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2024-05-26

美术德育渗透教案(精选9篇)

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第1篇

课题:第九课 保护文物手抄报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 临摹绘画汉画像石,了解其用途和历史价值。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绘制宣传小报

2、培养学生提高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一张手抄报完成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博物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徐州博物馆,了解一下徐州的沧桑历史。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的徐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欣赏课件

(二)自主探索

通过视频观看,引出文物的珍贵,学生尝试总结文物的概念

1、.文物古迹:

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包括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艺术成就。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文物资料

三、创作体验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这些文物呢?

保护文物、绘制宣传手抄报(督促学生保持班级卫生和整洁)

四、评价交流

五、课后拓展

1、向学生展示徐州的出土文物,通过对身边文物的了解,引起学生共鸣。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操。

2、建议课后同学们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继续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的传统文化。

3、将随堂制作的手抄报和文物仿绘布置在班级。

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第2篇

象形文字,是人类祖先通过描募实物形状而发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读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时,应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本单元综合运用点、线、面、色来进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

【学情分析】

教材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的比较欣赏导入,激发小学生猜想、比较的同时,也初步感知古文字的字形是来源于实物的描摹,小学生从探究玛雅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意思开始,激发兴趣,体会各国不同的古文化,更由于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小学生可以描描画画,并用丰富的色彩使之变成有趣味的画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感知象形文字。

⑵了解象形文字描摹实物的特点。

⑶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

2、过程与方法

⑴在“慧眼识字”活动中,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实物的特点。

⑵在欣赏讨论中,了解文字与画面结合的描摹实物的特点,感受人类想象,创造的.能力。

⑶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

⑵体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丰富形象思维能力。

⑶培养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感知象形文字及国画的表现手法。

⑵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2、难点:

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成画面。

【教学方法】

游戏法,启发式,谈话法,探究体验比较法,展示法。

【课前准备】

1、教具:

象形文字的课件,象形文字的示范画,板书卡片,做画工具:墨汁、毛笔、调色盒、国画颜料、毛边纸,水桶。

2、学具:

收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准备创造象形文字的美术工具:纸碟、墨汁、毛笔、调色盒、国画颜料、毛边纸,水桶。

3、环境布置:

准备象形文字的直观感受作品——岩画,布置环境营造文化情景氛围;将学生作品展示板放在美术室,摆好六人为一组的课桌。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时,应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本单元综合运用点、线、面、色来进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

【教学策略】

突出美术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1. 欣赏课文中的“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并进行比较,猜一猜,

哪些是画?哪些是文字?它们像什么?它们想说什么?

2. 说一说,象形文字是怎样演变成今天的文字的?(从意象——简化)的过程

3. 想一想,小朋友是怎样根据象形文字的形状进行想象的?

4. 猜一猜,小朋友的画想说一个什么故事?小朋友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

5. 说一说,你见过用象形文字装饰的物象吗?

突出美术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把象形文字变成什么?

1. 选择一个或多个象形文字进行有序或无序的重复书写,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2. 选择一个象形文字,并将其放大,加粗笔画,进行装饰;

3. 创造一个象形文字并进行变化,创作成与字义相关的形象。评价。

1. 想象力丰富。

2. 图形与字义相符。

3. 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猜一猜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有个新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他就是“乌龟爷爷”。你

看,他还带了一份礼物,注意观察,就藏在里面,看谁发现了?

⒉出示岩画

①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今天“乌龟爷爷”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有趣的象形文字。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出现文字,为了记录事情,就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

②小结:这个用图画方法来记事是很有趣的,可是时间一长,人们觉得这个记录方法并不方便,于是人们创造了又像画又像字的符号,后来我们把这个符号叫做象形文字。

1、学生进行猜图游戏活动。

2、学生看岩画,了解象形文字的来历。

出示课件

1、激发学生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

2、学生理解象形文字的产生以及岩画和文字的关系。

二、思辨探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欣赏感悟:

1、了解各国象形文字

同学们,在古时候,象形文字的运用很广泛,你们知道除了中国,其它国家有象形文字吗?老师知道课前有很多同学找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2、“慧眼识字”的游戏

①象形文字有什么特点呢?

②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被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现的象形文字吧!谁来说?

③这些象形文字和我们现在的文字一样吗?为什么?

④小结:原来象形文字有描摹实物的特点。

3、揭示课题

①今天让我们一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象形文字的联想”。

②出示课题——板书

4、现场示范

教师边讲边示范。

观察比较:

⒈刚才,老师用几个象形文字组合的完成一幅画。下面欣赏另外几幅画,它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联想?

