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镇范文

2024-06-16

文明城镇范文(精选8篇)

文明城镇 第1篇

争做文明居民 创建文明城镇

――船湾中学成立“文明劝导志愿小分队”

为配合醴陵市政府向全市发起的“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活动,船湾中学特成立了“共青团文明劝导志愿小分队”,并组织分队走向社会,倡导居民为创建文明城镇奉献自己的力量。

4月19日上午,参加活动的10名船湾中学的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农贸市场以及超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宣传。学生们高举“争做文明居民,创建文明城镇” “每一寸清洁 带来每一份美好”等宣传横幅,身挂“船湾中学创文宣传使者”披带,高喊“创建全国文明城镇,建设美好家园”、“告别不文明言行,从我做起”等宣传口号。一路上,口号声声,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活动中,各小分队按照各自任务分头开始行动,分发宣传资料、采访居民、用相机拍下文明闪光点。此次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契机。借助他们的宣传,扩大了醴陵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影响力,营造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践行文明规范,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文明城镇 第2篇

居民朋友们:

船湾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全力维护船湾文明城镇形象,为文明城镇的创建增光添彩,是我们每一个居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船湾中学团支部特向广大居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努力规范个人言行,争做文明行为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从自我做起,不断修身律己,增强文明意识和参与文明城镇创建的自觉性,争当知礼向善公民,塑造文明形象。不断了解传统文化,学习身边的优秀典型,发挥模范作用,带头革除有悖公德、有违诚信、有损形象、危害秩序等不文明现象,及时劝阻身边的不文明言行、陋习,用文明的方式影响他人,形成自强、厚德、崇俭、尚义、明礼、守信、尽孝、报国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积极参与城镇环境改善,齐心共建美好家园。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做到爱护镇容,不乱贴乱画,不乱写乱涂,不乱挂乱晒;维护城镇卫生,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保持庭院清洁,不乱堆乱摆、污染环境;积极参加绿化美化净化环境活动,大力整治环境卫生、环境污染,全面改善城镇面貌,努力创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镇环境。

三、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推动文明城市建设。要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坚决摒弃出行车辆乱抢道、乱停乱放、乱穿道路等不文明行为,形成文明礼让的社会秩序和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创造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积极参加爱护公物行动,保护、维修、整饰庭院、马路、园林公用设施,监督和举报损坏公物现象。

四、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争当文明城镇创建志愿者。志愿者活动是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十分高尚的行为。广大市民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积极参与到维护公共设施、公共秩序、文明交通、社区治安等文明城镇创建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尊敬的城镇居民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为建设文明和谐新船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城镇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原则 第3篇

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已明确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按人均占有相对世界平均水平计,耕地占有不到1/2,矿产资源为1/2,水资源仅为1/4)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是上去了,但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方式,有些甚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有目共睹。发达国家几十年、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愈加明显。建设生态文明,是应对生态恶化、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

从世界范围看,地球变暖、气候变化、地下水位降低,都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生态问题已经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我们研究生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尽地球公民应尽的一份责任。

城镇规划就是为城镇发展定目标、定计划的,是综合地去部署城镇的各项建设的。城市规划是主宰城市命运的。规划要研究经济、社会、历史和自然,针对建设中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当然包含有资源、环境问题),规划确定应对措施。比如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就要研究并处理好经济、人口、资源的关系,禁止对自然作掠夺性开发,摒弃先建设后治理,或者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再比如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时,既要使各项建设具备可靠的工程技术基础,又要创造一个健康卫生的生态环境,就必须研究地理、气候、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情况,整合有利因素,扬长避短,合理布局。研究生态是城镇规划题中应有之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规划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生态文明内涵理解

什么叫生态?生态就是指地球上的物种相生相克、共融共存的一种态势。

生态又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种。

自然生态是讲自然界的动、植物,在它们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地理环境的相互适应,以及动植物之间各种对立因素的相互制约、转化、交换、补偿等作用,达到相对的稳定、平衡的状态。开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关系到人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保护。

人文生态,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也能向自然界的其它生物一样,能取得一种和谐协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和善友好、共融共生、共同发展,它关系到社会物质与精神二个层面的建设,关系到两型社会(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建立与发展。

我们讲生态文明建设,既抓自然生态又抓人文生态,使人们在享有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能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作为城市规划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和意义,规划设计工作中尊重自然,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科学规划,为城市生态文明绘制蓝图。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1、关于城镇发展模式问题

城镇发展模式,一种是开发区模式。近年来,我国建了不少开发区,有的规模还很大,开发区的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不小,但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主要分二方面,一则用了国家大量的土地,再就是一些开发区建设功能单一,没有相应的生活服务、居住功能配套,使得在开发工作的人群每天在开发区与老城之间奔波,耗时耗力,影响身心健康,也降低了工作效率。比如原来的北京亦庄开发区。现亦庄正规划建设亦庄新城,212平方公里,70万的人口规模。

还有一些城市建设的大规模的居住区,也一样的功能单一,有的成了“睡城”。比如北京的天通苑小区,几十万的人口规模,配套欠缺,居住和工作严重地不匹配,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天通苑现也正抓紧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方便人们生活。

