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规划设计论文

2024-07-17

旧城改造规划设计论文(精选8篇)

旧城改造规划设计论文 第1篇

摘要:提升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对现代城市建设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中,首先对当前的旧城改造现状及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然后,重点从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原则、总体控制、文化传承等方面论述了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具体策略,以期对当前旧城改造“工程”的实施有所参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理念

旧城改造规划设计论文 第2篇

关键词: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理念

1旧城改造现状及建筑规划设计概述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如雨后春笋般“袭来”。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甚至于县级市,旧城改造已经成为各大中小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内容之一。不可否认,旧城改造对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旧城改造而爆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对我们的旧城改造“工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中,建筑规划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地方政府、开发商等利益相关者为了谋求政绩或者是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在旧城改造中往往不考虑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盲目地增加楼座、加盖楼层,忽视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或者是盲目地投入巨资,导致旧城改造工程问题频频出现。实践中,旧城改造首要的就是要做好建筑规划设计,绝对不能单纯的为了“造城”而进行旧城改造,否则,旧城改造就极易“迷失方向”。

2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策略分析

2.1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

旧城改造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这就决定了“人”必然是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以人为本,开展建筑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居住环境、交通便利、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景观环境、空间尺度等要素的影响,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需求,这样才能够确保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赢民心、顺民意,旧城改造的目标才能够顺利的实现。另外,旧城改造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还必须要考虑到环保与节能规划设计要求,宏观层面,建筑物布局尽量采取常规的南北朝向布置,尽量不要采取“一梯四户”的布局设计;微观层面,要充分考虑主要功能房间(比如,卧室、客厅)的采光要求,控制好开窗面积,这样既能够满足居民居住环境的需求,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生活”能耗。

2.2加强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总体控制

“总体控制”是旧城改造中建筑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建筑规划的“总体控制”,旧城改造的预期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总体控制关键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城市功能分区设计。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一般而言,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建筑物(包括居民住宅、商住房、办公房屋等等)、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等,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必须要符合城市功能分区设计要求,绝对不能为了“增收”而盲目地提升容积率,否则,旧城改造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比如,目前,部分城市旧城改造并不是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而是盲目地提升城市的“美观度”,所以建设了一座座高楼,但是,绿化、配套设施、建筑质量、交通规划等配套服务却远远滞后于居民生活需求,严重的甚至于成为一个个“烂尾楼”。(2)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也是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一部分。宜人的景观环境设计有助于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景观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局部规划设计的“衔接”,确保旧城街区的空间尺度、景观设计等与整座城市融为一体,这就需要将旧城改造的景观规划设计纳入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来,讲景观与建筑物进行整体设计。(3)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计。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建设是旧城改造中规划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旧城大多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道路交通设计、市政供水排水管网设计等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现有场地条件的限制,这就对建设部门的配套服务设施建筑规划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考虑好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优化建筑规划设计,尽量地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居住的满意度。(4)做好建筑物规划与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是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对象”。旧城改造中的建筑物规划设计要尽量符合改造区的“特色”,比如,现有的建筑物的风格、建筑外墙颜色以及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等等。在符合城市发展整体规划设计的前提下,能“修建”的尽量不拆除“重建”,能“改建”的尽量不要“扩建”,即使需要扩建、拆除重建的也尽量不要改变原有的空间景观特征,确保现有的历史建筑物以及其它特色建筑物能够被正常使用。另外,旧城改造区域内的建筑物规划、设计,还必须要考虑到与外环境建筑物的“衔接”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确保整座城市建筑“浑然成为一体”,满足居住、审美的“双重”需求。

2.3注重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

旧城改造不是要否定现有的一切,而是应该在综合评估、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实施旧城改造。一般情况下,旧城区都不同程度地承载着现代城市“新陈代谢”进程中保持特定的生活习惯、维持原本的文化风格的“功能”。因此,旧城改造在赋予其新的“名片”、更为全面的功能的同时,还必须要保留其固有的、鲜明的“特色”———历史文化、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是这座城市的“品牌代表”,这就要求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要注重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尽量保持“历史风貌”的相对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运用现代化的、先进的设计“手法”来规划设计“新城”,达到与现有历史文化、物质遗产相互映衬的目的,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具体的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保护旧城的整体历史格局、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尽量与片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格调”相符。

参考文献:

[1]刘宣.旧城更新中的规划制度设计与个体产权定义———新加坡牛车水与广州金花街改造对比研究[J].城市规划,2009(08):18-25.

[2]陈文龙,汤海舟,贺祖爱.浅析旧城改造中的建筑设计原则———以绍兴旧城布局和城市建筑风格为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161-162.

