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要点范文

2024-09-16

政法工作要点范文(精选6篇)

政法工作要点 第1篇

杜村乡2011年政法工作要点

2011年,全乡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型升级,奋力跨越争先”这条主线,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为保证,扎实推进平安仙女、法治仙女、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整体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示范区,为维护我镇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注重源头预防和动态排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1、健全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部门指导考核”的工作格局。针对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分门别类地制定风险评估项目的实施门槛和具体标准,切实做到“三个坚持”:坚持风险评估先行,切实把风险评估结果和防范化解方案纳入项目审查的重要内容;坚持防范化解联动,切实把风险防范化解纳入项目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坚持建设与调解并进,切实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贯穿工程建设始终,努力实现“项目要推进、风险要防范、矛盾要化解、群众得实惠”的目标。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失职渎职、弄虚作假,引发重大稳定问题或重大群体性事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2、健全和落实矛盾纠纷动态排查预警机制。采取定期、集中、滚动和日常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构建动态排查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预知预警能力,真正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加强排查工作制度化建设,把矛盾纠纷排查作为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年度工作安排和考核范围,切实改变排查工作形式化、运动化、短期化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对易于激化酿成个人极端事件、易于转化为刑事案件的个体性矛盾纠纷、治安重点地区以及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动态排查工作。探索建立镇、村维稳信息网,广辟信息渠道,实现上下相通、左右沟通、专兼互通,确保维稳信息收集网络化。注重排查结果的应用,建立健全问题分析、定期整改、跟踪管控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

3、健全和落实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苏发[2010]8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调处中心规范化、正规化建设,建立健全专门调解小组或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完善诉调、公调、检调、访调等对接机制,努力实现信息联通、工作联动、矛盾联调、优势互补。着力强化专业调处工作,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专业调处机制建设。探索建立“第三方”机制,在村、社区、企业选聘一批义务调解员,鼓励和支持代理维权、代理调解等社会服务活动,大力推进群众性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着力提升对重大矛盾纠纷的处置能力。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化解方案,加强跟踪督办,确保矛盾不堆积,纠纷不激化。

4、健全和落实矛盾纠纷应急处突机制。按照“实战、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快情报信息、指挥体系、应急保障机制等建设,加强应急力量储备。对重大涉稳

问题处理要“一事一案”,切实做到未雨绸缪。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各级领导要第一时间到场,应急力量第一时间到位,处置工作第一时间展开,将群体性事件及闹事苗头处理在事发之初、萌芽状态。强化重点人员稳控,对幕后策划指挥、煽动挑头闹事者,要收集固定证据,依法严厉打击,绝不姑息迁就。强化舆论引导,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协商,适时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舆论先机,掌握公共舆论主导权。

二、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5、着力提升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水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实现动态化服务和管理。全面构建以社会(村)为依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紧紧抓住流动人口中“三无人员”(无身份证、无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无固定住宿场所)、违法犯罪高危人员、分散务工经营人员这三类重点对象,按照“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总体思路,实现对其落脚点的有效管控,切实提高管理质效。进一步加强对不在学校、无职业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强化涉毒人员的登记管理,建立健全社会戒毒康复服务,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职能作用,重点加强对未成年轻微犯罪人员和监外执行罪犯人员的管理,防止脱管漏管,全力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有现实危害性和暴力恐怖倾向的高危人群,建立常态化管控机制。

6、着力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水平。深入开展隐蔽战线斗争,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严密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把防范境外宗教文化渗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防范控制能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安全保卫工作,以情报信息主导实战,加强内幕性、预警性、行动性情报信息的搜集。深入开展“无邪教地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做好“法轮功”骨干分子的教育转化工作。不断增强反恐防突意识,丰富反恐防突措施,坚决防止暴力恐怖事件和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区域局势稳定。

