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2024-08-21

实验室的管理要求(精选8篇)

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第1篇

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对人员的要求指南

实验室认可准则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要求全员参与到管理体系的贯彻运行中来,以实现管理体系的全面运行和不断改进。为便于实验室人员更加快捷地掌握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的主要要求,特编制本指南。

一、全体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认可准则的25个要素名称及基本含义、《实验室认可指南》和《实验室认可规则》中的基本概念、《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认证认可管理条例》中的基本概念、关于公正性和保密的基本要求、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自身的岗位职责、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时间、管理体系内部文件的构成、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内容及含义、合同评审的概念、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概念、预防措施的概念、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分类及概念、技术记录的控制要求(格式信息含量、填写要求)、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概念、影响本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哪些、人员技术档案的基本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设备技术档案的基本内容、期间核查的概念、检测工作的监督和结果质量监控的概念区别、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概念区别和联系、检测报告的基本信息量要求(5.10.2)、本实验室质量手册的基本内容框架、本实验室程序文件的数量(能记住一部分)、与自身有关的程序文件的基本要求(参考《程序文件运行指导》)。

二、各工作岗位人员需要掌握的其他要求

1、最高管理者

掌握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明确建立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的初衷和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构想。最高管理者应在现场评审首次会议上向评审组介绍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方的与会人员、实验室评审准备工作和最近一次自查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基本情况包括实验室性质、法律地位、隶属关系、业务领域、规模大小、工作方式、固定资产、占地以及人员数量和结构等。还要介绍体系建立过程,组织机构设立和部门职责分工的原则。最高管理者的讲话时间不宜过长,应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对自身的情况介绍要客观,对存在的问题不应强调客观原因。

2、质量负责人

熟练掌握《认可准则》25个要素和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情况,管理体系在本实验室的运行情况,主动向评审组介绍为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而开展的各项主要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的主要方面,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情况介绍等。另外需要掌握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联系和区别等等。

3、技术负责人

熟练掌握《认可准则》中关于技术运作的总体要求,技术运作的主要内容(人、机、料、法、环、测、抽、样、结果质量控制和结果报告)、《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中技术负责人负责的各要素运行情况,取得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今后改进技术运作的方向等。对于申请认可的检测项目,相关的检测标准方法要熟悉,检测工作的流程和应该生成的各种原始记录等。

4、授权签字人

熟悉CNAS的相关政策和要求,能够对检测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与检测技术接触紧密,掌握有关的检测项目限制范围,熟悉有关检测标准、方法,有能力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评定,了解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了解有关设备维护保养及定期校准的规定,掌握其校准状态,十分熟悉记录、报告及其核查程序,了解CNAS的认可条件、实验室义务及认可标志使用等有关规定(见《CNAS-R01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

5、检测组长

本部门职责、本岗位和本组内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开展情况,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情况,内部审核中本部门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等。

6、管理组组长

本部门职责、本岗位和本组内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开展情况,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情况,内部审核中本部门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等。

7、内审员

熟练掌握《认可准则》的全部要素和管理体系文件构成,熟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内容和运行情况,掌握《内部审核程序》、《内审员培训教材》、《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南》等文件中关于内部审核工作的总体要求,能够根据部门分工编制《内审检查表》,能够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并提出整改要求,熟悉所审核部门的有关技术知识,能够有效地掌握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概念和区别。

8、监督员

全面掌握监督的概念和目的,熟悉《监督工作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流程,掌握监督的对象和监督的重点内容,监督记录的填写要规范,能够有效地复现监督的过程,监督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等。

9、业务收发员

掌握“合同评审”的概念和本实验室采取的评审方式,在和客户进行业务委托过程

中应该明确哪些基本要求,如何体现在委托单或者合同中。掌握《委托单》的填写要求并规范填写,熟悉样品的接收要求和样品编号、样品流转总体过程控制要求。熟悉《合同评审程序》和《样品管理程序》的内容。

10、档案管理员

熟练掌握《文件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的基本内容和控制要求,对本实验室各种文件、记录能够实现有效地控制管理,了解“受控”和“非受控”的概念和做法,对各类文件、记录的使用范围和归档要求非常清楚。

11、设备管理员

熟悉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设备管理程序》的主要内容,设备档案应该包含的内容和信息,设备维护、保养的有关规定和执行情况,设备使用记录的填写情况,设备期间核查情况,设备授权操作情况等。

12、样品管理员

掌握有关样品标识、样品安全和保密、样品处理和制备、样品留存和过期处理的有关规定,熟悉《样品管理程序》的内容。

13、计量管理员

掌握量值溯源的概念,能够绘制量值溯源图,熟悉检定校准机构的评价要求和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实施后的确认要求,熟悉仪器设备计量标识的种类和含义,明确对各类设备如何实现溯源到国际单位制或者标准物质。了解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概念和做法。

14、检测员

熟悉《检测工作流程图》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熟练掌握所负责的检测项目相关的检测标准和设备使用要求,能够科学、规范地填写各类原始记录,熟悉原始记录校核的基本要求。

