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2024-09-01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精选6篇)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第1篇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课程代码:0210039

学时:64(理论32,实践32)

学分:4

开课学期:1

适用专业:营销与策划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课

一、实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的是:

1.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2.培养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沟通与激励的能力、控制与管理创新的能力。

3.具体技能:通过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及课时

1.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者角色扮演,管理者职责与素质。(2课时)

2.组建模拟公司。(4课时)

3.编制活动策划书。(4课时)

4.设计组织结构。(4课时)

5.模拟企业招聘。(4课时)

6.模拟决策。(2课时)

7.模拟就职演说(4课时)

8.模拟实地交际与沟通(4课时)

8.制定目标管理方案。(4课时)

三、实训方法与手段

综合实训课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学生分组在学校或企业进行综合实训。通过企业参观、实验、现场讨论、交流、现场会、现场讲解、现场报告会等方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企业管理人员、营销师、业务人员等进行教学,学校教师进行全程辅导、管理。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 %,形式有:出勤、课堂反馈、课后反馈。

2.实训成绩占20 %,形式有:实训记录,实训报告和实训效果评价。

3.考试成绩占60 %,形式有:试卷考试。

五、参考书目

1.《管理学实训》.单凤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2.《管理学实训教程》.陈世艳.济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第2篇

适用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二、教学目标

«工商企业管理综合实训»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等内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组织文化。

三、课题与课时分配表

学时数

其中

讲授

实践课

复习课

习题课

测验

模拟成立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模拟公司的组织结构

确定模拟公司的经营方向和战略

对模拟公司进行SWOT分析

针对模拟公司某事进行决策

模拟公司的计划制订与实施

针对模拟公司某一岗位编制作业计划清单(时间管理)

模拟公司招聘面试

设计模拟公司的激励方案

模拟分析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程序

基于模拟公司进行内部上下级沟通技巧实训

基于模拟公司进行模拟商务谈判

确定企业的领导权力分配方式

基于调研企业判断其领导风格(类型)实训

基于模拟公司制订一份有效运营的控制方案

基于模拟公司制定该企业的组织文化

撰写一份创业策划书

实训小结

合计

四、各章教学内容和目的“一个原点、三个维度的管理学场”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一个原点:

管理学的公理性概念。包括:管理定义、管理角色、管理决策、组织环境和管理伦理、组织文化。通过公理性概念的导入,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成为学习的基点。

三个维度:

时间维度:从管理史严格的视角展开管理学的学习,从泰罗制一直到学习型组织理论,沿着时间轨迹鉴赏百年来现代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的观点、内容,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的时间隧道”。

职能维度: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内容的视角,建立起管理学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空间体系框架,使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具体方法。

应用维度:从管理者的视角在以上内容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内容,并配合到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更是实践。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

(一)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内容]

1.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3.管理者的概念、分类、素质与技能

4.管理工作的对象与范围。

[教学重点]

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的概念、分类、素质与技能。

[实训项目]

1.与企业家对话——了解管理的重要性

2.管理动机强烈程度自我评估

3.调查与访问——了解管理者的职责与素质

4.案例分析与讨论

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

忙碌的生产部长

5.以自愿为原则,6-8人为一组,组建“××模拟公司”,自定公司名称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内容]

1.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主要包括:西方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

2.西方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组织行为理论)

3.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4.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及发展(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中国现代管理思想)

[教学重点]

泰勒的科学管理、一般管理理论、西方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术流派、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

[实训项目]

1、案例分析与讨论:

回到管理学的第一个原则

H公司行为科学应用

2、每个人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绘制管理思想演进结构图;

3、课下进行总经理竞聘,每个人发表竞聘讲演;投票选出公司总经理,完成模拟公司的初步组建。

[技能点]

1.具有初步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2.能够从管理思想的高度认识与分析我国的经济改革;

[知识点]

1.掌握古典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思想;

2.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最新管理趋势;

3.了解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理解我国当代管理思想的演进;

(三)计划

[教学内容]

1.计划的含义和特征

2.计划工作的类型

3.计划工作的程序

4.计划工作的常用工具和方法

5.目标管理。

[教学重点]

计划工作的程序、计划工作的常用工具和方法、目标管理。

[实训项目]

1.课堂讨论

某医院今年实行了目标管理,如果你是其中的领导人员,请运用本章节所学的内容,为它设计实施方案。(选作)

2.案例分析与讨论:

宏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埃德塞尔”牌汽车的故事

3.管理游戏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将开办饭店的类型。

4.在模拟公司里运用甘特图法、滚动计划法等计划方法进行活动策划。

[技能点]

具备开展计划工作的能力

能制作规范的计划书

[知识点]

了解计划的具体含义与特征;

熟悉计划的类型与表现形式;

熟悉计划工作的程序;

掌握编制计划的方法;

掌握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四)决策

[教学内容]

1.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2.制定决策的基本步骤

3.决策的基本方法(群体决策方法、确定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选择活动方案的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

决策的基本步骤、决策的基本方法。

[实训项目]

1、管理游戏

沙漠求生

2、案例分析与讨论:

耐克的决策困境

失败的营销决策

3、在模拟公司里运用不确定性决策方法模拟决策的全过程。

(五)组织

[教学内容]

1.组织的含义和主要功能

2.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

3.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常见的组织结构、组织及其结构的发展趋势)

4.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动因和实施、解决组织老化的对策)

[教学重点]

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集权与分权、直线与参谋、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实训项目]

1、课堂讨论

事业部型、简单型和矩阵型,哪一种结构设计你最愿意在其中工作?哪一种又最不愿意呢?为什么?

