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养老院心得范文

2024-07-25

去养老院心得范文(精选12篇)

去养老院心得 第1篇

去祥和养老院心得

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下午我们一起整队出发去祥和养老院看望老人,这次我感触很深。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象养老院的老人那样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

时间过得真快,在离开的时候看见很多老人用期盼的眼光看着我们,80岁的老爷爷拉着我的手:“你下次还会来吗?”我大声说:“会的,会的,因有你们在,我一定会来。”我心里很酸,毕竟我们人数有限,不可能每个老人都和他们聊会儿,关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正如古代先贤所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善待天下所有的老年人。尊老爱幼是我们的应该做的事,而且,每个人都有老了的那天……

回来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尽管子女都不在身边,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坚强、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老有所为。那么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或许这些老人的处境还算好,社会上还有更多的老人沦落到街头,饱受人世的冷眼。我想,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不忍让老一辈人在流离失所中,生活在无尽空虚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献出自己的应有力量吧。慰问活动结束了,我觉得回校后会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关爱生命、服务他人的美好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和力

我们大学生首先要做的,便是尊重老人。也许他们脾气有点坏,也许他们对我爱理不理,也许他们头脑不清醒,也许他们耳朵不好使,我便耐心地和他们慢慢地说,关切地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亲切地叫他们一声“爷爷、奶奶”,长时间的孤独让他们有一些封闭,要融化这层隔阂需要时间,也需要关怀。我们还为老人们精心安排了节目,以此来给他们单调的生活送去一份欢笑、一点温暖。

如果您家里有一个弟弟妹妹,请告诉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如果你在家里,请走近爷爷奶奶,让他感受到晚年的温馨。

老人,他们也年轻过。年轻人,我们也将老去。善待老人就等于善待自己。

政治与法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3年4月20日

去养老院心得 第2篇

这次去到养老院参加活动,我内心是非常有感触的,作为名大学生,我认为自己还是缺乏这种实践的,有的时候总是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大学生活很多人都说过的很枯燥,但是我想是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没有找对自己应该去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的时候,其实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学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是成长自己的一个品,更加是改变自己的一个平台,我们应该去经历更多的事情,去磨砺下自己,这次去到了敬老院,我认为这是给我的一个机会,我认为在这个活动当中,我接受到了很多事情,我也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这对于我来讲是非常宝贵的。

首先因为长期在学校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只是自己做着自己的事情,或者说做一名大学生应该做好的事情,没有尝试过别的经历,我认为有的时候自己也是非常缺乏这种经历的`,更加应该去主动的参加这类活动,这对我自己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收获,我认为以前我的大学生活还是不够圆吗?现在我正在朝着一个圆满的大学出发,我时刻都在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了,感到骄傲,再接下来的学习当中保持好状态,迎接新的工作,应觉新的生活,一切都是有序发展的,一切都是应该按照原本的去落实的,有些东西不应该只有一两句话,说的清楚,更多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心里准备,去参加这次活动,我是收获很多的,大学生活当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事情,总是感觉自己有很多东西没有经历,这次我是真的收获很多,我认为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了一些,以前没有过的经验,记得过了以前没有过的一些东西,真的很感激学校,真的很感激这次的活动。

去到了敬老院,我认为自己接触最多的还是跟这些老人们在聊天,了解到他们现在的一些状态,了解到他们在敬老院的一些生活情况,这些东西都是以前没有去想过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细节是我们应该去接触的,是我们应该主动的去接受他,有些东西我们一定要去看一看,就像这次去造来敬老院,我也是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事情,看到了老人们在敬老院的一个真实生活状态,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这个社会的了解其实不够多,我们在从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积累的那一些东西还是不够,这次去到津岛,或许对于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可贵的事情,有利于我去了解现金的这个社会百态,去到了敬老院之后,我也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些,一整天下来都在跟老人们了解相关的事情,我认为从这些老人生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有些东西不是自己觉得很枯燥,就不去作为对于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种对于我们来讲也是可以了解到的信息的信息的,我感觉这次活动很感激学校的组织,我真的收获颇多。

【2020大学生参加养老院活动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2020大学生去养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2.2020大学生参加兼职个人心得体会

3.参加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

4.参观养老院心得体会

5.“五一”养老院慰问活动简报

6.以参加拓展活动为题的作文

7.参加学校活动的作文

8.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9.大学生参加社团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第一篇全文

在决定去养老院的时候,其实我是有些忐忑的,毕竟之前我是没有参加过这一类的,而且也是不懂得如何的去和打交道,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不过经过了尝试,自己也是很好的把这次活动给做好了,我是分配了和老人聊天的,开始我还是挺担心的,渐渐的和老人聊起来,我也是找到了一些话题,而且老人也是愿意和我说话,后来活动快结束的时候,老人说感谢我们去看他们,有人陪着说说话真的很好,我也是感到有些心酸,很多老人都是失去了子女,或者是直接没有子女的,所以晚年的生活都是过得不是很好,在养老院虽然物质方面是不缺什么的',但是精神生活却并不是那么的如意,而且能一起说话的也是不多,虽然老人们自己也可以聊天,但是长久的相处,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好聊的,而我们的到来,却是给他们的精神生活添加了色彩。