15、物品员或者采购员

熟悉本实验室《服务和供应品采购工作程序》的内容,能够对本实验室各类物品的管理提供规范的记录,熟悉供应商评价的原则,能够提供供应商评价资料。

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第2篇

原则:

1、尽可能做到轻件、小件在上,重件、大件在下;矮件、小件在前,高件、大件在后;

2、常用仪器、特小件仪器要放在仪器橱中间位置;

3、应将危险药品与一般药品分开,一般药品应做到有机与无机分开。无机药品可按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等次序摆放。

4、科学学科按照一级类别号的九类分类摆放,即分计量、通用、专用、模型、标本、挂图、玻璃、药品、材料工具摆放。

一、设备管理

1.学生实验桌应排列整齐,并固定于地面,每张实验桌均须编序号。

2.仪器橱摆放时应注意采光、通风、美观以及方便仪器存取等要求。一般新旧仪器橱要相对分开,高矮、式样相近的仪器橱要放在同一排或同一室。仪器橱定位后要编号,一般用油漆编于仪器橱正面上方。

3.要教育学生爱护实验桌及水电设施,不在实验桌上乱涂乱写,不旋转送水管道和整体水龙头,不将抹布晾在水龙头上,不拉松电源线,注意保护电源插座。实验教师要经常检查电路及有关设备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二、仪器管理

(一)仪器验收

实验教师应及时对新购进仪器进行验收,发现仪器品种、数量、质量等问题,应及时汇总上报,妥善处理。验收时要对照仪器清单,检查品种、数量有无缺少,说明书、零部件是否齐全,再检查仪器质量。验收结束后及时将全套仪器(含零部件)存入相应仪器橱内,说明书集中收存、归类成册。同时要及时填写仪器验收记录,并将仪器记入《购置日记帐》和《仪器分类帐》。各实验教师要将非本学科使用仪器及时送交相应实验室,以免影响其他学科使用。

(二)仪器分类与存放 【分类】 仪器分类注意点: 1.不同类型仪器要分开。

2.同一学科仪器按学科特点分放。如科学仪器按可按药品、玻璃仪器、玻配套仪器分类;

3.演示仪器和分组仪器相对分开。

【存放】一般情况下同一类仪器要放在同一排或相邻的几张仪器橱内。有条件的学校可将同一类仪器独室存放,如设置标本室。

仪器入橱存放注意点:

1.符合仪器本身应具备的要求。如①磁铁要防止振动、退磁,使磁路闭合。条形磁铁要对应交错,使异性磁极相吸;蹄形磁铁要成对放置,使异性磁极相吸,单个蹄形磁铁中间要加一衔铁;小磁针要静止在地球磁场的方向。②仪器一般均要正放、平放。③仪器不要堆放,以免互相叠压变形。④光学仪器、电子仪器、生物标本和各种挂图等都要放置于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⑤化学试剂要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⑥对干燥要求较高的仪器应放置于仪器橱的中上方。⑦能够立放的仪器尽量不要卧放。

2.符合美观原则。仪器存放陈列要纵横整齐、存放有序、美观大方,尽可能做到轻件、小件在上,重件、大件在下;矮件、小件在前,高件、大件在后。

3.符合取用方便的要求。仪器存放陈列要便于管理和使用,常用仪器、特小件仪器要放在仪器橱中间位置,同一仪器的主件和附件要放在一起,同时使用的仪器也要尽可能放在一起,能够纵放的仪器尽量不要横放。

4.仪器不能随意堆放,要正放。

学生用的三种小表(伏特表、安培表、灵敏电流计)、托盘天平等仪器必须平放。

温度计、演示电表等必须竖放。

5.科学学科按照一级类别号的九类分类摆放,即分计量、通用、专用、模型、标本、挂图、玻璃、药品、材料工具摆放。

(三)分组仪器编序号

分组实验仪器(消耗品和特小件除外)应编有01、02、03等序号,可用油漆在仪器适当位置(不影响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进行编号,字体不宜过大。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序号编排方式。

(四)仪器维护与保养

1.仪器维护保养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八防”,即防尘、防潮、防腐蚀、防霉变、防锈蚀、防变形、防虫蛀、防震。

2.特殊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⑴剥制标本。剥制标本不能与浸制标本混放,保管时要特别注意通风、干燥。橱内需放入硅胶(干燥剂)、樟脑或合成樟脑(除虫剂),以防受潮后毛皮腐烂、毛发脱落。一般每年春秋季节要分别对标本室进行熏蒸。常用杀虫灭菌药剂有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溴甲烷、甲醛、氢化物(剧毒)等。如已发生虫蛀,可在密封环境内用磷化铝、二氯乙烷熏蒸(熏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中毒);还可用2.5%溴氰菊脂原液,稀释浓度为1:250进行喷洒。⑵骨骼标本。骨骼标本应放在干燥、通风的标本橱中保存,避免阳光直射,以防骨骼发黄,关节脱开和脱胶。使用骨骼标本应轻取轻放,不能剧烈震动和撞击,以防骨骼脱开和细小骨骼断裂。如发现标本脱胶,可用聚醋酸乙烯胶粘合,再用线缚扎固定,待胶凝固后拆掉缚线。如骨骼断裂,可用聚醋酸乙烯胶粘接修补。