7、扎实推进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整治。坚持严打、严控、严防,花大力气解决“城中村”、老小区和城乡结合部治安问题,确保两年内实现明显好转。加大对黑恶势力、涉枪涉爆、“两抢一盗”、拐卖妇女儿童、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黄赌毒”等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不发生在全省有较大影响或被省政法部门直接督办查处的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严格落实社会安全责任制,毫不松懈地抓好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重大活动安全。

8、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加大技防镇、技防社区、技防单位的建设力度,确保技防镇规范化运行率、要害部位和复杂场所技防覆盖率以及技防小区、技防村、沿街商户技防覆盖率均达100%。继续推进“技防入户”工程,确保90%以上的单位建成技防单位,75%以上的城镇居民家庭和55%以上的农村居民家庭建成技防家庭。大力推进治安防范力量整合工程,按标准加强村、社区专职保安队伍建设,大力支持和动员群众实施志愿义务巡防“红袖标工程”,全力打造“技术融合应用、时空无缝衔接、目标全网追踪、区域城乡覆盖”的防控网络。

9、健全完善“两新”组织的服务管理。积极探索对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有效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继续深化对“两新”组织服务管理规律特点的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主管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协同监管机制,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工青妇组织的全覆盖。坚决查处和取缔非法社会组织,严厉打击其非法活动,引导“两新”组织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做到诚信守法,确保其依法、有序、健康开展活动。

10、切实加强虚拟社会的综合监控。按照公开管理、依法管理、主动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等手段,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遏制网络消极影响。进一步健全网上综合防控体系,把网上防范控制与网下落地查处结合起来,严厉打击网上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以及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盗窃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切实防止网上非法活动演变为现实社会危害,更加有效地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保护人民权益,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狠抓措施落实和整体推进,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11、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9]14号和省综治委关于加强镇综治办、镇政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村政法综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努力形成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巡防队等多方面力量联防、联查、联调、联控的工作机制,努力把基层政法、综治、维稳、警务、调解等组织建设成为全面覆盖、功能完善、实战高效的工作平台。把基层政法综治工作进一步向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延伸,积极拓展政法综治工作网络。

12、进一步深化系列平安创建。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镇、平安村、平安校园以及无毒村、无邪教镇等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基础工作在基层的落实,积小安为大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各牵头单位要认真制订创建方案和考核办法,层层落实创建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切实增强创建合力。同时,及时总结创建活动经验,推广先进典型,以召开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的形式,进一步推进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13、大力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将社会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向基层延伸,努力把各类信息平台建到最基层,使之成为实施有效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等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各类信息模块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以实施有效服务管理为目标,将各类信息资源及时录入、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分析研判、在线跟踪管控等机制,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治安动态,形成全方位、全时空、多领域的信息网络,确保各类情报信息搜集及时、研判准确、应用高效。

四、打造特色亮点和法治品牌,扎实推进法治江都建设

14、切实规范公共权力行使。突出抓好《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执法公开、规范自由裁量权、执法信息化建设、依法行政考核等各项工作措施。在推广基层执法评议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管评议机制,深入推进“集体审议、阳光问责”执法问责模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

出问题和执法中的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则,严密执法程序,建立完善覆盖、全流程、全方位的执法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对执法权的监督制约,建立集立案、审批、查询、监督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监督系统,真正把信息化与公开化、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实现执法管理监督全程化、实时化、公开化。全面推进、逐步规范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深入开展执法巡视活动,提高评查和巡视质量,确保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纪检、组织、监察、审计部门的党纪政纪审计监督形成合力。

15、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以今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年”为契机,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法治画廊、法治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室、“农家法制书屋”等法治文化阵地。把法治文化建设与仙女地方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改进和创新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手段,让人民群众在丰富多彩、灵活便捷、寓教于乐的法治文化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述职述法监督考核制度,着力提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认真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继续做好以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等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分类指导,提升普法实效。

