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2024-07-22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第1篇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通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具:电脑 大屏幕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欣赏过奇丽的洞庭,今天老 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桂林山水。(大屏幕出示课件: 桂林山水全景图、并出示“桂林之旅”字样的导游旗)大家想去吗?

生:想!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提问: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问? 生:我想知道怎么去桂林?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里?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样?桂林的山,能否与我们调兵山的砬子山媲美? ……

二、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

师: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 读、轻声读、大声读……再说说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师: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 边读边画。生:汇报

师: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

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小组互说 交流汇报)

三、品析文本 落实目标 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随导游一起走进这美丽、迷人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 美吧!

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自学)

师:老师巡视同学们自学的情况。这部分描写了漓江的哪些特点?

生:静、清、秀。

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分 钟,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美。感情朗读,看谁能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秀。同桌互读、小组读、配乐读……

师:接着往下看,看导游又带我们进入了哪里? 生:走进了桂林的山中。师:桂林的山又什么特点呢?

生:奇、秀、险。

师:你说的真棒,简洁全面。

师:那么写桂林的山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

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的美。师:这么美丽的漓江的水、迷人的桂林山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它的景致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给我们当一回小导游吧!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看看谁能当小导游。(学生互相当导游练说)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水美景图)(师挥动着“桂林之旅”导游旗)问: 谁愿意给我们当导游?(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好,你来。(生解说略)

生:一学生刚说完。

师:他导游的不错,但是谁能比他说的更好,你的秘诀是什么? 生:抓住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导游。

师:很好!那请你给我们导游。(生解说略)

师:你说的很棒,真像一位专业导游员。你去旅游见过导游解说吧?

生:是的,我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就见过“金牌导游员”。

师:你真棒!这面导游旗就送给你了,希望你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小姐。(生笑,鼓掌)

师: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使 我们难忘呢?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大屏幕出示: 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2.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

师: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生:我们认为作者是在船上来观察的。理由是课文中说“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 后移。”

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按照先水后山顺序观察的。因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 的。

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这个特点来写的。因为作者在写桂林的景物时都加上 了表示形状的词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呢?

生: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师:对,正是由于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 的外形进行描写,所以桂林山水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一遍“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 1.要确定观察点。2.要按一定顺序。3.要抓景物特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桂林山水,现在我们再到山水中去看一看,去欣赏这山水相映的风光。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后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山水相映的这部分内容。看谁能准确找出概括桂林山水景物特点的一句话。(生读书、勾画、交流)

同学们都是“游客”。现在我们到山水中去逛逛,请用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或DV,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生交流、评议)

师:谁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真美啊。(出示CAI课件:山图)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水。清澈见底,秀美绝伦。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出示CAI课件:水图)

生:我拍的是山水相映。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出示CAI课件:山水相映图〕

师:同学们拍摄的桂林的这几处景物,分别抓住了山、水、山水相映的特点,充分体现 了桂林所特有的美丽。

现在,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生自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游览了桂林山水,领略了这里的美丽风光,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还懂得了观察景物的一般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迷人的桂林山水

(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根据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制作的数幅美景图,动感展示,背景音乐伴奏。)

最后,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归纳概括

1、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人文性)

2、你学会了哪些写作手法?(工具性)

五、拓展应用

1、师:课文我们学完了,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若有可以提出来讨论。

生:老师,课文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理解,请帮帮忙。

生:“甲”的意思是“第一”。

生:课文中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什么意思?

生:小舟和人行走在画中。

师: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舟在哪里行走?

