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2024-09-20

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精选8篇)

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1篇

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中央组织部新闻发言人公布了国家统计局所做的2012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民意调查选人用人公信度78.30分,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满意度78.08分,组织工作满意度79.96分。这是民意调查工作开展以来,满意度各项指标连续第四次全面提高。三项指标分别比2011年提高2.20分、2.06分和1.43分。与2008年相比,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11.36分,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满意度提高11.24分,组织工作满意度提高6.39分。(来源: 新华网)

古语有云:“治国之道,重在举贤。”选人用人,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能为我国推进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前提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持任人唯贤,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敢为事业用人才。要在统筹抓好各个年龄段干部的培养选拔基础上,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完善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核心是要完善科学的用人机制。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逐步扩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范围。要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干部德的考核办法,积极推进干部交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关键是坚决整治用人不正之风。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和组织人事纪律。把查处作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最直接、最有威慑力的重要措施,保持对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怎样用人,这是向社会树立一面什么样的用人旗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就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任务的高度,从制度建设上保证选人用人客观公正公平。

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2篇

2011-08-04 10:06:33 | 来源:广西百色市地方税务局 | 作者:党组书记、局长:罗彩娥

做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广西百色市地方税务局党组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简称《条例》)和有关政策法规,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在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该局党组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性。本着“领导干部要熟悉,人教干部要精通,一般干部要了解”的原则,把学习宣传《条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2010年7月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专题学习、讨论交流,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学习效果测试等方式。真正使《条例》、“四项”监督制度为干部群众了解、知晓。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条例》、《四项监督制度》与学习科学理论结合起来;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程度,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坚持标准,规范程序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个注重”一是看品德,以德为先,注重选拔政治上靠得住、信得过的人。二是看潜质,大力选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干部,特别是加大了高知识层次干部和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三是看实绩,注重选拔有本事的人。对那些政绩突出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四是看公认,注重选拔群众基础好、威信高的人。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2010年以来,该局共选拔任用正科级领导6人,正科级非领导职务6人,副科级领导11人,推荐2名科级干部到政府挂职,还建立了70名科级后备人才库。与此同时,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工作程序,认真抓好推荐提名、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基础性环节,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为选准用好干部、提高公信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创新机制,扩大民主

该局坚持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作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今年4月中旬开始,该局在总结以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利用1个月的时间,在全市地税系统中开展了11个副科级职位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拨工作。此次公开选拨工作重点突出一个“竞”字,最大突破是“放”字,量化分值,全程阳光。参与选拨人员比的是阅历、竞的是能力、挖的是潜力,层层角逐、环环筛选、竞争比较、择优选择。在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党组决定等五个关键环节上科学设定了权重,按百分制量化了每一环节的标准分值,优化了综合考评指标的设置,有效解决了竞争性选拔干部中存在的以分取人、高分低能等问题。其中民主推荐占10%,由市局统一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到各单位进行民主推荐,推荐得分=(优秀票数×100+良好票数×80+一般票数×60+较差票数×40)÷有效票数×10%;笔试、面试各占35%;民主测评占10%,根据民主推荐得分、笔试、面试得分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选拔职数1∶2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由市局统一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考察程序到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进行考察,民主测评得分=(优秀票数×100+良好票数×80+一般票数×60+较差票数×40)÷有效票数×10%.局党组决定占10%,根据工作需要及个人综合成绩,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党组表决得分=同意票数÷投票人数×100×10%.每一竞选环节均按照相应权重折算累加,取综合成绩靠前者进入下一环节,以分值的高低作为确定人选的重要依据。最后根据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党组表决得分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选拔职数确定拟任人选。对分数相同者,依次按后备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确定。层层筛选让干部真正在公开、公平的竞技中展示自己的实力,让局党组在更广视野、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优中选优、强中选强。局党组完全下放了干部的初始提名权,公平公正,还权于民。以往选任干部,无论是委任制,还是选任制;无论是“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还是“少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干部的初始提名权都无一例外地、不同程度地“掌控”在组织的手中。为真正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此次选拨,局党组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顾虑,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将初始提名权充分下放。局党组主要负责定规则,定标准,定程序,科学设定权重,分值是作为确定每一环节选拨人员的唯一标准,竞选人员能否进入下一环节,完全取决于自己在竞选各环节取得的成绩。同时层层公示,阳光操作。为保证此次公开选的科学公正,公开竞选工作坚持职位、条件、程序、成绩“四公开”,谁能进入笔试、谁有资格面试、谁被确定为考察对象,通过各阶段公示的结果一目了然。采取一阶段一公示的办法,将竞选工作的阶段性结果,第一时间通过局机关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局域网公告等方式向全系统公开,共发布阶段性公告5期。还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增强了整个竞选过程的透明度和局党组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大家一致反映,市局党组的这次竞选程序规范、操作严谨、要求严格,在各个环节均做到了真公开、真公平、真公正,做到了胜出者服从,落选者服气,整个竞选工作实现了零信访、零投诉。

