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方法

2024-05-15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方法(精选14篇)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方法 第1篇

一.要培养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的习惯

(1)预习时先浏览本节的内容,掌握知识梗概;然后对重要概念、法则进行体会、思考,对难以理解的知识作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学习用具,相关资料等等。

(2)课后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培养复习习惯。

二.课堂上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探究结论、记课后思考题等。

三.课后要培养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应包括:

(1)要养成作业前看书的习惯,做作业前要认真复习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

(2)要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如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弄懂以后独立完成。

(3)要养成对已做作业进行再思考的习惯。每次做新的作业之前,最好对前一天的作业进行反馈,包括:题型、解题思路、出现问题,也可收集错题(学生可以整理成错题集)

四.要培养大胆质疑习惯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有的学生不敢大胆的对所遇到的问题质疑,课堂上是这样,课外也是这样。初一新生在课堂上要大胆发言、积极讨论,课后勤思多问,培养出喜欢质疑的良好习惯。

五.听过会忘、看能记住,做才理解

初一新生多数的孩子善于动脑,有些难题孩子们想一想就能得出答案,但是孩子们多数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或者懒得去计算、去推理。希望孩子们,去计算,去推理,养成要多动手的好习惯。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同学们有决心、恒心、耐心。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久而久之的方法便成为自然的习惯,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将是无可比拟的,也希望初一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的适应初中生活,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方法 第2篇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除十位,再除个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法可用乘法进行验算。没有余数的: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四位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四位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个数位上有几就写几,哪个数位上没有数,就写0。

四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中间有1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1个0,末尾的0都不读。

5、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位数相同比千位;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6、要准确测量物品有多重,要用“秤”称一称。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千克用符号“kg”表示,克用符号“g”表示。1千克=1000克。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平面图形一周的总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2条长+2条宽 或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要在长方形里剪最大的正方形,只要边长=宽。8、24时记时法

时间词语有: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A、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 去掉时间词语,下午和晚上要+12 B、24时记时法→普通记时法: 加上时间词语,超过12时的要-12 C、求经过时间可以先统一计时法,然后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结果换成时间单位。

9、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10、理解“偶尔”、“经常”、“可能”、“一定”等词语的含义,会用这些词语举例。

11、认识分数。理解“平均分”。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反而小。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2、长方形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方法 第3篇

1. 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概念的教学相对比较枯燥,都是一些需要学生去记忆的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对概念的教学都不太感兴趣。在当前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去寻找一些方法去解决我们的课堂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真正地做到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概念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教师不重视概念的教学

在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对于概念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数学的教学就应该是学生不停地做题不停的训练,题做得多了自然数学的能力也就随之提升了,没有必要去把概念作为重点教学的内容。其实不然,我们的数学概念都是经过很多的数学家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文字的提炼所得出来的结论,它相对而言更加的简洁也更具有概括性,我们的教师可以把概念作为基础然后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去对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会做题,而且对理论知识也精通,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3. 只要求结论,不追求过程

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让学生把概念的结论记住,也就是强迫学生去记忆一些结果而不去重视概念的得出过程,这种教学的形式导致了现在普遍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的学生对于一些结果了如指掌,推理的过程却完全不会。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时的一个误区,希望教师能够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纠正。

二、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该采取的策略

1. 注重概念的印证过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过程,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对于概念的探究的过程。举例而言:在进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时,概念是这样的“三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这个概念而不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的话,那么学生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个知识点是怎么得来的,因此,教师可以随机出十组数字让全班同学分成十个小组,每一组验证一组数据的加和,来验证这个概念是否准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推理与验证得来的概念,记忆起来自然也就更加牢固了,这样的教学形式也能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

2. 对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

小学数学的概念虽然简单但也是经过反复的提炼得来的,所以一些数学的概念学生按字面意思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概念拆开来进行分析,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概念是这样的“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这个概念比较长,学生理解起来会有问题,记忆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概念进行拆分再一点一点进行分析,先说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教师一边进行举例一边来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理解,向学生分析为什么同分母的分数是分子大的就大;然后再进行异分母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学生往往会有误区会觉得同分子的分数分母越大了分数就越大;教师可以把我们的分数比作一个除法运算让同学们进行理解,当被除数相等时,除数越大那么所得的商就越小,让学生以这种形式去去理解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当分子分母都不同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通分把他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前面两点学生们明白了之后这一点就很好理解了。教师通过将复杂的概念进行拆分剖析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也方便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去运用这个知识。

