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

2024-06-03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精选11篇)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 第1篇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

1.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和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和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2.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如图),恰当的做法是( )

A.加入适量的醋杆菌

B.一直打开阀b通气

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

3.鸭梨醋饮属绿色健康饮品,既保存了鸭梨中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又兼具果醋醒酒护肝、助消化、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的养生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下图为鸭梨醋饮的制作流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果酒的酿造原理是先使酵母菌进行________,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通过________获得果酒。

(2)在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________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25~30 ℃,温度过高时,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醋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________,较高的酒精度通常不适宜进行醋酸发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这是“宁夏红”率先提出的消费理念,将积淀了千百年的枸杞药食文化和中国红文化完美结合起来,更增添了品牌的文化魅力和优势。

下图为“宁夏红”枸杞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选料→“?”→粉碎→灭菌→接种→发酵→?→果酒

(1)流程中?处的内容依次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酒制作离不开酵母菌,与醋杆菌相比,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浙江五校联考)下图是泡菜的腌制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造成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和需氧腐生细菌的生长繁殖

B.罐口密闭不严,氧气使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需氧腐生细菌的生长繁殖加快

C.罐口密闭不严,氧气使酵母菌和需氧腐生细菌的生长繁殖减慢

D.罐口密闭缺氧,促进了乳酸菌和需氧腐生细菌的生长繁殖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反应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____________色产物。绘制标准曲线时,应以亚硝酸钠含量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

(4)三坛泡菜分别在腌制过程中的第3 d、第5d、第7 d、第9 d、第11 d和第13 d分别对食盐浓度为4%、6%、8%的泡菜做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得到以下数据:

食盐浓度发酵天数 1号坛4% 2号坛6% 3号坛8% 第3 d 1.6 1.2 0.5 第5 d 3.2 5.5 2 第7 d 3.8 4.0 1.8 第9 d 3.5 1.8 1.6 第11 d 3.4 1.2 1.5 第13 d 3.2 1.2 1.2

发酵温度:13~15 ℃ 单位:mg/kg

请根据表中数据,对泡菜的制作提出两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了保证既无杂菌污染,又能使发酵菌发挥正常作用,应如何处理所用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坛口边缘的水槽中保持水分充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定期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样的材料和腌制条件,不同坛中各时期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制作果酒、果醋、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氧气的是________的制作。其中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要加盐水和白酒,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泡菜,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1.选C 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需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中乙醇氧化为醋酸的阶段。过程①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过程①是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③和④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①、②、③是果酒制作的阶段,其适宜的温度为25~30℃,过程④是果醋制作的阶段,其适宜的温度为30~35℃。

2.选C 果酒发酵利用的是酵母菌的厌氧呼吸,向葡萄汁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作为菌种,但不能通入空气,故阀a要一直关紧。因酵母菌细胞呼吸中能产生二氧化碳,故阀b每隔一定时间要打开几秒钟,以便释放二氧化碳。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25~30 ℃,故不能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

3.解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进行需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在发酵过程中首先让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再让其厌氧呼吸产生酒精。(2)在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水果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4)醋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杆菌的生长和代谢,影响产酸量。

答案:(1)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2)鸭梨皮 (3)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4)30~35℃ 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杆菌的生长和代谢,使产酸量下降

4.解析:(1)果酒生产的工艺流程为:选料→冲洗→粉碎→灭菌→接种→发酵→过滤→果酒。(2)醋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含有醋杆菌,由于果酒发酵旺盛时是无氧环境,且温度为25~30 ℃,不适合醋杆菌生存,故醋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3)醋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及多种细胞器。

(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有利于后期发酵。

答案:(1)冲洗 过滤

(2)25~30 ℃ 不能 因醋杆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因醋杆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为醋酸,而此时发酵罐中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是25~30 ℃)

(3)有成形的细胞核

(4)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

5.解析: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是因为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低,蔬菜中的氮元素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亚硝酸盐。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假丝酵母和乳酸菌,先期发酵以假丝酵母为主,以后发酵以乳酸菌为主。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光电比色法,亚硝酸盐可与显色剂反应产生紫红色物质。绘制标准曲线时,应以标准溶液中亚硝酸钠含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加,13天后开始下降;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还与使用盐水浓度有关,盐水浓度适当增大亚硝酸盐的含量相对减少。

答案:(1)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假丝酵母和乳酸菌

(2)B (3)光电比色法 紫红 光密度值

(5)泡菜腌制时间最好长于13天 适当地增加食盐的浓度

6.解析:(1)盐水煮沸可以杀灭杂菌,然后冷却至室温时再使用可以防止发酵菌被杀灭。(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可以防止外界氧气进入坛内。(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光电比色法。(4)同样的材料和腌制条件,不同坛中各时期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各坛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5)制作果酒需要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以厌氧发酵为主,制作果醋需要的醋杆菌为需氧型微生物,制作泡菜需要的乳酸菌为厌氧型微生物;泡菜制作时,要加盐水和白酒,防止泡菜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变质;要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泡菜,关键在于发酵时间要适宜,一般14天左右,发酵温度也很重要,一般控制在18 以下。

