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2024-09-06

车间管理员的工作职责(精选18篇)

车间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第1篇

精炼车间的日常生产管理:日常生产安全操作管理,工艺管理,工艺改进,工艺培训,日常生产计划的制定等。

精炼车间的日常维修计划及年度大修计划制定:制定月度及年度检修计划,做好日常备品备件采购。

精炼车间的各SOP流程的制定,更新,监督执行。

车间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第2篇

2、工作计划及安排;

3、客户的联系,订单的确认

浅谈中职学校实训车间的管理工作 第3篇

一、中职院校车间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职院校车间管理中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没有准确的规定和计划, 就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 在开展车间实习时都没能制定具体的车间实习规定,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仅依靠日常观察和“师傅”的教导, 没有成文的规定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制度化管理, 这就使很多学生在车间实习之后和车间工作无法做到准确衔接。除此之外, 很多车间的日常实践没有明确的实习计划, 学校方面担心学生在实习期内出现安全事故, 因此刻意限制学生参与实际车间工作, 而车间方面因为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无法满足车间正常工作要求, 也希望学生只以“游客”的身份进入车间, 学生在学校和车间之间的夹缝中只能简单地了解车间工作流程和设备使用方法, 这些都给学生日后参加工作埋下了隐患。

车间实训师资配备水平较低。虽然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和企业车间都建立了校企教学合作关系, 但负责车间实训的很多老师仍然是学校的教师, 没能积极引进企业的先进工作者传授工作经验, 这些教师在车间实训时因为常年以书本经验为依托, 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匹配实际工作内容。即使部分中职院校配备了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者为学生指导教学, 通常也只是一对多地进行培训, 这种培训方法让学生只能对工作内容有大致了解, 到了实际工作车间还是需要重新学过。

中职院校车间实训设备陈旧且管理水平较低。一些中职院校在模拟车间实训时购进了很多车间设备, 但因为经费投入问题,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车间设备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购买的车间淘汰设备, 这些设备大都是传统的机械设备, 甚至很多设备都没有仪表盘等显示仪器, 性能普遍较低且操作难度较高, 安全系数较低, 在如今智能化、高水平的车间中, 这些设备操作无法和车间生产相配套, 更无从谈及和将来的车间工作无缝衔接。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职院校管理层认为中职阶段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实践类教学, 认为学生仅仅学习理论基础就够了,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仅依靠理论知识无法直接进入车间工作, 教师这种将车间实训等同于理论教学的教学理念,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开展车间实训工作。

二、解决车间管理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加强车间实训的日常管理。在学生日常车间实训中, 学校方面要和企业共同制定具有可执行性的实训规章制度, 并以实训工作制度的方式落实到各个车间, 让学生在车间实训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 这样就给学生实训提供了必要的行为标准。学校方面要多和企业车间保持良好沟通,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到车间实训中, 帮助学生制定车间实训计划。在实训的过程中确保实训内容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 在每年学期结束时, 帮助学生编写具有可行性的年度专业实训计划, 并根据实际实训情况对下一届学生的车间实习计划进行合理的动态调整。除此之外, 在制定日常管理制度时要注重安全管理, 车间很多机械设备如流水线有关设备很有可能让不知危险性的学生身处险境, 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车间实际操作学习的安全, 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做好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培训, 真正做到“安全无小事”。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实训教师师资力量决定了车间实训的整体效果, 中职院校在选择教师人才引入时, 要将注意力放在实际操作能力而非理论基础上, 车间实训讲求的是操作技能, 传统的车间实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 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车间操作实践。在积极引入实践类人才的同时, 学校也要积极培养实践类综合素质人才, 适当选取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教师到企业车间进行实训, 提升车间实操能力, 并积极引进先进的车间实训经验和工作理念, 让确保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和企业车间生产保持紧密联系, 实现从学校学习到车间生产的“无缝衔接”。

加大对车间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学校在采购车间实训需要的设备时, 要“舍得花钱”, 及时更新学校的旧设备、旧工具等, 对于需要维护和保养的设备要及时保养, 测量类设备要进行定期校对, 确保测量设备的精准。在车间实训结束时要根据实训中存在的问题采购和维护需要的设备, 做好下个学期所需的各种损坏件、消耗品等必需品的采购工作, 这是实训工作展开的第一步, 要求各车间按需如实上报所需品, 同时要求学校必须留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各种原材料的采购。学校管理层方面要着实转变对于中职学校教育方式的认识, 中职学校领导要把车间实训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 要着实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和目标, 要着实转变对于职业教育的个人片面看法, 要从职业教育的“职”字入手, 认清职业教育的特点, 从特点入手去抓, 而不要去和普通教育相互混淆, 这才是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第一步要求。

综上所述,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进, 中职院校和车间工作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学校方面也由传统的重视理论教学转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车间实践能力, 虽然在车间实习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但在日后的合作教学实践中, 学校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制度和教学计划, 为企业和社会输送素质高、本领强的综合性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耿钰香, 郑春禄.高职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版) , 2006 (29) :98.