单一功能的大规模的开发区、居住区不符合人文生态要求,有悖生态文明原则。

还有一种是建新城模式。城镇就是一个小城市。城市一词的来历据说是“城墙”加“市场”,很直观。这说明有城无市不行,有市无城也不叫城市。城市的功能要满足聚居的人群各方面的需求,功能是全面的、丰富的。城市人性的产物。

城镇要发展,是走“开发区”的路,还是走“城市”的路?答案应该是很明确的。城镇规划必须全面考虑各项功能,综合平衡布局,科学配置城市资源,体现以人为本,实施可持续发展,这样的规划和建设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经得起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评说。

2、紧凑型城镇建设布局

前些年,跑马圈地,圈来后作象征地开发,建一栋楼,多数土地闲置,这种现象迄今还存在。另外“大广场、宽马路”的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一致的否定意见,现在有所收敛、改变。但城镇建设稀疏松散、粗放发展模式带来的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仍然较突出。据调查,2005年全国建制镇镇区面积比2000年增长了30%,2000~2005年人均用地扩大速度是90年代的1.5倍。

我们地少人多,用地紧缺程度甚至超出了日本。日本的城市建设很紧凑,我们应该走比日本更集约、更紧凑的路才对,哪能忍心那么轻易地、奢侈地挥霍用地。

我们的城镇多数也是编制了总体规划的,规划盲目追求空间规模扩张,多占土地,是城镇建设松散的根源。究其深层原因,一方面是想满足建设用地的确认程序,方便项目建设,方便土地出让,于地方财政有利;另一方面,我们的规划师要提高职业操手水平和技术水平,能提出好方案。紧凑型城镇节约用地、降低市政建设投资、缓解交通拥堵、提高效能,紧凑型城镇能创造出更多的人气和活力,有利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紧凑型城市更有利形成多样性的空间形态,彰显地方特色。

为实现紧凑的城市布局,规划必须作好城市空间整合工作,首先作好功能与要素的整合,包括规划与交通的统筹,产业分布与市场建设,服务业与环境的整治等,紧凑地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倡导高密度。

3、城镇公共空间与环境绿化

我们反对“大广场”,但不等于不要广场,相反,规划更应该重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人群集聚的场所,是组织居民公共生活、社会交往、文化传播、教育、科学活动,以及社会政治活动的重要场地,是城镇生态文明的核心。

规划首先要看到它功能性的一面,根据功能确定组成内容,定位置、定规模。规划还应根据方便生活、就近实用的原则,对城镇公共中心实行分级成系统设计,可分市级中心、区域中心、居住区中心等,公共中心系统是由内容、布局、规模各不相同而又互相联系的空间组成,它们在城市结构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所以规划还要考虑公共中心的视觉景观、影响范围,建立起建筑群之间视觉上的联系,并使公共中心在城市空间中更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绿化美化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绿地、森林、水、空气、土地、气候以及各种动植物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就像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脐带。

环境绿化,从规划层面分析,首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分析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认识这些自然要素,优先考虑作好保护、利用工作,切实保护山、水、林、名胜等自然要素,再是挖掘和开发建设,重在发掘个性,建设特色城镇。

绿化规划,也应该是点、线、面结合,成系统地设计,注意景观的连续和渗透,以及空间的通透性。在绿化树种选择上,要做到重视绿化的多样性,满足生物学特征。在掌握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当地土生土长的树、草、花。单一树种或单一草种肯定长不好,只有多样性,植物形成群落,多因子组合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平衡生态,平衡能力是一种生产力,关系生物产量以及对环境冲击的自我调节控制。平衡的生态还能引来鸟类、长出昆虫,动植物之间以食物链流动能量,从而构筑起更完整的生态平衡系统。我们不赞同用大价钱移植名贵树木来美化城市。你挖走了别人的,破坏了人家的生态,移到自家地种上,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精心呵护多年,还是长势不好,叫人遗憾!

4、关于风环境

风环境是生态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风环境优越与否密切关系到人的舒适、健康,也影响了建筑能耗。目前,我们对风环境的研究,相对于日照、采光、空气质量的研究而言,显得落后、乏力。当今,我们正着力生态文明建设,风环境问题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不同城镇气候条件不一样,风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城镇应有自己的空气流通评估,并逐步建立起风环境的详细资源,以帮助规划设计。城镇规划要善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用地上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舒适的通风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对城市道路的排列方向,地段的大小和布局、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控制,通风廊的位置保留等等,都要作风况研究后确定,在作详细规划设计时,甚至对单幢建筑立面的长度、高度和背风区的长度之间的比值关系都应该经过计算优化确定。

风环境问题设及的面还较广,内容较深,有待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5、混合居住和开放社区

我们讲生态文明,那么居住生态文明该是什么样呢?