针对旧城改造的配网规划 第3篇

当今, 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各个城市历经长久的发展, 它们独有的特征以及传统的环境风格已经形成并根深蒂固, 然而, 处于新形势下的旧城, 以往的设计模式将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的需求, 从而暴露出诸多的弊端。而一个城市的电力供应是否正常, 对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配网的规划和设计将无法保证城市对电力的需要,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做好旧城改造的配网规划及设计工作, 切实的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了需要我们重点讨论的问题。

1 旧城区存在的弊端及旧城改造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 各大城市飞速发展, 旧城区是城市长期发展和演变中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旧城区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例如, 基础设施不健全、土地利用率低、布局混乱、环境恶化、公共设施资源短缺等等, 这些弊端限制了城区的城市化脚步, 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旧城区建筑密集, 道路错综复杂, 配电网的传统规划设计, 在城市前进的过程中, 将不能给城市提供安全和可靠的供电环境。因此, 从城市自身长远的发展来看, 经济、可靠的配电网建设已经成为了旧城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旧城区的改造, 包括了城市的再次开发、修复以及保护等方面, 它不仅仅是改善民生的工程, 更是需要同周围环境与经济想结合的发展过程;旧城改造的目的, 是为了让城区的建筑布局更为合理, 道路更加畅通, 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加快城市化脚步, 并高效利用起以往浪费的土地等资源, 营造更适应人们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时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提升老城区的城市形象。

2 旧城区配电网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配电网用电负荷量大幅度提高。旧城区的居民住宅及商业用电量需求不断升高, 在达到用电量高峰期时, 传统的配电网设计以及线路的不断老化给电力的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线损高、故障多、压降大”成为了旧城区配电网使用中的突出矛盾;同时, 旧城区道路通常较为狭窄, 加之日晒雨淋等天气原因导致电网装置老化或损坏, 导致配电网的改造跟不上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且旧的配电网规划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弊端, 不但影响城市的正常供电, 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 制约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 配电网的重新规划, 应该成为我们在旧城改造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3 旧城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配电网规划是指在分析和研究未来负荷增长情况以及城市配电网现状的基础上, 设计一套系统扩建和改造的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

3.1 分析旧城电网目前的布局和负荷分布

明确当前供电能力是否满足旧城区所有居民及商业中心的负荷需要, 同时掌握未来改造后配电网适应新城区负荷增长的程度;了解当前旧城区供电可靠指数高低, 电压合格率以及线损等技术指标;对旧城供电设备是否有更新的必要性;根据旧城道路规划设计来制定合理的配电网规划目标。

3.2 了解旧城区供电分区分层的划分

以往旧城区会根据各个区域内电力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电力供应, 保证各区域电力供需平衡;旧城区在改造过程中, 各个区域的电量需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因此需要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分层;旧城区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暴露出的弊端, 如多次升压、降压或迂回送电造成电量的损耗, 这都是由于地区负荷供电分区分层不合理而导致。

3.3 确定旧城改造后配电网规划各期的目标

明确配电网结构原则以及供电设备的标准化;明确中低压配电网的改造原则;进行有功、无功电力的平衡;根据旧城改造的不同时期合理调整配电网结构。

3.4 配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预估

在保证未来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的情况下, 对配电网各种接线形式、不同线路数和不同导线截面, 以经济型为指标来选择最佳改造方案;对改造后的配电网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评判, 扩大供电能力, 获取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4 旧城改造的配网规划重点关注问题及方法

4.1 配电网规划改造中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

从实际出发, 配电网的规划需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地价、城市建设布局等问题, 属于系统优化的问题, 而旧城区的改造, 会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的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 涉及到城市道路和区域的重新布局, 这显然会影响到以往配电网设施;同时, 旧城区原有配电网经过长时间的使用, 也会出现残缺破损的情况, 期间也暴露出诸多弊端, 因此, 在结合旧城改造的设计来进行未来配电网规划的同时, 还需要解决以往配电网在旧城区布局中出现的不良问题。 (1) 旧城区经过多年的发展, 各个城市的配电网大多处于新旧混合使用的状态, 因此, 对于未来新城区的配电网规划, 需要有高度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改变传统的配电方式, 缩短低压电网供电半径, 减小线损、压降及其鼓掌发生率。 (2) 配电网改造升级需要从几个指标出发来进行规划设计, 包括:城市用户供电的可靠性指标;城市电压电能的质量指标;综合线损率相比旧城区下降一定比率, 降低经济损失;提升配电网安全稳定水平。 (3) 提高配电设备的健康水平, 重点改造缺陷较多甚至不满足配电网运行要求的设备, 淘汰严重老化残缺的设备, 改造或者新建线路基础设施, 并注意使用节能环保金属材质。 (4) 在原有供电能力的基础上, 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 包括提高线路耐温能力、设备扩容、优化线路通道等方面。 (5) 提高配电网经济运行水平, 将高损耗设备更新换代, 改造无功设备, 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提高配电网电压合格率。 (6) 结合现代智能化设备, 将纯熟的智能化手段充分运用到配电网实施过程中, 完善现有配电网的自动化、负荷管理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展开对输电设备的智能化监控模式, 大力推广新兴的检测技术, 为新城区落成提供强有力的供电保障措施。

