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匠心得体会

2024-07-20

教师工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教师工匠心得体会 第1篇

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匠人精神”近几年来大爆发, 可能缘起与有一年春节期间,中国人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造成马桶盖几乎断货。这样一个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普通产品,竟然和寿司、日本武士刀并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个传统词汇指代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叫“职人”。“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现在,许多掌握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被称作“职人”,甚至遍及社会各个行业,在日本媒体报道中常见“政策职人”、“相扑职人”、“科学职人”和“教育职人”等称呼,都指在本领域掌握高超技艺的能人。

本质上,匠人起源于手工业, 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教育〃教育不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师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教学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追求“匠心”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职业意识。

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静静地等待〃悄悄地聆听〃不浮躁〃不显摆。

匠心”就是用简单的心做单纯的事。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如果教师都能始终潜心教育〃那么就能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选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年轻时读过师范〃毕业时他问父亲自己该干什么?父亲告诉他〃如当教师〃就好好当〃不要做歌唱家的梦;若是想当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梦〃不要在两把椅子中间彷徨!他的歌声〃至美〃至纯〃他的一生〃至简〃至定。生活中的确有许多把诱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条件与特点〃摒弃浮躁〃抵御诱惑〃坚守定律〃坚持只坐那一把适合自己的椅子〃才会有希望获得成功〃它或许不是最美的〃却是承载你最多喜怒哀乐的物品。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人的内心简单了就会快乐〃专一了就会强大。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人的一生要做许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复杂、太繁琐、太神秘〃应当多一点“留白”〃让学生轻松一点〃多一点自主选择〃让学生有兴趣一点〃多一点宽容悦纳〃让学生自信一点。

我越来越坚信〃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纯手工的〃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无法瞬间获得、想要就有。杏坛之上〃弦歌不辍〃教师们耳提面命〃一张嘴〃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要有“匠心”的执着——专注而简单。

教师工匠心得体会 第2篇

寒假期间,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2》收视飘红,“工匠精神”也成了新时代一个积极推崇的新词,我们之前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专家称呼,仔细想想能称得上“教育家”的老师才有几个呀,更多的老师是兢兢业业一辈子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做一名一丝不苟的教书匠也是一样无上的荣光啊。在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耐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

教师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在教育事业上一丝不苟、精心对待、耐心等待。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匠心”独运,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就好比在培育一株幼苗,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尤其是学生表现差强人意时,更需要我们发扬工匠精神的一丝不苟、精心对待、不急不躁的精神,我们依然需要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

教师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精益求精。教师本身的素养极大地影响着身边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此外,教师更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有学者说“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他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宽阔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渊博的知识能有益于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个性,能以教书传知,育人感人。作为教师,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先进、观念更新,不教条守旧,带着微笑进课堂,流利、生动、自然地讲解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努力按照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用自己的知识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努力创设一种竞争向上的学习气氛,使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工匠心得体会 第3篇

一、初心不忘努力做具有“工匠精神”的“仁师”

对于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 在其踏入工作岗位成为教育工作者时, 怀有的“初心”就是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成为职业谋生工具和手段, 同时又怀揣教育梦想愿意通过教书育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然而随着任教时间渐长或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后, 在职业生涯某个阶段往往限于满足当个“教书匠”, 满足于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工具了。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 高职教师要不忘初心以坚韧专注、执着极致的“工匠精神”为引领, 以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要有理想信念, 要有道德情操, 要有扎实学识, 要有仁爱之心”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求与“仁师”的目标。

高职教师用“工匠精神”唤醒初心有使其具有永恒信念, 全心投入定好职业, 穷尽一生磨练技能, 是职业成功的秘诀, 也是赢得学生掌声的关键, 更能够从根本上扭转个人职业倦怠的困局。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 树立“立德树人”、“立业立人”的育人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高职教育向社会期待“育人”根本性转变, 须树立立德树人的职业态度与淳朴“仁心”服务学生的工作观。职业教育“要教育学生崇尚劳动, 让学生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要教育学生敬业守信, 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爱岗敬业, 将“仁而爱人”情怀奉献教育事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育人为本, 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引导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职业理想信念时充满着快乐, 让“工匠精神”成为工作中的一种习惯职业素养, 坚持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乐趣, 对教育教学工作孜孜追求。教师以身示范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浸润学生的心田, 悉心授业、关怀备至改变学生一生命运是可能的, 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职业追求。

