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常见管理问题

2024-07-05

供应商常见管理问题(精选6篇)

供应商常见管理问题 第1篇

【案例分析】供应链管理三大常见问题

管理提升应从问题解决入手,那么供应链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呢?主要以下三个: 问题之一:产销不协调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产销不协调”,这是在企业中最常碰到的,如图1所示: 图1 产销不协调的问题示意图 1.制造企业的双层流程

从以上的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造型企业中有以下两个层次的流程: 主生产流程

这个流程是大多数制造企业所共同采用的,企业正是按照这种流程来安排其每天的各种活动:“市场预测”——“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工单排程”。它主要涉及到企业的三个部门:

①销售部门,提出其对市场的预测;

②生产计划部门,制定整个工厂每一天的计划安排; ③采购部门,采购足够的原材料以确保生产过程不会中断。异常管理

在主生产流程层底下,制造企业通常还有另外一个流程——异常管理。所谓异常管理,就是对不正常的状况的处理过程,由于企业主生产流程很难顺利地持续进行,总会有问题发生(如预测不准、计划时常改变而导致的生产波动、供应商配合不到位等),因此,它反而是企业精力投入最多的方面。2.“产销不协调”的表现

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才导致了“产销不协调”的现象。这个问题在企业中通常的表现是:销售人员会埋怨生产制造人员总是无法生产所需要的产品,而生产制造人员则抱怨销售人员所提供的市场预测总是不准。问题之二:无价值活动太多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无价值活动太多”,它反映的是两个企业之间合作的问题;而第一个问题则只局限在一个企业内部。

(一)企业间合作的传统模式

供应链中相互关联的企业其实有很多,为了简化问题,这里以两个角色的企业为例子:一个是生产制造企业,另一个是其供应商。1.基本流程

这两类企业的合作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图解】

在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两个企业每天都在进行各自的主生产流程;

②在生产制造企业MRP转化为所需物料的采购订单之后,传统的流程需要就这个订单与供应商进行协商和交流,而供应商则要在权衡自己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给予回复,然后它才进入自己的生产过程;

③双方各自按照自有的周期在运转;

④图中带方框的环节和内容实际上就是“无价值的活动”,完全可以省略掉:假设生产制造商没有采购订单,供应商就不用收订单,也不用对其进行回复;后者可以一直进行生产,其产成品可以直接放到前者的仓库;而前者没有必要告诉后者需求的信息,后者需要做到的是当需求产生时,所需的产成品必须放在前者的仓库里。这样的改进可以使双方都得到一个非常简单的活动过程。2.物料需求计划——MRP 在以上的流程中值得一提的是MRP,即物料需求计划。MRP是在企业生产和库存领域沿用已久的一种理论和技术,如果说物料清单是企业物料管理和规划的源头,那么MRP就是物料管理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详细的内容在后续的章节还将进一步展开。MRP观念

MRP作为一种观念,是由经济批量(EOQ)发展而来,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关需求、独立需求和时间分段的概念,将传统的、分散的、静态的库存管理变为各项目间具有紧密联系的、动态的库存管理系统。它追求的境界是,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提供需求时间和需要的物料数量。MRP技术方法

MRP作为一种技术式方法,包括MRP(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和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II是MRP的扩展,它将市场信息、财务信息、工程数据与生产和库存信息有效地集成,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信息系统的功能。MRP的基本思想

MRP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反应预测需求、顾客订单信息的主生产计划(MPS)以及产品结构(物料清单)信息、库存记录信息,按照各过程的预定提前期(lead time)由交货期向前倒排,从而得到详细的订货指令、发送的时间排程表,用于生产车间的生产和采购控制。

(二)解决方案——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不难发现,以上消除无价值活动的做法实际上与Wal-Mart所倡导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e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完全一致的。消除无价值活动、合作的双方共同提升供应链的效率、降低供应链环节中的库存正是VMI的真正意义。如图3: 图3 剔除无价值活动后的新流程——VMI的新流程示意图 1.基本原理

VMI作为一种国际前沿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对整个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影响,它是零库存管理的精髓所在。VMI可以帮助供应商等上游企业,通过信息手段掌握其下游客户的生产和库存信息,并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调节做出快速反应,降低供需双方的库存成本。

VMI的核心思想在于供应链下游环节的成员放弃商品库存控制权,而由供应商掌握供应链上的商品库存动向,即由供应商依据前者提供的每日商品销售资料和库存情况来集中管理库存,替前者下订单或连续补货,从而实现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

