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

2024-05-16

中美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精选8篇)

中美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 第1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王汉伟

(哈尔滨华德学院 教务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大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探讨高校校园文化涵义的基础上,依据确立指标体系相关原则,构建了相应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特色文化等五方面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原则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WANG Han-wei

(Dean’s Office,Harbin Huade Institute, Ha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must solve the problem.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notation,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index system of related principles, to build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from the spiritual 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system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culture and so on five aspects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Key words: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evaluation principle

0

引言

高校是文化生产、传播、创新的主渠道、主阵地,它以传播文化、创造文化、研究文化来影响和改造社会。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既包含和反映着历届师生对高校本身的总体认识、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又是凝聚师生的精神纽带。其内涵结构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是综合而复杂的系统。[1]高校校园文化已成为提升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软环境。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大学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些高校已将文化软实力建设规划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并已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衡量、评价其建设效果,是大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要科学合理地构建一套相对完整且可操作的高校校园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提升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无据可依的局面,最终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现代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与之相适应。开展高校校园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可以在理论上进一步健全高校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使其更加科学化、全面化、系统化。在实践中,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评价具有诊断、改进、激励、导向、调控和服务等功能。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激发全校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无形中优化高校的形象,提升学校竞争力;另一方面构建这个体系可以帮助高校及时调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方针措施,改进学校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增强学校的内在实力,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一定的提升,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第一项原则是方向性原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确定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2]其总体方向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一致。

第二项原则是系统性原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整体设计规划,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在进行评价时,必须考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各构成要素,以到达各要素全面协调发展的功效。

第三项原则是可行性原则。不同高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办学特色等都各有不同,如今几乎每所高校都在进行着高校校园文化的相关建设,而在制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时虽不能将每一所高校的差异因素考虑全面,但也要尽力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合理。因此,指标体系应尽量反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特点,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领性和发展性。

第四项原则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工作中,虽然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着相对困难的数值型量化和较难量化的指标,但评价工作者需要力求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这就要求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够以数值形式量化的就一定要用定量评价,难以用数值形式评价的就要用定性评价,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划分等级。[3]

第五项原则是评价主体多样化原则。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评价时,评价主体一定要多样化。除了评价专家小组以外,高校自身、社会评价机构、民间评价团体等都应参加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的工作中。[4]其中,高校自身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工作的主体,在迎接评价专家组和社会评价团体组织以前,高校的自评同样很重要。在自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最好的状态展现给校外评价者。在所有评价工作结束以后,将每个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综合起来会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第六项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任何评价主体在评价工作过程中都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发现问题及时向组织汇报,不能偏袒任何学校。评价结束后,各评价组织应认真总结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结果,给出结论,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样有利于各高校继续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也有利于各高校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相互借鉴成功经验。科学确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与要求,来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从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分类与构成入手,设计关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特色文化等五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3.1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的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规范体系,具有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的作用,对于稳定和凸显大学的特色、水准和形象举足轻重。[5]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由大学精神、校园价值观、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办学特色等要素构成。该体系的构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考察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水平,一要看高校是否具有核心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办学特色是否鲜明,总结凝练出的大学精神与学校办学传统、目标定位是否相切合,是否得到师生员工的高度认可;二要看是否注重顶层设计,是否有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三要看学校领导、师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程度。校领导及全体师生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否有深刻认识,是否有明确的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到文化建设工作中,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是否定期专题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3.2 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校园行为文化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在高校行为主体身上的具体反映,是从学校领导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中所包含和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是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集体行为到师生员工的个人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对内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文化氛围以及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外通过学校及其师生的行为方式反映大学的形象,是高校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在全体师生员工身上的动态体现和具体折射。[6]

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由校风校训、师德师风、学风、学术氛围、榜样引领、社团活动、文体节日、服务社会等要素构成。评价一所高校的行为文化,一要看是否体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二要看学校是否有激励和规范学生的校风校训,是否在学校教学楼、宿舍等多处体现校风校训的标语,将优良传统作风通过学生传承下去;三要看教师能否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认真执教,遵守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等;四要看学校能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群体中能够形成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优良学风;五要看学校是否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每年定期评选各级各类&;三育人&;、师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学生评选,弘扬榜样文化;六要看学校是否有专门的学术讲坛、论坛,科技文化艺术节等载体,全校师生能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和有关文化艺术节活动等;七要看学校是否重视产学研结合,加大服务区域经济的力度,促进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融合、辐射,经常组织师生员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师生担任志愿者的比例较高;八要看学校是否开设丰富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是否特色鲜明、影响力大。每学期评选出优秀社团,开展社团汇报演出;九要看学校是否有利用重大节庆日,设定固定的文体节日,组织文艺演出及体育竞技活动,这些活动是否能够紧扣时代主题,彰显时代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3.3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则,它从规范全体师生行为模式的角度把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由机构设置、大学章程、制度制定、制度实施四部分构成。对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一要看学校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机构功能是否健全,是否有一个专门负责文化建设的机构和相应的人员;二要看是否有大学章程,严格按照章程依法自主办学;三要看是否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制度,制度制定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四要看各项规章制度在高校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是否能真正的运用实施,针对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各项规章制度,并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3.4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是校园内各种物质设施与校园硬环境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以直观的形象被广大师生员工及外来人员所感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硬件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校园景观建设、文化标识、文化宣传阵地、经费保障等六部分构成。对于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评价,一要看教学设施是否完备,科研设施是否先进,图书馆是否拥有充足的纸质、电子书籍,拥有大量设备齐全的自习室、实验室,使用状况良好,且人均占有量超越基本标准且使用率极高;二要看办公条件是否良好,教学、科研环境、寝室的住宿条件、食堂的饮食条件是否良好,生活的基本设施条件是否能超越基本标准,高校能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广大师生满意度极高;三要看是否有学校标志性建筑,校园内的绿化、雕塑、喷泉、假山等是否能做到完整美观,校园内的环境能否做到整洁干净,赏心悦目;四要看是否有反映校训、校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等的形象标识;五要看是否有校史馆、博物馆、大型的文体场馆,有一定数量的校报校刊、校史年鉴、广播、宣传板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内容及时快捷、积极向上、与时俱进;六要看是否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作保障。

3.5 高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特色文化展现的是一所高校文化建设的独到之处。特色文化建设指标的设置是为了充分体现和鼓励高校校园文化中的鲜明个性。如果一所高校在文化建设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有成效显著的特色成果,在文化育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值得其它高校借鉴和推广,则应该考虑给予特殊加分。设置此指标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各高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优良传统、保持特色和个性、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内涵式发展。结论

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精心设计指标体系,不断探索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评价的规律,高校才能拥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本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从高校校园文化结构分类的角度,将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5项,共计100分,其中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30分,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30分、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10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20分、高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10分;二级指标共22项。评价结论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低于60分)四种。

参考文献:

[1] 彭观胜,梅阳,李际超.大学校园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 黄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7(36)[3] 陈耀玲.学校文化评价——一个新的研究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3)[4] 王凤兰.高校校园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 2009(5)[5] 蔡劲松, 王军霞.大学文化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构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6] 王永友.大学文化的理论探析[J].学术交流,2002(2)

作者简介:

王汉伟,男,1988-,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文化。联系方式:*** email:878613100@qq.com

中美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 第2篇

?

