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的新闻报道

2024-08-08

关于学校的新闻报道(精选11篇)

关于学校的新闻报道 第1篇

关于规范学校网站发布新闻稿件的要求

学校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网络新闻日益发展成为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了解学校重大活动及日常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信息的主要渠道。为加强对学校网站主页新闻的稿件采编、发布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稿件的质量,展现学校良好的形象,现将校园网新闻发布审核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充分体现对学校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关注,具有良好的新闻价值。

二、新闻稿件格式要规范。来稿必须把文字和图片文件分开上传。文字统一为word文档格式,标题须为宋体四号加粗字体;稿件字体须采用宋体小五号字体,正文须采用宋体小四字体固定值36磅行间距。图片文件统一为JPG格式。

三、各位老师在报送新闻信息时,需对自己报送信息的内容负责,需要注明“信息提供科室名称、信息撰写者名字、信息发布申请时间、责任审核人等项目,对无署名无责任审核人的稿件一律不予发布。新闻信息提供形式可以直接通过qq离线文件形式发送给杨文轩老师,也可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入以下电子信箱184701197@qq.com若通过邮件传递时,请以附件形式添加信息。

关于学校的新闻报道 第2篇

一、采访主题:调查六安市中小学学校老师违纪向学生乱收费的情况

二、采访目的:通过调查采访,分析学校现存问题和现象的严重性,找出矛盾所在,揭露教

育机构的某些不作为,加大公众对学校的监督,维护学生的利益。

三、采访要求:做到客观、公正,以公众舆论为导向,以事实真相为依托,以采访报道为工

具。

四、采访背景: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学,但一些学校或教育部门因监督管理漏洞大,执行力度

不够,出现老师利用职位之便向学生收取各项费用的现象,许多学生家长对此深表困惑和不满。我新闻调查小组对此展开采访报道。

五、采访时间:2010年9

六、采访地点:六安市皖西路小学和六安第二中学

七、采访方法:自下而上的调查采访

八、采访对象:中小学学生、老师、校领导;家长(市民)

九、采访体裁:新闻调查、专题报道

十、采访内容(问题采访)小学生:⑴ 小朋友,你好!你是几年级的?⑵ 现在作业多吗?⑶ 老师有要求你们订学习资料吗?订了几份?(举例)⑷ 那你觉得作业多吗?晚上大概几点能休息?⑸ 你们想订这些资料吗?你们的父母想让你们订吗?⑹ 除了资料费之外,老师有向你们收取其他费用吗?中学生:⑴ 你好,同学!你上高几了?⑵ 你们的费用是多少?⑶ 学校收学杂费吗?包括哪些费用?⑷ 你觉得哪些费用不该收取?⑸ 老师要求你们订各种学习资料了吗?是个人单购还是集体购买?⑹ 会不会觉得资料太多,作业负担重?⑺你认为学校收取的费用都合理吗?为什么?家长(市民):

⑴ 您的孩子在那所学校上学?⑵ 您认为您的孩子所在学校存在乱收费的问题吗?⑶ 对此,你是什么态度?老师:

⑴ 你好,老师!您教哪科?教几年级?⑵ 您对学生购买学习资料怎么看?是老师要求,还是学生自愿?⑶ 您觉得学生学习每个科目需要几套资料?校领导:

⑴ 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对老师作何要求?⑵ 学校老师教书育人,贵校是重在教书还是重在育人?⑶ 老师违反学校纪律,学校会有哪些处理办法?⑷ 贵校的各项作为是否能做到公开公正?⑸ 如果学校老师向学生乱收费,你对这种行为持有怎样的态度?作为学校领

导,您会怎么处理呢? 17日

;相关部门领导

月:

相关部门领导:

⑴ 您好!您觉得现在中小学校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能向我们透露几点吗?

⑵ 针对一些学校向学生乱收费的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⑶ 作为学校的监管部门,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

⑷ 学校和老师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教育部门对此有哪些规定和奖惩措施?

十一、可能碰到的问题:老师和学校领导不接受采访

十二、设想解决的办法:从侧面入手,先采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从采访过程中的细微处探取相关的事实。

十三、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照相机

关于学校的新闻报道 第3篇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筹备工作情况介绍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主办, 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将于7月28日-8月2日在上海举行。此次运动会是原来的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合并之后的首届学生运动会, 在距运动会开幕式仅21天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平就运动会的筹备工作情况进行介绍。

承办理念与承办目标: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办赛理念是:“阳光运动、健康成长”。通过举办本届运动会, 大力倡导“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促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展示我国中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此次全国学生运动会的承办目标是:有序、高效、优质。坚持“立足学校、注重特色、勤俭办会、隆重精彩”的承办思路, 为来沪参赛的师生营造良好的参赛环境, 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承办任务。