小结:原来是用了重复和排列的方法。

⒉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的象形文字,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样通过联想把象形文字变成一幅画?

⒊同学们,你们都有很好的想法,老师这里有两幅画,哪一幅的构图好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画面要饱满。

1、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

2、小组分享交流。

3、学生进行慧眼识字的游戏,并大胆讲述对象形文字特点的看法。

4、学生观看,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意象美。

5、学生参与讨论。

6、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7、个别回答,教师有针对性指导。

8、学生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

展示出现的象形文字

出示板书

出示课题

教师用中国画示范

出示范画

出示课件

让学生了解各国的象形文字。

三、自我构建

(一)课堂作业

造型表现:

⒈出示作业要求。

将象形文字联想成一幅画:构图饱满、富有创意。

⒉学生创作活动。

⒊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展板上。 学生在参与尝试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二)欣赏评价

欣赏评价:

⒈同学们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为什么?

—学生发言。

1、欣赏各小组展示的作品,交流感受。

2、学生充分评议。

出示展板

通过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分享学习的快乐。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总结提炼:

⒈在生活中,象形文字还可以美化我们身边哪些物品?

⒉老师也找了一些用象形文字美化的生活用品,请欣赏。

⒊老师还找了一幅画,谁来猜?

—这是奥运会的会徽,这个文字象是一个“人”字,又象是一个“京”,他似画非画,似字非字,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所在!

⒋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得真棒!这些象形文字都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我们要向他们那样,用自己的双手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

学生分小组,联系生活举例回答。

出示课件

1、学生感知象形文字与生活中的关系。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人文艺术的熏陶。

3、激发学生将美术兴趣内化为成功的动力。

【板书设计】

象形文字的联想

象形文字的特点 描摹实物

【教学反思】

1、采用游戏激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象形文字的兴趣,从而掌握象形文字的特点。

2、通过演示趣味性冲击力极强的视觉形象课件,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3、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欣赏用中国画,表现象形文字的意象美。

4、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象形文字。

5、学生探讨作业的表现方法。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画面。

美术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第3篇

1 美术课上对性别不同的孩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

美术课上可以针对女孩子的课很多, 如《花点心》、《小花饰》、《多姿多彩的靠垫》等等, 可以通过这些课培养女孩子细腻体贴的性格。针对男孩子的课也很多, 如:《威武的盾牌》、《雄伟的塔》、《狮子大王》等等。现就《狮子大王》一课中的德育渗透具体谈一谈。狮子是孩子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一种动物, 无论是从外型上还是内在气质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用美术语言表现狮子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同时从狮子身上可以挖掘出很多优秀的品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导入环节中, 结合目前学生正处在看童话的年龄阶段, 运用童话中遇到巫婆要把小朋友变成动物的情景,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想变成小马跑掉, 有的说想变成小鸟飞走, 有的说想变成大狮子吃掉巫婆等等。这时, 播放狮子的吼叫声, 引导学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狮子身上体会到了凶猛的力量。播放《狮子王》动画片片段, 引起学生回忆“狮子王”学生从狮子身上学到了面对困难要勇敢。

在欣赏是自生活图片是出示狮子的一家, 让学生辨认出狮子爸爸和狮子妈妈, 在区分狮子性别的同时感受雄狮的威武。接着播放狮子爸爸和狮子宝宝在一起的情景, 谈谈狮子是怎样的爸爸, 与自己的爸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 感受严厉的父爱的伟大。在了解狮子生活习性的环节中, 了解狮子成员的分工。狮子爸爸是负责晚上守夜值班及防御的, 体会雄狮在威风的外表下责任心强的优秀品质。接着在分析狮子的体貌特征时, 学生们发现狮子大王是如此的健壮。这时顺势教育学生, 特别是对男孩子来说, 有了强键的体魄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那怎样才能有强键的体魄呢?那就是要从小锻炼身体。

2 美术课上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孩子学会相处的艺术

一直以来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不会合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意和他人合作, 不会分享的特点不无关系。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合作的人, 才能赢得发展。”。生活中愿意帮助别人的孩子会更加受同学们喜爱, 课堂上的适时适当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孩子学会理解, 尊重他人, 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意见, 学会按照一定的秩序活动。