4.2 配电网改造的方法

配电网规划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规模庞大, 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更重要的一点, 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 配电网升级与改造不能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 配电网新旧交替的过程也充满巨大的挑战。首先我们要高效利用计算机等工具, 引进新技术, 但仍然要强调人在规划中的主导作用, 在现有的规划方案上, 结合旧城区道路区域等变化, 调整不同位置的集中供电能力;运用数学优化方法进行配电网的改造升级。这涉及到应用系统工程、运筹学等先进的工程数学理论对不同方法的指导研究;对配电网建立规划模型并优化算法, 明确约束条件, 获得最佳设计方案。其次提出新型配电网络改造方法。

传统配网方式存在瓶颈, 从发挥最大供电能力的角度出发, 建立瓶颈通道组合瓶颈支路改造模型, 并通过灵敏度方法得到有限次序;增加配电网络, 形成规模性只能配电网架构。另外, 对配电网改造优化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提高, 对电网评估的薄弱环节进行分类, 并自动统计改造项目和工程量。

5 结束语

旧城区的改造, 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在旧城改造计划中, 配电网的规划、改造与升级将为新城区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新的配电网结构形成之后, 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将大大提高。实践证明, 旧城区配电网的改造将会提高经济效益, 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 因此, 完整的设计思路和高效的规划方法, 再加上严格的施工工艺, 就可以让配电网规划在旧城区的改造中做出惊人的贡献。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脚步越来越快, 旧城改造问题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城市以往的配网规划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在现在新形势条件下, 要落实好配网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让旧城的改造结果更加完美。

刍议城市规划之旧城改造 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改造规划;问题;策略

1.旧城改造的必要性

旧城改造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社会。就其物质建设方面言,从可行性研究、工程立项到规划设计、实施建成,涉及到方针政策、经济模式、金融手段、组织方法、管理措施、居民需求、人文环境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牵涉的部门多、学科广、人员杂。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型动态系统,旧城更新只有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立足于社会,其更新的策略和指导,更新的规模和范围,更新的速度和深度,更新的标准和目的,更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才有科学的依据,避免盲目性。

2.旧城改造思路与规划设计原则

2.1贯彻阳光规划原则,实现全过程公众参与,改善基本生活环境。旧城改造的首要目标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改造意愿,从住房、交通、安全、卫生、环境、生态等方面入手,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要求,是穏定社会结构和延续场所感的前提。

2.2调整用地布局,更新基础设施,复兴城市中心功能。城市功能定位是旧城中心区的发展核心,规划应通过对传统地位、未来规划、交通区位等条件的研究,确定合理的功能定位,用以指导用地布局的调整;同时赋予其现代化城市功能,恢复城市的多样性,避免由于功能单一而使城市丧失应有活力。根据条件分析,规划确定永康旧城功能定位为:集特色商业、文化娱乐、商务办公、休闲居住、医疗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复合型中心区,体现历史风貌特色的城市核心区块。

2.3延续城市肌理,构筑“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并存、互相促进的规划结构。空间结构是旧城区的发展骨架,其构筑应在满足城市整体功能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延续城市空间肌理,体现旧城区文脉精华,形成新旧融和的城市新格局。面对拆除与新建的矛盾和碰撞,规划通过对城市空间的重新诠释,寻找新旧和谐的机遇,在调整用地结构的同时,构筑相应的空间格局,既满足了现代交通、土地使用、开敞空间等要求,又尊重了中心区的传统空间肌理,从而适应中心区现代多元功能要求,达到有效复兴中心区的目标。

3.当前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设计的问题

3.1同质与失魂

旧城改造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策划不同类型的项目,引入不同的业态,形成复合型功能板块,重塑多样化的公共空间,提升片区的活力与品质。而在实际项目中,经常会以居住+商业的传统业态形式来粗暴的解决,在追求经济平衡甚至追逐暴利的诉求下,连续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打造一度被弱化,被边缘化,结果出现了成片均质的居住空间、线性或点状的商业空间,与城市其它片区在功能和风貌上也趋于同质化,城市的特色无法彰显,渐渐形成了一个个没有个性、没有灵魂的城市。

3.2定性有余,定量不足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区别与其它类型城市设计的最重要一点就是需要真实考虑拆迁安置的后期实施,因此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片区旧村旧厂改造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与业主意见,提出最合理的安置方案,并在城市设计中加以体现(主要是安置地块的开发强度反算和相对真实的建筑的空间布局)。