运动会主体内容:本届学生运动会的主体内容分为竞赛类项目、非竞技类项目评选及宣传活动、科学论文报告会及国际研讨会、学校体育博览会四大板块。竞赛类项目只设中学生组, 比赛项目为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兵乓球8项, 另设桥牌友谊赛, 邀请各省市组队参加。除竞技比赛外, 本届学生运动会还将首次面向青少年和体育教师开展“阳光少年”、“活力园丁”两项非竞技类项目评选活动, 依托东方卫视摄制以20人21足绑腿跑为载体的“我们一起来——少年团队成长季”宣传活动。同时, 组织首届“优胜杯”学校体育工作综合性评比, 全面反映各地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并组织“阳光·梦想”中小学生书画征集评选活动, 以艺术作品表现青少年热爱运动、健康成长的阳光风貌。除保留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形式外, 本届学生运动会还将举办首届学校体育与青少年健康促进国际研讨会, 邀请国外学者前来交流国际最新的学校体育优秀研究成果。邀请国内外运动器材厂家、出版商、课程研发团队、培训机构等前来展示, 让学校体育工作者开阔思路和眼界, 为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助力。同时, 将设置全国各省市学校体育特色展示区, 全面展示学校体育工作的最新成果。

筹备工作进展情况:目前, 运动会的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各项工作已全面落实且逐步到位。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竞赛筹备工作稳步推进;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评审工作顺利完成;会徽、会歌、吉祥物征集, “阳光少年”、“活力园丁”评选, “我们一起来·阳光少年团队成长季”节目, “阳光·梦想”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征集评选, 学校体育博览会等非竞赛类活动全面展开;开、闭幕式方案确定;接待与安保方案周密安排;信息技术保障逐步到位;新闻宣传工作全方位推进;志愿者招募工作已经完成;集资、财务、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对此次运动会进行了补充介绍。刘培俊副司长表示, 定期举办全国学生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和整个教育的基本制度, 我们持续多年, 可以说运动会被誉为青少年学生的奥林匹克, 此次运动会与往届相比有三个不同之处。

释放一个新的信号:第一个不同之处是将释放一个新的信号。全国学生运动会的主角是学生, 全国学生运动会就是要引导社会各界、各地政府、各部门关注青少年健康, 这次运动会还推出“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新信号, 运动会期间将安排系列活动和会议来交流各地的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经验, 介绍好的经验和做法, 研讨和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新的政策、措施和路子。最近一个时期, 教育部连续印发了学校体育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制度、办法和标准, 这就是一个新的信号, 在此次运动会期间, 将再一次对这些政策、措施和举措进行梳理, 并向社会发布和向各地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三个办法, 六、七月份还将印发两个标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的修订版, 密集的出文件, 就是要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在此次运动会上, 大家交流经验、发布信息、宣传政策将是这次运动会的主要任务。

两个新背景:第二个不同之处是两个新背景。第一个新背景是赛事调整, 这是国家赛事调整后的第一次学生运动会, 由原来四年一次的大学生运动会和三年一次的中学生运动会合并为全国学生运动会, 届次延续第十二届, 今后将每三年举行一次, 运动会的改革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 更是内涵建设, 可能调整后的运动会规模会小, 届次会少, 但效果会更好, 效果好要靠改革, 改革要有方向、有路子、有基本的要求;第二个背景是此次运动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学生运动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指导整个学校体育工作以及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体育工作的一项内容, 运动会将遵循这个要求, 下一步的改革方向、赛事安排及活动设置也将围绕如何“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引导学校促进学生健康。

三个更加着力:第三个不同之处是三个更加着力。此次运动会强调运动成绩和道德风尚并重, 更加着力推进立德树人, 将运动会改革调整为育人的综合载体并树立典范, 如设置非竞技项目“阳光少年”、“活力园丁”的评选活动;更加着力面向全体学生, 强调“体育特长”与“人人健康”并重;更加着力引导学校改革, 全国学生运动会是各地、各校办运动会的指针, 强调赛事活动和日常工作并重, 如科学论文报告会和国际研讨会。

加强高校学校体育工作, 严查体育特长生加分舞弊行为

2014年6月11日, 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以下简称《基本标准》) , 刘培俊副司长表示, 《基本标准》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基本依据, 是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建设的基础性文件。强调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为导向, 解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趋势没有扭转的局面, 使体育的全面育人功能进一步拓展, 通过标准引导, 加强高校学校体育工作, 建立一个基本制度, 为高校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一个基本依据。《基本标准》注重全面要求和重点引导, 全面发挥学校体育在学生中的育人作用, 包括体质增强、智力发展、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意志品质、生活方式养成等全方位的教育引领。《基本标准》在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五个领域重点引导高校学校体育工作做扎实。

刘培俊副司长就《基本标准》答记者问。其中针对中国日报记者“如何能确保《基本标准》的实施效果”的提问, 刘培俊副司长表示: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学校要自主实施, 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力量, 通过多种渠道督导、监测《基本标准》的实施。