在这次活动之中,我也是看到其他的志愿者是非常热情的,不是抱着完成活动的心态在做事情,而是很好的去把工作给做好了,而且也是我在了解之中知道,很多人是多次的来到养老院做这个志愿的活动,作为大学生,其实我也是要多做一些,为去做多一些贡献,并且我也是在这次活动之中感受到帮助他人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情,虽然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但是付出了,自己的心灵却是收获很大,更加的充实,更加的懂得这个社会的温暖,以前的时候我觉得要去社会真的不容易,毕竟我也是去做过兼职,知道社会的艰辛,但是多做一些温暖的事情,自己也是可以感觉到,挺不一样的,并且我也是通过这次的养老院活动,让自己明白,做志愿的活动,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明天,我们去哪里养老 第3篇

面对汹涌而至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如何养老、何处养老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现实问题。由此, 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以房养老……人们开始尝试、探索多重养老方式, 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其全方位的服务优势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愈来愈多的养老院应运而生, 愈来愈多的人选择入住养老院安享晚年, 养老机构已成为养老的首选模式。然而, 随着养老机构市场份额的扩大, 养老机构管理体系标准不健全、专业服务人员匮乏、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凸显, 严重影响着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去养老院养老 第4篇

最冷的地方

很多年没爬山,再爬缙云山时,52岁的艾文气喘吁吁,三步一歇。

山上最幽静的地方有一所私人承包的中型养老院,口碑不错。75岁的姨妈两年前被家人送到这里“疗养”,她有严重的哮喘,人老了以后对空气就更敏感。

姨妈正在活动室里和老姐妹们看电视,看到艾文时,老人怔了几秒,眼泪跟着就淌下来。太造孽了,艾文心里猛地蹿出这个词。

姨妈的家人很少上山。三个子女轮流负担母亲每月的养老费,800元。入院第一年,三兄妹只在缴费时看看母亲。后来院方开通了网上转账缴费功能,三兄妹不约而同选择了它。除去必须回家的春节,姨妈已经快大半年没见过亲人。

听说有子侄辈来看望,老人们都拥过来和她说话。52岁,不算年轻的年龄,在这里成了除工作人员外最年轻的人。

艾文给姨妈带来两大瓶野生蜂蜜和一大袋香蕉,人老了,不爱动,容易便秘,这是她自己的经验。姨妈一直唠叨,让她把东西带回去,“护工每天都会为我们准备的。你放在这里我也吃不完。”春节时小女儿来看母亲,带来十几斤蛇果,这袋花了一百多元买的蛇果最后被忘在宿舍的柜子里,烂完了。

养老院的生活,缓慢又漫长。艾文觉得很多事似乎都不对,但又说不出一二三。比如护工给一位89岁的老人换床单,老人尿失禁了。护工没有把不高兴写在脸上,但她使劲拆下床单、大力抖新床套的动作,把“不高兴”三个字写在肢体语言里。

8月的重庆正是最热的时候,艾文却带着一身凉意下了山。回家后,她把难以表述的这些感受磕磕绊绊地说给丈夫和儿子听,末了,向儿子重重强调:“你以后就算把妈送去养老院,也不要去这样冷清的地方。”

关于养老,艾文已经有了打算:一起上老年大学的同学约好了,走得动的时候,每年去桂林住半年,吃住只要1500元每月;等到走不动了,大家也进一所养老院。

在这个最冷的地方,至少有熟识的人可以相互慰藉、取暖。

进不去的养老院

但和另一些人相比,能去养老院,已是个不错的结局——它至少表明你还有血亲能在关键时刻依靠。

81岁老人柏玉良孑然一身。她膝下无子,两年前送走了老伴,尽管身体硬朗、独自生活完全不成问题,但她还是想回北京、找所养老院“叶落归根”。为此,她卖掉在杭州的房子,拿着200多万元回到老家。

有钱,却找不到合适的养老院,“条件称心的进不去,愿意接收的我又不满意。”她首先探访了北京西城区一家公立养老院银铃老年公寓,并且对各项条件都非常满意——“能住在这儿我就知足了”。尽管床位已满,并且光是登记排号的就有150多人,但她还是想先报个名。

工作人员询问了“能否自理”、“有无传染病、精神病”、“是否适应集体生活”等常规问题后,要求柏大妈的监护人写意向书——监护人须为子女亲属,北京户口,50岁以下,并长期居住在北京。

柏大妈一下傻眼了,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而北京已经没有沾亲带故的亲属。

“必须有监护人签字,否则排上号也不可能入住。”工作人员见状告知,“万一出现什么情况,我们找谁去?养老院承担不起这个风险。”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接下来考察的几家公立养老院。被多次拒绝后,愁眉苦脸的柏大妈几乎要喊出来:“让我住进来,哪怕一个月一万块钱也可以啊!”

