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2024-06-10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精选16篇)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1篇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诗词大全

清凉寺

作者:温庭筠朝代:唐体裁:七律 黄花红树谢芳蹊,宫殿参差黛t西。诗x晓窗藏雪岭,

画堂秋水接蓝溪。松飘晚吹金铎,竹荫寒苔上石梯。

妙迹奇名竟何在,下方烟暝草萋萋。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2篇

题清凉寺

作者:杨巨源朝代:唐体裁:七绝 凭槛霏微松树烟,陶潜曾用道林钱。

清凉寺的秘密 第3篇

“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汝瓷传世最少,据专家统计,目前全世界传世的汝官瓷不足80件。

2000年6月,河南省宝丰县偏僻的清凉寺小村突然热闹起来:大批考古工作者、文物贩子几乎同时来到了这里。在村民居住的房子地下考古工作者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里有一批千年难得一见的宝物——汝瓷碎片(图1)。

(1)隐藏着汝官窑秘密的清凉寺村

这些碎瓷片被送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对主持汝窑考古发掘工作已有20多年的孙新民来说,这些碎瓷每一片都价值连城,或许其中的一片碎瓷就隐藏着汝官窑的秘密。因为这些碎瓷局部的光泽依然能折射出当年很高的烧造水平。

这些破碎的瓷片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名列宋代“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因地处河南古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中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誉。

这些专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汝瓷之所以被称为五窑之魁,就在于它独特的颜色——天青色。

汝窑的天青釉色在北宋时期达到了最高峰,目前还没有发现比汝窑烧得更好的这种釉色(图2)。

(2)汝瓷独有的天青色

为了烧制釉色独特的汝窑瓷,工匠们不惜工本,选用名贵的玛瑙入釉,最终使汝瓷呈现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莹润纯净、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

历代皇帝都把汝瓷视为吉祥之物,镇宫之宝。南宋文献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可出卖,近尤难得。

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汝瓷更是深藏宫中,直至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汝瓷才流出宫外。几百年来,汝瓷可谓弥足珍贵,有价难求。

专家介绍,在五大名窑之中,汝窑瓷传世最少。目前,全世界传世仅有77件左右,主要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馆。

家有万贯,不抵汝瓷一件,这是民间对汝瓷的认识。时至今日,汝瓷的市场价格仍在不断攀升,海内外收藏家对汝瓷更是情有独钟。

1992年,散失民间的一件直径为8厘米的北宋汝窑瓷盘在美国纽约拍卖,成交价为154万美元;而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中,一件宋汝窑三牺尊,以5000万港元易主(图3)。

(3)图组:(3-1)汝窑瓷盘;

(3-2)汝窑瓷三牺尊

烧造汝官瓷的窑址究竟在哪里,它是如何烧造的?为破解谜底,无数古陶瓷专家学者费尽心血。

最早对汝窑瓷的寻找是从陈万里先生开始的。 195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万里先生专程来河南寻找汝窑。他跑了不少地方,临汝、宝丰、鲁山等地都走遍了,回去后写了一篇文章《汝窑的我见》。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也没有找到汝窑。

“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这句流传于宝丰县清凉寺一带的乡间俚语诉说了这里曾经有过的贸易盛况,引起了来此进行调查的考古人员的注意。

20世纪80年代初,一群年轻的考古工作者沿清凉寺到段店进行考察,10多公里范围内竟发现数十座窑址。但是,却未发现汝官窑遗址的任何线索。

与此同时,当地民间一些酷爱汝瓷的人士,也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着汝官窑窑址的蛛丝马迹。

74岁的王留现老人,家就在宝丰县的大营镇,距清凉寺不足4公里。小时候也耳闻这一带有宝藏的传说。

自从他进了县文化馆,就开始把传闻当作一项事业去研究。后来,他调到陶瓷厂从事陶瓷研究工作,更加留意从田地里寻来的碎瓷片。他不断问自己:汝窑会不会就在清凉寺一带呢?

1985年盛夏的一天,有人告诉王留现,大营镇清凉寺村有户人家的红薯窖塌了,露出了一件瓷器。

王留现(收藏爱好者):到那儿一看,让我心里一惊:那个东西猛然一见,眼前有一种雾光效应,很短时间就消失了。

最后,王留现毫不犹豫地借了600元钱,买下了这件从未见过的瓷器。

但它到底是官窑还是民窑,王留现的心里也没有数。

1986年,王留现带着从清凉寺出土的那件瓷器,参加了在西安召开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议即将结束时,他找到了著名古陶瓷专家、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

王留现:他一看,说,哎呦,你怎么不早点叫我看,我这离去飞机场只剩15分钟了。他回上海以后,就派人上清凉寺去调查了。

一年后,王留现意外地接到了一封从上海博物馆的来信。信上说,看到你那件东西基本完整,希望你能够拿到上海来和上海博物馆的馆藏汝瓷进行对照鉴别。

王留现立即赶到上海博物馆。经鉴定,那件瓷器就是汝官瓷。

王留现:汪庆正副馆长给我说,这个汝窑洗是国家珍贵文物,应当献给国家。我说,我是河南的,要捐献应当捐献给河南,河南博物馆还没有汝瓷。他说,河南以后一搞发掘,会得到不少的,河南有得是。

