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少儿陶艺教学大纲

2024-08-22

大学少儿陶艺教学大纲(精选6篇)

大学少儿陶艺教学大纲 第1篇

学习陶艺课的心得与体会

工业设计12

2韩** 201209****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陶艺课,在上这个课程之前我对陶瓷艺术的接触和了解几乎可以说是寥寥无几。通过老师的讲述与一些相关资料视频的观看,也让我对这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让我认真仔细的去听课。虽然只有仅仅几周的学习时间,但是我对陶瓷艺术还是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课程结束了,课程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是无限的,对陶瓷艺术的感情是深厚的。

China,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的意思,另一个意思就是瓷器,这也是我国英文名的由来,即瓷器大国。在久远的历史上,许多其他国家的人也许不知道中国,更不了解中国,更甚者从未听说过中国,但是他们却知道陶瓷,了解陶瓷艺术„„这个正说明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闻名遐迩,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闻名古国,在历史上中国的科学技术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独领风骚的,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国的四大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同样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最为骄傲与自豪的成就了,也是中国人民辛勤的汗水与智慧的结晶。然而,还有一种艺术的成就绝不亚于四大发明,那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它就是一个世界未解之谜,至今还有许多未被世人解码。你想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谜吗?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这个几千年以来都未被破解的谜吗?那好,跟我来吧,让我们在中国陶瓷艺术的长河里遨游,尽情享受中国陶瓷艺术巨大的魅力与深邃,我相信你一定会陶醉在这条长河中,流连忘返„„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在距今8000-9000年前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新时期时代,当时彩陶是很罕见的,然而却出现了彩陶。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彩绘是怎样上去的,就算是现在的科学技术都无法达到,当时落后的时代是怎样拥有如此高超的彩绘艺术,至今仍为后人所知,称为一个千古谜团。在彩陶中,红色是氧化铁Fe2O3所体现出来的颜色,可是以当时的技术是无法提取土壤中的氧化铁的,这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至今仍未解开。

再者,彩陶中的黑色是氧化锰的颜色,氧化锰本身呈紫色,浓度越高,颜色越深,以至于达到黑色。据调查可知,当时的土壤中几乎不含锰元素,并且提取锰元素的技术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才成熟的,可是当时的古人是怎样做到的呢?这再一次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夏、商、周的辉煌---彩釉 ,“釉”的出现,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一次飞跃。一般我们把“陶瓷”这个词一分为二,分为陶、瓷。比如说陶器有花盆、水缸、药罐、砂锅等等,其特点是粗糙、渗水;瓷器有花瓶、盘子、碗等等,它的特点是光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春旱,越窑青瓷。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在南方,越往南土壤中的铁含量越多,烧制出来呈青色;在北方,越往北土壤中的铁含量越少,钛含量越多,烧制出来呈白色。

“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二次飞跃。元明,一枝独秀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明清幽古镇宜兴,“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竟求鸣远碟”,清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本透明胎,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 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是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听老师的说明了解到原始彩陶的起源,原始时代不知道谁把泥土做成锅盆的形状并且用火烧制而成,从此便可以煮东西,装水等。原始彩陶胚体的制作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包括许多环节,比如说胚体成型、慢轮修整等等,风格纤细,委婉而感情丰富。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与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

偏远落后地区被使用,统称为“无窑烧陶”。原始彩陶开创了大量有特点的形制;质朴单纯;以彩绘为装饰,启发了人类对二度空间艺术的开拓。由于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与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彩绘逐步激发先人自身意识的抽象潜能,加之当时社会分工。原始彩陶反映了一种“风格纤细,委婉而情感丰富”的精神因素。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陶瓷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络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其代表作品有:彩陶人面鱼纹网,鱼纹彩陶钵,彩陶黑彩纹钵,黑陶兽面纹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鹳鱼石斧图彩陶虹。马家窑文化彩陶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其主要特点为图案常有平行,弧圈,交叉,同心圆,旋涡的线条变化;风格流畅,繁而有序;物体刻画简单。代表作品有:水波纹彩陶盆面;彩陶十字圆点网纹壶;舞蹈纹彩陶盆,菱格纹彩陶双耳壶,蛙纹彩陶双耳壶。

