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发言稿

2024-07-26

教学设计发言稿(精选8篇)

教学设计发言稿 第1篇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下面由我来进行小学语文低段组教学设计的解说。我将要解说的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首先,我对本课进行教材分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24课。它所在的第六单元课文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排的,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本文主人公“渴望要小汽车”和“坚决不要妈妈买”这一巨大的心理反差,强烈地向我们传达着“爱母亲”的信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基于本课的教材特点我们的设计理念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教学紧扣“读”、“悟”二字,让孩子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他们步步深入地读,在读中由浅入深地悟,从对文本的感悟,到对生活的感悟,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给孩子一种心灵的触动,使课堂溢满浓浓的人文情怀。

接着我来进行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本节课的字词教学首先让孩子在课前预习中认识生字,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精神,合作意识。

2、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认读11个生字;学习默读;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默读课文中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男孩喜欢小汽车的句子,以及不买的原因。通过朗读感悟、小组交流、感受小男孩体谅父母、懂事的好品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情得到升华,在读中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中的人物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把握,我们的教学重点是:认读生字,体会小兵的懂事及体贴父母的好品质,懂得做人要有爱心。

教学难点是:学习课文中的人物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定为:

1、抓住重点词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2、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3、补充课文空白,升华学生情感。确定本课的教法为:点拨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为:朗读感悟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勾画法、本课暂定为一课时完成。在课前(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大版块。

第一版块、观察图画,导入新课。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均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利用这一课本资源,从图入手,让学生观察后,看图说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的平台,在交流中相机落实生词“玩具”、“柜台”、“售货员”,使词语教学更显生活化。

低段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为此我们第二个版块设计的是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课文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也只有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创造基本条件,并把这种良好的阅读心境弥散于教学全过程中。为此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要求:不出声,不指读)。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文中的11个生字只有认读的任务,所以这一环节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对字词进行巩固。在学生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师随即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交流你都了解了关于小男孩的哪些事儿?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抓住重点相应板书)

根据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第三版块的学习品读感悟环节。首先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从哪里看出小男孩喜欢小汽车?”这个核心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找出有关语段。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两个写小男孩子喜欢汽车的句子。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目不转睛”“兴奋”等关键词来理解感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然后遵循默读课文的教学规律抓住本文的过渡语段,小男孩这么喜欢小汽车,当售货员阿姨让妈妈给他买小汽车时,他却怎么样?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8-13段去走进男孩的内心世界,从男孩和妈妈说的话中抓住重点词语,去感悟男孩喜欢汽车却不买的原因。同时为填补课文空白,引发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感受关爱之情进行了小兵什么都不要妈妈买的口语训练,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及训练。

售货员阿姨和女儿之间的对话,人物之间没有具体的语言,教师利用猜一猜的环节,启发学生想象他们会怎么做,然后读文感悟小女孩和售货员阿姨的人物品质,从而悄无痕迹地达成了情感目标。

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所以第四版块教师安排一个自由畅谈环节进行课文总结,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谈。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升华并丰富文章的主题。

为使学文与做人的任务达到和谐统一。我们设计了第五版块拓展延伸

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首诗歌,引导学生明白孝顺父母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2、引导学生走进《三字经》,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去学礼仪,孝父母。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的第六版块作业设计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

必做作业:

1、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请你写到日记本上。

2、从今天开始每天为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一件事。

选做作业:推荐两个故事给同学们: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你讲或是找书自己读,很感人的两个故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本课的板书设计为: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心疼妈妈

多么爱汽车 ——————— 不买,只看看

懂事

教学设计发言稿 第2篇

1.知道什么是发言稿。

2.了解发言稿的结构特点,学会发言稿开头、结尾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发言稿的特点。

难点:学会发言稿开头、结尾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演讲的方法,但好的演讲不可缺少的还有发言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言稿的写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发言稿。

2.了解发言稿的结构特点,学会发言稿开头、结尾的写法。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自学指导

过渡语:同学们,有了目标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让我们朝着目标出发吧。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逐步学习。

1.阅读什么是发言稿一节,知道什么是发言稿。

2.阅读发言稿的特点,理解发言稿的特点。

(二)学生自学教材

教师随时掌握学情

(三)自学检测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发言稿及发言稿的特点。

三、后教环节

过渡:了解了发言稿的特点之后,如何来写好一篇发言稿呢。

合作探究:

发言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请同学们想一想:发言稿的每一部分应该怎样写呢?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教师视学生交流情况点拨:

1.发言稿的结构与一般文章大致一样,但演讲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其结构具有自身特点,尤其是开头和结尾有特殊要求。

