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2024-05-19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精选9篇)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1篇

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和历史研究

世界历史研究所 于沛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着振奋民族精神、铸造民族灵魂,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历史积淀,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国家统一和持续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础。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历史科学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使其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文化发展水平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程度。任何文化都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和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它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国家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只有具有强势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利益。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使文化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而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创新就成为建设先进文化的重中之重。

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文化又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才提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就是指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也主要是指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振奋民族精神、铸造民族魂魄、升华民族品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作用。

重视文化的力量,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是对我们党八十年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文化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面前,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作为生产力的构成要求,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体现了对文化的要求。就劳动者而言,用什么样的观念来指导劳动,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劳动能力等都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而劳动者使用的劳动工具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问题。劳动对象的改变,从其实质的意义上来讲,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社会生产力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问题。我们谈文化,主要就是要研究文化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的条件下,文化形态的先进与否决定了生产力发展与变化的方向。文化生产力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特殊形态,既有其独立性,又作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科学论断,把文化建设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中来考虑,放到整个人类世界历史进程的大局中来考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科学品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不是孤悬于历史进程之外的,它自身也面临一个现代性的转换问题。只有与时俱进,成功地实现现代转型,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才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成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才能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创新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来发展先进文化。

首先,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决定了文化创新必须在已有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华的积淀,这种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深厚基础。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是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华的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深厚基础。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是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

同时,还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问题。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切忌抱残守缺。我们要有世界历史的眼光和“拿来主义”的勇气,对西方文化有选择地批判地加以吸收;也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自觉摒弃“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要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意识,要有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理性自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这个主流方向。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包含了当代科学和文化的最新成就,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而不是颓废的、消极的、愚昧落后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组成部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在其拥有先进的思想道德,还在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思想道德文化决定着整个文化的社会性质,统帅整个文化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政治进步。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面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全球化、多样化和市场化的基本趋势,中国文化怎样才能以其独特魅力,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面对全球化,应坚持全球化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方便快捷地实现了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自由进行对话交流,实现对全球文化资源和文化财富的共享。面对文化发展的这种全球化走势,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密切关注域外文化,既要努力学习其优长、吸收其积极成果,又要警惕消极、颓废文化的侵袭;既要反对文化壁垒和盲目排外,又要反对崇洋媚外和全盘西化,进而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突显民族文化的特色。

就文化而言,经济全球化最终会影响到各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通过交流会在某些问题上取得共识,但这种共识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的根本改变。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同时也就失去了自己民族的独立性。民族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文化的民族性,实质上就是一定民族与别的民族在文化特质方面最本质、最深刻的区别。任何一种文化的民族性,只要该民族存在,就不可能消失。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消解文化的民族性。越是弘扬民族精神,越是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面临着继往开来、重铸辉煌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发展先进文化定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这是当代中国人民历史性的选择。迎接挑战,就要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身固本可御百病不侵,真正有效地抵御西方的文化渗透。只有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结合在一起,当代中国文化才能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所拥有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明沃土、面向世界和未来的现代新型文化。当前,我们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创建当代中国新的文化价值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应重视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特别应该强调,坚持文化的民族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精神的和智力的支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离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生存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因此“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在当前世界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强调这一点,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文化结晶。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的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弘扬民族精神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力量聚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上来,为国家统一、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使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一样,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综合国力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精神。一个民族无论遇到多少灾难和坎坷,但只要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百折不挠,成就民族伟业,为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证明: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同样也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成果,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使物质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一定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往往后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加重要。例如,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以一种观念形态蕴藏在每一个民族成员之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保持生命力的源泉,一个民族只要朝气蓬勃,始终保持浩然正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就一定充满希望,有光明的未来。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文化,形成了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优良传统的历史积淀,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和磨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精华和坚定志向。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群体意识,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内容。有无民族精神,有怎么样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重要条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坚定的民族志向,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千百年来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无数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是民族精神。它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血脉认同和归属意识,加快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民族的进取意识和奋斗精神,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切实保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民族灵魂,其作用和影响从不仅仅限于精神领域,而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始终激励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自强不息;始终使中华民族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锻造和培育起来的,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是不断适应时代的进步,从本质上反映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使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出时代精神,并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例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今天的爱国主义,是传统爱国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已同爱社会主义、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爱中华民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精神也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增强自己的时代品格。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着民族精神的内容,使“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新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八十多年来,民族精神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使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统一。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始终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基本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的党性党风是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热爱和平等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种文化形态持续向前发展的持久动力,在于体现该文化的内在精神及其个性。同时,也正是这种内在精神及其个性,使该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形态而表现出独特的魅力。而这种“内在精神及其个性”,主要是通过民族精神体现出来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民族精神,已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文化建设的成败,也关系中华民族的存亡。人们清醒地看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正利用经济、军事、科技的优势地位,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企图建立由西方文化主宰的一统天下。民族精神作为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对于捍卫民族的独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掘丰厚的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优秀的中国史学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记录,同时也是当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借用龚自珍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这一名言,完全可以说,欲坚持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先为史,首先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历史学历来被称为“文化中的文化”,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历史研究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是当代中国广大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始终没有中断,这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记载不曾中断,有密切的联系。中华民族精神是在长期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是自远古以来中华文明精华的凝聚和沉淀。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在传达丰富的历史信息的同时,还深含着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中国史学对于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努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发掘中国史学资源,赋予其崭新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精神,史学将会以其特有的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发挥其孕育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国历代十分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遥远的夏代,已设有史官。此后,一直延续到清代,史官在为前朝、当朝修史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视总结,并吸取历史经验的伟大民族。中国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强调“述往事”而“思来者”,也就是中华民族在走向未来时,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中国历史发展绵延不断,同样,中国史学的发展也绵延不断,无论世事多么艰难,历史矛盾运动多么曲折,但中国历史学和中国历史,都同样表现出不断进步的历史的连续性。正是这种连续性,才使中华民族今天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史学遗产。