紫砂产于江苏省宜兴市鼎蜀镇,紫砂在明代的盛行,明代饮茶风尚的改变,比如说当时比较盛行“斗茶”。明人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显小则否不涣散,问不耽搁。”---《冯马宾条笺》 ④明代文人学士推崇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饮茶环境:“僧房道院,饮何清也;山林泉石,饮何幽也;焚香鼓琴,饮何雅也。试水斗茗,饮何雄也。梦回卷把,饮何美也。饮何美也。”---《茶说》 “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竟求鸣远碟”就是对紫砂完美的描述。紫砂的特点,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使紫砂能够保持茶色茶香茶味,历久弥香。大气孔率使紫砂不仅寒冬腊月注沸水而不裂,且还可以在文火上墩烧。紫砂色泽古朴。肌理细腻,历经长时间抚摸,会发出黯然之光。无釉无彩,质朴自然,意境幽深。紫砂壶分为圆器、方器、塑器、紫砂筋纹器。

上面主要是分别叙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陶瓷艺术特点,但是历史已逝去,我们没有时光机,无法回到历史中去身临其境的感受陶瓷艺术的美,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最美好的回忆深深埋在心里„„

然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总是缅怀过去,那就证明我们现在过得并不好,所以,美好的回忆可以,但绝不留恋。我们要永远憧憬,永远在现在努力„„当然,这句话对于陶瓷艺术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总是回顾陶瓷艺术的历史,那么就证明现在我们的陶瓷艺术并不如历史上先进,所以我们应立足于现在,展望未来。联想到现在的陶瓷艺术,我们都会想到中国的瓷都---景德镇,那就让我们更加细致的了解景德镇,让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深邃与内涵渗透心里,然后展望中国陶瓷艺术的明天。我相信,中国陶瓷艺术定会成为世上陶瓷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空中绽放无限光芒。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就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是中国大陆的瓷都。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馨”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时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无法企及的。

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种年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艺术特色: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 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艺术特色: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当然景德镇的瓷系不止就仅仅几种,还有很多,比如说还有薄胎瓷、雕塑瓷等等,在此我们就不具体介绍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阅先关资料与文献。

总之在陶艺课上我们观看了土陶的制作过程,以及钧窑瓷、现代陶瓷的制作过程,也观看了钧窑大师以及现代陶瓷大师烧制陶瓷的过程,体会到了制作陶瓷的艰辛,看到了陶瓷大师的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而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这种优秀的品格,更应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陶瓷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不要让我们的灿烂文化流失,要让它生生不息的发光发热。

大学少儿陶艺教学大纲 第2篇

关键词:体系中的地位,专业特点,能力的影响

一、现代陶艺教学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现代陶艺是传统陶瓷艺术在现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一个延伸或分支。二者在材料和制作工艺, 以及作品的物理化学性能上都一脉相承, 难分彼此。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在对艺术本质的渴求与寻找中, 使陶瓷艺术从传统陶瓷母体中剥离出来的, 伴随着现、当代艺术运动而产生和发展, 逐步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 透过土与火为媒介传递陶艺家对周遭一切事物的关切和感悟。陶艺活动一直伴随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时期, 人类在提高生存能力和生产力的同时, 又无时不在传播各种技能知识。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一就在于各级院校普及实施有效的设计与工艺教育, 陶艺教育也应是重要的一环。我国的高等陶瓷艺术教育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 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时期, 就开设了陶瓷科, 曾得到著名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的关注和支持。新中国成立后,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 设立实用美术系, 工艺设陶瓷科。到了50年代中期, 我国陶瓷艺术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当时中国轻工业部相继成立了两所陶瓷专业院校, 即景德镇陶瓷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设立了陶瓷艺术、陶瓷工艺、陶瓷机械等相关的专业。他们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在相互融合中形成了当时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强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加强学生工艺实践的能力。为我国现代陶瓷艺术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耕耘, 现代陶艺教学已在艺术院校乃至各类综合院校中得到普及。但由于对现代陶艺专业特点认识不足, 使得其在较长时期能处于无足轻重的配角, 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现代陶艺的专业特点