答案:(1)先将盐水煮沸以杀灭杂菌,然后将盐水冷却至室温时再使用 (2)提供发酵过程中所需的无氧环境 (3)光电比色法 把握取食的最佳时间 (4)各坛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5)果醋 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避免泡菜变质 发酵时间和温度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 第2篇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

1.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颗粒物如硅尘入肺可能会导致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

B.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

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

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下表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O2的释放速率变化与全部色素吸收光能百分比变化基本一致

B.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时,叶绿体中三碳酸的量会增加

C.该植物缺乏Mg时,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百分比的减少幅度更大

D.环境温度降低,该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

3.基因沉默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

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

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邻近基因指导合成的反义RNA是通过逆转录过程

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RNA有两种,即mRNA、rRNA

C.与邻近基因和抑癌基因相比,组成图中杂交分子的碱基有A、G、C、T、U五种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4.某研究小组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胃蛋白酶处理

B.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

C.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

5.下图表示培育转基因抗植物病毒番茄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A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

B.过程B通常需要用CaCl2处理,以提高番茄细胞壁的通透性

C.过程C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抗植物病毒基因一旦整合到番茄细胞的染色体上,就能正常表达

6.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用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

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右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B.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

30.(10分)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及紫外线(UV)

辐射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辐射和加倍的CO2 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

(1)据表分析,C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加快了碳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说明CO2 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抵消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由表可知,CO2 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生长素的合成启动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的含量。如检测结果是,则支持假设。

31.(16分)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表格中的①,表格中的②。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_ ___(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糊粉层细胞和α­淀粉酶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糊粉层细胞和赤霉素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

32.(18分)遗传性胰腺炎是人类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伴X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家族患遗传性胰腺炎病和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遗传系谱图。

(1)如果

遗传性胰腺炎致病基因用A表示,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Ⅲ—1基因型为。

(2)Ⅲ—2与Ⅲ—3婚配后,准备生育后代。

①如果胎儿是男孩,则他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为;进一步确定此男孩携带哪种致病基因,可采用方法。

②Ⅲ—3产前检查时,对从羊水分离到胎儿脱落的细胞进行系列分析,确定胎儿的基因型为aaXXY。胎儿性染色体多了一条的原因是(父亲、母亲)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

(3)如果Ⅲ—1与Ⅲ—4婚配,建议他们生(男孩、女孩),原因是。(4)确定遗传性胰腺炎的遗传方式应采用的方法是(填下列序号),研究发病率应采用的方法是(填下列序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bb

生物部分

1--6 C B D D C D

30.(10分,每空2分)

(1)CO2 浓度倍增叶绿素无显著差异(2)生长素含量C组生长素含量高于A组

31.(10分,每空2分)(1)0.8++++

(2)少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糊粉层细胞是α­淀粉酶合成的地方 糊粉层细胞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

32.(每空2分,共18分)(1)aaXY

(2)①1/8基因诊断

②母亲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中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级(3)女孩生女孩可能不患某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或患病的几率非常低(4)④①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第3篇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食品行业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广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由此可看出食品对我国人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广泛, 如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应用。现今我国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速度都较快, 食品工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变革。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使食品工程的资源和食品的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很多以往常使用到的传统食品品种在基因工程的改良下, 发展成为崭新的品种, 如利用基因工程的研发出的抗除草剂植物和抗旱植物等, 与此同时也使作物的产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 在改善食品质量层面上, 可用到转基因技术和反义RNA技术, 如研发出的转基因番茄具有抑制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作用, 使番茄的成熟时间能被人为控制, 使番茄的储存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延长。在畜产品生产中, 在控制生猪的总重量和瘦肉比例的过程中, 应用到猪生长激素, 降低生猪肥肉占据的比例, 以满足消费者提出的要求。

利用基因工程还可用于改良食品工程菌种。很多食品工程生产中要使用到微生物菌种, 如较常见的酸奶、酱油等产品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到微生物, 微生物菌种的质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针对基因工程展开的各层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得到的结果在菌种中使用, 在改良食品工程菌种中所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如在对啤酒生产中使用到的酵母进行改良的过程中, A-乙酰乳酸脱氢酶在啤酒酵母中的表达, 可降低啤酒中双乙酰的含量,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啤酒的味道;选育出分解B-葡萄糖和糊精的啤酒酵母, 构建出能嗜杀其他菌类活性的嗜杀啤酒酵母在纯种发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蛋白质工程