四、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选人用人公信度,既体现在干部选拔上,更体现在管理使用上。从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岗位意识着眼,积极探索建立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每年科级领导干部面向所在单位职工述职,并进行民主测评,作为领导干部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廉政谈话等,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监督保障作用,健全完善监督工作联系网络。提拔领导干部均由人事部门领导征求纪检、监察部门领导的意见,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干部的考察工作,并由纪检部门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写出廉政鉴定意见。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过程中,专门成立选拔工作监督协调小组,对选拔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全面推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等,接受群众的监督。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提高领导干部自我监督约束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通过不断探索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下放了干部的初始提名权,较好地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如何尊重民意的问题,扩大了干部工作民主,强化全程监督,把监督贯穿于干部的推荐、考察、酝酿、决定等选拔任用各个环节,保证了群众全过程有效监督,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和被任用干部的公认度,在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0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活动中,总体评价满意度名列全区地税系统前茅。

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思考 第3篇

一、以正确的导向引领选人用人公信度

群众看干部工作,最直接的是看选的是什么样的人,用人导向是影响公信度的关键所在。

(一)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这“六个”导向,不仅充分体现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政策、原则信用标准,而且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期盼,是符合党心民意的正确导向。它是一个十分完整的体系,其中注重品行是基础,科学发展是核心,崇尚实干是作风上的具体要求,重视基层是基本导向,鼓励创新是时代主旋律在干部任用原则上的主要表现,群众公认是党的宗旨和性质在干部任用原则上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围绕以德为先选用干部,更加注重围绕科学发展选用干部,更加注重围绕群众公认选用干部,真正形成凭本事用人、凭实绩用人、凭群众公认用人的良好氛围,让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领导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抓工作、促发展。

(二)落实正确的用人导向。

大胆起用那些胸襟宽、眼界宽、思路宽的开拓者,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任人唯亲和简单的以票取人的倾向;大胆起用那些懂经济、善经营的创业者,坚决不用那些夸夸其谈,搞虚假政绩、干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干部;大胆起用那些顺时应势、敢度敢闯、开拓进取的“领头雁”,坚决不用那些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怕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干部;大胆起用那些埋头苦干、身体力行、励精图治的实干家,坚决不用那些好大喜功、善于“宣传”和“包装”自己的干部;大胆启用那些政治上不糊涂、经济上不贪占、生活上不犯错的明白人,坚决不用那些放纵自己,热衷于走门子,拉关系,营私情,谋私利,闹升迁,要待遇,上窜下跳的干部。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

(三)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心。

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选人用人一定要围绕中心和大局来展开,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用人导向就要指向哪里,考核使用干部的主战场就要延伸到哪里,做到用人导向始终紧扣中心、服务中心。如当前推进工业化、招商引资、城市大建设等是我们的重点工作,选人用人就要围绕这些主线来展开,敢于和善于把那些懂经济、会管理、熟悉城市建设、知晓招商引资、外经外贸业务的干部推到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并从中选拔干部。通过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用人导向,褒奖那些贡献突出的干部,鞭策那些相形见绌的干部,教育那些跟风行事的干部,约束那些投机钻营的干部,惩处那些贪污腐败的干部,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水平。

二、以工作的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能不能破除干部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性,把“潜规则”变成“显规则”是提高公信度的重要因素。

(一)公开选人用人政策,给干部群众一个明白。

要按照“领导干部要熟悉,组工干部要精通,人民群众要知晓”的要求,营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定期向干部群众宣传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等选人用人政策法规知识,为干部群众参与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奠定基础。

(二)打破封闭“壁垒”,全程公示。

要从源头抓起,打破封闭“壁垒”,公开职位空缺情况,从职级推荐向职位推荐转变。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党委(党组)的安排,在一定范围内对职位空缺情况进行公示,公布拟选拔任用职位方案,按职位选拔干部。积极推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公示制度,认真执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制的相关规定。同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实施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和严厉的问责制度,使干部人人肩上有责任,身上有压力、工作有拼劲、闯劲、韧劲。