生:小舟行驶在碧绿的水波上,人好象是在画中游览。……

师: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以致用。

2、同学们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地方或了解的名胜古迹。

自由组团,选出“导游”,可以是“XX之旅”、“XX一日游”去游览你们自己喜欢的地方。(学生自由组合)

六、生成创新

师:请同学们看今天的作业。(大屏幕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找出描写桂林山水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的好词句抄写下来。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进行仿写。)

好,下课。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图

桂 水 大海 西湖 林 静 清 绿

山(从水纹感觉船在前进)(见江底沙石)(无瑕翡翠)水

甲 山 泰山 香山 天 奇 秀 险

下(像......像…..)(像……像……)(兀立 嶙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第2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以及课文的语言美,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并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和运用对比、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辞手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策略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2、图文并茂,学习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辞的妙用。

3、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入情入境的去读,去体会山水的自然之美。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不同的课文彩图、影视彩图及资料。

2、朗读录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一谈自己都游览过哪些地方?感受如何?(学生各自畅谈)

教师评价小结:从各位同学的谈论中得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景十分优美。可是,在我国南方有一个游览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它就是桂林。(播放录音并放映多媒体课件)

2、教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玩一番。(板书课题:桂林山水)“坐好了,开车出发!”(学生做坐车样子)“各位同学,桂林游览胜地到了,请下车!让我们好好游览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谈感受。

a:看啊,景色真美呀!

b:真是山青水秀,优美动人!

c:有山有水,山水辉映,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4、教师肯定学生评价并引导,“桂林到底有多美,不妨亲身去体会。”

二、指导学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一句。

学生读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师引导:“都”说明桂林山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这句话中也知道桂林以山水而闻名。(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学生:“天下第一”。

2、教师: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吗?让我们乘木舟来欣赏一下。

学生:集体读第一自然段。

3、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引导:从人们的话中使我们知道桂林山水总的特点,也就是“甲天下”,因此,在文中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三、图文结合,感受水美,欣赏第二自然段。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桂林漓江的水。加以情景化语言带领大家静听录音朗读,感受水之美。

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观察漓江水的特点。

2、指名带感情得度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水有什么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

学生:“静、清、绿”

读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3、投影以上片段,体会词语与句子。(板书:静、清、绿。)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朗读。注意“真”“啊”的使用,以及“啊”的不同读法;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小结:这段话由感觉、视觉、想象上展示出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用“真”“啊”来说明作者的赞美之情,再加上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漓江水绿得纯净可爱。

4、作者拿什么和漓江水相比?比得目的是什么?

读文、看图后回答:拿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相比;衬托了漓江水奇特的美,与众不同的美,兼有大海的动和西湖的静之美。

5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要求:独处漓江水的美,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漓江水的特点,同样,桂林的山也是天下第一,这节课我们再来欣赏,看看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多媒体课件,先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以及桂林的山,以情景化的语言带领学生聆听录音,展开想象。

学生:仔细看课件、听录音,以泰山和香山与桂林的山相比,发挥现象,感受桂林山的与众不同。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独立作答:“奇、秀、险。”读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3、投影,引领学生集体朗读,感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师:桂林的山真奇啊―――――――――

生: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桂林的山真秀啊――――――――――

生:,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师:桂林的山真险啊――――――――――

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小结: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用词、再加上排比和比喻的修辞,使我们一下子体会出桂林山有奇、秀、险的特点,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山的形美、色美、样子险,读起来朗朗上口。

4:作者拿什么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拿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衬托了桂林山水的美,兼有泰山的雄伟和香山的秀丽。

5、练习朗读和背诵第三自然段。

同桌互相练习,注意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书中彩图,进行朗读,想像是怎样一幅景象?

2:放映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人画面,让学生把山和水联系起来观赏,并相机引导。

生答: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作者用一句话,真实的反映了我们的感受那就是――――――

生答:“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板书)

4、小结:作者采用了这句话结尾,既总结了全文,有照应开头,小船在碧绿的上面上行驶,人仿佛在画卷中游览,多美的景色!以此结尾,意蕴无穷。

四、总结全文,再现景美、文美。

1: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课文先由人们的话,引起对桂林山水的兴趣,再从山和水两方面抓住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那奇美无比的景色;最后,又用一句话来写出感受,也就是以“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来写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

2: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手法来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景美文更美。

3:检查字词的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教师纠错并强调应注意的地方。

(2)根据投影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五、指导背诵。

六、练习与作业。

七、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八、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对于这一课,我并不陌生,它是原先六年级教材里的一篇文章,我曾教学过好几次。但那是针对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课文的重点、难点很好掌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却是一个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第3篇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写景的佳作。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描写,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与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欣赏桂林如诗如画的图片,让同学对桂林山水的风光之美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来结合语境理解课文,在想象中感悟文意,在感悟中促进朗读,使学生能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桂林山水的神奇,体验文字之美,获得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激情导入。