供应链中的任何活动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而时间则代表了库存。将没有价值的活动拿掉、实施VMI,实际上还体现了极速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即用速度、时间来降低库存。2.操作模式

对于制造商来说,VMI允许制造商以互联网为工具远距离管理他们的库存,完成补货循环,将补货时间推迟到生产线所需要的最迟时刻。对于分销商和零售商来说,VMI可以让其拥有少量的库存,甚至逼近零库存。

供应商通过获取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销售资料和库存量,再根据市场需求预测、补货方法和安全库存模式,可以有计划、快速地反映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VMI系统主要可分成两个模块,一个是需求计划模块,可以产生准确的需求预测;另外一个是配送计划模块,可以根据客户实际订单、运送方式,产生出顾客满意度高及成本低的配送方法。【案例】 〔戴尔的VMI〕

戴尔完全实施VMI。戴尔要求其供应商大概保持两周的库存,这与戴尔自身的销售周期等因素有关。与此同时,戴尔还非常关心对自身供应链的研究。例如,戴尔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探讨对库存同为两周的两个外包厂商如何取货的问题,即应该平均地在它们两个之中取货,还是把一个厂商的存货取光,再取另外一个厂商的存货。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厂商供应链中的库存影响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厂商的库存,使得供应商的供应链比较平稳,并最终在戴尔自己身上体现出效益的增长。问题之三:长鞭效应

供应链管理中困扰企业的第三个问题就是长鞭效应。

(一)长鞭效应的基本原理

所谓的长鞭效应的问题,是制造企业通常都会遇到的一种加速器效应,它的产生严重地扭曲了市场反馈过来的信息,通常会导致企业的总库存增加、生产无序和失衡、业务流程阻塞、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和风险增大等一系列的危机。1.长鞭效应的概念 长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长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长鞭效应,详见图4。

图4 “长鞭效应”问题示意图 【图解】

从这组图中可以看到,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零售商相当于鞭子的根部,而最上游的供应商相当于鞭子的梢部,在根部的一端只要有一个轻微的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在供应链上,这种效应越往上游,变化就越大,距终端客户越远,影响就越大。这种信息扭曲如果和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2.长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产生长鞭效应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供应链中各个环节所共同关心的两个因素: 需求的波动

面对需求的随机波动,供应链上各成员会采用不同的需求预测模型作各自的预测,并且所采用的数据仅限于下游客户的直接定单,对未来的掌握程度是比较低的,因而他们都会在预测值上加上一个修正增量作为订货数量,从而产生了需求的虚增。

采购周期(提前期)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需求变动引起的订货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中无数,往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因此逐级的提前期拉长也造成了长鞭效应。

(二)长鞭效应的案例分析

A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通信企业,它也曾经受到了长鞭效应的严重影响,蒙受了极大的损失。1.表现和原因

去年A公司宣布说它损失了高达12亿美金的库存,详见图5所示。那个时候,A公司的客户在给A公司下订单的同时,也给它的竞争对手下了同样的订单,最后视完成速度来判定最终选择谁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下,A公司本身也以同样的模式与其代工厂商进行交易。如此循环,最终导致越底层的供应商所获得的采购信息就被放大得越厉害,供应链之中的大量信息不透明,完全是以保护各自利益为出发点,最终导致了A公司高额的库存。

图5 A公司库存问题的分析示意图 【图解】 上图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那个金字塔。它代表着A公司的供应链,A公司就位于金字塔的最顶端:它自身基本上是不从事生产,生产完全由代工厂商来负责;而这些代工厂商本身从事的也是组装业务,所以它们底下还有若干层的供应商,于是就形成了如同金字塔一般的供应链格局。2.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所面临的危机,A公司对其供应链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其供应链的长度基于其生产模式的缘故不能压缩,所以A公司采取了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方式来解决长鞭效应所导致的信息失真问题:A公司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建设了一个网站,并将其与各级供应商发生的任何交易信息都放在这个网站上,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从“金字塔式供应链”到“同心圆式供应链”的转变,详见图6:

图6 A公司库存问题的解决方案示意图 【图解】

上图实际上反映出了协同采购的思想,强调信息和数据在供应链中的充分交换。同类的举措也在美国的汽车行业中被采纳,通用、福特以及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为了解决跟A公司同样的问题,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公司,由其全面负责有关这三个汽车生产商的采购业务、信息交换、订单处理以及库存控制等。3.方案实施的成效