近年来, 蛋白质工程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蛋白质的产生、合成的机理, 和食品工程间呈现出的相互关系较密切。目前在改善凝乳酶研究和优化纤维素酶的性质上取得一定的进展, 因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动物凝乳酶的数量不多, 因此动物凝乳酶在市场中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利用人工可生产出大量的微生物凝乳酶, 可有效解决动物凝乳酶供不应求的问题。

细胞工程

利用细胞杂交、细胞培养等技术, 可得到遗传性状得到转变的新菌种或动植物细胞, 因此许多科研人员从事细胞杂交、细胞培养等技术的研究。现阶段,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生物来源的天然食品或天然食品添加剂, 是在细胞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领域, 在生产天然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酶制剂等各种类型产品的过程中都能使用, 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生物酶工程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 第4篇

知识点1:初生态知识在高考试题解析中的应用

例1(2014·新课标Ⅰ卷·第6题)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思路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群落中各物种间的关系.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有效切断了病毒V的传播途径(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相关内容),可见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节的第16页),所以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食物、空间等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反而青蛙切断病毒V的传播,这对水稻是有利的,同时水稻可以为青蛙生存提供一定空间与间接的食物,可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利关系(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节的相关内容),所以B项错误;依据病毒的寄住可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三大类,而且病毒对寄住具有相对专一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病毒”一节的相关内容),可见植物病毒V的寄住只可能是水稻,而不会是青蛙,所以C项错误;水稻和病毒V属于寄生关系,病毒V对水稻无益并有害(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的相关内容),所以D项错误.

答案:A.

知识点2:初中传染病知识在高考试题解析中的应用

例2(2014·上海卷·第7题)控制传染源是抑制微生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对传染源进行控制的是( ).

A.接种特效疫苗 B.设立隔离病房

生物酶技术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第5篇

生物酶技术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生物酶经过科学家一个多世纪的研究,通常认为书知的酶达3000多种,目前在纺织中应用生物酶的技术范围较广,已在纤维改进,真丝脱胶,原麻(苎麻、亚麻、红麻)脱胶,染整的退浆、精练、整理和净洗加工,纺织印染的`废水处理以及服装的成衣加工等方面有所应用.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纺织英文刊名:CHINA TEXTILE年,卷(期):2004“”(10)分类号:F4关键词:

生物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第6篇

[2]赵电波,白艳红,张和平.现代生物技术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乳加工,.

[3]张兰威.乳制品加工中应用的生物技术.食品与健康,.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 第7篇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响应快、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合于现场检测等优点,使得其在食品成分分析、生产在线监渊、添加剂分析、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测、食品鲜度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 者:李其祥 崔宇慧 伍林 向东栋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81刊 名:数字技术与应用英文刊名:DIGITA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X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食品分析

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第8篇

关键词:生物发酵,饲料加工,应用

1 饲料加工在我国存在的现状

1.1 加工设备落后成本高,缺乏科技投入

我国在饲料加工领域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传统的饲料加工设备比较落后。很多饲料工厂没有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关键是设备投资成本较高,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这部分开支。导致饲料整体生产水平也随之减低,无论质量还是产量方面,都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导致饲料加工的发展滞后,生物发酵方式运用不妥当。

1.2 加工的饲料质量不高,影响畜禽的成长和吸收

饲料的生产水平较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质量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饲料作为畜禽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像人每天吃饭一样是畜禽每天必备的基础原料。所以饲料的质量对畜禽的成长以及畜禽的吸收有比较直接的影响。如果饲料质量比较低,导致畜禽状况不好,畜禽生长缓慢的情况就会出现,很多时候还会出现死亡和疾病的现象,所以饲料对动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 饲料加工过程中引入生物发酵技术的重要性

2.1 可以提高饲料的质量和产量

生物发酵技术作为高科技的饲料加工手段,在饲料加工和推广领域里面需不断的推进深化,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饲料质量。在推广中,能开展更大范围的动物养殖基地,养殖基地中生物发酵制度可以对动物的养殖产生积极的影响。生物发酵技术的基本材料是植物和以植物为主的农副产品,把其中含有的蛋白质的多糖进行降解,让其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这种饲料的特点是口感适合动物食用、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能促进动物的健康发展。动物在吃饲料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好的营养补充,生长和繁殖能力也变得更加强大,因而饲料的功效也在此得到体现。

2.2 生物发酵技术绿色环保有利于饲料加工行业的发展

生物发酵技术是高科技的饲养加工手段,也是绿色环保的高科技技术。在植物等相关农副产品的运用中,要有效的避免化学添加剂的使用,保障生产资料绿色无污染,这样对于畜禽的吸收有较大帮助。