高职教师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力求成为塑造大国工匠的灵魂雕刻师。做有灵魂教育者, 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个体, 唤醒学生成功体验的潜能, 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建构。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对话时, 体会到那种享受教学的体验和充实感, 切实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在使学生追求卓越心境时感到欣慰和自足。高职教师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 让他们能够感受着心灵的温度,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促进学生的转化, 滋润学生的心田甘露, 以坦荡胸怀去尊重、爱护、信任学生, 将自己真挚的爱倾注于学生, 让他们享受阳光的温暖, 扬起他们信心的风帆, 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二、专心致志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业师”

高职教师的“专心致志”是对自己职业一种专注、热爱和敬重, 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通过长期专心致志调动所有能量, 自我驱动使得专业知识愈发深厚及专业实践能力愈渐高超, 达成“业师”的理想境界。

高职教师通过专心致志以达精益求精, 并用强大定力成为“工匠精神”领先构建者和模范践行者。现实对高职教师更高的要求是, 最好能够掌握一定技巧性的技术或手艺, 并善于将其授给所学专业的学生, 让学生获得工具性能力, 使其能够顺利走上社会就业并得以发展。高职教师将精益求精教学心力, 尽可能用到与育人目标相关的事情上而放弃其余, 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究来提升专业水平, 从而达到专业成熟境界业师, 以自己力所能及极致使培养人才质量能够不断提升, 若此, 高职教师定能够获得社会认同的职业归属感与受人尊重的职业幸福感。

高职教师通过专心致志以达孜孜以求的追求专业态度。把教书育人需要硬本领, 当作不懈追求且贯穿于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 舍得放弃无关诱惑, 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始终信奉扎实学识是业师安身立命根本, 追求职业技能极致化, 加强学习刻苦钻研,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力争能够站在知识发展前沿,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从而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源泉。高职教师用“工匠精神”追求专业精致的意识和精神, 使得所任教学生学习枯燥的知识中妙趣横生。无论是理论教学, 还是实践技能指导都需要不断对新知识、新研究的探索和追求, 永远走在知识与技术供给的最前沿, 把行业最新的知识带给学生。同时, 高职教师对专业不只满足于熟能生巧而止步不前, 要通过不断突破自我, 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把“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力争将自己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作为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三、匠心独运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匠师”

高职教师的“匠心”不仅指教学技巧和技艺方面的熟练与融会贯通, 也指精致的执着坚守职业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创造性精神, 一种良好职业精神状态。作为教育主体的高职教师需要“独具匠心”不断追求自身发展, 实现自身向“工匠型”专业化发展, 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授给学生, 夯实工匠精神的文化底蕴,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活动, 最终师者、学者都成为专业行家里手的“匠师”,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具有匠心的高职教师不应墨守成规或急功近利, 不囿于知识传授和灌输, 在对教育学生所需的技术、工艺方面勇于创新, 追求无止境。专业课教师利用企业顶岗实践机会, 不仅学习工匠精神, 也需要借此寻访工匠, 将相关行业不为世人所知的各类能工巧匠推介给学生, 既了解传统工艺的传承艺人, 也了解新锐的设计师、精工制造的企业家, 学习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创新精神。高职教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善于用爱心, 无所保留地将情感倾注于学生身上, 在指导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时,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 最终培养具有“匠心”精神的合格职业劳动者。高职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培育工匠的教育模式, 以专业或地缘为纽带的师徒之间、在“教学相长”中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职业素养传承与发展下去, 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助力有志成才学生创造美好人生。

高职教师想要获得匠心化育的本领, 必须自己进行良好人文素养积淀与学习,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关心。通过培育自己的匠心与匠人能力, 在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基础上, 实现课程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之间融会与贯通, 从而去培养学生拥有更高层次“工匠精神”与能力。匠心独运的教师需要主动推进文化传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进一步发展先进“工匠精神”文化。中国工匠群体创造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工匠精神”, 那就是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巧夺天工”为最高境界。高职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影视片来了解不同国家、民族匠人成长的历程和智慧, 用正能量进行心灵励志, 以达到传承中华文明智慧的目的。在传统与创新、理念与务实有机结合中弘扬中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工业文明相结合的当代“工匠精神”。更多地造就一批富有创意、善于巧思、执着如一、勤恳敬业的, 满足于各个层次各个行业需要的工匠型人才。

