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

2024-05-28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精选14篇)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 第1篇

各级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基本职责

安全生产法 重大问题;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要加强对事故预防工作的领导,按规定对危险性大、职业危害严重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把好审批立项关,对威胁公众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设施、场所,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评估,要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对不能立即消除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并制定应急计划;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安全生产意识等。

从当前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看,有的地方政府领导人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证安全生产的关系,重产值、利润,轻安全生产,对当地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疏予监管,甚至搞地方保护。例如,一些产煤县、乡政府对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关闭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的决定态度消极,甚至顶着不办或以停代关、以停代整。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6月发出的《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中,明确要求全国所有乡镇煤矿一律停产整顿,但是直到徐州市贾汪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7月22日,当地仍有大量乡镇煤矿在继续生产。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在广西河池地区南丹县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当地政府的包庇、纵容和支持下,南丹县大厂矿区大量的民营个体矿主长期违法开采,乱采滥挖,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损失严重。2001年7月17日,南丹县龙泉矿冶总厂拉甲坡锡矿透水事故发生后,县政府竟封锁消息、隐瞒事故长达十多天。针对这类情况,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领导责任。对不履行其法定职责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政府所属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负有领导和督促的责任;包括乡、镇人民政府在内的各级地方政府对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应当给予支持、配合。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的问题,淘汰安全隐患较多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问题,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抢救组织工作及事故的调查处理问题等,仅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自身还难以解决,需要由有关政府出面,统筹协调,依法解决。这是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 第2篇

1、配合项目/产品经理提出的产品规划或需求,根据PC端、原生app混合开发等不同项目需求,对该项目/产品的应该使用的技术栈进行合理选型

2、能够推进该项目的前端小组按照规范高效、高质量完成前端项目开发,编写具有可扩展、易维护的前端代码

3、能深刻理解设计师对项目view层的UI设计和交互设计,能在前端项目中高保真地实现设计师的设计稿效果,设计稿不完整的情况下能以符合一般美学常识地予以扩展

岗位要求:

1、三年以上计算机前端代码编写、项目开发经验,热爱IT行业,有独立分析解决Bug能力,有研究前沿技术的热情

2、精通Javascript、CSS2/3,Html5,精通sass/less等CSS预编译语言

3、能独立开发部署VUE项目,精通elemenUI框架使用,精通数据跨域,webpack打包等常规技术环节,熟练使用SVN、git

4、熟悉react/angular,能迅速介入使用该框架的项目

5、精通移动端的项目的开发与迭代,熟练掌握MUI

6、精通App的混合式开发,熟练使用rem布局,能处理ios和安卓的兼容问题

体育教师基本职责的转变 第3篇

一、体育教师基本职责的转变

体育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技能、技术的传授者。以往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严格地执行教学大纲, 进行运动技术讲解, 并考查与考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是既定计划的实施者, 学生是既定计划的接受者。

要改变以往的状况, 教师首先要明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观点,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成长条件, 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 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必须从传统的运动技能传授者向指导者、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

二、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无论是过去和现在, 学生的基本职责和任务都是学习。“自主学习”既是新课程学生角色的基本职责和任务, 也是现代教学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运动技能、技术的机器, 而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制定可行的锻炼计划, 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师生始终是平等的。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是以教师教学行为变化为前提的。教师既不视学生为承纳课程知识的容器, 也不被学生视作获取知识的对象和手段, 而应该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催化剂”。在体育课堂上或课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让他们有更多的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 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能够自己去练习、观察、探究, 使他们将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 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体育教师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引导者

高校体育不应是“终结性体育”, 而是由学校教育向社会实际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抓住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并授之以终身体育实施过程的知识体系。

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 既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通过体育课的教学,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 懂得健康的重要性, 学会自我评价, 自觉投身体育锻炼, 为今后走出校门, 开展“完全靠自觉行为来维系的终身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更应该成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引导者。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 第4篇

一、“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

“法治政府”是近两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行政法治理念和目标。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对行政机关及其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的规范,最早提出的要求是“依法办事”。应当说,从价值和功能角度来讲,“依法办事”这一概念具有明显的“法律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依法行政”的概念。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是指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经法律授权,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活动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从依法行政所蕴含的“行政法治”的涵义来看,“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这两个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条件;另一方面,“法治政府”则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严格说来,“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在内涵上还是有区别的。这首先体现在,从“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上来看,“依法行政”所依之“法”既可以是体现“法治”精神的“良法”,也可以是违背法治精神的“恶法”或“劣法”;而“法治政府”则内在地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所依之法必须是体现“法治”精神的“良法”,行政机关必须依“良法”而行政。其次,从依法行政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来看,依法行政既可以以“法治政府”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也可以以“法制政府”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也就是说,依法行政并不能必然地保证“法治政府”目标的确立和实现。由此可见,“依法行政”无法包含“法治政府”所包涵的良法之治、公平正义、法律至上以及“民意政府”、“有限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等涵义。