?

中美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 第3篇

一、美国校园侵权案件的情况概述

美国的校园侵权案件不限于学校侵权案件,是指所有与教育、学校或学区相关的侵权纠纷,并在此意义上按照过错情况分为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两大类,其中过失侵权在校园侵权案件中更为普遍。

美国的校园故意侵权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侵犯另一方当事人权利造成损失的情形。故意侵权,主要包括错误拘禁(false imprisonment)、人身威胁或攻击(如体罚)、诽谤、故意施加精神压力等情形。在具体的案件审理中,校方可以提出如下抗辩理由获得法庭支持:在人身威胁或攻击、错误拘禁案件中,学校及教师可以依据“纪律管理权”来抗辩,即教育者有维护校园和教学纪律的义务,只要教育者的行为没有超出合理限度,法院应做出有利于学校的判决。这个合理限度,法官或陪审团会综合考虑损害后果,学生的行为、年龄、性别以及案件发生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来判断。[1]在诽谤案件中,学校能得到法院支持的抗辩理由是:教育管理人员或者学校员工使用案件所涉及的信息是为了进行合法的教育管理,或者被传播的信息真实可靠。例如,家长有权评论教师的行为举止或校务委员会的决议,教师有权评价学生行为,校务委员会成员有权评判教师工作情况等,只要这些评论是基于善意的,是有利于教育发展、学生进步和学校改革的,就不构成侵权。[2]

美国的校园过失侵权是指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没能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另一方当事人权利受损的情形,采取客观归责原则。其包含四个构成要件,即存在既定的义务职责;被告没能履行既定义务达到既定标准;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客观上存在损害。既定的义务职责一般包括学校及其管理人员的教育指导监管责任,保障教育环境安全的责任,提出警告的义务等。而对于该义务的具体内容则是不固定的,美国司法实务倾向于通过就个案来审查学校相关规定、教师的指导行为、校园设备的维护情况等,同时还要参考学生年龄、身心成熟状况和各种具体环境因素。[3]比如,年龄小的孩子需要得到更多的监管和保护,体育课老师的监管责任更大,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应当告知家长或者学生可能遇到的危险等。在判断被告是否适当地履行既定义务时,美国法院引入了“有理性的人”的假设来判断学校及教育者是否适当地履行了义务,像“人们期望的一个称职的老师所应当做的那样行动”,即“一个有理性的、慎重的教育者(掌握了特殊技能、受过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培训)在同样的环境中是否会以相同的行为方式处事”。[4]

校园过失侵权案件的抗辩理由包括:甘冒风险,即原告具有明知危险的情形;相对过失或共同过失,即原告对损害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过失;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等;以及行政豁免或称主权豁免,主要在学校自治行为中。[5]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美国校园侵权案件会涉及宪法权利的诉讼,该类案件在20世纪的民权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突出表现为反对教育中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雇佣歧视等;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校园侵权案件有了新发展,如个人在承受非常严重的精神痛苦时可以对学校及教育者提起“故意施加精神压力”之诉,[6]学生由于学校及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存在过失而导致学习困难及造成损失的(educational malpractice),也可提起侵权之诉。

二、美国司法介入校园侵权案件的考察

在美国,侵权案件一般归州法院管辖并适用州法律,法院审理原则上依据相关法律及判例,但对校园侵权案件会特别对待,在适用特殊豁免原则(special immunities)、归责标准等方面会有所不同。美国司法对侵权案件没有分类管辖的传统;对校园侵权采取广义的理解,即一方面校园侵权纠纷不限于民事类侵权;另一方面,校园侵权案件的被告并不固定为学校,而仅意味着案件与学校或学区有关。比如,学生在校内侵犯教师人身权利的案件、非学校成员在校内受到人身伤害的案件等均属校园侵权案件。而且,该类案件的判决结果会受到法官司法政策倾向的重大影响。

校园侵权案件大多会涉及学校、学区及相关教育活动,美国法院必须要在个人权利和教学活动之间进行谨慎的利益衡量。而不同的州法院法官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司法政策倾向:保守主义倾向的法官不会让关涉学校的侵权案件轻易立案,也不会使学校(学区)轻易败诉,更不会发展类似于教学失误、故意施加精神压力等新型校园侵权案例。他们认为扩大教育者、学校管理者及学区在校园侵权案件中的责任范围,将使得学校自治权受到限制和阻挠,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对社会公共教育的保护。而自由主义倾向的法官易于让校园侵权纠纷立案,愿意支持权利受到损害的个人。他们认为个人权利应当得到充分的保护,在权力没有受到限制的地方包括学校自治权力也会对个人权利造成危害,而保护个人权利更为重要,他们不会轻易适用行政豁免原则。这两种倾向的分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行政豁免原则的适用。

行政豁免原则又称主权豁免,指行政行为作为国家行使主权的方式,可以免除一定的法律责任。历史上,美国公立学校被认为是实施国家教育政策的代表机构,有适用行政豁免的传统。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权属于州,对于公立教育的设置和管理是州的自治权之一,各州通过州议会或者州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行使该项权力。州及地方则通过学区及学校来实施具体的教育政策。当校园侵权案件涉及政府、学区和学校及其管理层的管理行为时,他们以实施政府教育政策的身份依据行政豁免而不承担责任,目前。这一传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有些州遵循先例,继续适用行政豁免原则;而另一些州则限制甚至禁止使用行政豁免原则,以保护个人权利为重。

与此同时,一些州建立了校园侵权责任保险制度,通过强制责任保险来补偿因行政豁免或其他免责情形而无法获得赔偿的受害人,平衡各方利益。但是即使在建立校园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州,其行政豁免及其他免责情形的标准并不统一,校园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仅被视为具有社会公平效果的政策,而不是免责的法定必然要件。

2. 教师侵权责任的豁免。

许多校园侵权案件涉及具体教学活动,对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师,各州法院均提供了特殊保护,只是免责的程度不同。有些州将教师的行为区分为具有委托代理性质的行为和具有自由裁量性质的行为,教师仅对具有委托代理性质的行为承担个人责任。另一些州则进一步扩大教师的免责范围,认为教师和学校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类似于父母的注意义务”,那么教师也应当像父母一样,只有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时候,才承担侵权责任,一般过失情形免责。

无论法院法官属于何种倾向,他们都意识到,校园侵权案件存在一个公共政策选择的问题:受害者需要赔偿因教育者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所造成的个人损害,学校员工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法制环境,不因担心承担侵权责任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这两者该如何平衡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近年来二者冲突更为凸显,美国开放而自由的诉讼环境、逐渐提高的社会权利意识、日渐增加的校园侵权案件,正在突破美国教育传统领域中的免责范围。公立教育者受到压力以至于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校方不敢轻易开除违规学生,老师不敢放学后滞留学生,也不愿意组织或者开展校外实习活动等。