2、案例分析与讨论:

巴恩斯医院

一对孪生企业的不同组织模式

管理游戏:踩报纸(选作)

团队健康度自我测试问卷

为模拟公司建立组织结构与公司制度,培养组织结构的初步设计能力。

校园体验——团队建设,让每个学生制定一份校园团队建设方案(选作)

(六)领导

[教学内容]

1.领导者与管理者(领导的含义、领导者权利的来源、领导的作用、领导者与管理者)

2.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的特质理论、领导方式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的权变理论)

3.领导行为与工作效率(有效统筹时间、充分合理授权)

[教学重点]

领导方式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的权变理论。

[实训项目]

1.案例分析与讨论:

海南:一份改革方案导致一名所长杀身之祸

“闲可钓鱼”与“无暇吃鱼”

2.领导方式倾向自我测试

3.校园模拟指挥,培养现场指挥、应变能力的能力

4.管理游戏:穿网球鞋的外星人,教会参与者清晰地发出指挥的命令。

5.自我评估:时间管理自我评估测试

[技能点]

培养提高自身权威与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

培养有效指挥(领导)的能力

[知识点]

掌握领导的定义与作用,熟悉领导者权力的来源

掌握领导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

(七)激励

[教学内容]

1.激励的含义、过程与作用

2.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奥德费的“EGR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

3.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

4.从理论到实践:激励技巧

[教学重点]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激励技巧

[实训项目]

1、案例分析与讨论:

明春计算机公司的激励制度

李强的困惑

2、情景剧

表扬不能当饭吃(员工激励能力培养)

3、管理游戏:寻找共同的图案(选作)(培养激励、沟通能力)

[技能点]

培养激励员工的能力

[知识点]

领会激励的重要意义,熟悉激励的过程;

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和成就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

掌握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掌握激励的技巧与方法。

(八)沟通

[教学内容]

1.沟通的含义、过程、作用、类型和基本原则

2.个体因素和沟通方式(个体因素对人际沟通的影响、沟通的基本方式)

3.组织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

4.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方法

[教学重点]

沟通的基本原则、组织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方法

[实训项目]

1、沟通游戏

传话游戏

2、案例分析与讨论:

AC航班坠落事件

名医劝治的失败

3、情景剧

吉星保险公司

4、沟通技能自我测试

[技能点]

培养沟通的技能

培养倾听的技能

[知识点]

理解沟通的含义、过程、作用与类型;

明确沟通的原则;

了解影响沟通的个体因素与沟通方式;

熟悉组织正式沟通的渠道和网络形式,了解组织非正式沟通的渠道、特点和作用。

善于运用沟通的各种方法,学会如何对组织沟通进行改善。

(九)控制

[教学内容]

1.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2.管理控制的过程与要素

3.管理控制的类型与方法

4.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5.控制技术

[教学重点]

管理控制的程序、原理和方法

[实训项目]

1.案例分析与讨论

麦当劳公司的控制系统

戴尔公司与电脑显示屏供应商

2.为模拟公司建立各类控制制度

3.顶岗实训——质量监督助理

[技能点]

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要领与主要方法

[知识点]

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作用、管理控制的过程;

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理解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了解和初步掌握一些控制技术和方法

(十)组织文化

[教学内容]

1.组织文化的兴起及其内容

2.组织文化的类型

3.组织文化的作用与功能

4.组织文化建设(组织文化的形成、保持、变革与建设)

[教学重点]

组织文化的形成、保持、变革与建设

[实训项目]

1、案例分析与讨论

快乐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西安杨森的企业文化

2.到某知名企业参观访问

3.为模拟公司设计组织文化,写作一份组织文化建设方案

4.自我测试:哪一种组织文化最适合你?

5.安排到一些专业实习基地企业顶岗见习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说明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学生以练为主。教师甘当“指导者”、“辅导者”、“助手”,积极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

2.注重实训项目,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训项目的形式。模拟实践,或称“准实践”,是一种介于直接实训项目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一种特定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角色扮演;(3)情景剧;(4)模拟经营决策;(5)调查与访问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4、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5、融教书育人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当中。通过选用与设计优秀工商企业的职业道德、管理伦理,肩负起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等案例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六、推荐教材和参考资料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酒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峪关市人民医院等13家“二甲”及以上规模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教师和具有3年以上护龄的护理人员, 有效的调查人数为588人, 平均年龄31岁。其中主任护师1人, 副主任护师1人, 主管护师87人, 护师265人, 护士234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 由课题组设计问卷, 发放时由病区护士长统一安排, 调查人员解释说明后发放问卷, 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14份, 收回有效问卷58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8%。

1.3 统计方法

数据经检查、核对后录入数据库,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2.1 生活护理项目在临床护理中的需求程度及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 (见表1)

2.2 生命体征的维护项目在临床护理中的需求程度及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 (见表2)

2.3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项目在临床护理中的需求程度及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 (见表3)

2.4 诊疗技术项目在临床护理中的需求程度及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 (见表4)

2.5 置管护理项目在临床护理中的需求程度及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 (见表5)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 发现实践教学项目中铺备用床、铺麻醉床、卧有病人更换床单、口腔护理、生命体征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注射技术、输液技术的临床需求与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要求基本一致, 而部分项目的临床护理需求与教学大纲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