2.开头也叫开场白,要抓住听众,引人入胜。好的发言稿一开头就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开头的写法常用的有: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2.提出问题,引起关注。3.幽默式、释题式、抒情式等。

3.结尾要简洁有力。结尾是演讲内容的自然收束。言简意赅、余音绕梁的结尾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地思考和回味。结尾没有固定格式,或对演讲全文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结束,或以诗文名言及幽默俏皮话结尾,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四、训练环节(10分钟)

学以致用:以“好习惯,伴我行”为主题练习写发言稿。

板书设计

7.发言稿的写法

针对性

演讲的依据可讲性 开头、主体、结尾

教学设计发言稿 第3篇

新课改进行了很多年, 在城市进行得有声有色,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城市课改中更加注重效果,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然而在农村的政治课堂上, 老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 学生们像自习课一样默不作声, 自己看书, 有一些小组甚至推举不出一个人来发言, 大家互相推让, 结果得让老师来点名, 学生站起来发言就脸红脖子粗, 说不了几句话, 不见得他是不会回答, 只是他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或者习惯当听众。只有个别的学生能达到城市学生的那种水平, 但长期就那么一两个学生发言, 时间长了, 教师就没有进行此类的探究活动的动力了, 还不如满堂灌来得干脆。

二学生敢于发言对于课改的重要性

在农村, 学生是否敢于发言, 关乎课改能否进行下去的问题。学生敢于发言, 课堂教学的气氛就会好, 愉快、活泼、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 从而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感情自然流露。学生不敢发言, 就会产生沉闷的气氛, 使学生情绪受到压抑, 从而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素质不高, 不敢发言, 就放弃了践行课改的精神, 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 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 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 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 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 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 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 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 才能使课堂更富人性化,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农村搞课改, 首先得让学生敢开口、敢发言。

三在农村学生不敢发言的原因

第一, 学生、家庭因素。农村和城市的学生素质是有差距, 城市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宽, 自信大方, 敢于表现自己, 这样的学生多了, 整个班级就会出现很多人在讨论回答问题, 老师也能轻易地掌握课堂气氛, 也能活泼地开展各种探究活动, 甚至是小品等等。但是农村的学生只有个别的学生能达到城市学生的这种素质, 就是思维既活跃又能积极发言, 其实绝大部分的农村学生的思维也很活跃, 心里想的不比城市的学生差太多, 但是他就只是默默地想, 不敢说出来。

这里有学生锻炼的机会太少、缺乏自信的因素, 也有学生知识面不宽、从小家长缺乏鼓励等因素。这是农村条件比较差, 家长外出打工或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造成的。在农村很多家里面没有网络, 就是有网络, 家长也是因为孩子一直要跑去网吧玩游戏而做出的妥协, 所以有网络的学生也很少用它来学习, 家长都不懂网络, 甚至有一些家长常年外出打工, 就更谈不上监督孩子上网了, 还有的家长怕学生带手机来学校影响学习, 所以也不能用手机来上网,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放假期间是可以用手机上网的, 但可想而知用来学习的也是寥寥无几。学生的课外用书也几乎没有, 一来农村的书店很少, 有的话也都以教辅为主, 二来有部分家长也很少会给他们买书, 认为课外书就是闲书。小孩从小家里面就没见过父母拿过书, 很自然地不会很想看书。

第二, 学校、老师的因素。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 是当前严重制约农村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在有的地区,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以学校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的评优, 与教师的待遇、晋职、晋级等挂钩。只要能出成绩, 是传统的授课方式还是课改的授课方式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再加上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不够。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很好, 但能否落实还要看教师的水平。目前教育部门规定每个教师每周必须完成10~12课时的工作量。这对一些老师来说工作量很大, 不太可能完成, 学生们对课改也不主动, 老师开展起来也是费力不讨好, 所以老师们还是比较习惯传统的授课方式。所以单靠一两个老师来开展课改的话, 是不能形成良好的课改氛围的, 整体氛围不好, 学生得不到良好的锻炼, 也不能养成积极发言、合作探究的习惯, 独木难支的情况是很难把课改发展下去的。

四如何让学生多发言的对策

第一, 鼓励学生多读书, 多通过一些途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学会自主学习, 可以网上购买书籍, 多利用网络来学习, 提高自身的素质, 这样在探讨问题时才有底气, 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然视野不开阔, 很多政治里的时政学生都不懂, 甚至有些政治常识, 学生也不知道, 这让他们怎么开得了口?!