关于学校的新闻报道 第4篇

一、掌握突发事件的特点是做好报道策划的前提

突发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复杂性、敏感性、影响力大、涉及面广、持续性强等特点。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灾害性等特征,往往会迅即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这也就决定了其报道策划有许多不同于常规新闻报道的特点和要求,诸如报道的及时性、紧迫性、谨慎性、应变性、现场感、连续性、立体性等。

二、突发事件报道的功能赋予新闻媒体更大的社会责任

突发事件的报道折射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突发事件,如果一家媒体不负责任,片面追求卖点,任意炒作,肆意渲染,对社会、对人民是十分有害的;而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一个地方的主流媒体如果对本地突发事件保持“沉默”,不做报道,“捂住不说”,则要么外地媒体捷足先登,“抢”走新闻,来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使你陷于被动尴尬境地;要么“逼”着当地民众听信外地或境外的媒体,导致各种负面报道和流言蜚语甚嚣尘上,以讹传讹,使民众陷入惶惶不安之中,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比如,2003年我国“非典”初期的大众传媒缺位造成的就是这种后果;而今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十多个省市区,但并没有引发国民强烈的恐慌情绪,也未发生流言四起的情形,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做到了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公开透明,新闻媒体及时准确的权威信息披露功不可没。透过抗震救灾过程,让人们普遍感受到正确信息传播的巨大威力和作用。

传播学鼻祖施拉姆曾说过:对于公共危机,首先应该是信息公开。信息一旦阻塞、不透明,势必引起公众的恐慌心理,甚至会引发盲动、骚乱、暴乱等社会负面行为。当突发事件不断演进之时,媒体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则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信息沟通者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作用:一是满足公众的知闻需要。获取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是社会和公众对媒体传播最基本的要求。大众传媒公正客观地报道事件和评述新闻,可以及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民众作出相应的行为调整,又可以有效防止谣言泛滥,因为谣言止于真相;二是舆论监督引导作用。大众媒介可以监督政府行为的正确与否、相关人员工作得力与否,从而为有效处置事件提供监督保证;三是促进社会稳定。在突发事件中,媒介营造的社会文化环境相对于平常时期,对急需引导的民众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而此时政府也需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把自己的态度、行为、措施、要求等传达给广大民众;四是构建社会健康心态。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突发事件一旦炒作过了头,反而会加剧人们的恐慌心理,大众传媒必须有效控制和把握突发事件的传播程度、视角、态度等等,因为这些因素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有关判断。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一直是困扰新闻媒体的一道难题。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对突发事件往往采取不报、瞒报、缓报等不负责任的做法,甚至出现新闻管制的行政行为,造成新闻媒体的“缺位”和集体“失语”,极大地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其实,这并不是媒体本身的问题,而是地方政府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和顾虑,限制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客观上造成了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被动、迟缓与不力。所幸的是,即将颁布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从法律上赋予了媒体报道权,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民主开放程度和对人民知情权的尊重。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面对突发事件,如何突破信息传播的单纯性“管制”思维,以更为专业、更加有效的传播方式引导舆论,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面对突发事件,地方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以及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更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忠实履行社会“稳定器”和“社会良知”的职责,既要担负起及时、准确、全面、公正地传播信息的责任,又要担负起更为关键的舆论监督和引导责任,以及全面解读事件,引导深层次思考,推动社会管理机制科学有效运转的社会责任。

三、突发事件中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保稳定促和谐面临新形势新压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地方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各级电视媒体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

1、建立并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由当地政府的新闻发言(布)人,或由宣传部门,协调会同事件发生单位的主管部门,召集主流媒体迅速发布有关的新闻消息,抢先刊载播发新闻报道,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的主动权。要建立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宣传部门不必事事、次次都要下指令,可以做到“胸有”机制,指挥若定,主流媒体负责人可以不怕、不等、不靠,大胆布置记者编辑介入事件,追踪采访报道。同时,要注重强化新闻发布责任,加强归口管理与组织协调,严肃新闻报道纪律,讲究报道的方式方法,做到调控有力,冷热有度,平稳有序。

2、及时跟进报道,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及时准确的报道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争取舆论先导的客观要求。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各级电视媒体一要开通全天候的新闻频道,合理配置新闻时段。二要发挥现场直播的作用,体现电视新闻的最大时效优势。三要通过连线报道最大程度地实现新闻交流互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态势。四要利用字幕插播,提高新闻信息量。五要变终结式报道为连续报道,这种报道形式不仅是危急时刻信息传播的绿色通道,也是民心的“稳压器”,对于引导舆论、动员民众、共渡难关、维护稳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发挥喉舌作用,全力配合当地政府妥善处置事件。一要及时发布预警信号,提高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准备,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二要迅速发布政府的各项指令和应急措施,动员民众自觉参与事件的应对处置。三要适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破除愚昧迷信,提高公众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按规律办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健康、向上的基调,遵循“及时、客观、准确、理智、稳妥、有序”的原则,始终有效主导舆论、引导舆论、影响舆论。具体而言,应把握好四个“度”:在量度上,抓主抓重,不搞“有闻必录”;在程度上,坚持实事求是,不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夸饰,不为迎合受众口味而媚俗;在力度上,保持适当规模,不炒作,不过分;在尺度上,严守宣传纪律,把握政策口径。

