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第一书记上党课

2024-07-20

扶贫第一书记上党课(精选8篇)

扶贫第一书记上党课 第1篇

七一书记集中讲党课材料

(2012年6月)

一、省、市、区党代会主要精神

(一)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主要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集中体现在刘奇葆同志所作的报告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认真学习报告原文,深刻领会报告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深入领会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主题。大会确立了“科学发展,执政为民,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的主题。科学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执法为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奋斗的鲜明主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四川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抉择和战略定位,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一致的奋斗目标。这一主题是中央要求和时代特征在四川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根本指向。

深入领会过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报告用“六个必将载入四川史册”全面总结了四川崛起危难、坚持历起的五年奋斗历程和推进“两个加快”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推动四川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报告系统总结了将中央精神和四川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六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这既是对全省战胜灾难、重建家园、加快发展的成功实践的科学概括,也是对省委超前谋划、化危为机、主动作为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总结。

深入领会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报告从四川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省情特征变化分析形势,指出“四川正迎来大有可为的重大机遇期”,对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一发展定位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要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走跨越提升、改革开放、“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富民和谐的发展之路;到2017年,力争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翻番”和全省产业实力、城镇化水平、开放水平、发展保障能力、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五个提升”。

深入领会“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决策。“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立足四川实际、把握现代化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大会首次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战略来部署,引领四川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对省委近年来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坚持和深化,必将对四川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报告提出要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深入领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部署。报告鲜明提出建设民生政 1

府,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报告提出要把保障和发送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最重要的职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要大力发展民生经济,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完善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深入领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报告紧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鲜明提出“五个坚持”要求,深刻表明了省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坚定决心,必将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资阳市第三次党代会主要精神。资阳市第三次党代会于2011年11月18日在资阳市好莱坞会议中心召开。市委书记李佳作了题为《为了500万资阳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的报告。

市第三次党代会的主题是“为实现500万资阳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以建设幸福资阳为奋斗目标,明确要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加快“一区两带四基地”建设,打造连接成渝融入成渝的“桥头堡”,创响“西部车城、节能之都、绿色资阳”品牌,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着力建设开放和谐政治清明新资阳。大会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是要完成“五个翻番、四个改善”。“五个翻番”即:经济总量和均量实现翻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工业总量实现翻番,投资规模实现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四个改善”即: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坚持走解放思想、工业强市、改革开放、创优环境的跨越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幸福资阳要扭住发展要务,做好“七大工程“,着力做强工业、做优城市、做富农村、做牢基础、做大县域、做实民生、做活开放,努力保持加快发展的强劲势头;要促进社会进步,共建社会和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会议强调党的领导是完成各项事业,实现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建和谐班子、带过硬

队伍、兴务实作风”的基本思路,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强化班子保障、建强领导核心,强化队伍保障、激发干事活力,强化组织保障、夯实执政基础,加强廉政建设、强化作风保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幸福资阳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雁江区四届一次党代会主要精神。2011年11月20日雁江区第四届党代会在好莱坞会议中心胜利召开,区委书记姜鸿飞向大会作了题为《为建设产业兴盛、生态宜居、风清气正、幸福和谐新雁江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关于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二、关于发展形势和今后五年的思路;

三、关于今后五年工作的重点及措施;

四、关于党的建设。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动员和组织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团结拼搏,为建设产业兴盛、生态宜居、风清气正、幸福和谐新雁江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幸福资阳”和“西部县域经济强区”的总体要求,全面融入成渝、接轨天府新区,大力实施“依市兴区、项目带动、工业主导、三化联动”战略,不断深化“四区建设”,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打造产业兴盛、生态宜居、风清气正、幸福和谐新雁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报告强调,今后五年要大力实施“依市兴区、项目带动、工业主导、三化联动”战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雁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突出工业主导、三化联动,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突出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突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努力保持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三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保障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始终坚持基础先行,加强以交通、水利、能源、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网络健全、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为雁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四是突出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坚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促进全区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五是突出融入成渝双核、接轨天府新区,助推经济社会开放发展。必须强化“不加速

融入势必加速落后”的意识,进一步明确定位、找准路径、突出重点,推动雁江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实现借势借力发展。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建和谐班子、带过硬队伍、兴务实作风”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党建深度介入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二、如何贯彻落实各级党代会精神

一要结合工作实际。东峰镇近年来,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改善、政府职能优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极大的提高了东峰4万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发展不快、结构不优、城镇不美、贫困不少、文明不够的基本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实践和创新三大任务并存。必须要有超前的思维、过人的胆识、坚定的信念、稳健的步伐和必胜的信心。当前我们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项:一是交通攻坚。东峰镇在全区来看属于偏远欠发达地区,同时又是农业大镇农业弱镇,要靠对外搞活发展经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全镇上下都必须组织起来、发动起来,积极向上争取,向下发动,着力解决“泥水路变水泥路”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实现“资源走出去、钞票流进来、人民富起来”的目标。二是扶贫攻坚。我镇与兄弟乡镇相比存在着发展阶段相对更滞后些,发展相对不平衡等现实,要实现镇党委提高出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东峰的目标,必须打好扶贫攻坚这一仗,让广大群众切实看到党委的决心,看到幸福的蓝图,看到美好的未来。三是产业攻坚。我镇当前的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停留在解决温饱的阶段,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和谐的小康生活,调整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合是必由之路。我们要竭尽全力做好当前项目,“中药材、水产养殖、水果、蔬菜、核桃”五大基地建设成果,积极解决好藤椒等新引进项目存在的问题,使其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效益,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2、细化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心能想多远就能走多远。发展思路不先进、不大气,没有前瞻性,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可持续性,一切工作都会乱套。所以,做一切工作一定要统筹兼顾,通盘考虑,不能为了一己之私、一地一之私而破坏党委政府的全盘计划,毁掉全镇人民的美好未来。当前我镇发展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了不足却又害怕创新,人民群众体验到了生活质量不高却又害怕劳而无获。所以,全镇上下要在发展思路上下功夫,要解决好快速发展与又好又快发展的逻辑关系、创新与异想天开的关