⑶昆虫标本。这类标本出厂时一般放有樟脑或卫生球,学校验收时要进行检查,如发现没有樟脑或卫生球要及时添加,以后要定期检查。

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第3篇

食品检验实验室人员和仪器设备直接影响食品的检测结果, 实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可提高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食品检验实验室虽经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评审并开展认证范围内的食品检测, 对外出具检测报告, 但近几年的实验室评审发现, 实验室对人员和仪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 有可能影响食品检测的结果。基于此, 本文详细阐述食品检验实验室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提出相关管理要求建议。

食品检测检验实验室人员和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员管理方面

根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悉《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食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原理, 掌握检验操作技能、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计量和数据处理知识等, 并应经过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和有关专业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但部分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为壮大人员检测队伍, 不断地引入高学历人才, 而忽视了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工作, 致使新进实验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实验室安全知识掌握不到位。同时, 食品实验室还存在使用非正式聘用人员、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数量低于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人员总数的30%、未宣贯和培训新标准和新方法、未确认新方法等问题。

忽视仪器日常维护与保养

食品检验仪器设备是决定食品检测质量的关键, 食品检验统计出来的数据都需要通过专用仪器设备进行检验, 一旦食品检验仪器设备出现问题, 将对食品检测的结果造成影响。随着食品检测新标准的出现, 很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都配备有先进的大型检测仪器, 然而由于这些仪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成本较大, 实验室在使用完这些设备后未定期进行规范化的维护保养, 缺少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长期下来使这部分仪器设备检测的结果出现误差。食品检测仪器本身需要定期的保养和维护, 其目的是提高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稳定性, 若不对其进行合理的保养, 会使仪器设备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出现运行问题, 影响食品检测的时效性和结果。

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管理具体要求建议

加强检测人员队伍建设

检测技术人员是食品检测实验室的主体, 其检测技术水平对食品检测的结果至关重要。为改善实验室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应定期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整体评估和考核, 对技术水平较低的人员进行集中的技术培训, 使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仪器使用、食品标准检测方法等内容。除对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技术水平外, 食品检测实验室也要定期引入新的高学历专业人才, 以保证实验室的技术知识体系能保持在先进的水平上, 不断提高实验室的食品检测技术水平。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

为提高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使用寿命, 食品检验实验室要按照规范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对仪器进行规范化的日常维护保养主要是指按照仪器操作规程维护内容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且在保养时应安排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 以免损坏食品检测仪器。7

保证检测人员正确使用仪器和方法进行食品检测

食品检测标准中规定检测方法和仪器中都有着相关的严格规定, 因此检测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制定仪器使用作业指导书, 方便工作人员使用。定期考核食品检测人员的检测过程, 以查看检测人员是否按照规定方法和仪器对食品进行检测, 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 以提高其检测技术水平。食品检测人员正确的使用仪器和方法对食品检测非常重要, 若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技术差错, 会影响到食品检测的最终结果, 因此一定要保证按照要求做到规范检测。

结语

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档案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115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规范管理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而档案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又是薄弱环节。为此,对我县中小学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包括账目管理、仪器使用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作出了统一的要求,现提出供同行商榷。

一、仪器的账目管理

我们强调所有的仪器都要及时登记入册,使账目明了。登记仪器的账册有:仪器档案总册和明细卡。化学药品不用记入档案总册和明细卡中,其属低值易耗品,应另造册登记。是上级配发的仪器要有调拨单(装订成册保存)。要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单据完整,记账正确。针对部分实验员记账过于简单和不会记的问题,我们做了详细的记账填写规定。

1.仪器档案明细卡的使用

(1)档案明细卡:反映每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变动原因,要求记录每种仪器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以及购进或损耗、丢失的日期、单价、变动数量、仪器的结存情况等。

(2)应按配备标准中仪器的分类和编号顺序分页记账,并按顺序装订成册,然后装上封面和封底。

(3)明细卡每页只填写一种同名称同规格的仪器,不同规格的同种仪器也要分页登记。记录完正面接着用背面。

(4)除“产品代码”和“凭证字号”不详可不填写外,其余各项均应按要求填写清楚。

(5)注意成套仪器其“配件”要记录清楚。

(6)“日期”指该种仪器购进或损坏、丢失或清点时的日期。

(7)“摘要”栏主要说明仪器的来源或变更的原因,填写时应简明扼要,如“县站调拨”“学校自购”“自制”“损坏报废”“丢失”“清点”“移交”等。填写“清点”时,不要同时填写“报废”,可以先填写“报废”,另起一栏再填写“清点”。每填写一次“摘要”栏,相应的其他各栏目应接着及时填写清楚。每行都要填写有结存的数量和金额。