“法治政府”除了包含法律制度、强调法律的执行和遵守、强调依法行政等价值要素之外,还包含有“法治”所蕴含的民主政治、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等价值要素。正因为如此,必须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体制;强调行政管理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二、“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笔者认为,“法治政府”应具有以下若干基本特征。

(一)民意政府

法治政府首先应当是民意政府。这是因为,法律特别是“良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依法治国就是按照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意愿来治理国家,依法行政也应该是政府按照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意愿来行政,来进行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人民的意志是通过法律和法治来体现和实现的。在我国,各级政府都是由代表民意的機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据体现广大人民意志和意愿的法律,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而设立的,而且各级政府的职权也是由体现广大人民意志和意愿的法律而授予的。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按照法律也即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意愿来行政,来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人民群众有权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

(二)有限政府

法治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政府权力有限。政府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授予的,因此,政府只有在法律的权限之内才能获得权力和行为的合法性。从权利和权力的来源来看,公民权利是公民本身固有的,相反,政府权力则是公民权利授予的。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只有法律禁止的,公民才不得为之;而政府的权力则是有限的,它的权力只能来源于人民以及法律的授权和委托,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否则即为无效或非法。由此可见,法治之下的政府权力必然是一种“有限权力”,法治之下的政府也必然是一种“有限政府”。二是政府职能有限。政府职能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行政权力作用的范围。在不同的时期,政府的职能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有很多事情不需要政府去管理而应由社会和市场本身去解决。到底政府应该具有哪些职能?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认识,人们基本上达成了一些共识,就是 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政府不要通过行政管理去解决。此外,政府行政权力的扩张性、腐蚀性本性,客观上也要求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

(三)诚信政府

法治政府应当是诚信政府。所谓诚信政府,就是要求政府做到诚实守信。诚信是政府得以存在和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获得人民信赖的基本条件。诚信原则是政府行使权力、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仅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具有指导性和适用性,而且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领域,乃至司法机关裁判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行政救济领域中,同样具有适用性和拘束力。政府要做到诚实守信,首先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要具有真实性、善良性和稳定性。政府行为的真实性体现为政府行为真实、可靠,政府提供的信息全面、准确、真实;政府行为的善良性体现为政府行为的动机是善意的,是为了社会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政府行为既合法又合理;政府行为的稳定性体现为政府做出的决定和行为具有科学性,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诚信政府特别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政府依法行政所依之“法”要具有稳定性。其次,政府要遵守信赖保护原则。所谓信赖保护,是指公民出于对政府的信赖而作出的行为和获得的利益应受到保护。信赖保护和诚信政府是相辅相成、相互共生的。信赖保护催生诚信政府,而诚信政府必须遵循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此外,诚信政府还要求政府是透明的。这要求政府必须实施“阳光政策”,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这也是预防政府腐败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安排。

(四)责任政府

法治政府应当是责任政府。所谓责任政府,就是说政府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特别是要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责任。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对政府公共管理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从法治角度来看,权力与责任是相联系和相统一的,有权必有责,行使多少权力必须承担多少责任,而且政府权力(职权)本身就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政府的权力(职权)必须依法积极行使而不能放弃,否则就是失职,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 第5篇

1、主要负责前端页面与样式的开发和功能实现;

2、配合后端开发人员与UI设计师,完成高保真页面和交互功能实现

3、负责前端静态页面及页面JS效果输出;

4、负责持续优化APP、网站用户体验和可用性。

5. 负责团队的管理

任职要求:

1、5年以上前端开发经验;

2、精通HTML5、CSS/CSS3、JavaScript等前端相关技术,熟悉W3C标准;

3、熟悉jQuery、Bootstrap、RequireJS框架,有响应式页面开发经验,并且能实现各种交互效果;

4、熟悉AJAX技术、JS模版引擎,有前后端分离式项目开发经验;

5、对用户体验、交互操作流程、及用户需求有一定了解;

6、熟悉artTemplate,AngularJS优先;