3.3跟着“项目”走

城市设计的编制是一个动态而持续的工作,在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招商的意向项目中途介入,在土地财政或者政绩工程的蛊惑下,这种意向项目往往大受追捧,利用政策优势优先占领片区内最为优势的战略土地,很少考虑片区的整体设计。这种“唯项目论”的管理与操作模式,既有悖于城市设计的初衷,也不符合广大城市居民公共利益的诉求,虽然对城市而言,或许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是不利于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

4.旧城改造的基本对策

4.1改造规划手段多元化

旧城改造是一个多因子的综合比对分析过程,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产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富均千差万别,即“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因此,旧城改造规划手段应对此多样性,必须从以往单一模式衍生为多重手段综合处理方式。在通过研究改造地段及周围地区城市格局和文脉特征基础上,遵循城市发展历史规律,在保持地区城市肌理相对完整性的同时,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去确保旧城物质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关系三者的和谐发展。更要强调更新改造内涵是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综合更新,而不是由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单一目标型更新,改造中可适当保留原有的商业和有效的经济活动,建设些满足改造居民配套生活需求的中小型商业设施,以及部分传统手工业产业用地,增加就业岗位。

4.2大力倡导历史文化、文脉的延续与继承

旧城是城市中历史积淀、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地区,旧城改造应是在城市年轮轨道的现状基础上延续进行,因此它不可能脱离城市历史和现状。改造的规划设计在保持物质环境风貌特征和文化要素继承的同时,应注重对旧城既有的生活和文化风俗习惯的保护与延续。一方面对破坏地段实行更新改造,还原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另一方面对历史风貌保护地段的历史特色建筑实行功能置换,改善环境,疏散旧城人口,为建筑功能置换后的经济来源提供长远市场发展的基础。从文化保护角度出发,要确保改造后有一定数量原住民的回迁和安置,新旧及多层次居民交融的居住文化方得以共存并延续发扬,这样不仅避免社会阶层的隔离与对立,同时也构成了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保护了城市总体文化个性。

4.3牢固树立可持续渐进式保护与利用改造模式

在继承文脉特征的同时,对旧城的改造,应区分不同质量的房屋,采用不同的改造方式,尽可能减少更新改造对城市现存社会经济生活的破坏。旧城区应摒弃以往的成片大规模改造方式,采取小规模地渐进式改造方式,逐步对小尺度社区的改造完善与缝合。对不同年代建筑实行功能适应性改造利用,既保证了资源节省与再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各社会阶层居民的融合。一定密集度的人群也能充分发挥城市中各种公用设施的最大效益,增加旧城经济的活力,减少由于居住和工作地点距离过远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问题。采取渐进式保护与利用改造模式,充分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及街巷空间,同时也可以有计划、低成本开展基础设施和绿化及室外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

4.4重点关注旧城中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

在旧城改造中坚持不同人群的适度混合居住,各阶层共享社会公共资源及配套没施的便利,不同产业的集聚与互补,促使旧城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多元化的人群构成在大都市区的出现与低失业率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高度相关性。不同居住人群混居可带来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其一,可丰富居民生活;其二,可增加社会容忍度,其三,有利于下一代更好地发展;其四,可加快不同同阶层的理解与相互关心。因此,现状旧城改造中要树立阶层融合及不同居住类型混合的指导原则,保持和完善旧城部分地区还保留的不同收入人群混合居住的状态及维系邻里氛围的居住空间,控制居住空间的分异化,通过合理控制区域内高收入人群比例,同时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以保证旧城区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旧城改造的发展速度加快,适应了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强烈要求;适应了政府美化城市形象的决心;适应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適应了城市自身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趋势。需对其规划策略进行研究,才能便找出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旧城改造之法。

参考文献:

[1]李龙生.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原则.邵阳学院学报,2003.

[2]马潇.旧城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河南科技,2010.

[3]孙施文,朱婷文.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2010,(5).

旧城改造规划设计论文 第5篇

3旧城风貌改造过程中的城市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3.1掌握旧城的空间布局基本规律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不仅仅是一座独栋建筑物的功劳。城市的整体美貌,要得益于数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独特融合的整体视觉以及广阔丰富的空间。一座城市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凸显城市特色的基地。为了让新城和旧城做到和谐优美,必须要探索、掌握旧城的空间布局规律,旧城广阔的空间,为城市建设和理念创新提供了足够的场所。有关专家指出,旧城风貌改造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相互协调、善于表现以及有机协调的原则。而关于空间艺术,有很多艺术理论交织在城市建设中,例如:图底理论、联系理论等均为很常用的艺术理论。常用的城市设计手法包括:侧面封闭、边沿连续、结构跨接、室内外光线融合得到、突出暗示等等,这些手法的使用,有助于勾勒出线条优美的的建筑结构,同时综合考虑人们的生活实际需求、城市的文化底蕴,让建筑场所的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具特色。