浅谈车间管理工作 第4篇

质量工作要真抓实干,开展精品工程见效果

该车间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营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采取抓住两个方面同步走的方法。一方面抓住工作质量的管理,加大了ISO9001质量标准和工艺纪律执行,约束考核力度。考察质量意识作为上岗的基本条件,同时配合质量培训教育,使职能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理念、意识、责任心上首先提高一步。表现在质量管理的有序性,形成管理、技术、检验、操作有力的质量管理组合,推动工场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贯彻“精品工程”将“精品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理念宣传到人人皆知。增强“精品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检出来的”思想意识。提倡干好每一天工作,干好每一件事情,促使员工将质量过程控制的失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为此制定五种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开展了五项质量活动。

1、开展半年一次职工技术比武活动,营造学文化、学技术、增技能,推动质量管理工作,强化职工质量意识氛围,2003年箱桥工场分别产生18名技术能手。形成创优争先的竞争机制。目前工场取得高级技师人员占公司员工比例的33%,技师36%,高级工38%,中级工40%,初级工28%。

2、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开展党员质量模范岗活动。每季度评审一次,推动党员“三高一创”活动效果。通过综合季考评分别产生党员质量模范岗33人次。在员工队伍中引起很大反响。进一步推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职工的饭碗的思想意识的进步。

3、积极开展半年一次的质量信得过机台评选活动,上半年共产生员工质量信得过机台26人次,增强了员工的质量荣誉感。

4、进一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工作,制定了月度一次交验合格率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展精品工程活动,更加明确了精品工程在系统中包含了我们每一名员工精工细作的一部分,把让我干好和我要干好有机的结合起来,工场2003年综合评定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9.7%,取得历史最好水平。

5、积极开展质量QC小组活动,箱桥工场QC小组对平地机系列390120060齿圈热变质量问题,组织分析研究试验,进行质量攻关。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年节约费用528971.8元,并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QC小组三等奖。同时获得天津市“优秀QC管理质量小组”称号。车间三套自制钻模项目确保了质量稳定性,得到了公司的嘉奖。另外平地机单排链加工的旋转铣胎改造项目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使每班生产效率提高了33%,按年产量经济效益取得8.06万元,获得公司的奖励。同时获得天津市机电控股集团工会技术创新成果奖。

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建立安全监察,职能网络定岗定员、有岗有责、有权有利;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各级安全巡视员佩带标志上岗起到监督保证作用;本着安全工作重点环节重点抓的原则,建立重点安全控制点,并设专人管理,签订责任书。严格控制不安全因素;贯彻安全工作天天讲原则。不仅坚持月度工场安全例会制度,而且严格执行小组班前质量安全会议制度并有会议记录。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做到安全工作月月讲、天天讲。具有追溯性,使全员的安全生产行为得到了规范。

强化成本意识,严管理、降成本、创效益推动“划小”工作

(一)执行工场模拟成本运作划小核算、降低制造成本。这是一次更新理念转换思维方式的大事,因此,要从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入手,分别组织全体党员和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开展成本构成,降低费用工作的环节等方面进行培训工作。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弄懂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转化为货币的周转过程。初步理解购买阶段、生产制造阶段、售卖阶段的相互关联及其意义。理解工场作为基本生产单位在生产阶段的责任义务及其目标——少投入多产出,将制造成本降到最低程度。增强产品在市场上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同时理解多出产品和出好产品的相互关系,认识到销售是龙头,市场是检验企业工作的标准。产品没有市场就没有一切的认识,同时配合划小工作的推进做多项基础核算工作,将事后算帐方式转化为预控在先、月初先算、月中频算、月末小结三步走的方法,并确定三级管理、三级控制,形成层层分解,全员理财,从点滴做起分解费用指标,落实到工段班组和责任人,使费用开支有计划,大额支出层层汇签,分析工场成本运作体现的费用项目共计18项,其中:动力费,不变费用中的4项指标和可变费用修理费项目控制工作难度较大。对此一方面要加大控制力度,另一方面,做好做细各环节的工作。通过统计分析,工场制造费用与上年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小时成本机加工小时平均成本达到28.22元/小时,同比下降4.64元/小时,热处理小时成本19元/小时,同比下降0.31元/小时。在小时成本下降的基础上,全年生产量增产了227台的主机配套任务。取得了增产降耗的成效。

(二)要充分利用拥有的设备、人员能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箱桥工场拥有公司通过世行贷款引进先进设备资产六千多万元,占设备总资产的72%。仅引进数控设备折旧额4942536元,占工场全部设备折旧额的83.2%。这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有其特点:一是生产效率高,二是操作人员能力不足,三是设备故障排除率偏低。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解放思想瞄准设备生产效率高的优势,充分提高设备使用率,一方面工场内部人员整合,将有技能的员工选拔出来,组织内部培训工作,使他们具备数控设备的操作技能,实现了开启三班制的生产,提高了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强化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建立维护保养记录卡,加强设备使用的巡查监督力度,从而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再者组织工艺技术人员认真分析调整工艺过程充实数控设备加工零件的数量,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结合工作实际并根据工场数控设备集中的特点将操作者个人组对刀改建为设定专人组对刀,成立了工场组刀站,减少辅助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体现了资源共享的意识,从而更加突出数控设备生产效率高的优势,为规模生产打下基础。

