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人文化.多样化

2024-06-21

专业化.人文化.多样化(精选8篇)

专业化.人文化.多样化 第1篇

进入21世纪,传媒在中国突然成为焦点:WTO、跨国传媒集团、IT、新媒体、媒介产业化、传媒重组、集团化、媒体资本运作、媒介全球化等等,引起了政治家、商人、学者、老百姓的广泛关注。与这样的传媒热相适应,传媒研究也成为显学,各种传媒会议此起彼伏,无数传媒论坛粉墨登场,国内外的传媒论著纷纷被译介到中国,世界各国的传媒学者、专家、高层管理人员也陆续到中国讲演指导,许多著名院校也相继新设新闻与传播学院或建构新闻传播学科。可以肯定,如果说,在21世纪初,传媒业将成为中国的热点领域的话,那么,传媒研究就会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的前沿。

当然,正如中国传媒发展还处在一个新旧蜕变的时期一样,中国的传媒研究也还处在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甚至可以说还处在一个蹒跚起步的初级阶段。审视目前中国的传媒研究,可以说大多还缺乏对相关可靠数据的获取、鉴别,缺乏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验证以及研究模型的合理性、规范性使用,传媒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也大多既缺乏相关的社会科学专业基础也缺乏开阔的人文综合素质,所以,中国的不少传媒学者一方面都是“全天候”学者,从传播文化到传播艺术到传播技术,从传播政治学到传播经济学、从基础理论研究到操作实践研究、从新闻业务到传播理论几乎都可以涉及,同时往往又都是印象化研究,结论和论证都既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根据也缺乏深厚的人文底蕴,多数研究大多还是停留于对已有传媒现象的描述、归纳和总结,即便是所谓前瞻性、战略性、对策性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对资料的整理和感性预测的阶段,因而,这些传媒研究不仅很难为传媒发展提供前瞻性、创造性的思想、观念、方法,而且甚至可能还无法对传媒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困境、困惑、经验、历程提供分析和阐释,远远不能适应媒介发展的要求,目前中国传媒的改革思路的盲目性、传媒理性的贫乏、传媒文化的落后以及传媒管理、生产、市场的无序其实也都与传媒研究本身的混沌和模糊状态有明显的联系。研究没有为传媒实践的推进和发展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和理性选择。例如,在中国,谈好莱坞许多年,但是至今中国的传媒研究都没有能够对好莱坞的发展历史、好莱坞的产业模式、好莱坞的管理经验、好莱坞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战略等进行过细致系统的分析研究,以至于当我们试图进行媒介产业改革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能立即获得好莱坞经验的参照。早在1927年,美国政府就推出过一篇全国的中国电影和电影市场的调查报告,其内容的丰富、工作的细致、研究的深入,中国传媒研究直到现在都没有达到同样的程度。可以说,中国的传媒研究与传媒发展的现实以及这种现实所提出的需要相比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中国传媒的改革思路和发展进程。

传媒研究的滞后性当然既来自于传媒研究理论资源的狭隘和单调,也来自于传媒研究专业化程度的不够,更来自于整个学术研究的人文氛围的严重弱化。中国的传媒研究是以传统新闻学为基础的,90年代以后,传播学逐渐进入传媒研究领域。但是,传播学从来就不是一门孤立的或者独立的学科,它的理论资源可以说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都息息相关。媒介政治与政治学与媒介发展与社会学、媒介产业与经济学、媒介影响与教育学、媒介责任与伦理学、媒介监督与法学、媒介艺术与美学、媒介接受与心理学、媒介本质与哲学以及媒介技术与声学、光学、电子学、信息学等等各种自然科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可以说,传媒研究几乎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着内在的学术联系,没有这些相关学科的支撑和支持,传媒研究就不可能真正走向专业化,不可能真正对于传媒发展有一种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应该说,由于中国传媒教育相对封闭,无论是精神分析学说或是结构主义、符号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学说,这些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已经成为常识性知识和方法的成果,在中国的传媒教育、传媒研究中则几乎都很少被吸收或者关注,因而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的传媒研究既缺少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也缺乏人文学科的价值论指导,因而一方面研究成果缺乏形而下的科学说明,另一方面也缺乏形而上的理性参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传媒界最热门的.所谓媒介的产业改革研究,这些研究从方法上基本没有足够的经济学模型的论证,在价值观上往往又将媒介经济学凌驾于媒介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之上,单纯强调媒介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媒介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如何能够保证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如何创造民族的认同平台和公共意识,如何维护或者建构主流的伦理秩序和社会规范,如何保持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如何维护社会的大众群体和小众群体、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中心群体和边缘群体之间的话语平等,如何建设一种公正的舆论环境等等这样一些与媒介的发展方向、道理、出发点相关的重大问题,我们的传媒研究应该说都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研究,传媒的话题完全成为了一个经济学话题。实际上,传媒的经济在本质上来说,必须与人文视野联系在一起,传媒改革才能够有一种正确的思路。

专业化.人文化.多样化 第2篇

(2013-07-05)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要闻

本报讯 记者于呐洋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坚持把法治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本着因地制宜、城乡互动、注重特色的总体思路,扎实有效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治文化已经覆盖社区、乡村、机关、单位、企业、学校,逐步渗透进百姓日常生活。

如皋市安定法治文化广场位于人流密集的市中心休闲广场,2011年正式建成使用,广场投资160万元,总面积14450平方米,将法治文化与公园文化、人文文化充分结合。广场运用雕塑、石刻、法制格言长廊、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反映古今中外法治典故、法治名人、法治格言、法律条文等内容,成为集健身、休闲、普法于一体的法治主题广场,有效提升了法治如皋城市建设内涵。

2012年4月,如皋市首家企业法治文化园在雪岸镇凯晖皮草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成。凯晖法治文化园总面积1500平方米,以员工健身广场为依托,有机融入法治画廊、法律宣传栏、法治漫画墙等法治文化载体,是一座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特色法治文化宣传园地。

近年来,如皋市在全市各镇、村建立法治文化公园(广场)41个;在国道、省道、市级公路交通过境道口,兴建法治文化园16个;在全市134个“村村通”公交站点,统一布置各类法制宣传漫画,建成公益性、大众化法治文化阵地。建成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等不同风格的法治文化阵地,让居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通俗易懂的法治文化。

专业化.人文化.多样化 第3篇

放眼全球,多样化城市并没有因运输成本的下降而消失。虽然有些多样化城市正在变得相对地专业化,但也有一些专业化城市在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就是说专业化与多样化的界线可能并不象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也可能存在一些更加本质的因素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道路选择,而这些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同时被多样化与专业化经济所利用。本文试图从分析多样化与专业化各自的特点入手,揭示多样化与专业化之间所存在的共同本质属性,并对规模经济的源泉进行了分析,试图对中国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一些政策启示。

一、产业多元化与专业化的特点和契合点

按照Goldstein and Gronberg(1984)的观点,多样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存在与各类中间产品和公共服务相联系的规模经济[3]。如果不同产业共同布局在同一城市,并享受到大量中间产品和公共服务,那么这些产业就能得到更高的劳动生产力,这暗示了多样化经济的存在。

所谓多样化经济是指由于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潜在的或实际的互补性,因而产生了成本的节约。某些产品的生产可能要求同一种要素或中间产品的投入,或与同一种核心技术相关联。即使这些不同的产品生产本身并不存在规模经济。但是,由于它们共享了来自同一种中间产品或要素的好处,因此将这些产品布局在同一个城市或地区,甚至由同一企业生产仍然是有利可图的。这种联合生产的多样化优势显示了多样化经济是有条件的:要么它们共享了某种重要的中间品或投入要素,或者同样的知识溢出环境或核心技术,要么共享了联合的低运输成本,或者同一市场或分销设施,某种优越的基础硬件或公共服务。

