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记叙文写作

2024-07-23

高三记叙文写作(精选6篇)

高三记叙文写作 第1篇

亿库教育网

http://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考作文复习

(六)——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高考作文复习

(六)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是每个学生学习语文最早接触的文章体裁,也是每个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体裁,理应成为考生应对作文考试的得心应手的当家手段。事实上,回顾近几年高考作文的情况,各地所推荐的优秀之作,其中就不乏记叙文。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考生在考场作文时不愿写或者不敢写记叙文,一些考生写出的记叙文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倒是因行文中不合体式的“硬伤”或者表达方面的原因而痛失分数。因此,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确立这样的信念:敢写记叙文,写好记叙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记叙文的体裁特征

记叙文主要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某种感情的文章。就文章的外部形式上的特征而言,记叙文还表现为诸如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游记、日记、书信等诸多体式。我们通常则把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三种。

记人、叙事密不可分。记人,就是写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无不表现为事件;叙事,就是写事件的过程,而任何事件的过程,又无不是人物活动的体现。尽管如此,记人和叙事还是可以从它们写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的不同加以划分。人物记叙文着眼于写人,叙事。是为了通过人物的行为、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面貌、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无须过多渲染事件本身。如朱自清的《背影》,围绕“送别”这一事件,有父子分别前家境的叙述,有临行时父亲精心关照的诸多情节的描写,如安排座位、买桔、话别等等。这一系列的描述,无一不是以刻画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深情为着眼点,处处都体现出儿子对父亲从未有过的怜爱与感激。事件记叙文以描述事件为中心,尽管也有人物的活动,但不必刻意描绘,作文的着眼点在于展现事件过程,反映事物的本质与意义。

写景为主和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比较容易鉴别,要注意的是它们与抒情类记叙文的区别。诚然,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谓“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一般说来,如果以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其中的穿插或阐发,这就是写景记叙文或状物记叙文,前者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后者如贾平凹的《丑石》。如果一篇文章,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或象征,这就是抒情性记叙文了。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尽管文中具体地描述了白杨的生活环境、白杨树的整体形象以至树干、树叶和婆娑的姿态等各个不同的侧面,表达对北方的农民、对民族解放战争的歌颂和赞美,全文贯穿了一种感情的主线,景物在这里成为一种象征。

二、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无论何种形式的记叙文,从下笔之前的构思到文字形态的呈现,总要经过作者精心独到的营构,这个过程之中,应特别注意下列方法的运用。

(一)确定一个好的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记写的内容的总的看法或评价。在文章中,它是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衡量文章主题确立是否够好的标准是:

1、正确:指所确立的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2、鲜明:指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表示作者对所记写事物的理性判断和感情倾向。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部的记叙都必须围绕它展开。有些材料的运用看似旁逸斜出,其实它们一般都是为了深化或升华主题。

(二)精心选择材料

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为此,作者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对此,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说“要像关卡的税吏们的百般挑剔”。具体说来,这“挑剔”的标准就是:

1、围绕和突出主题所占有、积累的素材,以文章的立意为标准,只有能说明和突出中心的,才可选而用之。反之,与中心无关,则应舍而弃之。

2、真实而典型:真实指生活中确有其人其事,而非虚构或杜撰(这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但真实的材料只有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才能恰当地表达主题,这就是“典型”的要求。

3、新颖而别致:指选择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赋予别人已发现、已使用的材料以新意。

(三)谋定恰当的表现方法

记叙文的表现方法,就是行文的具体技巧。具体包括:

1、线索:安排一篇记叙文,哪怕只是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也应有一条把材料贯穿起来的线索,如果所使用的材料较多,线索的作用更显得重要。记叙文的线索在具体的文章中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如时间线索、感情线索、逻辑事理线索等。

2、详略:剪裁文中使用众多的材料,最忌半斤对八两式的平均用力。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最能表现人物个性、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内容,才应详细具体地展示,而那些在记叙中只起交代或衔接作用的内容,则应略写或省写。

3、结构和内容的调度:相对于议论文等文体,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更加灵活自由,但如何开篇即引人入胜,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结构安排上,是大有讲究的。比如,在记叙顺序上,我们就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段,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展开的过程讲求波澜起伏、摇曳生姿,我们除了注意记叙顺序的安排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虚实法:如李乐薇的《我们空中楼阁》,实写小屋的风景,虚写寄托于小屋的生活志趣。

(2)抑扬法:如唐弢的《琐忆》,开头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这是“抑”,它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思索。接下来讲述几个故事,通过故事表现鲁迅先生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的特点,以及他对那些攀附阔佬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满嘴昏话的骗子、烧杀抢掠的屠伯的“脾气”和“骂”,这些都是“扬”,先抑后扬,很好地表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

(3)离合法: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主要是怀念藤野先生,开头却用很大篇幅描述上野的樱花、“清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会馆、仙台几个职员的操心、居室的变换等等。这些似乎“离题”的文字,却显示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突出了师生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之间关系的深刻意义。在记叙了藤野先生对“我”在学习上的种种帮助之后,文章又插进日本学生轻视、嘲弄的一场**,“我”看电影后的变化。这又一次的“离题”,实际上将“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推向高潮,使文章的主题表现因为这些材料更高层次上的“合”更显深沉和厚重。

4、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一般的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当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却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只是,对它们的使用要特别慎重,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必须用到时,也尽量简省笔墨。千万不能下笔滔滔,掩盖或扭曲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三、考场佳作展示

2003年全国卷考的是话题作文,面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思辩色彩很强的话题,好多考生写出了记叙体裁的佳作,兹录三篇于后:

例文一:

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河南考生

远远的我望见一个笨粗的身影倚在墙上,脚点在叠成的砖块上,费力地用一竹竿挑着一扇关闭的窗。我知道,又是她在为我开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想: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她是我的房东大娘,我因为在学校里老睡不好觉,才搬到她这里。刚来时,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笨粗的身子,木讷的表情,还有„„总之,不好。

记得刚来的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凉水,正感到“淋漓尽致”的时候,她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孩子,不能这样,会病的。”“关你什么事儿?水费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少的。”我瞟了她一眼又继续我的“冷水计划”——大洗,猛灌。她只是木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老人也贪财啊,为了点水费,唉!