一部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展、培育和弘扬的历史。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同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中,在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培育起来的。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历尽艰辛,饱经磨难,但始终能够长盛不衰,这是由血脉相传的中华民族精神决定的。

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心内容之一是爱国主义。丰富的中国史学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生动的范例。从史学遗产中吸取爱国主义营养,是新时期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国史学著述中,歌颂统一、反对分裂,歌颂民族英雄、鄙视投降叛卖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不仅仅是史家历史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具体内容,是褒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实践。这些历史文化的浸润和积淀,使它的影响远远超出历史学家的作品,而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追求,是独具魅力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中华儿女培养孕育了爱好和平的传统,不断丰富着民族精神的内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爱好和平和热爱祖国、团结统一是一致的,爱好和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和世界上其他文明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开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联系越来越紧密,影响越来越深刻。在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中,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求同存异,和谐共存。通过吸取了各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升华,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同时,坚决打击外国侵略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英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们不愧是民族的脊梁,正是这些高尚的民族品格和振奋的民族精神,才使西方列强永远无法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回顾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重要的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 每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都会成为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历史学将发挥独特的、重要的作用。历史研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历史学家要从书斋中走出,积极投身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去,努力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使其研究回答现实生活发展中提出的问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例如,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实际危险。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特别是八国联军的入侵,表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的步伐,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彻底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林则徐、魏源、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志士仁人高扬民族精神,使中国民气为之一振。这时,梁启超以进化论、进化史观为理论基础,发起了“为史界辟一新天地”的“史界革命”,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序幕。他认为“史界革命”的意义远超出学术本身,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史学是社会的折射,“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中华民族则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梁启超说:“数千年之历史,进化之历史,数万里之世界,进化之世界也”,而且“天下进化之理,无有穷也,进一级更有一级”。1 因此,他强调历史学的性质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种族盛衰兴亡之迹”,而历史学的精神则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种族盛衰兴亡之故”。2这些认识和“救亡图存”、“求强求富”,弘扬民族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为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党的领导历来重视学习历史,包括学习外国的历史。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革命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3邓小平同志也强调:“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4江泽民同志给白寿彝教授的贺信中写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经验中不断开拓前进。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记取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痛苦。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新的总结。这对我们推进今天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5 只有坚持文化的创新,才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样,只有坚持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才能充分地实现史学的功能。将历史研究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将使当代中国历史科学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因,而永葆青春活力。当前,我们应通过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认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品格,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中国各族人民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03/6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2篇

(第三周)

