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与不和谐作文

2024-06-09

和谐与不和谐作文(精选9篇)

和谐与不和谐作文 第1篇

关于和谐与不和谐的优秀作文

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千姿百态的社会世相,呈现给我们不同的感受,留下的印象大相径庭。有的和谐,有的不和谐。和谐,使我们愉快、舒适、顺畅;不和谐,则使我们气恼、灰暗、别扭。

会车

有一次,我骑摩托驶过一座大桥,刚想向左拐向马路,突然迎面驶来一辆小车,速度有点快,我们都处在马路的中间线上。我一时判断不清对方是向左拐还是向右行,也就不知所措了。这在公路上是最危险的情况。犹豫间,对方停车了。几乎在同一时间,我也捏住了车闸。小车向后边退了退,给我留出行驶的空间。几秒钟时间,我由紧张到松弛,小车里的司机向我微笑,我也会心地一笑,然后不约而同地按了喇叭,互致谢意,那声音清脆、悦耳,我带着愉快的心情向前驶去。

又有一次,我坐车行驶到一个山沟里,发现前面堵车了。堵的车很多,像一个长龙,望不到尽头。等了好一会儿,前面没有一点松动的迹象。我们就下车去探查堵车的原因。走了十多分钟,终于到达“梗阻”的地方。说来好笑,哪是堵车,是两个车在堵气。原来,这一小段路外边堆了一点碴石,把路变窄了,一辆大货车与一辆小骄车相会,大货车是本地的,仗着有势;小骄车是外地的,仗着有权。两辆车互不相让,都等着对方向后退,自己先走。就这样,两辆车相距不到一米,怒目相向,彼此对峙着。结果前后的车越堵越多,退也退不出去了。我估摸着,在这山沟里即使交警来处理也在几个小时以后了。我就下了车徒步回家。这事也不知道后来是如何处理的。

我长久地回味遇到的这两次会车。前者是理智,后者是冲动;前者是让人一步自己宽,后者是狭路相逢斗心眼;前者是尽量给对方以机会,后者是断绝对方的前途结果自己也没有出路。

排队

只要出门就免不了排队。取钱要排队,买车票要排队,吃饭要排队,甚至入厕也要排队。没排队之前,我们总觉得一站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多么难受。但真正排起队来,只要前面在松动,一直在向前挪移,也没什么,一会儿就到窗口了。

有一次,我到武汉火车站买车票,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那气势真吓人的。唯独买票的`长龙秩序井然。我站在队尾,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慢慢移动,大家彼此挨着,互相致意,年轻的同志不时掺扶老人,照顾小孩;年老的同志有的拿着报纸,有的在听收音机。过了三个小时,不觉我成了最前面的人,身后又成了长龙。我舒了一口气,觉得排队也很“爽”。

待下了车到一个储蓄所取钱的时候,却另有一番滋味。储蓄所不大,就两个窗口,取钱的人特多。没有人排队,都朝窗口拥,一个窗口要装三四个头,有的人甚至把头伸到里面去了。外面的人找笔找不到,找表格也找不到,都被窗口上的人压着。要问个事,里面的工作人员也听不到。就这样,直到堆在窗口的人走完,才轮到我们几个后来者,这时整整花了四十多分钟。

排队就是这样难。不少地方为了让人们排队,用不锈钢做护栏形成巷道,迫使大家排队。有的则派出大量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我想,不管是做护栏还是派工作人员都是管理中的成本支出,都是不得己而为之的。如果大家自觉排队,这些都是可以节省的,节省下来还可能惠及大家。何乐而不为?

借书

我是个书痴,见到好书不惜血本,也要买下来。家里的书确实藏了不少。但时下书的价钱贵了,像拿薪水生活如我辈者,买一套像样的书动辄上百元,常常下不了决心。所以有很多书看了爱不释手,因价钱不菲,只好忍痛割爱。

这时有几个书友在一起商量:书这样贵单靠一个人买确实承受不起,何不商量着分头买,互相借阅传看?这样,一个人买一本书,就相当于买了几本书。于是我们几个人就这样约定了:要买书就互相通气,一起去买,买了就相互借阅,互通有无。这样的约定坚持了十多年了,几乎成了一种习惯。后来大家算了一笔帐,这十多年看了不少书,但花的钱至少节省了三分之二,几个人又能在一起讨论,彼此启发,学问提高了,友谊加深了,得到了很大的益处。