最终,上海博物馆给王留现颁发了国家文物局的奖状,并发给奖金5500元。王留现老人当年花了600元钱买下的这个汝瓷洗,据说现在的市场价近1000万美元(图4)。

(4)天价汝瓷洗

1987年5月,上海博物馆依据他们在清凉寺采集到的与传世汝窑瓷器完全相同的46块碎瓷片,和王留现捐献的汝瓷洗,首次向世人宣布了汝窑的发现。

?为找到汝官窑的窑址,揭开它神秘的釉料配方和烧造工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宝丰县清凉寺进行第一次试掘。

孙新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咱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10月份进行了第一次试掘。当时开了两个探方,发现11件比较完整的汝窑瓷器,从而证实宝丰清凉寺就是汝窑的产地。

10年后的1998年初,考古队对清凉寺窑址进行了第4次重点发掘。

他们先后发现了4座烧制民用青瓷的窑炉,找到了汝窑瓷器的单独烧造区。但是,最为关键的汝官窑的中心烧造区仍扑朔迷离,一直不肯与考古学家们谋面。

1999年,在发掘过程中,清凉寺有个村民说,他们挖了个地窖,发现一些瓷片。专家们立即赶到现场,捡到了10片汝窑碎瓷。这个意外发现让他们兴奋不已,初步判断汝窑的中心烧造区应该是在清凉寺村内。于是,立即报请国家文物局试掘,并很快得到了批准。

但是,面对清凉寺村密密麻麻的民房,孙新民犯了难。

孙新民:我们很担心,因为要试发掘,就必须让村民搬迁。当时我们仅仅是在村外的小便道,或者村民的院内进行了局部钻探,还不敢完全肯定这里就是汝窑烧造区。如果没有发现汝窑,就太对不起搬迁的村民。

最后,孙新民还是决定冒这个险,毕竟,半个世纪的寻找积累的经验,使他们对这次挖掘还是有信心的。

孙新民:连续5次发掘,前后经过十几年一直没有线索,一旦碰见这么好的线索,如果不发掘,这个汝窑之谜就可能永远解不开。因此,我们最后下决心,报请当地政府搬迁了4户村民。

?2000年6月,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精干人员,在当地政府的密切配合下,进行了第6次考古发掘。经过近半年的发掘,终于有了惊人的发现。

2000年,专家们开了十几个探方,共500平方米,揭露出当时的窑炉和作坊,瓷片堆积厚度达20厘米。发现四五十种汝窑器类,比传说中的汝窑器类还要多(图5)。

(5)图组:清凉寺村考古发现的大量汝瓷片

毫无疑问,宝丰县清凉寺村就是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苦苦寻觅的北宋汝官窑瓷器的中心烧造区。

汝官窑遗址经探定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几乎全部在清凉寺村内。

这次发掘,共发现窑炉19座,作坊2处,以及水井、灰坑、过虑池、沉泥池等重要遗址,弥补了长期以来不见汝官窑窑址和实物标本的遗憾,出土文物之丰富也是历年发掘所没有见过的。

中心烧造区汝官瓷的烧制工艺,到底有什么显著的特征呢?

孙新民:汝瓷有4大特点,一是纯正的天青釉色。这个釉色相当于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颜色;二是香灰胎。它的胎色就像香灰的颜色,这是其他瓷器所没有的;三是奇特的开片,在它的不少器物的表面,有一种相当于冰裂纹或者鱼鳞状的开片;四是满釉支烧,这是汝窑所达到的高峰,因为它的整个器物从口、腹到底部全是满釉,只有在圈足的底部,有三到五枚很小的支点没有釉(图6)。

(6)图组:(6-1)汝瓷的冰裂纹开片;

(6-2)运用“满釉支烧”方法烧造的汝瓷

北宋以来,汝窑制瓷工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不仅保持了汝窑的传统工艺,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烧造出一批精良作品,博得北宋皇帝的赏识。

在一幅古画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桌上陈列着许多瓷器,足见那个年代瓷器业的兴盛,而此图正是宋徽宗皇帝亲手所绘的《文会图》。

可以说,如果没有宋徽宗就没有汝窑的辉煌。徽宗不仅书画技艺精湛,还十分喜欢瓷器,是他首先肯定了汝瓷的精美。据南宋史料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这里指的正是徽宗所下诏书的决定。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是宋徽宗对汝瓷的最佳赞誉。

然而,汝窑昙花一现,在短短的20年间它便消失于战乱的尘烟之中。它的烧制工艺也随之失传,后来的工匠们也再烧制不出同样的精品了。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瓷器烧造蔚然成风,大规模地仿烧也使北宋五大名窑中的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四大名瓷重回人间。只有价值连城的汝官瓷,因为没有留下烧造工艺的片言只语,找不到任何要诀,从而使历朝历代争相仿烧汝瓷的工匠们,费尽心力也未能成功。因而,世人便有了“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这更加给汝官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那么,今天的陶瓷艺人们能否破解汝瓷的烧制之谜呢?