16、扎实推进系列法治创建。积极探索符合我镇实际的法治创建之路,在提高创建质量、增强创建实效上下功夫。深入开展法治镇(单位)、民主法治村、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示范点等基层系列法治创建活动,全面推广建立镇、村星级法治服务中心(法治工作站、室),努力建设覆盖全镇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民主法治实践平台,推动法治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把工作着力点放到狠抓措施落实和增强活动效果上来,立足本地、本部门法治建设的功能定位、地理区位等特点,确立相应的法治建设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推出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的创建载体和经验做法,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争学赶超的创建态势,确保我镇夺取扬州市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17、大力实施法治惠民工程。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手段,切实解决好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执法办案、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法整治违规用地、拖欠工资、违法排污等行为,加强执法督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加大民生领域的执法监管力度,让群众的衣食住行能够放心、省心、舒心。着力完善司法救助保障,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进一步完善法治实事工程的报告、评估、考核机制,提高法治惠民效能,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治江都建设的成果。

五、抓牢理想信念和教育培训,扎实推进政法队伍建设

18、坚定信念,永葆政治本色。深入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继承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认真组织政法干警重温入党誓词,深入了解革命斗争史、城乡发展史、生活变化史,让每一名政法综治、民调、信访干部和公安干警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奋斗和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注重发挥政法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作用,帮助政法干警从思想深处弄懂弄清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崇高性、现实性、引导政法干警明是非、知荣辱、辩美丑、讲正气,铸就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19、突出重点,强化教育培训。突出抓好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执法培训,采取专业培训、集中培训、岗位培训、实战演练等方式,加大对全体政法干警的能力素质培训,切实解决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判不明和案结事不了的问题。特别

是进一步增强广大政法干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教育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坚持不懈地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来抓,把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一项基本功来抓。认真组织开展群众观念的再教育,着力解决对群众的感情问题,让广大政法干警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执法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开门评警、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让政法干警走进社区农村,融入人民群众,掌握社情民情,密切警民关系,坚持在实际工作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努力使基层政法干警做到讲话让群众“听得进”、办事让群众“信得过”、执法让群众“心里服”。

20、严明纪律,确保公正廉洁。坚持严管队伍不动摇,以铁的决心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突出抓好以长效管理为目标的责任追究,严格落实中央政法委“四个一律”的要求。同时,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队伍建设的始终,尊重爱护干警,关心体恤干警,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基层干警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干警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健全完善干警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合理安排干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效舒缓干警的身心压力,最大限度地激发政法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1年5月5日

政法工作要点 第2篇

某某乡2011年政法综治工作要点

2011年全乡政法综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县委八届七次会议精

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心,以维护

社会和谐稳定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一个目标――

争创综治平安乡镇,牢牢把握两个重点――社会稳定、治安安定,着力抓好五个环节――维稳、调解、防控、打击、管理,全力服

务“三年倍增、跻身十强、全面达小康”的总体战略部

署,重点做好七项工作。

一、提升乡综治工作中心,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我乡继续整合政法综治及信访管理资源,提升某某乡综

治工作中心。将乡政法、综治、信访、司法、公安等机构人员进

行整合,工作中心主任由乡长担任,中心有10名成员组成,专司

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形成“大稳定、大综治、大调解、大信访”

工作格局。强化维稳工作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完善工作网络和工

作制度,采取中心接访和矛盾下访,形成运转协调、灵敏高效的维稳工作机制。定期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包案化解。广辟信息渠道,加强信息研判,定期召开维稳会商分

析会,牢牢把握维稳工作主动权。完善并适时启动维稳工作应急机预案。按照依法及时有效的原则做好工作。

二、创新排查方法,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和去年县里下发的《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意见》,健全完善排查、接访、调处、调度“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排查的新方法。把握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的重点,花大力气解决征地(租地)、涉军群体、涉法涉诉

缠访等方面存在的不稳定问题,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存在突出问题的村、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因失职、渎职引发群体性事件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村和单位,实行“黄牌警告”、“一票否决”。