3. 理论联系实际,创建概念教学的情境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因为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而且能够吸引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如何来创建教学的情境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生活中的一些与概念有关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进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时,如果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乘积一定那么它们就是反比例的量,如果他们相除所得的商一定,那么它们就是正比例的量,教师可以播放一个汽车匀速行驶的视频,汽车的速度是不变的,那么时间和它所行驶的里程就成正比例,时间越长行驶的距离也就越长,当汽车行驶的里程是一定的时候,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就越短,速度越慢用的时间就越长,那么这个时候速度与时间是呈反比例的,教师利用生活实际中的现象制作成教学的视频来让学生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对于概念学习的兴趣吸引上来了,我们的教学效率也能有所提高;其次,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创设教学的情境,利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往教学的方向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利率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大家有没有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去银行存过钱呢?银行的工作人员有没有告诉你们存一年会给多少钱的利息呢?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利息的具体数额是怎么算出来的?”,教师利用这种创建生活问题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从而引出利率的概念,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把自己开头的提问解决了而且也能够引出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带着兴趣学到了知识。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建教学的情境来进行概念的教学。

三、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的教学而言,我们的概念教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此很多教师一直在尝试一个能够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以下仅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建议,希望这种教学的模式能够帮助到教师的教学:我们拿质数来进行举例,教师在课前的十分钟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个概念并每个人列举10个质数;在学生完成这个工作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去进行讨论看看哪个学生列举的质数中有错误,为什么会错,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质数,引导学生自己去对知识进行一个探究和推理;在学生学成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反馈和总结;教师把学生反馈给自己的知识进行评价。这是我们教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预习-讨论与探究-反馈与总结-评价”,这种教学的模式充分重视了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新形势下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当然我们的教学中还会有更多的更有效果的教学模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总结和研究。

四、总述

在新形势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认识到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来进行概念的教学也成了教师们所研究的课题。今天我们就现阶段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的策略和采取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下探讨,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对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教师们能够意识到概念教学的意义,让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概念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课堂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摘要: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常常被教师忽略的教学内容。随着近几年来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今天来探讨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来进行概念的教学,希望能够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与模式

参考文献

[1]邵丽萍.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内蒙古教育,2010,(20).

[2]许幻生.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4,(27).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方法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与模式

一、当前概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概念的教学相对比较枯燥,都是一些需要学生去记忆的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对概念的教学都不太感兴趣。在当前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去寻找一些方法去解决我们的课堂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真正地做到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概念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2.教师不重视概念的教学

在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对于概念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数学的教学就应该是学生不停地做题不停的训练,题做得多了自然数学的能力也就随之提升了,没有必要去把概念作为重点教学的内容。其实不然,我们的数学概念都是经过很多的数学家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文字的提炼所得出来的结论,它相对而言更加的简洁也更具有概括性,我们的教师可以把概念作为基础然后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去对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会做题,而且对理论知识也精通,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3.只要求结论,不追求过程

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让学生把概念的结论记住,也就是强迫学生去记忆一些结果而不去重视概念的得出过程,这种教学的形式导致了现在普遍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的学生对于一些结果了如指掌,推理的过程却完全不会。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时的一个误区,希望教师能够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纠正。

二、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该采取的策略

1.注重概念的印证过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过程,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对于概念的探究的过程。举例而言:在进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时,概念是这样的“三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这个概念而不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的话,那么学生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个知识点是怎么得来的,因此,教师可以随机出十组数字让全班同学分成十个小组,每一组验证一组数据的加和,来验证这个概念是否准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推理与验证得来的概念,记忆起来自然也就更加牢固了,这样的教学形式也能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

2.对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

小学数学的概念虽然简单但也是经过反复的提炼得来的,所以一些数学的概念学生按字面意思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概念拆开来进行分析,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概念是这样的“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这个概念比较长,学生理解起来会有问题,记忆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概念进行拆分再一点一点进行分析,先说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教师一边进行举例一边来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理解,向学生分析为什么同分母的分数是分子大的就大;然后再进行异分母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学生往往会有误区会觉得同分子的分数分母越大了分数就越大;教师可以把我们的分数比作一个除法运算让同学们进行理解,当被除数相等时,除数越大那么所得的商就越小,让学生以这种形式去去理解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当分子分母都不同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通分把他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前面两点学生们明白了之后这一点就很好理解了。教师通过将复杂的概念进行拆分剖析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也方便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去运用这个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创建概念教学的情境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因为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而且能够吸引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如何来创建教学的情境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生活中的一些与概念有关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进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时,如果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乘积一定那么它们就是反比例的量,如果他们相除所得的商一定,那么它们就是正比例的量,教师可以播放一个汽车匀速行驶的视频,汽车的速度是不变的,那么时间和它所行驶的里程就成正比例,时间越长行驶的距离也就越长,当汽车行驶的里程是一定的时候,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就越短,速度越慢用的时间就越长,那么这个时候速度与时间是呈反比例的,教师利用生活实际中的现象制作成教学的视频来让学生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对于概念学习的兴趣吸引上来了,我们的教学效率也能有所提高;其次,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创设教学的情境,利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往教学的方向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利率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大家有没有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去银行存过钱呢?银行的工作人员有没有告诉你们存一年会给多少钱的利息呢?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利息的具体数额是怎么算出来的?”,教师利用这种创建生活问题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从而引出利率的概念,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把自己开头的提问解决了而且也能够引出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带着兴趣学到了知识。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建教学的情境来进行概念的教学。