(8)属于调拨、自购、自制的仪器填入“收入(增加)”栏,属于报废、丢失等的仪器填入“付出(减少)”栏。仪器的增加和减少不能填写在同一行,应分开填写。

(9)“结存”栏中的“数量”是指当时现有可用数量(历年的累计数),不包含“另有可修结存数”的数量。

2.仪器档案总册的使用

(1)仪器档案总册:反映仪器的总件数和总价值及每年的变动情况。主要记录每种仪器各学年度配备的情况。

(2)按照学校的配备类别,根据仪器配备标准“基本”栏目中相应的量,填写好各种仪器的配备标准数。

(3)“现有数”系指首次填写本册时实有的仪器数,它包括“可用数”和“可修数”(未报废、修好可用)两部分。其中“可修数”系指《明细卡》中的“另有可修结存数”的数量。

(4)“增加数”栏填当年购置增加的仪器,增加一次填入“1栏”,增加2次填入“2栏”。“减少数”栏填当年报废、丢失的仪器。

(5)每学年度终清点实物一次,把每种仪器的累计数填入“累计数”栏(第一年的累计数=现有数+增加数-减少数;以后各年的累计数=上年的累计数+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因此,每学年度终必须清点实物一次,核查出每种仪器的累计数和金额(金额数从明细卡中算出),最后统计出本学科仪器的总价值,写在封面相应的年份内。即使当年没有增加或减少,也要把上一学年度的数据移下来。

(6)档案总册以外的仪器另造册登记。

(7)总册的数目与明细卡的数目要相一致,与实物数相一致。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即《总册》←→《明细卡》

“增加数”=“收入(增加)”

“减少数”=“付出(减少)”

“累计数”=“结存”+“另有可修结存数”

“可修数”=“另有可修结存数”

(8)学校自制的教具、学具应集中上柜,核算成本后单独登记造册。

(9)明细卡的填写式样(以托盘天平为例):

(10)总册的填写式样(以托盘天平为例):

二、仪器的使用管理

仪器使用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发放和回收及有关的记录。仪器的使用记录档案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依据,必须及时地、完整地做好有关的记录。根据中小学校的不同,记录也有所区别。

1.所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外借、回收都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办理借还手续。做到发放有登记,回收有签收;按时发放,限期收回。

2.仪器的使用管理中应做好以下有关记录:

(1)《领、借、用教学仪器记录本》

①凡属校外开展实验、本校课外实验活动和非本学科课堂实验教学领、借用仪器的,必须在此记录本上做好登记手续。

②为简化手续,方便教学,本学科任课教师课堂实验教学领用和回收仪器,可直接在《实验通知单》上办理签字手续,不必再在此记录本上登记。

③小学兼职的实验教师自己上实验课使用仪器时,也可不在此记录本上登记,但要登记在《实验教学记录本》的“实验仪器”栏上。

(2)《实验教学记录本》

凡进行实验时必须及时记录开出的实验情况,详细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中的有关各项。实验类型有:演示、分组、观察、制作、探究、调查实验等。

(3)《损坏、丢失、赔偿教学仪器记录本》

对在实验教学中损耗的仪器应及时处理。在使用中正常损坏的仪器(消耗品除外)由使用者填写并签名,作报废处理;非正常损坏丢失(由教师和学生擅自动用或失职或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损坏、丢失)的仪器设备,要查明原因,如实登记,按规定赔偿。

(4)《教学仪器维修登记册》

每修理一件仪器设备,都必须做好修理记录。

(5)《实验通知单》

①每开展一个实验教学活动,任课教师都要提前把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开列在“实验通知单”上,交给实验教师做好仪器及药品的准备工作。

②小学只有一个兼职实验教师的,自己上实验课时可不用填写实验通知单,只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

③把实验通知单按学期装订成册存档保管。

三、实验教学的管理

开展实验教学,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实验教学人员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实验教学档案是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着重抓好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分析总结和实验教学记录等的建立和健全。

1.把实验教学内容列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中,每个学期都要制订有实验教学计划,每个学期都要有实验室工作总结。要求分学期装订成册。

2.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表格形式开列课程所有的实验个数和实验形式(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小制作实验、探究实验、调查、课外实验等。根据不同的实验形式组织开展不同的实验教学活动。

3.每做一个实验,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在《实验教学记录本》中。是学生实验的则要求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以往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时,很多教师填写的过于简单。为此,我们作出了如下的填写要求:

(1)要求每做一个实验填写一页,同一个实验不同班级进行的,要分班级填写,不能合计一页,每项填写清楚。

(2)“实验情况记录”的填写,以往实验教师一般都是写“效果好”或“完成”等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记录,为此我们要求所有的实验情况记录都要参照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的有选择的填写:①仪器、材料是否准备充分;②装置连接是否正确;③操作是否规范,常见的操作错误是什么;④是否独立完成实验,有无忙乱和观望现象;⑤是否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是否按要求整理好仪器;⑥现象是否明显,读数是否正确;⑦课堂纪律是否良好;⑧实验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实验的目的等。