三、全力做好信访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创新矛盾接访办法,实行接访、例会排查和下访相结合,突出做好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下访接待受理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高度重视初访问题,狠抓群众合理诉求的解决,全力解决信访老户的问题,继续实行信访隐患“日反映、周分析、月通报”和“周零报告、月会议排查”等制度,适时开展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和“三无村居”活动,确保全乡全年稳定。

四、加大投入,建立村综治工作站。

加大投入,在全乡19个村建立综治工作站;各村综治工作站至少有四名成员,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站长,各综治工作站负责本村维稳工作。

五、继续开展邪教的防范和处理工作

以开展“无邪教乡镇村(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认真做好防邪工作,认真做好摸排和反邪警示教育活动,确保我乡无邪教人员,无邪教练习者,无邪教传播人员。

六、继续开展重点地区整治工作。

今年我乡将建立滚动排查、动态分析、协调联动、有效政治的常态工作机制,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重点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等治安混乱地区的排查治理,限期解决问题,乡综治办将适时进行督查,并通报排查整治情况。

七、继续实行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核,加大对目标考核结果的奖惩兑现力度。

八、配合某某乡党委做好农资与食品安全工作,保证某某农资与食品安全的稳定。

中共长丰县某某乡委员会

长丰县某某乡人民政府

2011年江西省林业工作要点 第3篇

1 牢牢抓住一个中心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 牢牢抓住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这一中心, 进一步创新造林绿化理念, 坚持一手抓“提升”、一手抓“创建”, 着力巩固和提高造林绿化水平, 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万hm2年度造林绿化任务。

着重抓好2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及连接线通道绿化提升工作, 做到树有高度、林有厚度、四季有景, 形成以村庄绿化为点、主要通道两侧绿化为线、通道沿线可视范围内山体绿化为面的大通道绿化格局。二是大力开展森林街道、森林社区、森林园区、森林单位、森林小区、森林校园、森林营区、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等“森林十创”活动, 坚持多栽树、栽大树、栽好树, 把森林引进城市, 提升城市品位, 同时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城市, 推进造林绿化由山区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牢牢把好3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把好栽植质量关。做到“整地不到位不栽植、苗木不合格不栽植、栽植不合格不验收”,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二是要把好管护关。林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 全程监理工程建设和管护, 决不能“一包了之”;三是要把好督查考核关。按照“两个扩大、两个调整”的思路, 完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考核办法。“两个扩大”是:将设区市所属开发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列入考核范围, 将“森林十创”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两个调整”是:调整资金补助、调整奖励办法, 主要以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主, 不再对通道绿化按里程进行补助, 同时增加奖励金额, 扩大表彰面。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督导, 把握督导重点, 改进督导方法, 增强督导的针对性, 充分发挥督导对“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推动作用。

2 重点推进两大改革

2.1 深入推进林权配套改革

主要做好5项工作:1) 做大做强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 引进战略投资者, 尽快成立南北联合林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 力争林地林木流转交易量突破10亿元。2) 运作好江西省林业投资公司和江西省林业产业基金, 开展森林资源的资本运作和林业企业的优化重组, 今年力争完成1~2家林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同时, 扩大绿化基金会筹集资金渠道, 启动汽车碳汇林项目, 建设1~2个碳汇林示范基地。3) 进一步提高森林保险覆盖率。加快推进商品林政策性保险, 鼓励各种形式的森林保险统保方式, 全面推行林木综合自然灾害险, 力争森林保险面积达到1/15亿hm2, 占总面积的80%。4) 进一步做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继续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 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业务, 力争2011年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40亿元;做大做强省级林业担保公司, 力争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 为林业企业和林农提供担保贷款5亿元。5) 强化林地林权管理。5月底之前出台省级林地保护规划, 12月底前出台县级林地保护规划。同时, 加快林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全省网上办证和林权数据平台统一管理。

2.2 全面推进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改革

国家林业局已正式确定江西省为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省, 并于1月18日在省林业厅召开了试点启动工作会。下一步, 将按照“全面整合重组、转换经营机制、改革用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剥离社会职能、化解债务负担”的改革思路, 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尽快出台《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二是尽早召开全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动员会;三是尽快成立全省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四是适时召开全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现场会, 树立改革典型;五是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 做大做强国有林场, 积极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探索路子。同时, 继续推进国有森工企业改革, 妥善解决森工企业职工上访问题。