车间管理工作中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方式,严肃执行有关制度,并结合部门实际情况持续改进相关的管理办法,使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才能使工场生产秩序井然有序,严格执行“5S”看板管理,进行六个反映的教育方式:现场反映管理水平、现场反映市场意识、现场反映质量意识、现场反映安全意识、现场反映员工素质、现场反映精神面貌,并配合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5S”管理得到了优化,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使员工工作热情高,从管理要求规范到自觉规范行为有了新的飞跃。在工作中必须注重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团结协作有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有一个创优争先敢于冒尖的良好环境;有一个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考核机制。箱桥工场2003年度荣获中国机械工业优秀车间光荣称号,充分说明,抓好质量、安全、成本等工作是强化车间管理的一项基本办法。

车间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第5篇

2、负责生产线的生产计划落实、合理组织生产、检查生产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3、负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协调与控制,落实GMP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4、负责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5、掌握生产进度及完成情况,审核有关报表并按时上报车间;

6、负责生产线产品工艺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合理控制生产成本;

7、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案或措施,提升生产和管理水平;

8、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并指导落实,保证培训效果;

9、参与、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生产线相关验证;

车间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第6篇

2.负责培训和指导员工按规定操作,确保品质。

3. 有计划培训员工技能,提升生产效率和员工收入,维护凝聚力,提高生产能力。

4. 现场抽查,检查员工所生产的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改善品质。

5. 严格执行厂纪厂规,监督考勤,公平处理,维护整体利益。

车间主任岗位的管理职责 第7篇

2、负责为员工计件、计时工资审批和制定;

3、负责收集员工的绩效记录、建立员工绩效档案,并及时进行反馈;

4、负责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评价员工的绩效表现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

5、负责团队建设及人员管理,充分执行目标要求的任务;

6、组织、实施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开展多能工培养;"

车间的设备管理 第8篇

根据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结合车间各工种使用设备和操作者的情况, 制订具体方针、办法及规定, 制订和完善实施细则。建立键全各级设备管理机构 (组织结构) 。车间主任或副主任一人负责主管设备工作, 配备相应的专职设备管理干部, 维修工定点包干负责班组各机床的维修、检修, 班组长负责班组设备使用完好率。个人定位、定岗负责自己操作的机床。

2. 车间内实行各级负责制。

主任或副主任在任期内, 根据国家和上级对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方针、政策、条例和相关规定, 确定车间内设备管理目标, 把设备利用率、主要设备完好率、设备修理计划完成率、设备固定资产总值等主要指标纳入经济责任制中。要注意协调生产和维修的关系, 组织好协作加工生产, 制订规章制度, 进行技术培训, 开展群众性的设备维护竞赛活动,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分析处理好设备事故等。车间专职设备管理员要在车间主任或副主任的领导下指导班组设备员共同开展工作, 检查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情况, 参与设备事故现场检查及分析处理, 认真做好考核、教育、考试、评比工作, 办理设备更新、报废申请手续。

3. 车间设备故障的处理。

事故发生后车间应按设备分级管理的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 严肃处理, 重大和特大的处理结果应在半月内按规定报告上级主管部门。设备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 (1)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2) 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 (3) 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4. 操作工人使用设备的办法和规定。

青工在独立使用设备前, 必须全面地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理论教育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经过严格的考试合格后发给设备操作证, 凭证才能独立操作。操作工人使用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 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操作其他同类设备时, 实行专责制。对单人操作, 一班作业的设备实行专人专机制。两班、三班作业的设备, 建立机长负责制。合理使用设备, 严禁精机粗用, 严禁超负荷超规范拼设备。

5. 车间使用设备规范化保养和维护。

车间生产设备要严格执行日常维护:即日 (班) 保养和定期维护、周保养、月 (一级保养) 、季 (二级保养) 、年精度审检。

6. 奖励与惩罚。

加强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 第9篇

1.思想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现场管理的实践中经常发生以下一些现象:有的职工操作水平很高,各种设备也很精良,结果却发生了事故。有的汽车司机在复杂的道路上未出事,却在平坦的道路上翻了车,这是因为思想麻痹造成的;有的职工明知道这样做出现危险,可他却偏要这么做而发生事故,这是因为侥幸心理造成的;有的单位连续多年未出现事故,可是突然间却接二连三的出现事故,这是因为企业放松了现场管理思想、职工责任意识淡薄所致。上述事实说明,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即使在具备完成安全作业的能力和客观条件下,如果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缺乏正确的安全态度,安全生产就无法保障。因此,车间生产现场管理,首先要建立员工思想控制体系,具体要求是:

要在车间内形成强大的安全思想攻势及安全文化氛围,以舆论宣传征服人心,以强化安全意识推动安全工作,并针对不同时期员工队伍中产生的松动情绪和麻痹思想,及时敲警钟、“紧螺丝”,防止思想下滑、事故冒头。

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组织职工与伤、残职工交谈,分析事故案例,以算“三笔账”(给个人、家庭带来痛苦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账,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账)的方式,激发干部职工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运用多种形式,经常不断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如出黑板报、进行安全培训、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等激发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工人的安全技术水平。