综上所述, 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 高职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办学特色出发, 通过自身努力, 成为教育领域的能工巧匠, 有助于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 有助于培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工匠”。

摘要:供给侧改革是实现中国质量立国的重大举措。缘此背景下, 高职教育需要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人才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处于高职教育供给侧的教师亟需转变观念、全盘规划, 通过实施由“仁师”、“业师”再到“匠师”的自我发展方略, 提升执教能力与水平, 尽快成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教师。

关键词:工匠精神,供给侧,高职教师,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光才.匠心化育与大国教育[J].决策探索, 2016, 6

[2]刘维娥.浅谈职业教育教师“工匠型”专业化发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 4

[3]骆潇、陈姝宇.若教“匠”必先成为“匠”---三位技师学院骨干教师谈工匠精神[J].职业, 2016, 25

教师也需要“工匠精神” 第4篇

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内心执着而笃定,有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产品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归根结底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这种对工作的痴迷以及精益求精应该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笔者认为,不仅企业需要“工匠精神”,教师同样需要坚守、践行这种精神。

践行“工匠精神”要在工作推进上专注于专业。全国劳动模范巨晓林,是个高中学历的农民工,23年来,他一心扑在铁路接触网领域,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其著作成为职工职业技能教育教材和实用型工具书。成就事业需要一份专注,专注于岗位,专注于工作,专注于职责。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高效。教师具备了像巨晓林那样的“工匠精神”,就会心中时刻装着岗位与工作,清醒地认识到岗位就是责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到底,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而是抓质量,提效率,重品质。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庾南,58年躬耕三尺讲台,坚持开展教学科研,创立了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在她指导下成立的“李庾南数学教学研究所”“李庾南实验学校”培养了数千名优秀教师和数以千计的优秀学生。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全部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付出的是心血,产出的是精品。

践行“工匠精神”要在工作落实上持之以恒。铸造导弹舱体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以来,他只做了一件事——为导弹铸造“外衣”。一生只干一件事,干好一件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坚持、坚韧是成事之基。教师具备“工匠精神”,就会在岗位上默默坚守,耐住寂寞、稳住心神、经住诱惑,“咬定青山不放松”。山东省“美德人物”特等奖获得者王绍山、贾翠珍夫妇,一对夫妻,两个山头,各自撑起一所学校。面对大城市的就业机会,他们选择了深山;面对刚满月的女儿,他们选择了学生;面对渴望知识的山里娃,他们约定在此坚守一生。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从晨曦到晚霞,从青丝到白发,不离不弃,无悔坚守,把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了大山,融入时代大潮。

践行“工匠精神”要在工作标准上追求极致。木雕大师高应美雕琢不足十平方米的六扇格子门,用了17年时间。其作品工艺高超、构图精美,被誉为稀世珍品。追求极致,是一种对完美境界的孜孜以求,表现为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教师具备了“工匠精神”,就会调整对工作的看法,把教育当作事业去追求,全心全意地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最好。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60年呕心沥血,把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三尺讲台,奉献给基础教育事业。她桃李满天下,其课堂堂堂都是“示范课”,节节都是“精品课”,却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样的感慨,体现了一位大师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昭示着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

和普通工匠、教师不同的是,大师级工匠、教师有匠心而无匠气,他们立坚韧不拔之志,执着而不固执,在专业上融会贯通,在技术上追求极致,与时代同步,与世界接轨。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教师是灵魂的雕刻师,一位大师级教师不会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而是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发扬“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教师既要有“登高”“行远”的目标,又要抓住根本,打好基础,注意层次,循序渐进。

论教师“工匠精神” 第5篇

“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作为职业教育老师,我认为工匠精神是可以用四个词语来概括和体现: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坚持。教师的工匠精神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敬业:首先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享受我们工作,才能像工匠一样做出高品质的艺术品。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如果确定做这个职业,就必须放平心态,拒绝浮躁,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信念和信仰。