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坏运气来了。上吐下泻,一个晚上上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推门进来了。我没有好气地说:“以后进门记着敲一下。”她又木在那里了,左手搓着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伸了出来:“药,药,治拉肚子的药。”她把药放在桌子上,默默地走了。这时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也曾经在我进行“冷水计划”的时候阻止我,而我却认为母亲是为我好,现在房东大娘也是如此,而我却误解她,伤害她,感情的亲疏对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的根本原来如此重要。

从吃了那包药以后,我对房东大娘的印象开始好转,但仍然对她提防着,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嘛,毕竟她不是我妈,可是„„

那天我课间回来取东西时,发现她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难道„„我喝了一声:“你干什么!”她吓得掉了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我只是想为你开窗,因为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可你„„”我惊了,感到惭愧,我扶她起来:“对不起。”她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起来后,她坚持要先给我开窗。窗子开了,不仅是房上的,还有我心灵上的。

她现在还在为我开窗,我的泪淌在脸上,滴在心里: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点评】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作者审题准确,通过记叙“我”和“房东大娘”的一段经历来表现话题的内涵。本文突出的特点是情节曲折,由“印象很不好”到“觉得好笑”再到“误解她,伤害她”直至真相大白,作者一步一步展示房东大娘的精神世界,欲扬先抑,波澜迭出,很是吸引读者。

其次是精当的描写,作者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再次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例文二:

路是月的痕 湖北考生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光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啊,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他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本文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记叙文,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展示了我读懂父爱的过程:小时候,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很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父亲,父亲的笛声如怨如慕;到外地求学几年后,我才真正地读懂父爱。笛声,是“我”选定的作为父爱的一种载体。笛声的变化(从最美到如怨如慕到哽咽)载着我对父爱的认识过程,紧扣作文要求。本文语言优美,佳句迭出;构思精巧,仅取三个片断和“几点”笛声,就把凝重的父爱和我感受父爱的心理历程,表达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例文三:

喝茶 河南考生

老李是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品茶,二是逗宝贝孙女玩。

说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闻茶、敬茶怎么区别各种不同种类的茶,什么信阳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绣球啦,他能跟你说得一套一套的。

说起孙女,老李有两个,大的叫大兰,小的叫小兰。虽然两个女孩一样乖巧可爱,衣着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里更喜欢小兰。不仅仅因为大兰不是他的亲生孙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兰嘴更甜,手脚更勤快。每天老李回家,小兰总是为爷爷捧上一杯浓香可口的茶,而大兰不是正在看书就是躲在房里。“到底是亲生的孩子疼爹妈呀!”李老想。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一天下午,老李紧皱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往家里走去。刚一进门,就见小兰捧着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地喊:“爷爷,您喝茶!”然后一边把茶杯捧到爷爷手中,一边把他扶到沙发上。老李打心眼里高兴,工作中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一边问:“大兰呢?”

“她呀,看书呢。”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呶呶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地品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资料,一进门就见小兰正看电视,见爷爷回来了,小兰习惯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着:“爷爷,您喝„„”这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她忙倒上茶叶去拎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的举起硕大的茶壶,那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地一下吐出一股热水,直扑杯底,杯里少得可怜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小兰忙放下茶壶,捡茶叶,捡好茶叶却又打翻了壶盖。老李诧异地看着这一切。大兰一声不吭地从里屋走出来了,她默默地洗好杯子,熟练地倒入茶叶,又仔细地倒好了水,然后轻轻吹了吹,把杯子递给小兰,看了爷爷一眼,又默默地转身进屋了。小兰高举着杯子,欢天喜地地喊着“爷爷,爷爷,您喝茶!”

李老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每天为自己泡茶的,不是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亲孙女小兰,而是一直被自己冷淡的大兰。而自己却„„老李木然地接过杯子,却再也品不出先前的味来。他突然找到了那个这几天一直困扰着自己的社会学难题的答案:“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释然地便放下茶杯,匆匆向所里赶去。

【点评】“大题小做”又能“以小显大”是这篇作文的特色。考生面对“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充满哲理的话题,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喝茶”一件小事;又能以老李“喝茶”为线索,通过老李对两个孙女认识转变的切身感触,艺术地表达了主题: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让记叙文写得充满人文情怀

一、要写出感悟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但作为一个高中生来说,却不能满足于这一点,而要通过写人记事,写出美好的人性,写出生活的感悟,使文章有新意,有深度,有“亮色”。例如,写自己的成长,成长过程固然要写,但更要点出成长的原因;写学校、家乡的变化,一定要联系时代的大背景;写人物,不限于事实罗列,而要写出人物的思想灵魂;写场面,绝不能机械照搬,而应透过画面写出它的实质,等等。

要使文章写出生活的感悟,平时一定要注意:

1、要不断加强生活积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有了生活积累,即使以前写过的内容,也会由于思想起点不一样,在对原有内容充实的基础上,注入对事物的新认识,使作文上升为全新之作。

2、要不断提高思辨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生活,尽可能地写正面的、美好的内容。例如,失业下岗、贫富悬殊等现象,过去是讳言的,但只要我们全面认识,同样可以赋予积极的意义,作为记叙文写作的新材料。事实正是如此,如果一个高中生不能正视人民生活的艰难,就说明他没有社会责任感,说明他的人文素质是很低的。

3、要不断进行思维训练。经常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克服“无事可写,无物可写”的毛病。写作中思维训练最方便的办法是自己对自己设问。例如要写一个人,可以先这样问自己: 为什么要写这个人?