(三)规范初始提名程序。

切实落实“四权”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扩大初始提名的民主程度,才能有效地防止选人用人上的腐败,提高公信度。要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基本原则及提名的条件、范围、方式、程序、责任等。要赋予责权对等的提名权,规范、扩大提名范围。对重要岗位的人员调整,可由党委委员提名,党委会议确定人选,全委会议投票表决通过。要完善政策措施,让各类优秀人才都能顺畅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推荐人选票数不集中、考察的对象难确定的,采取“两推一见面”的办法确定考察对象,将第一次民主推荐得票数较多且较集中的人选中作为初选名单进行第二次推荐,并在第二次民主推荐过程中,让被推荐者通过演讲、自我介绍等方式亮相。通过采取“两推一见面”的考察办法,既能全面、准确、深入地识别干部,也为干部参与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提供了平台。

三、以社会的公认度体现选人用人公信度

社会的公认度是体现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标志。

(一)进一步提高对“群众公认”的认识。

注意社会化论是我们党的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之一。群众对干部的了解是最基本、最全面的,其评价更具权威性。让群众参与选人,把各级领导干部的“优”与“劣”、“升”与“降”的评判权交给群众,通过民主推荐、民意调查、民主测评等形式,扩大群众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参与程度,能保证把代表群众利益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有效地促使干部把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真正统一起来,是解决干部工作中存在弊端的有效途经,既为群众选拔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也为群众直接加入被选拔的行列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扩大了干部选拔范围,拓展了干部选拔机制的择优功能。

(二)认真落实相关必经程序。

要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考察谈话作为选人用人的必经程序,认真解决干部工作扩大民主后的深层次问题,挤干民意中的水分,真正选用公认度高的干部,调整、处理公认度低的干部,充分体现科学性和真实性。要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程序,适当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知情范围,建立合理的民意结果运用机制,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与干部的日常表现结合起来,与干部的实绩结合起来,与干部的岗位特点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运用,防止简单以票取人。

(三)规范操作,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充分发挥全委会、常委会在选人用人中的作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和重要部门主要领导的任免必须经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任用其他干部也必须经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切实防止和杜绝党管干部演变为“党委书记管干部”的现象;要在健全完善已有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和竞争上岗,加大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增强他们与其他干部在同一平台上的竞争能力,使选拔干部始终体现平等原则,要健全完善干部“下”的制度,采取任期制、问责制、末位淘汰制及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方式拓宽“下”的渠道,要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打破部门、行业、地区限制,确保重要职位、关键岗位、权力部门干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交流的公平、公正;要将差额贯穿于选任干部的全过程,坚持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实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

四、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选人用人公信度

群众满意是检验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风向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

(一)把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点来抓,着力抓“三个突出”。一是突出解决好态度问题,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敢战斗、能战斗、会战斗,使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得到进一步遏制,使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二是突出解决好责任问题,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科学界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认定标准,明确追究方式;三是突出解决好查处不严问题,始终保持对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对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二)把提升干部素质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础工程来实施,着力做到“四个始终不移”。教育是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的基础。一是始终不移地对干部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教育和党的思想路线及唯物史观教育,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把“为民”的理念树得更牢。二是始终不移地对干部进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教育和社会责任、岗位责任教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而把“务实”的理念树得更牢。三是始终不移地对干部进行廉洁自律的人生习惯教育,把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和纪律规定纳入各级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而把“清廉”的理念树得更牢,同时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保持高深的精神追求。四是始终不移地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定期脱产进修等制度,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的主阵地作用,完善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加强干部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等纳入干部“述学”、“评学”和“考学”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学习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学习也是一种生活”的理念。

(三)积极推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着力把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核心。实绩是一个干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创造的成绩和所作出的贡献,是干部自身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所选所用干部是否有公信度的客观依据。选人用人注重实绩,才能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消除产生政治生态中消极腐败现象的体制性和机制性因素,进一步打造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制度环境,激励勇于创业者,鞭策平庸无为者,进一步树立干部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用人导向,及时把那些对待发展有信心,考虑发展有思路、推动发展有办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各级干部的总体工作取向,在实干中提升素质,在实干中成就事业,在实干中体现人生价值,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真抓发展、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四)把人民满意作为干部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建立“四个机制”。一是着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完善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信息共享的快速反应机制;二是着力建立有效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监督机制。强化教育防范,定期开展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经委专题学习,实行全程监督,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整合监督资源,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人大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三是着力建立群众参与机制,适度公开组织部门的办事制度和程序,公开领导干部个人经历、工作目标、工作实绩等情况;四是着力建立群众评价机制。实行群众满意度调查、测评制度,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纪律及选拔任用的干部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科学设置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组织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测评和防治用人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测评,通过定期调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掌握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看法和评价,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策略 第4篇

关键词:选拔任用;公信度;用人导向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2—0058—02

公信度,就是公众的信任程度。在选人用人上取得公众信任的程度,是检验民主政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多年来,党中央一直在致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延伸考察、任前公示等方法被普遍运用,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因此走上了领导岗位。然而,仍然有一些地方选拔任用的干部群众公信度不高,以至于出现了“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逆向选择和“带病上岗”、“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可见,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紧迫性。