公司行政人员的职责基本职责 第6篇

第一条 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1.全面领导并具体主持行政办公事务工作。

2.召集公司办公室每周例会,制定每周工作计划。

3.审核批准公司×元以下行政费用开支报告。

4.审核上报公司×元以上行政费用开支计划。

5.负责公司防火、防盗及交通等安全管理工作。

6.管理公司员工及住宅问题。

7.负责对外经济合同的审核签章及公司法律事务协调。

8.管理总经理办公室人员编制。

9.负责对外联系的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条 行政主管岗位职责

1.按合同实施物资采购和小型用品采购。

2.具体安排员工午餐。

3.缴纳电话费。

4.管理环境卫生。

5.安排外来宾客的住宿。

6.具体办理车辆的年检、年审、保险、维修并与管理部门联系。

7.办理经批准的公司员工的暂住证,负责与安委会的工作联系。

第三条 前台文员岗位职责

1.接转交换机电话。

2.负责传真收发与登记。

3.负责前台接待、登记。

4.引见、招待、接送来宾。

5.负责监督打卡和汇总考勤。

6.负责请假及加班电报单的保管、汇总、造表。

7.负责锁门,管理电梯,检查灯光、门窗。

8.收发报刊函件及整理保管报纸。

第四条 办公室副主任岗位职责

1.督办与上报全公司各部门每周的工作计划。

2.落实谈心制度。

3.反映员工的思想动态,研究、报批与实施引导激励员工的激励机

4.安排布置内部会议的资料。

5.组织与安排员工生日及公司集会。

6.负责公司发文管理及报批。

7.协助全公司各部门的资料整理。

8.管理档案。

9.审查文件、记录及内刊。

第五条 文 员

1.负责文件、资料的打印、登记、发放、复印、装订。

2.管理饮水。

3.保管、登记和按规定发放公司办公文具与器材。

4.制定办公用品计划并报主任审批。

5.接待与通报总经理室客人。

第六条 司 机

1.保证公司业务部门用车的及时出行与安全。

2.保证公司领导上下班用车及来宾接送用车。

3.负责使用车辆的保管及日常清洗、维护、保养。

行政文员主要工作内容有:

1、协助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维护工作秩序;

2、负责公司员工的考勤管理;

3、负责公司全体员工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发放办公用品、印制名片、办理餐卡、定水、定票、复

印、邮寄等事务;

4、负责接待来宾,接听或转接外部电话;

5、负责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类文件的归档管理;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根据各个公司需要而定)。

行政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制定、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2、负责起草各种文件、计划、总结和汇报。

3、负责公文的收文管理,包括签收、登记、拟办、分发、传阅、承办和催办;负责公文的发文管理,包括核发、登记、印制、分发。

4、负责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图表、声像、记录、磁盘、光盘等电子文档的归档管理工作。

5、负责人事、劳资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

6、负责有关维修资金政策调研工作。

7、协调各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各区县房管部门及银行等相关单位的关系。

8、节约开支,严格购、领物规定。购买前应经主任确认签字,大件物品的添置、更换须以书面上报,批准后方可购买;购买的办公用品建帐、入库专柜保管,领用实行登记备查制度。

9、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组织职工考核。

工会的基本职责 第7篇

企业工会围绕街道总工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

1、团结和动员职工为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2、负责企业发展会员工作;

3、推动建立与社区联系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4、组织开展区域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民主管理工作;

5、建立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参与协调处理劳动争议;

6、监督落实劳动保护措施,改善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7、组织工会干部、职工培训,提高工会干部、职工的素质;

8、实施送温暖工程,为职工办好事、实事;

9、指导企业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双爱双评”活动,不断增强工会活力;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 第8篇

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刺激下, 2009年河北、云南等地相继出台了系列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措施, 掀起了新一轮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浪潮。这次投融资体制改革浪潮也得到有关专家的支持。如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构建与融资研讨会上认为, 地方政府融资需要进行隐形负债向显性负债转变等3个方面的转变。

新一轮投融资体制改革浪潮汹涌澎湃, 地方政府也不能掉以轻心, 忽略投融资体制改革失败会导致地方经济倒退的风险, 因此, 本文从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变迁过程总结未来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促使地方政府很好地把握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府的角色定位。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变迁

投融资体制是国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融资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特别是十五大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育, 我国投融资体制也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概括而言, 可将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过程大致分为拨改贷、投资主体改革和投资市场化3个阶段:

第一阶段:拨改贷改革, 改革期间为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的核心是针对扭转财政拨款无偿使用带来的投资效益低下, 对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银行有息贷款,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拨款改贷款。从1979年起我国开始试行基本建设由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银行有息贷款, 从1985年起凡由国家预算内拨款安排的建设项目, 一律改为银行贷款。