但是,另一些人就不同了:老来借书,借了不还。记得新版校勘本《红楼梦》上中下三册,我算是首批去买的人,是我的珍藏书籍之一,放在书架的最高层。一天一个亲戚来玩,翻我的书架,别的书没在意,偏偏就看中了《红楼梦》。说要借阅一个月,且信誓旦旦,一定归还云云。我找不出拒借的理由,只好答应。结果,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亲戚仍没有还书。后来见到他,我扯破脸皮问起借书的事,他大大咧咧地说,书的事早忘了,怕是被别人借去了。我很气恼,但也没办法,只好作罢。后来孩子们大了,说要看看名著,其中就有《红楼梦》,而我的书架上竟没有。

借书不还,是因为有的人对书的真正价值不在意,以为就是几个钱的事。其实书应该是一个人的一笔重要财富,家里没有书或少书的人其文化素质是值得怀疑的。

收费

我们所在的住宅小区位于城区闹市,共有20户人家。因为住户杂乱,物业管理就成了问题,单是每天的垃圾就不好处理。这时我就牵头,把这些杂事管起来。经过多方打听,才请到一位退休职工负责住宅区的卫生保洁工作,工资每月60元,也就是每户三元钱。我把每月收三元卫生费的事,先给每户发了一则手机短信,然后再印制成书面材料送给每一户。结果大家无异议,物业管理正式启动了。除了第一个月我上门收费外,第二个月大家就主动来交了。后来,大家索性把一年的费用一次全交来了,说免得我跑路。我很欣慰,有了钱,物业管理非常顺利。

快过年的时候,听大家议论纷纷,说这几天不敢骑摩托车出去,街上有收费的。我就有点纳闷,过年了收什么费。大家就说,可能是那些部门没钱用了,就来收几个钱过年。我到街上去看,果然骑自行车的人多了,骑摩托车的人寥寥无几。桥头上有四五个穿制服、戴大盖帽的人在堵车收费。常常造成拥堵。有扣车的,有下好话的,有交钱的……突然,一个骑摩托车女士走到收费站突然加速,飞奔而去,收费的人见状,赶快去撵,一路呼啸,满街起哄。对这一幕,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收不收得到钱无关紧要,出了人命怎么办?谁来担这个责?

同样是收费,一个主动交,一个不断地躲。这里边不值得深思吗?一个社会乱收费,绝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把公众的利益不放在眼里的社会也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我们都企盼生活得美好,幸福。这样的生活,其节奏就像流水,涓涓流淌;就像旋律,悦耳动听;就像轻风,徐徐吹过。

生活的和谐与不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正确把握和行为的科学选择。追求和谐的道德基础和心理动力是人的诚信。体现在人的行为上就是对规则的尊重和约定的恪守,从而在利他与利己之间找到互利的巧门。

和谐与不和谐作文 第2篇

和谐有很多种存在方式。家庭的和谐是及其重要的。

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我虽然现在活得很轻松、很自在,但我偶尔还会觉得少了一份温暖、少了一份爱…我知道,那些是大人的事,我们孩子无法改变也无力改变的,我们孩子在大人眼里永远长不大,他们永远不让我们参与到他们的事里,我们要做的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每当同学们谈论到父亲这个角色时,我总爱偷偷的走开。我害怕,怕同学谈到我,问一些关于我爸爸的事。

“穿过人群,拥挤的夜,熟悉的地方,陌生的眼光。音乐继续,弥漫想象,你就在前方,站在梦想的路上……”

燕姿的歌舒缓地在窗外漂浮着。雨夜、灯红酒绿的是他们的,属于我的只是熬红的`眼睛和疲惫的心。重大的学习压力和妈妈无尽的唠叨让我想起了那一夜……

那一夜,他们又吵架了,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爸爸走到门口,看了一眼我,然后冷冷地对妈妈说了一句:“离婚吧!”,妈妈先是一愣,然后趾高气扬地说:“离婚!求之不得!切!谁怕谁呀!”我坐在角落里,偷偷的看着爸爸,鼻子酸酸的,一种热热的、咸咸的液体从眼眶里静静地流了出来。爸爸又看了我一眼,低下头叹了一口气。他把我抱回屋里,和我说了许多许多。我只是抱着他一直哭,还一直说着:“爸爸,不要走。我不要离开你!”他用力的挣开了我,就像毛虫,破茧而出。

爸爸还是走了,他终于挣脱了茧的束缚。家里没有一丝声音,这感觉就是一片死寂。我擦干眼泪悄悄地走了出来,看到妈妈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这一次,我清楚的看见妈妈脸上的皱纹和几丝白发。那热热的、咸咸的液体再一次从我眼中流了出来。