(播放祖国壮丽山河的画面)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雄奇,河水秀逸,有气势磅礴的泰山,水平如镜的西湖,神奇的九寨沟,美丽的日月潭,无不令人神往。

2揭示课题。

(出示桂林山水图)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设计意图:作者在文章中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通过图片片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可以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风光之美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二、借助媒体,整体感知

1.播放画面与课文录音。学生听后畅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及时鼓励。

3.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4.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吧!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配课文录音突出了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从而很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美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直观感受。①配乐展示汹涌澎湃的大海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②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③展示漓江的水让学生观察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2)朗读课文。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同学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3)想象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①“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官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②“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③“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作者把绿的江水比作无瑕的翡翠,这个比喻描绘了江水的美。(4)引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指导学生用轻柔的语气来读这个比喻句。(5)练习。仿写句子填空。(出示)今天的天气真热呀,热得______。(6)小、结:作者用三句同样的句式写出了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为了强调江水真的很清,很静,很绿,所以作者用了三个“真”。读时要用赞叹的口气来读出江水的这三个特点。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直观感受。①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②播放桂林的山,引导同学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2)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①“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正在梳妆的少女,有的像直插云霄的利剑,有的像……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美不胜收。②“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具体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③“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3)回答问题。第三段在写法上与第二段有哪些相似之处?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再写桂林的山呢?(4)指名朗读。要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并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以图促感。边观察图边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如“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千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说明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是十分贴切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2)激发情感。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并通过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促进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领悟桂林山水奇特的美,促进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理清文脉,整体背诵

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桂林山水的。(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了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课文分段。

3.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使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写作材料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教学在紧扣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生字,巩固基础

1.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2.完成“思考·练习3”。

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3.布置作业。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4篇

生(齐读):桂林山水。

师:好,下面伸出你的右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桂林山水。

师:同学们,知道要讲这篇课文,我昨天晚上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有滋味。今天特别想在这儿读给同学们听听,看看你们听后有什么感受,好吗?

师范读课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读读课文啊?你们自己也来放声自由朗读,注意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确,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能读准确吗?

师出示词语“波澜壮阔”“无瑕的翡翠”并请学生读。

生:波澜壮阔

师:我想问问你,读这个词的时候,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情景?

生:我眼前仿佛看见了非常雄伟的山,非常广阔的海。

师:这么壮阔的景象,是吗?把这种壮阔带到词里,再读。

生:波澜壮阔。

师:课文中是用它形容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你好像又看见了什么?你们看看那个“澜”字,它是大波浪的意思,想想“波澜壮阔” ,在你的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无边的大海。

师:还看到了海上……

生:还看到了海上滚的 波涛。

师:一个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波澜壮阔。

〔点评〕教师抓住“波澜壮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广阔无边的大海,适时地抓住生字“澜”的理解,将想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教师善于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朗读中体悟并想象。

师:看那个“澜”字,这是我们本课要写的一个字,三点水加一个“夜色阑珊”的“阑”字,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呢?

生1:右边的门字框要写得宽一些,中间就可以写得下了。

师:要做到左窄右宽。

生2:门字框上面与下面基本上要一样宽,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对称美观。

师:里面的“阑”字笔画比较多,要注意它的末笔变成了一个点。谁愿意到黑板上写写这个字?

生上台书写。

师:请其他同学在生字栏的旁边,把这个字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写好后,对照生字看看自己写对了没有。

师: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写对了没有。写对了。谁给她提提意见,怎么写就更美观了?

生:我认为,她的门字框右边有些写得靠上了,如果把门字框往下拉一点,里面写得瘦一些,就更漂亮了。

师:接受这位同学的建议,回去再好好练练,把它写得漂亮一些。

〔点评〕写字指导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呢?”、”谁愿意到黑板上写写这个字?”、”对照生字看看自己写对了没有。”、”谁给她提提意见,怎么写就更美观了?”、”接受这位同学的建议,回去再好好练练。”教师的评价和点拨均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同时,教师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加以提醒,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师(指“无瑕的翡翠”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词,谁来读?