演讲题目: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演讲班级:六年级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班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生1:面对高山,你一定会感慨它的气势磅礴; 生2:放眼大海,你一定会惊叹它的汹涌澎湃; 生3:仰望青松,你一定会赞美它的高大苍劲; 生4:俯瞰小草,你一定会称颂他的坚忍不拔。

合:是的,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

生5: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过多少风流人物,仁人志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励志成材,报效祖国。

生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范仲淹心系天下的博大情怀。

生1: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合: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生2: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培养民族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健全人格的需要,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具有民族精神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生3: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遇到师长、来宾,主动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障畅通;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美丽的校园。

生4:做一个快乐的学生。全心全意地做好一件事情,合理地安排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看看课外书,练练字,专心听每一节课,及时认真的完成每一次的作业,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考试„„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生5:做一名会合作的学生。那么什么是合作呢?简单地来说,就是你和你的同伴们一起认真地完成一件事。比如一起合作打扫好教室卫生,一起合作解决很难的问题,一起合作制作一样小物品,一起合作帮别人做好事„„在合作中,我们一定学会更多的本领!

生6:做一个锐意进取的学生。什么是进取?就是要不断地努力,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是我们用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地学习,不管你的基础如何,同样都会取得成绩,获得成功。

生1:做一个有安全意识的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的安全公约,听从老师指挥,出操、课间活动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开展危险性游戏。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3篇

一、课堂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课堂教学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 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 努力做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一) 文学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我们在《大学语文》的讲授中常常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在讲授经典作品时, 注重挖掘作家、作品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屈原的《桔颂》寄托了他对故国乡土的挚爱情怀, 司马迁的《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文天祥的《正气歌》表现出前代英烈们的浩然正气, 舒婷的《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将深厚真挚的情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 这些作品讴歌了历代优秀人物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都把忧国为民的精神推向了巅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岳飞“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些不断求索、舍身为国为民的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些人的精神汇成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等等, 正是有了这些民族脊梁的支撑和这些人文精华的影响, 才使我们的民族涉过漫漫的历史长河, 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经受住血与火的洗礼, 从而走向光明, 走向昌盛。因而通过《大学语文》教学, 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这些前贤、圣哲的思想、情操、行为, 从而增强民族精神。

还有一部分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 如郦道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黄河壮丽雄伟的磅礴气势, 李白笔下蜀道的奇绝、庐山的壮美, 杜甫笔下泰山的博大、长江的沉雄, 无不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

《大学语文》课程中“孔孟语录”虽然文字不多, 却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 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 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强调诚信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这种“大丈夫”的高风亮节显示了刚正不阿的人格理想。陶渊明的“岂能为五斗米折腰”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杜甫的“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孟子强调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善恶之心, 非人也”, 儒家提出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闪耀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儒家推重人格的价值, 对于抑制世俗价值观的泛滥起了重要作用。这些传统美德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养成具有重大意义。

再如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宫刑之辱, 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的写作。面对挫折, 在逆境中奋起的典型事例说服力强, 震撼力大。苏轼是中国古代文艺才能最全面的一代文豪, 我们在看到他荣耀和显赫的同时, 也看到他又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人, 可是面对人生的苦难, 他却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处之, 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中表现的宽广飘逸的情怀和对人生困境的正视, 尤其启人心智。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心胸, 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增强心理素质, 形成健全人格, 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文化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课堂, 其与传统文化教育有着诸多契合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大理论,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其中既包含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产生的过程, 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可以说,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做到思想政治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将会更加丰富思想政治课内容, 育人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思想政治课课堂形式比较自由灵活, 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 这为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 思想政治课也要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贴近学生上重点用力, 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 真正达到育人、塑人、成人的教育目的。