显然,这里在所列举的可作为多样化经济前提的清单中,其种类远远多于Goldstein and Gronberg(1984)所提供的两大类(中间产品和公共服务),甚至还可以将文化背景、区域品牌效应、市场环境等地区性特征都纳入到这一清单中来。不管怎样,在这一过程中,共享是前提,然后才会有多样化经济。只要由多样化经济所引起的成本节约大于专业化经济引起的规模效应,该城市选择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就是合理的。

专业化生产的标准含义是,让每一个城市仅仅提供一种单一的商品,让它们既供应本地消费,又将商品出口到其它经济体,并从其它城市进口其它商品。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专业化生产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绩效。许多城市实践了这种生产模式,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它们取得了成功。

专业化生产的理由来自于:(1)知识溢出可能更多地存在于产业内部,当大批同质产品生产者聚集在一起时,他们更容易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和学习中获得提高(李君华,2009)[4];(2)空间竞争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和局部性的,每一个厂商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与离他最近的对手所进行的竞争上,而不会去关注离他较远的厂商(Kaldor,1935)[5],当大量同质产品厂商聚集在一起时,他们之间的竞争会更趋激烈,他们将有更大的压力从事创新,并将其引入生产过程;(3)专业化的生产模式有利于培养劳动者对地区和行业的忠诚,激励他们对专用性人力资本进行长期投资(李君华,2003)[6];(4)生产同质产品的厂商集聚可能造成产品的过度相似性和标准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由竞争的非效率,相反它可以为购买者提供各种搜寻和谈判成本的节约,并通过地区品牌效应和最小差异原理为厂商提供信息传递和广告成本的节约;(5)专业化的厂商集聚与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可以通过将整合的运输规模经济和诸如超市、百货商店和地区性购货中心等营销模式结合在一起,获得双重的需求外部性。

以上分析表明,虽然专业化生产和多样化城市各自都有一些不同的优势来源,但它们同时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前提———资源共享。作为多样化城市,除非城市的各个产业或企业共享了某种作为投入品的资源、知识、社会设施,甚至政治资本,否则,多样化经济不可能存在。作为专业化区域,其优势的来源同样是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共享。任何可以被专业化地区不同企业共享的知识、资源、设施、制度和环境都可以成为该地区竞争优势的来源。

由于专业化和多样化是基于共同的基础,因而,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些城市,象纽约、东京、伦敦、巴黎、上海,这些地区之所以能持久地成为综合性的大都市区,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拥有优越的公共设施、金融基础、商业网络、知识基础、政治资源、学习环境以及多样化的中间投入品,对这些资源的共享,是这些综合型城市持久发展的前提。由于大都市区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只有那些最能利用城市资源获得规模经济的产业和企业才会在大都市区长期生存下来,而那些与共享资源相关度不太高的产业则可能被挤出大都市区。实证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北京等城市较之过去变得更加专业化了,它们的各个分区开始专精于某些特定的行业,更重要的是,那些规模效应较低和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开始迁出这些大都市区。

一些专业化地区也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当专业化地区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投资者可能会进一步扩展其优势产业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延伸产业链。这时该地区的专业化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可被其前向和后向产品生产者共享的投入或市场资源。许多专业化产业集群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本地区的相对多元化。其次,某些产品可能与其它产业共享一种核心能力,这时,该专业化地区只要能正确地识别与其核心能力相关联的各种产品,就能成功地将本地区引向多元化。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在上一世纪所实施的多样化战略的成功就应归功于公司正确地识别了它的一项核心技术:小型发动机制造。利用这一核心能力,本田从摩托车进入小汽车、水泵、除草机以及许多其它以发动机为价值增值主要因素的产品和领域(Snyder and Ebeling,1992)[7],本田旗下的这些企业保证了本田王国的持久繁荣。其三,如果专业化地区的竞争优势是来自于市场环境、制度设施和文化背景等深层因素的共享,那么,该地区将更加顺利地进入多角化领域,因为这些因素本身就是可为多种行业共享的资源。早期“硅谷”的主导产业是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制造,但是,外来移民文化和硅谷的本地市场环境最终成就了硅谷“鼓励冒险、善待失败、乐于合作”的创新文化,这种文化成为硅谷长期竞争力的来源,它同时也是硅谷多样化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硅谷已经拥有了多种高科技产业,这些产业包括半导体计算机系统、软件、电子外围设备、基础设备、测试、测量仪器、电信设备、医学电子、军事航空设备、冶金和机器制造以及许多其它产业(Saxenian,1994)[8]。这些行业既共享硅谷的创新文化,也共享硅谷在电子工业方面的尖端知识。20世纪90年代,硅谷一跃成为美国新经济的发动机。

二、规模经济发生的原因分析

城市的发展路径由其资源与能力基础所决定。这些资源和能力之所以能支持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在某一城市做大做强,是因为它们可被多家企业或多个产业共享,从而产生规模经济。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认为,企业扩张、产业集聚和城市的形成都是来源于规模经济,但是,人们很少探索各种规模经济产生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规模经济的标准分析方法是由马歇尔(Marshall,1920)所开创的。虽然马歇尔并没有发展出一套完美的关于报酬递增的成本函数理论,但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规模经济: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9]。伴随产量增加而发生的内部规模经济是指源于企业内部劳动分工和机械使用的经济效果。而外部规模经济则是指“依赖于产业一般发展”的那些内容,它常常与产业布局有密切的关联。按照马歇尔的观点,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有三种来源:熟练劳动力市场、专业化的中间投入、知识与信息外溢[9]。马歇尔之后,人们对规模经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但关于规模经济的源泉和影响因素则较少有人提及。这并不意味着这一问题不重要。事实上,如果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影响规模经济发生的各种深层次原因,我们将可以更好地运用规模经济为经济建设服务。

通常谈到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时,这比较容易理解。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型设备作为固定成本投入。如果该产品的产量较少,那么,这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将占有一个较大的份额,但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这种成本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分摊,从而使得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显然,这里的规模经济是来源于关键设备的共享和固定成本的分摊。但是,难道只有对设备成本的分摊才会产生规模经济吗?显然不是这样。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都可以成为规模经济的源泉,只要该种资源能力可以被大批量的产品生产所共享。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沈阳东软集团,近年来,东软集团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然而,公司的发展并不是来源于设备成本的大面积分摊,而是来自于公司的Uni EAP统一架构平台和持续创新能力。凭借这一创新平台,公司持续地推出了各种令人兴奋的产品。近20年来,东软从零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外包服务商,产品涉及电信、医疗、电力、汽车音响、金融等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显然,东软的规模经济是来源于它的各种产品对Uni EAP平台和创新能力的共享。

如果从地区的角度考察规模经济的原因,这似乎并不十分容易理解,但实际上其基本原理并没有什么不同。马歇尔将规模经济的源泉归结为劳动力池、中间投入和知识溢出,其真实的意思是指驻扎于特定地区的多家企业共享了该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专业化机械和地方化知识,其核心是资源共享。Krugman(1991)的观点是,当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时,规模经济会自动发生[10]。“规模经济自动发生论”很容易给人们造成误解。如果规模经济总是会自动发生,那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就非常简单:让所有企业,尤其是同一种类型的企业集中到同一生产地点就可以了。事实上,光集中是远远不够的,规模经济决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规模经济的发生必然有它的理由。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依赖于固定成本的分摊和企业资源能力的共享,地区层次上的规模经济同样离不开资源能力的共享和对设施成本的分摊。只有当处于特定地区的多家企业同时享受到了来自于该地区的某些特定能力带来的好处,从而导致平均成本随总产出增加而降低,规模经济才会实实在在地发生。影响规模经济的因素有许多种。除了马歇尔所说的三种规模经济来源之外,还可以将公共物品、制度设施和文化背景、区域品牌建设、知识溢出环境、金融服务设施、政治资源、资源基础、厚实的市场和需求外部性、信息化服务设施等都纳入到规模经济来源这一范畴之中。显然,上述清单并没有穷尽所有规模经济的来源。其实,任何资源和能力都可以成为规模经济的来源,只要它可以被日益增多的企业和多个产业所共享,并且,各产品的平均成本会随产量增加而下降。

