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课外阅读计划

2024-05-21

初二课外阅读计划(精选8篇)

初二课外阅读计划 第1篇

初二年级课外阅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位外国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忆一辈子,可以影响孩子的进一步的发展。”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的知识面见识面就广了;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就学会了做人;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的品行就端正了;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的理解能力也就强了;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的思维能力就活跃了;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阅读,那么,他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了。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二、课外阅读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2、通过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思想与情操。

3、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4、通过课外阅读,营造浓厚阅读氛围,让校园充满书香的芬芳!让家庭书香四溢。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勤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让学生阅读的同时,我们提倡学生记读书笔记,主要让学生做以下几个方面记笔记:

a.摘录好词佳句 b.摘抄精彩段落c.写读后感言d.写读后感e.写文章小评论

四、具体措施

1、每个同学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约10页)、多多益善。

2、推荐阅读的作品应为首选,如需另行选择,则应以内容积极健康、文学色彩浓郁为原则。

3、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过程中,可将好句、好段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摘抄本上,每周一次篇,定期上交检查。

4、每读完一部作品,至少要写一篇专题练笔,即阅读体会,可作为每周练笔量的一部分。

5、每周一早上应将摘抄本上交检查。

6、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应在课前先借好书,课上阅读。

7、阅读时要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

较细致的思考。

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终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需求。

初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人物传记

1、《哥伦布传》

2、《牛顿传》

3、《居里夫人传》

4、《贝多芬传》

5、《走进袁隆平》

6、《拿破仑传》

7、《林肯传》

8、《甘地》

9、《毛泽东》

10、《名人传》 文学作品

11、《中华散文百年精华》

12、《唐诗选》

13、《宋词选》

14、《元明清散曲精选》

15、《三国演义》

1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7、《水浒传》

18、《红楼梦》

19、《儒林外史》20、《老残游记》

21、《中国神话》

22、《论语今读》

23、《家》《春》《秋》巴金

24、《繁星•春水》冰心

25、《余光中诗选》

26、《寄小读者》 冰心

27、《沈从文散文精编》

28、《青春万岁》 王蒙外国作品

29、《莫泊桑短篇小说选》30、《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31、《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32、《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33、《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

34、《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35、《培根人生论》

36、《格林童话集》

37、《一千零一夜》

38、《安徒生童话集》

39、《伊索寓言》

40、《鲁宾逊漂流记》

41、《马可•波罗游记》

42、《老人与海》

杂志类

43、《青年博览》

44、《杂文选刊》

45、《读者》

46、《初中生学习技巧》

47、《散文》

48、《微型小说选刊》

49、《中学生阅读》50、《百科知识》

51、《小小说选刊》

52、《爱科学》

初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报刊

杂志:

《青年文摘》、《小小说》、《中学生博览》、《思维与智慧》、《读者》(校园版)

《青年博览》、《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报纸:

《语文学习报》、《语文周报》、《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语文报》(初中版)、《中国中学生报》、《中学生报》。

初二课外阅读计划 第2篇

从这几年我们学校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来看,成绩达到120分以上的可谓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时,我们常常把它归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学习语文,或者说学生对学语文缺乏兴趣。因而,在学生、家长、老师、领导、甚至语文老师自己心中都形成这么一个偏见:语文是很难在高三短期内提高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这种现象。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学生语文成绩不能突破高分,主要是学生语文素养不深,阅读量不够,知识积累得少,文化底蕴不足。而我们高三阶段的语文复习,都是按照考试大纲,按部就班的分块复习。教师讲知识,分析考点,归纳解题方法,总结解题步骤,学生做大量练习。一年下来,学生老师都疲惫不堪,效果又不见佳。就起原因,我们把高三语文教学局限在高考知识点上,使学生成了“井底之蛙”,大多数学生患了“贫血症”,也使语文课变得无趣乏味。导致语文这两大硬伤的原因是我们在高三阶段忽略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祖宗早就形象凝练地道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借鉴名校的经验,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把课外阅读落实到高三总复习中,为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具体做法:

1.每周推荐一期美文

每周由一位老师或由其所任班级同学推荐几篇自己欣赏的好文章,印发给全年段同学阅读,我们把它命名为《每周美文》。也可根据每周练考题中涉及到的作家抑或文章灵活选取印发,每期时文可以印4~6篇,一年下来学生可以阅读到二十万字的文章。

2.引导学生喜爱一本杂志

老师利用平日的教学时间向学生引用讲解有关杂志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每位同学能喜爱一本杂志。比如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人文性较强、国内知名度和发行量较大的杂志。近两年,我们向学生推荐的杂志主要有:《读者》《青年文摘》《视野》《中国青年》《青年博览》《散文》《环球》等等。其中《读者》是我们首推的杂志。因为《读者》是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基本标尺的国内最具人文性、最具温情的杂志,被读者喻为“温暖灵魂的阳光”。余秋雨先生这样评价《读者》:“它的大多数篇目,只是挖掘出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美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纯净得不羼杂质,因此可以一篇篇、一期期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精神天地;执掌这个天地的主角不是悲剧英雄,凌势超人或深思智者,而是平民百姓;平民百姓不再是呻吟者、诉苦人或抗击者,而是心灵光亮的点燃者。”

3.鼓励引导学生欣赏一个作家,一位诗人、一本书等。

要求学生买或借自己喜爱的一个作家的作品进行潜心阅读,深刻品味这个作家的思想风格,加深对作家的感情,并对其作品写出自己的体会,以此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欣赏水平,形成相应的语感能力。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由,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作家和书目。老师可根据所教内容适时的向学生介绍推荐相关作品。比如讲苏轼词时,可向学生推荐康震的《评说苏东坡》等。我们决定向学生推荐的主要作家作品有教育部规定的名家名著以及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推荐的名家名著。比如:《论语》/孔子、《史记》/司马迁、《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围城》/钱钟书、《文化苦旅》/余秋雨、《随笔集》/蒙田、《扶轮问路》/史铁生、《好运设计》/史铁生、《活着》/余华等。

4、对于名著阅读,由高一高二的阅读提升到高三的品读交流。推荐书目《刘心武解红楼》、《于丹〈论语〉心得》、《解读〈西游记〉》、《煮酒论英雄》等

5.完成阅读积累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语文积累本,把阅读到的有用的知识随时摘抄下来。这里说的积累摘抄,不是单纯的孤立的词语积累,而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动态的语言知识积累。实现积累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量要多,量的保证才能达到质的变化;二是范围要广,阅读视野要开阔。《读者》杂志的视野开阔,涉及的领域广泛,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三是要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三学生时间紧,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时间有限,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期间的边角时间和休息日来阅读积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就是胜利。

6.做好读书笔记

在做好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适当做一些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阅读和积累的升华,是为高考作文做准备,更是为自己的人生做积累。鼓励学生写一些读书笔记,一方面积累了素材,另一方面又提升思想。学生如果能坚持写一些读书笔记,把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写出来,对于提高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来说,比练习一般文章见效要快一些。写读书笔记有利于读书,也有利于写作。

初二课外阅读计划 第3篇

行动一实施图书漂流

所谓“图书漂流”, 是将一批优秀书籍有计划地逐校提供给农村小学的学生阅读, 旨在影响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操作行为,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教育行动。迄今为止, 此项行动共实施了三轮, 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自由阅读”到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师生共读”, 再到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的“深度阅读”渐次推进。

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与邻近学校组成了不同的漂流圈, 并分别配置了漂流书籍、书架, 以及用于指导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和检查、交流读书效果的资料夹。我们设定每个漂流周期为2~4个星期, 期间, 引导学校利用上述图书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期满, 按照预设路径将图书和资料夹运送至后一所学校。