5、体现人文关怀,塑造电视媒体品牌形象。突发事件对社会来说意味着危机,但对电视传媒来说却是塑造形象、提升水平的契机。比如,面对突发事件,民众十分关注大众传媒,期望从中获知相关信息,此时的媒介是最能够吸引公众注意力的;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和民众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电视媒体如果能较好地把握住社会心理,积极加以疏导,体现出人文关怀,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民众就会信赖、亲近这些媒体,进而形成较强的向心力;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如果能及时准确地报道,抑制谣言的传播,促进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同时充分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它就会受到管理层和民众的广泛认同,其公信力也会大大提高。■

关于学校的新闻报道 第5篇

-----校园新闻播报稿

由中华医学促进会主办,大庆眼科医院协办的“护眼天使进校园”公益捐赠活动,2012年11月20日在我校召开。本次公益活动中,大庆眼科医院无偿为全校学生检查视力,共捐赠价值三万余元的防治近视专用抗辐射镜片及护眼贴等视力保护产品,用爱心编织了一个美丽的光环。

在感恩节前夕,大庆市眼科医院的领导及全体员工秉承帮困助学、扶危济困的美德,向经济困难同学伸出援助之手。

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社会各届的关注。大庆市眼科医院的爱心人士以“保护学生视力,维护眼睛健康”为主旨,本着“早发现、早矫正、早治疗”的原则,来到我校。他们积极开展“视力普查”、“知识讲座”、“义诊”、“献爱心”等活动。他们带着对朝阳沟中学学子的深情厚意,对我校600余名学生无偿进行视力检测,并捐赠30副防治近视专用抗辐射镜片。9:00会议室内迎宾乐响起,校领导班子成员、校团委及各年级相关同学共同参与。本次募捐活动的主题是“感恩奉献,与爱同行”。朝阳沟中学副校长王方义主持会议,眼科医院周主任在捐赠仪式中讲话,讲话内容表达了大庆市眼科医院领导员工对朝阳沟中学学子的关心,强调了所捐赠眼镜的使用方法,向同学们讲述了如何做到用眼卫生,最后祝愿所有受捐的同学能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社会。副校长李和代表学校对大庆眼科医院领导员工的感谢及祝福,并强调,因为大庆眼科医院的爱心支持,朝阳沟中学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代表发言中表达了全体同学对大庆市眼科医院爱心的诚挚谢意,并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对他们的厚爱。大庆市眼科医院乐于奉献、回报社会的善举,奏响了“与高尚同行,让爱心永恒”的主旋律,增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和繁荣。这是一 1

次惠及千家万户的善举。

关于学校的新闻报道 第6篇

[XX镇] 彰显学校亮点,丰富文化底蕴——XXXX小学特色创建之一

“读书伴我成长,阅读改变人生”。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是XXX小学在特色创建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XXX小学不断完善书香校园的设施,让校园每个角落浸润着书香的芬芳。做到“一统一”“两个有”“两保证”“一建立”。“一统一”即学校有统一图书室和阅览室;“两个有”即教师有书看,学生有书读;“两保证”即保证读书时间,保证读书质量;“一建立”即建立图书管理制度,狠抓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使之成为师生借书、读书的开放港湾。

为了更好地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XXX小学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好书推荐活动,“换一本,读百本”旧书交换活动,旧书跳蚤市场等书香系列活动,“走进家庭,同读一本书”亲子阅读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开展快乐阅读手抄报制作竞赛,书香校园黑板报评比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文化素养。

有关学校开展活动的报道 第7篇

每年6月份的第3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这个由外国人率先设立的节日,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对父亲的尊敬和对长辈的爱戴,它同样符合我们中国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和父亲的关怀呵护下健康成长的。

伊通县第九中学以此为契机,举行了以“父亲如山,感恩永远”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学校首先发动全体学生进行“感恩父亲”征文撰写,后由各班初评后择优上报。组委会共收来稿218篇,最终有18篇征文入选决赛。在父亲节即将到来的前两天即6月19日中午,学校组织入选的18位文章作者在大会议室隆重举行了“‘父亲如山,感恩永远’征文演讲比赛”活动。