二、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书籍, 接受民族精神的洗礼

阅读对人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这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伙伴和精神食粮。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传奇魔幻类书籍比较感兴趣。但是在我国的经典名著里, 却蕴含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启迪着我们的智慧, 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为此我们在全院大学生中举办了读书节活动。我们为学生列出古典名著书目, 开列相关的课外作品, 包括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共数篇。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比较丰富。举办讲座, 主要为推介名著、名著系列讲座、阅读方法指要、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征文竞赛等。为使读书节活动开展得更富实效, 我们加强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 新学年入学伊始就向学生推介必读书目, 我们要求大一、大二的学生制订读书计划, 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其次, 加强阅读方法和阅读心理的指导。阅读讲究的是一种心境, 只有心无旁骛, 才能心灵与文本共振、与作者交融, 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第三, 必要的检测手段。对必读篇目在考试中能有所体现, 搞一些小型的读书报告会, 用课前五分钟演讲再现或介绍相关作品, 利用学校读书节或艺术节开展各种读书竞赛等等。通过读书活动, 收效如下:

(一) 阅读中品味作品传统文化的意蕴

经典的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悠远,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有体现关爱他人、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 有反映革命传统的。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 人性美, 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 友情。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 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达着生活信息, 我们走进经典著作, 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

(二) 在古诗文诵读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 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 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所以, 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 阅读经典, 传承爱国、团结、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崇尚气节, 讲究为人要有浩然正气, 保持人格尊严。“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崇高气节的集中体现。它表现为追求正义、献身理想而不屈于外来压力;不受邪恶的诱惑, 代表着一种正义而高尚的理想境界。

中华民族提倡修身律己, 孔子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慎独”, 孟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强调加强个人修养, 使个人的行为适合国家和他人的需要。“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满招损, 谦受益”, 这些都一直成为我国历代群体生活中所推崇的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和智慧的民族, 素以勤劳节俭著称,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靠自己勤劳奋进创造文明财富。早在先秦时代的《周易》中就有“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高度概括。正是凭借这种坚韧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中华儿女创造了四大发明, 创造了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

三、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折射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我校结合传统节日和学校的重大节日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感受浓郁民族传统的同时, 感悟到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一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 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九月开学不久就是中秋节。每届学生都让他们课外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 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 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并让每位学生寄一张贺卡给父母, 让他们懂得感恩, 理解象征合家团聚与和美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

我们的民族精神来源于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积, 是传统美德和精神的总结与深化, 因此, 要真正认识民族精神, 就要去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在校园中我们将充分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 引导广大师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形成底蕴深厚、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良好学校文化氛围,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宗霖, 司见南, 岳冬青.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2]罗继全, 朱鹰屏.论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 2008, (2) .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4篇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精神也被赋予很多新的内涵,如热爱祖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尊重知识、团结协作、保护环境、追求和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中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傳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劳技学科作为体现与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应该承担起在本学科中发扬优良传统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劳技教育中发扬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

一、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劳技学科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意在使学生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和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以松江区劳技中心为例,就开设了《编结》、《布艺》、《木艺》等15门课程。每门课程均有自己的特色,都能从不同角度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如《布艺》课程,在现代人眼中,一根针、一根线、一块布似乎是很不值钱的东西,但任课教师教育学生要将剩余材料收集好,针可以重复利用、较长的线可以缝制物品、小布头可以做装饰用品……使学生意识到物品即使再微小,可能还是有用,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

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在21世纪,环保行为意味着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松江劳技中心在每周一的行为规范教育课中都强调学生要保护周围的环境,做文明的上海人。如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不随意吐口香糖、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有的学科还针对学生所用工具和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微机技术》课程任课教师教育学生:电脑中所有的芯片以后一旦没用了,就是电子垃圾,要交给专门的废品处理机构进行加工处理,如随意抛弃,就会造成土地污染,严重破坏我们生存的环境。

三、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遵纪守法指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劳技中心的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标准,用来对学生一周学习情况作总结与评价。这些劳技课程评价标准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十分强调学生遵守本课程的规章制度。是否规范使用工具,是否安全操作,是否文明学习,是否参加劳动等等,这些纪律要求除了在周一行为规范教育课中强调外,还专门设有相应的考核标准,以考核学生一周的表现。在这样一个过程性评价中,学生懂得了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定,要遵守纪律、遵守规范,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学生。

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未来的社会需要具有团结合作意识的工作者,只有懂得团结协作,才会懂得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劳技中心各课程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如《编结》课程让学生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中国结的制作,《摄像》课程要求学生以五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个主题作品的制作,《机电一体化》课程要求学生以三人为一小组设计程序,控制机器人运转,《木艺》课程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设计工艺作品……各课程均要求每组学生分工合作,团结奋进,共同完成相关作品的制作,并根据每组制作情况进行评分,既注重其中个人的表现,又注重集体力量的发挥。许多学生在小结中反映,通过一周的劳技学习,不仅学会了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国长久以来一直奉行的信念,它也必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