此处所讨论的规模经济实际上与上文提到的多样化经济及专业化经济有密切的关联。多样化经济和专业化经济都可以纳入规模经济范畴,但它们可能源于不同类型的规模经济。有的地区特征和资源能力仅仅对单个行业内的多家企业发生作用,此种类型的规模经济称为专业化经济。有的地区特征和资源能力则同时对多个产业发生作用,此种类型的规模经济称为多样化经济。此外,某些产业之间可能具有互补性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规模经济,这也属于多样化经济。不过产业之间的互补和相互作用之所以能产生规模经济,仍然是因为这些互补的产业因靠近而共享了本地交通设施,从而产生了运输成本的节约,或是因为它们共处于同一制度环境和知识背景下产生了产业之间的外部性。不管具体情况如何,一个总的原则是,当我们决定城市发展道路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该城市拥有哪些资源和能力,这些资源和能力能够支持哪些产业的发展。

三、结论与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作为两种重要的城市产业组织模式,专业化与多样化各自都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从经济学原理上考察,它们又都是基于共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知识(信息)、资源、投入品或市场的共享,多样化经济和专业化的规模经济都不可能存在,并且两者转化的条件也是建立在能力共享的基础之上的。任何能够有效地利用城市核心资源的产业都可以成为城市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那些与之相关度较低的产业则可能被挤出城市区。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政策观点:

(一)专业化是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早期城市的需求边界被较高的运输成本所圈定,它们常常是综合性的、自给自足的孤单生产、生活体。现代城市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摆脱了交通运输费用的羁绊。许多城市,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城市,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它们本不具备什么优势,但是,凭着专业化的规模经济,他们成功地将它们的产品输送到了全球每一个角落,甚至将它们的同行竞争对手从全球市场中赶了出去。为什么这些不起眼的城市会具有如此之强的竞争实力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利用了专业化和产业集聚产生的正反馈效应。实证研究表明,专业化生产模式能大大提升本地区和城市的竞争力。一个城市,如果要想走出低水平发展的“陷阱”,它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实施本地专业化和产业集群战略。

(二)产业多样化应以专门化核心能力为基础

专业化并不意味着一个城市只能长期生产一种产品,多样化也不意味着该地区会在所有方面与其它地区展开争夺。如果一个城市同时向所有的行业进军,这当然也叫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的结局是这一地区可能在每一方面都非常平庸,因为它的力量被分割成了许多不相干的单元。我们所提倡的产业多元化当然不是指这种不问青红皂白的全面多样化。产业多元化必需以多样化经济为基础,而多样化经济的前提是核心能力共享。当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如果继续扩大此种产品的生产者数量,常常会导致恶性竞争,因为在这一暂时仍然有利可图的行业,聚集了过度拥挤的公司,而全社会对该产品的总需求却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要求该地区能寻求到一种新的产业。这时,该地区是直接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是将本地区核心能力引入一个新的行业呢?显然,本地核心潜能可为开拓新领域提供指导。只要新进入的行业能有效地利用本地区核心能力,新进入的产业就是合理的,并且是有前景的。成功多角化的基础并非一定是产品或市场的相似性,真正起作用的是从现有产业向新领域转移的核心潜能。因此,对于那些渴望长期发展的城市或地区来说,识别和发现自己的核心资源是相当重要的。当确定了本地区核心资源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寻找与该种核心资源相关联的各种产业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让这些相互联系的产业聚集在一起,将可以使规模经济的作用更好地发挥。

(三)城市持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能力建设

任何产业都有其兴衰过程。如果一个城市仅仅专精于一种产业,这样的城市不可能维持持久的竞争力。因此,产业多样化对于城市的持久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成功的城市产业多元化受其核心能力制约。尽管某一项核心能力可支持多种产业的发展,但核心能力也可能被模仿或替代。通常,一种资源和能力被模仿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如下一些方面:其一,复杂性(结构复杂的能力不易模仿);其二,隐含性(隐含在表象背后的能力属性不易模仿);其三,自生性(自生的能力和属性不易模仿);其四,分散性(分散体现在每一个员工或居民身上的能力属性不易模仿)。各种独有的实体资源和核心技术都可以算作是核心能力,但它们仍有被模仿或替代的可能。那些基于文化的声誉、诚信、团队精神、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等属性则可能较难模仿,因为这些能力属性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和时间路径中逐渐生成的,它隐含于行为表象的背后,分散体现在企业员工和居民的意识底层,支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总体上说,越是那些难于模仿的基础性核心能力,越是能支持城市和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因此,我们对核心能力的认识不应拘泥于可见的资源和技术,而是应当将重点放在那些在时间路径中逐渐生成和积累的能力属性上。只有那些在时间路径中逐渐生成的能力才能真正确保一个城市的持久竞争力。

(四)地方政府在城市的发展中的作用

考虑到外部规模经济的发生必须依赖于多家企业对资源与能力的共享,如果我们将这种资源能力看作一种资本的话,那么,为了获得和强化这种资源能力,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投资。然而,单个企业可能并没有动力对这种能力建设进行投资,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有搭便车的动机。这就要求有一个独立的机构来推进这些活动。这个独立机构可以是地方政府,也可以是土地开发商或第三方机构。不过,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似乎更适合担当这样一种角色。当地方政府进行这些投资的时候,它应当思考如下一些问题:其一,规模经济有不同类型的来源,它们分别对应于各种不同的地区特征和资源能力,这些资源能力对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支持力度。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区发展战略的时候,除了正确地识别、发现和培育本地核心能力之外,还应当充分认识到本地核心能力、不同种类的规模经济与各种产业之间的联系。其二,尽管单个企业可能没有动力对那些可被多家企业共享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投资一定要由地方政府直接承担。许多情况下,这种能力投资也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如:信息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或市场,由第三方来投资。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保护和培育这个市场,为这个市场的滋生和发展创造条件。其三,在土地开发市场上,让土地开发商来替代地方政府的某些功能,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因为开发商可能更有动力按照长期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土地开发,而地方政府可能着迷于短期政绩。

参考文献

[1]Abdel-Rahman,H.M..When Do Cities Specialize in Production?[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6(26):1-22.

[2]沃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1933):德国南部中心地(中文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Goldstein,G.S.and T.J.Gronberg.Econo-mies of Scope and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4,16(7):91-104.

[4]李君华.学习效应、拥挤性、地区的分工和集聚[J].经济学(季刊),2009,8(3):788-812.

[5]Kaldor,N..Market Imperfection and Excess Capacity[J].Economica,1935(2):33-50.

[6]李君华,彭玉兰.产业集群的制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153(9):127-132.

[7]Snyder,A.and W.H.Ebeling.Targeting a Company's Real Core Competencies[J].Jour-mal of Business Strategy,1992,13(6):26-32.

[8]Saxenian,A..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128[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9]Marshall,A..Principles of Economics[M].8th ed.London:Macmillan,1920.

专业化.人文化.多样化 第4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多样化

多元文化主要就是指,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进而信息化不断的发展,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进行了充分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交流,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在高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元文化,将其更好的应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1.高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 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在高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其主要是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各个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不同,导致学生的英语基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像一些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英语说的很流畅,而由于一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说英语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导致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无法统一进行教学,其教学进度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不利于高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进步[1]。

1.2 缺乏英语学习兴趣

在高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中,还普遍存在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英语是一门外语,相比于汉语来说,英语的学习相比比较难,学生没有英语语言基础,并且对于西方文化也不甚了解,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平平,严重的制约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2.多元文化下的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多样化

2.1 任务型教学

所谓任务型教学法就是通过任务的形式实现教学的目的,这是在教学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而且效果非常显著[2]。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来让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不仅如此,通过任务型教学法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对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将之应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教师在应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进行多元文化的渗透,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布置英语学习任务之前,让学生对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等进行了解,并且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进行良好的结合,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这样,学生学习英语就比较容易了,进而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就能够通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进行英语知识的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3]。

2.2 分层教学

在高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所谓的分层教学法主要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像,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等等,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灌输不同的多元文化,进行不同难度的英语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和进步。由于来自于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同,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能力强和学生能力弱的学生都不公平,都无法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英语文化和英语知识,进而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2.3 小组合作学习