2.技术水平是工作关键

有的职工平常干事非常小心,工作也很认真,但工作质量不高,安全性差,主要是职工工艺操作技能不熟,操作方法不当,因此,车间必须建立基本的技术支持,坚持做到:

加强对员工操作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娴熟高超的技能能化险为夷。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是提高岗位技能的有效方法,应当积极提倡。

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时,操作者一定要先认真学习,不耻下问,熟练后才能正式操作。

完善各种设施装置,并使之有效。

3.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

设备设施是员工从事生产活动的主要依靠,如管理不善,它不仅影响生产进度,所造成的质量事故、安全危害比手工操作更严重,抓好设备设施管理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渠道。车间领导要紧紧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设备设施一进现场,就要让有关人员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等,对危险部位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尽快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装置。

车间要协助机电维修部门搞好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使其达到规定的安全状态。

要求操作工坚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设施的传动、电器部位的安全防护装置、辅助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后才能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中严禁“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使用。若设备设施的传动、电器部位发生故障,自己不能排除时,应立即请维修工来修理。辅助材料不符合操作规程要求的,要及时更换。一旦发生设备事故要保护好现场,及时向安全、设备部门报告,并协同有关部门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操作后要认真擦拭、注油,保持设备设施有良好的润滑、清洁状态。设备设施运转到一定时间后,要主动进行保养。

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如手动、电动、气动工具等)。手工工具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往往被操作者忽视其安全要求,而造成事故。车间应教育职工正确使用手工工具,严格按章操作,并加强对手工具的维护和保管。要正确选用各类小型、轻型工具,认真检查工具的安全可靠性,严禁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

4.从作业环境上控制现场的有序管理

在作业现场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具以及各种废料等,如放置不当、杂乱无章,就成了事故隐患。故创造有条不紊、整整齐齐的作业环境,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要求,而且能给操作者心理带来良好的影响,不仅提高了生产率,更能促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要注意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对现场的物品要划分为“使用频率高”、“使用频率一般”和“较低频率使用”三大类。对常用的东西要固定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既安全又方便使用;不常用的东西,可设置一些方便的货架存放;对不需要的东西,要坚决清理出现场。在安全方便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立体空间,以保证平面空间的宽畅、整洁。

建立合理的特殊物件放置区。对在生产现场的化学危险物品(如各类油料、有害气体、油漆、稀释剂等)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不能迁就工作方便,过量领存,随意乱放。

为使生产现场各部位清晰明了,车间地面应用白漆、白瓷砖或其它材料划上线,以明确表示出通道、半成品、原材料和废料等的位置,使现场井然有序。

5.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生产秩序正常

车间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如动员职工与其亲属在一起签订安全生产的“家庭公约”、“夫妻公约”,开展父母劝子女、夫妻互劝、子女劝父母的“三劝”活动和“一给三提五不要”的安全嘱言活动。即亲人下班后给予其愉快和温暖;提醒亲人上下班路上骑车行走注意安全;提醒亲人在作业时不要蛮干;提醒亲人工作时要做好自我保护;不要催亲人早下班;不要让亲人过度疲劳;不要让亲人过晚休息;不要让亲人增添烦心事;不要在上班前刺激亲人。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车间的领导借鉴和学习。

车间主任岗位工作的管理职责范本 第10篇

2、负责组织车间人员配置、团队建设、人员培养等工作,组织编制岗位职责,指导、激励、考核下属员工;

3、负责制定车间安全规程管理制度,负责车间安全,负责车间成本控制,向公司领导组织报送生产日报等内部管理文件,配合公司财务定期报送生产报表及临时性统计报表,统计车间质量合格率,组织编制生产月报;

4、协助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完成公司年度考核目标工作;

5、配合生产运行科,制定工艺文件,组织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补充完善安全标识,定期组织安全培训;

车间管理员工作职责 第11篇

2、负责生产计划落实,物料准备,新产品导入准备;

3、完成车间每月生产任务,并做好每月生产报表及各项统计;

4、负责车间设备保养规范使用和现场管理;

车间管理人员的职责有那些 第12篇

2、负责制定车间生产计划,生产任务单下达。

3、协调、落实产前准备。

4、合理安排车间生产排班,合理使用车间人力资源。

5、合理管制车间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

6、控制生产流程,保持车间在按SOP标准下作业。

7、监控车间生产质量,采取各项措施保持生产的食品安全与卫生。

8、负责对员工的持续培训。

9、负责车间员工合理、正确使用生产设备。

10、督导班组做好交接班的记录。

茶叶厂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 第13篇

1 茶叶厂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方式及方法

现场管理是按照科学的方法, 对生产现场的一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与调整, 促成人员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实现优质、低耗、高产、安全的目标[1]。

1.1 现场管理方式

1.1.1 建立每日晨会制度[2]

每天早晨上班时, 车间主任应召集车间全体人员, 总结昨天生产、质量、设备状况和其他重要工作, 分析产生不良状态的原因, 并制定对策, 布置当天的生产计划、注意要点, 分配人员及任务等。