五、培养学生勤劳勇敢的精神

在劳技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值日、不知道父母的艰辛、不懂得感恩、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等。如何在劳技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勤劳勇敢精神?劳技中心主要从学生参加劳动开始做起。在周一的行为规范教育中,各课程都强调劳技学习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劳动教育。在一周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充分体会劳动带给人类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习技能的快乐。如《金工》课程,让学生制作一个金属小榔头,学生通过锯、割、磨、钻等多种工艺加工金属材料,虽然付出了很多汗水,但当一把闪亮的榔头制作成功后,学生感觉到付出的汗水终有收获,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快乐。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体会到众多劳动者的辛劳。有学生在小结中写道:以前我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做,通过一周劳技课,我才知道爸爸妈妈上班真的很辛苦,我以后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爸爸妈妈分担忧愁。

作为劳技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深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不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在劳技教育中发扬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渗透德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5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面对高山,你一定会感慨它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你一定会惊叹它的汹涌澎湃;仰望青松,你一定会赞美它的高大苍劲;俯瞰小草,你一定会称颂他的坚忍不拔。是的,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九月,是弘扬民族精神月。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还记得那些艰苦峥嵘,雨雪纷飞的岁月么?当俊秀的山河遭受野蛮的蹂躏与分割时,当人民受尽无边的磨难和屈辱时,是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甘洒一腔热血,他们换来了一片片新生的华夏土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爱国主义都是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永恒力量,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他们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孟子接“天降之任”,凭借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信念,终成一代圣人;史铁生半瘫,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让他用文字与汗水书写了流光溢彩的人生篇章。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愚公移山终撼上天,这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鞭策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永恒力量。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那么,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作

为肩负祖国复兴重任的我们,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是新时代的初中生,好好学习,用心学习,就是我们对社会,对祖国最好的、最有力的回报。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巩固,抓紧点滴时间,勤学好问,让优美的校园成为求知的殿堂。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就让我们真正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民族的命运,让中华巨龙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此外,我们要积极关心国家大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你急于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所谓的潮人,却连孔夫子的一句谆谆教诲都说不出口;你曾为西方的节日所着迷,却忘了在九九重阳节为身边的老人献上语句真挚的祝福。中华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试问,如果一个炎黄子孙都对它熟视无睹,那么又谈何文化复兴,民族复兴呢?

中华民族向来是礼仪之邦。然而,作为初中生的我们,是否真的尊礼守礼了呢?安静的教学楼中,是否因为你的一句喧哗而惊醒书中人;碧绿的草坪上,是否因为你的一个不小心而留下了煞风景的痕迹,跑步打饭,宿舍楼里残留的方便面渣,对老师的视而不见……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极不相符。弘扬民族精神,我们更需要从小事做起,讲文明,懂礼貌,让礼仪之花扎根心中,开满校园。

一个民族精神的结晶,以其古朴与雄浑,悲壮与神圣,凝结成一股茁壮的血之根,闪烁在万古苍原之上。同学们,我们是华夏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握在我们手中,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精神,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吧!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6篇

一.目的:

今年年9月是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其重点教育内容之一。我们中学生应继承发扬我们的华夏美德,将其融入时代精神里,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二.前期准备:

①班委开会拟定班会初步方案。

②学生积极参与班会表演。

③老师增删有关活动,修改主持稿。

④每位学生写一篇“民族精神代代传”的文章。

三.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主持人:叶丽珊

四.活动内容:

1.主持人:宣布“弘扬传统美德,发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开始。

2.多媒体投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最高的美德。中国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将国家兴亡视为己任的人便大有人在,像远古时代的大禹,为了治理水灾,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无暇见面;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心为国献计献策,最后因救国无望自沉于“汨罗江”中;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发现鸦片是祸国殃民的刽子手,毅然发起虎门销烟;最后还有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他在日本学医期间,发现国民精神上的愚昧比肉体上的痛苦更难“治愈”,因此他断然决定弃医从文,从此以笔为刀,拼尽全力,向落后愚昧的封建文化挑战。