一想起或提起他(她),最先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形象? 他(她)有什么特别之处?你特别注意他(她)哪一点? 如果允许虚构,你能把理想化的性格赋予他(她)吗?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文章写出来,这个人物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感受? „„

上述问题仅是一个框架,写作时还可细细思索出一些内容。经常这样积极地思考,我们就不用愁“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不用愁“形象干瘪”了。

总之,写记叙文不只是写人记事,而要从人或事中写出人生哲理,写出独到见解,这样才能给读者带来感悟,使读者受到启迪。

二、要饱含真情

文章能打动别人,才算没有白写。什么样的文章最能打动读者呢?我们说,饱含真情的文章,尤其是那些从平凡生活中去领悟美,去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最能打动读者。有一位同学写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过生日,但是在进入高中后的第一个生日,却不愿意过了。为什么呢?原来是他想到了自己过一次生日,就长大了一岁,而父母就老了一岁,向暮年多跨了一步。想到这里,他倍感凄凉,于是以后不希望再过生日,这篇文章不少人读了以后,真的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因为真情实感太动人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冰心年轻时生肺病的事。她生了肺病,不但不苦恼,反而感到高兴。为什么呢?冰心在她的文章中写道,这是母亲的遗传,母亲生过肺病,我也生肺病,也算是一种母爱吧。母女总是紧紧相连在一起的。冰心老人的这篇文章一直使人难以忘怀。

我想:一位是中学生,一位是文学大师,但他们的文章却同样赢得了读者的眼泪,这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只有四个字:“感情真挚”。

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首先材料要从亲身体验过的生活,或是感受最深的生活中去选取,不要一味追求新奇、编造故事(当然,记叙文也不排斥符合生活真实的某些细节的加工或虚构)。其次,表达要自然,切忌矫揉造作。第三,叙述中要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不要将情感与记叙油水分开,使抒发情感成为一种装饰。

有一位同学以“宽容”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文中叙述一位护士给作者打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都扎不进去,但作者毫无责怪之意,相反却不断地鼓励她。护士十分感动,更加细心,终于在第四次把针扎进去了。文章叙事很具体,情节很紧凑,描写也很生动,特别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不时地插入了抒情、议论,使主题不断得到深化。比如,在第四次针扎进去,“一股鲜红的血涌了出来”的时候,作者没有就此停笔,而是紧跟着一段抒情议论:“宽容,使我们都减轻了痛苦。让我们大家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善待他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美化世界吧!”这段议论既点明了题意,又使情感得到了升华,使读者读后深深地知道一颗宽容的心是何等珍贵啊!

三、要富有文采

1、描写细节要逼真,刻画人物形象要丰满。比如说,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让读者读过之后就像亲眼见到了一样;叙述某一事物,要让读者一看就立刻产生似曾相识之感等。但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时主观地认为读者一定会知道他写的事,认识他写的人,因而细节一带而过,丝毫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些问题也不难解决,只要作者增强描写意识,写作时时刻想到要把一个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别人,这样,写起来就会做到生动形象了。

2、文中要有“点睛之笔”。记叙文的主体是记叙,但也需要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因为这种议论(抒情)如处理得好,就成了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使文章的内涵增加了韵味,即增添了记叙文的“文采”。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叙了对外公的种种不良印象。可是一旦外公去世,这位学生又不禁悲伤起来。为什么作者的态度会有如此转变呢?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回答了这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个问题,但并未就此停止,又在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这一夜我没睡,就这么呆呆地坐着。

为什么在一个人的垂暮之年,我们还不能原谅他,而让外公在惋惜、悔恨、孤寂、彷徨中撒手人寰呢?

这时,我望着外公的遗像,好像看到他的嘴角边挂着一丝解脱和赎罪的微笑。轻烟袅袅地升起变幻,纯真质朴的香味仿佛充斥整个天地间,让我们每个人都得到心灵的净化,得到真与美的人间亲情吧!”

这段话融描写与抒情、议论为一体,发出了对人生的感叹,特别是最后几句,不仅升华了文章主题,而且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美,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亿库教育网

http://

高三记叙文写作 第2篇

父母总是很爱我,因为我是他们的女儿

——题记

十三岁的我,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有了自己的主见,

有了和父母之间的代沟。渐渐地,家中少了以往的欢声笑语,少了一家人忙忙碌碌却又温馨活跃画面,取而代之的是沉默、死气沉沉,和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代沟也随之越来越大。一家人用寥寥无几的话语维持着正常的生活,家庭内战一触即发。也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沉默,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压抑了太久,是时候该打破了......房间里传来一阵阵父亲严厉的批评,而我,却只有面对父亲布满阴霾的脸色,让泪水流满脸颊。母亲在一旁的嘤嘤哭泣声充斥着整个房间。哭诉着对我的无奈“这么担心你,为你付出了这么多,却得来了这么可怜的分数,现在该那你怎么办......”而我那颗叛逆的心,却是什么也听不进去,促使我起来反抗。终于,我还是不顾父母的心伤顶撞父母,随即走到自己的房间,将自己反锁到屋内。

双眼无神的我望着空荡荡的房间,内心空落落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无意间瞥到书桌上方挂着的照片,那是多么

和谐的一家人啊,小小的我被父母和哥哥捧在手心,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我想起小时候因不想喝牛奶而对父母撒娇耍赖;想起母亲每夜总会到我的卧室三,四趟;想起总是尾随在哥哥身后的我......如今呢?哥哥上大学离开家乡,我日益长大,学会了独立不依赖父母,父母的身体日渐虚弱,我与父母的关系也越闹越僵,这一切还能挽回吗?