在高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有助于取长补短,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像,了解西方文化,总结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异同,了解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总结如何利用多元文化促进自身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等等,进而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英语探究能力,丰富自身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4]。

2.4 科学的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其评价的内容要全面,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英语成绩,学习能力,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度,口语交际能力等等,教师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使教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教师针对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制定的教学对策才能更加的科学和合理,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更加热爱英语的学习,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加的进步,确保学生在毕业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应用英语,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5]。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多元文化英语教学模式多样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创新多种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的英语教学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聂新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

[2] 安静,邓小莉.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的自主学习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05)

[3] 孙舒和,王昆鹏.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利与弊[J].世纪桥.2011(01)

[4] 张琳.艺術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6)

[5] 付丽芳.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专业化.人文化.多样化 第5篇

2012年12月15日“2012年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成功举办。在该峰会上对于文化企业主来说无疑是一件福音。通过进一步的将文化与金融产业进行融合,发现其中的新规律、新渠道,进一步的实现企业投融资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打造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建设,鼓励各类机构积极参与文化企业在建融资试点,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文化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流通工作。所以,与其说是企业投融资建设,更确切的说是企业文化投融资建设。

而我们以往对于企业贷款的需求,都需要中小企业主有汽车、房产、工厂、机械设备进行抵押贷款,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中小企业主设了不低的门槛。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为什么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说这个门槛不低。从定义上来看,企业投融资是指通过对外以及对内投资,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壮大企业实力,获取企业更大的效益。但是对于中小企业主而言对内基本是行不通的方案,而大家所熟知的公开募集债券的对外投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主而言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特别对于一些主要从事科技专利、文化影视传媒这类的企业而言基本是很难实现的。而文化产业投融资建设的提出恰恰解决了这部分企业的困难。通过借助银行、保险、证券等方面的配合从切实可行的角度解决企业文化金融的资金难题。

论环境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第6篇

一、文化与环境《辞海》(1979年版)指出:“从广义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D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 既然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因为,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的结果。其实,人类文化的产生正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产物,人类文化是在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及改造的过程中发展和创造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考古学家L?H摩尔根,把人类文化的发展阶段分为:低级蒙昧社会DD中级蒙昧社会DD高级蒙昧社会DD低级野蛮社会DD中级野蛮社会DD高级野蛮社会DD文明社会等7个阶段。每个文化阶段的标志是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改造密切相关的。在人类文化的低级蒙昧社会阶段,人类生活在他们原始的有限环境内,依靠水果和坚果为生。人类文化的中级蒙昧社会阶段始于鱼类食物和用火知识的获得。人类文化的高级蒙昧社会阶段始于弓箭的发明。人类文化的低级野蛮社会阶段以制陶术的发明或制陶业的流行为标志;而人类文化的中级野蛮社会阶段以东半球始于动物的饲养、西半球始于用灌溉法种植玉米等作物,以及使用土坯和石头从事建筑为标志;人类文化的高级野蛮社会阶段始于冶铁业。而文明社会始于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按摩尔根划分的人类文化阶段及标志可以看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利用与改造同步的。在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产生和发展了文化。因此,在人类文化的进程中,无一不包括了自然环境的因素,也无不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 人类与环境应该是协同进化的。人类用文化来适应环境,也用文化来改造环境,环境在进化,从原始的自然环境进化到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复合环境。人类的社会生态适应也在进化,从而有了人类的文化演进。当然,如果某一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与环境协同进化,就会导致生态危机、资源耗尽,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态危机DD战争、疾病等。人类最后无法用文化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导致文化的退化和文明的衰亡。二、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人类宏大的文化体系是由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的。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作为其主流,并以此成为特定时代文化的主要特征。(一)自然文化阶段 自然文化是人类进入社会生活时创造的第一文化,在以后的发展中,自然文化又构成了全部文化发展的基础。人类在与大自然的严酷斗争中,为了生存发现了火的使用价值,发明了原始的石器工具,创造出原始的社会组织形态。为了繁衍后代,创造了最初的婚配形式和家庭观念。在人类文化的初期,世界各民族的祖先在自然文化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就是人与动植物的神秘的血缘关系的神话,原始形态的宗教DD图腾。图腾文化产生于原始公社的早期,与狩猎和采集经济密切相关。凡是能够给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的动物和植物,都在我们祖先的头脑中占据着头等重要的地位,成为当时的人类崇拜的偶像。当时的每一个氏族,都从当地动物群和植物群中创造出一个神奇的始祖和保护人DD图腾。 考察人类的原始图腾文化可以看出,以圣牛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竟是如此之多,这当然与人类对农业的重视分不开。原始部落的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的人格化的神灵DD图腾文化,正是早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产物。随着人们思维能力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每D只野兽,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以及自然环境中所有自然现象DD山、水、林、风、雨、雷,电的抽象形式的结果,于是山神、水神、树神、风神、雨神,雷神、闪电之神……每一种自然现象都获得了D个超自然的神的化身。可以说,人类的原始文化以自然文化为主要特点,是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摇篮,社会的有序化刚刚在自然环境的原始状态开始它的初始阶段,而当时有人居住的地域环境多属于气候、地形,水源状况较好的地区,人类还远远没有能力来造就人工环境,这就决定了人类尚处在原始自然文化阶段。(二)民族文化阶段 随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居住的区域开始由地球的某些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进一步扩大,而人类居住地区的地理的、资源的、人种的自然环境差异日趋增大,随之而来的自然文化环境的差异也日趋增大,这种自然的及文化环境差异的产生、放大。导致了文化发展上随机的涨落,使人类社会从部落、部族向民族形态演进,奠定了民族文化的基石。由于民族文化的产生,出现了民族的语言、文字,而那些各民族引为自豪的文化伟人,一次次地把这种涨落放大.使民族文化渐趋成熟。例如,屈原的诞生促成楚辞的繁荣,莎士比亚的戏剧推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等。 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环境的涨落放大机制,形成的世界上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灿烂篇章。传统的民族文化无论从各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上,都表现出其不同的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特点。因为,各民族需要从当地的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以解决衣、食、住、行等一系列需要。例如,由于各民族居住区域的自然环境不同,居住在荒野草甸的民族便以饲养牲畜为业,出现了以畜牧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散居在山地和盆地平原的民族,便烧荒开垦田地,种植五谷杂粮,出现了以耕作为基础的民族文化,分布在湖泊沿海一带的民族,以捕鱼捞虾和获取海产品为生,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以渔业为基础的民族文化。 在地域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下,各民族在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生活习惯、服饰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禁忌,都有自己历史悠久的文化。 环境对于人类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就是同一血缘关系和同一心理素质的民族,只因居住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文化也随之改变。自古以来,纵马驰骋在蓝天白云下的广袤草原上的蒙古族,过着游牧的生活。而在元朝时随蒙古都元帅阿喇帖木耳征战到云南的蒙古族,后来定居在云南通海风山脚下的杞麓湖畔,这里平畴沃野,背山面湖,气候湿润,他们便放弃畜牧而从事农业,因靠近盛产鱼虾的杞麓湖,他们又将骏马变为舟船,荡漾在杞麓湖上捕鱼捞虾。 在精神生活方面,环境影响人的心理,给生活于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思想、心理打上特有的印记。这些印记成为特定的民族心理意识特征,经过漫长的历史而积淀成特定的文化心理,具体表现为一种民族的心理意识、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