从1972年就开始尝试恢复汝瓷烧造技术的汝州人朱文立知道,仿汝窑难,难就难在仿其釉色上。他从汝瓷片和书本中不断地搜寻着与汝官瓷有关的一切信息。

朱文立从一个活人祭窑的民间传说中悟到,天青釉色或许跟骨头有关。

朱文立(制瓷专家):骨头的成分是磷和钙,是不是磷和钙对天青色起到主要作用呢?因为磷和钙本身不是作色剂,我就用各种骨头来试,包括猪骨、羊骨、牛骨等。把它搁到火里烧,但一直出现不了这种天青色。后来把它兑到釉色里,重量一两一两逐渐往上添,但是,烧出来的结果仍是一点天青色也不出现。

无数次的失败,让朱文立真正体会到了“烧天青釉难,难似上青天”这句话的意味。

1987年4月,朱文立决定再试烧一窑,如果再不成功,就永远不烧什么天青色瓷器了。

朱文立:经过5年的努力,全都白废了。连续烧了三天二夜,把我熬得非常狠啊!我回家蒙头睡了几天,啥也不想,铁了心这个项目永远不再进行了。

然而,奇迹出现了,在那一窑所装烧的100多件瓷器中,置于窑中间的瓷器出现了4件天青色。

为什么只有4件成天青色,而其他却不成呢?这种神秘的窑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为找到准确答案,朱文立又连续烧了几窑。

终于,他发现了汝瓷窑变过程的秘密。

朱文立:随着温度下降,它会发生神秘的变化:停火以后,随着窑温的下降,瓷器的颜色也在发生变化。当窑温开始下降60度,瓷器的颜色变成月白色;再下降60度,就变成蓝色;下降800度取出来,就是天青色。烧制汝官瓷为啥难呢,它不但在烧的过程中窑变,烧成停火以后还在窑变,釉色神秘莫测。

朱文立经过5年多的研制,先后调试配方328个,在1500多次的失败后,1987年5月,终于使汝官瓷的“天青釉”重回人间(图7)。

(7)运用现代工艺烧造而成的“天青釉” 汝瓷

但是,有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是,从800多年前的北宋到今天,“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天青釉色”还是时隐时现,它的出现最多只占到一窑百件瓷器中的10%,也就是说,现代汝窑精品在烧成工艺上仍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孙新民:现在有10余个厂家在仿烧汝瓷。但目前还达不到北宋汝窑瓷器的效果。釉色要么直蓝,要么偏淡,都达不到纯正的天青色效果。尽管现在科学比较发达,对汝窑瓷片的多种成份测试得很清楚,但要达到宋代汝瓷天青釉色的效果,目前还做不到。

汝瓷烧造非常不易,它对釉料的配方和火候的掌握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每件瓷器坯在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受热程度不同,产生的窑变效果也不一样。即便有了现代科技的帮助,仍然很难对窑内温度进行严格控制。面对一次次的失败,研究人员在感叹汝瓷烧造工艺难度之大的同时,更为古代工匠们的智慧所折服。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4篇

清凉山

 

作者:乾隆  朝代:清  体裁:七律   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

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韵重。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5篇

赠清凉寺和长老

作者:苏轼朝代: 代北初辞没马尘,江南来见卧云人。

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6篇

过清凉寺王导墓下

作者:唐彦谦朝代:唐 江左风流廊庙人,荒坟抛与梵宫邻。多年羊虎犹眠石,

败壁貂蝉只贮尘。万古云山同白骨,一庭花木自青春。

千古悠悠清凉寺 第7篇

寺院的面积并不大,古色古香的砖墙四周都是农家,但因建在一处突兀的高台上面,所以在村外就能看见铅灰色的砖瓦,远远望去,整个高台就像一幅素雅的水墨风景画。寺庙现保存有禅门楼三间、大殿五间、后楼三间,从南向北依次铺开。东西两侧还建有几间布局对称的厢房。院子的里外竖着些石碑,生长着几棵干粗枝疏的老树。护院的几位老人说,禅门楼和后楼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基本上是原貌。我们在一块字迹漫漶的古碑上果真找到了明万历年间刻制的《清凉寺记》。几座青砖青瓦的老房子,墙体已被风蚀得坑坑点点,经数百年的香火熏染,房瓦已经变成了黑灰色,其间点缀着斑斑驳驳的绿苔。最让人奇怪的是一座寺庙里面居然住着多路神仙——前面大殿里供的是佛,有佛祖、金刚、菩萨;中殿里供的是赵匡胤和他的将相高怀德、石守信、赵普等;后殿里则敬的是玉皇大帝;两边的厢房里分别是唐僧和武圣关羽的塑像。这种佛道合一、佛里又中西合璧的寺庙布局实在少见。我想,清凉寺里佛与道的相安无事大概折射了百姓祈求平安的心理,他们认为敬的神仙越多就能得到越多的保佑,所以才把所知道的神灵都塑进庙里。