截止到2008年6月, 三轮漂流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统计, 首轮漂流生均读书6.4本, 第二、三轮漂流所经班级的学生至少共读了35本童书。尤其让人欣喜的是, 在这一活动的带领下, “图书漂流”经过的学校和班级, 掀起了师生的读书热潮, 许多语文教师开始自觉地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 家长也普遍开始支持学生购买课外书籍。一年后, “图书漂流”还引发了“书香校园”建设热潮。至此, 可以说课外阅读借助“图书漂流”全面进入了小学教育领域。特别是影响了许多边远学校或条件比较差的学校。

行动二建设书香班级

我们提出的书香班级建设的理想目标是:让人类的崇高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过程目标是:1.所有任课教师、家长进一步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采取具体行动支持并投身于书香班级的建设中;2.班级中有浓厚的阅读氛围, 有共同的读书信条, 有立足实际的明确思路, 有持续推进的具体计划, 有富有成效的管理机制, 有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的促进措施;3.班级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 直属小学生均图书至少3本, 乡镇中心小学生均图书至少2本, 村小生均图书至少1本。所有图书每学期至少更换50%;4.全体学生均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读物, 产生浓厚持久的阅读兴趣,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学期生均读书至少8本。为此, 我们确立了明确的建设思想, 提出了6条建设原则、4项建设内容、10条保障措施。

一年多来, 所有学校根据上述“意见”扎实地展开了行动,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7年底我们共评出“书香班级”129个, “书香学生”5132名, “书香教师”188名。尤其让人高兴的是, 调查显示全市100%的班级建立了图书角, 生均拥有图书约3.5本, 全年生均读书约25本。

行动三邀请作家进校园

作家, 由于其特殊身份, 学生对于他们总是怀着一种天然的敬佩心理。邀请他们, 尤其是那些通过书籍认识的作家走进校园, 让学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他们, 聆听他们的报告, 面对面地和他们对话交流, 对于持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我们邀请了几乎所有国内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来海门和学生见面, 比如曹文轩、郑渊洁、梅子涵、秦文君, 还有黄蓓佳、汤素兰、王一梅、冰波、杨红樱、祁智、沈石溪……

为了放大这一课程资源, 各校动足了脑筋, 充分把握住“期待———活动———延伸”的链效应, 整体策划, 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譬如曹文轩见面会——“在草房子中寻找飞翔的力量”。先前学校通过“寻人启事”的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作家作品, 撰写心得体会, 又组织观看影片《草房子》, “影”“文”比照。见面会上, 小小的游戏颇具情趣:如果让你给曹文轩叔叔的这些书排队, 你觉得哪一部该排在第一位?假如你是图书管理员, 你准备把哪部书推荐给爸爸妈妈看, 哪部书推荐给男孩看?哪部书推荐给女孩看?这样的话题别说学生, 就是作家本人也被吸引住了。见面会的结束, 又意味着新一轮阅读热潮的开始:描述跟作家亲密接触的情景, 给拍摄的相片写段文字, 阅读作家推荐的好书……

这样, 每一回的作家见面会就成了一次书香的节日、一次童年的狂欢。

行动四设置校本阅读课

课外阅读倘若不能进入学校的课程体系, 在多数学校内难免会遭遇到被慢慢淡化, 直至被淡忘的结果。因此, 在每学期初指导学校课程设置时, 我们都要求从地方课程中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校本阅读课, 并明确这节课的用途是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情况的。当然, 仅仅有一节阅读课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读书的需求的, 所以我们还要求各校每天至少安排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书。这样两者结合就确保广泛阅读有了固定的时空。

在此前提下, 为了引导广大学生真正做到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我们开发了一本童书导读课程———《好书伴我成长》。分年级、分学期编写, 体例一致, 主要板块有:推荐书目、阅读指导方案、文学类记录单、百科类记录单、诗词背诵记录单。