2、专业:工匠首先是专业的,他必须有精湛的技艺,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同样应该如此:我们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精湛的专业知识。

教学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论和方式都不断发生着改变,因此我们也必须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丰富我们的教学技能,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当中,可以多以活动式、任务式、团体式的模式来分配我们的课堂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专业知识:当我们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时,我们必须要使我们传授的知识是用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提出的,也就是说以前生产出的差品是低级的,粗糙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了。我们必须创造是精华的产品,那同样对于我们教育而言,我们要是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必须不断保持学习、进步,跟上时代的需求,多与社会和企业保持联系,知道社会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品质和什么样能力人,采取目标教学和管理。

教师与工匠精神 第6篇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可谓是对教师的最美赞誉。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将教师职业神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不过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之一行,教师不过是亿万普通劳动者之一员。因为社会需要以及分工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牲和不可替代性。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它工作,确实很重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社会拒绝次品、废品和危险品。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要把这些懵懂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有用之才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经济改革中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是精细中之精细,在教师的工作中何尝不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教书匠”是社会对教师的戏称,在笔者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工匠。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

我国的教育专家吕型伟有一个教育名言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既然是事业、科学和艺术,只有不懈的努力用毕生的精力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才能达到科学和艺术的高峰,教师的“工匠精神”不可以或缺。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笔者看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这一桶水还要常换常新,最好是长流水。其实,不仅需要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更主要的是怎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并非易事。教师要依据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实际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教学中并不排斥做必要的强化训练。教师也有必要采用师付带徒弟的方法,手把手地教学生。人们总结出,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小火慢炖,急不得,需要不厌其烦,诲人不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能会出现“反复”现象,教育不容浅尝辄止。

教师教育:重拾“工匠精神” 第7篇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及“供给侧”改革时,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众多媒体的关注热点。其实,不仅是经济改革需要培养工匠精神,教师教育改革也要重拾工匠精神。

轻视工匠精神将导致“教学荒芜”

几千年来,工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艺经验与“知识”“真理”无缘,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精英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思想中,孔子对“学稼、学圃”不以为然。孟子更将它称为“劳力”,断言其被“劳心”者统治。这并非“中国特色”。杜威曾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差很大,却共同地贬低技艺。柏拉图把手艺人安置于“理想国”的金字塔底层。亚里士多德把技艺称为“制作”,认为只是达成外部目的的手段。随着近现代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日益兴盛,人们对工匠技艺经验的批判,就愈演愈烈了。

在此背景下,“教书匠”几乎成了教育领域的“过街老鼠”。“教书匠”和“教育家”间的虚假对立,诱使“要教育家,不要教书匠”之类口号出炉。在它们的误导下,有些一线中小学教师,如宗健梅所言,“不去做具体的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视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把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轻蔑地称之为„教死书‟,把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轻蔑地称之为„教书匠‟,却进行宏观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研究,说一些专家们常说的话,写一些学者们已经写过的文章。”奢谈一知半解的理念,执迷于建构教育流派或教学模式,轻视学科教学知识打磨和积淀,最终将导致教学荒芜。

故而,教师要重拾工匠精神。这是我国时代精神的需要,也得到了当代学术研究的印证。上世纪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社会学、教育学的影响,都为技艺经验的合法性、奠基性和重要性做了“背书”。这些学术思想资源包括:存在论层面,海德格尔对“用具透明性”的现象学描述;认识论层面,波兰尼对缄默知识与名言知识之关系的“冰山比喻”;语言哲学领域,赖尔对“知道什么”和“知道怎么做”的区分和维特根斯坦的“相似的看待”“相似的处理”;在社会学领域,布迪厄揭示的“实践逻辑”;在教育学领域,康纳利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范梅南的“教学机智”等。

简言之,教育教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作为艺术,它总有一些地方没有道理,总有一些地方不讲道理,也总有一些地方讲不出道理,教师只能靠技艺经验。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是有传统的