生:无瑕的翡翠。

师:读得准不准?跟她一起读。

生(齐读):无瑕的翡翠。

师(出示一张翡翠实物照片):我们来看看,要是翡翠一点杂质都没有,可以把这样的翡翠称为是……

生(齐答):无瑕的翡翠。

师:你们注意了吗?“瑕”字是什么部首?

生:王字旁

师:在古时候用上这个偏旁的时候,它大多和玉有关。《三国演义》里周瑜的“瑜”就是王字旁,它就表示是美玉的意思。你们看,用王字旁就表示与玉有关,把它换成日字旁就表示与什么有关了?

生:那个字是“假日”的“假”。

师:“假日”的“假”是什么偏旁啊?我们放假了,你是小学生,什么旁?

生:单人旁。

师:对,单人旁。

生:把它换成日字旁应该是“闲暇”的“暇”。

师:对了,与时间有关,是不是?

〔点评〕 “无瑕的翡翠”的理解,从实物照片的直观感受,到对“瑕”字的拓展练习,教师抓住字词教学不放松,教得扎实。

师:你们发现了这两个字在课文中都是形容水的,再看看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谁来读一读?请你来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提醒不要读断句,不要加字,读准确字词。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写了桂林的水。

师:确切地说,是写桂林……

生:桂林漓江的水。

师出示一组词:峰峦雄伟骆驼危峰兀立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组词,第一个词谁来读?

生:峰峦雄伟。

生(齐读):峰峦雄伟。

师:在课文中,它形容的是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它是东岳。你们还知道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吗?

师:自古以来泰山天下雄。读出它的雄壮来,谁来读?

生:峰峦雄伟。

师:这山好像矮了点。

生:峰峦雄伟。

师:多高大的山啊!

师范读:峰峦雄伟。

生(齐读):峰峦雄伟。

生:骆驼。

生(齐读):骆驼。

生:危峰兀立

师:形容山很险,危峰兀立。

生:危峰兀立。

师:读出了山的险,一起读。

生(齐读):危峰兀立。

师:刚才那两个词都是形容水的,你们发现这三个词都是形容什么的?

生:都是形容山的。

师:文中哪个自然段又写了山?谁来读一读?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这个自然段中还有一些描写山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

生1:怪石嶙峋。

生2:奇峰罗列。

生3:形态万千。

生4:拔地而起。

生5:屏障、竹笋。

师:这两个词都是同“骆驼”一样,打了个比方。

生6:各不相连。

生7:老人、巨象。

师:这两个词也是打比方形容山的。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写了我们坐着木船在漓江上观赏桂林的水。

师:被称作是……

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师:什么是甲天下?

生:在以前“甲”是第一的意思,“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师:这里的山水、这里的景色是……

生(齐答):天下第一。

师板书:甲天下。

师: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这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这个自然段总体写了桂林的山和水,写了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师:是啊,像是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师板书:画卷。

师:我们读了好几遍课文了,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你会用哪句话?

生1:我会用开头第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2:我会用课文最后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桂林山水,这山这水构成了一幅甲天下的山水画卷,如果走进这样的画卷中,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去欣赏桂林山水。静静地想,默默地读。使你产生感受的词或句子,用笔划出来,也可以把你的感受用简练的语言在相关的语句旁作上批注。

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师:如果划好了,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读一读你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感受。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把“从未见过”划下来了,因为这个人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说明他的游历还是很丰富的,但他却从未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这样的水举世无双。

师:这个词用得真好。他从这里一个“从未”感受到了作者赞叹、惊讶,把这种感受送回到这句话中读一读。

生读。

师:我看见过……,齐。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生:我划出了“才”字,从“才”让你感受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就是漓江的水非常地静,船桨激起的微波才能让你感到船在前进。

师:一个“才”让你感受到这种静,静得仿佛让我们都陶醉在其中了。看到这个微波才感受到了它的移动。好,还有吗?