主持人:有些人也许会奇怪:他们哪来那么大的决心,那么坚定的信念,竟有如此饱满的自信?因为他们爱他们的民族,这是他们自信心的源泉。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演讲:

(1)邓兆琪 《时代发展人人素质需要跟进》

(2)吴智辉《回顾抗战,现今应珍惜》

(3)黄妙娜《说说民族文化的看法》

(4)朱彦婷《国难》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7篇

继承民族优良传统 弘扬英雄奉献精神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清明扫墓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继承民族优良传统 弘扬英雄奉献精神

活动目的:为缅怀革命英烈,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深化“感恩”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积极响应省教育厅,校党委的号召,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清明节扫墓为切入点,融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展现当代大学生思想上要求先进,行为上主动积极,学习和弘扬英雄们的精神。让英雄的精神永驻团员心中实现学有所感、学有所悟的目的。

活动对象:校学生会干部,各系学生分会干部,各系团总支干部和学生组织代表 活动地点: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主办单位:校团委 承办单位:校学生会

工作小组:策划:校学生会生活部、宿管会

纪律安全:校学生会纪检部

活动准备:3月30日,实地了解花圈和鲜花的价格。

3月31日,联系主持人刁玉婷,联系校学生会秘书部准备相关资料。(宣誓词、先烈事迹、致辞)

4月1日,再一次确定人数,以便确定方阵的排列。4月2日上午,采购花圈和鲜花。

4月2日下午,与烈士陵园管理方联系。

活动用品:扩音器、花圈、100朵白菊花、5箱矿泉水、校旗 活动经费:花圈、、白菊花、矿泉水、大电池

合计:850元 活动内容:

7:30第一批人员(校团委学生会、经管系团总支学生会、计测团总支学生会)集中在西区校门口,由校学生会(陈彦聪、董玉明)带队

8:30第二批人员(机电系团总支学生会、应用外语系团总支学生会、各个学生组织代表)集中在西区校门口,由校学生会(余哲鸿、杜海全)带队

9:10全体成员到达烈士陵园。排列方阵,派发鲜花和宣誓词。由学生会及各分会主席在方阵的最前列护持花圈,由学生会及各分会副主席在方阵的第二列护持校旗,在悼念的墓碑前50米,整个方阵整齐有序,安静肃穆地前进。

9:15由主持人对烈士陵园和我们今次这个活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2分钟)

9:17由校学生会主席陈彦聪领导全体人员对烈士三鞠躬,三鞠躬后,全体成员默哀三分钟。(约4分钟)

9:21由校学生会副主席董玉明介绍先烈事迹。(约3分钟)

9:24由学生代表校学生会主席陈彦聪致辞(约3分钟)

9:27由学生代表校学生会秘书长余哲鸿领导全体成员进行宣誓,并齐唱国歌。(约4分钟)

9:31在学生会及各分会主席带头敬献花圈后,全体成员按方阵的排列从左往右,一个一个有序地上前敬献鲜花。(约5分钟)

9:36绕烈士陵园一周,并对附近进行打扫、清洁。(约5分钟)

10:00全体同学集中,整队,清点人数,返校。

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要求:

①严格服从集体安排,不以各种理由私自离队单独行动。有事向这次活动的相关负责人请假;

②统一佩戴校卡,穿黑色上衣,深色(不鲜艳)的裤子

③路上注意安全,不允许随意乱跑,不允许做有危险的事

④在校外注意个人仪表形象,不做影响学校声誉的事

⑤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⑥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大声喧哗。

(2)安全预案:

为了加强本次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特提供稳定安全防范预案,具体如下:

1、校学生会纪检部负责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做好前去人员、活动现场资产的安全保护工作;

2、如有突发事件发生,请立即告知负责安全的人员;

3、活动期间整个活动安全事宜统一由校学生会负责协调和组织安排。

4、为了便于管理,把全体人员分为六个小组(校团委学生会、经管系团总支学生会、计测团总支学生会、机电系团总支学生会、应用外语系团总支学生会、各个学生组织代表),其中,各主席为组长,(注:社联主席为各个学生组织的组长)

校学生会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8篇

一、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 增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