两个月时间过去,她不得不降低了自己对养老院的要求,开始考察一些民营养老院。在这里,她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交谈结束后,柏玉良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您这儿要不要求必须有监护人?”对方的回答令她喜出望外——只要您愿意入住,监护人的年龄在70岁以下就可以,亲属的身份问题,可以“灵活操作”。

这家养老院在五环外,相对偏远,交通不太方便,而且入住环境也比柏大妈预想中的稍稍差一些,但这是唯一一家明确表示可以接收她的养老院。这段日子,心力憔悴的老人已经等不起了,她决定过些日子就搬过去。

“还挑什么呢,有个落脚的地方就不错了。”

给自己建所养老院

51岁那年,老汪的母亲大病一场,出院后医生一再嘱咐,要静养。上海哪里有能静养的地方?三代人还住在逼仄的老房子里,居住条件太差。他和父亲商量,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贵点也行。在上海跑了一圈,考察了好多所,都不如意。

干脆自己建一所算了。有个大学同学在卫生局工作,闻知很支持老汪的决定,“这是个朝阳产业,有前途。”

2004年,汪建平在上海普陀区真如镇的“颐天年养老院”正式营业。他把全家人也一起迁来定居——只要正常运转下去,不出意外,爷孙三代都能在这里安度晚年。

第一年,养老院亏了二十多万元。没知名度,没人来;于是到处打广告、发传单,第一拨来考察的人一听价格,1200元每月,撇撇嘴走了。

这个价格在当年与上海最低工资水平差不多,但即便是最开放的上海人,也对民营养老院充满怀疑:政府办的都才1000块钱,你凭什么要比政府的还贵?

这个“凭什么”,在老汪看来是设施、卫生环境、工作人员的素质要高出一截。更何况,愿意到养老院的老人,费用都是自己缴的,不干儿女的事——儿女在经济上对父母的支援绝大部分是医疗费用。

一部分人把父母送来后就没了音信;孝顺一点的,会时常打个电话;更好一点的,过年过节或定期来探望。可与老汪自己为母亲做的那些事相比就太不合格,“你说中国不是很强调孝的吗,百善孝为先,怎么现在变成有钱就孝,没钱父母就是草了。”他年轻时到黑龙江当过知青,染上了几分东北人的好恶分明。

这份不满随着老汪自己也步入退休年龄,发生了些许改变。

母亲后来去世,他开始亲手照顾父亲。此时老汪也不复年轻,他快60岁了,也算大半个老人。再仔细看养老院里的年龄构成,年龄最小者超过70岁,最高龄者有100岁,子女少则四十多岁,老则七八十岁。五六十岁的,儿女债还没还完,精力有限,带孙子就比照顾父母重要了;七八十岁的,自己都有养老问题,更何况是养老父母,“而且现在人均寿命还在增加,在上海,很多家里又只有一个子女,未来的养老趋势等于是老人养老人,难哪。”

把养老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也不现实,“连老人需要什么都不清楚。”老汪每年都会接待来院里“帮忙”或“慰问”的义工团体。大部分人选择了演出方式,唱歌、跳舞、相声、小品。台上表演得起劲,老人们却没什么反应,听不清,看不见,更不懂相声小品里那些很好笑的话是什么意思。

但老汪还是表示了感谢,并在对方要求盖章的地方盖下鲜红的公章,“也算是有人记得我们,让我们觉得没有被彻底遗忘。”

后来,香港大学的一个大学生公益组织联系想要来,老汪“欺软怕硬”,要求对方“不要买东西不要准备节目,把筹集到的善款捐过来,再做点你的父母为你的爷爷奶奶做的事”。这是一个极易被诟病的要求,但孩子们照办了。

筹款有两千多港元,老汪开了发票,出示了善款账单:买了两台电视,给每个老人发了一条毛巾、香皂、肥皂、牙膏等物。

现在老人们一看见电视,就会想起这群孩子。

现在的你,决定了未来的养老命运

老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阶段:童年不过数载,花季转瞬即逝,青中年漫长得你以为永远不会结束,但是突然间——你老了,你退休了。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已经有74岁,城市人口显然更高寿,大部分人一生中有1/3的日子都是在老年期度过。

年轻人往往乐观,觉得活到六十岁就够了,而如何度过六十岁之后的日子,那渐渐衰老、病弱、萎顿的身体,不是一句“优雅老去”就能解决的。

而我能不能说:其实每个人的养老,都是自己前半生的行为决定的?

儿女不孝,四五个儿女各自推诿,把老人送养老院就不闻不问——在批评下一代之前,要不要先问问老人自己:你曾经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或母亲?你有没有给过孩子充沛的爱,是什么让你们之间势同陌人?抑或,你是否肩负起教养孩子的职责,让孩子懂得回报、懂得尽责?

老年各种病缠身,这固然不幸,却也必须反省:年轻时候有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是否超重,到四十多岁就各种三高、痛风?年轻时是否贪风凉,从未保护过自己脆弱的关节?

儿女远飞的空巢老人,每天只有一架电视和一条小狗傍身,但是也有那么多的例子,讲述的是八旬老人学上网学摄影,养花逗鸟行公益的励志故事??漫长的一生,为什么你一项业余爱好也不培养?