3 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3.1 生物发酵技术在生产固体发酵饲料中的应用

生物发酵技术中比较著名的是郭维烈先生提出的微生物组合发酵生产4320菌体蛋白,主要是对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利用包括同生、互惠同生、共生等关系,特点是不需要对原材料消毒,可以直接作用于接种栽培的微生物热带假丝酵母上,这种酵母繁殖速度较快并且新陈代谢也较快,运用这种酵母能够农副产品转化为菌丝物质。与传统发酵工艺相一致的特点是4320发酵成品使用过程中要保持干燥,否则会出现腐败变质的情况。这类工艺其机械化程度较低,这是传统固态好氧发酵的存在的共同确定,那么就需要较多物料的翻拌、散热等一系列较为繁琐的人工操作。

在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不断上涨过程中,这种技术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以目前的生产工艺为基础,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计算4320蛋白的加工成本应该在800元人民币/t以上。生产过程中为了克服4320蛋白发酵技术所体现出的缺陷和不足,最近几年,简便的微生物厌氧固态发酵生产技术被广泛提出。厌氧比好氧发酵的优势在于有较低的能耗,所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热量消耗也较小,不需要人工的翻拌散热。发酵产品只要确保其密封状态良好,可以长期存放不变质。

当前较为典型的固态厌氧发酵生物饲料有两类:一是养殖户自己发酵的袋装饲料;二是规模流水线的袋装饲料。但是这两类接种的微生物具有其一直性,包含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养殖户自己发酵的袋装饲料是在密封的袋内,接种物装入袋子内,用绳口把袋子扎紧,保证物料的含水量为30%~40%。开始的时候运用酵母菌残留在袋内的氧气进行呼吸,产生增殖和呼吸代谢,并且能够为乳酸菌创造厌氧的环境。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糖酵解,分解出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在这个时候也逐渐增殖、代谢,在此产生有机酸。袋子内气压在不断增压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伴随着酒精以及有机酸向袋外面排出,技术人员根据排出酸香味对成熟度进行判定。有氧发酵阶段:C6H12O6+6O2→6CO2+6H2O无氧发酵阶段:C6H12O6→2CO2+2C2H5OH(乙醇)养,这样不但简化生产工艺,也随之降低生产成本。

3.2 生物发酵技术在生产单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饲料的应用

这种技术主要的应用范围是废水的应用处理方面。有机废水的来源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造纸、酒精、氨基酸、有机酸工业在生产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因为这些物质中含有BOD和COD值都比较高,如果直接进行排放,对空气和环境都会产生污染。因而在20世纪60年代,生长速度较快的热带假丝酵母成为很多生物发酵的主体,液体连续培养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中,但在酵母生产的过程中里面有很多的苦味,所以不适宜添加到饲料中。在我国80年代末期,工程院院士伦世仪先生带领一个课题小组在徐州酿造总厂,运用热带假丝酵母连续培养以此处理酒精废水,所生产出的酵母具有比较好的口感,但因为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含量较低,干物质的受得率在培养中根本达不到1.0%,商业价值体现的不明显,所以运用到商业中意义不大。在西欧等一些发达地区,在对有机废水的研究中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在大多数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废水的处理投入很多时候超过发酵本身的技术资金投入。比如现在的荷兰和芬兰,他们国家资金不生产酒精、氨基酸和有机酸这类的大宗发酵品,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生产技术不发达,关键是他们不想污染本国宝贵的水资源。在我国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酒精的发酵在世界上排名靠前,不是因为我国的发酵技术和提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关键是因为我国牺牲了大量的水资源,虽然眼前会为我国产生大量的外汇,甚至推动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但从长远利益考虑宝贵的水资源污染将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在将来。就酶制剂产品的产量,我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多相关技术都是从丹麦和日本等国家引进,有些相关企业是外商独资在我国生产。

单细胞白、菌体蛋白都是工厂大规模化培养的产物、酵母、细菌、放线菌等是食品以及饲料蛋白的来源。单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饲料实质是运用蛋白微生物菌体做饲料在工业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培养。培养原理是运用淀粉、味精废液、亚硫酸纸浆废液及废纸、酒精工业废水等为原料,接入酵母、丝状真菌这类菌种,在发酵、分离、干燥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中获得高蛋白微生物菌体,作为饲料蛋白。比如:菌体蛋白饲料,粗淀粉以及渣类物质为主要材料,进行无机氮源的相关内容添加,在双菌协生发酵的过程中,能够轻松的得到固体的发酵菌体蛋白饲料,该物质和鱼粉有一致的营养成分。

4 结束语

在生物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酶工程、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很多新型的“基因工程菌种”在饲料的生产、加工和调制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饲料资源的利用前景和市场也逐渐广阔,具有高营养,高吸收率的生物饲料被广泛应用,并为畜牧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鸽,陈妮娜,邓超.浅析饲料加工过程中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世界,2015(01):23.