1.1.2 建立相关报告、联系、相商制度

报告, 即按要求、按规定向上级报告的制度, 强调逐级报告, 即工人→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车间主任应将当天的生产完成情况、质量状况、设备状况, 以及发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等, 通过非常简明的形式向厂长进行报告。

联系, 即指有问题需要他人解决时, 必须及时与横向有关人员取得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命令式的, 而是一种建立在友情基础上的相互帮助, 同时也是一种感情交流。

相商, 即指有了问题, 各方人员一起商谈, 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制定对策。

通过建立相关报告、联系和相商制度, 增强了车间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使得团队内部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在团队内部培养起一种细心专研、主动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

1.1.3 建立相应的统计分析制度

通过每日统计, 掌握毛坯的投入量和成品产出量, 以及废品数量。

为了最终防止重复故障的发生, 从而不断减少设备故障, 需进行设备故障统计。对重点故障进行解剖分析, 可以为现场决策提供有用数据, 找出重点问题, 制定整改计划, 进行PDCA循环, 即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科学程序。

利用下列公式, 查找浪费原因, 总结教训, 彻底消除浪费, 提高作业效率[3]。

式中:作业工时数———指 (人) × (作业时间/人) , h;

非作业工时数———浪费的作业时间, h。

1.2 现场管理方法

1.2.1 看板管理

看板是传送关于产品生产和流通等生产信息的工具。看板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作业程序、降低库存[3]。根据 (日) 佃律志的观点, 在做到看板管理前, 必须实现: (1) 生产的均衡化。福兴茶业加工厂是中粮集团下属企业, 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和产品需求, 保证了该厂产品生产的稳定性。 (2) 缩短更换作业程序时间。福兴茶业加工厂共有6个车间, 主要是进行茶叶精制, 每个车间生产单一产品 (比如乌龙茶车间专门生产乌龙茶) , 车间内唯一需要的人工作业只有拣剔和搬运工序, 所以并不需要更换作业程序。 (3) 后道工序领取方式。福兴茶叶加工厂的生产计划严格按照客户需求制定, 降低了库存。 (4) 不合格产品率无限接近零。 (5) 机器设备故障率无限接近零。这就需要车间维修人员平时对车间设备结构和性能了如指掌, 及时做好设备维保工作。 (6) 全面实施整理、整顿。 (7) 全面推行人员意识教育, 对员工进行素质教育培训。 (8) 坚持贯彻现场主义。 (9) 作改善工作的活用看板。通过看“看板”, 许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从而使目视管理成为可能。福兴茶叶加工厂根据生产实际, 制作有生产管理板、标准作业指示图表、生产线停止指示灯或指示板、安全标志及宣传标志等。职工一进厂区, 就可以看到中粮集团制作的标语, 这增进了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进入车间, 可以看到墙壁上悬挂的各式看板, 包括操作规范、每日生产情况黑板、生产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危险源辨识评估、清理位置示意图、紧急疏散线路图、防虫防鼠设备位置图、各种应急处置方法, 以及杂物辨识看板等, 这些都保证了车间生产的顺利进行, 使现场管理简单、轻松。

1.2.2 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指迅速把握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能够轻易地改进管理[3]。在日常活动中, 福兴茶叶加工厂职工通过“五感” (视觉、嗅觉、听觉、触摸、味觉) 来感知事物。其中, 最常用的是“视觉”。据统计, 人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 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 达到一目了然, 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 让员工自主性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 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4]。目视化管理对于分析、改善生产过程, 提高效率, 减少时间和人员浪费, 提升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 要求管理人员坚持按照“三现主义” (现场、现物、现实) 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驻扎生产现场, 现场观察、讲解出现的问题, 仔细检查、认真评判、及时解决问题产品。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 迅速上报。

1.2.3 作业标准化

标准化是将企业里各种各样的规范 (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 形成文字化的东西, 统称为标准 (或称标准书) 。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4]。

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 (1) 确定作业方法。 (2) 尽量使新人和工作不熟练的人在短时间内也能做相同的作业, 使教育训练变得简单和有效率。 (3) 为了有效促进作业, 使命令、指导、指示、监督都简单化。 (4) 通过重新改善现在的作业, 制定明确的作业标准, 可以实现作业的效率化。 (5) 明确作业分工, 尽量确保各作业者之间 (各部门之间) 的作业确实被实施。 (6) 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7) 通过标准化来提高作业的通用性和兼容性。 (8) 整理经验中的技术和数据, 使其变为任何人都能够使用的技术[3]。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福兴茶叶加工厂在标准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成果, 确定工作方法、责任和权限等, 按照所确定的方法作业, 工作中若遇到有不合适的地方, 及时改进。同时, 编写各种规章、规程、标准, 以及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等, 积极参与各项质量体系评审, 先后通过ISO22000, HACCP, ISO14000等体系认证。