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用人导向涉及鼓励什么,不鼓励什么,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事关事业成败和工作全局。坚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

1.要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

(1)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者要把选人用人的眼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做出政绩的干部。对于这样的干部,各级领导者更有责任慧眼识金,积极地发现他们,主动地关心他们,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2)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根本在于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科学准确地识别干部,保证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能够脱颖而出。(3)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就必须让那些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以利于他们在干事过程中受到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崭露头角、充分展现才华。

2.要樹立面向基层的用人导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在配备使用干部时,原则上实行“3个优先”:在提拔使用干部时,优先考虑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干部;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使用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对优秀的基层一线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

二、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要注重群众公认。”而实现群众公认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扩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关键是要落实好群众的“四权”,即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1.扩大知情权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前提和基础。群众对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政策、程序是否清楚,对被推荐、考察人选的基本情况、工作业绩是否了解,关系到能否真正选好人、用好人。因此,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即:(1)要注重公开,在内容上突出全面;(2)要注重创新,在途径上突出灵活性;(3)要注重实效,在机制上突出科学性。

2.扩大参与权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核心内容。扩大群众的参与权,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础。在现实工作中,群众参与的范围不够广,安排推荐、考察的时间比较仓促,环境不够宽松,极大地影响了群众参与的效果。扩大群众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参与程度,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工作:(1)搞好群众参与干部的推荐。(2)搞好群众参与干部的考察。(3)探索群众参与干部的酝酿。(4)搞好群众参与干部的决策。总之,就是要坚持把群众意愿作为推荐干部的“指挥棒”,要坚持把群众评价作为考察干部的“晴雨表”,要坚持把群众意见作为任用干部的“方向标”。

3.尊重选择权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问题。干部孰优孰劣,谁强谁弱,其德才的真实性如何,群众最有评判权。然而,在干部选任过程中,由于现行选举方式的刚性约束机制不健全,群众行使选择权的行为存在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因此,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群众选择干部的方式方法:一要转变工作方式,让群众拥有选择权的机会更多;二要营造民主环境,让群众行使选择权的自主更大;三要创新工作方法,让群众行使选择权的质量更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群众的选择权。

4.扩大选择权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当前干部工作还存在群众监督的“空白”和“盲区”,致使群众对干部酝酿、任免决定环节难以监督到位,要提高干部选任的准确度,必须建立健全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体系。要坚持按照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举报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机制,在对群众举报信息进行调查核实、综合分析和分类处理后,要及时将查核情况、处理结果向相关部门、领导和当事人进行反馈,为党员干部群众实施有效监督提供便利条件。这样,才能真正扩大群众的监督权。

三、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让什么样的人掌权,关系到党之兴亡、政之得失、民之喜忧。实践证明,要选准人、用好人,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公信度,最根本的还是靠制度。只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用人上的失误,真正让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1.完善推荐提名制度。应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制定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办法,对领导干部民主推荐环节作出具体规定,主要突出三个方面:(1)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并充分用好民主推荐结果,体现群众公认原则。(2)推行公开民主推荐考察人选办法,对出缺的领导职位实行在一定范围公开民主推荐提出考察人选,提高民主推荐的公开度和透明度。(3)实行干部推荐责任制度,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规范组织和群众个人推荐干部的行为,严明干部推荐的纪律。

2.完善干部考察评价办法。在完善干部考察评价办法方面,应该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的精神,明确考察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的导向,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应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实行差额考察办法;(2)扩大干部考察预告的范围,保证考察预告的时间;(3)扩大考察测评、谈话群众的参与面;(4)扩大考察了解的范围;(5)注意讲究考察方法;(6)严格要求考察材料质量,实行考察责任制。

3.完善干部任用酝酿讨论制度。在干部任用的酝酿、讨论阶段,应主要是从完善和规范酝酿、讨论决定方式方法入手,(1)制定出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办法,对干部任用酝酿的主体、酝酿方式、征求意见的范围和方法等进行具体规定,规范任用干部的酝酿行为。(2)完善组织部部务会议、常委会和全委会议事决策制度,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3)实行书记最后发言制度。(4))推行常委会任用干部差额无记名投票表决和重要正职领导任免全委会差额票决制度,扩大了党委班子在选人用人上的民主,严格做到多数人不赞同的慎重通过。

4.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接受各方面监督,是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拓宽监督的渠道和途径,把上级监督、领导班子成员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干部选人用人中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序,切实落实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知情权、参与权、选择选和监督权。把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结论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对于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好人用好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根本上说就是在新的形势下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公认的问题。选群众公认是执行党的路线并有政绩的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一贯坚持的根本标准。坚持用好的制度和好的作风选人,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途径。为了有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包括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树立面向基层的用人导向;二要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其中,扩大知情权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前提和基础,扩大参与权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核心内容,尊重选择权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问题,扩大选择权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三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包括完善推荐提名制度、完善干部考察评价办法、完善干部任用酝酿讨论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

参考文献:

[1]聂世军.干部工作的着力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J].理论探索,2008,(03):56-58.