3 精心做好六件大事

3.1 科学编制“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和联络, 精心编制“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要加快推进江西由林业大省向林业强省转变, 不断提高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提高林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林业龙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森林资源的林分质量、提高林业综合实力。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在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生态公益林、血防林、油茶产业、竹产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产业、国有林场改革、自然保护区建设、林木种苗、中幼林抚育等林业重大项目的投资份额, 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对林业资金投入达到35亿元。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 精心组织实施日元贷款、欧投贷款、亚行贷款等造林项目, 吸引境外资金投入江西林业, 增加林业投资总量。加大林业项目资金稽查力度, 严格项目检查和竣工验收, 确保项目发挥投资效益。

3.2 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

认真总结吉安樟树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经验, 进一步推进森林资源分类管理, 转变森林资源管理方式, 进一步放活商品林, 严管生态公益林、天然阔叶林和国有林。巩固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成果, 抓好森林公安“五化”建设, 深入开展林业专项整治行动, 严厉打击毁林犯罪行为。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力度, 力争全省新建1~2个国家级、3个以上省级自然保护区, 新建2个国家级、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3个国家级、18个省级湿地公园。配合国家抓好全省森林资源连清调查, 在井冈山、三爪仑等重要生态区建设一批森林生态监测站, 开展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继续实行林地定额管理, 继续开展全省林地和森林采伐等综合行政执法检查, 联合国家林业局福州专员办重点查处一批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 联合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规划院重点查处1~2个林政资源管理混乱、乱砍滥伐严重的县。加快推进基层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 积极争取新批6个高速公路木材检查站机构的人员编制, 尽快组建执法队伍, 并着手开展站房筹建工作。争取出台《江西省湿地公园条例》, 提高林业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

3.3 强化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全面落实森林防火重点管理制度, 强化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建设, 加大森林火灾事故查处力度, 健全目标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快推进专业化队伍规范化和半专业化队伍标准化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森林武警部队营区建设进度, 力争年底投入使用。大力推进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完善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强化预测预报, 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防治技术, 充分发挥森林防火专业队的优势, 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做到“有火防火, 有虫防虫”, 切实遏制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高发态势, 确保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的“双下降”。

3.4 加快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尽快出台《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利用好现代农业油茶产业示范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名特优项目、退耕还林、长 (珠) 防林、血防林等重点工程项目, 力争全年新造油茶林突破4万hm2, 积极开展“江西山茶油”商标的注册申报工作, 打响江西油茶品牌。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引进战略投资者, 加快竹产业发展;大力扶持杨树、泡桐、雷竹、香樟、光皮树、红心杉等速丰林基地建设, 发展林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清理整顿力度, 规范木竹加工行政审批, 建立木竹加工项目预审制度, 控制新建、扩建木竹加工企业, 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加大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支持毛竹、油茶等加工龙头企业上市;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资源, 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 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业;鼓励和支持在通道两侧发展苗林一体化, 打造一批苗林一体化基地, 大力发展绿化苗木经营利用产业;着力引进野生动植物驯养培育技术, 做大一批龙头企业, 提高 (下转第8页) (上接第2页) 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水平。力争2011年全省林业总产值突破1 300亿元。

3.5 大力推动林业科技创新

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 切实增强优良种苗生产能力, 确保基地供种率达到70%以上;加快国家油茶种质基因库和油茶科技园建设, 提高油茶种苗繁育、丰产栽培、新品种开发等技术水平, 推动油茶科技创新;认真做好松褐天牛天敌防治试验、噻虫啉防治试验和杨树病虫害防治示范点工作, 切实减轻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灾害损失。抓好竹腔 (蔸) 施肥、化学控草、机械化造林等林业新技术推广, 提高林业现代化、科技化水平。