清凉台原名清冷台,是西汉初年梁孝王所筑的一景。两千年前汉帝国建立之时曾历经秦末的战乱,清凉台一带肯定人烟稀少,乱草丛生,湖沼密布。单从自然景物的角度看,定是颇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汉赋大家枚乘在一篇《梁王兔园赋》里,以极其艳丽的辞句铺叙了清凉台的美景。那时的清凉台周围还有池水环绕,名胜还引来了大唐诗仙李白和诗人高适等文人雅士,《归德府志》中记载,李白曾在台上写下了《鸣皋歌送岑征君》一诗。长河奔腾,日月流转,清凉台千百年来应是没有断绝过雅乐悠扬和美酒飘香,数不清的诗人、名宦在此留下了诗赋文章。清凉寺不愧是一处文化积淀丰厚的名胜古迹。遗憾的是,现在的寺庙里竟没有留给李白等人一片立身之地,不能不说是一大文化疏漏。

寺里专辟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殿堂,告诉人们清凉台和大宋开国皇帝的重要关系。护寺的老人介绍:赵匡胤未做皇帝前任归德节度使时曾在此纳凉,原因是这里十分清凉,夏天没有蚊蝇。赵匡胤到过清凉台应是不争的史实,百姓的伟人崇拜情结决定了他们肯定不会忽略皇帝留下的足迹。不过我想,赵匡胤绝对不会是悠哉游哉地前来纳凉,而应是来此密谋改天换日的惊天大计。时年34岁的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又是守卫汴京东门的归德军司令。史料记载,赵匡胤于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恭帝即位的当年正月初一即带兵出征,迈出了兵变的第一步。周宝珠、陈振在编撰的《简明宋史》中说,赵匡胤带兵出征的理由是一个精心编造的谎言,他以镇(今河北正定县)、定(今河北定县)二州的名义谎报军情,说是契丹勾结北汉大举南侵,要求出兵抵御,名正言顺地把后周大军置于了自己的指挥之下。大军出城之日,京朝的策应人员到处散布“策点检为天子”的舆论,打了一场类似当今美伊战争中使用的宣传战。正月初三,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县),假装酒醉初醒的赵匡胤不情愿似地被亲信挟迫着披上了黄袍……事关生死存亡的政变绝非一时兴起,部署也应是长期的经营。史载,公元959年7月,赵匡胤到归德军所在地宋州(今河南商丘市)住过一段时间,大概就是在此时到过清凉台。那时的清凉台还不可能有寺庙,因为周世宗反对信仰佛教,在全国关闭了三万多座庙宇。可以想象,当时的清凉台地处偏僻城郊,道路曲折,人烟稀少,高台一座,房屋几间,树大林深,正可借休闲纳凉之名商谈避人耳目之事。当时跟随赵匡胤的有归德军书记赵普、大将石守信和高怀德,都是后来参与筹划兵变的亲信。传说现在清凉寺里还保存有赵匡胤开掘的长达数十里的藏兵洞洞口,藏兵是为兵变演练?抑或是为兵变失败后留条后路?如果传说属实,燕赵籍贯的赵匡胤把他建立的大宋帝国以归德军所在地的宋州之“宋”命名,清凉寺也就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为是宋朝的“革命圣地”了,清凉寺里为什么供奉着赵匡胤塑像的谜底也就真相大白。赵匡胤文武双全,足智多谋,豪爽义气,至今还流传着他“千里送京娘”、“杯酒释兵权”的传奇故事,他还被尊称为“艺祖”,在中外历史上知名度很高。清凉寺作为一处见证过赵宋王朝诞生的景点,可见其深厚的历史积淀。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8篇

次韵赠清凉长老

作者:苏轼朝代: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

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

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9篇

题吉州承天院清凉轩

作者:黄庭坚朝代:北宋 菩萨清凉月,游於毕竟空。

我观诸境尽,心与古人同。

僧发侵眉白,桃花映竹红。

优秀作文清凉寺游记 第10篇

丙申年四月初八,听闻山西怀仁清凉寺庙会热闹非凡,心向往之,遂趁兴而至。初晨时分,天降小雨,远山云雾蒸腾,随风轻散。

空气湿润而清新,一股青草夹杂着泥土的清香吸入肺里,让人精神一阵。山路蜿蜒逶迤,山势嵯峨,层峦叠翠,沿路山花怒放,好鸟相鸣。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三三两两扶老携幼呼朋引伴,阵阵欢快的笑声飘向远山深处。

越往山的深处,山路越是陡峭,转过一个急弯之后,赫然出现了清凉寺的`山门,山门不大,花岗岩雕琢而成,不过风吹日晒雨淋的原因风化的非常厉害,很有种岁月斑驳沧桑的感觉。