A公司的解决方案目前还在进行当中,实际上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信息交换

即确保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互相交换各自的信息,这个阶段已经完成。供应链计划

即把A公司整个的供应链库存以及生产计划放在eHub上面进行。同步设计

即规划其未来的产品设计也可以在这上面来进行,并且不是A公司自己独立来设计,而是与其整个供应商来共同开展设计。

在第一阶段完成的时候,所带来的效益详见图7:

图7 A公司库存问题解决方案第一队段的效益分析示意图 【图解】

上图中,“订单周期”是指接受客户的订单到出货之间的时间,这个时间越短越有竞争力;“量产时间”是指一个产品从设计一直到推向市场、实施销售所需要的时间。

供应商常见管理问题 第2篇

(仅供参考,若答案不正确责任自负哈,O(∩_∩)O哈哈~)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

版本一: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版本二: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表面上的延迟实质上是为了更快速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即通过定制需求或个性化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实现供应链的低生产成本、高反应速度和高满足率。

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特征:

1有产业 2有再加工过程,可实现产业增值 3有技术有品牌 4有市场 5 行程垄断地位 6行业领导地位

企业资源计划发展存在问题:

软件问题:对于软件问题,一般很少有公司会承认这一点,但是,软件问题的确存在。软件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1程序的质量问题;2程序所蕴含的管理逻辑是否合理3功能是否足够4是否满足企业发展对采用新技术的需要。

实施问题:

供应商管理问题完善研究 第3篇

一、完善采购物资和供应商的分类管理

工程建设企业由于行业特点, 所需采购的物资种类繁多, 所要面临的供应商也多种多样, 这就需要对采购物资和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 结合供应商管理理论中的A、B、C分类法, 可以对采购物资和供应商分别进行分类管理。

(1) 、采购物资的分类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将所有物资划分为60大类, 并将这60大类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级物资和二级物资。但这种物资分类的方法是为整个石油及化工行业建立的, 对于从事工程建设行业的吉林化建公司来讲并不能满足项目采购和施工的需求, 而吉林化建公司按照是否用于工程主体将材料分为主要物资和消耗物资, 这种分法又过于笼统, 根据供应链理论可以在这两种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用ABC分类法进行完善。A类物质:在中石油一级物资中挑选与工程项目有关且用于工程主体建设的设备和材料, B类物资:用于工程主体建设但不属于中石油一级物资的设备和材料, C类物资:A类和B类以外其他对工程影响较小的物资, 如表5.2所示。

(2) 、供应商的分类及管理策略

根据物资的划分同样将供应商划分为A、B、C三个大类进行分类管理。

A类供应商:向公司提供A类物资的生产商或制造商。由于A类物资的供应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因此对于A类供应商选用上要严格加以控制, 主要选用那些有工程建设行业供货经验、生产能力强、经验状况好、诚信度有保障的生产商或制造商。

B类供应商:向公司提供B类物资的生产商或制造商。由于B类物资的重要程度要低于A类物资, 因此在B类供应商的选择上可以选用一些质优价廉的中小厂家。

C类供应商:向公司提供C类物资的供应商包括代理商和贸易商。C类物资虽然对于项目的重要性不如A类物资和B类物资, 但是由于C类物资主要属于消耗类物资, 在施工过程中的需求量比较大, 且使用较为频繁, 因此项目采购中与C类物资的供应商的合作比较频繁, 一些零星的A、B类物资也会委托C类供应商代为采购, 而且积压货款的现象也更容易出现在C类供应商上。这样在C类供应商的选择上, 就应该选择一些服务质量好, 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且愿意同我公司保持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进行培养。

二、建立供应商阶段性评价体系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是供应链合作运行关系的基础,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根据国内外学者对采购管理中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研究, 同时结合吉林化建公司实际, 提出以下的供应商选择综合评价体系:

(1) 供应商的质量系统:包括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寿命和质量保证。它是供应商为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 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持续地改进产品质量, 保证满足采购方质量要求的系统。供应商能够有效地控制质量, 决定了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也就决定了供应商企业满足采购方企业质量要求的水平, 质量体系的好坏也就影响到了采购方企业的产品质量。因此, 它是采购管理中供应商选择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2) 费用:包括采购价格、维护费用。费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需方的切身利益, 影响到采购方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因此, 费用是采购管理中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依据。

(3) 供货及柔性:是指供应商满足采购方所需的符合要求的物资水平和快速响应性, 包括及时供货能力、时间柔性、数量柔性、品种柔性几项指标。

(4)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 供应商所具有的能够比其他供应商更有效地向采购方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包括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产品开发能力、信息化水平、环保水平等。