1.2.4 实施5S

5S代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整理是将不必要的东西清除掉的技术;整顿是确保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能够立即使用的技术;清扫是把必要的东西和场所都清扫干净, 尽量不要留下垃圾和脏物的技术;清洁是维持整理、整顿、清扫成果的技术;素养是使每位成员养成良好习惯、遵守规则的技术。全厂持续实施5S, 收到良好效果, 提升了产品品质和企业形象, 经常接待国内外客户的参观, 多次承担政府部门指派的外宾接待任务。

2 现场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加以研究利用, 使之更适合生产实际情况。值得注意的是, 切不可简单盲目照搬国内外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方式, 而是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管理方法和生产方式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 使之更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2.2 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素质

福州茶叶加工厂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文化水平低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生产方式及新管理经验的推广。因此, 必须针对企业员工不同文化程度和个人素质, 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来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5]。

2.3 强化质量教育

应改变那些已不适合新的管理模式要求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定额标准和有关规章制度, 站在用户的角度挑剔产品质量, 进行全员质量管理, 提高各工序、各环节的质量水平[6]。

2.4 加强员工危机意识的教育

全员危机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员工明白“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员工的命运是与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企业兴旺, 员工的待遇和收入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邹同品, 李志远, 王云龙.肉制品企业现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肉类工业, 2009 (10) :8-10.

[2]付忠璋.以车间主任为中心的现场管理体制与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3 (3) :70-73.

[3] (日) 佃律志.图解丰田生产方式:图例解说生产实务[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

[4]肖智军.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管理看板[J].企业管理, 2003 (11) :64-70.

[5]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3 (6) :132-134.

车间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第14篇

关键词:钳工;实习车间;车间管理系统;设计;应用

1 概述

本文就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先进的web平台与数据库相互连接的方式,构建出一个基于ASP.NET的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以此满足职业技工院校对钳工实习车间的日常管理,并对钳工专业学生在钳工实习车间中的教学情况及设备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和处理,满足教学上的各项需求,实现对于钳工实习车间资源信息的综合和分享,将准确、及时的实习车间各项数据指标提供给学校各个管理系统,真正达到完善钳工实习车间的各项管理工作,加强钳工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质量,提高钳工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的最终目标。

2 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在21世纪社会经济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迎来了其发展的最佳时期,人类对于先进信息技术使用的关注力度不断增加。职业技工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信息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对钳工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实习已经成为当代技工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环节。为了提高钳工专业学生在实习车间内的学习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实习车间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作用,对钳工实习车间进行管理系统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于职业技工学院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涉及流程复杂多样、教师的教学活动灵活多变的实际情况,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钳工实习管理系统,并且可以方便的对该系统进行维护升级是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设计人员要通过对具体技工院校具体分析研究再设计的设计方法,运用先进的数据库与web平台相连接的技术,构建基于ASP.NET的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并且根据学生们在实习车间的学习情况,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浏览器)的三层结构作为整个管理系统软件的构建体系,对后台数据进行科学、细致、合理的规划整理,真正的将实习车间的各项数据同学校各个管理系统连接起来,构建出适用于职业技工学校钳工专业学生实习车间的管理系统。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在职业技工学校中的应用,可以从管理水平上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认识到钳工实习课对于学生日后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从自身开始重视对于钳工专业的实习训练,保证学生对于钳工技能的熟练掌握,真正激发出学生对于钳工实习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到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目的,真正发挥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对于钳工实习训练的积极作用。

3 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成功设计和应用的意义

对于职业技工院校来说,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的成功设计和应用,对改变其传统的实习管理现状,为院校管理注入新鲜活力,提高院校钳工专业整体实习车间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 该系统的成功设计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职业技工院校的管理信息化进程,使得技工院校更好的顺应了时代潮流,在对于学生的培养上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充分发挥出了现代信息化的巨大优势。

3.2 该系统的成功设计和应用极大提高了职业技工院校对于钳工专业招生工作的工作效率,有效的解决了随着钳工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实习基数较大带来的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也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和实习学生之间的联系。

3.3 该系统的成功设计和应用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树立了在工作中检验知识能力实习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习训练的过程中真正的将教材中的知识和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将职业技工院校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技能的培养目标深刻的体现出来,建立了同实习车间管理系统相结合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习教学体系。

3.4 该系统的成功设计和应用丰富了职业技工院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建立其对于钳工专业学生的高效管理机制,全面的提高了钳工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实现钳工实习车间对于学生的技能培训作用。

3.5 该系统的成功设计和应用促进了顶岗实习模式的实习改革,实现了实习模式由传统的单一向多样化转变,这种系统的应用为钳工专业学生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更为稳定可靠的实习辅助服务,在很大成都上提高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利用有限的钳工实习时间更好的向高机能型专业人才转变。

4 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的维护

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离不开工作人员对于其的维护工作,工作人员对于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维护公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采用正确科学的系统维护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系统的综合性能,延长该管理系统的使用时间,使之更好的造福于钳工专业的学生。对车间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包括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两个大的方面。在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的硬件维护工作中,电子计算机、视频监控设备等都是其维护对象,只有保障这些工具的正常运行,才可以保证管理系统对于学生实习各项数据的实时采取,对这些工具进行防尘、防潮、防火、防雷电等必要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系统软件维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该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只有切实的根据使用者的使用反馈意见进行优化升级,才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车间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效率。对于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的具体维护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制定定期的系统软硬件检测日期,仔细检测各个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的技术参数和设备老化磨损程度,对老化磨损程度较大的线路、设备进行即时的更换,对需要升级的软件进行优化升级,保证钳工实习车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②对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存,防止整个系统出现意外情况时不能及时恢复管理系统的情况发生,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钳工实习车间的教学都能正常进行。