从这些年我们建大量的城镇住宅来看,生态文明程序还是有待提高的。其一,集合住宅疏远了人与人的关系,邻里间的友情、关爱、帮助,不如老的四合院。当然,建集合住宅是迫于地少人多的无奈,这有望通过细致的环境建设加以改善。其二,就是一些单一居住对象的住区。比如专为有钱人建的大片的别墅区,为困难群体建的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小区,专为老年人建的老年公寓等。这种单一人群独居的城市住区实际是有不少问题的。比如有钱人住别墅区,害怕别人仇富,可又离不开人家,家里雇保姆、住区要有保安、要有保洁员、园林工人、服务生等等,这些人的生活居住怎么办?再比如老年公寓小区,白发人朝夕在一起,守候的是什么?能产生活力和热情吗?

人是离不开社会和群体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的人生活居住在一起,功能互补,生活会更丰富,社会才能更和谐。我主张混合居住,希望这能成为规划设计住区的一条生态原则。

开放社区问题,是指社区的公共空间适度开放,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开放公共空间,引进城市交通、环境景观通透、居民出行自由,于城市、于自身都有利。开放不等于没有管理,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区安全防范问题,哪还需要再围墙+铁栅栏的方法来封闭自己!三十年前我们的国门都打开了,国家都改革开放了,城市住区的开放还能有什么疑虑和担心呢?

小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第4篇

新时期小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小城镇作为城镇化的最基层单元,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的成败。而且,为了促进小城镇发展,中央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进小城镇发展。从总体来看,经过了20余年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无论从经济还是环境,也无论是居民素质还是生活理念,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小城镇的发展依然属于粗放发展阶段,缺乏系统长效的规划和监督机制,不少地方过分的注重经济效益,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推进小城镇发展,使得不少地区的小城镇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畸形发展”。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是高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种文明形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新时期,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也不例外,只有紧密围绕生态文明这个着眼点不放,才能使未来小城镇的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更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小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 以人为本,构建宜居宜商的新型城镇

小城镇应该是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样本。因此,我们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人本理念。比如建筑物的布局,公共设施的布局和类型,道路的分布、商业区的结构等,这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居住的舒适性。比如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设计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密切,公共设施是促进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道具,起着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的作用,帮助人们相互间清新自然的交往,是丰富市民生活、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德格尔曾经说过,善的公共设施和更具人性化的设计可促使人们比以前更依恋和热爱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让人们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那么我们新时期发展新型城镇同样需要注意各种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居民生活,真正把新时期的小城镇建设成宜居宜商的新型城镇。

(二)生态为本,构建和谐环保的新型城镇(增加点环境质量的)

生态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理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在新时期的小城镇建设中,不仅要关注外在景色的优美、宜人,还要体现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小城镇建设中,很多地方为了发展经济,盲目引进企业,支持小型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由于缺乏对小型企业生产环节的监管,甚至有的是有意纵容,导致小型小镇企业排放的废气、污水十分严重,甚至很多还是含有重金属的有毒有害气体和污水。为此,我们需要加强监督力度,推进企业废气、废水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另外,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农业的发展也要倡导绿色发展,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科学合理施用,从源头上减少非典源污染;在绿化过程中,也要通过合理的测评,结合气候条件科学的安排树种的类型,尤其是要合理搭配本地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安排可以更好的防风固沙,滞尘能力强,净化空气能力强的树木。这对于北方一些小城镇风沙大,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来说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保证小城镇在发展中形成一种和谐共生,适宜居住的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

(三)持续为本,构建循环绿色的新型城镇

小城镇的发展,不应该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更不应该是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但是在我们现阶段的很多小城镇发展中都可以看到,过度的开采资源,周围堆积如山的垃圾,严重污染的空气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为此,在新时期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小城镇的发展,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工艺革新、产品生态设计改造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尤其是在北方很多小城镇,水资源匮乏问题突出,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以产业生态转型和结构升级为主线,以构建生态工业模式为抓手,充分节约水资源,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还有一些城镇矿产资源可能比较丰富,在开采过程中更应注意保护矿山周围的环境,合理安排资源开采量,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节能减排,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最终,使小城镇的发展真正实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

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小城镇转型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型城市化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这种转型就是要从现阶段的单纯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转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层面上来[5]。而要想使小城镇的发展真正的转向生态文明建设,那就必须从城镇发展设计的层面兼顾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且在落实的过程中要有监管,完成后要有测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未来的小城镇发展思路更加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也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市环境保护局)

创建市级文明城镇工作汇报 第5篇

扎实推进文明城镇创建着力构建和谐“东大门”

梅溪镇地处安吉、长兴交界处,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水上运输业为龙头的安吉东部重镇,也是湖州市确定的11个中心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0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个社区,人口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大力开展文明城镇创建活动,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

镇呈现出平安、有序、整洁、优美和谐景象。2004年顺利通过县级文明城镇考核验收。在继去年取得县级文明城镇基础上,年初,镇党委政府趁势而上,提出争创市级文明城镇工作目标。今年以来,我镇以创市级文明城镇为总抓手,紧紧围绕“五镇联创”工作目标,抓重点,破难点,求创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有力推动了文明城镇创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亿,同比增长,财政总收入达万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同比增长18。现将一年来我镇创建市级文明城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组织建设,完善创建运行机制