三、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的教学而言,我们的概念教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此很多教师一直在尝试一个能够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以下仅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建议,希望这种教学的模式能够帮助到教师的教学:我们拿质数来进行举例,教师在课前的十分钟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个概念并每个人列举10个质数;在学生完成这个工作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去进行讨论看看哪个学生列举的质数中有错误,为什么会错,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质数,引导学生自己去对知识进行一个探究和推理;在学生学成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反馈和总结;教师把学生反馈给自己的知识进行评价。这是我们教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预习-讨论与探究-反馈与总结-评价”,这种教学的模式充分重视了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新形势下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当然我们的教学中还会有更多的更有效果的教学模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总结和研究。

四、总述

在新形势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认识到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来进行概念的教学也成了教师们所研究的课题。今天我们就现阶段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的策略和采取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下探讨,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对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教师们能够意识到概念教学的意义,让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概念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课堂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邵丽萍.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内蒙古教育,2010,(20).

[2]许幻生.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4,(27).

初一上册数学学习方法 第5篇

1.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的学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你的学习进度和目标。制定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2.预习和复习:预习和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步骤。通过预习,你可以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并提前解决一些问题。复习则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回顾和巩固。

3.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包括主动思考、提问和寻找关联性。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练习:数学需要大量的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5.回顾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进展,找出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以便更好地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6.使用多种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辅、网络资源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一上册数学学习方法 第6篇

1.勤学好问: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不能得过且过,否则问题会越积越多,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2.做好笔记: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并对老师讲授的知识进行笔记,有助于课后复习和巩固。

3.熟能生巧: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4.独立思考: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盲目照搬公式,而要理解公式的由来和适用范围。

5.培养兴趣:数学学习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毅力,因此要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6.合理规划:要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避免学习压力过大。

7.注重基础:数学学习要注重基础,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8.独立思考: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盲目照搬公式,而要理解公式的由来和适用范围。

9.主动学习:要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10.练习题目:要多练习数学题目,通过做题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总之,初一数学的学习需要耐心、毅力和恒心,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

★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 初一数学上册练习题

★ 数学学习方法

★ 高一化学基本概念与化学安全

★ 初一数学上册方程应用题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方法 第7篇

定安县第三小学 吴乾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都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和钻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这该如何实现呢?主要的做法是;概念清楚。形成纲目认知结构,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而目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学习概念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及信心,主要表现一下几点:

1、重技能,轻概念。“为概念教学而教学概念”,认为教学概念,就是讲清课本中的一个定义,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在掌握概念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对一个新概念的引入,简单从事,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3、教师自身对教材理解不够,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的认识偏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展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研究”的课题实践活动。开始了一系列活动。

二、研究概念教学的意义

1、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

2、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

三、课题研究目标

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概念所反映的全体对象,三要掌握表示概念的词语或符号。

2、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

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

3、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

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及时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验证假说的必需手段;运用调查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概念的运用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已有的概念的运用基础,在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做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实验研究法。选取一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

4、经验总结法。对阶段工作进行总结,重视资料积累。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4)

⑴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制定研究计划。

⑵收集并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4------2013、9)

⑴采购理论书籍并请专家指导。

⑵开放课堂,邀请其他教师随时听课,及时交流,进行评价指导。

⑶在实施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环节,并撰写专题论文。

⑷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准备结题材料。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3、10)

⑴整理资料并对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进行自我评价,写好结题论证。

六、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我们常说,学习这种知识有助于记忆的增强,学习那种知识有助于思维的提高,就是这个道理。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抽象概括程度较高,其智力价值也就较高。在我们的学习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曾经学过的基本事实可能会在记忆中很快消失,但基本概念则可保持长久。不仅如此,它还为我们继续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指导,借助它形成的对基本规律的认识更可以受益终生。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也能注意从具体概括抽象概念。但就整个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的情况看,对基本概念教学,尚重视得不够,方法呆板僵硬。为了探究新的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模式,我意识到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做指导,为此,我翻阅了大量教育理论书籍,认真做了读书笔记,使得自己更新了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在概念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进概念教学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改变现在概念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于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例如在“能被2、5 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中,我们教师设疑什么是“能被2、5 整除的数的特征”?这的问题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就后面的教学就可以成为学生的探究过程,而避免教学成为枯燥的说教。