(3)“器材使用情况”:记录器材有无损坏。

(4)“听课领导”:每学期有2~3次。

(5)“备注”:填写其他情况,如实验事故等。

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第5篇

洪尼宁,李涛,冉隆仲,田海蓉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

摘要:在积极推进兽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对设施、设备的配置以及管理体系文件的编撰和执行都发挥积极的作用,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敬业品质是实验室考核达标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力;同时要求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紧紧围绕技术人员的健康安全和培训做文章,因为这不仅关系着他们能动性的发挥,而且直接影响着兽医实验室考核的结果。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考核;技术人员;要求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很多省市在积极推进兽医实验室的建设。该办法规定了兽医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对于设施、设备和人员的考核标准,其中对技术人员“能力与资质”、“培训与考核”提出了特别的“现场考核”要求,反映了兽医实验室考核过程中技术人员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 技术人员对设施、设备的配置有最客观的发言权 技术人员包括实验室主任、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各室负责人、实验员等成员,他

[1]们直接参与实验室管理,能体会设施的功能区划和设备的合理配置对质量控制及生物安全管理的深刻含义:分子生物学检测相关的样品处理、核酸提取、反应液配制、扩增及产物检测功能分区及设备合理配备能有效避免核酸降解和污染,从而保证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也能避免操作人员气溶胶感染、有毒化学试剂和紫外辐射的危害。解剖室与病理学检测、细菌与寄生虫检测、病毒与血清学检测按楼层分设,可以从最小干扰的角度优化组合、合理利用空间。内循环高压灭菌器、生物安全柜、移动式紫外灯具等病原微生物重要控制设备最好按功能区配置,避免交叉使用;显微镜可在原有基础上增设数码图像采集、处理装置,使原有设备使用功能大幅度提高,同时减少新购置数量;必需设备和各检测室开展工作所需的辅助设备统筹考虑,可以切实提高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感应洗手及风干设施、清洁工具、各种规格的废物处理桶(用于锐器、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材料等分装)使用频率高,应充分保证各检测室的实际需要;防护服、手套、安全眼镜和防护罩(面具)、洗眼装置、辐

11作者简介:洪尼宁(1968-),男, 湖南人, 博士, 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E-mail: hongnn413@126.com.Tel: 0851-4822241 射剂量测定仪等防护用品必须按操作对象的防护要求合理配置。„„技术人员最熟悉现实的条件和水平,更容易理解实验室考核的内在要求,筹备实验室考核时应该发挥献言建策的特殊作用。技术人员是管理体系文件的主要编撰者和执行者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实验室都有一整套的管理规定,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分工不明确、操作不规范、仪器使用与实验记录不完整、废物随意处理等不严格照章办事的情况,这反映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相互脱节的现实。兽医实验室考核要求“建立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运行正常”,这不仅要求质量、安全管理的精细条文,而且要求贯彻执行的具体措施,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与以前的实验室制度相比都有了质的不同。《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包涵科学、合理的检验工作流程,环环相扣的工作制度,仪器设备的校验、操作规程、使用记录,检测工作遵循的技术标准或规范,技术档案系统等内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涉及可利用的实验设施、设备的使用,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的制订,危险度评估以及感染性物质采集、运输、处理,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等诸多方面。这些文件的制定和执行都有很高的要求,盲目引进、照搬别人的东西,可能貌合神离,难以正常运行,因为很多规范性细节和现有的习惯是相抵触的,如果不是当事人自己逐条梳理反思,上升为理性的文件条文并约束自己,很难做到质量、安全管理的真正到位。因此,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人翁作用,深入组织学习和交流有关的文献资料,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人员参观先进省(市)的实验室,通过比较分析,列出需要改善的条目。这样,各检测室在制定管理体系文件分项细则时,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实验室主任定期召集各室负责人商讨管理体系文件编撰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列出生物安全清单,建立质量保证规范。时机成熟时,征求全体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并报上级部门批准后执行。在这个职责明确分工的过程中,每个技术人员都融入到管理体系中了,最后成型的“手册”凝聚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日后工作中他们也容易身体力行、照章办事。技术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敬业品质是兽医实验室考核达标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力

面对兽医实验室考核时间紧、任务重以及人员不足等现实情况,“积极努力、争取达标”,这充分体现了技术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敬业品质。他们亲眼目睹了兽医实验室的发展历程,面对困难没有人退缩。如何发挥这些技术人员的巨大潜能,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建设合格的兽医实验室是摆在管理者和决策者面前一个现实而有深远意义的大课题,因为给这些技术人员创造了条件,就等于给了他们理解和关爱,他们会倍加珍惜,矢志不渝,把实验室的工作做得更好。

[1]

[2] 2 4 技术人员的健康安全是考核的核心

从考核细则可以看出兽医实验室考核达标必须要从硬件(设施和设备)和软件(微生物学操作规范、操作者的现况及质量、安全目标任务管理)两方面充分保证技术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室主任、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各室负责人都有各自的责任防止人员健康危险,特别是实验室主任有责任让全体技术人员清醒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熟知微生物操作的一般性及特殊性技术规范。考虑到实验室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兽医实验室必须建立一整套应急处置方案以保障技术人员的健康安全,一旦有事故的苗头出现,就应该消灭在萌芽状态。技术人员的培训事关考核的成败