3.6 推进林业人才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 在总结“创业服务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 进一步推进争先创优活动, 提高机关党的建设水平;加快廉政文化建设, 提高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强化林业人才工作, 加强林业部门自身建设, 提高林业队伍整体素质。抓好工作目标考核、年度考核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加强林业督查工作,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深入基层、深入林农开展调查研究, 建立健全信访督办、通报制, 落实信访包案责任制, 切实为林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交流与合作, 成立“江西省森林摄影协会”和“江西湿地·候鸟摄影协会”, 加大林业宣传力度, 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 不断塑造江西林业新形象。

政法工作要点 第4篇

1.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1.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加快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使监管网络延伸到基层。

1.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意见》,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等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3强化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力量,依法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4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学习借鉴本省先进市(州)县(市、区)及外省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总结经验,研究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成功模式。

2.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农业部门监管责任。

2.2加强农药监管 加强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药经营单位监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监测农药质量,及时查处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及准用农药中添加违禁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违禁和伪劣农药流向农村市场。

2.3督促落实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以“三品”产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4加强部门合作 与食品、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开展农业标准化制修订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完善充实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

3.2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组织实施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配合各级世行项目办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标准化的模式。

3.3加快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 扶持力度,加强认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对获证产地和产品进行全面抽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查不低于30%,省级重点抽查不低于10%。检查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4.强化农产品监测

4.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已经批准的30个县区的质检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加快资质认定,形成检测能力;积极争取新建质检中心尽快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

4.2加大监测检验力度 重点开展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通报检测结果、继续排名致函。全年开展省级例行监测3次,水果3次,食用菌1次,做好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全年定量检测农产品样本5000个以上。

4.3实行检打联动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开展监督抽查,依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查处问题产品,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5.切实抓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5.1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开展高风险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5.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报告制度,规范信息发布,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抓好世行项目

6.1建立世行项目组织机构 各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成立世行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世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进世行项目扎实有效开展。

6.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省、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超前谋划好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好省、市两级质检中心建设、监管设备争取、培训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等工作。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7.1抓好培训工作 开展全方位培训。举办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内检员、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培训班,全面提高依法监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素质。

7.2强化宣传 重点依托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信息平台、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及省内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新闻媒体联系与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

政法工作要点 第5篇

2011年全省政法综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十二五”时期全省政法工作的五个基点,确保实现五个目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严打整治斗争、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政法机关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全省政法综治战线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突出重点,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地搞好政法综治宣传工作,为推动全省政法综治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确保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一、把握宣传重点,策划重大宣传活动

(一)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政法综治工作重要部署的情况和举措。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成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进展情况;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和***同志重要讲话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工作投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的部署和举措;宣传各级政法、综治和维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政法综治工作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二)集中宣传三项重点工作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充分利用岁末年初至“两会”召开前夕一段时间,集中宣传各地各部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取得的进展,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三项重点工作取得的实效,切实增进对政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和“两会”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大力宣传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大力宣传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的重大工作进展,重点宣传加强司法权力运行监督制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和成效;宣传解决影响政法工作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上取得的进展和突破;宣传政法战线通过改革创新涌现出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切和期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在身边;及时宣传陆续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为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狠抓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综治基础的工作进度和成效。宣传各地各部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讲话的要求,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特别是开展行业调解工作,构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新思路、新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宣传各地各部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精神病人、闲散青少年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特别是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思路、做法、成就、经验和特点;宣传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落实工作责任,治安混乱地区改变面貌的措施和做法;宣传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深化平安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宣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综治工作制度的做法和成效。

(五)纪念两个《决定》颁布20周年,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活动。纪念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颁布20周年,组织策划研讨会、征文、拍摄专题片等系列宣传活动,宣传党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综治工作和“平安青海”建设、特

别是地方、行业创建的经验和做法;宣传综治战线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结合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多种渠道,采取板报、挂图、公益广告和晚会、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宣传声势和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综治工作和“平安青海”建设的知晓率。