2、将游戏引入课堂 游戏是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趣味性活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能针对教材本身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证,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来 组织教学,就会使课堂生动有趣,从而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将这种活动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可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有些游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激励儿童发现自己、表现自己和了解自己;有些游戏带有表演合作的性质,这就需要同学之间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活动。例如在平均数的概念教学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概念教学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教师所选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同时又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这样的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使课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数学概念,充分体现杜威的“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公正文明地做人使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在游戏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这样以游戏教学,使学生 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3、整合教学资源,学会创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以精炼、浓缩的编排方式来呈示数学概念。我们教师作为教材的开发者、教学的组织者,应尽力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识背景,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将简单、静态、结果性的教材内容,设计成为丰富、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再创造”活动中,认识数学概念,进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探索、体验、建构的过程。为此,从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高度出发,我们对教材内容作出了创造性处理,设计教学流程。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再加工、再设计,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真正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教学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及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简约的教材内容不可作简单化的处理,而要充分教学智慧,努力把它将设计成动态性的数学活动过程,成为有活力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和发展

经过以上的工作的开展,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概念教学中,强调重视过程教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巧妙的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通过探究与合作,得出结论,认识概念。因为上课形式改变,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释放,提高了概念学习的效果。课题研究开始后,我选取五年级(2)个班做实验对象。在课题实施阶段根据课堂反馈和课后反馈,并且按课题进度组织4 次测试,跟踪发现,有了兴趣后学生的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四次的专项考试逐步提高,显示出该概念教学形式的成功。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和各方面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做与课题有关的论文、案例、公开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八、课题研究结题反思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方法 第8篇

上个世纪70年代由澳大利亚公司提出了道路管理系统的雏形, 其系统被定义为资产管理系统, 在基础设施的管理历史上第一次雏形了资产的概念, 并使之与管理联系在一起。从设施管理到资产管理可以说是一个跨越性改变, 这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主要的动力是公路设施的大量建设, 以及公众对公路基础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公众对服务的需求, 并很好地实现交通部门的管理职能, 资产管理的概念就此产生。其管理的目标集中在战略上而不是细化资产管理的模式, 主要的目标是从宏观上将资产技术状况和使用情况纳入到管理中,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对经济效益追求的优化, 同时改理念提出从系统的角度对资产进行寿命周期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以此为基础对资产实现综合性管理。同时资产的管理不仅仅是帮助决策, 更是为系统用户和政府、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所有与公路基础设施管理相关的各方都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通过综合利用交通工程, 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等, 对其完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与控制, 利用改建、维护、更替等管理方式, 达到为决策提供短期与长期管理规划的目标。

二、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总体框架

通常公路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框架如下图1, 基本构成为网络级别和项目级别, 两个层次之间相互独立也紧密关联, 其中间环节集中在持续的维护与评估上, 并利用数据库作为分析基础, 以此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两个层次都应将不易控制的外部因素考虑在内, 如网络构建中的融资、预算、政策管理, 项目建设中的标准规范与环境保护等等。

三、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方法分析

公路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 应将重点放在系统构建与方法选择上, 建立适应项目的管理系统并采用针对性的寿命周期分析方法来提高管理效果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系统构建

作为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系统应将规划、设计、施工、维护、更新等作为管理系统的核心思路, 并按照中体框架构建管理系统。其功能应将客户作为核心服务对象, 明确任务并制定长期目标, 利用友好界面提高其适应性。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建立管理系统的时候应对管理的机构、对象进行分析, 选择使用自身的IMS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IMS的目标存在差异, 所以应分析管理的对象是那一个级别的公路, 并结合当地政府、企业、设施情况等在大原则下建立相适应的IMS。同时在系统建设时注意其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对项目寿命与周期成本的影响, 如在项目规划阶段与总体成本相比占比较小, 同样在施工阶段成本也仅仅是运营和维护费用的一小部分。但是在项目建设的初级阶段所作出的决策对今后的费用支出走向影响较大, 所以规划阶段就应将合理化的费用支出作为资本控制的目标。

五、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利用寿命周期作为成本管理的基础, 就是分析整个项目使用寿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的成本支出, 以此来对经济性进行评价, 包括了初期成本, 运营费用 (维护、修复、改建、复原、增铺) 的成本分压和用户成本的折现值是多少, 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为经济的方式, 即周期寿命成本最低。以这个思路为核心, 其方法采用的步骤如下:1) 先设计选择多个合理的维护与保养方案, 对每个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必须采用的修复与维护工程进行时间表分析;2) 评估各种工程所需的成本, 即将业主的直接成本和用户付的成本考虑在内, 而用户成本则是因为工作面施工而导致的交通延误带来的损失。3) 按照项目的现金流对各个不同的方案的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与计算, 可以利用净现值法, 这样可以直接看到差异。