[2]张荣.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畜禽业,2002(07):28-29.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 第9篇

1 总体评价

1.1 题型与题量

理综生物部分的题型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的数量为6题,分值总计为36分;非选择题(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的数量为3题,每题各含3小题,分值总计为44分。试卷在题型与题量上和以往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虽然非选择题的大题数量由2010年的2题(题号为29和30)改为3题(题号为30、31和32),但非选择题的小题总数保持不变(两年都为9小题)。自选模块测试生物部分试题的题型和题量与20t0年相比有两个变化:①增加了选择题;②空格数由原来的10格改为9格,出现了2分试题(选择题)。

1.2 试卷结构和试题在课程中的分布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理综生物试题的考试范围为必修1、2、3和选修3;自选模块生物试题的考试范围为分别为选修1和选修2。具体试题在课程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表2。

分析表1可知,理综生物试题知识考查有三大特点:①着重于“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试题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命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②偏重于考查Ⅱ类要求的知识内容(若把实验设计题归为Ⅱ类,Ⅱ类与Ⅰ类要求的知识比例为67.5:32.5),体现命题的能力立意。③各模块分值比例适中,体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课时比例。必修1、2、3和选修3四本教材与实验的占分比为7.5:22.5:40:15:15,从占分比看必修1偏低,但实验试题的主要思想来源于必修1。

分析表2可知,自选模块生物试题所考查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

2 试题特点及教学导向

2.1 稳中求新,遵循考试说明

试题紧扣《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所规定的教学要求,遵循《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从试题的阅读量、图表比例、答题的书写量、全卷的知识分布上都体现了“稳”。所有试题考查的知识全部来自于《考试说明》所列的知识内容,且主要集中在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没有考查偏、怪知识。因此教师在高考复习时要经常研究《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生物)》和《考试说明》等指导性文件,这样有助于师生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并且从具体的知识内容考查方式上体现了“新”:①考查题型上求新。例如,往年光合作用都在非选择题中考查,2011年则在选择题中考查;往年自选模块生物试题全为填空:简答题,201 1年增加选择题。②考查角度上求新。例如,往年实验题都要求书写实验步骤,2011年的实验题减少了实验步骤的书写,增加了实验材料的选择原因分析。

2.2 联系实际,体现课改理念

试题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反映生物科学的研究新进展。如理综第4题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第2题的胚胎工程、第6题的基因工程,自选模块第17题的果酒与果醋的制作、第18题的绿色食品和“瘦肉精”等内容。这些试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过程来学习生物学,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3 注重模型,突出能力立意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模型的构建和转换能力,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具体特点表现为:①涉及的生物学模型种类齐全,包括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②模型涵盖的知识面广;③考查模型的题量多、分值大;④考查模型方法的角度多样,包括模型的解读、模型的构建、模型的转换。例如,理综第3题以抽象的物理模型为载体,考查构建模型的假设(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K+被动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Na+被动内流)。理综第5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野山羊种群的调查数据,要求考生将其转化为存活曲线,考查不同数学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理综第30题、自选模块第17题(4)都是以数学模型的形式呈现实验结果,需要考生通过解读数学模型得出结论。若考生没有一定的建模能力就无法在这类试题中得高分。

2.4 关注实验,侧重科学思维

生物学的研究与学习过程离不开实验。201 1年理综生物试题中有32分(占分比为40%)是考查与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内容,说明试题在积极引导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相关实验教学。2011年的实验试题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实验思路”的隐性考查。往年(包括其他省份的试题)实验试题的基本套路就是“实验思路(或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等。今年的实验试题(第30、31题)舍去了实验步骤的书写。例如,第30题以数学模型的形式呈现实验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第31题则是根据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目的、结果和结论、选材的依据。考生在解答这两道试题时,需要对实验思路进行还原。从而达到了对生物学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和设计的综合考查。在高三实验专题复习中,教师首先要重视教材实验复习,立足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探究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训练和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进行评价,总结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选用实验方法、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表达实验结论的探究能力。

3 尚待完善之处

3.1 设问指向的明确性尚需加强

试题表述和设问指向的明确性是试题区分度和难度的基本保障。2011浙江理综卷第32题第(3)小题第三空,“……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______”。此处是希望考生说明生物体内快速翻译的机制,但没有说明翻译时提供的mRNA数量为1条,导致某些考生认为是多条mRNA同时进行翻译的结果。此外第6题的B选项的“至少含一个”改为“至少含二个”,则可能会减少考生的误判比例。