最后由专门的评估小组, 按照相关的规定适时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估。

三、加强供应商信息管理

充分利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供应商信息库中的资源, 并依据这些资源完善公司自有的供应商信息平台。在办理合格供应商入网时应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对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质量体系认证、公司近三年业绩、企业主要工艺设备、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供货能力及服务水平等资质和材料进行审核并详细录入到系统中, 并且对在录的合格供应商进行跟踪和反馈, 在供应商发生公司名称变更、供货范围变更、开户行账号变更等情况时要及时在系统中进行更新以保证供应商信息的准确性, 对于已终止服务供应商要及时清理以节省系统资源。

结束语

通过运用供应链模式下的供应商管理理论可以有效的改善公司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缩短供货周期, 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使公司目前存在的供应商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摘要:本文通过对供应商管理理论的研究, 结合吉林化建公司项目现场实际管理经验对如何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从而达到改善公司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缩短供货周期, 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供应商,评价体系,供应链

参考文献

[1]王一帆等,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 1998 (1) :83-88.[1]王一帆等,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 1998 (1) :83-88.

[2]张根凤.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方法辨析[J].价值工程, 2004 (3) :33-35.[2]张根凤.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方法辨析[J].价值工程, 2004 (3) :33-35.

供应商常见管理问题 第4篇

【关键词】 质量; 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50-01

CSSD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医疗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但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在操作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及全流程控制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0年开始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对影响CSSD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重点环节实施细节管理干预,针对常发生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CSSD内部功能区域设置合理,设备及设施配备较齐全,编制配备护士8人,工人4人,承担医院各科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工作。

2方法

2.1 器械物品数量规格不符 工作中发现,科室在使用器械时,打开器械包发现器械数量规格不符;在回收器械后,核对发现器械数量规格不符。分析其原因是:几套器械同时使用后混放在一起,回收后未按要求清点检查,未及时反馈到手术室;增加或减少器械未及时告知我科;个别人工作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器械包装操作规程,在包装器械时数量或规格未按要求配置有关。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①将所有器械清点后,发现混放立即调整,并告之科室,避免下次再发生此现象。②科室增加或减少器械时,及时告知我科,并立即修改核对卡。③器械回收后,在分类台上认真清点,如果数量规格不符,在第一时间内告知科室及时查找。④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包装双人核对制度,做到一人配装,另一人核对后包装。

2.2 器械在清洗配置时完好无损,科室使用时发现损坏 日常工作中偶有器械在回收、清洗、检查、包装时完好,而发到科室以后,科室在使用时发现损坏,不能使用。分析原因为器械运送中放置过多,运送中跌落、外力撞击、器械放置不当有关。采取以下措施:①器械在运送中,不要放置过多,精密仪器单独包装,专人运送,避免跌落。②在包装器械时,应平放、勿压,注意轻拿轻放。

2.3 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 因消毒隔离工作相对工作量大,紧张繁忙,故有一些回收的器械未及时进行分类、清洗,锈渍较严重的未及时除渍。一些工作人员可能直接用正在进行消毒作业的手套及已被污染的手套处理已消毒完成的物品。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①用过的器械及时回收、清点及清洗,有锈渍的器械使用除渍剂除锈。②加强消毒隔离知识,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4 管理不当因素

2.4.1质量管理的追溯制度不落实;缺少监督机制和终末质量控制等。相应措施:①建立追溯制度,追溯制度管理可以及时有效控制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损失。②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溯[2]。

2.4.2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不规范 设备科未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维护;大型设备的保养不到位,如灭菌器内壁清洁不到位,有水渍。相应措施:①设备科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②工作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好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3结果

质量管理实施后,CSSD无菌包标识规范,配置器械功能完好,护士儀容仪表规范,下收下送符合要求,能及时送到指定地点,总体服务水平提高,基本能满足临床工作需求,且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明显减少

4讨论

随着消毒供应室日益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这就促使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避免问题的出现[3]。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参看文献

[1]张云芳,石兰萍,许华. 标准化作业程序在新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5):19-21

[2]陈明华,刘学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再生器械灭菌前的监控与管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07(04):70-72

供应链管理中的细节问题 第5篇

1、怎么样细分市场,快速响应顾客多样化,定制化需求(是完善预测方法,还是快速地对

POS信息做出反应)

2、QR不是一个万能的,它在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我们要做的工作不是消除促销和季节性销售,而是怎么样减少促销和季节性销售所带来的恶性循环(是通过缩短反应时间、连续再预测、柔性制造还是多批次采购)