3 存在的问题

3.1 临床实际需求与现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不统一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 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教材大纲与临床需求不匹配, 集中表现为:对于生活护理项目中的尸体护理技能40.31%的临床护理人员要求掌握, 而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中只是要求学会;生命体征的维护项目中的体温单绘制69.90%的临床护理人员要求熟练掌握, 心肺复苏项目50.00%的临床护理人员要求熟练掌握, 而护理学基础与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与临床需求不同;诊疗技术项目中的口服给药法74.66%的临床护理人员要求熟练掌握, 血液标本采集59.52%的临床护理人员要求熟练掌握, 超声雾化吸入69.22%的临床护理人员要求熟练掌握, 而护理学基础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只是要求掌握、学会或者无要求, 特别是血糖测定项目, 护理学基础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均未做要求, 而48.98%的临床护理人员要求熟练掌握;置管护理项目中的吸痰技术42.18%的临床护理人员要求熟练掌握, 但护理学基础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要求是学会和熟悉, 洗胃法40.14%的临床护理人员要求掌握, 但护理学基础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要求是学会和没有要求。因此, 按照教学大纲的设置, 往往可能导致护生上岗后不能顺利适应临床工作岗位需求。

3.2 护理学基础与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相同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目标不统一

在对护理学基础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的对比过程中发现, 两门课程中相同实践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要求不一致, 如生活护理项目中尸体护理教学要求不统一;生命体征的维护项目中体温单绘制、心肺复苏教学要求不统一;诊疗技术项目中口服给药法、药液抽吸、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血液标本采集、超声雾化吸入教学要求不统一;置管护理项目中吸痰、氧气吸入法、鼻饲护理、女病人导尿术、洗胃法教学要求不统一。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是指导护生能够领会护理基本概念、护理原理, 解释护理现象, 深刻理解护理基本理论, 进而理论联系实际, 在整体护理观的引领下掌握护理相关实践操作技能。其中对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分为熟练掌握、学会2个层次, 熟练掌握是指能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护理常用技术操作, 学会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较为简单的护理操作。护理专业技术实训全部为实践教学, 是在完成了护理概论与护理技术及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学习后, 为加强护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培养而设置的。教学要求分为熟练掌握、掌握、熟悉3个层次, 熟练掌握指综合、灵活地运用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指能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护理常用技术操作;熟悉指能正确完成护理常用技术操作。由此可见, 两门课程中对实践技能部分的要求不一致, 护理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无法确定。

3.3《护理学基础》与《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材中相同要点内容不一致

《护理学基础》教材中呼吸的记录从10次/分钟至40次/分钟, 在体温单上用一小格表示:2次/分钟是用蓝色笔绘制“○”, 相邻两次呼吸用蓝线相连, 描记曲线。《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材中呼吸的记录是用黑色笔绘制“○”, 相邻两次呼吸用黑线相连, 描记曲线。如静脉注射技术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在《护理学基础》教材中的描述是15°~30°, 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材中的描述是20°;再如超声雾化吸入关机更换冷蒸馏水的前提在《护理学基础》教材中的描述是水槽内水温超过60℃, 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材中的描述是水槽内水温不能超过60℃。诸如此类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仍有多处, 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下定论。

4 对策与建议

对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调查给我校中职护生培养带来了启示, 建议制订贴近临床实际需求的实施性教学大纲, 开发和使用实用型校本教材, 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 顺利实现护生培养与临床需求零距离衔接, 满足医院及病人对护士较高素质的要求与期望。

4.1 制订贴近临床实际需求的实施性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确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培养目标。鉴于以上的调查结果,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 护理专业教师应紧密联系临床工作岗位实际需求, 制订出适合我校护生特点的实施性教学大纲, 并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执行。对于调查结果不一致的实践内容, 要组织临床护理专家、专业教师进行统一修订, 更新内容, 以适应临床需求。如血糖测定技能, 据调查, 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升高, 我国目前有约3 000万的糖尿病病人, 居世界第二位[3]。对于糖尿病病人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控制血糖, 这就需要监测血糖, 但护理学基础与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对这一实践项目未做要求, 所以为了和临床接轨,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临床血糖测定技能的培养。为使护生毕业后能顺利开展临床工作, 其他临床需求程度高的项目应在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灵活调整,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同时做好各专业课程的衔接。

4.2 开发和使用实用型校本教材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 目前在使用的教材与临床需求出现脱节现象、课程相关内容教学目标不一致及教学内容不统一的情况下, 建议大胆开发和使用贴近临床的实用型校本教材。可以抽调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熟悉本学科当前使用教材及教学大纲、对本学科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有较高研究水平、掌握一定考试理论和方法、责任心强的任课教师承担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需要对现行教材做统一修订, 查漏补缺, 制订出符合护生特点、适应临床需求的授课教材, 使教材与临床接轨, 让教材真正服务于教学, 让教学真正服务于临床, 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3 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 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临床教学资源出现短缺情况, 对护生熟练掌握护理技能操作有一定影响。另外,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一般采用教师示教—护生模拟练习—教师指导3个阶段的教学模式, 护生机械模仿教师操作[4], 严重制约了护生的灵活性及个性思维的发展, 忽视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护生的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 可采用仿真练习、阶段练习、医院见习与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系统, 在评判性思维的指引下完成理论指导实践的顺利过渡。在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大胆创新, 教师可结合校内实训基地高端多功能模拟人实现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5]、角色扮演, 也可将人文教育融入护理实践教学当中, 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 切实加大实训力度, 提高实训效果[6]。勇于创新和大胆应用立体交叉式教学手段, 让护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新技能,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实践技能, 顺利完成护生培养与临床需求零距离衔接。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对护生就业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需求, 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1]、护理专业技术实训[2]两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特点、知识体系和内容、教法和学法上的异同点, 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 制订贴近临床实际需求的实施性教学大纲, 开发和使用实用型校本教材, 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护生实践能力, 顺利实现课程教学与临床需求的零距离衔接。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张美琴.护理专业实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金中杰, 林梅英.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周葵.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23) :88-89.