第二, 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自身的素质, 给学生多一些机会锻炼,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老师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 在农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素质有高有低,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 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尤其对问题学生, 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 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给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 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 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 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心灵的交流与沟通, 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与情意, 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 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 轻松自如、自由发挥, 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 可以让班主任通过校讯通平台或者家长会以及家访,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让他们参与到教育孩子当中来, 毕竟农村的家长要不就是外出打工, 要不就是文化素质不高, 再或者对教育重视不够, 如果他们能多鼓励学生, 多监督学生, 只有家校加强联系, 把家长的因素也调动起来, 学生才有可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面对问题侃侃而谈, 我们的课堂气氛也会好起来的, 课改也能更顺利地开展下去。

第四, 学校可多开展一些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能够让学生“抛头露面”的活动, 让学生多参与其中, 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课改的氛围, 创造条件去让学生在公开场合敢于发言。

总之, 笔者认为课改是大势所趋, 也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相信广大的农村教师也很乐意以这样的方式授课, 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多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培养合作精神,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摘要:新课改要求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 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而由于农村学生相对于城里的学生更加内敛, 再加上政治课比较枯燥的特点, 导致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学生如果不敢发言及表现自己, 很多情景探究根本无法开展。本文主要谈谈农村政治课如何让学生多发言。

设计缺位,品牌就没有发言权 第4篇

过去的世纪中,营销人士曾认为消费者购买产品仅出于理性的实用主义目的。但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同样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必要因素。在BCG的Trading Up一书中写道,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正在趋优消费。96%的调查者愿意甚至是渴望为1~2个品类的优秀产品支付额外价格,这些产品相比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性能、更诱人的外观和更多的情感介入。

在大规模的工业化时代和冷冰冰的科技时代以后,对关爱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渴望,引发了对日常生活中的愉悦和消费个性化的追求。不管购买服装、家居还是电脑、汽车、手机或其他小物件,消费者考虑功用性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考虑产品的情感层面:它的材质和色彩,它唤起的感觉,它触发的体验,它代表的生活方式,等等。

中国的消费支出正在大幅上升,出现了新兴的中产阶级和富裕人群,他们寻求既能满足理性需求又能满足感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不再认可毫无特色的功能与外形。在竞争激烈的MP3市场,苹果无须价格战和渠道优势就能创造销售神话,正是由于苹果干净时尚的外观设计和人性化的操作界面。

但目前的中国却只是产业大国,不是品牌大国。消费者趋之若鹜的都是国际品牌。国产品牌由于在设计等方面的抄袭和敷衍,无法给消费者提供惊喜和激动,在市场竞争中趋于下风。在未来,没有设计的品牌就没有发言权!既然设计关系到盈亏,我们就必须通过设计创新,来洗去本土品牌廉价、模仿的糟糕形象,才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形象。

同为亚洲国家,三星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三星从微不足道的以模仿为主的制造商,一跃成为世界顶级品牌,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公司对设计的重视。

1993年,三星董事长李健熙访问洛杉矶零售商时,发现索尼和其他一些公司的产品能在陈列中脱颖而出,而三星的产品则毫不起眼,这引发了他的深思。经过深刻分析,他认为公司不能靠低价争市场,而应将重点放在如何研发出有独特魅力的产品上来。为此,三星开始了在设计上的探索。三星将设计看作最基本的功夫,全公司都全力支持这项原则,希望借伟大的设计在某些品类中取得第一的位置。

11年后,三星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顶级设计大赛中共获得了100余项大奖。2004年,三星的销售收入高达716亿美元。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及产品同质化的加剧,国内企业面临着销量和价格的博弈。许多同类品牌在原料、工艺、功能、外观等方面几乎相同,如果去掉Logo,消费者根本不能区分开来。苹果的MP3即使没有Logo,消费者也丝毫不会认错,因为苹果一贯且清晰的简约设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且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产品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必然开始进行情感消费。企业如果希望消费者保持忠诚度,采用差异化设计就愈发重要。同质化将品牌的利润变得透明,而风格清晰的优质设计能大幅度提高利润,让产品在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惊叹且喜欢。而当消费者购买过高情感的产品后,很难、几乎不可能再去购买平淡无奇的产品。

美国老牌包袋品牌Coach2004年度的毛利率高达74.79%,即使减去高额的广告及营运成本,利润仍高达33.64%。而此前Coach曾一度沉寂。在品牌改组重新定位为价格可接受的奢侈品后,Coach通过年轻化设计为品牌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亚洲市场上迅速窜红。

