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

2024-06-07

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精选12篇)

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 第1篇

2013年伽师二中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工作计划

网络已成为当代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如何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创建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加强规划、培养队伍,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导权

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是师生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这块阵地,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填充。加强网络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把握网络思想文化育人的主导权,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

二、完善制度、依法管理,建立网络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的制度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抓住这两个关键问题,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三、联系实际、开展教育,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实效性认识来源于实践,联系实际开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而且也容易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校园网络因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快捷性,而凸显特殊的育人功能。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

四、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提高网络文化育人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

育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中小学生的发展愿望和多样化的需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其感染力的内在要求。校园网络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引导广大同学成人成才,服务广大同学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在内容形式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中小学生;另一方面,在网站的定位与内涵建设上,要以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为核心,注重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中小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着力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针对性。

五、突出特色、强化内涵,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思想性校园网络文化的特色,是指校园网络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网站的办网风格、独到的育人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校园网络的内涵建

设是围绕学校育人的本质属性而进行的平台建设和能力建设,它旨在提高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能力与水平。内涵建设是特色形成的基础,而特色是内涵建设的结果与体现。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加强以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为主题的特色网站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高校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校园网络的文化品位和思想教育价值。

2013年8月

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 第2篇

---通羊镇湄港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学校物质、制度、组织等方面建设的助推器。它涵盖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深厚的历史传统,严谨的治学风格,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和谐的人际关系,凝练的学校精神以及思想道德价值审美观念等内容。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立志为民”的办学方针,不仅注重学校“硬实力”,而且还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全力构筑和谐优雅的师生成长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一、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每天有个好心情。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特别是对农村孩子,犹如绵绵细雨,润物细无声。

1、心情树连接你我他。

各班主任在各自班级教室的墙壁上张体一张枝繁叶茂的心情树,每个学生都可依据当天的心情,选择不同的心情果,挂在心情树上。这样,教师就可以对照不同的心情果了解学生不同的心情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迸发出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激情,进而实现积极健康地发展梦想。

2、设立温馨提示栏,关注每一个学生。

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养成教育出现许多问题。一句温馨的提示如春风扑面,在学生幼小的心田上荡起涟漪。教师在教室醒目的地方设立提示栏,内容有卫生安全常识、饮食搭配、气候变化、重大新闻、活动注意努力的方向等。通过温馨提示,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爱,感受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及时调整心态,快乐生活。

二、加大学习文化建设力度,引领学生畅游学海

在竞争激励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已远远超出了现读书本,因此,学校在学习文化建设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开放图书室,设立图书角,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图书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随到随借。另外,还积极发动全校师生捐书,每班设立图书角或图书箱,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自由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像这样天天读,月月读,久而久之,学生知识面丰富了,自主读书的积极性高了,学习兴趣浓了,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2、交流读书心得,引领良好学风

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校各班级每周举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互相之间交流读书心得,畅谈读书感受和收益。因此我们还展开了“名著一分钟”活动,评选班级读书小状元,奖励读书并以资鼓励。在学生小手的拉动下,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读书我快乐”在我校蔚然成风。

三、积极开展活动文化,塑造学生鲜明的个性

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各种各样活动,来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创设个性文化活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将从文化和导向上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个性化活动伴随学生健康成长,农村学生活动圈子小,组织意识薄弱。因此,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就显得相当有意义。近几年来,我校每学年都举行了元旦、庆六一等大型文艺演出和一年一度的冬季运动会。除此以外,我校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学期举行如读书会、班级赛诗会、特色板报展览会、演讲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不但锻炼了各种能力,而且还感受了到了艺术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这里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使校园显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农村学生不但朴实,而且好奇心特别强,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校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爱好,成立了体育小组、音乐小组、绘画小组、书法小组等四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开展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不同兴趣,使学生在校生活充满了色彩,个性得到了张扬,从而校园文化也充满了别样的情趣。

四、强化环境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事实证明,美好的校园环境,不但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愉快,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情操。因此,布置优美的校园环境将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几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校舍校园改造,改建新校门,校园路面硬化,体育运动场设备添置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设置了宣传窗、阅报栏。校园小广播、墙头大标语、警示牌、提示语随处可见,学校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由于学校加强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是大多数学生的卫生意识、文明习惯、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彻底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不良现象。如今校园呈现出窗明几净、团结活泼、和谐友爱的新景象。

文化的力量是深入持久的,因为它植根于每个人的意识当中,成为稳定不变的基因,进而影响人的一生。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依据本校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思想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通过学习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通过活动文化建设,拉动学生素质的提高;通过环境文化建设,创设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摆设,要让他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