系,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入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落实工作措施。要把学习贯彻各级党代会精神与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稳定农业农村工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镇农业乡镇的属性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依然是我镇的主导产业,这一点各级干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实际工作中,在牢牢把握农业这一中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稳定农业发展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的基础地位。二是结合实际引进项目。要结合东峰镇地域特点规律,有针对性的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决不能搞一哄而上和盲目乱引进,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现实利益,推动种类项目取得实效。三是建设好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建和谐班子、带过硬队伍、兴务实作风”的基本思路,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党建工作深度介入加快发展。着力强化班子保障、建强领导核心,强化队伍保障、激发干事活力,强化组织保障、夯实执政基础,加强廉政建设、强化作风保障,为建设幸福和谐新东峰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对党员干部的几点要求

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践品格,即在实践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实,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和官僚主义倾向;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 “习惯成自然 ” ;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避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尤其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个个与集体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因此,增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就必须在行动上做文章,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上下一致,真正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能不能正确使用手中权力,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强弱的试金石。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只有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于律己,才能切实干好工作,不负党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作为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对己清正,总是权力不大口气大,对下面喜欢指指点点;不给好处难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工作中公事私办容易办,公事公办反而

不好办;认为“权力是领导给的”,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这样任其发展,小问题就有可能成为大问题。所以,每一名党员干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谨记共产党人的誓言和追求,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全面提高。不论权力大小,都是组织的信任,都是沉甸甸的责任。只有为党掌好权用好权的义务,没有任何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权力。正如“位高无傲气,权重有清风”所言,永葆党员干部应有的官德和党性修养。

二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得与失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能不能正确处理和解决得失问题,反映了党员干部觉悟的高低,党性的强弱。我们党的宗旨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古语有云:“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只在平时高谈阔论,而落实不到行动中是当前的一大弊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只有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把大事干对干好,把小事做精做细,才能从工作中找到人生的真谛。如果一见到利益就一马当先、见缝插针,一遇到困难就拈轻怕重、临阵脱逃,那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其结局必将遭群众的唾弃,被时代所淘汰。作为党员干部,在名利得失问题上要虚怀若谷、胸襟开阔。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我们应当在本职岗位上比干劲、比奉献、比实绩,而不能争名争利、跑官要官。这是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基本要求。

三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的前提在于要有好的个人修养,更要以崇高的党性修养来要求自己。共产党员要切实提高党性修养,作时代的楷模。更要养成豁达大度、襟怀坦荡、善以待事、宽以待人的良好习惯,容人之短,容人之错,容人之异,容人之僻,时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做到一把椅子让人,一杯开水敬人,一句好话暖人,一张笑脸迎人,一颗诚心感人,做勤于学习的模范、公道正派的模范、乐于奉献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勇于创新的模范和廉洁自律的模范,做到不为物质所缚,不为名利所累,不为荣誉所喜,不为得失所悲,不为利益所驱,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声色所诱,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清正廉洁。

扶贫第一书记上党课 第2篇

?

?

?

《我的扶贫记》 ?

---哈拉哈达镇大西沟村第一书记王秀清扶贫记 ?

在许多人眼里,到基层挂职都是年轻干部的事。56 岁,头发花白,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我却一头扎进哈拉哈达镇大西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很多人用质疑的眼光看我时,我却毫不犹豫地背上行囊,踏上了脱贫攻坚的新征程,成为巴林左旗哈拉哈达镇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那一个。

接到任命后,我立即出发,“什么都没准备,什么也没带,想着过来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没想到一来就走不了了。”来到村里,我走进每一户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有户贫困户家连个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我就趴在墙上记录。当时正值盛夏,汗水打湿了他后背的衣服,贫困户家的老太太拉住我的手,抹着眼泪说:“都是我们害了你,怪我们太穷,把你连累得这么辛苦。”“百姓的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还心疼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大西沟村富起来。“路边有景致,家家有笑声。”这是我给自己设定的扶贫目标,“让村子面貌焕然一新,让

每一个村民经济富足、精神自由,使百姓的幸福感通过笑声从心底溢出来。” ?

产业兴要让村民富起来 ?

我刚到大西沟村时,绝大多数村民的收入靠种植荞麦、笤帚苗和外出打工。这个位于山坳坳的村子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72 户 147人:已脱贫 69 户 141 人,其中稳定脱贫 3 户 4 人,未脱贫 3 户 6 人;贫困发生率为 0.49%。怎么样才能让贫困户脱贫,让村民致富?医学专业出身的我只能走家串户,去了解村民情况和想法,来克服过去产业单一、单打独斗、缺乏龙头项目引领的问题。

“如若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土地上想办法,从种养殖上找出路。”为了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仔细研究,利用“三到”项目资金,为贫困户购买了绒山羊,发展养殖产业,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目前,绒山羊养殖业已使全村多数贫困户成功脱困。针对该村无霜期短、土地干旱等特点,自 2017 年春季起,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抓好春耕生产工作。抢在春播前,完成了该村 4000 亩水浇地的灌溉目标,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2018 年以来,我为该村争取到笤帚苗加工厂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超过 10 万元,设立公益性岗位 128 个,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 900 元以上,并积极与外地用工单位联系,转移贫困劳动力。“王书记鼓励我参加镇里组织的笤帚苗深加工技能培训,使我学会了笤帚苗绑扎技术。以前靠外出打工挣点儿钱补贴家用,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笤帚苗绑扎成了我致富的希望。”该村贫困户吕军感激地说。看到村里很多贫困户大都是因病致贫,我便主动与旗医院进行协商,送医送药到贫困户家。该村 81 岁的葛桂珍老人深夜突患重病,接到电话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节省了救护时间。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这些小事记录了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是我心系群众、真诚为民的缩影。

文化阵地温暖百姓心 ?