通过演讲者的真情表白,全体同学产生了共识,即在人类爱的长河里,父爱和母爱同样伟大。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教我们坚强、教我们自立、教我们树雄心立大志的是父亲;父亲是勇气和力量的源泉,是希望和信心的化身。尤其在做人、求学的岁月里,父亲留给我们的是坚强和忍耐,如同巨石山峰,能抵挡住风雨的洗礼、雷电的怒吼、波涛的汹涌。无论春夏秋冬,不管爸爸在哪里,一个电话,一句教导,一个叮嘱都证明了父亲的爱是无限的。难怪人们会选择一年之中阳光最炙热的6月来过父亲节,原来它蕴含着的是父亲给予子女的最真挚、最火热的爱。

最后,组委会领导在总结环节上做了声情并茂讲话,他说:父爱就像一本震撼心灵的书,读懂这本书,就读懂了整个人生。这个美丽的节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是,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戴却是永远。同学们,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他们用双手抚养我们长大,他们的叮咛时时伴在我们耳边„„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鸟儿和树叶一样知恩,用同样的爱回报他们呢?如果愿意,用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精神面貌驱逐他们心中的烦恼,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欣慰吧!希望我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一种感激的心态对待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在父亲节即将来临的时候,别忘了为他们送去一声祝福,一声问候。

关于法制新闻报道的研究 第8篇

将最近发生的法制类事实进行报道是法制新闻的主要职责, 例如:法庭审判、人大立法、司法改革和普法教育等。在新闻报道中法制新闻报道的地位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的法律不断进步和强化, 在依法制国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方面都体现出了法制新闻的重要作用。但是, 在法律新闻报道不断发展的同时, 由于新闻媒体对法制新闻进行刊播而导致的纠纷时间经常时有发生, 不尽会导致新闻单位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 还会对采编工作人员甚至是媒体的利益带来损害, 更会为报道对象带来困扰, 严重时, 会影响整个新闻团队的形象。所以, 对法制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方法对策显得非常重要。

二、法制新闻报到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单方面追求轰动效应

目前, 部分媒体为了在新闻报道上盲目追求报刊的发行数量, 过分的满足少数人的好奇心, 追求卖点和炒作, 对“阴暗面”的揭露报道过多, 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从而导致不能够对理性的判断新闻报道的价值, 出现差错。更有甚者多次使用“轰炸”式的报道形式对事件进行曝光, 因此会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显眼而又惊人的大标题。在法制新闻的报道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 更有一些违法、损害社会公德的法制报道滋生。

2. 服务性能不强

在法制新闻报道中服务功能显得尤为微弱, 特别是经济服务功能。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逐渐确立, 法制型社会日渐提升, 由于人民群众对法制信息的需求越加强大, 所以法制新闻报道应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来提高报道质量。法制新闻所提供的法制信息在人民群众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法制新闻在报道刑事民事案件方面进行的客观评价, 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满意度颇高。

3. 新闻记者的法律意识与知识浅淡

法制新闻记者自身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弱化, 在报道的过程中不遵守最基本的规则, 不使用法律常用语言进行报道, 甚至出现错误的报道, 使人民群众对新闻时间造成误解。由于专业知识欠缺的新闻报道, 往往会忽略国家的法律法规, 进行“揭秘”类的报道;更有甚者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报道,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罪责推定或者是对犯罪细节描述过于详细, 有时会体现出“媒体审判”的性质。在对法制新闻进行报道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报道, 充分了解法律适用范围, 并能够正确使用法律用语。防止过多披露事件相关人员的信息。披露事件相关人员的信息能够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但从当事人的立场来看, 个人信息的过度披露会导致他们成为关注的焦点, 从而对受害人和被害人之间产生不安定因素, 更有可能引发更多的冲突。一些报道对作案工具的制作、用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这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的识辨水平, 增强了防范意识, 但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改进作案方式、掌握未知作案工具的可乘之机, 特别是对模仿能力强、个人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容易受诱导的广大青少年影响很大。

三、解决法制新闻报道中问题的对策

1. 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正所谓, 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就决定着新闻宣传的命运。法制新闻不仅要对政府和党的政策、主张进行传达, 更重要的是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信念反映出来, 是维护人民群众和国家利益的代表, 具备强大的法律性、政治性、政策性, 得到了人民的广泛关注, 身为一名法制新闻工作人员, 最基本也是最高尚的职责就是,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学会将舆论引导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结合起来, 将服务人民群众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通过真实、安全、典型的事例, 来对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宣传, 并能加强对人民群众生活中所遇到的热点、重点法律方面问题的解答。在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时, 要在对的时间讲究一定方法, 从而不断增加法制新闻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让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法制媒体对国家和党的计划方针和法律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

2. 法制新闻报道要准确、客观

要准确使用法律术语对遵纪守法的好人好事给予褒扬, 对违法违纪的行为予以揭露, 对复杂的案情进行分析, 对有关法律的疑问给予解答, 这一切都应该以国家的各项法律条文为依托、为准绳。法制新闻中所报道的人和事, 都应该用法律语言来进行叙述。不要凭想象“合理延伸”, 遣词造句、举例引典这些细节要百分之百准确。这就要求法律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法制观念还要具有相当的法律知识, 起码要具备自己想报道领域的法律知识, 缺乏法律知识, 在批评性报道中违备法律规定, 是最危险的。