前文提到现代陶艺就是在人类对艺术本质的渴求与寻找中, 从传统陶瓷母体中剥离出来的, 它伴随着现、当代艺术运动而产生、发展。现代陶艺已从其实用功能中蜕变出来, 强调艺术表现性, 体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现代陶艺一方面将传统陶艺的各种工艺发挥到极致, 并将传统陶瓷文化中的艺术语言加以吸收重构, 是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再创造。通过自己在创作这一过程中的思考,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就变得更客观和独立, 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 虽然现代陶艺在创作观念上, 将传统陶艺的精髓提取、重建, 并通过借鉴现代艺术观念和艺术手法, 形成独具一格的现代陶艺艺术面貌。但现代陶艺的创作过程, 对于陶瓷工艺的学习和遵守仍然是严格的, 陶瓷工艺复杂而规范, 从成型到最终烧制完成, 每一步都有相应的工艺规范, 环环相扣,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导致作品的失败。所以这一专业特点使得现代陶艺的学习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 严肃认真, 富有责任心。

现代陶艺较其他艺术形式有其特点, 表现在材料与人的亲切感、制作过程的严谨性和作品形态的多元化。这些特点使得陶艺教学对于学生性情的陶冶、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现代陶艺教学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1. 陶冶学生性情。

教书育人当以怡情为先, 即要陶冶学生的性情。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陶养的工具, 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 叫做美育。”他在北京主持设立了“中央研究院陶瓷实验场”, 以弘扬古朴的陶瓷文化, 发展高校美育教育。

陶艺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选土、成型、装饰到烧成所涉及的学科知识相当广泛, 而且整个创作的时间跨度也很大, 短则数周长则数月。创作过程中学生既要动脑更要动手, 而相伴的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 所以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 更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毅力。同时, 陶艺又是一门参与性极强的科目, 专业及非专业学生都可参与, 没有任何障碍。教学过程被称为“非语言思考”。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使每一个学生的创作思维得以充实和完善。寓教于乐可以使灿烂的文化在年轻学子中得到认知和了解。

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 发现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往往高度投入, 并享受创作的过程。学生在与材料的对话中, 发现泥土的“性格”, 并试图加以了解和掌握。这种经历使得学生能学会用心去感受材料, 用心去亲近材料。提升了学生热爱自然, 遵循自然规则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

初进入陶艺学习的学生手中往往是一块任人揉捏的泥土, 它将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点、线、面、体统统打碎归为了一个整体, 学生要利用泥土创作之前必须学会从这块泥土中提取出可被运用的审美元素, 所以在陶艺教学中, 学生将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学习各种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手段,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逐步掌握如何利用这块泥土创造出各种的点、线、面、体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而成一件艺术品。而伴随这一过程的成型和装饰训练是严谨而复杂的。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有“七十二道方成器”的说法, 也就是说, 陶瓷制作的过程涉及的工序非常多, 每一步都直接影响作品的成败。所以在进行成型和装饰训练的时候, 首先对学生强调就是认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 在作品不断失败的反思中也能切身体会对工艺规范遵循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的工作习惯和做事态度都会有所进步, 这种进步不仅对学生的陶艺学习和创作不可或缺,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3. 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各艺术门类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媒介、表现手法和形式法则。但透过表象, 其内在的核心往往是相通或相近的。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来说, 学生在学好主要专业的同时通过其他不同艺术门类的学习不仅对主要专业的学习起到补充和借鉴的作用, 如能融合贯通更可拓宽创作思路, 举一反三。前文提到现代陶艺创作的材料是一堆泥土, 没有现成的形态, 学生必须自己去从中提取。这样学生便得以从更本质的层面了解和领悟美的构成及掌握传达美的手段和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训练, 学生在以后的创作或设计中能避免很多表现的干扰, 能轻易把握作品的本质, 也就更能突破羁绊, 成为真正有创新精神的艺术设计工作者。现代陶艺创作中有一些基本的创作思维方法, 如:扭曲形态、倒置形态、重复形态、错位形态等。学生如能在陶艺创作中自如地运用这些思维的方式方法, 并将这些方式方法与本专业的创作方法互为佐证互为补充, 必将诱发出学生更广阔的视野和创造思路, 并启发学生打破固有的常规的束缚, 创新出彩!