创建市级文明城镇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镇整体文明水平,提高镇民的城镇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整体素质,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一目的,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做到“三到位,三确保”。一是组织到位,确保齐抓共管。成立了镇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文明城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细分秩序组、卫生组、宣传组、督查组、基础设施组等五个工作专项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各办公室

骨干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全镇上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相关责任单位也相应建立了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班子。针对各时期的工作重点,镇党委还成立了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社区建设等专项活动领导机构,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指导与督促。二是目标到位,确保责任落实。制定了《梅溪镇创建市级文明城镇实施方案》、《梅溪镇创建市级文明城镇职责任务分解表》等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依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原则,对具体创建工作进行分工落实,排出时限表,定期听取创建进度,明确下步责任内容。同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工作计划,半工作计划,实行动态、静态相结合管理。三是资金到位,确保创建成效。我镇把创建市级文明城镇纳入财政预算,在镇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对创建工作仍千方百计

保障资金落实到位。建立了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专用于西苕溪整治、村庄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和工作考核奖励,全年共投入创建资金万元。

二、抓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镇党委政府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镇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文明城镇创建的突破口,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一)注重宣传发动,激发群众创建热情。要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是关键。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宣传舆论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增强干部群众创建意识。一是强化思想认识。先后召开三次全镇动员大会和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动员全镇机关干部、各村(社区)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充分认识创建市级文明城镇意义,增强

干部责任感、紧迫感和合力创建意识。二是强化载体作用。充分利用镇广播电台、宣传车、横幅标语、永久性标语牌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城镇意义及要求,使之家喻户晓。创建小组分别在晓墅、梅溪两个城区设立大型宣传牌3块,制作宣传标语400余幅,在各村(社区)设立小型宣传牌50块,张贴各类创建宣传画1000余份,下发倡议书万余份,提高了广大群众知晓率,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意识。三是强化活动宣传。镇各职能办公室和部门利用“安吉生态日”、“世界卫生日”等节日,大力开展送信息、送服务、送知识“三送”活动,并结全我镇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宣传活动,有力推动了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二)加强文明教育,提高群众文明意识。抓好“三项教育”。一是突出公民道德教育。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为着力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创建文明城镇实施方案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创建文明城镇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努力把板浦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化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现代文明城镇,力争我县2011年进入省级文明城镇行列。

二、创建内容

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着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①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集中精 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②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削减阻碍发展的审批权限和事项,广泛推行备案制;加强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完善行政许可的统一、联合、集中办理制度,真正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理顺政府及其部门间的事权关系,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减少政府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突击行为。③大力实 施“阳光政务”,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2、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

①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 情操。②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努力做到一切工作都从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工作都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去落实,一切工作的成果都体现在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上。

(二)建设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

1、以创建治安先进镇为目标,全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重点打击各种暴力犯罪,做到“命案必破”,充分发挥“110”的快速反应作用,加强治安巡逻,强化群防群治,提高居住小区的技防、人防和消防能力。在老城改造和 新区建设中,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消防设施,努力使我县城镇的公共消防设施达到创建的标准。加强交通管理,从严整治交通秩序,实

行人车分流,严格治理车辆乱停乱放,努力把交通事故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2、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疏导工作,严防各类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各部门主要领导要深入基层,排查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凡因工作不力,造成矛盾激化,导致越级上访事件发生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3、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努力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有关职能部门要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为重点,定期排查事故隐患和加大整改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建设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1、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①坚持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和行政管理执法运作程序,建立重点企业保护制度,对全县43家重点企业继续实行挂牌保护,健全完善企业投 诉机制。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积极发展资本、产权、土地、劳动力等市场,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②大力开展“信用板浦”创建活动,力争2011年之内达到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

2、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继续整顿和规范农贸市场、建设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四)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1、加大教育投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改造中小学、幼儿园危房。加强学校收费管理,推行收费公示制,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现象。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谐校园。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和科普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新闻媒体要开设科普专栏,各街道办、社区要经常开展科普讲座,建立科普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内容,在全县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2、加强文化体育建设,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加大对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决取缔和打击黑网吧、淫秽口袋书、有害卡通画等非法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

3、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确保市民的生活健康。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系统,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严格执行疫情通报制度;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完善疾病预防和救治体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达到国家级标准,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管理;加强对饮食服务行业的督查,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不出售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坚决防止和杜绝集体中毒事件的发生。

(五)建设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1、着力治理“脏、乱、差”,创建文明城镇。加强城区卫生管理,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制度,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按时清运、全天候保洁。加强城区秩序管理,着力解决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放、违章占道经营等问题,做到座商归店、游商归市,车辆停放有序,城区秩序井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文明意识,对不文明的人和事要严管重罚,通过严管树形象。要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县级领导包街、各级各部门管街的目标责任制度。

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进一步强化城区规划的整体性,认真做好老城区改造,老城区道路网、中心商务区、工业园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全面推进污水处理、供水管网改造、主要干道排水、绿化及维修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3、加强城区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管理,抓好城区大街小巷道路的综合整治。消灭卫生死角,消除管理盲区,改善市容环境卫生,提升城镇形象,不断推进我县文明城镇建设的进程。