我不禁在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我让我那颗浮躁的心冷静下来,细想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才发现我最近的行为多么反常,多么叛逆。我的叛逆行为伤了最爱我的父母。

眼角渐渐润湿,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在人生的漫长路中,也许会有迷茫,彷徨,不知所措。

但亲情永远足那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伴随着我们成长。

高三记叙文写作 第3篇

一、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 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的困惑:课前对作文课精心准备, 课堂对学生悉心指导, 课后对学生习作细心批阅。但是, 学生作文要么空洞无物、言而无序, 要么老生常谈、毫无新意, 甚至干脆抄袭。我们是做了大量的工作, 可我们却忽略了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 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观察、思维和表达相结合的过程。

“教师动动嘴, 学生动动笔;教师快点讲, 学生快点写”这曾是很多老师作文课的模式。学生几乎没有观察和思维的过程。他们应该走出教室, 走进大自然, 避免“闭门造车”之作。要把作文课上成课外活动课, 让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 掌握一定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会对事物进行认真地思考, 从而产生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认识。家门口的那条小河、上学路上两边的小树、奶奶家的小狗、邻班的小女孩;校外那条断流的小河、操场边那池干涸的水塘、“三八线”那边的同桌等都可以是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对象, 关键是我们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它们, 并对它们有所思考, 进而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 形成一篇篇美文。

二、求实写真, 真情实感地写文章

一篇好的记叙文, 一定是写真人、真事、真景, 一定要道出真心、真理、真情。让人读后自觉寻味和深省, 从而引起读者与作者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鲁迅《祥林嫂》中有这样的一段人物描写:“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 改变之大, 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 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读到这里, 谁都会产生一种共鸣而会思考:为什么祥林嫂的变化如此之大?根本原因何在?显然, 让人感觉到是一篇有血有肉的文字, 纸上展现了一个沉甸甸的生命体质。同时, 我们也会感受到鲁迅的作品特点以及他的为人处世与人格魅力。

许多时候, 记叙文中还要有作者的抒情成分和观点看法等。记叙文一定要做到感情真挚, 不可以矫揉造作, 最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是所见所闻, 同时, 要在“真事”上写出“真情”道出“真理”, 这也是一个从记叙、抒情到议论的提升过程。如此“情理”结合, 一定能够打动读者、征服读者。

三、详略得当, 方法合理地写文章

记叙文包括如下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缘由、过程、结果) , 在文中把它们表达清楚, 才能让读者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能够“思路清晰连贯, 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合理安排结构。”

一般说来, 最常用的记叙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其中要数顺叙最常用、最基本, 当然, 有时候为了结构安排的变化也会使用倒叙或插叙的方法。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时候, 就要教给他们方法, 要学会选取典型的人与事, 采用合理的叙事方法和结构安排, 特别要注意在记叙时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变化。围绕选取的人或事, 既要写细写实, 又要注意详略得当, 不需要面面俱到。努力在自己的习作中彰显每一个细节断面的张力, 同时, 又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浓墨重彩中作者的写作功力。

四、新颖独特, 创造性地写文章

对于学生作文, 我们总会发现一些“拷贝”或是“克隆”的文章, 它们没有自己的任何见解, 更没有新颖独特之说。实际上, 写作应该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要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认真研究。求新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无论是选材、立意, 还是构思都要在求新上狠下功夫。

选材要做到取材鲜活, 不要人云亦云, 要尽量杜绝那些已经是符号化的材料, 比如, 谈到发明创造就想到爱迪生, 一说爱国就写屈原、文天祥, 讲到磨难就少不了越王勾践、张海迪....。其实, 我们没有必要舍近求远、舍今求古、舍己求人, 要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选材, 选取那些富有时代性的人物、事件与现象, 要学会自我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并记录生活。在文章立意上要拥有一双慧眼, 能够用自己的视角认识事物、思考事物、表现事物, 要言他人之未言, 从而, 展示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文章的结构安排要能够独辟蹊径, 要对文章的主题、要素、段落、构造等各方面合理筹划, 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整合全文, 叙事、抒情、议论结合, 顺序、倒叙、插叙并用, 紧扣选材, 突出主题, 注意前后呼应, 首尾圆合,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科学讲评, 养成修改习惯,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作文积累和训练, 更要注重学生作文的讲评, 要上好作文讲评课, 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 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 更要把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指出来, 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想要上好作文讲评课, 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 要以理服人。要准确使用评价用语, 既要形式生动, 又要风趣幽默,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都要让学生明白, 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而愿意思考。不可以简单地讲一下, 流于表面形式, 让学生感觉到走过场而已, 毫无价值而言。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写到死、改到死, 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 (巴金语) , 《新课标》也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要务。学生要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问题以及老师和同学的评价, 苦练写作基本功, 培养各自的习作能力。

高三记叙文写作 第4篇

一、清晰:表达最纯正的主旨意图

文章是说理明道的载体,体现着作者的精巧构思。写文章最怕理说不清,道不明,最怕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离开了写作主题的文章,都是“废言的合订本”。写文章将主题清晰作为首条原则,方能取舍得当,顺当自然。

写作要求培植好主干,使作文更有目标方向。如在《这也是一种爱》习作中,作者说到自己是一名优秀生,考试失手考了79分,听到成绩后父亲没有责怪,反而说:“你想吃些什么?我明天去买。”着实让作者有想哭的冲动:“虽然很简单,也很容易伤人,但这也是一种爱吧!”透过这样的主题,不难发现:改变原来的叙述模式,让读者从作者的写作中发现一向木讷的父亲对儿子没有过多的责怪,而是主动改变教育方式,让作者深深懂得了父爱,更是让读者体味到“中国式”教育的深刻含义。作者在描述中,始终紧扣父亲不变的神情来主动表达,让读者在近距离接触感受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感染。

记叙文应该在遵守“六要素”外,多对文章主题深入研究。教师帮助学生敲定一定的目标方向 后,多让学生认真审题和精心撰写提纲,做到“眼中有题,心中有纲”,指导学生不怕厌烦,大刀阔斧删减,做到“不蔓不枝”。写作后,回望“主干”,能遥相呼应,必要时宕开一笔,有力收束。

二、细腻:反映最真实的情感世界

文章都是“缘事而发”的结果。学生充分调动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捕捉细腻的所见、所闻、所感,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运用细腻的记叙方法来整合资源,使之成为“情感的宣泄点”与“互动的生成点”,更利于学生接受掌握。