最开始一定要让孩子切身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如:在一年级《剪拉花》一课中,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种拉花的示意图, 要求同学们自己识图自己尝试剪, 结果一部分同学剪成了当然洋洋得意, 而另一部分自己剪不成急的围在我的周围求助。这时我如果亲自教这些不会的同学, 那些学会的同学就没事可干。于是我要求学生们回到座位上请求离你近的学会的同学给你当小老师, 我们比一比哪一对同学教的好学的快。这样一对一或一对二的组合效率很高。开始不会的同学在最渴望得到帮助的时候得到了帮助, 而想学会的同学有巩固了新技能, 同时心里会有成功感。

用这种方式又学了几种不同形式拉花以后, 要求同学们用拉花装饰自己和同学然后分组展示。这时我就发现有的小组, 同学们都在自己用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 装饰完了自己看不到, 没太多成功感。有的小组的同学互相装饰, 每个孩子看到了自己装饰的成果都很自豪。还有的小组选了一名最有表演潜质的同学做模特, 其他三名同学分工, 分别装饰头部、身体和胳膊。结果这个小组获胜了, 因为他们把这个小模特装饰得像一个少数民族盛装的公主。我什么话都没有说, 在下一次的分组游戏中, 他们吸取了成功的经验。

3 美术课上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以获得感受

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是这样说的:“上帝如果把你所有的门关上, 那他一定会为你留一扇窗。”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 其实学习成绩差并不代表他没有其他方面的潜能, 我见过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很有美术天赋的孩子。即使美术方面也没有优势, 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都有体验的权利。如在《会动的线条》一课,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课。从教材的编排上看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既有中国的古代敦煌壁画, 又有外国的现代雕塑。也不乏贴近孩子生活的摄影作品 (城市夜景) 及小朋友的画。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有效元素, 设计出了由体验、发现、验证、运用为途径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线条游戏中感受到了动感线条的美感。

其中体验和发现的环节充分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以获得感受。在尝试让线动起来的环节, 运用类似体操表演用的带操的道具, 利用了小班的优势, 人人体验。孩子们便围着自己小组的桌子跑起来, 有的甩出长长的弧线, 有的都出波浪线还有的转出螺旋线……同时发挥小组的作用, 组长负责记录成果并演示。在学生获得一定感知的基础上, 引领学生欣赏有更多“会动的线”的带操视频, 在欣赏的过程中对“会动的线”的好奇心更加得到了满足。把学生找到的线放在一起, 通过找共同点, 组内交流小组长汇报结果。就这样发现了一个规律, 曲线是有动感的。在这节课上小组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认可。

美术教师既是美的倡导者又是美的播种者, 在美术课堂上更是扮演着“魔术师”的角色, 手轻轻一点, 就要让孩子燃起对美的憧憬和热爱。特别是“地球上的星星”们, 有时候你的光照到他们, 他们会发出更夺目的光辉。一节美术课上的德育, 并不是一定就能达到什么样的德育目的, 但是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对学生加以启发和激励, 会对孩子的性格、考虑问题的角度等产生一些影响。

摘要:美术课在引导孩子去发现形式美的同时启发孩子去感受高尚的情感, 在学习美术技法的同时完善性格。不过这种理想化的教学并不是生硬的叠加, 而是一种自然的渗透。

关键词:渗透,性别,合作,反射

参考文献

[1]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2]高月萍.班级里的道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 第4篇

美术教育具有辅“德”益“智”的作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美术教师在进行美育工作中,应当有机地与德育结合起来。德育工作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滋润孩子心田的细致工作,而美育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手段,既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完美观念,又要在各种活动中引导他们,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我们努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利用课堂教学与教材,选择合适的时机穿插德育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需要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教学生学画的同时,除了引导他们识别色彩的冷暖倾向,用合适的冷暖色表现主题,还要联系实际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关注课堂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渗透德育,不但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让德育之苗遍地开花,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紧抓课堂常规,进行品德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师生问好,坐站姿势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又如工艺美术课中,对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培养学生爱班级、讲卫生的意识等等。

2、营造课堂氛围,增强情感体验

教师教学时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术是无声的语言,如何让它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相互关爱的纽带,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3、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學得更轻松,更开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在集体创作中,顺其自然地渗透德育。

集体创作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之中,儿童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会得到激发。当作品完成之后,他们会因创作的成功而增加集体的荣誉感。而且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集体观念的建立、合作态度的培养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在实践活动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居多,90后家长把他们放在温室中让他们成长,不管家庭经济怎么样,给孩子最好的这就是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爱,殊不知,那平常的一句“孩子,这个你拿不动的让我来。这个很脏不要碰……”这样不但把孩子的独立能力扼杀在摇篮里了,而且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的限制,所以对孩子从小进行劳动教育是必须的。教育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多做动手游戏,并使孩子明白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三、以亲切的态度了解学生,渗透德育