爸爸这个词一夜间变得那么遥远,虽然我依旧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也依旧那样的爱我,可那一夜的痛让心碎成一片一片的,怎么也拼不起来。

在结束和原谅之间,我和妈妈选择了沉默。我依旧笑,别人总觉得我好幸福,但爱已搁在了远方。我知道,那单纯的小女孩拉着爸爸温暖的大手要糖葫芦的画面再也回不来了。我知道无法再和他坦言喜悦和悲伤,脸上地笑会让我坚持的很辛苦,可是为了在别人眼中维持小小的表面,我们谁也不愿、不甘心去放弃。

为什么?为什么所有的事都要争吵?难道就不能做一个让步?那些大人是自私的!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每天看着大人们不是争就是吵,孩子的心会受到多大的伤害他们有没有想?每一个孩子都想要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每一个人都想生活在和谐的氛围中。

“退一步海阔天空”,请在生气之前想一下:生气、吵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不能!我们要的是和谐的社会,世上没有解不开的结,静一静,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号吗?

和谐与不和谐作文 第3篇

(一) 关注现实, 让作文命题贴近生活

作文命题对于学生的整个作文而言很重要, 因为学生的每一次作文, 是否能够把内心积蓄充分地表达出来, 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文的命题。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 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构思、立意、选材, 更能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厚积薄发, 以题激趣, 以题促思。让学生对一向令人头疼的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小学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换句话说, 题目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 即亲身做过的、耳闻目睹的, 怪、偏、全的作文题只会让学生望题生畏, 见题生厌。避免命题成人化是作文命题改革的必由之路, 从实着眼是作文命题优化的关键。例如:苏教版第十册习作6要求“介绍身边喜欢或崇拜的人”, 学生可以从书籍报刊中了解, 可以从电视媒体中发现, 也可以从生活中寻访。再如:命题作文《我真想落泪》, 这一命题让学生通过写一些真实感人的事情, 来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可以写朋友之间发生的事, 也可以写与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发生的事;可以写看到那些伤害珍禽异兽或破坏环境的卑劣行径后的痛心落泪的事;也可以写自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得成功后的喜极而泣的事……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 能帮助学生从“熟悉”当中发现“陌生”, 使作文顿生新意;从“平常”当中发掘“深刻”, 使作文给人启迪;从“小事”当中窥见“大义”, 让学生“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 一颗感悟生活意义的心灵, 一个理性判断生活价值的头脑, 他们的真情就会被激荡起来, 就会有倾吐的欲望, 有一吐为快的惬意。

(二) 彰显自我, 让作文立意展现学生个性

受应试教育及铺天盖地的所谓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的干扰, 教师对学生作文往往有着普遍的、程式化的要求, 如“篇末点题”、“深化主题”等。这种需要小学生经过提炼方能形成的文字, 实际正是画蛇添足式的“八股”, 致使小学生的文章老气横秋, 满纸空话, 缺乏童真童趣, 缺乏个性魅力。在作文教学中, 立意本源的教学理念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学生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老师的批改、讲评, 都必须遵循这个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让作文教学从立意走向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 完全可以自己确定文章的立意, 而不必恪守老的一套。要鼓励学生“用我心思我事, 用我口抒我情, 用我手写我心”。彰显自我的多角度立意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写出自己的童真童趣,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 尊重自主, 让选材和形式富有多样性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老师都要求学生按照自己作文指导的方法及介绍的内容来进行作文, 这样难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我们应该尊重学生选择习作材料的自主权,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材料, 选择自己最能展开想像的材料, 选择自己觉得有话可说的材料来写。如可以选择插图练笔, 选择新闻采风练笔, 可利用连环画鼓励学生进行自画自写的创作, 还可以进行童话、童诗的小创作……这样自主选择习作材料使他们更加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更乐用我手写我口, 用我手写我心了。作文表现形式的单一化是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学生个性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过分强调形式, 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来说, 无疑是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写作应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而且可以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的习作个性飞扬。

(四) 激发潜能, 让作文评价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的作文评价观不再强调甄别选拔, 而转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多元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教师作为唯一的作文评价者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家长、其他读者的评价甚至是学生的自评、互评。书面评价也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 口头评价、档案袋评价、网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也相继介入。在作文评价中, 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调动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 让评价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使其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如下这些方面的评价:

1. 注重自评, 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

都可以畅所欲言, 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要注重学生的自评自改, 使学生从主观上爱写作文、乐写作文, 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

2. 提倡互评, 评价的学生会在读文、评文的

过程中, 开阔写作视野, 作文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同时也学会了一分为二地评价别人。被评的学生也在其过程中学会了倾听, 倾听别人发言, 学会接纳他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 同学之间经过评价交流, 也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和谐发展。