(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占领舆论阵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纳入“六五”普法规划的内容,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活动,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并逐步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学习、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浓厚氛围。

(七)大力宣传全省各级政法机关把群众工作贯穿于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评查活动的各个环节,全力以赴地解民困、化民怨,公正廉洁文明规范执法的做法和成效。宣传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评查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宣传各级政法机关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以解决上访群众诉求为抓手,以“案结事了、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深入到上访群众中去,不厌其烦、全力以赴地解民困、化民怨,公正廉洁文明规范执法的感人事例和先进事迹;宣传政法机关破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做法和经验。

(八)围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活动。围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启动仪式到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巡回宣讲,从创先争优到“七一”表彰,发挥舆论先导作用,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活动,宣传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和成效,宣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抓好十二项重点工作

(一)召开全省政法综治宣传调研工作会议。于今年3月召开全省政法综治宣传调研工作会议,总结近年来政法综治宣传调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政法综治宣传调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就加强和改进政法综治宣传调研和舆论引导工作做出部署。

(二)开展“十二五”开局之年政法综治专题宣传活动。

3、4月间协调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开辟“‘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州市地政法委书记一席谈”专栏,围绕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三项重点工作”、“三无县”创建、社会风险评估、“平安青海”建设等,就各地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进一步做好政法综治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进行相关宣传。

(三)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的系列宣传活动。“七一”前后,协调主要新闻媒体开展全省政法综治系统先进典型事迹的系列宣传报道工作,热情讴歌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与崇高精神,充分展示他们的形象与风采。在全省政法综治系统的内刊和网站开辟相关专栏,进行系列宣传。

(四)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6月中下旬,举办主题为“高举党的伟大旗帜,庆祝党的90华诞,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的全省政法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在精选汇演节目的基础上,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旗帜·忠诚”全省政法综治系统先进典型电视颁奖晚会。

(五)开展纪念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颁布20周年集中宣传活动。

(六)编印《平安天路——庆祝青藏铁路开通五周年青海省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成就图片集(暂定名)》,拍摄《平安天路(暂定名)》系列电视专题片。

(七)组织开展20lO全省政法综治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报送20lO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参评作品,调动广大政法综治宣传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

参与政法综治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政法综治宣传工作深入开展。

(八)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扩大延伸政法综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触角。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同志在政法宣传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政法委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政法综治宣传手机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政法办[20lO]576号)要求,加快以《法制日报(手机报·青海版)》为平台的全省政法综治宣传手机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工作,认真做好《法制日报(社区版)》的协助征订工作,在重点地区,积极建立《法制日报(社区版)》通讯员队伍。

(九)进一步加强政法综治宣传队伍建设。补充扩大全省政法综治系统通讯员队伍;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授课,适时举办1—2期全省政法综治系统宣传干部和通讯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政法综治宣传干部和通讯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宣传干部和通讯员做好新形势下政法综治宣传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十)进一步加强全省政法综治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青海省政法宣传舆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尚未建立此制度的地区,必须在今年上半年内建立本地区政法宣传舆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加大协调引导力度,整合宣传资源,共同做好政法综治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事案件报道工作的意见》精神。根据《意见》精神和我省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实际需要,省直政法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尤其要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处置突发事件、群体事件中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的重要作用;省直政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网上涉法舆情研判工作机制,围绕各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着力加强专题性、综合性涉法舆情的深度分析,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积极建立政法综治宣传工作总结表彰机制,以此为重要抓手,推动政法综治宣传工作全面发展进步。

(十一)进一步完善省直政法部门宣传处长工作例会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初召集省直政法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通报工作情况,共同研究策划重大宣传活动选题,进一步形成合力,加强全省政法综治宣传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协调配合。

政法工作要点 第6篇

xxx镇2011年政法综治维稳国安工作要点

2011年全镇政法综治维稳国安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主题和项目带动主线,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问题,以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为保证,奋力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为全镇转型跨越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积极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着力提升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水平