面对现实的挑战,美国地方法院在校园侵权案件的审理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实效的裁判原则。从州法院法官多元化的裁判标准来看,他们在两方面达成了共识:保护作为具体教育实施者的教师;以合理性原则、遵循先例原则和可预见性原则严格审核学校侵权责任标准。

同时,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对整合美国校园侵权案件的司法政策、形塑政府的教育政策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联邦最高法院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中,开始大量受理涉及学校的侵权案件。联邦最高法院对于各州多元化的校园侵权案件的归责标准会逐渐地通过判决进行统一。[7]比如1975年Wood v.Strickland中,联邦法院认为学校管理人员不适用行政豁免原则,认为“该管理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他的管理行为将严重侵害涉案学生的宪法性权利”,从而确立了在教育案件中限制使用行政豁免的先例。随后,限制使用行政豁免逐渐地从校园侵权案件向其他种类案件扩散。[8]

三、法院介入学校侵权案件的中美比较

我国具有大陆法系的特色,司法运作与英美法系的美国差别明显,但社会现象和法学研究的共通性为比较借鉴提供了可能。因此,通过整合相似,对比不同,运用“求异存同”的方法,对比美国法院与中国法院介入校园侵权纠纷,归纳出以下不同点。

第一,受案范围不同。理论上,大陆法系国家有案件分类管辖的特点,但整体的受案范围与美国相差不大。但从我国法律实践来看,校园侵权案件被限制为学校侵权案件,侵权主体固定为学校,而且我国法院实际上能够介入学校侵权案件的范围也有限,与美国的受案范围相比要小很多。

我国法院对学校侵权案件的受理范围由法律明文规定。刑事类的侵权案件,中美学校中都很少发生,一般归为刑事案件专门处理,在此略去不谈。对于宪法性侵权案件,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宪法性诉讼的机制,宪法也不得直接作为司法判决的依据,因而我国法院不存在审理学校侵犯宪法性权利案件的可能。对于行政类的侵权案件,我国法院从1998年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正式开始介入。当时行政诉讼体系渐趋成熟,相关立法认可了学校以法律授权组织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主体地位,为学校承担行政侵权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我国在审理学校行政侵权案件方面有进步,但我国司法介入的范围实际上仍受到诸多限制,还有缩小的趋势。一是,学校法律地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造成了对学校行为的定性存在分歧,自治行为和非自治行为、行政行为和学术行为不好区分,司法只在学生退学、招生录取、颁发毕业证书等有限的相对明确的范围内作为,而不涉及学生或教师的名誉权、财产权、人身自由、教学自由(1)等区域。二是,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受案范围是因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该规定提高了教育行政诉讼的门槛,比如学校制订的纪律规章侵害到该校学生或老师的利益,就很难通过行政诉讼来予以解决。(2)三是,学校的相对独立性尤其是大学学术自由的声张,让在法律和政策都缺乏支持的法院更为“怯懦”,教育改革和大学自治的浪潮让司法机关不愿踏入教育领域。对于民事类侵权案件,我国司法介入相较于上述类型是最为成熟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为《侵权责任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法院审判的依据,司法判例也较丰富。但从具体案例看,我国司法主要介入有关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案件,鲜有关于财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学校侵权诉讼;原被告基本上固定为学生和学校,虽然也有关于教师的雇佣合同纠纷的案件和学校与他人的合同纠纷案件,但这些不属于侵权性质的纠纷。因而现实中,我国的民事类学校侵权案件范围大约为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案,这也是我国法院实际介入校园侵权案件最多的领域。

我国的学术界关于校园侵权案件的研究恰恰回应了我国司法实务的现状。大部分学者对于校园侵权案件进行了严密地限缩:首先,校园侵权案件被限制在学校作为侵权主体的学校侵权案件来进行研究,且主要从民事角度,近期偶有学者从行政法的角度定义学校侵权。[9]其次,学校侵权行为也被进行了严格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学校侵权行为是指学校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学校侵犯教师或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10]还有学者对组成要素进行明确界定,认为学校事故分为意外事故和侵权事故,学校侵权事故有主体、时间、地点、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等多方面的限制要件。[11]最后,学校侵权行为研究最终都会落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讨论上,进而用民事侵权理论对构成要件和案件类型进行更为精确的界定。如有学者详尽地解释了“学生主体”和“学校职责”,[12]并且对学校可能存在的人身伤害事故进行了分类。[13]

第二,学校侵权责任标准的确立方式不同。基于上述我国司法介入校园侵权案件的现状,笔者在此处将重点以民事类侵权案件为例。学校侵权案件适用客观归责原则,如果学校履行法定职责、达到法定责任标准,就不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学校侵权的责任标准很重要。美国主要通过案例确立了多元的富有弹性的认定标准,司法机关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州的地方性规定仅是重要参考。

就学生人身伤害案件,我国人大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即当“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时候,学校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确立了客观归责原则。对于“教育、管理职责”的含义,我国则通过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予以明确,将学校所承担的职责义务分等级进行规定,为司法审判和学校工作提供了指导。我国法院主要依据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所确定的责任标准认定学校的侵权责任,而行政规章有权细化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的具体内容,这使得确立学校侵权责任标准的权力实际上由行政机关掌握。[14]这种学校侵权责任标准的确立方式表明,我国司法机关在确立学校侵权责任标准时没有优势,立法尤其是行政立法是我国确立归责标准的重要途径。

第三,司法机关的法律政策选择模式不同。校园侵权案件所涉及的公共政策选择是各国面对的难题。中美两国的法院均注意尊重和维护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只要学校及相关教育者不存在故意和重大过失,倾向于作出有利于学校及教育者的判决。但是在具体个案审判中尤其是直面对立的双方当事人——个人和学校及教育者——的时候,中美两国法院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政策选择模式。

美国法院中所形成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司法政策倾向,反映着个人权利与教育公益在具体案件中的博弈。在实践中,美国法院逐渐就此达成了共识,一方面对学校等教育部门,通过限制行政豁免来强化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另一方面对教师个人,则在合理注意的原则下给予充分的豁免权,来维护具体教育活动的良性发展,法院和立法尽量站在教师的一边。美国法院的自由裁量在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之间形成了一个弹性空间,让保护个人权利和促进教育公益通过个案审判实现动态的平衡,使个人权利的保护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呈现出良性互动的有序状态。