山门往下是一个向下的大斜坡,直通大殿,路两边是紧紧相连的商摊,小贩们扯开嗓子高声叫卖着,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越往里走越显得拥挤,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善男信女手持高香拎着贡品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大殿前的香炉里,香烟袅袅,熏的人呼吸困难,排队进香的居士显得若无其事虔诚无比地嘴里念念有词地默念着,一脸庄重模样,宝殿的神像宝相庄严,淡淡地看着这欲念滚滚的世人,不悲不喜。

踏着台阶顺势而上,走进一个寺庙小院,里面梵音唱经让人顿感内心一片空明宁静。

墙里墙外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墙里漫天诸神

墙外万丈红尘

墙里唱经渡人

墙外众生芸芸

墙里静气凝神

墙外鸡犬相闻

如是我见

如是我闻

山风骤起,薄雾慢慢散开,我站在山顶上看着这人头攒动的景象不禁疑惑了,庙里佛道住在一间神殿,是什么鬼?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这也许就是民俗和文化的结合,国人讲究见庙就进,见佛就拜。也许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融合吧。

山下人潮汹涌,皆是有求而来,生、老、病、死、求不得、爱离别、怨憎会、五阴炽盛,人生八苦,莫过于此。

人生苦短,少一些欲望和执念,多一些豁达和包容。

我们拜的是佛,拜的也是自己。

山西芮城清凉寺出土玉器 第11篇

玉琮(图1)内径6.2厘米,外径7.3~7.5厘米,侧缘厚0.9厘米,通高4.2厘米,射高1厘米。主体呈乳白色,间有灰蓝色和浅褐色,玉质温润。中间是双面管钻的圆穿孔,孔内壁光滑,射较低,而且四周高度不一。四个侧面较平整,每一面的中部各有两条竖向凹槽,凹槽的中间较宽深,兩端略尖浅。

玉璧(图2)浅绿色,受沁严重,一面为灰白色,一面绿色与白色相间。内缘较厚,外缘薄。直径12.4厘米,孔径6.4厘米,厚0.1~0.5厘米。

玉璧(图3)深灰色,部分区域受沁发白。器表经过抛光,外缘不太规整。内孔为双面管钻对钻而成。内径6.7厘米,外径16.6厘米,厚0.5厘米。

凸缘六边形玉器(图4)白化严重,有深蓝斑点。外形为不等边的六边形,中为管钻圆穿孔。其中三个短边近直,另三个长边略弧,直边与弧边相间。孔径6.7厘米,高3.5厘米。

玉璧(图5)乳白色,有豆青色斑纹。器表经过抛光,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加厚。内、外边缘均不规整,部分区域磨制不细。内径6.7~7厘米,外径17~17.5厘米,厚0.5~0.6厘米。

玉牙璧(图6)青绿色,周边钙化,部分白化,抛光较好。平面为方形,由中心孔向边缘逐渐变薄。四牙边刃明显,向同一方向旋转。两面均有加工时用线拉切的痕迹,中心圆孔为两面管钻。孔径6.2厘米,中心厚0.8厘米。

玉方璧(图7)灰白色,略泛青,有绿色斑块。平面为长方形,中心有大圆孔。近一角处有一个单面钻的小孔,另一角略破损。长11.7厘米,宽10.2厘米,孔径6.1厘米,内缘厚0.4厘米。

双联复合玉璧(图8)浅绿色,有深褐色斑痕,间有不规则纹理。整体玉质较好,抛光精细。由两个对开的玉璜拼合而成,两璜结合部有钻的小孔,分单面钻和双面钻两种。内径6.2~6.8厘米,外径18.5厘米,厚0.4厘米。

玉环(图9)器表为浅绿色,有大面积的褐色斑纹。经过抛光,但不够精细,外缘不规整。两面均有片状工具的切割痕,内孔的边缘还有管钻时留下的旋转痕迹,靠近环外缘有一个钻小孔。内径6.2厘米,外径10.2~10.5厘米,厚0.3厘米。

玉兽头饰(图10)白玉,圆雕,抛光较好。面部轮廓不明显,仅雕出眼、鼻的大致形状。背部平整,两侧各有一个钻的斜穿小孔,两孔相通,器体中间有一个贯穿上下的直孔。高1.1厘米,宽2厘米。

双孔玉刀(图11)深灰色,通体磨光。背部平直,刃部内弧。靠背部有两个单面钻成的圆形穿孔。其中一面的小孔外侧均有斜通角端的朱砂痕迹。长24.8~25.4厘米,宽6.1~7.3厘米,最厚处1厘米。

复合玉璧(图12)青玉,玉质较好,抛光,由两个成形对开的玉璜拼合而成,两个璜纹理部位相同,接合部的两边有穿孔,分单面钻成和双面钻成两种。内径6.8厘米,外径1.5厘米,厚0.4厘米。(责编:蔚蔚)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12篇