4、供应链每个节点企业是合作博弈的关系,每个节点企业都应该定位好自己的位置,比如

零售商应该了解他商店中真正发生了什么(有多少客户是因为缺货,打折的真正成本,以及不同的折扣策略和产品是怎么样影响顾客的消费行为的)

5、随着顾客需求多样性,在销售前进行预测已经变得不是十分可靠,如果把POS信息变成有用信息是供应链实施QR的基础。

6、在产品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选择不同的库存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7、产品分为基础性商品、季节性商品和短期销售的商品,不同类型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管理

策略

8、对短期销售的商品,怎么样进行全新的评估和管理需求

9、服务等级(比如延期交货)、订单提前时间、库存与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

10、缩短时间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影响

11、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对商品功能的理解

12、怎么样处理好规模效应和灵活性之间的矛盾

13、福特主义和敏捷化不是对立的两面,两者之间并不是不能共存,福特制不能简单说成是不敏捷,它是一种不断演化的经营原则,根据需要可以变得更加敏捷

14、时间策略必须要与需求相联系

15、关注零售或分销渠道的演变很重要,因为它会引起整个链条上的变化,包括生产企业。现在的零售商不再试图卖出去生产的商品,而是供应消费者需要的商品

16、竞争的优势并不来自于占有技术,而是使用技术

供应商常见管理问题 第6篇

摘要

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是提高供应链竞争力与客户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物流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减少牛鞭效应产生的需求不确定性;二是为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极大地增加了决策的正确性;三是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高了运作效率。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供应链物流基础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和智能信息系统三个方面介绍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研究状况,并对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供应链]

[信息安全] [物流] 1 供应链物流基础信息系统

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力的基础是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交换、传输和共享来增强整体协同性。供应链成员企业利用现代识别技术进行信息采集,通过信息技术转换格式,运用标准协议进行信息交换,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交换、共享信息。

1.1 信息采集

要想提高供应链的管理绩效,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必须从基础的信息采集技术入手,进而改善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模式。信息采集依赖于条码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而条码和电子标签的标准化是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美国超级市场委员建立了 UPC 条码系统,并全面实现了该码制的标准化。自动识别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降低了信息采集差错率,而且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管理水平。张斌[1]提出了在仓储信息采集、分拣信息采集、销售信息采集等方面利用 RFID 系统,设置一定数量发射器和接收器,利用接收器扫描货物上的电子标签,然后将阅读的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当商品出库时,利用发射器扫描电子标签,对已存储的货物信息进行更新。闫正龙[2]等从供应链车辆、设备管理方面提出了利用 GPS 全球定位系统和 GIS 地理信息系统跟踪车辆和货物信息,实时更新计算机数据库,实现对车辆的实时、动态监控管理,从而协同进行供应链管理。

1.2 信息传输与交换

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技术和网络传输协议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进行传递,从而辅助供应链成员企业进行协同决策,为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提供支持。供应链成员企业采用各异的信息系统,对于供应链间异构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主要运用 EDI 方式、XML 方式、SOAP 方式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转换,即采用统一的中间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交换。EDI 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协同合作的系统媒介,用于供应链集成的信息交换。

王晓平[3]研究了企业基于 ebXML 规范对信息进行统一存储,供应链成员可以通过对 ebXML 数据库进行查询来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交换。聂瑞华[4]在基于 Web Service 技术的综合物流模型中指出供应链企业间利用 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刘广志[5]研究了从物流信息、交换需求、交换软件设计三个方面对物流信息交换的中间件 LIEM。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信息接收方可以根据信息发送方的数据格式设置一个数据转换的翻译软件,将接收的数据解析成自己的格式。再生成对方需要的格式进行发送,从而可以直接实现供应链异构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

1.3 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员企业协作的前提,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信息的透明,而且有助于整个供应链相互协作,减少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力。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供应链信息共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YU[6]研究了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三种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即分散控制模式、协调控制模式和集中控制模式,这三种模式主要应用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信息共享。LEE[7]等提出了节点之间

信息传递结构的信息共享模式,并总结出了信息传递模型、信息中心模型和第三方模型。提出一种由供应链企业的一方来接收整条供应链的信息,并将其存入一个数据库中进行维护,以提供给整个供应链成员企业共享的第三方模式,这种信息共享模式更有利于集中决策,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马士华[8]等研究了基于时间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提出了支持协同决策的信息共享模式,该模式引入了时间竞争的概念,供应链各个成员通过核心企业的统一的商务平台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如图 1),该模式满足了三种不同的信息需求。

图 1 支持协同决策的信息共享结构模型

2.供应链物流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供应链物流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是辅助供应链成员企业利