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 第3篇

一、提炼办学思想,紧扣现代学校文化灵魂,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制高点

1.文化定位要立意高远。学校应从办学基础的现状分析和社会发展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出发,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导引下,制定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反思、回顾学校的办学历史,从而提炼产生学校的主旨文化,提出鲜明的办学理念,倡导一种昂扬向上,文明乐观的良好教育风气,树立敢于钻研、敢于拼搏的精神,从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品牌。

2.“一训三风”要浓缩教育精髓。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一种行为动力,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要体现德育工作的核心,要倡导学生对人诚信,对己诚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观,推崇道德,弘扬传统美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和谐相处的美德;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突出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体现学习、处事的基本准则。

校风是学校治学的精神动力,旨在追求校园风气积极向上,治学严谨务实,学习氛围浓厚,纪律严谨有序,教育革新大胆,科研探索务实。

教风是学校的第一形象,要积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树立“敬业、廉正、自强、高效”的教育工作者形象,培养一批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骨干队伍,培养一批教学风格独特、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乐于奉献的教学带头人。

学风是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一种理念。要体现师生和谐共处、相互配合的思想,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发明的优秀品质。

3.办学理念要顺应时代潮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人,是为了人的一切,教育的信念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要让“人本”理念成为学校的精神图腾,固化为学校的意志,内化为师生的气质,着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要围绕质量中心,追求个性化的育人方式,积极构建“教育多元化,办学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创造勤奋学习的学园,健康成长的乐园,环境优美的花园”的学校发展模式。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占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1.打造走廊文化。在楼道或墙体分层次设计弟子规、成语故事、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国学经典篇目,注重彰显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倡导讲诚信、懂感恩理念,大力弘扬健康、文明之气,大兴经典诵读之风,以期达到学生随意、随心、随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2.构建文化长廊。长廊文化要讲究系列化、校本化,让学生在各个层面均受到教育。如,在长廊内设计“党的历史”、“中国梦”“第二课堂”“校园明星掠影”荣誉墙,教师风采、艺术作品展等栏目,集中反映师生身边的事,自己的活动,充分展示孩子们在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等方面的成果,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只有充分彰显孩子活力,张扬孩子个性,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达到全面育人的功效。

3.建设教育基地。校园文化教育基地具有内涵丰富和意义深远的功能。要采取有效形式,依托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基地教育拓展性和延伸性的效应。

三、开发校本资源,构建书香校园,坚实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1.“阅读引领成长”。建设书香校园,用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色,要落实学生诵读活动,既要不断增加学校图书室藏书量,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同时丰富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将家中的优秀书籍带到班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的目的。

2.开发校本资源。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要依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立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校本资源。如,开发校园报刊,开设校园之声,建设校史陈列馆,编写人本管理文集,渗透家乡特色文化等,充分挖掘校本特色资源,开发出综合性强、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教育更加丰富,更具实效。

摘要:<正>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涉及到环境、文化的理念,尤其是学校的学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止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

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 第4篇

一、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为了改善教学设施,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硬化操场、路道。

二、养成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

治理校园首先要从卫生着手。我校通过制订《卫生量化考核办法》,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本学期专门配备了走廊、楼梯卫生保洁教师两名和一名专职主抓卫生纪律领导,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卫生死角。在全体师生中形成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和环保意识,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场所。

三、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营造育人环境氛围

校园绿化注重树种的选择和搭配,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购置树苗、花苗对学校进行美化绿化,组织开展以“爱我绿色校园,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活动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美化校园环境,让墙壁说话,让围墙发言

教学楼内购置浮雕、壁挂,使墙壁会说话。一进教学楼大厅就可以看到一个以“学”为主体的巨幅浮雕,鼓舞着师生进步。一楼走廊以“安全教育篇”为主的宣传壁挂,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二楼以“学习篇”为主的宣传壁挂警示师生学习态度。三楼以“养成教育篇”为主的宣传壁挂时刻提醒着学生的养成习惯。四楼以“教师篇”为主的宣传壁挂指导教师的教风。操场围墙上由美术老师画上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图案,警示着学生安全意识。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是教室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小天地。制作各种标牌设置,走廊、过道和室内统一制度框架与环境相协调的宣传图等,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五、加强校园文化信息传递,专门配备了影像拍摄员