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针对村内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现状,我经过多方联系沟通,积极组织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建设,先后修建了村活动场所 2000平方米,小西沟一处 900平米,并配套健身器材和广场灯,修建便民服务室、草原书屋、文化活动室、并协调网络公司为大西沟村争取了广电网络入村的优惠政策,减轻贫困群众的经济负担;让村民也拥有了自己的休闲活动场所。

村民王大妈兴奋的说:“广场建得可不赖,俺和邻居们都说好了,今晚就来跳广场舞!”村民王大妈开心地说道。

“如今农村生活和城里没啥差别,农忙之余,大家也有了文化

生活。”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勇说起村里的变化感慨道,“农闲时玩麻将、打扑克的少了,来农村书屋看书学习、到广场唱歌跳舞的多了,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

如今,大西沟村实现村内“水电路网”全贯通,村民出行更便捷,健身娱乐有去处,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大西沟处处是一片生机的新景象。

因积劳成疾,2017 年 1 月,我的左眼几近失明状态。由于工作太忙,我迟迟没去医院进行治疗。做完手术后,在家没休息几天就上班了。两周后,我的视力明显下降,经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后来他不得不到北京进行治疗,在北京治病期我的心里也总是想着村里的事。“虽然我退休了,但很多事情还等着我去做呢,我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充满自信的说。

奉献世间光与热,燃烧生命写忠诚。这,就是我,来自基层,心系群众的一名驻村驻村第一书记。

扶贫第一书记上党课 第3篇

以民为本愿做群众贴心人

作为省直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李慎飞肩负着原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江西省发改委对定点帮扶山明村脱贫工作的重任,更肩负了整个山明村脱贫致富的殷殷期盼,丝毫不敢懈怠。带着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他和刘工便住进了村委会为他们安排的简陋宿舍:空荡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和一个简易的布质衣柜。对此,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一直心怀愧疚:村委会借用在张国焘张国庶故居的几间房子办公,只能在阁楼里收拾两个房间给他们做宿舍。李书记却十分满意这个地方:“楼下就是办公室,工作起来很方便啊!”

为了尽快融入工作,他和村“两委”成员促膝长谈,了解村情;

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让大家明白了“第一书记”的职责。村民们知道从省里来了个年轻的第一书记,见到这个讲着普通话的小伙子,总是恭敬地叫上声“省里的领导”,李书记总是笑着摆摆手,“我哪里是什么省里的领导,我现在和你们一样,都是山明人,山明村就是我的家!”

驻村后的李书记也确实把自己当成了山明村的一份子,他和刘工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走遍了山明村9.6平方公里内的20个村小组和犄角旮旯,不到一个月就对村情了如指掌。村里的详细情况,一些重要的数据,他更是一一记在笔记里,放在心里。走访过程中,李书记发现有些村民或因时间仓促,或因碍于情面,有些心里话没有完全说出来。为了全面掌握村民的真实想法,李书记制作了一份《山明村村民家庭基本情况入户调查表》,发放到全村715户村民家中,收集群众对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期望和建议,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致富想法。对于每一位反映问题的村民,他都会亲自去村民家中细细询问,或解决生活实际困难,或为他们答疑解惑。乡亲们见李书记为人和善,有什么想法都愿跟他讲。有一次,有位村民想养殖创业,询问李书记如何办理小额贷款,为了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李书记不仅连夜上网查询了相关政策文件,还下载了一段“小额贷款”的动画视频,“动画片生动易懂,以后有创业意愿的乡亲们都可以通过它了解这项政策。”第二天他又向上栗县农业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了解更详细的地方政策。

正是在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心贴心交流中,在田间地头的细致调研中,越来越多的山明村百姓认识了新来的李书记:有的时候像第一书记一一懂政策、信息广、思路宽,说起话来魅力十足;有的时候又不像第一书记一一“一点官架子都没有,在村里住、村里吃,还跟我们一起烤柴火,谈家常,真像是自己人!”

情系民生调查研究办实事

随着干群感情不断融洽,帮扶思路逐渐明晰。搞调研、捋思路、

托朋友、访部门、跑项目、拉资金……李书记犹如上足了弦的发条,

四处寻求山明村的发展之路。经过三个多月扎实的调研,他根据实际

情况制定了《山明村主要扶贫项目一览表》,并积极协助原单位编制《江西省发改委定点帮扶规划(2015—2017年)》(江西省发改委及其下属单位共有5个定点帮扶贫困村,山明村为其中之一)。“李书记太拼啦,白天走访调研,晚上整理村民的意见、写调研报告,工作到九、十点钟是常事,我有时想陪他,他都不肯!”提到第一书记的工作,山明村的会计李其心疼不已。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李书记了解到村内大部分水渠因资金缺乏多年未清理,好多地段堵塞,水渠里的水流量不大,尤其是若冲至下马界的一条长2千米的灌溉水圳内堆满了垃圾和淤泥,水渠的外坎杂草丛生,一到春耕,下游村民的农田灌溉受到影响。李书记多次实地查看,了解每条水渠的毁坏程度,测量水渠宽度、长度,依靠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撰写调研报告,对水利维修工程进行精确预算;与村领导班子一起商量对策,积极向“娘家”——江西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在他的多方奔走协调和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山明村争取到了5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用于主灌渠的清淤拓宽、加深和修复工程。“这么多年都没能整修的渠道终于能清理了,以后春耕就不用担心灌溉没有水,到了汛期也不怕洪涝灾害了,驻村工作组就是山明人的活菩萨啊!”获知项目资金得到批复的山明村支书易望根喜笑颜开。除了水渠建设工程,在李书记制定的《山明村主要扶贫项目一览表》里,还有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山塘除险加固工程、村小学教师周转用房建设以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每个项目都有精确的建设期限、建设规模和精准的投资估算。

着眼长远注重科学谋发展

厘清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思绪,李书记开始思考山明村未来发展的出路。山明村地处偏远,全村没有规模企业,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基础设施的建设虽能改善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但精准扶贫能否取得持续的效果,关键还在于能否帮助贫困群众找到适宜的增收致富门路,激活山明村的“造血”机能。

通过实地调研,李书记发现,梽木山石岭与小源冲承包给村民的山地即将到期,大部分山地已荒芜,近年来频繁引发山火。为何不把这一大片荒山利用起来,建设成油茶种植基地?这样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发展集体经济。在想法得到了金山镇党委书记的大力支持后,他立即到县发改委、林业局、扶贫办等单位了解相关政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由村委会牵头,建档立卡户入社,动员有种植经验和意愿的农户,成立了“山明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高产茶油,创建“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助力精准扶贫。“现在已经开始整理土地了,油茶基地建立后,建档立卡户和贫困户可以加入合作社,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收入,这些收益又能用于扶助更多的贫困户。”山明村的易书记说。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第4篇

登封市大金店镇崔坪村,是省级贫困村,又是省级生态村,全村有287户1138口人,列为贫困户的有85户290人。全村耕地有1024亩,以沙土地为主,土壤贫瘠,虽有两个小水库,但每年干旱时仍然缺水,村集体没有收入,散户养殖和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初到崔坪村,第一感觉就是空气好清新啊,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兴奋归兴奋,压力也随之而来,这么好的地方,不能因发展而被污染了,但本村的自然条件又制约着发展,怎么带领群众脱贫呢?