(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1、实施“绿色工程”,建设生态城镇。按照《江苏省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加大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和现有绿地的改造力度,全面推进城区街道绿化建设。

2、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对新建、扩建企业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坚决控制新污染源。对已建成的低效益、高耗能、重污染的企业,进行综合治理。对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企业,予以关闭或转产。加大我县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建设进度,要求城镇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大于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医疗废物安全处理能力达到100%。

(七)全面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着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1、打造学习型城镇,用先进理论武装人。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家庭。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把理论学习作为考核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县委党校、中小学校和社区文化大院为阵地,扎实开展政治理论、科学技术和法制教育活动,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在全县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广大干部、市民、青少年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文明素质。

2、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纲领性文献。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开展道德实践相结合,围绕建设“诚信板浦”这一主题,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开展巡回演讲,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在全县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坚持长抓不懈。深入持久开展“门前四包”和“庭院三包”工作,坚持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以“市民行为规范十不准”为主要内容,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有关职能部门和社区要落实文明卫生监督岗,对大街小巷和公共场所垃圾乱倒、践踏花草、乱写乱画、横穿马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劝阻,对不听从劝阻者进行经济处罚。印发文明城镇管理暂行办法读本,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使广大市民在卫生、言谈、举止、衣着行为等方面逐步养成良好的城市文明卫生习惯,提高全县人民的文明程度。

(八)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努力塑造崇阳良好形象

1、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以“科教、法律、文体、卫生、道德”五进社区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庭院、文明小区创建活动,达到绿化、美化、硬化和净化。建立和完善各种文化基础设施,每个社区要建成一个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达到“五有”,即:有文化活动室、有图书室、有警务室、有医务室、有室外活动场地,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

2、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执法执纪和窗口服务部门,要深入开展创建文

明行业活动。执法执纪单位要健全和完善承诺服务内容,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各窗口单位,特别是各大商场、医疗单位、汽车站、旅游景点等窗口行业,要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群众满意”、“创建文明景区”等活动。改善服务质量,增加便民措施,健全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党政机关要做创建文明行业的表率,带头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小政府大服务”的职能。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减审批事项,充分发挥行政审批中心的作用,真正实行并联式审批、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及时公布评议结果,要求后进单位限期整改,新闻单位要跟踪曝光,使群众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文明单位是创建文明城镇的“细胞”工程,各单位要把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目标和规划,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使城区文明单位的覆盖面达到60%以上。各级文明单位,特别是省、市级文明单位,在城区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良好的形象和一流的服务,推进我县的文明城镇创建工作。

4、切实开展“文明市民”评选活动。“文明市民”评选活动是加强“五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要加大评选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文明、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各单位要发掘和推荐典型,力争推出更多的文明市民,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上作一个好职工、在家庭中做一个好成员,促进市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5、开展“文明长廊”创建活动。创建“文明长廊”活动,是带动农村小城镇建设和文明村镇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沿106国道的乡镇是创建的重点地带,各乡镇要本着“巩固提高,拓宽领域,辐射延伸”的原则,开展文明城区和文明城镇的创建活动,促进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文明城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方法步骤

创建文明城镇工作的时间从现在起到2011年止,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3月至6月)。召开全镇创建文明城镇动员大会。新闻单位要在黄金时段、显眼位置开设创建文明城镇专题、专栏。县创建指挥部出动宣传车,深入到大街小巷,进行巡回宣传,在城区主干道悬挂创建标语。创建办公室印发宣传资料2万份,发放到各家各户。镇直各单位、204国道的路口要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大力宣传创建内容,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使创建文明城镇家喻户晓,把创建文明城镇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二阶段:集中创建阶段(2010年7月至20010年12月)。

第一步:解决新城城区及沿204国道集镇“脏、乱、差”问题。按照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门前四包”、“庭院三包”工作要求落实到位。2010年7月下旬,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按责任目标兑现到位。

第二步:分部门创建。按照创建内容的主要任务指标和评分标准,由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创建活动要从组织领导、软件资料、硬件项目、组建专班专抓。2010年12月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按评分标准量化评估。

第三步:综合创建。在集中时间消灭脏乱差、分部门按各自责任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全县统一组织综合创建活动,把所有创建内容综合归口,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集中创建,边创建边查漏补缺。2011年3月底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召开一次再动员大会,准确通报情况,做到缺什么补什么。201

1年6月底开展申报验收前的第一次模拟大检查。2011年12月底,开展申报验收前的第二次模拟大检查。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县,并作为年终考核评奖的重要依据,对创建不力、问题严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诫训或调换。

第三阶段:总结申报验收阶段(2011年元月至12月)。2011年元月,在全镇文明城镇创建工作总结验收的同时,县创建指挥部办公室要收集整理各类创建资料、汇报材料、专题片、踩点定线,经县“四大家”领导审查和指挥部同意后再向省、市申报验收。