如果将美国的司法政策选择模式称为“司法自洽”,那么我国的司法政策选择模式迥然不同。中国法院的司法裁量权比美国要小,法院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进行审判,实务中产生不少问题。因为我国的立法技术还不成熟,法律规范时有不周延、不明确甚至相互矛盾。在应对社会转型期复杂多样的学校侵权纠纷,法院时常揣摩而又会无从明确法规意义及立法目的,缺乏应对社会变革的弹性。如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规定了学校补充赔偿责任的情形,(1)这在实践中可能导致学校代替主要侵权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让原本明确的学校侵权责任范围归于无效。与此相似的是,在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形下,当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或者“行为并无不当”时,不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侵权责任;并且该《办法》第四至六条、第九条从正反两面规定了学校的“相应职责”,明确学校的基本义务,为学校侵权责任设置了客观化的责任标准,成为司法审理学校侵权纠纷的重要依据。但是在该《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却规定,即使在认定学校无责任的状况下学校仍可以适当补偿学生,(2)这在实践中易让“判决无责任”的学校遭到“实际有责”的纠缠。

因此,我国法院在介入校园侵权案件时存在怠惰和疑惑。是否予以立案,如何妥善安排个案中的社会公益和个人权利的序列,法律未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司法体系内部也无法独立应对,这使得法院不愿积极地应对和拓展校园侵权案件。同时,法官的困惑还在于:要么过于重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导致学校自治权力受到威胁和剥夺,要么过于重视学校的安全稳定而怠于保护个人权利。(3)现实中,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甚至法院对保护个人权利的关注似乎尚无法达到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同等重要的程度,司法判决有时会在保护个人权利方面退让,而这种妥协的政治性意图,增加了审判标准的不稳定性,削弱了司法判决的权威。

近年来,我国校园侵权案件呈多发态势,涉及教师职称评选的纠纷开始出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等让学校疲于应付甚至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是法院和政府部门对此均不能提供常规化的有效解决途径,尤其是那些“无固定公式可用的过失侵权”。[15]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校园侵权纠纷将更趋复杂,我国法院有必要直面这类案件。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研究 第4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文化;职业篮球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一、当前中国的篮球运动的状况

现如今,篮球运动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喜爱,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愿意在业余时间到篮球场上活动活动筋骨,良好的群众基础,可谓是世界之最。在这些群众当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是最大的,自CAB诞生至今,不仅使中国的篮球一步步走向成熟,还是得更多人关注篮球,为中国篮球的商业化找到了“新大陆”。与此同时中国大学生CUBA的举办为大学校园中热爱篮球的青年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提升篮球技巧的平台,这些活动的展开为中国篮球的后备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选拔体制的不断完善,后备人才的科学、规范化培养,都将不断促进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篮球运动员陆续登陆NBA的赛场,可以说这一股“篮球火”正在中国的大地上熊熊燃烧。

二、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沉淀出不同的篮球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由中国的历史所决定的,从百家争鸣中凸显出的“儒、道、释”皆是以“和”为贵,在这样的历史基础下,我国篮球文化则以保健性、记忆性和表演性为其基本的模式,以宽厚待人、和平为首、注重礼仪为价值取向。而美国的历史虽不足300余年,但是也在各种文化、启蒙运动的洗礼下,形成了以功利性、竞技性和娱乐性的基本模式,以“三更”(高、快、强)为价值取向。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历史底蕴的不同国家,篮球文化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可能是相互对立。

中国的篮球运动提倡“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策略,以团队竞技为主,所以会出现在追求整体实力的同时,不能够给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运动员以特殊的培养方式,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员的创新能力,阻碍着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不可否认美国篮球运动在这点上是远胜于中国的,美国的运动员们不单单从前人的比赛中获取经验,并且以此为基础大胆地去进行创造,不断为篮球运动注入新鲜的血液。攻守技术的改善和更新,篮球技术和战术的不限于僵化,运动员的创造欲和表现能力都在他们追求随机应变的风格和个人表演色彩的同时激发出来等等,这些特点都使美国篮球水平始终处于世界篮球发展的领先地位。

三、两国篮球文化交融,引领中国篮球进一步发展

1、虽然美国建国至今的时间不算很长,但是其篮球运动已经发展了100余年,不管是在对运动员的培养方式还是选拔运动员的体制都可以说发展得相当完备。许多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篮球训练,并且可以在夏令营中和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相互“切磋”,这不仅增加了孩子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也为他们以后在篮球运动的道路上奠定一定的基础。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就已经在有着完备竞赛体制的校篮球队中学到相当的篮球技能,他们当中优秀的学员还将进入NCAA中继续学习。除此之外,文化课的成绩在美国篮球人才的选拔中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借鉴美国篮球文化优秀的地方,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数量的竞赛,关注到每一个年轻篮球运动员全面发展。人才的进步也一定离不开环境的改善,教练精良的配备,运动设施的更新,都是为今后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好准备。

2、媒体的宣传对于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众所周知,如今的消息之所以传播的如此之快,都是因为社会媒体的功劳,包括电视新闻媒体、网络新闻媒体等等,既然如此,合理利用媒体资源将会加快中国篮球的进一步发展。例如,NBA 总决赛便是在全世界人们在同一时刻观看下进行的,大家一起享受着篮球明星打球是动作的帅气和进球的激动。中国的篮球不仅仅要学习美国篮球对人才培养方法,还需要借鉴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宣传方法,做到能够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与各个国家在篮球文化上互通有无。

3、完善中国篮球运动员的转会制度

美国NBA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比赛依旧是长盛不衰,这不仅仅是因为篮球运动员的个人魅力,更是因为NBA中公平平等的转会制度。这种制度不仅让篮球运动员的身价不断攀升,也可以使俱乐部的老板获得丰厚的回报,而我国的转会制度就不太尽人意了。我们应该规范法规、严格管理、进行公正公平的转会,这样中国篮球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美国NBA文化在世界的风靡,近十几年中国也在NBA这个舞台上闪亮登场,中国的篮球事业现如今已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势头,但是仍然有许多方面是需要我们向其他国家去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刘艳,CUBA文化探析,搏击武术科学,2005.12.

[2]闫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7.

中美婚礼文化习俗比较 第5篇

—从婚礼形式与婚礼服饰方面

From Star:程杨楠、尹诗意、陈碧琳、梁勉

摘要: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婚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婚姻观念方面的差异,折射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就造成了二者婚姻习俗方面的差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断向婚姻风俗沉淀,所以,中国的婚俗文化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而西方国家,由于地理,民族,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婚嫁习俗与中国不尽相同,带有鲜明的西方色彩。当然,中西方婚礼习俗都是在本国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下文旨在通过婚礼形式、礼服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西婚礼文化进行对比。

关键字:婚礼习俗、婚礼仪式、礼服

一、婚礼形式

婚礼形式是婚礼中最重要的部分。国家不同,婚礼的仪式也不尽相同。与其他方面不同的是,在这一环节,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比西方传统婚礼仪式要简单得多。而婚礼形式也在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一)中国的婚礼形式

“三书六礼”“三拜九叩”。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

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可以看出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15、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 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13、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二)西方的婚礼形式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新、借、蓝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的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忠贞。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说法,农夫认为新娘在婚礼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农作物。后来,新娘在新婚当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而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根做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

现代的西方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1来宾入席。

2奏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宣布婚礼开始.伴郎伴娘和新郎陆续进场,女方家长陪新娘进场全体起立。