用数据、模型和知识,来进行的一种结构化的和半结构化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它是由供应链基础信息系统发展而来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为供应链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等,利用各种信息和分析工具,帮助供应链成员企业提高决策水平,进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2.1 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在供应链物流基础信息系统之上,信息共享内容越来越多,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朱杰[9]认为建立在供应链基础上的数据仓库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净化、集成及大量的随机查询,建立联机数据立方体,通过分析技术,生成不同粒度的汇总数据,以帮助供应链决策者进行协同决策。郑直文[10]构建了物流信息决策过程模式,通过对供应链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利用 OLAP技术联机分析,并利用多维数据集和数据集合技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同时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的数据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如图 2)。

陈京民[11]指出在数据仓库的应用中,OLAP 作为数据前端展示工具,与数据挖掘工具,专家系统和知识发现技术等配合使用,增强了供应链分析决策能力。供应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以数据仓库为基础,以数据挖掘与联机分析处理为工具从源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并对其进行综合、集成与转换,提供面向全局的数据视图。从多种角度对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性的存取,进而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 技术三者之间内在联系和互补构成的供应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构架,展示了信息的本质,相互结合共同支持决 策。

2.2 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供应链知识决策支持系统收集、处理、分享供应链的全部知识,增强供应链上各决策主体间的沟通效率,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彭晨[12]在分析供应链中知识流程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网链的供应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知识网链中的知识能够不断更新,实现知识的滚动优化。建立在供应链知识网链基础之上的决策过程,不仅能提高供应链决策者的知识完善度,而且不断产生新的知识要求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自适应过程,从而为供应链的理性决策和综合竞争能力以及双赢效果提供了知识支持。李惠杰[13]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提高供应链各决策主体的知识共享和利用程度,将供应链中的知识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相融合,加强沟通,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性和有效性,实现供应链各个决策主体的整体效率最优。

2.3 基于模型的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供应链模型仓库,是将供应链的知识积累以模型的方式进行存储。Chen[14]提出了在传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加入定性分析辅助决策模型库,这种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能够为供应链决策主体进行辅助决策,但是由于其模型库是固定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周晓庆[15]等构建了以集成数据仓库、知识仓库和模型仓库为底部架构的供应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如图 3 所示),这种模型可以随时更新知识库,并且通过模型管理系统对模型进行管理及学习,使得模型库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了供应链决策主体决策的有效性和智能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3.供应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

随着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及供应链协同合作的紧密性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进入了智能信息系统阶段。物流智能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领域的方法和技术,对供应链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供应链系统运行控制、日常决策和战略决策高效准确的提供支持,使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了学习、推理判断、自动解决物流运作问题的智能化特征,能够高效、安全地处理复杂问题,从而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要从系统建模、系统分析与评价、系统优化三个方面研究供应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

3.1 供应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建模

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利用具有自主学习、自主推理和自主决策能力的多智能体信息系统(multi-agent system)来进行模拟、优化、实施、控制供应链的运行,已经成为研究和实施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16]。Swaminathan[17]等人认为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模型是一种新型的、强有力的支持决策工具,能够为供应链决策者评价运行效率,以及进行 what-if分析,提供高效的决策支持。Willian[18]等利用多智能主体系统进行供应商和销售商的选择,从而确定最优的供应链运作形态。智能体信息系统可以设计成供应链系统信息交流与业务交流的中介,通过黑板模型[19]作为信息通信工具,实现供应链信息系统之间的动态集成[20]。这种形式便于引入优化机制,进而改善供应链性能。Elizabeth[21]提出为了满足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互动、分布式的应用可以采用角色建模的方法构建供应链信息系统,罗文波[2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 RRCs[23](Role Responsi-bility cards)表示每个智能体所包含的角色及责任的方式(见表1)来建立多智能体系统,使之彼此交互,共同完成供应链智能体的系统功能。表 1

供应链多智能体角色职责卡

王雯[24]等在供应链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动力学(SD)与多 Agent 系统(MAS)单独建模的优缺点,引出了混合建模,提出了基于 MAS 和 SD 的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信息系统的混合建模方法。同时分别论述了 MAS 与 SD 在混合模型中的应用范围,解决了两者建模方法集成的关键技术。并运用实例对 MAS 与 SD的混合建模进行了论证Schieritz[25]同样指出用 MAS 来构建动态供应链的结构,用 SD 对 Agent 的内部决策进行建模,并用SD 模拟了 Agent 的订购与评价模块,而且实现了在 Repast 和Vensim平台下供应链信息系统仿真模型。Petri 网由 Carl Adam Petri 提出描述异步的、并发的计算机系统并可以进行信息处理的系统模型。王冬冬[26]等通过运用模糊 Petri 网的建模方法对供应链牛鞭效应进行了量化,同时综合分析供应链成员的信息需求和决策,给出了模糊推理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优化了供应链信息系统结构。Lee[27]和Wang