二是转变投资计划管理体制。1984年10月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改革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 中央政府下放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 简化项目审批程序, 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权。

三是扩大企业的投资自主权。从1979年开始国家通过系列措施, 包括实行利润留成制度、提高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实行两步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 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投资决策权。

拨改贷及配套改革措施的实施调动了投资建设单位节约资金、提高投资效益的积极性, 但国家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并未改变, 政府仍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这一阶段的改革既未解决投资建设单位的自我约束和自负盈亏问题, 又未解决在传统投资体制下缺乏投资风险承担主体的根本性缺陷。其结果是对企业的投资需求缺乏有效约束, 企业投资行为普遍短期化, 投资规模膨胀,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第二阶段:投资主体改革, 改革期间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改革的核心是转换行政性投资主体和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转换行政性投资主体, 由单一的中央投资模式向中央与地方共同投资的模式转变。1988年我国决定对重大的长期建设投资实行分层管理,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改革方案》, 对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范围进行了初步划分, 中央政府成立能源、交通等6个国家专业投资公司, 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相继成立了地方投资公司。

二是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 政府以外的投资主体相继开始出现。国有企业开始拥有自主的投资决策权, 国有企业成为投资的主体之一, 主要表现为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包括大型工业联营公司在国家批准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内, 拥有一定的投资决策权, 此外新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也拥有投资决策权;金融机构也直接进入了投资领域, 一些专业银行特别是建设银行系统的信托投资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和吸收的信托资金, 以控股联营和参股分红的投资形式, 积极地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延伸;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成为国有投资的重要补充。

行政投资主体的转换和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引入, 使我国呈现投资决策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然而, 由于当时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程度还相当低, 投资结构并不合理, 农业投资、重要的基础产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支柱产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则相对不足, 投资结构的地区差距拉大, 投资效益从总体上看仍不理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1985年为0.71, 1991年降为0.5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六五”平均为74%, “七五”为76.2%, “八五”降为66.5%。

第三阶段:市场化改革, 改革从1992年开始至今。改革的核心是建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 主要改革措施包括:

一是将各类建设项目根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同划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3类, 并重新确定其主要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方式。

二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规范投资主体风险约束机制。

三是开展“贷改投”试点工作。

四是组建政策性银行, 主要承担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资金配置任务, 实行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贷款相分离。

2003年以后以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也进一步深入, 期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采取的主要改革举措有: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 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 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 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即使是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投资也要求引入市场机制, 进一步放宽基础设施产业的市场准入, 鼓励非国有资本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借鉴吸收国外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融资技术和金融工具, 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以提高投资效益。

二、地方投融资体系未来发展趋势及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经历了拨改贷、投资主体和市场化的3个阶段, 我国初步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国家投融资体系, 当前, 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之中, 地方投融资体制正成为国家投融资体系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投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深化中, 作为当前投融资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 地方投融资体系建立将呈现以下基本趋势:

第一, 强调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化运作成为未来投融资改革的基本趋势。究其原因, 首先, 相比于市场化投资, 行政性投资效率低、效益差, 这已为理论和经验所证明;其次,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政府投融资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新的要求, 市场化运作有助于强化对政府投融资行为的约束机制;再次, 使用市场化运作手段, 有利于创新投融资模式, 更好地借助于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 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为项目建设服务, 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 地方政府对投融资体系的重视将与日俱增。在财税分权制下, 中央政府主要承担全国性或跨地区、跨省市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地区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来承担。一方面为有效贯彻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或意图,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对于当地投融资体系建设有强烈的经济利益驱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拥有比以往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实践证明, 越是重视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地区, 或者说投融资比较发达的省份, 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也越为显著。投融资体系的竞争将是未来省份间、地区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

第三, 政府在投融资管理中的主要角色是进行市场化的行政引导, 从而引领社会投资。未来政府直接投资范围会大大缩小, 将逐步从竞争性投资中退出, 而主要承担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投资责任, 投融资主体将以企业为主, 政府在投融资管理中主要发挥市场化的行政引导作用, 变计划管理或直接干预为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间接调控。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引导作用, 政府应在投资环境、法律制度、地区发展规划、投融资平台建设等方面多做努力, 从而作为市场的引导者, 让企业等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在市场价格信号的影响下, 在利润目标的诱导下, 在风险机制的约束下, 积极自主地参加投融资活动。

参考文献

[1]、周文渊.专家建议尽快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N].中国证券报, 2009-04-27.