开展拍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学校还购置长号,组建了一支四十人的号队,运动会中获得了师生的喝彩。通过硬件设施建设,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改善了学生學习生活的条件,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虽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班级文化、特色文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完善,不断创新,为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第5篇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传授知识、倡导学生行为文明、活动文明,营造文明风气,用高雅的校园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确保校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科学、快乐、向上的目标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它的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以多种学科、多种领域作为活动的载体的特殊的群体性文化。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它包括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美观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丰富的活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是铸塑校园精神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的作用。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显性文化,是现实教育育人目的载体,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包含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就是能让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说话,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既整齐美观,又大方实用;既着眼于近期使用,又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文化环境建设的成功与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环境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可以使学校的绿化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在参与绿化管理的劳动过程中,既学到了劳动的知识、技能,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培养了自治、自理和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用优美的校园熏陶每一位学生,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的规划要合理、谐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的作用。设置相应的宣传栏、图书角、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卫生评比栏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二、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显著特点,体现了这所学校的特有精神风貌。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同时做好教风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好的校风能激发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三、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以人为本,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有助于广大师生之间达到密切合作,形成团结高效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

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达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应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结合形势,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和家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激发了热爱学校、家乡的情感。

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意深刻、富有情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育活动具体、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由道德感知向道德情感转化,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充分发挥学员大队的育人功能 第6篇

首长同志们:

自去年11月份学院传达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学院教改四年觃划』以杢,我们对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了一些思考和研究,也有一些改革创新乊举。这次军区首长杢院现场办公,迚一步解放了我们的思想、更新了育人观念,既坚定了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信心,也增强了育人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下面,汇报三个问题:

一、军区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给我们大队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次会议是在我院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跨世纪意义的会议。它站在二十一世纪世界军事斗争的战略高度,着眼培养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高新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军事专业技能,富有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经得起“三个考验”的跨世纪基层挃挥人才的重要举措,可以说为我们的育人工作理清了思路、挃明了方向。

我们既为在此重大改革年代处于育人第一线而倍感光荣和责任重大;也清醒地看到了我们的差距,增强了危机感。主要差距有两点: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改革的魄力还不够大,有保平求稳,怕出问题的思想。我们大队本科生队多,早已实现了以高等教育为主的培训层次,但我们的思想观念、具体工作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向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的觃律认识还比较浮浅。因此,抓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创造性还不够强。

二是我们干部队伍的素质还进不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过去讲强将手下无弱兵,队干部是学员的全程老师,能否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这个作用能起多大,与队干部坚定的信念、丰富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有直接关系。现在虽然我大队的干部队伍中都想干、也都想干好,但由于自身素质所限,在工作中常有力不从心乊感。哪种被动搞改革,不会搞改革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对军队建设高度负责、对我院历史高度负责、对学员成长迚步高度负责的高度,加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力度,把培养 1

高质量人才的工作落到实处。

下面汇报第二个问题:

大队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着力抓好以下四个问题:

我们总的思路是:以现场办公会议精神为挃导,依据学院教改觃划的基本要求,突出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大队、学员队的育人功能,积极主动地创造学员成长的条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我们大队办成有特色、出人才、成果多的大队。

㈠、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较强的干部队伍。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外界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队干部爱岗敬业精神的强弱、素质的高低,是提高学员队按纲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标兵队与较好队、较差队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可见,队干部所肩负的育人功能是任何人无法替代和比拟的。因此,抓好干部素质的提高是形势所迫,当务乊急。

首先,严把队干部入口关,切实把那些素质较好,能力较强,愿意在基层干的干部选配到基层任职,在配备干部时,要考虑到干部的所学专业和任职经历及能否带全程的问题,防止频繁换人。新任干部实行三个月考察期,合格者建议下令留住,不合格者建议退回原单位。其次,大队要加强干部培训力度。主要采取集中学习有关法觃、教育理论、高科技知识,专题研究某一项、某一阶段具体工作,交流工作经验体会,解剖典型事例,面对面挃导和组织到部队、军内外院校参观见学等方法使干部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和才干。再次,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干部管理乊中。把干部的自身素质、学员队的人才培养质量与评先受奖,提职晋衔挂钩,打破评奖上的轮流坐庄和晋升职、衔上的齐步走问题。创造一种勤奋学习、富于改革创新、研究育人乊道、爱岗敬业、争先奋迚的良好育人环境。

㈡、扎扎实实地打牢学员的高科技素质基础。在这方面,突出抓好军事高科技基础知识、外语、微机三个方面的学习,推动学员知识向能力的深化。

在军事高科技基础知识学习方面,依据学院『高科技知识学习的三年觃划』,积极配合正课教学,尽力为学员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一是更新或充实大队两个高科技兵器图片展室的内容。二是编辑学员学习高科技基础知识问答五百题,做为学习控制点,让学员熟知熟记。三是把那些基础好、善钻研的学员统一编为特长班,请教员讲课,组织外出参观,培养一批学习高科技基础知识的尖子和骨干。四是引导学员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向钻研战法,训练改革的方向努力,力争在这方面上出一批成果。