行动五举行读书节

“好书伴我成长, 好书伴我飞翔”, “读有用的书, 做有根的人”, “与经典为伍, 与大师同行”,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 在我们的倡导下, 各校都设立了读书节, 每学期一次。整个读书节, 各校设定的时间或长或短, 但都精心策划、主题鲜明, 比如有以阅读内容为题的———“打开感动这本书”, 有以倡导愉快阅读为题的——“做快乐的读书人”等等。“我的阅读故事”征文、美文诵读会、读写大奖赛、跳蚤书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读书节成了学生的狂欢节。

行动六开展诗词诵读活动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其中, 诗词就像这灿烂星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令人神往。让学生从小诵读诗词, 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濡染, 其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奠基是不言而喻的。为此, 我们首先做的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教学建议, 系统梳理了中国的古典诗词和现当代诗词, 从中精选了520首编辑出版了《小学生诗词诵读》系列丛书。其次, 我们大力提倡、践行诗词诵读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 许多学校还创造性地开展了诗词诵读活动。其中, 晨间诵读备受大家的关注, 具体做法概括起来为“五个一”, 即一天一首小诗, 一周一曲古韵, 双周一次联诵, 一月一次比赛, 一学期一次综合评价。

行动七倡导书香家庭建设

实践证明, 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 只有在学校、教师的主导下, 充分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资源, 形成行动合力,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书香家庭建设是形成这股合力的主要途径。

在建设过程中, 我们主要以亲子共读为突破口, 首先, 我们利用家长会、学校的开放活动日等形式引导家长明确阅读的意义, 引导家长主动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其次, 不定期地为家长开设专题讲座, 讲解亲子阅读的必要性和方法。第三, 创办亲子阅读论坛, 由教师和热心的家长共同主持, 交流亲子共读的经验。第四, 鼓励孩子年龄相仿、兴趣相投的家庭建立家庭读书会, 共享图书资源, 不定期地举办亲子读书活动。第五, 在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员中招募有经验的志愿者, 为孩子们读书, 其方法可作为共读方法的示范。第六, 适时推荐适合亲子共读的书目, 介绍基本内容, 推荐相应的阅读方法。

亲子共读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可以是大人读给孩子听, 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大人听, 还可以是孩子读给自己听。除此之外, 还有表演、图画、手工、实验等形式。

行动八改革评价机制

首先, 我们将各校开展的读书活动纳入了对学校评估的素质教育百分考核方案。在此方案中, 鼓励学校以展示性的方式汇报师生的读书成果, 评价内容重现场、重过程、重参与度。其次, 将广泛阅读纳入了语文课程评价体系, 分值占8%, 主要采用读书笔记展示、口语交际、纸笔测试等方式考查学生的广泛阅读情况。第三, 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评比细则, 各年级要依据《海门市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评价方案》探索适合班级实际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适时跟进的评价改革机制保证了“书香童年计划”的持续与深入。

行动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初二课外阅读计划 第4篇

长久以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遨游书海,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充实心灵,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多读一些课外书,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会对哪些课外书感兴趣呢?怎样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呢?如何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已成为我们适应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好奇心比较强,只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件事。要想让他们多读课外书,就应该先让他们对课外书感兴趣。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不断的阅读,使心灵充实、思想深刻,并修身养性,熏陶气质;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

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打造“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相信,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定能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我提倡“师生共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读书也是最好的备课,也是真正的备课。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前,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朱自清的文章,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阅读,他们有的去图书馆借,有的去书店买,还有的在网上阅读,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汇报,有的学生找到的资料,我也很生疏,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等到真正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学生们理解得很快,对于文章所蕴含的内容,也理解的很透彻。