③为了更好的提高实习车间的管理水平,要确保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对管理系统进行不定期、深层次的病毒扫描检测,防止系统出现故障,从根本上杜绝管理系统安全问题的发生。

5 结语

本文从该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出发,从系统设计、系统应用、系统维护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对该系统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该系统对于钳工专业学生实习训练的重要意义。在当下职业技工院校中大力推行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钳工实习车间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必将得到全社会更加广泛的关联。

参考文献:

[1]俞校明,张红.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2]张美忠,谢洪.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

车间管理人员的职责有那些 第15篇

2.根据公司的任务,制定生产内部计划;

3.合理分配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

4.人员的培训,管理,考核等;

车间物料管理员工作职责 第16篇

2、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补料、领料、退料等工作

3、负责按生产计划表,将物料提前配发到对应岗位

4、及时掌握物料的到位情况,当物料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反馈给生产

★ 管理员职责

★ 文档管理员工作职责

★ 车间生产管理制度

★ 生产车间标语

★ 车间生产岗位职责

★ 生产车间提案范文

★ 生产车间规章制度格式

★ 生产车间规章制度

★ 生产职责

车间物料管理员工作职责 第17篇

1.负责车间生产所需物料领退,请检入库,物料核对。

2.负责车间生产数据统计。

3.协助车间生产完成其它工作事项。

基于托盘管理的车间设施布局规划 第18篇

关键词:托盘管理,设施布置,生产物流

0 引言

先进管理理念是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先导。我国在争创世界一流造船大国进程中,造船业先驱如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大连造船厂等借鉴日、韩造船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许多造船企业还处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过程中。由于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后,管理理念、生产现场布置规划未能同步更新,使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不能与生产一线有机结合。因此,在造船模式转变过程中,为了更加有效地为总装提供配套,先进管理理念对原有总装配套车间设施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内造船企业基于托盘管理生产现场设施布局规划问题,为国内造船业发展提供建议。

1 设施布置目标的数学表达

设施布置问题数学模型是一种组合优化问题[1],大多以设施间物料搬运费用最小为目标来确定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平面布置优化[2]。设施布置目标除考虑减少运输时间、降低成本外,应有利于信息沟通和设备负荷平衡。本文将车间平面布置问题抽象为以系统内物流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的二维布局数学模型来进行探讨。

设:系统由m台设备组成,各台设备排成一条直线,产品为n种零件,所有种类零件最大工序数为q(q≤m),二维布局坐标如图1所示,L(Dk)、X(Dk)和dxk l分别是设备k在x方向长度、中心坐标和设备k、的间距;W(Dk)、Y(Dk)和dyk l分别是设备k在y方向的宽度、中心坐标以及设备k、l的间距[2]。由此建立二维布局数学模型,且引入以下记号:

(1)Crij表示零件r由设备Di至设备Dj的单位距离运输成本,r∈(1,2,…,n),i∈(1,2,…,m-1),j∈(i+

(2)Qrij表示零件r由设备Di至设备Dj的物流量(以工序无逆转为前提);如果第r种零件在设备Di完成加工后下一道工序需要在设备Dj上进行,则Xrij≠0;如果第r种零件在设备Di完成加工后下一道工序无需在设备Dj上进行,则Xrij=0,r∈(1,2,…,n),i∈

(3)Sij表示设备Di至设备Dj的物流距离。

以系统内运输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的二维布局,优化数学模型为:

设计变量:X=[(X(D1),Y(D1)),(X(D2),Y(D2)),

目标函数:minf(x)=nr=Σm-1i=Σ1m1j=tΣ+1Crij×Qrij×Srij(2)

其中:Sij=姨X(Di)-X(Dj)2+Y(Di)-Y(Dj)2

间距约束:X(Dk)-X(Dt)叟2+dxklL(Dk)+L(Dt)(3)

其中:k,l∈(1,2,…,m);k>l

边界约束:X(Dk)-X(Dl)+2L(Dk)+L(Dl)燮U(5)

其中:k,l∈(1,2,…,m),k>l;U为车间可供布置的平面在x方向的长度;V为车间可供布置的平面在y方向的长度[3]。

2 应用实例

2.1 应用方案

某造船厂管子加工车间对现有平面布置设计进行优化。分析该车间主要产品,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符合工艺原则布置特点,其设备、人员按所执行的一般功能,对各工艺组成部分进行布置,并不考虑到任何特殊产品[4],工艺原则布置优缺点见表1。运用托盘管理先进模式可以弥补工艺布置原则物流量大、生产计划与控制较复杂、库存量相对较大的不足;同时,也为车间进行平面布置优化,进而解决生产过程中焊接与打磨平台生产能力不足等瓶颈问题提供前提。