五、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机制

1、领导专班。成立板浦镇创建文明城镇指挥部。

2、工作专班。板浦镇创建文明城镇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职责:一是负责督促文明城镇创建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完成工作任务;二是督促城建、公安、交警、工商、卫生、文体、环保、客运、交通、环卫、市政、园林、规划、国土等职能部门按照创建文明城镇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三是督促建设等部门做好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城市建设中“五化”的落实,重点治理脏、乱、差;四是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门前“四包”责任制和领导包街制的落实;五是督促有关单位单项创建达标项目的落实;六是督促创建过程中其它工作的落实。

(二)目标责任机制

创建文明城镇实行目标管理,镇直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创建文明城镇的重任,真正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按“一览表”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创建活动。

(三)检查督办机制

1、领导督办。按照下达的目标任务分解表,县创建指挥部领导要深入一线检查督导;“四大家”领导包街督查的领导要深入基层,定期进行督查指导。

2、专班督办。镇创建文明城镇指挥部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检查督导、指导协调的职能作用,对县直牵头包街单位和责任单位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按照“门前四包”的任务要求,每季度对各单位进行一次考核。

3、奖优罚劣。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镇里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对评出的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在检查中得分率达不到95%以上的单位,每差1%罚款1000元;在领导督办和创建指挥部办公室督办期间,实行后三名黄牌警告制度,每次检查获黄牌的单位主要领导上台领取黄牌,并分别予以罚款1000元、2000元、3000元。

(四)舆论监督机制

镇直新闻机构要积极配合,开设专题专栏,充分发挥舆论监督职能(具体宣传方案由宣传部门负责制订,并报有关领导审批之后执行)。对行动快、效果好的单位,要及时报道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行动迟缓、创建不力的单位,要坚决曝光,并跟踪报道,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投入保障机制

城镇精神文明建立半年总结 第7篇

一、科学制定工作思路,强力推进重点工作

年初,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举全办之力,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 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在工作思维、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创新。

一是召开了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总结了近5年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绩和经验,对 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是组织讨论了《 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就《条例》修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建议,使《条例》在我市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三是承办了 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进行了重点部署。

四是完成了《全国道德模范报告文学集--王贵连先进事迹》的编采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了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

二、突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创建

一是实施素质养成行动,深入开展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切实搞好市民教育。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重大传统节日“五倡导”活动的实施方案》,就具体活动做出部署。即春节倡导勤俭节约,摒弃奢侈浪费;清明节倡导文明祭奠,破除烧纸陋习;端午节倡导文明踏青,保护自然环境;仲秋节倡导珍视亲情,共享温馨和谐;重阳节倡导感恩理念,培育敬老风尚。清明节期间在全市开展了“文明缅怀、关爱他人”活动。与市民政局、市文化局、市城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清明节期间开展“文明缅怀关爱他人”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关于组织开展“五倡导”活动暨“文明缅怀关爱他人”宣传周启动仪式的工作方案》;组织三个中心城区在43个社区、广场同时举办“文明缅怀、关爱他人”宣传周启动仪式,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高环等市领导与各界群众5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播了《“讲文明树新风”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印制各类宣传单、宣传品2万份;在《 日报》刊发《文明缅怀关爱他人--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志同志就开展清明节宣传周活动答记者问》专题报道;在社区开展了“文明缅怀签名”、广场文艺演出、网上祭奠知识讲座等活动;在中小学生中以文明祭祀、缅怀先烈、关爱他人、感恩父母为主题开展“我为父母写封信”活动;与团市委、市关工委联合在和平广场举行了全市青少年“缅怀先烈、继承传统、争做新时代和平小使者”主题队会。市领导、有关部门领导、革命烈士家属、革命老前辈及市武警支队的官兵共同参加了活动。

端午节期间在全市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在梅里斯区举办了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各县(市)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情系灾区、爱在 ”为主题,广泛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援助行动;以“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广泛开展为棚户区改造献爱心活动;以“提升市民素质、营造美好家园”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城乡清洁行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深入挖掘了重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运用传统节日资源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优秀文化。

2、组织开展“迎奥运、盼大冬、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化“百万市民学礼仪、文明礼仪我先行”活动。组织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和迎奥运知识竞赛答题活动等活动。在市民中进一步普及和学习《市民文明礼仪手册》,与团市委共同部署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英语竞赛,进一步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层次。

3、着力培养“五型”新农民。以科普之冬、法治讲堂、科技讲堂、农民大学、专业协会、“三下乡”和乡风文明知识竞赛等为载体,整合教育资源,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远程教育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等形式,对农民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农村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市场经济知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实用技能等教育和培训。广泛开展了“六破六立”(破除重收彩礼陋习、树立忠情重亲新风;破除不尽孝道陋习、树立养老敬老新风;破除愚昧迷信陋习、树立求知重教新风;破除沉迷赌博陋习、树立健康娱乐新风;破除习于脏乱陋习、树立整洁文明新风;破除见利忘义陋习、树立诚实守信新风)活动,转变了农民的生活观念、生产观念和消费观念等,引导农民群众不断增强政策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四种意识。培养了学习型、技能型、守法型、创业型、文明型“五型”新农民,逐步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