在微机教学基础上,一方面要注意巩固提高延伸一课堂的教学成果,积极为学员的微机学习创造条件,如建立微机室,骋请学院微机方面造诣很深的行家为挃导老师,拓宽正课教学内容,向微机应用方向突破;另一方面,增大比武、交流、国家级考试的力度。毕业前,有50%学员通过国家微机二级考试,有10%通过三级考试。

在外语学习方面,积极配合教员抓好正课教学和业余时间的辅导复习。在饭前饭后、休息时间,可有计划地播放一些外语录音带、录像带;两年以上的本科队,在小值日讲评,班务会时,尽量用外语表达;大队在13队六角园,设外语角,为学员业余时间,提供交流的场所;增加外语比赛、演讲、演出的次数,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同时,还要强化过国家外语四级的意识,坚决贯彻学院不通过外语四级,毕业时,不授学士学位的觃定,力争出一批过六级的人才。㈢、继续抓好学员实际带兵能力的提高。根据学员到部队后用得上,留得住,受欢迎,有发展后劲的要求,努力搭设学员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舞台,下功夫培养学员会学,会干,会创造的能力。一方面,要把学员队建设成为标准违队,尽力创造违队气息,精心搞好学员实习代职工作,不断提高学员按纲建违能力;另一方面,要巩固发展我们大队“围绕培养学员能力,发展特长,觃范非课程性教学”的教改成果。第二课堂如近期学院不能统一组织,可由大队统一编班,在校内外骋请教员,提高二课堂的育人质量,把培养提高学员基础能力落到实处,对素质差,没有培养前途的学员,要依据学籍管理觃定,该降级的降级,该淘汰的淘汰,决不迁就。

㈣、注重学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学员任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关键性作用。部队反馈回杢的信息告诉我们,那些不合格,不能顶岗的学员,多数都是因非智力因素差造成的。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员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打牢学员在艰苦条件下,建功立业的高尚人格基础。我们决不能忘记学习成绩不合格是次品、身体素质不合格是废品、思想素质不合格是危险品的教训,跨世纪高素质的基层挃挥员,必须是能经受住“三个考验”的,尤其是要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要积极配合政治理论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答疑解惑,坚定信念,坚持用问题引导教育,有什么问题,搞什么教育,教育要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断增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社会、家庭、部队的育人功能,做好两个经常性工作,挖掘综合育人的效果,最后达到学员从武志向坚定,踊跃到边防、到艰苦地方工作,没有远法犯罪的不道德行为。成为受

战士欢迎的基层干部。

其次,培养学员英勇顽强的作风。采取增大训练难度,增加奔袭,五公里越野爬山比赛的次数,专门在恶劣的条件下,训练学员的耐力和兊服困难的勇气和办法,彻底改变本科学员虎气不足的问题,培养与战士同甘共苦的作风,使其适应部队艰苦、紧张的军营生活。再次,培养学员健康的心理和抗挫折能力,采取教育引导、正反典型事例剖析、情景模拟、平时点滴修养,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和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使学员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品质。

三、几点建议:

㈠、改变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拟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为三个月的基础训练阶段。新生入学后,前三个月集中迚行共同条令、共同科目的训练和从武教育,使青年学生切身体验兵的生活,完成由一名地方高中生向合格士兵转变。在这三个月时间里,部队生可补习文化,高年级学员可以到新生队当班长或业余时间当辅导员,使新生一入学,就可以受到比较制式的、觃范性的传帮带,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员的组训能力和两个经常性工作能力。第二阶段为两年的文化课学习阶段。按打基础,加大高科技比重,着眼未杢需要和发展,遵循高等教育觃律实施。第三阶段为近一年的通用科目学习阶段,每名学员都要学习摩步、机炮排长课程,达到样样通的目的。第四阶段为近半年的专业强化学习阶段,按照专业对口需要,强化一门专业课的训练,达到要精、要管用的“四会”教练员水平。

充分发挥学校图书管理的育人功能 第7篇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教育机构,第一是图书馆。”时值今日,现代信息传输工具的广泛应用,使中小学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日趋旺盛,对图书管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原来的教育目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改变了原来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性学习和机械式重复训练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积极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要求,授课教师更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知识面。对此,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主渠道之一的学校图书室,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提升服务内涵,更好地配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适应新课程标准,对学校图书管理有新要求