3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步入大堂,伴娘和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郑重的把女儿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就坐,全体来宾就坐。

4牧师证婚。新人进行结婚宣誓,宣告愿意结为夫妻。5新郎新娘互戴婚戒,宣誓。

6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

7礼成。奏乐,新郎站右边,新娘站左边,两人一起走出教堂,伴郎伴娘随后,家属以及来宾随后退场。

8茶会或晚宴。

二、婚礼服饰

(一)中国红

提到中国的婚礼,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中国的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现代婚礼虽然是现代的,但不管是氛围还是礼仪都与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是分不开的。整个婚礼到处都充满红色,这也就使婚礼变得喜气洋洋。特别是在农村,红色是人们认为很喜庆的颜色。如果,在婚礼那天,新娘没穿红色的衣服,会被认为很晦气,不喜庆。在中国,最传统的

新娘礼服莫过于旗袍,穿上旗袍最能显现东方女人的韵味,让自己在婚礼那天与众不同,有鹤立鸡群之感。除了礼服,鞋子也应该是红色的。在中国,许多民间婚礼的衣着饰物,凝聚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每一件饰物都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既有丰富的内涵,又寓意吉祥。

(二)西方白

与中国婚礼相比,西方的婚礼就显得更为浪漫,西方主要是以白色为主,白色的婚纱,白色的花束,白色的桌布,白色的气球和庄严的承诺。而其中白色婚纱是新娘们的最爱,是婚礼的经典装束,白色象征着纯洁和专一,更为婚礼增加了浪漫的气氛。西方在19世纪以前,婚礼上新娘的礼服是没有统一颜色规格的,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从此白色婚纱便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成为了新娘们心中的最爱。

中美文化比较(英语作文教育) 第6篇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educ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make a better education.As all of us can see, our Chinese have numerous differences with Americans, especially in education.In the first place, the Chinese teachers aim at fostering the high-degree and more skillful students, however, the goal of the American system is to motivate pupils to be creative and help them reach their maximum potential.Meanwhile, Chinese universities admit students mainly by the grades which they got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ecause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e exam should be the justice.But for the American universities, they take consideration of not only the GPA but also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recommendation、the interview performance and so on.Apparently, they think it could be better if children develop in an all-around way.In addition, Chinese students especially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burdened with pressure from homework.As a consequence, almost all of us take persistent efforts to work hard to get a good grade.Differently, Americans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the children should experience their happy childhood by playing instead of hard work before college.What’s more, American students emphasize more on practice so they always take a crack at trying anything they want.But for the Chinese students, it is exactly on the contrary.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we both have merits and demerits.As a result,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us to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All in all, we will definitely benefit a lot if we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make up for our disadvantages.

中美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 第7篇

张希贤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一 课件资料

课程演讲稿

同志们好,我们现在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讲座的又一讲,名字叫做贯彻“三严三实”中的中美文化比较。贯彻“三严三实”在这个专题教育当中,我们需要对中国文化和美国的文化什么内容进行比较呢?对于主流价值和普世价值这个文化进行比较。你只要讲干部政德,它必然要涉及到官德和民德,民德是基础,官德是提高,必然要涉及到主流价值和普世价值。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上,他经常有人用西方的普世价值来忽悠中国人,来忽悠中国共产党人,老说西方的普世价值对我们有用没用,对我们适用不适用,我们对这个学问不加仔细研究,要么就接受适用,要么就盲目的排斥说人家是资本主义的,不适用的,他到底适用不适用。任何一个国家想治国,执政者必须提出主流价值,社会必须有普世价值。主流价值要反映时代性,反映这个国家执政团队的阶级性,反映这个国家的基本制度属性。时代性,执政者的阶级性,国家的制度属性,这是主流价值你必须要有的。普世价值就是老百姓都用的,整个社会都用的,你光强调普世价值,那对社会用的,对老百姓可用的,那对西方老百姓可用,对西方社会可用,对中国它也可用,它既然是普世的,就都可用,关键的是普世价值你光有一个普世你治不了国,想治国还有一个主流价值,主流价值就是当政者提出他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具有这个发展时代的时代性,这个价值观具有执政者的阶级本性,这个价值观具有这个国家这个时期的制度特征,这是这,把主流价值观和普世价值观实现历史辩证统一,你才能治国。所以我们贯彻“三严三实”教育,你既然讲官德,讲政德,讲政德文化的基本规范,基本遵循,你就必然遇到价值观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于中国和美国的主流价值与普世价值做一比较,以把我们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的更好,更扎实,既有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和新的文化创造,也有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当中怎样去借鉴吸收,这么一年的专题教育活动,全党要珍惜,不仅仅是个党建问题,这是中国政治文化建设问题,这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和普世价值的辩证统一问题。

那你问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什么区别?主流价值观侧重于政党和干部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包括党和群众都包括的那个。主流价值观是单讲党的这部分,治国的这部分。那么我们现在因为你三严三实里头有一个忠诚、责任、担当、干净,这是你主流价值观,忠诚对党忠诚,对社会主义共和国忠诚,两个忠诚,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责任,对人民群众负责任,肩负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为官者做人要干净,做人干净,为民负责,对党和国家忠诚,这是我们当代的主流价值观,这是对干部要求的。忠诚、责任、干净这是我们贯彻“三严三实”中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主流价值观,忠诚、责任、干净。

一、美国的主流价值与普世价值

我们要涉及到,为什么要比较美国呢?因为美国是当代最经典的资本主义,欧洲是19世纪最经典的资本主义,我们要和20世纪,21世纪最经典的资本主义来比较。美国坚信普世价值,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人权,但是美国的执政者不仅仅靠它执政,而是靠主流价值和普世价值辩证统一来执政。

那美国的主流价值是什么呢?美国的主流价值有三条,第一条忠于美国、忠于美国国旗,忠于美国宪法,是美国的最高道德准则。忠于国旗,忠于宪法,忠于美国,它就围绕这是它第一条,它就围绕着忠于美国、忠于美国国旗,忠于美国宪法做文章。它的纽约曼哈顿有一条街,把国旗做在马路两边商店的橱窗和商店上,入夜以后灯光璀璨,星光闪耀,它的星条旗让人怦然心动,心潮澎湃,它的机关不管周六周日到处彰显着,挂着美国的国旗,想想我们呢,它的老百姓进行国旗教育,对军人、对干部忠于宪法,忠于国旗教育,而且把忠字教育很人性化,可以把国旗画在脸上,可以把国旗披在宠物小狗身上,小狗可以进NBA赛场,想一想我热爱我的祖国,就像我热爱我的宠物一样,如果有喜欢宠物的人,那他对国旗的,对于国旗,对于美国这种深厚的感情,我们国家呀,你这种忠于国旗,忠于宪法,忠于祖国的忠诚教育,它确实这是一个主流价值的第一条,因为你忠于的是什么呢?你忠于的是五星红旗,忠于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这种时代性、阶级性它都体现出来了。11:04 所以这是主流价值,它那头就那么做,而且美国公务员道德法,美国财产申报填四张财产申报表,这个财产申报的法律就是公务员道德法,你财产申报撒谎,就问你公务员你是否忠诚,是否忠诚于美国国旗,是否忠诚于美国宪法,你忠诚了为什么不如实填报,你不如实填报就是对这三个不忠诚,真出问题进行背景调查,还是调查官员的忠诚度,调查官员朋友的忠诚度,调查官员走过一路上所遇到的商界企业界这些朋友,是否有污点,是否对国家,对宪法,对国旗有忠诚,所以美国的财产申报完全从忠字头开始往里切入,不如实报就是不忠于美国,不忠于宪法,不忠于美国国旗。所以在美国他把忠于美国、忠于美国宪法、忠于美国国旗作为最高道德准则,所以我们就知道,你忽悠那自由、平等、博爱呢,那只是社会普世价值,真正凝聚国家力量是靠忠于哪个国家,忠于哪个国家属性,所以忠字头是第一道德准则在美国。