在项目规划时采用寿命周期成本法进行分析, 且配合一个合理寿命周期管理规划, 使得各种维护活动有据可循。其管理计划包括:正确的使用施工指导;正常试用期的常规养护制度;突发情况的管理方案;设备和结构等维护规划;需求改变而进行的改建、修复、维护等工程的基本方式与工艺措施, 包括因为不作为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运营的周期和寿命周期养护的费用应有合理的财务规划。

寿命周期分析中应突出的就是基础设施的服务寿命周期, 即从施工完成到整个设施的某个部位出现损坏、性能下降、功能丧失等而导致其服务功能失效的时候, 或者维护的费用已经超过出了从新修建的费用为止。服务寿命往往取决于工程设计、施工工艺、使用环境、维护措施、运营行为等, 不同的基础设施所体现出的寿命周期是不同的, 如高刚性和柔性的路面其寿命为15-30年, 而粒料路服务时间在3-8年, 且服务寿命与设计寿命要和经济寿命不同。在规划新项目、大修或者重建时, 通常可以对关键部位进行寿命评估以此保证其寿命周期的准确选择。

摘要:公路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主要是帮助运营部门更加合理的对公路基础设施进行规范管理与维护, 利用系统化理念, 对多种管理方案进行合理筛选, 使之适应不同的项目特征, 这样建立起来的总体架构, 选择方案才是最合理的。

关键词:资产管理,基本概念,框架构建,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邹志云, 毛保华, 郭志勇.公路交通资产管理系统框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 2005.2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方法 第9篇

关键词: 基本概念 重难点 数学故事 生活化

一、掌握基本概念,慢慢积累知识

三年级第一章便是时、分、秒的概念,上课之前,我准备好一台小闹钟,提出问题,师:哪位学生告诉我现在是几点几分几秒?生:10点过5分零8秒,师:你怎么确定是10点?为什么不是5点或者8点?生:因为时钟的长度最短且最粗,我就是这样看时间的。师:你用的方式很棒,大家鼓励下这位同学,这种方式很好辨别,也很实用哦,秒针最长且细,这样就很清楚地知道闹钟走了多少秒,夹在时钟和秒钟中间的是什么呀?生:分钟!然后倒入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对时间有了常识的认识: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提问:1小时=( )秒,根据推算,它们之间是60倍的换算,故而得知1小时=3600秒,接着我会提问学生:生活中的哪些和时间有关的问题?生:早上起床我用了15分钟,用于穿衣服、刷牙、洗脸。生2:从宿舍走路到教室我用了10分钟。生3:下午放学,我从学校离开到家走路花了30分钟。通过一系列的生活问题,渗透时间概念,学生会感觉上课内容和生活密不可分,而且息息相关,会让学生感觉如果不明白这些东西,对生活会有很多的困扰,那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会提高。第二章关于万以内的加减,上课之前,我会复习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加减换算,1+9=10,10+90=100,400+600=1000,1000-300=700,等等,慢慢地换成复杂的数字相加减,提供相关运算秘诀,个位和个位相加减,个位过十,便向十位进一,用列式子的方法进行换算,清晰明了,不易出错,熟悉换算方式,就用实际例子提问。师:校车可以乘坐多少人?生:45人。师:小轿车可以乘坐多少人?生:6人。师:那你们算一算,校车比小轿车多座多少人?生:45-6=39人。以班级学生人数为例,师:第一组多少学生?生:28人。师:第二组多少学生?生:34人。师:那我们3年级1班一共多少学生?生:28+34=62人。把加减换算学习好,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购买文具用品,需要用到钱,那100以内的加减显得格外重要,否则会出现少找钱还不知道的笑话。在体检测量身高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数据清楚地知道和别人的身高差具体是多少。