别说我对老年人太苛求,因为我已经渐入老境,我知道这就是我将要面对的问题。我要为我的养老负全责。

所有在老年遭遇的果,都能在年轻的岁月中找到那个因:如果你希望孩子在老的时候能陪在你身边,哪怕只是每天的一个电话,那你现在得花大量的时间陪他,爱才能滋生爱;如果你想享受丁克的两人世界,就得为自己攒下足够的钱——不能在年轻时过足吃喝玩的瘾,老了一穷二白却指望别人给你依靠。

年轻人追求潇洒的生活,因为生存压力太大,如果年轻时不能及时行乐,到老不是更凄凉?但你是否想过,“对自己好一点”,绝对不是“有今天没明天”的心理状态。对自己好,更要包括你对人生更长远理智的规划,从现在到人生终点全包含进去。

所以,在荷花初夏季节缝制寒衣,养育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要看到他的成年。要抵御老年的酷寒,必须,也只能靠我们自己。

如何选择养老院

一看地理位置。养老院离家近,子女接送、探望也比较方便。如果靠近市区,则购物和交通比较方便;郊区的养老院则胜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

二比价格。计算一个月需要支付多少钱,而不只是考虑床位费或其他单个项目费用。有些养老院声称其床位费比起其他养老院来的便宜,但会通过提高其他项目费用来填补。基本上,一个月的费用 = 床位费 + 护理费 + 伙食费。再看该养老院是否还收取其他费用,比如洗衣费、娱乐费、尿片费等。有些城市,如广州还会收取一次性购置费。

三查卫生医疗条件。卫生医疗的条件有多好,就能代表该养老院的素质有多高。卫生方面包括了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个人卫生要求包括冲洗大小便、更换内衣、洗澡等。公共卫生指的是多长时间清理房内、卫生间,食堂的卫生质量等问题。至于医疗方面,包括了该养老院拥有多少个医生护士,医疗设备是否齐全,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有哪一些,是否靠近医院等。

四看伙食。如果老人家是来自外省,或许会对本地的食物不习惯,因此这个问题也必须讲究。再来,如果老年人患有疾病,比如糖尿病,该养老院是否有提供专门的糖尿病餐。

其他因素。子女还可以考虑养老院的环境如何,是否有花园、鱼池等休闲娱乐场所;是否备有电梯,走廊是否有扶手,提供哪些设施(如运动场所、康复器材等)。除此之外,养老院是否举行户内外活动、联欢节目,也是衡量标准。

失独家庭抱团养老

一个养老群体出现在公众面前。人们称之为“失独父母”,他们失去了独子、独女,养老形式严峻。

在中国有多少失独父母?官方统计数约为百万户,但按照有些人口学者提出的测量办法算,有2000万父亲和母亲成为失独者。

2007年9月,武汉几位失独者自发成立了“连心家园”,为失独家庭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走出痛苦,并呼吁为失独家庭建立“独立养老院”,对失独老人实行免费供养。2011年,大连失独母亲“小鱼儿”也做出类似举动,自费建立了失独家庭心理咨询和抚慰中心,号召已到退休年龄的父母以聚在一起、互相帮助的方式度过晚年。

去敬老院感悟心得 第5篇

2017年1月24日下午2时,我们一行共计三十余人,来到了朗霞,开始了今天的敬老院之行。

这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我们708班的同学,以及他们的家长。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前往朗霞敬老院,看望住在那儿的老人们,奉献爱心。

一路上,同学们讨论着、想象着、向往着。到了敬老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绿树成荫,安静整洁的小院。首先看到的,是一幢房子。这幢房子由四组两层的长过道及其房间组合起来,中间的空余地带则当作一个小花园。花园的正中有一棵巨大的树,树的附近是一个健身场。在大树周围,一些老人正在聊天,看到我到来,想顽皮的小孩欢呼鼓掌。

我陪同一位老人散步。这位老人已有八十五岁高龄,但白发却还不多,耳聪目明的,十分健谈。他年轻是曾是一位艺人,擅长拉二胡,真是一个能干的老人。当我们问起老人有多少儿女时,老人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说到:“我的儿女?多!你们都是我的儿女啊------”!但谈话过程中,老人还是不停地叨叨着:“你们以后一定还要来看我哟!”可见,老人其实十分渴望有人时常去看看她,和她说说话。

与这位老人聊完不久,同学们开始集合起来,准备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而老人们则满脸期待。我们认真的表演,老人们也看得津津有味,看到高兴处,还跟着节奏打起了拍子。在这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微笑,幸福不知不觉在我们中间流淌。和我一起来到敬老院的同事也被这情景感动,只见奶奶唱歌时眼睛里闪动着泪花,台下的老人们或和着节拍击掌,或一起唱着这首歌曲。台上台下连成一片,这场景真的很感人!最后一位同学还为所有老人写了一副春联。

去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第6篇

在没有来到敬老院之前,我的心情一直是非常的平静的,仿佛自己只是一个凑人头的人,也觉得自己对这种事情并不会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到了那里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在哪里我看到了很多的孤寡老人在这里生活,每天都是在敬老院待着,他们基本上都是因为儿女没有在身边,又或者是因为没有儿女,自己也老了需要人去照顾,很多老人也都不愿意到敬老院里面,但是又不得不服老,只能选择来这里,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也是一样,因为不想耽误到孩子的工作和生活,只能自己来到这里,我看到这些老人的脸上的慈祥的微笑,特别是那种儿女不愿意赡养老人的,我更加的感觉到做儿女的不负责以及作为父母的辛酸,在自己离开敬老院之后,我久久都不能忘记在敬老院的一点一滴,我也在回学校的路上陷于了深思。