3. 法制报道要贴近民众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 应侧重报道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 内容包括:赡养与抚养、家庭暴力、婚姻纠纷、邻居矛盾、交通事故、名誉权著作权纠纷、青少年犯罪、诈骗等。其次在写作方法上应从讲故事的视角来做文章, 对一起案件始末的报道, 如果能够在叙事的主题、结构、节奏等方面下功夫, 层层推进, 扣人心弦, 就能使读者在看故事的同时学到法律知识, 提高法律观念。第三, 采用实证性与点评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道。从实证的角度出发, 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等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的专业人士对每个采用的案例, 进行专业化的点评, 这样十分容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

四、总结

总而言之, 普及和宣传法律知识是法制新闻的主要职责, 法制新闻必须在法律的规定下对新闻进行报道, 不得采取夸张和不实的手法进行报道。在报道过程中对所用的词汇尽量做到谨慎、专业。新闻行业的工作人员, 其自身必须要懂得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并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平.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析[J].新西部 (下旬.理论版) .2011 (08)

[2]赵凤华, 任建蕊.大众传媒对科普的促进性和制约性[J].科技风.20010 (21)

[3]赵增军, 樊书哲.预防法制报道中的负面效应[J].商品与质量.2010 (S2)

[4]刘晓妍.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J].商场现代化.2010 (03)

关于学校的新闻报道 第9篇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道;性别意识;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208-03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入应用,网络新闻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为了让网络新闻媒体更好地发挥其在广大网民中的导向作用,研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意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关于网络新闻中女性形象与主体意识研究分析

(一)网络新闻中的女性形象

从网络新闻中选取搜网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5个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新闻机构进行研究。选择其中某一时间段的截面,主要研究其中日点击排行前十的新闻。在这日点击排行前十的网络新闻栏目中,涉及了软新闻、硬新闻、国内国际新闻等诸多方面。发现选取出来的500条样本中,与女性相关的网络新闻报道直接占据了总量的31.8%,高达159条。由此可见,女性在网络新闻报道中的活跃程度。而在这159条中,娱乐版中关于女性网络新闻的报道占据了女性网络新闻159条总量的44.65%,社会版占据了17.61%,体育版、政治、军事等众多领域总共加起来才占少部分。可见,女性网络新闻集中分布在娱乐版与社会版之中。而经过分析发现,这些关于女性新闻报道主题分布广泛,涉及了婚恋、亲情、违法犯罪、性侵等14个方面。其中关于性方面的网络新闻报道比例最大,尤其是女星艳照之类的。可见这些新网网站在新闻报道中比较注重描写女性身体方面,把女性化作被看的对象,置于男性“色情奇观”之下。而积极上进、具有独立意识、勇于捍卫自身权利的健康女性形象却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位。

(二)网络新闻报道中性别意识倾向

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关于“彭丽媛参与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等政治活动中具有一定成就的女性形象与“吴敏霞当完伴娘返沪,父母接机”等方面展现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等正面女性形象的报道很少,大多是女星街拍照或是女星行踪动态、抑郁、患病等的负面报道。这些网络新闻报道倾向于以“刺激眼球的女性身体描写”博取广大网民点击率,把女性身体化为男性欲望客体。比如说“为买滑板、意女学生在网上叫卖自己裸照”等类型的网络新闻报道,在互联网各大新闻版块层出不穷,把女性刻画成贪图享乐、不顾社会伦理道德等负面形象。

(三)网络新闻中女性主体意识薄弱

这些网络新闻报道中大部分关于女性的新闻皆是以男性视角呈现女性,要么传递出女性依附男性的观念,要么突出女性身体等等。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将女性形象与性、无知、拜金、贪图享乐等方面挂钩,只有极少数网络新闻报道中关于女性的描述才是展现女性正面形象的。由此可见,总体上关于女性的网络新闻报道中女性主体意识薄弱。

二、网络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性别意识偏差

(一)非平等的性别意识形态

在网络新闻媒体中,对女性的特质通常与“母爱”“和平”“关爱”等品德相联系,这样以男性为主导的认知体系中,传递出女性更善于从事辅助性工作的观念。比如说潇湘晨报的记者拍摄了一幅男幼师工作的新闻图,里面这些男幼师被标记为“干女人活的男人”,并以此作为导语。网络新闻媒体这种把男性从事幼师行业视为“干女人活”的叙述方式,从某程度而言讲,是将女性排除在主流话语之外的行为。可以说这种以男性的视角构建话语体系的行为,很明显的表现出网络新闻报道中存在“非平等”的性别意识形态。除了男幼师,还有男护士等类型的报道中,都呈现出这一倾向。