[5]李天天.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方法与展望[J].天津护理, 2010, 18 (3) :167-168.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第4篇

关键词: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课程大纲

澳大利亚全国基础教育国家统一课程大纲的发布是其教育史上重大的课程体制改革举措。发布之时恰逢笔者在澳大利亚访学,这一事件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一、澳大利亚国家统一课程大纲的发布背景

为将澳大利亚教育提升至世界级水平,澳大利亚政府积极致力于教育改革。2010年3月1日,时任澳联邦政府副总理兼教育部长的吉拉德发布了澳大利亚百年来首部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大纲(以下简称“国家课程大纲”)。该大纲将成为规范其中小学数学、历史、科学、英语等科目的法定文件。各州及领地从2011年起便逐步遵循该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至2013年,全澳学生都将在此统一课程框架下学习。这将对所涉学科教育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关系到澳大利亚基础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澳大利亚“国家课程大纲”的发布是时任总理陆克文“教育革命”的一项核心策略;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家重大改革之一;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

(一)旧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受到挑战

由于历史原因,澳大利亚法律规定,教育管理是各州和领地的权力和义务,因此形成了各州和领地间各具特色的教育体系[2]。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种地方拥有法定权责的管理体制的批判也愈加严厉[3]。90年代开始,各州政府部门在管理上简政放权,强调学校的自我管理,校长被赋予运作课程自我管理机制的重任。此后,澳大利亚掀起了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近二十多年来的教育改革浪潮正是从突破州集权的体制开始的。

(二)历届政府对大纲制定工作的重视

新近一轮的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围绕 “国家课程大纲”进行的。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就成立了如社会科学委员会、全国英语教学委员会等机构,用以协调联邦和各州及领地政府间的课程管理工作。1975年成立的“课程发展中心”更加表明了联邦政府在课程领域的掌控意图。1986年“国家课程大纲”进入计划操作阶段。1993年6月,随着“国家结果指标”和“课程概况”编写的完稿,该大纲基本成型。[4]

澳大利亚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国家课程大纲”的制定工作。霍华德政府曾于2004年提出教育改革方案,但遭到了各州及领地政府的拒绝。2007年1月24日,赢得大选的陆克文用行动证明了对“国家课程大纲”的重视,他在上台后数周就任命著名教育学家、墨尔本大学的麦克高教授为“国家课程委员会”主席,领导制定工作。2008年4月,“国家课程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此项工作的正式启动。2009年秋天,澳大利亚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将联邦教育经费与“国家课程大纲”的实施及统考进行挂钩,为“国家课程大纲”的出台拉开了序幕。正如在墨尔本的一所教育支持机构的执行主席曼恩所说,“遇到了一个好机会”。[5]

二、国家统一课程大纲改革的必要性

(一)全球化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推动

进入20世纪后,经济全球化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课改,而且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大。在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推动下,澳大利亚政府努力实现在《澳大利亚年轻人教育目标墨尔本宣言》中的承诺:“澳大利亚课程将使所有年轻的澳大利亚人,不论其社会、经济背景或他们就读的学校怎样,都具备在全球化的世界里竞争的基本技能、知识和能力”,并认识到澳大利亚的教育需经历从观念、态度、内容、形式、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彻底变革来顺应客观的必然。另外,澳大利亚的教育产业是其经济的第三大支柱,海外学生每年为澳大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至少150亿澳币的收入。因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教育产业在留学生生源、跨国教育质量等方面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很明显,作为教育改革核心部分的课程改革自然应该率先实施,通过课程改革来进一步实现教育目标,增强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变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各州独立负责制定本州的中小学课程。因此,各州之间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都不尽相同,各州及领地之间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阅读、算术、科学等学科成绩差异很大;据报道,澳大利亚每年有8万多由于父母工作变动而需要跨州转学的学生[6],各州之间的课程差异使转学生难以适应;另外,非英语母语的移民学生的增多等现实问题使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维持。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变化急需结束分而治之的局面。

(三)课程自身发展的需求

过去30年间,在知识领域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不同意见皆引起澳大利亚各州在国家层面上的激烈争论。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由于各州课程标准的多样化,很容易遗漏对一些必要知识的学习;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不够,造成了课程内容的严重超载;教学内容充满了晦涩的术语,有时就是教师也难解其意。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围绕如何教授英语与历史的讨论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所谓的“读写战”与“历史战”。“读写战”是指在2005年,由一项阅读调查引发的对应该使用何种阅读教学方法的争论,当时一方倾向于使用“看字读音”教学法,而另一方坚持认为当前的主流方法“整体语言”是正确的。“历史战”的争论则集中在对欧洲殖民的解释以及它对原住民的影响等方面[7]。最后,在考核方面,全国也没有设立统一的标准,不利于学质量的比较和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的录取工作。近年来,这一系列日渐激烈的争议和分歧,更加坚定了澳大利亚政府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进行统一化课改的决心。

