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作业计划1

2024-07-15

生产作业计划1(精选9篇)

生产作业计划1 第1篇

作业长工作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间主任的工作内容与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车间主任。2 工作内容与要求

2.1负责组织车间生产,服从生产部的统一指挥,按时、按质完成生产计划任务。全面负责车间的生产、安全、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2.2贯彻执行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本车间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活动。坚持“质量第一”方针,组织搞好车间的均衡生产和文明生产。

2.3对本车间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积极主动做好与其他车间的接口工作。负责主持召开车间生产会议,抓好计划生产,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4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保证工艺纪律的贯彻实施。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搞好工序质量控制。

2.5教育职工严格按技术图纸、工艺规程、有关标准进行生产,及时组织工艺纪律检查。

2.6组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搞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处理安全事故,防止事故发生。2.7推行定置管理,搞好文明生产,维护产品标识、检验状态标识及可追溯性要求。

2.8负责实施生产过程的文件化的控制程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2.9做好本车间生产过程的质量记录。

2.10执行标准化领导小组布置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2.11开展本部门质量方针、目标的管理工作,编制车间推进全面质量计划,编制本车间创优规划。3责任

3.1对本车间全面完成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负责。3.2对车间的生产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失误负责。3.3对车间职工管理负责。

3.4对本车间设备、设施、工作场地管理负责。4权限

4.1对本车间的行政管理、生产安排、生产技术、设备设施安排和现场管理等工作有统一指挥权。

4.2在定员编制内有权调整、选聘车间管理人员。有权调整工人的工作岗位,按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备 案。

4.3有权提出本车间职工奖金分配方案,并付诸实施。

4.4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的员工有权进行教育处罚和提出行政处分意见。5 检查与考核

按工作内容与要求由总经理等进行检查考核

生产作业计划1 第2篇

6.服务业的运作管理与制造业的运作管理有什么不同?

答:与顾客打交道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主要区别,服务业的运作管理与制造业的运作管

理的不同之处主要有:①服务型生产的生产效率难以测量,因为服务型生产的输出是无形的,而制造型生产的生产效率是可以测量的。②服务型生产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服务质量难以评价,因此无法建立一个标准的质量体系,而制造型生产有其明确的质量体系,可以很方便的对其产品做质量的评估,③顾客参与是服务型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制造型生产却没有顾客的参与,④制造型生产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库存来处理由于需求变化而引起的波动,但服务型生产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

7.请阅读近期发表的关于生产运作管理的参考文献,并回答未来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阅读了《浅谈信息时代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在信息时代,消费者的价值观念 变

流程型生产作业计划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流程型生产,作业计划,单体遗传算法

1. 生产作业计划与主生产计划的衔接

作业计划是主生产计划的执行层次, 主要是生产批的排序、等候线的管理等。生产作业问题一般可描述为:针对某项可分解的工作, 在一定约束条件下, 安排其组成部分所占有的资源、加工时间、先后顺序, 以获得产品生产时间或成本等目标的最优。从流程型主生产计划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可以看出, 由于流程型生产的批连续性, 生产过程趋于稳定、均衡和长周期, 因此主生产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短期作业计划, 这也符合流程型生产企业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特点。但是, 作业计划涉及任务分配和产品排序等内容, 主生产计划难以完全囊括作业计划。

在主生产计划阶段, 主要是根据实际订单与预测进行生产批量计划, 而作业计划以主生产计划作为周期, 重点对主生产计划时段内的任务分配和批量排序研究。

2. 不同产品批量排序研究

相同产品批量排序研究中, 由于不同批量的生产过程相同, 不需要对生产设备拆解和组装, 因此可以在保证批连续性的前提下, 在上一批量没有生产完成时开始下一批量的投料。但是对于不同产品, 由于其生产工艺并不相同, 在上一批生产完成后需要对生产线进行调整, 这就产生了生产转换时间, 而这往往取决于批量的排序。

(1) 模型描述。

假设最初n个完全不同的产品的批量排序为:J1, J2, ..., Jn, 其生产转换时间矩阵为:

其中cij (i, j≤n) 为第i批量完成后开始生产第j批量的生产转换时间, 易知该矩阵是一个主对角线为0的矩阵。当加工顺序为J1, J2, ..., Jn时, 其总的生产转换时间为

另外, 可以计算出每一个批量的生产时间Ti (i∈1, ..., n) , 则总的生产时间为:

(2) 批量排序改变时生产转换时间矩阵的转换。

假设原批量排序的前两批量生产顺序交换, 变为J1, J2, ..., Jn, 这时生产转换时间矩阵为:

不是一般性, 令:

此时J1, J2, ..., Jn的总生产转换时间为可见在批量排序变化时, 改变生产转换时间矩阵, 使得新的生产转换时间矩阵的第一行元素之和就是总的生产转换时间, 这是十分有益的, 将大大简化后面算法的实现。

不难看出, 式 (1) 中矩阵的第一行与第二行先交换, 然后第一列再与第二列交换, 便得到了式 (3) 。通过数学归纳方法, 可以证明当原批量排序中的第m批量与第n批量交换顺序时, 把原生产转换时间矩阵的第m行与第n行交换, 再把第m列与第n列交换, 便可以得到新的生产转换时间矩阵, 而新矩阵的第一行元素之和就是新批量排序的总生产转换时间。

3. 基于单体进化遗传算法 (SI EGA) 的批量排序问题优化

单体进化遗传算法 (Single Individual Evolutionary Genetic Algorithm, SIE-GA) 是一种基于二元进化策略和单亲遗传算子的新算法, 其与一般改进的遗传算法的区别在于:SIEGA的种群在每一代中只包含一个个体, 而且遗传过程中不再使用交叉操作, 解的进化只通过变异算子来实现, 由于SIEGA在原理与结构上都与传统的遗传算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它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也非常独特。

对于本文中批量排序问题, 运用SIEGA求解的基本步骤如下:

Step1根据实际问题, 采用实数编码方式随机产生一个初始个体, 并设其为x (t) = (Ji1, Ji2, ..., Jin) , 它表示第t代时任务的加工顺序Ji1, Ji2, ..., Jin, 置t=1。

Step2执行变异操作, 应用单亲遗传算子对x (t) 变异, 本程序中采用换序算子。

Step3执行选择操作, 比较两个个体x (t) 和x (t+1) 的适应度函数值f (k, n, x) 大小, 若T (k, n, x (t) ) ≥T (k, n, x (t+1) ) , 选择x (t+1) 作为下一代个体;否则x (t) 继续作为下一代个体, 置t=t+1。

Step4执行停机准则, 若当前结果满足停机条件, 则终止计算, 输出结果;否则, 转入Step2。

4. 计算机仿真模拟

(1) 相同产品批量排序优化。

设有5个批量、4道工序的批量排序, 其生产时间矩阵如表1所示。

取初始个体x (1) = (J1, J2, J3, J4, J5) , 并计算其适应度f (x (1) ) =288, 按照上述算法步骤, 采用MATLAB编程以迭代50次为算法终止条件, 可搜索到最优解xopt= (J4J2 J5 J1 J3) , 此时f (xopt) =237。图1为迭代过程中最优解的轨迹。

(2) 不同产品批量排序优化。

设五种不同产品批量按的顺序排列, 其生产转换时间矩阵为:

各批量的生产时间为:41, 32, 45, 23, 60。则初始种群的适应度为218, 按照上述的算法步骤, 可搜索到最优解xopt= (J1J2 J3J4 J5) , 此时f (xopt) =205。图2为迭代过程中最优解的轨迹。

从图1与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SIEGA对于排产问题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5. 结束语

对于相同产品, 由于不同批量的生产过程相同, 不需要对生产设备拆解和组装, 因此可以在保证批连续性的前提下, 在上一批量还没有生产完成时开始下一批量的投料;而对于不同产品的批量排序, 则要考虑生产转换时间, 即由于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不同, 导致在前一批量生产完成后需要对生产线调整。本文分别对两种情况建模, 求出总生产时间, 并基于单体进化遗传算法对模型优化求解。单体遗传算法是传统遗传算法的改进, 由于其在遗传过程中只需进行变异操作, 可以有效减少传统遗传算法中“非法解”的出现, 引入基于父子竞争机制的选择策略, 也有利于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在实际算例中, 通过对迭代过程中最优解的轨迹观察, 可发现单体遗传算法对于批量排序问题的优化有良好收敛性。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单体遗传算法的批量排序不仅适用于流程型生产作业计划, 也适用于离散型生产作业计划。

参考文献

[1]李萍, 周章玉.过程工业供应链流结构及其管理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4 (1) .

[2]李健祥, 唐立新, 王梦光.钢铁企业分时段多品种高炉生产计划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 2003 (10) .

[3]采峰, 曾凤章.一种流程型企业主生产计划优化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6 (4) .

[4]采峰, 曾凤章.基于订货型的流程型生产物流平衡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1) .