第二条美国把对外侵略,美国把霸权主义,美国把对外对内应当肩负的责任混为一体,赋予主流价值,什么呢?所以美国主流价值第二条讲,我们美国对全世界是负有责任的,负啥责任,谁不听话我就可以收拾你,谁不听话我就可以打你,就可以侵略你。所以美国的对外侵略,包括伊拉克战争,这些年来的对外霸权主义,对外侵略,本民族它是同意的,为啥呢?因为本民族有这一条主流价值,对全世界负责,美国有责任,所以宁可撒谎也去打人家,说实话的美国新闻记者因伊拉克战争问题,实事求是的被开除,撒谎的理由成为攻打别人的理由,反而是会接受,你就知道说,你凝聚一个国家,那普世价值你是,只是对付基层部分。那么这里呢,他对伊拉克问题,他对我们中国的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整个世界范围的问题,到处插手,到处搅局,而且还堂而皇之说,我有责任,本民族的主流价值,美国的主流价值第二条就是把霸权主义、帝国主义的本性赋予本民族的主流价值,那这个就有民族性了。

美国主流价值的第三条讲我们美国生活方式是全世界最好,最优秀的。讲这个有什么用啊?他增加美国人对美国生活的热爱,对美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从最基本生活层面把美国人用价值,用道德观、价值观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凝聚力,他吸引着全世界众多的追随者去美国,去寻求美国美好的生活,是留学也好,是镀金也好,还是经商也罢,移民也罢,还是偷渡者也罢,种种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的主流价值中间有一个是,我们美国生活方式是全世界最好,最优秀的。你看他用生活方式吸引本国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他用对全世界负责任,负有责任,他把霸权主义,帝国主义赋予其中,他把忠于美国,忠于美国宪法,忠于美国国旗作为最高道德准则,强调了它的时代性,国家的根本属性。这个主流价值观外加普世价值,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人权,两方面辩证统一,美国的执政者才能够在美国执政,才能够走出来,才能够把美国平稳的发展。

二、中国的主流价值与普世价值

我们呢?我们仔细分析分析,贯彻“三严三实”党的要求,对党忠诚,心中有党,对国忠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对人民负责,做人干净,做事干净,用权规范,忠诚、责任、干净,这是我们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这是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求自身干部所有的。所以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得和普世价值,中国的普世价值,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得跟世界的普世价值三方面有机融合辩证统一,我们才能够治理这个国家。

主流价值和普世价值辩证统一,我们中国过去不怎么细分,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三纲五常”,三纲是主流价值,五常是普世价值,三纲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忠君爱国,为国尽忠,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当儿子的对爹妈要尽孝道,忠孝两字是中国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忠于国家,忠于皇上,为儿子对父母要尽孝,为臣尽忠,为子尽孝,为丈夫要遮风挡雨为一家,要齐家,这三纲是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维护国家基本运转的两条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忠孝不能两全,你要舍一头,你是尽忠还是尽孝。五常呢属于普世价值,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对谁都要宽仁厚义,对谁都要有礼貌,做人要有智慧,讲意气,重礼节,这些是普世价值,为臣尽忠,三纲那头是主流价值,普通老百姓呢,也需要位卑未敢忘忧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那背上岳母赐字,精忠报国,所以把忠于国家,忠于皇上,对爹妈尽孝,这是我国传统社会主流价值里头的,仁义礼智信属于普世价值,主流价值和普世价值,三纲和五常结合才能实现治国理政。

过去咱们就老强调,就混着谈三纲五常,就对三纲五常不细分,这些年西方学问进来了,他的普世价值对我们对这个社会适用不适用,反而激活了我们,我们应当对我们国家的学问,什么是主流价值,什么是普世价值,从传统的我们都需要重新认识,很多学问需要重新发掘。人类文明是相通的,就算你资本主义社会比我们中国好,走的早。那我国的封建社会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我有我的文明,我有我的传承,但我又不闭关自守,我要研究你的普世价值,我们发现光普世价值救不了国,拿普世价值忽悠中国人,那恐怕是你太片面,从美国来说,他先看主流价值,忠于美国,忠于美国宪法,忠于美国宪法,靠的是美国对全世界负有责任,打谁骂谁,侵略谁,凝聚了美国,靠的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优秀,让美国对美国生活的热爱,主流价值发挥作用,普世价值发挥基础作用,那看我们的三纲五常,看我们的三严三实。“三严三实”它的主流价值部分,刚才我们说了一些,忠于国家、忠于党。一个共产党员对祖国要忠诚,对党要忠诚,对人民要负责,自己为官做官要干净,这是主流价值。普世价值在中国,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人权,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4个字,富强、民主、爱国等等。

那么这两者结合,我们会发现强调主流价值它有两个基点,执政者提出第一个,忠字头,你到底忠于哪个国家,你是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忠于中国,你还是忠于美国的国旗,美国的宪法,美国。这是各个国家的阶级性、制度属性所决定的,所以呢,你拿普世价值忽悠,在今天你不灵。国家的属性、阶级的属性,时代的属性,在我们国家强调祖国、人民两个基本点,富国、富民,我们讲理性信念,我们讲道德情操,我们讲党性修养,离开祖国和人民什么都做不出来,所以我们的理想、信念,我们的用权,我们的严以律已,我们的干事创业,我们的谋篇布局,必须围绕着忠于祖国,忠于党,必须围绕着怎样为人民群众负责,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事实上,我们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人民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出来的。想想中国共产党人,从建立26年,26年,21年,那是1947年,1947年的冬天,中国共产党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提出了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在中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再有几个月,共产党将,党中央将东渡黄河,进驻西柏坡,26年,中国共产党没有离开自己的人民,没有离开自己的祖国,造就了一个政党,一个军队,一个拥有上亿人口的群众基础的根据地,而且即将向全国大进军。这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他的主流价值的体现。