[28] 等人将面向对象建模技术(object-oriented modeling,网络与信息化OOM)与高级 Petri 网(CPN)结合,提出了面向对象的 Petri 网OPN,在此基础上利用 OPN 的方法分析了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运作,并以此对供应链流程进行模仿,优化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提高供应链效益。

3.2 供应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分析评价

建立信息系统模型主要解决了供应链环境下的智能信息系统流程及工作方式,在供应链智能信息系统模型建立之后,必须对其性能和设计是否达到目的进行综合评价,以不断完善其功能。国内外的专家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回归分析法等进行分析与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 AHP)是对信息系统模型评估最常用的方法。张李义[29]等通过对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模型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三个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十八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并构造了综合评价的 AHP 结构模型,并配以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徐天凤[30]采用 Delphi 法和AHP 相结合,综合考虑了影响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多种因素,避免了由于主观臆断而造成的评价与事实不符合。张新红[31]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和强容错性能,建立了更加接近人类思维模式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陈建明[32]等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评价专家组、确定指标权重、确定指标的隶属度、计算评价值,并运用实例对供应链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分析评价。数据包络 分 析 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是 由 Charnes 和Cooper 等人提出的非参数有效性的信息系统评价方法,王瑛[33]等在 DEA 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供应链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 DEA/AHP 模型,分两个阶段对物流系统进行评价,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时指出运用这种方法有效避免了两种方法单独进行评价的局限。

3.3 供应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优化

供应链智能信息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征,在运行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不断进行优化,在充分利用现在资源的基础上自主学习。通过完善供应链信息系统,来提高供应链运作水平以及整体竞争力。COLORNI,Dorigo[34]等人将蚂蚁算法应用在车间任务调度,用于解决混流装配线调度问题。孙靖[35]等通过设计基于蚁群算法的求解过程,研究了如何解决和优化大规模定制下客户订单分离点后的动态供应链调度信息系统。通过实验和对比,验证了基于蚁群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供应链运输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调节分配车辆运输线路和运量,利用蚁群算法对车辆运输线路进行优化,从而降低供应链成本。肖伟平[36]等提出了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对供应链中的车间作业调度信息系统中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结果的最优方案中抽取方案的模式知识,通过数据实例表明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方法性能非常好。蔡林峰[37]等利用遗传算法为一定可靠性要求下的信息系统成本最小化这一类结构复杂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其首先运用信息系统的 Petri 网模型的层次结构方法分析结果,然后给出区分结点重要度的系统可靠性度量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模型,给出遗传算法求解优化问题的步骤,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邵志芳[38]等将 Petri 网技术与蚁群优化算法相结合,求解基于供应链的柔性制造系统的调度问题,进行优化,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后用一个典型算例的调度优化问题为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是另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随机优化算法。林川[39]等则通过分析 PSO 算法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粒子平衡点在信息共享中的作用,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信息共享的 PSO 算法,进行仿真和性能对比,改进 PSO算法的性能,从而优化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共享策略。

4.展望

综上所述,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为供应链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整合与共享,而在信息与物流运作、供应链运作结合方面并未作深入的研究,如何在供应链深层次中应用物流信息系统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以供应链整体流程全局最优为目标,设计和优化供应链的各项活动,利用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重新认识供应链企业的业务,整合适合供应链发展环境的业务流程。

(2)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供应链合作伙伴必须紧密协作,利用物流信息系统依照系统总体目标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达到供应链整体协同。

(3)利用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协同需求预测,提高供应链需求预测的精度、降低不确定性。对具体的融合方法进行分析、设计和测试,尤其要在具体的供应链应用中检验其效度和信度,以协助做出准确的预测。