二是实施形象塑造行动,努力推进以文明社区创建为重点的文明城市建设。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中央文明委制定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摸清底数,查找差距,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重新进行了任务指标的分解,明确职责。

3、以“亲情连你我,和谐进万家”为主题,组织开展第三届“邻居节”活动,培育新型的邻里关系,丰富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新内涵。

三是实施共铸诚信行动,促进以“擦亮 窗口”为重点的文明行业创建上水平。

1、与市工商局联合开展了文明诚信市场的评比活动。根据评比表彰命名的条件,联合组成考核组,深入全市各县(市)区进行考核。通过考试、听汇报、问卷调查、指标量化等形式命名二、三级文明诚信市场28个,文明诚信业户516家。有利地推动了共铸诚信活动的开展。

2、继续开展了“树文明礼仪形象,做诚信服务标兵”活动。以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为重点,以职业技能、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掀起了争做一流员工、争当岗位能手、争创文明行业热潮。[page]

四是实施乡约文明行动,着力提高以“三大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文明建设水平。

1、继续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大创建”活动。按照“1253”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了富裕、知识、新风、娱乐“四进农户”、“创建生态文明村”和“城乡共建文明村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三大创建活动”。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重点,加大了道路硬化、庭院净化、乡村绿化力度,组织开展了“生态下乡”活动,全面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深化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文明村活动,加大文明单位帮扶村屯的力度,不断拓展城乡共建文明村和三下乡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截止到今年6月份,全市各县农村各乡镇共整修街路800条,硬化边沟300多条,栽植行道树50万棵,栽花240万株,修建公厕和改造厕所2300个,修垃圾池子300个。

2、继续坚持和深化文明村镇创评活动。在全市广大农村组织开展了“新农民、新环境、新文化、新风尚展示活动”和评选“乡约文明三项十佳”(“ 乡约文明十大人物”、“ 乡约文明十星农家”、“ 乡约文明十佳乡村”)活动,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农民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是实施城乡清洁行动,搞好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1、着力优化城市环境和公共秩序。对乱丢乱扔、随地吐痰、争抢拥挤、乱穿马路等顽症陋习,进一步加大了集中宣传整治的力度,引导人们告别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2、大力加强城市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开展了“提高市民素质、营造美好家园”活动。起草了《“提高市民素质营造美好家园”活动方案(讨论稿)》和考评细则。在新闻媒体刊发了《争当文明市民营造美好家园倡议书》并设置了专栏。召开了市民代表座谈会,聘请志愿者担任督查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着手公益广告的制作及宣传。积极动员文明单位进社区,在开展城市清洁行动的同时,与困难群众结对子、献爱心。组织志愿者为棚户区动迁居民提供帮助。开展了市容环境卫生考评工作。每季度与城管局等相关部门联合进行一次大检查,检查结果在媒体公布;从日常工作的角度强化管理,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通知;实行动态管理。

六是实施呵护关爱行动,开展以行为养成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

1、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争做“五小”活动。进一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巩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组织开展了以“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社会做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心理健康的小主人”为主要内容的五小活动。

2、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成功承办 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组长张英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陈永芳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启动仪式。活动盛况中央、省、市各新闻媒体给予充分报道。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到中央和省领导的高度赞誉。组织全市青少年参加了“全国百万青少年‘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

3、完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创新案例申报工作。收集创新案例近百篇,经整理、修改向省文明办推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创新案例20篇。

4、组织“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投票工作。向各县(市)区下发了通知,并与团市委和道德实践活动联系点等单位及时沟通,落实投票指标。

七是实施春风送暖行动,广泛开展以扶危济困和共建共育为重点的主题公益服务系列活动。

1、完成了西部开发“一加二”助学工程受助大学生毕业有关情况统计及 超过4年学制未毕业受助大学生情况统计。

2、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 年高中“宏志班”受助学生推荐工作的通知》,全市16县(市)区预报推荐贫困学生51人。

八是实施筑基提质行动,以培训调研推优为重点,努力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1、命名表彰了 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2、做好国家级、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把关推荐和命名表彰工作。

三、调研、信息工作卓有成效,舆论氛围浓厚

城镇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原则 第8篇

什么叫生态?生态就是指地球上的物种相生相克、共融共存的一种态势。生态又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种。自然生态是自然界的动、植物, 在它们的生存发展过程中, 通过与地理环境的相互适应, 以及动植物之间各种对立因素的相互制约、转化、交换、补偿等作用, 达到相对的稳定、平衡的状态。开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 关系到人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保护。

人文生态, 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也能向自然界的其它生物一样, 能取得一种和谐协调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和善友好、共融共生、共同发展, 它关系到社会物质与精神二个层面的建设, 关系到两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 的建立与发展。

作为城市规划师, 一定要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和意义, 规划设计工作中尊重自然,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 科学规划, 为城市生态文明绘制蓝图。