二、利用阅读资源,培养阅读习惯

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阅读的评价、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倡导课外阅读理念,开辟课外阅读的阵地,逐步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课外阅读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当学生还在为盲童安静能够在花丛中穿梭、能够捕捉蝴蝶感到惊讶、佩服的时候,我便出示了海伦·凯勒的图像,向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推荐了她的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此时能够从大多数的学生的眼中看出来他们急切地想读这本书,因为他们从我的介绍中知道了海伦·凯勒是残疾人,他们从心里想知道海伦凯勒利用这三天能够做什么。课下,学生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能找到、买到、读到那本书,我们班利用两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生讨论的最多的也是这本书中的内容,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丰富人生阅历,更是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就小学阶段而言,阅读是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往往被忽视,教师们只重视字词的教学,让学生反复抄写字词,背词义,考试的时候成绩就不会太低;只注重课本内的文章,在教学时的确是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但仅仅是理解此篇课文而已。并没有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运用,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别提读书了,更不要提读课外书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以后,我要求学生先去收集古代的神话故事,再到课堂上讲给同学听,如果哪位同学讲的故事跟老师找到的视频是一致的,在他讲故事的时候,我就会放着视频,跟他一起合作。这样一来,他们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第二天,同学们找到了许多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开天辟地》等等,有的学生还把书拿到了学校跟同学互换着看。当然,我也费了很大功夫,找到了很多视频,跟同学们一起合作,带着他们又学到了很多。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以后我再安排类似的任务时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四、通过成果展示,培养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我便利用小学生课余时间充沛的优势,指导学生进行适量的、合适的文学作品阅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读后感,先在班上互相传着看一看,再进行评论,把评论较好的文章报送到学校的广播室。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来。

总之,小学阶段恰好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只有从小点燃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才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课外阅读计划 第5篇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积极地影响、帮助社会和家庭正确发挥“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把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减负”后学生的精力和学生求学成才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来。同时,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1、“营造书香校园”,推进课外阅读.我们充分发挥图书馆(室)的作用,使图书馆(室)切实为小学生服务。本世纪二十年代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提出了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一、书是为了用;

二、每个读者有其书;

三、每本书有其读者;

四、节省读书时间;

五、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整体。“图书馆学五定律”指出了图书馆的内在本质,其核心思想为“读者第一”。而传统的服务观念缺乏读者意识,“重藏轻用”、“以藏为主”、“被动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远不能适应今天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阻碍图书馆的自身发展。因此,要本着“一切为了读者”的基本原则,“以用为主”,“主动服务”,改善藏书质量和结构,广泛实行开架借阅,大范围开展馆际互借、预约借书、参考咨询的多种形式的服务。让小学生可以天天到阅览室,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人找到了书,书找到了人,藏书的价值也才能得到成倍的体现。

2、家长应帮助和指导子女买书、藏书、读书。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家庭的物质生活也在趋向宽裕,但学生的外部生活环境仍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多数家庭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于看电视,新一代学生受到熏陶最多的也只是电视。某项调查显示:学生家中藏书100本以上的占58%,不足20本的占14%,个别学生家中仅有几本书;经常看影视片的小学生占了56.7%,而买书订报刊杂志的意识仍十分淡薄。“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古人常把书斋比作家庭中的绿洲。今天,现代电器、时髦家具不断更新换代,走进无数家居,塞满拥挤的空间,而多少家庭尙存一块文化的绿洲?正像一位小学生所说:“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书。”试想,仅守着一台电视机,捧着一本教科书长大的学生,整体素质会十分优秀吗?更何况还有4.2%的学生连电视都不爱看。所以,家长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气氛。我们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书香的家庭,印发《告家长书》,让家长参与学生必读书的购买活动中,评选优秀书香家庭、支持读书好家长等活动,使课外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我们还开展了以引导家庭藏书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的“