不用说别的,当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当年心里彷徨、悲观、失望、乃至绝望,然而在这时候,郭沫若先生当年写了一首类似《讨武曌檄》,写的是《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后来遭到蒋介石的通缉,郭沫若去日本,十年以后回来。柔石在当年写了一篇小说叫《二月》,后来电影演的是《早春二月》,革命尚不成熟,是在早春二月阶段。戴望舒写了一篇,名篇成名作叫《雨巷》,写那种阴沉的雨,江南的小巷子里头,一个丁香般的女孩,丁香般的忧愁,反映出那个时候人们的心态。

三十年代一过,一进入狂飙突进,聂耳、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今天的共和国的国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序幕与高潮。那么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经历了千辛万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把一个世界东方落后的大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而且即将走向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国家执政者的主流价值的具体展现,忠于什么,怎么忠于,怎样对党忠诚,怎样对国家忠诚,怎样为人民负责任,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贯彻三严三实当中你要把握的主流价值是什么,忠诚、责任。

主流价值的第三个是做人干净,做官清廉,用权规范,综合起来叫做干净。做人干净,为官清廉,用权规范,这是执政者主流价值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是执政党,各级党员干部是执政官员,很多事情就是从作风问题引起,从最早仅仅是一个党风问题,作风问题,有的时候最早只是我们当领导的分管某一个项目,当年的老朋友找上门来,正好我们这个项目还没有具体眉目,给谁不是给呀,你直接负责任,你青年时代的朋友,少年时代的朋友,两人一谈,项目就给他了,给他做完了以后,那么呢,人家做完了也挣了点钱,所以就给我们送过十万八万,这些东西人家只是作为一个中介费用,作为你朋友帮忙,给你一点人情表示,这只是一个风气问题,还不到受贿行贿这个阶段,这一收不住口,那么以后我们就和一些人结为利益共同体,你不分管的也主动打电话,给人家拉项目,给人家圈东西,我们变成了人家挣钱的工具,双方捆绑到一起,从最早只是你负责这个,他来了,你给他就给他了,他挣点钱,给你点钱表示表示,这属于那种风气问题,你最后整着整着,你主动给人家拉项目,主动的索贿,人家给你不是一二百万的问题了,动不动就是五十万以上,几百万以上,再大了就往上,往上玩。所以呢,从不干净开始走向权力寻租,走向权钱交易,走向权力被滥用。

所以怎样解决做人干净,为政清廉,这是对官场上,对于执政者,执政的一个主流价值的基本要求,做人干净,为官清廉,那么就涉及到一个用权规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锋刃用好了,能够全心全意好好的为人民服务,另外一方面用不好,权力的腐蚀性,很可能腐蚀到某一位干部,某一位官员,权力的双刃很可能会砍伤乃至砍倒某一位干部。那么怎样解决权力的腐蚀性,怎样解决权力可能被寻租,怎样解决权钱可能交易,或者正在进行交易,那你必须要解决怎么通过制度和法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你要有制度和法治把权力关起来。为关住他,你对权力得实行权力清单,哪个机关到底有多少权力,这些权力都包括哪些内容,哪位领导有什么权力,这些权力包括哪些内容,这是权力清单。有权力就有责任,权力清单跟的就是责任清单,哪些问题你必须负责任,出了问题要追责,要问责,这是责任清单。那第三个还加一个负面清单,这些问题有哪些负面影响,在行权和用权当中,出现过哪些不光彩的事儿,哪些违法的事儿,违法违规用权的事儿,应当有一个负面清单,这是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清单搞出来以后,你就应当推进阳光政务、阳光党务、阳光财务,通过阳光政治逼着你做人干净,为官清廉。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阳光政治就把你暴露在阳光之下,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那么你就不得已必须得做人干净,为官清廉,用权规范,你有阳光政治行不行,还不全面,你还得不断加大人民民主、党内民主、网络民主、舆论民主、媒体民主的监督力量,通过不断有序的投入民主监督的力量,你才能够规范用权,你规范用权,你才能够实现做人干净,为官清廉,用权规范。这就是你的主流价值。

中美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 第8篇

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如今校园招聘凭借学生可塑造性强、学历层次高、企业选择余地大、招聘成本低等优势, 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企业引进、储备各类人才, 特别是初、中级人才的重要渠道。[1]

由于是各个高校自行组织, 校园招聘会一般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招聘地点在学校内部, 以免毕业生四处奔波, 降低了就业成本;二是毕业生应聘更有针对性, 不受社会招聘会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户口等方面的限制, 应聘环境更轻松;三是招聘单位消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较高, 毕业生求职上当受骗顾虑小。[2]

然而, 目前国内校园招聘会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一是启动时间过早, 既干扰高校正常教学秩序, 又影响用人单位的考察与录用;二是招聘会过多过杂, 给学校就业工作人员造成很大压力, 在硬件场地和设备上出现问题;三是少数单位招聘行为不规范, 名不副实, 利用“毕业生经济”获利;[2]四是双方信息不对称, 总体效率不甚理想;五是部分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在招聘过程中表现平平, 原因一般是专业技能欠佳、求职实践经验缺乏、不善于推销和展示自我。[3]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强调两点:一是毕业生应该具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毕业生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4]许多学校在日常教学和提供平台的同时, 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并加强相关就业指导和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进行求职技能培训是高校在解决学生就业的多个环节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可见, 我国的校园招聘有可以改进和创新的空间。在校园招聘过程中, 学校是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需要组织方精心规范管理。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系大胆起用在校学生担当招聘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工作人员, 并创新性地将该活动作为各年级学生接触行业、积累求职经验的重要机会。他们在校园招聘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创新理念与做法, 或许能为国内院校和相关专业的管理者和就业指导老师提供工作思路。

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及其求职招聘日概况

美国高校认为, 成功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毕业找工作, 更期望学生能够通过四年的时间, 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 自我加压, 提高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从“应该做的”逐步过渡到“喜欢做的”;[5]它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减少大学生盲目就业, 降低新职工的离职率等。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州立大学, 其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全美历史悠久、名列前茅, 已连续被国际独立排名系统列为全球十佳旅游专业。该系相当重视实践工作经验和课堂知识, 在学生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和就业指导方面经验丰富, 其中非营利的大型校园招聘活动———求职招聘日 (Career Day) 传统已经持续了30余年[7]。该系于每年毕业典礼前两个月的三月份左右 (毕业典礼一般安排在五月中旬) 举行一年一度的求职招聘日活动, 也是这所建校于1863年现拥有27, 016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综合性大学中为数不多的专业大型招聘会之一[8]。来自全美各地的旅游企业在这一天来到学校进行宣讲、现场面试和招聘, 为该系各个年级的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和相互了解沟通的机会。