3.2突出旧城的文化特色文化的特色和城市的空间结构息息相关,文化的`特色,通过艺术的手法能够得以进一步地延伸,达到感受、文脉等更高级的文化层次,让文化的深度更深、内涵更丰富。旧城风貌改造时,设计的侧重点应该是场所,人们对城市的感觉取决于对场所基础特点的第一印象,总结城市中场所的基本特征,从中提升出一些通用的概念运用到城市的设计建设中去,这是旧城风貌改造最常用的。因而,场所要比建筑物本身优先考虑;尊重文化并向历史借鉴经验;增设适应于社区每个层次的场所功能;人性化设计;注重步行;和社区充分沟通并尊重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增加场所的长久实用性;场所变化小规模进行尽力提升场所的舒适程度、可观赏价值。

3.3把旧城的生命活力激发出来。促使某一地段复兴繁荣,是旧城风貌改造的重要任务。通过旧城风貌改造,可以让城市形象重塑、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带动城市经济的再次发展。而旧城风貌改造过程中,要秉承整体和谐的理念,尊重历史的同时做到改革创新,尽量考虑城市中每个层次的需求,保持社会平衡。

4旧城风貌改造中的城市设计要点

4.1保持城市设计的可延续性

一个完美的城市设计计划,需要积极听取社会各界各层次(包括城建部门、设计部门、当地居民等等)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想法。城市设计不能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时间段,要实施到城市的整个规划建设过程中去,让设计具有可延续性。一般来讲,详细的规划设计是针对于旧城区的某一片区,总体的规划设计则是针对于整座城市的设计,它更具宏观调控的作用,高瞻远瞩,更讲求整体性,它把整座城市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

4.2发挥城市设计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城市设计对城市中每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具有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以此来保证城市建设有序、长久的进行。在当下的城市建设环境下,城市设计对于旧城风貌改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显而易见。一是,现在常用的控制性规划,主要用来控制土地的使用方向和开发强度,这里的开发强度指标(包含绿地覆盖率、容积率等等)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座城市的环境实效。在容积率、建筑密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设计理念引导和控制,会让城市彰显出的外部环境大不相同。二是,现在城市的开发,多是由开发商承接,他们往往只关注工程的实际利润,而忽视了工程承载的社会使命和环境使命,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设计初期就要从整体出发,让设计来引导和管控城市环境的发展动向。

5结束语

总之,旧城风貌改造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势地貌,城市中独具特色的小街小巷、千年古树、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要加强有效的保护措施,发挥它们的景观作用,同时,还要把城市的特有文化有机融合到城市的建筑中去,形成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用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引导旧城风貌改造工作健康地进行下去,也从整体上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晨.城市复兴中的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3):58~62.

某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第6篇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富阳城区北入口,在入城口城标大转盘的东南侧。地块北临大桥路,南至光明路,东临北渠,西为迎宾路。总用地66038㎡,为城市综合用地。

二、设计依据

1、某规划设计所勘测红线图电子版。

2、建设单位关于富阳市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策划及设计委托任务书。

3、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电力城)方案专家意见汇合(2004年4月2日)。

4、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情况汇报会纪要(2005年4月22日)(附件一)。

5、省规划设计院提供的《富阳迎宾路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

三、规划设计理念

地块位于迎宾路东侧,作为迎宾路改造工程的首个项目,我们根据省规院的《富阳迎宾路城市设计》的分析,“迎宾路段处于富阳城区与受降之间,能为郊区化提供商务办公、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的合适区域”。经过对地块进行了仔细地现场踏勘、有关技术资料收集和系统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布局地块内商务功能、居住功能和商业功能,来完善城市的功能与空间关系,改善城市形象。

四、规划目的区域整合,功能提升,交通改善,景观改造。

五、现状分析

目前地块上主要有富阳供电局及其他单位企业厂房建筑、零星住宅、堆场等,布局凌乱,建筑陈旧,因此市政府及有关领导专门成立迎宾路旧城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的实施。

从城市总体布局看,该地块位于将要改造的迎宾路的南端,富阳城区北部,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是迎宾路改造的重点区域,该地块的开发有利于推动富阳城区北扩,扩大城市建设空间。从交通区位看,该地块位于富阳北部的入城口,交通区位较好,是杭州进入富阳城区的大门。从自然景观看,东有舒姑坪和北渠,西为城市发展区的,是具有人工与自然过渡之利的场所。

六、功能定位

根据富阳市迎宾路地段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保留地块内变配电所和市供电局大楼,其余建筑全部拆除,并对变配电所和市供电局大楼进行改造,将室外变改为室内变。

本地块为居住商业、办公综合用地。第一轮方案汇报会,市领导小组明确了本地块内居住、商业步行区、办公三大功能,基本同意规划方案的规划功能分区、规划开发强度,强调合理的交通分流,以及规划必须满足的城市功能等要求,会议基本确定规划容积率控制在3.0以内,建筑密度不大于35%,最小绿化率不小于30%。