1、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全天开放,让学生自觉走进图书阅览室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2、图书阅览室的开放,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3、图书阅览室还应该具备巩固和拓展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功的能力,以及学生搜集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4、学校图书阅览室的管理工作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它包括精心选择适合不同类别的学生阅读书籍的推荐、购买精品图书、对学生私藏图书的整合交流使用、推陈出新,不断开展形式多样而内容丰富的活动等。

二、学校图书管理要以人为本,适应师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通过阅读活动来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热

爱祖国、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亲尊师、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等美德。现在这些传统美德也是国家对儿童少年在德育目标上的要求。学校图书阅览室应该广泛向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专题读书活动,向学生专题推荐道德教育读物,让学生从图文并茂的读物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分清是非善恶,在幼小的心灵中建立正确的人生座标。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图书阅览室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书籍,在自己喜欢的书海里尽情遨游、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锻炼自己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善于从书海中汲取精华,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自学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图书知识讲座、让语文老师布置课外阅读的书籍和小问题、举行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到图书室选择图书,为学校图书的充分利用创造条件。

3、图书阅览室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阅览室是学校开展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同一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阅览室这一公共场所经常进行交流、求知,而且在富有浓厚文化氛围的读书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文明环境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思想,激活智慧,美化心灵,从而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达到提高素质的效果。同时,图书阅览室设备的不断更新和现代化的管理,又能使师生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得所需信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学校图书阅览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古今中外的很多事例告诉我们,任何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图书阅览室是其成功的有力支撑,研究者只有通过图书阅览室掌握了对自己研究有价值的足够信息,才少走弯路或不会走弯路,才会减少重复劳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由此可见,创新离不开信息,而信息的源泉是图书,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获得信息是最为重要的。而图书阅览室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门类齐全的各种文献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图书管理人员的优质服务对学生获取信息、了解文献知识和文献线索,熟悉所需要的文献信息源等提供了方

便。并使学生能够借助各种检索工具和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文献和信息,提高对文献信息的利用能力,对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5、学校图书阅览室要同学科教学全面整合。学校教育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学校图书阅览室是以书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多方位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芳草地。学校应通过学科教学和图书阅览室功能的全面整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学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如 “经典诵读比赛”、“故事会”、“读书心得会”、“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览”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其次,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但分析辨别能力差。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随时可能危害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阅览室丰富的优秀读物,开展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精神世界中建立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自觉抵制来自社会上各种不良的影响和不良诱惑。同时,营造好的读书育人环境,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科教师和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好书,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图书资源中获得营养,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这样,可使学生的心理世界和灵魂深处,建立起自觉抵制不良习惯和不良诱惑的坚固防线。

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 第8篇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 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它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而历史学科是一门以探索过去人类社会的现象和规律为内容的学科, 历史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以人类文化

一、树立课程目标意识,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必须首先树立课程目标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规定,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形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可见, 在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中,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是统一的, 同时, 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历史课程教学的血肉和历史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体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各学科标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 要求教师关注它,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影响学习主体,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大量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是教师们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的生动素材。

1.历史教学有助于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弘扬民族精神,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挺身而出, 不惜以身报国的仁人志士比比皆是, 如屈原自沉汨罗江, 谭嗣同“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还有精忠报国的岳飞, 发出肺腑之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以及无数为新中国诞生而捐躯的共产党人, 他们都充分体现了雄浑精深的民族之魂和爱国主义情感。另外,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不少海外学子纷纷回国, 比如钱学森, 面对美国的威逼利诱, 毫不心动, 决然回到祖国, 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报效祖国的信念。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就应该加强这方面素材的应用,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同民族的命运自觉相连,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 进而迸发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2.历史教学能指导和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 使他们明确是非真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学科是偏重于精神方面功能的一门学科, 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信仰、观念、精神、智慧和思维能力上, 让他们学会做人, 怎样做人, 即怎样才能做有信仰、有理想、有抱负、有精神、有道德、有纪律、有修养、有合作意识的人。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的为人立世, 也是一些青少年学生仿效的榜样, 所以历史教学对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的霍去病,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的孙中山, “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周恩来, 都是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仿效的榜样。又比如,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的司马迁, 或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都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取向的重要参考。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将有利于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

3.历史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纪律的思想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礼仪闻名于世, “知书识礼”“尊师爱友”是传统的美德, 这类事例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知书识礼”如“虚席以待”、“三顾茅庐”, “尊师爱友”如“程门立雪”, 等等。这些丰富的历史素材, 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在课堂上娓娓道来, 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品德的熏陶。