谈起现在的学生,老师们都有一个感受:太有个性,越来越难教了,以前的学生多听话多乖巧啊……其实我们也都明白,个性独特正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正常产物和需要,个性化的孩子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多元化.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这些个性鲜明的学生学习呢?我发现,一些不经意的亲切关心的小动作,可以放松学生对老师的反叛心理,并悄悄地拉近师生的关系,有助于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

四、课后设计中的德育教育

新教材中的设计·应用课,内容都是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工艺制作,是民间艺术的主要传播途径,也是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设计课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强、接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等特点,从而决定了设计课的重要地位。《中国结》是设计课中比较典型的一课。在我国申奥成功之际就选择了以申奥为主题的《中国结》课,得到了孩子们积极地响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所以一节好题材的美术课同时也是一节好的德育教育课。使学生学会制作中国结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中国结更加喜爱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为祖国的民间艺术而骄傲和自豪。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潜入”时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课型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教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领略美术教学独特的道德美。真正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让德育之花愈开愈美丽!

作者简介: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计划-德育 第5篇

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关系极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德育是美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思想相对复杂,有的学生已开始进入叛逆期,平日里正面教育活动开展相对不多,在某些方面我们面对的德育教育工作还是很艰巨的。在爱国思想,集体荣誉、尊敬师长、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这说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关心时政的意识和思想觉悟,具有正义感、责任心和同情心,法制观念集体荣誉感显着增强,并渴望将来学有所成。

二、指导思想:

结合全员育人有关精神,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

三、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养成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进而在学生心中从小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的优秀人才和优良的公民打好基础。加强德育基础建设,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开创美术德育工作特色。

四、主要内容

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现代艺术,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本学期美术教学主要内容以各种基础知识、技能培养为主,基础教学包括欣赏、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欣赏作品能力,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其学习态度来继续培养学生求知欲,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五、具体措施

1、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与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各学科德育工作要点,把德育内容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2、在美术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环保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与意志品格。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做到德育与美术学科教育的渗透。如:环保方面,让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让学生爱护大自然,亲密大自然。

4、深入探求生活德育、情境德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营造各种德育灵活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例如:组织学生到室外去采风,写生,让学生画生活日记、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景、物,积极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加以提炼,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学生的作品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人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气艺术品味,利用一切媒材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表现欲。提倡奇思妙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体验的机会,寓德育内容于各项活动之中。例如:开展手抄报制作比赛、学生艺术作品展示会、美术成果展示会等。培养学生和竞争与交流意识。

6、热爱生活,弘扬民间传统艺术对于各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师来说,掌握一些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方法,提高民间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对教育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继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很有现实意义。

7、引导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欣赏和制作,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8、克服自卑,增强自信。人的素质不仅表现在先天的个性差异上,还表现在后天的发展差异上。学生应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艺术启蒙教育的不同都会产生学生素质的差异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于学习美术缺乏兴趣、失去信心,畏难心理尤其突出。

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第6篇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所以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价值与道德教育就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但从哪些角度中又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这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难的问题,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美术课在这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淡化德育痕迹,隐蔽自己的德育意图,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在“渗透”二字上下工夫,把德育“无痕”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文道合一。下面就我在工作中所捕捉到的一些角度,谈谈本人的点滴认识:

一、利用优秀的导入艺术

教师经精心设计的导入语言,可以营造情感氛围,将学生轻松诱入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其情感体念,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此阶段将德育教育“无痕”地渗透进去,使美育和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例如在进行中国建筑赏析课的时候,可先展示“鸟巢”和“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筑,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08年的北京奥运,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此导入新课,去欣赏其他的建筑作品。这样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美术作品

这种方法可在欣赏课中得到很好应用,因为欣赏课要用到大量的美术作品,通过对这些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作品或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同时受到教益和启迪,达到以美辅德的目的。

(一)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

每件作品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创作背景,而许多作品的创作背景则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如中国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等。

(二)利用作品反映的内容。

许多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这些人物事迹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而且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欣赏过程,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使学生受到很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还有很多作品刻画的是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和各民族的风采,有的则是描写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如:通过鉴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可以了解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作为文艺复兴运动先驱的达·芬奇所坚持的“人文精神”;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不仅使学生重温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也使学生感受到浪漫主义画派的艺术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利用作品的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出许多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特别是有着5000千年文明的中国,无论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秦陵兵马俑、敦煌壁画以及作为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甲骨文等。这些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非常有利。