3. 开展群评, 教师可以经常把学生的作文出

示在大家的面前, 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 写出评语。这种评价方法, 激活了全体学生的思维, 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求。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也不仅仅只是知识, 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和谐作文的价值思考 第4篇

教育的实质就是使人的理性和潜能得到和谐的充分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作文教学是否更要体现教育的人文和谐关怀已逐渐为大家所关注。因为丰富的内涵和科学的训练是作文“工具性”的显著标志,“多样文化”和“独特体验”是作文“人文性”的价值取向,作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使学生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谐发展,就应成为作文教学的必然目标。作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把培养有智慧、有灵性、有个性的和谐发展的人当成作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结合作文教改,应该思考:如何充分调动各种作文资源,构建起一个和谐的人文作文教学体系,以此充分调动每一个教师、学生对于作文“教”与“学”的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师、学生、社会三者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语言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和谐状态中才能实现。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言语书面表达能力,必须首先培养人与书面语言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一种主动运用语言、选择语言、创造语言的状态。但是目前学生普遍不爱学作文、害怕写作文就是个体与语言疏离状态的表现。究其原因,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很少能给学生必要的语言“亲和”的机会,不愿意满足学生对创造精神产品(作文)的愉悦性要求,很少真正顾及学生人文精神的和谐全面发展。漠视人文因素的现象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①作文教学的简单化。有些作文施教者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单纯地运用硬性制度灌输式施教,虽然也强调学生的写作训练,但这种训练往往具有强制性,简单地追求训练的数量和频率,学生只有执行“写”的义务,而没有自己选择“写”的权利。②作文教学的功利化。作文教学的目标从某些程度上说已经退化成一种欲望的外在表现,学生的职责就是学好作文将来考个好学校,就连“写作”兴趣班也为考个高分,获个奖等等。③人文关怀的淡漠化。在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工作的流程是否规范,训练的行为是否符合制度的规定,似乎每一个行为都存在一个流程去照抄,人文的关怀在作文教学中变得越来越淡薄。④课程结构的模式化。没有关注学生的需要,永远只是流程式地完成着教育专家的安排。要使作文教学发展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潮流,必须走和谐的人文化的道路。

于和谐的作文:自然·和谐 第5篇

有关于和谐的作文:自然·和谐

傍晚,孤寂的苍茫,却依旧掩盖不住都市的繁华·喧嚣与吵闹,一种无助的伤感油然而生。绚丽夺目的装饰,五彩的霓虹灯,再闪亮,仍是华丽的伪装,永远只是肤浅而没有含蓄的。想逃离,不断的.奔跑,与黑夜追逐,仍被黑暗吞噬。猛然停下,蓦然回首,背后是一片豪华,仿佛来自天国的世界,如此梦幻,使人沉迷其中,却晃人心魂。脑海里不知怎的,浮现出妈妈小时对我说的话,她用手点着我的头说,“孩子,记住,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妈妈。”仿佛被她严格的神色感染似的,我郑重其事的点点头。是的,这句我依稀记得,我希望,我也承诺,我可以帮到她,美丽的地球。可是,地球,她的容貌早在老去,在逝而殆尽,在消失这不是我的能力就可以阻止的。一千万年前,她傲立百花争艳当中,裙纱婆娑,柳肢轻曳,滴粉搓酥,美艳不可方物;昔日,虽在千百年后,却仍风姿绰约,婀娜多姿,风韵犹存;如今,碧绿拖地长纱变得昏黄,蓝冶长发,逐渐漆黑。这是你的变化吗?我深深的为你心痛。你在呻吟,我听得清清楚楚,为你叹息,生命的事逝。

岁月轮回错,你该如何静静的沉思,远处却忽然响起的嘈杂声,引起我的注目,那是群小孩子,还是天真烂漫之时,叫着笑着跑着闹着,欢愉的笑,放肆的闹,听在耳里却很清新很别致,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同是喧闹,一个舒坦,一个却略显烦躁。他们来干什么?我有些疑惑,未来的鲜花,本应在教室中吮吸知识的甘霖,却跑到这儿来。如一缕清风从我身旁飞过,下意识的回眸,转身去望,他们在天桥上去捡那些白色塑料袋,一张张笑靥洋溢,温暖无法比拟。原来他们,就是我所追逐的光明。霎时,无声地笑了,一朵寒星珠泪顺着脸颊而下,我多么兴奋那!撩人的微风从耳旁吹过,黑发飘扬,微舞。情不自禁地走过去,捡起。一个举动,多么简单!我不会失望,因为我知道很多人爱着你!