[2]贺喜灿.公信度:干部选人用人新要求[J].中国人才,2007,(11):11-12.

[3]吴国政.有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J].领导科学,2008,(04):30-31.

[4]马欣.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J].党史文苑(下半月),2008,(05):49-51.

[5]李高山.建立选人用人量化指标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J].前进,2008,(03):14-16.

[6]柯尊平.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J].领导科学,2008,(08):5.

[7]梁明远.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J].党建研究,2008,(04):15-16.

[8]张有德,王毅.在阳光下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运城市委创新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J].先锋队.2008,(11):20-21.

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5篇

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根据京组[2012]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和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以《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实现人民群众对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从根本上有效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 学习宣传(2月28日至3月15日)

1、认真深入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进一步深化《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督促各村(居)、镇直各单位把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党校培训主体课程、干部谈心谈话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点内容。组织镇委中心学习组进行一次专题学习。镇党委将以“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主要内容,与各村(居)、镇直各单位“一把手”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活动。

2、大力宣传《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在《XXX政府网站》开辟专栏,宣传干部选任的方式途径、选任流程等内容。利用宣传标准、横幅、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极力营造宣传氛围。在全镇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征文活动,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宣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3、积极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镇党委将《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印制成宣传书和提醒卡,发送至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镇单位负责人、村(居)党组织书记、县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知晓率。

4、镇组织办将认真组织《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测试。镇纪委和镇组织办将随时抽查各村(居)、镇直各单 2

位班子成员知晓《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情况,对知晓率明显偏低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

第二阶段 认真整改(3月16日至4月15日)

1、深入调查研究。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党组织要召开以“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前要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对本单位党支部近三年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生活会中要找出干部选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民主生活会要认真研究部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要逐条整改到位。

2、认真自查自纠。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党组织要将本单位近三年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查自纠。对本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一次严格的梳理和自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备案管理、任前公示、办理任职、材料归档等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的迅速完善,并将资料搜集整理装订成册,准备迎接镇纪委、镇组织办的监督检查。

3、扎实整改提高。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的本单位干部选任问题要迅速整改。各村(居)、镇直各单位要将本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自查情况、整改措施、整改结果形成专题报告后,于4月10日报送镇纪委、镇组织办。

第三阶段 监督检查(4月5日至5月15日)

1、强化专项整治。今年4月底,镇纪委、镇组织办拟对全镇各单位2009年以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重点是选拔任用干部时,是否严格按照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程序操作。镇纪委、镇组织办将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2、推进信息公开。逐步扩大干部选任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透明。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发布干部任前公示,设立监督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

3、加强全程监督。认真开展干部选任流程管理工作,强化内部制衡、加强程序控制,切实做到凡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能进入下一程序。认真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全面推行干部选任全程记实制度,严把干部选任各道“关口”,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四、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将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镇纪委、镇组织办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全镇的“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党支部也要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将工作方案和领导小组名单于3月15日前报镇党政办。

2、落实工作责任。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党支部书记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第一责任,拿在手上抓、放在心上抓,咬定工作目标,竭尽全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6篇

——石阡县开展党建工作专题调研的实践与探索

河坝场乡组织委员 雷晓鹏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这不仅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也为做好整个干部人事工作指明了方向。7月26日—27日,结合我乡工作实际,通过个别采访、交心谈心、征求意见等不同形式,对全乡股级以上干部、村两委负责人、离退休干部代表、驻村干部代表开展调研,就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提高干部选人用人公信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践与探索