重拾工匠精神,先要为“教书匠”正名。匠,在汉语中并非只是墨守成规,而且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之义。我们反对墨守成规的教书匠,欢迎精益求精的教书匠,即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何谓工匠精神?付守永的《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说,它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成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视产品为作品,努力戒除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机心。

由此可见,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将教育作为终身事业,专注、执着于教育教学,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极致,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幸福。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是有传统的。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工匠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一位历史老师“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是工匠精神。甚至于那些拥有某项绝技,如在黑板上反手画圆、随手画地图、能用二十种语气说“你好”、能在开学一周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等,也体现了工匠精神。

教师教育要发扬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有四。

一是尊重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对每个教师而言都带着自己的生命温度,而且不少经验还是以教师或学生的某种牺牲为代价的,因而弥足珍贵。优秀的教育经验是教育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将其全都视为低级、片面、肤浅的,认为他们需要被理论知识覆盖和替换。

尊重教育经验,首先要培育教育经验。教师要坚守育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各项工作都应该以育人为目标。尊重教育经验,还要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的定位主要不是基于技术理性的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是杜威所言的“理论教学的工具”,而是通过实践形成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教育实习时间要延长,让准教师逐步从边缘到中心,从依赖到独立,从而在上岗前积累其独当一面的经验。

二是推行师徒制。教育经验弥足珍贵,但作为个人经验,它却依赖教师的肉体,会随着某个教师的离职或离世而消失,“人亡艺绝。”因此,教师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经验传承。教育经验内含缄默知识,其传承要靠“传、帮、带”,要落实到师徒制。

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经验传承是否有价值?回答这个问题,关键看我们坚持何种改革观。如若我们认为改革是“大破大立”,甚至“全破全立”,那么经验传承当然是改革阻力。可是,教育改革其实是渐进和连续的,从一定意义而言,是不断地“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改革中,教育传统、教育现实与理想的教育之间虽有差异,也有共性。因此,即使是在改革,哪怕是转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都不能忽视和轻视教育经验传承。

积极倡导共享的氛围,努力构建共赢的机制,师徒制才能发挥最大价值。现实中确实有部分教师对公开教育经验有顾虑,害怕“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不愿跟同行分享“干货”。有位教师曾跟笔者说,她找到了一个教化学某个知识点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很快理解,而且在考试过程中也极少遇到问题。可是,她不会将其用于公开课,也不会告诉其他同行。可见,师徒制价值的发挥,在于共享的氛围和共赢的机制。

三是彰显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要重视(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要建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和评价观。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的核心技艺。其要义,简言之,就是会教且教会。可是,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与评价偏离了教师核心技艺。

这种偏离在职前教育阶段的表现是,教育理论课程重过实践课程,导致准教师只是为考而学而不是为教而学;在职后教育阶段的表现是,“研究”重过“教学”,导致教师只是为发表而研究而不是为教学而研究。

建构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观和评价观,就是教师教育的课程和评价都以核心技艺为中心。这意味着,教师教育课程不仅要强化实践课程,而且理论课程也要紧紧围绕实践展开,指向教师的核心技艺。教师教育评价应该以教师核心技艺为基准,重点考查其“应会”,而不是“应知”。

四是强调“技进乎道”。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先理念,后技艺,试图让准教师在还没有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情况下掌握科学概念,树立先进理念。这个思路,只能让准教师形成了“关于教育的观念”而非“教育的观念”。因为,正如杜威所言,“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当一个人把观念告诉别人时,对听到的人来说,不再是观念,而是另一个已知的事实。” 其实,正确的思路是先技艺,后理念,“技进乎道”。技艺固然包含缄默知识,但也有可明言的规则,即技法。技艺学习要从技法开始。教师教育中的技法,如操作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师教育的起点,是教师教育理念生成和创新的基础。所谓教学有法,指教学是有特定方法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方法。