目前生物技术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也有不尽完善的方面,譬如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造成SARS实验室感染的事故至今还让许多实验室管理者“谈虎色变”:在同一实验室进行两种以上危险微生物的操作、单独在实验室工作出现操作疏忽、使用未经严格验证的灭活病毒在普通实验室进行实验。

现在国内不少省(市)在筹备兽医实验室考核时资金投入较多的还是设施、设备,对人员培训投入相对欠缺,这可能直接影响考核的最终结果,因为重视对技术人员生物安全(biosafety)观念、法制意识、设施设备使用以及微生物学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最令人满意的结果是有关人员接受培训后,能在实验室开展的工作中实际应用。因此,培训首先要了解开展实验的条件以及所需的熟练水平,从洗涤、准备实验器材等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熟悉基本的实验规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和运用生物安全及质量手册;其次要加大经费投入,以保证知识或能力上有差异人员能拥有与实际工作条件相似的实践机会、更长的培训时间或聘请更有能力的教师等所需费用;再者要考虑培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即:根据培训对象的知识、能力水平采用专题讲座、实际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讨论等一种或几种培训方法,如微生物操作技术、意外事故应急程序培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实际操作的方法,技术标准、规范学习采用专题讲座方式,检测流程质量控制及事故处理能力的训练采取交互式讨论方法等等;关键的一点是要将技术人员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严格执行生物安保(biosecurity)的有关规定,防止发生贵重生物材料(valuable biological materials,VBM)意外感染、未经授权取得、丢失、被盗、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等可能导致的生物风险(biorisk)。

《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规定了设施、设备及人员的考核标准,从深层次反映了国家对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关心和保护,相信随着兽医实验室条件的不断完善,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兽医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4]

[3] 3 参考文献

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第6篇

【摘 要】针对高校传统实验室设备管理方法的弊端,研究探讨适应新形势下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自动化管理在实验室的应用,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实现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优化实验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

【关键词】实验室 高校 管理模式

提到微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不外乎人员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安全、环境等管理工作。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正确与否仅供同行们商榷和指正。

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挑战,已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我们作为高等院校并处在科技与教育的前沿。必须站在未来教育发展的新高度,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敏锐的思维,更加长远的设想,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什么目标和培养什么人才的大问题。

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借助电子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设备以及远程教育设备,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了、直接和形象化了,由于现代的教育形式和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更加得心应手了。人员管理

先进的设备,要靠人去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高新技术人才管理队伍是当务之急和非常必要的。人是万物之源、之本。人的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其力量是无穷和不可战胜的,我想当今社会的口号是“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社会”就包含这层含义吧。

提到管理,首先要提到管理员的工作。管理员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的和记帐式的体力劳动,它是一项科学的、严谨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要有前瞻性.管理要以人为本,合理调配使用,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使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其次是对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配,给他们创造再教育和深造学习的机会,根据实际情况定期选派人员进行培训,或开展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和技术攻关项目,以适应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

第三,充分激发管理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增强事业心,坚定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一个信念。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把自己和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出主意,想办法。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的决心和信心,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的管理轨道。

如果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科学调配,我们的管理经验就会不断丰富,管理水平就会不断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实验设备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素质化。实验设备的管理

随着高等学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设备日益增多,诸多因素都极大地加重了实验员的管理负担,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使人力资源严重浪费。因此,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设备管理的需要,必须探讨更新和改进设备的管理模式。

从目前的实验室实际管理工作情况看,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有些领导对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存在一定误区。首先是从骨子里认为,实验课教育是第二位的,实验课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就是只重视设备数量,却不重视质量,摆花架子;第三是只重视使用效率,却忽视后继维护和管理,使设备的使用率降低或浪费;第四是经费投入不足、人员投入不够;第五是只顾眼前利益,却忽视长远规划等诸多弊端。

那么,应该怎么样对设备进行管理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2.1 领导重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众所周知,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否则很难完成预期的任务和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在我国已经越来越被重视,甚至已经被提到很重要的位子。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进行的进程和成败,世界上任何一项科研成果不都是从实验室研制出了的。因此,还没有重视实验室建设的各级领导必须改变观念转变认识,把实验室的建设重视起来,为高校实验室建设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关怀,以加快高校的发展步伐和科研攻关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对未来接班人的需要。

2.2 所有设备采取院校统一管理,实行院校、设备管理部门、系中心三级管理体制

院校的所有仪器设备都是国家财产的一部分,要在院校统一领导下,根据仪器设备的价值、性能等因素确定院校、设备管理部门、各系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分级归口管理。做到从设备的申请采购、审批、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维修直至到报废处理等一系列的监管体制,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2.3 院校应成立设备处,下设各科分管全校的所有设备

原则上设备处下设设备科、科技档案科、设备维护科,分管全院校所有设备状况及设备账目、设备的原始出厂资料和检修维护,监管全院校的所有设备。

设备科负责设备的申购、审批、购置和分配,对分配的设备要建立设备账目,以便监管所有设备的去向。

科技档案科负责所有购进设备的原始资料的立卷存档,包括文字和其他所有材料,已便后继使用部门随时查找。

设备维护科负责购进设备的验收,(必要时可以联合各系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一起对设备进行验收);对使用单位在使用中定期检修以及设备出现故障及时维修处理。2.4 仪器设备的账目管理