细腻的刻画需要细致的观察,描述其中细微之处,定能展现出最为真实的内心情感世界。如在写《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时,一学生就通过细腻的观察来体现不一般的情感世界。文章开头说自己“三天两头跑医院,是名副其实的‘病秧子,记得一次瞧病回来后,看见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自己便下车仔细驻足观赏,“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通过这样的细腻描述,让人感受到野生白菊花的旺盛生命力与活力。在经历了此次事情后,作者“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因为“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真实的呼声,触摸到真情。

教师要多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运用白描手法的过程中触摸内心最真实的感知,使表达的情感真实有效,紧扣描述的典型与多元。鼓励学生从生活所见中主动摘取相应的表述信息,从镜头取景远近、人称变化、语言长短等方面筛选丰富内容,更利于他们深入感知体验。

三、多彩:刻画最感人的细节

从细节处刻画,更能赢得读者的关注。刻画的多彩多样,让学生在窥见一斑中把握不可言传的妙意,也为写作提供了最为真实、感人的素材。多彩的刻画,能使文章更加闪亮,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刻画细节可通过间接描写,让读者有所感思。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在描述刘和珍被害时,通过对各种部位所受到的伤害——“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和介词“从……入”的运用,自然而然刻画出刘和珍所遭受的不一般伤害,足以衬托出当局者残忍的手段。此外,可运用“惜字”刻画,让读者主动捕捉其中的内涵,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那雪下得正紧”,单一个“紧”字,可见雪的广、大。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刻画细节,使得表达富有生命活力,更有立体层次感。如比喻,形象具体;拟人,生动有趣;夸张,感知深刻,等等。

指导学生运用多彩的刻画来展示细节,能使文章描述更加具体。运用多彩的表现手法,从某处细节入手,展开适当的铺设和描述,让文本意义更加明确。多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在感受不一般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刻画,让表述内容更加生动。多运用对比剖析,能使学生在比照中不断开阔眼界,获得深刻感知体验。

高三记叙文 第5篇

——前言

我在几根乱蓬蓬的稻草中半卧着身子,记不清多久没吃到青草了。也许是主人太忙,没时间给我割;其它的食物也很少添加,也许再也不能给主人耕地,怕我白耗粮食?昔日强健的肌肉开始萎缩,胃口大大的减少,肩膀拖不动犁铧、瘦背托不起孩子。我就这样趴在牛棚,看着外面的天亮了、又黑了,小孩上学又放学了。

我知道,无论早晚,有一天终将来临。我总是竖起还没完全失聪耳朵,睁大还算清亮的双眼,听着、看着、等着……

这一天,凌乱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女主人走进了牛棚,手里捧着嫩嫩的青草,我知道,我是我最后的早餐。她的双手在我头和脊背上拍拍,我抬起头老泪纵横。汤锅店的人来了,他们吆喝我站起来,仔细打量我,和男主人讨价还价,他们的尖角皮鞋重重的踢着我的腿、我c的臀,鼻子像被扯裂一样痛,我挣扎着双膝跪下,不为主人,只为这生活过十七年的地方……

刚到这个家,主人看我超好的食量、洪亮的叫声、强健的肌肉、耕田的劲头,满意的点头。这十七年,我以优秀的耕牛精神,默默耕田,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病痛不适,我从不懈怠自己的工作,耕完主人家的田,还帮着耕他人的田。我在深深的水田里、乌黑的泥泞中,一步步的背着犁铧前行,主人的鞭子在我的背上猛抽,我的臀、我的腿伤痕累累,我知道主人希望我干得更多、干得更好,一趟又一趟,一犁又一犁……带着满身的泥、拖着疲惫的腿,换来那些猪啃不动,羊不屑看的藤梗,任我在夜里慢慢卷食、反刍,我看着十七年来主人连年丰收,主人家由贫瘠变得富裕,他们的孩子由小孩变成了大学生,他们的房由茅屋变成了高楼,他们买了车、存了款……

夏天,牛棚里臭气熏天,牛虻肆虐,它们嗡嗡的围着我进攻,它们知道耕牛是不会反抗和报复的,它们喝着我的血、还一边冷笑道:真是她妈的傻子一个,你就累死吧,看你的主人会不会把你当人看,如今我儿孙满堂,你连一头公牛影子都没见着,更别说有牛崽儿,我可要等着看你的笑话呢!

主人接过一大叠钞票,不耐烦地对汤锅人说:快牵走、快牵走,都怪我们平时对她太好!主人一鞭一鞭抽在我背上,我早已失去了痛觉,一步一回头,只想再看那牛棚、再看那山脚下我耕了十七年的水田……

主人家那只宠物猫窜了出来,它哂笑道:你看看你,落到这步田地,亏你耕了一辈子地。你看看我的生活:吃的、穿的、玩的、待遇,哪一点你能比,这就是你讲牛品的代价。要知道,我每天对主人嗲嗲的叫,时不时钻进她的怀里撒娇,我还叫女主人妈妈。猫停了停,小声说:主人家的洋房你不知道吧……

汤锅人嫌我走得太慢,他们打算就地行刑,再用货车拉走。于是汤锅人拿出大大的铁锤、主人找来了长长的布块,我的四条腿被两两捆绑,最后主人用一块白布蒙住了我的嘴和眼睛。砰-砰-我的头被铁锤重重的撞击,钻心的疼疼让我慢慢昏迷,我听到自己低沉的呜咽,有人锯开了我的喉咙,切断处喉头咆哮、鲜血喷涌……男主人说:可惜是头母牛,不然我要牛鞭补补身子;女主人说:我要个牛角,可以做把牛角梳。

高三记叙文 第6篇

近几年高考中,越来越多的考生开始选择写记叙文。优秀的记叙文在高考阅卷现场尤其受到阅卷老师的亲睐。综观这些高考优秀记叙文,呈现如下特点:

1、语言生动形象

2、人物丰满鲜活

3、叙事波澜起伏

4、情感真挚动人 与此相反,考生在写记叙文时也有很多失误,主要表现为:

1、写人缺乏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以致人物显得干瘪

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

3、表达方式太单调,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呢?