(四)学生家长对课改的不满

2003年的《家长和社区对基础教育的态度》调查报告显示,在对“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中,选择“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问题的比例为83.3%。这说明家长和社区对国家课程大纲重要性的认识要高于一些其他的认识。另外,调查结果也显示,在2001年至2007年间,对学校工作表示满意的家长比例下降,近6成的家长认为“课程的质量和内容需要提高”。显然,澳大利亚家长对课程大纲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学校满意度的降低成为大纲改革的另一推动因素。

(五)优化组合庞大教育机构的必需

2008年4月澳大利亚“国家课程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联邦政府从地方政府手中收回了教育大权。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教育机构重复设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据报道,澳大利亚的6个州和2个领地的教育机构,不论是课程制定及考核委员会、教学大纲委员会,还是研究咨询委员会等都各自为政,且机构庞大。比如,全澳共有34个分布在各州的独立的课程机构,他们组编的高中历史和英语教材就有18种不同的版本;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和培训部共有5万多名工作人员,比军队的人数还多,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政府机构,每年的预算高达93亿澳元[8]。全新的“国家课程大纲”所带来的教育改革将有效地整合、优化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三、澳大利亚国家统一课程大纲的制定

(一)制定机构及工作进度

2008年4月“国家课程委员会”成立后,由总负责人麦克高教授带领的12人智囊团,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国家课程大纲”的制定工作。2009年5月“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局”(ACARA)正式成立。该机构由13位领导并来自各州和地区政府、天主教会与独立学校机构以及联邦政府提名的专家构成,负责监督“国家课程大纲”的制定。该机构的成立首次将课程、评估与报告的管理提到国家层面[9]。“国家课程大纲”的制定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制定英语、数学、科学及历史课程大纲;第二阶段,制定语言、地理和艺术课程大纲;第三阶段,制定健康与体育、信息与通讯技术、设计与技术、经济学、贸易学、公民与公民责任课程大纲。[10]

(二)制定方式

大纲总设计师麦克高教授为每门学科的大纲制定工作聘请了一位主笔专家,每位主笔专家都配有一个顾问团,团里一定有持反对意见的成员。对于主笔专家完成的草案,顾问团会提出各种意见,再由主笔专家进行修改。然后,分别代表各个群体的13位委员会领导会对每一份草案进行审议,针对疏漏和晦涩的术语提出修改要求[11]。澳大利亚此次课改汲取了国外及国内各州和领地的先进经验,组成了最强的教育专家、学者阵容,并广泛征求意见,集各方智慧,以达到世界一流标准。

(三)内容框架

根据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局公布的“课程设计”,大纲针对的对象为基础教育阶段,即从幼儿园学前班到高中12年级的学生,课程覆盖英语、数学、体育、经济等13个学科。各学科的大纲包含“理念概述”、“目标概述”、“结构概述”、“学科内容”和“成绩标准”等部分[12]。“学科内容”除规定了相应学科应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理论外,还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大量相关的内容说明、实例列举、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情景描述等指导,并为各地发展地方特色预留了空间。“成绩标准” 用5个级别来描述学生在所学习的领域中取得的成就。

(四)组织方式

“国家课程大纲”是按科目设立的,是一个广泛的框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它汲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课改领先国家的课改精华[13],并在英语、数学等13个学科课程大纲的制定过程中融入了“十大综合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思想。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局制定了这“十大能力”和“三大主题”所需知识、技术、技能和理论各方面的联合标准,用于对各学科课程大纲的评估和渗透[14] 。时任教育部长吉拉德评价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课程‘指导’或各州及领地现行课程的补充,它是一个焕然一新的课程,它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平台。”

四、澳大利亚国家统一课程大纲的特色

(一)凸显十大综合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

“国家课程大纲”明确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学都要融入“十大综合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这十大综合能力是:听说读写、算术、信息与通讯技术、思考、符合道德规范的品行、创造性、自我管理、团队精神、跨文化理解和社交。三大跨学科主题是:原住民的历史和文化、亚洲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交往、可持续性发展。[15]

(二)回归基础知识

时任总理陆克文表示,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回到拼写、认读、加减的基础”。“国家课程大纲”使各科课程最基本的知识和教学法重返课堂,此举被陆克文称为“回归基础”[16]。比如,英语课程强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注重语法与发音;历史课程不刻意回避澳大利亚历史的黑暗面,而是以一种平衡、中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历史,包括国庆日、澳纽军团日、原住民及向“被偷走的一代”正式道歉的意义等;算术与科学的课程培养幼儿园学生从1数到20以及使用初级计算机的能力,教导高年级的学生学习代数、三角等基本课程。总之,改革后的学科内容更具吸引力,更能启发学生的自我思考,也更加简洁明了。

