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2024-07-11

统计基础规范建设(精选6篇)

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第1篇

**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工 作 总 结

今年7月份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认真组织实施乡镇统计基础规范高,夯实基础,务求实效,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统计工作条件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下面将我镇前一阶段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组织建设,夯实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

(一)强化领导,机构建设规范化。为了使我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成效,达到预期目的,我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统计站人员为成员的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县局工作任务和目标,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到人。设立镇统计站站长一名,综合统计员两名,专业统计人员三名。设立独立办公室,确保“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配备专用计算机、打印机、档案橱等办公设施。全镇22个村,5个入统企业全部成立统计分站,并安排有统计负责人。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落实,有成效。

(二)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化。制定了《**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人员分工,统计报表制度、网络及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统计资料归档制度等,并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考核。同时,严格统计工作全会制度,每季度由统计分管领导组织各村统计人员召开一次专业统计会议。在此基础上,镇政府每年召开2次以上统计工作汇报会,确保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

二、围绕服务主线,创新工作思路,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突显

经济社会运行情况依靠统计信息来反映。我镇高度重视工作创新,拓展统计服务领域,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突出工作考核。将统计工作的纳入年终整体考核,与村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任务,安排措施。抓好督查,严格奖惩。

(二)突出人员管理。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人员担任统计员,并保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每位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必须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统计专业技术服务资格证书》,并参加统计继续教育,统计机构负责人或统计人员的工作调动,必须征求县统计局的意见,村统计员因村两委换届需要变动,必须经过镇统计站许可。

(三)突出统计服务。我镇注重加大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力度,定期发布统计信息,认真整理。编印统计资料。每月镇统计站向镇领导提供统计快报资料,不仅有数据,还有文字分析,为镇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目标考核,编制发展计划等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

我镇的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离上级领导的要求有差距。如,我镇县级重点项目涉及的征地政策处理工作量大。统计人员大都身兼数职,专业化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接下来,我镇将努力克服困难,努力把我镇的统计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第2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XXX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建立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统计数据公信度和统计服务水平,努力推进我县统计事业实现新跨越,根据《青田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发〔2008〕113 号)和《XXX市统计局关于开展乡镇(街道)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试点的通知》(XXX统〔2009〕37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决定开展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思想统领,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三大青田”目标和任务要求,以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为核心,切实保障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建立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

二、总体目标

1、统计行为法制化。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统计职责,自觉在统计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做到依法统计。

2、统计方法标准化。要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制度方法和统计标准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调查方式和工作规程采集、整理、上报数据。网上直报报表,要执行规定的操作制度。

3、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机构逐步实行网上数据录入、传输,推行企业网上直报和超级汇总制度,减少各方面和各环节的干扰,避免再生性差错,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4、统计工作制度化。要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工作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各种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台帐、统计档案等管理制度,完善统计监督机制。

5、统计人员专业化。基层统计专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统计人员的录用、调配及变动情况应及时与县统计局沟通,并报县统计局备案。

三、活动内容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指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符合《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达到统计行为法制化、统计方法标准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工作制度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内容主要包括统计机构和人员、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法制、统计档案、统计服务、统计数据的管理和公布、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9年6月一7月):成立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机构,配备镇村统计人员。

(二)实施阶段(2009年8月一10月):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一是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工作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二是全面开展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使基层统计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源头数据质量。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1月一12月):通过创建、检查、验收等一系列活动,按照“镇申请、县统计局考评、XXX市统计局验收”的程序通过考核验收,通过统计规范化建设试点活动,树立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典范。

五、工作要求

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难度大,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健全制度,逐步推进。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青田县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意见》(青政发〔2009)50号),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统计机构建设,保证统计工作职能得到优化,人员得以稳定,力量不受削弱。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活动中要成立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要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责任到人。

(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要以规范化建设活动为契机,通过广播、横幅、培训等途径,积极宣传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为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开展对各级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政治素质与专业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

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第3篇

一、会计基础工作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从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原始凭证的审核、会计凭证的填制、复核和记账、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告的编制、会计档案的保管等基本工作到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等会计监督和管理制度, 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这些环节是会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 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对单位内所有经济业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等都要严格审核把关, 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 能为单位预防腐败筑起一道“防火墙”, 对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积极作用, 因此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完善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二、腐败滋生行为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一) 人员配备方面的表现

单位在任用会计人员时, 未实行回避制度, 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 或者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担任本单位会计机构中的出纳工作。还有的单位, 不根据业务需要定员定岗, 而是一味地减少管理人员, 经常一人身兼数职, 导致不相容岗位不能有效分离。这样不合理的人员安排影响了财务工作的独立性, 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人为操作的可能。

(二) 会计核算方面的表现

有的单位开具收据时采用“大头小尾”等各联次金额不一致的方法隐瞒收入, 或者预算外资金“坐收坐支”, 或者收入不计入财务账, 私设“小金库”, 形成账外账, 或者出现“公款私存”的现象, 这些都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绊脚石。