基于条码技术的生产作业进度管理 第4篇

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1 第5篇

第一条 为强化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规范生产作业人员行为和各专业生产流程,真正实现生产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建立常态的标准化作业管理和考核机制,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规定了锅炉房设备运行、检修、技改和试验等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所属班组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的标准化作业是指班组对锅炉房设备运 行、检修、技改和试验等现场生产作业的全过程为主要内容,按照班组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订作业程序和工艺标准的一种有组 织的活动。

本制度所称的全过程控制是指针对现场作业过程中每一项具体 的操作,按照锅炉房运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对班组生产现场的作业活动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程 序化,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不出现偏差和错误,以获得最佳秩序与效果。

本制度所称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指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 控制的要求,对作业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

环节,明确具体 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 执行文件。对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起指导作用,并作为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平时学习和生产培训主要教材。

第二章 标准化作业的管理部门及职责

第四条庆葡供热管理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锅炉队负责标准化作业归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锅炉房设备运行、检修和试验等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负责拟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

第五条庆葡供热管理分公司安全部门负责标准化作业监督管理工作,监督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质量。

第六条庆葡供热管理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分期分批,分专业对各级生产 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组 织工作。

第七条锅炉队负责本单位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归口管理,指导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全过程管理,组织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审查。

第八条庆葡供热管理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现场现场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的监督,与相应的生产技术部门共同审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负责监督本单位生产一线人员的培训质量。

第九条庆葡供热管理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生产一线人员培训 的组织实施,指导员工制定个人学习培训计划,并检查落实。

第三章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第十条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由庆葡供热管理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依据 《HSE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试行)》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范本)》,结合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特点和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进行统一编制,以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目的。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针对每项具体工作,将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进 行分解和细化到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中的各个作业阶段。对生产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对作业人员的全过程管理。

(二)明确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有针对性的现场监护。

(三)体现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围绕安全、质量两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优化作业方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五)作业过程的各个阶段,并明确劳动力组织和各级作业人员的职责。

(六)安全措施必须与现场实际相结合,保证安全措施正确、完整、可靠。

(七)材料准备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保证材料准备齐全、无遗漏且 不浪费。

(八)工器具放置与现场位置相结合,现场工器具应定置管理。

(九)作业人员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保证作业人员技术素质和工 作状态能够胜任工作。

(十)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应体现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十一)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实行责任跟踪制度。

第四章 标准化作业现场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 生产作业现场应具备下列资料:

(一)HSE作业指导书。

(二)HSE检查表。

(三)凡列入和月度生产计划的检修、施工等作业应编制现场标准 化作业指导书。

第十二条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应当按照以下先后顺序和要求

实施:

(一)根据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工作负责人应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好记录;

(二)收集设备缺陷和往年设备修试报告等历史档案,整理出设 备状态诊断报告,详细列出作业中的安全措施和工作危险点。

(三)拟定各级作业人员职责,劳动力组织分配分工情况,工器具、仪器仪表、物资材料和备品备件明细表,现场作业定置图,工器具使用记录表等。

(四)工作负责人和作业人员应认真清理核实工器具、仪器仪表、备品备件数量和车辆落实情况。工作负责人应针对现场情 第十三条 作业人员到达作业现场后,认真讲解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载明的作业项目、作业工序、作业方 法、质量标准、危险点分析、安全措施、作业人员签字等主要内容。现场作业人员应对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逐项作业,并逐项确认和签字,不得漏项和越项作业。

第十四条 对高空作业可结合现场实际,作负责人(监护人)根据作业人员现场作业情况逐项确认签字,作业人员到达地面后再确认签字。

第十五条 班组自检工作完毕后,应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作好记录。

第十六条 设备投运后,优化作业指导书,报主管部门审核评价后保存至下一个周期。

庆葡供热管理分公司锅炉队

热源锅炉房

作业计划整改报告1 第6篇

作业计划是每天必填,是不可以犯错的工作,也是容易犯错的工作。作业计划填写看似容易,其实很复杂。由于填写的项目多;内容多;历时长,所以造成作业计划的复杂性,容易出现错误。我们应不断地总结作业计划犯错规律,从而建立一套纠错机制。总结规律来以防止此类错误,以防止我们以后工作重演而给公司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一、犯错误的原因