建党90年来, 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 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切实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从思想上尊重群众, 在工作上服务群众, 倾听群众呼声, 反映群众愿望, 关心群众疾苦, 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一是要在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树立正确的权利观、价值观和利益观, 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 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表率。二是要强化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和保障群众权益的制度保障。加强对党的群众路线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的相关规定, 坚决纠正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 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 急群众之所急, 想群众之所想, 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机制, 建立畅通无阻、规范有序的民意反映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等, 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化解社会矛盾,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必须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 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 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 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其次要从日常工作中做起, 大力整治文风会风, 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 力戒空话套话。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 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 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大力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切实解决节庆剪彩过多过滥问题, 改进各级领导干部活动报道。第三要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 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 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三、坚持艰苦奋斗的宝贵传统, 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作风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是中国革命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告诫全党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内和政府机关出现的腐败现象中, 不难看出, 绝大部分腐败现象与不良生活作风有关, 其中关键就是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在金钱和美色面前, 丧失了自己的意志, 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 沉湎于灯红酒绿, 迷恋于声色犬马, 热衷于麻将赌博, 失去道德操守, 堕入蜕变的泥沼, 只顾贪图享受, 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良好风尚, 自觉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厉行节约, 做一个有健康生活情趣的人, 把自己的才华和精力主要用在工作上, 以良好的领导作风, 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 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

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必须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只会失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所得到的却是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我们如果有缺点,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 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照你的办。”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领导干部由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以致犯错误甚至犯罪。所以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敢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党员干部应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主动地听取别人的批评, 做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因为, 只有敢于承认错误, 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 才谈得上对人民负责。

五、坚持廉洁自律的党性修养,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廉洁自律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是领导干部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有力武器, 也是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公生明, 廉生威”, 领导干部只有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做到清正廉洁, 才能经受住权利、金钱、美色、人情等各种考验, 才能做到执政为民。领导干部只有廉洁自律, 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不动心, 在腐朽思想文化面前不丧志, 在纷繁复杂社会现象面前不迷茫,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一尘不染、一身正气的好形象。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败的方针政策, 标本兼治, 齐抓共管, 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的力度。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政绩观, 牢记党的宗旨,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在作风建设上带好头, 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

摘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是党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 更需要坚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 为全面加强新形式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关键词:党建,优良传统,党群关系,作风建设

参考文献

[1]于学强.干部工作中预防腐败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_2.htm.

[3]李小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弘扬民族精神 继承优良传统 第9篇

2012年7月,岭南初中被合山市确立为民族团结进步试点单位,随后,该校根据《关于印发合山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制订了切合本校实际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校长黄彬为组长,副校长黄世荣为副组长,党支部书记覃策泰、教务处副主任韦桂玲、教师吴姗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导小组。按照方案要求,岭南初中采取创设育人环境、编写校本教材、设立民族特色班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创建工作,使民族精神得以弘扬,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唱响了学校和谐发展的主旋律。

营造特色环境

岭南初中是一所由壮、汉、苗、瑶等多民族组成的学校,现有学生近900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5%,124名教职工中,有78%是少数民族。该校的领导班子深知,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几年前,岭南初中是一所在三年间就经过两次合并的学校,合并之初,各方面的条件都较差。“当时给人的感觉是破烂不堪。有不少学生要求转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不高。”该校一名老教师回忆说。

面对当时的现状,岭南初中的领导班子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2012年,合山市政府共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与中央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450万元以及自治区的配套资金50万元一起拨付给岭南初中统筹使用。同年11月份,该校建成了使用面积为3 557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完成了包括器械健身、文化舞台、塑胶跑道、人工草地足球场等一批文体场所的建设。新建成的教学综合楼为开设民族特色班、民族之家活动室、民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民族音乐舞蹈室、少数民族留守少年活动室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校园内功能齐全的文体场所,也为学校开展民族节庆活动、民族体育运动、文化娱乐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氛围,岭南初中通过校园网络,积极向全校师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该校的吴姗老师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合山市岭南初级中学民族团结知识宣传系列”,引导师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不少学生点击浏览了吴老师的系列文章后表示,作为岭南初中的学生,他们更应该与各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自觉维护校园的和谐。