[2]、杨瑞龙.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演变 (续) [J].教学与研究, 1998 (11) .

政府信息公开基本原则的落实障碍 第9篇

工会的基本职责 第10篇

(二)依照法律和《中国工会章程》 ,组织和指导各级工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进一步突出和履行维护职能。

(三)对有关职工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反映职工群众的思想、愿望和要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制度和法律、法规草案的拟定;参与职工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四)负责工会理论政策研究,研究制定工会的组织制度和民主制度,监督检查《中国工会章程》的贯彻执行;研究指导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指导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制度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监督保证机制的工作。

(五)协助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管理省级总工会领导干部,协助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局)管理全国产业工会的领导干部;监督、检查全国总工会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研究制定工会干部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规划,负责市以上工会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会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

(六)协助国务院做好全国劳模的推荐、评选工作,负责全国劳模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的评选表彰和管理工作。

(七)负责工会经费和工会资产的管理、审查、审计工作;研究制定工会组织兴办职工劳动福利事业的有关制度和规定;负责对工会兴办职工劳动福利事业的指导、协调工作。

(八)负责工会国际联络工作,发展同各国工会的友好关系;负责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工会的交流工作。

业务经理的基本职责 第11篇

1、负责区域内人员管理和团队建设;

2、落实部门核心品种的客户广覆盖与门店激活工作(动销+培训),完成销售目标;

3、制定月度/季度市场促销政策,完成月度/季度/年度销售回顾报告;

4、建立办事处各项台账管理;

5、负责终端门店及商业公司的销售和维护工作;

6、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想要发展.

任职要求:

1、年龄25-40岁男女不限、湖北省内户口优先;

2、对医药行业有兴趣,吃苦耐劳,善于学习,勇于拼搏;

3、有带团队经验者优先:

营运总监的基本职责 第12篇

1、根据公司和大区政策,完善客户服务体系,通过具体客诉项目的解决,提高客服水

平。

2、 负责卖场管理工作,通过执行公司标准和大区政策、大力发展会员服务提升服务客

户能力。

3、根据公司卖场管理标准,通过加强监督、检查提升卖场经营质量。

4、 负责分部物流系统规划的实施工作,按公司标准不断完善仓储、配送网络,提升物

流服务水平。

5、 负责本分部售后送货、安装服务标准的执行和检查工作。

6、 负责本大区的售后服务项目的具体执行,包括开展延长保修服务和旧电器回收等服

务项目,以提升服务水平

任职要求:

1、统招本科以上学历,毕业3-5年;

2、年龄35岁以下;

3、具备商业思维、客户经营、服务意识、创业精神、积极乐观,并对零售行业有浓厚兴趣;

4、3-5年大型商超等零售、新零售、互联网零售经验或家电行业销售、运营管理工作经验;

5、具备营销促销组织能力,有带领团队或参加从传统零售向新零售转型成功经验优先考虑。

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第13篇

新时期我国工会维权的内涵如下:首先要遵循两个维护统一的工会维权原则, 即在维护和保证人民全体利益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维护和表达职工的具体合法利益。其次是以职工为本的工会维权宗旨, 即以职工为基础, 工会维权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力为职工服务, 维权工作的效果取决于职工群众的满意度。接着是以互利共赢、和谐发展为工会维权理念。工会在进行维权工作时应该立足和谐并进行和谐理念的倡导, 利用仲裁调解、协调商议等方法, 协助有关方面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途径来解决职工劳动关系问题, 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最后是采取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维权方法。我国职工群众具有复杂的结构, 在不同单位、行业和地区分布, 有着利益需求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 工会维权工作应该突出重点并统筹兼顾。在维护职工的合法经济权益的同时, 也要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精神文化需求和民主政治权利。

工会维权工作首先发挥着桥梁作用, 是职工与国家沟通的纽带。一方面, 通过维权参与将职工的要求和意愿反映, 同时, 利用宣传和教育等方法, 将国家的政策等向职工沟通和传达。其次发挥着引导作用, 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推动器。在工会中最大限度的组织职工群众, 让我们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 团结职工群众在和谐社会建立的步伐中响应号召并服从指挥。接着能发挥维护作用, 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稳压器。不断促进有关部门出台和制定劳动定额管理、工资支付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法律政策, 不断将职工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完善, 从而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最后是教育作用, 即和谐社会构建的充电器。对职工群众实施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理想信念等的教育, 使得职工群众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策略