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指导方针,单位派我来担任第一书记,让贫困群众脱贫是我的首要任务,但如何脱贫呢?脱贫以后会不会因为别的原因又成为贫困户呢?现在不贫困的会不会将来贫困呢?不会,为什么不会?会,那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我无法准确回答,脑海中混混沌沌,只能按照上级要求亦步亦趋地工作着。但我不甘心就这样工作两年,否则,就对不起对我抱有希望的群众,对不起组织对我的锻炼,对不起一个党员的称号。我常对自己说: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现在有机会服务农村,反哺农民,就是在给过去的我和我的家人工作,如果干不好,那就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背叛。我要做的,不仅是让贫困户脱贫,更要带领全村人致富,让贫困现象再也不会在这个村庄出现!

我和村两委人员以及镇里的包村干部,对全村人员进行精准识别,确实贫困的务必进入,不符合条件的坚决退出。我和本村干部到田间地头,和群众交谈;在村委院子,和党员代表沟通。慢慢的,我理出了一个完整的思路和计划,就是“把脉精准扶贫,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把脉精准扶贫”就是紧扣“精准扶贫”这个基点,做到人员精准,谁是贫困户谁不是贫困户要精准;原因精准,什么原因导致了贫困要精准;措施精准,用什么帮扶措施能够脱贫要精准。同样的自然条件为什么有人不贫困,有人贫困呢?我和村干部走街入户,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因病致贫的,得了什么病什么时间得的病,花了多少钱;因学致贫的,有多少孩子在上学,在哪里上学,学费、生活费多少钱;因灾致贫的,哪一年什么自然灾害,受灾到什么程度;因事故致贫的,什么事故,结果怎样;因残致贫的,先天还是后天,残疾程度等等全部落实清楚。最后,发现还有一种贫困现象,虽然人数不多,但确实存在,可以归结为因人致贫,有个别的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有了钱就是打牌喝酒,自己有劳动能力就是不务正业,家庭条件较差。这种类型的贫困户要求直接从名单中退出,我们扶贫但不养懒,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生活的改善。

尚未脱贫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16 户,占39%;因残致贫的6户,占14.6 %;因学致贫的6户,占14.6%;缺劳动力致贫的3户,占7.3 %;缺技能、资金、缺就业门路致贫的10户,占24.3%。对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致贫的,除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外,还组织医疗专家和有关爱心企业进行医疗保健和定向捐助,送來医物等用品4万余元。

“发展乡村旅游”就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围绕郑州、洛阳两个城市开发城市近郊游。特别是郑少洛高速崔坪处互通式立交,被列为郑州市“十三五”七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登封市拟于年底前启动旅游公路升级改造计划,郑登洛快速通道向西南延伸,在崔坪村形成路网交汇点,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游客出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选取了多个乡村旅游的版本学习参考,后来经朋友推荐,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的乡村旅游模式引起了我们的巨大关注,去年10月1日前组织全村27名党员代表,到袁家村考察学习。

袁家村旅游业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切入点,汇聚关中民俗风情,突出手工作坊,打造绿色美食,让游客看得见加工,吃起来放心,玩起来开心,201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美丽乡村”,仅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7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我们准备以袁家村为榜样,打造“袁家村”2.0升级版,集“吃、住、行、游、购、娱、悟、乐、修”为一体的中原特色体验地,把传统与现代、民俗与宗教、文化与科技融合起来,实现旅游资源产业化,形成群众得实惠、企业得收益、政府得民心、社会得发展的共赢格局,为当地群众铺就一条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的科学发展之路,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听得清鸡鸣蛙叫。

但是,也并非所有群众上下一心,有个别村干部为一己私利,吃了老板的饭,拿了老板的钱,就想方设法把村组土地给了他们,而不问老板来这里是想干什么、为了什么,把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置于不顾,把“4+2”工作法抛于脑后,不懂政治、不讲规矩、不守纪律,不按程序来,不按制度办,纪律和法律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纸空文。在本村水库东边的山坡上,就有村干部在老板的指使下,带人将2亩多林地砍伐殆尽,并对土地进行平整,拟用于商业开发,对这种干部,我们就是要让他记住法律,懂得纪律,程序和制度绝对不是摆设。

“壮大集体经济”就是要让村组织有钱为群众做公益性事业和改善基础设施。现在的崔坪村账户上空无一文,群众抽水的电机坏了,村集体就无钱修理,蓄水的水囤漏水,村集体也无力整修,村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为学费四处筹款,村集体无力分担,所有这一切,虽然都解决了,但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因为村集体没钱,让村民兑钱又收不上来,以致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去年因为水囤年久失修,漏水严重,在9月和10月,一个村民组的群众就无水可吃,只能到别处拉水使用。这样的事情不可能每次都依靠政府,依靠别人的资助,只有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才是解决村组公共生活和改善群居环境的可靠方法。我组织和协调村里成立两个合作社,一个发展应用光伏产业,一个开展大棚种植无土栽培项目;同时,促成村集体入股乡村旅游项目,让村集体和村民得到持续性的分红收入,就地就近就业,在家门口上班,既有稳定收入,又解除了照顾老人、小孩儿、病人等后顾之忧,以发展来解决村集体和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集体经济发展后,组建戏曲队、腰鼓队等民间文艺小队,把群众从牌桌上拉起来,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兼顾娱乐性、互动性、趣味性,让群众参与进来,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扶贫的目标,让贫困群众脱贫仅仅是完成了初级任务,富裕且共同富裕才是我们需要认真努力去追求的。本村近几年来先后有十来人得了癌症,因为治疗,原本吃喝不愁的家庭成为了贫困户,村民峰身患食道癌,去年做过手术后,每月还要花费近千元,靠吃药控制病情;崔旦虽然在几年前就已经做过了癌症手术,但70岁左右的他还要和身体不太好的老伴儿辛勤劳作,因为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孙子正在上大学。所有这一切,需要我想办法,依靠组织,依靠派出单位,让他们甩掉贫困,走向富裕,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中央的关怀、各级的关心、政策的支持,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而尽一个共产党员所能尽的力量。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村民精准扶贫和村组整体摘帽相结合,坚持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项目驱动相结合的扶贫思路,先后为崔坪村安装路灯价值40万余元,体育器材价值20万余元,修建漫水桥一座,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捐送衣物2万余元。培训农民80余人次,推荐就业30余人,引进企业为村民带来直接收益100余万元。目前,崔坪村已有42户贫困户脱贫。