错误大多是与主观因素有关,由于自身的缺陷或心态;或性格;或思维;或方法;或观念;或认识水平;或素质等造成的。当我们在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时,会有历史形成的思维惯性,有知识、眼界的局限,有情感的参与,有自己个性的加入,有临场情绪的波动,人总是有那么一段时间不想上班和思维惰性,再加上有什么烦心事,就很容易犯错误,做事都没经过大脑,这样无意识会导致低级同样的错误会反复的犯。应该控制好,别让其他事情左右了心情,等等,都会使得我们在“唯实”方面大打折扣,从而为错误的滋生“埋下伏笔”和“打下基础”。只要从自身做起,一定能够把错误降到最底。我们应该明白,错误一定能够消除和杜绝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定能够会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和杜绝错误的发生。

总结作业计划犯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由于粗心大意导致作业计划漏填;

2、由于人的惯性思维,在检查的时候没有发现填错的小项,导致作业计划填错

针对这次由于粗心大意导致作业计划漏填,我们更需要总结错误根源。一个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粗心大意,一个人最能原谅自己的错误也是粗心大意,然而一个人最危险的错误也是粗心大意。最不能原谅的错误是犯同样的错误,同一个错误屡教不改,这是最令人绝望的事情。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是用后面的错误来掩盖前面的错误,涂抹错误,错得越来越厉害,错得越来越离谱,错得越来越一发不可收拾。

二、整改方案

发生人为错误的概率是随着事情的复杂程度而增加的。在效率的背后事实还在发生着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错误在减少。邓小平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工作中的“互锁程序”,就是错误的发生可以被另外一个人发现,并且错误不会持续,这样发生人为的错误概率降低到单人控制的25%以上。

所以针对作业计划犯错的原因,特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1、针对粗心大意导致作业计划漏填,决定每天作业计划由两人填写并检查。这两个人形成“互锁程序”,可大大降低作业计划漏填的概率。

2、针对“惯性思维”导致作业计划填错,决定每天的作业计划除去填写的两人外,另有一人专门检查作业计划,节假日则由填写作业计划者向检查作业计划的人发送短信,确认作业计划填写正确。这样检查作业计划的人又与填写作业计划的两个人形成了“互锁程序”,降低了作业计划填写错误的概率。

3、由于作业计划的时间性,决定每天早上都有一人发作业计划填写提醒,提醒作业计划填写组填写作业计划,工作日在工作组群中发送消息,节假日发送手机短信。这样又可以形成一个“互锁程序”,进一步降低作业计划发错的概率。

三、总结

以上是减少作业计划犯错概率的方法,但若是我们每天都填好了作业计划,就不会有错误。但怎样才能才能填好每天的作业计划呢?经同事间商讨,总结如下:

1、填写的时候切忌“急于求成”,一定要按部就班的来。每一个小项都必须确信没有问题了,才填写下一项。由于填写的“急于求成”,很容易造成填错,而且在检查修改的时候说不定会遇上新的原来未考虑到的问题,这甚至导致所有的作业计划必须重填或是填错。这样就导致“一棋不慎,全盘皆输”。

2、怀疑一切的精神。对于已经填好的作业计划,不一定就是完全填对的。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并强制自己接受之。因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有结果,然后强制自己去找所谓的原因来。说服自己,重新检查每项作业计划,从而得出结果。

3、认真检查。对于填完的作业计划我们要认真检查。一小项一小项的检查,对照作业计划模板,每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从而杜绝作业计划填错。

有一种普遍认识,犯错误可以,但是必须从错误中接受教训。这也是难以容忍的。如果一位护士用错了针剂而置病人于死地后再从错误中学习,对死去的病人来说是无济于事的。

当我犯了错误后,朋友们说,以后办事小心一点,不就行了。可是我觉得,不是小心一点这么简单的事情,应该有方法,有技巧来避免犯错误。所以,我们工作中允许犯错误的观念应该转变了,是该变的时候。

生产作业计划 第7篇

答: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继续和其体化,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

1、落实生产计划,把企业生产计划的各项指标具体分配到各车间,工段、班组以及每个工作地和工人,规定具体任务、组织实施、使生产计划落到实处。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把生产过程中的几流合理组织协调起来,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3、实现均衡生产。均衡生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利于保证质量,有利于有效利用生产资源,改进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要实现均衡生产,就必须依靠生产作业计划来合理安排组织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按计划规定的进度要求全面完成生产任务。

4、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而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都是在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作业计划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保证产品质量,努力减少消耗,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努力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二、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有什么要求?