作为儿女,我们有责任也有意外去在父母和家人老了之后去照顾他们,在自己还没有长大成人的时候,在自己的工作还没有稳定,在自己还没有能力去好好的回报家人和父母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理所当然的接受他们对我们的好,对我们的付出,但是等到他们真的老了之后,他们却因为害怕耽误到我们,影响到我们,所以自己选择在敬老院待着,我们也应该审视我们作为一个儿女的所作所为,也需要对自己的父母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尽自己的一份孝心,也应该在父母需要照顾和帮助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回报他们。

我很感谢这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了很多,也更加的懂得了很多,我也决定以后在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当中,要多参与这样的有意义的活动。

去敬老院的心得体会 第7篇

很高兴今天我们一行人在今年寒假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今天,我们几个同学结伴去了市里敬老院进行社会实践,在那里我们几个同学陪老人做了一些简单工作,使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知道老人其实最缺少的就是关心关爱,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是孤独和寂寞,而恰恰相反的是他们最希望的是可以在儿女的包围下幸福快乐的生活,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今天一大早,准确的说是20xx年二月20日,我和几个同学约好一同前往位于市郊的敬老院,我们带着一些瓜果并且满怀兴奋的心情一路直达目的地。令我们几个很意外的是有几位老人老早就在门外等我们呢。于是我们几个就走上前搭话,原来他们老早就知道大学生要来看望他们,所以他们老早就站在那里等接我们,这让我们感到受宠若惊。

于是我们一行人随老人们进入了院里,进入里面了,里面还有娱乐室,整个房间满满的都是人,和我们之前想的完全不同,相反的。老人们见了我们很是高兴,很热情呢。当我们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便按照事先的安排为老人进行了表演,表演了几个小节目。说实话,我们表演的哪里是节目啊,简直难入法眼,惨不忍睹啊,但是老人们却没有嫌弃,仍把

我们泵在手心,高度赞赏,满是开心的目光投向我们,把我们弄得也怪不好意思的,之后有几个老人们也心痒,想为我们表演,他们竟也毫不示弱,其中有位白发的老奶奶为我们表演了一段戏曲,那模样、那扮相简直是绝了,丝毫不逊于我们看过的正规京剧表演。之后我们跟前的几位老人说,这位老人其实是非常有才的,要不是当时条件有限,就那老人那水平,早就成名了,不过说句心里话,那老人的唱腔挺不错的,我们都只竖大拇指表示佩服。

后来,我们又和老人们坐下来彼此面对面地聊聊天,谈谈心,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在这个大院里,老人们其实是孤单的,寂寞的,他们经常玩些活动,通过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老人们当中有些是在家呆不住,有些是子女工作忙没办法照顾老人。刚来这时,他们都很不习惯,但是时间久了,他们逐渐喜欢上了这里,老人们在这里玩的都很开心,每天他们一有时间就会到楼下的树荫下或是楼上的写字房内看会电视或是打打麻将。夏天时就在树荫下乘凉,冬天时就四处散散步。

下午一点多了,我们吃完饭后就随着老人出去散步了,锻炼锻炼身体,敬老院里有个很大的和运动的地方,可以容纳很多机器,好多人都在那里活动,并且和我们玩着一些小游戏。

通过这次和老人们面对面心连心的交谈,是我们明白了许多,明白到了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了他们的辛劳,明白了他们对儿女们的亟盼,更明白了他们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希望。

临走时,我们恋恋不舍得。所以我们拿出相机和老人们喝了个影。照完相后,老人对我说;你们照片洗出来后能给我们留一张吗?然后写上你们的名字。我们被这一举动感动了,我们连声说道:好好。

老人们平日里太孤独了,儿女们大多都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给他的是简单的一句关怀,并不是物质上的供给。金钱所能代替的,只是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的,有人在身边那是最开心的事情了。常回家看看里歌词写的好,老人们需要的是有儿女陪伴身边,陪他们聊聊天。我现在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已经不在了,所以看到老人就觉得特别亲切,想想对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他们关心他们,而他们也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孙女了,拉着你的手,巴阿他们的那份慈祥加在你身上,而我们也欣然接受。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年幼到年老的过程,未来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许当我们有时间了,停下来静下心想一想;我们是否会向他们一样自在开心呢?

那晚年呢?年轻的时候父母不嫌我们慢,叫我们怎样系鞋带、拿筷子、穿衣服,当他们年老时。老是重复说一句话时我们就受不了了。为人子女药学会体谅父母。父母为了我们能有更好的前途,每天早出晚归打工干活,辛辛苦苦的,任劳任怨,但从不喊累,永远让我们能吃饱穿暖。

通过今天的时间我懂了很多,明白了为人子女该做什么不该作什么。我希望以后能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总之我很开心。

去敬老院的心得体会范文2

我们虽然是在校生,但作为一个人,我们都应该去关心帮助一些弱势群体,比如那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他人服务,采纳于一些社会活动,也是价值的体现。