(三) 会计监督方面的表现

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严格, 审查力度不够。如一些原始发票, 实际支出的是购物卡, 却换开成办公用品或计算机耗材等在办公费中列支;实际支出的是餐费, 却在会议费中列支;私人的考察费、出租车费用、餐费等在科研课题费中列支, 或者甚至在正常的办公费中列支;单位现金管理不严, 该通过银行转账的业务却超限额付现, 为一些不真实、不合法的支出提供了条件。此外,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本来应该是具有独立性的监督机构, 可是有的单位轮岗时只是简单的把审计机构和财务机构领导人互换, 造成自己审自己的局面, 审计过程中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可能认真处理。

(四) 内部牵制方面的表现

部分单位缺乏内部牵制制度, 或者内部牵制制度执行不力, 随意性强。如银行印鉴和银行票据的保管不合法, 甚至由一人保管, 造成公款被转移、挪用等现象。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导致腐败的原因

(一) 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有些单位的领导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不过是简单的收付款业务, 忽视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任用和提拔, 不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削弱了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使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 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出现漏洞, 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增大了财务工作的风险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隐患。

(二) 制度建设滞后, 管理松弛

各单位本来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一套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的、适合本单位实情的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制度, 可是一些单位因为种种原因, 未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而无章可循, 或者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却是执行不力, 形同虚设而导致的有章不循。如此种种, 使得单位内部管理松弛, 职责不清, 权限不明, 奖惩不公, 使得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 出现了资金上的漏洞, 影响了党风廉政的建设。

(三) 内外监管不力, 会计市场混乱

会计监管分单位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有的单位对内部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 缺乏监管, 即使有人过问和监管, 监管力度也不大, 只是简单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 造成对会计基础工作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的缺位。外部监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上级主管和财政部门。由于人员少, 业务忙, 主管部门很难对所属的所有单位进行定期指导、监督。2.社会中介机构。由于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跨行业的业务区别, 中介机构经常会避重就轻, 浮于表面, 很难深挖和分析实质问题, 致使有效的社会监督不到位。

(四) 继续教育乏力, 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缺乏责任感, 不求上进, 法制观念淡薄, 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坚持原则, 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同时有些会计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 还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 但不能主动学习国家新的法律法规, 没有知识的更新, 使知识水平停滞不前。虽然现在每年都要求会计人员要参加继续教育才能进行资格年检, 但是多流于形式, 效果甚微。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直接导致他们不懂制度, 或者不认真执行制度, 只是简单地想当然操作, 降低了工作水平, 使会计基础工作不能得以规范。

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首先,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 仅靠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是不够的, 领导的重视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保障, 只有领导重视了, 会计人员才能更认真地审核原始凭证, 才能对不真实、不合法的会计凭证予以拒绝和制止, 从源头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运作。

其次, 应把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到反腐倡廉、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 通过加大宣传, 狠抓培训, 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 增强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律意识, 使单位领导明确其对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使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不只是简单的收付款业务, 这样才能较好地维护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 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工作氛围。

(二)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预防腐败

各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一套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的、适合本单位实情的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制度, 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保证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强化制度的执行, 堵塞漏洞, 防患于未然, 从制度上预防腐败。1.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明确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 明确单位内部相关机构、各级领导和相关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明确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2.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岗位设置、各岗位的职责和标准, 明确人员具体分工和轮岗, 以及考核办法。3.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明确规范各项会计基础工作的流程, 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4.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明确不相容工作之间的分工, 明确职责权限, 以及各职责权限人之间如何协作, 形成相互制约机制。5.建立稽核制度, 明确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 以及稽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的方法和标准。6.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明确财产清查的期限和方法、范围、组织实施等, 以及清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奖惩办法。7.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以及审批人员的责任。8.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方法和程序。9.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明确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 明确分析的具体方法和编制要求。

(三) 强化监督机制, 从手段上预防腐败

会计监管体系主要由上级主管和财政部门、中介机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三种内外形式构成, 要完善这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单位内部要定期抽调熟悉会计基础工作的专业人员, 对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检查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齐全、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是否正确、会计账簿的设置和启用登记是否合规、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可靠;检查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是否合理, 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情况是否合规;检查内部会计制度是否健全, 执行情况是否良好。检查后对与相关规章制度不符的, 应予以严肃处理, 把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2.不定期接受上级主管和财政部门的收支审计, 或者聘请中介机构对单位账务进行收支审计。这样通过第三方的检查形式, 可以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检查财务收支的合法和真实性, 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3.财政部门应经常组织不同形式的《会计法》执法情况检查活动, 通过会计法律法规的专项检查, 可以打击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行为, 还可以从源头上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最大限度地避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从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四)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从主观执行上预防腐败

首先, 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在业务工作中, 能以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为行为准则, 做到自律、自重, 依法理财。其次, 要鼓励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学习新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制度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 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从主观执行上预防腐败, 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在实处。Z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完善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分析会计基础工作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腐败滋生行为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第4篇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擔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2)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3)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二、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发布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发布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发布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4)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第5篇