二、重点、难点知识划出,理清它的来龙去脉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中,会有一些难的知识点,很多学生云里雾里,不知道该如何整理和理解这些概念,例如:重量单位的换算,这便是抽象概念,在现实情况下,很多老师对重量是个模糊的概念,毕竟它需要参照物。比如1头大象多重,我们只能大概地说它重6吨,其实至于6吨具体是什么概念,我们也不好感觉,只能靠想象中的重量,利用1吨=1000千克,1斤=500克,1千克=2斤,那么推算1吨=2000斤。所以这是个抽象概念,小学生接受起来一定很困难,需要教师经常加以实际提问练习,熟悉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用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重量的具体化,这样学起来就形象多了,少了空洞和枯燥。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重点讲解长和宽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就是在于长和宽的长度比较,长方形是长>宽,正方形就是长=宽,周长等于所有的边长相加,教室是什么形状?黑板是什么形状?篮球场的周长?数学书本的周长?发动学生自己用尺子测量物体的边长,记录长和宽,以及周长的总和,加深学生对长、宽、边长、周长的实际运用。数学课本上的一些重难点一定是抽象的,不太具体的,所以碰到这些类似的知识点,要联系生活的例子,给学生呈现具体、熟悉的物态,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和理解。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整体进步,数学知识是积累的过程,层层递进,所以每一章节都很关键。重点讲解难点能为生扫除障碍,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讲数学故事,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讲授数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有个数学领域的偶像。例如,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创立的“陈氏定理”,这个发现的缘由是这样的。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课余时间他大量阅读相关数理化的知识,证实了这个结论,由于他的执著,终于发现了著名的“陈氏定理”。用数学家的故事教育学生,数学是实事求是的,容不得半点怀疑,需要学生具有好奇、探究的精神,才能挖掘数学的魅力。纯理论地进行数学教学是不够的,中国式教育的弊端也在于此,一味地灌输,不懂得知识的实际运用,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不然教育就没有现实意义,我们用精准的秒表记录运动员的比赛时间,用时间差选出冠军、亚军、季军等,试想下,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那么何来比较和公平?我们用长和宽寄周长的基本概念,建造一栋漂亮的房子,每间房子的长宽比例是不等的,这样才会显出美感,我们理论三角形的稳定性,用于自行车的支架设计,晾衣架的三角设计,等等。课堂上运用这些实例教学便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且提高教师的课堂学习效率,做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解放数学知识的课本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杨静.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5).

初一数学上册学习方法和技巧 第10篇

2.理解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初一数学上册学习方法和技巧需要学生掌握各种数学语言,并能够灵活转换。

3.注重基础:初一数学上册学习方法和技巧包括掌握整数运算和代数式,了解方程和不等式,熟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性质等基本数学知识。

4.善于总结:总结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勤于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

6.寻找规律:数学是一门具有规律性的学科,寻找规律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初一数学上册学习方法和技巧 第11篇

1.细心审题:很多错误都是因为不认真看题引起的,审题时一定要看清数字,弄清题意。

2.独立做题:要独立解题,拿到题后,需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寻求技巧:正确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常用数学思想方法。

4.练习题目: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阶段复习: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每个单元、每个章节都需要进行复习。

6.勤奋钻研: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勤奋钻研,认真学习,及时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7.记录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录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以免出现类似错误。

初一下册政治概念厘清与学习方法 第12篇

研读教材,需要三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对新课程有个粗略的了解,听课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时听讲。

在老师授课时,学生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老师如何讲解新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的,并做好课堂笔记。教师所作的板书,是经过老师精心准备和提炼的,对研读教材大有裨益,对学生的帮助很大的。

(三)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一定要及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因为,知识是连贯的,这一节不打好基础,就影响下一段落的学习,此外,复习一定要及时,才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会做题。

做题,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做题,不仅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方法,增强驾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掌握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编写规律,初中政治课程也不例外。如果掌握了该门学科的编写规律,也就能悟出其学习规律。初中政治课的编写的规律大致是主题的介绍,意义的讲解,然后提出要求这三大部分。当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结构与规律后,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与规律,而不至于只知道一节课的内容,却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

三、抓住

学习政治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政治重在学习观点,树立起正确学习政治的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思考,当前这堂课学到的观点是什么?而对于每一个观点,不能光了解观点的表面,还要理解其。挖掘,往往要经过三个步骤:

(一)是什么

“是什么”,就是所讲的主题是什么,即先介绍主题,提出观点。

(二)为什么

“为什么”,就是阐述这个观点的意义。政治课程的编写者,往往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来表达观点。

(三)怎么样

“怎么样”,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政治课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学习好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关联,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更加深入地把握知识。

四、学会变通

初中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不会变通,有些学生认为,教材好学,题目难做,所以,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变通。

老师在出卷时,不可能将课本上的内容照搬到考试卷中,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变通。学生学会了变通,才说明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能力,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教师在课程讲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变通。首先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回忆老师在授课时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回忆一下老师是什么角度来思考的,予以借鉴,才能加深答案的深刻性,并保证答案的全面性。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分析的思路和思考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观察思考

集思广益,是“借力使力不费力”的良好学习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同学的做法,仔细倾听老师的说法,善于琢磨,善于观察思考,总结政治学习的方法,掌握审题答题的技巧,把握政治学习材料的分类,并明确各类材料的立意中心,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明晰,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由于政治课程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较少,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被重视学生所重视,甚至在有的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科,从思想上轻视,认为初中思想政治可学可不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政治课程的学习是连贯性的,高中政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果,在初中政治学习中不打好坚实基础,务必影响高中政治课程的继续深入学习,所以,教师在教授初中政治课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端正了学习态度,促使初中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投入精力和时间,促进政治学习的提高。