3.2 个别试题难度与目标要求有偏差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 第10篇

微生物果胶酶研究及其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果胶酶是指分解果胶物质的多种酶的`总称.果胶酶分布很广,可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果胶酶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新兴酶类,在果蔬加工、饲料、纺织和造纸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果胶酶的微生物来源、分类及其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作 者:赵丽莉 田呈瑞 纪花 吕爽 ZHAO Li-li TIAN Cheng-rui JI Hua LV Shuang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西安,710062刊 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ISTIC英文刊名: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年,卷(期):7(6)分类号:Q814.9关键词:微生物果胶酶 研究进展 果蔬加工

2017年浙江小高考生物试题 第11篇

生物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A.菠菜 B.大肠杆菌 C.酵母菌 D.蝴蝶 【答案】A 【考点】细胞器

【解析】叶绿体只有绿色植物才有,故选A.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向光弯曲生长 D.分层现象 【答案】A

【考点】群落结构

【解析】时间结构主要有日周期性变化和季节变化两种,候鸟南飞而导致不同时间段群落中物种种类差异,属于时间结构,故选A.3.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

于纯合子的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答案】C 【考点】基因型

【解析】纯合子一定要所有的等位基因全部纯合才可以称为为纯合子,故选C 4.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A.Fe2+ B.Ca2+ C.Cl-D.I-【答案】B 【考点】无机盐

【解析】Ca+过少会引起抽搐,过多肌无力,故选B.5.在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生长激素 C.雄激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考点】动物激素的作用

【解析】雌激素与雄激素均厲于性激素,幼年缺生长激素会得侏儒症,幼年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得呆小症,故选B.6.与DNA 分子相比,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A.鸟嘌呤(G)B.胞嘧啶(C)C.尿嘧啶(U)D.腺嘌呤(A)【答案】C

【考点】核酸碱基

【解析】DNA 有 A、T、C、G 四种碱基,RNA 有A、U、C、G 四种碱基故选C.7.研究人员用X 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中 【答案】C 【考点】育种

【解析】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故选C.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的CO2 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答案】D

【考点】生态平衡

【解析】酸雨会导致水体pH下降;CO2是温室气体,可使大气温度升高;人口过度增长,人均具有的资源就会减少;臭氧的主要功能是抵挡紫外线,故选D.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 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 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 淋巴细胞 【答案】D

【考点】免疫缺陷

【解析】HIV病毒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还会侵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故选D 10.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线粒体数量增加

C.细胞呼吸明显加快 D.细胞核体积变小 【答案】A

【考点】细胞衰老

【解析】细胞衰老会导致代谢减弱,酶的活性降低,线粒体数目减少,但是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会增大,故选A.11.下列关于细胞中系能反应和方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的氧化反应式方能反应

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映

C.ATP 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答案】D

【考点】能量代谢

【解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所以是吸能反应,故选D.12.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为“国际罕见病日”。下列关于罕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B.近亲结婚不影响该病的发生率

C.该病的发病风险在青春期会增加

D.“选择放松”不会造成该病基因频率的显著增加 【答案】D 【考点】遗传病

【解析】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近亲结婚会导致隐性纯合概率增加,B错;所有的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都很低,C错;而“选择放松”造成有害基因的增多是有限的,故选D.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ATP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CO2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 【答案】D

【考点】细胞呼吸

【解析】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糖酵解无CO2生成,B错;苹果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酒精发酵,C错;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再利用,故选D.14.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 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14 题图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

C.光学显微镜下课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 【答案】B 【考点】渗透

【解析】用的是家兔细胞,动物细胞不存在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故A错;光学显微镜看不到水分子,故C错误;甲乙丙三者,都来自该家兔的红细胞,浓度应该相同,如果放入蒸馏水中应同时破裂,故D措误;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是浓度差,故选B.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答案】B

【考点】环境容纳量概念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播误;环境容纳量受生物居住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故D错误,故选B.16.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 16 题图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快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答案】C

【考点】植物激素

【解析】C选项中②和③为实验组,仅能够说明单侧存在化学物质能使幼苗弯曲,缺少对照组④证明其能促进幼苗生长,故选C.17.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答案】C

【考点】自然选择 【解析】抗药性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农药的自然选择才产生的,而是在自然选择之前就已经出现,所以不能 说自然选择导致变异,故A错误: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B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故D错误,自然选择可导致有利变异的积累,故选C.18.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属于碱性染色剂

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答案】D 【考点】有丝分裂观察

【解析】染色体组型是观察后再经过排列后形成的,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故选D 19.下列关于DNA、R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分子片段

B.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 传递到RNA

C.亲代DNA 通过复制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

D.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RNA 的合成 【答案】C

【考点】细胞周期

【解析】亲代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不是表达,遗传信息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故C错;D中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RNA的合成,分裂期可能会有线粒体中遗传信息的表达.2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20 题图