[参考文献] [1]张斌,姚大红.RFID技术在实时物流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4,23(4):117-119.[2]闫正龙,陈正江,黄强,刘昭.基于 GIS/GPS/GSM/GPRS 技术的车辆监 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38(1): 127-130.[3]王晓平.基于 EbXML 物流信息交换技术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12):66-67.[4]聂瑞华,邝颖杰.基于 Web Service 技术的综合物流模型[J].计算机工 程,2004,30(12):172-174.[5]刘广志, 刘军.物流信息交换中间件研究 [J].物流科技,2007, 30(10): 15-18.[6]Z Yu, H Yan, T C E Cheng.Modelling the benefits of information sharing-based partnerships in a two-level supply chain [J].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02, 53(4): 436-446.[7]H L Lee, S Whang.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nufacturingTechnologyand Management, 2000, 1(1):79-93.[8] 马士华,刘念.基于时间竞争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

[J].物流技术, 2005,(8): 66-69.[9]郝燕, 朱杰.基于数据仓库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的新思路 [J].物流技术, 2009, 28(4): 88-90.[10]郑直文.OLAP 技术在物流数据仓库中的运用 [J].经济与科技, 2008,(9): 61-62.[11]陈京民.数据仓库原理, 设计与应用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12]彭晨, 岳东.基于知识网链的供应链决策系统

[J].计算机工程, 2004,(2): 52-54.[13]李惠杰.基于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 [J].工业技术经济, 2005,(1): 92-93.[14]S Chen,Y Zhu, D Zhang, J Y Yang.Feature extraction approaches

based on matrix pattern: MatPCA and MatFLDA[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5, 26(8): 1 157-1 167.[15]周晓庆, 李明东, 肖顺文.基于KW, MW 及DW的决策支持系统架构

研究[J].计算机应用, 2007, 27(4): 1 027-1 029.[16]M S Fox, M Barbuceanu, R Teigen.Agent-oriented supply-chain

manage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

tems, 2000, 12(2): 165-188.[17]J MSwaminathan, SF Smith, NMSadeh.Amulti agent framework for mod-

elingsupplychain dynamics [J].Decision Sciences, 1997, 29: 189-208.[18]W E Walsh, MP Wellman.Modeling supply chain formation in multiagent

systems [E].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0: 94-101.[19]K Stefan.STRICT: a blackboard based tool supporting the design of dis-

tributed PPCapplication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1994, 7(1): 10-20.[20]W Shen, D H Norrie.An agent-based approach for manufacturing en-

terprise integratio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IFIP WG5[C] 1998, 2: 09-12.[21]E A Kendall.Role modeling for agent system analysis,design, and imple-

mentation [J].IEEE CONCURRENCY, 2000, 8(2): 34-41.[22] 罗文波, 陈幼平,艾武,娄平.基于多智能体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角色

建模与设计 [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39(19): 227-229.[23]E P Andersen.Conceptual Modeling of Objects-A Role Modeling Ap-proach [J].Dr Scient thesis, 1997, 4.[24] 王雯,任立鹏,傅卫平,张昌续.基于 MAS与SD的核心企业物流系

统混合建模[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25(1): 38-44.[25]NSchieritz, P MMilling.Modelingthe forest or modelingthe trees[A].Pro-ceedings of 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ystem Dynamics So-ciety[C].2003.[26]王冬冬, 达庆利.基于模糊 Petri网的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与控制

建模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 2007, 16(1): 6-11.[27]Y K Lee, S J Park.OPNets: an object-oriented high-level Petri net model for real-time system modeling [J].The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1993, 20(1): 69-86.[28]L C Wang.Object-oriented Petri nets for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auto-mated manufacturingsystems[J].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Sys-tems, 1996, 9(2): 111-125.[29]张李义, 汪小芬.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估信息系统 [J].情报杂志, 2005, 24(1): 83-84.[30]徐天凤.模糊数学在铁路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J].铁道运营 技术, 2006, 12(4): 28-29.[31]张新红,郑丕谔.基于神经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J].系

统工程学报, 2002, 17(5): 445-450.[32]陈建明,张仲义.模糊方法在信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J].中国管理 科学, 2000, 8(1): 75-80.[33] 王瑛, 孙林岩,陈宏.基于两阶段的物流系统综合评价DEA/AHP 法

[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23(3): 79-84.[34]MDorigo, TSt tzle.Ant colonyoptimization [M].the MITPress, 2004.[35] 孙靖,林杰.基于蚁群算法的大规模定制供应链

调度优化研究 [J].计算机应用, 2006, 26(11): 2 631-2 634.[36]肖伟平,何宏.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 [J].湖南科技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3): 82-86.[37]蔡林峰,谭观音.基于遗传算法的信息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 [J].计

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 27(14): 2 578-2 580.[38] 邵志芳, 刘仲英,钱省三.整合 Petri 网和蚁群优化算法用于柔性制

上一篇:绿色发展申论范文下一篇:《兰花花》教学反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