三、校园求职招聘日的组织和运作

(一) 筹委会和工作人员全部由学生组成。

除一名指导老师外, 各个组织职位均由该系大四毕业班学生担任。筹委会从前一年九月份左右组织成立开始一直工作到五月份, 具体的职责分工为:委员会主席、主席助理、注册主席、设施和房务预定主席、市场推广主席、财务赞助主席、餐饮主席和志愿者主席。此外, 酒店与旅游管理系的大一到大三各年级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志愿者工作, 如求职招聘日当天每家旅游企业都会被分配到一名学生志愿者做专门助手, 负责接待与协调;招待酒会的全部服务生及部分厨师也由该系学生担任。筹委会的各个学生会主席和志愿者全部是自愿报名经选拔产生的, 没有任何酬劳, 但学生报名参加的积极性都相当高, 能成为求职招聘日工作人员被视为一次绝佳的社交机会, 同时还能为简历增色、熟悉招聘企业和锻炼专业技能。

(二) 活动内容丰富。

与我国大多数校园招聘会上招聘企业疲于设展收集简历和面试的方式不同, 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系的求职招聘日, 旅游招聘企业和求职学生还可以参加更加丰富的互动活动。具体日程安排如表1。

(三) 为招聘企业和求职学生准备详细材料。

组织者为有招聘意向的企业准备了详尽的系部介绍和资料, 内容包括专业设置介绍、学生素质概况、求职招聘日注册步骤、酒店与停车安排和广告赞助等。

求职招聘日活动的场地费和餐饮免费, 住宿由招聘企业自理。不方便当天来回的旅游企业一般会选择在校园内的酒店住宿, 可享有一定的折扣。另外, 旅游企业无论当天能否亲临现场, 都可以通过支付50至100美金在《求职招聘日手册》 (求职招聘日当天发给所有求职学生和招聘企业的一本资料) 上刊登半页或一页的广告。由于是非赢利活动, 这些是自愿的。但是很多旅游企业还是会慷慨地提供财力资助, 支持这项活动的顺利举行。2011年开始, 随着附加的设施和服务增加, 招聘会开始尝试向企业收取395元入场费美金。

校园求职招聘日正式开始数月前, 筹委会便开始编制并在系部网站同步发布面向学生的《校园求职招聘日成功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并根据报名企业的增加不断更新内容。《指南》内容主要包括求职当日需要注意的服饰、礼仪、招聘公司信息和需求等。学生可以根据《指南》的建议提前在思想和物质上做好准备, 以更自信的状态参加求职招聘日的各项活动。以下是《指南》中对求职学生的一些要求和亮点内容。

1. 形象和简历要求严格。

美国对面试等正式商务场合的着装要求较高。学生当日必须穿着得体的正式商务套装, 否则会被谢绝入场。《指南》还拍摄了男女学生两组照片进行夸张对比, 形象地解释了如何穿扮才是得体的, 如何是不合适的着装。关于简历, 学生们必须在一页纸上精确而又简洁地描述自己相关的学习背景、工作经验和课外活动经历, 集中表现出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取得的成就。不少学生在简历的最后还会附上两三名推荐人, 一般是教授或者曾经雇主的名单。所有简历还被要求用高质量的专业简历纸打印出来, 这些简历纸在大型超市文具区、学校书店等均有销售。《指南》还建议各个年级学生都准备至少20份简历, 并整齐放入一个文件夹内携带, 绝对不能折叠, 特别是针对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 20份简历是入场的必需条件之一。

2. 对公司的介绍更系统。

通过《指南》不仅能提前了解有哪些公司前来招聘, 上面还对一些美国旅游大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和品牌做了简要的介绍,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对方公司, 在求职招聘日当天有的放矢, 同时在面试和交谈中展现一个旅游专业学生较高的专业素养。

3. 求职建议简单实用。

对于多数从未参加过如此正式且大规模招聘会的学生来说, 能事先学习并掌握求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指南》分别从面试准备、临场表现、形象建议、沟通技巧和事后跟进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知识和方法。

四、研究启示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系求职招聘日活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和运作模式, 策划的不仅仅是一场简单匆忙的招聘会, 更是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机会、专业教师了解企业需求的社交机会。相比国内, 美国教育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认识职业和选择职业, 根据市场需要去定位职业。通过对中美大学的比较研究, 得出以下启示。

(一) 职业规划要趁早。

传统上我们把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之人称为人才, 而现代竞争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 是否拥有职业素质成了人才的一个基本标志。目前大学对学生的教育求“专”且重学术性, 而对学生“学业”与毕业之后的“职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不够重视。美国高校对于学生职业规划比较细致, 重视对学生职业规划进行连续性的引导, 且非常具有计划性和前瞻性。在中小学职业教育仍较为缺失的中国, 大多数大学生在求职方面经验不足, 因此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求职技巧训练, 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寻求合适人才都颇有益处。学生个体在大学期间的知识储备、掌握的技能甚至自我学习能力、个体兴趣等因素与未来职业之间在时间与结构上是连续发展的。因此, 职业规划要趁早, 而不是让学生毕业之后从头开始摸索。

(二) 优化形式, 提高效率。

学校要增加并丰富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始业教育、课程、讲座、职业辅导、校园招聘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逐步从“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最终“放手”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而成熟的职场人和未来的管理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选择参加各项学习和活动, 大学生活随之更加有意义有目标。

(三) 根据校内外资源和学生特点, 完善方案。

中国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学生人数多, 很难依靠辅导员或者相关老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细致的辅导。因此, 鼓励各个年级学生参加校园招聘会活动或者担当会务志愿者, 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者和教授们需要在始业教育阶段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存在,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培养职业素质和独立能力, 增强就业自信心。

总之, 求职招聘日是一个很有借鉴意义的招聘组织方式, 让学生这一绝对性主体主动参与到招聘求职这个市场营销过程中, 学校可以通过市场的反馈主动调整教育策略, 把学生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毕业之前可以提早借助这个平台逐渐认识求职过程的内涵, 主动进行调整与锻炼, 练好专业知识、实践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等“硬功夫”, 同时兼顾学习求职技能、做好职业规划、开拓行业视野等营销与包装的“软功夫”, 顺利谋求到理想的工作。

摘要:本文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系年度专场招聘会为例, 讨论在大学期间除了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展开培训外, 学校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求职技能,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并开拓学生的行业视野, 顺利实现“学有所成, 学有所用”。

关键词:求职招聘日,校园招聘会,旅游专业

参考文献

[1]杨刚.提高校园招聘的有效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10) :57.

[2]赵彩瑞.校园招聘会存在的七个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2) :26.

[3]王晓秋.职业学校校园招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职教, 2009, (1) :29.

[4]赵文秀, 刘勇, 彭忆.沟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必备能力[J].昆明大学学报, 2008, 19, (3) :98.

[5]Chase Career Center.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Your Freshmen Year[EB/OL].butt://www.isenberg.umass.e-du/career/Current_Students/Undergraduate_Career_Management/Freshman_Year, 2009-10-15.

[6]About the Department.[EB/OL].http://www.isen-berg.umass.edu/htm/About_the_Department, 2010-2-22.

[7]HTM Career Day 2010.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EB/OL].http://www.isenberg.umass.edu/htm/Ca-reer_Day, 2009-12-23.

上一篇:《线描外形》教案下一篇:学员代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