2005年,国产手机大面积溃败。此前国产手机曾凭价格大棒和优势渠道,一度取得很高的市场份额。在摩托罗拉等国外巨头逐渐完善渠道、展开规模优势后,不到一年时间,国产手机就大面积溃败,市场缩水,利润下降。难得的是,联想2005年自主开发的智能手机ET960获得了当年设计奥斯卡奖的IDEA评选铜奖。相比起国产手机2%左右的利润,联想的利润为5%。联想的一支独秀,说明价格大棒和优势渠道都不是竞争的核心力量。企业应该将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在暂时没有核心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也可以靠正确的设计为产品加分。

家电行业的情况更加堪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润越来越薄,市场趋于饱和。苏宁、国美、大中等零售商占据了渠道利润空间的最大份额,让家电品牌无法再在利润上向渠道方面做大的让步;同时价格竞争又拉低了品牌形象。维护渠道需要资本,售后服务、新技术研发等也需要资本。企业仅靠价格竞争是不能支撑的。长此以往,行业的竞争力将变得薄弱。2005年国外品牌发力高端,伊莱克斯断然摒弃大众定位,LG也立足中低冲进中高端,PHILIPS重新喊出“感性和简约”作为设计的指导口号。在饱和市场的中高端进行抢夺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有差异化的良好设计。国内,TCL曾推出可更换面板的“百变星”电视,夏新曾细分市场开发出A8系列,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考验的是企业的持续设计创新能力。

今天,设计的含义并非像许多国人所认为的,仅是拍脑袋、出设计图、玩外观花样。设计是结合品牌定位、文化、市场环境、审美、工程技术、人机工程学等因素所进行的产品创新,是将品牌策略和复杂的市场分析转化为具体产品的过程。设计首先是清晰地表达品牌的差异化,是品牌独特的气质和仪表。没有对品牌精神和消费群体的把握,再优秀的设计也不能加深品牌的定位。

和大多数人想象中的“产品设计仅由设计师负责”不同,设计是一个系统化流程。设计不能游离于公司之外,更不能当作门面功夫。设计需要多部门的协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设计管理流程。企业要有懂得设计的高层,让设计成为策略的一个环节;也要有懂得营销的设计人员,来关注产品的整个流程,即便在产品投放市场后,仍进行观察和研究后继创新。没有严谨流程和根本性认识,设计能偶然命中市场,却无法复制成功。TCL和夏新都推出过畅销手机,却由于缺乏对畅销背后的洞察,而未能再次突破。

《学棋》教学设计发言稿 第5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通过对“专心致志”“走神儿”等词语的理解,体会到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读书学习的时候要专心致志。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棋(生读题)

2、课文中讲的是学下什么棋?(围棋 生读词卡)

3、谁跟谁学下棋?(两个学生跟秋学下棋。)

过渡:这两个学生为什么要跟秋学下棋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引读:古时候,有一位下围棋的——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远近闻名。

交流: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这两个学生为什么要跟秋学下棋了吗?

(1)“能手”就是——(高手),是啊!秋就是下围棋的——“能手”。(指名读词、读句。)

(2)什么叫“闻名”?能换个词儿来说说吗?(有名、)

(3)是啊!那你能读好这个词儿吗?(“远近闻名”)

(评价:老师听出来了,秋的棋艺确实非常有名。谁能让他的名声传播得再远一些?)

(4)谁再来试试?(指名读词)

〔指导朗读要有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由学校——连云港市——江苏省——全国。〕

2、让我们把词语送入句子中,让大家都知道秋的棋艺远近闻名。(齐读第一自然段)

3、秋的名声大了,就有两个人幕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跟着这么一个下围棋的能手学棋,你猜猜,肯定会怎样?(学生猜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引读:可是,后来,一个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是啊!这个学生在围棋比赛中,经常赢,很少输,我们也可以说他棋艺出色。生读词。贴词卡] 而另一个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可见他棋艺平平。生读词。贴词卡。]

2、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我猜呀,一定是老师偏心、教的不一样。是吗?

3、哦,不是教的不一样,是学的不一样,那么他们是怎么学的呢?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下面就请小朋友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

2、交流

3、课文中啊,用了两个词语分别概括出了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请小朋友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这两个词语。〔板书:专心致志走了神儿〕

4、这两个学生,你喜欢谁?看来,大家都喜欢这位“专心致志”学棋的人。看,他是这样“专心致志”地学棋的。

(一)出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遇上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1)指名读句子。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想他是怎样专心致志学棋的?(相机点红:听、看、问)

(2)他在听什么?又在看什么?还会问什么?(听老师讲,看老师是怎样在棋盘上布子,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3)是啊!你看,他所听的、看的、问的都是和学棋有关的,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棋这件事上,这就是——专心致志。

(4)你能读出这份专心劲儿吗?

(评价:这位学生学得专心致志,你也读得专心致志。真好!