答: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实质是把生产计划层层分解,具体落实,所以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应当详尽而又具体,才能起到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作用,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达到下面一些基本要求:

1、确保实现已确定的交货期,在生产作业计划中精心策划和安排,确定产品或零部件在各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产出时间,尽可能满足所有任务的交货期限。

2、减少作业人员和设备的等待时间,生产作业计划要妥善地做好各生产环节的衔接,保证各工序连续作业、平行作业,缩短加工周期,减少损失时间,这样来提高生产效率。

3、使作业加工对象的流程时间最短,在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合理的作业排序,明显缩短流程时间,给按期交货创造条件。

4、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和停放时间,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必须考虑在制品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占用量。

三、大量生产类型期量标准有哪些?如何制定?

答:大量生产的主要期量标准有节拍,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等:

1、节拍。这是组织大量流水线生产的依据,是大量流水生产期量标准中最基本的期量标准,其实质是反映流水线的生产速度。

2、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又称流水线作业指示图表,是表明流水线内各工作地在正常条件下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劳动组织方式的一种标准图表,是大量生产条件下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日常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期量标准,它是根据已确定的流水线节拍和工序时间定额,在科学计算基础上编制的。

3、在制品定额。在制品定额是指在必要的时间,地点和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了保证有节奏地均衡生产所必需的在制品占用数量,它是在正确划分在制品种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分别制定出来的。大量生产中在制品占用量又可分为流水线内占用量和流水线间占用量两类,它们又分别包括许多在制品。

四、成批生产类型期量标准有哪些?如何制定?

答:成批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有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

1、批量和生产间隔期。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生产任务确定以后,如果批量大了,生产间隔期就会相应延长,反之,批量小了,生产间隔期就相应缩短了,批量和生产间隔期只要有一个确定以后,另外一个就相应确定了,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主要方法有:(1)最小批量化;(2)经济批量法;(3)周期定量法,

2、生产周期。在成批生产中,通常需要计算一批产品的各工序的生产周期,各工艺阶段生产周期和产品的生产周期。

3、生产提前期。提前期的确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图表法,一种是根据公式计算,主要计算投入提前期,生产提前期。

4、在制品占用量。又分为车间内部在制品和库存在制品,这两个还可以细分,分别依据不同方法计算。

五、单件小批生产的若是标准是什么?如何制定?

答:单件小批生产最基本的期量标准是产品生产周期图表,其编制是从装配开始按工艺顺序进行的。

六、制造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如何制定?

答:制造性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一般分两级进行:第一级是制定各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第二级是制定各生产班组的作业计划。

七、什么是作业排序?和生产作业计划有什么不同?

答:凡有多个不同的任务要完成,就有作业计划和作业排序问题,排序是确定工件在机器上的加工顺序,它和生产作业计划不是同义语,作业计划不仅包括确定工件的加工顺序,而且还包括确定机器加工每个工件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八、作业排序的分类有哪些?

答:排序问题有以下不同的分类:

1、按排序的对象分类:劳动 力作业排序和生产作业排序。

2、按加工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分类:单台设备排序和多台设备排序。

3、按加工路线的特征不同分类:流水型排序和非流水型排序。

4、按工序到达车间的情况不同分为:静态排序问题和动态排序问题。

九、什么是生产作业控制?

答:生产作业控制是指在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有关产品的生产数量、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十、实施生产作业控制有几个基本条件?

答:实施生产作业控制有三个基本条件:

1、生产控制标准。主要标准就是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没有标准就不能衡量作业实际情况是否发生了偏移。

2、生产控制信息。控制离不开信息,只有掌握实际生产作业状况偏离计划的信息,相对实施有效的控制,只有保证生产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反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3、生产控制的措施。针对生产作业产生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十一、生产作业控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1、掌握工艺流程。这是生产作业控制的起点和基础,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制定出的工艺流程,是生产作业控制的出发点和基础。

2、安排生产进度计划,这是生产作业控制的前提。

3、下达生产指令,这是生产作业控制的重要手段。

4、生产进度控制,这是生产作业控制的关键。

十二、生产作业控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生产作业控制主要包括:生产调度、生产进度控制和在制品占用量控制等工作。

1、生产调度:按照作业计划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过程情况,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加强进度管理,不断克服不平衡和不均衡的现象。

2、生产进度控制:这是生产作业控制的核心,是指从投产准备到成品入库为正的全部生产过程所进行的(时间、数量)控制,一般包括:(1)投入进度控制;(2)生产进度控制;(3)工序进度控制。

生产作业岗位评价浅析 第8篇

一、岗位评价的方法

岗位评价一般有四种方法, 即排序法、分类法、要素比较法、要素计点法。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要素计点法。美国有60-70%公司采用这种方法。我国90年代初开始, 在国有企业中大力提倡岗位技能工资制, 与之相配套确定岗位等级的方法就是要素计点法。