生:我划下来的是“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当然它也联系到上下文,如果这个水不静,像长江里那种江水滚滚,怎么能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江底的沙石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了淡绿色的光。

〔点评〕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时,不仅指导学生默读勾画还让学生写上批注。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读书体会,这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书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师:他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美丽的画面。孩子们,这水是这样的美妙。刚才你们产生这样丰富感受的语句,如果连在一起就仿佛是一首有节奏有韵律的诗。

师出示:

我看见过

波澜壮阔的大海,

玩赏过

水平如镜的西湖

从没看见过

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

仿佛那是一块

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

扩散出一道道水纹

才让你感觉到

船在前进

岸在后移

师:课下同学们可以把它读一读,感受一下这篇文章,这充满韵律、充满节奏的诗的味道。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总评:王传贤老师在短短的30分钟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走进《桂林山水》优美的情境之中学习语文给听课者留下深刻印象。他根据文章特点,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品味语言;他在高年段教学中仍能适时地抓住写字教学不放松。王传贤老师的教学非常扎实,值得青年教师学习。王老师还通过自己的范读和适度的讲解、学生的想象及交流、引读改变的小诗等手段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展示的情境中,学生学得生动。

(杨昱婷,山东省文登市试验小学教师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第5篇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起伏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选择你最喜爱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诵读,边读边思索: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老师组织集体读议沟通,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品读其次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其次句话,然后依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淌”,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望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方,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其次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其次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仔细视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留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索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其次、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终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漂亮,大家都很喜爱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信任你肯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课文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第6篇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教学中的互动。于是,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通过让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其爱美情趣,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实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触发情感

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谁知道广西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们纷纷回答:“桂林。”我问:“你们去过桂林吗?”学生摇头。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从课文中去游览桂林的山水,看看那里的山水。我随即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进入情境

1、现在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旅吧,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欣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4、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吗?甲:居第一位。

三、初读课文,进行预习

1、①读准生字读音。②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③大声地读通课文。读不准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①“啊”的读音。

②指名读课文。

四、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一、理清段落

课文哪一节描写山?哪一节描写水?

二、了解桂林的水

如诗如画的漓江,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全长有170多千米。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如果用关键的几个字来概括呢?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②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③注意不同的前字韵母带来句末“啊”的不同发音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呢?

这些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来漓江的特点呢?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漓江的水真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来朗读这几句精彩的描写吧,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独特的美。

(3)师: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三、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结: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4、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5、交流:奇、秀、险(板书)

6、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谁能把“险”的样子画出来?指名试画。(出示幻灯)看,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感情朗读。

7、(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幻灯出示,谁能从画面上点出:“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示意学生说下去)

8、这么的多奇形怪状的山排列着叫——“奇峰罗列”。

9、哪些同学对“奇”感兴趣,把这句话读好。

10、(生说“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幻灯展示)让学生体会秀。

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

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四、布置作业

争做一名小小的配音演员。

课外熟悉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相关语句,进行激情试说。

课后反思

1、借助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纷乱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新生的竹笋……,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但是,对于个别词语的理解,教师指导还不够到位或者有些牵强附会。

2、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使学生既体会文章的意思,也能体会文中语言文字的美。学习桂林的山这一部分时,因时间紧张,教师虽然提出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了朗读感悟,但实质上有些草草了事,学生的朗读还趋于平淡。以后,应多加强朗读方面的合理引导。

3、教师在课堂上有明显的口头禅。(感叹词较多)

4、激励性语言贫乏。

…………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虽然多年的教学,脑子里的糊涂帐还有很多,好在还有一些精力,还有一份热情,有待老师们的细细指点,热心帮助,我将努力反省、勉励自己,努力前进,逐渐提高吧!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第7篇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四、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五、《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六、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桂林山水》朗读教学设计 第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课时) 。

二、设计思路

《桂林山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依据教材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 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之美,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

(一) 认识八个生字, 会写十一个生字。

(二) 流利朗读课文, 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激起欲望。

师:在上课之前, 老师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吧! (放幻灯片, 配乐) 要仔细地欣赏哦, 一会儿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这是哪里的美景。