第一书记扶贫日记 第5篇

基本情况:家庭人口4人,黄生录以及儿媳与两个孙子。黄生录60岁,以拉运沙石为第一收入来源,以全家10亩耕地租赁费用(每亩500元,年共计5000元)为第二收入来源。儿媳在县城租房照顾孩子上学,期间在各类饭馆打工(每月1500元)为该家庭第三收入来源。目前户主黄山录因腿痛、腰痛等疾病而无力拉运沙土,因此全家月收入不足2500元。

需求:通过申请扶贫资金,搞家庭牛羊养殖。因为黄生录本人有牛羊养殖经验,同时也可以向村民租贷部分草场,牛羊养殖条件已经成熟。

措施:积极联系县兽医站技术人员对其引进牛羊养殖技术进行培训;对自家庭院部分房屋改造为牛羊养殖棚;协调牛羊饲草料,联系当地养殖大户引进带动等。

家庭希望:通过黄藏寺水库建设补偿款,首先在县城购买一套80平米左右的房子,让儿媳与孙子居有定所,孙子上学也方便;家庭内部积极动员儿媳择婿再嫁。

据了解,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共确定了9个省定重点村和13个州定贫困村。共抽调扶贫干部71人,其中省级27名,州级44名。扶贫干部均能及时报道上岗,积极与乡镇党政、村“两委”打成一片,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为扶贫工作队和选派单位树立了良好形象。

扶贫第一书记报告 第6篇

为了更好推进扶贫工作,市、县包扶单位与我村共同筹划,把主题党日和脱贫攻坚拧成“一股绳”。紧绕扶贫核心,落实组织生活。将本次开展“主题党日+ ”活动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推动主题党日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员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合扶贫工作,我认为,要做服务上的贴心人,做到心中有民。及时将党的各种强农惠农的政策宣传到农户家,将党的各种会议精神尤其是脱贫攻坚重要精神传达到每家每户。脱贫攻坚是我们每个党员的职责,更要带着一份使命感去做,我们要真心实意,真扶实帮,关心、爱护贫困群众,结合实际困难,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年底脱贫出列。要真查实脱,跟进督促,经常进行检查,落实扶贫政策,使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迈上小康。贫困户要立志为上、技能为上、收入为上,树立坚定信心,发挥内在动力,多学技术技能,通过自身努力就业创业,改变贫困面貌,过上富裕生活。

党员要保持为民本色,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当标兵、做模范。中国共产党具有最讲奉献、最讲牺牲的政治品格。作为合格的共产党人,应当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担当,这是由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共产党人绝不是坐而论道,而是有使命、有担当、有作为。紧要关头、危急时刻,别的人可能犹豫后退,共产党员必须勇往直前;平常时候,平凡的岗位上,真正的共产党员也总是能够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一书记扶贫总结 第7篇

一、我村具体情况

驻村后,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我村自然情况,我通过多次走访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我村总面积××亩,其中耕地面积××亩,水面面积××亩,林地面积78亩,属半岗半湾地形。全村辖×个村民组××户,总人口××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左右。

二、贫困人口现状

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户,贫困人口××人。以后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截止目前贫困发生率为××。

三、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学习,增强农村工作的本领 。为了克服对农村工作不够熟悉,农村工作经验欠缺的弱点,尽快熟悉农村工作,进入角色,我注重加强自身学习,边干边学,把学习贯穿驻村工作始终。一是坚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驻村工作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结合自身职责任务,广泛地学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救助、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农村工作业务能力。三是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学习掌握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四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省市县精准扶贫相关法规和政策。

(二)加强走访调研,掌握村情实际。为准确掌握村情民意,按照六步工作法,通过与村干部、群众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对××村组织建设、基层维稳、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详细掌握了村里的发展规划和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动了解群众疾苦,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分析,制定了符合村情实际的脱贫规划、工作计划和措施,理清了今后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三)以满意村创建为主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对照满意村验收标准,排查我村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目前,我村满意村验收已经通过,是胡族首批验收通过的六个村之一。

1.加强政策宣传力度。驻村工作队编写四期广播稿,在村广播中持续播放。利用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等各种会议宣讲政策。加大对组织帮扶责任人集中学习脱贫攻坚知识及政策,每一次入户走访的过程都是普及政策的过程。××投入三万余元重新打造村部宣传氛围。

2.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好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光伏发电带贫、转移就业及以奖代补、公益岗位、社会保障等惠民政策,签订各项协议,每一项帮扶措施都宣传到户。按照年初计划,和责任组一道精准摸底危房情况,逐户实地制定危房改造方案,实时监督危房改造进度,及时申请危改资金发放。加强慢性病门诊办理、残疾人鉴定、孝善敬老基金等政策宣传力度,帮助群众及时享受政策。

3.解决宗教信仰问题。我村由于有堂,信教群众较多。责任组从三方面入手化解宗教信仰问题。一是在教堂宣传新的《宗教事务条例》,规范教徒信教行为;二是清除村民家中宗教中堂、对联等标志;三是做好贫困户的宣传教育,引导贫困户远离宗教,感党恩。

4.完善档卡资料。逐户逐人认真审核档卡资料,保证贫困户信息、档卡资料信息和信息平台信息三者对应一致,帮扶措施及时更新,算账准确,不存在逻辑错误。按照县乡金兰工程建设要求,重新规范整理档卡。

5.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我村贫困户、脱贫户对帮扶工作都较为认可,对帮扶成效较为满意。重点解决的是非贫困户的满意度问题。对有诉求的群众,责任组逐户走访,了解情况,讲解政策,提出解决办法。

6.做好贫困村退出核查工作。在三季度算账同时再次开展走访排查,逐项整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清零,按照规范程序做好贫困户、贫困村退出工作。今年我村退出贫困户××户××人,保留××户××人。

7.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改善工作,通过村广播站播放广播稿,引导教育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组织单位党员志愿者活动走进××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体行动,通过志愿者的行动来带动全体村民积极性、主动性,从家门口做起,整洁庭院内外,清洁卫生,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支两委战斗力,帮助村委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计划争取今后每年发展一到两名党员,为支部注入新鲜血液。

孙昉:第一书记扶贫档案 第8篇

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是陕西为数不多的省级特困村之一。2015年7月,省社科院信息中心主任孙昉被选派到瓦铺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一年。但是,任期届满,当其他地方的选派干部收拾行李、準备打道回府之时,孙昉却陷入两难选择。