(三)重视多元文化

2007年,澳大利亚58%的商贸出口目的地都集中在东亚。前总理霍华德表示,“澳大利亚未来的主要经济利益将在亚洲,这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区,不仅在地理上,在战略上与经济上皆如此。”这也是澳大利亚朝野两党达成共识的外交政策。时任总理陆克文于2008年提出参照“欧洲同盟”模式设立“亚太同盟”,他强调“工党决心与亚洲国家建立强固、密切与合作的关系”,还呼吁更多澳大利亚人学习亚洲语言和文化,并予以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如拨款6240万澳元在3年内开展全国性的“学校亚洲语言教育计划”。与各州自行实施的课程不同,新背景下出台的大纲尤其强调了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学习亚洲历史和文化、与亚洲国家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同时,各个学科的课程都融入了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内容。比如,在科学课程大纲的237个内容描述中,有10个涉及到原住人的视角,平均每学年一个;在有关历史的234个内容描述中,有39个涉及原住史、原住民和殖民者对欧洲人来澳的看法等内容;大纲中还包括了中医及针灸知识等多元文化内容。[17]

(四)注重对知识深度的学习

负责起草课程大纲的专家发现,澳大利亚现有的课程犹如蜻蜓点水,涉及面广,深度却不够,学生对知识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正如麦克高教授所说:与日本初中数学教学录像的比较显示,日本学生有80%的课堂时间用于解决难题,而澳大利亚学生只有20%的课堂时间用于解决复杂问题。不仅如此,对于那些掌握较快的学生,澳大利亚的教师并没有让他们解决涉及当前主题的更复杂的问题,而是倾向于让他们进行下一个主题的预习。据此,新大纲窄化了各学科的学习内容,但提高了对知识难度的要求。

五、实施澳大利亚国家统一课程

大纲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2010年3月1日公布的“国家课程大纲”属草拟的方案,广征民意至同年5月31日。最终方案从2011年1月开始,在约150所学校试验推行,而全国所有学校将从2013年起全面实施该课程大纲。澳大利亚目前共有约350万名学生、25万名教师、1万所学校,实施国家统一课程大纲任务艰巨,影响既深且广,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与发展。

新大纲在实施中将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首先是观念转变问题。“国家课程大纲”是一次课程体制的重大调整,也是一次机构体制的重大调整。中央集权式的控制正在通过“国家课程大纲”、国家和州一级的统一考试、国家标准和能力指标以及教师评估和课程审查等一系列方式得到增强。这样各州教育部在考虑课程政策的大部分重要因素时就会变得更具指令性,在评价主要教育成果时也会更具审问性[18]。如此就彻底改变了沿用100多年的教学管理传统,将涉及各州各职能部门的整合调整、衔接配合。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使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这一改革的实施达到基本认可和共识;还需要各州的教育部门、学校和个人在面临调整时,能从国家教育长远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看待局部的得失,能从国家整体的战略高度着眼,看待此次教育体制改革。其次是资金问题。师资培训、教学资料和器材的相应调整都需要大量资金迅速到位。资金紧张将成为今后几年实施教育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最后是师资方面的困扰。“国家课程大纲”其核心问题在于执行,即教学的实施,它与以教师为主体的整个教学系统息息相关。近年来,澳大利亚中小学无论在教师数量还是在教师能力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全国统一课程的提案批评了教师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了以教学成果决定薪资的建议。师资培训、各领域专业人员的配合及合作是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核心,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为应对国际教育竞争,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澳大利亚将结束百年来各州自行制定课程标准的状况,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汲取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课改经验,用3年时间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小学课程。这一举措表明澳大利亚基础教育重视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注重借鉴国际上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经验。另外,澳大利亚在教育改革中勇于突破常规,实施深层次改革的一系列思路和做法也值得我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Hawley,David Mark.Draft National Curriculum Unveiled By Samantha,ABCNews Australia[EB/OL].http://www.abc.net.au/news/stories/2010/03/01/2832549.htm?site=brisbane,2012—01—01.

[2][4][18]谢少华.澳大利亚“国家课程”论战评述[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3(8).

[3]王桂.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M].当代外国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李茂编译.澳大利亚课改:要深度,不要广度[N].中国教师报,2009—06—05.

[6]姜超,任利娟.澳大利亚中小学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的背景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9(8).

[7]周慧,罗剑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高考体系及其意义[J].世界教育信息,2007(5).

[8][9][11]ACARA.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cess Version 4.0 May 2010[EB/OL].http://www.acara.edu.au/verve/_resources/ACARA_Curriculum_Development_Process_Paper_v4_June_ 2010.pdf,2012—03—03.

[10]ACARA.The Shape of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 May 2009[EB/OL].http://www.acara.edu.au/verve/_resources/Shape_of_ the_Australian_Curriculum.pdf,2012—06—23.

[12][14]ACARA.Curriculum Design[EB/OL].http://www.acara.edu.au/verve/_resources/Curriculum_Design_Paper_.pdf,2012—05—16.

[13]李茂编译.汲取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课改经验,用三年时间打造世界一流课程[N].中国教师报,2008—02—27.

[15]ACARA .What Makes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 a World—class Curriculum?[EB/OL].http://www.acara.edu.au/verve/_resources/What_makes_AC_a_world_class_curriculum.pdf,2012—06—01.

[16]Rudd ABC News. New National Curriculum to Fix Patchy Standards, Australia, 1 Mar 2010 [EB/OL].http://www.abc.net.au/pm/content/2010/s2833407.htm,2012—02—01.