岭南初中还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为契机,对全校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同时利用每周教师例会时间,培养教师树立民族团结的教育意识,让师生都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促进民族良好关系的重要作用。此外,该校还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加强宣传,让师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常识,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宣传、全面贯彻民族团结精神的热情,校园逐渐呈现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浓厚氛围。

民族教育进课堂

“西藏处处可见从事佛事活动的信教群众,到处悬挂着经幡,堆积着刻有佛教经文的麻尼堆。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中的宗教活动及传统的马年转冈仁波钦、羊年转纳木错湖等宗教活动,都得以正常进行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尊重……”这是岭南初中有关民族团结宣传教材第八课时中的内容(节选)。2012年,该校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发动各方力量,编写了以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校本教材,以培养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该教材共有十课时,分别是“民族政策概况”“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共两课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我国民族政策的成就”“维护民族团结”。

该校明确规定,科任老师上课,要把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美术、民族礼仪纳入教学计划。在音、体、美課堂教学中,增加民族歌舞、民族绘画、民族体育项目等课的课时比例。该校每学年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10节,确立了民族特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把民族团结意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该校的一名教师说:“搞一些民族知识宣传容易做到,但像我们学校这样把民族文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并且以教材的形式确立下来还是为数不多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一间宽敞的舞蹈教室里,一群学生跟着老师在认真地练习着舞蹈,这些舞蹈动作柔和,舞姿优美,充满少数民族风情。这正是岭南初中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班。为了把学生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岭南初中重点打造民族特色班,成立有民族舞蹈班、民族绘画班和民族书法班,选派了黄梅、李洁胜和凌应强3名教师分别负责舞蹈班、绘画班和书法班的日常教学工作。这些教师责任心强、专业知识过硬,例如李洁胜教师多才多艺,不仅是来宾市美术协会成员、还是合山市美术协会副会长,其国画作品《绿韵》入选“中华魂·翰墨丹青”庆祝来宾市九周年书画精品巡回展、装饰画作品《女儿梦》荣获来宾市工会庆“三八”、迎“市庆”第二届女职工手工艺作品展二等奖等。有了这样素质过硬的教师,该校民族特色班的教学成绩喜人,近年来,民族特色班的藏族舞蹈《情满天路扎西德勒》参加来宾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组比赛获一等奖,舞蹈《红色英雄》参加来宾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获一等奖,并代表来宾市参加广西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体操《舞动青春》参加自治区比赛获一等奖,谭海霞同学获得来宾市“我与来宾同成长”少年儿童现场书画比赛一等奖。

2012年9月28日,岭南初中举办了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会。会上,该校民族班的精彩表演让前来观看的领导及嘉宾赞赏不已:这些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了不起!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长绳有节奏地摇着,两名女生在长绳里边跳边用一个呼啦圈摆着造型,一名男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然跳跃着穿过呼啦圈,滚落在地上的防护垫上,接着又一名男生出场……“哇!真是太刺激太过瘾了,原来绳子也可以这样跳!”许多观众感叹道。

这是2012年6月1日,岭南初中举办第一届花样跳绳比赛时一个有趣的场景。为了让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岭南初中特别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除了举办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外,该校还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运动,如竹竿舞、走板鞋、花样跳绳比赛等。师生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扬了民族特色体育项目。

为了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岭南初中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例如:成立“民族之家”,经常组织教师举行篮球比赛、气排球比赛和到野外烧烤等,加深汉族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之间的友谊;召开“迎中秋,庆国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座谈会,把学校的温暖和关爱送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心坎上;成立“扶助贫困学生助学金”,尽量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并多次到少数民族学生家中调查了解情况,把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延伸到学生家中;在“捐资助学、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中,全校各民族师生为特困少数民族学生谭桂花和重病的莫云媚捐款近1万元,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与互助的精神……

岭南初中校长黄彬有这样一句座右铭:“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道路上,岭南初中扎扎实实做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校除了是合山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外,还先后荣获全国科研先进学校、广西“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实验学校”、教育部“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状况调查实验学校”、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学校、全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来宾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学校等23项国家、自治区、市级荣誉。未来,岭南初中将继续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努力在办学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多的佳绩。

(责编 韦 力)

上一篇:中学生自传范文600字下一篇:武夷山之游初二600字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