走,还是留?孙昉最终选择了后者。

一袋袋装好的玉米糁,整齐地排列在墙根下,如同士兵列队一般。几位妇女正围着一个大笸箩进行包装,旁边的一个塑料桶里,还有大半桶金灿灿的玉米糁。

“这是富硒老玉米,产量不高,但吃起来特别香。”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下简称“中古委”)西北工作站贾咏昊主任如数家珍。

首批两千斤玉米糁,由中古委古村创益研习社监制,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精致农业合作社出品。浅褐色牛皮纸包装袋正中的标签寓意清晰:两根老玉米中间,一只白色小鸟站在一块红色瓦片上,醒目异常。

2016年12月26日,本刊记者走进瓦铺村,恰遇瓦铺村景观村落产品包装外运的场景。除了玉米糁,此次同时出售的产品还有瓦铺村村民自酿的清酒。

这是瓦铺村正式获得“中国景观村落”称号半个月之后上市的第一批景观村落产品。

其实,不管是“中国景观村落”称号,还是景观村落产品,对过去的瓦铺村来说都是无法想象的。而为了这一切,瓦铺村第一书记孙昉已经忙碌奔走了大半年的时间。

瓦铺村的第一书记

2015年5月,陕西省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并明确要求省级单位选派人员要与本单位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相结合。

从级别上讲,“第一书记”是最小的官,但却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这盘大棋上一枚非常重要的棋子。

这一年的7月27日,孙昉以瓦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省社科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双重身份,来到了瓦铺村。

“孙书记用二十多天时间,徒步跑了300多公里,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有时候家里没人,一连要跑好几次。”瓦铺村村主任唐章海对记者介绍说。

瓦铺村位于茨沟镇一个名叫寺沟的山道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261户人家,其中91户为贫困户。除去16户五保户、26户低保户外,需要扶助脱贫的还有49户。很多贫困户聚合了因学、因病、因智、因残、无劳力、缺资金、少技术等多重致贫原因。但是按上级确定的目标,脱贫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

很显然,脱贫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孙昉意识到,要想按期稳定脱贫,必须采取具有组合拳性质的综合措施。对全村贫困户情况作了初步梳理后,孙昉决定先从改善他们的生活入手。

村民罗先根因意外事故导致右脚粉碎性骨折,一家三口生活陷入困境。孙昉替他写了救助申请,然后多次跑省市区慈善部门,千方百计为罗先根争取到了5000元的救助金,缓解了他一家人的生活困难。

六组的贫困户年化久,孩子外出打工,他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照料智障的老伴。年化久给孙昉反映了门前过河桥的问题,孙昉便到省慈善协会争取到一个慈安桥的帮扶项目。

村道两边不时能看到新房,多是村民在外打工挣钱盖的。有的人家房子盖好了,里边的墙没有钱粉刷,还是毛墙毛地;有的为了盖房,拉了账欠着债。全村三分之二的人家住在山上,其中134户住的还是土坯石板房。

孙昉背着相机,对每一院石板房逐一拍照,登记造册,针对50户重度危房,他积极争取政府危房改造项目,同时联系慈善机构,呼吁爱心企业“认领”,动员社会公益力量资助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

村民老曹15岁的儿子因迷恋游戏、厌学贪玩,辍学在家。加之家里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老曹打算送儿子去建筑工地做小工。孙昉了解清楚孩子的具体问题后,就做家长的思想工作,随后向陕西阳虎教育学校——一家问题少年教育机构求助。校长王阳虎被孙昉的真诚打动,免除8万元学费,欣然收下这个学生。孙昉又四处联系,从西安一位好心人赵先生那里为孩子筹得1.2万元的生活费。

胡花和朱荣富两个高中生考上了大学,因为家里生活困难,面对高昂的大学学费手足无措。孙昉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和公益机构,为每人争取到了5000元的助学金,使他们得以顺利入学。

冬天到了,孙昉操心村里那些困难的孩子不能温暖过冬。他联系到李连杰壹基金,为全村所有单亲、特困、孤残儿童每人争取到了一个“365温暖包”。孩子们打开包装时,里面有崭新的帽子、围巾、棉衣、手套、鞋袜……过冬的衣物从头到脚一应俱全,是名副其实的温暖大礼包。六岁的胡厚坤小朋友高兴而又懂事地说,“要把这些新衣服留到过年的时候再穿。”

为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孙昉没少往慈善协会和公益机构跑,去的次数多了也相互熟识了,大家说他是“爱心书记”,也有人一见面就打趣地称他“化缘村官”。

针对自身没有发展思路的农户,孙昉因户而异替他们确定了“人均养1头猪、10只鸡,逐步发展一批烤酒、磨豆腐、魔芋加工大户”的增收路子。发现大家普遍缺乏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后,孙昉就利用去省城的机会,大包小包背回来了200多册农村实用技术图书,搜集了许多科普教育视频资料,在田间地头办起了“强农惠民讲堂”。

十四、十五组地处沟道最深处,地理环境艰苦,群众出行十分不便,日常的生产生活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全靠肩挑背扛。为了打通这最后一公里村道,孙昉在省社科院领导的支持和方海韵等同事的帮助下,争取到了70万元的专项资金,圆了群众的筑路梦。

带着记者在村里走访的过程中,孙昉不时被村民“挡住去路”。一位妇女一声一声地叫着“孙书记”,向他打听旧房改造的事情。一位男子胳膊受了傷,孙昉关切地询问他伤势情况。我们走进一户人家,屋子黑暗破败,住着三代六口人。孙昉告诉男主人,不久就会上马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到时候他们就能住上新房子了。老房里有很多老物件,火塘上的吊炉,装粮食的板柜,吹谷糠的风车,孙昉叮嘱老人家这些东西一定要留好,将来村里发展旅游,开办农家乐,都有大用场。

nlc202309090036

让留守儿童精神脱贫

瓦铺村全村1010人,外出打工的有400多人,几乎村上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了。

村上的留守儿童有90多个,大多由爷爷、奶奶照料,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用孙昉的话说,他们是“精神孤儿”。

一天,孙昉来到村上的小学,见一群孩子围坐在一起。“孙叔叔,今天我们有书看了。”一个孩子高兴地大声说。孙昉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本街道上散发的医疗广告册。