一、“多角度描摹”法

所谓多角度描摹法,即对记叙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多方面观照、多角度描摹,从而使景物人物形象化、立体化。

这世界需要你

山东考生

天阴沉沉的,不一会儿飘落下几滴细雨,高考前最后一次回家返校的一路上,我一直试图将那把头顶的伞推向父亲的头上,可每次都被“无情”地推了回来,父亲的那半边身子都湿透了。

“这次回去,事事都要注意安全,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向沉默寡言整天“黑”着脸的父亲打破了沉寂。我十分惊诧,眼神不由地向他瞥了一眼,却看见他嘴唇颤抖着,嘴角扬起慈祥却又陌生的笑容,我赶紧把头转向一侧。

印象中的父亲总是那样的严肃,“可怕”。的确,我们家很穷,生活的重担与儿女成长压力把父亲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也逐渐养成了副急躁的爆脾气。年幼的我和姐姐整天闯祸,使原本急躁的父亲变得更加急躁,于是左一个、右一个夹在腿上,一个个鞋印落在了一双幼嫩的屁股上,而我意识到“在我的世界里,你早已淡化”。

“不要紧张,放轻松,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假设你真的不成器,我和你妈,永远都是你的依靠,记着回家。”父亲的话把我“拉”了回来。听到这,我的心里忽然起了波澜。一阵凉风吹来,我瑟瑟地抖了一下,而父亲立马将我搂在怀里,我分明感受到那久违的温暖,一颗雨滴砸在我脸上,更砸在我心中。

“这世界里,我不需要他”,我极力地回忆那个“真实”的父亲:就算小时候我考得全班第二,拿着试卷给他看,他会将试卷搓成一团,“有本事就考第一”。六月的烈日下,他把那柄锋利的镰刀给我,“今天就割完这半亩小麦,割不完就别回家吃饭„„”

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校门口。“我到了,你早点回家吧,小时候淘气的时候!”一路沉默的我终于开了口。“我再送送你吧!”父亲的手紧紧握住背带,我默默地低头却看见父亲那双破布鞋早已湿透,裤腿也湿了大半截。雨越下越大。“不用了,就两步,你回去吧!”我口气中略显强硬,无奈原本强硬的父亲如今却“软弱”了下来,他的手慢慢地松开背包,2008年02月13日。我把行李接了过来,而父亲趁机把那把伞塞给了我:“这几天都有雨,注意多穿衣服,别感冒。”我转身离去,而父亲仍旧默默地站在门口,踮着脚尖张望着儿子那越走越远的身影,“别忘了,多给家里打电话,记住,注意身体„„”淡漠的我眼角流出一颗晶莹的泪珠,伴着雨滴,划下脸庞,砸在湿漉漉的地上,碎成几瓣:原来,父亲是那样的爱我,对不住!父亲!我明白,什么时候,对我而言,世界上需要你,我的父亲!

父爱是手纹里的河,流淌父亲对孩子无言的爱。无论何时何地,这世界需要你??那早已不再年轻的父亲。

阅卷组意见:这是一篇写给父亲的颂歌。很久没这么被感动过了。一来整日忙碌,二来随着年龄的渐长,似乎感情也不再那么丰富了。然而读着这篇作文,我的眼睛还是有好几次湿润了。这篇作文之所以能打动人,首先是它的真情,从一点一滴中流露出来的真情、亲情。作者从叙事中拉入回忆,又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父亲的嘴唇,紧紧握住背带的手,踮着的脚尖„„一个个细节那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只要不是铁石心肠,每一个读到这些文字的人怎能不垂泪。

向日葵没有眼泪

湖南考生

从我记事起,家中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重瓣的那种,花期很长,在盛夏的阳光里常常开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是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得耀眼眩晕。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在我出生时种下的,每年留种,每年播种。模糊的记忆里留存着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起了大早,我忽然发现花丛中蹲着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正在悉心清除杂草,扶正微微倾斜的花株。

“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怎么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自己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

“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年轻的爸爸少有的耐心模样在那一刻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中,好看的眉眼,高挺的鼻子,说话时微微张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的微笑。

于是,在我那有日记情怀的年纪,我便在日记本的扉页写下了这句话——向日葵没有眼泪。

阳光普照大地,向日葵盛开又凋谢,我也渐渐长大了,但心中的倔犟与固执没有改变,一如儿时记下的那句话,心中还惦记着向日葵的眼泪。终于走到高三,以为自己已足够完美、心灵强大,以为一切都将按着自己心中的轨迹发展,就像向日葵的生命旅程。

“爸爸,你到了吗?我们下课了。”难得的休息日,我和爸爸约定吃饭谈心,在这人生的转折点我似乎与爸爸也变得亲密起来,至少没有了年少时的冲突。

“爸爸还有些事,你在校门口等一等吧!”他似乎真的很忙,电话就这样被草草挂断。

天气还有些冷,下午天一直阴沉沉的,有风吹过,让人心烦意乱。街道上甚是喧嚣,车辆、人流、尘土等搅在一起,没一会儿,雨便大滴大滴地砸了下来。慌乱中我躲进了校门口的值班室,湿湿的外套贴着后背,心里禁不住开始抱怨起来。

当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街对面时,我竟没有叫出口,只看见雨滴拍打着他的身体。他穿过马路走过来,弯着腰,好像在护着一包红色的物品,可能是给我买的,可我心中依然不满,没有期待和惊喜。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或许是我长高了,总觉得此时的他不再高大威武,也没有了儿时痛斥我时的挺拔模样。

我慢慢走出值班室,朝着他的方向走去。时光赋予我怀念和遗忘的力量,过去我觉得不能理解他,现在觉得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纹路错杂,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在与过去重叠,记起若干年前的那个清晨,他告诉我说向日葵没有眼泪,此时的我,泪流满面地站在原地,等待着他潮湿而温暖的拥抱。