在要素计点法中, 必须首先设计评价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指标体系与权重体系的合理与否, 决定着岗位评价和薪酬支付的公正与否, 必须慎重选择。各类别岗位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体系应根据不同的岗位类别进行设计。

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笔者通过多年来对机械工业企业以及岗位评价体系的研究, 吸收了国际著名的海氏岗位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 开发了生产作业岗位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估体系包括三大要素:知识技能、生产过程 (包括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 、应负责任。

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生产作业方式不同, 因此在设计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子因素作调整, 比如以流水线生产为主的制造业企业, 可以将自动化程度作为其子因素。对子因素进行调整的依据就是要使评价体系尽可能的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特点, 从而保证最终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的。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而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就组成了一组权重体系。一般而言, 劳动技能和劳动责任占50%左右, 生产过程占50%左右, 即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共占50%左右。

在确定权重时, 可以按照国内外的通用标准先设计初始值, 通过选取若干标杆岗位进行试评价, 对要素的权重再进行调整。比如, 小批量作业的生产企业, 不同岗位间生产作业环境差异很大, 并且有毒害物质、粉尘等污染时, 可以将劳动条件要素的权重提高, 或者将其内部某一子因素的权重提高, 增加其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 使最终的评价结果既能反映企业内部的统一公平性, 又能体现不同岗位间的差异性。

二、岗位评价流程

岗位评价的流程有企业自评、咨询机构评价和专家委员会评价三种方式。其中, 一般多采用专家委员会的形式进行评价, 专家委员会由企业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构成。但是, 由于企业生产特点的不同, 为了避免专家委员会成员由于对生产作业岗位信息了解不充分而造成的评价偏差, 笔者在多年企业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双向评判过程, 将传统独立的三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以确保生产作业岗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

(一) 岗位评价流程

1. 第一步:

试评阶段。由咨询机构挑选若干标杆岗位, 约占岗位评价总数10%-30%, 在项目组内部进行试评价。通过分析标杆岗位的排序结果, 一方面是判断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能很好反映企业的现状, 另一方面根据排序结果的合理性重新调整要素的权重和子因素的分值。

2. 第二步:

初评阶段。由于生产作业岗位的特殊性, 相对于外部专家而言, 企业内部主管对岗位更加了解, 因此在正式评价前,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 让部门的主管对其下属岗位进行评价。让部门主管先进行评价, 主要有两个目的:为专家委员会的正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部门主管对其下属岗位的了解和判断, 在部门内部先进行岗位关系的平衡。

3. 第三步:

终评阶段。成立专家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引入外部专家保证岗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但是由于外部专家对企业的情况了解有限, 因此在评价时可将企业内部评价结果作为专家评价的依据, 避免专家委员会对岗位打分过于分散, 同时也可以由外部专家来对部门内部和部门间岗位关系进行二次平衡。

(二) 关键过程控制点

1. 专家组培训。

专家组的成员虽然很了解各个岗位, 但专家可能缺乏岗位评价的相关经验, 因此, 在评价前, 对所有专家进行岗位评价培训, 内容包括岗位评价的目的、方法、流程、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以及岗位评价的结果与薪资结构关系。培训后进行试评价以发现问题, 进行前馈控制。

在培训时, 需反复强调岗位评价针对的是岗位而不是人, 从岗位评价结果到最后的薪酬体系还有一个过程。这种强调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专家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一是在给某一岗位评价打分时, 依据对这个岗位上某个人的印象, 而不是根据岗位本身的客观情况来打分, 二是专家认为岗位评价的分数就是岗位的收入, 从而打分时倾向于某些岗位。

2. 评价结果分析。

虽然经过前期培训和试评价, 但在岗位评价过程中, 专家组对各个岗位的各项指标的理解肯定还是会有偏差。为了确保岗位评价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需要制定一个标准, 符合这个标准的数据被认为可以通过, 不符合的则需要重新打分。

筛选重新打分的指标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经验指标, 即总分排序明显不合理的岗位要重新打分;另一类是统计指标, 即同时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外的因素要进行重新打分。

三、运用岗位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岗位评价的评分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因此, 随着公司发展, 当新的岗位出现时, 需要对这些新增加的岗位进行评价, 评价的方法依然是组建专家组, 采用上述工作流程进行;当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时候,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看看是否有必要对有些岗位甚至所有的岗位进行重新评价。因此, 虽然这套评价体系是固定的, 但是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赵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1]赵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玉米;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收获