我们感受到了,你是想告诉我们怎样才是专心致志,那就是一边听,一边看,还要多问问呢! 是吗?

听了你的朗读,这位专心致志学棋的人仿佛就出现我们的眼前了。你真会读书!)

(5)出示图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看,这幅图画的就是他专心致志学棋的情形,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他的手,再看看他的眼睛,发挥自己的想象,来体会他的这份专心。(出示说话练习。)

(6)他这份专心致志的劲儿真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再来专心致志地读一读。

(7)是啊!小朋友,我们读书学习都要像这位学生一样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才是真正的“专心致志”。

(8)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份专心学习的劲儿?(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目不转睛 出示)让我们大声地读一读这几个词语,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先自由读,齐读。)

(二)当他正专心致志认真学棋的时候,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做的?

(1)看看图,看看他的眼睛,再看看他的双手,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书上是这样写的。请小朋友自己读读下面的话。

出示:另一个学生呢,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动作。

(2)交流:当一个学生正专心致志学棋的时候,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做的?

(3)这时他应该看什么?应该想什么?可是他这时候却想到了——(美丽的

天鹅,不由得的还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动作。)你们看,他这时看的想的和下棋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这就是——走了神儿。

(4)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5)老师发现了提醒他注意听讲,可他还是这样,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天天如此,总是走神。像这样的学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不求甚解 出示后边讲解边领学生读词)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4、课文的这一小节写了两个学生学棋的情形,先总的写两个人学棋,接着分别

写了两个人是怎样学棋的。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好吗?老师读第一句,女生读一个学生的部分,男生读另一个学生的部分。先请小朋友找一找自己所要读的部分,找到了我们再来读。

五、总结

1、是啊!正因为这两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一个——,所以他们学习的结果也不一样,谁能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

2、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就明白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可是,另一个学生他却很苦恼,不明白自己的棋艺为什么会没有多大长进,你能告诉他吗?如果你遇到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先同桌练习一下再交流。)

3、小结:是啊!不管学什么,我们都要朝着目标专心致志地学,才能学有所成。

六、学习生字 “致”、“专”

1、学习“致”。

(1)一个学生之所以要这样认真地学棋,是因为他想早日学会下围棋,成为一个出色的棋手。原来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师描红“志”),那就是做一个出色的棋手,为了这个目标,所以他非常用心去学(师描红“致”),这就是“专心致志”。

(2)小朋友看,这两个“zhì”虽然读音相同,但却是不同的汉字,我们一起来读读记住它。

(3)学习“致”的书写。(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字形。)

2、学习“专”。

(1)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字形。

(2)让学生自己观察字中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发言稿 第6篇

时光荏苒,转眼间从教已经三十年,回顾走过的路,有辛勤的付出,也有丰厚的回报。今天有幸与大家分享交流。

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一条原则,也可以说坚守一条底线,那就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绝不误人子弟。不让学生因为我,因为我所教的学科而影响了升学,影响了前程。到现在为止,我敢大声地说:对学生,我问心无愧。

在教育教学中,我坚信名师出高徒,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我一贯的作风。每接一届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从上课听讲到作业完成每个环节我都有明确规定。如有违纪,我会批评,会教育。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从不歧视学生,不挖苦,不讽刺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知道老师是真心爱他们,是一心为他们好。所以,三十年来,我对学生很少大发雷霆,也很少与学生产生冲突,师生关系一直很融洽。

学校是一个业务单位。作为一名老师,有过硬的的业务水平才能在学校站稳脚跟。时代在变,教材在变,学生也在变。为了适应时代,为了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十分必要。三十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习,自己的能力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辛勤工作几十年很累,有时身心俱疲。但辛勤的工作也有丰厚的回报。于启辉,我的第一届学生每次见我都说:“白老师,当年我不努力,你总说,努力点,你能行。”

学生孙进去德国留学前来家中看我,说:“老师我没考第一的时候,你总是鼓励我。老师,您的恩情我永远忘不了。”

女儿去大学报道时,我去送她,得知消息的马国辉、张瑞臣、姜鹏燕、姜爱肖等学生早早等在学校门口,整个报道过程一直陪同,并为我安排食宿。

学生刘利伟高考分数揭晓,打电话给我说:“老师,虽然我总分不很高,但语文我考了123分。老师,我没给你丢脸。”