(四)利用作品的命运。

在介绍文物史迹时,结合美术史如我国的近代史旧是一部民族屈辱史,长期饱受外国列强肆掠,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盗卖到海外或烧成废墟,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利用作者的的创作意图。

很多作者利用作品中的表现对象作为抒发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表露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这其中又有很多作者借用作品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六)利用作品创作者的生平事迹

在美术鉴赏课中,结合作品适当介绍作者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气节,热爱大自然的生活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人格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

三、利用绘画活动

在绘画课中,通过对大自然的绘画,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品尝自然界中的美,使他们更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生活!学会发现美,感受美。

四、利用课堂语言艺术

避免说教式的德育渗透首先在语言上做调整,不应总以“你们应该……”“你们要……”“你们必须……”等这一类的语言结构方式进行教育。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个性突出。可由于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和盲目性。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老师在学生的心中不再是至高无上的,而是像长辈、像朋友。想让这些独立自主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观点,仅凭一两句“你们必须……”的话是解决不了的。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们什么叫“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而是要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和体会,适时的拓展,比如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画家的生平事迹,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们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安定;爱情的纯洁,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等。将德育“无痕”地渗透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然愉悦的联想中情感充分升华。这比起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有效得多。

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第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德育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略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的启蒙阶段,在小学各门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教学。教育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美术教学,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原则

首先,美术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它有自身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其次,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情况。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城乡环境区别大,因此在不同区域的美术课上渗透德育应该视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而定,不要一概而论,否则会得不偿失。而且还要将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其它因素统一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育观。

再次,教师应该做到身正为范。小学生的许多行为受教师影响特别大,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因此教师还要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加强自己。在做法上要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要认识到美术技能的学习,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不是它的终极追求。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意识

美术教材每册首课都是欣赏课,因此,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中配置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包孕古今中外精华。小学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进行审美和道德评价,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艺术,热爱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如教学《好朋友》这一课,教师可在谈话中,引导学生互相谈谈好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的各种好人好事,并要他们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掌握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也使学生懂得了要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从而培养他们自信、谦逊、善良的品格。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反映儿童题材和动物、花卉题材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如《骆驼》、《大红花》等,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联想,或采用某种形式强烈的表达了这些愿望和追求,也反映了画家们对生活的深刻的观察和体验,了解艺术家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精神,懂得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珍惜人类文化遗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争取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如名作《开国大典》表现了开国庆典的盛况,银幕中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圆柱与国家首长形成了平行的铅直式构图,将主要形象展示给观众;远处成视平线的游行人群,更加衬托出稳定,沉着和庄严隆重的场面。此时此刻人们都在静静地聆听毛主席庄严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震撼世界的声响,仿佛看到了在豪壮的国歌乐曲声中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上是一片欢娱,跳跃的海洋。通过观察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懂得她们与银幕上人物的心情是一样激动。这就是鲜明突出的主题思想与完美统一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所产生的感染力。

(二)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在绘画前总是要仔细观察事物,这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教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当然,这里的观察包括对事物的体验、欣赏等。

以写生课教学中对自然形态的观察为例。写生课时引导学生到大天然中去观察,如:《天然界的图形》,通过观察天然界的云形、树皮纹、石纹、水波纹以及蝴蝶膀上的花纹,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天然美;《天然界中的线与美术作品中的线》,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天然界中各种美丽的线,领略大天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爱大天然、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使学生热爱党的富民政策;《风来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会自然中的一种形态特征,它本身的注脚是科学的,但不同的观察心理(心境和心态)会产生不同的对生活的感受。

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美术欣赏教学渗透德育之浅探 第8篇

由于欣赏宣传画教材内相关的范画较为稀缺, 下面我以自备的《敬爱的小平同志———总设计师》宣传画作品为欣赏对象, 用五个步骤作为欣赏教学程序来讲解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让学生放松, 为欣赏做准备

欣赏者的心境和情绪状态往往影响着对作品的审美。同样的白雪茫茫世界, 有的人可能会说是一片纯洁, 有人则可能会说是一个冷凄凄的悲凉世界。为此, 上课之前, 我先让学生微闭双目, 想象自己正悠然自得云游于蓝天白云间, 通过冥想几分钟, 放松心境, 为下来的几步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有这么一句名言,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敢于实验, 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哪个同学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它就是我们革命前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中说的。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自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步伐加快, 我们打破封闭, 走出国门, 参与经济全球化, 向外国学习, 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改革开放几十年来,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 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各地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随后, 让学生说出目前我们生活过得如何美好。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会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为下一步做好铺垫。