(一) 建立完善的维权机制

1.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

工会维权中劳动关系协调的重要法律渠道、运行机制和组织形式是政府、企业和工会的三方协调机制, 这也是国际上运用广泛的劳动关系调整原则。在我国市场经济下, 建立完善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首先工会应该积极参与, 主动推进劳动法的完善和建设。其次工会应该依法规范, 使得职工与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维权工作中, 工会应该主动督促指导企业进行劳动合同的建立, 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劳动关系预警和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来达到工会的制度化维权。接着应该创新运作, 使得工会维权三方机制进行劳动关系协调的时效性不断增强。工会应该积极主动争取政府和国家的支持, 和有关管理部门一起来将最具倾向性、普遍性、矛盾最突出以及广大职工与企业最关注的问题牢牢抓住, 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维权工作, 并促进三方机制实施效能的提高。最后是完善三方协调机制的建立, 使得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不断提高。

2. 法律援助机制和劳动保护机制的建立

在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过程中, 应该在法律化的轨道中纳入维权工作, 并将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 对职工的安全权益、工资权益、社会保障权益和劳动权益等从法律角度进行明确, 依法维护并依法管理, 从根本上将问题解决。另外, 应该着手建立司法的绿色通道, 成立职工群众法律援助机构, 帮助职工通过合法的手段维权。劳动保护指的是为了在生产中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从制度、法律、教育培训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制定的相关措施。首先应该使得劳动环境的安全检查不断加强, 检查企业落实国家的法律和方针的落实状况, 检查结构建立的情况和职工专业知识的培训情况等。其次, 应该对职工的休息休假和工作时间进行监督。工会应该对职工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政策, 让他们对休息休假和法定工时的情况有所了解, 是他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最后应该将未成年工和职工的特殊保护不断加强。因为女性的生理特征, 对她们进行保护, 应该不能安排他们参加有损生理机能的相关工作, 比如有害有毒的工种和繁重的体力工作。对未成年工人进行保护时, 应该不能使他们进行有毒有害、矿山井下、第四级劳动强度的劳动工作等。

3. 维权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在我国企业形式多元化的前提下, 工会仅仅依赖企业行政进行单一渠道的维权工作时很难进行的, 在此情况下, 工会应该建立维权工作长效机制, 主动与劳动关系的可变化、复杂化、隐蔽化和多样化等特点相适应, 使得维权渠道拓宽, 从而实现工会维权工作的社会化。首先应该将社会资源整合, 将工会维权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 以和谐关系的建立为目标, 建立在国家领导下由工会实施的并且得到各部门支持的, 合作共赢、共同维护并依法行事的维权工作长效机制。其次应该使得各方的联合不断加强, 积极和司法部门进行协调并成立职工法律援助部门, 在法律援助体系中融入工会维权法律援助, 使得工会维权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建立地方工会调解委员会, 积极参与到职工合法权益纠纷的问题中去, 使得调解劳动争议的效力和速度不断提高。应该争取得到法院的支持, 使得职工维权案件能处理及时。最后是维权基金的建立。工会维权的财务也应该遵循社会化的道路, 实现三管齐下, 即积极主动争取政府财政的投入, 争取社会的赞助以及进行工会维权经费划拨的侧重。

(二) 提高工会维权人员和职工素质

职工群众作为工会维权中的主人翁, 如果没有较高的素质, 就不能正确合理的行驶法律权利和义务, 也不能科学的参与民主管理。同时, 如果工会维权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高, 那么作为职工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表者, 不能够去将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完全履行, 也无法促进企业的进步。因此, 要积极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工会维权人员和职工的素质。首先要促进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开展法制和民主教育, 使得职工的法制维权观念加强, 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指导, 让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次, 应该促进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将尊重人才和知识的环境氛围在职工中形成, 提高职工学技术和文化的积极性, 提倡岗位成才和自学成才, 为职工知识体系的改善以及岗位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最后, 应该促进职工生活质量素质的提高, 将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完善, 使得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强。

(三) 依法实施工会职工维权

在工会依法实施维权职责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依法维护职工群众进行工会组织和参加的权利, 这是法律赋予职工群众的权利。如此能够最大化的将职工群众组织和吸引到工会中, 通过组织的能力来维护和代表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从而使得职工群众能团结统一, 是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其次是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经济利益, 这是职工群众最基本的个人利益。主要是按照相关劳动法律来进行劳动关系的调整, 使得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不断健全, 提高维权工作的实效性。最后是依法维护职工群众主人翁的政治权利。应该坚持职工代表会议制度, 使得职工代表会议制度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 从而促进工会维权工作实效和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工会维权是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对工会维权的内涵以及作用做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工会维权职责的实施策略, 包括工会维权制度的建立完善、工会维权人员和职工素质的提高以及依法进行工会维权等, 这对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提高工会维权工作的效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劳动关系主体也逐渐发生变化, 因此对工会维权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工会维权工作所面临的严峻任务。本文首先对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相关概念和作用作了阐述, 在此基础上, 从工会维权机制的建立、工会维权人员和职工素质的提高以及依法实施工会职工维权三方面讨论了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策略, 其中工会维权制度包括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法律援助机制以及维权工作长效机制等。