结语

少儿陶艺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天性;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立体思维;观察力

一、少儿陶艺——开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门的钥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一方面在改造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限制了人类创造力的发展。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东西简便到我们只需要轻松按下一个按钮就可以完成。包括孩子们的玩具,这些玩具都是被设计师们设计好的程式化的,拥有声、光等效果。而在几十年前孩子们的玩具是孩子们自己做的,虽然简陋,却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少儿陶艺课程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它每一个部分都是由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一点点捏制出来,从而最大程度上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学着做各种生活中的用具、美食、小动物、人物。这些内容几乎涵盖了孩子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孩子在捏制这些东西的时候是眼、耳、脑、手一齐运动,极大的锻炼了孩子动手制作能力的同时又无形中让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和周围的事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除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陶艺作品外,定期还有创作课程。在创作课程当中孩子们可以完全释放自己的天性,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为老师不可以以任何成年人对事物认识的眼光来局限孩子们的创造。孩子们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幻想世界当中。创造力是孩子们最值得珍惜和培养的宝贵资源。

二、少儿陶艺——培养孩子立体思维的有效方式

除了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外,少儿陶艺课程无疑还是最能培养孩子立体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同属造型艺术,但是和二维的绘画艺术比起来,完全是三维立体的雕塑艺术在对造型能力的锻炼和体现上更胜一筹。它要求雕塑者不只是像绘画那样只需要关注一个角度的造型就可以了,而是前、后、左、右、上、下各个角度都需要关注,拿捏准确的造型,这件雕塑作品才能够成立。所以孩子们在动手捏制自己的陶艺作品的时候脑里想的、眼里关注的、手里做的都不能只是片面的,而是各个方面综合的考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立体思维能力,不只对于艺术品制作,在孩子以后人生的成长道路上乃至将来步入社会,都会习惯于全面、综合的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

三、少儿陶艺——观察能力的提高从捏泥开始

孩子们在制作立体造型的同时观察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了要把各种小动物做的更加鲜活有趣,或是为了把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做得更像,这就无形中促使孩子们去主动观察生活,动脑筋去思考每一种事物的外形特征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一些细微区别。这就使得孩子们越来越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变得仔细、认真、善于思考。

少儿陶艺课程和一些其它的课程不同,它的教学目的几乎是在带领孩子们沉浸在玩泥巴的快乐中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课程显得轻松愉快,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心理压力和包袱,孩子们几乎都是带着期盼的心情来上陶艺课的。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而言更是如此。能调动起孩子们兴趣的课程孩子们自然会学的很好。我一直认为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定是要建立在他们自己的兴趣基础之上的培养。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已经过早地体现在了这些孩子们身上。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更出类拔萃,不惜投资重金让孩子们报各种学习班,整日奔忙于各个学习班中。这其实是对儿童这个正是充满幻想、充满好奇心的年龄的一种压制。而我们的陶艺课程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孩子们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反而能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少儿陶艺——勤动手能吃苦,在玩耍中建立友情

孩子们因为经常动手捏东西所以变得勤劳能吃苦了。我们都说心灵手巧,有聪慧的心灵才能支配大脑将各种奇思妙想转化為现实。同样的,勤动手才能促进我们的大脑勤思考。不断促进大脑智力发育,开发儿童智力,带给他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在集体的手工制作当中,课堂气氛是开放式的,孩子们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沟通,也可以和自己周围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快乐。

少儿陶艺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但是它的优势很快就在教育实践当中体现出来,并逐渐成为少年儿童非常热爱的一门课程。相信孩子们长大之后回想起来也会是一段非常愉快的记忆。

参考文献:

[1]陈琦.陶瓷艺术与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艾莉森·简.让想象飞[M].北京:海豚出版社.