教师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第8篇

职业无贵贱,除了身份不同,其内核是一样的:你我都是“匠人”。就教育而言,“工匠精神”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精神理念,即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体现自身价值。若“匠气”多于“匠心”,教学就会机械、重复、固执和守旧,会成“教书匠”;“匠心”多于“匠气”,意味着执着、专注、完美和情怀。显然,后者是教育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教师的“工匠精神”,首先需要一颗纯粹的心。匠心就是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始末如一,初心不改。秉持“一生只做一件事”,永远记得为了什么而出发,执着而纯粹。对于教师,匠心就是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并一以贯之。于漪老师一生秉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本色不改,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在繁华中坚持一份简单。她的内心疆域清澈澄明,栖息着一颗晶莹宁静的灵魂,有着非凡的穿透力。身为教师,一生只为“教育”这一事,且让我们专注地做好这一件事。

教师的“工匠精神”,还需要一颗创造的心。“技”的表现启示着“道”。匠人的工作多以重复居多,但出色的匠人,能从重复中发现其中的“巧”,自出心裁,这便是创造。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安东尼·豪设计的主火炬台抢尽了风头。这个不断运动着的风动力雕塑作品介于雕塑和装置艺术之间,既不像传统雕塑那样静态,也不像源于极简主义的早期装置艺术般强调观念性;相反,将两者结合,使用“风”这一他一贯迷恋的元素激活静态的雕塑,以雕塑的运动拓展出新的维度——而这不仅发生在空间的层面,且发生在隐喻的层面。教育,看似重复劳动,实则在重复中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决定了这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由技入道,道技结合,让教师自身享受这种人生。

教师的“工匠精神”,少不了一颗宁静的心。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灵魂”的工作,而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内心宁静的时刻展开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更需要一颗活泼而宁静的心。只有把心归于宁静并坚守这份宁静的教师,才能寻找到它的本真和美好。世界再嘈杂,教师的心必须是宁静的,在安静中找到力量,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时下,教育部正在对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进行治理,特别是紧盯学校开学及教师节等重要节点而展开的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这不是对教师的“苛刻”要求,而是教育人的“底线”。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其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这是朱光潜先生对艺术家的一段精妙论述。其实,这同样适用于教师。一个教师若没有诗心,便难以萌发美好的教育理想;若没有匠心,美好的教育理想多半流于空想。惟有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用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育的高峰,才能实现教育的尽善尽美。

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有为教师 第9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有为教师》。

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匠人之国!万里长城、江南丝绸、成都的都江堰、洛阳的唐三彩、重庆的大足石刻、武当山的“一柱十二梁”,这些举世成就无不让人称道几千年。今天的中国,不仅能在高尖端科技实现领先,华为、联想、海尔、格力等中国企业也在其领域位于世界前沿。这些成就的取得,同样是现代中国人专注走心、追求极致工匠精神的体现。

工匠精神就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精神。在新的时代下,技工院校承担起了培养国家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关系国家命运、国家前途。我们教师作为传技授业的光荣使者,应该如何去做呢? 弘扬工匠精神我们须爱岗敬业。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爱岗敬业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勤勤恳恳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只有爱岗敬业,才会以严谨的态度正确地对待知识,以顽强的毅力去不断探求新知,从而用自己的才能去教育学生;只有爱岗敬业,才会“时时留意,步步用心”,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榜样去规范学生。

弘扬工匠精神我们须严谨做事。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工匠的成长必须有一种老实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甘愿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教师,我们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专注上好每一节课,仔细批改每一本作业。我们要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不断地更新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尊重关爱学生,把对学生的爱落实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个教育教学细节中去。

弘扬工匠精神我们须传承传统。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高深的智慧。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加强专业技能的锤炼。我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谈吐、待人接物等等。我们要发挥自身的楷模作用,时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必须自己做到,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产生理解和信任。

弘扬工匠精神我们须不断创新。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当前中职教育普遍面临着学生厌学、对所选专业了解不多以及在以前的学习中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要具备服务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关心热爱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我们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教师如何重拾工匠精神 第10篇

重拾工匠精神,先要为“教书匠”正名。匠,在汉语中并非只是墨守成规,而且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之义。我们反对墨守成规的教书匠,欢迎精益求精的教书匠,即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将教育作为终身事业,专注、执着于教育教学,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极致,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幸福。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是有传统的。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工匠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一位历史老师“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是工匠精神。甚至于那些拥有某项绝技,如在黑板上反手画圆、随手画地图、能用二十种语气说“你好”、能在开学一周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等,也体现了工匠精神。