方式,这就是民族文化。因此,各民族的文化也无不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例如,如果把D些民族的传统建筑作一比较,就不难看出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少数民族民居的房屋设计,也与当地的环境十分适应。例如,傣家竹楼充分利用当地的竹林资源,竹楼通风,凉快而又避湿;苗族、土家族等都有吊脚楼,即将房屋的一半用支柱撑在水面上或坡上,一半安在土坪上。这种建筑既适应山区平地少、地形地貌复杂的特征,又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在湖南一带土家族的吊脚楼还兼有避湿的功能,并且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形成天平地不平、占天不占地的建筑形式。内蒙古的蒙古包,也是对西北草原多风沙,昼夜温差大,特别是适应游牧生活的一种建筑形式,这种多层毡子建的蒙古包可以形成隔热的气层。随着季节和温度的改变,可以改变毡层的厚度并开窗以调节温度。(三)科学文化阶段 科学和科学文化在民族文化时代就已经派生,甚至在自然文化时代就有了它的萌芽。科学文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特化走向泛化的。 科学文化往往与自然文化、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例如,人类要穿衣服,这就产生了自然文化。在原始人类的自然文化中,当时,人类对穿衣的要求是很低的,兽皮、树叶、纹身等,都是这种自然文化的表现。以后,出现了纺纱、织布,这就是科学文化的反映。同时,各民族又有自己的特有的服装,如西装、裙子、马褂、长袍等。由于科学文化的发展,毛料、合成纤维、棉布,各式各样的服装,各民族的特点又争相融合,这既是科学文化又是民族文化。 在科学文化以巨大的步伐迈进的今天,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融合的结果使传统的民族文化一次次受到冲击,相反相成,异性吸引,对比强烈的民族文化更易在相互交流中融合。而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将产生更加绚丽多彩的先进的民族文化。 当今世界是经济、技术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文化大变革的时代。今天科学文化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自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速度。科学文化跨越时空,跨越疆界,跨越传统,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新的挑战。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受到竞争机制的冲击,也受到中华民族内在的不甘落后、欲如东方巨龙腾飞的精神心理的冲击。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例如,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观,强调群体和谐、礼让团结等优秀传统)也强烈地冲击着西方文化。这种冲击、融合的结果,必将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三、文化多样性和环境多样性美国历史学家B?M?费根对文化的理解也是十分精辟的。他指出:“文化是我们适应所处的环境的重要手段。”这已经触及了文化的生态学内涵。人是生物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即是人类文化。作为生物的人,人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使人类产生了不同的人种,在体质形态及生理、生化等特征方面出现了差异的人群。作为社会的人,人以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自己创造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实现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从而形成了由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的宏大的文化体系。 人类文化是多样的,是对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应的产物。因为,在人类生态学里,环境的概念既包括了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了人类创造的多样化的文化环境。而人类对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和多样化的文化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也必然是多样化的。这就是环境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并存的原因。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多样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一起,组成了庞大、复杂的生态体系。由于人类是地球上最广布的生物种,人与四大圈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四大圈层的相互配合形成的自然景观格局,以及人在地球景观格局上居住形成的人文景观格局,形成了人类人群生存的多样化的景观环境。这种多样体的景观环境,包括了地球景观的空间分异性和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及异质共生,生物地理群落的多样化与空间相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形成的景观地球化学多样性、人文景观多样性等诸多因素。因为,地球是由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相嵌起来的一个整体,它在空间上是由许多“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分”构成的系统,景观异质性是在许多基本生态过程和物理环境过程,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共同作用的产物,包括了空间组成(即生态系统类型、数量及其面积比例)、空间构型(即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景观对比度和景观连接度)、空间相关(即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关联程度、空间速度、空间尺度等)。整个地球的景观格局又是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在水平及空间的三维结构中显示出来的环境与资源的相嵌的产物。在整个地球景观格局中,自然的干扰和人为的干扰不停地作用于原有的景观格局,而使景观格局发生变化和演替。同时,人类又通过文化在地球景观中创造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包括城市景观和农村景观,以及城市中的工业与交通的文化景观,作物种类不同的农业景观、土地利用形态不同的农业景观,以及各式各样人类文化活动的景观等。 人在多样化的景观环境中生活,也就出现了多样化的文化的社会生态适应,这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全球形成了以民族文化为标志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蒙古是环境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D。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内蒙古现有总人口为2376万,有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40个民族。内蒙古地形多样,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地势较高,辽阔坦荡。有著名的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河套平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内蒙古有黄河、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克鲁伦河、额济纳河、艾不盖河、塔布河、乌拉盖尔河等107条河流,还有1000多个大小湖泊。这些丰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内蒙古多样化的民族文化。 文化的多样性还表现为,文化并不是简单地与生境相对应。同一生境下的若干民族,其文化又按各自的特殊路线演化,同一生境中的民族在资源的利用方式上趋于互相补充而不是剧烈竞争,往往又造成若干文化并存于相似的生境。同是居住在呼伦贝尔市的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因长期生活的地域特点不同,主要生活在草原地带的民族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文化;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带的民族形成了以狩猎业为主的民族文化;而主要生活在乎原地带的民族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文化。这正是环境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关系的最好例证。正如同一生态环境中的不同生物,往往以不同方式来适应环境,并高度分化出多样化的营养、空间、生物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 第7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教材28页至33页,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题“世界文化多样性”,包括了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其中“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是导引内容,主要是启发学生感受和理解丰富的文化的多样性,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产生兴趣。“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重点是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论分析和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主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树立不同民族相互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和保存不同文化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的世界文化表现在文字、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世界有许多辉煌的文化成就和著称于世的文化遗产。在“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透视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教材内容中 有许多关于文化的论述和概念。其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课教学要抓住这一重点,讲深讲透。

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需要”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要结合教材、配合探究性活动,采用小组讨论、资料分析、拓展内容以及思考题、作业等多种教学手段共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表现极其价值)难点: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要性)

【教学经过】 单元导入(见笔记)

播放本课主题曲:《我和你》

师:这首歌大家应该都熟悉,我们知道它是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之前,为了这次申办成功,国家及北京市可以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当时,北京市还曾特意邀请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了一部宣传片。这部宣传片介绍了北京的天坛、长城、天安门等名胜古迹,表演了太极拳、腰鼓、风筝、京剧等民俗文化及立交桥、国际贸易中心、火车站、飞机场、成千上万的北京市市民等城市风貌。该宣传片仅仅用了几分钟,但是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在申办奥运活动中多次播放,受到好评,为北京申办奥运成功起到推动作用。

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在宣传片中拍摄中国传统的建筑、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华民族服饰?(其目的是什么?)

介绍中国传统的建筑、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华民族服饰„„其目的就是为了介绍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让世界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对中国举办奥运会感兴趣。那么奥运会体育运动和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什么还要介绍中国传统的建筑、中华民族服饰呢?他们和民族文化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走进异彩纷呈的文化世界。

一、异彩纷呈 交相辉映

师:(我们讲)不同的体育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本上(28-29页)的3组图片。看看你对这些图片的内容了解多少。

分析:第一组图片,给出了3个体育运动项目。(书本28页文字)正式列入奥运会的。。。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简称,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起源于公元前776年。迄今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古希腊各城邦之间常常发生掠夺和战争,而组织体育比赛的目的是消除隔阂、增进友谊、和平,于是便诞生了古代奥运会。当时的运动项目有五项全能、赛跑、拳击、摔跤、(拳击和摔跤是混合运动)、四轮马车赛跑和骑马。项目非常少,而发展到今天已有20多种运动项目列入其中。

我们讲文化,为什么要提体育运动,体育和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先来看看28页列举的几项体育项目。

击剑(西方传统的运动项目)

“击剑”一词来源于“防卫”,意思是“防护”。公元1500和1800年之间,在欧洲流行。过去把击剑作为一种高尚的爱好。还用击剑进行决斗。现在击剑被当作娱乐活动。击剑在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列入比赛项目。跆拳道

起源于韩国的手脚并用的搏斗技巧。跆拳道和日本的空手道、中国的武术相似,在韩国十分普及。跆拳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较早的自卫武技。1986年跆拳道列为亚运会比赛项目,1988年奥运会列为表演项目。

武术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技击术的运动特点。

除了这些,世界上的体育项目还有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体育运动,它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之中,并且深刻的反应着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现象。所以,体育和文化密不可分。当然,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到今天,也已不仅仅是体育上的竞赛,它还是一种文化——奥林匹克文化