七、总平面布局

本地块分居住区、商业步行街区、行政办公区三大功能,根据周边情况和迎宾路现状,结合详规要求,将居住区布置在地块东西沿北渠一侧,商业步行街沿迎宾路展开,办公楼布置在地块西南角,与经改造原电力局大楼形成办公区域。

商业主入口设在迎宾路,住宅区在光明路设主入口,北面大桥路设次入口,办公由迎宾路的光明路口进入。

根据规划要求,东侧住宅退界15米以上,西侧商业建筑退迎宾路道路红线16米以上,考虑到光明路的交通流量,适当加大光明路的退界距离,预留地上停车泊位,北面要按要求退界。

八、空间组织

1、居住区

住宅在地块东侧沿北渠展开,拉大的间距和架空的底层,使得北渠的沿河景观为小区所共享,住宅两两组成形成院落,且绿化院落相互穿插、相互渗透,结合院落,底层住宅架空空间布置,和住宅入口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了人的活动方式,形成人们邻里交往的空间。

2、商业与办公空间

现代商业模式的一个基本观念,是改交易式消费为体验式消费,商业采用步行街的形式,在南北入口各设置了两个入口广场,南入口广场与办公区域结合,成为主广场。在广场利用水体绿化面积将人流引向商业内街,人们在里面体验交流的空间序列,多样丰富。空间环境有交通、互动,进而引导、激发、感染人们的体验,利用商业步行街,商业广场形成立体交通体系和立体购物消费空间,提升二层以上商场的商业价值。

3、地下空间的利用

商业内街的下沉广场使得商业得到延伸,下沉广场的正面,安宁静溢的水幕、石材质感和透明的玻璃沟通了地下和地上空间,丰富广场的室外空间,并获得良好的景观和采光通风。

九、交通组织

为了减轻地块改造对城市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建筑单位特请专业单位对地块周边道路现状车流进行分析,结论是按照当前的车流量与规划设计的泊车位未达到饱和,对未来的城市道路不会造成过度的压力

(见附件二)。

地下一至二层的停车很好的解决了住宅、商业、办公的停车问题。

根据控制性详规的要求,随着杭干高速公路建设的逐步完成,富阳大量的过境交通将超过杭干高速公路分流,原320国道迎宾路段的服务对象将大量减少,因此区块的改造,迎宾路的交通承载能力,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在设计中我们尽是减少商业与生活居住区之间人流、车流的冲突,将住宅出入口安排在光明路上,由大桥路出入,北入口为大桥路,在住宅区中形成南北贯通的小区道路,主要供人流和消防使用。车辆在入口从坡道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避免对人们活动的干扰。

商业机动车设在地块北面,由迎宾路进入地下车库;办公入口在地块南侧,由迎宾路光明路口进入地下车库。

十、生态、绿化与节能

1、生态与绿化是现代建筑的重要标志,利用绿化环境、喷泉水池、广场铺地、灯泡、标识、座椅、小品、广告布置等,满足人们集合表演、交友、聊天、娱乐、休息活动等不同要求。

2、地面停车结合草坪砖及树池,减少废气污染。

3、住宅外墙采用保温材料,建筑西墙采用百叶,以节省能源。

十一、建筑设计

1、居住建筑

住宅“以人为本”,合理分布居住空间,强化使用功能。通过扩大阳台、增加观景平台、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使得户户有景,提高生活品质。建筑造型考虑建筑的时代性,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与手法,铸就大气雅致的居住环境。

2、商业步行街

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提供完善的居民基本生活配套设施,营造与景观空间紧密结合的休闲商业场所。

通过休闲商业步行街的设置,形成有品质的休闲商业场所,结合整体商业业态搭配构想,考虑购物、餐馆、娱乐等多种业态不同需求。

平面布局考虑业态创新所需要的弹性空间,采用小铺面和大空间结合的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分层管理,底层的沿街零售,二楼借助楼梯和电梯可达环形零售街,三楼以上安排餐馆、酒店及休闲娱乐功能,自动扶梯电梯楼梯设置于每个入口和交叉口,实现人们轻松穿越于各楼层之间的便利。

满足城市的购物需要外,考虑城市建设的景观要求,强调沿迎宾路立面的整体性、统一性,加强商业创造生活方式的能力,构筑更有活力、更有效的城市空间。

3、办公建筑

办公楼主要用途为电力局办公,设计从功能考虑满足办公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设备现代化的要求。立面造型简洁、大气,材料选用金属和玻璃,材料及细部处理很好的体现时代风貌,体现向上的气势。