三、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欣赏

教师导语:“《敬爱的小平同志———总设计师》是一幅社会性质的政治宣传画, 画中所描绘的就是一位大家非常熟悉且极具传奇色彩的东方风云人物———邓小平。从他那刚毅果敢的神态中、慈祥和悦的明眸里, 人们可以得到一种精神寄托和鼓舞, 看到祖国美好前景的化身。”通过教师这样提示, 学生能领悟到这些思想内涵, 说明他们在欣赏此画时对形式、形象初步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了解。

四、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欣赏

在欣赏的时候, 首先让他们观察作品主人公那饱满的天庭、宽广的胸怀, 从中去发现:画中的人物是那样的极富智慧和韬略。其次观察他那双深邃的眼睛, 那是他时刻都在关注着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冷暖和疾苦, 注视着祖国的兴衰与繁荣, 憧憬着明天美好蓝图的实现, 洞察着瞬息万变的世界风云……再看看他那张凝重的脸庞和紧抿的嘴唇, 耳际仿佛就听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极富哲理的话语, 体量到眼前这位世纪老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随之激励学生:只有努力学习, 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 不辜负先辈们和祖国人民的期望。学生的欣赏水平能升华到这一点, 德育的渗透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对作品内涵的探究和领悟欣赏

最后, 再引导学生由远及近通览全画:远景———蓝天白云, 展示着国内、国际气候晴朗, 机遇难逢,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海阔天空;中景———新兴的现代化都市海隅、白浪翻腾的大海, 着笔点画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已由沿海向内陆如火如荼地发展;近景———敬爱的小平同志——总设计师面对东方, 背对大海, 神情自若, 衣着大方, 双手插入夹克衣袋, 稳健地站在海边的岩石之上。引导学生说出寓意:不管现在或未来,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矢志不移。在人物四周围小憩、翔集的海鸥, 犹如和平的使者, 亦告诉人们: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门已敞开,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中国欢迎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来华投资创业。随后让学生说出作品主题:中国改革开放道路永远不变。通过鉴赏, 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敬仰和爱戴, 激发其爱国情怀, 使其思想境界有了进一步提高。

美术语言表现在作品中的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多种因素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运用专业术语讲授方法、步骤、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分析美术语言的表现因素, 又要灵活地自始至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这条脉线。这样, 学生便可在获得基础技能、技巧的同时, 又可领悟到作品的思想意义内涵, 进一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第9篇

一、挖掘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需要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

(一)在教学中渗透遵守社会公德教育。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要逐步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二)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师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激发爱国之志。在美术教学中应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美术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这样不公让学生们接受艺术熏陶,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中学美术书中有很多单元都是和环保有关的,为了培养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境,在上有关环保的课题时,可让学生先去了解一些破坏环境的事件,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讨论该如何做到环境保护。作为中学生要做好环保工作,先从日常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也加入环保的行动中去。

二、关注课堂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不但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让德育之苗遍地开花,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品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师生问好,坐站姿势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又如工艺美术课中,对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培养学生爱班级、讲卫生的意识等等。

(二)营造课堂氛围,增强情感体验。美术是无声的语言,教师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作用,使其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相互关爱的纽带。一是作为组织者,教师要创设一种和谐、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自由作画,进而激发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二是作为赞赏者,教师在授课中应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里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三是作为引路者,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唤起他们的作画兴趣,以科学的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他们灌输新的内涵,并针对生活中的新发现以及所见所闻所感去分析美、丑、善、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四是作为辅导者,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相互信赖,使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下乐意向教师靠拢,与教师真诚相处,自愿接受教师的教诲与指导。

三、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互帮互助,兴致高昂,斗志高涨,自信十足,在热烈的游戏式教学中,品德教育已和谐渗入。

(二)实践活动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实践活动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展实践活动能使美术教学更具育人功能。我们抓住如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及等契机,以组建兴趣小组等为载体,适时推进情感教育。既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又沟通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融,一举两得。在活动中,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三)在情感渲染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特殊的、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反映形式,它既是审美的动力、中介,又是审美的体验、效应。如果没有审美需要唤醒的驱动的情感,审美就是一种被动的活动、不能形成深刻的体验、深层的领悟、主动的创造。在美术教学中,发掘教材本身包含的思想内容,运用情感教学手段,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达成德育目标。

上一篇:报案材料范文下一篇:养老院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