”家庭读书活动(每个家庭要求有一个书橱,两份报刊,三百册图书)。这些活动的开展,保证了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3、社会要关心和引导小学生的读书活动。目前,新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乐学、愿学?这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前的大事。如果学生在课余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机会。社会是否能够提供孩子们在课余活动的广阔空间与和谐健康环境,是否能提供足够的适应孩子们身心发展特点和要求的设施?只有认真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家长才能放心,学生才能真正地健康成长。由此看来,小学生读书,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家庭的熏陶,而且需要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关心和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康有益的书刊,丰富多彩的科普读物,大型的读书宣传活动等等,将营造一股浓浓的读书氛围。在此,笔者呼吁: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都应当承担起为孩子们提供空间和环境的责任,新闻、文化、公安、街道等社会各界都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感,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社会上的有关场所、设施要尽可能地向学生开放,而且尽可能免费向他们开放;希望影视部门要更多地播放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节目,控制和禁止播放渲染凶杀、暴力和情调不高的影视片;新闻出版部门要多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书刊,坚决制止向小学生推销教辅教材等加重学生负担的行为。我们也强烈呼吁,在我们国家也建立自己的“阅读节”,以此推动全民族的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循序渐进地进行具体指导,既不要束缚学生手脚,也不要放任自流。

1、制订计划,确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计划大致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般情况;二是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三是阅读书目(重点的和一般的);四是活动的形式和进度;五是检查的方式等。制订计划要注意和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统一起来,即要从各年级训练要求出发,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2、以读报为切入口,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读报是一项花费少、受益大、教育意义深的课外阅读活动。许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如《中国儿童报》、《中国少年报》、《拼音报》、《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阅读报》等报刊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学生可从报中获取大量的社会知识和各种信息,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得到心智的开启。在读报活动中,可确定以下各年级的具体目标:一年级培养读报意识,使学生产生读报需要,想读报;二年级培养读报兴趣,使学生产生读报情感,爱读报;三年级培养读报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会剪报;四年级培养读报能力,使学生具备报纸信息的识别、筛选、储存和提取运用能力,会办报;五、六年级培养读报习惯,使学生养成天天读报、勤积累的好习惯,具有较强的办报能力。通过以上目标的达成,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使爱书、买书、读书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

3、由帮助选择或推荐课外读物向学生独立选择过渡。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是良莠并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选择、推荐的方式多种多样,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是主要方式;结合节日、纪念日或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也是推荐读物的好时机。以下介绍四种推荐方法:

(1)内容梗概介绍法。一般来说,人物情节强的读物,像儿童文学、科学幻想故事等读物适合采用这种办法。教师要简要地把主要的人物、事件,精彩的段落或生动的描写,向学生进行介绍,提示文章或读物的内容提要就足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

(2)情节介绍法。在简要介绍全书内容基础上突出某些情节作重点介绍。例如少儿读物《林则徐的故事》,可重点介绍林则徐禁烟这一章节,以引起学生想读这本书的兴趣。

(3)悬念介绍法。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个精彩的片断,当学生饶有兴趣时嘎然而止,这样更能激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4)主题串联法。围绕一个主题介绍几本有关读物,如以我国古代发明家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为主题,推荐《张衡》、《黄道婆》、《蔡伦》、《李时珍》等书;有时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同时介绍几种性质不同的读物,如一本童话、一本文艺故事、一本科幻小说等。此外,要由帮助学生选择向学生独立选择读物过渡,培养学生独立选择读物的能力,使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自由阅读的乐趣。

4、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笔者重视在课内阅读中教给学生读书“六字诀”,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

(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

(4)摘。摘抄好词佳句。

(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

(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同时又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

(1)抄读法。每读一篇文章,先把它抄录下来,然后反复诵读;或者一边抄一边读,抄好了校对时又读几遍。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抄读中博览群书,能帮助记忆和加深理解,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

(2)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符号,都要弄懂弄通弄透。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

(3)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4)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此外,还有快速读法、做卡片读法等。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5、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式,要根据不同读物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选用。一种是表格式的,主要项目有阅读日期、书(篇)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名言佳句、不足之处等。另一种是心得式的,如果是自己的书,也可在书上画符号、加批注、标重点、写体会和看法。我们还在各班建立了“学生读书卡”,促进学生读书效果的提高。

6、检查阅读效果。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的收获,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查。检查的方法很多,如填写登记表(包括姓名、阅读篇目、作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等)定期公布,查阅读书笔记,举办读书展览,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组织读书经验介绍会等,从而促使课外阅读活动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