十二、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66038㎡

建筑占地面积(办公+商业):19349㎡

地上总建筑面积:198489㎡

其中住宅:115225㎡

会所及物管:3312㎡

商业:33187㎡

单身公寓:18592㎡

办公:28173㎡

地下总建筑面积:53625㎡

其中商业:2735㎡

车库及设备用房:50890 ㎡

建筑密度:29.3%

容积率:3.0

架空层面积:3740㎡

绿地率:30.7%

机动车停车位:1073辆

其中地上停车位:87辆

地下停车位:986辆

建筑层数:住宅:15层跃-24层跃

旧城改造规划设计论文 第7篇

1、应将市老体育馆场地及五松新村、黑沙河西段等也纳入步行街旧城改造项目详细规划方案中,在老体育馆、小商品市场处建两座高层建筑,北楼以文化交流、体育健身等为中心;南楼以商展贸易,商务会议等为中心,对步行街旧城改造规划方案提点建议。目前的铜都广场狭小,那些娇贵草坪又占了大面积,现在铜都广场活动场所面积少,已经人满为患。如果让南楼向长江二路靠近,北楼向长江中路靠近,这样可扩大铜都广场面积,去掉那些娇贵的草坪,可多栽点树,尽量多出些人们活动的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广场。或在银杏商城处建铜陵商品交易博览城。或将黑沙河西段也改造为商业步行街。

2、在建筑风格上应有独到之处的特色,不要象现在建的铜陵商城那几栋楼样式一个模样,外墙装饰平淡,自称是皖中南第一商城,那些设计建筑师们自己站在楼群下时有什么感觉。我每看到红星小商品市场等几栋楼顶上污黑肮脏平顶时心情难受,真想不到铜陵设计大师们就这样的水平。步行街商城是城市风景线,建造独到江南风格商城,也是提升铜陵城市建筑物品位。

3、最好能在步行街商城建筑中熔入一些铜陵人文历史等,提高步行街商城文化品位,4、最好能创造一个好的市民购物环境,现在的铜陵商城是车龙马水,汽笛震耳欲聋,简直就是汽车城。步行街商城应是市民熔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休的中心。步行街商城要有夜商品经济环境,改变现在铜陵步行街一到晚上就是黑灯瞎火,如同农村的小集市现状,规划方案《对步行街旧城改造规划方案提点建议》。

5、最好能引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开发商,要象现在铜陵商城近十年的建设还没有完成。那步行街旧城改造要让市民等白了头发。

6、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最好能亲自抓,步行街旧城改造是铜陵城市建设一件大事,几届政府领导对城市建设都热心于城市道路反复改造,但要考虑到步行街商城建设不仅是铜陵城市建设的亮点,也是提高铜陵城市建筑物品位,树立铜陵城市经济形象,改变铜陵历届政府重工轻商的思维,最重要是搞活铜陵商业经济,真正的响应中央提出扩大消费的政策。

1、应将市老体育馆场地及五松新村、黑沙河西段等也纳入步行街旧城改造项目详细规划方案中,在老体育馆、小商品市场处建两座高层建筑,北楼以文化交流、体育健身等为中心;南楼以商展贸易,商务会议等为中心。目前的铜都广场狭小,那些娇贵草坪又占了大面积,现在铜都广场活动场所面积少,已经人满为患。如果让南楼向长江二路靠近,北楼向长江中路靠近,这样可扩大铜都广场面积,去掉那些娇贵的草坪,可多栽点树,尽量多出些人们活动的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广场。或在银杏商城处建铜陵商品交易博览城。或将黑沙河西段也改造为商业步行街。

2、在建筑风格上应有独到之处的特色,不要象现在建的铜陵商城那几栋楼样式一个模样,外墙装饰平淡,自称是皖中南第一商城,那些设计建筑师们自己站在楼群下时有什么感觉。我每看到红星小商品市场等几栋楼顶上污黑肮脏平顶时心情难受,真想不到铜陵设计大师们就这样的水平。步行街商城是城市风景线,建造独到江南风格商城,也是提升铜陵城市建筑物品位。

3、最好能在步行街商城建筑中熔入一些铜陵人文历史等,提高步行街商城文化品位。

4、最好能创造一个好的市民购物环境,现在的铜陵商城是车龙马水,汽笛震耳欲聋,简直就是汽车城。步行街商城应是市民熔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休的中心。步行街商城要有夜商品经济环境,改变现在铜陵步行街一到晚上就是黑灯瞎火,如同农村的小集市现状。

5、最好能引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开发商,要象现在铜陵商城近十年的建设还没有完成。那步行街旧城改造要让市民等白了头发。

关于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的思考 第8篇

1 城市中心区旧城更新改造

城市中心区旧城更新改造不止是采取现代技术手段翻新旧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 更不是大规模改造重建旧城或者小规模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措施, 其具备着非常深远的历史、人文乃至整个社会意义上的内涵。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的目标不着眼于某一单一的目标, 远远超越于单纯提高物质需求, 真正的改造意义着眼于整个社区的利益, 创造更加广泛的人文关怀, 将社会各个系统脉络统一为多维协调的战略规划。