学好初中政治,必须做到:1.研读教材;2.掌握规律;3.抓住;4.学会变通;5.观察思考。上述观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其实,学习初中政治,应该还有许多途径和办法,笔者以上所述,只室一漏万,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一定能找到适合于自己本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对于政治课来说,笔者认为,切忌花费太多的时间,要学会巧妙学习,一定要积极思考,抓住政治课程的特点,掌握政治课程特有的学习方法,做到上述几点,是学好政治课程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创新,必须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我把鼓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发问质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战胜挫折,鼓励学生认识自我。

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13篇

1 数学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进行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个概念的必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产生概念。概念的引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1 从实际问题引人

多数数学概念都有它的具体内容或现实模型, 中小学生或多或少地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接触过, 应根据各个概念的产生、发展的具体途径, 从实际问题引入。用来引人数学概念的感性材料, 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 也可以是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表、图形等。教师举这些足以反映某一数学概念的实际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抽象出它们在数或形方面的共同特征, 在此基础上舍去其非本质属性, 突出其本质属性, 从而引入新概念。

引入时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采取“归纳式”, 让学生经历从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中概括概念本质的活动, 然后再举例说明和练习巩固。正如某数学教材的序言中所言, 如果有人觉得某个概念不自然, 是强加于人的, 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 以及与其他概念的联系, 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 不仅合情合理, 甚至很有人情味。

1.2 从旧知识引入

根据新旧知识联系的原则, 可以从已知概念引人新的数学概念, 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 类比式。有些数学概念, 它们的内涵有相似之处, 在引出一个新概念时, 应善于把这些新旧对象进行类比, 指出其本质属性的相似点或区别之处, 揭示新概念的内涵, 从而自然地由旧概念引入新概念。如分式可由分数类比, 平行平面可由平行直线类比。 (2) 归纳式。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在教学中, 以科学的理论分析作指导, 探索一类事物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或者两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把所发现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出来, 最后归纳给出定义。 (3) 放缩式。这是对已定义的概念进行限定或概括, 即增加或减少已知概念的内涵, 从而引入新概念。如在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 可由增加内涵而直接引入菱形和矩形的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 无论采用何种引入方式, 教学中都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探索。“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想数学”, “经历”发现、创新的过程, 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 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比如, 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 传统方法是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 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 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 如两点之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 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 启发学生思索, 这样的教学, 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训练, 还品尝到了数学发现的乐趣, 认识到了概念的本质属性。

2 数学概念的掌握

2.1 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重视定义的系统剖析

有些概念的涉及面比较广, 教学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带动对整个概念的理解。

2.2 已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首先, 要说明新概念与它的属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 注意概念的定义与概念的区别, 定义仅仅突出了对象的最特殊的本质属性, 并不是全部内涵, 其他的本质属性一般以性质定理给出。再次, 要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统一起来, 明确概念外延所属的每一个对象必定具有概念的全部本质属性;反之, 凡具有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必定在其外延集合中。

2.3 揭示概念中的每一词句的真实含义

有的概念叙述简练, 但含义深刻;有的概念用式子表示, 比较抽象。对于这样的概念, 必须深刻地揭示每一词、句的真实含义, 防止一带而过。

2.4 通过恰当的例子明确概念

学生能否恰当举出概念外延中的元素, 是评价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举例要求具有典型性和全面性, 即对某一概念的举例, 必须要能用最少的例子说明该概念外延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要通过反例说明该概念的外延的准确范围, 它比举正例甚至更有说服力。反例应注意从相似或相反概念中, 或从易被忽视的某些条件中去找, 以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的范围、内涵的作用和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3 数学概念的巩固

3.1 重视概念的记忆

正确记忆概念的定义、语词和符号是准确使用概念的前提。理解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记忆, 但理解却不一定能够记忆。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记忆所学概念的有关内容, 并能适时再现出来。

3.2 重视概念的应用

数学运算、推理以有关的数学概念为基础和依据, 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正是在这样的运用中才得以深化。首先教学中除了及时布置一些检查概念是否理解和掌握的作业题外, 还要选择一些运用数学概念的综合题让学生思考, 把概念与定理的教学融为一体, 促使学生发挥数学概念在运算、作图、推理、证明中的理论指导作用。

其实, 理解了概念并不一定就能真正掌握它, 只有通过反复的灵活运用, 才能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学实践表明, 当概念出现在各种不同情境中的时候, 对于已熟悉了定义的学习者来说, 也仍然会感受到新的启迪, 深化对似乎已熟悉概念的认识, 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4 数学概念的系统化