爸爸,请原谅我的自我与固执,成长中的我不能没有你,我需要你的宽容与教导,是你教会我不再自我,不再骄傲,用心感受周围的支持与爱意。

真的,向日葵没有眼泪,因为太阳会灼干它的眼泪,而我的太阳就是父亲。阅卷组意见:“向日葵没有眼泪”,好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诗情画意,引发读者的遐想,为文章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作者以“向日葵”为载体,叙写“父亲与我”的故事,以“向日葵没有眼泪”反衬自己的自我、脆弱,烘托父亲的高大形象。以“向日葵”贯穿全文,卒章显志,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另外,文中对“向日葵”的描写详略得当,记叙、议论、描写相得益彰。

(二)“波澜起伏”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忌平铺直叙。所谓波澜起伏法就是在记叙时可采用插叙、倒叙等叙述方式,或采用设悬念、埋伏笔、抑扬顿挫等写作手法,使叙事过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心 雨

上海考生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追寻着一丝光亮,他疲困地睁开了双眼.“孩子他爸!你可醒了!”病床边的妻子激动的说环顾四周都站满了人,但却仿佛没有他所要寻觅的东西,他着急的追问:“孩子,孩„„”“孩子上学校了,多亏乡亲们的帮忙啊!孩子他刚走”妻子打断他的话回答道听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无意中,他摸到了自己被单旁有一淌湿水,还残留着37℃的余温他咬紧唇边,因为男人不能哭的思想,已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他没有哭出声,只是泪水太倔强,它„„它不听劝拦

将历史翻回故事的扉页

除夕夜,饭桌上摆了几道母亲的拿手菜,虽谈不上什么名贵佳肴,却是父亲最喜欢的家庭小菜,与以往有别的是还多了一盘红烧肉,这顿年夜饭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奢侈,踌躇满怀的孩子,轻轻递上了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本该是锦上添花,双喜临门的事情,却让他喜忧参半.他点燃了一支烟,气氛一下子沉静了下来,那一夜,家里弥漫着烟草味

孩子是懂事的孩子,自幼勤工俭学,努力学习,每年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墙上写满三好学生的“壁纸”,就是他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和安慰

童年的他没有玩具,自制的风筝是他最好的玩伴当秋风掀起满地黄蝶时,风筝就载着他的梦想在天空翱翔,到黄昏时分,他知道家里需要帮忙,便扯断线让风筝独自游玩,把他的故事讲给云儿听,自己便捡拾着路边的柴枝沿路小跑回家

父亲是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依靠瘦小的身躯独自将整个家扛起凭着几亩玉米地还不足以维持孩子上学的费用,他晚上还坚持在外奔波孩子的成绩越来越高,而逐年增长的学费也压弯了他的腰曾几何时,孩子提出不读书,而选择外出打工来帮父亲分担重担父亲一怒之下,第一次动手打了孩子,并承诺就算倾尽家产,也要供孩子上学泪落湿衫的孩子明白父亲的决心后,承诺要好好读书,不再提退学的事.那一次,父亲红着眼眶脸上却挂着一丝笑意;那一次,孩子的童年就些画下了点句

转眼已十几个春秋,当年的孩子已成为年轻力壮的少年为了照看好父亲的那几亩玉米地,他执意拿着哨棒守夜

无奈流年似水飞快,当年健壮的父亲也已憔悴了容颜为了凑齐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他坚持每晚回来还得去看看庄稼的长势

盈月高挂,月光静谧。守夜站岗的孩子听到了田地里转出一些声响,随后见一个黑影窜入其中.为了父亲辛劳的成果不被窃取,他顾不上害怕,就拿起哨棒紧跟在后面在田地里他躲在一处揣数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在一处转角对其当头一棒„„

一个熟悉的身影应声倒下,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倒地的声响不大,仅使得倒伏的玉米杆呻吟吱呀,却将一个孩子的心振碎成沙月光透过树梢撒在地上,鳞鳞散散的月光宛如孩子的心般支离破碎只有布谷鸟红着眼睛在树上喊着:“不哭,不哭„„”

赶赴医院的救护哀嚎着将这场悲剧传送一位劳禄半生的父亲被强行进入休眠,一个后悔莫及的孩子彻夜末闭眼挽着父亲的手,十指相扣,向上帝苦苦哀求,那一夜他泪撒床边„„

阅卷组意见:这是一个不能轻易过去的故事,却又是人生中不能不过去的故事也许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无奈能深刻地写出这样的人生的体验者,非优秀者不能其生活底蕴之丰富,细节之真实,情节之巧妙,得文学之真谛是一篇优秀的生活化文化作文,成为阅卷场标杆作文,理所当然.拒绝平庸

江苏考生

“咯咯咯„„”刚进家门,便被一阵嘹亮的鸡鸣吸引。

高考时我可是个国宝,每周杀一只鸡是少不了的。我走进卫生间,准备看一眼这个遇难者。

他是一只不普通的鸡。

浑身乌亮,却又透着光泽,不似那些灰黄的土鸡。他的尾翅长而整齐,黑色的羽毛中点缀着些红,像个神气的黑将军,配着红缨,更显英武。不过任他再有能耐,等待他的还是斩首。想到这里,我有些为他惋惜,这只野鸡本该在森林、草原上过着自由的生活。

他看我进来,安静了会儿,似打量着我,却不同于其它的鸡,只缩着脖子,逆来顺受之样。

他开始挣扎,尽管双腿被绑,他还是尽力迈开步子、扑着双翅,在卫生间里上蹿下跳。奋力一跃,前行一大步,想快跑时又被绳子带倒。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又起来,做好冲刺的姿势,准备新一次失败。

黑将军啊黑将军,认命吧!还是和其它的鸡一般,接受现实,庸庸常常地享受一下生命中最后的安宁吧,何必如此费力不讨好呢?我叹息一声,退出房间。

„„

正看书的我,听到一声凄切的长鸣。我知道妈妈对它下手了,看来它是逃不过此劫的。却不想传来一句:“儿子,快帮我逮鸡,它溜掉了。”好家伙,有一手啊!从没听说过有鸡能逃过这割喉一刀的。我跑向厨房。