A.S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 型菌的DNA 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 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 型菌而无R 型菌

D.该实验为证明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是由S 型菌的DNA 引起的 【答案】D 【考点】活体转化实验

【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菌落是光滑的,R型是粗糙的,故A错误;S菌经加热后蛋白质失活因此失去致病能 力,故B错误;从病死的小鼠中分离出的菌 S和R型均有,转化因子不可能把所有的R型菌转化成S型菌:该实验只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并没有证明该转化因子就是DNA,故选D.21.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答案】B 【考点】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解析】B中应先纵切后进行染色.22.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 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 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 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 复合体

D.细胞毒性T 细胞接受辅助性T 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答案】B 【考点】特异性免疫

【解析】A中病毒必须依附于活细胞生物,所以不能在消化液中增殖;C中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而非抗原-MHC复合体;D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多种蛋白质后才开始增殖分化;成熟的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该受体就是抗体分子,故选B.23.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 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

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 23 题图

A.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甲→乙过程中DNA 复制前需要合成RNA 聚合酶

C.乙→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D.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D

【考点】减数分裂

【解析】甲属于G1期,乙属于减数分裂G2、减一前、中、后、末,丙属于减二后,丁属于形成的精细胞,因此D中丙→丁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已经发生了.24.若将处于G1 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

至第二次分裂中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B.每个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每个Dna 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每条染色单体均只有一个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答案】A 【考点】DNA的复制

【解析】第2次分裂中期时有一半DNA分子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H3,另一半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H3,故BCD均错.25.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效应器肌梭收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B.含有传入产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

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D 【考点】反射

【解析】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不能由效应器传至感受器,故A错;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缩,故B错;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不一定是反射活动,因为不能确定发射弧是否完整,故C错: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也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26.【加试题】将新生小鼠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A.K+浓度升高 B.K+浓度降低 C.Na+浓度不变 D.Na+浓度升高 【答案】A

【考点】神经调节

【解折】神经细胞能够排Na+吸K+,所以正常细胞周期内K+浓度高,低温使细胞损伤后,主动转运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细胞外K+升高,故选A.27.【加试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维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答案】B

【考点】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解折】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故A错;如果要呈现倒的生物量金字塔应该是前营养级的生活周期很短,后営养级的生活阆期很长才可能出现,不是因为它以捕食食物链为主才出现,故C错;由于单细胞藻类个体小、繁殖快.可以整个被浮游动物吞食和消化.并迅速转化为下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故食高等动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较低的次级生产量.28.【加试题】若利用根瘤农杆菌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获得若干转基因植物(T0 代),从中选择抗虫抗除草剂的单株S1、S2 和S3 分别进行自交获得T1 代,T1 代性状表现如图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 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28 题图

A.抗虫对不抗虫表现为完全显性,抗除草剂对不抗除草剂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B.根瘤农杆菌Ti 质粒携带的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插入到了S2 的2 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

C.若给S1 后代T1 植株喷施适量的除草剂,让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自交一代群体中不抗虫

抗除草剂的基因型频率为1/2

D.若取S2 后代T1 纯合抗虫不抗除草剂与纯合不抗虫抗除草剂单株杂交,得到的子二代中抗

虫抗除草剂的纯合子占1/9

【答案】C

【考点】遗传定律

【解析】据圈分析,抗除草剂对不除草剂是完全显性,A错;S2自交子代没有不抗虫不抗除草剂的个体,所以并未正常表达;D项中子二代抗虫抗除草剂纯合子占比为1/16,C项2/3*1/4+1/3=1/2,所以答案为C.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44 分)

29.(6 分)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第 29 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 _______个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________,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

由于该食物网教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

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数量比水蚤的少,其原因是_______。【答案】(1)8 ,四、五、六(2)减少,自我调节(3)不能,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鲶鱼比水蚤所处营养级高,流向鲶鱼的能量少.【考点】生态系统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生态系统相关知识,题目较简单。(1)图中共8条食物链,绿鹭可以处第四、五、六营养级.(2)由于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划蝽数量变化较小,因此其将吃更多的水蚤,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减少。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在营养级之间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鲶鱼粪便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鲶鱼的数置比水蚤的少是由于能量在营养级间的传递特点决定的.30.(7 分)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第30 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由图中曲线对比可知,经________处理的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 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这将直接导致光反应中叶绿素吸收的________光减少而降低了光合速率。

由此推知,若遇到较低温天气,除升温方法外,可对植物进行________处理以减少叶绿素的 损失。

(2)提取上述四组该植物叶片中的色素时,为防止色素被破坏,研磨时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