4.历史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现实意识, 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是过去, 不可能重演和实验, 但历史和现实密不可分。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 了解昨天, 有助于认识今天, 把握明天。如在学习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中, 除战争因素外, 还有由于人类过度开发, 破坏森林而导致环境恶化的人为因素。以史为鉴, 联系当今西部大开发的实际, 在发展经济时环保必须先行, 各级政府实施某个项目必须考虑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问题。历史教学同时要结合国内外许多热点问题进行, 如“三农”问题、医保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台湾问题、以巴问题、美国干涉他国的人权问题等。论从史出, 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历史、观察社会的能力, 从而把握历史前进方向, 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高校体育不断改革与时俱进,体育教学育人功能中文化建设是其血脉与灵魂,不可缺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要点分析。诠释其内涵为:高校体育文化是在大学特定范围内所呈现的特定体育文化氛围,其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态度、行为和价值观,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与素质素养起潜移默化作用与影响,是任何专业和课程无法替代的。在当代更是精神文明、院校形象的重要体现,是院校创造物质财富与体育精神的结晶。实践结果表明:健康向上、和谐高品位的高校体育文化,可激励大学生内驱力、唤起积极参与意识,培养热爱体育、关心集体的高尚情操,有效提高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地制宜加强建设,使高校体育更显特色与气质,更有品位与感召力。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文化建设 体育 育人 功能

一、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在大学特定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其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和体育价值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素质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影响,是任何专业和课程无法替代的。在当代更是精神文明程度和院校形象与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是院校在体育教学与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体育精神的结晶。

二、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一)育体旨在育人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及各项赛事,始终坚持用体育精神引领:在追求“健康、快乐、参与”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热爱校园、关爱集体、和谐友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努力进取等高贵品质。在每月组织的小型多样的系级、班级比赛中,不仅比技能、比技巧,更主要的是比精神文明、比团结协作、比顽强毅力。设置技能技艺奖的同时,特意创设精神文明奖、最佳组织奖,优秀团队获得特殊贡献奖,在激励大学生参与比赛的同时,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调控和约束能力,使其思想素质不断提高、意志品质更加坚强。

(二)开发整合体育课程

开发整合不只是知识分类创编,更主要的是体育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拓展为适应时代要求、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的课程。整合选编传统项目、凸显本院特色、体现体育优势的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内容,如:健身操、球类运动、体育舞蹈、武术等项目;删除陈旧不实用的教材内容,增强大学生课内外学习锻炼的实用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开发教学资源,开拓多元体育文化课程。将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各系俱乐部活动都拓展为体育的延伸课程。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为院校、为大学生搭建另一个学习锻炼平台。依据爱好的不同需求,学生自己组织、自主选择、自由组合、自聘教师辅导,使延伸课程更加轻松愉悦、敞开心扉,发现自我、相互交流,完善自我、以终身受益。

(三)创新优化教学过程

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目标需要等要素。在此环节做大胆创新变革,打破多年习惯成定势的以班级配置教师授课的传统做法;二是教师设置教材、由学生根据需求自行选择教师授课,每学期选择一次。

授课更是要精心尽力。备好课是前提,为更好的授课奠定基础。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处理好教与导的关系。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为学服务,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双主互动,达到教与学的目标,此外“导→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新意。经常依据不同的教材采取达标练习法、目标测验法、比赛练习法、兴趣游戏法,使体育课堂热烈有序、活跃不乱、阳光朝气充满生机。创新优化课后总结评估。课后总结要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改变传统观念,教师要评估实施导学过程中的成败,学生要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从而发现新知、找到不足、取长补短。

(四)创设体育文化环境,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创设体育文化环境。首先要努力建设优化体育设施,使其富有感召力。环境点燃激情,氛围感染心灵,体育文化是一切活动因素的集合。如:我们将网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的器材布置的井井有条,科学实用、富有现代化的设施风格。随着运动场馆体育环境产生共鸣,领略品尝体育文化与精神,点燃热爱体育运动的心灵之火。

营造体育文化氛围。最佳手段是利用大学生年轻好胜心理特点,组织各项小型多样体育比赛。比赛是杠杆,一翘就起来,驱动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和谐友好的参与中享受快乐、获得健康,青春阳光、努力拼搏,团结向上、陶冶情操。

(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完善师资水平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饯行教师神圣职责。爱岗敬业、关怀大学生,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格遵守体育教师教学常规,做到以规约德,完善教师考评制度,达到以评激德。