大学校园里的环境陶艺 第4篇

“环境陶艺”从字面上理解是环境中的陶艺,是适合于某种特定环境的陶艺,或是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环境陶艺是在引入环境艺术观念和公共艺术观念的同时,在现代陶艺介入公共建筑和公共环境艺术之后确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环境陶艺强调人对生活的理解和需求,将陶艺—人—环境融为一体。广义上的环境陶艺包括:室内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景观墙、陶塑小品和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壁画、日用陶艺品和陶艺装置等等。其丰富的表面机理和釉色等陶艺特有的符号语言非常吻合当代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环境陶艺是艺术和设计的结合。与纯粹的现代陶艺相比,它更全面围绕并关怀人的生存和审美空间环境。

2 环境陶艺介入大学校园环境的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加之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以及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社会化等高校内部的制度改革,都对大学校园在规模、办学体制以及建筑与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历史性的机遇面前,21世纪的高校规划与环境建设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向。

以往不少院校过分强调校园要适应教学、科研工作,而对校园环境如何适应人的心理需求等就太少注意了。在建设面向新世纪的大学校园,我们应该看到,除了要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还应该包括一个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而精心设计的校园环境。学校这个大环境除了是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增长职业技能的地方,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生活的舞台。因此大学校园的空间环境应注重文化品质的体现、环境的育人作用和教化作用。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对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这决定了应高度重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80年代以来,随着校园和校舍建设的发展、提高,许多院校在校园内设置了陶艺墙或一些现代陶艺。其中有不少的作品选题得当,位置适宜,造型美观,体量适度,挖掘或增添了文化内涵,提高了校园环境的品位。院校内设计创作的环境陶艺作品是一种全方位观赏的艺术创作,它能具有和发挥较大的精神文明作用。一方面是,校园中的环境陶艺可以在优化校园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校园更加美好。另一方面,优秀的校园环境陶艺还能以其完美的艺术形象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对他们默默地进行审美的熏陶。

3 大学校园环境中环境陶艺的特点

3.1 校园陶艺的文化特点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好的高校校园成功的环境陶艺作品在校园中不仅表现其独特的校园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其艺术气息还可以使师生身心愉快,作为最直观的隐性教材来教育学生,可以收到最佳的素质教育效果。同时使校园文化艺术建设溶教育性、艺术性、陶冶性、欣赏性、装饰性为一体,创造了一种高雅的、具有高度文化氛围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性情的熏陶、志气的激励乃至良好校风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的教育往往比有意的灌输更有效。利用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丰富隐性课堂的内容,是现代教育工作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加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就拿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于1958年,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从而翻开了中国陶瓷高等教育的新篇章。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陶院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已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环境陶艺是陶院校园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内适当修建一些陶艺墙、现代陶艺等文化景观,能起到振奋精神,激励后人,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如在设计学院教学楼前的巨型陶艺墙作品《穿越时空》(如图1),就以强烈的色彩冲击力和富有韵律的动感图案形式震撼着我们的视觉,从作品上,就能感觉到这个学院的育人精神和艺术的气息。作品中圆形的凝聚,仿佛让人联想到陶院校训“团结”的这一精神,一道横线的连接仿佛又是在述说着学院传承时代文化的宗旨。另一作品“瀚”(如图2)将书本状的长方形斜立,树立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行政楼前的一块空草地上,令其产生动感,作品主题与学生贴切,书是知识的海洋,蓝色系列的波浪寓意浩瀚的大海,整体造型却又似远航的风帆,富有青春的活力,令静谧的校园环境不仅充满生气,还与这一学习知识的世界—学校,有一个很好的呼应。