我的生日、教师节、中秋节、春节,总有很多学生或打电话,或发短信,或发微信问候,这些都是我们老师的丰厚回报,是我们丰厚的精神财富。

“散文教学”发言稿 第7篇

散文,是一种可以“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的对话”的文学体裁。翻看语文课本,散文占有很大比重,散文的教与学尤被关注。积累以往经验,我认为教散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散文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情感)。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一)散文教学要抓住“结构美”这个特点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这一点,秦牧的《土地》比较典型。作者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时间上从今天延伸至近代,上一世纪,2600多年前乃至100几十万年前:空间上扩展到平原高山,边疆岛屿乃至世界各地。内容涉及历史掌故,现实风貌,风土人情,趣闻轶事,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天上人间,应有尽有。但如此丰富的材料并非“散珠碎玉”,而用“土地”之线,将他们贯穿起来、作者构思也并非“脱缓之马”,而以热爱土地,建设土地,保卫土地这一“僵绳”收拢”野马”。这就是散文结构美的神韵。老舍的《想北平》也很典型:空间上,从伦敦、巴黎到罗马、堪司坦丁堡;景物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到玉泉山的塔影,从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到在街上可以看到的北山西山,从花草到蔬菜、果子;从北平的自然到伦敦的工厂„„包罗万象,但是,它们却又不失散乱无序的,对北平的想念、怀念和眷恋成了一根线紧密的串起了这一切。

分析散文的结构美要抓住文眼,教学才能收到“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梦丝之乱”的效果。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文眼既是全文主旨,又是行文线索。《石钟山记》的文眼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净,来的悲凉”是《故都的秋》的文眼;《荷塘月色》的文眼在篇首:“这几天,我的心里颇不宁静”,总领全文;“真念北平啊”是《想北平》的文眼;《乡土情结》,题目就是文眼„„ 找出文眼的主要方法一般有:

1、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点出文眼了。如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中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这“明朗的情调”便是江南的冬景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这种“明朗的情调”正是江南的冬景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至于后文中精心描摹的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等,都是对明朗的情调的具体展现。

2、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现,找出文中的中心段,也容易点出文眼。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如《胡同文化》按照课文由表及里的行文顺序和由简易到繁难的思维规律,让学生先阅读、分析、讨论前半篇课文的段落大意,后逐段概括它们的要点并进行整合。

3抓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二)散文教学要抓住“语言美”这个重点 散文的语言优美洗练,人们常用“余音袅袅的洞萧、明净元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来比拟它;散文的语言质朴而自然,人们又用“甘冽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烟波云海的扇画”来形容它。散文教学,品尝语言美是重点。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引导学生深入一层挖掘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作用。《乡土情结》中:“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chachi)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在这里不仅将将离家归家的各种情况作了最简洁形象的概括,并且旁征博引,语言精练,长短句错落有致,古诗文俯拾皆是,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语言的张力;《荷塘月色》“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一句,“哼着”的情味与“迷迷糊糊”的情态一致;还是《荷塘月色》,“微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通感的运用尽显其妙。

(三)散文教学要抓住”意境美”这个难点

散文既有诗一般的语言,又有诗一般的意境。古人云:“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散文亦然,此所谓境界即意境,何谓意境?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即作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可见,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应该是外在的境界、景物,与作者心中的境界棗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自然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说景即是说情,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相关,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因此是散文教学的难点。我们还是举形象的例子来说明,读《荷塘月色》,谁都会感叹作者笔下的景色太美了.那“淡淡”的月光,那“亭亭的像舞女的裙”一样的荷叶,那“明珠、星星”一般的荷花,那“远处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清香,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之所以要创造一种朦胧美的环境,是因为这环境正是他此刻的心境。因为“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尽管景色“恰是到了好处”,尽管“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但是我仍然“什么也没有”。在此,作者欣赏到了“无边的荷香月色,心里涌起了几丝淡淡的喜悦。但眼前的美景仅使他暂得偷闲而已,那暂时排遣又不能完全排遣的几丝淡淡的忧愁始终缠在胸间。这喜也朦胧忧也朦胧的心境,不正和月下荷塘朦朦胧胧的环境丝丝相扣么?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散文教学到了这一步,我们才算是引导学生凭借语感,透过字里行间,通过联想和想象,走进了作者创作的意境之中,欣赏到了散文的意境美。这当然属高层次的文学鉴赏范畴,有一定的难度;但既然大纲要求学生“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那么,我们就该在散文教学中努力追求之,给学生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东西。要指导学生欣赏散文中的意境美,就应该具有一定的文艺理论修养和较广的知识面。例如在备课中应把握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鲁迅散文的深遂,郭沫若散文的浪漫,朱自清散文的隽永,冰心散文的婉丽,杨溯散文的精巧,刘白羽散文的奔放„„教师如能对这些大家的风格心中有数,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里需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位作家,写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作品,其风格也会各呈异彩的。