教师教育要发扬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有四。

一是尊重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对每个教师而言都带着自己的生命温度,而且不少经验还是以教师或学生的某种牺牲为代价的,因而弥足珍贵。

尊重教育经验,首先要培育教育经验。教师要坚守育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各项工作都应该以育人为目标。尊重教育经验,还要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的定位主要不是基于技术理性的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是杜威所言的“理论教学的工具”,而是通过实践形成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教育实习时间要延长,让准教师逐步从边缘到中心,从依赖到独立,从而在上岗前积累其独当一面的经验。

二是推行师徒制。教育经验弥足珍贵,但作为个人经验,它却依赖教师的肉体,会随着某个教师的离职或离世而消失,“人亡艺绝。”因此,教师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经验传承。教育经验内含缄默知识,其传承要靠“传、帮、带”,要落实到师徒制。积极倡导共享的氛围,努力构建共赢的机制,师徒制才能发挥最大价值。现实中确实有部分教师对公开教育经验有顾虑,害怕“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不愿跟同行分享“干货”。有位教师曾跟笔者说,她找到了一个教化学某个知识点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很快理解,而且在考试过程中也极少遇到问题。可是,她不会将其用于公开课,也不会告诉其他同行。可见,师徒制价值的发挥,在于共享的氛围和共赢的机制。

三是彰显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要重视(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要建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和评价观。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的核心技艺。其要义,简言之,就是会教且教会。可是,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与评价偏离了教师核心技艺。

四是强调“技进乎道”。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先理念,后技艺,试图让准教师在还没有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情况下掌握科学概念,树立先进理念。这个思路,只能让准教师形成了“关于教育的观念”而非“教育的观念”。因为,正如杜威所言,“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当一个人把观念告诉别人时,对听到的人来说,不再是观念,而是另一个已知的事实。”

教师读工匠精神读后感 第11篇

“态度的根本,我是谁不重要,我做到的事才重要,如何让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让自己做事的结果超越直接领导的期望”这句话能让我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结果是要超越领导的期望,而不仅仅是达到领导的期望,我们常常以为达到领导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实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对于大部分人想获得的认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质量上,如果你在为别人不认可你而抱怨的话,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质量这样工作上对你的认可就是水道渠成的事。

记得我在一个视频教材上一个老师讲的挖坑和种树的例子非常好笑,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关系,这样的心态如何叫别人认可你,就跟种树一样,一个种下去细心埋土施肥浇水,一个种下去直接埋完土就不管,两颗树成长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所以个人觉得做工作就是做结果。

遇到任何问题时永远不给领导提问答题,而只给出附带多种备选方案的选择提,作为员工必须清楚身在公司的根本任务是为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而一个最可怕的下属就是总以为自己比领导聪明。

其实上班时间消极怠工,装装样子,最终浪费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不会懂得这个道理,他会觉得工作的时间是老板付酬的,偷一点懒就占一点便宜,其实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积极主动,凡事团队第一,凡事高标准严要求,每天问自己,今天我哪里做得好,今天我哪里做的不好。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我,其中一些核心的语句对我影响至深,行成于思,行胜于言,我也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这些话借以自勉。

通过这次的自学让自己受益匪浅,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结果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的负责,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教师读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2

《大国工匠》推崇“匠人精神”宣传技术技能,成就出彩人生,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很有意义。

“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教师读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3

前几天公司组织职工观看了央视新闻播出的一档《大国工匠》节目,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筑梦的震撼而感人的故事。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看完之后,那些感人的事迹深深打动我的心。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它是火箭心脏发动机的焊接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让人折服。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少的一份子。20xx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是一个要做百万零件的大工程。不仅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零时救急。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极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末,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但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这些打过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完美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感谢公司领导组织的这次观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的我们缺失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大批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由得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令人叹服。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于磨砺。“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敬业,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三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的硬”,但求“过的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站着茅坑不拉屎”。所以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证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渴望拓展人生价值。

未来的高技术工人会大有作为。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通过人制造出来的。没有人,产品永远也不可能升级。我们企业是制造型技术含量高的发动机制造企业,这些都要求我们这些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学习“大国工匠”精神,争做企业的钣金工匠。