(一)‚公推票决‛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任免决策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乡科级领导职位实行公开推荐,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公推票决‛制选拔任用干部,是在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框架内,综合吸收了当前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对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一种探索。一是实现了提名的民主化,解决了少数人初始提名的弊端。‚公推票决‛制,把干部选拔任用人选提名权交给了广大干部职工,让干部选拔任用从提名阶段开始就臵于阳光之下,公开透明,使更多的人获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更多的人来当‚伯乐‛,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最充分地收集大多数人了解掌握的信息,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从源头上把好选人关,避免用人失察失误,增强了干部选拔机制的客观性、公正性,把群众公认、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发了干部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公推票决‛过程中,要旗臶鲜明地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和选人用人标准,向全社会展现了重视真才实学、尊重民意的选人用人标准,树立了重能力、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公推票决‛制的实施,给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进一步倡导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和‚老黄牛‛精神,增强了干部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了他们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使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公推票决‛过程中,要经过组织推荐、民主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广泛推荐,使符合条件的干部人人都有推荐和被推荐的权利,扩大推荐范围,为选好人用准人拓宽了视野、增添了空间,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四是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效避免干部‚带病提拔‛。采用‚公推票决‛的办法选人用人,干部拟任人选须经过组织推荐、群众打分、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环节的层层严格把关,最后才递交上级组织部门研究票决,较好地堵住封官许愿的口子,杜绝找关系走后门、跑官要官等不良风气,有效避免干部‚带病提拔‛和‚突击提拔‛,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用原则,创新公正、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的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村‚两委‛班子成员,扎实抓好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2013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按照“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民主测评、党员直选、公开承诺”六个环节推选产生村党组织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改变过去党委提名,党员选举,党内分工的做法。通过推行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海选‛工作,村干部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源头”上加强了村干队伍建设,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有利于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群众广泛参与村级“两委”班子成员的推荐选举,众多的民心,广泛的民意更能把德才兼备、致富能力强、个人威信高、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群众推选进村级领导班子,提高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实施“两选联动”,达到了村党组织委员选举与村委会选举的协调一致,相互统一,便于实现“两委”交叉任职和书记主任“一肩挑”,有效地解决了村级“两委”两张皮问题,增进团结,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二是有利于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通过“公推直选”有效地导入了村民选举制度机制,扩大了党内民主,使广大群众对村党组织委员会成员提名、推荐拥有发言权,为党组织提供了一个自下而上取得群众信任资源的渠道,增强村干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从而巩固和维护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河坝场乡坪中村原支书刘榜安通过“公推直选”再一次当选支书后说:‚通过‘公推直选’了解到群众对我非常信任,使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今后的工作干劲更足了。‛三是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由于村级“两委”班子由党员群众推选产生,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按照竞选时的承诺和任期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各行各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普兴村安康当选村支书后激动地表示:‚我决不辜负党员群众的厚望,力争在三年任职时间内,做完我该做的工作,与中国梦一道实现普兴村的‚梦谣‛。四是有利于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走好群众路线。“公推直选”出来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来自于群众,植根于群众,群众观念明显增强,宗旨观念更加牢固,能够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主动改进工作作风,尊重农民,爱护农民,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党组织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河坝场乡金岩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通过“公推直选”产生后,立即兑现竞选时的承诺,组织修建好了通村硬化公路建设,动员群众发展烤烟基地250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村风文明,村民团结的浓厚氛围,倍受群众拥护。

二、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主要问题

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主要还是干部选拔任用‚不公、不信、度不够‛的问题。所谓‚不公‛,就是选人用人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不信‛,就是群众不信任、干部没信心、党委政府没信誉;‚度不够‛,就是信息公开程度不够、选拔政策了解程度不够、干部群众参与程度不够、社会各界认可程度不够。归纳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人用人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广大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信息公开需求是全方位的,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干部群众对于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需求既有职位空缺情况,又有初始提名、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考核情况,还有干部实绩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干部工作的封闭性、神秘性仍然存在,从调研情况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开的范围不广。许多党员和群众对拟任干部的基本情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运行情况及政策要求缺乏了解,掌握的信息少,存在‚有限人知情,知情内容有限‛的情况。二是公开的内容不多。一次干部选拔任用的完整过程历经多个环节,其中公开的往往不多,很多时候仅仅限于初步考察人选、重点考察对象和任前公示三个环节,但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是谈推、票推结果的现场公示、确定初步人选、重点考察对象的要求与依据,是得票多者或是需要具备其他什么条件才能作为重点考察对象、组织的酝酿和决策等环节基本上是封闭的,影响了干部群众对组织考察干部的公信度。三是公开的渠道单一。干部工作经常公开、定期公开的制度还没有有效建立,除了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方式,普通群众了解干部工作的渠道不多。