一、走进敬老院

刚跨进敬老院,它给的感觉是平静、安宁,在和煦的阳光下,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在阳光底下,安安静静的,他们没有孩子脸上的天真,青年脸上的憧憬,中年脸上的忙碌,他们象在思索些什么?或许是对一路走来,点点滴滴的回忆吧?偶尔头顶上飞过一两只燕子,但他们也从不抬头看,只是默默地低着头,沉溺于自己幸福的回忆。院子里没有太多的绿化,只是一些古树,如同这些老人们经历了几乎一个世纪岁月的洗礼,沉积了太多的历史。

二、敬老院生活

敬老院的生活是自由却井井有条的。他们每天7:30分吃早饭,虽然每天的早点只是稀饭、馒头,但他们却露出满意的笑容。听敬老院的阿姨说:我们养了很多头猪啊,一个星期就杀一头的,老人们吃的很好。虽然是几句简短朴实的话语,却藏满了浓浓的幸福与关爱。他们还会评选文明老人,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就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样的评比条件让老人们生活更加规范,思想也更上进了。敬老院还有个宽敞的活动室,平时老人们在这里看看电视,聊聊天,打打牌,他们其乐融融。

三、让爱零距离接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看起来并不是很起眼的老人,当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正一个人孤单的低着头坐在一个角落里,我们走过去,给了一些水果,谁料,老人竟然簌簌的流泪了,那使被爱融化的眼泪吗?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毫无掩饰,那样的真真切切。一直以来,我总以为这些没有接受多少教育的老人是肤浅的,没有涵养的,不料,他们是那样的出众,一位叫董淑贞的老奶奶,平时省吃俭用,在临死之前,把1000的积蓄毫不吝啬的捐给了敬老院,她不求名利,但求此生无悔,终于在前几天安心地到了另一个极乐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乐的飞向天堂的。

四、采访院长

院长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对我们说:这里的老人收入主要有三大块,村里、财政拨款,每个人每年500元,街道每人每年180元,民政局每人每年2400元。老人生病时敬老院会报销医药费,政府提供老人的衣着等,共有8名工作人员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生活状况较好。

五、离开敬老院

离开敬老院的时候,我们的十佳歌手给老人们演唱了歌曲,或许他们根本听不懂这种新潮的流行歌曲,但他们却像是自己的孙女在唱歌一样,眼里充满了慈爱。我们的学生会主席在与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握手道别时,那种依依不舍并不亚于亲人之间的分别。他们太需要关爱了,点点滴滴的,哪怕是一句问候一个眼神。

六、感悟与收获

收获最大的是与老人们的心。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人生总是一笑而过,但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但更多的是关爱,是大家的爱。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起用爱心去装点这个世界!

去敬老院的心得体会范文3

暑假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刚刚走进敬老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时,我们便找到了一位清洁工人,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他便笑了起来,连连夸我们有爱心,然后就匆匆的领着我们来到了老人们生活的地方,而且还将我们领进了一位他最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间中。

刚进房间,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随后,清洁工人又告诉我们,这位奶奶姓张,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然后,他又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说完便走了。

看到老人后,我们便亲热地叫了她一声张奶奶!她也开心地应了一声。

张奶奶要我们坐下,还准备给我们倒茶,我们却异口同声说不用了!是啊!我们是来帮老人解忧的,而不是来为她添负担的。

然后,我们就和她聊天、谈心,只到我们要走的时候,他还依依不舍的抓住了我们的手说:你们以后一定还要再来哟!嗯嗯嗯,我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可能这句话并不是只正对她自己一个人,而是针对敬老院里的老人吧!

我觉得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们关注和关爱的人,往往这些人的生活总是空虚的,那是因为很少会有人去看他们,她们很寂寞!

可能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经升官发财了,他们却忘记了还活在社会那些基层的父母,这些人真该好好反省了。应该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这样的活,哪该怎么办啊?

四叔不去敬老院 第8篇

四叔排行老四, 因身体原因一直未成家。四叔有一手好厨艺, 年轻时生活并不成问题, 待年事渐高, 没什么收入来源了, 日子不免有点紧巴起来。每年给四叔拜年时我就直接给钱。对他来说, 钱比礼品更重要, 但每年的红包并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 只是做晚辈的一点心意罢了。

按四叔这样的情况, 他早被村里列入“五保”对象。在四叔60岁的时候, 我们劝他到敬老院享清福, 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的四叔说自己还能动, 怎能让国家养活?等自己实在做不动了再去敬老院。这朴实的想法让我有一种酸酸的感觉。

去年, 我回家正好遇见四叔来玩, 于是向他说起国家将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60元的养老金。四叔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那国家要贴多少钱啊?”“虽说你们是农民, 但是以前也给国家作过贡献呀。现在国家富了, 也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尽管我对社保政策了解得不多, 但依然按自己的理解给他认真解释。四叔依旧是将信将疑, 一边搓着手, 一边咧着嘴说:“啊, 真有这好事呀, 太好了。”

今年初, 我再次遇见四叔, 他说已经拿到钱了。“全县那么多老人, 全发了吗?”他又关心起这事来。“是啊, 一个都不会少。”我回答。“那得多少人?每个人都发到, 你们一定忙死了!”“呵呵, 不是我们, 是社保部门的同志发。”我赶紧说明。

养老,居家还是去养老院 第9篇

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刻不容缓。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的养老方式,也是每个老人关心的事情。