根据生产纲领要求,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生产节拍计算和平衡、产品设计信息分析、生产工艺过程分析及物流设备选择和确定等,最终制定了一种较合理方案。优化后车间设施布置方式有较大调整;与优化前比较,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物料管理方式、焊接打磨区域平面布置及原材料存储区域平面布置。

2.2 基于托盘管理的物流方案分析

(1)托盘管理内容包括按托盘进行安装全过程的时间进度、工时负荷、物资保障等项,目标是全面追求成本效益、时间效益、质量效益,追求“零库存”、“零缺陷”[5],从而使实现有节奏性生产和物料有序性存储,有效地降低了各工序物料存储量,缩小了存储空间,尤其焊接区和打磨区存储空间,同时避免了托盘摆放杂乱导致堆放场地不足,减少了寻找物品浪费时间。另外,托盘管理充分利用成组技术进行管子分类和加工单元的精确划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物料重复搬运次数。

托盘需用计划包括每一个托盘最迟配套时间,设置了托盘准备状态描述数据项,保证托盘按时运往配送中心。定期对到期未能配齐的托盘和未来需用托盘实施预配套管理,产生缺件清单,使管理人员能有效地进行缺件追踪,保证生产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导致某型号管舾件缺件不能及时配盘的托盘也能按时运往配送中心,从而降低在制品存储量,提高了配送效率。

(2)车间的部分空间利用率低,空闲场地较多,如弯管区内杂物区;部分空间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未能有效地对车间空间进行工艺布局,如过度拥挤的原材料存储区域。对这些区域重新布置,有利于降低物流量,节省成本,避免碳钢对不锈钢污染,解决生产能力与堆放场地不足等问题。如下页图2所示

(3)尽可能减少物料移动次数,缩短移动距离。在物流路径上,要尽量避免回退及交叉现象[6]。如图2所示。(1)回退:行车将货车运至C、D间,平板车轨道处的原材料运至原材料储存区,BD区打磨后的半成品与AC区泵压后的半成品流动方向均与主流方向相反,自左向右,发生了回退。(2)交叉:物料运输路线在C、D间轨道处发生严重交叉,造成交通堵塞,使运输发生等待,降低物流效率,影响整个生产过程流顺通畅性,甚至使生产过程发生中断。

在决定原材料存储区域的布置时,采用方案评价决策流程来进行决策,如下页图3所示。根据该流程图,在决策的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有:(1)碳钢与不锈钢进料能否避免跨越加工区域;(2)如何避免碳钢进料跨越不锈钢相关区域;(3)能否扩大碳钢与不锈钢原材料存储区域;(4)调整后,物流路径是否全局最优;(5)该方案的固定、可变投资费用是多少,所需的物流设备、人员是多少,有哪些因素(包括物流和非物流因素)影响原材料存储区域重新布置。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应用工业工程生产管理基本原理,特别注意物流量大的操作,结合设施布置的原则和车间实际情况,得出2个优化设计方案,因篇幅有限,仅列出其中方案I,见图4。

2.3 方案比较

在计算中,由于实际生产车间的物料输送设备不同,因而单位距离运输成本也不尽相同。为便于计算,把零件r单位距离运输成本(Crij×Qrij)转化为零件r的物流量Xrij,同时根据车间物资按照安全通道流通的要求(物流在x或y方向),将目标函数进一步简化为:

其中:Sij=X(Di)-X(Dj)+Y(Di)-Y(Dj)

约束条件U=48m,V=135m(U、V为车间设计的实际大小)。通过计算(由目标函数公式(2*)得出),对两种方案计算结果分析得出:方案优化前的全年当量物料搬运工作量约25 336t·m,优化后约12 722t·m,减少12 614t·m;减少了49.8%;车间内进料工序,方案优化前的全年当量物料搬运工作量约为8 250t·m,优化后约为2 156t·m,减少6 094t·m。另一方面,投入的生产人员比优化前减少20人,增加了2个焊接平台和2个打磨平台,节约生产面积270m2(满足约束条件式(5)和式(6)的要求)。优化后的方案设施布置比优化前更能满足车间生产中的物流通畅性要求,物料输送距离短,物流成本低。优化后方案I的车间物流如图4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托盘物流现场管理,应用设施布置优化数学模型,以设施之间最小物料搬运费用为目标,对生产物流系统设施平面布置进行优化设计,直观、定量、系统地对布置方案优劣进行了评价[7]。利用设施布置目标函数,对优化前后设计方案比较,使车间做到物流顺畅、运输路线最短、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费用,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参考文献

[1]: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6-97。

[2]:谢存禧、邵明:《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56-158。

[3]:李红英、朱华炳、宋守许、刘光复:《设施布置对生产物流的影响及应用方案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第28卷第一期.92。

[4]:齐二石:《物流工程》[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50-51。

[5]黄浩、陈建亮、季良钧:《等船体工艺手册》[M];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1082~1126;《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27-30。

[6]理查德·缪瑟、柳惠庆、周室屏译:《系统布置设计》[M];械工业出版社,1988:30-32。

上一篇:部编版二上语文识字一下一篇:《李时珍》优秀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