关键词:工会维权,职工权益,基本职责,基本策略,劳动关系,法律援助

参考文献

[1]刘翠.工会维权职能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2]曾婧.论我国工会在维权中的角色冲突[D].西南交通大学, 2010.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 第14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自主性;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偏好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力日渐增强,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政策,但由于财政分权改革,加上一直以来重视发展而轻服务的做法,地方政府在安排基本公共服务时,仍然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城市公共物品供给,而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投入较少;近年来,国家实行建设服务型政府战略,同时重视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尽管如此,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然与城市差距极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现象并没有的得到实质性的缓解,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在城乡两地呈现出巨大差距。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在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城乡差距仍然如此巨大。诉诸制度、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的确能对这个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但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并无实质意义,必须回到地方政府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基于自身的目标所做的理性选择,从地方政府行为选择中解释城乡差异。

针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象,国内学者从供给机制、需求机制、国家发展战略、体制制度以及政府行为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地方政府自主性这一全新角度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出原因解释以及路径探究。

2 基于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分析框架

2.1 地方政府自主性与城市偏好

地方政府自主性是何显明教授从国家自主性和官僚自主性引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其内涵是:“拥有相对独立的利益结构的地方政府,超越上级政府和地方各种具有行政影响力的社会力量,按照自己的意志实现其行政目标的可能性,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上级政府和地方公众意愿的行为逻辑。”来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这一问题上时,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就体现为其根据自身的利益结构选择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向城市或者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我国的实践经验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出现了明显的“城市偏好”倾向,即在配置基本公共资源时选择更加倾向于城市,忽视农村地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城市偏好是官员个人禀赋、制度、激励等多种影响因素的函数,总的说来就是地方政府的特殊利益结构和按照自身意愿实现其目标的能力。

2.2 地方政府在安排公共产品时有城市偏好的意愿

在关于政府偏好的研究中,第一代财政联邦主义假定政府是“仁慈的”,地方政府会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来提供公共产品;而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则站在政府也是“经济人”的角度,认为政府会在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中选择能最大化其自身利益的方式与效率。我国实行财政分权后,地方政府除了要实现国家公共利益之外,还有地方利益、官僚群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等多重利益目标。自身的利益一旦形成,就会使地方政府有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来选择性地履行职责和配置相应的公共资源。我国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首先就源于地方政府有选择偏向城市的意愿。

2.2.1 偏向城市公共产品供给能实现地方经济、财政收入的最大化

在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的任命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尽管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政府对各级官员的考核依据和提拔机制,但已有实证研究证明了辖区GDP增长率等可以度量的经济绩效指标、官员个人特征等因素对官员的任命和晋升具有显著影响。”所以,在配置有限的公共资源时,地方政府会选择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显示政绩具有传导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而较少考虑公共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更为均等的安排。城市作为地区的经济中心,加大对其的公共产品投入无疑会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此外,城市公共设施完善还能吸引外来资金的流入,从而实现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最大化。

因此,处于地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地方官员晋升的最大化考虑,地方政府必定会做出理性的选择,将公共资源集中投向与城市公共服务建设,而忽视农村对于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

2.2.2 偏向城市公共产品供给能实现地方特殊利益主体的最大化

就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而言,利益主体包括官僚主体、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官僚主体,其最大的利益诉求是政绩最大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声望和升迁。具有有限理性的地方政府官员想要获得升迁,除了在约束的预算内充分展示政绩之外,还必须获得辖区内城乡居民的支持,即政治支持。政治参与度是衡量地区政治支持的最主要指标,由此,地方政府官员追求自身政治晋升最大化的目标就转化为追求最大限度政治支持的行动。

2.3 地方政府在安排公共产品时有城市偏好的能力

在进行公共产品供给时,地方政府除具有根据自身利益结构而选择偏向城市的意愿之外还必须具备按照自己的意愿配置公共资源的能力。在提供辖区内公共服务时,地方政府能将自主性扩展到何种程度取决于其调动地方财力、公共资源的能力和其与地方强势利益集团“合谋”的能力。前者是地方政府在纵向维度上摆脱中央政府对公共服务安排的能力;后者则是地方政府在横向维度上向辖区强势利益集团倾斜的能力。

