 我们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目标要明确、趣味性要强、题目要紧扣、竞争性要强、参与面要广、控制要严格、灵活且多样。总之, 运用得当的英语小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但是由于准备仓促, 还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

本次研究只是某一学校的某两个班级进行的研究, 是否具有普遍性,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郑敏, 2002, 英语学习策略,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黄甫全, 王本陆, 1998, 现代教学论学程,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李赋宁, 陶洁, 胡壮麟, 1999, 英语学习指南,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4]、王蔷, 2002, 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上一篇: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的要素探讨论文下一篇:关于区招商引资工作交流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