“村上孩子除了课本,没有任何课外书。”孙昉心里一酸,连夜写了一封呼吁信《来自大山深处的呼唤——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一本书吧!》发布到网上。他在信中写道:在巍峨绵延的秦巴大山深处,生活着一群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大多是年幼的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家庭贫困、买书无钱,大山能够给予他们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他们无法像城市的小伙伴们那样,享受妈妈的陪伴和爸爸的呵护,获得阅读的快乐和知识的滋养。但是,他们依然拥有着五彩斑斓的梦想,他们期待一扇可以阅读山外的天窗,他们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他们憧憬着童话般的未来。“请您抽点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书架,将您闲置的图书奉献给大山里这些可爱的孩子,通过分享阅读,将梦想和力量移植给他们;通过书籍循环利用,将知识和爱传递下去。”

这份呼吁信,得到很多爱心人士的积极回应。

2016年5月28日,西安老约翰绘本馆驱车近200公里,将一周内汇集的首批85个爱心家庭捐赠的600余册图书送到了瓦铺村,为孩子们建起了爱心书柜。6月1日,又有18辆车冒着瓢泼大雨驶进瓦铺村。这是安康义工联合会、安康市种业管理局等机构满载爱心物资的公益车队,为孩子们带来25套崭新的课桌椅,以及图书、文具、书包、雨伞、衣服、鞋子、文体用品等一大批丰厚的礼物。在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手拉小手为爱一起走”的互动活动中,孩子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儿童节。

2016年暑假,在陕西阳虎教育学校的全额赞助下,孙昉策划举办了“斩断穷根 拥抱梦想——留守儿童德艺培训”,让山区的孩子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贫困,远比物质贫困更需要引起重视。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解决物质脱贫,更要解决精神脱贫,不仅要保护好自然生态,更要呵护好心灵生态,要用爱筑牢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防护堤,让他们在关爱下树立信心,拥有梦想,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是孙昉举办暑期德艺培训班的出发点。

培训班上,80多名留守儿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以及流传已久的瓦铺民谣,学英语、绘画、练书法、军体拳、做手工,益智萌趣,从来没有接触过乐器的孩子,在专业老师的教授下学会了吹奏葫芦丝,个个欢天喜地。

孙昉还特地邀请了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友人走进瓦铺与留守儿童互动,一方面让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展现乡土中国的魅力。来自加拿大的安大卫高兴地说,“这个地方真的是太美丽了,这里的人们很友好,我很喜欢这些农村的孩子。”

培训结束时,小女生任成娟在作文里写到:长大后,我想当一名画家,把家乡的山山水水展现给世界。小男生王贤勇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他开始收集起与中国航天有关的资料。

在孙昉的争取下,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西安明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陕西蓝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吉尔律师事务所、西安老约翰绘本馆、西安古道图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省市区慈善协会、安康义工联等10余家机构到瓦铺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为村内资助了大量实用设备和急需物资,化解了许多贫困户的艰难处境,也使村级组织和村小学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办学条件和为民服务效率。

“一主两辅”产业致富

“这两块金子招牌,是我们瓦铺脱贫致富的基础。”村主任唐章海指着桌子上的“中国景观村落”、“中国原生态清酒之乡”两块牌子对记者说。

在茨沟镇脱贫攻坚办公室的墙上,记者看到一个贫困村帮扶工作示意图,全镇13个贫困村,有4个村要在2017年脱贫摘帽,其中就包括瓦铺村。

而在瓦铺村党支部会议室的墙上,则挂着两张脱贫攻坚“作战图”,一张是瓦铺村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详规图,一张是全村贫困户分布图,图上不仅标有每个贫困户居住的具体位置,同时标明了每家每户脱贫的时间节点。

政策兜底,只能解决一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贫困户的脱贫问题,而一般贫困户的脱贫,主要还得靠发展产业。孙昉把自己的扶贫工作当成一项科研项目去做,他主持了省社科院重点课题《瓦铺(寺溝)旅游扶贫研究》,并推动寺沟古道历史文化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通过调查研究,孙昉发现瓦铺人守着一个还没有被挖掘出来的“金饭碗”受穷。

地处国家中央公园——大秦岭南麓寺沟之内的瓦铺村,村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明末清初“湖广填川陕”移民时期,湖北麻城等地大批人口迁居此地,形成现存村落的雏形,村内现有住户大多为明清移民的后裔。

与瓦铺村地域重合的山沟——寺沟,因境内过去建有48座庙宇而得名,曾经是一个民间说禅论道的圣地。古时金州(安康)通往长安(西安)的盐丝古道途经此地,因沿线曾遍布瓦顶店铺,得村名为“瓦铺子”。这里还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村内东梁西岭上建有9座山寨。

寺沟拥有金龙山祖师庙、祖师庙舍利塔、龙王洞石窟、白云寺遗址、燕子崖窝崖居遗址、李家湾明墓、老屋场叶氏家族墓地、老屋场谭王氏墓等8处古迹,被有关部门认定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其中,龙王洞石窟为安康地区第二大造像群,洞内神龙三泉久旱不枯、千年未竭;金龙山祖师庙享有“五龙捧圣”之誉,蕴含着皇家气势和帝王遗风。

瓦铺子还是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重要活动区域,革命先辈李先念也曾带领部队由此经过。这里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民谣,“红军支队经寺沟,组建三县地下军。配合主力到延安,抗日打蒋建新国。”2001年12月,瓦铺子被正式划为革命老区。

在孙昉看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建設、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未来消费市场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仍将处于高速发展期。他觉得,“这里交通便利,从西安到茨沟高速出入口,只有100多公里,现已形成漫山红叶、富硒豆腐宴等乡村旅游品牌,再深入挖掘其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等多重资源,全村乃至全镇发展特色旅游的前景应该很好。”

nlc202309090036

孙昉的设想,得到村两委班子的认同和支持。“孙书记提出发展旅游的思路,请专家来了十多次进行项目调研,支部、村委干部多次开会,大家统一思想,最终形成‘生态立村、文创兴村、旅游富村、产业强村’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以特色旅游为引领,以富硒种植和生态养殖为支撑的‘一主两辅’主导产业体系。”唐章海介绍说。

为了给瓦铺村发展旅游奠定一个坚实基础,2016年下半年,孙昉的工作重心就是为瓦铺申报中国景观村落。从2007年起,中古委开始评选中国景观村落。到2015年,评选授牌进行了六届,西北五省才有了首个入选的村落,可见申报难度之大。