送黄吉甫入京题清凉寺壁

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 薰风洲渚济花繁,看上征鞍立寺门。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13篇

一、德育状况

上学年,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学生思想稳定,德育优良率达93.7%,违法犯罪率保持为零,普遍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校风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中。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工作目标

以“争当现代文明人”为学期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重教重管,广开渠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以德治校的实效性,保持违法犯罪率为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我校德育工作目标:

1、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树立自信心,艰苦奋斗教育。

3、强化纪律意识,培养耐挫能力。

4、加强学习焦虑的心理辅导和方法指导。

5、布置、落实各阶段工作,保持学生兴奋点。

四、工作要点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每月举行1-2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特别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工作;继续开展青老“传帮带”活动。

2、落实班任常规工作,如班会课、周记评阅、“问题学生”转化等。①主题班会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主题、有实效。要求精心设计一两次对学生影响较大、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并做好班会记录;②规范周记的评阅,充分发挥周记教育特殊功效。③有的放矢地建立“问题”学生的分类档案,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跟踪教育,进行帮教工作,减少违纪现象。

3、各年级长带头营造级组良好教书育人氛围。如整洁氛围、诚信氛围、友爱氛围、全勤氛围、竞争氛围和教研氛围等。

4、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树立全程全方位大德育观。通过评比考核评估制度,构建学校——级长——班主任(科任)——学生的逐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在竞争环境中实行动态管理,以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争创“文明班”、“先进班”、“优秀级组”。

5、及时彰先励后,拟在10月份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6、深入进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励班任积极撰写德育论文,要求每学期班任至少交德育论文一篇以上。

(二)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后林小学一日行为规范》(①监督②自查⑧自律④自爱,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

2、抓反复,反复抓,加强“六项十次评比”的检查、督促,约束极少数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3、继续深化月教育主题活动。本学期要充分结合教育主题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把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之中。

4、继续督导好学生会“爱心基金”的管理工作,帮助校内“急、危、困”学生,奉献爱心。

5、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本学期除了继续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刊、电视台的宣传作用外,并准备开辟板报心理专栏,丰富宣传内涵,加强环境育人效果。

6、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点一面网络功能。

1、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要求年级长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级组家长会,每学期班主任到家访率要求达90%以上,我校拟定11月、12月各召开一次后进生家长座谈会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探讨会。

2、加强警校共建文明活动。本学期联合安海派出所、安海交警中队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各项工作。我校聘任丁集派出所罗來庆同志为法制副校长,并拟定9月份组织学生观看 “安全与法制教育” 有关方面录像。

3、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本学期将发挥好有专业心理老师的优势,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开辟板报心理专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五、月教育主题活动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创新为核心,质量为中心,服务为宗旨,管理为保证,提高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使教育科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坚持教学教研一齐抓,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教育改革中的灵魂作用,力争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课程改革迈出一个新的步伐,教学研究工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研究工作目标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2、着眼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研骨干;

3、依托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研成效。

三、校本教研形式

以“理论学习、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围绕教学主题,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围绕主题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四、具体措施:

(一)校本培训分层次、突出重点

校本培训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学期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将遵循“高质量、低投入,分层次、突重点、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的原则。培训形式以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以校内骨干教师培训为主,另外还从高级教师上示范课、以及派教师外出培训及各种教育媒体等多种途径促使教师们更新观念,提升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

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以三个方面为工作重点:

1、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学质量的有劣,取决于教学思想的先进与否。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具体要求为:读、研、写、评,“读”即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丰富教师的 教育教学信息量,在读的过程中,写好教育理论笔记,尤其是教学随笔和心得体会;“研”即搞好小型的学习理论研讨交流会,教师将所学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定期进行总结交流,以达到学以致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写”即学习教育理论,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更要善于总结,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评”即学校采取检查、督导、考核等措施,及时总结,保证理论学习真实有效,对学有所成的教师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

2、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新措施,加强校园内用普通话,板书工整,书写规范。检查做好记录,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

充分利用电教室的远程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做到用好电教设备,管好电教设备,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

3、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教育教学理论怎样落实和指导教师的实践工作?怎样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怎样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这是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4、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要做一名合格的现代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时代感,更符合时代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全面地为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有效地与课堂教学整合。

(二)校本教研高标准、严要求

学校的教研活动要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研究的空间要基于校本,基于实践,研究的重点要放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上。

1、本的教研活动要继续保持以往教研活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教研活动的内容要以解决学科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疑点等问题为重点,加强专题教研和案例评析,集中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注意资源共享,使每位教师确有收获。

2、教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有竞赛、交流、课堂观摩等,防止因形式单一影响教师教研的兴趣和热情。

3、教研活动要对外开放,加强教学交流,借助外力拓宽教研渠道,提升教研质量,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其他校教研力量结合起来,加强校际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在互动中达成共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工作要求:

1、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是落实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认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3、本期要求教师要做到: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好每堂课教后反思,积极撰写学科教学论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论文评比;每期至少听课10节,备听课2节;写一篇研讨文章。