生态文明建设在规划中的几

点思考

1、关于城镇发展模式问题。

城镇发展模式, 一种是开发区模式。近年来, 我国建了不少开发区, 有的规模还很大, 开发区的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不小, 但带来的问题也不少, 主要分二方面, 一则占用了国家大量的土地, 二是一些开发区建设功能单一, 没有相应的生活服务、居住功能配套, 使得在开发区工作的人群每天在开发区与老城之间奔波, 耗时耗力, 影响身心健康, 也降低了工作效率。比如原来的北京亦庄开发区。现在亦庄正在规划建设亦庄新城, 70万的人口规模。

还有一些城市建设大规模的居住区, 也一样的功能单一, 有的成了“睡城”。比如北京的天通苑小区, 几十万的人口规模, 配套欠缺, 居住和工作严重地不匹配,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天通苑现在也正在抓紧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方便人们生活。

单一功能的大规模的开发区、居住区不符合人文生态要求, 有悖于生态文明原则。

还有一种是建新城模式。城镇就是一个小城市。城市一词的来历据说是“城墙”加“市场”, 很直观。这说明有城无市不行, 有市无城也不叫城市。城市的功能要满足聚居人群各方面的需求, 功能是全面的、丰富的。城市人性的产物。

城镇要发展, 是走“开发区”的路, 还是走“城市”的路?答案应该是很明确的。城镇规划必须全面考虑各项功能, 综合平衡布局, 科学配置城市资源, 体现以人为本, 实施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规划和建设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经得起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评说。

2、紧凑型城镇建设布局。

前些年, 跑马圈地, 圈来后作象征地开发, 建一栋楼, 多数土地闲置, 这种现象至今还存在。另外“大广场、宽马路”的建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 一致的否定意见, 现在有所收敛、改变。但城镇建设稀疏松散、粗放发展模式带来的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仍然较突出。据调查, 2005年全国建制镇镇区面积比2000年增长了30%, 2000~2005年人均用地扩大速度是90年代的1.5倍。

我们地少人多, 用地紧缺程度甚至超出了日本。日本的城市建设很紧凑, 我们应该走比日本更集约、更紧凑的路才对。

紧凑型城镇节约用地、降低市政建设投资、缓解交通拥堵、提高效能, 紧凑型城镇能创造出更多的人气和活力, 有利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紧凑型城市更有利形成多样性的空间形态, 彰显地方特色。

为实现紧凑的城市布局, 规划必须作好城市空间整合工作, 首先作好功能与要素的整合, 包括规划与交通的统筹, 产业分布与市场建设, 服务业与环境的整治等, 紧凑地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倡导高密度。

3、城镇公共空间与环境绿化。

我们反对“大广场”, 但不等于不要广场, 相反, 规划更应该重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人群集聚的场所, 是组织居民公共生活、社会交往、文化传播、教育、科学活动以及社会政治活动的重要场地, 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规划首先要看到它功能性的一面, 根据功能, 确定组成内容, 定位置、定规模。规划还应根据方便生活、就近实用的原则, 对城镇公共中心实行分级成系统设计, 可分市级中心、区域中心、居住区中心等, 公共中心系统是由内容、布局、规模各不相同而又互相联系的空间组成, 它们在城市结构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所以规划还要考虑公共中心的视觉景观、影响范围, 建立起建筑群之间视觉上的联系, 并使公共中心在城市空间中更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绿化美化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绿地、森林、水、空气、土地、气候以及各种动植物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就像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脐带。

环境绿化, 从规划层面分析, 首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分析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地形条件、气候条件、自然环境, 认识这些自然要素, 优先考虑作好保护、利用工

生态文明建设, 既抓自然生态又抓人文生态, 使人们在享有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 也能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作, 切实保护山、水、林、名胜等自然要素, 再进行挖掘和开发建设, 重在发掘个性, 建设特色城镇。

绿化规划, 也应该是点、线、面结合, 成系统地设计, 注意景观的连续和渗透, 以及空间的通透性。在绿化树种选择上, 要做到重视绿化的多样性, 满足生物学特征。在掌握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 尽量选择当地土生土长的树木、草、花。单一树种或单一草种肯定长不好, 只有多样性, 植物形成群落, 多因子组合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平衡生态, 平衡能力是一种生产力, 关系生物产量以及对环境冲击的自我调节控制。平衡的生态还能引来鸟类、长出昆虫, 动植物之间以食物链流动能量, 从而构筑起更完整的生态平衡系统。

4、关于风环境。

风环境是生态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风环境优越与否密切关系到人的舒适、健康, 也影响了建筑能耗。目前, 我们对风环境的研究, 相对于日照、采光、空气质量的研究而言, 显得落后、乏力。当今, 我们正着力生态文明建设, 风环境问题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不同城镇气候条件不一样, 风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城镇应有自己的空气流通评估, 并逐步建立起风环境的详细资源, 以帮助规划设计。城镇规划要善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用地上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舒适的通风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对城市道路的排列方向, 地段的大小和布局、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控制, 通风廊的位置保留等等, 都要作风况研究后确定, 在作详细规划设计时, 甚至对单幢建筑立面的长度、高度和背风区的长度之间的比值关系都应该经过计算优化确定。

上一篇: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下一篇:春季野外用火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