3.2 形式特点

3.2.1 陶艺墙形式

如今,环境陶艺以丰富的二维、三维模式进入校园环境空间当中,如陶艺壁画、壁挂、现代陶艺等。在美国Alfred university的校园内有一处墙壁,陶艺家们运用陶艺的手法创作的这面陶艺墙(如图3),表述了作者对校园环境特点的审美理念,使得在这一场所更显轻松和个性。此处陶艺墙作品面貌充分显现了作者借用陶瓷材质与人的天然亲和力的创作智慧,进而提升了校园内环境的品位。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以柱形建筑物的形式所展现(如图4),在院内红楼前,几组高大的陶艺柱子,陶艺家利用陶瓷材料的一系列特有的工艺特点,在色彩的运用上,注重与固有环境色彩的相谐调。虽然陶柱的组合设计强调静中有动感,但从整个环境色调来说,鲜明的还是主环境中凹字楼的红色和陶艺中心大楼的咖啡色,东边的逸夫教学楼的一种淡灰色调使整个主体环境有一个出“气”之道,面北的绿色树林造就了一片生机,并以色度渐变的效果区别周边整齐划一的规范色调的运用,既和陶柱的静动结合的十分有趣,又和周边色调谐调成章。

3.2.2 现代陶艺形式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校园里处处都能感觉到艺术的气息,当你走进大门,在旁边两侧的草坪上,可以看到精心摆放的陶艺作品,每每在教学大楼里准备上课时,楼内大厅中也可以触摸到学生创作的优秀陶艺作品,虽然有些还不够成熟,但这些作品摆放在校园里的各个环境当中,既美化了校园环境,还增强了学校的艺术氛围并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

4 结语

校园环境对青年学子形成爱科学、爱校、爱国、爱人民等健康向上思想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弘扬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传统学风。现在的大学校园内的文化性质和风貌,增强了校园的学术文雅气质,为富有文化学术气氛的校园建筑历史增添了新的光彩。它将观照过去,激励现在,预示未来。它会成为一个历史标志,令踏足校园者,永远记挂这块地方,获得力量。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最终是为了影响人、塑造人,使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氛围对人所产生的作用积淀为人的文化心理,形成一定的文化观念,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

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大卫·乔丹所说:“那些长廊和庄重的柱子,那一排排棕榈树将对学生起着它们的一份教育作用,实实在在的和化学实验室一样……这庭院中的每块石头都在进行着教育。”因此,重视人本化教育、创造校园文化氛围就成了当今高校规划(上接第62页·Continued from page 62)与建设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奈斯比特.大趋势中译本.新华出版社,1984

[2]王受之编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2

[3]赵强.陶艺与环境.东华大学学报,2001.10

《陶艺制作》教学案例 第5篇

《陶艺制作》是我校为响应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开设的小学六年级实践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同时学会用不同的陶艺成型方法体会立体造型的魅力。这是一项既有历史性又有现代感的活动,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并能创作自己的陶艺作品。活动中,学生既能在敲敲打打中释放自我,又能在精雕细刻中培养性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有较丰富的二维造型的经验,但对于像泥塑这样三维立体造型的体验较少。教学中应注重二者的比较,让孩子们把握住泥塑的这一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关于陶艺的基础知识,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

(2)掌握陶泥成型的常用方法,并能成功地制作一些作品。

(3)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孩子对陶艺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关于陶艺的知识,并学会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

难点:掌握陶泥成型的方法。

[教具准备]

练好的陶泥、做好的泥板、搓好的泥条、泥塑样品、绘画作品。

[学具准备]

锤子、塑料切片、圆形木棍、洒水壶、雕刻小工具、练好的陶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走进这个教室,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脏。

师:是的,但是老师希望今天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不要嫌它脏,每个人都应该对这有点脏的泥土充满了感情。伟大诗人艾青曾这样歌颂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泥土不仅养育了我们的生命,由泥土产生的陶艺文明也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亲近泥土、感受泥土,创造自己的陶艺作品。

教学意图:通过导入新课,拉近了孩子和泥土的距离,这堂课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目的不仅仅是制作陶艺作品,还要让孩子在亲近泥土的过程中释放性情。

二、学习新知

1.中国是陶瓷之乡

(1)教师设问。

师:陶瓷的价格有可能超过黄金吗?