和谐与不和谐作文 第6篇

五月,是梦的季节。美梦依稀时,塞外风情、大漠孤烟、江南秀色、湖畔轻柳都走到了眼前。在这个季节,青春的萌发,青春的向往、青春的交响乐、青春的圆舞曲都融聚成为青春的光荣与梦想,渴望随着气温的上升,用无与伦比的热量不断地催促、不断地蒸发,将理想与生命托得更高、更远,走进深遂的苍穹,迈向无垠的旷野。

青春其实也是是风,夹杂清新,带着温暖,充满活力,它喜欢那风吹不散,雨打不透的和谐

和谐是关爱体贴,和谐是宽容礼让,和谐是科学利用,和谐是协调发展……事物之间配合得适当而匀称的情形称为“和谐”:于是一首乐曲,音符组合得当为音调和谐;一幅画卷,色彩调配得当为颜色和谐;一对夫妻,相敬如宾为琴瑟和谐……

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追求着和谐: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政通人和,敬业乐群,这是社会的和谐;同学友爱,路人相助,这是人际的和谐……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个人成长需要和谐,社会发展呼唤和谐。于是和谐便被看作是一种极致,一种完美

其实现在我们离和谐已经很近很近了,同学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同学之间的关系”, 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就会心情舒畅、愉快成长。

和谐校园作文 校园,让和谐作主 第7篇

和谐校园作文 校园,让和谐作主

郭朝霞

春秋袅袅,百家争鸣,思想碰撞、学说交锋。在这个大分裂、大融合的时代里,孔老夫子游历诸国,目睹时局民生,思绪庞杂,提出了影响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从此,华夏子民便与这“和”字结下不解之缘,一个“和”字就牵扯中国老百姓纵横五千年的神经。

“八年之中,九(纠)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彰显出无限魅力,蕴涵着博大境界。“异音相从,谓之和。”(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和谐,一种巨大的包容杂多的统一。

万物相谐,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审美理想。“皆若空游无所依”,是鱼与水的和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声与静的和谐;鸟是树金黄的心跳,树是鸟翠绿的.羽毛,这又真可谓天地相融的境界。和谐的境界真乃妙不可言。“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情景多么像一幅凝聚了闪亮灯火的浮雕,温馨而沉静,涌泛着恒久的内在的光芒,让人脚下生根,企盼成为树,甚至石头。

浑成之美,全在和谐。《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王开岭这篇散文,单是题目就能足以感动我们的心灵。和谐,让本来对立的水火变得相容相济:如果扣动扳机,这一声枪响引发的将是一次地震或者火山爆发,使蜜蜂离开花丛,老人离开长椅,灵魂离开躯体。

和谐之美,就叫音乐。柏拉图说:“相反相成的声音协调统一产生了音乐,音乐就是和谐之美。”赫拉克利特有言:“一与本身相反,又复与它本身和谐,正如弓弦与琴弓。”晚年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前无古人地在《第九交响曲》的结尾加入了合唱《欢乐颂》。乐曲终了,身着燕尾服的维也纳人全都起立鼓掌,眼里漾着热泪。“和谐”最能打动人心,“和谐”最能使灵魂归于永恒,这是音乐的使命,譬如一曲人类的祈祷。

和谐就是物物相谐,和谐就是天人合一。城市说:禁止鸣笛;闹区说:限速行驶;绿灯说:平安前行。自己生活,让别人也生活,哪怕是一堵老墙,一叶新绿。和谐社会,将因我们内心世界的和谐得以构建。

“和谐校园”不仅是符合时势、顺应了时代主流,它更像是一场等待已久的及时雨,在大学师生当中产生了极大共鸣,是切中民心的一项举措。

“和谐校园”,就是充满创新精神,充满时代活力;就是彰显独特个性,就是尽情地展示才华。

“和谐校园”,就是充分激活授业解惑的热情,就是激情高扬尊师重教的风帆。

“和谐校园”,就是充分地调动大学生们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就是充分保障和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平等融洽、以人为本。

“和谐校园”,就是文明有德,但又不乏法治;就是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不断协调各方利益,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又公正。

“和谐校园”,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就是去除有损环境、破坏校园的不良行为。

“和谐校园”,就是充满诚信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就是杜绝学术腐败,消灭考试作弊。

“和谐校园”,就是关爱生命、帮扶弱小;就是充分保证师生平安、财产安全。

“和谐校园”是社会文明的集散地,是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是思想碰撞的连接点,是培育时代精英的理想场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台昼夜轰鸣的发动机。

和谐校园,令人向往;和谐校园,带给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谐校园,将有助于我们正待放飞的绚丽理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期待,不去构建呢?