下午好!首先,感谢您们前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您们的到来,将有力的推动爱华镇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您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云政办发﹝﹞32号《关于印发云县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及县统计局﹝﹞1号《关于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考核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对20XX年我镇统计规范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爱华镇辖5个社区,28个村民委员会, 302个村民小组,306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11万人。要掌握这样一个拥有10多万人口的乡镇的经济发展状况,数据源头显得尤其重要,全镇28个村5个社区做到了定岗定责,专人(各村社区文书)负责统计工作,形成“村统计员—镇统计站—党委、政府”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数字桥梁。

二、强化统计队伍,确保统计工作质量

我镇配备了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做到定岗定责、制度上墙,统计人员一律持证上岗,村一级配备专职统计员(文书),由镇统计站进行各类统计业务培训,镇内各站所都配备有专职统计人员,一年至少对统计员集中2次以上业务培训,对个别不懂的再作个别培训辅导,确保报表数据的精准性与及时性。报表报送实行签收制度,村(社区)的报表要求必须有支书或主任的签字并加盖村(社区)公章,附分析报告上报镇统计站,镇党委、政府把各村(社区)的统计报表上报情况及报表质量纳入年底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镇统计站从源头严把上报的每一个报表,做到数出有据,健全村一级报表,经过统计站审核、汇总并写出评估分析,送分管领导审核后报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上报。

三、认真做好镇、村两级台帐登记与痕迹管理

注重痕迹管理,配备配齐专门档案柜,做好凭证登记、归档工作,并由专业档案人员编档管理,有纸介质及计算机、移动硬盘等,凭证齐全、记录真实完整,台帐种类齐全,有完善的统计台帐使用、保管、交接、归档制度,并对村级业务的培训及对本站业务进行强化,数据采集方法多样化,点面结合,所有统计资料上报工作及发布经分管领导审核同意。

四、确保数据质量真实,数出有源

严格按照专业统计制度要求,及时如实报送各种报表,数字来源有据,各站所相互衔接,要求各站所上报及提供的数据必须经镇统计审核,杜绝数出多门,所上报的报表都经领导审核后才上报。

五、软硬件结合,提升数据质量上报效率

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两台、打印机一台,统计人员熟悉计算机操作,能独立完成统计报表数据处理工作,上报数据一律实现网上直报。

六、开展统计执法检查

我镇充分认识依法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将新统计法纳入“五五”普法内容,为全镇干部职工思想打好“预防针”,树立统计法律意识,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统计执法领导小组组长,统计站站长为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各村文书为成员的统计执法领导小组,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用法律为统计工作保驾护航。

七、不足之处

(一)硬件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还要请县统计局给予大力支持。

(二)统计人员还须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实践经验,提高写作水平,不断地写出更多更好的统计分析资料,真正能为党委、政府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当好参谋,更好地为全镇的经济工作服务。

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去克服,力所能及的提高我镇的统计数据质量,力争我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第6篇

(松源镇政府2010年10月19日)

今年6月份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认真组织实施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夯实基础,务求实效,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统计工作条件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下面,我将松源镇前一阶段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狠抓组织建设,夯实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

(一)强化领导,机构建设规范化。为了使我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成效,达到预期目的,我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成立由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全局工作任务和目标,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到人。设立镇统计中心主任一名,专业统计人员6名,设立独立办公室,确保“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配备专用计算机、打印机、档案橱等办公设施。全镇41个村、5个社区,以及镇属单位、企业成立统计站,分设统计站长、统计员和宣传员,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落实、有成效。

(二)强化培训,队伍建设专业化。强化业务知识培训,组织镇统计员参加了7月中旬和8月上旬的市、县两级业务培训,考察学习了相关乡镇(街道)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统计新领域、新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依法统计水平。8月初,结合业务工作会议,组织各统计员对我镇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研讨,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建议。

(三)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化。制定了《松源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各统计中心(站)制定了人员分工、统计报表制度、网络及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统计资料归档制度等,并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考核,对考核结果位居倒数三名的给予通报批评。同时,严格统计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由统计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各中心(站)召开一次专业统计员会议。在此基础上,镇政府每年召开2次以上统计工作汇报

会,确保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

二、围绕服务主线,创新工作思路,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突显。

经济社会运行情况依靠统计信息来反映。我镇高度重视工作创新,拓展统计服务领域,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突出工作考核。将统计工作纳入年终整体考核,与村(社区)鉴订工作责任状,明确任务,安排措施,抓好督查,严格奖惩。

(二)突出人员管理。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人员担任统计员、并保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每位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必须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并参加统计继续教育。统计机构负责人或统计人员的工作调动,必须征求县统计局的意见,村统计员因村两委换届需要变动,必须经过镇统计办许可。

(三)突出统计服务。我镇注重加大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力度。定期发布统计信息,认真整理、编印统计资料。每月镇统计办向镇领导提供统计快报资料,不仅有数据,还有文字分析。为镇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目标考核、编制发展计划等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

(四)突出实践结合。在今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我镇实行人口普查分片包区责任追究制,严格确保普查数据质量,要求数据不重、不漏、不错,高质量、严要求地完成人口普查的登记和汇总工作,确保人口普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上一篇:s-窗帘安装方案下一篇:最新促销活动方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