五班课外阅读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小学5—6年级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了脚踏实地践行这一要求,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我决定以《课程标准》为准则,以学生的年龄、兴趣特点为参照,大力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创建“书香班级”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性情。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3.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性情。4.每月读书不少于一本。

三、活动措施

1.做好动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阅读活动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思想认识很关键。我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为阅读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2.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往往不能正确选择课外读物,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3.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留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我要利用好每天的晨读、中午静校时间,以及每周一节的“阅读与习作”课,并鼓励学生在家也要抽时间读书,让学生每天读书不少于一小时。

4.正常检查读书进度和读书笔记

把班级学生分成八个读书小组,设小组长一名,每天检查组内成员的读书情况和读书笔记,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促进学生不断提高阅读的自觉性。

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第7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柳河县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弘扬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和全员读书的良好氛围,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0万字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和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丰厚的文化积淀、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的的乐趣;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帮助学生掌握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引导学生注重阅读感受和体验,培养语感,注重积累;指导学生掌握勾画和摘记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位,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三、活动措施

1.保证书源

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图书室开放借阅体系,学校图书室尽快配齐配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有关书目,定时开展借阅活动;在学校一楼大厅的建立“图书漂流站”,各班设置图书角,号召师生将有阅读价值的书刊捐献或借给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漂流站”,与其他同学共享图书资源;引导家长和学生自觉购书。

2.保证读书时间

为保证学生课外阅读质量,在时间上我们予以保证,一是利用早晨和中午时间,二是利用每天放学时间,三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分散阅读。四是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进行主题式阅读课,或是汇报读书收获,或是教师指导,或是阅读欣赏,使得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有过程,有检查,对学生做到有指导,对学生读书情况心里有数。以免课外阅读活动流于形式。

3.细致过程管理

(1)细致制定活动计划,并向师生及学生家长广泛宣传,充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合一,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2)为了确保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我们安排管理图书室的教师负责,每班安排二至三名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借阅工作和“漂流站”图书管理工作。这些学生除了负责取书和送书,同时做好图书借阅记录;学生各自购买书籍,班主任要做好统筹安排,安排学生分组购买必读书目,班级书籍轮换阅读,省钱也能达到书源共享。

(3)利用校园广播,每天中午播放经典著作,营造学校书香氛围,让每个孩子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成长;每节课前一首诗和一首歌时间,各班级利用白板播放110首优秀古诗词,利用校车播放110首优秀古诗词,让孩子每天在优秀诗词陪伴中成长。

(4)丰富积累,厚积薄发,让每个孩子在读书时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学校统一印发“小鱼儿遨游书海”读书笔记,学生记录好词、好句、读书感悟。每月学生书写一次好书推荐,每两月书写一次读书小报,通过日积月累,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

(5)为了营造阅读的氛围,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们开展“故事会”“读后感”“读书手抄报”“背诗小能手”“读书成果汇报课”“读书之星”“百家讲坛”等读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读书兴趣。

(6)学校与教师、家长形成合力,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和亲子共读的活动,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与教师与家长共同提高。

(7)加强过程管理,凡布置工作必检查,凡检查必反馈,凡反馈必看整改,逐步达到共同提高,开展好“读好书”的活动。

初二课外阅读计划 第8篇

一、围绕课外阅读, 培养良好习惯的意义

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阅读课外读物是在浪费时间, 对学习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对学生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 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阅读是积累知识奠定写作基础的重要学习活动。很多家长总是不明白自己孩子为何在写作方面不行, 孩子一看到作文题目, 第一反应便是不会写, 不知写些什么, 也不知道如何表达, 这说明孩子对于写作显然是一片迷茫。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阅读课外书, 积累一定的文学知识, 好词佳句, 那在做阅读题和写作的时候就能轻松面对、应对自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在写作时便能得到极好的验证。