作文与和谐 第8篇

第十一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奖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 颁奖仪式定在四川乐山举行。说到乐山, 大家脑海里可能马上会浮现出一座依山而立、雄伟慈祥的乐山大佛形象, 它静静地屹立千年, 被无数人瞻仰膜拜。虽然乐山大佛的恢弘气势世所罕见, 但是它给我们的感觉却是非常亲切、自然的, 乘舟经过他的身边, 丝毫没有扑面而来的压迫感, 原因何在?因为它的存在和周围的整体环境是和谐的。俗话说:儒“治天下”、道“养性”、佛“修心”, 乐山大佛的存在, 和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它自身的和谐, 以及它所承载的佛学的和谐圆融精神, 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何谓和谐?怎么样在学习中尤其在作文中体现和谐精神?也就是我在这里要和大家探讨的话题。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拥有持久生命力的词汇,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和谐不仅存在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之间,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正因为和谐如此重要, 从古至今它都是社会变革的终极理想之一。中国先秦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就说过“君子和而不同”, 道家庄子也提倡“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佛家则讲究“中道圆融”, 本质上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儒道佛的和谐思想虽然各有侧重, 他们的宗旨和追求也不尽相同, 但其三家的和谐理念统一于“天人合一”, 从而形成了以“和谐”为本质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融合统一的深层原因所在,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脊梁。而在西方, 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有一句广泛流传的名言:“美在和谐。”可见在这方面中西方的审美理想是一致的。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 我们一谈到和谐, 脑海中可能立刻会联想到中共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 其思想根源就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建设社会的新理念, 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 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以和谐文化为支撑, 需要和谐教育的先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 我们能不能指导学生和谐地作文, 从而写出一篇篇文质俱佳的美文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我看来, 和谐是教学的目的, 也是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和谐作文的完成需要师生共同来创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身为教师, 不仅仅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而对学生而言, “和谐作文”的要求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只有教学相长, 共建和谐课堂, 才能写出好文章。这一届“新世纪杯”作文大赛的获奖作文, 就充分体现了“和谐”的本质特性。在这里, 我想就怎样写出一篇和谐的好作文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 教师们要和谐地教作文。中学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在考试成绩的驱使下, 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们背诵好词好句, 选择历年满分作文进行临摹仿写, 日复一日地进行这样机械的作文训练, 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批量生产的产品, 毫无个性可言, 作文内容和优秀作品“形似”而远非“神似”, 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育的一种悲哀。在我看来, 教师要做的, 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 在把握好正确思想导向的基础上, 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和谐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孩子的头脑, 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孩子的嘴巴, 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孩子的双手, 使他们可以玩……”要“授之以渔”, 而不是“授之以鱼”, 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锻炼, 而自己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丰收的喜悦。具体在作文教学中,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进。

第一, 以学生为中心, 转变作文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指导地位, 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 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作文境界。教师要注重学生和谐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制度下, 老师们习惯于培养应试作文人才, 宣扬“八股式”作文法, 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写出真性情, 写出自己的个性。身为教师, 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主导性, 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努力让学生百花齐放, 而不是千篇一律。让学生写得开心, 学得轻松, 而不仅仅是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引导下,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自然就会越来越浓, 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二, 以求真为目的, 创设和谐的作文课堂氛围。学生作文, 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当场写出来的, 所以师生如何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本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中国古人对作文有个要求:“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就是说一切好作品都是发自内心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讲真话, 抒真情, 状写真实的生活, 而不是一味地堆砌辞藻, 卖弄文采, 为文而文。久而久之, 一个良好的作文习惯也就形成了。

第三, 以创新代替模仿,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一个平庸的教师, 会毁掉一个天才的学生, 扼杀他的所有创新力和想象空间。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就必须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而代之以互动的、多边交流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作文, 改进教学方法, 不要给学生写作限定很多的条条框框, 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双赢局面。