旧城更新改造规划是一条线上的流程, 其成功与否依赖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改造规划设计模式的前提。较为有效的旧城更新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应该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科学的城市改造设计模式是全面纳入社区和主体参与的力量, 继而制衡住改造中变化的公私权益, 实现旧城更新改造的多维目标, 统一公平和效率要求。以面向社区为改造沟通听证机制, 建立行政复议、申诉和对话制度强化居民参与的深度, 以改造对象真实需要为重点, 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保障已有和谐的社会构成和群体网络。

2 实例分析

某老城区处于老城的核心位置, 是一个具有相当历史文化底蕴与鲜明传统风貌特色的地区。片区内有22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还包括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拥有大量的明清古街道、店铺、建筑、民居宅第、民俗文物等, 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历史建筑, 应充分利用, 系统地展现当地的历史。通过对该老城区采取合理的改造, 可为新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提供重要的历史和借鉴, 同时, 增加旧城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游览价值, 给旧城区赋以新的生命力。

3 旧城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改造

3.1 旧城区的功能发展

旧城区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城市新城代谢进程中维持特定文化风格和生活态度的责任。保护和利用风貌保护区, 需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改革, 保存住并且重新焕发出生机。一方面要保证期物质层面上争取保留鲜明的特色, 另一方面需要赋予更加合理全面的功能特性, 基于城市全面发展的角度, 以更加有效地手段及方法, 促使新陈代谢更加合理科学, 以文化和旅游为基础, 维持并延续现有的功能。

3.2 旧城区改造与再开发策略

对旧城区的分类对待, 更新改造规划措施各异。

(1) 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及其开发。鉴于历史建筑是指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 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 (构) 筑物。在旧城改造规划中除“保护建筑”以外, 风貌有明显特色或人文历史价值突出的, 建成30年以上, 对本片区历史文化风貌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的历史建筑单体和群体。包括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已列入市级优秀历史建筑推荐名单的建筑。针对位于历史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原则上不得拆除, 应当予以维修和再利用。同时根据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 本片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分为以下几类: (1) 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建筑高度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 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2) 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和建筑高度不得改变, 建筑内部允许改变; (3) 建筑的主要立面和建筑高度不得改变, 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4) 本片区内各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 应当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的保护规划中予以确认。

(2) 旧城区改造时, 在历史建筑上设置户外广告、招牌等设施, 应当符合本文化风貌区的特色及保护要求, 且必须经过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对历史建筑进行扩建、改建时应当保持原有风貌特征, 且必须经过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对历史建筑外观改动的修缮 (外墙粉刷、屋面材料及门窗更换等) 应当保持原有风貌特征, 并且修缮方案必须经过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在历史建筑的周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 应当在使用性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和谐, 不得改变建筑周围原有的空间景观特征, 不得影响历史建筑的正常使用, 并且设计方案必须经过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3) 对必须拆除的建筑采取拆除改造处理。针对片区中存在的危棚、简屋、违章建筑, 通过改建的方式无法与风貌相协调的建筑, 必须拆除, 不得进行扩建和改建, 在地块改建、市政和道路设施建设、绿地建设、地块整体开发及其它情况下, 必须根据规划管理要求予以拆除, 拆除后的空地应当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风貌保护街巷为传统风貌保存完好, 包括原有街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街巷两侧界面和街道铺地保存较好的历史性街巷。

首先, 保护街巷应通过街巷走向、街巷宽度、两侧建筑高度与界面连续性的控制保持现状或恢复历史原有的风貌特色及空间尺度, 不得拓宽。其次, 保护街巷的走向与宽度主要通过街巷控制线进行控制。街巷控制线的划定应严格遵照街巷一侧或两侧连续性的历史界面及其它重要广场和空地的边界, 河道岸线等构成的开放空间体系划定, 现状已遭到改变的应以恢复历史尺度为原则予以划定。再次, 对规划确定的风貌保护街巷的走向与宽度应严格按照本规划要求进行控制, 新建或改建建筑应贴街巷控制线建造。此外, 应保护风貌保护街巷两侧的沿街建筑的高度和景观特色, 注意街巷界面在高度、材料、色彩、细部等方面的总体协调与局部变化, 保持街巷界面的连续性与丰富性特征。

4 结语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如何在保护旧城历史遗产的同时对其采取创新的规划设计是旧城改造的重要思路之一。当前旧城改造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本文通过结合某旧城实际规划案例, 对旧城改造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浅提了旧城改造规划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开发模式, 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使得更多更好的经典案例、先进理念引入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中, 使旧城改造的“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莫慎婷.旧城改造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 2012:95-182.

[2]王淇.旧城改造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 2007:30-31.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下一篇:会移动的鼻子的作文7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