二组提供了三种典型的建筑。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是立体的文化。世界建筑充满了文化色彩。每一个典型的建筑,都包含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例如:

故宫

故宫是中国建筑史上杰出的代表。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5间,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三大殿的命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故宫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建筑精美,收藏有许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华。

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著名的建筑,体现了古代印度历史,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宏伟壮观,以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631年,宏伟壮观,结构严谨。整个陵园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陵墓东西两侧屹立着两座形式完全相同的清真寺翼殿,都用红砂石砌成,以白大理石碎块点缀。关于泰姬陵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和传说,优美的建筑和浓郁的印度文化色彩成为各国游客心神往的旅游点。

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杰出代表,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神庙被48根列柱所环绕,为公元前440年所建。神庙的主体为两个大厅,两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圆柱的门厅。该庙是希腊人追求理性美的极致表现。柱身看起来等宽,实际上是中间略粗,柱子看起来垂直,其实越外围的柱子越向中间倾斜。整个神庙体现了黄金分割的原理,体现了希腊传统的文化色彩,称得上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希腊国宝”。在漫长的数千年历史演变中,中国、印度、希腊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为今天的人留下了大量的宝贵文化遗产。可以说,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文化内涵。世界各式各样的建筑都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异彩纷呈的特色文化。

三组提供三种语言文字。

同样,文字作为文化的一种基本载体,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现象。中文书籍中,人们使用汉语拼音,而西方欧美国家大多是英文刊物。除此之外,还有俄语、法、日、韩语等上千种语言。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语言各具特色,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

所以,体育、建筑、语言以及课本上没列举到的,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等,它们往往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不同民族异彩纷呈的文化。而正是这些异彩纷呈,具有鲜明标识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多样性的世界文明与文化。尤其从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遗产中,人们能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即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 a、形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29页)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等。如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b、作用:而庆祝这些民族节日,就成了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例如:过春节,我们中国的农历年,正月初一。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29页)

而大多数西方人眼中最重要的节日恐怕就是圣诞节(12.25,耶稣诞生日)。它是西方国家一个全民性的节日。这一天。。(29页)

除了以上两个最大特色的节日,还有很多其他民族的节日,如:我国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美国:感恩节

英国:复活节

巴西:狂欢节。。而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不一样的起源和庆祝方式,它们反映着不同民族文化的风土人情。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师: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民族)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

阅读课本30面内容,思考: a、含义(相关链接)

例如:中国的长城、故宫、古典园林; 埃及:金字塔; 意大利:比萨大教堂 b、地位和意义:课本30面 ⑴⑵ c、保护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岁月侵蚀,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正面临被毁坏的危险,而这些遗产又是不可再生的。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0月16日召开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呼吁各国采取一致行动,保护人类的共同财富,并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加入公约国家的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严格审定,将合格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设立保护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对列入名录的各项遗产有计划地实施保护措施。我国于1978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07年7月,我国已有35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名录。

过渡:好,以上,通过第一部分内容,我们从体育、建筑、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且知道文化的多样性集中体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那么,文化的多样性究竟指什么呢?我们该怎样看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呢?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文化五彩纷呈,交相辉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这就是文化多样性的内涵。A、文化多样性

1、内涵:课本31面。

问:世界文化为什么会呈现出多样性呢?

2、原因:课本31面(下面)。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居住的环境不同,需要面对不同的气候、地形和水源条件,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人口规模、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会存在差异,并且影响到了他们的人生态度、习俗、艺术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就世界范围而言,有中国儒家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中东阿拉伯文化等。就某一国家而言,如中国,则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3、表现:

文化多样性,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甚至一国的民歌中也能够反映一个国家不同的文化特色。例如:课本31面提到的.那么,我们讲,表现在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不仅仅表现为内容、曲调方面的差异,而且还表现为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民族性格的多样化。如:德国民歌。。P31

师:以上是我们讲的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它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即世界文化是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所以,我们说,文化不仅仅属于某个民族,它也属于全世界。即

B、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首先,我们讲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有共性存在。即:

1、各民族文化有共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人类文化,都是以民族文化的形式而存在,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例如;各民族文化中,都有语言文字的使用,都有本民族的宗教信仰,都存在不同形式的文学艺术。。。只不过它们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这是各民族文化存在的共性。

同时,由于各民族间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各民族间文化又存在差异。这是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即

2、各民族文化有个性 因此我们说,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①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只有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才会更具有生命力。②文化又是世界的。。P31 总而言之,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世界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都应当是平等的。

那么既然各民族文化是平等的,我们对待其他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就是:尊重各民族文化。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师:想一想:历史上,人们对待异文化的态度都有哪些?

可以说,历史上,人们对异文化的态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既有虚心学习不同文化、与异国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经;也有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的情况,如西方殖民者对非洲文明的怀疑;还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现象,如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正确的态度是:P32

1、态度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呢?

2、原因:

P32有一个关于“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的探究活动,列出了三届奥运会的会徽。

奥运会在不同的国家举办,每一届奥运会都有不同的会徽,在会徽的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创意和不同的文化印记。例如:2008年奥运会会徽P32.(介绍)所以,通过不同国家设计的奥运会会徽看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是由多样性的文化组成的,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独特魅力,应该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的多样文化。

关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我们课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①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举例: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民族文化。举例:中国儒家思想,注重个人的自我德性修养,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思想,孟子注重仁义并举,为了实现仁的理想,主张“舍生取义”。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华民族的无数崇道贵德的志士仁人躬身践行,以仁爱为核心,不断衍生出许多道德性的规范,如宽恕、节俭、礼让等。这些传统美德,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奥林匹克运动为什么会从希腊走向世界?其主要原因是这种体育精神和民族文化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认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如古代两河流域。。P31。可以说,正是各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们讲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就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3、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这要求我们:P33

4、帕特李莫尼托

含义,来源

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P33 同时,这个小图标告诉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单是口头上的承认,还要认真加以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不使其走向消亡。

作为中国青年应该为保护世界遗产做出贡献。结束语:(1分钟)

专业化.人文化.多样化 第8篇

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以及不断开放的对外贸易活动,近年来中国的出口贸易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结构方面均表现出强劲的成长态势。在1985年,中国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不及一半,而到了2012年,这一比例已突飞猛进至95.1%,表明我国的出口贸易已成功实现了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反映出我国出口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趋势。同时,我国出口产品的多样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钱学锋和熊平(2010)运用UN-Comtrade贸易数据,测算出中国与11个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商品种类在1995~2005年之间增长了大约1009种。但不得不承认,我国区域之间的贸易发展水平仍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比如,通过对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的整理发现,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工业部门出口的行业(4位数)平均数为331个,相比之下,同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出口行业(4位数)的平均数分别仅为165和92。

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各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巨大冲击提醒了我们不能忽视金融信贷环境对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出口规模和结构与金融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已得到众多学者的检验与分析(邱斌等,2014;盛雯雯,2014)。同时,在出口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的经济趋势下,出口专业化以及多样化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积极作用已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证实(刘修岩和吴燕,2013;于津平和邓娟,2014;姚耀军和董钢锋,2013)。基于对上述事实的观察,我们不禁思考: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愈演愈烈,中国的金融信贷发展对出口专业化和出口多样化哪个更有利?