4、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

六、教研工作计划安排 九月:

1、对新教师进行有关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培训。

2、深入课堂,对新教师进行听课指导。

3、组织我校教师开展学习新课标活动。十月:

1、组织我校教师开展学习教材活动。

2、对三笔字校本培训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4、组织我校教学交流活动。十一月、十二月、一月:

1、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并适时进行总结,评选优质课人员上观摩示范课。

2、组织我校高级教师上好示范课。

3、组织我校教师进行期末复习研讨。

4、认真做好期末测试安排工作。

5、要求各教师认真做好2012年秋季学期各项工作总结。

罗集乡清凉寺小学

2012年8月30日

2012年秋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罗集乡清凉寺小学

山西芮城清凉寺出土玉器赏 第15篇

墓地在两条山涧夹峙的台塬上,在绿树的掩映中,一座起建于元代清凉古寺显得格外醒目,大雄宝殿尚有元代遗风。寺院以北地势隆起为山脊,再往北即为中条山区。出土玉器的地点在清凉寺东北一块较低平的区域,该区域西北侧被山梁呈弧形包围,东侧隔自然冲沟与坡头村相望,海拔高度约620余米。墓地周围的环境与墓葬区相得益彰,狭长台塬的两侧即恭水涧源头,沟底泉水清澈,涓涓细流汇成小溪,潺潺流水声昼夜不绝于耳,小河两边种植着高耸的青竹。在中条秀异险峻的山脚下,这确实是一处泉甘土肥、涧壑清奇的幽静之处。墓地取山之精灵,得水之秀丽,除了地质变迁的鬼斧神工之外,自然气候的长期浸润也功不可没。这些迹象表明埋葬在这里的死者们生前已经对“风水”概念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墓地周围地势封闭,西北部靠山可以聚风不散;前有汨汨泉水和恭水涧,水界此则止,“聚风得水”的天然地势弥补了区域狭窄的不足。他们认为理想的风、水等条件可以使入葬者安息,也能使后人永得福祉,这也许正是这里几度被作为墓地的根本原因所在。

1975年,清凉寺村民们在打窑洞时最早发现了玉器。2003-2005年在多次田野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连续进行了三次发掘,揭露了一处大型的史前时期墓地,考古队员的手铲见证了一个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的奇迹出现的全过程。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属于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墓葬中发现的200余件玉器,虽然素面无纹,然而距今约4500年左右古朴的器物中透露着一个重大的历史谜团,解析这些玉器蕴含的内涵是我们释读最初“文明”的一个重要侧面。下面选择部分器物予以介绍,供识者赏鉴,并从中探寻古代先民们当时的心路历程。

玉琮 内径6.2厘米、外径7.3—7.5厘米、侧缘厚0.9厘米、通高4.2厘米、射高1厘米,2004年出土于M52。该墓下葬不久就已经被盗扰,其中除已经移位的墓主人外,在墓葬的熟土二层台东南角还有一个葬式特殊的殉人,为向内蜷缩的俯首屈肢状,头部低垂,脊椎弯曲,甚为悲惨。这是我们在整个墓地发现最漂亮的玉器之一,这件玉琮能够保留下来,实为万幸。器物主体为乳白色,间有灰蓝色和浅褐色;玉质温润、细腻;射较低且四角高度不一,中间为双面管钻穿孔,四个侧面较平整,每一面的正中部各有两条竖向的凹槽,凹槽的中间较宽深、两端略尖浅。玉琮不同于一般的玉器,是身份特别高贵的贵族才能拥有的器物,是墓主人声名显赫的象征性礼器,仅此一件就足以说明该墓的不同凡响。

凸缘六边器 孔径6.7厘米、高3.5厘米,2004年出土于M146。该墓位于墓地的西南部,被后代破坏,发现时仅存约三分之二。墓主人为仰身直肢,东部、东北部散布着俯身、侧身及呈不规则状弃置的数具人骨,在这些人骨之下或旁边发现有彩绘陶瓶、兽牙、玉钺等器物,这件器物也在东部人骨之下。迄今为止,在同时期遗址或墓葬中均未见过这类器物,为首次发现,总的特点接近琮和凸缘环的结合体。器体上有深褐色斑块,虽然白化严重,但白褐相间,整体色调显得华贵协调,器物的中部为较薄的凸棱,外形为不等边的六边形,三个边近直,另三个边略弧,直边与弧边相间,中间是较长的管钻穿孔,器表磨制精细,光滑细腻,曲线柔和。该器物也是具有较高身份的人才可能随葬的器类,应该属于礼器的范畴。