孙昉全力以赴投身申报工作,他邀请省社科院、省决策咨询委、西北大学、陕南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多次到瓦铺调研指导,安康当地市、区、镇、村的领导干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瓦铺的百姓更是闻讯而动,洒扫清除、美化家园。9月,申报通过了省上初评。评审意见认为:瓦铺村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已远远超出了一个传统村落的概念,堪称活态的生态博物馆。

国庆长假期间,孙昉忙着给瓦铺村拍摄宣传片,连无人机都动用了。“为拍好一座庙宇,早上十点上去,直到下午四点才下来。拍着拍着没电了,就把无人机顶在头上跑着拍。”孙昉笑着说。

与中国景观村落授牌仪式同时举行的是中国景观村落旅游博览会,要求每个村提供一个三分钟的短视频,展现景观村之精华。为了这三分钟,孙昉带人在瓦铺村拍了四天,然后反复剪辑出一个十六分钟的资源展示片,又精剪出一个三分钟的景观宣传片。因时间紧迫,片子的画外音解说词还是孙昉在去东莞的大巴上赶出来的。

2016年第七届中国景观村落授牌仪式在广东东莞茶山镇南社村举行。全国有8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其中4个整村入选的村子中,就有瓦铺村。瓦铺村是西北地区惟一入选本届“中国景观村落”的村庄。

2016年12月10日,孙昉和瓦铺村支书唐国斌、村主任唐章海一行人赶赴东莞接牌领奖。给他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南社村的参观经历。

南社村是首届入选的景观村落,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对古村进行专业化开发,古村历史风貌、自然生态环境得以全面恢复升级、活化,成功举办“南社斋醮”民俗文化节,建有游客中心,增设了旅游观光车,围绕祠堂文化致力打造“岭南古村印象”品牌。

“我们有资源,过去不会开发利用,这次去真的是大开眼界。”唐章海深有感触地说。

摁着200多个红指印的请求书

在省社科院人事处,保存着一份瓦铺村村民的联名请求书,200多名村民在自己名字上按下红指印。他们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诉求——让孙昉再留任一年。

“按规定驻村扶贫期限是一年,五六月份就不停地有人找我说,让孙书记再干一年吧。”唐国斌内心很纠结,他知道这一年孙昉很辛苦,母亲一人独居老家,他回西安常常忙着为村里跑项目,也顾不上去看望。母亲生病,他也不能陪在身边。村干部更担心,如果留任一年,会不会耽误了人家的前程。

可是,不断有村民来找村干部表达挽留之意,于是就有了这份200多人的联名请求书,并被送到了省委组织部和省社科院。

孙昉对瓦铺村也割舍不下,那时申报景观村落诸多事情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也有许多村民直接找到他,流着泪表达不舍之情。在走与留之间,孙昉选择了后者。

综合考量后,组织部门和省社科院也同意孙昉继续留任瓦铺村第一书记。

留任半年后,瓦铺村景观村落申报获得成功,孙昉也被中古委评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突出贡献人物”。他向中古委递交的景观村落申报材料,引经据典,图文并茂,厚厚的一个大本子,令人惊叹之余,油然而生向往之情,评审团专家称,“瓦铺的申报材料就像一部通俗易懂的研究专著,又像一本设计精美的招商宣传册。”

孙昉很清楚,古村落要守得住,必须有造血功能,这就需要打造产业链,创建特色品牌。孙昉和一些投资商积极接触,反复商议,初步达成合作开发瓦铺旅游、保护活化古村落的意向。“通过古村保护和业态活化,不仅可以延续历史文脉,将废弃的古村院落变成留住乡愁的人文景观,还能开辟村民增收新渠道。”孙昉满怀憧憬地介绍着。

发展旅游可以实现强村富民,但这毕竟是一个长线项目,要解决当下的生活困难,让村民短期见到增收效益,还是要回归农业,发展种植、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业。

在瓦铺农家院坝,随处能看到水泥或木质的发酵池和灶台。“这是我们烤酒用的家伙。”唐国斌对记者介绍道。

瓦铺村家家户户烤酒,平均一家一户年產量在1000斤左右。山上长的柿子、拐枣、猕猴桃、野刺梨都是上好的酿酒原料。最主要的一种原料,是村民说的“甜杆”,也叫甜高粱。

村子两边山上,有二三十种野生药材,夏天采回来用水浸在缸里,秋冬時节烤酒时,把药水、自制酒曲以及甜杆等烤酒原料拌匀,铺在发酵池里自然发酵。村民们用古法酿造工艺烤酒,被形象地称为“天锅地锅烤酒法”:下面一口铁锅(地锅)烧水加热,发酵好的原料架在篦子上,最上面再放一口铁锅(天锅),里面加水冷却。酒精随地锅产生的蒸汽上升,到达天锅底部后,遇冷凝结为酒液落入接盘中,再经木质酒溜子汇入酒缸。这种酿酒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

2016年10月,西北大学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将“中国原生态清酒之乡”的牌子授予了瓦铺村。研究院张国柱教授对瓦铺村的农特产品情有独钟。此次首批外销的玉米糁和清酒,就是他帮忙联系的客户。“做文化的人腿长,听说江苏的陕西乡党要定年会抽奖礼品,我就大力举荐了瓦铺的老玉米糁和清酒。”

张教授亲力亲为,现场督战,从加工、包装直到运输。“首批货一定要保证信誉,为以后做出个样子。”张教授呵呵笑着说。

11月初,瓦铺的清酒和老玉米首次在安康汉滨区茨沟镇举办的红叶节上亮相,立即受到来自西安、重庆、安康、汉中等地游客的追捧。中古委西北站的贾咏昊主任对记者介绍说,“以后,我们以此为基础,可以做很多延展产品。比如,即食的老玉米棒、玉米锅巴等。”这也正如孙昉所孜孜以求的——将瓦铺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将瓦铺的富硒特产变为富民商品。在他的感召下,村组干部和党员个个劲头十足,很多群众也都给自己定了目标,准备好好干一番。

不错失时代的机遇,不辜负历史的使命。回想这一年多在瓦铺担任第一书记的日子,孙昉颇为感慨地说:“往小说,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为了瓦铺村脱贫致富;往大说,是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最终推动全国精准脱贫的步伐。”

上一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案下一篇:车辆与驾驶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