其次, 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理解如何写出和谐的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从选题到写作再到评讲都是程序化操作, 形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和从众心理, 写出来的是一篇篇拼凑起来的文章, 缺乏生活体验, 通篇找不到真情实感, 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才情和创造能力。如果你写了一篇文章, 自己看了都觉得是“应景之作”, 怎么能指望它感动阅卷老师呢?古人有云:“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只有勤于积累, 有生活实践的学生才能写出佳作来。最近《南方周末》发了一篇特稿《会说谎的作文》, 批评中学从课文到作文都在教学生说假话, 新一代作家代表韩寒也在博客里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83.3%的人承认自己上学期间编过作文。这些触目惊心的言论和数据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真实, 说大话假话成风。一篇好的作文, 必定是反映内心深处的情感的, 言为心声, 不吐不快, 达到情感与文字的和谐共生。如果大家认真读过这一届作文大赛的特等奖入围作文, 你就会发现, 它们成功的秘诀不外乎和谐二字, 有的是语言流畅, 文采斐然, 比如蓝玉洁同学的《诗歌中的河》;有的贴近生活, 真情流露, 陈安琪同学的《借钱记》就是源自生活的佳作;有的是对社会现状的剖析和批判, 老辣犀利, 熊樱同学的《鸭子是怎样赶上架的》, 用一“被”字句来针砭时弊, 字字锋利。那么和谐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呢?同学们要从哪些方面来学习提高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有一定帮助。

第一, 思想和谐, 与时代同步。这里的思想和谐, 不单单要求思想要符合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 还要在弘扬真善美的基础上, 保持对国家大事时事政治的关注, 与时俱进。熊樱同学《鸭子是怎样赶上架的》这篇作文形式上是一篇杂文, 她从当今社会热门的“被”字入手, 评点社会热点, 切中时弊, 而且巧妙地把“被代表”“被就业”“被小康”比喻成鸭子, 把幕后操控人员比喻成“养鸭人”, 生动贴切, 文笔老辣干净, 体现了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思想和谐不一定非要一味地正面歌颂, 而是加入自己的社会责任心, 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照样能写出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作文来。

第二, 情感和谐, 与心灵同步。清代学者黄遵宪说过:“我手写我口。”就是说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地抒发出来, 不做作, 不夸饰。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提到,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这就要求老师出的作文题目必须契合学生的写作范围和能力, 同时给学生提出的要求就是尽量淡化作文条条框框的束缚, 忘掉死板的写作技巧, 把自己从审题中所联想起来的生活细节自由自在地写出来, 写出真情, 写出个性。古人云:“情蕴其中, 发而为文。”一篇有生活, 有感悟的作文怎么可能不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呢?文字与情感的和谐, 是来自作者心灵的外露, 如果你能在写文章时感动自己, 别人自然也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了。陆伟晨同学的《喜糖》, 文字干净简洁, 就写了小时候孩子们抢喜糖的情节, 但是由于加入了生活体验和内心情感, 让人看后会心一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有一句话:“当一个个小孩捧着喜糖出来的时候, 再摸摸身上碰出的青紫, 真疼呀!”一个一心一意抢喜糖的小淘气形象跃然纸上, 那股对童年生活的怀旧之情不言自明。李丽同学的《我最讨厌的一篇课文》一文, 没有把视角局限在课文知识上, 而是通过课文内容与自己现实生活的对比, 表达了自己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一些知心朋友和老师的心声, 让人顿生怜爱之情。

第三, 语言和谐, 与文学同步。王先霈老师曾经说过:“作文, 就是作出来的文章, 有时候不一定需要来源于现实, 而是尽情地展现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写作能力, 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也就是说, 如果一篇文章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不管是典雅优美, 还是流畅自然, 如果能在切题的基础上做到语言风格的一致和谐, 也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如果你文学功底深厚, 擅长写景抒情, 何不在这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呢?在这方面, 杨露同学的《爱的几种样子》和蓝玉洁同学的《诗歌中的河》这两篇文章就做得非常好。小作者别出心裁地用诗句来充当小标题, 分别写出了生活中爱的几种样子和流淌在诗歌河流中的高傲的灵魂, 我为他们优美的文笔而惊叹, 一首首古诗词的运用贴切, 文字不拖沓, 营造了一个个古典梦幻的意境, 令人神往, 他们用手中的笔折服了读者。而王玥瑾同学的作文《向爷爷学习》, 文字朴实无华, 行文有条不紊, 别有风味。苏东坡在老年说到自己的文字风格时有一句话:“渐老渐熟, 乃造平淡。”小作者在中学就写出这样文思俱佳的作文, 让人欣喜。