玉牙璧 孔径6.2厘米、中心厚度0.8厘米。2004年出土于M100。该墓位于墓地正中心部位,由于盗洞挖在西壁正中未向墓室内延伸,墓主人和随葬器物基本未经扰乱。出土随葬器物比较精致,而且基本保持在原位,左臂近腕部有一组套叠在一起的各种玉璧、环,其中罕见的是一件墓地惟一的完整玉牙璧。璧的质地十分细腻,制作特别精良。器物原为青绿色,中部保存较好之处温润碧绿,周边稍稍有些发白,表面沁入植物根系的线状痕迹,周边钙化,由于抛光较好,外表至今晶莹光洁;器体形制比较特别,中心孔为两面管钻而成,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变薄,断面为楔形,平面以方形为基础,四边各切出一个牙状缺口,牙边刃明显,牙沟磨擦痕迹依稀可辨;上下两面均有不太清晰的线拉切痕迹。该璧都让人爱不释手,如此精细的制IT艺确实叹为观止。

双片联缀复合玉璧 内径6.2—6.8厘米、外径18.5厘米、厚0.4厘米,2004年出土于M155。该墓位于墓地中部偏南处,由于严重盗扰,墓内死者只有两个散置的头骨,墓底部撒着许多朱红,所幸在墓底一侧还呈竖立状留有这件精致的双片联缀复合玉璧。璧体为浅绿色,有黑色或褐色斑痕,并间有白色不规则纹理,整体玉质精良,抛光十分精细。器物呈两个成形对开的玉璜拼合状,两璜纹理相同,显然是同一块玉料剖开对接而成,结合部尚有单面桯钻或双面裎钻的系绳联缀用小孔,虽然不能说天衣无缝,但简易实用。

玉环内径6.2、外径10.2-10.5、厚0.3厘米,2003年出土于M29。该墓位于墓地中心偏东部,墓主人仰身直肢,胸部左侧置一件玉环,北侧有一个头向东的殉人。环外表为浅绿色,有大面积褐色或黑色斑纹,显得既俏丽又庄重;表面经抛光,但不够精细,两面均有片状工具的切割痕,外缘虽然光滑细腻但不太规整,内孔的边缘有管钻时留下的旋转痕迹,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制玉技术提供了难得的标本,在一侧靠外缘处专门用裎钻的方式钻出一个小孔,这显然是悬挂在胸前的佩饰,与那些套叠于腕部的玉环不同,具有更明确的装饰效果。

玉兽头饰高仅1.1、宽2.0厘米,2004年出土于M87。该墓位于墓地的中心部位,已经被盗扰,人骨散置于墓内,毫无规律;随葬品中有劫余的兽头状小饰品,小巧精致,抛光较好,质地略暗;圆雕手法细腻,巧夺天工,并不强调面部轮廓,仅用凹痕雕出各个部位的大致形状,但已经显示得维妙维肖、憨态可鞠,背部平整,两侧各有一个桯钻的斜穿小孔直通背部,中间为一个贯穿上下的直孔,应为缝缀的饰品,由于其体积较小,在墓葬被盗扰时幸免于难,让我们今天得以目睹数千年前能工巧匠的得意之作,发现时我们无不为制作者的奇妙想象暗暗叫绝,又为动物的生动神韵啧啧称奇。

玉器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生者对其倍加喜爱,尊崇备至,甚至死后也要随葬,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史前时期,尽管各地的文化面貌千差万别,但从黄河到长江甚至北到大漠、南达岭南的广大地区共同构成用玉的全盛局面,中原地区作为史前时期的文化中心,文化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最终成为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清凉寺墓地地处中原的核心地区,也是庙底沟二期文化的腹心地带,墓地的现象表示当时中原地区正在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变革,周边各种文化因素和理念在这里汇聚,说明礼制的基本内容至晚在庙底沟二期文化后期已经在中原地区形成,甚至比较成熟了。玉器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较早等级区分的标志,见证了一段负责运城盆地食盐外销的管理者生前和身后的部分现实,在中国史前考古中这是首次发现,对中原地区文明起源及与此相关的学术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 第16篇

一个目标:力争3--5年创办全新的现代化农村小学,实现一流管理、一流条件、一流质量。

二个转变:一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名校、名师、机遇”观念,二是管理体制的转变,认真落实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三项工程:一是现代化的师资工程;二是科研、教改、教研、教学一体化工程;三是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四个现代化:一是教学设施现代化;二是教学理念现代化;三是教学方法现代化;四是办学水平现代化

五个全面:一是以德立校,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水平;二是科研兴校,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三是超前发展,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水平;四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五是打造品牌,全面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把学校进一步建设成为学生的“学园”、“花园”、“乐园”,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的要求。

全校上下要团结一致、锐意改革、拼搏进取,为创办教育教学水平一流的学校而奋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清凉寺,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的意思,清凉寺赏析】相关文章:

盛夏的清凉战酷暑07-31

青春最后的一丝清凉10-07

公司送清凉的活动总结07-20

送清凉慰问活动06-07

公司清凉一夏活动07-13

夏日需要一丝清凉08-06

清凉的夏作文400字08-19

炎热夏天里的清凉句子08-20

送清凉活动总结方案06-17

夏送清凉活动方案07-16

上一篇:项目专职安全员如何开展工作下一篇:五年级学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