生:古董陶瓷的话,是有可能的。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举例说明)。

(2)教师给同学们讲述一段中国瓷器价比黄金贵的历史故事。

瓷器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又一大贡献,它成熟于我国的东汉时期。当我国的皇家贵族尽情享用精美瓷器的时候,欧洲人还在使用粗糙的陶盆。15世纪初,中国瓷器传到了欧洲,欧洲贵族们对它爱不释手,并且绝对不相信如此洁白、精美的器皿是由泥土做成的,他们把中国瓷器称为“白色金子”,交易中我国瓷器的价格超过了当时黄金的价格。这是一段令人骄傲的、难以置信的历史。

(3)教师提问。

师:中国因此得了一个英文名字,是什么?

生:China。

师:china的本意是什么?

生:瓷器。

师:不难看出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曾经风靡到何等程度。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对陶瓷有一份更特殊的情感,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喜欢它。

教学意图:通过对传奇历史故事及China由来的了解,让孩子感受中国瓷器曾经创造的辉煌,增强孩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说一说生活中的陶瓷

(1)教师设问。

师:生活中你们用到过哪些陶瓷呢?

生:碗、酒瓶、勺子、花瓶……

(2)教师提问。

师:陶瓷除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在其他领域有没有运用呢?

生:(基本不知道)。

师:(举例陈述)电脑的某些部件、太空飞机的外壳……

教学意图:打破大多数孩子对陶瓷的固有观念,拓展他们的视野,建立他们对陶瓷的新概念,使其更加佩服这个由“泥土”创造的奇迹。

3.谈谈陶艺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师:同学们以前玩过泥巴吗?遇到过什么问题?

生(少数):做的人物不易站立,泥巴太干塑形时容易断裂……

师:(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作一些解答)。

教学意图:由孩子提出的问题更贴近孩子的思维,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解决了部分孩子曾经在泥塑中遇到的困惑,同时也给没有经历的孩子一些经验。

4.了解泥塑的最大特点

师:泥塑与绘画相比,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生:绘画是平面的,泥塑是立体的。

师:(展示作品,并再次强调三维立体的表现方式)。

教学意图:通过二者的欣赏比较,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泥塑的特点。

5.泥塑的成型方法:教师示范制作猪八戒头像

(1)成型方法。

手捏成型:教师示范制作猪八戒的头和面部,边捏边讲。

泥板成型: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泥板,同时讲解其做法,并用泥板做成猪八戒的耳朵。

泥条成型: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泥条,同时讲解搓泥条的要点,并用泥条给猪八戒做一顶帽子。

师:在制作过程中,这几种方法常常是有选择性地综合利用的。

(2)作品展示。教师向孩子展示作品,并适时指点成型方法。

教学意图:学会泥塑的成型方法是本堂课的重点,用同一件作品给孩子展示不同的成型方法,让他们明白完成一件作品的方法不是单一的,更深入地让孩子们了解各种方法在作品创作中的灵活运用,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三、学生泥塑创作

(1)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我的小学生活”的主题创作。要求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有一定情境内容的、蕴意丰富的作品。

(2)小组讨论制作内容,并分工制作;教师巡查指导。

教学意图:让孩子明确作业要求,贴近孩子生活的主题设计更能让孩子释放心情、体味快乐,培养团队意识。

四、作品展评

(1)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作品,教师点评。介绍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忍不住走过来近距离观察,气氛热烈而愉快。

(2)师: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赋予泥土以生命,在交流中,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快乐、有趣的生活内容,同时感动于大家的真、善、美。今天,同学们用泥土创造了属于你们自己的“奇迹”!

现代陶艺教学与就业 第6篇

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政策的改革, 毕业生实现了“自由择业”, 大部分陶艺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局限于全国几大陶瓷产区的国企、民企与全国各高校。近几十年来, 生产力不断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对艺术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人们对产品的质量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和材料的要求, 更多的是文化含量和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 为陶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 我国的陶瓷产业链还不够完善, 经营不仅仅需要专业创作人才, 还需要培养专业的策划推广人才。中国的陶艺产业市场还有待开发, 陶艺产业得到优化, 学生就业状况才会得到优化。高校只有把教育与地方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才能产生共赢, 从而推动产业发展, 进而为陶艺专业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陶艺专业毕业生在现在和将来的陶瓷业市场中的就业机会才会有更大的份额和需要。