教师读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4

不知道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还是现代的发展进步太快,一切的事物都在进化,而为什么人类在逐渐退化。或许现在的物质水平逐渐提高,但个人品质水平在逐渐下降。基本的素养道德慢慢的被忽视,这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没有重视细节的端正态度,何来成功之言。

一个人给他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第一印象有分外表与内涵,一个人穿着整洁大方,通常会给人好印象,因为从一个人的穿着可以反映这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品味。内涵是在细节中体现的,在日常中打招呼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与尊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从打招呼开始。或许第一次与他人打招呼会不被记住,但日复一日的打招呼一定会被他人铭记。如果第一次都没去尝试打招呼,那么永远也不能建立关系。而在与他人交谈工作时,要详细而语速缓慢的回答他人问题,别人在说话时不要打断,待他人结束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对待员工要学会聆听别人的需求,别人想要苹果,你却给了别人香蕉,或许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但是苹果才是别人最需要的。在与他人相处中,无论遇到烦心事,都要沉稳淡定,在平常相处中要注意用词与说话方式,无论谁做错了什么都要学会宽容他人,平气耐心教导他人正确的方法。当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推脱,要学会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到源头,想办法解决困难,不去面对永远也不懂得进步。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完成,或许就是因为一次的失信,让你工作无法进展。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细节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是怎样的,或许有的人认为小事不重要,但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忽视了小事而导致的,现在一小步,将来一大步,看完匠人精神后,我觉得细节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愚公能移山,因为他的决心。为什么点水能穿石,因为它的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小事铸就大事!

教师读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5

第一次读到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一书,是在今年3月中旬到河南许昌胖东来游学参观时,封面并不花哨的这本书却用烫金工艺突出了“工匠精神”四个字,好奇引导我继续读下去。

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目录,翻开目录看到了我熟悉的企业案例,比如德胜洋楼,比如热门的乔布斯。这都是让我尊敬和敬畏的企业与企业家,我倒想看看作者都会怎样来剖析和介绍。

重新翻开封面,扉页上的第一句话牢牢的吸引了我:“工匠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活在当下,强在内心;打工者焦躁、忧郁、惶恐,永远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强悍,内心空虚。”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每时每刻都在热议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今天,在时代热情鼓噪快公司大跳跃的时刻,我们距离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都貌似太远了,所以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会在新闻栏目中发起“你幸福吗”的问话。

我也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多数朋友都会觉得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幸福,问及他们想要的幸福,回答是“农妇、山泉、有点田”或者“在海边有一套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物质程度能满足,却唯独失去了内心的幸福。前几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因为质量问题给当初宣传自己的工匠精神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实互联网时代,怎样营销、推广、吸引粉丝,那都是后话,互联网时代,产品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苏州德胜洋楼、河南许昌胖东来都是对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怨言会扼杀你的激情和价值。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不在大小。工作无论大小,如果毕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自身工作,才会有善果。

我们经常被宣导,“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单纯的知识储备不会成为生产力,更不会给你力量,只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有可能产生生产力和力量。所谓知道并不一定会做到,做到不一定会做好,做好才能产生成就感。手工艺的匠人们从来不贪多求快,任何一点的小细节都会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匠人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自己与别人的心弦,感动自己的灵魂。所谓“慢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砍掉多余的野心,专心地做一件事,要胜过马马虎虎地做一堆事。”不要让自己走的太快,有时也要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西方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中国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其实,打工的状态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敬畏自己的工作,因为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生命价值的体现,敬畏工作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

实践正确的为人之道,磨练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中体悟生命的正道。真正的践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推荐朋友们一定要有机会仔细品读这本书。我做不到像人民币一样人人都喜欢,我更做不到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但我希望能做一盏明灯,哪怕只能照亮身边的几平米,也是对我生命价值的尊重与体现!做一名“明灯式”的合格匠人!

【教师读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教师的工匠精神作文

2.读《工匠精神》的读后感

3.工匠精神故事

4.工匠精神口号

5.读工匠精神后有感1500字

6.找回工匠精神阅读答案

7.教师工匠精神演讲稿

8.工匠精神读后感作文

上一篇:实习报告什么时候交下一篇:未生育证明在哪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