对上述四组色素提取液分别进行纸层析分离,结果发现,第4 组得到的色素带中,从上到下 的第________条色素带均明显变窄。

(3)若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 提取液并测定________,可得到叶绿素a 的吸收光谱。【答案】(1)叶绿素含量,光+0℃,红光和蓝紫光,遮光(2)碳酸钙三、四

(3)吸光率

【考点】光合色素、环境因素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解析】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察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

(1)因变量是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由图可知在光+0℃处理时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叶绿素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因此光合速率降低。若遇较低温天气,还可对该植物进行遮光处理以减少叶绿素的损失.(2)光合色素的提取过程,需加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结果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含量降低直接导致相应色素带明显变窄(3)吸光率.31.(7 分)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A 是纯合

致死基因;果蝇的颜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 和i 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

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第31 题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颜色的基因e、t 和i 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特点。

(2)e、t 和i 之间的显隐关系为_______________。若只考虑颜色的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 种。

(3)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 中雄果蝇均为乳白眼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果蝇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已知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F1 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果蝇。若再

将F1 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则F2 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的概 率为________。【答案】(1)多方向性(2)c对t为完全显性,t对i为完全显性

(3)AaXiXi,控制颜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本雌果蝇XiXi

aXi

aY(4)1/12 【考点】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1)控制眼色的基因c、t和i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多方向性的持点

(2)由题可知,A是纯合致死基因 ,而且甲中亲本杂交,后代雌雄之间翻翅:正常翅均为2:1,雌性中眼色均为淡色,雄性中均为乳白色,眼色遗传在雌雄之间有性别差异,因此可知控制翅型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颜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根据甲实验可知t对i是完全显 8

性,乙实验可知e对t完全显性,故显隐性关系为c对t为完全显性,t对i为完全显性。只考虑眼色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雄性有六种,雌性有三种.(3)根据甲实验,推知亲本雄雄果进的基因型分别为AaXiXi、AaXtY。AaXtY 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Xt和aY(4)根据题中可推知亲本为AaXcXi , AaXiY , F1中翻翅伊红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也和亲本相同,则F2代中正常伊红雌果蝇(AaXcXi)的概率为1/3×1/4=1/12.32.【加试题】(14 分)回答下列

(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乳酸菌。取少量酸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再用________蘸取少量的稀释液,在MRS 乳酸菌专用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以获得乳酸菌 单菌落。下图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

B.

C.

D.

第 32 题

(一)图

(2)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_______进行厌氧呼吸产 生。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要硝酸盐,与_______ 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为1cm 的_______,在550nm 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一直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_______比对,计算样品 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已知乳酸菌中的亚硝酸还原酶能降解亚硝酸盐。在一定的腌制时间内,随着腌制时间的延

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_______环境下亚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 酶降解。

(二)回答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对农作物秸秆多途径利用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贯穿全过程的核心技术是________技术。

其中“过腹还田”的具体途径是________。将秸秆和动物粪便等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这是

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技术。

第 32 题

(二)图

(2)农业生产上,畜牧业依赖和受制于种植业,可以通过种植业和畜牧业的________技术提高经

济和社会效益。“退耕还林”后,林地的增加可以减少________,更有利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

复。

使用农药能有效控制农业害虫,但也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减少,因此利用生物的________进

行生物防治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答案】

(一)(1)接种环

B(2)假丝酵母,对氨基苯磺酸,比色杯,标准曲线

(3)酸性

(二)(1)物质的良性循环

秸杆-家畜-粪便-农作物-秸杆

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2)合理优化水土流失

食物多样性

种间关系 【考点】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生态工程

【解析】考察难度不大,但是对于生态工程的内容,部分同学可能比较陌生,进而造成较大失分,上述填空基本都可在教材中找到原话.33.【加试题】(10 分)欲研究药物乙对海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海拉细胞的细胞数变化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和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

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海拉细胞悬液,药物甲溶液(对细胞增殖有影响),药物乙溶液,培养液、培养

瓶,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做要求,不考虑加入溶液对体积的影响,实验条件 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分组设计:

A 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

B 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甲溶液

C 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甲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________。(2)完善实验思路:

(3)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表示实验结果,并标出加入药物的时间):(4)分析与讨论:

药物甲的作用是________。【答案】(1)适宜浓度的药物乙溶液

(2)①将培养瓶平均分为3组,编号A、B、C。分别向三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海拉细胞悬浮液和等量的培养液,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别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各组的海拉细胞数

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向B组和C组加入药物甲,A组不做处理,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各组细胞数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向C组加入药物乙,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各组细胞数 ④统计并分析数据

(3)(4)促进细胞分裂 【考点】实验探究能力

上一篇:责任在我心 安全伴我行下一篇:关于爱情的哲理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