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老年人的心声

1民办养老院太贵,公办养老院条件不够好。

老张的大哥今年80岁了,老伴过世多年,前一段时间,进了公办的养老院。老张去探望大哥,大哥抱怨说:“住公办养老院的价钱是便宜,可是人太多,两个人一个房间,同一房间的老人瘫痪了,整天卧床不起,看到他痛苦无奈的样子,别提有多难受了。”没到1个月,老张的大哥就吵着要离开养老院。

老张大哥的子女也去打听过条件比较好的民办养老院,每个月2000元,还是两个人合住。而且民办养老院大都离市区很远,老人出行看病很不方便,没法去可以使用医保的大医院,有的甚至因此延误了病情。

2年纪大了,希望有人送菜送饭上门,而且物美价廉。

今年73岁的曾天高老人和70岁的老伴居住在新建的居民小区,虽说周围有配套的超市、菜场等,但是生活设施还是过于简单。两站路之内,就一家菜场,菜价比以前居住的市中心的菜价还要责。老两口说:“现在还做得动,年纪再大点,买菜做饭肯定成问题,找保姆做饭费用贵,而且不称心。也只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到做不动的时候,总归有办法的。”

3老年人需要精神上的照顾

老朱的母亲78岁了,曾经中过风,说话的时候嘴歪着,走路还有点瘸。老朱为母亲选择了居家养老的方式,请护工上门送餐、理发、洗衣被、打扫房问等。

但是,老朱希望母亲能得到精神方面的照顾,他说:“我平时工作忙,陪母亲的时间少。母亲希望有人陪她说说话。而现在的家政服务员大都是外来妹、外来媳妇,能做家务、陪老人去小花园逛逛,或者陪同老人去看病。但是,由于学历有限,无法和老人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所以家政服务员的素养也有待提高。”

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有哪些?

1家庭养老。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主要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人提供赡养服务的养老模式。在以东方文化为底蕴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家庭养老仍占主体地位。

[适合对象]不愿意脱离熟悉的环境,且子女有经济能力、时间、精力的老年人。

上海已经推出了“安康通为老关怀服务援助系统”。老年人如果在家里遇到突发危险,只要按下求助按钮,就能向120、110、119求救,也可以通过“安康通”咨询医疗、出行路线等问题,甚至可以向社区超市订购生活用品等。

“安康通”每个月的费用为lO元,一年120元。据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王晓洁科长介绍,瑞金二路街道每年有250个免费安装使用“安康通”的名额,用来帮助低保困难老人,让他们也享受“安康通”的方便快捷。

2机构养老。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其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管理,能够使老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人的生活更加便利;缺点在于容易造成老年人与子女、亲朋好友间情感的缺失,而且成本较高。

[适合对象]身体状况比较差,年岁比较大,需要医护人员时时在身边照料的老人。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有5%~15%的老年人采用机构养老。北欧为5%~12%,英国大约为10%,美国大约为20%。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比例为90:7:3,就是90%的老人属于由子女负责照料的家庭养老,7%的老人属于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如白天去托老所等,而能够入住养老院的只有3%。尤其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由于地产资源稀缺,养老院更少、更小,床位也非常紧张。街道养老院的费用在每月1000元以上,而且是双人间、三人间。有些老人住不惯,宁可住在自己的家里,而支付双倍的床位费住单人间,老人虽然向往,却舍不得。

3居家养老。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模式将居家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适当的生活和精神照顾,免除子女的后顾之忧。

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生活照料、休闲娱乐设施支持等。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社区、老年公寓、托老所、志愿者等。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从国外完善养老模式体系来看,居家养老是当前的国际趋势。

[适合对象]适合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居住环境的老年人。

是去养老院,还是居家养老,要考虑以下因素:性格脾气,是否喜欢过集体生活;身体健康状况,是否能自理;家庭情况,单身还是夫妇两个,夫妇两个如果住双人间的老年公寓也很温馨;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些人非常重视自己的离世之地,希望在家里做到寿终正寝;经济条件,如果经济条件好,完全可以去较好的养老院,过度假般的生活,经济条件一般的,进托老所也是很好的选择。

居家养老的各种配套服务

让老人吃上现成饭的“社区食堂”

上海老年基金会从2008年开始,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资助社区食堂,帮助老人解决就餐难的问题。在老人们就餐时,他们还能在食堂中聊天,无疑有益于老人的精神健康。,

2009年起,还专门增配车辆,为老人送餐上门。居住在上海市卢湾区打浦街道的刘洪美女士说:“最近享受到了送午餐上门的服务,因为老伴年满75岁了,所以连带我也能一起享受这种服务,每人每餐5元。”腿脚不灵便、有特殊身体状况而年龄未满75周岁的老人,也可以向街道申请送午餐上门。

民政科王晓洁科长介绍,瑞金街道依托养老院的食堂,每天中午就要为街道所属的老人提供近500份营养餐。

受欢迎的“日托”养老服务

以街道为单位,建立老年日托照料中心,吸纳社区里的空巢、孤老入托。这些老人白天像小孩子一样入托,傍晚回家。白天,老人在日托中心有人照顾,可以阅览、健身、玩棋牌,还能就餐,并且享受洗澡、理发、测量血压等服务。