[17]Henderson,Deborah J.The Apology, the Aboriginal Dimension of Australian History and a National History Curriculum: Beginning a New Chapter[J]. Qhistory,2008(12):pp.8—22.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5篇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管理学基础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过程中,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掌握,要求学生非常清楚地理解有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

熟悉,要求学生理解有关知识和技能。

管理学基础

了解,要求学生知道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第二部分 媒体分配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本课程设五篇十三章,篇章结构如下: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篇 计划

第三章 计划

第四章 目标管理

第五章 战略管理

第六章决策

第三篇 组织

第七章 组织结构设计

第八章人员配备

第四篇 领导

第九章 领导

第十章 激励

第十一章 沟通

第五篇 控制

第十二章 控制基础

第十三章 控制系统与方法

管理学基础

三、多媒体教材

1.文字教材

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

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辅助教材包括复习指导和参考资料,它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二是连接主教材和录像教材的媒介;三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它包括重难点问题、案例分析、练习题等。

教材形式可以采用分立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分开编写),也可以采用合一型(即主教材和辅导教材合在一起编写)。

2.录像教材

它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到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其他教学手段

主要是网上资源、期刊辅导等,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

四、教学环节

1.电视课

这是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以专题讲授为主。

2.自学

管理学基础

自学是学员重要的学习手段,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学员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

3.面授辅导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重难点问题、分析典型案例、讲评作业等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核

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本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本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性质及职能

一、管理的含义

二、管理的性质

三、管理的职能

第二节 管理者角色及技能

一、管理者的分类

二、管理者角色

三、管理者技能

管理学基础

第三节 管理与组织环境

一、组织环境构成

二、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对环境的管理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管理的内涵与性质;管理者角色及技能;管理的职能;环境与管理。

教学要求:

1.掌握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性质;管理与组织环境的关系。

2.熟悉管理职能,管理者角色与管理者技能。

3.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

管理学基础

一、梅奥及霍桑实验

二、人际关系学说

三、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

一、管理过程学派

二、经验学派

三、系统管理学派

四、决策理论学派

五、管理科学学派

六、权变理论学派

第五节 管理理论新发展

一、企业文化

二、学习型组织

三、企业再造

教学重点:

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行政管理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要求:

1.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

2.熟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组织环境变化的新趋势。

管理学基础

3.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篇 计划

第三章 计划

第一节 计划工作概述

一、计划工作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计划工作性质

三、计划类型

第二节 计划工作程序

一、机会分析

二、确定目标

四、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五、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六、选择方案

七、计划分解

八、编制预算

第三节 计划工作一般方法

一、预测技术

二、滚动计划法

三、计划评审技术

四、线性规划法

教学重点:

计划的定义和分类;计划工作程序与方法。

管理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计划工作的概念和性质,计划的种类。

2.熟悉计划工作程序。

3.了解滚动计划法、线性规划法。

第四章 目标管理

第一节 目标的确立

一、目标的含义

二、目标的性质

三、确定目标的原则

第二节 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标管理的产生

二、目标管理的发展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与应用

一、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二、目标管理的应用与评价

教学重点:

确定目标的原则;目标管理的含义;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教学要求:

1.掌握目标的含义和性质,确定目标的原则,目标管理的含义。

2.熟悉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目标管理的利弊。

3.了解目标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章 战略管理

管理学基础

第一节 战略概述

一、战略的涵义和特征

二、战略构成要素

三、战略体系构成 第二节 战略管理过程

一、战略分析

二、战略制定

三、战略实施及控制

第三节 总体战略

一、稳定型战略

二、发展型战略

三、收缩型战略

四、总体战略的选择

第四节 竞争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三、集中化战略

教学重点:

战略管理的含义和特点;战略构成要素;公司层战略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战略的选择。

教学要求:

1.掌握战略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管理学基础

2.熟悉战略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熟悉公司层战略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了解不同类型战略的实施条件或适用情况。

第六章 决策

第一节 决策含义和分类

一、决策的含义

二、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决策的类型

四、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新特点

第二节 决策过程

一、识别问题

二、确定决策目标

三、拟定可行方案

四、分析评价方案

五、选择方案

六、贯彻实施

七、追踪检查

第三节 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二、定量的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

决策的含义;决策类型;决策方法。

管理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决策的含义和作用;决策的类型;决策程序。

2.熟悉决策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3.了解决策的原则。

第三篇 组 织 第七章 组织结构设计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原则及影响因素

一、组织结构及组织结构设计的含义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组织结构形式

一、直线制结构

二、职能制结构

三、直线职能制结构

四、事业部制结构

五、矩阵制结构

六、网络型结构

第三节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一、组织变革

二、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三、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教学重点:

管理学基础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利弊。

教学要求:

1.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2.熟悉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利弊。

3.了解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第八章 人员配备

第一节 人员配备概述

一、人员配备应考虑的因素

二、人员配备的程序

三、人员配备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

二、管理人员的来源

三、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

四、管理人员选聘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一、管理人员考评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三、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管理学基础

一、管理人员培训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三、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人员配备的影响因素;管理人员选聘程序与方法;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人员配备的影响因素,管理人员的选聘。

2.熟悉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和方法。

3.了解人员配备的程序,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篇 领导 第九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的实质及作用

一、领导和领导者

二、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三、领导的作用

第二节 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第三节 领导者素质以及领导班子构成

管理学基础

一、领导者个人素质

二、领导班子构成 第四节 领导艺术

一、领导决策的艺术

二、领导用人的艺术

三、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

四、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

教学重点:

领导的特征和作用;领导理论;领导艺术。

教学要求:

1.掌握领导的特征,领导者应具备的个人素质,领导艺术。

2.熟悉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主要的领导理论。

3.了解领导的作用,领导班子的合理构成。

第十章 激 励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

二、激励的作用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行为改造理论

第三节 激励手段和激励方法

管理学基础

一、物质激励

二、精神激励

三、员工参与管理

四、工作丰富化

教学重点:

激励过程;激励理论;激励方式和手段。

教学要求:

1.掌握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2.熟悉激励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3.了解激励过程。

第十一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概述

一、沟通的含义

二、沟通过程

三、沟通的分类

第二节 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克服

一、沟通障碍

二、沟通障碍的克服

第三节 组织冲突及其协调

一、组织冲突产生的原因

二、管理冲突的策略

管理学基础

三、激发冲突

教学重点:

沟通过程;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克服;管理冲突的策略。

教学要求:

1.掌握沟通的含义,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克服,管理冲突的策略。

2.熟悉沟通过程;组织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其协调。

3.了解沟通的分类,激发冲突。

第五篇 控制

第十二章 控制基础

第一节 控制含义和分类

一、控制的含义及作用

二、控制的类型

三、控制系统

第二节 控制工作过程

一、制定控制标准

二、衡量工作绩效

三、纠正偏差

第三节 控制工作原则和要求

一、控制工作的原则

二、有效控制的要求

教学重点:

控制系统;控制工作过程;控制工作原则。

管理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控制的含义和类型,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2.熟悉控制工作过程。

3.了解控制系统。

第十三章 控制系统和方法

第一节 人员控制系统和方法

一、人员控制系统

二、人员控制方法

第二节 作业控制系统和方法

一、质量控制

二、成本控制

三、采购控制

第三节 预算控制系统和方法

一、预算的种类

二、预算的程序

三、零基预算

第四节 全面绩效控制系统和方法

一、全面绩效控制系统构成二、财务控制

三、平衡记分卡控制

教学重点:

管理学基础

作业控制系统和方法,预算控制系统和方法,全面绩效控制系统和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作业控制系统和方法,全面绩效控制系统和方法。

2.熟悉预算控制系统和方法。

机械基础实训大纲 第6篇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程编码: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自动化专业、模具专业等的中职学生

开课单位:南溪职中

一、实习时间(第3学期,共14课时,每个实习课题2课时。课题时间一般安排随该科的教学

进度一致。

二、实习地点

南溪职中实训大楼机械基础实验室

三、实习的目的机械基础实训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实训主要为学生传授基本的机

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的理解,增强对所学专业课的感性认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实习内容分为7个实验项目,具体目的、内容和教学时数安排如下:

(一)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目的和要求:牢记各种运动副、构件及机构的代表符号;掌握依照现有机

械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最后结合理论知识计算并验证这些模型的自由度。

实验内容:

1.观察机构的运动,弄清楚构件数目和运动副的类型、运动副的数目;

2.合理选择机构运动简图的投影面;

3.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

4.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5.确定比例尺,作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注明构件的运动学尺寸。

(二)实验二:机械原理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诸如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周转轮系,间歇和停歇运动机构,组合机构,空间机构等部分的运动规律及工作原理,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

实验内容:

1、介绍家用缝纫机等典型机器及各种运动副;

2、平面连杆机构;

3、机构运动简图及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

4、凸轮机构。包括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及空间凸轮;

5、齿轮机构。平行轴齿轮传动、相交轴齿轮传动及相错轴齿轮传动;

6、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及渐开线、摆线的形成;

7、周转轮系;

8、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齿轮式间歇机构及连杆停歇机构;

9、组合机构。串联组合、并联组合及叠合组合;

10、空间机构。空间四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空间五杆机构及空间六杆机构。

(三)实验三:机械零件演示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熟悉常用紧固联结件的类型,了解通用零件、部件的类型、结构特点及用处以及常用的润滑剂及密封装置。

实验内容:

1、介绍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及螺栓联结综合实验台及其操作过程;

2、观摩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及螺栓联结综合实验;

3、参观机械零件陈列柜。

(四)实验四:皮带传动实验

实验要求和目的:掌握测定皮带滑动曲线以及效率曲线的方法,此外,通过观察皮带的打滑,加深对皮带传动设计标准的理解。

实验内容:

1、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想象;

2、验证带的传动能力与初拉力和带速有关;

(五)实验五:动平衡实验

实验要求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加深了对转子动平衡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刚性转子动平衡试验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对刚性回转工件进行动平衡。

(六)实验六: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实验要求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熟悉常用轴系零部件的结构,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掌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绘制简单的轴系结构草图,测定和标注各部分尺寸,分析轴头、轴颈等各部分结构特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七)实验七:减速器拆装实验

实验要求和目的:让学生了解轴上零件的定位方式、轴系与箱体的定位方式、轴承及其间隙调整方法、密封装置等。

实验内容:

1、介绍减速器的基本结构;

2、拆装减速器并测绘零件的尺寸及位置关系。

五、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课程主要是实验教学,每次实验由教师讲解实验基础理论、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随后演示整个实验过程,最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实验指导教师为该科目的任课教师。

六、实习成绩评定标准

1、实习表现:占50%;

2、实习报告内容:占40%;

4、提出合理化建议:占10%。

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上一篇:保姆合同照顾老人下一篇:女排比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