可见,散文教学要解决欣赏“意境美”这个难点,教师自身必须博学并不断拓宽知识领域,逐步提高理论修养。

散文在高中教材里占有一定量的篇幅,在考题现代文阅读中,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文体重点考察,所以,教好这类文章,提高课堂效果,就是语文教师不能回避的话题。面对一篇散文,老师要怎么处理才算到位,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知道,散文难教,但教散文过瘾。教散文最能展现教师的才情,最易与学生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最易与作者同喜同悲。若教学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走出课堂,有不可言说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寻求散文的这种教学境界,试图找到一条出路——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能经得起应试的检验,同时还具有操作性。三者有没有契合点呢?散文教学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浅见。

一、散文教学应该达到什么目的

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教学上,应按照文学作品的鉴赏来处理。文学作品的鉴赏,首要的任务是要完成对作品形象的理解,其次是要完成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再次是要完成文本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就某一篇文章来说,散文的教学无外乎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的;就单元教学目的来说,应该通过某篇范文的教学,教给学生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掌握该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培养阅读散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的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我觉得散文教学,意义便在于此。另外,中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学中要加强朗读,先读通顺,再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悟。积累也不容忽视,名家名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二、散文教学应该具备什么功底

说起来,这是教学外的功夫。要教好散文,首先要掌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的特点是题材广泛,感情真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洗练,朴素自然;短小精悍,形散神聚。其次要掌握散文教学的基本套路。由于散文常以第一人称娓娓“告白”,把“我”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情绪变化、心理体验表现得形象生动,因此散文教学要抓线索,抓文眼,注意文中鲜明的自我和个性,注意形象与精神情感的结合。第三,要教好散文还得要具有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过硬本领。教师较高水平的范读,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感染学生调动学生。

三、散文教学怎样来操作

举凡操作性的东西,总得讲究个方式方法和先后顺序。散文教学,我以为得有序地唱好三部曲很有必要:

1、感知形象。散文,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通过阅读文本,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如杨绛的散文《老王》,通过阅读梳理可以发现,前半部主要写他生活的艰苦和精神的凄苦,作者从老王蹬三轮的职业、残疾的身体、简陋的居住环境等方面着笔;后半部以时间为序,回顾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四个片段(A、愿意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困难。D、去世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鸡蛋。),写老王的为人,着重突出其“善良”的品质。

2、把握情感。感知形象只是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接着要深入解剖,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读《老王》,通过对作者所写的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的细心揣摩和分析,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文革期间受迫害,在干校劳动改造),结合“我”的友善言行和愧疚的心理活动,就不难理解作者要表达“关爱弱者与不幸者”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在归纳出散文的主题后,要顺势进行拓展,围绕“人文性”做点文章,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比如《老王》一课,要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关心现实生活中像老王一样处境的“老李”、“老张”,与人为善,同情关爱身边的弱者。

3、赏析语言。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散文的教学难得面面俱到,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就语言的表达应用方面细心揣摩咀嚼,说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处,那么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揣摩咀嚼的过程由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读《老王》可以思考:作者为什么在老王“送鸡蛋”一事上要浓墨重彩地刻画老王的外貌?为什么要着意表现他的弱不禁风?文章是这样写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作者为什么要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他的外貌和形态呢?这是很值得去咀嚼的。获得答案的过程,既是对文章的反刍,也是对自己思维的开发。揣摩咀嚼还可以借助联想,围绕文章内涵作发散思维。这样的品赏,也可以说是读者自身思想性情陶冶的过程。

当然,在依次研讨“形象”、“情感”、“语言”的过程中,“朗读”这一最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不能疏忽的,是要贯穿始终的。

诵读是品味散文的语言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法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阅读散文想要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读出蕴含的丰厚的底蕴和雅致的趣味,首先就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初步感知散文语言理趣之美的最好方法。它能将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进而深入体味文章丰富的内涵。如朗读“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种整齐的句式就能把感情抒发得酣畅淋漓,有一种诗韵美。朗读“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但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浓。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种工整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整齐,长短错落,曲折回旋,波澜起伏的语言,也是一种享受。