第四, 结构和谐, 与情节同步。“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同学们能合理安排行文结构, 在作文的情节上下点功夫, 制造些合情合理的波折, 一定会让文章更有看头, 吊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今年作文大赛的特等奖, 李晓文同学的《我在父亲眼里》的构思令人称道。文中处处可见父亲在我眼里的形象, 而我在父亲眼里的形象却是跟妈妈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都是通过父亲的话语流露出来的。通过小作者对主题巧妙的置换, 一个深爱自己老婆和女儿的男人跃然纸上。小作者通过母亲出走, 我和父亲在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以及父亲的妥协等等几个情节的展开, 让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爱, 这样的结构模式值得学习。陈安琪同学的作文《借钱记》则是完全凭借曲折的情节取胜。她讲述了主人公随着父亲去二叔家借钱的经历, 父亲低声下气, 可是二婶不给钱, 最后还是二叔偷偷地塞了三百给我, 最后主人公回忆起小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 今昔对比之下, 嗟乎人心不古, 情节跌宕起伏。其中二婶作为一个次要人物, 却被刻画得特别出彩, 随着情节的发展, 她在厨房里或动或静, 锅碗瓢盆都奏起了交响曲, 给文章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另外还有和谐的过渡句等等, 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值得注意的是, 上面谈的这四种和谐作文的方式并不是只能单一存在的, 如果能在作文中交叉运用, 效果会更好。比如《向爷爷学习》这篇文章, 不光语言上朴实自然, 在思想上也写出了中国农民的精神符号, 写出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的根本所在, 值得学习。

聊出作文教学和谐之声 第9篇

感悟生活,聊出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引导孩子去观察和感悟。

1.丰富体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在孩子们紧张的学习之余和他们痛快地“疯”。我先和他们聊聊喜欢玩的游戏,怎么玩,然后和他们一起玩“扳手腕”“哑剧配音”“扔绣球”“阿水的故事”等。“疯”过,玩过,学生体验到了一次酣畅淋漓和刻骨铭心,心灵的言说如汩汩清泉自然流淌,生活的精彩在笔尖宣泄而出。

2.凭借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学不久,在布置班级“我爱我家”栏目时,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得意照,也迫不及待地向我讲述照片的来历,于是便有了《一张照片的故事》这一作文题的教学。一上课,我就和学生聊: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影集吗?喜欢吗?为什么喜欢?翻开我们的影集,一张张照片总能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而且一张张照片的背后肯定有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就这样以聊天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唤醒了沉睡的记忆,盘活了习作库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写出具有个人生活体验的习作成为可能。

创设情境。聊出氛围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情满于胸、思绪万千、乐于表达,才能聆听到他们心灵的声音。

中秋节即将到来,我们学习《但愿人长久》一课,孩子们沉浸在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中。于是,我的脑海中便萌生和他们一起品月饼、话中秋的想法。

上课前,看到我带来的月饼,孩子们异常兴奋,有些喜出望外,我就这样开始和孩子们聊中秋。“后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你们知道有关中秋的诗句和故事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位男生居然声情并茂地吟诵着《水调歌头》,俨然进入了情境中。“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和中秋有关的故事。精彩的故事让他们赢得属于他们的奖品——一枚精致的月饼。

打开包装,仔细端详着,细细品味着,故事继续着……

及时反馈,聊出实效

当今的作文教学,常常在反馈上严重滞后,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了一篇自认为还不错的作文,满怀期待,最想知道自己的作文成绩,最想知道老师的评价。可是等待了近两周,老师才说“今天我们讲评上次的作文……”,这时学生已经丝毫没有什么激情了,草草看一眼分数或者等级就放在一旁。怎样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始终保持对作文的期待与兴趣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褒奖激励。每次学生写好作文后,我采取了一个比较简便的反馈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对作文的期待与兴趣。学生完成作文的第二天,我随手挑一篇作文,在语文课上念上一段写得精彩的语句,作几句点评,然后让学生猜这是谁写的佳作。学生纷纷猜测,最后老师念出那个学生的名字,全班即会鼓掌祝贺。

2.自我推荐。新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分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话题,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即使作文水平一般的同学,作文中也会有闪光之处。每次批改学生的习作,我不是把重点放在费心劳力不讨好的“改”上,而是带着轻松的心情,用赏识的眼睛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點,一句话,一个词,哪怕只有一个字也标示出来。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养成了寻找美言佳句的习惯,每次习作写好后,我总让学生选取自己的作文中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在全班进行自我推荐。

3.博客交流。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平台,它能及时反馈,在短时间内和世界各地的人切磋交流。它能弥补作文本、日记本的不足,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学中,我尝试搭建了这一新的交流平台,创建了属于班级的博客群组,聘请两位有经验的家长协助管理,学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写日志,然后像聊天一般互相评论交流。这对学生作文兴趣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有益的帮助。

上一篇:安装冬期施工技术措施下一篇:郭敬明的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