中图分类号:S23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6-0062-03

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我国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而且可以促进玉米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因此,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增强玉米生产的节本增效和抗灾减灾能力,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对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整地、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三方面内容。其中,机械整地包括机械灭茬、联合整地、机械深松、保护性耕作等环节;机械播种包括机械选种、精量播种、免耕播种、机械深施肥等环节;机械收获包括机收和脱粒等环节。

1 机械整地技术

机械整地技术是实施机械播种和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的基础,是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耕翻地可不断增加耕层,并把根茬和残株扣入底层,达到疏松土壤、提高地力、改变土壤理化性状的目的,同时能减轻草荒和碱化现象。

1.1 机械灭茬技术

机械灭茬技术是利用旋耕机、灭茬机进行的一次性耕作作业技术。其配套机具按作业模式可分为灭茬机、旋耕机、旋耕灭茬机、深松旋耕灭茬机等。

机械灭茬技术能够创造疏松绵软、细碎平整的活土层,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创造种子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播前实施机械灭茬作业,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芽种床或苗床。尤其对于旱作农业来说,要求播种部位的土壤比较紧密,以利保墒,促进种子萌发,而覆盖的土层则要求松软,以利于透水透气,促进发芽出苗,即所谓的“硬床软被”。机械灭茬技术通过破碎田间残茬杂草,掩埋肥土,消除寄生在土壤或残茬上的病虫害,增加有机质含量。

1.2 联合整地技术

采用联合整地机械能一次完成灭茬、旋耕、起垄作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而且,根茬粉碎还田以后,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起到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

技术实施要点:1) 作业地块。机械深松灭茬联合整地应选择坡度6°以下的地块进行,面积应大于0.33 hm2,垄长在50 m以上,地里石块少且直径不超过2 cm,垄距在50~70 cm之间。2) 整地条件。为保证机械整地的作业质量,玉米留茬高度应控制在15~18 cm之间,土壤中需含一定量的纤维素和有机质,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按农艺部门的要求,秸秆还田1 a进行1次,还田量约为单产的1/3即可,还田过多会直接影响下一茬作物的栽种及其根系的发育,破坏土壤的结构,导致作物减产。3) 作业期。玉米留茬呈绿色时为最佳作业期,这个时期根茬含糖分、水分较多,容易切碎。因此,最好选择秋季作业。4) 土壤湿度。土壤含水率在18%~20%时(用肉眼看,地表有1 cm左右干土层)作业最好,过干、过湿都将影响作业质量。5) 质量标准。根茬或茎秆粉碎的长度应控制在5 cm以下,延长线5 m以内大于等于5 cm的根茬不超过5根,站立或漏切的根茬不超过根茬总数的1%;中小型深松灭茬联合整地机作业深度应达到13~15 cm,大型深松灭茬联合整地机作业深度应达到15~20 cm;碎土率应大于98%,直径大于2 cm的硬土块不超过5%,碎茬和土壤应均匀混合;工作部件入土深度要达到60%,起垄高度要达到15~18 cm。6) 作业效率。中小型作业机械日作业时间8 h,完成的作业量应达到2.0~3.3 hm2。大型作业机械日作业量不低于6.7 hm2。一个秋季的作业时间不低于25 d,春季作业时间不低于15 d。根据这个生产效率,按计划作业面积可以算出需要配备作业机械的数量。7) 旋耕刀与灭茬刀片的配备。中小型作业机械作业40 hm2左右、大型作业机械作业80 hm2左右应更换1组刀片,以保证作业质量。

1.3 机械深松技术

机械深松技术是指在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的前提下,用机械对深层土壤进行疏松。其目的是打破铧式犁耕翻或机组压碾土壤形成的坚硬犁底层,以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从而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应用环境,促进作物增产。机械化深松按作业性质可分为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两种,按作业机具结构可分为凿式深松、铲式深松、振动深松等。不同深松机具因结构特点不一,作业性能也有一定差异,适用土壤及耕地类型也有一定的变化。一般来讲,以松土、打破犁底层作业为目的的常采用全面深松法;以打破犁底层、蓄水为目的的常采用局部深松法。有些种类的机具兼有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的特点,如全方位深松机、振动深松机等,具有犁耕阻力小、松土效果好、蓄水保墒能力强、松土深度大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高留茬和秸秆还田。