(二)报道类型化

网络新闻媒体由于自身优势,其报道内容丰富,信息载量大,超链接快捷方便,使得各类新闻报道规模巨大,“女幼师针扎幼儿”“温岭虐童”等系列幼师虐童类型的报道在互联网各大新闻媒体中随处可见,并且报道内容多种多样,不局限于报道主事件本身,还会针对以往的虐童事件作出横纵对比。这类报道体裁多是以短消息、图片新闻等方式为主进行报道,这样的“浅”报道方式是由于受到网络媒体自身经营模式的限制,因此不善于做调查,也就不善于深度报道。但是这样的报道却在广大网民心中加剧了女幼师“类型化”与“妖魔化”的定位。让广大网络关注点仅停留于事件本身,忽视了幼师行业整体的素养,以及对此行业根源问题的反思。而且这些网络新闻报道中重复播放或描述的“虐待”“伤处”等画面,极易激起广大网民的愤怒与同情。网络新闻中关于“幼师虐童”事件的多次重复同质化报道,也给广大网民营造出幼师虐童方面颇为严重的拟态环境,使整个网络上都弥漫着对幼师行业悲观怀疑等负面情绪。由此可见,在如今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为了夺人眼球,在新闻价值考量上存在很大的偏差。这些网络新闻报道中呈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更是折射出现阶段社会性别意识的问题。

(三)对行业象征性歼灭

“幼师虐童”系列事件只是其中一种,网络新闻中关于娱乐圈的“艳照门”等类型化报道更是数不胜数,这样类型化的负面新闻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占据了很大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与之相对应行业群体的整体影响,就“幼师虐童”事件而言,对整个幼师群体的正面形象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幼师行业中不乏兢兢业业者。众多网络新闻报道中反复报道各种虐童女幼师,通过在网络新闻中以话语优势让许多优秀女幼师缺失,这种行为可以说对女幼师存在着象征性歼灭的问题。这些网络新闻报道将女幼师负面影响深入刻画在广大网民心中,而深得人心的优秀形象却极为罕见。很明显地展示出网络新闻媒体在事件关注度上面的不平衡。而且就“幼师虐童”类型化网络新闻报道而言,里面极少描述幼师专业技能与素养,这也是对其象征性歼灭的表现。

(四)网络新闻标题中性别意识研究

经观察可见,众多网络新闻媒体都是把“女性”信息作为首要信息,并将其置于显眼的位置。就大众很熟悉的娱乐圈各种“艳照门”网络新闻事件而言,报道中关于女明星的描述度远远高于男星,这些网络新闻大幅度将女明星置于显眼之处,或是导语中,或是新闻标题中。“女幼师虐童”类型化报道中,女性幼师被报道的概率远远大于男性幼师,并且报道中的信息含量并不大,但是在这些网络新闻中大部分都把其性别突显出来,置于标题中。只是,这些网络新闻中的性别信息量与实际生活中“男幼师虐童”事件发生概率相比,与人们传统观念中女性温柔、关爱等形象对比,女性虐童显得是极为反常的。与现实事件中女性虐童的残忍、凶狠形象相对比,女性作为虐童事件主角,会使网络新闻报道中性别信息含量更大,毕竟女性虐童在人们眼中显得更为反常与不道德。网络新闻报道中这样对男女形象的不同认识,来源于男权社会。“母性”作为女人最重要的特质,女性是应该温柔、有人情味的,女性虐童的事件很明显违背了男权为主导的社会意识。由此可见,这些网络新闻报道中随处隐藏着男权意识的影子。如“吉林女幼师虐童背后抽凳子致孩子反复摔倒”之类的网络新闻报道更是毫不掩饰把男权意识呈现在标题中。在众多网络新闻报道中很难找到正面女幼师新闻,即便是有,也很少有将性别意识置于标题或导语中。网络新闻报道将此问题凸显与隐藏的行为,很大程度都是受到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网络新闻报道中性别意识缺失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性别意识缺失在网络新闻报道中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观看各种网络报道时,很多时候都能窥见隐藏在报道中的男权主义文化内涵,其塑造的性别刻板印象,构成了一种潜在的风险。比如说,人们在互联网中的许多新闻报道中时不时就会看见里面充斥着的美女图片,各种类型的美女无一不是在迎合男性的审美趣味。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就曾经提出:“随着信息发展,有价值的会是注意力,而不再是信息。”这些美女图片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可以吸引到大量网民的注意力,给其带来高额盈利,使这些新闻具备了商品的本质属性,并且网络新闻报道又因网络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使得“女性”的商品特性得到充分发挥。而这种商业气息的文化更是快速促成了网络新闻领域对“刻板成见”的认同感,从而这些网络新闻报道中传播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在潜移默化下对广大网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二)网络新闻领域中性别意识缺失的风险