要认真刻苦研修业务、完善自我。我们有6名青年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体育学研究生硕士学位,求真务实、言传身教,体现大学体育教师的豪爽、阳光、谦虚、大气的体育文化气质。加强教师的学术研究、拓宽文化视野——体育教师每年都要立项研究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实践中勤于总结评估、潜心探究,做到教有新意、导有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健康向上、和谐高品位的大学体育文化,可激励大学生自学、苦练、克难、拼搏的精神,唤起不同水平大学生积极参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热爱体育、关心集体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团结友善、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道德风尚。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熟练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我们因地制宜持续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让高校体育教育插上文化的两翼、展翅高翔,更显特色、更显气质,更有品位、更有感召力,为国家培养栋梁人才发挥更积极、更有实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为建设社会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N].中国教育报.2011.12.9.

[2] 张锐.用手扑球项目开发拓展体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25(33).

[3] 宋敏.浅谈中专学校体育的素质教育[J].全国首届中专学校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00.9.

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第10篇

随着《课程标准》的逐渐实施,体育教学的功能已经得到初步的重视,但是,在基层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体育教学仍有不重视体育教学的现象,要想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有必要再谈一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充分发挥“运动参与”学习领域的作用,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知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类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锲而不舍,乐此不疲。同样,体育兴趣是学生自觉上好体育课的核心因素,是强化剂。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运动与参与的兴趣呢?

1、内容上求新。

学生生性活泼,有着强烈的探知心和求知欲望,乐于接 受新事物,不喜欢机械的重复。而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往往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完成,怎样处理机械练习与运动兴趣的矛盾,首先应该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同一个内容要有不同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习中达到反复练习的效果。如:在“水平一”教材单、双脚跳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剪刀、石头、布》、《跳过小河》、《踏石过河》等游戏进行教学,学

生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了充分的身体练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单、双脚跳的动作要领。

2、教态上求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 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假如教师带着饱满的热情、愉快的情绪走进课堂,学生会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因此兴趣大增,学习的积极性倍增,反之,学生者产生厌烦的情绪。如:在“水平二”教材内容 蹲距式跳远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动作不够规范。表现为弹跳能力差,教师如果采用积极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努力点你会做得更好。”“我想你能做得更好”。学生就会信心倍增,进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练习,才有可能达成教学目标。反之,学生会失去练习的兴趣和信心,更无从谈起达到教学目标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慎批评;多期待,少失望。用爱心去感召学生,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3、教法上求活。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有 效途径。而教法单调、缺乏新意就难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比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我就采用转移性的练习方法,把常用的场地跑改为追跑、按不同的图形跑等:另外,结合生理知识强化诱导,提高了学生参加跑步的积极性。

4、示范上求美。

正确优美的示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 象,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模仿动作。在新授动作时,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无误、潇洒大方,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教材内容,如:跨越式跳高、蹲踞式跳远等项目,还会使学生减轻畏惧心理,增强练习的信心和勇气。

5、讲解上求形象。

生动形象的讲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蹬腿提臀要低头,团身前滚身似球”的顺口溜来讲解。说话不多,却生动、形象、完整、准确地描述了动作要领,学生听起来有趣,学起来有劲儿。

另外,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识较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二:讲究启发的艺术。

启发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创新思维,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其实质就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方法多样,要灵活运用。

1、直观启发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知识信息的传导始于人对事物的感觉。这种方法能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丰富自己的感情认识,从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础技术,基本技能,并进一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一手拿皮球,另一手拿一个方盒子,同时放在光滑的地面上滚动。让学生观察分析,看哪一个物体滚动圆滑,方向正。学生自己就会找到答案,进而明白团身在前滚翻中的作用。

2、比较启发。

实践证明教师在做出正确的讲解与示范之后,把一些常 见错误展示出来,进行正误对比。学生就容易判断出那个是正确的动作,哪个是错误的动作。并能在练习中注意纠正,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练习,就比较容易掌握规范的动作。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对“体育后进生”的转化。

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所以,我们在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的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发展。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在同等时间内,他们所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便出现了“体育精英”和

“体育后进生”的区别。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对于实施《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生“体育后进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了解他们的思想,做到心中有数。这部分学生本身很羡慕其他同学,潜意识中希望像他们一样,在体育课上展示自我,和同学们一起娱乐、交流,可是,由于自己身体或是能力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不敢上体育课。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第11篇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师,都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要充分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消除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

第一,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阐释,引导大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努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第二,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必须加强课堂讲坛管理。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健全完善有关管理制度,防止错误观点和言论进课堂讲坛,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政治方向。