当然,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朗读实施点拨与指导,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把握其韵律,体悟其意象,注意语音停顿、感情重音、高低强弱、轻重缓急、逻辑重音,感受语气、节奏、情感、韵味,反复诵读,反复体味。只有入情入境反复吟诵,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情趣和韵味才能产生。比如品读《荷塘月色》一文描绘的那幅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融融的清新美丽的景象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那淡淡月色下荷花的飘忽,那水气叶色月光交相杂糅的朦胧。朗读前可先让学生体会该怎样读,才能正确把握意境,讨论后再明确:语气要舒缓,语调要适中,停顿要合理,这与作者想排遣心中烦恼,月夜独游荷塘,陶醉于美景中的情境相吻合。读叠词,就要读得轻缓舒徐,音律要更协调。但是语调中不能带有压抑和沉郁,更不能太活泼轻快。感情重音的把握还应落在文中那几个富有极强表现力的动词上,读出动作出现的过程美,体会其无可替代之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更要细心品读安谧、恬静、柔和、朦胧之美及作者已陶醉其中的那种细腻的情感。

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要想深入品味,就须透过语言文字,读出其丰富的内蕴。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品味,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来。有的文章较深,语言含蓄而不直露,在字面意义中还蕴含着某些深层的意义。比如《荷塘月色》中的第一段“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的“带”就值得玩味,一则与全文宁静气氛相一致,同时也道出自己的淡淡忧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文章呈现的这种主客观情境”,蕴含“轻柔”“随意”双重意味。爱子即将入睡,妻子正“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容不得发出任何响动。又如:《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一比喻用得如何?“按一般的审美习惯,人脸上长痣并不雅观,但世人又称女人脸上恰到好处的痣,如眉间痣、眉梢痣、嘴角边的痣为„美人痣‟。故作者先用痣来形容小屋。”写出小屋的玲珑之美。一部作品不是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复杂的组合体,是一个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因此深入浅出的文章,言简意丰的语言,要知其“深”,知其“丰”,就必须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细心玩味。只有不脱离文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有益于焕发课堂的生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散文尤其要读,只有多读,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优美的篇章与文段若能熟读成诵,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提高写作水平也将大有裨益。

教学设计发言稿 第8篇

当前不少教师上完公开课,常常埋怨学生课堂不发言,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原因很多,但从教者角度来说,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教师未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没有发言欲望;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笼统,学生不知从何说起;三是教师代替学生发言,学生无话可说;四是教师没给学生思考余地,学生无法表达。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必须实施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措施,改变了教者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一、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发言欲望

语文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智全面和谐发展。语文课堂上如能恰到好处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宜的教学环境与情调,就能要有效激活学生课堂发言的欲望,调动发言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郭沫若的现代抒情诗《天上的街市》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天上街市的一幅幅美丽的图景和配音朗读同时展现给学生,再出示问题:“本诗描写的天上街市美在哪里?”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一吐为快。

二、设计新颖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发言兴趣

近年来,由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教师们普遍重视课堂提问,但是由于不明提问的性质和要领,仍造成课堂冷场,学生一言不发的尴尬场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情,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出具体、有针对性、能启发学生心智的问题,学生就有话可说。同样一个问题,如果老生常谈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例如,《隆中对》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是教学重点、难点,怎样能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课文中呢?我抓住“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刘备这个落魄者,而不去帮有地盘的刘表、曹操、孙权等人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争着发表意见。

三、注重问题引导、讨论,让学生自主发言

我听过不少语文公开课,一般的情况是这样的:教师让全班学生阅读课文,感知教材,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果问题比较简单,没什么思维训练价值,这时举手的人会是一大片;如果问题有一定难度,这时常常只有几个人举手,大部分的学生还在思考,少部分困难学生不知从何处考虑问题。教师稍等一会儿,又有几个人举手,但总共举手的也就十来个。教师不能再等了,为了赶教学进度,只好叫一名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对了,正好提到教师板书中要用的那几个词,他就会很满意地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且板书关键词语;如果学生答得不对,他就会直截了当地说“不对”,然后,再叫另一个学生回答。如果再不对,教师心里就不耐烦了,只好自言自语地把自己答案原原本本地倒出来,学生只好被动地当听众了。教师常常并不热心组织讨论,也不问问学生是否同意教师的“圆满回答”。

遇到这种局面,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讨论,不宜过分追求问题结果而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长期如此,会助长学生依赖等待的消极心理。教师要善于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设置一堵思维活动的隐形墙,激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讨论问题,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语文课堂在思维碰撞中迸溅出智慧的火花。

四、留下思考问题的空间,等待学生畅所欲言

很多教师上课时,特别是公开课,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往往忽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快节奏提问,不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只好草草说两句应付了事。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肯定不高。这时,我们不妨放弃预先设置好的教学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机智地沿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自然生成课堂,引领学生自主地走进知识的殿堂,这时学生就会自信地站起来,畅所欲言。

总之,对学生课堂不发言现象,应引起一线老师的关注,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探索积极有效的对策,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学习、思考、讨论,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遥不可及的梦想作文下一篇:烟草专卖法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