为了使学生认清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中一般是采用概念分类, 或者是比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从而确定它们的各种关系, 如同一关系、交叉关系、从属关系、对立关系、矛盾关系等。例如, 对于实数概念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对实数概念得到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可以把实数进行分类, 写出分类表, 指出数的概念从自然数到分数到有理数到实数的扩充过程。再进一步比较各种数集及其运算性质, 从而指出数的概念的扩充原则以及各种数集间的关系。这样, 学生就可以清晰、系统地掌握数的概念。

参考文献

[1]雷玲.教师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基本策略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鉴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与直观形象性,要让他们习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必须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供他们感知、体验、比较、抽象和概括。根据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并通过教师对小学数学概念不断的强化教学。所以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水平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紧密联系小学生思维发展顺序和数学概念的特点,积极寻找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数学概念充分的回归日常生活

小学生受年龄、大脑发育和思维的限制,对于比较容易理解形象的事物。而对于数学概念这种比较枯燥抽象的事物却常常表现出无法理解,所以针对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有必要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充分的与日常生活联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小学生对数学概念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将数学概念回归日常生活不仅有益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调动小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将被动的灌输学习知识的习惯,变为主动的学习掌握知识,极大的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

如在质量教学中,对于吨、千克、克等质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小单位克和千克,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感知。首先学生通过眼睛感官来观察质量不同的物体,其次学生通过用手掂、量、称等对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概念的模型,引入较大的质量单位吨等,并通过多媒体等展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的图片。然后通过由浅入深的计算,逐渐的引导学生

探索质量计算的规律,并通过各种演示实验引入质量单位的数学概念。引入数学概念是概念教学的关键步骤,引入概念的导入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决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等等。引入概念部分做的足够充分,将会极大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也就是说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并在思想意识中接受概念,领悟概念的内涵。

二、层层深入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抽象的数学概念固然难理解,但是如何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就必须要通过多次运算,强化记忆,达到熟练的掌握规律的目的。所谓孰能生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练习,锻炼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几何等更高难度、更深层次的抽象数学概念做好前期的思维铺垫。如学习了质量单位的计算规律之后,可以继续深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规律。如千米、米、厘米、毫米等教学,可以仿照质量单位概念的引入方法,在已有的质量单位概念强化的基础上,引入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长度单位。如根据1千克=1000克,1千米=1000米,在文字上来讲,只是将“克”换成“米”。如此形象、熟练的引入方式,不但将长度单位的概念成功的引入,而且化难为易,极易让小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但要想达到孰能生巧、层次分明、层层深入,必然要在充分熟练的掌握质量单位概念的基础上,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逐步深入,稳扎稳打,切不可急躁冒进,一定要在熟练掌握原有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数学概念。

三、将实际生产生活应用与数学概念紧密联系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产生活应用紧密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如1+1=2的概念的教学,将数字看成是香蕉,1个香蕉+1个香蕉=2个香蕉,1+2=3的数学概念教学,就是1个香蕉+1个香蕉、1个香蕉=3个香蕉。当然香蕉还可以转换成苹果等等,但是一定要与小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概念的引入,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将实际生活生产应用与数学概念紧密联系,不断地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转化的能力,培养小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自行转化为形象直观的概念。长期形象的数学概念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和数学概念的理解助益匪浅。尤其是为小学生学习更高难度的数学概念帮助颇大,不仅如此,对小学生学习理科知识、理解理科概念等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换句话讲,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不仅是传授某一个数学知识,更是赋予小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感官感知,刺激大脑对抽象数学概念事物的思维构建

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萌芽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有形事物的感知能力要比无形事物强的多,大脑往往对实际感受得到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如自然科学、动物世界等等,而对于几何图形的理解却是比较难的。所以大脑只有在不断受到外界抽象概念刺激的同时,才会不断地形成大脑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思想意识中构建出抽象的思维架构网络。如对于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等的教学,一定是在抽象的数字基础上进行教学。如数字3、4等分别代表三角形、四边形的边数。首先一定要对数字基本概念清晰的掌握,才能引入几何图形的边数。其次,了解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边数后,递进式的引入不同规格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最后,将三角形和四边形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会小学生认知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实际生活更加深刻的感知图形本身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

综上所述,通过刺激大脑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思维架构能力,构建大脑独特的数学思维模式,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问题的理解,并且长期形成的数学思维可以独立的支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持久的发展。

五、结论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不仅限于概念本身,还要注重概念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数学概念的生活实用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自我掌握学习方向和学习进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寄生虫学论文下一篇:工商银行运行管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