师: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

师:那想不想细细地去欣赏一下桂林的美景呢?好, 今天, 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桂林的山和水。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音乐是一种诱人想象的艺术, 能激发人的情感, 抚慰人的心灵, 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下, 伴着优美的乐曲欣赏美丽的风景图, 学生产生一种愉悦感, 进而激起去观赏桂林的欲望和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 教师范读, 带生入景。

师: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去观看桂林的美景呢?那好, 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去。不过在观赏之前,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想不想知道?好, 只要你们把你们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闭上, 跟随老师的语调, 想象自己正在桂林, 那桂林的山和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能不能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呢? (教师配乐范读)

师:桂林的美景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了吗?哦, 有的同学没观赏到, 那老师再带你们去观赏一次。

(设计意图:用有感情的范读创设情境, 步步激趣, 给学生设置悬念, 通过“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样学生更愿意去体会。教师配乐范读,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 师生朗读, 共同体会。

师:刚才我们共同观赏了桂林, 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美不美?那你们也朗读一遍吧, 这次是你们带着老师去观赏桂林了啊! (学生配乐朗读)

师:谁想给大家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哦, 介绍了桂林山水是天下第一的。 (板书:甲天下) 作者乘着木船去观赏桂林的山水了, 你们想不想跟着作者一起去观赏呢?那谁想当一个小导游, 带大家一起去观赏呢?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吧!

师:读到这里, 我想知道这段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呀? (板书:水) 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呢? (板书:静、清、绿)

师:那从哪里能看出漓江水的特点呢?我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给大家读一读漓江水的特点? (生读)

师:好, 接下来, 我们大家共同来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特点。 (放幻灯片) 我们可以看着图片读, 想象着自己正在观赏漓江的水。谁想试着读一读, (提问) 漓江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生读)

师:刚才都是女同学朗读的, 我们班的男同学敢不敢跟女同学比试一下呢?

师:刚才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 那桂林的山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吧! (板书:山) 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谁想跟老师比试一下朗读呢? (生读)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个抢答题吧, 认真听题哦!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大家反应的真快) (板书:奇、秀、险) 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桂林山的特点?×××, 她读得好不好?哪儿读得好? (你真会评价别人的朗读) 那你再试着读一读吧! (鼓掌)

师:×××, 在你的脑海里, 桂林的山是什么样子的? (放幻灯片) 那老师要问了, “危峰兀立”和“怪石嶙峋”的山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讨论) 好,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吧!这就是“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的山。 (放幻灯片)

师:咱们班的同学谁想当个朗诵家?那再给大家朗诵一下你心中的桂林吧! (鼓掌) 朗诵得太有感情了, 我们要向她学习哦!

师:最后一个自然段由谁朗读呢?好, 我们中间排的同学再朗读一遍吧!刚才老师听见有同学说他们那排读得更好, 那你们北面那边的同学试试吧! (鼓掌) 告诉老师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景色呢?你想怎样总结一下呢? (板书: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师:下面我们分段朗读, 好不好?那老师来读第一自然段, 中间排的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北面的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南面的同学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接下来, 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话读给大家听, 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朗读是感受语言、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 以读为本是培养语感的前提。对于整篇课文, 我设计每个环节以读为主, 引领学生在读中品悟语言, 认识文本的表现形式, 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 从而实现言意兼得。在朗读时, 我让同学们看着图片, 想象着自己身临其境, 慢慢去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词语, 我用图片直观演示, 满足学生的需要。当学生朗读完, 我让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这时学生自己也会深刻感悟。)

(四) 简单总结, 布置作业。

师:最后, 让我们伴着优美的乐曲一起朗读课文吧, 再一次来感受桂林的山和水的独特之美! (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 桂林山水我们观赏完了, 知道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说得很准确, 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叙述的。 (板书)

师:今天我们共同游览了美丽的桂林, 那回到家里, 我们可以给爸爸妈妈当个小导游, 带着你的父母去感受桂林的美吧!我们还可以当个小画家, 把你心中美丽的桂林画出来。

《桂林山水》语言教学片段赏析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50-0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桂林山水》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展示文本语言魅力,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特点,提高语用水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目标。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快速启动语用思维,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以下是李吉林老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片段。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大屏幕,再读读书上的相关内容。看看漓江水怎样美,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抓住文本的主要意思。这一篇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集中表现出来?请找出来并画上着重号。(生自主阅读学习,师巡堂)

师:找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

生1: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2:还有清、绿。(板书:静、清、绿)

师: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起来,也就是把描写漓江水的字词连成一个句子。

生3: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还有其他说法吗?