1、加大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民权益、危害农业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活动,依法维护市场

经济秩序。

2、加大法律保障和服务力度。加大重点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组建专项法律服务团队,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园区建设和重点工程排忧解难。下大力气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依法助推转型跨越发展。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预防化解矛盾机制,着力提升从政策制度层面化解社会矛盾的水平

3、严格落实稳定风险评估。严格落实镇党委、政府《关于建立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办法》,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决策前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风险“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先行、防范化解联动的工作模式。对该评估不评估、搞形式主义,造成决策失误,引发重大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责任查究。

4、推进“清积评查”工作。以集中化解进京重复访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根本,以息诉罢访为标准,组织政法部门和涉案(单位)集中解决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

5、健全齐抓共管的大调解机制。把大调解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完善调解工作机制和乡镇综治维稳中心运行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对

涉及村委会换届遗留问题等重点矛盾,实行挂牌督办,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限,及早妥善解决。坚持把调解优先原则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通过开展 “争当调解能手”活动,引导激励广大调解组织、调解人员增强调解热情、提高调解水平,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6、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力争在第一时间有效控置事发现场,严防矛盾激化升级,严防矛盾碰头叠加,严防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人员”插手利用。

7、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制定实施好“六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新时期普法工作的特点,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致力于培养公民崇尚法治的价值观,通过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行动减少矛盾纠纷,推进“法治演礼”建设。

三、下功夫解决影响群众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着力提升维护治安稳定的水平

8、切实加强对敌斗争。强化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主动进攻

思想,抓好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组织建设、综合治理信息中心建设,加强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努力做到预知预防,先发制敌。加强“反恐”斗争和意识形态安保工作,加大专案力度,严防有影响的政治案件发生。深化反邪教集中教育整治大行动和无邪教村寨创建,进一步削弱其再生能力。

9、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特别是对严重侵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暴力犯罪,及时查处,依法打击。加大对“扫黑除恶”、“两抢一盗”等群众反映强烈犯罪的打击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命案必破”、“大案必破”,有效提升打击犯罪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10、深入推进重点整治。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再认真排查整治一批治安重点地区,努力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安定之地、和谐之区。加强旅馆、出租房屋等重点部位和网吧等重点场所的管理整治,坚决消除治安隐患。坚持不懈地强化对民爆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确保不流失、不炸响。

四、不懈推进平安建设,着力提升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11、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引深平安小区、平安村寨、平安矿山、平安校园等基层创建活动。注重完善“平安互助”工程,使农民群众报警、求助、咨询更加快捷便利,构建农村治安防范快速反应新机制。毫不放松地抓好消防领域、交通领域、学校领域等公共安全工作,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2、深入推进基层综治组织建设。进一步配齐配强综治维护力量,确保综合治理有人管,管得了,干得好。结合农村两委换

届工作,综治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集综治、治保会、调委会、巡逻队、普法小组“五位一体”的村级综治办建设,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13、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乡镇、部门“十二五”规划,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着力构建专群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筑牢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天罗地网”。

五、有效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14、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积极推进流动人口“一证通”制度、“一站式”服务。坚持平等对待、给出路,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有人接、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帮,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继续深摸细排吸毒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完善动态管理机制,针对性做好教育改造、心理疏导和安康治疗工作。加强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有效预防违法犯罪。

15、加强对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完善分类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其行为,努力实现党团组织和工青妇组织的全覆盖,引导“两新组织”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强化服务社会功能,承担社会责任。扎实推进“综治进民企”,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员工权益,做到诚信守法。

六、畅通信访渠道,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

1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切实加强维稳队伍建设,以镇社会工作办公室为依托,由内向外辐射推广,要在完成建设村级社会工作站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

17、认真抓好信访工作,要以各村各单位一把手为信访工作组长组建好队伍,搞好信访队伍的业务,法律的素质提升,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越级上访,群体上访,重信重访。

上一篇:关于对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现状调研报告下一篇:捐书仪式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