2.阅读能使学生增长智慧, 提升做人品质。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或者其他优秀的诗词歌赋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都是前辈努力的结果, 而且还蕴含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阅览这些古代书籍, 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课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 在德育教育方面也有了正确的引导。绘本、童话等书籍, 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阅读能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提升学习品味。现代科技的发达, 学生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娱乐设施, 如电脑、电视、手机等。有的学生在课后沉溺于游戏玩乐中, 不仅仅影响到了他们的视力健康及记忆力, 并且导致其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更别说是对于课外书的阅读了。因此, 应大力倡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从游戏娱乐中走出来, 并且用阅读课外书来代替消遣这些电子产品。

二、激发兴趣, 理清课外阅读习惯的切入点

让学生有阅读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一件事物感兴趣, 就会主动去认识它、探索它。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兴趣是关键。从兴趣入手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投其所好, 了解兴趣。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兴趣, 再根据学生的兴趣为他们选择书籍。询问学生, 了解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爱好。一般一、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看童话故事书, 喜欢彩色的东西, 如有彩色的、有图画的《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给他们看《皮皮鲁传》和《鲁西西传》等书籍, 因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有基本的阅读能力, 又比较喜欢有传奇性的东西。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可以看一些古代名著的白话版。同时, 一些优秀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推荐他们阅读。或许有些老师要问, 孩子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怎么办?其实,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老师在为孩子推荐阅读的图书时, 不要一个劲儿地选择自己认为好的书籍, 而是要针对孩子的年龄段及阅读能力来进行推荐。

2.吊其胃口, 拓宽兴趣。如果只是按照学生的喜好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就会使学生的阅读面越来越窄。所以一定要拓宽学生的阅读兴趣范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截取一本书最有趣的一部分来说, 但是不要把它说完, 留下一点点想象空间或者说留下一个问题。同时在说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做到形象、有趣, 只有这样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致。不管是历史、科技、生活百科还是文学著作, 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吊足学生的胃口, 学生产生了兴趣, 便有了想读这本书的想法。又或是让同学们在阅读完一篇文章时, 将文章故事进行续写、改写, 提升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 在日常的讲课中, 也可渗入与文章有关的课外知识, 对学生进行引导, 这样学生在产生兴趣后, 便会自动地去选择书籍来阅读。

3.展示成果, 加深兴趣。《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使学生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师给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人都有沟通交流的欲望, 特别是在阅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 总想与别人分享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认识, 一旦找到知音, 会产生一种被认同感, 进而更能激发他继续阅读的兴趣。因此, 老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这样的交流平台, 如“故事会、读书交流”等活动。除了这些活动之外, “情景剧”、“读后感征文赛”也都是很好的选择。学校在每学期精心组织一次大型的校级读书交流活动, 充分利用激励性的评价, 构建读书成果的奖励机制, 树立学生的读书信心。

4.师生同读, 巩固兴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 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确实, 如果我们老师一味地强调学生多阅读课外书, 说上百遍, 收效也是甚微的。但如果老师自身就是一位喜欢阅读的人, 我想, 无需更多的语言, 他在举手投足间就能影响他的学生。因此, 我认为师生同读一本书, 是很有必要的。同读一本书, 师生之间就很容易产生“心灵密码”。所谓的“心灵密码”, 就是只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才能听得懂的“暗号”。师生同读的书籍越多, 师生之间的“心灵密码”就越多。而这样的“心灵密码”随时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始终保持。

三、营造良好氛围, 长效促进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学校要创设优雅的读书环境,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为学生提供数量繁多, 内容健康而又丰富的图书, 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建立宽敞的图书室和阅览室。老师在了解和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之后, 要求他们多看有关的书籍, 可以在班级里布置一个读书角, 摆放小书架和小书柜, 从地方的图书馆和学校的图书馆借一些书, 或者让学生自带一些书籍放在上面, 方便学生课间或读书课时的阅读。这样便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机会。教师还应安排好学生的阅读时间, 并指导其阅读, 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 更好地阅读。

上一篇:店面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海外大客户采购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