仪器设备的账目管理要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财产自然损耗折

旧以及报废制度,【参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通知(2000年3月21日)教高[2000]9号】。购进设备要在相关部门验收后,由设备科统一下帐,使用单位或部门到设备科签字领取设备仪器。设备仪器的调整或调出一定要做到相关账目的调整与更改,使账目和设备仪器保持绝对的一致性。该报废的设备要及时销账,避免报废设备长期挂帐产生账目混乱、统计不清等现象发生。不允许任何部门或个人在未经办理报废手续之前私自处理学校的仪器设备。

2.5 设备的采购与分配

要遵照院校的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设备的采购与分配原则,也就是实行优化配置的原则,根据本校的实际和院校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科学有序的进行采购,既能解决眼前的急需矛盾,又要满足较长远的发展规划。并要力争做到质优价廉,防止伪劣产品进入院校。制度管理

一切制度都是给参与的人制定的,都具有针对性和泛指性。是经过认真总结,不断实践和补充才出台的具有约束力

甚至具有行政和法律效率的条文。有关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不外乎《微机室主任岗位职责》、《实验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微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微机室安全工作职责》、《学生上机规则》、《微机实验室赔偿制度》《学生上网规则》、等等有很多项在此不多枚举。

以上各项制度,都是按着学院的教学和管理需要,规范和约束所有参与教与学的所有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宗旨是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优势,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其目的是合理地调配设备仪器资源,积极的发挥实验教师和管理员的积极性,科学地管理实验设备,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有了制度就要严格执行,各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上级部门要检查和指导下级部门的工作,下级部门对上级部门要起到信息反馈和监督作用。

实验室管理员不仅是实验室的管理者,更是制度的执行者。自己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按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徇私情。自动化管理模式

为适应现代化和自动化管理,应该走出去向其他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在自动化管理设施的建设上舍得投入,善于管理。只有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设备,才能更好地实现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5安全、环境等管理工作

5.1安全工作

安全防范工作是学院工作中的头等大事。院系领导牵头,组织强有力的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领导工作。

实验室是学院计算机和其他仪器保管和使用份额较大的部门,对实验员的安全防范工作要求很严,要经常进行防火防盗教育和自查工作。对实验员和全体教师要进行安全教育动员,组织专人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规划好突发事件的紧急应急措施。使每位教师和管理者都充分地认识到安全工作直接影响全院的教学工作。

第一:安全用电问题

供电电压不稳,对设备仪器的危害很大,为避免因电器老化或因电压不稳引起火灾和不可预知的隐患发生,特别是在夏季的雷雨天气,更要注意用电安全问题。要求全体实验员和实验教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遇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定期请电业专业人员到实验室检查用电情况,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第二:安全防盗问题

实验室安装监控系统,为学院的安全工作增加安全保障。要一贯地坚决执行学院关于安全工作的指示,把安全工作做好,以杜绝隐患发生。

5.2 环境管理

干净、优雅、舒适的环境会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能体现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能使学生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灵感,良好的氛围能使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多出成绩和成果。实验室就是要充分创造这种氛围,对实验设备仪器的摆放要做到布局合理,管理要科学化和人性化兼顾。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要求 第7篇

1.做了哪些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2.对实验课的学时、课程安排等有无何建议? 格式要求:

标题《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黑体二号,居中); 另起一行,写上姓名、学号、班级(宋体,小四); 空一行,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固定值22磅)。

动物实验洁净设施内各区管理要求 第8篇

1进入洁净区域人员的管理要求

1.1进入洁净区域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有关的教育和训练。其内容主要包括屏障系统内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动物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封闭状态下的无菌观念和洁净环境中操作知识。

1.2进入洁净区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该区域管理人员的指导, 做好必要的登记和其他工作。