二、文献综述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出口贸易的结构和规模与金融信贷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但很少基于出口专业化和多样化视角考察出口贸易与金融信贷发展的关系。通过大量金融信贷发展与出口贸易活动的相关文献,我们已能从中发现和体会到金融信贷与出口专业化、多样化的紧密联系。Kletzer和Bandhan(1987)首次将金融因素加入H-O模型并指出,一国较高的金融信贷效率以及宽松的融资环境有利于形成更高水平的专业化生产。Beck(2002)以及Svaleryd和Vlachos(2005)运用多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一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能够显著地推动工业制成品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张,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专业化或者多样化水平自然也随之提高。随后,Becker和Greenberg(2007)基于多个国家行业异质性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一国金融信贷体系的进步能够有效地激励那些出口固定成本较高行业的出口行为,因而有助于出口部门种类的扩张。世界银行的投资环境评估结果指出,中国是融资约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相对落后的信贷环境和制度。包群和张雅楠(2010)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的形成。齐俊妍等(2011)通过理论模型推导以及实证检验发现,可以通过缓解生产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来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进而提高一国出口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完善一国融资体系。类似的,顾国达和郭爱美(2013)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明显提升了我国出口产品复杂度以及专业化水平。

除了对基于宏观视角的金融信贷环境与出口活动之间关系的考察,近年来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也支持了信贷体系的改善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出口参与、进而影响地区出口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这种观点。Berthou(2010)、Becker et al.(2013)以及Manova(2013)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完善的金融信贷体系有助于降低企业在出口活动中面临的成本门槛,实现地区出口二元边际的扩张。过于严格的金融信贷体系对一国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同样得到了Bilir和Davin(2014)的证实,他们对美国月度进口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较高信贷利率的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交易量明显降低,出口规模的大幅下降意味着其出口专业化或者多样化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在国内方面,中国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严重的资金约束已是不争的事实(陈琳等,2012;韩剑和陈艳,2014)。因此,金融信贷环境的整体改善能够有力地推动我国企业出口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助于提升那些深受金融约束部门的出口专业化或多样化。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金融信贷约束对出口的影响主要基于出口规模、出口概率以及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等视角,而关于出口专业化以及出口多样性方面与信贷市场发展的直接关系鲜有涉及。那么在信贷约束能够对我国出口规模以及结构产生明显影响的现实背景下,金融信贷市场的进步将会如何影响我国出口专业化以及多样化?在我国区域之间金融信贷和贸易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的现实背景下,各区域的信贷体系对出口专业化以及多样化的作用又有何差异?鉴于此,本文将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丰富和深化我国信贷约束与出口贸易关系领域的研究。

三、模型设定以及变量描述

(一)模型设定

依据上述金融信贷对出口行为的作用机制并借鉴孙少勤和邱斌(2014)的计量模型,本文的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出口贸易结构extradei,t包含了hi,t、hdivi,t以及vdivi,t三个方面,分别代表省份i在t年的出口专业化、出口水平多样化以及出口垂直多样化水平。解释变量fasupporti,t、termstructurei,t以及finsizei,t分别代表省份i在t年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程度、信贷期限结构以及信贷总额相对于地区生产总值的规模。同时,本文还设定了若干控制变量,其中invest表示地区固定投资情况,用以控制资本积累产生的影响,tech体现了各省份的研发创新能力。另外,本文还设定了部分反映政策、地理以及制度的常见变量,具体包括了open、road以及gov。其中open表示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road体现了地区的交通情况,gov反映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二)变量测度

1. 被解释变量。

(1)出口专业化指标(hi,t)。目前多数文献常用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出口专业化程度(刘修岩,2013;邵军,2011),这一指标本来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后来逐渐被用于测度某个变量的分布特征,其取值介于0和1之间。借鉴刘修岩和吴燕(2013)的做法,本文采用如下公式计算赫芬达尔指数:

在此公式中,xi,j,t表示地区i的工业行业j在t年的出口值,Xi,t是指地区i在t年的工业行业出口总额,Ni,t表示地区i在t年进行出口的工业行业(4位数)数量。hi,t越接近于0,表明出口专业化程度越低;越接近于1,说明出口专业化程度越高。其中,行业出口额与地区出口额均通过对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整理获得。

(2)出口水平多样化指标。借鉴Herzer和NowakLehnmann(2006)的研究,本文分别采用各地区进行出口的4位数工业行业数量的自然对数以及各省份出口总额中制造业出口所占比重来衡量出口水平多样化(hdivi,t)和出口垂直多样化程度(vdivi,t)。

2. 解释变量。

在目前我国信贷体系以银行为主导的现实背景下,同时考虑到地区信贷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从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程度、信贷期限结构以及信贷总额相对于生产总值的规模三个方面来衡量区域金融信贷市场发展,以求更加全面地考察其对出口专业化以及出口多样化的影响。

(1)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fasupporti,t)。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还面临着较高的出口固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信贷难易程度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进而改变地区的出口结构。因此,本文用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国内贷款比例来衡量该指标,比例越高,表明地区的信贷发展程度越高。

(2)信贷期限结构(termstructurei,t)。相比于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有助于增强企业在较长的生产经营周期中的风险承受能力,因而可能影响到我国各省份出口专业化以及多样化水平。因此,本文以各省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的中长期贷款比例作为体现金融信贷期限结构的指标。

(3)信贷规模(finsizei,t)。本文以地区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各省份的金融信贷规模,该数值越高,表明地区的金融信贷整体规模越大。

3. 其他变量。

(1)经济开放水平(openi,t)。地区经济开放水平是影响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开放水平。

(2)固定资产投资(investi,t)。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的贡献度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采用各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3)研发创新水平(techi,t)。创新能力是提升出口产品工业增加值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研发创新能力的增加,出口结构(包括出口专业化以及出口多样化)也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运用各省份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来衡量研发创新能力,并对其取自然对数来减少异方差的影响。

(4)交通设施(roadi,t)。完备的基础交通设施有助于促进要素以及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区的要素结构并影响其出口比较优势。本文以各省份的人均公路以及铁路的里程数作为体现基础交通设施的代理变量。

(5)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govi,t)。相比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政府干预。为了考察各地政府的经济干预对出口专业化以及出口多样化的影响,本文引入一般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

以上解释变量的数据均来源于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金融统计年鉴》,被解释变量出口专业化则通过对1999~2009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获得。另外,考虑到统计口径的差异以及数据的缺失,本文未将我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西藏相关数据纳入研究样本。最终,研究样本包括了我国30个省市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对全国样本中的变量进行了简单的统计性描述。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的出口专业化水平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国西部的自然资源以及农产品等少数出口产品种类占据了其出口贸易的主要部分,因此西部地区的赫芬达尔指数较高。但这种较高水平的出口专业化背后蕴含着我国西部地区可能过多地依赖初级产品出口获取短期的经济收益,存在遭受“资源诅咒”的风险。在出口水平多样化以及垂直多样化方面,我国东部地区的出口产品种类以及结构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处于最低水平。此外,我国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与东部地区相当,且明显高于中部地区,这可能是受益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扶持,导致我国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中具有较高比重的银行贷款。在信贷期限结构以及信贷规模方面,西部地区同样领先于中部地区,仅次于我国东部地区。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信贷发展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金融信贷水平则相对落后。

数据来源:本研究整理计算所得,表格中数值均为平均值。

为了克服变量之间的内生性,本文采用Arellano和Bover(1995)提出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具体而言,系统GMM在对变量进行估计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了Arellano和Bond(1991)所提及的在对变量一阶差分之后得到的工具变量,还将变量一阶差分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进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克服变量之间的内生性。同时,为了避免不同金融信贷指标之间共线性的影响,本文将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信贷期限结构以及信贷规模变量分别与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且对比不同视角下信贷发展对出口专业化以及多样化的影响差异。

(二)全国范围的回归分析

表2列示了基于全国范围的系统GMM回归结果,其中(1)~(3)列的被解释变量是出口专业化,(4)~(6)列以及(7)~(9)列的被解释变量分别是水平多样化和垂直多样化。从中可以发现,不同视角的金融信贷发展水平对出口专业化的影响不尽一致。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回归系数为0.781,并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内贷款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专业化程度。类似地,信贷期限结构以及信贷规模指标的回归系数显示,中长期贷款比例的增加以及贷款总额的提高均能够显著提升我国的出口专业化水平以增强我国的出口贸易竞争力。此外,相对于信贷规模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以及信贷期限结构的估计系数具有较高的数值,因此,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供给以及中长期贷款的增加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出口生产,尤其是对于具有高新技术特征的制造业,可以通过“干中学”以及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出口专业化水平。这也意味着在扩张金融信贷规模的同时,应当注重信贷效率和结构的优化。

注:***、**和*分别表示1%、5%以及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稳健标准差,下同。