二、满足社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

目前, “陶艺”已成为一种时尚, 高校的陶艺专业兴建和陶艺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受到关注。随着社会对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生源逐年递增, 生源与师资的问题也提上日程。面对社会的新需求, 高校应确保人才培养体系的最优化, 这就需要提高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质量。目前, 虽然陶艺教育是材料、理论相结合的教育, 但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特长, 尤其在造型、人文、创新、艺术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都不尽完善。学生多了, 教师更加无法一一顾及。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开放性教学, 与市场挂钩, 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从而学以致用。

另外, 社会对于陶艺专业的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 专业的特点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 艺术修养高, 并且善于实践和引导, 授课方式要随专业的发展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变通求新。同时教师对于各种成型技法、工艺技能也要熟练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应及时与社会市场变化相联系, 与当今社会的生活相联系。只有实践性强, 内容新颖, 思路开阔的授课, 才能吸引学生, 最终提高课堂的知识获取率。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成需要涉及各方面的知识, 因此陶艺专业的师资需要多种专业的人来参与与完善, 如:材料、艺术史论、绘画、雕塑等, 这对于提高学生知识获取的深度与广度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面对陶艺专业的扩招, 师资的质量需要不断提高。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陶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陶艺教学的一个重点。陶艺教育绝不能只给学生传播一些理论知识和制作技艺, 还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开发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 加强教学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以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实践能力, 进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陶艺教学的任务就是要用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方式, 引导和培养学生发挥自我个性, 自主实践, 激发创新的思维, 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目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课堂上传播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经验及技巧之后, 把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实践方式、实践条件、实践环境和实践指导;通过全面、多样、自主的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 与教师有效、必要的指导相结合, 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生在一种开放而不失纲要, 自由而不失约束, 自主而又有指导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教育,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性格各异、各有所长、思维开阔、懂理论、能动手, 从而适应社会需求。

教师应在陶艺教育中加强实践活动,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创作, 并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 寻找差距, 从而加以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使学生获得更多参与社会实践、创作实践的机会, 高校还应在相关的行业中选一批知名企业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所体会到的实践经验及所得到的锻炼, 肯定是在校内专业教室时无法获得的, 校外实习基地主要着重于对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基地能够得到专业设计师、工艺师及生产第一线的师傅们的直接指导, 进行实训, 不仅能在生产线上直接进行实践操作, 熟悉和经历从创意思考到工艺流程, 从创作图稿到材料运用, 以及成型的全过程。但同时, 在强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 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和创新技能的培养。陶艺教育培养的并不都是陶艺家, 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活动,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四、加强授课专业性和实效性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某方面的专业人才, 而且应该以专业的角度培养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人才。人们由于受其精力、生活环境和喜好的影响, 一般只能在一定的领域内工作, 不可能在所有行业内都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凭借专业走向社会, 是专业就业的特点。可是社会是由许多行业组成的, 行业内部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因此, 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与社会的沟通能力, 换句话说,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生存能力。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重专业性和实效性, 使学生学以致用。

五、总结

陶艺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其主要的教育职能应该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水平、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艺教育是专业性、实践性、交流性非常强的专业,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品位、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都要非常重视。当今, 陶艺生源不断增多, 毕业人数逐年增大。人才市场如何接受和消化这些陶艺人才, 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据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人民对高品位、高情操的生活追求越来越强烈。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已经和世界现代陶艺的发展并驾齐驱, 陶艺市场蒸蒸日上, 前景是辉煌的, 陶艺教育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做到重视基础, 在有一定的专业深度的前提下, 做到宽泛专业, 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 能敏感地认识到陶艺教育需要具有市场前瞻性。

摘要:随着中国陶瓷产业市场的发展, 陶艺生源不断增多, 毕业人数逐年增多, 陶艺人才的就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陶艺教学应从就业入手, 加强师资,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授课的专业性与实际性,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 与地方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为陶艺专业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陶艺教学,就业,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2]杨永善.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回顾.装饰, 2000, (3) .

[3]白明, 白磊.中国今日陶艺状态.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3.

[4]曾成平.教育实践论.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5.

上一篇: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课题研究报告下一篇:国学总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