(二)选人用人机制不够健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干部工作制度,但是制度还不够完善,缺少配套措施,不能做到以制度的完整性来保证选人的科学性。如初始提名由谁提名、在什么范围提名、如何落实提名责任等要求不明确;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公示制、票决制的范围和方式亟待改进;选举制度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存在尊重选举人意志不够的问题;由于缺乏岗位职责规范和任期目标,对不同类型干部实绩的考核没有明确标准,是否称职、胜任,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导致干部正常退出缺乏评定标准,使许多相形见绌的干部甚至是群众公认度不高、反映较差的干部因缺乏手段难以调整下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缺乏科学界定,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缺乏制度保证;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虽有要求,但执行宽严不一等等。选人用人制度体系设计的不完善、不配套,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的地方或部门,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权仍然掌握在‚个别人‛手里,将考察对象的条件设臵限制,实现考察人选的‚对号入座‛,其他选任过程就是把‚个别人‛的意见程序化、合法化,严重影响了干部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民主推荐,就是按‚个别人‛的引导选出‚意中人‛;所谓考察,就是按‚个别人‛的意愿用票决的方式推出‚内定人‛;在一些地方或单位主要领导搞‚一言堂‛,首先提出某某同志如何优秀,值得锻炼,其他成员风大随风、风大随雨的自保心理严重,导致‚民意失灵‛。加之,干部退出机制和纠错机制不健全,导致出口不畅通、能上不能下,纠错不及时、拨乱不到位,从而了降低了公信度。

(三)选人用人程序不够规范。程序是实现民主和监督的必要载体,是规范用人行为的基本依据。没有严密的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就失去了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但在实践中,不按程序行事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图省事,对一些必要程序没有执行到位,甚至不执行,造成程序缺位;有的颠倒程序,转移群众视线,造成程序错位;有的搞个人内定,协调在前,过程在后,造成程序越位。长期以来,由于过于强调干部工作的保密性,使干部工作陷入了神秘化的误区,不少群众对干部工作缺乏了解,甚至造成误解。在选拔形式上,由于有限竞争、公开选拔没有形成常态化。而常规形式选拔干部中群众‚知情权‛往往落实不够,导致干部工作信息不对称,影响群众参与热情;有的即使采取民主方式,质量也不高。在民主推荐环节,有的虽然邀请了一定层次的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但由于对被推荐和测评对象、推荐职位缺乏深入了解,造成随意投票和盲目投票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不公开、不透明、考察结果不适度反馈,被群众视为假民主。以上种种程序上不规范和民主质量不高的现象,影响人们对选人用人的客观评价。

(四)选人用人监督不够到位。原中组部长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指出:‚把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近年来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上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深入分析这种现象,根本问题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监督不够到位。一是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科学机制尚未健全。有一些制度过于原则化和笼统化,缺乏操作性;有的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提出正面要求的多,具体实施细则少,奖惩措施跟不上。二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主要环节的监督尚未取得预期成效。比如,民主推荐缺乏有效的监督,按主要领导的意志办事的问题时有发生。考察考核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够,监督难以到位。特别是初始提名,更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三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难以追究。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很难区分,责任主体究竟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对不履行责任应给予什么处理等,没有明确具体的依据。

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着力探索解决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性问题和干部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在选人用人上实现组织认定和群众认可的统一,不断提高党员群众对党组织选人用人的信任程度和对被选拔任用干部的公认程度。一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规范初始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任用决策等环节的工作,积极推行‚公推票决‛、‚公推直选‛、‚公开竞争‛等选人用人制度,公道正派地选人,选公道正派的人,不断增强干部选拔工作的公信度。

二要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为重点,拓宽组织工作与社会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加大对选人用人工作原则、政策和程序的宣传力度,推进选人用人的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落实好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对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三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逐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精心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将政绩考核的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工作中去,与干部谈话、激励、诫勉、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等制度相衔接,真正建立起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在干部政绩考核时,尤其是对单位‚一把手‛应规定任期目标,被考察的对象必须向上级党组织作出承诺,任期目标要按进行细化,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一把手‛,在次年年初前给予降职至原级别,打破领导干部上任混日子图名谋利和能上不能下的消极怠慢思想,形成凭政绩用干部、有为才有位的良好氛围。四要进一步抓好干部监督工作。防止和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切实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办事,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抵住说情风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弘扬正气,严肃干部工作纪律,从而有效地防止干部选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征文 第7篇

万事人为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求贤若渴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从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刘邦重用“初汉三杰”打天下到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促成天下三分;还有李世民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营造大唐盛世,以及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千古名言,都充分说明了要成就一番事业,选准选好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可以说,选人用人事关事业兴衰、民心向背、干部成长,乃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如何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建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人才队伍。因而,培养选拔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的领导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2-

公信度,就必须用人唯贤,任用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唐太宗说过一句话:“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任用品行端正的好人,那些做好事的人都会受到激励;错误地任用为非作歹的人,那些做坏事的人就争着往上爬。实践证明,用好一个干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激励一批干部奋发向上;用错一名干部,就会伤害干部群众的感情,挫伤一批干部的积极性。因此,要用人唯贤,不用人唯亲;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人,不用浮夸漂浮、弄虚作假的人;要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人,不用因循守旧、碌碌无为的人;要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人,不用贪图名利、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埋头奉献、不事张扬的人,不用上窜下跳、搞歪门邪道的人;要多看一眼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多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真正形成凭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监督是关键,就是要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过程的始终。选拔干部的过程需要我们引入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做到公平公正,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同样,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也少不了监督。我们把真正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了,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因为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着的,人也一样,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今天。我们只有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3-