相对于出口专业化,我国出口水平多样化则随着金融信贷发展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出口水平多样化方面,代表金融信贷对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的指标、信贷期限结构以及信贷规模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信贷资金更多地用于专业化生产方面,即为了避免开拓新产品的海外市场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往往会将所获资金继续投资于原有的出口产品,进而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种类趋于集中。

在出口垂直多样化的估计结果中,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和信贷期限结构指标的估计系数尽管为正,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以及中长期贷款的运用对制造业出口比重的提升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信贷规模的增加反而对出口垂直多样化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贷款资金的配置效率低下或者贷款企业将资金更多地用于国内市场的投资,意味着单纯扩大贷款规模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出口垂直多样化,还需注重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信贷期限结构的优化。

与此同时,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还提供了另外一些有用的信息。首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专业化水平,并显著提高出口水平多样化和垂直多样化水平。其次,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出口专业化以及出口水平多样化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影响:外资利用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地增加出口部门的种类,但同时也明显降低了出口专业化水平。此外,研发创新能力对出口水平多样化显著的推动作用表明科技创新是增加我国出口拓展边际的关键因素。最后,政府财政支出对出口专业化以及多样化的影响不同可能是由于财政支持对象的差异所致。

(三)分区域的回归分析

1.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信贷发展对出口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及差异,本文将样本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信贷期限结构以及信贷规模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这意味着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金融信贷整体发展水平的改善均能够显著地提高出口专业化水平。而且,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已基本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升级,因而金融信贷市场的进步强化了东部地区的出口竞争力。而我国中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可能正处于由初级产品以及低附加值产品向具有较高价值含量的工业制成品的升级阶段,因此适当地将金融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可能会加快中部地区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刘修岩和吴燕(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专业化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应当继续发挥金融信贷发展对出口专业化的推动作用。

相比之下,衡量金融信贷发展的三个指标对我国西部地区出口专业化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本文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西部地区,我国东、中部地区的资本市场化程度较高,信贷制度也相对完善,出口企业能够更为高效地获取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而西部地区市场制度的完善程度远远不及东、中部地区,高效融资渠道的缺乏导致有限的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事实上,我国西部地区的出口专业化更多地体现为其依靠本地资源禀赋建立的比较优势。因此,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西部出口贸易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移和发展,以避免遭遇“资源诅咒”。此外,相对于东、中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的金融信贷服务以及信贷制度环境均明显滞后,导致其难以为出口贸易,特别是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出口专业化生产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同时,文中部分控制变量对出口专业化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比如经济开放水平能够对东、中部地区的出口专业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西部地区的估计数则为正,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原因可能在于随着东、中部地区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等效应,激励了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而在我国经济开放水平最低的西部地区,外资的进入并未对出口专业化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增加,我国东部地区的出口专业化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在我国出口企业集中的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更多的是用于克服出口的固定成本门槛,因此在实现行业出口拓展边际不断提升的同时,导致出口专业化水平受到了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的抑制。另外,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早已具有发达便利的交通设施,因此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交通设施的改善并未对出口专业化产生显著的影响。政府经济干预程度对出口专业化的影响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呈现完全相反的作用,这可能也是由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差异所致。

2. 出口多样化又可以分为出口水平多样化和出口垂直多样化,其中出口水平多样化的提升有助于抵御国际经济环境波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出口垂直多样化程度的加深在一定程度上是制造业出口产品生产效率以及出口产品结构改善的体现,有助于提高贸易竞争力。我国区域金融信贷水平对出口部门种类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

可以看出,在我国不同地区,金融信贷发展对出口水平多样化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固定资产的信贷支持还是信贷期限结构和信贷规模,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出口水平多样化明显受到了金融信贷发展的抑制。结合表3,这种结果可以理解为东、中部地区的信贷资金更多地被用于出口专业化生产方面,减少了出口部门在开发新产品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金融信贷发展的不同指标对西部地区出口水平多样化的估计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我国西部地区的信贷体系和环境建设相对落后,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导致信贷市场对地区出口多样性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我国西部地区的出口行业种类相对单一,出口贸易以缺乏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为主,企业获得的信贷资源更多地被用于专业化生产方面。表3中西部地区的估计系数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事实。

表4中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也为我们展示了另外一些有用的信息。在经济开放水平方面,其对东部地区的出口水平多样化均能够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这种影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外资利用的重心和效率的差异所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能够明显丰富出口产品种类,优化出口结构,而这在西部地区的情况恰恰相反,原因可能在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以种类较为单一的初级产品为主,对出口贸易的固定资产投资更多的用于强化原有的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从而抑制了出口产品种类的拓展。研发创新能力对出口水平多样化的积极作用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得到了体现。与出口专业化相比较,东部和西部地区出口水平多样化则明显受到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负面影响。

3. 为了进一步考察金融信贷发展对出口多样化影响的区域差异,本文同时从出口垂直多样化视角考察了不同信贷水平指标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如表5所示。

东部地区的金融信贷发展水平对出口垂直多样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信贷规模的估计系数为-2.258,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意味着我国东部地区信贷规模的扩张抑制了出口贸易中制造业所占比例的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以及信贷期限结构则与出口垂直多样化表现出不够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金融信贷的发展并未促进东部地区出口贸易中的制造业比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我国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制造业密度以及出口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信贷资金可能更多地被用于出口专业化方面的生产;另一方面,我国东部地区具有较多的金融网点以及相对成熟的信贷服务体系,制造业也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扩张阶段,随着服务贸易等其他贸易的快速成长,金融信贷资金被更多地分配于新兴行业,抑制了传统制造业出口规模的提升。与出口水平多样化相比,中部地区的金融信贷指标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以及信贷期限结构均能够对中部地区的出口垂直多样化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信贷规模的估计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总体来看,我国中部地区金融信贷发展有助于提升其出口垂直多样化水平。类似表3和表4的结果,我国西部地区的金融信贷发展未对出口垂直多样化的提升带来明显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上述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运用FGLS方法对样本进行了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为了节省篇幅,表中仅列示了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并将不同层面的金融信贷指标估计结果置于同一列中。对比前文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表6中各样本中估计系数的正负方向以及显著性与系统GMM估计结果大体一致。比如从全国视角可以发现,中国金融系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支持、中长期贷款比重的增加以及金融贷款规模的提高均能够显著地强化出口专业化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部门的种类则随着信贷规模以及中长期贷款比重的提升呈现明显的缩小趋势。与此同时,金融信贷整体规模的扩张对出口贸易中制造业出口比重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分区域的估计结果此处不再重述。因此,本文的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金融与国际贸易活动联系日趋紧密的现实背景下,金融信贷发展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出口规模以及出口产品结构方面,随着出口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出口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金融信贷发展对地区出口专业化以及多样化的影响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实证结果显示,衡量金融信贷发展的不同指标对出口专业化、出口多样化的影响存在差异。首先,从全国范围层面上看,不同层面的金融信贷发展均能够显著地强化我国的出口专业化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水平多样化却随着金融信贷发展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金融信贷规模的扩张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出口垂直多样化水平。进一步的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信贷体系的进步能够显著提高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出口专业化水平,而这种作用在我国西部地区不够明显;(2)相比于出口专业化,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出口水平多样化与金融信贷发展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金融信贷发展在推动我国中部地区出口垂直专业化的同时,东部地区的出口垂直专业化却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4)金融信贷发展尚未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出口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我国东部地区往往是高技术含量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密集区域,充分发挥金融信贷体系对专业化生产的促进作用是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在进一步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对我国西部地区出口专业化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西部地区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型和升级,以避免遭遇“比较优势陷阱”。

其次,相比于出口专业化,出口多样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稳定以及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应当更加注重对出口生产经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支持,并适当地将金融资源用于新兴制造业出口经营以及制造业的出口拓展边际方面,通过更加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来提升出口多样化程度,以对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不仅如此,各地区应适当地将部分金融资源向新兴出口行业以及工业制造业倾斜,争取实现在出口专业化不断强化的同时,出口多样化水平也得到改善。

上一篇:东门外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致妈妈的一封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