黑将军站在厨台上,威风地看着我,腿上绳子早已挣开。他发出得意的鸣叫,高亢、响亮、清脆,倒有一种虎啸山林之势。但这小小的厨房中,他又能逃向何处呢?我逼近他。

他挑衅地看我一眼,向着窗户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果然,他不是一只平庸的鸡。

我俯在窗边,看他黑色的身影,从容、优雅地滑翔,在林立的高楼中这一抹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麻雀为自己灰白的羽毛而羞愧,燕子因自己柔弱的身躯而脸红。他好似雄鹰,华丽地飞翔、降落,悠闲地离开。

妈妈还在催促我下楼去追。而我脑海中却浮现出他此前的身影:出众的外貌,漂亮的黑羽。他不同于寻常野鸡,临终前,拒绝与同伴一般等待死亡。他选择挣扎,更不同于麻木的家鸡。厨房中响亮的长鸣,绝美的一跃,为他赢得了生的机会。

他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拒绝了平庸,超越了平凡。他属于自然。他本该离去。

对于他,我只有敬意。

点评:这个事件的叙述可谓波澜起伏,原因就在于这只鸡逃生的过程一波三折。而作者也很好地对此进行了生动详尽的描写。另外,这只鸡最终逃生成功,可以说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因为“不普通”“挑衅”已经给结局做下铺垫。

(三)“饱蘸感情”法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凡是有感情的地方就有美”。记叙文写作尤其如此。所谓“饱蘸感情”法,就是在记叙文写作中,要饱含感情,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事,以达到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引起共鸣之功效。

回到原点

广东考生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在潮湿的泥土中,在浓密的苇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大半袋。有时恶作剧地拨拉一下草丛,那瞬间飞舞起来的流萤就像繁星,带着萤绿色的柔光一直向上飞、向上飞,直至投入漆黑的苍穹,成为浩瀚星河中的一份子„„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还盯着萤火虫。然而它们的情况都不甚乐观:一只卧在盒子底纹丝不动,溅出的萤火已经很暗了;另一只虽说拼命地想逃出这个囚笼,但始终是有心无力。我的心一阵抽搐:怎么办?难道它们会死吗?我真不希望予我以美好回忆的流萤化作尘埃。我鼓起勇气对抓萤火虫的同学说:“你能把这两只萤火虫送给我吗?”“怎么?你喜欢?你这种埋头用功的人也喜欢玩虫子?随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我如获至宝似的抱着盒子往楼下冲去。告别了刺眼的灯光,当我踏入花圃时,植物独有的生命气息刹那间把我包围,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当它们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那么充满着生命力。它们缓缓地前进,伴随着雨声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了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静的心境,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了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的这个原点。

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阅卷组意见:本文是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发现萤火虫——回忆萤火虫——要萤火虫——放生萤火虫——梦见萤火虫。这一线索使文章的结构层次极为清晰,使文章的组材不枝不蔓,为表达主题起到了很好作用。

(四)“细节描写”法

时间在流逝

四川考生

许多年来,在我的书桌抽屉里一直珍藏着一条老手帕。它,是用那种现在已经很少见的白色粗布裁制的。手帕上面,用红黄丝线绣着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白兔。那些原本鲜艳的丝线,也早已经开始褪色。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都有一条图案漂亮的小手帕,唯有我的那条是母亲用白布裁制的。我就缠着母亲,希望她能够给我购买一条漂亮点的花手帕。母亲笑言:“你自己在手帕上画一幅画,我来给你绣。”

于是,我就在手帕上画了两只小白兔。母亲年轻时,是我们这儿的绣花高手。因此,她很轻松地就把我原本画成四不像的两只小白兔,绣得活灵活现。

手帕虽然是用白粗布裁制的,但是同学们都很羡慕。因为上面的那幅可爱的图案,是我自己亲手设计的。

数十年的时光匆匆而逝,而那条老手帕,好像是岁月送给我的一份特殊礼物。每当将它展开的时候,我的眼睛都会陡然穿透那些泛黄的记忆,仿佛看到那两只可爱的小白兔。

有一次,我拿起那条老手帕来到母亲的病床前,母亲用那只会活动的手掌,在泛黄的手帕上轻轻抚摸一会儿。随后,她笑着说:“这还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给你绣的。那个晚上下着雨,为了买一条新手帕,你闹的情绪比雨还大哩。”

母亲对它的记忆竟然如此清晰!我忍不住泪水,悄悄地转身拭掉了。时间在流逝,我的容貌逐渐老去,但是我的性格好像一点都没变。内心深处仍时时弥散着漂泊天涯的勇气,渴望着寻找到精神的自由。同时,我也始终保留着那一份童年时即有的善良。偶尔在跟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们也总是会这样对我说:“只有你的性格没有多大改变,还是像从前一样,喜欢聆听,喜欢沉默。” 难道我收藏那条老手帕,与自己现在的心境是一种巧合吗?我希望自己像那条手帕一样,随着时光慢慢老去的同时,仍然能够珍藏温暖的亲情,并保留住一个真实的自我。

阅卷组意见:以“老手帕”为线索(中心意象),并围绕既定命题,展开全文。切入点具体明确,文章多处真挚动人细节描写展现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亲情恒久的珍惜之情,情真意切。

(五)“线串珍珠”法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一条线。所谓“线串珍珠”法,就是通过设置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以主题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事物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感情”为线索。

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上文中的《回到原点》《时间在流逝》

(六)“靓化语言”法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相对于议论文,记叙文更讲究“有文采”。所谓“靓化语言”法就是要让记叙文在语言上文采飞扬,吸引读者眼球,让读者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要“靓化语言”就必须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巧用修辞,文句有意蕴。

【文例】

A.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也开始有些想家了。

上一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下一篇:系统联调及验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