据上海市卢湾区瑞金街道社区服务综合楼托老所的负责人孙雯娟老师介绍,对于高龄低收入老人,也就是每人每月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入托费为每月40元,每顿餐费为4.5元。对于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入托费为每月80元,每顿餐费为6.5元。饭菜确保营养,有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还有热汤。下午,老人还有点心吃,点心做到花样翻新,有血糯米粥、酒酿圆子、南瓜粥等。

去敬老院的心得体会 第10篇

爸爸妈妈把我们送到养老院,先回去了。我们把带来的食物分发给老人。看到几个老人站在一起聊天,我就拿了一袋犁头走过去。来到一位老人面前,递给他一个梨,说道:“爷爷,这是给你的。很甜!”爷爷高兴地接过来,亲切地说:“谢谢你的梨。小姑娘真漂亮!”爷爷说着,旁边的同伴也点头赞成。听完夸奖我的脸变红了,我害羞的跑到一边继续分东西。

我遇到了另一个爷爷,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把梨给他,他第一次拒绝,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拒绝。他对我说:“你自己留着吧。爷爷太老了,咬不了牙。不要糟蹋好东西。”当我拍拍额头时,我责怪我的粗心。我赶紧跑到下一个朋友身边,拿了两个大香蕉塞进爷爷怀里。爷爷没说什么我就跑了。

我也看到一个老人在走路,但是一点点走要花很长时间,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看到老人拼命挣扎,我赶紧去扶他。“爷爷,我陪你走一会儿。”老人微笑着点头。我和爷爷来回走了十几分钟,然后帮他坐在石凳上让他休息。

看到朋友去拔草,赶紧对爷爷说:“都去拔草了。我会帮助他们的,爷爷。”看到老人说好,我赶紧去接他们。

我们在门口的大草坪上捡垃圾和杂草。我负责把枯叶全部捡起来,收集到树下,让它们腐烂后给土壤增加肥力和养分,让树长得更快更好。

我们要走的时候,老人和老太太来给我们送行,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很开心。今天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下次有机会一定会再去拜访这些可爱的老人。

去敬老院的心得体会 第11篇

到了养老院,看到几个爷爷站在门口迎接我们,因为听说我们要来,早早就在门口等着,热情的和我们握手。当我走进大门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志愿者都很忙,有的在拌肉,有的在洗菜切菜。我和姐姐们迅速穿上志愿服,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水不好的时候洗菜的人太多了,我只能做个小搬运工,把洗好的菜搬到厨房给舅舅切菜。

等阿姨叔叔把肉拌好,准备好饺子皮,我们就开始包饺子了。刚开始我不会包馅,但是我不会听我的命令。不是从左边出来就是从中间跳出来。很难看。看着旁边的阿姨们,都很漂亮。我很羡慕。我急了,谦恭地问阿姨:“阿姨,我不会包饺子。请指教?”“当然,”姨妈笑着说。在阿姨的悉心指导下,我做的饺子终于成型了,看起来还算像样。我想要一些有创意的东西,所以我包了一些不同形状的饺子,包括包子饺子,太阳饺子和小鱼饺子,哈哈。旁边的阿姨夸我想象力丰富。

热腾腾的饺子从锅里出来,爷爷奶奶在餐厅里排队上饺子。有的老人背,有的老人坐轮椅,有的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们走得很慢,握手送饺子。看到这些场景,我赶紧跑过去拉着爷爷的手,帮他们到座位上吃饺子。爷爷说二楼有些老人瘫痪了,起不来床。一个阿姨拿着饺子送走了。老人吃爱情饺子,脸亮如茶花。

去敬老院的心得体会 第12篇

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玩着接龙这个词,充满了我们的欢笑。九点半左右,我们到了养老院。我仔细观察过这些老人居住的房子:白色的墙,光滑的地板,几棵绿树……我可以看出这里的环境优雅舒适。这时,林老师轻柔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请排队,活动九点四十开始。”“喂,我们不是来看望老人的吗?你怎么没看见老人?”我有点疑惑地问。他身后的颜路责备地看了我一眼,说道:“那边的老人不是吗?怎么没看出来?”我刚刚看到那个老人坐在503班。我看到他们都心地善良,嘴角挂着发自内心的微笑,看起来更加和蔼可亲。这时,活动开始了。首先,程校长代表学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们都很激动。讲座结束后,我们班的学生代表舒扬给老人祝福。随后,杨主任代表学校向养老院赠送了1000元慰问金。然后,我们开始送人吊唁,才发现还有眼花缭乱的吊唁。最后开始了文艺节目的精彩表演,先是唱诵《写给老人的诗歌》,然后是505班的合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粗糙的大手能带给我温暖。然后是501班的二胡独奏《赛马》,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我情不自禁的跟着节奏跳动。然后是相声《手指头》,太搞笑了,连我旁边的爷爷奶奶都忍不住笑了。下面还有两个程序,每一个都表现的非常好,让人身临其境。

11点,活动结束。我们怀着告别的心情离开了养老院。因为来养老院要5公里左右,回去也要5公里,我们都很沮丧,没有来的时候那么开心,反而像以前一样累。这时,孙士毅大声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累了,想想小飞虎。”她的话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我们鼓起勇气走回教室。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师个人教学总结下一篇:县外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