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 第12篇

摘要: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其育人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主要从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出发,探索发挥资助育人作用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资助育人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自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就在高校建立了以“奖、助、贷、补、减”为主体的学生资助体系,这种完善的资助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并无后顾之忧的接受高等教育,也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明确的提出高校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做好“资助育人”这一重要工作。因此,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资助工作的功能

1.1经济上的助困功能

所谓资助,可想而知首要的是经济上的帮助,而高校的资助工作是针对家庭经济无力承担其学费的大学生所开展的,首要目的是从经济上对贫困生进行帮扶。通过绿色通道部分贫困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让贫困生在上学期间无后顾之后,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国家助学金为他们提供生活费,可以让他们安心的学习,全面发展。

1.2思想上的励志功能

对学生进行物质资助,只是资助的最低要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资助工作除了达到对贫困生经济上的帮扶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学会自我帮扶。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的评定工作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成长成才。

1.3情感上的激发功能

贫困学生通过国家或企业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他们会从内心感谢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并怀揣感恩,而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必然会在他成才之后回报社会,这样通过资助工作实现了从情感上激发大学生学会感恩。

1.4品质上的塑造功能

不管是奖学金评定,还是助学贷款申请,都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评定体系要求学生讲求诚信,严格要求自己;引导大学生重视个人信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1.5心理上的疏导功能

贫困生绝大部分都来自农村或单亲家庭,他们从成长的环境都不优越,家长更多的关注学业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比较薄弱,因此,他们一般会存在自卑的心理,而通过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途径

2.1完善资助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的资助工作者在资助工作助困功能的发挥上更多的是事务性的工作,从繁琐的事务工作中解脱,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其育人功能的发挥成为了关键,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为例,第一,院内成立以副书记担任组长,资助育人专项辅导员和年级辅导员为组员的资助工作小组,在学习、解读国家和学校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学院评价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资助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资助效益,确保高效准确地完成资助工作。第二,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贫困学生由于经济的原因可能造成心理自卑、学业落后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学院通过档案从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动态,确保能及时沟通并实施跟踪帮扶。

2.2实施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全面成才

高校应该以资助工作为平台,加强学生的励志教育。第一,大力宣传优秀事迹。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优秀个人及集体表彰大会等活动为契机树立优秀励志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生的自强自立意识。第二,围绕学生的理想信念开展成长成才系列讲座。例如,电子工程学院开展了“E动青春”之“榜样力量、助力成长”讲座、“未来职场,由我做主”职业规划讲座等。第三,将励志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院一直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理念培养勤工助学人员,鼓励他们自食其力,自强不息。通过两者的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

2.3注重感恩教育,寻求心理回应

感恩是组成德育的重要部分,而感恩意识的缺乏也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学院一直从贫困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出发,注重全体学生的感恩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感恩氛围。第一,在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企业奖助学金评定的过程中,倡议受资助学生从心出发,撰写感谢信并鼓励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或社会公益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勇于面对困难的优良品质。第二,组织“真情传递”毕业生图书捐赠会,通过图书捐赠的方式引导毕业生懂得感恩并将感恩传承。第三,利用党支部和班级,组织感恩节感谢父母、感谢老师的活动,寄送祝福,通过志愿服务队、献血队等组织,将志愿服务常态化,回馈社会。

2.4重视诚信教育,提升育人意识

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品质,作为具有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更应该讲求诚信、以德立人。然而,目前高校校园里失信行为却屡见不鲜。在学习中,有学生考试作弊、抄袭成风;在经济中,故意拖欠学费、骗助骗贷。这些不诚信的行为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带了极大的挑战,而资助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工作过程中重视诚信教育,发挥其品质塑造功能。第一,以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为抓手,开展诚信教育。通过举办“毕业生助学贷款还款培训会”,与贷款学生一对一谈话,贷款已毕业学生还款跟踪及催缴等方式引导毕业生按照还款协议按时还款。第二,定期开展诚信考试教育。通过签订考前诚信承诺书,将诚信教育渗入每一位学生心中。

2.5突出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而高校作为一个学生半社会化的环境,大学生承担着学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贫困生,由于成长的背景特殊,心理往往比较自卑、自闭,综合能力也相对较低,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和学院应该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有效促进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第一,完善心理援助机制和网络。通过加强辅导员在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让辅导员在贫困生管理过程中专业化。第二,为贫困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平台,鼓励帮助贫困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岗位,在经济上帮助他们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第三,加强贫困生管理,突出人文关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定期和贫困生沟通,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关心他们,并利用寒暑假期间走访贫困学生,切实了解情况,传递温暖。

上一篇:九里小学控辍工作责任制度下一篇: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