生4:漓江的水很静,而且又清又绿。

生5:漓江的水很静,很清,还很绿。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成一句话,这几句话就是课文这一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受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

生6:漓江的水静静的。

生7: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8: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用感叹的语气怎么说?

生9: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10: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11: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大家说得很有感情。如果进一步拓展,将这三句话进行细化描写,可以怎么操作呢?

生12:漓江的水真静啊!水面纹丝不动,可以当成镜子照。

生13:漓江的水真清啊!清澈见底,里面的游鱼清晰可见。

生14:漓江的水真绿啊!像透明的翡翠,令人神往。

师:同学们说得特别棒,用上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子语言丰满了,情感丰富了。我们看看课文吧,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进行描绘的,能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启迪呢?

……

上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将学生的学习思维一步步引入佳境。学生从中学习到了语言运用的奥妙,由单字词到叠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逐渐拓展,结合描写对象展开引导,学生在体验式操作中使语用学习能力实现了三次升华。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找出关键字词,这是语用学习思维的发起点。学生顺利找到“静”“清”“绿”三个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三个词连接成为一句话,由词到句,再到多种句子组合,用不同句子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丰富语言应用形式。这是学生语用学习的第一次升华。其次,教师给出具体语用标准和要求:将这三个词用重叠的方式进行展示,学生很快给出组合结果: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由单字词到叠词,再到叠词句式,学生的认知感悟不断加深,实现了语用学习思维的第二次升华。

最后,学生对叠词的应用已经取得不错的表达效果,教师继续深入引导,让学生利用感叹句来抒情,学生自主感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在学生掌握感叹句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拓展,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漓江的水进行细致描绘,学生通过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对漓江水的特点展开深入细致的描绘,实现语用学习思维的第三次升华。

总之,李吉林老师从单字词入手,让学生连句、选句、制作叠词句、感叹句,最后展开描写,展现了丰富的教学语言运用技巧,让学生从中收获感悟和启迪,提高了语言运用水平。

课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第10篇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文字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2、通过录像等想象手段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会作者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桂林山水的`美,品读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广西著名的游览胜地桂林领略一下那里的山水风光。

2、课件演示。学生观看。

3、桂林旅游局需要一批宣传员对那里的山水风光进行宣传,大家来出个主意,该怎样宣传?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的一段话。

2、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甲的意思。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说说为什么这段话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

3、提出目标。

三、学生质疑,讨论筛选。

1、学生提出问题。

2、讨论筛选。

四、合作探究,品读体验。

(一)、提出学习方法。教师指导方法。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三)、交流:探究词句,品读体验。(研究桂林的水)

1、小组交流:桂林的水:

(1)、抓住水的特点静,清,绿来概括说说桂林的水的特点。

(2)、感悟出自己最深的地方,可以抓住一个方面具体来分析。看课件同时感受。(与大海,西湖进行比较。)

(3)、同时指导朗读。

2、积累语言,美读欣赏。

(1)、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注意读啊。

(2)、熟读成诵,尝试配音。自由练习。看课件配音诵。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宣传桂林的水。

(四)、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研究桂林的山。

1、学习说一说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

3、交流。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交流。(结合泰山,香山来比较。)

(2)、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同时进行分析。

(3)、可以用简笔画一画最喜欢的形状。同时想象。看课件。进行朗读。并积累语言。

(4)、通过学习多种形式宣传桂林的山。

五:总结。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设计 第11篇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 7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3)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4)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5)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 7

小结: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习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交流学习)

五、说话练习: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因为()。我真想()。

结束语: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板书:

2、桂 林 山 水 / 7

上一篇:省优秀毕业生事迹材料下一篇:《存放信息的存储器》的优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