1)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经机械作业处理后留在地表作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秸秆的处理方法:一是粉碎秸秆处理。粉碎前茬作物秸秆后抛撒,使秸秆均匀地覆盖在地表。二是直立秸秆处理。在风沙大的地区,收获后对秸秆不做处理,使秸秆直立在地里,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压,使其倒伏在地表。三是留根茬处理。在使用作物秸秆的地区,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30 cm。四是粉碎浅旋处理。在风沙较大的地区,秸秆粉碎后用旋耕机浅旋表土,使作物秸秆与旋耕层土壤混合。

nlc202309041846

2)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机械秸秆还田技术是指用拖拉机配秸秆还田机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后,随即用旋耕机旋耕,圆盘耙、灭茬机、深松机进行残茬处理,保持秸秆残茬合理分布和创造良好种床条件的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2 机械播种技术

2.1 玉米机械精量播种及深施肥技术

玉米机械精量播种及深施肥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即使用精量播种机,将单粒的玉米种子实施穴播,按照农艺要求的位置播入土壤中,并按量一次性深施化肥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机械深施肥是指将配方肥按农艺要求深度一次性施入土壤中,以达到作物不同时期的养分,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长效配方肥料一次性深施打破了传统的耕作程序,同时结合化学除草剂封闭,减少了人工间苗和人工除草环节,节省了过多的劳动力投入,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2.2 玉米免耕播种技术

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是一种用玉米免耕播种机在留茬20~25 cm的茬地里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一次完成多项作业工序的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该技术已成为保护性耕作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其优点为:一是减少农耗时间、争取农时;二是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和幼苗整齐度;三是利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效率;四是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五是秸秆残茬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六是减少耕整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七是在播种的同时可施用少量种肥,利于提高幼苗素质;八是在容易发生芽涝的地区,提早播种可避开或减轻芽涝的危害。

3 机械收获技术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是在玉米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的茎秆切割、摘穗、剥皮、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技术。

3.1 联合收获

用玉米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摘穗、剥皮、集穗,或摘穗、剥皮,但此时籽粒湿度不宜过高,同时进行茎秆处理(切段黄贮或粉碎还田)等项作业。其工艺流程包括摘穗—剥皮—秸秆处理3个连续的环节。

3.2 半机械化收获

用割晒机将玉米割倒、放铺,经几天晾晒后,籽粒湿度降到20%以下,用机械或人工摘穗、剥皮,然后运至场上,经晾晒后脱粒;同时进行秸秆处理(切段黄贮或粉碎还田)。

3.3 技术性能指标

玉米机械化收获机需达到如下技术性能指标:收净率≥95%,果穗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果穗含杂率<5%,还田茎秆切碎合格率>95%,留茬高度≤40 cm,使用可靠性>90%。

3.4 技术实施要点

一是实施秸秆黄贮的玉米要适时进行收获,尽量在秸秆发干变黄前进行收获作业(此时秸秆的营养成分和水分利于黄贮)。二是实施秸秆还田的玉米收获尽量在籽粒成熟后间隔3~5 d再进行收获作业,这样玉米的籽粒更加饱满、含水率低,有利于剥皮作业。秸秆变黄、水分降低更利于将秸秆粉碎,可以相对减少功率损耗。三是根据地块大小、种植行距及作业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具,作业前制定好具体的收获作业路线。

4 结语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可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一是减少了大量劳动力用工,促进劳动力转移。实施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可减少机车进地次数,与传统作业方法整地、配人畜力播种、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等作业环节相比较,省工效果明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二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有助于保持土壤有机质的生态平衡,可以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更新与活化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物质,增加了土壤中的团粒结构,改善了土壤的物质性质,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增强土壤持水能力,提高降水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岳文龙.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8):50-52.

[2] 马振亚.玉米机械化纯免耕播种技术推广综合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2012,2(11):5-6.

[3] 勾峰,赵振芳,王晓峰.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J].湖南农机,2014,41(8):19-20.

[4] 刘欣.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10):70-71,74.

[5] 潘龙岭.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J].南方农业,2014,8(21):83-85.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 of Whole Process Mechanization

Operation in Maize Production

LIU Jing1, LIU Xinfang1, TAN Kejian2*

(1.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110161, China; 2. Huludao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Huludao Liaoning 125000, China)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technique of whole process mechanization operation in maize production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for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article, it studied the technique from 3 aspects of mechanical tillage, mechanical sowing and mechanical harvesting, discussed key points for implementing whole process mechaniz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xtension of the technique, and achieving standardization and scale for maize cultiv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aize; mechanical tillage; mechanical sowing; mechanical harvesting

上一篇:住宅物业服务标准合同下一篇:塔吊工操作规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