1.3进入洁净区的作业人员必须在设有进排风系统的淋浴室淋浴。

1.4淋浴时, 要求使用脂类洗发、护发及护肤制品, 以防止和减少人员表皮及头屑脱落于洁净区内。

1.5禁止在洁净区内剪、磨指甲, 禁止在洁净区内化妆, 尤其是修饰眼眉、涂脂、抹粉、涂抹指甲油、喷发胶等。

1.6禁止将私人物品不经灭菌处理带人洁净区, 包括手表、饰物、手帕等。

1.7进入不同级别的洁净区, 应着不同制式的作业服 (工作服) 。作业服应选择气密性好、耐高温、不脱颗粒或纤维少的材料。

1.8进入洁净区内应着工作鞋 (避免使用拖鞋) , 工作鞋应防滑、无尘、可清洗 (或一次性式) 并且耐热, 穿着无不适感觉。

1.9进入洁净区内应戴口罩, 特殊实验时应戴面罩以防头发脱落。

1.10禁止在洁净区内饮水、吸烟。

1.11作业区内禁止人体与有机溶剂接触, 避免过多的皮脂溶解而脱落。

1.12戒除在操作中用手摸口、鼻、眼、脸和头发的习惯。

1.13洁净区内操作时, 应尽量避免走动, 行走方向一般要求顺气流方向。

1.14人员离开洁净区时, 应将工作服放人规定的收集箱内, 经淋浴后方可离开。

1.15鼓励洁净区内作业人员报告身体上的小毛病, 如呼吸道或皮肤、头面部感染, 不适宜在洁净区作业的人员应避免入内。

1.16禁止在洁净区内大声喧哗, 尽量减少交谈次数和会话时间。

1.17禁止将菌种、毒株等带入洁净区SPF级实验室内。

1.18洁净区内禁止非生产 (实验) 人员入内, 谢绝参观。

2进入洁净区内物品的管理要求

2.1工作台以不锈钢材料为佳, 结构要求简单, 不装脚踏板, 无抽屉, 工作台腿底带有橡胶或塑料套。不得已使用木质材料时, 应用环氧树脂等发尘量小的材料处理表面。

2.2椅子以不锈钢材料为佳。结构要求无靠背, 无铁扶手, 椅腿底以塑料小轮为宜。坐垫应统一使用不锈钢材料或尽量使用发尘量小的材料。

2.3贮存物品柜以不锈钢材料为好。也可采用适当表面处理的铝合金或硬塑板材料, 高度应以人手可以在上面清扫程度为宜。物品柜采用多门式为好, 如若使用抽屉, 则应带滚轮, 其材料耐磨损。

2.4搬运车以不锈钢为好。硬塑板或铝合金材料亦可。货箱面 (车面) 应使用耐磨损而少发尘材料为宜。车轮轴承采用含油密闭式轴承为好。

2.5层流架或超净台共表面应采用发尘量少而耐腐蚀材料制做。

2.6垫料、饲料应使用布制或特种纸 (少发尘) 制的容器封好, 经严格灭菌后垫料、饲料应贮存在贮物柜内。

2.7各种实验所需的仪器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方可带入洁净区。

2.8禁止将非灭菌的纸张和笔带人洁净区内。必要的实验 (生产) 记录纸或资料应使用不起尘的专用纸或经过专门无菌处理, 并且应使用塑料皮包封好。

2.9禁止在洁净区内使用自来水笔和铅笔、橡皮, 只能用圆珠笔书写。

2.10洁净区内废弃物和被安乐死的动物应统一带出洁净区外焚化处理。

2.11洁净区应经常整理, 保持清洁和整洁, 不放置与本区生产 (实验) 无关的物品。

2.12洁净区内应使用真空式吸尘机 (注意:非普通式吸尘机) 清扫地面。清洁墙面、天花板及室内仪器时, 应使用不脱落颗粒和纤维的泡沫塑料擦布和拖布, 用后的清洁工具禁止堆放在地板上。

2.13清洁用水和实验、生产用水应使用无菌水或纯水。洗涤剂应使用中性的清洗剂。

2.14洗涤工作服时应将拉链拉合, 洗前检查工作服、鞋, 有无破损, 附件的功能状态等是否完好, 如有缺陷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2.15工作服、鞋、帽、口罩等防护用品用过一次禁止重复再用, 应马上灭菌处理后再使用。

3进入洁净区内动物的管理要求

3.1进入洁净区内的实验动物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隔离, 如系屏障系统容器运输的动物应严格检查容器的密封性能。安全者方可进隔离观察室。

3.2经灭菌渡仓传人洁净区内的动物, 应放入隔离区内观察。禁止进入后马上放入伺养室内。

3.3洁净区内动物笼箱应定期清洁、消毒。

3.4用于安全评价的动物室内原则上禁止使用消毒剂、杀虫剂。实在不得已使用时, 要做好记录, 还必须得到关于所用药物影响的证据。

3.5洁净区内的层流架、笼架应定期清洁消毒。但禁止使用扫帚等发尘量大的方式。

3.6安乐死动物必须马上装入塑料袋内, 放入冷藏设备内, 待统一焚毁。

3.7进入洁净区内污物也必须装入塑料袋内, 放入冷藏设备内待统一焚毁。

4空气净化设备的管理要求

4.1管理人员应切实保证净化设备室内卫生, 掌握日常管理操怍, 研究管理记录和收集资料。

4.2管理人员应制定年度维修计划和管理操作检验单、安全管理单等, 制定、保管记录。

4.3保证机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测定、调整洁净区内空气质量。

4.4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有关设备的特性, 采用合适的运行管理办法, 采取积极措施, 预防设备腐蚀和损耗。4.5及时掌握滤材的污染程度和风管管道气密性, 提出更换滤材和被腐蚀、损耗零件的计划, 经批准后付诸实施。控制粉尘的飞落。

4.6通过指示灯确认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确认动力系统、照明系统、压力差操作系统、定时器系统、记录系统等有无异常现象。

4.7定期给各部位轴承加润滑油, 驱动部分也注入润滑油。

4.8对各级过滤器在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即行更换。

上一篇: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保障措施下一篇:[精题分解]:标点符号(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