2.3.1 纵向维度上的自主配置资源的能力强

分权改革赋予了地方政府极大的自主权,使其不再担当单一制体制下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理人角色,其作为地方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凸显出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利益结构,其作为“经济人”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其自主性空间也得到提升。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能力更加自由的将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到最能体现其政绩的地方。

近年来,虽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财政支出重点也由以往的经济建设转向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但中央的总体战略部署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积极回应,对中央政策的回应性低,执行力也不高。地方政府仍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能够快速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上,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中就表现为忽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

2.3.2 横向维度上独立于辖区“强势集体”的能力弱

横向维度的地方政府自主性是指地方政府摆脱地方各种具有行政影响力的社会群体左右,保持利益上的超越性和行为取向公正性的能力。随着社会利益分化加速,各种利益集团应运而生,并且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的决策。地方政府能否摆脱强势利益集团的制约,在公共事务上保持其自主性,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新挑战。在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中,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并未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两大利益集团中保持自身的独立,其公共决策更多的偏向城市,公共资源的分配也更多地项向城市倾斜。在社会利益表达制度还很不健全、沟通渠道还很不顺畅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毫无疑问地处于两大集团中“弱势”群体位置,城市居民因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处于“强势”利益集团。地方政府独立于“强势集团”的能力弱,导致其被“俘获”。这也是分析地方政府自主性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一大原因。

地方政府在纵向维度上自主配置资源和横向维度上独立于“强势群体”能力的一强一弱,使地方政府自主性空间向偏向城市,造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由于地方政府自主性空间的存在,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在实施公共产品供给时有偏好城市、忽视农村的意愿,同时也具备按照自主意愿安排公共产品的能力。基于地方政府自主性这一分析框架还可以解释地方政府在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时的结构差异,也就是更加注重道路、桥梁等“硬公共产品”的供给,而忽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软公共产品”的供给。其原因在于“硬公共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助推效果更明显因而更能实现其政绩;而“软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政绩的显示作用小。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以及基层民主体制等多方面制度的完善。基于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存在,地方政府会依据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作出最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一方面,转变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建立起地方官员约束机制,从而实现与地方官员目标函数兼容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1 完善政府考核指标,建立起规避“经济人”行为的官员激励机制

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分配公共资源时,之所以会产生自主空间,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绩考核方式重视经济发展成果而轻服务建设。因此,为了规避政府“经济人”行为给农村公共服务造成的总量不足以及机构失衡问题,必须从改变激励机制,促使地方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为核心建立系统的考核体系,促使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具体的做法有:一是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打破以GDP论成败的政绩观念;二是扩大公众参与官员考核的范围,尤其是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官员政治支持的影响力。

3.2 提升农民政治支持能力,顺畅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完善,农民只拥有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权利,对地方政府官员也不能有效地实施监督和评议,因此,农民的政治支持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收益的影响力较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提升农民的政治支持影响力,健全表达机制。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做法是应该转变由政府强权决策的方式,而采取村民意愿与政府决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具体做法有:

一是优化地方政府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是加强农村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强化民主法制意识,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监督管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改变现有的政治委托人和代理力量对比关系,增强农民对政府官员的约束力量,促使地方官员获取政治支持的方式从以城市居民为主到以城乡并重;

三是合理解决农村与城市人口户籍制度对农村居民的约束作用,在农村形成“用脚投票”机制;最后,要完善农村居民的表达机制和表达渠道,使农村居民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能得到顺畅地表达,地方政府官员与农村居民平等对话,听民声、解民意。

3.3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目前中国正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作为协调城市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城镇化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更多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可以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此外,由于基本医疗、基础教育等公共产品天然地存在供给规模效应低的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可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和管理,提高农村基层政府财政支出的效率。

3.4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要破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象,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首先,由政府主导,变革公共财政的投资体制以及转移支付制度。具体而言,就是将公共资源配置、国民财富再分配和公共财政投资均由城市倾向农村,逐步转变政府在供给基本公共服务时的“城市偏好”倾向。其次,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目前我国还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均等化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因此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进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分步骤、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何显明著.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林万龙,等著.农村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影响因素及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

[3]许莲凤.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露机制的构建瓶颈与财经问题研究,实现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

[4]党秀云.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困境及改革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月第43期第6卷.

上一篇:警校先进集体申报范文下一篇:企业6s管理参考资料