在传媒中不断营造出来“贤妻良母”“现代特征的女性”等女性角色影响下,网络新闻领域通常也会以暴露亦或是隐晦等方式复制这些性别角色的传统定型。而网络新闻在性别话语领域之中这样隐性的性别意识建构,会通过互联网以各种形式向广大网民传播出“女人是男人附属品”的观念,让广大网民在潜移默化下深受这些观念的影响。这种性别意识构建极容易导致女性对自身发展定位的认知出现偏差。

(三)针对网络新闻中性别意识缺失的措施

1.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政府部门对网络新闻具有最为强大的控制力度与引导力,在面对如今网络新闻中性别意识缺失的现象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大对社会观念的导向。构建良好风气的网络文化,严格遏制歧视女性方面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网络中,完善关于网络新闻报道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具有社会性意识的网络新闻政策。还可以构建或加强网络新闻宣传中监督检查性别平等的管理机制,引导网络新闻向“性别平等”发展,最大限度弱化网络新闻中“性别刻板印象”。

2.网络新闻应科学合理的发挥主导功能。网络新闻领域面对广大网民,应努力构建出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传播正面女性形象。比如,网络新闻中关于“包养”“潜规则”等负面女性形象应尽量弱化,以此避免对广大网络的人生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又比如网络新闻中关于女性美观念的传播,新闻报道中插入许多明星漂亮的图片,过度强调其外貌,诱发许多女性产生“整容”这样片面追求外貌的错误认知。对于这类报道的选材,更应该偏向于宣扬其内涵与气质方面的东西,积极建构出正面女性形象,培养广大网民,尤其是年幼网民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基本思想。

3.网民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网民既可以说是性别意识的实施者,又可以说是性别意识的受害者。正是由于网民在网络新闻报道中的这一特殊性,网民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性别意识,抵制互联网上负面信息的输入,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女性网民,更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不断强化主体意识,运用互联网主动维护女性权益,用自身行动推进两性平等社会的构建。

面对网络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性别意识缺失问题,国家应该积极发挥引导功能,网络媒体更是应当正面发挥其在网络社会性别意识缺失中的主导功能。而作为网民,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性别意识,抵制负面观念的侵入,在网络新闻中用自身行为积极推进两性平等社会的构建。

——————————

参考文献:

〔1〕王婷.浅谈网络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意识——以系列“幼师虐童”事件网络报道为例[J].华中人文论丛,2013,(02):187-189.

〔2〕胡佳渝.我国网络新闻报道中的女研究生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赵静.中美体育报道性别意识的比较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

〔4〕洪静.新浪网新闻报道中构建的女博士媒介形象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04):22-23.

学校新闻报道范文500字 第10篇

1.新闻报道作文400字

2.初二新闻作文400字精选

3.我们的校园作文400字

4.初二新闻作文500字

学校开展活动的新闻稿 第11篇

xx县特殊教育学校拥有9个教学班,能容纳108名智障学生,成为集智力培育、语言康复训练、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教育学校。

根据特殊教育学校所需,志愿者联合会2队队长xx带领2队志愿者捐款5100元,购买了(20套)床上用品(包括被子、枕头、被套、床单,枕套)在内的整套家纺,送给学校;在活动中,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一起参与抢凳子、传接球、投球活动,随着欢快的音乐,孩子们露出了欢快的笑容,他们向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并向志愿者们赠送自己亲手制作的鲜花。

活动最后,xx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向志愿者们赠送了锦旗,队长xx说:“非常感谢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看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送来温暖,并呼吁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来关注残疾儿童学生。”

在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12月4日至5日,团县委以服务本县脱贫攻坚为立足点,通过实现贫困留守儿童新年心愿的形式,发动全县团干部及青年志愿者,开展“冬日阳光·温暖你我”新春关爱公益行动。

此次公益行动历时两天,组织县属部门认领帮扶村贫困儿童心愿400个,发动爱心企业及广大市民为贫困留守儿童捐赠现金1.4万元。

活动期间,在县政府门前、红军广场、步行街路口等人口密集地,设置固定爱心募捐点,5个流动宣传小组走街串巷,动员过往市民认领心愿。一个个孩子朴实的心愿,打动了不少爱心市民的心,许多城区学生捐出了自己心爱的书籍和玩具,不少商店也为孩子捐出了许多新衣服、新鞋子。县投促中心、县扶贫办等部门领走了帮扶乡镇孩子的所有心愿,风云电脑、众城影像公司动员职工纷纷认领孩子心愿,捐赠现场热闹非凡。

下一步,团县委还将结合本县脱贫工作,采取城乡团组织与帮扶乡镇结对等方式,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到“冬日阳光·温暖你我”活动中来,将此项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此项活动将在春节之前持续深入开展,团县委也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和市民,关注此项爱心事业,让全县贫困儿童过上一个开心、温暖的新年。

近日,xx爱心志愿者团队自发组织二十余名队员先后来到xx、xx村看望那里的贫困户,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与他们建立帮扶关系。

上一篇:珠街中学校本研训活动总结下一篇:化工原理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