不断加强对其的监督和 “免疫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干部在任用以后不偏离正确的航向和轨道。同时,监督的过程也是巩固选拔干部工作成果的过程。只有监督好了,我们在选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公信度,才能在选拔之后得以延续、持久!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置于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视角下进行监督,使选人用人监督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我们科学公正选用干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选人用人程序的监督,确保干部选拔任用整个过程、特别是关键环节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健全干部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按章依规办事的自觉性,强化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和罢免制度,充分运用降职、免职等手段加大对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干部“下”的渠道,确保贤者上,庸者下。坚持预防、监督、惩处并举,切实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工作的始终。

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8篇

关键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选人用人;公信度

为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和上级关于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要求,各级各部门通过多种举措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坚持正确的干部选拔任用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会蔚然成风。选人用人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大事。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风向标。导向正,则风气好;风气好,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把工作上有本事、政治上靠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上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在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过程中,处级领导班子形成年龄结构做到梯次配备、知识结构做到相济互补、专业结构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实现梯次配备、有序递进、后继有人,年轻干部的数量有较大增加。同时,注重品德与业绩,既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充分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各崗位干部的积极作用。

二、开拓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主要渠道

1.科学制定培养锻炼计划,提高针对性

各级各部门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档案,针对每个后备干部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进行综合素质提高培训。

①建立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锻炼档案。注重选拔在基层台站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对各处级单位年轻后备干部进行考察,建立处级后备干部信息档案,形成后备干部队伍动态管理库,对后备干部实行分类分层次的动态管理。②综合素质培养。重点围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培训

重点对优秀年轻干部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着重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开拓创新、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危机管理方面的能力。

①依托培训院校、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进行脱产培训和短期集中学习。确保后备干部在党校、行政院校等培训单位的培训时间,5年内累计不得少于3个月,3年内至少参加1次主体班次的培训。②加强优秀年轻干部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所有处级后备干部和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综合素质、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轮训。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优秀青年到培训院校进行专项业务学习。③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选派优秀年轻处级正职后备干部和司局级后备干部出国(境)培训。

三、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主要措施

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各级各部门根据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综合使用、优化配置的原则,把一些有发展潜质的年轻干部放到基层单位重要岗位锻炼,放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磨练,放到艰苦地区考验,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综合领导能力,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1.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院校毕业生下基层锻炼

树立重视基层、重视实践的导向,优秀年轻干部的提任原则上要求来自基层或者具有基层工作经历,逐步建立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凡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或在基层工作不满一年的新进毕业生,均属于下基层锻炼的对象。录用到机关和机关直属单位工作的,下派到基层锻炼。

2.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上挂下派

有计划、分批次在机关和机关直属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基层任职(挂职),加强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把优秀年轻干部下派到基层任职(挂职)锻炼,是培养年轻干部更快地健康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为加速部门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通过下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挂职)锻炼。

3.公开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

以竞争上岗的方式面向年轻干部进行选拔,其中副职处级岗位重点面向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正职处级岗位重点面向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或竞争上岗考试。建立优秀年轻干部破格选拔制度,优秀年轻干部破格提任可采取公开选拔或者竞争上岗的方式。

四、加强年轻干部的监督考核

1.加强年轻干部的跟踪管理

①建立年轻干部思想状况、工作状况调查分析制度,及时掌握情况,了解问题,加强教育管理。年轻干部每年主动向上级汇报个人学习、思想、工作等各方面情况,年轻干部所在单位、挂职单位要及时将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考核情况等信息反馈给选送单位。②建立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明确每位年轻干部都有一位同志联系,经常与年轻干部谈话谈心,从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工作上多支持,加强传帮带。③建立并完善优秀年轻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将优秀年轻干部基本情况、职务变动、年度考核、奖惩、培训以及个人重大事项等信息进行更新。

2.加强年轻干部的考核评价

①加强年轻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注重政治素质、实绩与综合能力的评价,综合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②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五、干部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各级各部门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充分调动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爱护人才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合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事业科学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干部选拔任用举措,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通过重视实践,重视基层,注重从基层、从实践、从急难险重岗位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对于年富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在新常态下大大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参考文献:

[1] 朱庆芳、张成福, 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实务[M]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1 年4 月.

[2] 孙毓敏,在轮岗锻炼的实践中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J],科技出版,2011年第6期

注:本文系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8YBA029。

上一篇:标准入党申请书应该怎么写下一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